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36966B - 发动机及其冷却***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及其冷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36966B
CN111636966B CN202010470910.1A CN202010470910A CN111636966B CN 111636966 B CN111636966 B CN 111636966B CN 202010470910 A CN202010470910 A CN 202010470910A CN 111636966 B CN111636966 B CN 1116369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let
cooling
hydrocarbon fuel
peripheral wall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7091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36966A (zh
Inventor
祝银海
姜培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47091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369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369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369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369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369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CGAS-TURBINE PLANTS;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CONTROLLING FUEL SUPPLY IN AIR-BREATHING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7/00Features, components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orm groups F02C1/00 - F02C6/00;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7/12Cooling of plants
    • F02C7/16Cooling of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cooling medium
    • F02C7/18Cooling of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cooling medium the medium being gaseous, e.g.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CGAS-TURBINE PLANTS;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CONTROLLING FUEL SUPPLY IN AIR-BREATHING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7/00Features, components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orm groups F02C1/00 - F02C6/00;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及其冷却***,发动机包括周壁,周壁内设有沿周壁的长度方向贯通发动机的冷却通道,周壁设有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与冷却通道连通,冷却***包括:储存器、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储存器用于储存吸热型碳氢燃料;第一接管一端与储存器连通,第一接管的另一端与第一进口连通,以使吸热型碳氢燃料可经第一接管和第一进口进入冷却通道内;第二接管的另一端与第二进口连通,以使吸热型碳氢材料经第二接管和第二进口进入冷却通道内;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在周壁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本发明可以提高发动机性能,保证飞行器安全。

Description

发动机及其冷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天热防护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发动机的冷却***和具有该冷却***的发动机。
背景技术
冲压发动机外壁所受的热载荷非常高,需要采用主动热防护对发动机的外壁进行保护。相关技术中,冷却介质从发动机外壁的一端进入冷却通道,并沿外壁流动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同时冷却发动机外壁,最后从发动机外壁的另一端流出。然而,相关技术中的冷却方式容易影响发动机性能和飞行器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一种发动机的冷却***,该冷却***可以提高发动机性能,保证飞行器安全。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出一种发动机。