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72767B - 黑色片及黑色粘合带 - Google Patents

黑色片及黑色粘合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72767B
CN111372767B CN201880055207.5A CN201880055207A CN111372767B CN 111372767 B CN111372767 B CN 111372767B CN 201880055207 A CN201880055207 A CN 201880055207A CN 111372767 B CN111372767 B CN 1113727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ck
infrared
sheet
ink
adhesive t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520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72767A (zh
Inventor
白石奈奈
今井克明
山上晃
孙博
杰罗姆·莫耶
菲利普·斯科特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IC Corp
Sun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IC Corp
Sun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IC Corp, Sun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D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3727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727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727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727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9Laminated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02Printing inks
    • C09D11/03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ther than the chemical nature of the binder
    • C09D11/033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ther than the chemical nature of the binder characterised by the solv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02Printing inks
    • C09D11/03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ther than the chemical nature of the binder
    • C09D11/037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ther than the chemical nature of the binder characterised by the pig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02Printing inks
    • C09D11/10Printing inks based on artificial resins
    • C09D11/106Printing inks based on artificial resin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1/00Features of adhes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J9/00, e.g. additives
    • C09J11/02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 C09J11/04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in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02Colour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02Coloured
    • B32B2307/4023Coloured on the layer surface, e.g. in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08Matt, dull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16Reflect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05/00Adhesive articles, e.g. adhesive ta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6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permitting easy sepa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1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specific function
    • C08K3/013Fillers, pigments or reinforcing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3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 C09J2301/30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the adhesive being pressure-sensitive, i.e. tacky at temperatures inferior to 30°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4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essential components
    • C09J2301/41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essential components additives as essential feature of the carrier lay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31/00Presence of polyvinyl acetate
    • C09J2431/006Presence of polyvinyl acetate in the substr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67/00Presence of polyester
    • C09J2467/006Presence of polyester in the substra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Inks, Pencil-Leads, Or Crayons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黑色片(1),其特征在于,其层叠有基材片(11)和红外线反射层(12),CIE色彩值(L*,a*,b*)及波长850nm的红外线反射率R/[%]在下述范围:18≤L*≤36‑3≤a*≤3‑3≤b*≤312≤R。

Description

黑色片及黑色粘合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黑色片及黑色粘合带。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7年9月1日于美国申请的62/553370号的优先权、主张基于2018年5月10日于美国申请的62/669576号的优先权,并将这些内容引用于此。
背景技术
在电子记事本、手机、PHS等小型电子终端中,利用基于石墨片等散热片进行的散热作为冷却方法(专利文献1)。在小型电子终端中,为了抑制辐射噪音也利用使软磁性金属粉末复合化于树脂片而成的磁性片,也利用用于电子零件的电绝缘的绝缘片(专利文献2~3)。
另外,从隐蔽、遮光的观点出发,这些散热片、磁性片、绝缘片等电子零件用功能性片优选使用着色为黑色的粘合带。以往的这些黑色粘合带,一般被碳黑所着色,吸收近红外线。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0396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07227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6-0742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另外,存在将以往粘贴有黑色粘合带的功能性片,在与小型电子终端内的包含粘贴有黑色粘合带的功能性片的多个黑色电子零件相近的位置粘贴或者重叠粘贴的需求。因此,有时多个同为黑色的零件彼此要通过可见光来识别会变得困难。另外,若使用黑色的红外线反射性涂膜,则虽变得能够利用红外线进行识别,但尚不知一种适合用于对可应用于小型电子零件的粘合带进行印刷的市售的红外线反射涂膜。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黑色片及黑色粘合带,该黑色片及黑色粘合带能用于使用红外线光源与红外线相机来识别多个同为黑色的粘合带彼此。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人为解决上述课题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反射近红外线的黑色片与以往的黑色粘合带为相同色调并且能使用红外线来识别。即,本发明如下所述。
[1]一种黑色片,其特征在于,其层叠有基材片和红外线反射层,CIE色彩值(L*,a*,b*)及波长850nm的红外线反射率R/[%]在下述范围:
18≤L*≤36
-3≤a*≤3
-3≤b*≤3
12≤R。
[2]如上述[1]所述的黑色片,其依照JIS Z 8741以60°的设定角度所测定的光泽度Gu在下述范围:0≤Gu≤10。
[3]如上述[1]或[2]所述的黑色片,其中上述基材片的厚度为0.5~100μm,上述红外线反射层的厚度为1~10μm。
[4]如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黑色片,其中,上述红外线反射层包含无机黑色颜料或有机黑色颜料。
[5]如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黑色片,其中,上述红外线反射层层叠有黑色红外线反射层及白色红外线反射层。
[6]如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黑色片,其还层叠有消光层(艶消し層)。
[7]如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黑色片,其用于调整电子零件用功能性片的红外线反射率。
