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36746B - 锁头和插芯锁 - Google Patents

锁头和插芯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36746B
CN111236746B CN202010027250.XA CN202010027250A CN111236746B CN 111236746 B CN111236746 B CN 111236746B CN 202010027250 A CN202010027250 A CN 202010027250A CN 111236746 B CN111236746 B CN 1112367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pin
assembly
lock
transmission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2725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36746A (zh
Inventor
顾高明
刘仙
李鹏涛
周子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Unitech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Unitech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Unitech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Unitech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2725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367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367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367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367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367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47/0001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with electric actuato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 E05B47/0012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with electric actuato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with rotary electromo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5/00Other details of locks; Parts for engagement by bolts of fastening devic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7/00Accessories in connection with locks
    • E05B17/20Means independent of the locking mechanism for preventing unauthorised opening, e.g. for securing the bolt in the fastening position
    • E05B17/2084Means to prevent forced opening by attack, tampering or jimmy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51/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other non-mechanical mean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锁头和插芯锁。其中,锁头包括:壳体;传动轴,传动轴可转动地穿设在壳体上;离合组件,离合组件活动设置在壳体内,并具有结合状态和分离状态,当离合组件处于结合状态时,离合组件同时与传动轴和壳体结合并使壳体通过离合组件带动传动轴同步转动,当离合组件处于分离状态时,离合组件与传动轴或壳体分离,壳体相对于传动轴空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设置在壳体内,并与离合组件柔性连接,以驱动离合组件在结合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切换,并且当离合组件无法切换状态时,驱动组件相对于离合组件具有空行程。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子锁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锁头和插芯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锁头和插芯锁。
背景技术
对比传统的机械锁,电子锁的使用更便捷安全性更高,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欢迎和广泛使用。目前市面上的锁头一般不具有紧急解锁功能,在电子部分发生故障时无法实现有效开锁,只能将电子锁完全破坏,而在家用门锁领域,一般是将独立的机械锁芯配合锁体以实现紧急解锁功能,锁具集成度较低,体积较大。同时不具有空转功能,很容易通过强扭的方式而破坏锁具。锁头的闭锁机构一般布置在门外,当遭遇暴力敲击或锯断时,闭锁机构因此而失去闭锁效果,传动机构因此而暴露在门外,不法分子轻易就可通过传动机构而解锁锁具,导致锁具被恶意开启。由上述可知,现有的电子锁的安全性和集成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头和插芯锁,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子锁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锁头,包括:壳体;传动轴,传动轴可转动地穿设在壳体上;离合组件,离合组件活动设置在壳体内,并具有结合状态和分离状态,当离合组件处于结合状态时,离合组件同时与传动轴和壳体结合并使壳体通过离合组件带动传动轴同步转动,当离合组件处于分离状态时,离合组件与传动轴或壳体分离,壳体相对于传动轴空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设置在壳体内,并与离合组件柔性连接,以驱动离合组件在结合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切换,并且当离合组件无法切换状态时,驱动组件相对于离合组件具有空行程。
进一步地,锁头还包括缓冲件,缓冲件的两端分别与离合组件和驱动组件抵接,驱动组件挤压缓冲件,缓冲件挤压离合组件,并带动离合组件在结合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切换,当离合组件无法切换状态时,驱动组件压缩缓冲件以蓄能,当离合组件能够切换状态时,缓冲件释放弹力并带动离合组件切换至结合状态。
进一步地,离合组件包括顶针,驱动组件包括连接轴,缓冲件设置在顶针和连接轴之间,连接轴沿传动轴的轴向运动,并挤压缓冲件,以驱动顶针沿传动轴的轴向运动,以使离合组件在分离状态和结合状态之间切换。
进一步地,离合组件还包括离合弹子,离合弹子沿顶针的径向活动设置在壳体和传动轴之间,并具有结合位置和分离位置,当离合组件处于结合状态时,离合弹子在顶针的挤压下运动至结合位置,离合弹子的一部分位于壳体内,离合弹子的另一部分位于传动轴内,壳体的扭转力通过离合弹子传递到传动轴上,并带动传动轴同步转动,当离合组件处于分离状态时,离合弹子位于分离位置,离合弹子完全退出壳体并缩回至传动轴内,壳体相对于传动轴空转。
进一步地,顶针具有轴向顺次连接的大径段和小径段,当大径段与离合弹子接触配合时,离合弹子在大径段的挤压下运动至结合位置,当小径段与离合弹子接触配合时,离合弹子能够运动至分离位置。
进一步地,离合组件包括离合轴套,离合轴套套设在顶针外侧,并作为大径段挤压离合弹子运动。
进一步地,离合组件还包括复位件,复位件为顶针提供运动至小径段与离合弹子接触配合的复位力。
进一步地,离合组件还包括:限位件,限位件设置在复位件和顶针之间,限位件开设有轴向延伸的限位槽;限位销,限位销的一端与传动轴连接,限位销的另一端伸入至限位槽内并在限位槽内运动。
进一步地,驱动组件还包括:驱动电机第一螺旋轴,第一螺旋轴与驱动电机驱动连接,第一螺旋轴上开设有第一螺旋槽;第一顶杆,第一顶杆与连接轴抵接配合,第一顶杆具有第一伸出部,第一伸出部伸入至第一螺旋槽内,第一螺旋槽的内壁挤压第一伸出部,并驱动第一顶杆轴向运动,第一顶杆挤压连接轴并使连接轴轴向运动。
进一步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导向块,第一导向块具有沿轴向开设的第一导向槽,第一伸出部穿过第一导向槽伸入至第一螺旋槽内。
进一步地,锁头还包括紧急解锁组件,紧急解锁组件设置在壳体内,并与驱动组件的连接轴接触配合,以通过连接轴驱动离合组件在结合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切换。
