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83113B - 一种用于成型翻盖设备的固定部外壳的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成型翻盖设备的固定部外壳的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83113B
CN111483113B CN202010234798.1A CN202010234798A CN111483113B CN 111483113 B CN111483113 B CN 111483113B CN 202010234798 A CN202010234798 A CN 202010234798A CN 111483113 B CN111483113 B CN 1114831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core
section
mold core
for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3479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83113A (zh
Inventor
林志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3479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831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831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831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831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831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2602Mould construction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29C45/4005Ejector constructions; Ejector operating mechanisms
    • B29C45/401Ejector pin constructions or mount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34Electrical apparatus, e.g. sparking plugs or parts thereof
    • B29L2031/3431Telephones, Earphones
    • B29L2031/3437Cellular pho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成型翻盖设备的固定部外壳的模具,包括后模仁;前模仁,与后模仁形成固定部外壳的模腔;及前模斜顶,第一端位于模腔内,前模斜顶的第一端包括第一成型部及第二成型部,第一成型部用于成型锁环的内表面;第二成型部用于与前模仁组合以成型容纳腔的内表面;容纳腔的内表面包括与连接部相适配的第一段,第一段与固定部外壳的上表面间隔设置;第二成型部与前模仁在容纳腔的内表面的分界线为第一分界线,第一分界线位于第一段。在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第二成型部与前模仁在容纳腔的内表面的分界线设置成位于与第一段,能够在使用时使分模线得到隐藏,以提升用户体验,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成型翻盖设备的固定部外壳的模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成型翻盖设备的固定部外壳的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注塑成型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移动终端、家用电器、汽车等行业。现有的注塑成型工艺先是把熔融塑胶注入模腔里,经冷却固化后即可形成特定形状的工件,之后经过顶出装置将工件顶出即可。然而,相关技术中的模具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成型后的工件在使用时分模线暴露在外,影响用户体验。同时,为解决分模线暴露在外的问题,可能还会采取其他操作以去除分模线,增加了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成型翻盖设备的固定部外壳的模具,能够在使用时将分模线隐藏,以提升用户体验,降低生产成本。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成型翻盖设备的固定部外壳的模具,翻盖设备还包括翻转部外壳,翻转部外壳包括连接部及设置于连接部上的转轴,连接部的中轴线与转轴的中轴线共线;固定部外壳包括容纳连接部的容纳腔及与转轴转动连接的锁环;模具包括:
