CN111699741A -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99741A
CN111699741A CN201980012455.6A CN201980012455A CN111699741A CN 111699741 A CN111699741 A CN 111699741A CN 201980012455 A CN201980012455 A CN 201980012455A CN 111699741 A CN111699741 A CN 1116997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nti
scrambling
upper layer
given
pdc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1245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99741B (zh
Inventor
铃木翔一
吉村友树
大内涉
刘丽清
李泰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G Innovation Co Ltd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G Innovation Co Ltd,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FG Innovati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6997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997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997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997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a scrambling c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828Arrangements for spectral shaping;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ignals with specified spectral properties
    • H04L25/03866Arrangements for spectral shaping;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ignals with specified spectral properties using scramb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16Time-frequency-c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8Upper layer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能高效地进行下行链路的传输。终端装置具备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接收比特序列的接收部,所述比特序列通过由cinit初始化的加扰序列而被加扰,所述cinit至少基于NID和NRNTI来给出,在设定了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且所述NRNTI至少基于C‑RNTI(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来给出的情况下,所述NID至少基于所述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来给出,在设定了所述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且所述NRNTI不基于所述C‑RNTI来给出的情况下,所述NID至少基于物理层小区标识符来给出。

Description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本申请对于作为2018年2月8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的日本特愿2018-020774号主张优先件的利益,并通过对其进行参照而将其全部内容包括在本申请中。
背景技术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中,对蜂窝移动通信的无线接入方式以及无线网络(以下,称为“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注册商标))”或“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Access:EUTRA)”)进行了研究(非专利文献1、2、3、4、5)。此外,在3GPP中,对新的无线接入方式(以下,称为“New Radio(NR)”)进行了研究。在LTE中,也将基站装置称为eNodeB(evolvedNodeB:演进型节点B)。在NR中,也将基站装置称为gNodeB。在LTE和NR中,也将终端装置称为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LTE和NR是以小区状配置多个基站装置所覆盖的区域的蜂窝通信***。单个基站装置也可以管理多个小区。
在NR的下行链路中使用PDCCH(非专利文献1、2、3、4、5)。在非专利文献6、7中记载有使用nRNTI和nID来对用于PDCCH加扰的加扰序列生成器进行初始化。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8.211V15.0.0(2017-12),NR;Physical channels andmodulation”,3rd January,2018.
非专利文献2:“3GPP TS 38.212V15.0.0(2017-12),NR;Multiplexing andchannel coding”,3rd January,2018.
非专利文献3:“3GPP TS 38.213V15.0.0(2017-12),NR;Physical layerprocedures for control”,3rd January,2018.
非专利文献4:“3GPP TS 38.214V15.0.0(2017-12),NR;Physical layerprocedures for data”,3rd January,2018.
非专利文献5:“3GPP TS 38.321V15.0.0(2017-12),NR;Medium Access Control(MAC)protocol specification”,4th January,2018.
非专利文献6:“On PDCCH structure”,R1-1800943,Ericsson,3GPP TSG-RANWG1AH-1801,Vancouver,Canada,22th-26st January 2018.
非专利文献7:“Offline discussion for PDCCH structure”,R1-1801196,NTTDOCOMO,INC.,3GPP TSG-RAN WG1 AH-1801,Vancouver,Canada,22th-26st January 2018.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提供终端装置、用于该终端装置的通信方法、基站装置以及用于该基站装置的通信方法。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中,终端装置、用于该终端装置的通信方法、基站装置以及用于该基站装置的通信方法具备高效地进行下行链路的发送和/或接收的方法。
技术方案
(1)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采用了以下方案。即,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是一种终端装置,具备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接收比特序列的接收部,所述比特序列通过由cinit初始化的加扰序列而被加扰,所述cinit至少基于NID和NRNTI来给出,在设定了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Control-scrambling-Identity),且所述NRNTI至少基于C-RNTI(Cell-Radio NetworkTemporary Identifier: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符)来给出的情况下,所述NID至少基于所述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来给出,在设定了所述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且所述NRNTI不基于所述C-RNTI来给出的情况下,所述NID至少基于物理层小区标识符来给出。
(2)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是一种基站装置,具备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发送比特序列的发送部,所述比特序列通过由cinit初始化的加扰序列而被加扰,所述cinit至少基于NID和NRNTI来给出,在设定了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且所述NRNTI至少基于C-RNTI(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来给出的情况下,所述NID至少基于所述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来给出,在设定了所述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且所述NRNTI不基于所述C-RNTI来给出的情况下,所述NID至少基于物理层小区标识符来给出。
(3)本发明的第三方案是一种用于终端装置的通信方法,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接收比特序列,所述比特序列通过由cinit初始化的加扰序列而被加扰,所述cinit至少基于NID和NRNTI来给出,在设定了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且所述NRNTI至少基于C-RNTI(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来给出的情况下,所述NID至少基于所述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来给出,在设定了所述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且所述NRNTI不基于所述C-RNTI来给出的情况下,所述NID至少基于物理层小区标识符来给出。
