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29297B - 一种耳机佩戴状态检测方法、装置、耳机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耳机佩戴状态检测方法、装置、耳机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29297B
CN111629297B CN202010463011.9A CN202010463011A CN111629297B CN 111629297 B CN111629297 B CN 111629297B CN 202010463011 A CN202010463011 A CN 202010463011A CN 111629297 B CN111629297 B CN 1116292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wearing state
volume difference
noise signal
frequency r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6301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29297A (zh
Inventor
袁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6301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292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292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292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292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292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83Reduction of ambient noise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21/00Speech or voice signal processing techniques to produce another audible or non-audible signal, e.g. visual or tactile, in order to modify its quality or its intelligibility
    • G10L21/02Speech enhancement, e.g. noise reduction or echo cancellation
    • G10L21/0208Noise filt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9/00Monitoring arrangements;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R29/001Monitoring arrangements;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loudspeaker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2210/00Details of active noise control [ANC] covered by G10K11/178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G10K2210/10Applications
    • G10K2210/108Communication systems, e.g. where useful sound is kept and noise is cancelled
    • G10K2210/1081Earphones, e.g. for telephones, ear protectors or heads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装置、耳机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本方案中,在判定耳机的佩戴状态时,并不需要在耳机上增加额外的传感器,仅仅利用耳机本身具有的前馈麦克风和反馈麦克风便可及时准确的检测出耳机的佩戴状态,从而降低了耳机的设计复杂程度,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耳机佩戴状态检测方法、装置、耳机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耳机佩戴状态检测方法、装置、耳机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带有主动降噪(Active Noise Control,ANC)***的耳机可以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由于主动降噪***需要额外的供电,因此当用户摘下耳机时,及时的检测到摘下耳机的动作,从而关闭耳机的部分功能来省电就显得很重要,尤其是对使用电池供电的耳机就显得更加重要。目前方案中,耳机离耳状态监测主要是依靠增加电容传感器或者红外传感器来实现的,这种检测方式需要在耳机上增加额外的电容传感器或者红外传感器,提高了设计复杂度及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机佩戴状态检测方法、装置、耳机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实现对耳机佩戴状态检测的基础上,降低耳机设计复杂度及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包括:
在每个检测时刻,从耳机的前馈麦克风获取第一噪音信号,从所述耳机的反馈麦克风获取合成噪音信号;