后模仁;
前模仁,与后模仁形成固定部外壳的模腔;及
前模斜顶,第一端位于模腔内,前模斜顶的第一端包括第一成型部及第二成型部,第一成型部用于成型锁环的内表面;第二成型部用于与前模仁组合以成型容纳腔的内表面;
其中,容纳腔的内表面包括与连接部相适配的第一段,第一段与固定部外壳的上表面间隔设置;第二成型部与前模仁在容纳腔的内表面的分界线为第一分界线,第一分界线位于第一段。
根据一些实施例,容纳腔的内表面还包括用于使第一段与上表面连接的第二段,前模仁包括用于成型第二段的第一成型面,第一成型部的中轴线为第一轴线,第一成型面经垂直于第一轴线的平面所截的面为第一截面,第一成型面的所有的第一截面均为圆弧,且所有的第一截面的半径均相等。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有的第一截面的形状均相同。
根据一些实施例,前模仁还包括用于成型上表面的第二成型面,第一分界线至第二成型面的最小距离大于等于0.9mm。
根据一些实施例,前模仁设置有第一倾斜孔,第一倾斜孔的第一端连通模腔,第一倾斜孔的第二端沿远离后模仁的方向延伸至前模仁的外壁;前模斜顶的第二端穿过第一倾斜孔、且位于前模仁远离后模仁的一侧;
前模仁配置成开模时推动前模斜顶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使第一成型部从锁环内移出;第一成型部的中轴线为第一轴线,第一方向与第一轴线平行,且为第一成型部的由远离第二成型部的一端指向靠近第二成型部的一端的方向。
根据一些实施例,还包括:
安装件,位于前模仁远离后模仁的一侧;及
扣合件,第一端连接于后模仁,第二端连接于安装件;
其中,前模斜顶的第二端穿过第一倾斜孔、且连接于安装件;前模仁配置成开模时,推动前模斜顶在安装件上沿第一方向移动。
根据一些实施例,安装件包括:
顶针板,设置有沿平行于第一方向延伸的导向槽;
其中,前模斜顶的第二端卡设于导向槽,且可在导向槽内沿第一方向移动。
根据一些实施例,扣合件包括:
卡扣,第一端连接于后模仁;及
卡环,卡环的第一端套设于卡扣的第二端,卡环的第二端连接于安装件。
根据一些实施例,前模斜顶的数量及第一倾斜孔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一倾斜孔的间距自前模仁靠近后模仁的一侧向前模仁远离后模仁的一侧逐渐增大;每个前模斜顶的第二端分别穿过一个第一倾斜孔后、连接于安装件,且两个前模斜顶在安装件上的行程方向相反。
根据一些实施例,还包括:
复位装置,用于使前模斜顶从开模位置恢复至合模位置。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在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第二成型部与前模仁在容纳腔的内表面的分界线设置成位于与第一段,因第一段与连接部相适配,这样在翻转部外壳与固定部外壳连接后,连接部就会遮挡第一段,从而能够避免用户看到固定部外壳的与第一交界线对应的分模线,以保证使用时翻盖设备的外观面的光滑平整。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翻盖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翻盖设备的固定部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成型翻盖设备的固定部外壳的模具的***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具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6是图5中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图6中D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5中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9是图5中C-C方向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10是图4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1是图10中E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F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13是图4的结构去除前模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G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15是图5中C-C方向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16是图6在开模时的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17是图6在开模时的另一种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参见图1至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成型翻盖设备200的固定部外壳210的模具100。翻盖设备200可以为能够发生翻转的任意设备。如,翻盖设备200可以为手机、电脑等。翻盖设备200包括相互发生翻转的两部分,本申请实施例为便于描述,将两部分中的一部分定义为翻转部,另一部分定义为固定部。将翻转部的外壳称为翻转部外壳220,将固定部的外壳称为固定部外壳210。
