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91013B - 服务器调度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 Google Patents

服务器调度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91013B
CN111491013B CN202010239223.9A CN202010239223A CN111491013B CN 111491013 B CN111491013 B CN 111491013B CN 202010239223 A CN202010239223 A CN 202010239223A CN 111491013 B CN111491013 B CN 1114910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ce server
server
target
mobile terminal
ser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3922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91013A (zh
Inventor
杨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3922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910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910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910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910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910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2Network 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location of the user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服务器调度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涉及服务调度领域。该方法由调度服务器执行,包括:接收并解析移动终端发送的业务接入请求,以获取所述业务接收请求中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与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确定目标业务服务器;将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访问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本公开能够基于边云协同的方式,根据移动终端的地理位置信息精准确定与其最匹配的目标业务服务器,降低了业务访问的时延,提升了用户业务访问的体验质量。

Description

服务器调度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服务调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服务器调度方法、服务器调度装置、服务器调度***、计算机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移动终端的日益增加、无线网络的大规模接入以及用户应用的高性能要求使得当前网络中传输的数据流量不断增长、服务器的负载过高,为了解决应用所产生的复杂计算和大计算量问题,通常考虑将其通过网络传输卸载至云计算中心进行处理。但是云计算服务器通常是集中式部署,且其通常处于离用户终端设备相对较远的物理位置上,长距离的网络数据传输将不可避免的产生延迟和抖动。
边缘计算,一种分布式的计算架构,其将应用程序、数据资料以及服务从网络中心服务器迁移到靠近移动终端的边缘服务器上进行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延迟,降低能耗。在服务迁移过程中,服务准确调度是边缘计算场景下确保用户享受到低时延、高品质服务的关键,目前通常根据移动终端的IP地址确定与其最匹配的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并将用户的接入请求调度到该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但是在移动边缘计算场景下,根据IP地址不能准确确定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因此根据IP地址所确定的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也并不是与移动终端最匹配的业务服务器,因而无法为移动终端提供最佳服务。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服务器调度方法、服务器调度装置、服务器调度***、计算机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精准确定与移动终端最匹配的业务服务器,并通过该业务服务器为用户提供最佳的业务服务,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服务器调度方法,由调度服务器执行,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并解析移动终端发送的业务接入请求,以获取所述业务接收请求中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与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确定目标业务服务器;将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访问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服务器调度装置,配置于调度服务器中,所述装置包括: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并解析移动终端发送的业务接入请求,以获取所述业务接收请求中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服务器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与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确定目标业务服务器;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访问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服务器确定模块包括: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二地理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之间的距离;比较单元,将所述距离与所述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服务覆盖半径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比较单元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服务覆盖半径时,将与所述距离对应的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作为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距离大于所述服务覆盖半径时,将云端业务服务器作为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与所述移动终端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服务覆盖半径的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数量为多个;基于前述方案,所述第一确定单元配置为:获取与所述移动终端具有最小距离的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作为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为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基于前述方案,所述信息发送模块配置为:将所述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IP地址、位置信息和服务覆盖半径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IP地址访问所述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为云端业务服务器;基于前述方案,所述信息发送模块配置为:将所述云端业务服务器的IP地址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IP地址访问所述云端业务服务器。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为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基于前述方案,所述服务器调度装置配置为: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更新业务接入请求,所述更新业务接入请求是所述移动终端根据预设时间点所采集的当前终端位置信息生成的,并且所述当前终端位置信息与所述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位置信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服务覆盖半径;根据所述当前终端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二地理位置信息对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进行更新;将更新后的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更新后的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访问所述更新后的目标业务服务器。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为云端业务服务器;基于前述方案,所述服务器调度装置配置为: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更新业务接入请求,所述更新业务接入请求是所述移动终端根据预设时间点所采集的当前终端位置信息生成的;根据所述当前终端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二地理位置信息对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进行更新;将更新后的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更新后的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访问所述更新后的目标业务服务器。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服务器调度装置还配置为:在解析所述业务接入请求获取所述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失败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IP地址;根据地址映射关系表和所述IP地址确定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将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访问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服务器调度方法,由移动终端执行,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地理位置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业务接入信息构建业务接入请求;将所述业务接入请求发送至调度服务器,以使所述调度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确定目标业务服务器;接收所述调度服务器返回的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并根据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访问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服务器调度装置,配置于移动终端中,所述装置包括:请求构建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地理位置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业务接入信息构建业务接入请求;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业务接入请求发送至调度服务器,以使所述调度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确定目标业务服务器;服务访问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调度服务器返回的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并根据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访问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为与所述移动终端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服务覆盖半径的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基于前述方案,所述服务访问模块配置为:接收所述调度服务器返回的所述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IP地址、位置信息和所述服务覆盖半径;根据所述IP地址构建访问请求,并将所述访问请求发送至所述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以访问所述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为云端业务服务器;基于前述方案,所述服务访问模块配置为:接收所述调度服务器返回的所述云端业务服务器的IP地址;根据所述IP地址构建访问请求,并将所述访问请求发送至所述云端业务服务器,以访问所述云端业务服务器。