利用所述耳机播放的第一音频信号将所述合成噪音信号中的音频信号去除,得到第二噪音信号,并确定所述第一噪音信号和所述第二噪音信号在第一频率范围的第一音量差值;所述第一频率范围为大于1kHz的频率范围;
根据不同检测时刻确定的第一音量差值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
其中,所述根据不同检测时刻确定的第一音量差值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包括:
判断当前检测时刻的第一音量差值与所述当前检测时刻相邻的历史检测时刻的第一音量差值相比,是否大于第一预定阈值;
若是,则判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为已佩戴状态;若否,则判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为未佩戴状态。
其中,所述从所述耳机的反馈麦克风获取合成噪音信号之后,还包括:
利用所述第一噪音信号去除所述合成噪音信号中的噪音信号,得到第二音频信号;
确定所述第二音频信号与对应的第一音频信号在第二频率范围的第二音量差值;所述第二频率范围为小于100Hz的频率范围;
则所述根据不同检测时刻确定的第一音量差值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包括:根据不同检测时刻确定的第一音量差值及第二音量差值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
其中,所述根据不同检测时刻确定的第一音量差值及第二音量差值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包括:
判断当前检测时刻的第一音量差值与所述当前检测时刻相邻的历史检测时刻的第一音量差值相比,是否大于第一预定阈值;
若否,则判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为未佩戴状态,若是,则判断当前检测时刻的第二音量差值与所述当前检测时刻相邻的历史检测时刻的第二音量差值相比,是否大于第二预定阈值;
若否,则判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为未佩戴状态,若是,则判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为已佩戴状态。
其中,所述从所述耳机的反馈麦克风获取合成噪音信号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耳机播放的音频中加入频率低于20Hz的目标音频;则所述根据不同检测时刻确定的第一音量差值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包括:
根据不同检测时刻确定的第一音量差值及所述合成噪音信号在第三频率范围的音量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所述第三频率范围为小于20Hz的频率范围。
其中,所述根据不同检测时刻确定的第一音量差值及所述合成噪音信号在第三频率范围的音量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包括:
判断当前检测时刻的第一音量差值与所述当前检测时刻相邻的历史检测时刻的第一音量差值相比,是否大于第一预定阈值;
若否,则判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为未佩戴状态,若是,则判断当前检测时刻获取的所述合成噪音信号在第三频率范围的音量,与所述当前检测时刻相邻的历史检测时刻获取的合成噪音信号在第三频率范围的音量相比,音量差值是否大于第三预定阈值;
若否,则判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为未佩戴状态;若是,则判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为已佩戴状态。
其中,若判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为未佩戴状态,则所述检测还包括:
关闭所述耳机的主动降噪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每个检测时刻,从耳机的前馈麦克风获取第一噪音信号,从所述耳机的反馈麦克风获取合成噪音信号;
第一音量差值确定模块,用于利用所述耳机播放的第一音频信号将所述合成噪音信号中的音频信号去除,得到第二噪音信号,并确定所述第一噪音信号和所述第二噪音信号在第一频率范围的第一音量差值;所述第一频率范围为大于1kHz的频率范围;
状态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不同检测时刻确定的第一音量差值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耳机,包括:前馈麦克风、反馈麦克风和处理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的步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的步骤。
通过以上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包括:在每个检测时刻,从耳机的前馈麦克风获取第一噪音信号,从所述耳机的反馈麦克风获取合成噪音信号;利用所述耳机播放的第一音频信号将所述合成噪音信号中的音频信号去除,得到第二噪音信号,并确定所述第一噪音信号和所述第二噪音信号在第一频率范围的第一音量差值;所述第一频率范围为大于1kHz的频率范围;根据不同检测时刻确定的第一音量差值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
可见,在本申请中,在判定耳机的佩戴状态时,并不需要在耳机上增加额外的传感器,仅仅利用耳机本身便具有的前馈麦克风和反馈麦克风便可,通过前馈麦克风和反馈麦克风采集的噪音信号的差值,便可及时准确的检测出耳机的佩戴状态,从而降低了耳机的设计复杂程度,降低成本。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耳机佩戴状态检测装置、耳机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同样能实现上述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耳机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对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均需要在耳机上单独设置电容传感器或者红外传感器等,通过耳机上的传感器检测耳机的佩戴状态,这种依靠额外的器件实现离耳检测的方案,会增加耳机的设计复杂度。
