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93534B - 衣物处理设备及其顶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衣物处理设备及其顶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93534B
CN111593534B CN201910126309.8A CN201910126309A CN111593534B CN 111593534 B CN111593534 B CN 111593534B CN 201910126309 A CN201910126309 A CN 201910126309A CN 111593534 B CN111593534 B CN 1115935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thes
conveyor belt
piece
barrel
push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2630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93534A (zh
Inventor
朱春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2630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935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935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935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935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935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7/00Details specific to washing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21/00 - D06F25/00
    • D06F37/02Rotary receptacles, e.g. drums
    • D06F37/04Rotary receptacles, e.g. drums adapted for rotation or oscillation about a horizontal or inclined axi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02Domestic laundry dryers having dryer drums rotating about a horizontal axis
    • D06F58/04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及其顶出装置,顶出装置包括:推衣件,被配置为安装在衣物处理设备的盛衣筒内,用于推动盛衣筒内的衣物向盛衣筒的筒口方向运动;驱动机构与推衣件相连,用于驱动推衣件沿盛衣筒的轴线方向往复运动。本发明提供的顶出装置,包括推衣件和驱动机构,推衣件能安装在衣物处理设备的盛衣筒内,并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沿盛衣筒的轴线往复运动,因而需要掏取衣物时,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推衣件沿盛衣筒的轴线方向向靠近筒口的方向运动,使得推衣件能够带动盛衣筒内的衣物向靠近盛衣筒的筒口的方向运动,从而缩短了筒内侧衣物与筒口之间的距离,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筒内侧衣物距离筒口较远导致用户掏取衣物困难的问题。

Description

衣物处理设备及其顶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及其顶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洗衣机、干衣机等衣物处理设备,使用时一般需要用户手动将衣物塞入筒内,结束后手动将衣物掏出。在掏取衣物的过程中,靠近筒口处的衣物相对容易掏出,但是掏取筒内侧衣物的过程则较为费力。尤其对于筒深较大的机型,其筒深甚至与用户手臂长度相当,导致用户在掏取筒内衣物时极其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顶出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顶出装置的衣物处理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顶出装置,包括:推衣件,被配置为安装在所述衣物处理设备的盛衣筒内,用于推动所述盛衣筒内的衣物向所述盛衣筒的筒口方向运动;和驱动机构,与所述推衣件相连,用于驱动所述推衣件沿所述盛衣筒的轴线方向往复运动。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顶出装置,包括推衣件和驱动机构,推衣件能安装在衣物处理设备的盛衣筒内,并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沿盛衣筒的轴线往复运动,因而需要掏取衣物时,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推衣件沿盛衣筒的轴线方向向靠近筒口的方向运动,使得推衣件能够带动盛衣筒内的衣物向靠近盛衣筒的筒口的方向运动,从而缩短了筒内侧衣物与筒口之间的距离,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筒内侧衣物距离筒口较远导致用户掏取衣物困难的问题,即使对于筒深较大的机型,用户也能轻松掏出筒内衣物,从而显著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当衣物掏取完毕后,驱动机构能驱动推衣件反向运动复位,释放筒内空间,保证推衣件不会影响衣物处理设备洗衣功能或干衣功能等其他功能的正常运行,并保证下次掏取衣物时推衣件的正常运行。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顶出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传动件,与所述推衣件固定连接;和驱动器,与所述传动件相连,用于驱动所述传动件往复运动,使所述传动件带动所述推衣件沿所述盛衣筒的轴线方向往复运动。
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器和传动件,驱动器作为动力源,提供推衣件往复运动的动力;传动件与推衣件固定连接,将驱动器的动力传递至推衣件,并对推衣件的运动方向进行限制,保证推衣件沿盛衣筒的轴线方向往复运动,实现传动功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传动件为顶杆,所述顶杆与所述推衣件固定连接。
传动件为顶杆,顶杆与推衣件固定连接,由于顶杆为刚性结构,因而驱动件驱动顶杆直线运动,顶杆即可带动推衣件沿盛衣筒的轴线方向往复直线运动,原理较为简单,易于实现。至于驱动器的具体形式,则不受限制。比如:驱动器可以是电磁推杆或直线电机;驱动器也可以为旋转电机+螺杆,顶杆内部中空,与螺杆螺纹配合,同时盛衣筒设有与顶杆配合防止顶杆旋转的防转结构(如非圆形限位孔,顶杆穿过该孔);驱动器也可以为旋转电机+齿轮,顶杆设有与齿轮相配合的齿条。至于顶杆的位置及数量也不受限制。比如:顶杆的数量为一个,与盛衣筒同轴设置;或者,顶杆的数量为多个,沿盛衣筒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传动件为传送带,所述传送带被配置为:一部分位于所述盛衣筒内并与所述推衣件固定连接且沿所述盛衣筒的轴线方向延伸,并在所述驱动器的驱动下往复运动。
传动件为传送带,传动带的一部分位于盛衣筒内并与推衣件固定连接且沿盛衣筒的轴线方向延伸,因而驱动器驱动传动带往复运动时,传送带即可带动推衣件往复运动。由于传动带为柔性结构,既有利于防止传送带运动过程中对盛衣筒内的衣物造成损坏,也有利于防止传送带运动过程中对盛衣筒造成损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传送带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传送带沿所述盛衣筒的周向方向间隔分布,所述驱动器的数量与所述传送带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