[8]如上述[7]所述的黑色片,其中,上述功能性片为散热片、磁性片或绝缘片。
[9]一种黑色粘合带,其层叠有上述[1]~[8]中任一项所述的黑色片和粘合剂层。
[10]如上述[9]所述的黑色粘合带,其中,上述粘合剂层的厚度为1~50μm。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红外线反射性印墨、包含该印墨的印刷物、制作粘合带的方法、包含红外线反射颜料的膜。
[11]一种能够红外线反射印刷的印墨,包含下述(a)至(e):
(a)0~50%的无机黑色颜料,其选自铬铁氧化物、铬铁镍氧化物、铬酸铜、铬铁矿、锰铁氧体、镍锰铁氧化物、红外线非反射性无机黑色颜料及这些的组合;
(b)0~30%的无机着色颜料,其选自钒酸铋、钛酸铬锑、氧化铬、铝酸钴、亚铬酸钴、钴铬铝酸盐、钴锂铝酸盐、钴钛酸盐、亚铬酸铁、铁铬钛、铬酸铅、钛酸锑锰、钛酸锰、钛酸镍锑、镍钛酸盐、铌锡烧绿石、锡锌、氧化钛、铁酸锌、亚铬酸锌铁、及红外线非反射性无机着色颜料;
(c)1~35%的树脂;
(d)5~65%的溶剂;以及
(e)0~20%的流变学功能性添加剂,包含:非三嵌段共聚物分散剂、消泡剂、消光剂、粘接促进剂、蜡、固化剂。
[12]如上述[11]所述的印墨,其中,上述印墨为黑色,且包含至少1%的无机黑色颜料。
[13]如上述[11]所述的印墨,当制成0.15~5μm的干燥膜时,波长850nm的红外线反射率R大于5%。
[14]如上述[11]所述的印墨,当制成0.15~5μm的干燥膜时,波长850nm的红外线反射率R大于10%。
[15]如上述[11]所述的印墨,当制成0.15~5μm的干燥膜时,波长850nm的红外线反射率R大于20%。
[16]如上述[11]所述的印墨,当制成0.15~5μm的干燥膜时,波长850nm的红外线反射率R大于25%。
[17]如上述[11]~[16]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墨,其在色座标中,L*值为22.5(±5)、a*值为0(±2)、b*值为1(±2)。
[18]如上述[11]~[17]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墨,其在色座标中,L*值为22.5(±2.5)、a*值为0(±1)、b*值为1(±1)。
[19]如上述[11]所述的印墨,其光泽度≤10。
[20]如上述[11]所述的印墨,其光泽度为2±2。
[21]如上述[11]所述的印墨,其中,上述树脂选自氨基甲酸酯系、丙烯酸系、乙烯基系、聚酯系、纤维素系、及这些的组合。
[22]如上述[21]所述的印墨,其中,上述树脂为热塑性。
[23]如上述[11]所述的印墨,其中,上述溶剂选自乙醇、甲醇、乙酸甲酯、乙酸正丙酯、乙酸乙酯、乙酸异丙酯、异丙醇、丙酮、甲基异戊酮、乙酸正丁酯、丙二醇甲基醚乙酸酯、及这些的组合。
[24]如上述[11]所述的印墨,其中,上述印墨在CIE色彩值(L*,a*,b*)的色座标中,L*值为18~36,且是具有任意的a*值及b*值的低色相色。
[25]一种印刷物,包含上述[11]~[24]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墨。
[26]如上述[25]所述的印刷物,其中,上述印刷物为粘合带。
[27]一种制作粘合带的方法,其包含下述步骤:将上述[11]~[24]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墨印刷于基材上,并使其干燥。
[28]一种膜,包含直接混练入膜的红外线反射颜料。
[29]如上述[28]所述的膜,其中,上述颜料的至少一部分为选自铬铁氧化物、铬铁镍氧化物、铬酸铜、铬铁、锰铁氧体、镍锰铁氧化物、红外线非反射性无机黑色颜料及这些的组合中的无机黑色颜料。
技术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黑色片及黑色粘合带,该黑色片及黑色粘合带能够用于使用红外线光源与红外线相机来识别多个同为黑色的粘合带彼此,以及识别黑色粘合带与黑色电子零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波长850nm的红外线反射率R/[%]及CIE色彩值(L*,a*,b*)相对于颜料的配合比例的关系的图表。
图2是使用红外线光源与红外线相机而识别红外线吸收基板与红外线反射基板时的示意图。两者间红外线反射率R的差优选为大于15%。
图3是显示粉碎时间不同的印墨的基于SEM测定的膜厚与涂布次数的关系的图表。显示使用150线/英寸(lines per inch,以下称LPI。)滚筒的印墨涂膜厚度是每1层涂布小于1μm。
图4是显示波长850nm的红外线反射率R/[%]相对于涂布次数的关系的图表。显示随着粉碎时间增加,波长850nm的红外线反射率R减少,且薄的涂膜的反射率高。
图5是显示CIE色彩值(L*)相对于粉碎时间的关系的图表。显示:无粉碎时,若印墨厚度不同,则L*值差异大,但若进行粉碎,则不取决于印墨厚度,L*值会收敛。
图6是显示使粉碎时间变化时,CIE色彩值(L*)相对于涂布次数的关系的图表。显示当印墨被粉碎时,L*值随着印墨变得更厚而收敛。
图7是从工作台(左下的白)上距50cm处使用红外线相机来拍照的红外线反射5G被覆基板(灰色)、及具有相同CIE色彩值(L*,a*,b*)的ABS2基板(黑色)的照片。
图8是PET上的厚度2.0±0.2μm的红外线反射层剖面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以下称SEM。)的照片。
图9是显示红外线反射黑色片的3个实施方式的剖面图。实施方式(1)具有红外线反射层、PET(中间)、及粘合剂层。实施方式(2)在填充有红外线反射颜料的粘合剂层上具有PET膜(上)。实施方式(3)在粘接剂层(底部)具有混炼有红外线反射颜料的PET。
图10A是显示使YTZ(注册商标)粉碎介质的各直径变化时,波长850nm的红外线反射率R/[%]相对于粉碎时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10B是显示使YTZ(注册商标)粉碎介质的各直径变化时,光泽度相对于粉碎时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10C是显示使YTZ(注册商标)粉碎介质的各直径变化时,CIE色彩值(L*)相对于粉碎时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10D是显示使YTZ(注册商标)粉碎介质的各直径变化时,CIE色彩值(a*)相对于粉碎时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10E是显示使YTZ(注册商标)粉碎介质的各直径变化时,CIE色彩值(b*)相对于粉碎时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11A是显示使粉碎时间变化时,波长850nm的红外线反射率R/[%]相对于涂布次数的关系的图表。
图11B是显示使粉碎时间变化时,光泽度Gu相对于涂布次数的关系的图表。
图11C是显示使粉碎时间变化时,CIE色彩值(L*)相对于涂布次数的关系的图表。
图11D是显示使粉碎时间变化时,CIE色彩值(a*)相对于涂布次数的关系的图表。
图11E是显示使粉碎时间变化时,CIE色彩值(b*)相对于涂布次数的关系的图表。
图12是显示使篮式粉碎时间变化时,波长850nm的红外线反射率R/[%]相对于涂布次数的的关系的图表。
图13是显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黑色片1的一例的示意剖面图。
图14是显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黑色片1的变形例的示意剖面图。
图15是显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黑色粘合带2的一例的示意剖面图。
图16是显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黑色粘合带2的变形例的示意剖面图。
图17是显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黑色粘合带2的变形例的示意剖面图。
图18是显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黑色片1的一例的示意剖面图。
图19是显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黑色片1的变形例的示意剖面图。
图20是显示第四实施方式的黑色粘合带2的一例的示意剖面图。
图21是显示第四实施方式的黑色粘合带2的变形例的示意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即黑色片及黑色粘合带,详细地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黑色片的特征在于,其层叠有基材片和红外线反射层,CIE色彩值(L*,a*,b*)及波长850nm的红外线反射率R/[%]在下述范围:
18≤L*≤36
-3≤a*≤3
-3≤b*≤3
12≤R。
黑色片的L*值为18≤L*≤36,优选为19≤L*≤30,更优选为20≤L*≤25。
黑色片的a*值为-3≤a*≤3,优选为-2≤a*≤2,更优选为-1≤a*≤1。
黑色片的b*值为-3≤b*≤3,优选为-2.5≤b*≤1.5,更优选为-2≤b*≤0。
黑色片的波长850nm的红外线反射率R/[%]为12≤R,优选为15≤R,最优选为20≤R。
本实施方式的黑色片,因为CIE色彩值(L*,a*,b*)及波长850nm的红外线反射率R为上述范围的值,与以往经碳黑所着色的黑色粘合带或者经碳黑所着色的黑色电子零件一起使用时,是相同色调且设计性优良,同时因为近红外线的反射性不同,而能够使用红外线来识别两者。
CIE色彩值(L*,a*,b*)及波长850nm的红外线反射率R,能够通过后述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黑色片依照JIS Z8741以60°的设定角度所测定的光泽度Gu,优选在下述范围:0≤Gu≤10。
黑色片的从基材片侧或红外线反射层侧的至少其中一侧测定出的CIE色彩值(L*,a*,b*)及波长850nm的红外线反射率R为上述范围的值。
图13是显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黑色片1的一例的示意剖面图,层叠有基材片11和红外线反射层12。需说明的是,在图13以后的图中,针对与已经说明的图所示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与该已说明的图中相同的符号且省略其详细说明。
黑色片的总厚度优选为1.5~100μm,更优选为3.5~40μm,特别优选为2.5~10.5μm。通过在此范围,易于兼顾作为电子零件用功能性片保护用时的机械强度、薄度及粘接强度。所谓黑色片的总厚度是指不含粘合剂层的黑色片总厚度。
(基材片)
作为用于本发明黑色片及黑色粘合带的基材片,能够适宜使用:各种树脂片、树脂膜、树脂带、金属、金属与树脂膜的复合膜。作为树脂膜,例如可举出,聚酯膜、聚乙烯膜、聚丙烯膜、聚苯乙烯膜、聚酰亚胺膜等。另外,作为金属,可举出,铜箔、铝箔、镍箔、铁箔、合金箔等。另外,作为金属与树脂膜的复合膜,可举出,将上述树脂膜与金属层压而得的复合膜。其中优选强度及绝缘性优良的聚酯膜、聚酰亚胺膜。
基材片的厚度为0.5~100μm,优选为1.5~30μm,最优选为2~5μm。通过在该范围,易于兼顾作为电子零件用功能性片保护用时的机械强度与薄度。
另外,对树脂膜而言,为了赋予隐蔽性及反射性,也可使各种着色颜料混合。
(红外线反射层)
用于本发明黑色片及黑色粘合带的红外线反射层是将黑色片及黑色粘合带的CIE色彩值(L*,a*,b*)及波长850nm的红外线反射率R/[%]调整至规定范围的层。能够通过涂布后述的印墨而制备。
红外线反射层的厚度优选为1~10μm,更优选为1.5~6μm,最优选为2~5μm。通过在该范围,易于兼顾作为电子零件用功能性片保护用的情况下适合的CIE色彩值、红外线反射率及薄度。
红外线反射层优选包含无机黑色颜料或有机黑色颜料。包含无机黑色颜料的红外线反射层,可通过将包含后述无机黑色颜料的印墨涂布至基材片上,制成红外线反射性涂膜来形成。包含有机黑色颜料的红外线反射层,可通过将包含后述有机黑色颜料的印墨涂布至基材片上,制成红外线反射性涂膜而形成。
(包含有机黑色颜料的印墨)
包含无机氧化物颜料的印墨被用于作为用来提供黑色及近红外线反射率的涂膜的红外线反射层。本说明书论述的主要的红外线反射无机氧化物材料是无机黑色颜料。