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的发动机的冷却***,所述发动机包括周壁,所述周壁内设有大体沿所述周壁的长度方向贯通所述发动机的冷却通道,所述周壁设有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所述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与所述冷却通道连通,所述冷却***包括:储存器,所述储存器用于储存吸热型碳氢燃料;第一接管,所述第一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储存器相连,所述第一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进口连通,以使所述吸热型碳氢燃料可经所述第一接管和所述第一进口进入所述冷却通道内;第二接管,所述第二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储存器相连,所述第二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进口连通,以使所述吸热型碳氢材料经所述第二接管和所述第二进口进入所述冷却通道内;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二进口在所述周壁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第二进口沿所述吸热型碳氢燃料在所述冷却通道内的流动方向位于所述第一进口下游,从所述第一进口进入所述冷却通道内的所述吸热型碳氢燃料在流动至所述冷却通道内与所述第二进口对应的位置时已发生一定程度的热裂解化学反应,从所述第二进口进入所述冷却通道内的吸热型碳氢燃料瞬间被加热并开始发生热裂解化学反应。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的发动机的冷却***,通过沿冷却通道长度间隔布置的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充分利用了热裂解化学反应的空间效应,可以有效提高冷却介质的热裂解吸热性能,在相同的热载荷条件下,碳氢燃料的温度和裂解率更低,因此可以减少结焦量,防止冷却通道堵塞,提高了冷却通道的传热能力,提高发动机性能,保证飞行器安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口设在所述周壁的第一端面,所述第二进口与所述周壁的第一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进口与所述周壁的第二端面之间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热型碳氢材料从所述冷却通道流出时的温度为第一预设温度,从所述第一进口进入所述冷却通道的所述吸热型碳氢燃料流动至所述冷却通道内与所述第二进口对应的位置时的温度为第二预设温度,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且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的差值大于等于10℃且小于等于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动机的冷却***还包括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设在所述第一接管上以控制从所述第一进口流入所述冷却通道的吸热型碳氢燃料的流量,所述第二控制阀设在所述第二接管上以控制从所述第二进口流入所述冷却通道的吸热型碳氢燃料的流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动机的冷却***还包括测量装置,所述测量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冷却通道内与所述第二进口对应的位置的吸热型碳氢燃料的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调节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中的至少一个以使所述冷却通道内与所述第二进口对应的位置的吸热型碳氢燃料的温度维持在所述第二预设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通道为多个,多个所述冷却通道沿所述周壁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二进口分别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进口与多个所述冷却通道一一对应,多个所述第二进口与多个所述冷却通道一一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的周壁上还设有第三进口,所述第三进口与所述冷却通道连通,所述第三进口沿所述流动方向位于所述第二进口下游且与所述第二进口间隔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还包括由所述周壁围成的燃烧室,所述周壁上设有喷料喷注板和凹腔中的至少一个,从所述冷却通道内流出的所述吸热型碳氢燃料通过所述喷料喷注板和凹腔中的至少一个喷入所述燃烧室。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的发动机,包括冷却***,所述冷却***为上述第一方面的实施例的发动机的冷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的发动机,发动机冷却***通过沿冷却通道长度间隔布置的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充分利用了热裂解化学反应的空间效应,可以有效提高冷却介质的热裂解吸热性能,在相同的热载荷条件下,碳氢燃料的温度和裂解率更低,因此可以减少结焦量,防止冷却通道堵塞,提高了冷却通道的传热能力,发动机性能更加稳定,保证飞行器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发动机的冷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发动机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发动机的冷却通道内的吸热型碳氢燃料的质量分数。
图4是本发明发动机的冷却通道内的吸热型碳氢燃料的温度分布。
图5是现有发动机的冷却通道内的吸热型碳氢燃料的质量分数。
图6是现有发动机的冷却通道内的吸热型碳氢燃料的温度分布。
附图标记:
储存器1,泵2,第一控制阀3,第二控制阀4,第三控制阀5,喷油控制器6,周壁7,冷却通道8,第一进口9,第二进口10,第一接管11,第二接管12,第三进口13,第三接管14,燃烧室15,喷料喷注板16,凹腔17,第四接管1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发动机的冷却***,发动机包括周壁7,周壁7内设有沿周壁7的长度方向贯通发动机的冷却通道8,换言之,冷却通道8沿周壁7的前后方向水平设置且贯通发动机,周壁7设有第一进口9和第二进口10,第一进口9和第二进口10与冷却通道8连通,冷却***包括储存器1、第一接管11及第二接管12。储存器1用于储存吸热型碳氢燃料。