进一步地,紧急解锁组件包括:锁芯,锁芯设置在壳体内,且锁芯的解锁孔外露于壳体;第二螺旋轴,第二螺旋轴与锁芯驱动连接,第二螺旋轴上开设有第二螺旋槽;第二顶杆,第二顶杆与离合组件接触配合,第二顶杆具有第二伸出部,第二伸出部伸入至第二螺旋槽内,第二螺旋槽的内壁挤压第二伸出部,并驱动第二顶杆轴向运动,以挤压离合组件使离合组件在分离状态和结合状态之间切换;第二导向块,第二导向块具有沿轴向开设的第二导向槽,第二伸出部穿过第二导向槽伸入至第二螺旋槽内。
进一步地,连接轴与第二顶杆接触配合,且连接轴上开设有卡槽,第二顶杆的一端能够伸入至卡槽内。
进一步地,锁头还包括:电子电路,电子电路与驱动组件电连接,并控制驱动组件的动作,电子电路包括通讯模块,通讯模块为蓝牙、NFC、WIFI、NB-IOT、Rora、ZigBee中的至少一种;电源,电源与电子电路电连接,并为电子电路供电。
进一步地,锁头还包括检测组件,检测组件包括:第一磁性件,第一磁性件与连接轴连接,并与连接轴同步运动;第一感应件,第一感应件相对于壳体固定设置,并能够感应第一磁性件的位置,以判断离合组件的状态。
进一步地,壳体包括外壳、前锁胆和后锁胆,前锁胆和后锁胆均位于外壳内,传动轴穿设在后锁胆内,且传动轴的一部分由外壳穿出,驱动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前锁胆内,离合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后锁胆内。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插芯锁,包括:上的锁头;锁体;驱动轮,驱动轮可转动地设置在锁体内,锁头的传动轴伸入至锁体内并与驱动轮驱动连接,以带动驱动轮同步转动。
进一步地,插芯锁还包括防暴组件,防暴组件包括:第一弹子,第一弹子沿锁体的径向设置在传动轴内,锁头的限位件开设有供第一弹子伸入的闭锁孔,且闭锁孔能够在与第一弹子对齐和错位的位置之间运动;第二弹子,第二弹子沿锁体的径向设置在锁体内,且第一弹子和第二弹子端面接触;弹子复位件,弹子复位件的两端分别与锁体和第二弹子抵接,当闭锁孔与第一弹子错位时,第一弹子和第二弹子的分界面与锁体和传动轴的分界面平齐,锁头能够解锁,传动轴相对于锁体能够转动,当闭锁孔与第一弹子对齐时,弹子复位件挤压第一弹子和第二弹子运动,并使第一弹子伸入至闭锁孔内,第一弹子和第二弹子的分界面与锁体和传动轴的分界面之间错开,传动轴相对于锁体无法转动。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将驱动组件与离合组件柔性连接,从而使得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运动余量,当离合组件由于某些原因无法实现状态的切换时,驱动组件相对于离合组件具有空行程,驱动组件依然可以相对于离合组件运动一段距离,从而使得驱动组件不会卡死,避免驱动组件由于卡死而造成损坏,同时还可以使得离合组件的状态切换更准确可靠,保证了锁头开闭锁切换的可靠性。并且由于离合组件能够在与传动轴结合的结合状态和与传动轴分离的分离状态之间切换,这样,在锁头闭锁时,壳体与传动轴驱动分离,壳体相对于传动轴能够空转,此时即便强扭锁头也不会对传动轴产生影响,提高了锁头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插芯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插芯锁的锁头的驱动组件和紧急解锁组件的***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插芯锁的锁头的离合组件的***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的插芯锁在锁头闭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中A-A向的剖视图;
图6示出了图4的俯视图;
图7示出了图1中的插芯锁在锁头电气解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7中B-B向的剖视图;
图9示出了图7的俯视图;
图10示出了图1中的插芯锁在锁头紧急解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图1中的插芯锁的锁头的第一螺旋轴与第一顶杆的配合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图1中的插芯锁在解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图12的仰视图;