作为无机黑色颜料,可举出选自铬铁氧化物、铬铁镍氧化物、铬酸铜、铬铁矿、锰铁氧体、镍锰铁氧化物、红外线非反射性无机黑色颜料、及这些的组合的颜料。作为包含无机黑色颜料的印墨,优选为包含含有铬的铬系无机黑色颜料的印墨。这种黑色是最难实现既在波长850nm发生反射又在可见光(390~700nm)进行吸收的特性的颜色之一。因此,由可见光及红外线都会被吸收的黑色颜料例如碳黑,变更到可见光会吸收但红外线会被反射的不同颜料。通过选择不同的颜料,非红外线反射性的材料和为红外线反射性的材料相比,虽然是相同的颜色但是能够实现不同的红外反射率。颜色可通过添加沿着CIE色彩值(L*,a*,b*)光谱的深色轴、黄蓝色轴或绿红色轴改变视觉光谱外观的其它无机红外线反射颜料来进行调整。作为这样的无机着色颜料,可举出选自钒酸铋、钛酸铬锑、氧化铬、铝酸钴、亚铬酸钴、钴铬铝酸盐、钴锂铝酸盐、钴钛酸盐、亚铬酸铁、铁铬钛、铬酸铅、钛酸锑锰、钛酸锰、钛酸镍锑、镍钛酸盐、铌锡烧绿石、锡锌、氧化钛、铁酸锌及亚铬酸锌铁中的颜料。
同样地,优选地,在近红外线区不为反射性的红外线非反射性无机着色颜料、染料及有机颜料也能够与用于颜色调整的无机红外线反射颜料一起添加。红外线非反射性颜料,不优选包含过多,优选为以总量的20%以下来使用,更优选为15%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下,最优选为5%以下。
树脂及溶剂的选择会影响印墨的沉降及流动特性,另外,在对基材的均匀印刷性方面也是重要的。就树脂而言,与溶剂及树脂为相溶性时,也可使用多种。溶剂***选择1种以上即可。树脂与溶剂的相溶性,是指树脂溶解于溶剂***并且在印刷步骤中必须维持其溶解性。就树脂而言,可从氨基甲酸酯系、丙烯酸系、乙烯基系、聚酯系及/或纤维素系树脂等公知的树脂中适宜选择而使用。这些必须与适合于凹版、柔版印刷或其它类似的印刷方法的溶剂相溶。有可能性的基材材料,例如优选对塑料、金属及玻璃具有良好粘接性。因此,相比于热固性聚合物树脂,优选热塑性聚合物树脂。另外,树脂优选不吸收红外线,尤其是不吸收850±100μm的红外线。溶剂可从乙醇、甲醇、乙酸甲酯、乙酸正丙酯、乙酸乙酯、乙酸异丙酯、异丙醇、丙酮、甲基异戊酮、乙酸正丁酯、丙二醇甲基醚(PM)乙酸酯等公知的溶剂中适宜选择而使用。
在使用凹版技术来印刷薄的涂膜时,有时无机颜料原料的粒径过大。这样的情况下,需要通过通常的粉碎方法使颜料的粒径减少。以下的例子利用铬不锈钢及/或钇稳定的氧化锆研磨珠YTZ(注册商标)所粉碎。通过减小粒径,颜料填充密度提升,能够排除所使用的印刷方法中的印刷缺陷。颜料的粉碎会对所印刷的涂膜的全反射红外线量造成影响。
全反射光与直接反射光及扩散反射光能够识别,以下报告的百分比反射率数据表示全反射光。在后述参考例中,全反射率R/[%]利用具有150mm积分球的Perkin ElmerLAMBDA 900UV/VIS/NIR分光计所测定。测定值在波长800~900nm的范围所测定,而报告的是波长850nm的值。
印墨的粘度使用杯内的SC4-18纺锤利用Brookfield DV2T粘度计所测定。本公开所论述的印墨以20RPM(26.4/s的剪切速度)计为50(±20)厘泊(cps)。印墨的粘度能够变更以满足印刷需求,柔版印刷法的情况优选低至1cps,丝网印刷用途的情况优选高至200000cps。
Geiger凹版印刷机-出样和制造单元用于将印墨印刷在透明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膜的用途。直径1.5″、长度4.5″的滚筒利用以45°整齐排列出135μm正方形的具有金字塔形状的深度38μm的槽(cell)的每1英寸150根线(即,150LPI)来刻印。印刷速度约90英尺/分。除非另有说明,结果是印刷单元通过2次的结果。
在后述参考例中,CIE色彩值(L*,a*,b*)使用X-Rite Spectro Eye分光光度计、D50光谱依照2°的测定基准JISZ8722进行测定。光泽度依照测定标准JIS Z 8741以60°的设定角度使用BYK 4563Micro-TRI-光泽计(Micro-TRI-glossmeter)来进行测定。被印刷在PET上的涂膜剖面图像利用Topcon扫描式电子显微镜来拍照。
(包含有机黑色颜料的印墨)
可将包含有机黑色颜料的印墨作为反射红外线的黑色涂膜而使用于红外线反射层。
作为红外线非吸收性,即,近红外线反射性的颜料,例如可举出,偶氮系、蒽醌系、酞青系、芘酮/苝系、靛蓝/硫靛蓝系、二噁嗪系、喹吖啶酮系、异吲哚啉酮系、异吲哚啉系、二酮基吡咯并吡咯系、次甲基偶氮系、偶氮甲碱偶氮系的有机颜料,作为优选的有机黑色颜料可举出偶氮系、偶氮甲碱偶氮系、苝系的有机黑色颜料。
作为包含有机黑色颜料的印墨,优选为包含偶氮系有机黑色颜料的印墨。作为偶氮系有机黑色颜料,已知不吸收近红外线并反射近红外线的黑色颜料。例如可举出,(2-羟基-N-(2’-甲基-4’-甲氧基苯基)-1-{[4-[(4,5,6,7-四氯-1-氧基-2,3-二氢-1H-异吲哚-3-叉基)氨基]苯基]偶氮}-11H-苯并[a]-咔唑-3-羧基酰胺)、1-{4-[(4,5,6,7-四氯-3-氧基异吲哚啉-1-叉基)氨基]苯基偶氮}-2-羟基-N-(4’-甲氧基-2’-甲基苯基)-11H-苯并[a]咔唑-3-羧基酰胺(CAS编号:103621-96-1)、2-羟基-N-苯基1-{[[4-(4,5,6,7-四氯-1-氧基-2,3-二氢-1H-异吲哚-3-叉基)氨基]苯基]偶氮}-11H-苯并[a]-咔唑-3-羧基酰胺、2-羟基-N-(2’-甲基-4’-甲氧基苯基)-1-{[4-[(4,5,6,7-四氯-1-氧基-2,3-二氢-1H-异吲哚-3-叉基)氨基]苯基]偶氮}-11H-苯并[a]-咔唑-3-羧基酰胺等偶氮系有机黑色颜料。根据常法将偶氮系有机黑色颜料作为印墨使用,并涂布于基材片上,由此会成为具有红外线反射性的涂膜。
作为涂布方法,可举出,凸版印刷、柔版印刷、干式平版印刷、凹版印刷、凹版平版印刷、平版印刷、丝网印刷等。用于涂布薄膜最优选的是凹版印刷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的黑色片1如图13那样层叠有基材片11与红外线反射层12。
例如,能够在黑色片1的至少其中一面粘贴粘合剂层16而作为后述黑色粘合带2来利用。
黑色粘合带2能够合适地使用于调整黑色粘合带的红外线反射率,该黑色粘合带粘贴于散热片、磁性片或绝缘片等电子零件用功能性片。
黑色片1如图14那样也可具有消光层15。图14是显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黑色片1的变形例的示意剖面图。图14所示的黑色片1以下述顺序层叠有基材片11、红外线反射层12、和消光层15。
图14所示的黑色片1,从消光层15侧测定出的CIE色彩值(L*,a*,b*)及波长850nm的红外线反射率R/[%]在上述范围。
另外,图14所示的黑色片1因为具有消光层15,容易将从消光层15侧依照JIS Z8741以60°的设定角度所测定的光泽度Gu调整至下述范围:0≤Gu≤10。
黑色片的光泽度Gu优选为0≤Gu≤10,更优选为0≤Gu≤6,最优选为0≤Gu≤4。
(消光层)
用于本发明黑色片及黑色粘合带的消光层是调整黑色片及黑色粘合带的光泽度Gu的层。
消光层的厚度优选为0.50~4.0μm,进一步优选为0.75~3.0μm,最优选为1.0~2.0μm。通过在该范围,易于兼顾作为电子零件用功能性片保护用的情况下的合适的光泽度与薄度。
通过将含有消光剂(即,去光泽剂)的公知表面处理剂,涂布于黑色片或黑色粘合带的最外表面侧,能够形成消光层,上述消光剂(即,消光泽剂)使氧化硅、碳酸钙、硫酸钡等微粒子分散于树脂粘结剂中而成。作为涂布方法,可举出,凸版印刷、柔版印刷、干式平版印刷、凹版印刷、凹版平版印刷法、平版印刷、丝网印刷等。用来涂布薄膜最优选的是凹版印刷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黑色粘合带层叠有第一实施方式的黑色片和粘合剂层。
黑色粘合带的从与具有粘合剂层的一侧为相反的一侧测定出的CIE色彩值(L*,a*,b*)及波长850nm的红外线反射率R、以及光泽度Gu具有与将第一实施方式的黑色片从与其相同侧测定出的CIE色彩值(L*,a*,b*)及波长850nm的红外线反射率R、光泽度Gu相同的值。
图15是显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黑色粘合带2的一例的示意剖面图,按以下顺序层叠有剥离衬垫19、粘合剂层16、基材片11、及红外线反射层12。
使用第二实施方式的黑色粘合带2时,剥离剥离衬垫19而供利用。
例如,剥离黑色粘合带2的剥离衬垫19,并将粘合剂层16的一侧的面粘贴于作为散热片的石墨片,从而能够作为小型电子终端内部电子零件的冷却机构来利用。此时,黑色粘合带2与其它用于保护石墨的经碳黑所着色的黑色粘合带同为黑色,因而设计性优良。另外,利用经碳黑所着色的黑色粘合带进行保护的石墨片会吸收近红外线,与此相对,黑色粘合带2具有反射近红外线的性质,因而能够使用红外线相机来识别两者。
另外,对以往磁性片及绝缘片而言,也利用经碳黑所着色的黑色粘合带来进行保护。
将黑色粘合带2的粘合剂层16一侧的面粘贴于磁性片,能够将被黑色粘合带2保护的磁性片作为小型电子终端内部电子零件的噪音防止机构来利用。电子零件彼此能够制成同为黑色的设计性优良的零件,且因为近红外线的反射性不同,能够使用红外线相机来与被其它带保护的电子零件进行识别。
将黑色粘合带2的粘合剂层16一侧的面粘贴于绝缘片,能够将被黑色粘合带2所保护的绝缘片作为小型电子终端内部电子零件的电绝缘机构来利用。能够使用红外线相机与其它带进行识别。
黑色粘合带的总厚度优选为2.5~100μm,更优选为3.0~40μm,特别优选为3.5~12.5μm。通过在该范围,易于兼顾作为电子零件用功能性片保护用时的机械强度、薄度及粘接强度。所谓黑色粘合带的总厚度是指不含剥离衬垫的黑色粘合带的总厚度。
(粘合剂层)
本发明黑色粘合带的粘合剂层的厚度优选为1~50μm,更优选为1.5~20μm,最优选为2~5μm。通过在该范围,易于兼顾作为电子零件用功能性片保护用时的粘接强度与薄度。
粘合剂层可通过在剥离衬垫上涂布粘合剂而形成。作为涂布方法,可举出,凹版涂布、切角轮涂布、棒涂布、模具涂布、唇涂布、丝网涂布等。用来涂布薄膜最优选的是凹版涂布。
作为形成本发明黑色粘合带的粘合剂层的粘合剂,未被特别限制,例如,可从丙烯酸系粘合剂、橡胶系粘合剂、硅酮系粘合剂、氨基甲酸酯系粘合剂、聚酯系粘合剂、苯乙烯二烯嵌段共聚物系粘合剂、乙烯基烷基醚系粘合剂、聚酰胺系粘合剂、氟系粘合剂、蠕变特性改良型粘合剂、放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等公知的粘合剂中适宜选择而使用。粘合剂可单独或组合2种以上而使用。
作为粘合剂,特别是丙烯酸系粘合剂,因粘接可靠性高而能够合适地使用。丙烯酸系粘合剂以丙烯酸系聚合物作为粘合性成分或主剂,根据需要在其中含有交联剂、增粘剂、软化剂、增塑剂、填充剂、抗老化剂、着色剂等适宜的添加剂。丙烯酸系聚合物为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单体主成分的聚合物,通过根据需要对(甲基)烷基酯使用能够共聚的单体(共聚合单体)来制备。
丙烯酸系聚合物的质均分子量(Mw)优选为50万~120万。进一步优选为50万~100万。由于在上述范围,即使是薄膜也能够轻易表现充分的粘接性、耐热性。分子量通过GPC利用苯乙烯换算所测定。
在本发明中,为了使粘合剂层的粘合力提升,也优选添加增粘树脂。另外,通过添加这些增粘树脂,能够提高拉伸强度及拉伸断裂强度,因此可根据使用的丙烯酸系共聚物,适当添加增粘树脂,由此调整拉伸强度及拉伸断裂强度。作为添加于本发明黑色粘合带的粘合剂层的增粘树脂,例如可举出,松香及松香的酯化合物等松香系树脂;二萜烯聚合物及d-蒎烯-酚共聚物等萜烯系树脂;脂肪族系(C5系)及芳香族系(C9)等石油树脂;其它,可举出,苯乙烯系树脂、酚系树脂、二甲苯树脂等。其中,在使用以(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作为主要单体成分的丙烯酸系共聚物的粘合剂组合物中,在薄型且兼顾粘合力与耐热性时,优选为混合松香系树脂与苯乙烯系树脂而使用。
另外,为了提升初始粘接力,优选混合常温下为液状的增粘树脂来使用。作为常温下为液状的增粘树脂,例如可举出,上述的常温下为固体的增粘树脂的液状树脂、及工艺油、聚酯系增塑剂、聚丁烯等低分子量的液状橡胶。特别优选萜烯酚树脂。作为市售品,有Yasuhara化学品公司制YP-90L等。相对于100质量份丙烯酸系共聚物,增粘树脂的添加量优选添加1~20质量份。
作为增粘树脂的添加量,相对于100质量份丙烯酸系共聚物,优选为添加10~70质量份。更优选为20~60质量份。通过添加增粘树脂能够提升粘合力。
