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24767A - 近眼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近眼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24767A
CN111624767A CN201910152310.8A CN201910152310A CN111624767A CN 111624767 A CN111624767 A CN 111624767A CN 201910152310 A CN201910152310 A CN 201910152310A CN 111624767 A CN111624767 A CN 1116247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display device
transflective element
eye display
lens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5231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24767B (zh
Inventor
董瑞君
刘亚丽
王晨如
栗可
张�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5231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24767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25187 priority patent/WO2020173180A1/zh
Priority to US16/766,464 priority patent/US11592671B2/en
Publication of CN1116247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247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247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24767B/zh
Priority to US17/992,416 priority patent/US20230084364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7/0172Head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027/0178Eyeglass ty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10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 G02B27/12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operating by refraction only
    • G02B27/126The splitting element being a prism or prismatic array, including systems based on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10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 G02B27/14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operating by reflection on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2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 G02B27/283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used for 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2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 G02B3/04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with continuous faces that are rotationally symmetrical but deviate from a true sphere, e.g. so called "aspheric" 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种近眼显示装置。该近眼显示装置包括透镜和光路折叠组件。透镜被配置为接收微显示器投射的第一图像的投射光,且对第一图像进行整形;透镜包括主光轴以及在透镜的主光轴所在的第一方向上对置的第一透镜面和第二透镜面,第一透镜面和第二透镜面均为非球面;光路折叠组件被配置为接收由透镜整形后的第一图像的光线,以及折叠从透镜至近眼显示装置的出瞳的光路。

Description

近眼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近眼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显示装置通过将显示的虚拟场景图像叠加在外界真实场景中,可以实现外界真实场景与虚拟场景的融合。因此,增强现实显示装置可以提升用户对现实世界的认知能力,由此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近眼显示装置,该近眼显示装置包括透镜和光路折叠组件。所述透镜被配置为接收微显示器投射的第一图像的投射光,且对所述第一图像进行整形;所述透镜包括主光轴以及在所述透镜的主光轴所在的第一方向上对置的第一透镜面和第二透镜面,所述第一透镜面和所述第二透镜面均为非球面;所述光路折叠组件被配置为接收由所述透镜整形后的所述第一图像的光线,以及折叠从所述透镜至所述近眼显示装置的出瞳的光路。
例如,在所示近眼显示装置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光路折叠组件包括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对置的第一透射反射元件和第二透射反射元件,且所述第一图像的光线顺次由所述第一透射反射元件反射、由所述第二透射反射元件反射以及由所述第一透射反射元件透射。
例如,在所示近眼显示装置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透射反射元件为镜面透射反射元件。
例如,在所示近眼显示装置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二透射反射元件为曲面透射反射元件,且所述第二透射反射元件朝向所述近眼显示装置的出瞳的曲面为凹曲面。
例如,在所示近眼显示装置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二透射反射元件的主光轴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所述透镜的主光轴和所述第二透射反射元件的主光轴在所述第一透射反射元件的镜面反射面上相交;所述第一透射反射元件的镜面反射面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等于45度。
例如,在所示近眼显示装置的至少一个示例中,述第一透射反射元件为偏振分光元件。
例如,在所示近眼显示装置的至少一个示例中,近眼显示装置还包括1/4波片,所述1/4波片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一透射反射元件和所述第二透射反射元件之间,且所述第一图像的光线顺次由所述第一透射反射元件反射、由所述1/4波片透射、由所述第二透射反射元件反射、由所述1/4波片透射以及由所述第一透射反射元件透射。
例如,在所示近眼显示装置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1/4波片。
例如,在所示近眼显示装置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透射反射元件的延长线和所述第二透射反射元件的延长线的交点位于所述1/4波片所在的平面。