(4)本发明的第四方案是一种用于基站装置的通信方法,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发送比特序列,所述比特序列通过由cinit初始化的加扰序列而被加扰,所述cinit至少基于NID和NRNTI来给出,在设定了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且所述NRNTI至少基于C-RNTI(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来给出的情况下,所述NID至少基于所述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来给出,在设定了所述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且所述NRNTI不基于所述C-RNTI来给出的情况下,所述NID至少基于物理层小区标识符来给出。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终端装置能高效地进行下行链路的接收。此外,基站装置能高效地进行下行链路的发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的概念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帧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上行链路时隙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CORESET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CORESET与搜索空间的对应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COREST600中的搜索空间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有关的处理的一个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的概念图。在图1中,无线通信***具备终端装置1和基站装置3。
以下,对载波聚合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终端装置1中设定有一个或多个服务小区。将终端装置1经由多个服务小区进行通信的技术称为小区聚合或载波聚合。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对终端装置1设定的多个服务小区的每一个。此外,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已设定的多个服务小区的一部分。多个服务小区包括一个主小区或一个主辅小区。多个服务小区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辅小区。主辅小区也称为主SCG小区。主小区和主SCG小区也称为特殊小区。
主小区是已完成初始连接建立(initial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过程的服务小区、已经开始连接重建(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过程的服务小区或在切换过程中被指示为主小区的小区。可以在建立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时间点或之后设定辅小区。
在下行链路中,将与服务小区对应的载波称为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在上行链路中,将与服务小区对应的载波称为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将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统称为分量载波。
终端装置1能在多个服务小区(分量载波)中同时通过多个物理信道进行发送和/或接收。一个物理信道在多个服务小区(分量载波)中的一个服务小区(分量载波)中被发送。
对本实施方式的物理信道和物理信号进行说明。
在从终端装置1向基站装置3的上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中,使用以下的上行链路物理信道。上行链路物理信道用于发送从上层输出的信息。
·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
·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PUCCH用于发送下行链路的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信道状态信息)和/或HARQ-ACK(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CSI和HARQ-ACK为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
PUSCH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数据(Transport block(传输块)、Uplink-SharedChannel:UL-SCH(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下行链路的CSI和/或HARQ-ACK。CSI和HARQ-ACK为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终端装置1可以基于包括上行链路授权(uplink grant)的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检测来发送PUSCH。
PRACH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
在上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中,使用以下的上行链路物理信号。上行链路物理信号不用于发送从上层输出的信息,但被物理层使用。
·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解调参考信号)
DMRS与PUCCH或PUSCH的发送关联。DMRS可以与PUSCH进行时分复用。基站装置3可以使用DMRS来进行PUSCH的传输路径校正。
在从基站装置3向终端装置1的下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中,使用以下的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用于发送从上层输出的信息。
·PBCH(Physical Broadcaset Channel:物理广播信道)
·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PDS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PBCH用于发送***信息。通过PBCH发送的***信息也称为MIB(MasterInformation Block:主信息块)。
PDCCH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也将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称为DCI格式。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上行链路授权(uplink grant)和下行链路分配(downlink assignment)。上行链路授权可以用于单个小区内的单个PUSCH的调度。上行链路授权也可以用于单个小区内的多个时隙中的多个PUSCH的调度。上行链路授权也可以用于单个小区内的多个时隙中的单个PUSCH的调度。
PDSCH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数据(Transport block、Downlink-Shared Channel:DL-SCH)。
UL-SCH和DL-SCH为传输信道。将在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中使用的信道称为传输信道。也将在MAC层中使用的传输信道的单位称为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或MAC PDU(Protocol Data Unit)。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帧(radio frame)的构成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帧的概略构成的图。在图2中,横轴是时间轴。各无线帧长度可以为10ms。此外,无线帧可以分别由10个时隙构成。各时隙长度可以为1ms。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时隙的构成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上行链路时隙的概略构成的图。在图3中示出一个小区中的上行链路时隙的构成。在图3中,横轴是时间轴,纵轴是频率轴。上行链路时隙可以包括Nsymb UL个OFDM符号。
在图3中,l是OFDM符号编号/索引,k是子载波编号/索引。在各时隙中发送的物理信号或物理信道由资源网格(resource grid)来表现。在上行链路中,资源网格由多个子载波和多个OFDM符号来定义。将资源网格内的各元素称为资源元素。资源元素由子载波编号/索引k和OFDM符号编号/索引l来表示。
上行链路时隙在时域上包括多个OFDM符号l(l=0,1……,Nsymb UL)。对于上行链路中的常规CP(normal Cyclic Prefix:常规循环前缀),NUL symb可以是7个或14个。对于上行链路中的扩展CP(extended CP:扩展循环前缀),NUL symb可以是6个或12个。
终端装置1从基站装置3接收表示上行链路中的CP长度的上层的参数UL-CyclicPrefixLength。基站装置3可以在小区中广播与该小区对应的包括该上层的参数UL-CyclicPrefixLength的***信息。
上行链路时隙在频域上包括多个子载波k(k=0,1,……,NRB UL·NSC RB)。NRB UL是通过NSC RB的倍数来表现的针对服务小区的上行链路带宽设定。NSC RB是通过子载波的个数来表现的频域上的(物理)资源块大小。子载波间隔Δf可以是15kHz。NSC RB可以是12。频域上的(物理)资源块大小可以是180kHz。
