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40177A - 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和***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和***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40177A
CN111540177A CN202010321609.4A CN202010321609A CN111540177A CN 111540177 A CN111540177 A CN 111540177A CN 202010321609 A CN202010321609 A CN 202010321609A CN 111540177 A CN111540177 A CN 1115401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identification
hijack
identified
al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2160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帮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ssmann China Machinery and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ssmann China Machinery and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ssmann China Machinery and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ssmann China Machinery and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2160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4017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5401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401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18Status alarm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309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with bidirectional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data carrier and lock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563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using personal physical data of the operator, e.g. finger prints, retinal images, voicepatter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571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by interacting with a central unit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5/00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 G08B25/01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 G08B25/10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using wireless transmission syste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和***,属于信息识别技术领域。包括:采集第一对象的第一待识别信息;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待识别信息与设定的第一识别信息比对一致;则判断:第一条、采集或识别第一待识别信息的次数是否超过设定值N;第二条、第一对象停留时间是否超过设定时间T;第三条、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待识别信息中是否存在设定的第一对象的第一异常识别信息;若第一条、第二条和第三条中存在至少一条为是,则向第二对象发出防劫持报警信息;其中,N为整数,N≥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易于触发防劫持功能,便于及时解救被劫持用户。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和***。
背景技术
智能锁行业飞速发展,基于用户使用场景,有防劫持功能的需求,智能锁行业现有的防劫持技术采用特定密码或者特定指纹来判断用户是否被劫持,人脸防劫持技术,是一片空白。目前,随着数字技术发展,市场上以指纹、密码锁、卡锁等电子锁较为流行,但是防劫持警情上报功能市场上却是空白、市场上也有部分具有开关输出接口的电子门锁,可输入错误多次后锁自身发出报警警笛,但都不具备警情上报功能。传统电子锁的报警方式存在局限性,只具备本机警铃的报警功能,而现在的社会环境下,声光报警基本上起不到实际的警示或是求救作用。其次现代生活中防盗技术都采用警铃报警,用户对周围报警声已习以为常,很少有人去关注报警警铃,从而导致警铃报警不能起到应有的报警作用。并且,警铃等声音还会惹恼绑匪。
目前,随着数字技术发展,市场上以磁卡、指纹和密码等电子锁较为流行,但是劫持自动报警的智能锁在市场上却是空白,市场上也有部分具有报警功能的电子门锁,是在输入多次错误的密码后,锁自身发出报警,而且大多数的锁设置的密码都是数字,易于被破解。传统密码锁的密码输入方式存在局限性,首先当人受到劫持,被迫要求开门时,不是门打不开,就是劫匪不停的恐吓,周围的人因为受到恐吓而不敢报警;其次,即使密码锁基于报警功能,也是警铃报警,用户对周围报警声已习以为常,很少有人去关注报警警铃,而导致警铃报警不能起到应有的报警作用,再次,固定的按键方式的密码容易被盗用。
发明内容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和***。易于触发防劫持功能,便于及时解救被劫持用户。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包括:采集第一对象的第一待识别信息;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待识别信息与设定的第一识别信息比对一致;则判断:第一条、采集或识别第一待识别信息的次数是否超过设定值N;第二条、第一对象停留时间是否超过设定时间T;第三条、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待识别信息中是否存在设定的第一对象的第一异常识别信息;若第一条、第二条和第三条中存在至少一条为是,则向第二对象发出防劫持报警信息;其中,N为整数,N≥2。