图14示出了图1中的插芯锁在暴力破坏初始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5示出了图1中的插芯锁在暴力破坏时传动轴被锁止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外壳;20、传动轴;30、离合组件;31、缓冲件;32、顶针;33、离合弹子;34、离合轴套;35、复位件;36、限位件;361、闭锁孔;37、限位销;40、驱动组件;41、驱动电机;42、第一螺旋轴;421、第一螺旋槽;43、第一顶杆;431、第一伸出部;44、第一导向块;45、连接轴;451、卡槽;50、紧急解锁组件;51、锁芯;52、第二螺旋轴;521、第二螺旋槽;53、第二顶杆;531、第二伸出部;54、第二导向块;60、后锁胆;70、前锁胆;80、电子电路;90、电源;101、第一磁性件;102、第一感应件;110、锁体;120、驱动轮;131、第一弹子;132、第二弹子;133、弹子复位件;141、手感弹子;142、手感复位件;150、前端盖;160、后端盖;170、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子锁安全性较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锁头和插芯锁。
如图1至图15所示的一种插芯锁,其中的锁头包括壳体、传动轴20、离合组件30和驱动组件40,传动轴20可转动地穿设在壳体上;离合组件30活动设置在壳体内,并具有结合状态和分离状态,当离合组件30处于结合状态时,离合组件30同时与传动轴20和壳体结合并使壳体通过离合组件30带动传动轴20同步转动,当离合组件30处于分离状态时,离合组件30与传动轴20或壳体分离,壳体相对于传动轴20空转;驱动组件40设置在壳体内,并与离合组件30柔性连接,以驱动离合组件30在结合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切换,并且当离合组件30无法切换状态时,驱动组件40相对于离合组件30具有空行程。
本实施例通过将驱动组件40与离合组件30柔性连接,从而使得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运动余量,当离合组件30由于某些原因无法实现状态的切换时,驱动组件40相对于离合组件30具有空行程,驱动组件40依然可以相对于离合组件30运动一段距离,从而使得驱动组件40不会卡死,避免驱动组件40由于卡死而造成损坏,同时还可以使得离合组件30的状态切换更准确可靠,保证了锁头开闭锁切换的可靠性。并且由于离合组件30能够在与传动轴20结合的结合状态和与传动轴20分离的分离状态之间切换,这样,在锁头闭锁时,壳体与传动轴20驱动分离,壳体相对于传动轴20能够空转,此时即便强扭锁头也不会对传动轴20产生影响,提高了锁头的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锁头还包括缓冲件31,缓冲件31的两端分别与离合组件30和驱动组件40抵接,驱动组件40挤压缓冲件31,缓冲件31挤压离合组件30,并带动离合组件30在结合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切换,当离合组件30无法切换状态时,驱动组件40压缩缓冲件31。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缓冲件31采用弹簧,离合组件30包括顶针32,驱动组件40包括连接轴45,缓冲件31设置在顶针32和连接轴45之间,连接轴45的一端面具有导向凸起,顶针32的一端面开设有安装孔,缓冲件31一端套设在导向凸起上,另一端伸入至安装孔内。当驱动组件40动作时,连接轴45在驱动组件40的驱动下沿传动轴20的轴向运动,连接轴45挤压缓冲件31,缓冲件31挤压顶针32,从而驱动顶针32沿传动轴20的轴向运动,也就实现了离合组件30在结合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的切换,当离合组件30无法切换状态,驱动组件40的驱动力完全转化为缓冲件31的弹力储存起来,从而使得驱动组件40能够空行程运动一段距离,并且当离合组件30由无法切换状态改变为能够切换状态时,缓冲件31释放其储存的弹力并带动离合组件30切换至结合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离合组件30还包括离合弹子33,离合弹子33沿顶针32的径向活动设置在壳体和传动轴20之间,并具有结合位置和分离位置,当离合组件30处于结合状态时,离合弹子33在顶针32的挤压下径向向外运动至结合位置,离合弹子33的一部分位于壳体内,离合弹子33的另一部分位于传动轴20内,当壳体转动时壳体的扭转力就会通过离合弹子33传递到传动轴20上,并带动传动轴20同步转动;当离合组件30处于分离状态时,离合弹子33径向向内运动至分离位置,离合弹子33完全退出壳体并缩回至传动轴20内,此时转动壳体,壳体相对于传动轴20空转。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包括外壳10、前锁胆70和后锁胆60,前锁胆70和后锁胆60均位于外壳10内,并且二者顺次抵接,其中,后锁胆60与外壳10之间通过卡块止转配合,使得外壳10和后锁胆60同步转动,传动轴20呈阶梯轴状,传动轴20的一端穿设在后锁胆60上且相对于后锁胆60活动设置,另一端穿出外壳10,后锁胆60的一端边缘处径向向内延伸一段距离形成内延部,传动轴20中部位置的台阶面便止挡在内延部的端面上,需要说明的是,二者之间虽然有止挡接触的关系,但该止挡关系并不妨碍传动轴20与后锁胆60之间的相对转动,换而言之,内延部只是限制了传动轴20的轴向运动,防止其脱出后锁胆60。