一个物理资源块由在时域上连续的Nsymb UL个OFDM符号和在频域上连续的NSC RB个子载波来定义。因此,一个物理资源块由(Nsymb UL·NSC RB)个资源元素构成。一个物理资源块可以在时域上对应于一个时隙。物理资源块可以在频域上按频率从低到高的顺序标注编号nPRB(0,1,……,NRB UL-1)。
本实施方式的下行链路的时隙包括多个OFDM符号。本实施方式的下行链路的时隙的构成与上行链路基本相同,因此省略下行链路的时隙的构成的说明。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装置的构成进行说明。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的构成的概略框图。如图所示,终端装置1构成为包括无线收发部10和上层处理部14。无线收发部10构成为包括天线部11、RF(RadioFrequency:射频)部12以及基带部13。上层处理部14构成为包括媒体接入控制层处理部15以及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16。也将无线收发部10称为发送部、接收部、编码部、解码部或物理层处理部。
上层处理部14将通过用户的操作等而生成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块)输出至无线收发部10。上层处理部14进行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Control:RLC)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的处理。
上层处理部14所具备的媒体接入控制层处理部15进行媒体接入控制层的处理。媒体接入控制层处理部15基于由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16管理的各种设定信息/参数进行随机接入过程的控制。
上层处理部14所具备的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16进行无线资源控制层的处理。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16进行装置自身的各种设定信息/参数的管理。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16基于从基站装置3接收到的上层信号来设定各种设定信息/参数。即,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16基于从基站装置3接收到的表示各种设定信息/参数的信息来设定各种设定信息/参数。
无线收发部10进行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物理层的处理。无线收发部10对从基站装置3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分离、解调、解码,将解码后的信息输出至上层处理部14。无线收发部10通过对数据进行调制、编码来生成发送信号,发送至基站装置3。
RF部12通过正交解调将经由天线部11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下变频:down covert)为基带信号,去除不需要的频率分量。RF部12将进行处理后的模拟信号输出至基带部。
基带部13将从RF部12输入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基带部13从转换后的数字信号中去除相当于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的部分,对去除CP后的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提取频域的信号。
基带部13对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IFFT),生成SC-FDMA符号,并对生成的SC-FDMA符号附加CP来生成基带的数字信号,并将基带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基带部13将转换后的模拟信号输出至RF部12。
RF部12使用低通滤波器来将多余的频率分量从由基带部13输入的模拟信号中去除,将模拟信号上变频(up convert)为载波频率,经由天线部11发送。此外,RF部12将功率放大。此外,RF部12也可以具备控制发送功率的功能。也将RF部12称为发送功率控制部。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的构成的概略框图。如图所示,基站装置3构成为包括无线收发部30和上层处理部34。无线收发部30构成为包括天线部31、RF部32以及基带部33。上层处理部34构成为包括媒体接入控制层处理部35和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36。也将无线收发部30称为发送部、接收部、编码部、解码部或物理层处理部。
上层处理部34进行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Control:RLC)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的处理。
上层处理部34所具备的媒体接入控制层处理部35进行媒体接入控制层的处理。媒体接入控制层处理部35基于由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36管理的各种设定信息/参数进行随机接入过程的控制。
上层处理部34所具备的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36进行无线资源控制层的处理。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36生成或从上位节点获取配置于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下行链路数据(传输块)、***信息、RRC消息以及MAC CE(Control Element)等,输出至无线收发部30。此外,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36进行各终端装置1的各种设定信息/参数的管理。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36可以经由上层信号对各终端装置1设定各种设定信息/参数。即,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36发送/广播表示各种设定信息/参数的信息。
由于无线收发部30的功能与无线收发部10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终端装置1所具备的标注有附图标记10至附图标记16的各部也可以构成为电路。基站装置3所具备的标注有附图标记30至附图标记36的各部也可以构成为电路。终端装置1所具备的标注有附图标记10至附图标记16的各部可以构成为至少一个处理器和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连结的存储器。基站装置3所具备的标注有附图标记30至附图标记36的各部可以构成为至少一个处理器和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连结的存储器。
以下,对RNTI(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符)进行说明。
附加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CRC奇偶校验位通过RNTI而被加扰。终端装置1可以基于RNTI来判断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格式。终端装置1可以基于RNTI来判断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用途(usage)。
RNTI至少可以包括C-RNTI(Cell RNTI:小区RNTI)、TC-RNTI(Temporary CellRNTI:临时小区RNTI)、CS-RNTI(Configured Scheduling RNTI:已配置调度RNTI)、SP-CSI-RNTI(Semi Persisitent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NTI:半静态信道状态信息RNTI)以及RA-RNTI(Random Access RNTI:随机接入RNTI)。
C-RNTI用于被动态调度的单播发送(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TC-RNTI用于发送竞争(contentiion based)随机接入过程的消息3。TC-RNTI用于在C-RNTI不可用的情况下的竞争解决。
CS-RNTI用于下行链路的SPS(Semi Persisitent Scheduling:半静态调度)的激活(activation)、禁用(deactivation)、重新激活(reactivation)以及重传。在已激活下行链路的SPS的情况下,可以视为终端装置1在满足规定条件的时隙或OFDM符号中发生下行链路分配。在此,满足规定条件的时隙或OFDM符号可以至少基于时隙单位的偏移、时隙单位的周期、符号单位的偏移和/或符号单位的周期来给出。下行链路的SPS记载于非专利文献5中。
CS-RNTI用于所设定的授权类型2的激活(activation)、禁用(deactivation)、重新激活(reactivation)以及重传。所设定的授权类型2是不伴随动态授权的发送(configured grant without dynamic grant:没有动态授权的已配置授权)的类型中的一种。不伴随动态授权的发送是上行链路的发送。在已激活所设定的授权类型2的情况下,可以视为终端装置1在满足规定条件的时隙或OFDM符号中发生上行链路授权。在此,满足规定条件的时隙或OFDM符号可以至少基于时隙单位的偏移、时隙单位的周期、符号单位的偏移和/或符号单位的周期来给出。
SP-CSI-RNTI至少用于半静态CSI报告的激活(activation)、禁用(deactivation)以及重新激活(reactivation)。在已激活半静态CSI报告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可以在满足规定条件的时隙或OFDM符号中进行半静态CSI报告。在此,满足规定条件的时隙或OFDM符号可以至少基于时隙单位的偏移、时隙单位的周期、符号单位的偏移和/或符号单位的周期来给出。半静态CSI报告可以通过PUCCH或PUSCH发送。
可以单独地设定时隙单位的偏移、时隙单位的周期、符号单位的偏移以及符号单位的周期,用于下行链路的SPS、所设定的授权类型2以及半静态CSI报告。
RA RNTI用于随机接入响应。
以下,对竞争(contention based)随机接入过程进行说明。