例如,在所示近眼显示装置的至少一个示例中,近眼显示装置还包括偏光片,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透镜的入光侧或出光侧。所述偏光片配置为使得从所述偏光片出射的偏振光为s-偏振光;以及所述偏振分光元件配置为反射所述s-偏振光。
例如,在所示近眼显示装置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透射反射元件和所述第二透射反射元件的反射率均大于等于50%。
例如,在所示近眼显示装置的至少一个示例中,相比于所述第二透镜面,所述第一透镜面更靠近所述微显示器;以及所述第一透镜面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第二透镜面的曲率半径。
例如,在所示近眼显示装置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透镜面和所述第二透镜面均为偶次非球面;所述透镜的第一透镜面的表面形状z满足以下的表达式(1),所述透镜的第二透镜面的表面形状z满足以下的表达式(2):
Figure BDA0001981830890000021
Figure BDA0001981830890000022
z1为所述第一透镜面上任一点的相对于第一透镜面的顶点的切面的轴向间距;r1为所述第一透镜面上任一点相对于所述透镜的主光轴的径向距离;c1是所述第一透镜面的曲率,k1是所述第一透镜面的圆锥系数;a11、a12、a13、a14和a15分别是所述第一透镜面的二阶非球面系数、四阶非球面系数、六阶非球面系数、八阶非球面系数和十阶非球面系数;z2为第二透镜面上任一点的相对于第二透镜面的顶点的切面的轴向间距;r2为所述第二透镜面上任一点相对于所述透镜的主光轴的径向距离;c2是所述第二透镜面的曲率,k2是所述第二透镜面的圆锥系数;a21、a22、a23、a24和a25分别是所述第二透镜面的二阶非球面系数、四阶非球面系数、六阶非球面系数、八阶非球面系数和十阶非球面系数。
例如,在所示近眼显示装置的至少一个示例中,a11、a12、a13、a14和a15分别满足以下范围:
-0.9×10-4<a11<1×10-4
-10×10-3<a12<-1×10-3
1×10-5<a13<10×10-5
-10×10-9<a14<-1×10-9
-10×10-10<a15<-1×10-10
a21、a22、a23、a24和a25分别满足以下范围:
Figure BDA0001981830890000031
例如,在所示近眼显示装置的至少一个示例中,近眼显示装置还包括微显示器,所述微显示器配置为朝向所述透镜投射所述第一图像的投射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制。
图1是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近眼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示出的近眼显示装置的光路的示意图;
图3是一种非球面透镜;
图4是图1和图2所示的近眼显示装置的场曲和畸变的示意图;
图5是图1和图2所示的近眼显示装置的调制传递函数曲线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近眼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近眼显示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8是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目式虚拟显示眼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本公开的发明人注意到,当前的增强现实型近眼显示装置的尺寸和重量较大,光利用效率较低(也即,功耗较大),视场角(FOV,field of view)较小,这与消费者对近眼显示装置的要求和期待相违背,并使得消费者难以在日常生活中佩戴近眼显示装置。
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近眼显示装置,该近眼显示装置包括透镜和光路折叠组件。透镜被配置为接收微显示器投射的第一图像的投射光,且对第一图像进行整形;透镜包括主光轴以及在透镜的主光轴所在的第一方向上对置的第一透镜面和第二透镜面,第一透镜面和第二透镜面均为非球面;光路折叠组件被配置为接收由透镜整形后的第一图像的光线,以及折叠从透镜至近眼显示装置的出瞳的光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近眼显示装置的出瞳是近眼显示装置的孔径光阑在近眼显示装置的像空间所成的像。例如,近眼显示装置的孔径光阑是指近眼显示装置中限制出射光束的有效孔径。出瞳的位置(由出瞳距离表示)和直径(由出瞳直径表示)代表了出射光束的位置和口径。例如,使用近眼显示装置时,可以使得用户的瞳孔位于近眼显示装置的出瞳,以使得用户能够观察到近眼显示装置的整个视场。例如,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近眼显示装置的出瞳和近眼显示装置的孔径光阑彼此重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透镜面的中心的曲率半径到第一透镜面的边缘的曲率半径为非恒定值(例如,连续变化)。例如,第一透镜面的中心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一透镜面的边缘的曲率半径;第二透镜面的中心的曲率半径到第二透镜面的边缘的曲率半径为非恒定值(例如,连续变化)。例如,第二透镜面的中心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二透镜面的边缘的曲率半径。
在一些示例中,通过采用双非球面透镜,相比与采用球面透镜以同样实现对于第一图像进行整形而言,可以降低近眼显示装置的成像质量,降低近眼显示装置的厚度。
在一些示例中,通过采用双非球面透镜提升近眼显示装置的画面质量,可以尽可能的降低近眼显示装置的体积,由此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下面通过几个示例对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近眼显示装置进行非限制性的说明,如下面所描述的,在不相互抵触的情况下这些具体示例中不同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从而得到新的示例,这些新的示例也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近眼显示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示出的近眼显示装置100的光路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2示出了近眼显示装置100为基于图2下方的比例尺等比例绘制的图形;为描述方便,图2还示出了微显示器140。
图1和图2示出的近眼显示装置100可以实现为单目式虚拟显示眼镜或双目式虚拟显示眼镜,图1和图2示出的近眼显示装置100还可以实现为虚拟显示头盔或其它适用的虚拟显示装置。
如图1所示,该近眼显示装置100包括透镜110和光路折叠组件120。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如图2所示,该近眼显示装置100还包括微显示器140。例如,透镜110和光路折叠组件120的组合结构可被称为折返式光学***。
这里,微显示器是指对角线长度小于2英寸(约5厘米)的显示器。例如,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微显示器140的尺寸位于0.5英寸-1英寸之间,微显示器140的尺寸例如为0.7英寸或0.8英寸。例如,微显示器140可以基于微型OLED(微型有机发光二级管)技术、MicroLED(微型发光二极管)技术、全息显示技术、硅基液晶(LCoS)技术、数字光处理(DLP)技术或者其它适用的微型显示器件技术实现。
如图2所示,微显示器140配置为朝向透镜110投射第一图像的投射光。例如,微显示器140显示的图像作为近眼显示装置100的“物”,并且,微显示器140显示的图像位于同一平面内,也即,近眼显示装置100的“物”的曲率半径为无穷大。例如,在一个示范性示例中,微显示器140显示的图像的尺寸(微显示器140显示的图像的对角线长度)为17.682毫米。
如图2所示,透镜110被配置为接收微显示器140投射的第一图像的投射光,且对第一图像进行整形(例如,放大第一图像),从而得到适于通过后续的光路折叠组件120呈现给用户的显示图像。在一些示例中,透镜110被配置为将第一图像放大至适合人眼观察的图像;在另一些示例中,透镜110与光路折叠组件120彼此配合以将第一图像放大至适合人眼观察的图像(或者,用于显示的图像);在再一些示例中,透镜110还被配置为将第一图像的形状调整至适合人眼观察的图像,减小图像的畸变。例如,上述适合人眼观察的图像(或者,用于显示的图像)的畸变较小(例如,无畸变)。