本实施例的连接轴45位于后锁胆60远离内延部的一端,也就是后锁胆60靠近前锁胆70的一端;顶针32也活动设置在后锁胆60内,且顶针32的一部分位于后锁胆60内,以便于连接轴45进行配合,另一部分伸入至传动轴20内,并在连接轴45的带动下沿传动轴20的轴向运动;离合弹子33位于与内延部相对的位置,内延部的内壁上开设有供离合弹子33伸入的弧形槽,当离合组件30处于结合状态时,离合弹子33在顶针32的挤压下径向向外伸入至弧形槽内,从而使得后锁胆60转动的扭转力通过离合弹子33传递到传动轴20上,带动传动轴20同步转动;当离合组件30处于分离状态时,转动后锁胆60,离合弹子33在弧形槽的挤压下径向向内运动至分离位置,后锁胆60转动时的扭转力不再传递到离合弹子33上,也就无法带动传动轴20转动。
优选地,离合弹子33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有多个,本实施例设置有两个离合弹子33且分别位于顶针32周向相对的位置,相应地,弧形槽也开设有两个,且分别与两个离合弹子33对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顶针32具有轴向顺次连接的大径段和小径段,当顶针32在连接轴45的带动下沿轴向运动时,顶针32上的大径段和小径段就会分别与离合弹子33接触配合,从而实现对离合弹子33位置的驱动,具体而言,当顶针32在连接轴45的带动下向伸入传动轴20的方向运动时,大径段与离合弹子33接触配合,由于大径段的直径较大,因而大径段的外壁就会挤压离合弹子33,使得离合弹子33在大径段的挤压下伸入并保持在弧形槽内,从而运动至结合位置,后锁胆60会带动传动轴20同步转动;当连接轴45未驱动顶针32运动时,顶针32处于初始位置,小径段与离合弹子33接触配合,由于小径段的直径较小,因而离合弹子33具有退出弧形槽的运动空间,此时,转动后锁胆60时,后锁胆60上的弧形槽的内壁挤压离合弹子33,使得离合弹子33退出弧形槽而缩回至传动轴20,即离合弹子33运动至分离位置,后锁胆60空转。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大径段并非是顶针32本身的部分形成的,具体而言,离合组件30包括离合轴套34,离合轴套34套设在顶针32外侧,自然地,离合轴套34的直径大于顶针32的直径,这样,离合轴套34即可作为大径段挤压离合弹子33运动,而顶针32上的一节段自然作为小径段。当然,可以将大径段和小径段均一体设置在顶针32上,即直接将顶针32的不同节段分别设置成大径段和小径段,而不需要设置离合轴套34。
基于本实施例的上述设置方式,对缓冲件31的作用作进一步说明:若将顶针32直接抵顶在连接轴45的端面上,由于离合组件30在分离状态时壳体相对于传动轴20是可以空转的,若壳体转动了一定的角度,就会造成离合弹子33与弧形槽错位的情况,此时离合弹子33的运动被后锁胆60止挡而无法径向运动,大径段无法挤压离合弹子33运动,也就无法与离合弹子33接触配合,顶针32也就无法轴向运动,如果在此时进行解锁,驱动组件40对连接轴45的驱动力就无法驱动连接轴45运动,驱动组件40的动力无法得到有效释放,非常容易造成驱动组件40的零部件损坏,而设置有缓冲件31后,即使顶针32无法运动,连接轴45依然能够运动,驱动组件40的动力经过连接轴45完全转化为缓冲件31的弹力储存起来,待离合弹子33与弧形槽对齐后还能够继续驱动顶针32运动。这样在对锁头进行操作时,不需要考虑离合组件30的转动位置即可先行控制驱动组件40动作,后续转动外壳10也可实现锁头的解锁,提高操作者的操作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离合组件30还包括复位件35,顶针32由小径段与离合弹子33配合的位置运动至大径段与离合弹子33配合的位置是依靠连接轴45的驱动实现的,而由大径段与离合弹子33配合的位置运动至小径段与离合弹子33配合的位置则是依靠复位件35实现的,也就是说,离合组件30在驱动组件40或紧急解锁组件50的驱动下会切换至结合状态,而在复位件35的作用下会自动恢复至分离状态。复位件35优选为弹簧,其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与顶针32配合,并且复位件35对顶针32的力与连接轴45对顶针32的力方向相反,这样,当驱动组件40和紧急解锁组件50均不再驱动连接轴45时,顶针32即可在复位件35的驱动下重新运动至小径段与离合弹子33接触配合的初始位置,同时连接轴45也在顶针32的带动下反向运动实现一同复位。