粘合剂层的凝胶分率并无特别限制,为了即使是薄膜也会轻易表现充分的粘接性及耐热性(高温下的保持力),优选为5~50%,更优选为10~40%,进一步优选为13~35%。凝胶分率将养护后的粘合剂层浸渍于甲苯中,放置24小时后测定残留的不溶成分干燥后的质量,并以相对于原来质量的百分率表示。
凝胶分率=[(粘合剂层的甲苯浸渍后质量)/(粘合剂层的甲苯浸渍前质量)]×100
另外,粘合剂层的储存弹性模量以1Hz的频率在25℃条件下优选为104~4×105Pa。进一步优选为5×104~2×105Pa。由于在上述范围,即使是薄膜的粘合剂层也容易高度地兼顾湿润性(初期胶粘性)与粘接力。
丙烯酸系聚合物可通过:溶液聚合法、乳液聚合法、紫外线照射聚合法等惯用的聚合方法来制备。
(剥离衬垫)
为了保护粘合剂层,本发明的黑色粘合带也可在各粘合剂层表面设剥离衬垫。作为该剥离衬垫,适宜选择公知的剥离衬垫而使用即可。对树脂膜进行过脱模处理而得的剥离衬垫,平滑性优良而是优选的。其中,对耐热性优良的聚酯膜进行了脱模处理而得的剥离衬垫也为优选。
为了赋予易剥离性,这些剥离衬垫的表面,优选设有剥离处理层。作为剥离处理层,可通过在粘合带的剥离衬垫用所使用的各种剥离处理剂来形成,作为这样的剥离处理剂,例如,优选可使用硅酮系、氟系、长链烷基系剥离处理剂等。另外,剥离处理层也可在上述树脂膜上通过层压或涂布所形成。
剥离衬垫的剥离力可根据使用实施方式等而适宜调整,为了在剥离剥离衬垫时,易于抑制黑色粘合带的变形,而优选设为相对于粘合剂层的剥离力为0.01~2N/20mm,更优选为0.05~0.15N/20mm,。剥离力能够将剥离衬垫或50μm厚度的PET衬底的粘合剂层以0.3~10m/min的速度在180°方向上进行剥离而测定。
如图16那样,第二实施方式的黑色粘合带2在红外线反射层12侧也可具有粘合剂层16。图16是显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黑色粘合带2的变形例的示意剖面图。图16所示的黑色粘合带2按照以下顺序层叠有基材片11、红外线反射层12、粘合剂层16和剥离衬垫19。
如图17那样,第二实施方式的黑色粘合带2也可具有消光层15。图17是显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黑色粘合带2的变形例的示意剖面图。图17所示的黑色粘合带2按照以下顺序层叠有剥离衬垫19、粘合剂层16、基材片11、红外线反射层12和消光层15。
<第三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黑色片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黑色片上层叠有:红外线反射层12、黑色红外线反射层13及白色红外线反射层14的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黑色片,在黑色红外线反射层13及白色红外线反射层14之中,从黑色红外线反射层13侧测定出的CIE色彩值(L*,a*,b*)及波长850nm的红外线反射率R为上述范围的值。将本实施方式的黑色片作为黑色粘合带使用时,黑色红外线反射层13及白色红外线反射层14之中,可在与黑色红外线反射层13为相反的一侧,层叠粘合剂层而使用。
图18是显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黑色片1的一例的示意剖面图,按照以下顺序层叠有基材片11、白色红外线反射层14、黑色红外线反射层13。
通过层叠有黑色红外线反射层13及白色红外线反射层14,能够合适地增大从黑色红外线反射层13的一侧所测定的红外线反射率R。
(黑色红外线反射层)
黑色红外线反射层是在上述红外线反射层说明内容之中,仅黑色的层。
黑色红外线反射层的厚度优选为0.50~10μm,更优选为0.75~8.0μm,最优选为1.0~5.0μm。由于在此范围,易于兼顾作为电子零件用功能性片保护用时的合适的光泽度与薄度。由于在此范围,易于兼顾作为电子零件用功能性片保护用时的合适的CIE色彩值、红外线反射率及薄度。
(白色红外线反射层)
白色红外线反射层是通过设于黑色红外线反射层的背面侧而具有进一步增大红外线反射率R的效果的层。
白色红外线反射层的厚度优选为0.50~10μm,更优选为0.75~8.0μm,最优选为1.0~5.0μm。由于在此范围,易于兼顾作为电子零件用功能性片保护用时的合适的红外线反射率R与薄度。
白色红外线反射层可将公知的白色印墨涂布于黑色红外线反射层的背面侧而形成,所述公知的白色印墨是分散有氧化钛、碳酸钙、硫酸钡等白色颜料而成。作为涂布方法,可举出凸版印刷、柔版印刷、干式平版印刷、凹版印刷、凹版平版印刷法、平版印刷、丝网印刷等。用来涂布薄膜最优选的是凹版印刷方式。
如图19那样,第三实施方式的黑色片1也可具有消光层15。图19是显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黑色片1的变形例的示意剖面图。图19所示的黑色片1,按照以下顺序层叠有基材片11、白色红外线反射层14、黑色红外线反射层13和消光层15。
图19所示的黑色片1由于具有消光层15,能够增大光泽度Gu,并且由于层叠有黑色红外线反射层13及白色红外线反射层14,能够合适地增大从黑色红外线反射层13侧所测定的红外线反射率R。
<第四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黑色粘合带层叠有第三实施方式的黑色片和粘合剂层。
本实施方式的黑色粘合带的从与具有粘合剂层的一侧相反的一侧测定出的CIE色彩值(L*,a*,b*)及波长850nm的红外线反射率R、光泽度Gu是上述范围的值。
图20是显示第四实施方式的黑色粘合带2的一例的示意剖面图,按照以下顺序层叠有剥离衬垫19、粘合剂层16、基材片11、白色红外线反射层14和黑色红外线反射层13。
由于层叠有黑色红外线反射层13及白色红外线反射层14,能够合适地增大从黑色红外线反射层13侧所测定的红外线反射率R。
如图21那样,第四实施方式的黑色粘合带2也可具有消光层15。图21是显示第四实施方式的黑色粘合带2的变形例的示意剖面图。图21所示的黑色粘合带2按照以下顺序层叠有剥离衬垫19、粘合剂层16、基材片11、白色红外线反射层14、黑色红外线反射层13和消光层15。
图21所示的黑色粘合带2,由于具有消光层15,能够增大光泽度Gu,并且由于层叠有黑色红外线反射层13及白色红外线反射层14,能够合适地增大从黑色红外线反射层13侧所测定的红外线反射率R。
<红外线反射性印墨、印刷物、及粘合带>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PET上的凹版或柔版印刷的红外线反射性印墨、包含该印墨的印刷物、及制作粘合带的方法。
粘合带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为(a)2μm的红外线反射黑色涂膜(上);(b)2μm的透明PET(中);(c)1~2μm的透明粘接剂层(下)。本发明的红外线反射性印墨为了形成黑色的涂膜层,优选在透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上进行凹版或柔版印刷,但也可为其它印刷方法(例如,光刻、丝网、数字印刷等)。在后述实施例使用凹版印刷在基材上形成红外线反射黑色涂膜层。
在一实施方式中,干燥了的印墨涂膜为0.1~5μm的厚度,并设于1~200μm的PET膜上。干燥了的印墨涂膜的波长850nm的红外线全反射率优选为大于5%,更优选为大于10%,进一步更优选为大于20%,最优选为大于25%。
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干燥了的印墨涂膜具有以下所述的色调:L*=22.5(±5,更优选为±2.5)、a*=0(±2,更优选为±1)、b*=-1(±2,更优选为±1)。
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干燥了的印墨涂膜以60°的设定角度所测定的光泽度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5以下,最优选为2±2。
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红外线反射性涂膜的颜色可含有黑色以外的低色相色。这些可为茶色、绿色等。根据CIE色彩值(L*,a*,b*)的色空间,这些颜色可包含任意的a*值及b*值,以及低于45的L*值。
以往的红外线反射涂布膜以无机黑色颜料所着色,也能以三色颜料系或偶氮系有机黑色颜料所着色。这些印墨的稳定化不需要三嵌段分散剂。
红外线反射性印墨要求具有适合于凹版、柔版或其它印刷方法的物性。被印刷的涂膜能被红外线曝光且在红外线波长下可见(被感知)时,使得识别零件的边界成为可能。干燥了的涂膜优选具有1~10μm的厚度,可在纸、聚合物膜、金属箔、玻璃或其它基材上印刷。被印刷了该涂膜的基材,优选具有比红外线吸收性着色部分大15%的全反射率(波长850nm的半球反射率)。该红外线反射性涂膜以在同样着色的多个基材间提供边界的识别的方式发挥功能。
作为一例,可在粘合带中作为涂膜使用。在小型电子终端内电子零件的组装中,机械必须适当地识别零件的端部(边缘),并在2轴或3轴座标系中适当地对准位置而进行配置。对于自动组装***而言,零件间边界的识别必须明确。视觉上类似的2个零件无法使用可见光谱而识别,因此会需要利用可见光谱以外的边缘识别机构。具体而言,将以黑色粘合带保护了的电子零件置于另一个以黑色粘合带保护了的电子零件上的情况会出现问题。本说明书所提供的解决方案使用红外线光源与传感器(相机)而确定红外线反射黑色粘合带的边缘,使将相关零件配置在正确的位置成为可能。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作反射近红外(NIR)波长的黑色或深色的涂膜的组合物及工艺。迄今尚不知道利用薄膜涂布实现既在近红外区域具有高反射率又在视觉上也是深颜色的方法。在近红外区域中的高反射率,优选通过使用包含铬铁氧化物的黑色无机氧化物颜料而实现。以2μm的干燥厚度,涂膜优选为CIE色彩L*值为36以下,且能够反射12%以上波长850nm的光。这些涂膜在本说明书中由称为印墨的“含颜料的液体”所制造。印墨为液体状态,如被干燥则会作为红外线反射性涂膜发挥作用。
需要将1个黑色电子零件重叠配置在小型电子终端内的另一黑色零件上的用途中本发明是特别有用的。自动组装***需要识别2个零件间的边缘。在自动组装***中,通过使用本发明的红外线反射性涂膜、红外线光源与红外线相机,能够对红外线反射性黑色零件,与不反射红外线反射光(吸收)的另一黑色零件进行识别。到达相机的传感器的光的量依照距离的平方反比法会发生减少,因此在波长850nm优选为超过25%的高红外线反射率。
印墨主要可从红外线反射性无机颜料、有机树脂及溶剂的组合中进行选择,可适合于凹版、柔版印刷等各种印刷方法。作为追加的成分,可包含有机颜料或染料、分散剂、消泡剂、消光剂、蜡及其它材料,这些能够用来调整印刷参数及/或性能规格(颜色、摩擦系数、光泽、耐摩擦性、粘接性等)及印墨的特性。同样地,为了提升颜色、摩擦系数、光泽度、耐摩擦性、粘接性等最终性能,在红外线反射性涂膜上可涂布不含红外线反射性颜料的另一涂膜。
已详细地说明了包含优选的实施方式的本发明。另外,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考虑本公开,能够对本发明范围及宗旨所包含的本发明进行修正及/或改良。
实施例
接下来示出实施例来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以下实施例限定。
<参考例1>
《印墨的制备》
首先制造清漆,使用其来制备印墨。在以40∶60的比率混合乙醇与醋酸正丙酯而成的混合溶剂75份中,添加25份聚乙烯丁醛树脂Mowital B16,将其设为清漆。将该清漆与铁铬氧化物、黑色颜料混合,使用Dispermat混合机上的Cowles刀片以2000rpm分散了10分钟。在本说明书中,将所得到的混合物称为基剂。当铁铬氧化物及黑色颜料未被粉碎时,需进一步添加上述混合溶剂(称为(40%/60%)溶剂***)。为了提高印刷适应性,添加清漆或溶剂至最终粘度达到50cp(±20)。为了使粘度快速降低,相比添加清漆,优选添加溶剂。通过添加适当的量,能够获得适当颜料填充量及粘度。
针对被粉碎的印墨而言,以2阶段粉碎基剂。最初在油漆搅拌器上利用1.5mm的铬不锈钢粉碎介质来粉碎基剂。接下来,从粉碎介质将基剂抽滤出来。接下来,以重量比计添加30%的(40%/60%)溶剂***,使用油漆搅拌器上的0.8mmYTZ(注册商标)粉碎介质对印墨进行再粉碎。接下来,将印墨再次抽滤出来。为了确定颜料的量,固体成分计算使用通常的方法来进行了测定。最后,添加溶剂***及/或清漆,得到了具有50cp(±20)的粘度的目标颜料浓度的印墨。