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为与所述移动终端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服务覆盖半径的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基于前述方案,所述服务器调度装置配置为:在预设时间点获取当前终端位置信息,根据所述当前终端位置信息和所述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距离;判断所述距离是否超出所述服务覆盖半径;当所述距离超出所述服务覆盖半径时,根据所述当前终端位置信息和所述业务接入信息构建更新业务接入请求,并将所述更新业务接入请求发送至所述调用服务器;接收所述调度服务器响应所述更新业务接入请求返回的更新后的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并根据所述更新后的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访问所述更新后的目标业务服务器。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为云端业务服务器;基于前述方案,所述服务器调度装置配置为:在预设时间点获取当前终端位置信息,根据所述当前终端位置信息和所述业务接入信息构建更新业务接入请求;将所述更新业务接入请求发送至所述调度服务器,以使所述调度服务器根据所述当前终端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地理位置信息对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进行更新;接收所述调度服务器返回的更新后的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并根据所述更新后的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访问所述更新后的目标业务服务器。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器调度装置还配置为:在获取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失败时,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IP地址和所述业务接入信息构建所述业务接入请求;将所述业务接入请求发送至调度服务器,以使所述调度服务器根据所述IP地址和地址映射关系表确定目标业务服务器;接收所述调度服务器返回的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并根据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访问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服务器调度***,所述***包括:移动终端,用于根据获取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业务接入信息构建业务接入请求;调度服务器,用于接收并解析所述业务接入请求以获取所述第一地理位置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确定目标业务服务器,并将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访问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其中,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为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或云端业务服务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服务器调度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服务器调度方法。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移动终端根据所采集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业务接入信息构建业务接入请求,并将业务接入请求发送至调度服务器;调度服务器根据移动终端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能够确定目标业务服务器,并将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返回至移动终端;移动终端根据该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即可与目标业务服务器建立连接,并访问该目标业务服务器以获取业务服务。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能够基于边云协同的方式,根据移动终端的地理位置信息精准确定与其最匹配的目标业务服务器,并通过目标业务服务器为用户提供业务访问服务,降低了业务访问的时延,降低了骨干网络的传输带宽,并提升了用户业务访问的体验质量。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所应用的服务器调度***的体系构架示意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相关技术中调用业务服务器的***架构示意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服务器调度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确定目标业务服务器的流程示意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服务器调度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从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切换为另一个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交互图;
图7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从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切换至云端业务服务器的交互图;
图8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从云端业务服务器切换至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交互图;
图9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云端业务服务器切换至云端业务服务器的交互图;
图10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视频点播***的结构图;
图1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服务器调度装置的框图;
图1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服务器调度装置的框图;
图13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的计算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方法、装置、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公开的各方面。
附图中所示的方框图仅仅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即,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性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操作/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分解,而有的操作/步骤可以合并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图1示出了可以应用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架构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服务器调度***100包括移动终端101、网络102、调度服务器103、边缘站点服务器104和云端服务器105。其中移动终端101为用户使用的移动终端设备,具体可以是诸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电子设备,用户通过移动终端101可以在任意的地理位置登陆应用平台,并通过应用平台发送业务接入请求,该业务接入请求为根据移动终端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业务接入信息构建得到的,例如可以是视频点播请求、云游戏获取请求等等;网络102用于在移动终端101和调度服务器103、边缘站点服务器104、云端服务器105之间提供有线或无线的通讯链路;调度服务器103用于接收移动终端101发送的业务接入请求,根据业务接入请求中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确定目标业务服务器,并将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101,以使移动终端101根据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访问目标业务服务器;目标业务服务器是根据基于移动终端101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所确定的距离以及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服务覆盖半径所确定的能够为用户提供业务服务的业务服务器,其可以是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104,也可以是云端业务服务器105。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104为部署在多个边缘站点的分布式业务服务器,其主要目标是为相关移动用户提供就近的业务访问服务,降低业务访问的时延,降低骨干网络的传输带宽并提升用户业务访问的体验质量;云端服务器105为部署在云端的业务服务器,其主要是在没有与移动终端匹配的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情况下,为保证业务服务的连续性而设置的;调度服务器103、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104、云端业务服务器105可以是独立的服务器,也可以是由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等。
应该理解,图1中的移动终端、网络、调度服务器、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和云端业务服务器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移动终端、网络、调度服务器、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和云端业务服务器。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1在预定时间点采集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信息,即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并根据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业务接入信息构建业务接入请求,接着将该业务接入请求通过网络102发送至调度服务器103。调度服务器103接收到业务接入请求后,对其进行解析,以获取第一地理位置信息;接着可以根据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与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104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计算移动终端101和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104之间的距离,并根据该距离和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104的服务覆盖半径确定目标业务服务器,具体地,当距离小于或等于服务覆盖半径时,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104即为目标业务服务器,当距离大于服务覆盖半径时,则将云端业务服务器105作为目标业务服务器;最后可以将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返回给移动终端101,以使移动终端101根据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对目标业务服务器进行访问。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服务器调度方法能够基于边云协同的方式,根据移动终端的地理位置信息精准确定与移动终端最匹配的业务服务器,并保证了业务服务的连续性,为用户提供了最佳的体验质量。
在本领域的相关技术中,为了解决服务精准调度的问题,在固定网络中,由于固定IP地址是有秩序的规划,因此通常通过调度服务器根据终端的IP地址来实现服务的准确调度,以将用户的业务接入请求调度到最匹配的多接入边缘站点上的业务服务器。图2示出了相关技术中调用业务服务器的***架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中存在三个固定终端A、B、C,各个固定终端的IP地址分别为IP-A、IP-B和IP-C,三个固定终端想要访问部署在不同多接入边缘站点的业务服务器,便将业务接入请求发送给调度服务器,调度服务器接收到业务接入请求后,读取固定终端的IP地址,并根据该IP地址和地址映射关系表确定与固定终端匹配的业务服务器,以固定终端A为例,调度服务器接收到业务接入请求后,读取固定终端A的IP地址IP-A,然后根据IP-A和地址映射关系表确定与固定终端A最匹配的业务服务器为位于多接入边缘站点1(MEC Site-1)上的业务服务器,于是将固定终端A的业务接入请求调度到MEC Site-1上,这样固定终端A就可以享受到最佳体验质量的业务服务了。
