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13410A - 一种综合能源***的设备调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综合能源***的设备调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13410A
CN111313410A CN202010149306.9A CN202010149306A CN111313410A CN 111313410 A CN111313410 A CN 111313410A CN 202010149306 A CN202010149306 A CN 202010149306A CN 111313410 A CN111313410 A CN 1113134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module
supply
group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4930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13410B (zh
Inventor
唐学用
赵庆明
李庆生
邓朴
郭作刚
何向刚
张裕
孙斌
贺墨琳
钟以林
刘影
方学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zhou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4930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134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134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134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134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134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2Adjustment or analysis of established resource schedule, e.g. resource or task levelling, or dynamic reschedu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70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energy generation sec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70/00Other energy conversion or management systems reducing GHG emissions
    • Y02E70/30Systems combining energy storage with energy generation of non-fossil origi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80Management or planning
    • Y02P90/82Energy audits or management systems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合能源***的设备调控装置,其包括能源供给中心和控制所述能源供给中心各模块运作的***管控中心,能源供给中心提供能源产出到分派使用的供给过程,其至少包括能源生产模块,传输各产出能源的能源供给模块,协同转化传输模块和能量存储模块,其中,所述能源生产模块可至少分为可再生能源组和不可再生能源组,***管控中心至少包括能源控制模块,控制所述能源生产模块内各能源的转化分配,本发明通过根据能源特性设定多组能源分类,根据实时监测的对各能源的产能效益控制各类别能源的供给量,在符合使用条件下,通过提高清洁类和节能类的能源生产量以及供给速率,以节约能源、减弱对环境的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综合能源***的设备调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综合能源***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综合能源***的设备调控装置。
背景技术
综合能源***是指一定区域内利用先进的物理信息技术和创新管理模式,整合区域内煤炭、石油、天然气、电能、热能等多种能源,实现多种异质能源子***之间的协调规划,这种新型的一体化能源***在满足***内多元化用能需求的同时,要有效地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
综合能源***包含燃气轮机、光伏等清洁能源发电、燃气锅炉以及上级电网等能量生产设备;热泵、电制冷/热机等能量转换设备;蓄电、蓄热、蓄冷等储能装置;电网、热网及冷网等传输单元;照明、电动汽车等电能消耗设备及采暖、空调等冷热能消耗设备;通过冷/热/电耦合的多网络联合***,***内存在电、热、冷能量流,各能量流之间通过耦合单元进行协调互济,以满足***内各节点的电、热、冷负荷需求。