传送带的数量为多个,多个传送带沿盛衣筒的周向方向间隔分布,则多个传送带与推衣件沿盛衣筒周向方向的多个部位固定连接,既有利于推衣件均衡受力,从而提高推衣件的运动平稳性,又有利于减小单个传送带的驱动力,从而降低传送带发生断裂或者过度变形的风险,进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驱动器的数量与传送带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即:一个驱动器驱动一个传送带运动,相当于形成了多组驱动结构,每组驱动结构的原理较为简单,有利于简化驱动器的结构,并缩短传送带的长度。优选地,传送带的数量为三个,三个传送带沿盛衣筒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至于驱动器与传送带的具体配合形式,则不受限制。比如:驱动器包括旋转电机+滑轮,传送带为环形结构,套设在滑轮和盛衣筒上,在旋转电机的驱动下往复旋转;或者,驱动器包括旋转电机+两个绕线盘,传送带为条状结构,一端从盛衣筒内侧延伸至其中一个绕线盘上并绕设在该绕线盘上,另一端从盛衣筒外侧延伸至另一个绕线盘并反向绕设在该绕线盘上,则旋转电机转动时传送带的一端张紧另一端放松,旋转电机正反转,即可带动传送带往复运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传送带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传送带沿所述盛衣筒的周向方向间隔分布,所述驱动器的数量为一个,所述驱动器包括驱动件和与所述驱动件同轴连接的第一绕线盘和第二绕线盘;所述传送带为条状结构,所述传送带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绕线盘并沿第一方向绕设在所述第一绕线盘上,所述传送带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绕线盘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绕设在所述第二绕线盘上。
传送带的数量为多个,多个传送带沿盛衣筒的周向方向间隔分布,则多个传送带与推衣件沿盛衣筒周向方向的多个部位固定连接,既有利于推衣件均衡受力,从而提高推衣件的运动平稳性,又有利于减小单个传送带的驱动力,从而降低传送带发生断裂或者过度变形的风险,进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驱动器的数量为一个,则一个驱动器驱动多个传送带运动,相较于采用多个驱动器的方案而言,减少了驱动器的数量,精简了产品部件,节约了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驱动器包括驱动件、第一绕线盘和第二绕线盘,驱动件作为动力源,提供传送带往复运动的动力。传送带的一端延伸至第一绕线盘并沿第一方向绕设在第一绕线盘上,而传送带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绕线盘并沿相反的方向绕设在第二绕线盘上,因而当驱动件沿一个方向旋转时,传送带绕设在第一绕线盘上的部分被释放,绕设在第二绕线盘上的部分被收紧。由于传送带的两端之间有一部分位于盛衣筒内并与推衣件固定连接,因而传送带绕设在第一绕线盘上的部分和绕设在第二绕线盘上的部分相当于分别位于推衣件的运动方向的两侧,分别能够拉动推衣件向两个方向运动,因而驱动件旋转时传送带被收紧的部分即拉动推衣件运动;反之,当驱动件沿另一个方向旋转时,刚好相反,传送带绕设在第一绕线盘上的部分被收紧,绕设在第二绕线盘上的部分被放松,被收紧的部分即拉动推衣件反向运动。因此,通过控制驱动件的旋转方向,即可控制推衣件的运动方向,构思十分巧妙。优选地,传送带的数量为三个,三个传送带沿盛衣筒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绕线盘与所述第二绕线盘之间设有环形止挡凸缘。
在第一绕线盘与第二绕线盘之间设置环形止挡凸缘,能够防止传送带绕设在第一绕线盘上的部分与绕设在第二绕线盘上的部分缠绕在一起或者发生滑动产生干涉,从而提高了传送带的使用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件为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被配置为与所述盛衣筒同轴连接。
驱动件为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被配置为与盛衣筒同轴连接,因而也能够带动盛衣筒旋转,这相当于把驱动器与衣物处理设备的驱动电机进行整合,从而减少了驱动件的数量,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顶出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传送带的转向机构,所述传送带张紧在所述驱动器与所述转向机构上,并在所述驱动器的驱动下带动所述转向机构往复旋转。
顶出装置还包括转向机构,转向机构用于支撑传送带,传送带张紧在驱动器与转向机构上,这样能够使传送带脱离盛衣筒的壁面,从而防止传送带直接支撑在盛衣筒的侧壁上与盛衣筒频繁摩擦导致传送带及盛衣筒磨损严重;传送带在驱动器的驱动下带动转向机构往复旋转,实现了滚动摩擦,相较于滑动摩擦,有效减小了传送带受到的摩擦阻力,从而显著提高了传送带的运动顺畅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器被配置为安装在所述盛衣筒的底壁外侧,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被配置为安装在所述盛衣筒的筒口处的第一转向件,使所述传送带的一部分绕至所述盛衣筒的侧壁外并张紧在所述驱动器与所述第一转向件上。
驱动器安装在盛衣筒的底壁外侧,避免了占用盛衣筒的筒内空间,提高了盛衣筒的空间利用率,也对驱动器及盛衣筒内的衣物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转向机构包括第一转向件,第一转向件安装在盛衣筒的筒口处,一方面有效防止了第一转向件与筒内衣物发生干涉,对筒内衣物起到了保护作用,另一方面使得传送带的一部分需延伸到盛衣筒的筒口处,经第一转向件绕到盛衣筒的侧壁外,然后延伸至驱动器与驱动器配合,从而减少了传送带位于盛衣筒内的部分,也进一步防止了传送带拉伤筒内衣物,对筒内衣物起到了保护作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对于所述传动带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驱动器的数量为一个的情况,所述转向机构还包括被配置为安装在所述盛衣筒的底部外侧的第二转向件和第三转向件,所述传送带的一端经所述第二转向件转折延伸至所述驱动器的第一绕线盘并绕设在所述第一绕线盘上,所述传送带的另一端经所述第三转向件转折延伸至所述驱动器的第二绕线盘并绕设在所述第二绕线盘上。
对于传送带的数量为多个而驱动器的数量为一个的情况,转向机构还包括第二转向件和第三转向件,第二转向件和第三转向件能够使传送带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不同的方向,有利于扩大传送带绕设在第一绕线盘和第二绕线盘上的两部分之间的距离,从而保证传送带绕设在第一绕线盘与第二绕线盘上的部分各自相互独立互不影响,进而提高了驱动机构的使用可靠性。此外,通过合理设计第一转向件、第二转向件和第三转向件的位置及尺寸,能够实现传送带位于盛衣筒侧壁两侧的部分均沿盛衣筒的轴线方向延伸,这样使得传送带的结构较为规整,有利于优化产品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滑轮和/或至少一个转轴。
转向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滑轮和/或至少一个转轴,传送带绕设在滑轮或转轴上,均能够实现转向,且均能够带动滑轮或转轴往复旋转,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优选地,第一转向件、第二转向件和第三转向件,均为滑轮,滑轮通过支架安装在盛衣筒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顶出装置还包括:滑块,与所述推衣件固定连接,用于适配设置在所述盛衣筒的内侧壁上并沿所述盛衣筒的轴线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滑块限位在所述滑槽内并沿所述滑槽往复滑动。
顶出装置还包括滑块,盛衣筒的内侧壁上设有滑槽,由于滑槽沿盛衣筒的轴线方向延伸,因而滑块与滑槽相配合,能够对推衣件的往复直线运动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有效防止了推衣件发生周向旋转或者发生倾斜,从而降低了推衣件运动过程中发生卡滞或者堵死的风险,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对于所述驱动机构的传动件为传送带的情况,所述传送带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所述传送带位于所述盛衣筒内的部分限位在所述滑槽内。
对于驱动机构的传动件为传送带的情况,传送带也与滑块固定连接,与滑块保持同步运动,进一步提高了传送带、滑块、推衣件三者的同步性;传送带位于盛衣筒内的部分也限位在滑槽内,既有效防止了传送带与筒内衣物发生干涉拉伤筒内衣物,进一步提高了对筒内衣物的保护作用,又有效防止了传送带在筒内衣物的拉扯下发生移位甚至断裂,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驱动机构的使用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推衣件包括主体和与所述主体的外周缘相连的连接凸起,第一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滑块、所述传送带及所述连接凸起,使所述滑块、所述传送带及所述推衣件固定连接。
推衣件包括主体和连接凸起,连接凸起与主体的外周缘相连,第一紧固件依次穿过滑块、传送带及连接凸起,使滑块、传送带及推衣件固定连接,因而利用一个紧固件即实现了滑块、传送带及推衣件三者之间的固定连接,连接可靠,且结构较为简单。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顶出装置还包括第一压块,所述第一压块与所述主体朝向所述盛衣筒的底壁的表面相抵靠并压设在所述传送带上,第二紧固件穿过所述滑块、所述传送带与所述第一压块固定连接;和/或,所述顶出装置还包括第二压块,所述第二压块与所述主体朝向所述盛衣筒的筒口的表面及所述连接凸起相抵靠并压设在所述传送带上,第三紧固件穿过所述滑块、所述传送带与所述第二压块固定连接。