相关技术中的调度方式虽然能够为终端调度业务服务器以提供业务服务,但是该调度方式主要针对固定网络场景,也就是说,调度服务器只要能够根据终端的IP地址准确确定终端的位置信息,并且做好IP地址规划,就能解决服务准确调度的问题。但是针对移动终端的边缘计算场景,根据终端的IP地址的服务器调度存在调度准确性的问题,一方面,由于不同的电信运营商对移动终端的IP地址分配有自己的实施方案,使得IP地址缺乏足够的地理位置信息,例如电信运营商分配给区域A和区域B的IP地址的地址段可能重复,那么调度服务器根据位于区域A的移动终端的IP地址和位于区域B的移动终端的IP地址就可能调度同一业务服务器,但是该业务服务器与区域A的移动终端或区域B的移动终端并不是最匹配的,进而无法为远距离用户提供最佳的业务服务;另一方面,由于IPv4地址缺乏,电信运营网络中移动终端分配到的地址是内网地址,访问互联网必须通过运营商的NAT网关,调度服务器读取的源IP地址实际上是NAT网关的地址,并且由于NAT网关的数量有限,根据NAT网关的地址已经无法有效地区分出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鉴于以上两方面的情况,调度服务器无法将移动终端的业务接入请求调度到与其最匹配的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进而无法为用户提供最佳业务体验质量。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服务器调度方法,该方法可以是基于云技术的,云技术(Cloud technology)基于云计算商业模式应用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整合技术、管理平台技术、应用技术等的总称,可以组成资源池,按需所用,灵活便利。云计算技术将变成重要支撑。技术网络***的后台服务需要大量的计算、存储资源,如视频网站、图片类网站和更多的门户网站。伴随着互联网行业的高度发展和应用,将来每个物品都有可能存在自己的识别标志,都需要传输到后台***进行逻辑处理,不同程度级别的数据将会分开处理,各类行业数据皆需要强大的***后盾支撑,只能通过云计算来实现。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计算模式,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并且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
作为云计算的基础能力提供商,会建立云计算资源池(简称云平台,一般称为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在资源池中部署多种类型的虚拟资源,供外部客户选择使用。云计算资源池中主要包括:计算设备(为虚拟化机器,包含操作***)、存储设备、网络设备。
按照逻辑功能划分,在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层上可以部署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层,PaaS层之上再部署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层,也可以直接将SaaS部署在IaaS上。PaaS为软件运行的平台,如数据库、web容器等。SaaS为各式各样的业务软件,如web门户网站、***器等。一般来说,SaaS和PaaS相对于IaaS是上层。
云处理通常应用于大数据领域,大数据(Big data)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大数据需要特殊的技术,以有效地处理大量的容忍经过时间内的数据。适用于大数据的技术,包括大规模并行处理数据库、数据挖掘、分布式文件***、分布式数据库、云计算平台、互联网和可扩展的存储***。
本公开实施例首先提供了一种服务器调度方法,该服务器调度方法由计算机设备执行,计算机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器或移动终端。该服务器调度方法可由调度服务器执行,如图1中所示的调度服务器103,并且该服务器调度方法可以应用于任意的边缘计算场景,例如视频点播、云游戏等边缘计算应用产品。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服务器调度方法的流程图,参照图3所示,该服务器调度方法至少包括步骤S310至步骤S330,由计算机设备执行,详细介绍如下:
在步骤S310中,接收并解析移动终端发送的业务接入请求,以获取所述业务接收请求中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为移动终端调用与其最匹配的业务服务器,调用服务器首先需要接收移动终端的应用平台发送的业务接入请求,该业务接入请求是移动终端的应用平台根据其移动终端的地理位置信息和业务接入信息构建而成的,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将移动终端的地理位置信息标记为第一地理位置信息,该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内置或外搭的位置监测装置进行监测获取,例如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内置的全球定位***GPS监测获取,等等。接着调用服务器可以对业务接入请求进行解析,以获取其中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并根据第一地理位置信息确定与移动终端最匹配的业务服务器。
在步骤S320中,根据所述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与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确定目标业务服务器。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获取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后,可以根据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确定目标业务服务器。图4示出了确定目标业务服务器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步骤S401中,根据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与第二地理位置信息确定移动终端和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之间的距离;在步骤S402中,将距离与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服务覆盖半径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目标业务服务器;在步骤S403中,当距离小于或等于服务覆盖半径时,将与该距离对应的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作为目标业务服务器;在步骤S404中,当距离大于服务覆盖半径时,将云端业务服务器作为目标业务服务器。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服务器调度***具体为一分布式边缘计算业务***,其中可以设置多个位于不同边缘站点的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在步骤S401中计算移动终端和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距离时,可以根据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各个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第二位置计算移动终端和各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之间的距离,然后在步骤S402中,分别将移动终端和各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之间的距离与各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服务覆盖范围进行比较,以确定目标业务服务器。例如移动终端M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为P0,在服务器调度***中存在三个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S1、S2、S3,分别对应不同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P1、P2、P3,那么可以根据第一地理位置信息P0和第二地理位置信息P1确定移动终端M和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S1之间的距离D1、根据第一地理位置信息P0和第二地理位置信息P2确定移动终端M和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S2之间的距离D2、根据第一地理位置信息P0和第二地理位置信息P3确定移动终端M和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S3之间的距离D3,然后根据距离D1和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S1的服务覆盖半径R1确定移动终端M是否在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S1的服务覆盖半径内,如果在的话,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S1就可以作为目标业务服务器,如果不在的话,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S1就不能作为目标业务服务器,同样地,根据距离D2和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S2的服务覆盖半径R2确定移动终端M是否在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S2的服务覆盖半径内,以及根据距离D3和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S3的服务覆盖半径R3确定移动终端M是否在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S3的服务覆盖半径内,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目标业务服务器。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如果确定移动终端在多个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服务覆盖范围内,那么该些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均可作为目标业务服务器,调度服务器可以从中任选一个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作为目标业务服务器,并将其属性信息返回给移动终端。但是为了给用户提供最佳业务服务,距离移动终端最近的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必然是与移动终端最匹配、能够为用户提供最佳业务服务的业务服务器,因此可以将与移动终端具有最小距离的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作为目标业务服务器,并将其属性信息返回给移动终端。进一步地,在移动终端超出各个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服务覆盖范围时,为了保证业务服务的连续性,可以将云端业务服务器作为目标业务服务器,将云端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返回给移动终端。
在步骤S330中,将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访问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确定目标业务服务器后,可以将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发送给移动终端,以使移动终端根据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对目标业务服务器进行访问。目标业务服务器的类型不同,返回给移动终端的属性信息也不同,当目标业务服务器为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时,可以将该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IP地址、位置信息和服务覆盖半径发送至移动终端,以使移动终端根据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IP地址访问该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当目标业务服务器为云端业务服务器时,将云端业务服务器的IP地址发送至移动终端,以使移动终端根据云端业务服务器的IP地址访问该云端业务服务器。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由于移动终端具有漫游特性,因此移动终端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是变化的,例如第一时刻与移动终端最匹配的业务服务器为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S1,但是在第二时刻,移动终端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发生变化,导致移动终端超出了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S1的服务覆盖半径,进而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S1无法为移动终端提供业务服务,使得业务服务中断,影响用户体验。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移动终端在与目标业务服务器建立连接后,可以在预设时间点定时获取当前终端位置信息,该当前终端位置信息可以是与第一地理位置信息相同的地理位置信息,也可以是与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不同的地理位置信息,根据当前终端位置信息和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S1的位置信息确定移动终端和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S1之间的距离,并判断移动终端和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S1之间的距离是否超出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S1的服务覆盖半径。当移动终端和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S1之间的距离大于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S1的服务覆盖半径时,移动终端可以根据当前终端位置信息和业务接入信息构建更新业务接入请求,并将该更新业务接入请求发送至调度服务器。