从多个厂商取得的不同的颜料等级,使用不同的分散剂从而比较稳定性。1个优选的等级是The Shepherd Color公司制的BK 10P950,其不使用分散剂而显示了高稳定性。需说明的是,也可使用其它颜料及等级。
<参考例2>
(涂膜的颜色和反射率)
评价颜料浓度对于涂膜的颜色及反射率的影响。依照参考例1而制备印墨2A~2C,并制备了包含清漆及颜料的基剂。相对于75份该基剂,添加了25份溶剂。需说明的是,印墨2A~2C没有实施粉碎步骤。将这些在PET基板上进行凹版印刷,并于每一步骤进行干燥。印刷中使用的200LPI滚筒的转印量少,为了获得适当的红外线反射层厚度需3层涂布。制作出的红外线反射层的印刷品质不令人满意。
为了使印刷品质提升,在印刷前粉碎了基剂与印墨。印墨2D~2F依照参考例1的粉碎及筛分的程序而制备。使用1.5mm的铬不锈钢粉碎介质将清漆及颜料进行了2小时粉碎。在70份所得到的基剂中添加25份溶剂,并使用0.8mm的YTZ(注册商标)粉碎介质进一步进行了2小时粉碎。确认粘度,并进一步添加了5份清漆与溶剂。此时添加的大部分是溶剂。这些印墨处于50cp(±20)的粘度范围内。当颜料的填充量为20%以上时,以2层涂布可获得适当的红外线反射层厚度,因此使用不同的滚筒。
印墨2A~2C得到了不同的CIE色彩值(L*,a*,b*)的色彩值及波长850nm的红外线反射率R/[%]。L*值越低则色越深且被反射的可见光越少,高值显示更明亮的颜色。通过使配合物中的颜料水平降低,L*值会降低,红外线反射率R/[%]会上升。配合物中颜料的量若低于20%,则要获得适当的红外线反射层厚度,使用此印刷滚筒时就变得需要追加涂布次数。
基于印墨2D-2F与2A-2C的比较,显示印刷滚筒及粉碎介质这两者对CIE色彩值(L*,a*,b*)及红外线反射率R/[%]存在影响。在图1中,由2C及2D的比较显示:由于新滚筒的使用所致的红外线反射层厚度的变更或粉碎,在同为20%颜料浓度的印墨间CIE色彩值(L*,a*,b*)存在差异。另外,红外线反射率R/[%]是连续的。这表示粉碎的有无与厚度不影响红外线反射率R/[%]。
红外线反射层的厚度有另外的影响。涂布次数与红外线反射率R/[%]有协调(trade-off)关系,在表1的2F的3行中,显示了将涂布次数从3增加到5的例。涂布次数4次,红外线反射率R/[%]成为极大值。若是被5次涂布而印刷得厚,则L*值继续降低,且波长850nm的红外线反射率R/[%]也开始降低。
表1显示颜料浓度对波长850nm的红外线反射率R/[%]及CIE色彩值(L*,a*,b*)的影响。
【表1】
Figure BDA0002391396240000221
表1的红外线吸收印墨“ABS1”使用碳黑颜料所制备。红外线反射率R/[%]明显比在红外线反射层所测定出的数值还低很多,全反射率不接近零。由于在空气与红外线反射层的界面的折射率的差异,因此全反射率不会变为零。进而在不同的碳黑印墨层上涂布消光剂层,并将其设为ASB2。
可推测使用红外线光源与红外线相机来识别边界所需的红外线反射率R/[%]的差别的程度。在设置中,需要规定:红外线光源的瓦数、已知的传感器敏感度(相机的传感器)、光源与反射基板间的角度及距离、及到相机的距离。通常为Cognex的市售光源及相机的情况下,通过半球反射率***所测定的红外线反射性涂膜的全反射率优选为≥15%,更优选为≥20%,且在以下条件下吸收体的反射率高于全反射率。光源与相机在相同平面,且两者均在距基板50cm的距离大致垂直的入射基板。图2是使用红外线光源与红外线相机来识别红外线吸收基板与红外线反射基板时的示意图。
优选的反射率差(ΔR)为15%以上,这通过定性评价与各基板的全反射率的相关性来确定;该定性评价对是否可使用红外线光源与红外线相机来识别进行评价。为了识别,要求表面粗糙度Ra为不使红外线的散射增加的值。Ra以距基准线在垂直方向的偏差有多少进行定义。说明书论述的涂膜的Ra值全部低于1.0μm。直到1.0μm为止的Ra的值不会使波长850nm的红外线的散射增加。
<参考例3>
(相对于涂布次数的涂膜厚度)
黑色红外反射层期望1.0~5.0μm的干燥涂膜厚度,但为2.0μm以下时,在平均无机颜料粒径为约1μm时无法获得平滑的涂膜。随着粒子接近涂膜的厚度,平滑涂膜的形成变得困难,表面粗糙度(Ra)也会越接近1μm。对于未被粉碎的颜料而言,干燥涂膜厚度2μm以上5μm以下为适合的。使用通常的实验室粉碎方法,依照参考例1而制备一系列的印墨。这些印墨的颜料填充浓度为25%,树脂填充浓度为12.5%。被粉碎的印墨能够形成更均匀的涂膜。被粉碎的印墨的厚度使用SEM而测定。需说明的是,该涂膜利用金字塔形状的150LPI滚筒印刷而得。需说明的是,滚筒为,槽深度38μm、槽高度及宽度135μm、槽间隔为10μm,45度斜线型。
使用Geiger凹版印刷机,从1层至4层在各层间经干燥阶段而进行印刷,使用SEM比较了印墨的涂膜厚度。为了确认1小时以上的粉碎不影响印墨的涂膜厚度降低,测定了进行了1小时、3小时及4小时粉碎而得到的多个涂膜的厚度。使用1.5mm铬不锈钢之后的0.8mmYTZ(注册商标)陶瓷粉碎介质两者来粉碎了指定时间。结果明确可知:粉碎时间若为1小时以上,则与时间无关,每1层的涂布的涂膜厚度成为低于1μm。该结果示于图3。针对粉碎时间为1小时及4小时的涂布,显示线性近似,且y截距被设定为零。R2表示相关函数的平方(确定系数)。虽然线性近似的斜率暗示因粉碎时间增加而干燥涂膜厚度会持续降低,但统计学上不认为这有意义。
<参考例4>
(粉碎对全反射率和色的影响)
使用参考例3的印墨来探讨粉碎时间与涂布次数对红外线反射率及CIE色彩值(L*,a*,b*)的影响。需说明的是,涂布次数的增加意味着干燥涂膜及印墨厚度的增加。首先,由不进行粉碎的原料制作利用1.5mm铬不锈钢进行6小时粉碎的样品。接下来,使用0.8mm的YTZ(注册商标)陶瓷粉碎介质分别进行同样时间的粉碎。利用各粉碎介质进行粉碎的时间相同,且整体的粉碎时间合计成为0、2、4、8及12小时。使用与参考例3相同的滚筒,一边每个涂布进行干燥,一边在基材上进行1至4次的涂布,评价了红外线反射率及CIE色彩值(L*,a*,b*)。
表2显示全部的相关数据,图4、图5及图6中强调显示重要的结果。第一,图4显示印墨的粉碎使涂膜的红外线反射率降低。第二,显示厚膜的涂布使红外线反射率也降低。CIE色彩值(L*,a*,b*)的情况为,相比于涂布次数,优选以涂膜厚度来评价。引用图3的数据,当使用了在先说明的150LPI滚筒时,假定一次涂布的干燥涂膜厚度成为1μm。图5显示印墨未被粉碎时涂膜厚度若不同则L*值会大大地发散。另外也显示:将粉碎了1小时以上的印墨通过进行2次以上涂布,L*值会为充分地收敛的值。同样地,表2显示的a*值及b*值也显示相同的发散及收敛倾向。图6显示对于控制CIE色彩值(L*,a*,b*)而言,2μm(2层涂布)是多么的重要。图5的1μm(1层涂布)的涂膜中,不同粉碎时间的L*的差(L* MAX-L* MIN)为4.7,但在2μm(2层涂布)的涂膜中,该差降低到60%左右。
印墨的处理与厚度会极大地影响涂膜的红外线反射率R的性能。红外线反射率R是未进行过粉碎的印墨一方更高,因此不希望粉碎,但利用凹版或类似的印刷手法所印刷的薄的涂膜中,印刷品质是不能容许的。为了利用上述配方(配合及制造工艺)调制良好的颜色,需要1μm以上的涂膜厚度。因此,红外线反射率R会降低,且需要2层涂布。为了实现识别与红外线反射率R为10%的非反射性红外线黑色层的边界所需的15%的反射率差(ΔR),需要为红外线反射率R=25%的涂膜。该一系列的印墨中,颜料填充率为25%时,仅被1小时粉碎的印墨利用2层涂布就实现红外线反射率R=25%。
表2比较粉碎时间及涂布次数对波长850nm的红外线反射率R/[%]及CIE色彩值(L*,a*,b*)的影响。
【表2】
粉碎(h) 0 0 0 0
重复涂布次数 1 2 3 4
波长850nm的红外线反射率R/[%] 28.3 26.4 25.0 24.2
L<sup>*</sup> 27.1 23.6 20.9 18.8
a<sup>*</sup> 4.2 3.3 3.8 4.4
b<sup>*</sup> 2.2 1.1 1.4 1.8
粉碎(h) 1 1 1 1
重复涂布次数 1 2 3 4
波长850nm的红外线反射率R/[%] 27.4 25.6 23.8 22.6
L<sup>*</sup> 24.4 19.6 18.3 17.7
a<sup>*</sup> 4.9 5.3 5.8 6.1
b<sup>*</sup> 1.9 2.7 3.4 3.8
粉碎(h) 2 2 2 2
重复涂布次数 1 2 3 4
波长850nm的红外线反射率R/[%] 26.0 24.0 22.5 21.9
L<sup>*</sup> 23.3 18.7 17.9 17.7
a<sup>*</sup> 6.2 6.3 6.5 6.5
b<sup>*</sup> 2.8 3.7 4.0 4.2
粉碎(h) 4 4 4 4
重复涂布次数 1 2 3 4
波长850nm的红外线反射率R/[%] 24.8 22.3 21.1 20.0
L<sup>*</sup> 22.9 18.2 17.8 17.8
a<sup>*</sup> 6.6 6.5 6.7 6.6
b<sup>*</sup> 3.2 3.8 4.3 4.3
粉碎(h) 6 6 6 6
重复涂布次数 1 2 3 4
波长850nm的红外线反射率R/[%] 19.0 17.5 16.0 15.7
L<sup>*</sup> 22.0 18.3 18.0 17.7
a<sup>*</sup> 6.9 6.1 6.1 6.0
b<sup>*</sup> 3.9 3.7 3.7 3.9
<参考例5>
(颜色规格的调整)
根据用途来调整特定的颜色的印墨是重要的。印墨的配方必须在原料的变动、配合精度、工艺容许范围内进行设计,以使其容易落在特定的颜色规格。粉碎步骤及涂膜的厚度是控制CIE色彩值(L*,a*,b*)的2个手段。作为满足颜色的规格的其它手段,包括无机及/或有机颜料及染料的添加。
参考例2的非反射性的印墨,即ABS2是基准色,以该色彩值作为目标值而调节了红外线反射印墨。红外线反射印墨利用追加颜料来进行添加以使得其处于以下公差规格内。需说明的是,公差规格是L*值=22.5(±5,更优选为±2.5)。a*值=0(±2,更优选为±1)。b*值=-1(±2,更优选为±1)。
由于参考例2的印墨2D具有优良的全反射率,因此设定为基本处方及制造工艺的起点。印墨2D被重新制备作为印墨5A,参考例5的印墨全部利用与参考例2的印墨相同的方法制备。
基于L*低于标的,a*及b*为更高的印墨2D的色彩值而选择了The Shepherd Color公司制的红外线反射颜料。预想通过利用绿色及蓝色颜料替代黑色颜料的一部分,能够使L*增加。同样地,a*及b*通过将黑色颜料的一部分分别替代为绿色及蓝色颜料而使其减少。作为红外线反射无机绿色及蓝色颜料的GR30C654及BL211,基于从厂商得到的色彩描述文档以及,与其它无机黑色、绿色、及蓝色颜料的多个比较试验结果而确定。表3示出将使颜料比例变更后的各印墨在PET进行2层涂布时所得到的CIE色彩值(L*,a*,b*)及波长850nm的红外线反射率R/[%]。
印墨5B~5E虽不满足目标的颜色规格,但5F、5G、5H满足全部的颜色基准。全部涂膜的波长850nm的红外线反射率R/[%]虽比基准5A低一些,但仍然满足参考例2论述的反射率差(ΔR)为15%以上的需求。色彩值在5F、5G、及5H的配合范围内全部在规格内。在5F与5H之间,黑色颜料的添加量差约2%,绿色颜料为1.4%,蓝色为0.5%以上。这表示:其为即使在可能发生颜料添加量误差的制造工艺中,颜色的规格也不会轻易地变化的适当的配合。
表3显示为了到达指定色的L*=22.5(±5,更优选为±2.5)、a*=0(±2,更优选为±1)、b*=1(±2,更优选为±1)的颜料配合比例[%]的探讨结果。
【表3】
Figure BDA0002391396240000271
图7显示能够识别具有大致相同的CIE色彩值(L*,a*,b*)的黑色基材与红外线反射黑色基材的边界。在图7中,在ABS2涂膜(L*=22.5,a*=0.0,b*=-1.0)上拍照5G涂膜(L*=21.5,a*=0.8,b*=-1.0)。图7表示使用参考例2的条件(50cm间隔距离、垂直入射的光),在红外线下的ABS2涂膜与5G涂膜之间的对比。当反射率差(ΔR)为23.0%时,材料间的边界的识别容易。为了更详细地观察涂膜,图8示出了PET基材上厚度2μm的5G涂膜的SEM剖面图。
<参考例6>
(功能化涂膜添加剂)
有时需要对到现在为止的参考例所示的调节了颜色的红外线反射层赋予进一步的功能。具体而言,包含低光泽、耐磨损性、高粘接性、低摩擦系数及对于特定用途的其它性能要求,但不限定于这些。为了追加功能能够使用2个途径。第一,在印墨组合物中添加追加的材料而提高其特性,或者在红外线反射层之上,涂布添加有功能性材料而成的透明的顶涂层。