翻盖设备200还包括翻转部外壳220,翻转部外壳220包括连接部221及设置于连接部221上的转轴,固定部外壳210包括容纳连接部221的容纳腔211及与转轴转动连接的锁环212。为使连接部221位于容纳腔211、转轴位于锁环212内后,翻转部外壳220能够相对固定部外壳210顺利转动。连接部221的中轴线应当与转轴的中轴线共线。
参见图3和图4,模具100包括前模仁110、后模仁120及前模斜顶130。前模仁110与后模仁120形成固定部外壳210的模腔Q,可参见图13。参见图6和图13,前模斜顶130的第一端位于模腔Q内。参见图7,前模斜顶130的第一端包括第一成型部131及第二成型部132,第一成型部131用于成型锁环212的内表面。第二成型部132用于与前模仁110组合以成型容纳腔211的内表面。
因第二成型部132与前模仁110组合成型出容纳腔211的内表面,第二成型部132与前模仁110具有分界线,则经模具100成型后的容纳腔211的内表面会存在与该分界线对应的分模痕迹。为避免该分模痕迹影响到翻盖设备200的外观面,使翻盖设备200的外观面不够光滑平整,影响用户使用,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二成型部132以及前模仁110的结构做出了改进,以使成型后的容纳腔211的内表面上的分模痕迹不会被用户查看到。具体地,参见图2和图11,容纳腔211的内表面包括与连接部221相适配的第一段2111,第一段2111与固定部外壳210的上表面213间隔设置。参见图12,第二成型部132与前模仁110在容纳腔211的内表面的分界线为第一分界线P1,第一分界线P1位于第一段2111。
因第一段2111与连接部221相适配,这样在翻转部外壳220与固定部外壳210连接后,连接部221就会遮挡第一段2111,将第一分界线P1设置成位于第一段2111,能够避免用户看到固定部外壳210的与第一分界线P1对应的分模线,从而保证使用时翻盖设备200的外观面的光滑平整。
转轴的中轴线为第二轴线,连接部221经垂直于第二轴线的平面所截的面为第二截面,为使转轴能够在锁环212内顺利转动,连接部221的所有第二截面均为圆形,且所有第二截面的圆心均位于第二轴线上。第一段2111经垂直于第二轴线的平面所截的面为第三截面,第一段2111与连接部221相适配可以为:第一段2111的所有第三截面均为圆弧,且所有第三截面的圆心均位于第二轴线上;在垂直于第二轴线的同一平面上,第三截面的半径大于第二截面的半径。当然,为使连接部221与第一段2111的连接较为紧密,在垂直于第二轴线的同一平面上,第三截面的半径应当稍微大于第二截面的半径。具体地,在垂直于第二轴线的同一平面上,第三截面的半径可以为第二截面的半径的1.01倍至1.3倍。
第一段2111的所有第三截面可以为沿平行于第二轴线的方向半径依次增大、半径依次减小或是其他任意变化。当然,为便于第一段2111的加工成型,第一段2111的所有第三截面的形状优选为均相同。
参见图2和图11,容纳腔211还包括用于使第一段2111与上表面213连接的第二段2112。为使第一分界线P1位于第一段2111,则第二段2112只能由前模仁110或前模斜顶130中的一个来成型,而不能采用两个来组合成型。考虑到开模时前模斜顶130的第一成型部131需要从锁环212内移出,即前模斜顶130可能会在容纳腔211内沿平行于第一轴线的方向移动。这样第二段2112就不可能完全由前模斜顶130来成型,即第二段2112需要由前模仁110来成型。
前模仁110包括用于成型第二段2112的第一成型面111,可参见图12。第一成型面111可以为平面。当然,为使第一段2111能够与翻转部外壳220的上表面213光滑过渡连接,使固定部外壳210的结构美观,第一成型面111可以为光滑的曲面。第一成型部131的中轴线为第一轴线,第一成型面111经垂直于第一轴线的平面所截的面为第一截面,为便于第一段2111的加工成型,第一成型面111的所有第一截面均可以为圆弧,且所有第一截面的半径均相等。
参见图2和图12,第一段2111与第二段2112的分界线为第二分界线P2,第二分界线P2可以为直线也可以为曲线。当然,为便于加工成型,第二分界线P2优选为直线。通过将所有的第一截面的形状设置为均相同,能够实现第二分界线P2为一条直线。
当然,当第一成型面111的所有第一截面均为圆弧时,为使第一段2111与第二段2112的连接更为平滑,第一段2111可以包括第一子段和第二子段。其中第一子段与连接部221相适配,第二子段用于使第一子段与第二段2112平滑连接。第一子段经垂直于第二轴线的平面所截的面为第四截面,第一子段与连接部221相适配可以为:第一子段的所有第四截面均为圆弧,且所有第四截面的圆心均位于第二轴线上;且在垂直于第二轴线的同一平面上,第四截面的半径大于第二截面的半径。当然,为使连接部221与第一子段的连接较为紧密,在垂直于第二轴线的同一平面上,第四截面的半径应当稍微大于第二截面的半径。具体地,在垂直于第二轴线的同一平面上,第四截面的半径可以为第二截面的半径的1.01倍至1.3倍。第一分界线P1可以位于第一子段也可以位于第二子段。