调度服务器接收该更新业务接入请求后,对其进行解析以获取当前终端位置信息,并根据当前终端位置信息和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第二位置对目标业务服务器进行更新,然后将更新后的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以使移动终端根据更新后的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访问更新后的目标业务服务器。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时刻与移动终端最匹配的目标业务服务器可以为云端业务服务器,也就是说,调用服务器根据第一时刻时移动终端所处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没有匹配到最佳的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所以为移动终端分配了云端业务服务器。考虑到云端业务服务器的地理位置距离移动终端较远,在为移动终端提供业务服务时存在时延、传输效率低等问题,移动终端可以在预设时间点定时获取当前终端位置信息,根据当前终端位置信息和业务接入信息构建更新业务接入请求,并将该更新业务接入请求发送至调度服务器。调度服务器接收该更新业务接入请求后,对其进行解析以获取当前终端位置信息,并根据当前终端位置信息和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第二位置对目标业务服务器进行更新,然后将更新后的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以使移动终端根据更新后的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访问更新后的目标业务服务器。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预设时间点可以是***设置好的时间点,也可以是***根据一定规则计算确定的时间点,例如每隔半小时监测获取移动终端的当前终端位置信息,等等。更新后的目标业务服务器可以是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也可以是云端业务服务器,也就是说,提供服务的目标业务服务器可能从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切换为另一个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可能从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切换为云端业务服务器,可能从云端业务服务器切换为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或者可能保持云端业务服务器不变。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调度服务器在对移动终端发送的业务接入请求进行解析获取第一地理位置信息时可能出现失败的情况,例如业务接入请求中不包含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包含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但是解析出错,等等,那么就无法根据第一地理位置信息确定目标业务服务器,这种情况下,调度服务器可以获取移动终端的IP地址,并根据地址映射关系表和移动终端的IP地址确定目标业务服务器,最后将根据IP地址确定的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以使移动终端根据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访问目标业务服务器。本公开中的服务器调用方法可以向下兼容传统的应用于分布式边缘计算场景的服务器调度方案,既可以支持基于源IP地址的服务器调度,也可以支持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器调度,提高了服务器调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证了在任何情况下都有与移动终端匹配的业务服务器为用户提供服务,保证了业务服务的持续性,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
上述实施例中的服务器调度方法由调度服务器执行,本公开的服务器调度方法还可以由移动终端执行,如图1中所示的移动终端101。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服务器调度方法的流程图,参照图5所示,该服务器调度方法至少包括步骤S510至步骤S530,详细介绍如下:
在步骤S510中,获取第一地理位置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业务接入信息构建业务接入请求。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以内置或外搭位置监测装置,并通过该位置监测装置在预设时间点监测移动终端的地理位置,该地理位置可以标记为第一地理位置信息。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应用平台想要获取相应的业务服务,例如用户想要进行视频点播、加载云游戏等等,应用平台可以向调度服务器发送业务接入请求,以使调度服务器响应该业务接入请求为移动终端分配与之匹配的业务服务器,进而通过该业务服务器为用户提供业务服务。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业务接入请求可以根据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业务接入信息进行构建,该业务接入请求具体可以是基于HTTP协议的业务接入请求,也可以是基于TCP协议、UDP协议的业务接入请求,在形成业务接入请求时,只需按照对应的构建方式将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业务接入信息进行封装即可。
在步骤S520中,将所述业务接入请求发送至调度服务器,以使所述调度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确定目标业务服务器。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应用平台根据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业务接入信息构建形成业务接入请求后,可以将业务接入请求发送至调度服务器,以使调度服务器响应该业务接入请求并为移动终端分配匹配的目标业务服务器。具体地,调度服务器接收到业务接入请求后,可以对该业务接入请求进行解析,以获取其中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接着可以根据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确定目标业务服务器,根据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第二地理位置信息确定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具体过程与上述实施例中的过程相同,本公开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S530中,接收所述调度服务器返回的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并根据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访问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调度服务器根据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第二地理位置信息确定与移动终端匹配的目标业务服务器之后,可以将该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返回给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在接收到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后,可以根据该属性信息与目标业务服务器建立连接,并对其进行访问。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目标业务服务器可以是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也可以是云端业务服务器。当目标业务服务器为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时,说明该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小于或等于该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服务覆盖半径,其可为移动终端提供最佳的业务服务;当目标业务服务器为云端业务服务器时,说明不存在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小于或等于其服务覆盖半径,为了保证服务的持续性,可以先调用云端业务服务器为用户提供业务服务,这样可以避免服务中断降低用户体验。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接收到调度服务器返回的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后,可以根据该属性信息对目标业务服务器进行访问。对应不同的目标业务服务器,调度服务器返回的属性信息也不同,当目标业务服务器为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时,调度服务器返回的属性信息为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IP地址、位置信息和服务覆盖半径,其中位置信息为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地理位置信息,移动终端可以根据自身的地理位置信息和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位置信息及服务覆盖半径判断是否超出服务覆盖范围;当目标业务服务器为云端业务服务器时,调度服务器返回的属性信息为云端业务服务器的IP地址。在接收到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后,移动终端可以根据目标业务服务器的IP地址构建访问请求,并将访问请求发送至目标业务服务器,以与目标业务服务器建立连接,并对其进行访问。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具有漫游特性,例如用户的移动终端在第一时刻位于城市A,而在第二时刻时位于城市B,那么相应地就需要调用不同的业务服务器为用户提供业务服务。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以在预设时间点获取当前终端位置信息,并根据当前终端位置信息构建更新业务接入请求;接着可以将更新业务接入请求发送给调用服务器,以使调用服务器对目标业务服务器进行更新。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预设时间点可以是***设置好的时间点,也可以是***根据一定规则计算确定的时间点,例如每隔半小时监测移动终端的当前终端位置信息,等等。更新后的目标业务服务器可以是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也可以是云端业务服务器,也就是说,提供服务的目标业务服务器可能从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切换为另一个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可能从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切换为云端业务服务器,可能从云端业务服务器切换为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或者可能保持云端业务服务器不变。
图6示出了从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切换为另一个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交互图,如图6所示,在步骤S601中,移动终端获取第一地理位置信息,根据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业务接入信息构建业务接入请求;在步骤S602中,将业务接入请求发送至调用服务器;在步骤S603中,调用服务器对业务接入请求进行解析,以获取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并根据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确定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在步骤S604中,将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返回至移动终端;在步骤S605中,移动终端根据属性信息中的IP地址对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进行访问;在步骤S606中,移动终端在预设时间点采集当前终端位置信息;在步骤S607中,根据当前终端位置信息和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位置信息确定移动终端和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距离;在步骤S608中,判断该距离是否超出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服务覆盖半径;在步骤S609中,当距离超出服务覆盖半径时,根据当前终端位置信息和所述业务接入信息构建更新业务接入请求;在步骤S610中,将更新业务接入请求发送至调用服务器;在步骤S611中,调用服务器对更新业务接入请求进行解析,以获取当前终端位置信息,并根据当前终端位置信息和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确定更新后的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在步骤S612中,将更新后的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返回至移动终端;在步骤S613中,移动终端根据属性信息中的IP地址对更新后的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进行访问。