如图1和图2所示,透镜110包括主光轴(图中未示出)以及在透镜110的主光轴所在的第一方向D1上对置的第一透镜面111和第二透镜面112,相比于第二透镜面112,第一透镜面111更靠近微显示器140。需要说明的是,透镜110的主光轴是指穿过第一透镜面111的中心(球心)和第二透镜面112的中心(球心)的直线(虚拟的直线)。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透镜面111和第二透镜面112均为非球面,也即,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透镜110为双非球面透镜。例如,第一透镜面111和第二透镜面112的非球面选择来使得对第一图像进行整形(例如,放大),得到适于通过后续的光路折叠组件120呈现给用户的显示图像,而且相比与采用球面透镜以同样实现对于第一图像进行整形而言,可以降低近眼显示装置的成像质量,降低近眼显示装置的厚度。例如,通过使得透镜110为双非球面透镜,可以在无需采用自由曲面透镜(或其它采用了高级曲面的透镜)的情况下,提升近眼显示装置100的成像质量,由此可以降低透镜110的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透镜面111和第二透镜面112为朝向相反方向凸出的凸曲面,因此透镜110为凸透镜(例如,双凸透镜)。例如,第一透镜面111为朝向微显示器140凸出的凸曲面,第二透镜面112为背离微显示器140凸出的凸曲面。
例如,通过采用双非球面透镜提升近眼显示装置100的画面质量,可以通过优化光路折叠组件120,降低近眼显示装置100的体积,由此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下面对透镜110的具体结构和参数做示例性说明。
例如,第一透镜面111为偶次非球面。例如,透镜110的第一透镜面111的表面形状满足以下的表达式:
Figure BDA0001981830890000071
此处,z1为第一透镜面111上任一点的相对于第一透镜面111的顶点的切面的轴向间距;r1为上述第一透镜面111上任一点相对于透镜110的主光轴的径向距离;c1是第一透镜面111的曲率,k1是第一透镜面111的圆锥系数;a11、a12、a13、a14和a15分别是第一透镜面111的二阶非球面系数、四阶非球面系数、六阶非球面系数、八阶非球面系数和十阶非球面系数。
例如,第二透镜面112为偶次非球面。例如,透镜110的第二透镜面112的表面形状z2满足以下的表达式:
Figure BDA0001981830890000072
此处,z2为第二透镜面112上任一点相对于第二透镜面112的顶点的切面的轴向间距;r2为第二透镜面112上的任一点相对于透镜110的主光轴的径向距离;c2是第二透镜面112的曲率,k2是第二透镜面112的圆锥系数;a21、a22、a23、a24和a25分别是第二透镜面112的二阶非球面系数、四阶非球面系数、六阶非球面系数、八阶非球面系数和十阶非球面系数。
例如,a11、a12、a13、a14和a15分别满足以下范围:
Figure BDA0001981830890000081
例如,a21、a22、a23、a24和a25分别满足以下范围:
Figure BDA0001981830890000082
在一个示例中,a11、a12、a13、a14、a15、a21、a22、a23、a24和a25可以采用以下表1中的数值。
表1
a11 a12 a13 a14 a15
0 -1.014×10<sup>-3</sup> 1.384×10<sup>-5</sup> -4.658×10<sup>-9</sup> -4.363×10<sup>-10</sup>
a21 a22 a23 a24 a25
0 5.456×10<sup>-4</sup> -3.086×10<sup>-6</sup> -1.498×10<sup>-7</sup> 9.868×10<sup>-10</sup>
在另一个示例中,a11、a12、a13、a14、a15、a21、a22、a23、a24和a25还可以采用以下表2中的数值。
表2
a11 a12 a13 a14 a15
0 -5.014×10<sup>-3</sup> 1.784×10<sup>-5</sup> -4.656×10<sup>-9</sup> -1.363×10<sup>-10</sup>
a21 a22 a23 a24 a25
0 3.456×10<sup>-4</sup> -1.086×10<sup>-6</sup> -5.498×10<sup>-7</sup> 7.868×10<sup>-10</sup>
在再一个示例中,a11、a12、a13、a14、a15、a21、a22、a23、a24和a25可以采用以下表3中的数值。
表3
a11 a12 a13 a14 a15
0.001 -4.014×10<sup>-3</sup> 2.384×10<sup>-5</sup> -4.668×10<sup>-9</sup> -4.363×10<sup>-10</sup>
a21 a22 a23 a24 a25
0.001 3.456×10<sup>-4</sup> -1.086×10<sup>-6</sup> -1.468×10<sup>-7</sup> 9.868×10<sup>-10</sup>
为了更为清楚的理解透镜110的第一透镜面111和第二透镜面112的各个参数,下面结合图3示出的非球面透镜对非球面透镜110及相关参数做示例性说明。如图3所示,该非球面透镜110包括主光轴501和非球透镜面。非球透镜面的表面形状满足以下的表达式:
Figure BDA0001981830890000091
此处,z为非球透镜面上任一点的轴向间距,也即,非球透镜面上任一点与非球透镜面的顶点的切面502之间的间距(沿主光轴501方向的间距);r为上述非球透镜面上任一点相对于主光轴501的径向距离(也即,上述非球透镜面上任一点与主光轴501之间的沿垂直于主光轴501方向的间距);c是非球透镜面的曲率,R是非球透镜面的曲率半径,k是非球透镜面的圆锥系数;a1、a2、a3、a4和a5分别是非球透镜面的二阶非球面系数、四阶非球面系数、六阶非球面系数、八阶非球面系数和十阶非球面系数。非球透镜面上的各个点的轴向间距和径向距离的组合可用于示出非球透镜面的表面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示例中,非球透镜面的曲率半径R是指非球透镜面的顶点的曲率半径。
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透镜110的材料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选择。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透镜110的材料可以为光学塑料、光学玻璃或者其它适用的材料。
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透镜面111的曲率半径(例如,第一透镜面111的顶点曲率半径)大于第二透镜面112的曲率半径(例如,第二透镜面112的顶点曲率半径)。例如,第一透镜面111的曲率半径与第二透镜面112的曲率半径的比值位于4-6。例如,第一透镜面111的曲率半径可以位于70-100毫米之间。例如,可以选用以下任一个数值的作为第一透镜面111的半径:70.167毫米、80.539毫米、85.281毫米、88.761毫米、90.954毫米、94.827毫米。例如,第二透镜面112的曲率半径可以位于10-30毫米之间。例如,可以选用以下任一个数值作为第二透镜面112的半径:10.063毫米、16.891毫米、18.075毫米、19.3984毫米、20.532毫米、25.113毫米、29.084毫米。
例如,第一透镜面111的通光孔径(直径)略小于第二透镜面112的通光孔径(直径)。例如,第一透镜面111的通光孔径(直径)可以位于10-25毫米之间。例如,可以选用以下任一个数值的作为第一透镜面111的通光孔径:11.78、14.21、18.38、21.56、24.87。例如,第二透镜面112的通光孔径(直径)可以位于10-25毫米之间。例如,可以选用以下任一个数值的作为第二透镜面112的通光孔径:11.783、13.354、19.082、22.671、24.998。
例如,第一透镜面111的厚度(也即,第一透镜面111与微显示器140之间的间距)的绝对值小于(远小于)第二透镜面112的厚度(也即,第一透镜面111与第二透镜面112之间的间距)的绝对值。例如,第二透镜面112的厚度的绝对值与第一透镜面111的厚度的绝对值的比值位于30-40(例如,35-38)之间。
例如,第一透镜面111的厚度位于-0.01至-0.25之间。例如,第一透镜面111的厚度可以约为-0.03、-0.108、-0.21或其它适用数值。例如,第二透镜面112的厚度(也即,第一透镜面111与第二透镜面112之间的间距)位于2-5(例如,3或4)之间。