在本实施例中,离合组件30还包括限位件36和限位销37,限位件36设置在复位件35和顶针32之间,限位件36的一端与复位件35抵接,另一端与顶针32远离连接轴45的一端抵接,这样,复位件35通过挤压限位件36带动顶针32进行复位。限位件36的侧壁开设有轴向延伸的限位槽,并且本实施例的限位槽开设有两个,且两个限位槽之间通过实体部分隔开,相应地,限位销37也设置有两个,两个限位销37的一端均与传动轴20固定连接,两个限位销37的另一端分别伸入至两个限位槽内,由于复位件35的存在,使得限位件36与顶针32始终是同步运动的,当顶针32轴向运动时,限位件36也就轴向运动,而限位销37相对不动,因而限位销37的端部就在限位槽内运动,直到限位销37与限位槽的端部,即两个限位槽之间的实体部分接触,此时限位件36无法继续运动。限位件36和限位销37的设置,一方面限制了复位件35驱动顶针32的运动距离,避免复位件35驱动顶针32运动过大的情况,另一方面限制了顶针32伸入传动轴20的距离,避免顶针32在连接轴45的带动下运动过大,导致大径段与离合弹子33接触后又分离的情况,保证离合组件30整体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复位件35和缓冲件31对顶针32的驱动力相反,因而复位件35和缓冲件31的弹力大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本实施例采用顶针32在初始位置时,即锁头在如图4所示的闭锁时,复位件35的弹力大于缓冲件31的弹力。
如图2、图4、图7、图10和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驱动组件40还包括驱动电机41、第一螺旋轴42和第一顶杆43,驱动电机41设置在前锁胆70内;第一螺旋轴42与驱动电机41驱动连接,第一螺旋轴42上开设有第一螺旋槽421;第一顶杆43与连接轴45远离顶针32的端面接触配合,第一顶杆43具有第一伸出部431,第一伸出部431伸入至第一螺旋槽421内,当第一螺旋杆在驱动电机41的驱动下转动时,第一螺旋槽421的内壁就会挤压第一伸出部431,从而驱动第一顶杆43轴向运动,第一顶杆43的运动挤压连接轴45使得离合组件30在分离状态和结合状态之间切换。
本实施例的驱动电机41、第一螺旋轴42和第一顶杆43均设置在前锁胆70内,连接轴45设置在后锁胆60靠近前锁胆70的一端,并且在前锁胆70靠近后锁胆60的一端开设有止转槽,后锁胆60的端面上具有止转凸起,止转凸起伸入到止转槽内,从而使得外壳10、前锁胆70和后锁胆60三者形成一个同步转动的整体,由于锁头在使用时其至少一部分是外露的,因而使用者通过手动转动外壳10即可实现离合组件30的转动。当然,除了将外壳10、前锁胆70和后锁胆60三者同步转动的设置方式外,也可以将其中的二者同步转动设置,或者三者相对独立转动,此时离合组件30、驱动组件40等部件的设置位置需要进行相应调整。
优选地,驱动电机41可以堵转一定时间,以保证连接轴45运动到位,离合组件30完全处于结合状态。
可选地,驱动组件40还包括第一导向块44,第一导向块44呈套筒状套设在第一螺旋杆的外侧,第一导向块44的侧壁沿轴向开设有第一导向槽,第一伸出部431穿过第一导向槽伸入至第一螺旋槽421内。通过第一导向块44对第一顶杆43的运动进行限制,使得第一顶杆43仅能够沿着轴向运动,以保证挤压连接轴45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锁头还包括紧急解锁组件50,紧急解锁组件50设置在壳体内,并与驱动组件40的连接轴45接触配合,以通过连接轴45驱动离合组件30在结合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切换。由于紧急解锁组件50是通过驱动组件40的连接轴45实现对离合组件30的驱动,实现对离合组件30的状态的改变,因而使得锁头在实现紧急解锁功能的同时,还具有集成度较高的优点,有利于锁头的小型化和模块化。
与驱动组件40的结构有部分相似,本实施例的紧急解锁组件50包括锁芯51、第二螺旋轴52、第二顶杆53和第二导向块54,其中除了第二顶杆53会伸出前锁胆70到后锁胆60内外,其与均位于前锁胆70内,且锁芯51具有解锁孔的一端外露于前锁胆70,以便于使用紧急解锁钥匙进行解锁;第二螺旋轴52与锁芯51驱动连接,第二螺旋轴52上开设有第二螺旋槽521;第二顶杆53与离合组件30的连接轴45接触配合,第二顶杆53具有第二伸出部531,第二伸出部531伸入至第二螺旋槽521内,当需要紧急解锁时,使用对应的紧急解锁钥匙转动锁芯51,锁芯51带动第二螺旋轴52转动,第二螺旋槽521的内壁挤压第二伸出部531,并驱动第二顶杆53轴向运动,第二顶杆53挤压离合组件30使离合组件30由分离状态切换至结合状态,第二导向块54呈套筒状套设在第二螺旋轴52的外侧,第二导向块54的侧壁沿轴向开设有第二导向槽,第二伸出部531穿过第二导向槽伸入至第二螺旋槽521内,从而使得第二顶杆53仅能够沿着轴向运动,保证挤压连接轴45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由于内部空间限制的原因,将第二顶杆53设置成阶梯状,以避免增加锁头直径,当然,也可以为方轴状。