优选地,所述第一待识别信息为人脸信息;所述设定的第一识别信息为第一对象预先存储的人脸信息;所述第一异常识别信息为第一对象的眨眼动作信息;当所述第一待识别信息为人脸信息时,对应的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步骤为:采集第一对象的人脸信息;所述第一对象的人脸信息与第一对象预先存储的人脸信息比对一致;则判断:第一条、采集或识别第一对象的人脸信息的次数是否超过设定值N;第二条、第一对象停留时间是否超过设定时间T;第三条、所述第一对象的人脸信息中是否存在设定的第一对象的眨眼动作信息;若第一条、第二条和第三条中存在至少一条为是,则向第二对象发出防劫持报警信息。
优选地,所述第一待识别信息为指纹信息;所述设定的第一识别信息为第一对象预先存储的第一手指的指纹信息;当所述第一待识别信息为指纹信息时,对应的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步骤为:采集第一对象的指纹信息;所述第一对象的指纹信息与第一对象预先存储的第一手指的指纹信息比对一致;则判断:第一条、采集或识别第一对象的指纹信息的次数是否超过设定值N;第二条、第一对象停留时间是否超过设定时间T;若第一条和第二条中存在至少一条为是,则向第二对象发出防劫持报警信息。
优选地,所述第一待识别信息为虹膜信息;所述设定的第一识别信息为第一对象预先存储的虹膜信息;所述第一异常识别信息为第一对象的眨眼动作信息;当所述第一待识别信息为虹膜信息时,对应的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步骤为:采集第一对象的虹膜信息;所述第一对象的虹膜信息与第一对象预先存储的虹膜信息比对一致;则判断:第一条、采集或识别第一对象的虹膜信息的次数是否超过设定值N;第二条、第一对象停留时间是否超过设定时间T;第三条、所述第一对象的虹膜信息中是否存在设定的第一对象的眨眼动作信息;若第一条、第二条和第三条中存在至少一条为是,则向第二对象发出防劫持报警信息。
优选地,所述第一待识别信息为门禁卡信息;所述设定的第一识别信息为第一对象预先存储的门禁卡信息;当所述第一待识别信息为门禁卡信息时,对应的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步骤为:采集第一对象的门禁卡信息;所述第一对象的门禁卡信息与第一对象预先存储的门禁卡信息比对一致;则判断:第一条、采集或识别第一对象的门禁卡信息的次数是否超过设定值N;第二条、第一对象停留时间是否超过设定时间T;若第一条和第二条中存在至少一条为是,则向第二对象发出防劫持报警信息。
优选地,所述第一待识别信息为语音信息;所述设定的第一识别信息为第一对象预先存储的语音信息;所述第一异常识别信息为第一对象的防劫持语音信息;当所述第一待识别信息为语音信息时,对应的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步骤为:采集第一对象的语音信息;所述第一对象的语音信息与第一对象预先存储的语音信息比对一致;则判断:第一条、采集或识别第一对象的语音信息的次数是否超过设定值N;第二条、第一对象停留时间是否超过设定时间T;第三条、所述第一对象的语音信息中是否存在设定的第一对象的防劫持语音信息;若第一条、第二条和第三条中存在至少一条为是,则向第二对象发出防劫持报警信息。
优选地,所述第一待识别信息为手势信息;所述设定的第一识别信息为第一对象预先存储的手势信息;所述第一异常识别信息为第一对象的防劫持手势信息;当所述第一待识别信息为手势信息时,对应的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步骤为:采集第一对象的手势信息;所述第一对象的手势信息与第一对象预先存储的手势信息比对一致;则判断:第一条、采集或识别第一对象的手势信息的次数是否超过设定值N;第二条、第一对象停留时间是否超过设定时间T;第三条、所述第一对象的手势信息中是否存在设定的第一对象的防劫持手势信息;若第一条、第二条和第三条中存在至少一条为是,则向第二对象发出防劫持报警信息。
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根据以上所述的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包括:识别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第一对象的第一待识别信息;识别信息比对模块,用于比对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待识别信息与设定的第一识别信息是否一致;防劫持信息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一条、采集或识别第一待识别信息的次数是否超过设定值N;第二条、第一对象停留时间是否超过设定时间T;第三条、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待识别信息中是否存在设定的第一对象的第一异常识别信息;报警信息发送模块,若防劫持信息判断模块判断第一条、第二条和第三条中存在至少一条为是,用于向第二对象发出防劫持报警信息。
优选地,还包括识别信息存储模块,用于存储设定值N、设定时间T、设定的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一对象的第一异常识别信息。用于存储预先设定的第一识别信息,第一对象的第一异常识别信息;以便在被劫持的危机时刻用到。
优选地,若所述识别信息比对模块比对结果不通过,则所述识别信息比对模块通过报警信息发送模块向第二对象发送比对不通过的信息。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及***,可在劫持者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触发防劫持报警功能,便于及时解救被劫持用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的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7提供的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8提供的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9提供的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8一优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的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8一优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本发明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等词语,是为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方便而设置,并没有特定的限定作用,均为泛指,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构成限定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S101、采集第一对象的第一待识别信息;