下面对光路折叠组件120进行示例性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光路折叠组件120被配置为接收由透镜110整形后(例如,放大后)的第一图像的光线,以及折叠从透镜110至近眼显示装置100的出瞳101的光路,由此可以减小近眼显示装置100的体积,也即,使得近眼显示装置100更为紧凑。
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光路折叠组件120包括在与第一方向D1交叉的第二方向D2上对置的第一透射反射元件121和第二透射反射元件122。例如,第一透射反射元件121和第二透射反射元件122均为部分透射部分反射元件。例如,第一透射反射元件121可以同时反射和透射入射到第一透射反射元件121光线,也即,第一透射反射元件121可以反射部分入射到第一透射反射元件121的光线,与此同时,还可以透射部分入射到第一透射反射元件121的光线。例如,第一透射反射元件121和第二透射反射元件122的反射率均大于等于50%。
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图像的光线可以顺次由第一透射反射元件121反射、由第二透射反射元件122反射以及由第一透射反射元件121透射,也即,第一图像的光线顺次入射至第一透射反射元件121、第二透射反射元件122和第一透射反射元件121。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图像的光线(用于成像的第一图像的光线)的传输路径描述如下。首先,第一图像的光线入射至第一透射反射元件121,并被第一透射反射元件121反射;然后,第一图像的光线入射至第二透射反射元件122,并被第二透射反射元件122反射;接着,第一图像的光线入射至第一透射反射元件121,并在穿过第一透射反射元件121后离开光路折叠组件120和近眼显示装置100。
需要说明的是,为方便描述,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以及本公开实施例的其它示例中,入射至第二透射反射元件122的光线以及被第二透射反射元件122反射的光线在第一方向D1上彼此错开,但在实践中,对于同一根光线,入射至第二透射反射元件122的光线以及被第二透射反射元件122反射的光线在第一方向D1上彼此重合。
例如,第一透射反射元件121和第二透射反射元件122均为面状(平面或曲面)透射反射元件,此种情况下,第一透射反射元件121和第二透射反射元件122可以形成一个中空的光学腔,由此可以减小光路折叠组件120和近眼显示装置100的重量,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透射反射元件121为镜面透射反射元件,其工作表面为平面,例如,第一透射反射元件121的形状为平板状;此种情况下,第一透射反射元件121的曲率半径为无穷大。例如,第一透射反射元件121的镜面反射面与第一方向D1的夹角等于45度。例如,可选用相关的部分透射部分反射元件或镜片的制作材料制作第一透射反射元件121。例如,第一透射反射元件121可以包括多层介质薄膜。例如,第一透射反射元件121的通光孔径(直径)位于25毫米-35毫米,第一透射反射元件121的通光孔径例如约为26.42毫米、31.63毫米或34.18毫米。
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透射反射元件122为曲面透射反射元件,由此,第二透射反射元件122也可以提供光焦度(focal power),并可以用于与透镜110协作对第一图像进行整形,并因此可以提升透镜110和光路折叠组件120的组合结构对第一图像的整形能力和整形效果。例如,第二透射反射元件122可以为球面透射反射元件或非球面透射反射元件。
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透射反射元件122朝向近眼显示装置100的出瞳101的曲面为凹曲面。例如,第二透射反射元件122的主光轴与第二方向D2平行。例如,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垂直,也即,透镜110的主光轴与第二透射反射元件122的主光轴彼此垂直。例如,可选用相关的部分透射部分反射元件或镜片的制作材料制作第二透射反射元件122。例如,第二透射反射元件122可以包括多层介质薄膜。
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透射反射元件122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透镜面111的曲率半径,并且,第二透射反射元件122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大于第二透镜面112的曲率半径。例如,第二透射反射元件122的厚度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透镜面111的厚度的绝对值以及大于第二透镜面112的厚度的绝对值。例如,第二透射反射元件122的通光孔径大于第一透镜面111和第二透镜面112的通光孔径,且第二透射反射元件122的通光孔径小于第一透射反射元件121的通光孔径。
例如,第二透射反射元件122的曲率半径位于-45毫米至-35毫米之间。例如,第二透射反射元件122的曲率半径约为-43.162毫米、-40.828毫米或-36.176毫米。例如,第二透射反射元件122的厚度(也即,第二透射反射元件122与第一透射反射元件121之间的距离,或者第二透射反射元件122的主光轴与第二透射反射元件122的交点与第二透射反射元件122的主光轴与第一透射反射元件121的交点之间的间距)位于-15毫米至-5毫米之间。例如,第二透射反射元件122的厚度约为-14.158毫米、-9.392毫米、-6.783毫米或-5.012毫米。例如,第二透射反射元件122的通光孔径(直径)位于25毫米-30毫米之间。例如,第二透射反射元件122的通光孔径约为27.546或28.174。
例如,第二透镜面112的与第一透射反射元件121之间的间距(透镜110的主光轴与第二透镜面112的交点与透镜110的主光轴与第一透射反射元件121的交点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二透射反射元件122与第一透射反射元件121之间的距离。例如,第二透镜面112的与第一透射反射元件121之间的间距位于5毫米至15毫米之间。例如,第二透镜面112的与第一透射反射元件121之间的间距约为5.143毫米、8.304毫米、9.836毫米或13.153毫米。
例如,近眼显示装置100的出瞳101直径可以位于3毫米-5毫米之间(例如,4毫米)。例如,近眼显示装置100的出瞳位置(或出瞳距离)可以位于15毫米-30毫米(例如,16.384毫米、22.465毫米或28.021毫米)。需要说明的是,近眼显示装置100的出瞳位置是指近眼显示装置100的最后一个光学面(也即,第一透射反射元件121)距离近眼显示装置100的出瞳101的距离(例如,沿第二透射反射元件122的主光轴的距离)。
例如,透镜110和光路折叠组件120的组合结构可被称为折返式光学***,该折返式光学***可以为同轴折返式光学***,也即,透镜110的主光轴和第二透射反射元件122的主光轴在第一透射反射元件121的镜面反射面上相交。例如,通过使得透镜110和光路折叠组件120的组合结构为同轴折返式光学***,可以保证近眼显示装置100显示的图像的画面质量。例如,同轴折返式光学***还具有轻薄、视角大、成本低中的至少一个优点。例如,同轴折返式光学***的具体结构和技术效果可参见相关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为描述方便,可以将透镜110的主光轴和第二透射反射元件122的主光轴的交点记为第一交点。
例如,在优化折返式光学***的过程中,在保证用户在出瞳101处可以观察到完整的第一图像的情况下,可以使得第二透射反射元件122的主光轴在第二透射反射元件122的顶点与第一交点之间长度尽可能的小,以使得近眼显示装置100的尺寸足够小。例如,第二透射反射元件122的主光轴在第二透射反射元件122的顶点与第一交点之间长度配置为使得微显示器140最边缘像素发射的光线可以顺次入射至第一透射反射元件121、第二透射反射元件122和第一透射反射元件121,然后从第一透射反射元件121穿过并入射至近眼显示***的出瞳101,此种情况下,微显示器140显示的第一图像可以完整的成像在出瞳101处,也即,用户在出瞳101处可以观察到完整的第一图像,由此可以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例如,如图2所示,第二透射反射元件122的主光轴在第二透射反射元件122的顶点与第一交点之间长度小于透镜110的第二透镜面112在第二方向D2上的长度。
图4示出了图1和图2所示的近眼显示装置100的场曲和畸变。如图4所示,在视场角(半视场)小于15度时,图1和图2所示的近眼显示装置100的场曲小于±0.1毫米;在视场角(半视场)小于15度时,图1和图2所示的近眼显示装置100的为枕形畸变(对应地,基板取负值),且枕型失真率小于5%。