竞争随机接入过程包括第一步骤、第二步骤、第三步骤以及第四步骤。
在第一步骤中,终端装置1发送随机接入前导。随机接入前导包括在PRACH中。在第一步骤中,终端装置1的MAC层自身可以选择随机接入前导的索引。即,在第一步骤中,基站装置3可以不将随机接入前导的索引通知给终端装置1。
在第二步骤中,终端装置1接收随机接入响应。随机接入响应包括在PDSCH中。在此,为了进行包括随机接入响应的PDSCH的调度,使用针对RA-RNTI的PDCCH。RA-RNTI的值可以基于在第一步骤中为了发送随机接入前导而使用的PRACH的资源来给出。随机接入响应包括:表示随机接入前导的索引的随机接入前导标识符、上行链路授权、表示TC-RNTI的信息以及表示定时提前的信息。在随机接入响应包括与在第一步骤中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标识符的情况下,视为终端装置1成功接收随机接入响应。
在第三步骤中,终端装置1发送包括终端装置1的标识符的CCCH(Common ControlChannel:公共控制信道)或表示C-RNTI的MAC CE(Control Element:控制元素)。CCCH是逻辑信道。该CCCH或该MAC CE可以通过由随机接入响应中包括的上行链路授权而被调度的PUSCH发送。也将包括该CCCH或该MAC CE的发送的传输块称为消息3。
在第四步骤中,终端装置1接收竞争解决。竞争解决可以是UE竞争解决标识符或C-RNTI。在终端装置1在第三步骤的PUSCH中发送C-RNTI,且终端装置1接收到针对C-RNTI的PDCCH的情况下,可以视为终端装置1成功进行竞争解决,并且也可以视为成功地完成了随机接入过程。
表示UE竞争解决标识符的信息包括在PDSCH中。在此,为了进行该PDSCH的调度,使用针对TC-RNTI的PDCCH。在(i)终端装置1不在第三步骤的PUSCH中发送C-RNTI,并且(ii)终端装置1在第三步骤中发送包括终端装置1的标识符的CCCH,并且(iii)终端装置1接收针对TC-RNTI的PDCCH,并且(iv)由该PDCCH调度的PDSCH中包括表示UE竞争解决标识符的信息,并且(v)该UE竞争解决标识符与在第三步骤中发送的终端装置1的标识符相匹配的情况下,可以视为终端装置1成功进行了竞争解决,并且也可以视为成功完成了随机接入过程。
以下,对CORESET(control resource set:控制资源集合)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CORESET的一个示例的图。600和601是CORESET。610是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控制信道元素)。620是REG(Resource Element Group:资源元素组)。630是资源元素。服务小区中的时隙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ORESET。在时域上,CORESET可以包括在连续的一个或多个OFDM符号中。在时域上,CORESET可以包括在时隙的第一个OFDM符号中。CORESET可以由频域上多个资源元素构成。CORESET可以由多个CCE构成。一个CCE可以由在频域上连续的6个REG构成。一个REG可以由在频域上连续的12个资源元素构成。CCE是构成PDCCH候选的要素。
以下,对搜索空间进行说明。
搜索空间中存在两种类型。搜索空间的类型之一是CSS(Common Search Space:公共搜索空间),另一种是USS(UE-specific Search Space:用户设备特定搜索空间)。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CORESET与搜索空间的对应的一个示例的图。CORESET600包括CSS700和USS701。CORESET601包括CSS702和USS703。
CORESET600的索引可以是0。也将CORESET600称为CORESET0。参数RadioResourceConfigCommon至少可以包括用于CORESET600的设定、用于CSS700的设定和/或用于USS701的设定。参数RadioResourceConfigCommon可以用于表示公共无线资源设定。参数RadioResourceConfigCommon也可以不表示CORESET600的索引。
CORESET601的索引不是0。CORESET601的索引可以是1至11中的任一个。参数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至少可以包括用于CORESET1的设定、用于CSS702的设定和/或用于USS703的设定。参数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可以用于表示辅小区用的UE特有的物理信道设定。参数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可以表示CORESET601的索引。
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可以包括参数RadioResourceConfigCommon和参数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终端装置1可以从基站装置3或与基站装置3不同的基站装置接收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
搜索空间是PDCCH候选的集合。PDCCH在PDCCH候选中发送。终端装置1在搜索空间中监测PDCCH。监测意味着根据DCI格式尝试PDCCH的解码。也将监测PDCCH称为监测DCI格式。PDCCH候选可以由CORESET中的一个或多个连续的CCE构成。也将构成PDCCH候选的CCE的个数称为聚合等级。搜索空间可以按每个聚合等级来定义。
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CSS中监测与附带由RA-RNTI加扰的CRC奇偶校验位的DCI格式相符的PDCCH。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CSS和USS中监测:与附带由C-RNTI加扰的CRC奇偶校验位的DCI格式相符的PDCCH、与附带由TC-RNTI加扰的CRC奇偶校验位的DCI格式相符的PDCCH、与附带由CS-RNTI加扰的CRC奇偶校验位的DCI格式相符的PDCCH和/或与附带由SP-CSI-RNTI加扰的CRC奇偶校验位的DCI格式相符的PDCCH。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COREST600中的搜索空间的一个示例的图。800至804分别为聚合等级4的PDCCH候选。CSS700是PDCCH候选801与PDCCH候选802的集合。USS701是PDCCH候选803与PDCCH候选804的集合。
在CORESET中,与用于服务小区的搜索空间的第mn个PDCCH候选对应的CCE由公式(1)给出。PDCCH候选801是CSS700的第一个PDCCH候选。PDCCH候选802是CSS700的第二个PDCCH候选。PDCCH候选803是USS701的第一个PDCCH候选。PDCCH候选804是USS701的第二个PDCCH候选。
[数式1]
Figure BDA0002623091260000131
对于CSS,
Figure BDA0002623091260000132
对于USS,
Figure BDA0002623091260000141
A0=39827,A1=39829,A2=39839,
n=65537;
i=0,...,L-1;
kp是无线帧中的时隙编号;
NCCE,p是CORESETp中CCEs的个数,被从0到NCCE,p-1编号;
floor是取整函数。取整函数输出比输入的值小的最大的整数。X mod Y是输出X除以Y的情况下得到的余数的函数。L是聚合等级。kp可以是无线帧内的时隙的编号。
p是公式(1)中的CORESET的编号。可以从索引小的CORESET开始按顺序分配CORESET的编号p。对于索引为0的CORESET600,p可以是0。对于索引为1至11中的任一个的CORESET601,p可以是1。NCCEp是CORESETp中包括的CCE的个数。
Ypkp对应于CORESETp。对于CSS,Ypkp是0。对于USS,Ypkp至少基于nRNTI来给出。nRNTI是C-RNTI或TC-RNTI。也将在将nRNTI设定为C-RNTI时给出的USS称为由C-RNTI给出的USS。也将在将nRNTI设定为TC-RNTI时给出的USS称为由TC-RNTI给出的USS。
Ap对应于CORESETp(p=0、1、2)。
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由C-RNTI给出的USS中监测:与附带由C-RNTI加扰的CRC奇偶校验位的DCI格式相符的PDCCH、与附带由CS-RNTI加扰的CRC奇偶校验位的DCI格式相符的PDCCH以及与附带由SP-CSI-RNTI加扰的CRC奇偶校验位的DCI格式相符的PDCCH。终端装置1可以在由TC-RNTI给出的USS中监测与附带由TC-RNTI加扰的CRC奇偶校验位的DCI格式相符的PDCCH。
nCI是载波指示符字段的值。在未设定载波指示符字段的情况下,nCI可以是0。在本实施方式中,nCI可以是0。mnCI是与nCI对应的搜索空间中的PDCCH候选的编号。Mpmax (L)是针对聚合等级L的MpnCI (L)的最大值。MpnCI (L)是与n对应的针对聚合等级L的PDCCH候选的个数。针对CORESET600的MpnCI (L)是2。针对CORESET601的MpnCI (L)是2。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有关的处理的一个示例的图。基站装置3可以基于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ai的PDCCH的聚合等级来执行900至916的处理中的一部分或全部。
在900中,基站装置3生成下行链路控制信息ai。A是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位数。
在902中,基站装置3根据下行链路控制信息ai生成CRC奇偶校验位,通过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ai中附加CRC奇偶校验位来生成比特序列bi。B是CRC奇偶校验位的位数与A之和。
在904中,基站装置3通过对比特序列bi进行信道编码来生成编码位ci。信道码可以是极性码或卷积码。C是信道编码位的位数。基站装置3可以通过矩阵u’与矩阵G’之积来给出编码位ci。矩阵G’是C行C列的矩阵,可以通过2行2列的矩阵G0的第n个张量积(n-thKronecker power)来给出。矩阵u’=[u0,u1,……,uC-1]是1行C列的矩阵,基于比特序列bi来生成。
在906中,基站装置3可以通过对序列ci进行交织来生成序列di
在908中,基站装置3可以通过重复或删余序列di来生成序列ei
在910中,基站装置3可以通过对序列ei进行交织来生成序列fi
在912中,基站装置3可以通过使用PDCCH用的加扰序列si来对序列fi进行加扰,生成序列gi
在914中,基站装置3根据序列gi生成调制符号(复值符号)的序列hi。在916中,基站装置3将调制符号hi映射至与PDCCH候选对应的资源元素。