S102、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待识别信息与设定的第一识别信息比对一致;
则判断:S103、采集或识别第一待识别信息的次数是否超过设定值N;S104、第一对象停留时间是否超过设定时间T;S105、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待识别信息中是否存在设定的第一对象的第一异常识别信息;
若S103—S105中存在至少一条为是,S106、则向第二对象发出防劫持报警信息;其中,N为整数,N≥2;具体应用时,N可以为2、3、4、5、6、7等数字;T可取值为ms级或s级,比如30ms、1s等时间数值。
本实施例的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可应用于智能锁、密码锁等硬件所在的场合或领域中,所述第一待识别信息可以是人体的生物特征信息,比如人脸、指纹、虹膜等,还可以是利用近场通信技术的卡片。设定的第一识别信息,是预先设置存储在待开启的硬件的识别模块中的真实的第一识别信息。当所述第一条、第二条和第三条中人一条为是,则判断第一对象被劫持,向第二对象发送报警信息。其中,第二对象可以是第一对象的家人,朋友,或者紧急联系人等;对于第一条、第二条和第三条的判定条件,均可在紧急时,劫持人无察觉的情况下实现。其中,N可以取值2、3、4等数值,但N的取值也不宜过大,以免劫持者等待时间过长,被激怒产生不良后果。设定时间T的取值稍大于平时一次性识别通过所花费时间即可,比如平时最多花费2秒即可识别通过,那么可将设定时间T设为大于2秒的时间,以在歹徒无法察觉的情况下,发出报警信息。设定的第一对象的第一异常识别信息,比如虹膜识别时出现闭眼动作,比如人脸识别时的闭眼动作,或左右摇头动作等不同于平时开锁的动作;若是门禁卡开门,则将门禁卡在识别模块处停留时间稍长于平时的识别通过的时间。
S106中向第二对象发出防劫持报警信息的方式,可以是发送短信,发送微信,自动拨打电话等方式提示第二对象。可根据第二对象对相关手持移动设备如手机等的实际使用频次和使用习惯进行设定。所述防劫持报警信息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第一对象的姓名、人脸图像等身份信息,第一对象的位置信息等;还可根据所述第一对象。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可改进如下:所述第一待识别信息为人脸信息;所述设定的第一识别信息为第一对象预先存储的人脸信息;所述第一异常识别信息为第一对象的眨眼动作信息;当所述第一待识别信息为人脸信息时,对应的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步骤为:
S201、采集第一对象的人脸信息;S202、所述第一对象的人脸信息与第一对象预先存储的人脸信息比对一致;
则判断:S203、采集或识别第一对象的人脸信息的次数是否超过设定值N;S204、第一对象停留时间是否超过设定时间T;S205、所述第一对象的人脸信息中是否存在设定的第一对象的眨眼动作信息;
若S203-S205中存在至少一条为是,S206、则向第二对象发出防劫持报警信息。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可改进如下:所述第一待识别信息为指纹信息;所述设定的第一识别信息为第一对象预先存储的第一手指的指纹信息;当所述第一待识别信息为指纹信息时,对应的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步骤为:
S301、采集第一对象的指纹信息;
S302、所述第一对象的指纹信息与第一对象预先存储的第一手指的指纹信息比对一致;
则判断:S303、采集或识别第一对象的指纹信息的次数是否超过设定值N;S304、第一对象停留时间是否超过设定时间T;
若S303和S304中存在至少一条为是,S305、则向第二对象发出防劫持报警信息。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1-3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改进如下:所述第一待识别信息为虹膜信息;所述设定的第一识别信息为第一对象预先存储的虹膜信息;所述第一异常识别信息为第一对象的眨眼动作信息;当所述第一待识别信息为虹膜信息时,对应的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步骤为:
S401、采集第一对象的虹膜信息;
S402、所述第一对象的虹膜信息与第一对象预先存储的虹膜信息比对一致;
则判断:S403、采集或识别第一对象的虹膜信息的次数是否超过设定值N;S404、第一对象停留时间是否超过设定时间T;S405、所述第一对象的虹膜信息中是否存在设定的第一对象的眨眼动作信息;
若S403至S405中存在至少一条为是,S406、则向第二对象发出防劫持报警信息。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如图5所示,在实施例1-4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改进如下:所述第一待识别信息为门禁卡信息;所述设定的第一识别信息为第一对象预先存储的门禁卡信息;当所述第一待识别信息为门禁卡信息时,对应的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步骤为:
S501、采集第一对象的门禁卡信息;
S502、所述第一对象的门禁卡信息与第一对象预先存储的门禁卡信息比对一致;
则判断:S503、采集或识别第一对象的门禁卡信息的次数是否超过设定值N;S504、第一对象停留时间是否超过设定时间T;
若S503和S504中存在至少一条为是,S505、则向第二对象发出防劫持报警信息。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如图6所示,在实施例1-6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改进如下:所述第一待识别信息为语音信息;所述设定的第一识别信息为第一对象预先存储的语音信息;所述第一异常识别信息为第一对象的防劫持语音信息;当所述第一待识别信息为语音信息时,对应的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步骤为:
S601、采集第一对象的语音信息;
S602、所述第一对象的语音信息与第一对象预先存储的语音信息比对一致;
则判断:S603、采集或识别第一对象的语音信息的次数是否超过设定值N;S604、第一对象停留时间是否超过设定时间T;S605、所述第一对象的语音信息中是否存在设定的第一对象的防劫持语音信息;
若S603至S605中存在至少一条为是,S606、则向第二对象发出防劫持报警信息。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如图7所示,在实施例1-6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改进如下:所述第一待识别信息为手势信息;所述设定的第一识别信息为第一对象预先存储的手势信息;所述第一异常识别信息为第一对象的防劫持手势信息;当所述第一待识别信息为手势信息时,对应的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步骤为:
S701、采集第一对象的手势信息;
S702、所述第一对象的手势信息与第一对象预先存储的手势信息比对一致;
则判断:S703、采集或识别第一对象的手势信息的次数是否超过设定值N;S704、第一对象停留时间是否超过设定时间T;S705、所述第一对象的手势信息中是否存在设定的第一对象的防劫持手势信息;
若S703至S705中存在至少一条为是,S706、则向第二对象发出防劫持报警信息。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如图8所示,与实施例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相对应,包括:
识别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第一对象的第一待识别信息;
识别信息比对模块(内置比对方法,如人脸识别算法),用于比对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待识别信息与设定的第一识别信息是否一致;
防劫持信息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一条、采集或识别第一待识别信息的次数是否超过设定值N;第二条、第一对象停留时间是否超过设定时间T;第三条、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待识别信息中是否存在设定的第一对象的第一异常识别信息;
报警信息发送模块,若防劫持信息判断模块判断第一条、第二条和第三条中存在至少一条为是,用于向第二对象发出防劫持报警信息。
当智能锁包括所述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时,还包括人体接近传感器、按键检测模块、电机驱动模块、无线信号传输模块、电源模块、锁体、外壳手柄等机械结构以及无线信号传输模块:WIFI模块,NB-IoT模块窄带蜂窝物联网,2G模块等。
对应的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如图10所示,包括:
S801、判断是否有人靠近;若是,S802、内置人脸识别算法的识别信息比对模块判断是否为用户;若否,S8021、识别错误次数加1;
S8022、判断错误次数是否达到预设最大值;若否则重复步骤S802;若是则S8023、***锁定3分钟;然后重复步骤S801和S802;
若步骤S802判断为是,则S803、判断采集图片,识别过程是否有闭眼动作;若否则重复步骤S8021和步骤S8022;
若步骤S803判断为是,则S804、判断用户是否闭眼1秒以上;若否,则S805、正常开门、上传开门记录;若是,则S806、正常开门,将该用户的被劫持的消息无感知的发送告知其他用户,通过无线模块发送到其他用户手机。比如,如果闭眼达1秒以上,则用户A被劫持,通过无线模块,将用户A被劫持的信息,上报到服务器,服务器以短信、APP消息提醒等形式,告知其他用户,及时解救用户A。
对应上述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可简化为如图11所示,包括:
1、人脸识别模块采集原始图片转化处理成为目标文件,即人体接近传感器检测是否有人接近智能锁,有人接近时,则执行:
2、提取目标文件中的特征值,即锁具语音提示用户验证人脸,如果用户A被劫持,则闭上眼睛识别;人脸识别模块,采集人脸信息,通过人脸识别算法判断是否为已录入用户,如果是,则执行:
3、通过闭眼检测算法,对比特征值,判断是否有闭眼动作;即,通过人脸识别算法,采集判断验证用户A是否有闭眼动作。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如图9所示,在实施例8的技术方案基础上,可改进如下:还包括识别信息存储模块,用于存储设定值N、设定时间T、设定的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一对象的第一异常识别信息。用于存储预先设定的第一识别信息,第一对象的第一异常识别信息;以便在被劫持的危机时刻用到。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在实施例8或9的技术方案基础上,可改进如下:若所述识别信息比对模块比对结果不通过,则所述识别信息比对模块通过报警信息发送模块向第二对象发送比对不通过的信息。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发明各种实施例的***、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根据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通过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来实现,或者可以通过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或模块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或模块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例如,各所述单元可以是设置在计算机或移动智能设备中的软件程序,也可以是单独配置的硬件装置。其中,这些单元或模块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或模块本身的限定。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第一对象的第一待识别信息;
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待识别信息与设定的第一识别信息比对一致;
则判断:第一条、采集或识别第一待识别信息的次数是否超过设定值N;第二条、第一对象停留时间是否超过设定时间T;第三条、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待识别信息中是否存在设定的第一对象的第一异常识别信息;
若第一条、第二条和第三条中存在至少一条为是,则向第二对象发出防劫持报警信息;其中,N为整数,N≥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待识别信息为人脸信息;所述设定的第一识别信息为第一对象预先存储的人脸信息;所述第一异常识别信息为第一对象的眨眼动作信息;
当所述第一待识别信息为人脸信息时,对应的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步骤为:
采集第一对象的人脸信息;
所述第一对象的人脸信息与第一对象预先存储的人脸信息比对一致;
则判断:第一条、采集或识别第一对象的人脸信息的次数是否超过设定值N;第二条、第一对象停留时间是否超过设定时间T;第三条、所述第一对象的人脸信息中是否存在设定的第一对象的眨眼动作信息;
若第一条、第二条和第三条中存在至少一条为是,则向第二对象发出防劫持报警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待识别信息为指纹信息;所述设定的第一识别信息为第一对象预先存储的第一手指的指纹信息;当所述第一待识别信息为指纹信息时,对应的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步骤为:
采集第一对象的指纹信息;
所述第一对象的指纹信息与第一对象预先存储的第一手指的指纹信息比对一致;
则判断:第一条、采集或识别第一对象的指纹信息的次数是否超过设定值N;第二条、第一对象停留时间是否超过设定时间T;
若第一条和第二条中存在至少一条为是,则向第二对象发出防劫持报警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待识别信息为虹膜信息;所述设定的第一识别信息为第一对象预先存储的虹膜信息;所述第一异常识别信息为第一对象的眨眼动作信息;
当所述第一待识别信息为虹膜信息时,对应的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步骤为:
采集第一对象的虹膜信息;
所述第一对象的虹膜信息与第一对象预先存储的虹膜信息比对一致;
则判断:第一条、采集或识别第一对象的虹膜信息的次数是否超过设定值N;第二条、第一对象停留时间是否超过设定时间T;第三条、所述第一对象的虹膜信息中是否存在设定的第一对象的眨眼动作信息;
若第一条、第二条和第三条中存在至少一条为是,则向第二对象发出防劫持报警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待识别信息为门禁卡信息;所述设定的第一识别信息为第一对象预先存储的门禁卡信息;
当所述第一待识别信息为门禁卡信息时,对应的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步骤为:
采集第一对象的门禁卡信息;
所述第一对象的门禁卡信息与第一对象预先存储的门禁卡信息比对一致;
则判断:第一条、采集或识别第一对象的门禁卡信息的次数是否超过设定值N;第二条、第一对象停留时间是否超过设定时间T;
若第一条和第二条中存在至少一条为是,则向第二对象发出防劫持报警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待识别信息为语音信息;所述设定的第一识别信息为第一对象预先存储的语音信息;所述第一异常识别信息为第一对象的防劫持语音信息;
当所述第一待识别信息为语音信息时,对应的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步骤为:
采集第一对象的语音信息;
所述第一对象的语音信息与第一对象预先存储的语音信息比对一致;
则判断:第一条、采集或识别第一对象的语音信息的次数是否超过设定值N;第二条、第一对象停留时间是否超过设定时间T;第三条、所述第一对象的语音信息中是否存在设定的第一对象的防劫持语音信息;
若第一条、第二条和第三条中存在至少一条为是,则向第二对象发出防劫持报警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待识别信息为手势信息;所述设定的第一识别信息为第一对象预先存储的手势信息;所述第一异常识别信息为第一对象的防劫持手势信息;
当所述第一待识别信息为手势信息时,对应的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步骤为:
采集第一对象的手势信息;
所述第一对象的手势信息与第一对象预先存储的手势信息比对一致;
则判断:第一条、采集或识别第一对象的手势信息的次数是否超过设定值N;第二条、第一对象停留时间是否超过设定时间T;第三条、所述第一对象的手势信息中是否存在设定的第一对象的防劫持手势信息;
若第一条、第二条和第三条中存在至少一条为是,则向第二对象发出防劫持报警信息。
8.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包括:
识别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第一对象的第一待识别信息;
识别信息比对模块,用于比对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待识别信息与设定的第一识别信息是否一致;
防劫持信息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一条、采集或识别第一待识别信息的次数是否超过设定值N;第二条、第一对象停留时间是否超过设定时间T;第三条、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待识别信息中是否存在设定的第一对象的第一异常识别信息;
报警信息发送模块,若防劫持信息判断模块判断第一条、第二条和第三条中存在至少一条为是,用于向第二对象发出防劫持报警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识别信息存储模块,用于存储设定值N、设定时间T、设定的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一对象的第一异常识别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其特征在于:若所述识别信息比对模块比对结果不通过,则所述识别信息比对模块通过报警信息发送模块向第二对象发送比对不通过的信息。
CN202010321609.4A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和*** Pending CN1115401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21609.4A CN111540177A (zh)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21609.4A CN111540177A (zh)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和***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40177A true CN111540177A (zh) 2020-08-14

Family

ID=71979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21609.4A Pending CN111540177A (zh)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和***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4017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88929A (zh) * 2020-11-06 2021-01-29 熵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门禁胁迫报警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门禁安防***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83713B1 (en) * 1997-08-14 2003-06-24 Micron Technology, Inc. Method of controlling access to a movable container and to a compartment of a vehicle, and a secure cargo transportation system