第一接管11的一端与储存器1相连,第一接管11的另一端与第一进口9连通,以使吸热型碳氢燃料可经第一接管11和第一进口9进入冷却通道8内。
第二接管12的一端与储存器1相连,第二接管12的另一端与第二进口10连通,以使吸热型碳氢材料经第二接管12和第二进口10进入冷却通道8内。
第一进口9和第二进口10在周壁7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第二进口10沿吸热型碳氢燃料在冷却通道8内的流动方向位于第一进口9下游。如图1所示,吸热型碳氢燃料在冷却通道8内沿从左向右的方向流动,第二进口10位于第一进口9的右侧。
从第一进口9进入冷却通道8内的吸热型碳氢燃料在流动至冷却通道8内与第二进口10对应的位置时已发生一定程度的热裂解化学反应,从第二进口10进入冷却通道8内的吸热型碳氢燃料瞬间被加热并开始发生热裂解化学反应。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的发动机的冷却***,通过沿冷却通道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充分利用了热裂解化学反应的空间效应,可以有效提高冷却介质的热裂解吸热性能,在相同的热载荷条件下,碳氢燃料的温度和裂解率更低,因此可以减少结焦量,防止冷却通道堵塞,提高了冷却通道的传热能力,提高发动机性能,保证飞行器安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进口9设在周壁7的第一端面(如图1所示的周壁7的左端面),第二进口10与周壁7的第一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进口10与周壁7的第二端面(如图1所示的周壁7的右端面)之间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热型碳氢材料从冷却通道8流出时的温度为第一预设温度,从第一进口9进入冷却通道8的吸热型碳氢燃料流动至冷却通道8内与第二进口10对应的位置时的温度为第二预设温度,第二预设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且第一预设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的差值大于等于10℃且小于等于100℃。第一预设温度和第二预设温度的值根据吸热型碳氢燃料的具体类型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吸热型碳氢燃料为密度为780kg/m3的吸热型碳氢燃料,第二预设温度为700℃,第一预设温度的范围为710℃~740℃。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动机的冷却***还包括第一控制阀3和第二控制阀4,第一控制阀3设在第一接管11上以控制从第一进口9流入冷却通道8的吸热型碳氢燃料的流量,第二控制阀4设在第二接管12上以控制从第二进口10流入冷却通道8的吸热型碳氢燃料的流量。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控制阀3和第二控制阀4可以为流量控制阀或流量调节阀,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的第一控制阀3和第二控制阀4的类型并不限于此,只要能够起到控制吸热型碳氢燃料流入流量的各类控制阀均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动机的冷却***还包括测量装置(未示出),测量装置用于检测冷却通道8内与第二进口10对应的位置的吸热型碳氢燃料的温度。
优选的,测量装置可采用在冷却通道内侧安装温度传感器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或者采用向冷却通道内设置伸入式温度探头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的测量装置的并不限于此,本实施例中的测量装置的数据采集方式及安装方式可根据测量装置的类型进行适应性调整,只要能够对冷却通道8内与第二进口10对应的位置的吸热型碳氢燃料的温度进行测量均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调节第一控制阀3和第二控制阀4中的至少一个以使冷却通道8内与第二进口10对应的位置的吸热型碳氢燃料的温度维持在第二预设温度。换言之,可以通过调节第一控制阀3和/或第二控制阀4,控制第一进口9和第二进口10处的吸热型碳氢燃料流量,从而起到调节第二预设温度的效果。例如,吸热型碳氢燃料为密度为780kg/m3的吸热型碳氢燃料时,通过调节第一控制阀3和/或第二控制阀4,以将第二预设温度维持在700℃左右。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冷却通道8为多个,多个冷却通道8沿周壁7的周向间隔布置,第一进口9和第二进口10分别为多个,多个第一进口9与多个冷却通道8一一对应,多个第二进口10与多个冷却通道8一一对应。当冷却通道8为多个时,冷却通道8均沿周壁7的前后方向水平设置且彼此之间间隔布置,相邻冷却通道8之间相互平行且贯通发动机的周壁7。
优选的,如图1所示,第一进口9、第二进口10及冷却通道8的数量保持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动机的周壁7上还设有第三进口13,第三进口13与冷却通道8连通,第三进口13沿流动方向位于第二进口10下游且与第二进口10间隔布置。如图1所示,第三进口13位于第二进口9的右侧,从第三进口13进入冷却通道8内的吸热型碳氢燃料也可瞬间被加热并开始发生热裂解化学反应,进一步提高了冷却通道的传热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发动机还包括由周壁7围成的燃烧室15,周壁7上设有喷料喷注板16和凹腔17中的至少一个,从冷却通道8内流出的吸热型碳氢燃料通过喷料喷注板16和凹腔17中的至少一个喷入燃烧室15。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发动机的冷却***还包括泵2,泵2的第一开口与储存器1连接,泵2的第二开口与第一接管11和第二接管12连接,储存器1中的吸热型碳氢燃料在泵2的驱动下分别通过第一接管11和第二接管12供应至第一进口9和第二进口10。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动机的冷却***还包括第三接管14,第三接管14的一端与储存器1相连,第三接管14的另一端与第三进口13连通,以使吸热型碳氢燃料可经第三接管14和第三进口13进入冷却通道8内。