因此在本申请中,公开了一种耳机佩戴状态检测方法、装置、耳机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本方案,可充分利用耳机本身的功能实现耳机的佩戴状态检测,而不需要额外的增加电容传感器或者红外传感器,从而降低设计复杂度,降低成本。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所适用的耳机架构进行介绍,参见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耳机架构示意图,该耳机具体为带有主动降噪***的耳机,通过图1可以看出,该耳机包括前馈麦克风11、处理器12、反馈麦克风13和扬声器14。
具体来说,耳机的降噪功能主要通过两方面来实现:一是被动降噪,即耳机本体物理上隔离了外部噪声到人耳的通路;二是主动降噪,前馈麦克风11采集耳机外的环境噪声,反馈麦克风13采集耳机到人耳之间的噪声和正常播放内容的混合部分,采集到的数据提交给处理器12,处理器12接收到数据后驱动扬声器14发出与噪声相位相反的信号,抵消噪声。并且,通过分析发现,耳机的被动降噪功能对于1kHz(kiloHertz,千赫兹)以上的高频环境噪音会有很明显的衰减作用,而对于小于100Hz(Hertz,赫兹)的低频部分的衰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就导致了佩戴和不佩戴耳机的两种情况下,以前馈麦克风采集到的噪音为基准,来观察反馈麦克风采集到的噪音,会发现1kHz以上的噪音两者之间的差异会很大,而100Hz以下的部分则基本吻合。
因此,本申请基于该特点,基于图1所示的耳机架构提出了一种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案,在本方案中,前馈麦克风11和反馈麦克风13具体用于在每个检测时刻,采集第一噪音信号和合成噪音信号;处理器12用户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任意方法实施例所述的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的步骤。具体来说,处理器用于从前馈麦克风获取第一噪音信号,从反馈麦克风获取合成噪音信号之后,利用耳机扬声器14播放的第一音频信号将合成噪音信号中的音频信号去除,得到第二噪音信号,并确定第一噪音信号和第二噪音信号在第一频率范围的第一音量差值;第一频率范围为大于1kHz的频率范围,然后根据不同检测时刻确定的第一音量差值确定耳机的佩戴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耳机具体为具有主动降噪(Active Noise Control,ANC)功能的耳机,因此本申请中的处理器,具体可以为ANC处理器,从而在耳机实现降噪处理的过程中,利用耳机本身便具有的前馈麦克风和反馈麦克风及时准确的检测出耳机的佩戴状态,从而降低了耳机的设计复杂程度,降低成本。
参见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流程示意图;通过图2可以看出,该检测方法具体包括:
S101、在每个检测时刻,从耳机的前馈麦克风获取第一噪音信号,从耳机的反馈麦克风获取合成噪音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耳机为具有主动降噪功能的耳机,因此,本申请中的前馈麦克风和反馈麦克风会持续性的采集声音信息,如:前馈麦克风持续采集的第一噪音信号为环境噪音,而反馈麦克风采集的合成噪音信号则包括:耳机到人耳之间的噪声和耳机正常播放内容的混合部分。本申请中的检测时刻,可以理解为执行本方案以检测耳机佩戴状态的各个时刻,各个检测时刻的检测频率可以预先设定,如:每隔0.1秒检测一次,或者每隔0.05秒检测一次等等,在此便不具体限定。并且,本申请在每个检测时刻,均需要从前馈麦克风获取第一噪音信号,从反馈麦克风获取合成噪音信号,以便执行后续处理步骤,从而及时检测出耳机佩戴状态的变化。
S102、利用耳机播放的第一音频信号将合成噪音信号中的音频信号去除,得到第二噪音信号,并确定第一噪音信号和第二噪音信号在第一频率范围的第一音量差值;第一频率范围为大于1kHz的频率范围;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该合成噪音信号包括耳机到人耳之间的噪声和耳机正常播放内容的混合部分,因此本申请为了实现前馈麦克风与反馈麦克风中耳机噪音的对比,需要从合成噪音中去除耳机播放的正常音频,仅保留噪音部分。在本申请中,将耳机正常播放的音频称为第一音频信号,因此在去除合成噪音信号中的音频信号时,具体是通过对应的第一音频信号去除合成噪音信号中的音频信号,得到反馈麦克风采集的第二噪音信号。进一步,本申请还需要计算第一噪音信号和第二噪音信号的差值,以便通过该差值检测耳机的佩戴状态。
S103、根据不同检测时刻确定的第一音量差值确定耳机的佩戴状态。
在本申请中,在不同检测时刻,均会利用第一噪音信号和合成噪音信号计算出第一音量差值,也即每个检测时刻均有对应的第一音量差值,因此,本申请会根据每个检测时刻的第一音量差值来确定耳机的佩戴状态,如:若检测到某一检测时刻的第一音量差值与前一检测时刻的第一音量差值相比,两者出现超过预定阈值的差异,则说明耳机的佩戴状态发生了改变,通过这种方式,便可利用不同检测时刻的第一音量差值确定耳机的佩戴状态。
可以看出,在本申请中,在判定耳机的佩戴状态时,并不需要在耳机上增加额外的传感器,仅仅利用耳机本身便具有的前馈麦克风和反馈麦克风便可,通过前馈麦克风和反馈麦克风采集的噪音信号的差值,便可及时准确的检测出耳机的佩戴状态,从而降低了耳机的设计复杂程度,降低成本。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具体的佩戴状态确定方式,具体来说:本申请根据不同检测时刻确定的第一音量差值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时,具体包括:
判断当前检测时刻的第一音量差值与所述当前检测时刻相邻的历史检测时刻的第一音量差值相比,是否大于第一预定阈值;
若是,则判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为已佩戴状态;若否,则判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为未佩戴状态。
在本申请中,由于检测时刻之间是有时间关系的不同时刻,例如:第一检测时刻、第二检测时刻、第三检测时刻、第四检测时刻、第五检测时刻这五个检测时刻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序的,如果第五检测时刻为当前检测时刻,那么第一检测时刻~第四检测时刻均为当前检测时刻的历史检测时刻,而与当前检测时刻相邻的历史检测时刻便为第四检测时刻,因此,本申请将当前检测时刻的第一音量差值与当前检测时刻相邻的历史检测时刻的第一音量差值进行对比时,其主要目的是在于判断在历史检测时刻和当前检测时刻之间耳机是否离耳,如果耳机在历史检测时刻和当前检测时刻之间离耳,那么本方案便会通过当前检测时刻的第一音量差值与当前检测时刻相邻的历史检测时刻的第一音量差值相比的变化程度检测出来,如果该变化程度大于第一预定阈值,则说明耳机离耳,此时的佩戴状态为未佩戴状态,否则,则说明耳机未离耳,此时的佩戴状态为已佩戴状态。
综上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检测当前检测时刻与历史检测时刻的第一音量差值变化程度,可以判定出耳机的佩戴状态,从而利用了耳机本身具有的硬件实现对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降低了耳机的设计复杂程度,降低成本。
参见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流程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的检测方法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检测方法相同之处可以互相参照,在此便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所述的检测方法具体包括:
S201、在每个检测时刻,从耳机的前馈麦克风获取第一噪音信号,从耳机的反馈麦克风获取合成噪音信号;
S202、利用耳机播放的第一音频信号将合成噪音信号中的音频信号去除,得到第二噪音信号,并确定第一噪音信号和第二噪音信号在第一频率范围的第一音量差值;第一频率范围为大于1kHz的频率范围;
S203、利用第一噪音信号去除合成噪音信号中的噪音信号,得到第二音频信号;确定第二音频信号与对应的第一音频信号在第二频率范围的第二音量差值;第二频率范围为小于100Hz的频率范围;
S204、根据不同检测时刻确定的第一音量差值及第二音量差值确定耳机的佩戴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分析发现,耳机的密闭性对于反馈麦克风采集到的声音影响很大,在低频部分,佩戴耳机时和摘下耳机时,耳机播放的音频与反馈麦克风采集的音频两者间能相差到20dB以上,而对高频的部分则几乎没有影响。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利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物理隔离对于高频部分有明显衰减,以及本实施例所述的耳机密闭性对前馈麦克风采集数据的影响这两个特点,一同对耳机的佩戴状态进行检测,从而提高检测准确度。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从耳机的反馈麦克风获取合成噪音信号之后,首先需要利用第一噪音信号从合成噪音信号中去除噪音信号,得到第二音频信号,然后计算第二音频信号与对应的第一音频信号在第二频率范围的第二音量差值,该第二音量差值与第一音量差值相同,均需要在每个检测时刻计算获得,每个检测时刻的第一音量差值和第二音量差值均获得后,便可判定耳机的佩戴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不同检测时刻确定的第一音量差值及第二音量差值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时,具体包括:
判断当前检测时刻的第一音量差值与所述当前检测时刻相邻的历史检测时刻的第一音量差值相比,是否大于第一预定阈值;
若否,则判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为未佩戴状态,若是,则判断当前检测时刻的第二音量差值与所述当前检测时刻相邻的历史检测时刻的第二音量差值相比,是否大于第二预定阈值;
若否,则判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为未佩戴状态,若是,则判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为已佩戴状态。
可以看出,在本申请中,在通过第一音量差值及第二音量差值确定耳机的佩戴状态时,需要第一音量差值和第二音量差值均判定耳机为未佩戴状态时,才可判定耳机为未佩戴状态,如果有任意一者的判定结果为已佩戴状态,则不能说明耳机为未佩戴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在确定耳机的佩戴状态时,可以先利用第一音量差值判定耳机的佩戴状态,然后再利用第二音量差判定耳机的佩戴状态,还可以先利用第二音量差值判定耳机的佩戴状态,然后再利用第一音量差判定耳机的佩戴状态,判定顺序并不具体限定,在本实施例中,仅通过先利用第一音量差值判定耳机的佩戴状态,然后再利用第二音量差判定耳机的佩戴状态这一顺序进行说明。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的根据第一音量差值确定耳机佩戴状态的过程以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判定方式相同,在此便不再赘述。若当前检测时刻的第一音量差值与当前检测时刻相邻的历史检测时刻的第一音量差值相比,两者相差第一预定阈值时,还需要判断当前检测时刻的第二音量差值与当前检测时刻相邻的历史检测时刻的第二音量差值相比,是否大于第二预定阈值;本实施例中的历史检测时刻与上一实施例所述的历史检测时刻相同,均为与当前时刻相邻的前一检测时刻。如果当前检测时刻的第二音量差值与历史检测时刻的第二音量差值相比,两者的差异超过第二预定阈值,则判定耳机的佩戴状态为未佩戴状态,否则,判定耳机的佩戴状态为已佩戴状态。