在前者的例中,将以氧化硅基底的消光剂,以配合物的0%、1%、2%及4%比例混合至印墨。在添加消光剂之前,如参考例1所示那样地制备印墨。将印墨利用两者的粉碎介质分别进行2小时粉碎。随后将消光剂添加至印墨,并利用使用了Cowles刀片的Dispermat混合机,以2000rpm混合10分钟。
表4显示相对于降低光泽消光剂的配合比例(%)的光泽度、表面粗糙度(Ra)、及红外线反射率R/[%]的值。若增加消光剂的添加量,则由于使表面粗糙度(Ra)增加而光泽度会降低。表面的粗糙度会使光的反射更扩散。因消光剂的存在而红外线反射率R/[%]保持相对不变。在可见光谱中的直接反射率会减少,但对于参考例2论述的在850hm的使用红外线相机的定性试验的影响少。
【表4】
Figure BDA0002391396240000281
<参考例7>
(红外线反射带的替代结构)
在上述参考例中的红外线反射层能够应用于用来涂布至基材、尤其是涂布至粘合带的印墨。使用相同的无机颜料,通过制成红外线反射结构,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带具有厚度1~10μm的黑或着色的涂膜层(上)、基材层(中)、及粘合材层(下)这3个层。剥离衬垫被用来保护粘合层,但在最终工序中会被除去。
<参考例8>
(粉碎介质直径对全反射率和颜色的影响)
使用填充有80%粉碎介质直径为0.5mm、0.8mm、1.0mm、1.25mm、1.5mm的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YTZ(注册商标))的粉碎介质的的Eiger Machinery公司(伊利诺州芝加哥)制的Mini Motor Mill 250,粉碎了表5列举的750g的印墨基剂。定期地采集参考例8A的试样,并依照表5的参考例8B配合至印墨。
【表5】
Figure BDA0002391396240000291
使用Geiger凹版印刷机,并使用具有金字塔形状的槽的凹版滚筒(150LPI),在125μm的Tekra Melinex 454的PET基材上涂布了2层及3层印墨。针对关于YTZ(注册商标)粉碎介质的各直径的结果,反射率随印刷次数增加,随粉碎时间减少。光泽度随印刷次数与粉碎时间增加。L*值随粉碎时间与印刷次数而减少。a*值与b*值随粉碎时间增加。
将使用不同的粉碎介质直径来进行粉碎过的印墨进行2层涂布时的波长850nm的红外线反射率R/[%]、光泽度Gu、CIE色彩值(L*,a*,b*)分别示出于图10A、图10B、图10C、图10D及图10E。若分别进行比较,则红外线反射率R是以
Figure BDA0002391396240000292
的顺序减少。光泽度Gu按照0.5mm>0.8mm>1.0mm>1.25mm>1.5mm的顺序增加。CIE色彩值(L*)按照0.5mm>0.8mm>1.0mm>1.25mm>1.5mm的顺序减少。CIE色彩值(a*,b*)按照0.5mm>0.8mm>1.0mm>1.25mm>1.5mm的顺序增加。
<参考例9>
(Eiger粉碎时间对全反射率和色调的影响)
使用填充有80%介质直径为0.8mm的YTZ(注册商标)粉碎介质的Eiger Machinery公司(伊利诺州芝加哥)制(Mini Motor Mill250),粉碎了表6的750g的参考例9A的印墨基剂。
【表6】
Figure BDA0002391396240000301
使用Geiger凹版印刷机,并使用具有金字塔形状的槽的凹版滚筒(150LPI),在125μm的透明PET基材上涂布2层、3层及4层印墨。将相对于粉碎时间与印刷次数的波长850nm的红外线反射率R/[%]、光泽度、L*值、a*值及b*值分别于显示于图11A、图11B、图11C、图11D及图11E。反射率随印刷次数增加,随粉碎时间减少。光泽度(光泽值)随粉碎时间及印刷次数增加。L*值随粉碎时间及印刷次数减少。a*值与b*值随粉碎时间增加。b*值利用40分钟以上的粉碎会超过0。
<参考例10>
(Basket粉碎对全反射率和色彩的影响)
使用具有粉碎介质直径为0.5mm的YTZ(注册商标)粉碎介质的Hock Meyer HCPS-1/4 Immersion Mill,粉碎了12kg于表7中示出的参考例10A的印墨基剂。定期地采集被粉碎的印墨基剂的试样,调合至参考例10B的印墨。
【表7】
Figure BDA0002391396240000311
使用Geiger凹版印刷机,在膜厚125μm的PET上涂布了2层、3层及4层印墨。将波长850nm的红外线反射率R/[%]示于图12。红外线反射率随印刷次数增加,随粉碎时间减少。
<参考例11>
(颜料配合比例(%)对全反射率、光泽度和色的影响)
将12kg参考例11的印墨基剂,使用Hock Meyer HCPS-1/4Immersion Mill,利用0.5mm的YTZ(注册商标)粉碎介质粉碎了10小时。参考例11A、11B、11C、11D、11E按照15%/17.5%/20%/21%/22%的比例配合了无机颜料。
【表8】
Figure BDA0002391396240000321
使用Geiger凹版印刷机,将5种印墨在125μm的PET上涂布了3次。表9显示波长850nm的红外线反射率R、光泽度Gu、CIE色彩值(L*,a*,b*)。L*值,在无机颜料的配合比例从15%至20%的范围,每一颜料百分率的增加,约增加0.5,在颜料的配合比例从20至22%的范围,增加率降低。a*值在颜料的配合比例从15%至20%的范围,每一颜料百分率的增加,约增加0.1。b*值在颜料的配合比例从15%至20%的范围,每一颜料百分率的增加,约减少3.5。波长850nm的红外线反射率在无机颜料的配合比例从15%至22%的范围,变化只有不到1%。
【表9】
Figure BDA0002391396240000322
<参考例12>
(不同颜料对全反射率、光泽度和色的影响)
使用Silverson Machines公司(Waterside,切舍姆,巴克士,英国)Model-L2 AIRRotor Stator混合机,以5000RPM将135g表10的印墨粉碎了1小时。
【表10】
Figure BDA0002391396240000331
使用Geiger凹版印刷机,并利用200LPI凹版滚筒,在125μm的PET上将印墨涂布了3次。表11显示这些颜色特性。可知Shepherd BK 10P950,及BASF Sicopal Black L0095两者适于该红外线反射用途,但由于Shepherd BK 10P950反射率高而更优选。
【表11】
Figure BDA0002391396240000332
作为使识别边界成为可能的替代的层叠结构,可对基板材料、或者粘合层添加红外线反射颜料。这2个替代途径如参考例6论述那样,只要不需要被功能化的涂膜,即使不是顶涂层也没有问题。2个替代途径与原来的构成示于图9的实施方式(1)、(2)及(3)。图9的实施方式(1)具有红外线反射层、PET(中间)、及粘接剂层。图9的实施方式(2)在填充有红外线反射颜料的粘合剂层上具有PET膜(上)。图9的实施方式(3)具有已混练入PET膜的红外线反射颜料,该PET膜具有粘接剂层(底部)。
[实施例]
(聚氨基甲酸酯树脂A)
在具备搅拌机、温度计、回流冷凝器及氮气导入管的四口烧瓶中投入:192.9份由己二酸/对苯二甲酸=50/50的酸成分与3-甲基-1,5戊二醇得到的数均分子量(以下称为Mn)2000的聚酯多元醇、15.8份1,4-丁二醇、77.9份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并在氮气流下在90℃使之反应15小时。接下来添加11.0份异佛尔酮二胺、2.4份二正丁胺、700份甲乙酮,在搅拌下在50℃使之反应4小时,得到了树脂固体含量浓度30.0%、加德纳粘度U(25℃)、胺值=0、质均分子量30000的聚氨基甲酸酯树脂A。
(黑色印墨A)
添加:10份大日精化株式会社制近红外反射颜料“CHROMOFINEBLACK A1103”(1-{4-[(4,5,6,7-四氯-3-氧基异吲哚啉-1-叉基)氨基]苯基偶氮}-2-羟基-N-(4’-甲氧基-2’-甲基苯基)-11H-苯并[a]咔唑-3-羧基酰胺)(CAS编号:103621-96-1)、5份富士Silysia公司制“SYLOPHOBIC 704”(硅烷偶联处理:根据库尔特计数法的平均粒径3.5μm)、2份迈图高新材料(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公司制“TOSPEARL 2000B”(球状硅酮树脂珠:根据库尔特计数法的平均粒径6μm)、2份BASF公司制“Luwax AF29 Micropowder”(聚乙烯微粉末蜡)、1份Lubrizol公司制“Solsperse24000GR”、55份(N.V.30%)上述聚氨基甲酸酯树脂A(聚氨基甲酸酯树脂)、13份甲乙酮、9份乙酸乙酯、5份异丙醇、5份丙二醇单甲醚,并利用砂磨机进行了约1小时湿式分散,在得到的产物中中添加5份住化Bayer Urethane公司制固化剂“Sumidur N3300”、40份DICGRAPHICS公司制稀释剂“NH-NTDC溶剂”,从而制备了黑色印墨A。
(黑色印墨B)
将700g参考例11的印墨基剂,使用Eiger Mill(型号:Mini Motor Mill250,EigerMachinery公司,芝加哥,伊利诺伊),利用0.8mm的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YTZ(注册商标))的介质进行了20分钟粉碎。依照表12的黑色印墨B将参考例11的印墨基剂配合至印墨。
【表12】
Figure BDA0002391396240000351
(黑色印墨C)
除了使用10份德固赛公司制“Special Black250”(酸性碳)代替黑色印墨A的10份大日精化株式会社制近红外反射颜料“CHROMOF INEBLACK A1103”以外,与黑色印墨A的制造例同样地制备了黑色印墨C。
(粘合剂A的制备)
以偶氮双异丁腈0.2份作为聚合引发剂,在乙酸乙酯溶液中,将丙烯酸正丁酯97.98份、丙烯酸2份、丙烯酸4-羟基丁酯0.02份在80℃条件下进行8小时溶液聚合,得到了重均分子量90万的丙烯酸系聚合物。在该丙烯酸系聚合物100份中,添加聚合松香酯(商品名“D-135”荒川化学公司制)5份、歧化松香酯(商品名“KE-100”荒川化学公司制)20份、石油树脂(商品名“FTR6100”:25份),添加乙酸乙酯,制备固体含量40%的粘合剂溶液。进一步添加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商品名“NC40”DIC公司制)0.8份,进行搅拌使其均匀而进行混合,由此制备粘合剂A。凝胶分率为20%、25℃的储存弹性模量为9×104Pa。
(粘合剂B的制备)
以偶氮双异丁腈0.2份作为聚合引发剂,在乙酸乙酯溶液中,将丙烯酸正丁酯97.98份、丙烯酸2份、丙烯酸4-羟基丁酯0.02份在80℃条件下进行8小时溶液聚合,得到了重均分子量90万的丙烯酸系聚合物。在该丙烯酸系聚合物100份中,添加聚合松香酯(商品名“D-135”荒川化学公司制)5份、歧化松香酯(商品名“KE-100”荒川化学公司制)20份、石油树脂(商品名“FTR6100”:25份),添加乙酸乙酯,制备固体含量40%的粘合剂溶液。接下来,添加10份DIC制黑色着色剂“DICTON黑AR8555”(碳黑含有量:45%(固体含量比))、树脂固体含量浓度49%),利用搅拌机均匀地混合。进一步添加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商品名“NC40”DIC公司制)0.8份,进行搅拌使其均匀而进行混合,由此制备粘合剂B。凝胶分率为20%、25℃的储存弹性模量为9×104Pa。
<实施例1>
在东丽公司制聚酯膜F53Lumirror#3.5(厚度:3.5μm)上,将黑色印墨A进行凹版涂布使印墨被膜部分的干燥厚度达到1.0μm,在100℃条件下干燥1分钟,得到了具有由黑色印墨A构成的红外线反射层的黑色膜。此外,红外线反射层的印墨涂膜部分的厚度利用剃刀将膜切断,并利用显微镜将剖面放大为2500倍来进行测定。
接下来,在该黑色膜的红外线反射层侧,使用大日精化株式会社制OS-Msuede OP清漆作为消光剂,进行凹版涂布使消光层的厚度达到1.5μm,并在100℃条件下干燥1分钟,在40℃条件下进行2天熟化而得到实施例1的黑色片。实施例1的黑色片的总厚度为6.5μm。
在Nippa公司制剥离膜(商品名“PET38×1K0”)将上述粘合剂A进行凹版涂布使得干燥厚度成为2μm,在100℃条件下干燥1分钟,将其贴合至实施例1的黑色片的非印墨面,进一步在40℃条件下进行2天熟化,从而得到实施例1的黑色粘合带。实施例1的黑色粘合带的总厚度为8.0μm。
<实施例2>
除了将实施例1的黑色片的印墨被膜部分的干燥厚度变更为1.5μm以外,与实施例1的黑色片同样地进行,得到实施例2的黑色片。实施例2的黑色片的总厚度为6.5μm。