不同能源的转化率、稳定性、安全性、受地域的影响、技术要求、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成本等均存在差异,例如水能受降雨量的影响,降雨量多的阶段产能稳定、效益大,枯水期则极不稳定;太阳能及风能等清洁自然能源亦存在同样的问题;生物能、天然气、石油等能源其产能稳定,但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土壤问题、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现象,不同季节、不同地区对电、热、冷的需求均存在差异,各能量相互协调转化的同时,会产生一定的能源损耗,现在的综合能源***无法根据这些因素作具有针对性的调节,从而在根据不同情境下,调整能源的产生效益,并减弱对环境的破坏。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综合能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其中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综合能源***的设备调控装置,通过根据能源特性设定不同类别,根据需求设定各类别能量储值为衡定值,同时改变各类别能源生产和供给的速率,从而增加对特定能源的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综合能源***的设备调控装置,其包括,
能源供给中心,其提供能源产出到分派使用的供给过程,至少包括能源生产模块,传输各产出能源的能源供给模块,协同转化传输模块和能量存储模块,其中,所述能源生产模块可至少分为可再生能源组和不可再生能源组;以及
控制所述能源供给中心各模块运作的***管控中心,其至少包括能源控制模块,控制所述能源生产模块内各能源的转化分配。
作为本发明所述综合能源***的设备调控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管控中心还包括微网数据模块,其对所述可再生能源组的能源产出相关数据和所述不可再生能源组的能源使用相关数据分别进行统计和计量。
作为本发明所述综合能源***的设备调控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能源供给模块至少包括供电单元、供气单元和供热单元,其三组单元能源的供给速率受所述能源控制模块调节,且所述能源控制模块接收所述微网数据模块提供的数据。
作为本发明所述综合能源***的设备调控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协同转化传输模块至少设置有三联供转化单元和分布式传输单元,两者与所述供电单元、供气单元和供热单元均分别连接,其中,根据所述微网数据模块对数据的分析,所述三联供转化单元受所述能源控制模块控制能源转化分布。
作为本发明所述综合能源***的设备调控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能量存储模块对应所述协同转化传输模块分为储电单元、储气单元和储热单元,三者均受所述能源控制模块控制其储能容量。
作为本发明所述综合能源***的设备调控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管控中心还包括***监测模块,其分为:
监测所述能源供给中心各模块的内部监测组,其至少包括供能监测单元、协同转化监测单元和储能监测单元,其中,所述供能监测单元监测所述能源供给模块的供能速率,所述协同转化监测单元监测所述协同转化传输模块的能源转化速率,所述储能监测单元监测所述能量存储模块各能源的动态储量;以及,
监测自然能源供给量的环境监测组,其根据所述可再生能源组的产能特征至少可分别对应设有风力监测单元、水力监测单元和光照监测单元。
作为本发明所述综合能源***的设备调控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微网数据模块至少包括能产数据分析组、转化效益数据组和动态储量数据组,所述微网数据模块接收所述***监测模块的各组相对应的监测数据,同时建立各数据模型。
作为本发明所述综合能源***的设备调控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能源控制模块包括能源生产分配、能源分配速率控制和储量控制,根据所述微网数据模块提供的数据模型向所述能源供给中心发放各行动指令。
作为本发明所述综合能源***的设备调控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能源生产模块还设置有清洁能源组,且其与所述可再生能源组以及所述不可再生能源组交集后产生新能源方案组。
作为本发明所述综合能源***的设备调控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能源控制模块至少分为:
节能型控制模式,其内所述能源生产分配对应的所述能源生产模块以所述可再生能源组为主,所述储量控制根据需求设置定量并保持平衡,所述能源分配速率控制通过维持所述能量存储模块的平衡调整所述能源供给模块各组的传输速率;以及