CN104268963A (zh) * 2014-08-06 2015-01-07 成都百威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智能门锁***及智能门锁、智能报警门
CN107392112A (zh) * 2017-06-28 2017-11-24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人脸表情识别方法及其应用的智能锁***
CN107992739A (zh) * 2017-11-30 2018-05-04 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 用户验证方法、装置及***
CN108664784A (zh) * 2017-04-01 2018-10-16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告警方法、装置及***
CN109326025A (zh) * 2018-09-07 2019-02-12 青岛海信智慧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门锁的开锁方法及装置
CN110121715A (zh) * 2019-02-19 2019-08-13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表情识别的呼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83713B1 (en) * 1997-08-14 2003-06-24 Micron Technology, Inc. Method of controlling access to a movable container and to a compartment of a vehicle, and a secure cargo transportation system
CN104268963A (zh) * 2014-08-06 2015-01-07 成都百威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智能门锁***及智能门锁、智能报警门
CN108664784A (zh) * 2017-04-01 2018-10-16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告警方法、装置及***
CN107392112A (zh) * 2017-06-28 2017-11-24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人脸表情识别方法及其应用的智能锁***
CN107992739A (zh) * 2017-11-30 2018-05-04 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 用户验证方法、装置及***
CN109326025A (zh) * 2018-09-07 2019-02-12 青岛海信智慧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门锁的开锁方法及装置
CN110121715A (zh) * 2019-02-19 2019-08-13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表情识别的呼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88929A (zh) * 2020-11-06 2021-01-29 熵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门禁胁迫报警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门禁安防***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00202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A2880597C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alerting central monitoring station and registered users about a potential duress situation using a mobile application
CN108492404B (zh) 一种附加表情识别的人脸锁开锁方法及装置
CN111063162A (zh) 静默报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6989737B2 (en) Vehicle antitheft device
CN111691764B (zh) 一种家用智能门锁及其控制方法
CN116457851B (zh) 用于地产监控的***和方法
CN104580685A (zh) 终端状态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493474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517449A (zh) 一种用于网约车、出租车的智能风控***
CN205080681U (zh) 入户门的防盗监控装置
CN111243142A (zh) 智能门锁的失败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6952445A (zh) 一种家用智能云锁防劫持报警方法及其***
US20060215035A1 (en) Fast capture and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in a portable device
CN111340665A (zh) 一种求救方法、求救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10428772U (zh) 一种服务于独居人士的家庭安防***
CN111540177A (zh) 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防劫持报警方法和***
CN110853192A (zh) 一种安全智能锁的开锁、关锁控制方法
CN206805757U (zh) 移动终端警报装置
CN108573584A (zh) 智能音响和基于智能音响的监控***及方法
KR101437406B1 (ko) 차량의 응급구조 및 범죄예방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9584490A (zh) 安防方法、智能音箱及安防***
KR102279314B1 (ko) 현관입구의 위기상황 인지 알림 장치
CN116225235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介质
CN114360183B (zh)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自动报警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