除了将实施例1的黑色粘合带的实施例1的黑色片变更为实施例2的黑色片以外,与实施例1的黑色粘合带同样地进行,得到实施例2的黑色粘合带。实施例2的黑色粘合带的总厚度为8.5μm。
<实施例3>
在东丽公司制聚酯膜F53 Lumirror#3.5(厚度:3.5μm)上,将大日精化株式会社制“NB-300白”进行凹版涂布使印墨被膜部分的干燥厚度达到1.0μm,并在100℃条件下干燥1分钟,获得具有白色红外线反射层的白色膜。
接下来,在该白色膜的白色红外线反射层侧,将黑色印墨A进行凹版涂布使印墨被膜部分的干燥厚度达到1.0μm,并在100℃条件下干燥1分钟,获得具有由黑色印墨A构成的黑色红外线反射层及白色红外线反射层的黑色膜。
接下来,在该黑色膜的黑色红外线反射层侧,使用大日精化株式会社制OS-MsuedeOP清漆作为消光剂,进行凹版涂布使消光层的厚度达到1.5μm,并在100℃条件下干燥1分钟,在40℃条件下进行2天熟化,得到实施例3的黑色片。实施例3的黑色片的总厚度为7.0μm。
除了将实施例1的黑色粘合带的实施例1的黑色片变更为实施例3的黑色片以外,与实施例1的黑色粘合带同样地进行,得到实施例3的黑色粘合带。实施例3的黑色粘合带的总厚度为9.0μm。
<实施例4>
除了将实施例3的黑色片的白色红外线反射层的厚度变更为2.0μm以外,与实施例3的黑色片同样地进行,得到实施例4的黑色片。实施例4的黑色片的总厚度为8.0μm。
除了将实施例3的黑色粘合带的实施例3的黑色片变更为实施例4的黑色片以外,与实施例3的黑色粘合带同样地进行,得到实施例4的黑色粘合带。实施例4的黑色粘合带的总厚度为10.0μm。
<实施例5>
除了将实施例3的黑色片的白色红外线反射层的厚度变更为3.0μm以外,与实施例3的黑色片同样地进行,得到实施例5的黑色片。实施例5的黑色片的总厚度为9.0μm。
除了将实施例3的黑色粘合带的实施例3的黑色片变更为实施例5的黑色片以外,与实施例3的黑色粘合带同样地进行,得到实施例5的黑色粘合带。实施例5的黑色粘合带的总厚度为11.0μm。
<实施例6>
除了将实施例1的黑色片的东丽公司制聚酯膜F53 Lumirror#3.5(厚度:3.5μm)变更为三菱树脂公司制聚酯膜K750-2.0W(厚度:2.0μm),并将黑色印墨A变更为黑色印墨B以外,与实施例1的黑色片同样地进行,得到实施例6的黑色片。实施例6的黑色片的总厚度为4.5μm。
除了将实施例1的黑色粘合带的实施例1的黑色片变更为实施例6的黑色片以外,与实施例1的黑色粘合带同样地进行,得到实施例6的黑色粘合带。实施例6的黑色粘合带的总厚度为6.0μm。
<实施例7>
除了将实施例6的黑色片的印墨被膜部分的干燥厚度变更为1.5μm以外,与实施例6的黑色片同样地进行,得到实施例7的黑色片。实施例7的黑色片的总厚度为5.0μm。
除了将实施例6的黑色粘合带的实施例6的黑色片变更为实施例7的黑色片以外,与实施例6的黑色粘合带同样地进行,得到实施例7的黑色粘合带。实施例7的黑色粘合带的总厚度为7.0μm。
<实施例8>
在三菱树脂公司制聚酯膜K750-2.0W(厚度:2.0μm)上,将大日精化株式会社制“NB-300白”进行凹版涂布使印墨被膜部分的干燥厚度达到1.0μm,并在100℃条件下干燥1分钟,在40℃条件下进行2天熟化,获得具有白色红外线反射层的白色膜。
接下来,在该白色膜的白色红外线反射层侧,将黑色印墨B进行凹版涂布使印墨被膜部分的干燥厚度达到1.0μm,并在100℃条件下干燥1分钟,在40℃条件下进行2天熟化,获得具有由黑色印墨B构成的黑色红外线反射层及白色红外线反射层的黑色膜。
接下来,在该黑色膜的黑色红外线反射层侧,使用大日精化株式会社制OS-MsuedeOP清漆作为消光剂,进行凹版涂布使消光层的厚度达到1.5μm,并在100℃条件下干燥1分钟,得到实施例8的黑色片。实施例8的黑色片的总厚度为5.5μm。
除了将实施例6的黑色粘合带的实施例6的黑色片变更为实施例8的黑色片以外,与实施例6的黑色粘合带同样地进行,得到实施例8的黑色粘合带。实施例8的黑色粘合带的总厚度为7.5μm。
<实施例9>
除了将实施例8的黑色片的白色红外线反射层的厚度变更为2.0μm以外,与实施例8的黑色片同样地进行,得到实施例9的黑色片。实施例9的黑色片的总厚度为6.5μm。
除了将实施例8的黑色粘合带的实施例8的黑色片变更为实施例9的黑色片以外,与实施例8的黑色粘合带同样地进行,得到实施例9的黑色粘合带。实施例9的黑色粘合带的总厚度为8.5μm。
<实施例10>
除了将实施例8的黑色片的白色红外线反射层的厚度变更为3.0μm以外,与实施例8的黑色片同样地进行,得到实施例10的黑色片。实施例10的黑色片的总厚度为7.5μm。
除了将实施例8的黑色粘合带的实施例8的黑色片变更为实施例10的黑色片以外,与实施例8的黑色粘合带同样地进行,得到实施例10的黑色粘合带。实施例10的黑色粘合带的总厚度为11.5μm。
<比较例1>
除了将实施例6的黑色片的黑色印墨B变更为黑色印墨C,并将粘合剂A变更为粘合剂B以外,与实施例6的黑色片同样地进行,获得比较例1的黑色片。比较例1的黑色片的总厚度为4.5μm。
除了将实施例6的黑色粘合带的实施例6的黑色片变更为比较例1的黑色片以外,与实施例6的黑色粘合带同样地进行,获得比较例1的黑色粘合带。比较例1的黑色粘合带的总厚度为6.5μm。
(光泽度Gu的测定)
针对实施例1~10及比较例1的黑色片还有实施例1~10及比较例1的黑色粘合带,依照JIS Z 8741以60°的设定角度,使用柯尼卡美能达制MINOLTA Mnlti-Gloss 268,从消光层的一侧测定光泽度Gu。粘合剂层的有无对光泽度Gu不影响,各个黑色片与黑色粘合带的测定结果相同。将结果示于表12、表13及表14。
(CTE色彩值(L*,a*,b*)的测定)
实施例1~10及比较例1的黑色片还有实施例1~10及比较例1的黑色粘合带的CIE色彩值(L*,a*,b*)使用柯尼卡美能达制SPECTROPHOTOMETER CM-5,依照C光谱为2°的测定基准JIS Z 8722,从消光层侧进行测定。粘合剂层的有无不影响CIE色彩值,各个黑色片与黑色粘合带的测定结果相同。将结果示于表12、表13及表14。
(波长850nm的红外线反射率R的测定)
针对实施例1~10及比较例1的黑色片还有实施例1~10及比较例1的黑色粘合带,使用日立制作所制日立分光光度计U-4100,测定至少包含波长800~900nm的任意范围的全反射率,报告了波长850nm的值。粘合剂层的有无不影响红外线反射率R,各个黑色片与黑色粘合带的测定结果相同。将结果示于表13、表14及表15。
【表13】
Figure BDA0002391396240000401
【表14】
Figure BDA0002391396240000411
【表15】
Figure BDA0002391396240000421
本发明的黑色片及黑色粘合带的CIE色彩值(L*,a*,b*)近似于使用比较例的以往的碳系的黑色印墨,因此,即使与使用以往的碳系黑色印墨所着色的功能性片或黑色电子零件一起用于小型电子终端内部的电子零件用途中,也不会有碍设计性。然后,尽管利用可见光进行识别是困难的,但因为红外线的反射性大不相同,因此使用红外线能够进行识别。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黑色片及黑色粘合带能够用于:小型电子终端中利用的散热片、磁性片、绝缘片等的多个同为黑色的电子零件用功能性片的红外线反射率的调整。
附图标记说明
1…黑色片
2…黑色粘合带
11…基材片
12…红外线反射层
13…黑色红外线反射层
14…白色红外线反射层
15…消光层
16…粘合剂层
17…红外线反射性的粘合剂层
18…红外线反射性的基材片
19…剥离衬垫
21…红外线光源及红外线传感器
22…红外线反射性涂膜
23…吸收体

Claims (9)

1.一种黑色片,其特征在于,其层叠有基材片和红外线反射层,
CIE色彩值(L*,a*,b*)、波长850nm的红外线反射率R及依照JIS Z 8741以60°的设定角度所测定的光泽度Gu在下述范围,其中R以%计,
21.8≤L*≤36
-3≤a*≤3
-3≤b*≤3
12≤R
0≤Gu≤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色片,其中,所述基材片的厚度为0.5μm~100μm,所述红外线反射层的厚度为1μm~10μ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色片,其中,所述红外线反射层包含无机黑色颜料或有机黑色颜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色片,其中,所述红外线反射层层叠有黑色红外线反射层及白色红外线反射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色片,其还层叠有消光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色片,其用于调整电子零件用功能性片的红外线反射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黑色片,其中,所述功能性片为散热片、磁性片或绝缘片。
8.一种黑色粘合带,其层叠有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黑色片和粘合剂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黑色粘合带,其中,所述粘合剂层的厚度为1μm~50μm。
CN201880055207.5A 2017-09-01 2018-08-29 黑色片及黑色粘合带 Active CN1113727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553370P 2017-09-01 2017-09-01
US62/553,370 2017-09-01
US201862669576P 2018-05-10 2018-05-10
US62/669,576 2018-05-10
PCT/JP2018/032027 WO2019044930A1 (ja) 2017-09-01 2018-08-29 黒色シート及び黒色粘着テー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72767A CN111372767A (zh) 2020-07-03
CN111372767B true CN111372767B (zh) 2022-07-01

Family

ID=65527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5207.5A Active CN111372767B (zh) 2017-09-01 2018-08-29 黑色片及黑色粘合带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1578239B2 (zh)
EP (1) EP3676319A4 (zh)
JP (2) JP6622951B2 (zh)
CN (1) CN111372767B (zh)
TW (1) TWI670174B (zh)
WO (2) WO20190463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3039666C (en) * 2016-10-28 2022-08-23 Ppg Industries Ohio, Inc. Coatings for increasing near-infrared detection distances
CA3119767A1 (en) 2018-11-13 2020-05-22 Ppg Industries Ohio, Inc. Method of detecting a concealed pattern
JP7314841B2 (ja) * 2020-03-12 2023-07-26 Dic株式会社 導電性積層体及び導電性積層テープ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82593A (zh) * 2010-12-03 2013-09-04 3G穆尔门公司 近红外反射组合物及掺有所述组合物的建筑开口用覆盖物
JP2013227173A (ja) * 2012-04-26 2013-11-07 Dainichiseika Color & Chem Mfg Co Ltd 赤外線反射黒色顔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023581A1 (de) 1990-07-25 1992-02-13 Heller Geb Gmbh Maschf Verfahren zum vermessen eines werkzeuges in einer numerisch gesteuerten bearbeitungsmaschine mit automatischem werkzeugwechsel und einrichtung zur durchfuehrung dieses verfahrens