环保型控制模式,其内所述能源生产分配对应的所述能源生产模块以所述清洁能源组为主,所述储量控制与所述能源分配速率控制同所述节能型控制模式的设定原理相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通过根据能源特性设定多种不同能源分类,以及根据实时监测的各能源的产能效益数据,来控制各类别能源的供给量和供给速率,在依据实时监测的客户时刻使用量的特征,设定电气热三组能源的衡定储值,在不同场景设定不同的使用模式,在保持电气热三组能源的储值稳定的前提下,改变清洁类和节能类的能源生产量以及供给速率,以达到节约能源、减弱对环境的污染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能源生产分配的供给量控制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能源分配速率控制的供给速率控制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能源分配速率控制的转化速率控制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储量控制的储量平衡控制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局部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不同能源的转化率、稳定性、安全性、受地域的影响、技术要求、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成本等均存在差异,例如水能受降雨量的影响,降雨量多的阶段产能稳定、效益大,枯水期则极不稳定;太阳能及风能等清洁自然能源亦存在同样的问题;生物能、天然气、石油等能源其产能稳定,但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土壤问题、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现象,不同季节、不同地区对电、热、冷的需求均存在差异,各能量相互协调转化的同时,会产生一定的能源损耗,现在的综合能源***无法根据这些因素作具有针对性的调节,从而在根据不同情境下,调整能源的产生效益,并减弱对环境的破坏。
实施例1
参照图1~6,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综合能源***的设备调控装置,通过根据能源特性设定不同类别,在条件满足下,增加对特定能源如节能型能源或清洁型能源的使用,同时改变各类别能源生产和供给的速率,以达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具体的,所述综合能源***的设备调控装置包括能源供给中心100以及控制能源供给中心100各模块运作的***管控中心200,能源供给中心100提供能源产出到分派使用的供给过程,根据能源是否可持续使用的特性,可将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两个大类,***管控中心200可调控能源供给中心100内不同类别能源的供给速率,再经过中心调配后将产量多的一类能源转化为其他能源以供使用。
能源不仅可从可持续性来进行区分,还具有稳定性、成本效益等其他特性,根据使用时的需求不同,列出不同特性类别的分类,随着分类的细化,可列出多种适用场景的供能模式。
具体的,能源供给中心100至少包括能源生产模块101,传输各产出能源的能源供给模块102,协同转化传输模块103和能量存储模块104,***管控中心200至少包括***监测模块203、微网数据模块202和能源控制模块201,能源生产模块101将能源产出为常规的电气热三种能源分别经能源供给模块102传输至协同转化传输模块103,通过能源控制模块201管控电气热三者相互之间的转化及传输,后至能量存储模块104内存储,能量存储模块104的储量受能源控制模块201控制,能源控制模块201可根据微网数据模块202内关于能量存储模块104内的储量动态模型按照时间、空间及其他因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改变其内的储量值,***监测模块203为微网数据模块202提供数据支持,以便于***监测模块203建立关于能量存储模块104内储量的动态数据模型。
具体的,***监测模块203内设有内部监测组203a,内部监测组203a至少包括供能监测单元203a-1、协同转化监测单元203a-2和储能监测单元203a-3,其中,供能监测单元203a-1监测能源供给模块102的供能速率,供能监测单元203a-1可为基于伯努利原理的速度监测芯片或其他类似可以监测管道内能量运输速度的监测芯片,协同转化监测单元203a-2监测协同转化传输模块103的能源转化速率,协同转化监测单元203a-2为可根据协同转化传输模块103所输出的可利用的能量和输入能量,计算出两者比值的芯片,储能监测单元203a-3监测能量存储模块104各能源的动态储量,储能监测单元203a-3可为UV能量计,***监测模块203内还设有环境监测组203b,环境监测组203b主要监测可从自然中获取的可再生能源的指标,以实时监测能源产量、转化量等数据,现被开发出的可再生能源有水能、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水温差能等自然能源,可通过监测其水量、光照强度、风力等级等来判断其各自产能的能力,基于此至少可列出风力监测单元203b-1、水力监测单元203b-2和光照监测单元203b-3。