综上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中,在判定耳机的佩戴状态时,可以通过上两种方式一同对耳机的佩戴状态进行检测,如果均判定为未佩戴状态,才能判定耳机为未佩戴状态,从而在减低耳机设计复杂度的基础上,通过两种检测方式提高了佩戴状态的检测准确度。
参见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流程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的检测方法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检测方法相同之处可以互相参照,在此便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所述的检测方法具体包括:
S301、在耳机播放的音频中加入频率低于20Hz的目标音频;
S302、在每个检测时刻,从耳机的前馈麦克风获取第一噪音信号,从耳机的反馈麦克风获取合成噪音信号;
S303、利用耳机播放的第一音频信号将合成噪音信号中的音频信号去除,得到第二噪音信号,并确定第一噪音信号和第二噪音信号在第一频率范围的第一音量差值;第一频率范围为大于1kHz的频率范围;
S304、根据不同检测时刻确定的第一音量差值及所述合成噪音信号在第三频率范围的音量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所述第三频率范围为小于20Hz的频率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耳机密闭性对前馈麦克风采集数据产生影响,在低频部分,佩戴耳机时和摘下耳机时,耳机播放的音频与反馈麦克风采集的音频两者具有较大差异,因此在本申请中,可以预先向耳机播放的音频中加入人耳无法感知的频率低于20Hz目标音频,并且,在耳机播放的正常音频中,一般不具有低于20Hz的音频,因此,将目标音频加入耳机正常播放的音频后,在判定耳机是否离耳时,便不需要通过第一噪音信号去除合成噪音信号中的噪音信号,可直接对比合成噪音中低于20Hz的新品音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根据不同检测时刻确定的第一音量差值及所述合成噪音信号在第三频率范围的音量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时,具体包括:
判断当前检测时刻的第一音量差值与所述当前检测时刻相邻的历史检测时刻的第一音量差值相比,是否大于第一预定阈值;
若否,则判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为未佩戴状态,若是,则判断当前检测时刻获取的所述合成噪音信号在第三频率范围的音量,与所述当前检测时刻相邻的历史检测时刻获取的合成噪音信号在第三频率范围的音量相比,音量差值是否大于第三预定阈值;
若否,则判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为未佩戴状态;若是,则判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为已佩戴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的根据第一音量差值确定耳机佩戴状态的过程以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判定方式相同,在此便不再赘述。若当前检测时刻的第一音量差值与当前检测时刻相邻的历史检测时刻的第一音量差值相比,两者相差第一预定阈值时,还需要判断当前检测时刻获取的合成噪音信号在第三频率范围的音量,与当前检测时刻相邻的历史检测时刻获取的合成噪音信号在第三频率范围的音量相比,音量差值是否大于第三预定阈值;本实施例中的历史检测时刻与上一实施例所述的历史检测时刻相同,均为与当前时刻相邻的前一检测时刻。如果两个检测时刻的合成噪音信号的音量差值大于第三预定阈值,则判定耳机的佩戴状态为未佩戴状态,否则,判定耳机的佩戴状态为已佩戴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预定阈值、第二预定阈值和第三预定阈值,均可在耳机的设计阶段通过测试得到,具体的数值在此便不具体限定。并且,如果通过上述任意实施例检测出耳机的佩戴状态为未佩戴状态,则本方法还包括:关闭所述耳机的主动降噪功能。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耳机离耳时,及时关闭耳机的主动降噪功能,从而节省耳机的电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进行介绍,下文描述的检测装置与上文描述的检测方法可以相互参照。
参见图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包括:
获取模块21,用于在每个检测时刻,从耳机的前馈麦克风获取第一噪音信号,从所述耳机的反馈麦克风获取合成噪音信号;
第一音量差值确定模块22,用于利用所述耳机播放的第一音频信号将所述合成噪音信号中的音频信号去除,得到第二噪音信号,并确定所述第一噪音信号和所述第二噪音信号在第一频率范围的第一音量差值;所述第一频率范围为大于1kHz的频率范围;
状态确定模块23,用于根据不同检测时刻确定的第一音量差值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
其中,状态确定模块23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当前检测时刻的第一音量差值与所述当前检测时刻相邻的历史检测时刻的第一音量差值相比,是否大于第一预定阈值;
第一判定单元,用于在两者相差大于第一预定阈值时,判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为已佩戴状态;
第二判定单元,用于在两者相差不大于第一预定阈值时,判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为未佩戴状态。
其中,本装置还包括:
噪音去除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第一噪音信号去除所述合成噪音信号中的噪音信号,得到第二音频信号;