参见图11,前模仁110还包括用于成型上表面213的第二成型面112,为使第一分界线P1隐藏效果好,第一分界线P1至第二成型面112的最小距离可以为大于等于0.9mm。
参见图6,前模仁110设置有第一倾斜孔113。第一倾斜孔113的倾斜是相对于开模方向而言的,指第一倾斜孔113的轴线与开模方向不平行。开模方向可以是前模仁110与后模仁120之间发生相互分离的任意方向。开模时,可以是前模仁110相对于后模仁120移动;也可以是后模仁120相对于前模仁110移动。当前模仁110位于后模仁120的正上方,且开模时后模仁120相对于前模仁110发生移动,则开模方向可以是后模仁120向下移动的任意方向,此时第一倾斜孔113的倾斜是相对于后模仁120的移动方向而言的,指第一倾斜孔113的轴线与开模时后模仁120的移动方向不平行。如,当前模仁110位于后模仁120的正上方,且开模时后模仁120的移动方向为竖直向下时,第一倾斜孔113的倾斜是指其轴线不是竖直的。
参见图6,第一倾斜孔113的第一端连通模腔Q,第二端沿远离后模仁120的方向延伸至前模仁110的外壁。前模仁110的外壁可以是与其面向后模仁120的表面不同的任意一个表面。如,前模仁110位于后模仁120的正上方时,前模仁110的面向后模仁120的表面为前模仁110的底面,此时,前模仁110的外壁可以是前模仁110的顶面,即第一倾斜孔113自前模仁110的底面延伸至前模仁110的顶面;前模仁110的外壁还可以是前模仁110的任意一个侧面,即第一倾斜孔113自前模仁110的底面延伸至前模仁110的任意一个侧面。
前模斜顶130的第二端穿过第一倾斜孔113后,位于前模仁110远离后模仁120的一侧。开模时,因第一倾斜孔113的轴线与开模方向不平行,则在开模时前模斜顶130可以具有与开模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移动行程。通过开模时前模斜顶130的沿垂直于开模方向的移动行程可以实现第一成型部131从锁环212的内表面中移出,具体地,将开模时前模斜顶130的沿垂直于开模方向的移动方向定义为第一方向N,第一成型部131的中轴线可以与第一方向N平行。具体地,因前模斜顶130还包括用于成型容纳腔211的第二成型部132,则为使第一成型部131能够顺利的从锁环212内移出,第一方向N可以为第一成型部131的由远离第二成型部132的一端指向靠近第二成型部132的一端的方向,可参见图6、图7、图16和图17。
为实现开模时,前模仁110能够推动第一成型部131从锁环212内移出,第一成型部131在后模仁120的面向前模仁110的表面上的正投影应该满足:与第一倾斜孔113在后模仁120的面向前模仁110的表面上的正投影共线,且小于等于第一倾斜孔113在后模仁120的面向前模仁110的表面上的正投影的长度。第一倾斜孔113在后模仁120的面向前模仁110的表面上的正投影是指第一倾斜孔113的轮廓线在后模仁120的面向前模仁110的表面上的正投影。如,后模仁120的面向前模仁110的表面为其顶面时,第一成型部131在后模仁120的顶面上的正投影应该满足:与第一倾斜孔113在后模仁120的顶面上的正投影共线,且长度小于等于第一倾斜孔113在后模仁120的顶面上的正投影的长度。
若开模前期前模斜顶130不沿第一方向N运动而是与前模仁110保持静止,那么开模时前模仁110会带动前模斜顶130、成型的固定部外壳210相对于后模仁120移动,这样因前模斜顶130仅第一成型部131与固定部外壳210的锁环212连接,若想带动整个固定部外壳210移动可能会出现拉扯现象造成产品的成型效果差,为避免上述问题,可以在开模时通过人工辅助的方式使前模斜顶130在第一倾斜孔113的限定下沿第一方向N移动,以使开模后成型的固定部外壳210能够位于后模仁120上。
当然,为减少人工成本,参见图4,模具100可以包括用于保证前模斜顶130在第一倾斜孔113的限定下能够沿第一方向N移动的牵引装置140。参见图4、图6和图9,牵引装置140连接于后模仁120,前模斜顶130的第一端位于模腔Q内,第二端穿过第一倾斜孔113且连接于牵引装置140,前模斜顶130的第二端在牵引装置140上可以具有第一方向N的行程。此时,因牵引装置140与后模仁120连接,那么牵引装置140将跟随后模仁120移动,当开模时前模仁110与后模仁120相对移动时,因前模斜顶130的第二端与牵引装置140连接,前模斜顶130也将跟随后模仁120移动,并在前模仁110的第一倾斜孔113的限定下还沿第一方向N移动。
牵引装置140的第一端可以连接于后模仁120,第二端可以位于任意位置。如,牵引装置140的第二端可以位于前模仁110远离后模仁120的一侧;此时,牵引装置140可以是贯穿前模仁110,牵引装置140也可以是不贯穿前模仁110。牵引装置140可以是具有牵引功能的任意装置;如,牵引装置140可以是一个杆体。当然,为使开模后前模仁110与后模仁120之间的间距足够大,方便取出固定部外壳210,牵引装置140可以是在移动一段距离之后能够分离的装置;如,牵引装置140可以包括经磁吸作用吸附在一起的多个部件,当牵引力足够大时,经磁吸作用吸附在一起的多个部件可以分离。牵引装置140也可以包括经包紧作用连接在一起的多个部件,当牵引力足够大时,经包紧作用连接在一起的多个部件也可以分离。