终端装置1假定900至914的处理,并监测PDCCH。例如,终端装置1可以假定使用PDCCH用的加扰序列si来对序列fi进行加扰,并监测PDCCH。
生成用于PDCCH的加扰序列si的无线收发部30可以至少用于cinit而被初始化。cinit至少可以基于NL、NRNTI和/或NID来给出。cinit可以基于公式(2)或公式(3)来给出。即,用于PDCCH的加扰序列si至少可以基于NL、NRNTI和/或NID来给出。
[数式2]
cinit=(NRNTI·216+NL·215+NID)mod 231
[数式3]
cinit=(NRNTI·216+NID)mod 231
对于CSS,NRNTI可以是规定值。即,映射至CSS的PDCCH可以通过至少基于设定为规定值的NRNTI来生成的加扰序列si而被加扰。在此,规定值可以是0。
对于USS,NRNTI可以基于由哪个RNTI给出映射PDCCH的USS来给出。终端装置1可以基于由哪个RNTI给出映射PDCCH的USS来确定NRNTI。
对于由C-RNTI给出的USS,NRNTI可以是C-RNTI。即,映射至由C-RNTI给出的USS的PDCCH可以通过至少基于设定为C-RNTI的NRNTI而生成的加扰序列si而被加扰。
对于由TC-RNTI给出的USS,NRNTI可以是TC-RNTI或预先确定的值。在此,预先确定的值可以是0、65534、65535中的任一个。预先确定的值也可以是与0、65534、65535不同的值。即,映射至由TC-RNTI给出的USS的PDCCH可以通过至少基于设定为TC-RNTI或预先确定的值的NRNTI而生成的加扰序列si而被加扰。
对于CSS,不管为了进行附加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CRC奇偶校验位的加扰而使用了哪种RNTI,NRNTI都可以是规定值。在此,规定值可以是0。
对于USS,NRNTI可以至少基于为了进行附加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CRC奇偶校验位的加扰而使用了哪种RNTI来给出。终端装置1可以至少基于为了进行附加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CRC奇偶校验位的加扰而使用了哪种RNTI来确定NRNTI
在PDCCH映射至USS,并且附加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CRC奇偶校验位由C-RNTI、SP-CSI-RNTI或CS-RNTI进行加扰的情况下,NRNTI可以是C-RNTI。在PDCCH映射至USS,并且附加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CRC奇偶校验位由除了TC-RNTI以外的RNTI进行加扰的情况下,NRNTI可以是C-RNTI。在PDCCH映射至USS,并且附加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所述CRC奇偶校验位由TC-RNTI进行加扰的情况下,NRNTI可以是预先确定的值。在此,预先确定的值可以是0、65534、65535中的任一个。预先确定的值也可以是与0、65534、65535不同的值。
对于第一聚合等级的PDCCH,NL可以设为0。对于第二聚合等级的PDCCH,NL可以设为1。第一聚合等级至少可以包括1、2、4、8。第二聚合等级至少可以包括16。
NID可以根据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或物理层小区ID(physical layer cellidentity)来设定。
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可以按每个CORESET或按每个搜索空间进行设定。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的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可以包括在参数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中。
终端装置1可以通过小区搜索从同步信号中获取物理层小区ID。参数RadioResourceConfigCommon可以包括表示物理层小区ID的参数。
可以基于是否对终端装置1设定所述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来设定NID
在对终端装置1设定有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的情况下,可以基于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来设定NID。在未对终端装置1设定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的情况下,NID可以根据物理层小区ID来设定。
也可以基于是否对PDCCH所对应的CORESET设定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来设定NID
在对PDCCH所对应的CORESET设定有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的情况下,可以基于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来设定NID。在未对PDCCH所对应的CORESET设定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的情况下,NID可以根据物理层小区ID来设定。
也可以基于是否对映射PDCCH的搜索空间设定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来设定NID
在对映射PDCCH的搜索空间设定有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的情况下,可以基于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来设定NID。在未对映射PDCCH的搜索空间设定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的情况下,NID可以根据物理层小区ID来设定。在此,映射PDCCH的搜索空间是CSS或USS。
也可以基于为了进行附加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CRC奇偶校验位的加扰而使用了哪种RNTI来设定NID
在对终端装置设定有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并且附加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CRC奇偶校验位由C-RNTI进行加扰的情况下,可以基于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来设定NID。在对终端装置设定有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并且附加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CRC奇偶校验位由除了C-RNTI以外的RNTI进行加扰的情况下,NID可以根据物理层小区ID来设定。在未对终端装置设定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物理层小区ID中设定NID
在对PDCCH所对应的CORESET设定有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并且附加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CRC奇偶校验位由C-RNTI进行加扰的情况下,可以基于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来设定NID。在对PDCCH所对应的CORESET设定有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并且附加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CRC奇偶校验位由除了C-RNTI以外的RNTI进行加扰的情况下,NID可以根据物理层小区ID来设定。在未对PDCCH所对应的CORESET设定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的情况下,不管为了进行附加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CRC奇偶校验位的加扰而使用了哪种RNTI,NID都可以根据物理层小区ID来设定。
在对映射PDCCH的搜索空间设定有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并且附加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CRC奇偶校验位由C-RNTI进行加扰的情况下,可以基于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来设定NID。在对映射PDCCH的搜索空间设定有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并且附加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CRC奇偶校验位由除了C-RNTI以外的RNTI进行加扰的情况下,NID可以根据物理层小区ID来设定。在未对映射PDCCH的搜索空间设定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的情况下,不管为了进行附加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CRC奇偶校验位的加扰而使用了哪种RNTI,NID都可以根据物理层小区ID来设定。
可以至少基于PDCCH所对应的CORESET来设定NID。可以至少基于PDCCH是否与CORESET0对应来设定NID
在对终端装置设定有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并且PDCCH与CORESET0以外的CORESET对应的情况下,可以基于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来设定NID。在对终端装置设定有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并且PDCCH与CORESET0对应的情况下,NID可以根据物理层小区ID来设定。在未对终端装置设定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的情况下,无论PDCCH所对应的CORESET如何,NID都可以根据物理层小区ID来设定。
可以至少基于映射PDCCH的搜索空间来设定NID