第二音量差值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二音频信号与对应的第一音频信号在第二频率范围的第二音量差值;所述第二频率范围为小于100Hz的频率范围;
所述状态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不同检测时刻确定的第一音量差值及第二音量差值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
其中,所述状态确定模块包括: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当前检测时刻的第一音量差值与所述当前检测时刻相邻的历史检测时刻的第一音量差值相比,是否大于第一预定阈值;
第三判定单元,用于在两者相差不大于第一预定阈值时,判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为未佩戴状态;
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在两者相差大于第一预定阈值时,判断当前检测时刻的第二音量差值与所述当前检测时刻相邻的历史检测时刻的第二音量差值相比,是否大于第二预定阈值;
第四判定单元,用于在两者相差大于第二预定阈值时,判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为未佩戴状态;
第五判定单元,用于在两者相差不大于第二预定阈值时,判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为已佩戴状态。
其中,本装置还包括:
目标音频添加模块,用于在所述耳机播放的音频中加入频率低于20Hz的目标音频;
所述状态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不同检测时刻确定的第一音量差值及所述合成噪音信号在第三频率范围的音量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所述第三频率范围为小于20Hz的频率范围。
其中,所述状态确定模块包括:
第四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当前检测时刻的第一音量差值与所述当前检测时刻相邻的历史检测时刻的第一音量差值相比,是否大于第一预定阈值;
第六判定单元,用于在两者相差不大于第一预定阈值时,判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为未佩戴状态;
第五判断单元,用于在两者相差大于第一预定阈值时,判断当前检测时刻获取的所述合成噪音信号在第三频率范围的音量,与所述当前检测时刻相邻的历史检测时刻获取的合成噪音信号在第三频率范围的音量相比,音量差值是否大于第三预定阈值;
第七判定单元,用于在音量差值是大于第三预定阈值时,判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为未佩戴状态
第八判定单元,用于在音量差值是不大于第三预定阈值时,判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为已佩戴状态。
其中,本装置还包括:
功能关闭模块,用于在判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为未佩戴状时,关闭所述耳机的主动降噪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所述的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的步骤。
其中,该存储介质可以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每个检测时刻,从耳机的前馈麦克风获取第一噪音信号,从所述耳机的反馈麦克风获取合成噪音信号;
利用所述耳机播放的第一音频信号将所述合成噪音信号中的音频信号去除,得到第二噪音信号,并确定所述第一噪音信号和所述第二噪音信号在第一频率范围的第一音量差值;所述第一频率范围为大于1kHz的频率范围;
根据不同检测时刻确定的第一音量差值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不同检测时刻确定的第一音量差值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包括:
判断当前检测时刻的第一音量差值与所述当前检测时刻相邻的历史检测时刻的第一音量差值相比,是否大于第一预定阈值;
若是,则判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为已佩戴状态;若否,则判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为未佩戴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耳机的反馈麦克风获取合成噪音信号之后,还包括:
利用所述第一噪音信号去除所述合成噪音信号中的噪音信号,得到第二音频信号;
确定所述第二音频信号与对应的第一音频信号在第二频率范围的第二音量差值;所述第二频率范围为小于100Hz的频率范围;
则所述根据不同检测时刻确定的第一音量差值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包括:根据不同检测时刻确定的第一音量差值及第二音量差值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不同检测时刻确定的第一音量差值及第二音量差值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包括:
判断当前检测时刻的第一音量差值与所述当前检测时刻相邻的历史检测时刻的第一音量差值相比,是否大于第一预定阈值;
若否,则判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为未佩戴状态,若是,则判断当前检测时刻的第二音量差值与所述当前检测时刻相邻的历史检测时刻的第二音量差值相比,是否大于第二预定阈值;