优选的,第三接管14的一端与泵2的第二开口相连,第三接管14的另一端与第三进口13连通。储存器1中的吸热型碳氢燃料在泵2的驱动下分别通过第三接管14供应至第三进口13。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动机的冷却***还包括第四接管19,第四接管19将从冷却通道8内流出的吸热型碳氢燃料汇总在一起,第四接管19上串联有喷油控制器6,且喷油控制器6分别与喷料喷注板16和凹腔17连通,以使从冷却通道8内流出的吸热型碳氢燃料通过喷料喷注板16和凹腔17中的至少一个喷入燃烧室15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热型碳氢燃料的种类可选用RP-3或JP-7等现有的吸热型碳氢燃料,当然本申请中的吸热型碳氢燃料的种类并不限于此。
下面参考附图1和附图2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示例性的发动机的冷却***。
如图1和图2所示,发动机包括周壁7,周壁7内设有沿周壁7的前后方向水平设置且贯通发动机左右端面的冷却通道8,冷却通道8内的冷却介质(吸热型碳氢燃料)沿从左向右的方向流动。
周壁7设有第一进口9、第二进口10及第三进口13,第一进口9设在周壁7的左端面,第二进口10设置在第一进口9的右侧且第二进口10与周壁7的左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进口10与周壁7的右端面之间的距离,第三进口13设在第二进口10的右侧。
第一进口9、第二进口10及第三进口13均与冷却通道8连通,冷却通道8为多个,多个冷却通道8沿周壁7的周向间隔布置。第一进口9、第二进口10和第三进口13分别为多个,多个第一进口9、多个第二进口10、多个第三进口13均与多个冷却通道8一一对应。
发动机还包括由周壁7围成的燃烧室15,周壁7上设有喷料喷注板16和凹腔17,从冷却通道8内流出的吸热型碳氢燃料通过喷料喷注板16和凹腔17喷入燃烧室15。
发动机的冷却***包括储存器1、泵2、第一接管11、第二接管12及第三接管14。储存器1用于储存吸热型碳氢燃料,吸热型碳氢燃料作为发动机的冷却介质和燃料。
泵2的第一开口与储存器1连接,泵2的第二开口与第一接管11的一端、第二接管12的一端及第三接管14的一端连接。
第一接管11的另一端与第一进口9连通,以使吸热型碳氢燃料可经第一接管11和第一进口9进入冷却通道8内。第一接管11上还设有第一控制阀3用于控制从第一进口9流入冷却通道8的吸热型碳氢燃料的流量。
第二接管12的另一端与第二进口10连通,以使吸热型碳氢材料经第二接管12和第二进口10进入冷却通道8内。第二接管12上还设有第二控制阀4用于控制从第二进口10流入冷却通道8的吸热型碳氢燃料的流量。
第三接管14的另一端与第三进口13连通,以使吸热型碳氢燃料可经第三接管14和第三进口13进入冷却通道8内。第三接管14上还设有第三控制阀5用于控制从第三进口13流入冷却通道8的吸热型碳氢燃料的流量。
冷却***还包括第四接管19,第四接管19将从冷却通道8内流出的吸热型碳氢燃料汇总在一起,第四接管19上还串联有喷油控制器6,喷油控制器6的出液端分别与喷料喷注板16和凹腔17连通,以使从冷却通道8内流出的吸热型碳氢燃料通过喷料喷注板16和凹腔17中的至少一个喷入燃烧室15内。
下面参考附图1和附图2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示例性发动机的冷却***的运行过程。
当开始对发动机的周壁7进行冷却时,通过泵2从储存器1中抽取吸热型碳氢燃料并通过第一控制阀3、第二控制阀4和第三控制阀5进入到第一接管11、第二接管12和第三接管14内,从第一进口9进入的冷却介质在发动机的冷却通道8内吸热,吸热型碳氢燃料温度上升,逐渐发生热裂解化学反应,当从第一进口9进入冷却通道8内的吸热型碳氢燃料在流动至第二进口10对应的位置时已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热裂解化学反应,从第二进口10进入冷却通道8内的吸热型碳氢燃料瞬间被加热并开始发生热裂解化学反应,当从第二进口10进入冷却通道8内的吸热型碳氢燃料在流动至第三进口13对应的位置时继续发生热裂解化学反应,从第三进口13进入冷却通道8内的吸热型碳氢燃料瞬间被加热并开始发生热裂解化学反应,继续流动并吸热,以此类推,最终流出发动机壁面冷却通道8并进入第四接管19,第四接管19将从冷却通道8内流出的吸热型碳氢燃料汇总在一起。
第四接管19上串联有喷油控制器6,喷油控制器6分别与喷料喷注板16和凹腔17连通,以使从冷却通道8内流出的吸热型碳氢燃料通过喷料喷注板16和凹腔17中的至少一个喷入燃烧室15内。
下面结合一个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的发动机的冷却***的有益效果。
发动机的冷却通道8的长度为1.1m,冷却通道8的直径为2mm,燃烧室15壁面热流密度170kW/m2,冷却通道8进口处的温度为350℃。
在常规的冷却结构中,碳氢燃料进口是一个。本发明的冷却结构中,碳氢燃料进口是至少2个,第一进口9设置周壁7的左端面,第二进口10与周壁7的左端面之间的距离为0.8m,也就是说,第二进口10与周壁7的右端面之间的距离为0.3m。
常规的冷却结构中,碳氢燃料进口流量2.2kg/h;本发明的冷却结构中,碳氢燃料第一进口9处的流量为1.8kg/h,第二进口10处的流量为0.4kg/h。
数值模拟结果如图3至图6所示,常规的冷却方法下,碳氢燃料的出口温度是990.1K,裂解率是0.66。而本发明的冷却方法下,碳氢燃料的出口温度是984.4K,裂解率是0.62。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冷却方法在相同的热载荷条件下,碳氢燃料的温度和裂解率要低于常规冷却方法,因此可以减少结焦量。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发动机包括冷却***,冷却***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动机的冷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的发动机,发动机冷却***通过沿冷却通道长度间隔布置的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充分利用了热裂解化学反应的空间效应,可以有效提高冷却介质的热裂解吸热性能,在相同的热载荷条件下,碳氢燃料的温度和裂解率更低,因此可以减少结焦量,防止冷却通道堵塞,提高了冷却通道的传热能力,发动机性能更加稳定,保证飞行器安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发明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发动机的冷却***,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包括周壁,所述周壁内设有大体沿所述周壁的长度方向贯通所述发动机的冷却通道,所述周壁设有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所述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与所述冷却通道连通,所述冷却***包括:
储存器,所述储存器用于储存吸热型碳氢燃料;
第一接管,所述第一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储存器相连,所述第一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进口连通,以使所述吸热型碳氢燃料可经所述第一接管和所述第一进口进入所述冷却通道内;
第二接管,所述第二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储存器相连,所述第二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进口连通,以使所述吸热型碳氢材料经所述第二接管和所述第二进口进入所述冷却通道内;
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二进口在所述周壁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第二进口沿所述吸热型碳氢燃料在所述冷却通道内的流动方向位于所述第一进口下游,从所述第一进口进入所述冷却通道内的所述吸热型碳氢燃料在流动至所述冷却通道内与所述第二进口对应的位置时已发生一定程度的热裂解化学反应,从所述第二进口进入所述冷却通道内的吸热型碳氢燃料瞬间被加热并开始发生热裂解化学反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冷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口设在所述周壁的第一端面,所述第二进口与所述周壁的第一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进口与所述周壁的第二端面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冷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型碳氢材料从所述冷却通道流出时的温度为第一预设温度,从所述第一进口进入所述冷却通道的所述吸热型碳氢燃料流动至所述冷却通道内与所述第二进口对应的位置时的温度为第二预设温度,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且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的差值大于等于10℃且小于等于1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的冷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设在所述第一接管上以控制从所述第一进口流入所述冷却通道的吸热型碳氢燃料的流量,所述第二控制阀设在所述第二接管上以控制从所述第二进口流入所述冷却通道的吸热型碳氢燃料的流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的冷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测量装置,所述测量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冷却通道内与所述第二进口对应的位置的吸热型碳氢燃料的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的冷却***,其特征在于,调节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中的至少一个以使所述冷却通道内与所述第二进口对应的位置的吸热型碳氢燃料的温度维持在所述第二预设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的冷却***,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通道为多个,多个所述冷却通道沿所述周壁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二进口分别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进口与多个所述冷却通道一一对应,多个所述第二进口与多个所述冷却通道一一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的冷却***,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的周壁上还设有第三进口,所述第三进口与所述冷却通道连通,所述第三进口沿所述流动方向位于所述第二进口下游且与所述第二进口间隔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的冷却***,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还包括由所述周壁围成的燃烧室,所述周壁上设有喷料喷注板和凹腔中的至少一个,从所述冷却通道内流出的所述吸热型碳氢燃料通过所述喷料喷注板和凹腔中的至少一个喷入所述燃烧室。
10.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所述冷却***为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的冷却***。
CN202010470910.1A 2020-05-28 2020-05-28 发动机及其冷却*** Active CN1116369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70910.1A CN111636966B (zh) 2020-05-28 2020-05-28 发动机及其冷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70910.1A CN111636966B (zh) 2020-05-28 2020-05-28 发动机及其冷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36966A CN111636966A (zh) 2020-09-08
CN111636966B true CN111636966B (zh) 2021-06-25

Family

ID=72327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70910.1A Active CN111636966B (zh) 2020-05-28 2020-05-28 发动机及其冷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3696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49070A (ja) * 1993-02-22 1994-09-06 Natl Aerospace Lab 高温部のガスフィルム冷却方法および装置