当牵引装置140为一个第一杆体,该第一杆体可以呈L型,且第一端可以连接于后模仁120上,第二端可以设有沿平行于第一方向N延伸的导向槽,前模斜顶130的第二端卡设于导向槽,且在导向槽内具有第一方向N的行程。
当牵引装置140包括经磁吸作用吸附在一起的多个部件时,牵引装置140具体可以包括套筒141a、第二杆体142a、第一磁条143a和第二磁条144a,第二杆体142a的第一端可以连接于后模仁120,第二端可以位于套筒141a的内部。套筒141a的远离第二杆体142a的一端可以连接于前模斜顶130的第二端,且前模斜顶130的第二端在套筒141a上具有第一方向N的行程。第二杆体142a的外表面可以设置多个第一磁条143a,套筒141a的内表面可以设置多个第二磁条144a,以使第二杆体142a的第二端经第一磁条143a和第二磁条144a之间的吸附作用位于套筒141a的内部。在开模时,若后模仁120相对于前模仁110发生移动,则套筒141a因第一磁条143a和第二磁条144a的吸附作用将跟随第二杆体142a和后模仁120移动一段距离,而当后模仁120继续移动时,第二杆体142a与套筒141a将会发生分离,以使前模仁110与后模仁120之间的间距可以足够大,以方便固定部外壳210的取出。套筒141a的第二端与前模斜顶130的第二端之间也可以设置顶针板,以通过顶针板实现可移动连接。
若将前模斜顶130配置成在第二杆体142a和套筒141a分离之前,第一成型部131移出锁环212,则可以保证未使用顶出装置160推动固定部外壳210时,固定部外壳210将完整的贴合于后模仁120上。前模斜顶130配置成在第二杆体142a与套筒141a分离之前第一成型部131移出锁环212,可根据第一成型部131移出锁环212时后模仁120移动的距离对第二杆体142a位于套筒141a内的部分的长度、第二杆体142a上设置第一磁条143a的区域、套筒141a内设置第二磁条144a的区域等进行调整实现。如,若第一成型部131完全从锁环212中移出时,后模仁120向下移动20mm,则第二杆体142a位于套筒141a内的长度可以是大于等于20mm;第二杆体142a上设置第一磁条143a的区域可以是第二杆体142a的整个外表面,也可以是第二杆体142a的位于套筒141a内的部分的外表面;套筒141a内设置第二磁条144a的区域可以是套筒141a的整个内表面,也可以是套筒141a的靠近第二杆体142a的端口处。
前模斜顶130的第二端在套筒141a上具有第一方向N的行程可以是套筒141a的远离第二杆体142a的一端具有导向部,导向部设有沿平行于第一方向N延伸的导向槽,前模斜顶130的第二端卡设于导向槽,且在导向槽内具有第一方向N的行程。
当牵引装置140包括经包紧作用连接在一起的多个部件时,参见图6和图9,牵引装置140可以包括安装件145b和扣合件146b,安装件145b位于前模仁110远离后模仁120的一侧。扣合件146b的第一端连接于后模仁120,第二端连接于安装件145b。前模斜顶130的第二端穿过第一倾斜孔113、且连接于安装件145b,前模仁110配置成开模时,推动前模斜顶130在安装件145b上沿第一方向N移动。扣合件146b包括卡扣1461和卡环1462,卡扣1461的第一端连接于后模仁120,第二端卡设于卡环1462的第一端;卡环1462的第二端连接于安装件145b。开模时,卡环1462因与卡扣1461之间的包紧作用将跟随卡扣1461和后模仁120移动一段距离,而当后模仁120继续移动时,卡扣1461和卡环1462将会发生分离,以使前模仁110与后模仁120之间的间距可以足够大,以方便固定部外壳210的取出。卡扣1461可以是尼龙胶塞,卡环1462可以是尼龙胶塞司套。
若将前模斜顶130配置成在卡扣1461与卡环1462分离之前,第一成型部131移出锁环212,则可以保证未使用顶出装置160推动固定部外壳210时,固定部外壳210将完整的贴合于后模仁120上。前模斜顶130配置成在卡扣1461与卡环1462分离之前第一成型部131移出锁环212,可根据第一成型部131移出锁环212时后模仁120移动的距离对卡扣1461位于卡环1462内的部分的长度进行调整实现。
参见图6,前模斜顶130在安装件145b上沿第一方向N移动可以是安装件145b包括顶针板1451,顶针板1451设置有沿平行于第一方向N延伸的导向槽14511,前模斜顶130的第二端卡设于导向槽14511,且在导向槽14511内沿第一方向N移动。
当前模斜顶130的第二端具有朝第一方向N的反方向延伸的延伸部时,前模斜顶130在安装件145b上沿第一方向N移动还可以是安装件145b包括顶针板,顶针板设置有沿平行于第一方向N延伸的导向孔,延伸部卡设于导向孔,且在导向孔内沿第一方向N移动。
当开模后成型的固定部外壳210位于后模仁120上时,开模过程中前模仁110与后模仁120的分离会使前模仁110从用于成型容纳腔211的内表面的部分移开,以使容纳腔211中留出空隙,这样第一成型部131沿第一方向N移动就是朝该空隙处挪动,而不会受到前模仁110的阻碍,能够确保开模的顺利进行。
开模后,前模斜顶130以及牵引装置140的位置均相较于合模时的位置发生改变,为便于前模斜顶130和牵引装置140从开模时的位置恢复至合模时的位置,参见图4,模具100还可以包括用于使前模斜顶130从开模位置恢复至合模位置的复位装置150。复位装置150可以为位于前模仁110与安装件145b之间的弹性伸缩件;弹性伸缩件可以为弹簧。