图5示出了图1和图2所示的近眼显示装置100的调制传递函数(MTF)曲线。如图5所示,在视场角(半视场)为25度的情况下,MTF曲线如曲线181所示;在视场角(半视场)为23度的情况下,MTF曲线如曲线182所示。如图5所示,在视场角(半视场)为23度的情况下,用户可以分辨近眼显示装置100显示的图像中的具有高空间频率(例如,62线对/毫米)的信息(例如,细节信息);在视场角(半视场)为25度的情况下,尽管用户不能很好的分辨近眼显示装置100显示的图像中的具有高空间频率的信息(例如,细节信息),但是依然能够分别到近眼显示装置100显示的图像中的具有中低空间频率的信息(例如,轮廓信息)。因此,图1和图2所示的近眼显示装置100的视场角大于50度。例如,在对近眼显示装置100的体积的要求适当放宽的情况下,近眼显示装置100的视场角可以位于50度-90度之间,由此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综上,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近眼显示装置100显示的图像满足用户对画面质量的需求。
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示例中,通过在保证用户在出瞳处可以观察到完整的第一图像的情况下,可以使得第二透射反射元件的主光轴在第二透射反射元件的顶点与第一交点之间长度尽可能的小,由此以使得近眼显示装置的尺寸足够小。此外,通过采用双非球面透镜提升近眼显示装置的画面质量,可以在近眼显示装置的尺寸足够小的情况下,使得近眼显示装置显示的画面满足用户的需求,由此可以提升用户的综合使用体验。
图6是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近眼显示装置200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的近眼显示装置200可以实现为单目式虚拟显示眼镜或双目式虚拟显示眼镜,图6示出的近眼显示装置200还可以实现为虚拟显示头盔或其它适用的虚拟显示装置。
如图6所示,该近眼显示装置200包括透镜210和光路折叠组件220。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如图6所示,该近眼显示装置200还包括微显示器240、偏光片232和1/4波片231。例如,透镜210和光路折叠组件220的组合结构可被称为折返式光学***。
如图6所示,透镜210被配置为接收微显示器240投射的第一图像的投射光,且对第一图像进行整形(例如,放大第一图像)。在一些示例中,透镜210被配置为将第一图像放大至适合人眼观察的图像;在另一些示例中,透镜210与光路折叠组件220彼此配合以将第一图像放大至适合人眼观察的图像;在再一些示例中,透镜210还被配置为将第一图像的形状调整至适合人眼观察的图像,减小图像的畸变。
如图6所示,透镜210包括主光轴(图中未示出)以及在透镜210的主光轴所在的第一方向D1上对置的第一透镜面211和第二透镜面212,相比于第二透镜面212,第一透镜面211更靠近微显示器240。如图6所示,第一透镜面211和第二透镜面212均为非球面(例如,偶次非球面),也即,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透镜210双非球面透镜210。例如,透镜210的第一透镜面211的表面形状和第二透镜面212的表面形状、具体设置方式以及技术效果可以参见图1和图2所示的近眼显示装置200,在此不再赘述。
例如,通过采用双非球面透镜210提升近眼显示装置200的画面质量,可以通过优化光路折叠组件220,尽可能的降低近眼显示装置200的体积,由此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6所示,偏光片232在第一方向D1上位于透镜210的入光侧(也即,在第一方向D1上位于透镜210和微显示器240之间),且配置为使得从偏光片232出射的偏振光为s-偏振光(s-L)。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偏光片232在第一方向D1上还可以位于透镜210的入光侧(也即,在第一方向D1上位于透镜210的远离微显示器240的一侧)。
如图6所示,光路折叠组件220被配置为接收由透镜210整形后的第一图像的光线,以及折叠从透镜210至近眼显示装置200的出瞳201的光路。例如,如图6所示,光路折叠组件220包括在与第一方向D1交叉的第二方向D2上对置的第一透射反射元件221和第二透射反射元件222。
例如,第一透射反射元件221为偏振分光元件,偏振分光元件对s-偏振光具有高反射率(例如,反射率大于90%,例如,100%),且对p-偏振光具有高透射率(例如,透射率大于90%,例如,100%)。
例如,偏振分光元件的形状为平板状,以使得第一透射反射元件221和第二透射反射元件222可以形成一个中空的光学腔,由此可以减小光路折叠组件220和近眼显示装置200的重量,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透射反射元件222为曲面透射反射元件(例如,球面透射反射元件或非曲面透射反射元件),由此,第二透射反射元件222也可以提供光焦度(focal power),并可以用于与透镜210协作对第一图像进行整形,并因此,可以提升透镜210和光路折叠组件220的组合结构对第一图像的整形和整形效果。
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透射反射元件222朝向近眼显示装置200的出瞳201的曲面为凹曲面。例如,第二透射反射元件222的主光轴与第二方向D2平行。例如,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垂直,也即,透镜210的主光轴与第二透射反射元件222的主光轴彼此垂直。例如,可选用相关的部分透射部分反射元件或镜片的制作材料制作第二透射反射元件222。例如,第二透射反射元件222可以包括多层介质薄膜。
如图6所示,1/4波片231在第二方向D2上设置在第一透射反射元件221和第二透射反射元件222之间,且第一图像的光线顺次由第一透射反射元件221反射、由1/4波片231透射、由第二透射反射元件222反射、由1/4波片231透射以及由第一透射反射元件221透射。
如图6所示,第一图像的光线(用于成像的第一图像的光线)的传输路径的描述如下。首先,第一图像的光线(s-偏振光s-L)入射至第一透射反射元件221,并被第一透射反射元件221反射;然后,第一图像的光线入射至1/4波片231,并穿过1/4波片231,并且,1/4波片231将第一图像的光线由s-偏振光s-L转变为圆偏振光c-L;接着,第一图像的光线(圆偏振光c-L)入射至第二透射反射元件222,并被第二透射反射元件222反射;第四,第一图像的光线(圆偏振光c-L)入射至1/4波片231,并穿过1/4波片231,并且,1/4波片231将第一图像的光线由圆偏振光c-L转变为p-偏振光p-L;第五,第一图像的光线(p-偏振光p-L)入射至第一透射反射元件221,并被第一透射反射元件221透射,第一图像的光线在穿过第一透射反射元件221后离开光路折叠组件220和近眼显示装置200。
例如,图6所示的近眼显示装置200的光利用效率η1可以使用以下的表达式进行表示:η1=τ1×η11×η12×η13。此处,τ1为偏光片232对入射至偏光片232上的光线的透射率;η11为第一透射反射元件221对入射至第一透射反射元件221上的第一图像的光线的反射率;η12为第二透射反射元件222对入射至第二透射反射元件222上的第一图像的光线的反射率;η13为第一透射反射元件221对入射至第一透射反射元件221上的第一图像的光线的透射率。例如,根据偏振分光元件和偏光片232的性质可知:τ1=50%;η11=100%;η13=100%。在假设η12=50%的情况下,η1=50%×100%×50%×100%=25%。例如,在提升第二透射反射元件222对入射至第二透射反射元件222上的第一图像的光线的反射率η12的情况下,可以使得近眼显示装置200的光利用效率η1提升至30%。
例如,图1和图2所示的近眼显示装置200的光利用效率η2可以使用以下的表达式进行表示:η2=η21×η22×η23。此处,η21为第一透射反射元件221对入射至第一透射反射元件221上的第一图像的光线的反射率;η22为第二透射反射元件222对入射至第二透射反射元件222上的第一图像的光线的反射率;η23为第一透射反射元件221对入射至第一透射反射元件221上的第一图像的光线的透射率。例如,在假设第一透射反射元件221和第二透射反射元件222均为半透半反元件的情况下,η21、η22和η23均等于50%,因此,η2=50%×50%×50%=12.5%。例如,为了提升图1和图2所示的近眼显示装置200的光利用效率η2,可以在保证用户能够透过近眼显示装置200观察外部场景的情况下,适当提升第一透射反射元件221和第二透射反射元件222的反射率,尽管如此,近眼显示装置200的光利用效率η2可能难以超过20%。