若否,则判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为未佩戴状态,若是,则判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为已佩戴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耳机的反馈麦克风获取合成噪音信号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耳机播放的音频中加入频率低于20Hz的目标音频;则所述根据不同检测时刻确定的第一音量差值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包括:
根据不同检测时刻确定的第一音量差值及所述合成噪音信号在第三频率范围的音量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所述第三频率范围为小于20Hz的频率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不同检测时刻确定的第一音量差值及所述合成噪音信号在第三频率范围的音量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包括:
判断当前检测时刻的第一音量差值与所述当前检测时刻相邻的历史检测时刻的第一音量差值相比,是否大于第一预定阈值;
若否,则判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为未佩戴状态,若是,则判断当前检测时刻获取的所述合成噪音信号在第三频率范围的音量,与所述当前检测时刻相邻的历史检测时刻获取的合成噪音信号在第三频率范围的音量相比,音量差值是否大于第三预定阈值;
若否,则判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为未佩戴状态;若是,则判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为已佩戴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判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为未佩戴状态,则所述检测还包括:
关闭所述耳机的主动降噪功能。
8.一种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每个检测时刻,从耳机的前馈麦克风获取第一噪音信号,从所述耳机的反馈麦克风获取合成噪音信号;
第一音量差值确定模块,用于利用所述耳机播放的第一音频信号将所述合成噪音信号中的音频信号去除,得到第二噪音信号,并确定所述第一噪音信号和所述第二噪音信号在第一频率范围的第一音量差值;所述第一频率范围为大于1kHz的频率范围;
状态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不同检测时刻确定的第一音量差值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
9.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馈麦克风、反馈麦克风和处理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的步骤。
CN202010463011.9A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耳机佩戴状态检测方法、装置、耳机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6292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63011.9A CN111629297B (zh)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耳机佩戴状态检测方法、装置、耳机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63011.9A CN111629297B (zh)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耳机佩戴状态检测方法、装置、耳机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29297A CN111629297A (zh) 2020-09-04
CN111629297B true CN111629297B (zh) 2022-03-29

Family

ID=72272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63011.9A Active CN111629297B (zh)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耳机佩戴状态检测方法、装置、耳机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292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68924A (zh) * 2020-12-01 2021-03-09 南京紫牛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降噪方法及装置
CN113179475B (zh) * 2021-04-02 2022-03-25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装置、耳机及介质
CN113132885B (zh) * 2021-04-16 2022-10-04 深圳木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双麦克风能量差异判别耳机佩戴状态的方法
CN113473286A (zh) * 2021-06-23 2021-10-01 芯海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状态检测方法、耳机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766411A (zh) * 2021-09-28 2021-12-07 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耳机的状态检测方法、耳机及存储介质