顶出装置还包括第一压块,第一压块与主体朝向盛衣筒的底壁的表面相抵靠并压设在传送带上,则传送带位于盛衣筒的底壁与推衣件的主体之间的一部分被夹设在第一压块和滑块之间,且第一压块、传送带和滑块三者通过第二紧固件固定连接,由于第一压块和滑块均为刚性结构,相当于变相增加了传送带与推衣件的连接部位的面积,同时实现了对传送带多重部位的固定,能有效防止传送带发生褶皱,因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传送带对推衣件的驱动可靠性,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顶出装置还包括第二压块,第二压块与主体朝向盛衣筒的底壁的表面相抵靠并压设在传送带上,则传送带位于盛衣筒的底壁与推衣件的主体之间的一部分被夹设在第二压块和滑块之间,且第二压块、传送带和滑块三者通过第三紧固件固定连接,由于第二压块和滑块均为刚性结构,相当于变相增加了传送带与推衣件的连接部位的面积,同时实现了对传送带多重部位的固定,能有效防止传送带发生褶皱,因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传送带对推衣件的驱动可靠性,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对于所述顶出装置还包括第一压块的情况,所述第一压块朝向所述传送带的表面设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二紧固件与所述第一凸台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紧固件为沉头螺钉,所述第二紧固件的尾部位于所述第一压块内;对于所述顶出装置还包括第二压块的情况,所述第二压块朝向所述传送带的表面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三紧固件与所述第二凸台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紧固件和所述第三紧固件均为沉头螺钉,所述第一紧固件的尾部和所述第三紧固件的尾部位于所述第二压块内。
对于顶出装置还包括第一压块的情况,在第一压块朝向传送带的表面设置第一凸台,第二紧固件与第一凸台固定连接,从而增加了第一压块与第二紧固件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第二紧固件与第一压块的连接可靠性;第二紧固件为沉头螺钉,且其尾部位于第一压块内,从而防止了第二紧固件外凸刮伤筒内衣物,对筒内衣物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而第二紧固件的头部则沉入滑块内,避免了第二紧固件外凸刮伤盛衣筒的内壁面。
对于顶出装置还包括第二压块的情况,在第二压块朝向传送带的表面设置第二凸台,第三紧固件与第二凸台固定连接,从而增加了第二压块与第三紧固件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第三紧固件与第二压块的连接可靠性;第一紧固件和第三紧固件为沉头螺钉,且其尾部位于第二压块内,从而防止了第一紧固件和第三紧固件外凸刮伤筒内衣物,对筒内衣物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而第一紧固件的头部和第三紧固件的头部则沉入滑块内,避免了第一紧固件和第三紧固件外凸刮伤盛衣筒的内壁面。
优选地,第一凸台的厚度及第二凸台的厚度与连接凸起的厚度相等,这样有利于提高传送带的受力均匀性,防止传送带局部受力过大而发生断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推衣件为推板或带有框架的筛网结构或带有辐射状轮条的轮式结构,所述推衣件被配置为安装在所述盛衣筒内并与所述盛衣筒的底壁相平行。
推衣件采用推板的形式,推板安装在盛衣筒内并与盛衣筒的底壁相平行,结构较为简单,既便于加工成型,又便于装配,且不会占用盛衣筒内过大的空间,有利于提高盛衣筒的空间利用率,同时有利于增加与筒内衣物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顶出装置的工作效率。当然,推衣件不局限于推板的形式,比如也可以采用带有框架的筛网结构、带有辐射状轮条的轮式结构等,均能够实现推衣功能,均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推衣件的外周缘局部凹陷形成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用于避让设置在所述盛衣筒的内侧壁上的加强筋。
推衣件的外周缘局部凹陷形成避让槽,避让槽用于避让盛衣筒内侧壁上的加强筋,加强筋位于避让槽内,使得推衣件的外周缘能够尽可能接近盛衣筒的内侧壁,因而有利于增加推衣件的面积,从而提高顶出装置的工作效率。此外,避让槽与加强进的配合,一方面还能对推衣件的装配起到定位作用,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另一方面还能够对推衣件的往复直线运动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推衣件的运动可靠性。其中,避让槽的数量与加强筋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对于前述技术方案中顶出装置还包括滑块的技术方案而言,滑块位于相邻的避让槽之间,滑槽位于相邻的加强筋之间。优选地,滑块的数量与避让槽的数量相等,滑块与相邻的避让槽之间的距离相等;相应地滑槽与加强筋的数量相等,滑槽与相邻的加强筋之间的距离相等。这样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结构的规整度,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顶出装置还包括:密封圈,套装在所述推衣件的外周缘上。
在推衣件的外周缘上套装密封圈,既能够填补推衣件的外周缘与盛衣筒的内侧壁和/或加强筋之间的间隙,能够防止衣物的局部夹在推衣件的外周缘与盛衣筒的内侧壁和/或加强筋之间导致受损,避免推衣件在推衣过程中拉伤衣物。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密封圈与所述推衣件相粘接。
密封圈采用粘接工艺固定在推衣件上,工艺简单,成本低。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推衣件上开设有与所述盛衣筒相连通的通气孔。
推衣件上还开设有通气孔,且通气孔与盛衣筒的内部空间相连通,保证了干衣机产生的热空气能够通过通气孔进入盛衣筒内,进而对衣物进行干燥处理。优选地,通气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通气孔均匀分布在推衣件上。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包括:盛衣筒;和如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顶出装置,所述顶出装置的推衣件安装在所述盛衣筒内。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衣物处理设备,因包括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顶出装置,因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盛衣筒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所述顶出装置的滑块相适配的滑槽。
顶出装置还包括滑块,盛衣筒的内侧壁上设有滑槽,由于滑槽沿盛衣筒的轴线方向延伸,因而滑块与滑槽相配合,能够对推衣件的往复直线运动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有效防止了推衣件发生周向旋转或者发生倾斜,从而降低了推衣件运动过程中发生卡滞或者堵死的风险,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顶出装置的驱动机构与所述衣物处理设备的电控装置电连接。
顶出装置的驱动机构与衣物处理设备的控制器电连接,则可以通过衣物处理设备的电脑板来控制驱动机构动作,从而实现了顶出装置的智能化控制,提高了产品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了产品档次,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比如:在洗衣或者干衣程序结束后,电脑板会提示用户是否将筒内衣物自动顶出,在用户确认操作后,推衣件会将筒内衣物缓缓顶出,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推衣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推衣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与所述盛衣筒的底壁相贴合,所述推衣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与所述盛衣筒的筒口之间预留有容衣空间。
推衣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当推衣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恰好与盛衣筒的底壁相贴合,保证了推衣件能够顶出筒内各个位置的衣物顶出;而当推衣件位于第二位置时与盛衣筒的筒口之间预留有容衣空间,即推衣件运动至与筒口还有一定距离的位置处即停止运动,这样能够防止筒口的衣物被压得过紧,也能够防止衣物被直接顶出落在地上,用户只需将衣物收集筐置于筒口部位,即可轻松收集被自动顶出的衣物。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衣物处理设备为滚筒洗衣机、滚筒干衣机、波轮洗衣机、波轮干衣机或洗护一体机。