EP1022456A2 (en) * 1999-01-21 2000-07-26 Otkrytoe Aktsionernoe Obschestvo Nauchno-Proizvodstvennoe Obiedinenie "Energomash", Imeni Akademika V.P. Glushko, Russian Fed. Coating for a liquid-propellant rocket combustion chamber
JP2007120316A (ja) * 2005-10-25 2007-05-17 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 複合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再生冷却システム
CN104989550A (zh) * 2015-07-22 2015-10-2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超燃冲压发动机液氮冷却***
EP3591210A1 (en) * 2017-04-10 2020-01-08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Regenerative cooler for ramjet engin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95992B (zh) * 2015-12-04 2017-01-11 天津大学 包含航空飞行器发动机燃料的主动冷却剂及以该冷却剂对航空飞行器发动机进行冷却的方法
CN109630314B (zh) * 2018-12-13 2020-06-30 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 一种吸气式发动机冷启动***及冷启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49070A (ja) * 1993-02-22 1994-09-06 Natl Aerospace Lab 高温部のガスフィルム冷却方法および装置
EP1022456A2 (en) * 1999-01-21 2000-07-26 Otkrytoe Aktsionernoe Obschestvo Nauchno-Proizvodstvennoe Obiedinenie "Energomash", Imeni Akademika V.P. Glushko, Russian Fed. Coating for a liquid-propellant rocket combustion chamber
JP2007120316A (ja) * 2005-10-25 2007-05-17 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 複合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再生冷却システム
CN104989550A (zh) * 2015-07-22 2015-10-2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超燃冲压发动机液氮冷却***
EP3591210A1 (en) * 2017-04-10 2020-01-08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Regenerative cooler for ramjet engin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36966A (zh) 2020-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47249B2 (en) Cooling system for vehicle batteries
CN103629013B (zh) 一种亚声速燃烧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及其再生冷却方法
CN109244594A (zh)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及动力电池热管理方法
US8671918B2 (en)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fuel state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N111636966B (zh) 发动机及其冷却***
CN105332822A (zh) 一种组合式多功能燃烧装置
EP1936312A2 (en) Vapor cooled heat exchanger
CN111256495A (zh) 换热器、车辆的热管理***和车辆
US20120006524A1 (en) Optimized tube bundle configuration for controlling a heat exchanger wall temperature
US20170130641A1 (en) Shunt tank assembly
CN115236120A (zh) 燃油结焦特性实验***及燃油结焦特性实验方法
CN209896182U (zh) 一种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及其水蒸气发生装置
CN115266108B (zh) 一种发动机燃烧室壁面冷却试验装置
US7001575B2 (en) Device for feeding educts to parallel spaces
CN203837532U (zh) 管壳式换热器
CN117347548B (zh) 一种燃油再生冷却试验***及控制方法
CN216203325U (zh) 多孔介质燃烧器及燃气热水设备
CN218989166U (zh) 活性焦冷却装置
CN220381331U (zh) 金属软管冷却装置及火检冷却***
CN114151259B (zh) 一种自热式车辆动力加温***
CN212619334U (zh) 一种低温电加热换热装置
CN213983499U (zh) 燃气蒸汽锅炉供水***
CN116181490A (zh) 一种超燃冲压发动机壁面液态金属与燃料内外复合双层冷却通道结构及超燃冲压发动机
CN114935108B (zh) 一种加氢站用伴冷式高压氢冷器
CN115116635B (zh) 蒸汽发生器并联倒u型管束倒流情况测定方法及测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