在对终端装置设定有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并且PDCCH映射至由C-RNTI给出的USS的情况下,可以基于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来设定NID。在对终端装置设定有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并且PDCCH映射至由TC-RNTI给出的USS的情况下,NID可以根据物理层小区ID来设定。在对终端装置设定有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并且PDCCH映射至CSS的情况下,NID可以根据物理层小区ID来设定。在未对终端装置设定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的情况下,无论映射PDCCH的搜索空间如何,NID都可以根据物理层小区ID来设定。
在对PDCCH所对应的CORESET设定有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并且PDCCH映射至由C-RNTI给出的USS的情况下,可以基于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来设定NID。在对PDCCH所对应的CORESET设定有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并且PDCCH映射至由TC-RNTI给出的USS的情况下,NID可以根据物理层小区ID来设定。在对PDCCH所对应的CORESET设定有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并且PDCCH映射至CSS的情况下,NID可以根据物理层小区ID来设定。在未对PDCCH所对应的CORESET设定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的情况下,无论映射PDCCH的搜索空间如何,NID都可以根据物理层小区ID来设定。
可以至少基于PDCCH所对应的CORESET和PDCCH所对应的搜索空间来设定NID。可以至少基于PDCCH是否与索引为0的CORESET的CSS对应来设定NID
在对终端装置设定有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并且PDCCH与除了索引为0的CORESET的CSS以外的搜索空间对应的情况下,可以基于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来设定NID。在此,除了索引为0的CORESET的CSS以外的搜索空间可以是索引为0的CORESET的USS、除了索引为0的CORESET以外的CORESET的CSS以及除了索引为0的CORESET以外的CORESET的USS。在对终端装置设定有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并且PDCCH与索引为0的CORESET的CSS对应的情况下,NID可以根据物理层小区ID来设定。在未对终端装置设定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的情况下,无论PDCCH所对应的CORESET和PDCCH所对应的搜索空间如何,NID都可以根据物理层小区ID来设定。
可以至少基于NRNTI来设定NID
在对终端装置设定有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并且NRNTI至少基于C-RNTI来给出的情况下,可以基于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来设定NID。在对终端装置设定有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并且NRNTI与C-RNTI无关地给出的情况下,NID可以根据物理层小区ID来设定。在此,NRNTI与C-RNTI无关地给出可以是NRNTI由TC-RNTI给出和/或NRNTI是预先确定的值。在对终端装置设定有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并且NRNTI是TC-RNTI的值或预先确定的值的情况下,NID可以根据物理层小区ID来设定。在此,预先确定的值可以是0、65534、65535中的任一个。预先确定的值也可以是与0、65534、65535不同的值。在未对终端装置设定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的情况下,无论NRNTI如何,NID都可以根据物理层小区ID来设定。
可以至少基于上述条件中的一部分或全部来确定NID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装置1和基站装置3的各种方案进行说明。
(1)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方案是一种终端装置1,具备:接收部10,接收包括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PDCCH;以及解码部10,对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进行解码,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编码位的序列由加扰序列si进行加扰,所述加扰序列si至少基于NRNTI而被初始化,在所述PDCCH映射至CSS的情况下,所述NRNTI是第一规定值,在所述PDCCH映射至USS的情况下,所述NRNTI至少基于由哪种RNTI来给出所述USS而给出。
(2)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方案是一种终端装置1,具备:接收部10,接收包括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PDCCH;以及解码部10,对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进行解码,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编码位的序列由加扰序列si进行加扰,所述加扰序列si至少基于NRNTI而被初始化,在所述PDCCH映射至CSS的情况下,不管为了进行附加于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CRC奇偶校验位的加扰而使用了哪种RNTI,所述NRNTI都是第一规定值,在所述PDCCH映射至USS的情况下,所述NRNTI至少基于为了进行附加于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所述CRC奇偶校验位的加扰而使用了哪种所述RNTI而给出。
(3)本实施方式的第三方案是一种基站装置3,具备:编码部30,对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进行编码;以及发送部30,发送包括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PDCCH,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编码位的序列由加扰序列进行加扰,所述加扰序列至少基于NRNTI而被初始化,在所述PDCCH映射至CSS的情况下,所述NRNTI是第一规定值,在所述PDCCH映射至USS的情况下,所述NRNTI至少基于由哪种RNTI来给出所述USS而给出。
(4)本实施方式的第四方案是一种基站装置3,对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发送包括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PDCCH,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编码位的序列由加扰序列进行加扰,所述加扰序列至少基于NRNTI而被初始化,在所述PDCCH映射至CSS的情况下,不管为了进行附加于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CRC奇偶校验位的加扰而使用了哪种RNTI,所述NRNTI都是第一规定值,在所述PDCCH映射至USS的情况下,所述NRNTI至少基于为了进行附加于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所述CRC奇偶校验位的加扰而使用了哪种所述RNTI而给出。
(5)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和第三方案中,在所述PDCCH映射至由C-RNTI给出的USS的情况下,所述NRNTI是C-RNTI,在所述PDCCH映射至由TC-RNTI给出的USS的情况下,所述NRNTI是第二规定值,所述第二规定值是所述TC-RNTI、0、65534以及65535中的任一个。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和第三方案中,在所述USS由C-RNTI给出的情况下,所述NRNTI可以是C-RNTI,所述USS由TC-RNTI给出的所述NRNTI可以是第二规定值。
(6)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和第四方案中,在所述PDCCH映射至所述USS,并且附加于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所述CRC奇偶校验位由除了TC-RNTI以外的RNTI进行加扰的情况下,所述NRNTI是C-RNTI,在所述PDCCH映射至所述USS,并且附加于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所述CRC奇偶校验位由所述TC-RNTI进行加扰的情况下,所述NRNTI是第二规定值,所述第二规定值是所述第一规定值、所述TC-RNTI、0、65534以及65535中的任一个。
由此,终端装置1和基站装置3能高效地在下行链路进行通信。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基站装置3和终端装置1中工作的程序可以是对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等进行控制以实现本发明所涉及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的程序(使计算机发挥作用的程序)。然后,由这些装置处理的信息在进行其处理时暂时存储于RAM(Random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之后,储存于Flash 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等各种ROM、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中,根据需要通过CPU来进行读出、修正、写入。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实现上述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基站装置3的一部分。在该情况下,可以通过将用于实现该控制功能的程序记录于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将记录于该记录介质的程序读入计算机***并执行来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提到的“计算机***”是指内置于终端装置1或基站装置3的计算机***,采用包括OS、***设备等硬件的计算机***。此外,“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是指软盘、磁光盘、ROM、CD-ROM等可移动介质、内置于计算机***的硬盘等存储装置。