当然,也可以适用于其他具有单口筒状结构的产品。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衣物处理设备的局部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衣物处理设备的局部主视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结构去掉盛衣筒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结构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的局部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所示衣物处理设备的第二绕线盘的绕线示意图;
图10是图7所示衣物处理设备的第一绕线盘的绕线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结构沿B方向的局部仰视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2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推衣件,11主体,12连接凸起,13避让槽,14通气孔,20驱动机构,21传送带,22驱动器,221第一绕线盘,222第二绕线盘,223环形止挡凸缘,31第一转向件,32第二转向件,33第三转向件,34支架,40滑块,41第一压块,411第一凸台,42第二压块,421第二凸台,51第一紧固件,52第二紧固件,53第三紧固件,60密封圈,70盛衣筒,71加强筋,72滑槽,73第一位置,74第二位置,75容衣空间;
其中,图2中右侧的单箭头示意推衣件的推衣方向,图2中左侧的双箭头示意推衣件的回复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2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及其顶出装置。
如图1至图12所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顶出装置,包括:推衣件10和驱动机构20。
具体地,推衣件10被配置为安装在衣物处理设备的盛衣筒70内,用于推动盛衣筒70内的衣物向盛衣筒70的筒口方向运动;驱动机构20与推衣件10相连,用于驱动推衣件10沿盛衣筒70的轴线方向往复运动。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顶出装置,包括推衣件10和驱动机构20,推衣件10能安装在衣物处理设备的盛衣筒70内,并在驱动机构20的驱动下沿盛衣筒70的轴线往复运动,因而需要掏取衣物时,驱动机构20能够驱动推衣件10沿盛衣筒70的轴线方向向靠近筒口的方向运动,使得推衣件10能够带动盛衣筒70内的衣物向靠近盛衣筒70的筒口的方向运动,从而缩短了筒内侧衣物与筒口之间的距离,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筒内侧衣物距离筒口较远导致用户掏取衣物困难的问题,即使对于筒深较大的机型,用户也能轻松掏出筒内衣物,从而显著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当衣物掏取完毕后,驱动机构20能驱动推衣件10反向运动复位,释放筒内空间,保证推衣件10不会影响衣物处理设备洗衣功能或干衣功能等其他功能的正常运行,并保证下次掏取衣物时推衣件10的正常运行。
下面结合一些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申请提供的顶出装置的具体结构。
实施例一
驱动机构20包括:传动件和驱动器22。其中,传动件与推衣件10固定连接;驱动器22与传动件相连,用于驱动传动件往复运动,使传动件带动推衣件10沿盛衣筒70的轴线方向往复运动。
驱动机构20包括驱动器22和传动件,驱动器22作为动力源,提供推衣件10往复运动的动力;传动件与推衣件10固定连接,将驱动器22的动力传递至推衣件10,并对推衣件10的运动方向进行限制,保证推衣件10沿盛衣筒70的轴线方向往复运动,实现传动功能。
具体地,传动件为顶杆,顶杆与推衣件10固定连接。
传动件为顶杆,顶杆与推衣件10固定连接,由于顶杆为刚性结构,因而驱动件驱动顶杆直线运动,顶杆即可带动推衣件10沿盛衣筒70的轴线方向往复直线运动,原理较为简单,易于实现。
至于驱动器22的具体形式,则不受限制。比如:驱动器22可以是电磁推杆或直线电机;驱动器22也可以为旋转电机+螺杆,顶杆内部中空,与螺杆螺纹配合,同时盛衣筒70设有与顶杆配合防止顶杆旋转的防转结构(如非圆形限位孔,顶杆穿过该孔);驱动器22也可以为旋转电机+齿轮,顶杆设有与齿轮相配合的齿条。至于顶杆的位置及数量也不受限制。比如:顶杆的数量为一个,与盛衣筒70同轴设置;或者,顶杆的数量为多个,沿盛衣筒70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传动件为传送带21,传送带21被配置为:一部分位于盛衣筒70内并与推衣件10固定连接且沿盛衣筒70的轴线方向延伸,如图2和图3所示,并在驱动器22的驱动下往复运动。
传动件为传送带21,传动带的一部分位于盛衣筒70内并与推衣件10固定连接且沿盛衣筒70的轴线方向延伸,因而驱动器22驱动传动带往复运动时,传送带21即可带动推衣件10往复运动。由于传动带为柔性结构,既有利于防止传送带21运动过程中对盛衣筒70内的衣物造成损坏,也有利于防止传送带21运动过程中对盛衣筒70造成损坏。
进一步地,传送带2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传送带21沿盛衣筒70的周向方向间隔分布,驱动器22的数量与传送带21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
传送带2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传送带21沿盛衣筒70的周向方向间隔分布,则多个传送带21与推衣件10沿盛衣筒70周向方向的多个部位固定连接,既有利于推衣件10均衡受力,从而提高推衣件10的运动平稳性,又有利于减小单个传送带21的驱动力,从而降低传送带21发生断裂或者过度变形的风险,进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驱动器22的数量与传送带21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即:一个驱动器22驱动一个传送带21运动,相当于形成了多组驱动结构,每组驱动结构的原理较为简单,有利于简化驱动器22的结构,并缩短传送带21的长度。
优选地,传送带21的数量为三个,三个传送带21沿盛衣筒70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如图4和图5所示。
至于驱动器22与传送带21的具体配合形式,则不受限制。比如:驱动器22包括旋转电机+滑轮,传送带21为环形结构,套设在滑轮和盛衣筒70上,在旋转电机的驱动下往复旋转,如图2和图3所示;或者,驱动器22包括旋转电机+两个绕线盘,传送带21为条状结构,一端从盛衣筒70内侧延伸至其中一个绕线盘上并绕设在该绕线盘上,另一端从盛衣筒70外侧延伸至另一个绕线盘并反向绕设在该绕线盘上,则旋转电机转动时传送带21的一端张紧另一端放松,旋转电机正反转,即可带动传送带21往复运动。
进一步地,顶出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撑传送带21的转向机构,传送带21张紧在驱动器22与转向机构上,并在驱动器22的驱动下带动转向机构往复旋转。
顶出装置还包括转向机构,转向机构用于支撑传送带21,传送带21张紧在驱动器22与转向机构上,这样能够使传送带21脱离盛衣筒70的壁面,从而防止传送带21直接支撑在盛衣筒70的侧壁上与盛衣筒70频繁摩擦导致传送带21及盛衣筒70磨损严重;传送带21在驱动器22的驱动下带动转向机构往复旋转,实现了滚动摩擦,相较于滑动摩擦,有效减小了传送带21受到的摩擦阻力,从而显著提高了传送带21的运动顺畅性。
具体地,驱动器22被配置为安装在盛衣筒70的底壁外侧,如图2和图3所示,转向机构包括被配置为安装在盛衣筒70的筒口处的第一转向件31,使传送带21的一部分绕至盛衣筒70的侧壁外并张紧在驱动器22与第一转向件31上。
驱动器22安装在盛衣筒70的底壁外侧,避免了占用盛衣筒70的筒内空间,提高了盛衣筒70的空间利用率,也对驱动器22及盛衣筒70内的衣物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转向机构包括第一转向件31,第一转向件31安装在盛衣筒70的筒口处,一方面有效防止了第一转向件31与筒内衣物发生干涉,对筒内衣物起到了保护作用,另一方面使得传送带21的一部分需延伸到盛衣筒70的筒口处,经第一转向件31绕到盛衣筒70的侧壁外,然后延伸至驱动器22与驱动器22配合,从而减少了传送带21位于盛衣筒70内的部分,也进一步防止了传送带21拉伤筒内衣物,对筒内衣物起到了保护作用。
优选地,第一转向件31为滑轮,通过支架34安装在盛衣筒70上。
优选地,传送带21为橡胶带,橡胶带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且价格相对较低。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传送带2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传送带21沿盛衣筒70的周向方向间隔分布,驱动器22的数量为一个,驱动器22包括驱动件和与驱动件同轴连接的第一绕线盘221和第二绕线盘222,如图7所示;传送带21为条状结构,传送带21的一端延伸至第一绕线盘221并沿第一方向绕设在第一绕线盘221上(如图7和图9所示),传送带21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绕线盘222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绕设在第二绕线盘222上,如图7和图8所示。