综上所述,相比于图1和图2所示的近眼显示装置200,图6所示的近眼显示装置200的光利用效率得到了提升,因此可以降低近眼显示装置200的功耗以及续航时间,由此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图7是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近眼显示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第一透射反射元件221的延长线和第二透射反射元件222的延长线的交点位于1/4波片231所在的平面,由此使得可以使得1/4波片231的通光孔径尽可能的大,因此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图6和图7所示的近眼显示装置200的光利用效率。
例如,透镜210和光路折叠组件220的组合结构可被称为折返式光学***可以为同轴折返式光学***,也即,透镜210的主光轴和第二透射反射元件222的主光轴在第一透射反射元件221的镜面反射面上相交。为描述方便,可以将透镜210的主光轴和第二透射反射元件222的主光轴的交点记为第一交点。
例如,在优化折返式光学***的过程中,在保证用户在出瞳201处可以观察到完整的第一图像的情况下,可以使得第二透射反射元件222的主光轴在第二透射反射元件222的顶点与第一交点之间长度尽可能的小,以使得近眼显示装置200的尺寸足够小。例如,如图6所示,第二透射反射元件222的主光轴在第二透射反射元件222的顶点与第一交点之间长度小于透镜210的第二透镜面212在第二方向D2上的长度。
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1)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近眼显示装置的光利用效率是指经由第一透射反射元件离开光路折叠组件和近眼显示装置的光线的光强与微显示器发射的光线的光强的比值。
(2)考虑到1/4波片对光线的吸收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在计算图6所示的近眼显示装置的光利用效率η1过程中,假设1/4波片对第一图像的光线透射率为100%。
(3)在1/4波片的通光孔径满足应用需求的情况下,第一透射反射元件的延长线和第二透射反射元件的延长线的交点还可以与1/4波片所在的平面间隔设置。
(4)在微显示器发射s-偏振光的情况下,近眼显示装置还可以不设置偏光片。
(5)图6所示的近眼显示装置的的体积和外观形状可以与图1和图2所示的近眼显示装置的体积和外观相同和相似。
(6)为清楚起见,在图6所示的近眼显示装置的实施例中,主要阐述了图6所示的近眼显示装置相比于图1和图2所示的近眼显示装置的不同之处,相同和相似之处可参见图1和图2所示的近眼显示装置的实施例。
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示例中,通过在保证用户在出瞳处可以观察到完整的第一图像的情况下,可以使得第二透射反射元件的主光轴在第二透射反射元件的顶点与第一交点之间长度尽可能的小,由此以使得近眼显示装置的尺寸足够小。此外,通过采用双非球面透镜提升近眼显示装置的画面质量,可以在近眼显示装置的尺寸足够小的情况下,使得近眼显示装置显示的画面满足用户的需求,由此可以提升用户的综合使用体验。此外,通过使用1/4波片和偏振分光元件,可以提升近眼显示装置的光利用效率,由此可以降低近眼显示装置的功耗以及续航时间,并可以进一步地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图8示出了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目式虚拟显示眼镜。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近眼显示装置可以实现为图8示出的双目式虚拟显示眼镜。例如,如图2和图8所示,透镜和微显示器可以设置在虚拟显示眼镜的上部区域,相比于第二透射反射元件,第一透射反射元件更为靠近用户的眼睛。
例如,由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近眼显示装置降低了近眼显示装置的体积、重量、功耗的至少一个,并可以提升近眼显示装置的光利用率,由此使得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近眼显示装置和双目式虚拟显示眼镜适合在日常生活中佩戴。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公开实施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公开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公开要求保护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15)

1.一种近眼显示装置,包括透镜和光路折叠组件,
其中,所述透镜被配置为接收微显示器投射的第一图像的投射光,且对所述第一图像进行整形;
所述透镜包括主光轴以及在所述透镜的主光轴所在的第一方向上对置的第一透镜面和第二透镜面,所述第一透镜面和所述第二透镜面均为非球面;以及
所述光路折叠组件被配置为接收由所述透镜整形后的所述第一图像的光线,以及折叠从所述透镜至所述近眼显示装置的出瞳的光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眼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光路折叠组件包括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对置的第一透射反射元件和第二透射反射元件,且所述第一图像的光线顺次由所述第一透射反射元件反射、由所述第二透射反射元件反射以及由所述第一透射反射元件透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近眼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透射反射元件为镜面透射反射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近眼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透射反射元件为曲面透射反射元件,且所述第二透射反射元件朝向所述近眼显示装置的出瞳的曲面为凹曲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近眼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透射反射元件的主光轴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
所述透镜的主光轴和所述第二透射反射元件的主光轴在所述第一透射反射元件的镜面反射面上相交;以及
所述第一透射反射元件的镜面反射面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等于45度。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近眼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透射反射元件为偏振分光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近眼显示装置,还包括1/4波片,其中,所述1/4波片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一透射反射元件和所述第二透射反射元件之间,且所述第一图像的光线顺次由所述第一透射反射元件反射、由所述1/4波片透射、由所述第二透射反射元件反射、由所述1/4波片透射以及由所述第一透射反射元件透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近眼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1/4波片。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近眼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透射反射元件的延长线和所述第二透射反射元件的延长线的交点位于所述1/4波片所在的平面。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近眼显示装置,还包括偏光片,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透镜的入光侧或出光侧,