具体的,微网数据模块202可为采用Z80机器语言通过接口电路直接采集数据,也可通过键盘输入数据,用基本BASIC语言对数据进行各种处理的数据处理仪器,微网数据模块202至少包括能产数据分析组202a、转化效益数据组202b和动态储量数据组202c,微网数据模块202接收***监测模块203的各组相对应的监测数据,同时建立各数据模型,能产数据分析组202a接收供能监测单元203a-1以及环境监测组203b的数据,建立各能源的产能量、供能速率等数据模型,同时建立各类型能源的产能效益模型,转化效益数据组202b接收协同转化监测单元203a-2的数据,建立电气热三组能源相互转化的转化率、转化时长等数据模型,动态储量数据组202c接收储能监测单元203a-3的数据,建立电气热三组能源的动态储量平衡点的数据模型。
具体的,能源控制模块201可为微处理器控制的电子设备,接口在物理世界中的对象到一个分布式控制***或SCADA(监控和数据采集***),其可通过传输***的遥测数据,并通过从消息控制连接对象的监管制度,能源控制模块201至少包括能源生产分配201a、能源分配速率控制201b和储量控制201c,储量控制201c根据动态储量数据组202c提供的数据模型,分析出客户每日用能的需求变化恒定值,根据客户用能习惯设定能量存储模块104内电气热的各储量恒定值,使其保证客户的正常使用,并保留一定的储量备用,能源生产分配201a根据能产数据分析组202a以及环境监测组203b提供的数据模型,根据各能源的产能量、供能速率以及产能效益等数据模型,来分配能源生产模块101内各能源的供给量,以及能源供给模块102内能源的供给速率,能源分配速率控制201b接收转化效益数据组202b提供的数据模型,根据电气热三组能源相互间的转化率,控制协同转化传输模块103内三种能源相互间转化的时间点及转化速率,以保持能量存储模块104内电气热的储量保持恒定状态。
进一步的,能源生产模块101根据能源是否可持续使用的特性至少可分为可再生能源组101a和不可再生能源组101b,以配合供能监测单元203a-1以及环境监测组203b的监测,并便于能源生产分配201a的统筹控制。
较佳的,能源生产模块101还设置有清洁能源组101c,且其与可再生能源组101a以及不可再生能源组101b交集后产生新能源方案组,如可再生清洁能源组、不可再生清洁能源组,以满***集后将产能、节能及环境保护等需求更好的优化结合起来,保障可持续长久发展。
具体的,能源供给模块102分布式能源供给***,能源供给模块102至少包括供电单元102a、供气单元102b和供热单元102c,其三组单元能源的供给速率分别受能源生产分配201a调节。
具体的,协同转化传输模块103至少设置有三联供转化单元103a和分布式传输单元103b,两者与供电单元102a、供气单元102b和供热单元102c均分别连接,其中,分布式传输单元103b将供电单元102a、供气单元102b和供热单元102c内可直接利用的能源直接传输至对应的能量存储模块104,三联供转化单元103a内包含锅炉、热泵、发电机等转化机构,负责电气热中需要协调平衡利用的能源之间的转化。
具体的,能量存储模块104对应协同转化传输模块103分为储电单元104a、储气单元104b和储热单元104c,三者各保持恒定的储量,一方面保证客户的正常使用,另一方面保留一定的储量备用。
进一步的,能源控制模块201可至少分为节能型控制模式201-1和环保型控制模式201-2,需要注意的是,根据细化的需求及资源的匮乏或环境的变化等情况,可细分为更多的模式,例如节能环保型控制模式、最优能源利用控制模式、稳定供给控制模式等多种控制模式。
基上所述,节能型控制模式201-1下,能源生产分配201a对应的能源生产模块101以可再生能源组101a为主,储量控制201c根据需求设置定量并保持平衡,能源分配速率控制201b通过维持能量存储模块104的平衡调整能源供给模块102各组的传输速率。
基上所述,环保型控制模式201-2下,能源生产分配201a对应的能源生产模块101以清洁能源组101c为主,储量控制201c与能源分配速率控制201b同节能型控制模式201-1的设定原理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一:
在综合能源***的调控下,如图2所示,根据***监测模块203内环境监测组203b中的风力监测单元203b-1、水力监测单元203b-2和光照监测单元203b-3的监测,向微网数据模块202发送相关数据,微网数据模块202根据其提供的数据建立数据模型,了解能源生产模块101下可再生能源组101a的能源产率,能源生产分配201a根据数据做出判断,若可再生能源组101a的能源产率较高且可稳定供给,则采用节能型控制模式201-1,供能监测单元203a-1监测能源供给模块102内各能源供能速率,发送给能产数据分析组202a,建立各能源的产能数据模型,根据这些数据,能源生产分配201a给能源生产模块101发送相关指令,以可再生能源组101a供给为主进行能源生产,提高可再生能源组101a内的能源供给量,并同时降低不可再生能源组101b内能源供给量,以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同时,如图5所示,储能监测单元203a-3监测能量存储模块104内电气热各能源的动态储量,以发送给动态储量数据组202c分析建立出客户使用动态模型图,储量控制201c根据所提供的数据模型中客户的时刻使用量的特征发送对应时刻内电气热各能源的使用量以改变能量存储模块104内储电单元104a、储气单元104b和储热单元104c三组的容量,同时,如图3、4、6所示,协同转化监测单元203a-2监测协同转化传输模块103的三联供转化单元103a内电气热之间的能源转化速率和分布式传输单元103b内电气热三组能源的传输速率,发送给转化效益数据组202b,建立电气热三组能源相互转化的转化率、转化时长等数据模型,以及传输速率模型,能源分配速率控制201b根据相关模型控制协同转化传输模块103内三种能源相互间转化的时间点、转化速率及传输速率,以保持能量存储模块104内电气热的各储量保持恒定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二:
如图,基于第一种实施方式中采用的节能型控制模式201-1,本实施方式取标准的环保型控制模式201-2作为第二个实施方式。
同样的,在该综合能源***的调控下,如图2,根据***监测模块203内环境监测组203b中的风力监测单元203b-1、水力监测单元203b-2和光照监测单元203b-3的监测,向微网数据模块202发送相关数据,微网数据模块202根据其提供的数据建立数据模型,了解能源生产模块101下可再生能源组101a的能源产率,能源生产分配201a根据数据做出判断,若可再生能源组101a的能源产率低或供给不稳定,则采用标准的环保型控制模式201-2,供能监测单元203a-1监测能源供给模块102内各能源供能速率,发送给能产数据分析组202a,建立各能源的产能数据模型,根据这些数据,能源生产分配201a给能源生产模块101发送相关指令,以清洁能源组101c内的供给为主进行能源生产,提高清洁能源组101c内的能源供给量,并同时降低其他能源供给量,以确保稳定供给能源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其后能源分配速率控制201b和储量控制201c按照与节能型控制模式201-1同样的程序运行工作。
具体实施方式三:
基于第一种实施方式中采用的节能型控制模式201-1,本实施方式取在能源使用率较低且不紧急的情况下,如夜间民用能源供给的情况,采用节能型控制模式201-1作为第三个实施方式。
较佳的,该综合能源***根据图2所示,根据***监测模块203内环境监测组203b中的风力监测单元203b-1、水力监测单元203b-2和光照监测单元203b-3的监测,向微网数据模块202发送相关数据,微网数据模块202根据其提供的数据建立数据模型,了解能源生产模块101下可再生能源组101a的能源产率,能源生产分配201a根据数据做出判断,若可再生能源组101a的能源产率不低,不论是否稳定,均采用节能型控制模式201-1,供能监测单元203a-1监测能源供给模块102内各能源供能速率,发送给能产数据分析组202a,建立各能源的产能数据模型,根据这些数据,能源生产分配201a给能源生产模块101发送相关指令,以可再生能源组101a供给为主进行能源生产,提高可再生能源组101a内的能源供给量,并同时降低不可再生能源组101b内能源供给量,以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其后能源分配速率控制201b和储量控制201c按照与节能型控制模式201-1同样的程序运行工作。
还需注意的是,基于上述三种实施方式中采用的控制模式,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该综合能源***的能源控制模块201可增设节能环保型控制模式,即综合节能型控制模式201-1和环保型控制模式201-2的监测处理数据,能源生产分配201a给能源生产模块101发送相关指令,以可再生能源组101a及清洁能源组101c相交集的能源供给为主进行能源生产,不仅节约能源且保护环境的优化模式。
综上所述,通过根据能源特性设定多组能源分类,根据实时监测的对各能源的产能效益控制各类别能源的供给量,同时根据实时监测的客户时刻使用量的特征设定电气热三组能源的衡定储值,在符合使用条件下,通过提高清洁类和节能类的能源生产量以及供给速率,以节约能源、减弱对环境的污染,具体与普通能源***的对比参照以下表格:
本发明综合能源***与普通能源***各能源使用情况的对比
Figure BDA0002400569190000101
注:“→”表示保持恒定不变,“↑”表示增长或增多,“↓”表示降低或减少,“-”表示未知,“/”表示不变或忽略不计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综合能源***的设备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能源供给中心(100),其提供能源产出到分派使用的供给过程,至少包括能源生产模块(101),传输各产出能源的能源供给模块(102),协同转化传输模块(103)和能量存储模块(104),其中,所述能源生产模块(101)可至少分为可再生能源组(101a)和不可再生能源组(101b);以及
控制所述能源供给中心(100)各模块运作的***管控中心(200),其至少包括能源控制模块(201),控制所述能源生产模块(101)内各能源的转化分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能源***的设备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控中心(200)还包括微网数据模块(202),其对所述可再生能源组(101a)的能源产出相关数据和所述不可再生能源组(101b)的能源使用相关数据分别进行统计和计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综合能源***的设备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源供给模块(102)至少包括供电