优选地,锁芯51上还具有RFID或ID码身份识别模块,用于与电脑钥匙或紧急解锁钥匙匹配从而进行身份识别。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轴45朝向第二顶杆53的端面上开设有卡槽451,第二顶杆53的一端能够伸入至卡槽451内,这样使得第二顶杆53与连接轴45之间的周向位置保持固定,有利于后续对锁头状态的检测。
如图1、图6和图9所示,锁头还包括电子电路80、电源90和按键,电子电路80设置在前锁胆70内,并与驱动组件40电连接,电子电路80上集成有通讯模块,通讯模块的通讯方式可以为蓝牙、NFC、WIFI、NB-IOT、Rora、ZigBee等中的一种,本实施例采用蓝牙通讯模块,通讯模块接收使用者的远程指令,电子电路80根据接收到的远程指令控制驱动电机41的正反转动作,电源90与电子电路80电连接,并为电子电路80供电,按键设置在前锁胆70的前端并与电子电路80电连接,按键可以为电容按键、开关等,通过触动按键可以触发电子电路80进入工作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锁头还包括检测组件,检测组件包括第一磁性件101和第一感应件102,第一磁性件101为磁钢,其与连接轴45连接,并与连接轴45同步运动;第一感应件102为干簧管或者霍尔元件,其设置在前锁胆70内的电子电路80上,从而相对于外壳10固定设置,当连接轴45在第一顶杆43或者第二顶杆53的挤压下轴向运动时,第一磁性件101与第一感应件102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第一感应件102感应到该变化,并且判断出第一磁性件101的位置,从而得到离合组件30的状态,将此状态输出到使用者的设备上即可提示使用者对锁头进行旋转等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连接轴45上的卡槽451的设置正是为了检测组件检测的可靠性,具体而言,若不设置卡槽451,那么连接轴45相对于前锁胆70的周向运动是不受限制的,也就是说,连接轴45发生周向转动时,连接轴45上的第一磁性件101与第一感应件102的距离也会发生变化,而该变化并非是离合组件30的状态发生改变,因而会造成检测组件得到错误的判断,为了避免该情况的发生,在连接轴45上设置卡槽451,并且第二顶杆53伸入到卡槽451内,这样,连接轴45与后锁胆60之间周向相对固定,即使发生转动也是二者同步转动,第一磁性件101与第一感应件102之间的距离仅会在连接轴45轴向运动时发生改变,从而保证检测组件得到的结果准确可靠。特别强调的是,在第一顶杆43挤压连接轴45轴向运动时,第二顶杆53可能会退出卡槽451,此时,由于第一顶杆43与连接轴45之间紧密接触,二者之间的摩擦力足以保证周向相对固定,因而第二顶杆53即使退出卡槽451也并不影响周向相对固定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检测组件还包括第二磁性件和第二感应件,其中,第二磁性件固定设置在传动轴20靠近前锁胆70的端部,第二感应件也设置在电子电路80上,第二感应件与第二磁性件之间配合检测传动轴20的位置,以判断传动轴20在锁体110内的转动位置。
本实施例的锁头还包括前端盖150和后端盖160,其中,前端盖150设置在锁头的前端,也就是锁芯51的解锁孔外露的一端,前端盖150与外壳10配合用于遮挡外壳10内部的驱动组件40等部件,前端盖150对锁芯51的解锁孔不具有遮挡作用,或者具有可开合的遮挡作用,而后端盖160设置在外壳10远离前端盖150的一端,用于遮挡锁头的后端,以将零部件密封在外壳10内,其中,仅传动轴20的部分节段以及该部分节段内部的零部件伸出后端盖160,以便于插芯锁的锁体110配合。本实施例中传动轴20内伸入锁体110的部件为复位件35、一个限位销37和限位件36的一部分。
可选地,锁头还包括固定块170,固定块170呈套筒状,固定块170位于前锁胆70内,并且固定块170的两端分别与锁芯51的后端和后锁胆60的前端抵接,第二螺旋轴52、第二顶杆53和第二导向块54均位于固定块170内。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插芯锁,包括上述的锁头、锁体110、驱动轮120,驱动轮120可转动地设置在锁体110内,锁头的传动轴20的一部分伸入至锁体110内并与驱动轮120驱动连接,以带动驱动轮120同步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在锁头的两个限位销37中,其中一个限位销37位于外壳10与前端盖150、后端盖160围成的区域内,另一个限位销37则跟随传动轴20伸出后端盖160并且伸入到锁体110内,插芯锁还包括防暴组件,防暴组件包括第一弹子131、第二弹子132和弹子复位件133,第一弹子131沿锁体110的径向设置在传动轴20内,锁头的限位件36开设有供第一弹子131伸入的闭锁孔361,且闭锁孔361能够在与第一弹子131对齐和错位的位置之间运动;第二弹子132沿锁体110的径向设置在锁体110内,且第一弹子131和第二弹子132端面接触;弹子复位件133的两端分别与锁体110和第二弹子132抵接,并且挤压第二弹子132使得第一弹子131具有伸入闭锁孔361的运动趋势。