而且,“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也可以包括:像经由互联网等网络或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来发送程序的情况下的通信线那样短时间内、动态地保存程序的记录介质;以及像作为该情况下的服务器、客户端的计算机***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那样保存程序固定时间的记录介质。此外,上述程序可以是用于实现上述功能的一部分的程序,也可以是能通过与已记录在计算机***中的程序进行组合来实现上述功能的程序。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3也能实现为由多个装置构成的集合体(装置组)。构成装置组的各装置可以具备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的各功能或各功能块的一部分或全部。作为装置组,具有基站装置3的全部各功能或各功能块即可。此外,上述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也能与作为集合体的基站装置进行通信。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3可以是EUTRAN(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3也可以具有针对eNodeB的上位节点的功能的一部分或全部。
此外,既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基站装置3的一部分或全部实现为典型地作为集成电路的LSI,也可以实现为芯片组。终端装置1、基站装置3的各功能块既可以独立芯片化,也可以集成一部分或全部进行芯片化。此外,集成电路化的方法不限于LSI,也可以利用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此外,在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而出现了代替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基于该技术的集成电路。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记载了作为通信装置的一个示例的终端装置,但是本申请的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能被应用于设置在室内外的固定式或非可动式电子设备,例如AV设备、厨房设备、扫除/洗涤设备、空调设备、办公设备、自动售卖机以及其他生活设备等终端装置或通信装置。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具体构成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也包括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等。此外,本发明能在技术方案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将分别公开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适当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此外,还包括将作为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要素的起到同样效果的要素彼此替换而得到的构成。

Claims (4)

1.一种终端装置,其中,
具备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接收比特序列的接收部,
所述比特序列通过由cinit初始化的加扰序列而被加扰,
所述cinit至少基于NID和NRNTI来给出,
在设定了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且所述NRNTI至少基于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符C-RNTI来给出的情况下,所述NID至少基于所述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来给出,
在设定了所述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且所述NRNTI不基于所述C-RNTI来给出的情况下,所述NID至少基于物理层小区标识符来给出。
2.一种基站装置,其中,
具备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发送比特序列的发送部,
所述比特序列通过由cinit初始化的加扰序列而被加扰,
所述cinit至少基于NID和NRNTI来给出,
在设定了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且所述NRNTI至少基于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符C-RNTI来给出的情况下,所述NID至少基于所述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来给出,
在设定了所述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且所述NRNTI不基于所述C-RNTI来给出的情况下,所述NID至少基于物理层小区标识符来给出。
3.一种用于终端装置的通信方法,其中,
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接收比特序列,
所述比特序列通过由cinit初始化的加扰序列而被加扰,
所述cinit至少基于NID和NRNTI来给出,
在设定了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且所述NRNTI至少基于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符C-RNTI来给出的情况下,所述NID至少基于所述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来给出,
在设定了所述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且所述NRNTI不基于所述C-RNTI来给出的情况下,所述NID至少基于物理层小区标识符来给出。
4.一种用于基站装置的通信方法,其中,
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发送比特序列,
所述比特序列通过由cinit初始化的加扰序列而被加扰,
所述cinit至少基于NID和NRNTI来给出,
在设定了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且所述NRNTI至少基于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符C-RNTI来给出的情况下,所述NID至少基于所述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来给出,
在设定了所述上层的参数控制加扰标识,且所述NRNTI不基于所述C-RNTI来给出的情况下,所述NID至少基于物理层小区标识符来给出。
CN201980012455.6A 2018-02-08 2019-02-08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Active CN1116997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20774A JP7005371B2 (ja) 2018-02-08 2018-02-08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2018-020774 2018-02-08
PCT/JP2019/004669 WO2019156224A1 (ja) 2018-02-08 2019-02-08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99741A true CN111699741A (zh) 2020-09-22
CN111699741B CN111699741B (zh) 2024-04-02

Family

ID=67549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12455.6A Active CN111699741B (zh) 2018-02-08 2019-02-08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11503602B2 (zh)
EP (1) EP3751938A4 (zh)
JP (1) JP7005371B2 (zh)
KR (1) KR20200118049A (zh)
CN (1) CN111699741B (zh)
BR (1) BR112020015923A2 (zh)
CA (1) CA3090477A1 (zh)
WO (1) WO2019156224A1 (zh)
ZA (1) ZA2020049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74667B (zh) * 2018-05-11 2022-11-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通信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77623A1 (en) * 2005-03-16 2009-03-19 Marc Baum Security Network Integrating Security System and Network Devices