其中,所述偏光片配置为使得从所述偏光片出射的偏振光为s-偏振光;以及所述偏振分光元件配置为反射所述s-偏振光。
11.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近眼显示装置,所述第一透射反射元件和所述第二透射反射元件的反射率均大于等于50%。
12.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近眼显示装置,其中,相比于所述第二透镜面,所述第一透镜面更靠近所述微显示器;以及
所述第一透镜面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第二透镜面的曲率半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近眼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透镜面和所述第二透镜面均为偶次非球面;
所述透镜的第一透镜面的表面形状z满足以下的表达式(1):
Figure FDA0001981830880000021
所述透镜的第二透镜面的表面形状z满足以下的表达式(2):
Figure FDA0001981830880000022
z1为所述第一透镜面上任一点的相对于第一透镜面的顶点的切面的轴向间距;r1为所述第一透镜面上任一点相对于所述透镜的主光轴的径向距离;c1是所述第一透镜面的曲率,k1是所述第一透镜面的圆锥系数;a11、a12、a13、a14和a15分别是所述第一透镜面的二阶非球面系数、四阶非球面系数、六阶非球面系数、八阶非球面系数和十阶非球面系数;以及
z2为第二透镜面上任一点的相对于第二透镜面的顶点的切面的轴向间距;r2为所述第二透镜面上任一点相对于所述透镜的主光轴的径向距离;c2是所述第二透镜面的曲率,k2是所述第二透镜面的圆锥系数;a21、a22、a23、a24和a25分别是所述第二透镜面的二阶非球面系数、四阶非球面系数、六阶非球面系数、八阶非球面系数和十阶非球面系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近眼显示装置,其中,a11、a12、a13、a14和a15分别满足以下范围:
-0.9×10-4<a11<1×10-4
-10×10-3<a12<-1×10-3
1×10-5<a13<10×10-5
-10×10-9<a14<-1×10-9
-10×10-10<a15<-1×10-10
a21、a22、a23、a24和a25分别满足以下范围:
-0.9×10-4<a21<1×10-4
1×10-4<a22<10×10-4
-10×10-6<a23<-1×10-6
-10×10-7<a24<-1×10-7
1×10-10<a25<10×10-10
15.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近眼显示装置,还包括微显示器,其中,所述微显示器配置为朝向所述透镜投射所述第一图像的投射光。
CN201910152310.8A 2019-02-28 2019-02-28 近眼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6247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52310.8A CN111624767B (zh) 2019-02-28 2019-02-28 近眼显示装置
PCT/CN2019/125187 WO2020173180A1 (zh) 2019-02-28 2019-12-13 近眼显示装置
US16/766,464 US11592671B2 (en) 2019-02-28 2019-12-13 Near-eye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lens with aspheric surfaces
US17/992,416 US20230084364A1 (en) 2019-02-28 2022-11-22 Optical Device and Near-Eye Display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52310.8A CN111624767B (zh) 2019-02-28 2019-02-28 近眼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24767A true CN111624767A (zh) 2020-09-04
CN111624767B CN111624767B (zh) 2022-03-04

Family

ID=72239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52310.8A Active CN111624767B (zh) 2019-02-28 2019-02-28 近眼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1592671B2 (zh)
CN (1) CN111624767B (zh)
WO (1) WO202017318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65820A (zh) * 2020-08-07 2020-11-2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结构和可穿戴式设备
WO2021139725A1 (zh) * 2020-01-10 2021-07-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近眼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187603A1 (en) * 2019-04-10 2022-06-1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An optical system
CN114280783B (zh) * 2021-12-22 2022-12-06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模组及vr设备
CN116413911A (zh) * 2021-12-31 2023-07-11 北京耐德佳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超薄型镜片、使用其的虚像成像装置和近眼显示器
CN117192777A (zh) * 2023-09-12 2023-12-08 优奈柯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光学***和头戴显示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43397A (ja) * 1992-04-07 1994-02-18 Hughes Aircraft Co 高効率グリッドビーム分割器を有する虚像ディスプレイ
EP0704739A2 (en) * 1994-09-29 1996-04-0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Image display systems
CN207133516U (zh) * 2017-09-19 2018-03-23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ar显示设备
CN207851337U (zh) * 2017-12-26 2018-09-11 苏州耐德佳天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对图像进行放大的棱镜及使用其的近眼显示装置
CN208126018U (zh) * 2018-02-12 2018-11-20 杭州太若科技有限公司 Ar显示装置和穿戴式ar设备
CN208384244U (zh) * 2018-06-27 2019-01-15 深圳惠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自由曲面棱镜的光学***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04728A (ja) * 1996-05-15 1997-11-28 Sony Corp 光学視覚装置
JP2000066106A (ja) * 1998-08-21 2000-03-0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結像光学系及び観察光学系
JP2000199853A (ja) * 1998-10-26 2000-07-1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結像光学系及び観察光学系