参见图8,当安装件145b设置有阶梯孔1452,且阶梯孔1452具有背离前模仁110的台阶面14521时,复位装置150可以包括连杆151和弹性伸缩件152,连杆151穿过阶梯孔1452,且第一端连接于前模仁110,第二端位于安装件145b远离前模仁110的一侧。连杆151的第二端的外壁面沿平行于台阶面14521的方向延伸形成遮挡部153。弹性伸缩件152的第一端抵接于台阶面14521,第二端抵接于遮挡部153的面向台阶面14521的表面。弹性伸缩件152可以为弹簧,此时,弹性伸缩件152可以是套设于连杆151上。
前模斜顶130的数量可以是多个,第一倾斜孔113的数量与前模斜顶130的数量相等,每个前模斜顶130均穿过一个第一倾斜孔113,前模斜顶130的具体数量需根据固定部外壳210上的锁环212的数量来确定。当固定部外壳210具有两个锁环212,且两个锁环212的中轴线共线或相互平行时,前模斜顶130的数量为两个,第一倾斜孔1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倾斜孔113的间距可以是自前模仁110靠近后模仁120的一侧向前模仁110远离后模仁120的一侧逐渐增大。每个前模斜顶130的第二端分别穿过一个第一倾斜孔113后连接于牵引装置140,且两个前模斜顶130在牵引装置140上的行程方向相反。此时,两个前模斜顶130的两个第一成型部131背向设置,且开模时两个第一成型部131朝容纳腔211内移动以移出锁环212。
为使开模时,两个前模斜顶130能够在对应的第一倾斜孔113内顺利移动,两个第一倾斜孔113的轴线可以是位于同一平面内,且该平面与开模方向平行。如,前模仁110位于后模仁120的上方,开模时后模仁120相对于前模仁110发生移动,且开模时后模仁120的移动方向为竖直向下,则两个第一倾斜孔113的轴线所在的一个平面应该是一个竖直面。两个第一倾斜孔113的轴线也可以是位于相平行的两个平面内,且相平行的两个平面与开模方向平行。如,前模仁110位于后模仁120的上方,开模时后模仁120相对于前模仁110发生移动,且开模时后模仁120的移动方向为竖直向下,则两个第一倾斜孔113的轴线位于的两个相平行的平面均应该是一个竖直面。
为确保开模时,在未使用顶出装置160推动固定部外壳210之前,固定部外壳210完整的贴合于后模仁120上,参见图6和图13,后模仁120可以包括第一模板121、第二模板122和第三模板123,第一模板121与前模仁110相对设置,第二模板122和第三模板123位于第一模板121与前模仁110之间,且分别位于第一模板121的两侧,以使前模仁110、第一模板121、第二模板122和第三模板123之间形成模腔Q。参见图7,第二模板122上设置有成型一个锁环212的部分内表面的第一凸起1221,第三模板123上设置有成型另一个锁环212的部分内表面的第二凸起1231。在开模时,因第一凸起1221和第二凸起1231均位于锁环212内,因此,固定部外壳210将完整的贴合于后模仁120上。此时,若要将固定部外壳210从后模仁120上推出时,需先移动第二模板122和第三模板123,以使第一凸起1221和第二凸起1231从锁环212内移出。
为使开模后,固定部外壳210能够容易的从后模仁120内取出,参见图4和图6,模具100还可以包括顶出装置160。顶出装置160可以是竖直设置的;顶出装置160是竖直设置时,顶出装置160包括顶杆。后模仁120上具有竖直孔,顶杆的第一端位于前模仁110与后模仁120之间,第二端位于后模仁120远离前模仁110的一侧。顶杆配置成合模时,第一端成型固定部外壳210的部分表面;开模时,推动第二端,其第一端能够在竖直孔内移动将固定部外壳210推离后模仁120。
为使顶出装置160直接将固定部外壳210推向后模仁120的四周,以便于操作人员取出。顶出装置160也可以是倾斜设置的;当顶出装置160为倾斜时,顶出装置160可以包括后模斜顶161,可参见图4。后模仁120具有第二倾斜孔,后模斜顶161穿过第二倾斜孔,且第一端位于前模仁110与后模仁120之间,第二端位于后模仁120远离前模仁110的一侧。后模斜顶161配置成合模时,第一端成型固定部外壳210的部分的表面;开模时,推动第二端,其第一端能够在第二倾斜孔的限定下将固定部外壳210推离后模仁120,且向后模仁120的外周移动。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申请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申请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用于成型翻盖设备的固定部外壳的模具,所述翻盖设备还包括翻转部外壳,所述翻转部外壳包括连接部及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上的转轴,所述连接部的中轴线与所述转轴的中轴线共线;所述固定部外壳包括容纳所述连接部的容纳腔及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的锁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
后模仁;
前模仁,与所述后模仁形成所述固定部外壳的模腔;及
前模斜顶,第一端位于所述模腔内,所述前模斜顶的第一端包括第一成型部及第二成型部,所述第一成型部用于成型所述锁环的内表面;所述第二成型部用于与所述前模仁组合以成型所述容纳腔的内表面;