图7示出了从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切换至云端业务服务器的交互图,如图7所示,步骤S701-步骤S710的处理流程与图6中的步骤S601-步骤S610的处理流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在步骤S711中,调用服务器解析更新业务接入请求得到当前终端位置信息后,根据当前终端位置信息和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无法确定与移动终端匹配的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则将云端业务服务器作为目标业务服务器;其中与移动终端匹配的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即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服务覆盖半径的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在步骤S712中,调用服务器将云端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返回至移动终端;在步骤S713中,移动终端根据属性信息中的IP地址访问云端业务服务器。
在无法获取与移动终端匹配的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时,将云端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发送给移动终端,以使移动终端与云端业务服务器建立连接并进行访问,通过边云协同的方式能够保证业务服务的持续性,避免服务中断降低用户体验。
移动终端可以从一个地点漫游到另一个地点,在位置发生变化前的地点可能存在与移动终端匹配的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也可能不存在与移动终端匹配的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当不存在时,可以在位置发生变化前,将云端业务服务器调度给移动终端,以为移动终端提供业务服务。
图8示出了从云端业务服务器切换至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交互图,如图8所示,在步骤S801中,移动终端获取第一地理位置信息,根据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业务接入信息构建业务接入请求;在步骤S802中,将业务接入请求发送至调用服务器;在步骤S803中,调用服务器对业务接入请求进行解析,以获取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并根据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确定目标业务服务器为云端业务服务器;在步骤S804中,将云端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返回至移动终端;在步骤S805中,移动终端根据属性信息中的IP地址对云端业务服务器进行访问;在步骤S806中,移动终端在预设时间点采集当前终端位置信息;在步骤S807中,根据当前终端位置信息和业务接入信息构建更新业务接入请求;在步骤S808中,将更新业务接入请求发送至调用服务器;在步骤S809中,调用服务器对更新业务接入请求进行解析,以获取当前终端位置信息,并根据当前终端位置信息和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确定更新后的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在步骤S810中,将更新后的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返回至移动终端;在步骤S811中,移动终端根据属性信息中的IP地址对更新后的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进行访问。
进一步地,移动终端的位置发生变化后,在其周边区域也不存在与其匹配的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那么可以继续调度云端业务服务器为移动终端提供业务服务,图9示出了云端业务服务器切换至云端业务服务器的交互图,如图9所示,具体地流程与图8中的流程大致相同,区别仅在于在步骤S909中无法根据当前终端位置信息和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确定更新后的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而是继续将云端业务服务器作为目标业务服务器;在步骤S910中,将云端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返回至移动终端;在步骤S911中,移动终端根据云端业务服务器的IP地址对云端业务服务器进行访问。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在通过位置监测设备监测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时,可能因为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获取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失败,那么为了能够依然与业务服务器建立连接并进行访问,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IP地址和业务接入信息构建业务接入请求,将业务接入请求发送至调用服务器,以使调用服务器根据移动终端的IP地址和地址映射关系表确定目标业务服务器,该目标业务服务器可以是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也可以是云端业务服务器;在接收到调用服务器返回的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后,可以根据属性信息中的IP地址对目标业务服务器进行访问。本公开中的服务器调度方法能够向下兼容传统的分布式边缘计算场景,既可以支持基于源IP地址的服务器调度,也可以支持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器调度,提高了服务器调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服务器调度方法适用于任意的分布式边缘计算场景,例如视频点播、云游戏、导航、智慧家居、医疗保健等等,接下来以视频点播为例对本公开的服务器调度方法进行说明。
视频点播就是根据用户的要求播放节目的视频点播***,把用户所点击或选择的视频内容,传输给所请求的用户。图10示出了视频点播***的结构图,如图10所示,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在位置A处登陆视频点播应用平台,在视频点播应用平台向调用服务器发送业务接入请求之前,通过位置监测装置监测位置A处的坐标信息,即第一地理位置信息,然后视频点播应用平台根据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点播的视频信息构建视频播放请求,并将该视频播放请求发送给调度服务器。调度服务器接收到视频播放请求后,对其进行解析,以获取其中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为了减少播放等待时间,提升数据传输速率,调度服务器可以根据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位置A附近的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确定目标业务服务器,如图10所示,在位置A附近存在三个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S1、S2和S3,根据第一地理位置信息、S1-S3的位置信息及S1-S3对应的服务覆盖范围可以确定S2是距离移动终端最近且未超出服务覆盖范围的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接着调度服务器可以将S2的属性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以使移动终端根据其中的IP地址对S2进行访问,并获取视频资源进行播放。在视频播放的过程中,用户和移动终端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由位置A移动到了位置B,S2距离位置B较远,无法为用户提供最佳的视频播放服务,这时移动终端可以重复上述步骤,再次监测获取当前终端位置信息,并通过视频点播应用平台根据当前终端位置信息和点播的视频信息构建更新视频播放请求,并将该更新视频播放请求发送给调度服务器。调度服务器接收到更新视频播放请求后,对其进行解析,以获取其中的当前终端位置信息,并根据当前终端位置信息和位置B附近的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确定更新后的目标业务服务器,如图10所示,在位置B附近存在两个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S4和S5,根据当前终端位置信息、S4-S5的位置信息及S4-S5对应的服务覆盖范围可以确定S5是距离移动终端最近且未超出服务覆盖范围的更新后的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接着调度服务器可以将S5的属性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以使移动终端根据其中的IP地址对S5进行访问,并继续获取视频资源进行播放。
当然,在调度服务器计算移动终端和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S1-S5的距离,并根据距离确定目标业务服务器时,若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与移动终端的距离超出服务覆盖半径,则可以将云端业务服务器确定为目标业务服务器,并将云端业务服务器的IP地址发送给移动终端,以使移动终端根据IP地址访问云端业务服务器。进一步地,终端设备还可以定时地或周期性地监测位置信息,并重复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以更新目标业务服务器,确保移动终端时刻都与与之匹配的业务服务器连接,并获取相应的业务服务。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服务器调度方法首先通过终端设备根据所获取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业务接入信息构建业务接入请求,并将业务接入请求发送至调用服务器;接着通过调用服务器对业务接入请求进行解析以获取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并根据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确定目标业务服务器,该目标业务服务器可以为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或云端业务服务器;最后调用服务器可以将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以使移动终端根据属性信息访问目标业务服务器。进一步地,还可以通过重复上述流程实现对目标业务服务器的更新。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服务器调度方法,一方面,能够基于边云协同的方式根据移动终端的地理位置准确确定与移动终端最匹配的目标业务服务器,通过该目标业务服务器为用户提供最佳的业务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基于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和云端业务服务器的服务器调度***进行服务器调度,能够减少时延,降低骨干网络的传输带宽,提高业务响应效率,并保证服务的持续性,防止服务中断影响用户体验;再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服务器调度方法能够向下兼容传统的分布式边缘计算场景,既可以支持基于源IP地址的服务器调度,也可以支持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器调度,提高了服务器调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以下介绍本公开的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公开上述实施例中的服务器调度方法。对于本公开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公开上述的服务器调度方法。
图1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服务器调度装置的框图。服务器调度装置可以是运行于计算机设备中的一个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代码),例如该服务器调度装置为一个应用软件;该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相应步骤。
参照图11所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服务器调度装置1100,配置于调度服务器中,服务器调度装置1100包括:请求接收模块1101、服务器确定模块1102和信息发送模块1103。