JP3854763B2 (ja) * 1999-11-19 2006-12-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US7081999B2 (en) * 2000-09-27 2006-07-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and head mounted display using it
US8964298B2 (en) * 2010-02-28 2015-02-24 Microsoft Corporation Video display modification based on sensor input for a see-through near-to-eye display
US10180572B2 (en) * 2010-02-28 2019-01-1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AR glasses with event and user action control of external applications
CN101900872B (zh) * 2010-07-27 2012-07-18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双片式自由曲面头戴显示器光学***
CA2885563C (en) * 2012-10-18 2021-02-09 The Arizona Board Of Regents On Behalf Of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Stereoscopic displays with addressable focus cues
EP2923233A1 (fr) * 2012-11-21 2015-09-30 Laster Module optique de réalité augmentée
US8873149B2 (en) * 2013-01-28 2014-10-28 David D. Bohn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for coupling image light to a near-eye display
KR101421199B1 (ko) * 2013-03-12 2014-07-22 주식회사 세코닉스 헤드 마운티드 디스플레이 광학계
US10194860B2 (en) 2013-09-11 2019-02-05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Virtual image display system
TWI518368B (zh) * 2013-09-11 2016-01-2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虛像顯示裝置
CN206805009U (zh) * 2017-05-26 2017-12-26 上海影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折反式自由曲面大视场增强现实光学***
CN108681068B (zh) * 2018-02-12 2023-03-21 优奈柯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Ar显示装置和穿戴式ar设备
CN108333748B (zh) * 2018-02-24 2021-01-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的透镜优化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43397A (ja) * 1992-04-07 1994-02-18 Hughes Aircraft Co 高効率グリッドビーム分割器を有する虚像ディスプレイ
EP0704739A2 (en) * 1994-09-29 1996-04-0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Image display systems
CN207133516U (zh) * 2017-09-19 2018-03-23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ar显示设备
CN207851337U (zh) * 2017-12-26 2018-09-11 苏州耐德佳天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对图像进行放大的棱镜及使用其的近眼显示装置
CN208126018U (zh) * 2018-02-12 2018-11-20 杭州太若科技有限公司 Ar显示装置和穿戴式ar设备
CN208384244U (zh) * 2018-06-27 2019-01-15 深圳惠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自由曲面棱镜的光学***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39725A1 (zh) * 2020-01-10 2021-07-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近眼显示装置
CN111965820A (zh) * 2020-08-07 2020-11-2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结构和可穿戴式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364798A1 (en) 2021-11-25
CN111624767B (zh) 2022-03-04
US11592671B2 (en) 2023-02-28
US20230084364A1 (en) 2023-03-16
WO2020173180A1 (zh) 2020-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24767B (zh) 近眼显示装置
TWI619969B (zh) 場曲型虛像顯示系統
US11815711B2 (en) Broadband cascaded splitting film array waveguide and display system comprising same
CN109874302B (zh) 光学***、放大影像装置、虚拟现实眼镜及增强现实眼镜
CN107024773A (zh) 一种轻薄型虚像成像装置
US20230023570A1 (en) Near-eye optical system implementing a waveguide with an output viewer element having a refractive beam-splitting convex lens
WO2023092705A1 (zh) 光学模组和头戴显示设备
CN115421302A (zh) 光学模组及头戴显示设备
KR20140097748A (ko) 헤드 마운트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3341558A (zh) 一种反射式目镜光学***及头戴近眼显示装置
TWI649590B (zh) 反射式放大虛像顯示模組
TWM536362U (zh) 反射式放大虛像顯示模組
CN116449566A (zh) 近眼显示模组以及头戴显示设备
CN116027532A (zh) 一种短焦折反投影***及近眼显示装置
CN114942489A (zh) 一种光学模组以及头戴显示设备
TWI798853B (zh) 擴增實境顯示裝置
CN219642014U (zh) 近眼显示模组以及可穿戴设备
US11762188B2 (en) Reflective eyepiece optical system and head-mounted near-to-eye display device
CN216561227U (zh) 近眼显示装置
CN115032792B (zh) 光学模组以及头戴显示设备
CN113341556B (zh) 一种反射式目镜光学***及头戴近眼显示装置
US11994667B1 (en) Eyepiece optical assembly, system and device
CN113341555B (zh) 一种反射式目镜光学***及头戴近眼显示装置
CN112083576A (zh) 一种几何光波导光学显示***及可穿戴设备
CN117031747A (zh) 光学模组以及头戴显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