CN114157975A (zh) * 2021-12-01 2022-03-08 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耳机佩戴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17319870B (zh) * 2023-11-09 2024-05-17 深圳市通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佩戴状态检测方法、装置、耳机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5045A (zh) * 2018-08-16 2019-01-1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检测耳机佩戴状态的方法、装置及耳机
CN110324751A (zh) * 2019-07-30 2019-10-11 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耳机的入耳结构识别方法、音质调整方法及耳机
CN110326305A (zh) * 2017-02-24 2019-10-11 伯斯有限公司 入耳式耳机的离头检测
CN110839190A (zh) * 2019-11-15 2020-02-25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佩戴检测方法、装置、耳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896509A (zh) * 2018-09-13 2020-03-20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耳机佩戴状态确定方法、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26305A (zh) * 2017-02-24 2019-10-11 伯斯有限公司 入耳式耳机的离头检测
CN109195045A (zh) * 2018-08-16 2019-01-1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检测耳机佩戴状态的方法、装置及耳机
CN110896509A (zh) * 2018-09-13 2020-03-20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耳机佩戴状态确定方法、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324751A (zh) * 2019-07-30 2019-10-11 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耳机的入耳结构识别方法、音质调整方法及耳机
CN110839190A (zh) * 2019-11-15 2020-02-25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佩戴检测方法、装置、耳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29297A (zh) 2020-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29297B (zh) 一种耳机佩戴状态检测方法、装置、耳机及存储介质
EP3688998B1 (en) On/off head detection using capacitive sensing
JP6096993B1 (ja) イヤホンのサウンドエフェクト補償方法、装置及びイヤホン
EP1947904B1 (en) Sound outputting apparatus, sound outputting method, sound outputting system and sound output processing program
JP5396685B2 (ja) 音声出力装置、音声出力方法、音声出力システムおよび音声出力処理用プログラム
EP2487930B1 (en) Sound signal output apparatus and sound signal output method
CN102293012B (zh) 用于耳机的耳内声检测的设备和方法
CN104978980B (zh) 一种控制声音播放的方法及声音播放***
CN111294719B (zh) 耳戴式设备入耳状态检测方法、设备和移动终端
EP3459266A1 (en) On/off head detection of personal acoustic device
CN101997498A (zh) 音量调节方法和装置
JP2012169828A (ja) 音声信号出力装置、スピーカ装置、音声信号出力方法
CN113826157B (zh) 用于耳戴式播放设备的音频***和信号处理方法
WO2021103260A1 (zh) 耳机的控制方法以及耳机
CN112911487A (zh) 用于无线耳机的入耳检测方法、无线耳机及存储介质
CN117319870B (zh) 一种耳机佩戴状态检测方法、装置、耳机和存储介质
CN117440282A (zh) 耳机佩戴状态检测方法、装置、耳机及存储介质
CN110324742B (zh) 控制方法、耳机及存储介质
KR20110103213A (ko) 청력손상 예방기능을 갖는 휴대형 음향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4095835A (zh) 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方法、装置、耳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246513A (zh) 一种主动降噪耳机及其降噪方法、装置
CN117528333B (zh) 耳戴式音频设备的状态检测方法、装置、音频设备及介质
CN117896648A (zh) 耳机佩戴状态检测方法、装置、耳机及存储介质
CN117579970A (zh) 耳机佩戴状态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499830A (zh) 一种耳机佩戴状态检测方法、装置、耳机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