具体地,请求接收模块1101,用于接收并解析移动终端发送的业务接入请求,以获取所述业务接收请求中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服务器确定模块11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与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确定目标业务服务器;信息发送模块1103,用于将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访问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器确定模块1102包括: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二地理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之间的距离;比较单元,将所述距离与所述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服务覆盖半径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比较单元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服务覆盖半径时,将与所述距离对应的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作为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距离大于所述服务覆盖半径时,将云端业务服务器作为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与所述移动终端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服务覆盖半径的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一确定单元配置为:获取与所述移动终端具有最小距离的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作为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为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所述信息发送模块1103配置为:将所述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IP地址、位置信息和服务覆盖半径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IP地址访问所述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为云端业务服务器;所述信息发送模块1103配置为:将所述云端业务服务器的IP地址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IP地址访问所述云端业务服务器。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为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所述服务器调度装置1100配置为: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更新业务接入请求,所述更新业务接入请求是所述移动终端根据预设时间点所采集的当前终端位置信息生成的,并且所述当前终端位置信息与所述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位置信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服务覆盖半径;根据所述当前终端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二地理位置信息对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进行更新;将更新后的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更新后的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访问所述更新后的目标业务服务器。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为云端业务服务器;所述服务器调度装置1100配置为: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更新业务接入请求,所述更新业务接入请求是所述移动终端根据预设时间点所采集的当前终端位置信息生成的;根据所述当前终端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二地理位置信息对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进行更新;将更新后的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更新后的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访问所述更新后的目标业务服务器。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器调度装置1100还配置为:在解析所述业务接入请求获取所述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失败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IP地址;根据地址映射关系表和所述IP地址确定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将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访问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
参照图12所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服务器调度装置1200,配置于移动终端中,服务器调度装置1200包括:请求构建模块1201、请求发送模块1202和服务访问模块1203。
具体地,请求构建模块1201,用于获取第一地理位置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业务接入信息构建业务接入请求;请求发送模块1202,用于将所述业务接入请求发送至调度服务器,以使所述调度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确定目标业务服务器;服务访问模块1203,用于接收所述调度服务器返回的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并根据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访问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为与所述移动终端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服务覆盖半径的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所述服务访问模块1203配置为:接收所述调度服务器返回的所述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IP地址、位置信息和所述服务覆盖半径;根据所述IP地址构建访问请求,并将所述访问请求发送至所述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以访问所述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为云端业务服务器;所述服务访问模块1203配置为:接收所述调度服务器返回的所述云端业务服务器的IP地址;根据所述IP地址构建访问请求,并将所述访问请求发送至所述云端业务服务器,以访问所述云端业务服务器。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为与所述移动终端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服务覆盖半径的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所述服务器调度装置1200配置为:在预设时间点获取当前终端位置信息,根据所述当前终端位置信息和所述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距离;判断所述距离是否超出所述服务覆盖半径;当所述距离超出所述服务覆盖半径时,根据所述当前终端位置信息和所述业务接入信息构建更新业务接入请求,并将所述更新业务接入请求发送至所述调用服务器;接收所述调度服务器响应所述更新业务接入请求返回的更新后的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并根据所述更新后的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访问所述更新后的目标业务服务器。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为云端业务服务器;所述服务器调度装置1200配置为:在预设时间点获取当前终端位置信息,根据所述当前终端位置信息和所述业务接入信息构建更新业务接入请求;将所述更新业务接入请求发送至所述调度服务器,以使所述调度服务器根据所述当前终端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地理位置信息对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进行更新;接收所述调度服务器返回的更新后的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并根据所述更新后的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访问所述更新后的目标业务服务器。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器调度装置1200还配置为:在获取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失败时,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IP地址和所述业务接入信息构建所述业务接入请求;将所述业务接入请求发送至调度服务器,以使所述调度服务器根据所述IP地址和地址映射关系表确定目标业务服务器;接收所述调度服务器返回的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并根据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访问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
图13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的计算机***的结构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图13示出的计算机设备的计算机***1300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13所示,计算机***13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13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13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13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13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服务器调度方法。在RAM 1303中,还存储有***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 1301、ROM 1302以及RAM 1303通过总线13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nput/Output,I/O)接口1305也连接至总线13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13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13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13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1308;以及包括诸如LAN(Local AreaNetwork,局域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1309。通信部分13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13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1305。可拆卸介质13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13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1308。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下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13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13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中央处理单元(CPU)13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的***中限定的各种功能。作为示例,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可被部署为在一个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在位于一个地点的多个计算设备上执行,又或者,在分布在多个地点且通过通信网络互连的多个计算设备上执行,分布在多个地点且通过通信网络互连的多个计算设备可以组成区块链***。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所示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其中,这些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
作为另一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服务器调度装置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计算机设备中。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一个该计算机设备执行时,使得该计算机设备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触控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8)

1.一种服务器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由调度服务器执行,包括:
接收并解析移动终端发送的业务接入请求,以获取所述业务接入 请求中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与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确定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作为目标业务服务器,当根据所述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地理位置信息无法确定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时,将云端业务服务器作为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以及,
在解析所述业务接入请求获取所述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失败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IP地址,并根据地址映射关系表和所述IP地址确定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