其中,所述容纳腔的内表面包括与所述连接部相适配的第一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固定部外壳的上表面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成型部与所述前模仁在所述容纳腔的内表面的分界线为第一分界线,所述第一分界线位于所述第一段,在垂直于所述转轴的中轴线的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一段的截面的半径为所述连接部的截面的半径的1.01倍至1.3倍,所述前模仁还包括用于成型所述上表面的第二成型面,所述第一分界线至所述第二成型面的最小距离为0.9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的内表面还包括用于使所述第一段与所述上表面连接的第二段,所述前模仁包括用于成型所述第二段的第一成型面,所述第一成型部的中轴线为第一轴线,所述第一成型面经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的平面所截的面为第一截面,所述第一成型面的所有的所述第一截面均为圆弧,且所有的所述第一截面的半径均相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所述第一截面的形状均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仁设置有第一倾斜孔,所述第一倾斜孔的第一端连通所述模腔,所述第一倾斜孔的第二端沿远离所述后模仁的方向延伸至所述前模仁的外壁;所述前模斜顶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一倾斜孔、且位于所述前模仁远离所述后模仁的一侧;
所述前模仁配置成开模时推动所述前模斜顶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成型部从所述锁环内移出;所述第一成型部的中轴线为第一轴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轴线平行,且为所述第一成型部的由远离所述第二成型部的一端指向靠近所述第二成型部的一端的方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安装件,位于所述前模仁远离所述后模仁的一侧;及
扣合件,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后模仁,第二端连接于所述安装件;
其中,所述前模斜顶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一倾斜孔、且连接于所述安装件;所述前模仁配置成开模时,推动所述前模斜顶在所述安装件上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包括:
顶针板,设置有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导向槽;
其中,所述前模斜顶的第二端卡设于所述导向槽,且可在所述导向槽内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件包括:
卡扣,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后模仁;及
卡环,所述卡环的第一端套设于所述卡扣的第二端,所述卡环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安装件。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斜顶的数量及所述第一倾斜孔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倾斜孔的间距自所述前模仁靠近所述后模仁的一侧向所述前模仁远离所述后模仁的一侧逐渐增大;每个所述前模斜顶的第二端分别穿过一个所述第一倾斜孔后、连接于所述安装件,且两个所述前模斜顶在所述安装件上的行程方向相反。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复位装置,用于使所述前模斜顶从开模位置恢复至合模位置。
CN202010234798.1A 2020-03-30 2020-03-30 一种用于成型翻盖设备的固定部外壳的模具 Active CN1114831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34798.1A CN111483113B (zh) 2020-03-30 2020-03-30 一种用于成型翻盖设备的固定部外壳的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34798.1A CN111483113B (zh) 2020-03-30 2020-03-30 一种用于成型翻盖设备的固定部外壳的模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83113A CN111483113A (zh) 2020-08-04