传送带2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传送带21沿盛衣筒70的周向方向间隔分布,则多个传送带21与推衣件10沿盛衣筒70周向方向的多个部位固定连接,既有利于推衣件10均衡受力,从而提高推衣件10的运动平稳性,又有利于减小单个传送带21的驱动力,从而降低传送带21发生断裂或者过度变形的风险,进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驱动器22的数量为一个,则一个驱动器22驱动多个传送带21运动,相较于采用多个驱动器22的方案而言,减少了驱动器22的数量,精简了产品部件,节约了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驱动器22包括驱动件、第一绕线盘221和第二绕线盘222,驱动件作为动力源,提供传送带21往复运动的动力。传送带21的一端延伸至第一绕线盘221并沿第一方向绕设在第一绕线盘221上,而传送带21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绕线盘222并沿相反的方向绕设在第二绕线盘222上,因而当驱动件沿一个方向旋转时,传送带21绕设在第一绕线盘221上的部分被释放,绕设在第二绕线盘222上的部分被收紧。由于传送带21的两端之间有一部分位于盛衣筒70内并与推衣件10固定连接,因而传送带21绕设在第一绕线盘221上的部分和绕设在第二绕线盘222上的部分相当于分别位于推衣件10的运动方向的两侧,分别能够拉动推衣件10向两个方向运动,因而驱动件旋转时传送带21被收紧的部分即拉动推衣件10运动;反之,当驱动件沿另一个方向旋转时,刚好相反,传送带21绕设在第一绕线盘221上的部分被收紧,绕设在第二绕线盘222上的部分被放松,被收紧的部分即拉动推衣件10反向运动。因此,通过控制驱动件的旋转方向,即可控制推衣件10的运动方向,构思十分巧妙。
优选地,传送带21的数量为三个,三个传送带21沿盛衣筒70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
其原理以图7至图9所示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驱动件沿一个方向旋转,使传送带21绕设在第一绕线盘221上的部分被释放时,而传送带21绕设在第二绕线盘222上的部分被收紧进而拉动推衣件10向靠近筒口的方向运动,将衣物向筒口顶出。如图7所示,当推衣件10运动至顶出位置(即第二位置74)时,绕设在第一绕线盘221上的部分释放到头了,所以第一绕线盘221上基本上没有绕设的传送带21,而第二绕线盘222上则基本上被传送带21绕满了。
反之,驱动件沿另一个方向旋转,使传送带21绕设在第一绕线盘221上的部分被释放,而传送带21绕设在第一绕线盘221上的部分被收紧进而拉动推衣件10向靠近筒底的方向运动,实现推衣件10的复位。当推衣件10运动至回复位置(即第一位置73)时,绕设在第二绕线盘222上的部分释放到头了,所以第二绕线盘222上基本上没有绕设的传送带21,而第一绕线盘221上则基本上被传送带21绕满了。
进一步地,第一绕线盘221与第二绕线盘222之间设有环形止挡凸缘223,如图7所示。
在第一绕线盘221与第二绕线盘222之间设置环形止挡凸缘223,能够防止传送带21绕设在第一绕线盘221上的部分与绕设在第二绕线盘222上的部分缠绕在一起或者发生滑动产生干涉,从而提高了传送带21的使用可靠性。
其中,第一绕线盘221和第二绕线盘222可以是光轴,在二者之间额外设置环形止挡凸缘223。或者,第一绕线盘221和第二绕线盘222均为两端带有环形挡边的绕线盘,如图7所示,则两个绕线盘相邻部位的挡边即形成为环形止挡凸缘223。
进一步地,驱动件为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被配置为与盛衣筒70同轴连接。
驱动件为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被配置为与盛衣筒70同轴连接,因而也能够带动盛衣筒70旋转,这相当于把驱动器22与衣物处理设备的驱动电机进行整合,从而减少了驱动件的数量,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顶出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撑传送带21的转向机构,传送带21张紧在驱动器22与转向机构上,并在驱动器22的驱动下带动转向机构往复旋转。
顶出装置还包括转向机构,转向机构用于支撑传送带21,传送带21张紧在驱动器22与转向机构上,这样能够使传送带21脱离盛衣筒70的壁面,从而防止传送带21直接支撑在盛衣筒70的侧壁上与盛衣筒70频繁摩擦导致传送带21及盛衣筒70磨损严重;传送带21在驱动器22的驱动下带动转向机构往复旋转,实现了滚动摩擦,相较于滑动摩擦,有效减小了传送带21受到的摩擦阻力,从而显著提高了传送带21的运动顺畅性。
具体地,驱动器22被配置为安装在盛衣筒70的底壁外侧,如图7所示,转向机构包括被配置为安装在盛衣筒70的筒口处的第一转向件31,使传送带21的一部分绕至盛衣筒70的侧壁外并张紧在驱动器22与第一转向件31上,如图7所示。
驱动器22安装在盛衣筒70的底壁外侧,避免了占用盛衣筒70的筒内空间,提高了盛衣筒70的空间利用率,也对驱动器22及盛衣筒70内的衣物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转向机构包括第一转向件31,第一转向件31安装在盛衣筒70的筒口处,一方面有效防止了第一转向件31与筒内衣物发生干涉,对筒内衣物起到了保护作用,另一方面使得传送带21的一部分需延伸到盛衣筒70的筒口处,经第一转向件31绕到盛衣筒70的侧壁外,然后延伸至驱动器22与驱动器22配合,从而减少了传送带21位于盛衣筒70内的部分,也进一步防止了传送带21拉伤筒内衣物,对筒内衣物起到了保护作用。
进一步地,转向机构还包括被配置为安装在盛衣筒70的底部外侧的第二转向件32和第三转向件33,如图7所示,传送带21的一端经第二转向件32转折延伸至驱动器22的第一绕线盘221并绕设在第一绕线盘221上,传送带21的另一端经第三转向件33转折延伸至驱动器22的第二绕线盘222并绕设在第二绕线盘222上。
对于传送带21的数量为多个而驱动器22的数量为一个的情况,转向机构还包括第二转向件32和第三转向件33,第二转向件32和第三转向件33能够使传送带21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不同的方向,有利于扩大传送带21绕设在第一绕线盘221和第二绕线盘222上的两部分之间的距离,从而保证传送带21绕设在第一绕线盘221与第二绕线盘222上的部分各自相互独立互不影响,进而提高了驱动机构20的使用可靠性。此外,通过合理设计第一转向件31、第二转向件32和第三转向件33的位置及尺寸,能够实现传送带21位于盛衣筒70侧壁两侧的部分均沿盛衣筒70的轴线方向延伸,这样使得传送带21的结构较为规整,有利于优化产品结构。
具体地,转向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滑轮和/或至少一个转轴。
转向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滑轮和/或至少一个转轴,传送带21绕设在滑轮或转轴上,均能够实现转向,且均能够带动滑轮或转轴往复旋转,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优选地,第一转向件31、第二转向件32和第三转向件33,均为滑轮,如图7所示,滑轮通过支架34安装在盛衣筒70上。
实施例四
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5、图6、图11和图12所示,顶出装置还包括:滑块40,与推衣件10固定连接,用于适配设置在盛衣筒70的内侧壁上并沿盛衣筒70的轴线方向延伸的滑槽72,滑块40限位在滑槽72内并沿滑槽72往复滑动。
顶出装置还包括滑块40,盛衣筒70的内侧壁上设有滑槽72,由于滑槽72沿盛衣筒70的轴线方向延伸,因而滑块40与滑槽72相配合,能够对推衣件10的往复直线运动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有效防止了推衣件10发生周向旋转或者发生倾斜,从而降低了推衣件10运动过程中发生卡滞或者堵死的风险,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进一步地,对于驱动机构20的传动件为传送带21的情况,传送带21与滑块40固定连接,传送带21位于盛衣筒70内的部分限位在滑槽72内,如图2、图3、图4和图7所示。
对于驱动机构20的传动件为传送带21的情况,传送带21也与滑块40固定连接,与滑块40保持同步运动,进一步提高了传送带21、滑块40、推衣件10三者的同步性;传送带21位于盛衣筒70内的部分也限位在滑槽72内,既有效防止了传送带21与筒内衣物发生干涉拉伤筒内衣物,进一步提高了对筒内衣物的保护作用,又有效防止了传送带21在筒内衣物的拉扯下发生移位甚至断裂,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驱动机构20的使用可靠性。
进一步地,推衣件10包括主体11和与主体11的外周缘相连的连接凸起12,第一紧固件51依次穿过滑块40、传送带21及连接凸起12,使滑块40、传送带21及推衣件10固定连接,如图11所示。
推衣件10包括主体11和连接凸起12,连接凸起12与主体11的外周缘相连,第一紧固件51依次穿过滑块40、传送带21及连接凸起12,使滑块40、传送带21及推衣件10固定连接,因而利用一个紧固件即实现了滑块40、传送带21及推衣件10三者之间的固定连接,连接可靠,且结构较为简单。