单元(102a)、供气单元(102b)和供热单元(102c),其三组单元能源的供给速率受所述能源控制模块(201)调节,且所述能源控制模块(201)接收所述微网数据模块(202)提供的数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综合能源***的设备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协同转化传输模块(103)至少设置有三联供转化单元(103a)和分布式传输单元(103b),两者与所述供电单元(102a)、供气单元(102b)和供热单元(102c)均分别连接,其中,根据所述微网数据模块(202)对数据的分析,所述三联供转化单元(103a)受所述能源控制模块(201)控制能源转化分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能源***的设备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存储模块(104)对应所述协同转化传输模块(103)分为储电单元(104a)、储气单元(104b)和储热单元(104c),三者均受所述能源控制模块(201)控制其储能容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能源***的设备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控中心(200)还包括***监测模块(203),其分为:
监测所述能源供给中心(100)各模块的内部监测组(203a),其至少包括供能监测单元(203a-1)、协同转化监测单元(203a-2)和储能监测单元(203a-3),其中,所述供能监测单元(203a-1)监测所述能源供给模块(102)的供能速率,所述协同转化监测单元(203a-2)监测所述协同转化传输模块(103)的能源转化速率,所述储能监测单元(203a-3)监测所述能量存储模块(104)各能源的动态储量;以及,
监测自然能源供给量的环境监测组(203b),其根据所述可再生能源组(101a)的产能特征至少可分别对应设有风力监测单元(203b-1)、水力监测单元(203b-2)和光照监测单元(203b-3)。
7.如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综合能源***的设备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网数据模块(202)至少包括能产数据分析组(202a)、转化效益数据组(202b)和动态储量数据组(202c),所述微网数据模块(202)接收所述***监测模块(203)的各组相对应的监测数据,同时建立各数据模型。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综合能源***的设备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源控制模块(201)包括能源生产分配(201a)、能源分配速率控制(201b)和储量控制(201c),根据所述微网数据模块(202)提供的数据模型向所述能源供给中心(100)发放各行动指令。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能源***的设备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源生产模块(101)还设置有清洁能源组(101c),且其与所述可再生能源组(101a)以及所述不可再生能源组(101b)交集后产生新能源方案组。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综合能源***的设备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源控制模块(201)至少分为:
节能型控制模式(201-1),其内所述能源生产分配(201a)对应的所述能源生产模块(101)以所述可再生能源组(101a)为主,所述储量控制(201c)根据需求设置定量并保持平衡,所述能源分配速率控制(201b)通过维持所述能量存储模块(104)的平衡调整所述能源供给模块(102)各组的传输速率;以及
环保型控制模式(201-2),其内所述能源生产分配(201a)对应的所述能源生产模块(101)以所述清洁能源组(101c)为主,所述储量控制(201c)与所述能源分配速率控制(201b)同所述节能型控制模式(201-1)的设定原理相同。
CN202010149306.9A 2020-03-05 2020-03-05 一种综合能源***的设备调控装置 Active CN1113134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49306.9A CN111313410B (zh) 2020-03-05 2020-03-05 一种综合能源***的设备调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49306.9A CN111313410B (zh) 2020-03-05 2020-03-05 一种综合能源***的设备调控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13410A true CN111313410A (zh) 2020-06-19
CN111313410B CN111313410B (zh) 2020-11-27