将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访问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与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确定目标业务服务器,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二地理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之间的距离;
将所述距离与所述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服务覆盖半径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服务器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距离与所述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服务覆盖半径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包括:
当所述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服务覆盖半径时,将与所述距离对应的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作为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
当所述距离大于所述服务覆盖半径时,将云端业务服务器作为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服务器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移动终端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服务覆盖半径的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数量为多个;
所述当所述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服务覆盖半径时,将与所述距离对应的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作为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包括:
获取与所述移动终端具有最小距离的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作为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服务器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为所述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
所述将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访问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包括:
将所述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IP地址、位置信息和服务覆盖半径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IP地址访问所述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服务器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为所述云端业务服务器;
所述将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访问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包括:
将所述云端业务服务器的IP地址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IP地址访问所述云端业务服务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为所述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更新业务接入请求,所述更新业务接入请求是所述移动终端根据预设时间点所采集的当前终端位置信息生成的,并且所述当前终端位置信息与所述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位置信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服务覆盖半径;
根据所述当前终端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二地理位置信息对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进行更新;
将更新后的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更新后的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访问所述更新后的目标业务服务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为所述云端业务服务器;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更新业务接入请求,所述更新业务接入请求是所述移动终端根据预设时间点所采集的当前终端位置信息生成的;
根据所述当前终端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二地理位置信息对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进行更新;
将更新后的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更新后的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访问所述更新后的目标业务服务器。
9.一种服务器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由移动终端执行,包括:
获取第一地理位置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业务接入信息构建业务接入请求;
将所述业务接入请求发送至调度服务器,以使所述调度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确定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作为目标业务服务器,当根据所述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地理位置信息无法确定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时,将云端业务服务器作为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以及
在获取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失败时,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IP地址和所述业务接入信息构建所述业务接入请求,并将所述业务接入请求发送至所述调度服务器,以使所述调度服务器根据所述IP地址和地址映射关系表确定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接收所述调度服务器返回的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并根据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访问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服务器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为与所述移动终端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服务覆盖半径的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
所述接收所述调度服务器返回的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并根据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访问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包括:
接收所述调度服务器返回的所述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IP地址、位置信息和所述服务覆盖半径;
根据所述IP地址构建访问请求,并将所述访问请求发送至所述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以访问所述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服务器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为所述云端业务服务器;
所述接收所述调度服务器返回的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并根据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访问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包括:
接收所述调度服务器返回的所述云端业务服务器的IP地址;
根据所述IP地址构建访问请求,并将所述访问请求发送至所述云端业务服务器,以访问所述云端业务服务器。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服务器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为与所述移动终端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服务覆盖半径的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预设时间点获取当前终端位置信息,根据所述当前终端位置信息和所述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距离;
判断所述距离是否超出所述服务覆盖半径;
当所述距离超出所述服务覆盖半径时,根据所述当前终端位置信息和所述业务接入信息构建更新业务接入请求,并将所述更新业务接入请求发送至所述调度 服务器;
接收所述调度服务器响应所述更新业务接入请求返回的更新后的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并根据所述更新后的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访问所述更新后的目标业务服务器。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服务器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为所述云端业务服务器;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预设时间点获取当前终端位置信息,根据所述当前终端位置信息和所述业务接入信息构建更新业务接入请求;
将所述更新业务接入请求发送至所述调度服务器,以使所述调度服务器根据所述当前终端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地理位置信息对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进行更新;
接收所述调度服务器返回的更新后的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并根据所述更新后的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访问所述更新后的目标业务服务器。
14.一种服务器调度装置,其特征在于,配置于调度服务器中,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并解析移动终端发送的业务接入请求,以获取所述业务接入请求中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
服务器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与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确定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作为目标业务服务器,当根据所述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地理位置信息无法确定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时,将云端业务服务器作为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以及,
在解析所述业务接入请求获取所述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失败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IP地址,并根据地址映射关系表和所述IP地址确定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
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访问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
15.一种服务器调度装置,其特征在于,配置于移动终端中,包括:
请求构建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地理位置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业务接入信息构建业务接入请求;
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业务接入请求发送至调度服务器,以使所述调度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确定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作为目标业务服务器,当根据所述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地理位置信息无法确定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时,将云端业务服务器作为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以及