进一步地,顶出装置还包括第一压块41,第一压块41与主体11朝向盛衣筒70的底壁的表面相抵靠并压设在传送带21上,第二紧固件52穿过滑块40、传送带21与第一压块41固定连接,如图11所示。
顶出装置还包括第一压块41,第一压块41与主体11朝向盛衣筒70的底壁的表面相抵靠并压设在传送带21上,则传送带21位于盛衣筒70的底壁与推衣件10的主体11之间的一部分被夹设在第一压块41和滑块40之间,且第一压块41、传送带21和滑块40三者通过第二紧固件52固定连接,由于第一压块41和滑块40均为刚性结构,相当于变相增加了传送带21与推衣件10的连接部位的面积,同时实现了对传送带21多重部位的固定,能有效防止传送带21发生褶皱,因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传送带21对推衣件10的驱动可靠性,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进一步地,顶出装置还包括第二压块42,第二压块42与主体11朝向盛衣筒70的筒口的表面及连接凸起12相抵靠并压设在传送带21上,第三紧固件53穿过滑块40、传送带21与第二压块42固定连接,如图11所示。
顶出装置还包括第二压块42,第二压块42与主体11朝向盛衣筒70的底壁的表面相抵靠并压设在传送带21上,则传送带21位于盛衣筒70的底壁与推衣件10的主体11之间的一部分被夹设在第二压块42和滑块40之间,且第二压块42、传送带21和滑块40三者通过第三紧固件53固定连接,由于第二压块42和滑块40均为刚性结构,相当于变相增加了传送带21与推衣件10的连接部位的面积,同时实现了对传送带21多重部位的固定,能有效防止传送带21发生褶皱,因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传送带21对推衣件10的驱动可靠性,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进一步地,对于顶出装置还包括第一压块41的情况,第一压块41朝向传送带21的表面设有第一凸台411,第二紧固件52与第一凸台411固定连接,且第二紧固件52为沉头螺钉,第二紧固件52的尾部位于第一压块41内,如图11和图12所示。
对于顶出装置还包括第一压块41的情况,在第一压块41朝向传送带21的表面设置第一凸台411,第二紧固件52与第一凸台411固定连接,从而增加了第一压块41与第二紧固件52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第二紧固件52与第一压块41的连接可靠性;第二紧固件52为沉头螺钉,且其尾部位于第一压块41内,从而防止了第二紧固件52外凸刮伤筒内衣物,对筒内衣物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而第二紧固件52的头部则沉入滑块40内,避免了第二紧固件52外凸刮伤盛衣筒70的内壁面。
进一步地,对于顶出装置还包括第二压块42的情况,第二压块42朝向传送带21的表面设有第二凸台421,第三紧固件53与第二凸台421固定连接,且第一紧固件51和第三紧固件53均为沉头螺钉,第一紧固件51的尾部和第三紧固件53的尾部位于第二压块42内,如图11和图12所示。
对于顶出装置还包括第二压块42的情况,在第二压块42朝向传送带21的表面设置第二凸台421,第三紧固件53与第二凸台421固定连接,从而增加了第二压块42与第三紧固件53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第三紧固件53与第二压块42的连接可靠性;第一紧固件51和第三紧固件53为沉头螺钉,且其尾部位于第二压块42内,从而防止了第一紧固件51和第三紧固件53外凸刮伤筒内衣物,对筒内衣物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而第一紧固件51的头部和第三紧固件53的头部则沉入滑块40内,避免了第一紧固件51和第三紧固件53外凸刮伤盛衣筒70的内壁面。
优选地,第一凸台411的厚度及第二凸台421的厚度与连接凸起12的厚度相等,如图11所示,这样有利于提高传送带21的受力均匀性,防止传送带21局部受力过大而发生断裂。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推衣件10为推板或带有框架的筛网结构或带有辐射状轮条的轮式结构,推衣件10被配置为安装在盛衣筒70内并与盛衣筒70的底壁相平行。
推衣件10采用推板的形式,如图4、图5、图6和图11所示,推板安装在盛衣筒70内并与盛衣筒70的底壁相平行,结构较为简单,既便于加工成型,又便于装配,且不会占用盛衣筒70内过大的空间,有利于提高盛衣筒70的空间利用率,同时有利于增加与筒内衣物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顶出装置的工作效率。
当然,推衣件10不局限于推板的形式,比如也可以采用带有框架的筛网结构、带有辐射状轮条的轮式结构等,均能够实现推衣功能,均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推衣件10的外周缘局部凹陷形成避让槽13,如图5和图6所示,避让槽13用于避让设置在盛衣筒70的内侧壁上的加强筋71,如图3和图4所示。
推衣件10的外周缘局部凹陷形成避让槽13,避让槽13用于避让盛衣筒70内侧壁上的加强筋71,加强筋71位于避让槽13内,使得推衣件10的外周缘能够尽可能接近盛衣筒70的内侧壁,因而有利于增加推衣件10的面积,从而提高顶出装置的工作效率。此外,避让槽13与加强进的配合,一方面还能对推衣件10的装配起到定位作用,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另一方面还能够对推衣件10的往复直线运动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推衣件10的运动可靠性。其中,避让槽13的数量与加强筋71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如图4和图5所示。
当然,推衣件10也可以不设置避让槽13,只需推衣件10适当缩小尺寸,以避开加强筋71即可。
进一步地,对于前述实施例中顶出装置还包括滑块40的实施例而言,滑块40位于相邻的避让槽13之间,滑槽72位于相邻的加强筋71之间。优选地,滑块40的数量与避让槽13的数量相等,滑块40与相邻的避让槽13之间的距离相等,如图5所示;相应地滑槽72与加强筋71的数量相等,滑槽72与相邻的加强筋71之间的距离相等,如图4所示。这样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结构的规整度,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顶出装置还包括:密封圈60,如图4和图5所示,套装在推衣件10的外周缘上。
在推衣件10的外周缘上套装密封圈60,既能够填补推衣件10的外周缘与盛衣筒70的内侧壁和/或加强筋71之间的间隙,能够防止衣物的局部夹在推衣件10的外周缘与盛衣筒70的内侧壁和/或加强筋71之间导致受损,避免推衣件10在推衣过程中拉伤衣物。
可选地,密封圈60与推衣件10相粘接。
密封圈60采用粘接工艺固定在推衣件10上,工艺简单,成本低。
当然,密封圈60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套装在推衣件10上。比如:对于前述实施例中滑块40、传送带21、连接凸起12通过第一紧固件51固定连接的方案而言,可以先将密封圈60套装在推衣件10上,然后再安装传送带21和滑块40,第一紧固件51依次穿过滑块40、传送带21、密封圈60、连接凸起12,使滑块40、传送带21、密封圈60和推衣件10固定连接。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推衣件10上开设有与盛衣筒70相连通的通气孔14,如图1、图4和图5所示。
推衣件10上还开设有通气孔14,且通气孔14与盛衣筒70的内部空间相连通,保证了干衣机产生的热空气能够通过通气孔14进入盛衣筒70内,进而对衣物进行干燥处理。
优选地,通气孔1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通气孔14均匀分布在推衣件10上,如图1、图4和图5所示。
如图1所示,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衣物处理设备,包括:盛衣筒70和如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顶出装置,顶出装置的推衣件10安装在盛衣筒70内。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衣物处理设备,因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顶出装置,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盛衣筒70的内侧壁上设有与顶出装置的滑块40相适配的滑槽72,如图2、图3和图4所示。
顶出装置还包括滑块40,盛衣筒70的内侧壁上设有滑槽72,由于滑槽72沿盛衣筒70的轴线方向延伸,因而滑块40与滑槽72相配合,能够对推衣件10的往复直线运动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有效防止了推衣件10发生周向旋转或者发生倾斜,从而降低了推衣件10运动过程中发生卡滞或者堵死的风险,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进一步地,顶出装置的驱动机构20与衣物处理设备的电控装置电连接。