CN111483113B true CN111483113B (zh) 2022-03-18

Family

ID=71790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34798.1A Active CN111483113B (zh) 2020-03-30 2020-03-30 一种用于成型翻盖设备的固定部外壳的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83113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64745A1 (de) * 2000-12-22 2002-07-11 Webasto Vehicle Sys Int Gmbh Formwerkzeug und Verfahren zum randseitigen Anformen eines profilierten mehrseitigen Kunststoffrahmenteils an einen plattenförmigen Gegenstand
CN203496222U (zh) * 2013-09-10 2014-03-26 天津国丰模具有限公司 制作分体式保险杠的内分型模具
CN110900963A (zh) * 2019-10-11 2020-03-2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模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49240B2 (en) * 2011-03-25 2013-01-08 Honda Motor Co., Ltd. Hidden parting line mold and hidden parting line molding technique using associated part removal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64745A1 (de) * 2000-12-22 2002-07-11 Webasto Vehicle Sys Int Gmbh Formwerkzeug und Verfahren zum randseitigen Anformen eines profilierten mehrseitigen Kunststoffrahmenteils an einen plattenförmigen Gegenstand
CN203496222U (zh) * 2013-09-10 2014-03-26 天津国丰模具有限公司 制作分体式保险杠的内分型模具
CN110900963A (zh) * 2019-10-11 2020-03-2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模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83113A (zh) 2020-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37195B1 (en) Injection mold
CN111483113B (zh) 一种用于成型翻盖设备的固定部外壳的模具
US5350555A (en) Process for two stage injection molding of air-conditioning blow-out port device
CN213382765U (zh) 双级滑块结构和注塑模具
US5352399A (en) Process for two-stage injection molding of air-conditioning blow-out port device
CN108032493B (zh) 一种用以成型拱形工件的模具
JP5562083B2 (ja) 成形用金型
CN110900963B (zh) 一种注塑模具
JPH1085896A (ja) 射出成形用金型
CN211763125U (zh) 一种基于滑块和弯销组合的双向抽芯机构
JPH07164490A (ja) 射出成形金型
CN210999727U (zh) 双色注塑模具
CN218256527U (zh) 一种滑块抽芯机构及注塑模具
CN218660289U (zh) 一种强脱结构及其模具
CN216423338U (zh) 一种平板电脑外壳注塑模具
CN216832032U (zh) 一种具有联动抽芯机构的注塑模具
JPH06720U (ja) 射出成形用金型
CN219883183U (zh) 一种斜销结构及注塑模具
CN217802978U (zh) 一种三板模合模结构
CN219445956U (zh) 制作手套模型的注塑模具
CN214082555U (zh) 一种防嵌件掉落的模具结构
CN218660322U (zh) 一种前模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
CN212979102U (zh) 一种平移开模的注塑模具
CN213860416U (zh) 注塑成型模具
CN216683154U (zh) 一出多组合配件成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