US20040156986A1 (en) * 2003-02-10 2004-08-12 Nanoproducts Corporation Color pigments nanotechnology
US7193209B2 (en) 2003-04-17 2007-03-20 Eaton Corporation Method for distinguishing objects in a video image by using infrared reflective material
US7241500B2 (en) 2003-10-06 2007-07-10 Certainteed Corporation Colored roofing granules with increased solar heat reflectance, solar heat-reflective shingle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JP4326310B2 (ja) * 2003-11-28 2009-09-02 関西ペイント株式会社 遮熱性フィルム及び該遮熱性フィルムを貼付してなる物品
US8460456B2 (en) * 2005-02-10 2013-06-11 Toda Kogyo Corporation Infrared reflecting black pigment, paint and resin composition
JP2007103813A (ja) * 2005-10-07 2007-04-19 Techno Polymer Co Ltd 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
US9056988B2 (en) 2007-02-05 2015-06-16 Ppg Industries Ohio, Inc. Solar reflective coatings and coating systems
GB0808239D0 (en) 2008-05-07 2008-06-11 Tioxide Group Services Ltd Compositions
ATE489435T1 (de) * 2008-05-26 2010-12-15 Eckart Gmbh Dünne, plättchenförmige eisenpigmente,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und verwendung derselben
JP5324387B2 (ja) 2008-10-15 2013-10-23 大日精化工業株式会社 アゾ顔料、着色組成物、着色方法および着色物品
AU2010210344B2 (en) * 2009-02-09 2016-02-25 Swimc Llc In-store tintable non-infrared-absorptive paint and stain system
US8268202B2 (en) 2009-07-07 2012-09-18 Basf Se Potassium cesium tungsten bronze particles
JP5251809B2 (ja) 2009-09-25 2013-07-31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太陽熱遮蔽効果を有する水性分散体および水性塗料組成物
JP5655314B2 (ja) * 2010-01-28 2015-01-21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903984B2 (ja) 2012-03-29 2016-04-13 Dic株式会社 着色粘着テープおよびグラファイト複合シート
JP2014169432A (ja) 2013-02-07 2014-09-18 Toyo Ink Sc Holdings Co Ltd 分散組成物、塗料組成物、塗膜、および着色物
JP6061783B2 (ja) * 2013-05-30 2017-01-18 日本ペイント株式会社 複層塗膜及び複層塗膜の形成方法
CN106029787B (zh) 2014-02-19 2018-04-06 大日精化工业株式会社 近红外线反射‑透射性偶氮颜料、近红外线反射‑透射性偶氮颜料的制造方法、使用了这些偶氮颜料的着色剂组合物、物品的着色方法和着色物品
JP2015170664A (ja) * 2014-03-05 2015-09-2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裏面保護シート
US10689529B2 (en) * 2014-04-11 2020-06-23 Sun Chemical Corporation Pigments for filtering the solar spectrum
CN106459678B (zh) * 2014-07-04 2020-12-18 Dic株式会社 粘合带、电子机器及物品的拆卸方法
JP2016072270A (ja) 2014-09-26 2016-05-09 Dic株式会社 磁性シート
KR102589206B1 (ko) * 2014-09-30 2023-10-13 다이니폰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적외선 투과성 암색 잉크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적외선 반사 시트
JP2016165868A (ja) 2015-03-10 2016-09-15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床用化粧シート及び床用化粧材
JP6586743B2 (ja) 2015-03-10 2019-10-09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化粧シート及び化粧材
CN106032458A (zh) 2015-03-13 2016-10-19 德莎欧洲公司 压敏粘合剂组合物和红外透明黑色胶带、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JP6094664B2 (ja) 2015-12-18 2017-03-15 Dic株式会社 着色フィルム及び着色粘着テープ
TW201728699A (zh) 2016-01-29 2017-08-16 西克帕控股有限公司 凹刻印刷磁電機可讀取的氧化乾燥油墨
EP3416922A1 (en) * 2016-02-18 2018-12-26 Prince Minerals Italy S.r.L. Ceramic ink for automotive glass
JP6711068B2 (ja) 2016-03-28 2020-06-17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化粧シート及び化粧材
JP6772859B2 (ja) * 2016-03-31 2020-10-2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化粧シート及び該化粧シートを備える化粧部材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82593A (zh) * 2010-12-03 2013-09-04 3G穆尔门公司 近红外反射组合物及掺有所述组合物的建筑开口用覆盖物
JP2013227173A (ja) * 2012-04-26 2013-11-07 Dainichiseika Color & Chem Mfg Co Ltd 赤外線反射黒色顔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622951B2 (ja) 2019-12-18
TWI670174B (zh) 2019-09-01
US11578239B2 (en) 2023-02-14
JP7061991B2 (ja) 2022-05-02
EP3676319A4 (en) 2021-09-29
WO2019046361A1 (en) 2019-03-07
JP2020040411A (ja) 2020-03-19
JPWO2019044930A1 (ja) 2019-12-26
CN111372767A (zh) 2020-07-03
TW201919906A (zh) 2019-06-01
EP3676319A1 (en) 2020-07-08
US11840650B2 (en) 2023-12-12
WO2019044930A1 (ja) 2019-03-07
US20200224063A1 (en) 2020-07-16
US20200376801A1 (en) 2020-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72767B (zh) 黑色片及黑色粘合带
EP2167599B1 (en) Colored acrylic adhesive and marking film
CN105073437B (zh) 热转印片
TW201700641A (zh) 紅外線吸收性墨水
EP2913375A1 (en) Near-infrared absorptive composition, near-infrared absorptive coated material, near-infrared absorptive liquid dispersion, near-infrared absorptive ink, printed material, and near-infrared absorptive image-forming composition
WO2019111990A1 (ja) 黒色低反射膜、および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2010053194A (ja) 印刷インキバインダーおよび該バインダーを用いた印刷インキ組成物ならびに該印刷インキを用いた被覆物
JP2001146221A (ja) 光輝性に優れた印刷金属製包装体
JP2009262466A (ja) 成形体または積層フィルム
JP2002114934A (ja) 印刷インキ、印刷方法及び印刷包装体
JP6443814B2 (ja) グラビアインキ、それを用いた印刷物および積層体
JP7001859B1 (ja) インキ組成物、及びシート体
JP2007190739A (ja) 装飾物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932218B2 (ja) リキッド印刷インキ、印刷物、及び包装材料
JP2007314682A (ja) レトルト用高輝度感、劣化防止インキ組成物
JP4899466B2 (ja) チタン有機化合物を含有する印刷インキ組成物、該組成物を用いてなるプラスチックシート被覆物およびラミネート積層物
JP7288178B2 (ja) 着色フィルム、着色粘着シート、及び着色フィルムの検出方法
CN111621045A (zh) 着色膜、着色粘合片和着色膜的检测方法
JP7067231B2 (ja) 積層体及び該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2010126562A (ja) ラミネート用印刷インキ組成物および印刷物並びにラミネート物
TW201518125A (zh) 印刷物
JP7457226B2 (ja) 包装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168348B2 (ja) ライセンスプレート用グラフィックフィルム、グラフィックフィルム積層プレート、ライセンスプレ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518428A (zh) 紅外線吸收性照相凹版印刷墨
KR101864306B1 (ko) Uv 경화형 컬러 미세 패턴 형성용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