Family

ID=71148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49306.9A Active CN111313410B (zh) 2020-03-05 2020-03-05 一种综合能源***的设备调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1341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26540A (zh) * 2023-02-14 2023-03-21 管控环境技术(山东)有限公司 一种监测污染源的***及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90968A (zh) * 2017-08-22 2017-10-24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的协调优化控制方法
CN107329444A (zh) * 2017-06-26 2017-11-07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 一种综合能源多时间尺度协调控制***及方法
CN110210747A (zh) * 2019-05-28 2019-09-06 河海大学 一种电热气互联能源***灵活性调度方法
CN110426590A (zh) * 2019-07-15 2019-11-08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综合能源***的多能信息交互装置
CN110659830A (zh) * 2019-09-25 2020-01-07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面向综合能源***的多能源微网规划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29444A (zh) * 2017-06-26 2017-11-07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 一种综合能源多时间尺度协调控制***及方法
CN107290968A (zh) * 2017-08-22 2017-10-24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的协调优化控制方法
CN110210747A (zh) * 2019-05-28 2019-09-06 河海大学 一种电热气互联能源***灵活性调度方法
CN110426590A (zh) * 2019-07-15 2019-11-08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综合能源***的多能信息交互装置
CN110659830A (zh) * 2019-09-25 2020-01-07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面向综合能源***的多能源微网规划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26540A (zh) * 2023-02-14 2023-03-21 管控环境技术(山东)有限公司 一种监测污染源的***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13410B (zh) 2020-1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41520B (zh) 微网分布式新能源储能***
CN110163443B (zh) 考虑电-气综合需求响应的天然气调压站微能网优化调度方法
CN105470982B (zh) 一种含介质储能的智能微电网发电功率控制***及控制方法
CN112909992B (zh) 一种基于云管边端的分布式电源集群并网调控***及方法
CN109742797A (zh) 一种区域综合能源配电***
CN110867897B (zh) 一种多端口能量路由器多模态下的协调控制策略
CN104537443A (zh) 一种热电联供型微网经济协调优化调度方法
CN113572197A (zh) 基于氢储能的综合自洽能源微网配置方法及能量调控方法
CN106527142B (zh) 一种有源配电网环境下的冷热电联供***协调调度方法
CN113256045A (zh) 考虑风光不确定性的园区综合能源***日前经济调度方法
CN208638039U (zh) 一种风光气互补耦合发电***
CN112332450A (zh) 一种基于光伏储能和路灯照明的微电网控制装置
CN203406664U (zh) 微网分布式新能源储能装置
CN115102953B (zh) 配电网云边端协同管控***及方法
CN115222213A (zh) 一种电网配电管理规划方法及***
Chen et al. Optimal planning and operation of CCHP system considering renewable energy integration and seawater desalination
CN111313410B (zh) 一种综合能源***的设备调控装置
CN109255487A (zh) 一种基于标准化矩阵模型的综合能源***优化方法
CN113381398A (zh) 适用于工业园区的多能互补综合能源供能***
CN207488797U (zh) 一种智慧能源装置
CN112068502A (zh) 一种分布式能源多机远程集控管理***
Nakahata et al. Development of smart grid demonstration systems
CN107453392B (zh) 一种分布式能源电网***及管理方法
Xie et al. Tie-line Power Smoothing Strategy of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 Using Separate Storage of Heat and Electricity
CN108808666A (zh) 一种能源互联网协同控制***与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Tang Xueyong

Inventor after: Zhong Yilin

Inventor after: Liu Ying

Inventor after: Fang Xuezhi

Inventor after: Zhao Qingming

Inventor after: Li Qingsheng

Inventor after: Deng Pu

Inventor after: Guo Zuogang

Inventor after: He Xianggang

Inventor after: Zhang Yu

Inventor after: Sun Bin

Inventor after: He Molin

Inventor before: Tang Xueyong

Inventor before: Zhong Yilin

Inventor before: Liu Ying

Inventor before: Fang Xuezhi

Inventor before: Zhao Qingming

Inventor before: Li Qingsheng

Inventor before: Deng Pu

Inventor before: Guo Zuogang

Inventor before: He Xiangga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Yu

Inventor before: Sun Bin

Inventor before: He Moli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