CN104170496A (zh) * 2012-03-14 2014-11-26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集成电路
US20150023282A1 (en) * 2012-03-14 2015-01-2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integrated circuit
CN104509190A (zh) * 2012-07-23 2015-04-08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US20170006584A1 (en) * 2013-12-11 2017-01-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of resource allocation in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56959B2 (en) * 2005-03-16 2018-12-18 Icontrol Networks, Inc. Cross-client sensor user interface in an integrated security network
US8626178B2 (en) * 2006-01-31 2014-01-07 Niels Thybo Johansen Audio-visual system control using a mesh network
US10530839B2 (en) * 2008-08-11 2020-01-07 Icontrol Networks, Inc. Integrated cloud system with lightweight gateway for premises automation
US10075334B1 (en) * 2012-04-11 2018-09-11 Google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missioning a smart hub device
US9221667B2 (en) * 2012-05-24 2015-12-29 SteadyServ Technologies, LLC Draft beer supply chain systems and methods
US20160241660A1 (en) * 2014-08-26 2016-08-18 Hoang Nhu Sensors and systems for iot and ifttt applications and related methods
KR102336293B1 (ko) * 2014-12-19 2021-12-07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기기의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US9871575B2 (en) * 2015-02-05 2018-01-16 Mutualink,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man-portable mobile ad-hoc radio based linked extensible network
RU2741320C2 (ru) * 2016-07-22 2021-01-25 Шарп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Термина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устройство базовой станции, способ связи и интегральная схема
JP6427781B2 (ja) 2017-08-29 2018-11-28 株式会社ユピテル 電子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77623A1 (en) * 2005-03-16 2009-03-19 Marc Baum Security Network Integrating Security System and Network Devices
CN104170496A (zh) * 2012-03-14 2014-11-26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集成电路
US20150023282A1 (en) * 2012-03-14 2015-01-2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integrated circuit
CN104509190A (zh) * 2012-07-23 2015-04-08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US20170006584A1 (en) * 2013-12-11 2017-01-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of resource allocation in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s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draftCR to 38.211 capturing the Jan18 ad-hoc meeting agreements", 3GPP TSG-RAN1 MEETING AH18-01 R1-1801283 *
ERICSSON: "On PDCCH structure", 3GPP TSG-RAN WG1 AH-1801 R1-1800943 *
NTT DOCOMO: "Offline discussion for PDCCH structure Search space", 3GPP TSG RAN WG1 NR AD HOC MEETING R1-1801196 *
NTT DOCOMO: "Summary of discussions for AI 7.3.1.1 PDCCH structure",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AH 1801 R1-180106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20015923A2 (pt) 2021-03-30
KR20200118049A (ko) 2020-10-14
CA3090477A1 (en) 2019-08-15
WO2019156224A1 (ja) 2019-08-15
JP7005371B2 (ja) 2022-01-21
US11503602B2 (en) 2022-11-15
CN111699741B (zh) 2024-04-02
US20200367249A1 (en) 2020-11-19
EP3751938A1 (en) 2020-12-16
JP2019140479A (ja) 2019-08-22
ZA202004986B (en) 2023-02-22
EP3751938A4 (en) 2021-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01822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WO2019239814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11567006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JP6959918B2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13170443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JP7156887B2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11328464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17395799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JP2018050089A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集積回路、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12005607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10915153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WO2020040268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20004627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11699741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JP2019134199A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7481517B2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6853863B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RU2795697C2 (ru) Термина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устройство базовой станции и способ связи
WO2020218415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2019140598A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2024081813A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04

Address after: Japan's Osaka City. Sakai Sakai district town 1 times

Applicant after: Sharp Corp.

Address before: Japan's Osaka City. Sakai Sakai district town 1 times

Applicant before: Sharp Corp.

Applicant before: FG Innovation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