在获取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失败时,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IP地址和所述业务接入信息构建所述业务接入请求,并将所述业务接入请求发送至所述调度服务器,以使所述调度服务器根据所述IP地址和地址映射关系表确定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
服务访问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调度服务器返回的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并根据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访问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
16.一种服务器调度***,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终端,用于根据获取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业务接入信息构建业务接入请求;
调度服务器,用于接收并解析所述业务接入请求以获取所述第一地理位置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确定目标边缘站点业务服务器作为目标业务服务器,当根据所述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地理位置信息无法确定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时,将云端业务服务器作为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以及,在解析所述业务接入请求获取所述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失败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IP地址,并根据地址映射关系表和所述IP地址确定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并将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的属性信息访问所述目标业务服务器。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服务器调度方法。
18.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服务器调度方法。
CN202010239223.9A 2020-03-30 2020-03-30 服务器调度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Active CN1114910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39223.9A CN111491013B (zh) 2020-03-30 2020-03-30 服务器调度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39223.9A CN111491013B (zh) 2020-03-30 2020-03-30 服务器调度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91013A CN111491013A (zh) 2020-08-04
CN111491013B true CN111491013B (zh) 2021-06-25

Family

ID=71798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39223.9A Active CN111491013B (zh) 2020-03-30 2020-03-30 服务器调度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910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46872B (zh) * 2020-05-27 2023-04-2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业务访问方法及设备
CN111953811B (zh) * 2020-08-07 2024-02-0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站点访问方法、站点注册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02847B (zh) * 2020-09-14 2022-03-22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移动边缘计算的服务器资源配置方法
CN112333659A (zh) * 2020-10-13 2021-02-05 联通智网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车联网的空中下载方法、***、设备和介质
CN114598741A (zh) * 2020-11-20 2022-06-07 ***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切换处理方法、装置和通信设备
CN114553964A (zh) * 2020-11-20 2022-05-27 中移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联播***的管控方法、装置、设备及联播***
CN112599233A (zh) * 2020-12-24 2021-04-02 汉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多传感器逻辑控制的家庭医疗用中央集成控制***
CN114827136A (zh) * 2021-01-13 2022-07-29 新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边云协同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4916028A (zh) * 2021-02-20 2022-08-1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业务服务器的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5225652A (zh) * 2021-03-30 2022-10-21 中移(苏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边缘服务平台的确定方法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4268664B (zh) * 2021-11-29 2023-07-2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信息推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57640A (zh) * 2021-12-21 2022-03-29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一种云计算调度方法和***
CN114849225B (zh) * 2022-07-08 2022-09-23 广州极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服务器调度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5987790A (zh) * 2022-12-20 2023-04-1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位置信息的升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34240A (zh) * 2015-09-11 2017-03-22 ***通信集团公司 Cdn资源调度方法、服务器及客户端
CN109819030A (zh) * 2019-01-22 2019-05-28 西北大学 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数据资源预先调度方法
CN110535930A (zh) * 2019-08-22 2019-12-03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边缘cdn节点的调度方法和***
CN110769038A (zh) * 2019-10-09 2020-02-0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服务器调度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10784506A (zh) * 2019-09-05 2020-02-1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云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24386B2 (en) * 2004-12-16 2009-11-24 Intel Corporation Fast tree-based generation of a dependence graph
CN109788078B (zh) * 2017-11-13 2020-10-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服务器切换方法、设备及***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34240A (zh) * 2015-09-11 2017-03-22 ***通信集团公司 Cdn资源调度方法、服务器及客户端
CN109819030A (zh) * 2019-01-22 2019-05-28 西北大学 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数据资源预先调度方法
CN110535930A (zh) * 2019-08-22 2019-12-03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边缘cdn节点的调度方法和***
CN110784506A (zh) * 2019-09-05 2020-02-1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云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
CN110769038A (zh) * 2019-10-09 2020-02-0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服务器调度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91013A (zh) 2020-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91013B (zh) 服务器调度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JP7252356B2 (ja) モバイルエッジコンピューティングノードの選択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9002932B2 (en) Cloud computing access gateway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user terminal access to a cloud provider
CN115039391A (zh) 用于提供边缘计算服务的方法和装置
EP2410427A1 (en) Techniques for dynamic cloud-based edge service computing
EP4379545A1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system, related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product
US1138146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generic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platform
JP2013517541A (ja) クライアントサーバシステム
WO2020258967A1 (zh) 工业应用服务处理方法和***
Shaheen et al. A lightweight location-aware fog framework (LAFF) for QoS in Internet of Things paradigm
US20180139273A1 (en) Entity based routing
CN111431730B (zh)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可读介质
CN114390060A (zh) 一种边缘计算网络分发的方法及存储介质
Rawadi et al. Providing local cloud services to mobile devices with inter-cloudlet communication
US11743790B2 (en) 5G and SDN powered virtualized personal device framework
CN115840623A (zh) 一种通算存学一体化融合***
CN103001989A (zh) 参数接收方法及***
KR101438358B1 (ko) M2m 오버레이 네트워크 제공 방법과 그를 위한 시스템, 서버 및 게이트웨이
US20210336862A1 (en) Data sample template (dst) management for enabling fog-based data processing
Xavier et al. Managing heterogeneous and time-sensitive IoT applications through collaborative and energy-Aware resource allocation
CN115004650A (zh) 节点配置方法、装置、分布式***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2242937B (zh) 一种网络测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US11108652B2 (en) Server assisted network discovery (SAND)
CN111212023A (zh) 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网关的远程站间数据通讯方法
CN112702276B (zh) 一种传输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2792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