顶出装置的驱动机构20与衣物处理设备的控制器电连接,则可以通过衣物处理设备的电脑板来控制驱动机构20动作,从而实现了顶出装置的智能化控制,提高了产品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了产品档次,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比如:在洗衣或者干衣程序结束后,电脑板会提示用户是否将筒内衣物自动顶出,在用户确认操作后,推衣件10会将筒内衣物缓缓顶出,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进一步地,推衣件10在第一位置73与第二位置74之间往复运动,推衣件10位于第一位置73时与盛衣筒70的底壁相贴合,如图3所示,推衣件10位于第二位置74时与盛衣筒70的筒口之间预留有容衣空间75。
推衣件10在第一位置73与第二位置74之间往复运动,当推衣件10位于第一位置73时,恰好与盛衣筒70的底壁相贴合,保证了推衣件10能够顶出筒内各个位置的衣物顶出;而当推衣件10位于第二位置74时与盛衣筒70的筒口之间预留有容衣空间75,即推衣件10运动至与筒口还有一定距离的位置处即停止运动,这样能够防止筒口的衣物被压得过紧,也能够防止衣物被直接顶出落在地上,用户只需将衣物收集筐置于筒口部位,即可轻松收集被自动顶出的衣物。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衣物处理设备为滚筒洗衣机、滚筒干衣机、波轮洗衣机、波轮干衣机或洗护一体机。
当然,也可以适用于其他具有单口筒状结构的产品。
下面结合一个具体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申请提供的衣物处理设备的具体结构,并与现有技术进行对比。
滚筒式洗衣机/干衣机通过将待洗/待干衣物放入滚筒中,并启动洗衣/干衣程序进行工作,工作中通过筒转动带动衣物上下翻滚,并进行清洗/烘干操作。
但是由于筒体本身的限制,使用者需要在洗衣/干衣开始前将衣物往筒里塞,并在机器工作结束后将衣物从横置的筒中掏出。在往筒里塞衣物时,可以通过外侧衣物的塞挤将内侧衣物顶入筒内侧。而在洗衣/干衣结束后,目前市面上的机型需洗衣者/干衣者将衣物掏出,在此过程中,筒外侧靠近门部件处的衣物掏出较易,但是在掏取筒内侧衣物时,就较为费力。特别是筒深较大的机型,其筒深甚至与使用者手臂长度相当,用户在拿取筒内衣物时极其不便。
因此,针对这样的用户痛点,本发明提出一种将筒内衣物自动顶出的装置,该装置使用一块推出板(即采用推板形式的推衣件10),板上设置相应的形状确保能够在筒内进行轴向移动。筒上开设三个压槽(即滑槽72),槽内埋设与推出板相连的橡胶条(即传送带21),在板运动时,通过橡胶条拉动板运动,将筒内的衣物顶出,并能够带动推出板回复并贴紧筒底。
通过将衣物自动顶出,无需用户费力掏取衣物。进一步还可以设置相应的程序,在洗衣/干衣程序结束后,提示用户是否将筒内衣物自动顶出,在用户确认操作后,通过推出板动作将筒内衣物缓缓顶出。
具体地,整个装置组成部分包括:推出板、橡胶带(即传送带21)、密封圈60、驱动器22、压槽、滑块40。其中,推出板与衣物接触,并且其上开孔(即通气孔14),确保在干衣机上热空气能够透过推出板进入筒内。橡胶带与推出板连接,带动推出板进行运动,且筒内压槽存放橡胶带,橡胶带在槽内运动。密封圈60固定于推出板四周,填补推出板与加强筋71和筒壁的间隙,且避免推出板在运动过程中拉伤衣物。驱动器22负责驱动橡胶带运动,进而带动推出板沿筒轴向进行运动。在筒身上压槽,约束推出板在筒内的运动方式。滑块40与推出板相连接,通过滑块40在筒身压槽内的运动,带动推出板动作。
其工作过程如下:
整个衣物顶出装置的工作状态分为顶出衣物、回复状态两种。
在需要取出筒内衣物时,用户启动顶出衣物状态,此时驱动器22正转,带动橡胶带运动,此时推出板向筒外侧移动,筒内空间被压缩,衣物被推出板顶出。用户只需将衣物收集筐置于筒口,收集被自动顶出的衣物。当推出板移动至指定顶出位置(即第二位置74)时,停止运动,避免筒口衣物被压过紧,难以取出,此时剩余衣物均处于筒口位置,便于用户拿取。
用户将衣物收集好后,启动回复状态,驱动器22反转,带动橡胶带反向运动,此时推出板向筒内侧移动,直至到达回复位置(即第一位置73),此时推出板贴紧内侧筒壁,释放筒内空间,之后用户可重新投放衣物,并可进行之后的洗衣或干衣操作。
因此,这款衣物自动顶出装置将衣物顶出,将部分衣物直接顶出筒外,并确保筒内剩余衣物处于筒外侧易于拿取的位置,有效解决了滚筒洗衣机和干衣机在结束工作后,筒内侧衣物掏取较为困难的问题。
进一步地,由于目前很多洗衣机/干衣机筒外侧口的直径小于筒身的内径,导致最终衣物推至筒口时会卡住,无法完全将衣物推出。因此,这款装置能够运用于所有单口筒状结构,因为单口筒不便存在内侧物品难以拿取的问题,使用这款装置能够将内侧物品推至外侧,便于拿取。在波轮、滚筒以及干衣机上均可有较好的应用。
进一步地,将橡胶带驱动器22与整机的驱动电机进行整合,可以减少驱动的数量。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顶出装置,包括推衣件和驱动机构,推衣件能安装在衣物处理设备的盛衣筒内,并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沿盛衣筒的轴线往复运动,因而需要掏取衣物时,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推衣件沿盛衣筒的轴线方向向靠近筒口的方向运动,使得推衣件能够带动盛衣筒内的衣物向靠近盛衣筒的筒口的方向运动,从而缩短了筒内侧衣物与筒口之间的距离,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筒内侧衣物距离筒口较远导致用户掏取衣物困难的问题,即使对于筒深较大的机型,用户也能轻松掏出筒内衣物,从而显著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当衣物掏取完毕后,驱动机构能驱动推衣件反向运动复位,释放筒内空间,保证推衣件不会影响衣物处理设备洗衣功能或干衣功能等其他功能的正常运行,并保证下次掏取衣物时推衣件的正常运行。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5)

1.一种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推衣件(10),被配置为安装在所述衣物处理设备的盛衣筒(70)内,用于推动所述盛衣筒(70)内的衣物向所述盛衣筒(70)的筒口方向运动;和
驱动机构(20),与所述推衣件(10)相连,用于驱动所述推衣件(10)沿所述盛衣筒(70)的轴线方向往复运动;
所述推衣件(10)的外周缘局部凹陷形成避让槽(13),所述避让槽(13)用于避让设置在所述盛衣筒(70)的内侧壁上的加强筋(71);
所述驱动机构(20)包括:传动件和驱动器(22);
所述传动件为传送带(21),所述传送带(21)被配置为:一部分位于所述盛衣筒(70)内并与所述推衣件(10)固定连接且沿所述盛衣筒(70)的轴线方向延伸,并在所述驱动器(22)的驱动下往复运动;
所述驱动机构(20)能驱动所述推衣件(10)反向运动复位,释放筒内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件与所述推衣件(10)固定连接;
所述驱动器(22)与所述传动件相连,用于驱动所述传动件往复运动,使所述传动件带动所述推衣件(10)沿所述盛衣筒(70)的轴线方向往复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件为顶杆,所述顶杆与所述推衣件(10)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送带(2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传送带(21)沿所述盛衣筒(70)的周向方向间隔分布,所述驱动器(22)的数量与所述传送带(21)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送带(2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传送带(21)沿所述盛衣筒(70)的周向方向间隔分布,所述驱动器(22)的数量为一个,所述驱动器(22)包括驱动件和与所述驱动件同轴连接的第一绕线盘(221)和第二绕线盘(222);
所述传送带(21)为条状结构,所述传送带(21)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绕线盘(221)并沿第一方向绕设在所述第一绕线盘(221)上,所述传送带(21)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绕线盘(222)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绕设在所述第二绕线盘(222)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绕线盘(221)与所述第二绕线盘(222)之间设有环形止挡凸缘(223)。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件为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被配置为与所述盛衣筒(70)同轴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出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传送带(21)的转向机构,所述传送带(21)张紧在所述驱动器(22)与所述转向机构上,并在所述驱动器(22)的驱动下带动所述转向机构往复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器(22)被配置为安装在所述盛衣筒(70)的底壁外侧,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被配置为安装在所述盛衣筒(70)的筒口处的第一转向件(31),使所述传送带(21)的一部分绕至所述盛衣筒(70)的侧壁外并张紧在所述驱动器(22)与所述第一转向件(3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传送带 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驱动器(22)的数量为一个的情况,所述转向机构还包括被配置为安装在所述盛衣筒(70)的底部外侧的第二转向件(32)和第三转向件(33),所述传送带(21)的一端经所述第二转向件(32)转折延伸至所述驱动器的(22)的第一绕线盘(221)并绕设在所述第一绕线盘(221)上,所述传送带(21)的另一端经所述第三转向件(33)转折延伸至所述驱动器(22)的第二绕线盘(222)并绕设在所述第二绕线盘(222)上。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滑轮和/或至少一个转轴。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滑块(40),与所述推衣件(10)固定连接,用于适配设置在所述盛衣筒(70)的内侧壁上并沿所述盛衣筒(70)的轴线方向延伸的滑槽(72),所述滑块(40)限位在所述滑槽(72)内并沿所述滑槽(72)往复滑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驱动机构(20)的传动件为传送带(21)的情况,所述传送带(21)与所述滑块(40)固定连接,所述传送带(21)位于所述盛衣筒(70)内的部分限位在所述滑槽(72)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衣件(10)包括主体(11)和与所述主体(11)的外周缘相连的连接凸起(12),第一紧固件(51)依次穿过所述滑块(40)、所述传送带(21)及所述连接凸起(12),使所述滑块(40)、所述传送带(21)及所述推衣件(10)固定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出装置还包括第一压块(41),所述第一压块(41)与所述主体(11)朝向所述盛衣筒(70)的底壁的表面相抵靠并压设在所述传送带(21)上,第二紧固件(52)穿过所述滑块(40)、所述传送带(21)与所述第一压块(41)固定连接;和/或
所述顶出装置还包括第二压块(42),所述第二压块(42)与所述主体(11)朝向所述盛衣筒(70)的筒口的表面及所述连接凸起(12)相抵靠并压设在所述传送带(21)上,第三紧固件(53)穿过所述滑块(40)、所述传送带(21)与所述第二压块(42)固定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顶出装置还包括第一压块(41)的情况,所述第一压块(41)朝向所述传送带(21)的表面设有第一凸台(411),所述第二紧固件(52)与所述第一凸台(411)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紧固件(52)为沉头螺钉,所述第二紧固件(52)的尾部位于所述第一压块(41)内;
对于所述顶出装置还包括第二压块(42)的情况,所述第二压块(42)朝向所述传送带(21)的表面设有第二凸台(421),所述第三紧固件(53)与所述第二凸台(421)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紧固件(51)和所述第三紧固件(53) 均为沉头螺钉,所述第一紧固件(51)的尾部和所述第三紧固件(53)的尾部位于所述第二压块(42)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衣件(10)为推板或带有框架的筛网结构或带有辐射状轮条的轮式结构,所述推衣件(10)被配置为安装在所述盛衣筒(70)内并与所述盛衣筒(70)的底壁相平行。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密封圈(60),套装在所述推衣件(10)的外周缘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圈(60)与所述推衣件(10)相粘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衣件(10)上开设有与所述盛衣筒(70)相连通的通气孔(14)。
21.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盛衣筒(70);和
如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顶出装置,所述顶出装置的推衣件(10)安装在所述盛衣筒(70)内。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盛衣筒(70)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所述顶出装置的滑块(40)相适配的滑槽(72)。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出装置的驱动机构(20)与所述衣物处理设备的电控装置电连接。
24.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衣件(10)在第一位置(73)与第二位置(74)之间往复运动,所述推衣件(1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73)时与所述盛衣筒(70)的底壁相贴合,所述推衣件(1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74)时与所述盛衣筒(70)的筒口之间预留有容衣空间(75)。
25.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衣物处理设备为滚筒洗衣机、滚筒干衣机、波轮洗衣机、波轮干衣机或洗护一体机。
CN201910126309.8A 2019-02-20 2019-02-20 衣物处理设备及其顶出装置 Active CN1115935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26309.8A CN111593534B (zh) 2019-02-20 2019-02-20 衣物处理设备及其顶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26309.8A CN111593534B (zh) 2019-02-20 2019-02-20 衣物处理设备及其顶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93534A CN111593534A (zh) 2020-08-28
CN111593534B true CN111593534B (zh) 2023-02-07

Family

ID=72185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26309.8A Active CN111593534B (zh) 2019-02-20 2019-02-20 衣物处理设备及其顶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935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63650B (zh) * 2021-01-15 2023-01-13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洗衣筒及应用有该洗衣筒的洗衣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1075B (zh) * 2013-01-24 2016-06-29 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 洗衣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93534A (zh) 2020-08-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93534B (zh) 衣物处理设备及其顶出装置
CN113174744A (zh) 一种用于滑性布料定长裁剪机的出料组件
US4426794A (en) Apparatus for handling laundry
JP2018518259A (ja) 掃除対象面に対して作用する掃除機
CN211496207U (zh) 纺织用收卷装置
EP0050395B1 (en) Apparatus for treating textiles, such as laundry
EP3178984B1 (en) Drum washing machine
CN208261125U (zh) 一种自动软轴涂油设备
CN107497911B (zh) 一种配件冲压设备
CN215127415U (zh) 一种撕膜下料装置及其组成的自动烹饪设备
KR102187977B1 (ko) 자동판매기용 픽업 핸들유닛
CN112284103A (zh) 一种能进行多段同时风干的丝绸用自装卸干燥装置
CN209758733U (zh) 落纱装置
CN2696531Y (zh) 人机互动全方位擦鞋机
CN220221451U (zh) 撕膜装置及烹饪设备
CN112617712A (zh) 一种可自动翻转的纺织衣物除毛装置
CN212292177U (zh) 一种用于布匹加工的布捆支撑设备
CN214455346U (zh) 标签机
CN212291816U (zh) 一种布捆支撑设备的支撑装置
CN106691241A (zh) 进料组件及具有其的料理机
CN209266753U (zh) 一种电视插口数据线
CN217321851U (zh) 一种可实现自动投放物料的装置
CN219193415U (zh) 粗纱头自动处理装置
CN112369824A (zh) 一种汗脚运动些智能区分的鞋柜
CN220693694U (zh) 一种具有安全防护结构的种子编织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