在插芯锁正常使用的情况下,闭锁孔361与第一弹子131之间始终是错位的,这是由于两个限位销37对限位件36的运动范围进行了限位,使得限位件36无法运动到闭锁孔361与第一弹子131对齐的位置,同时第一弹子131与第二弹子132的分界面与锁体110和传动轴20的分界面平齐,防暴组件不会阻碍锁体110与传动轴20之间的相对转动,插芯锁可以正常使用;当插芯锁受到暴力破坏时,由于一般情况下破坏者会从锁体110和外壳10之间的缝隙处将传动轴20切断,当传动轴20被切断时,如图14和图15所示,由于一个限位销37在外壳10内,因而该限位销37不再限制限位件36的运动,限位件36在复位件35的作用下向伸出锁体110的方向运动,在限位件36伸出锁体110的过程中,限位件36上的闭锁孔361运动至与第一弹子131对齐的位置,第一弹子131和第二弹子132在弹子复位件133的作用下运动,并且第一弹子131伸入闭锁孔361内,一方面阻碍了限位件36进一步伸出锁体110,另一方面由于第一弹子131和第二弹子132的分界面与锁体110和传动轴20的分界面之间错开,因而传动轴20相对于锁体110无法转动,也就使得插芯锁保持锁定。
可选地,插芯锁还包括手感组件,手感组件包括手感弹子141和手感复位件142,手感弹子141呈球状,其位于锁体110和传动轴20之间,传动轴20上开设有一弧形的凹槽,当凹槽与手感弹子141对齐时,由于手感复位件142的两端分别与手感弹子141和锁体110抵接,因而手感弹子141在手感复位件142的作用下伸入到凹槽内,从而产生到位手感,提示使用者已经转动到位;当锁头解锁转动锁头时,凹槽的内壁挤压手感弹子141,使得手感弹子141退出传动轴20。手感弹子141仅具有提供转动到位的手感的作用,其并不会阻碍传动轴20与锁体110之间的相对转动。
本实施例的锁芯51锁的使用过程如下:
电气解锁过程:
如图7至图9所示,操作者携带电脑钥匙或者其他解锁设备靠近插芯锁,通过触摸按键触发蓝牙通讯模块工作,并与解锁设备连接,验证身份合法性,身份验证通过后,电源90给电子电路80供电,驱动电机41输出轴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螺旋轴42旋转,第一螺旋槽421转动带动第一伸出部431挤压第一顶杆43向后移动,第一顶杆43的端部推动连接轴45克服缓冲件31和复位件35的弹力向后移动,顶针32在缓冲件31的弹力作用下克服复位件35的弹力而向后移动,从而带动离合轴套34向后移动,大径段挤压离合弹子33伸入至弧形槽内,离合轴套34止挡在离合弹子33后退的路径上,离合弹子33卡设在传动轴20和后锁胆60之间,后锁胆60转动可以带动传动轴20转动;同时,顶针32推动限位件36克服复位件35的弹力向后移动;
与此同时,第一磁性件101远离第一感应件102,第一感应件102检测不到第一磁性件101,以判断离合组件30处于结合状态,此时,电子电路80将第一感应件102的状态信息通过蓝牙传送给解锁设备,解锁设备提示操作者可进行旋转操作;同时,电子电路80以第一感应件102的状态信息为判断依据停止给驱动电机41供电,驱动电机41停转;
操作者按照解锁设备提示,进行旋转外壳10操作,外壳10带动前锁胆70和后锁胆60一起旋转,同时转动的零部件还包括驱动组件40和离合组件30,由于离合弹子33卡设在传动轴20和后锁胆60之间,后锁胆60转动从而带动传动轴20转动,进而带动驱动轮120旋转,如图12和图13所示,从而实现插芯锁的解锁操作;
与此同时,第二磁性件与第二感应件相对,第二感应件检测到第二磁性件,以判断传动轴20转动到位,此时,电子电路80将第二感应件的状态信息通过蓝牙传送给解锁设备,解锁设备提示操作者解锁成功,完成解锁。
电气闭锁过程:
当解锁操作完成后,操作者已完成开门动作,驱动轮120在外部机构的作用下自动反转复位,并且带动传动轴20自动反转复位,由于离合弹子33卡设在传动轴20和后锁胆60之间,进而带动外壳10、前锁胆70和后锁胆60一起反转,同时反转的零部件还包括驱动组件40和离合组件30;
与此同时,第二磁性件与第二感应件错位,第二感应件检测不到第二磁性件,以判断传动轴20复位完成,此时,电子电路80以第二感应件的状态信息为判断依据给驱动电机41供电;
驱动电机41输出轴反转,从而带动第一螺旋轴42反转,第一螺旋槽421反转带动第一伸出部431向前移动,即带动第一顶杆43向前移动,连接轴45在缓冲件31和复位件35的弹力作用下抵接在第一顶杆43端部并向前移动,顶针32在复位件35的弹力作用下向前移动,从而带动离合轴套34向前移动,离合轴套34不再止挡在离合弹子33后退的路径上,离合弹子33退出弧形槽,不再卡设在传动轴20和后锁胆60之间,后锁胆60转动不能带动传动轴20转动;同时,限位件36在复位件35的弹力作用下向前移动始终抵接在顶针32端面上;
与此同时,第一磁性件101靠近第一感应件102,第一感应件102检测到第一磁性件101,以判断离合组件30处于分离状态,此时,电子电路80以第一感应件102的状态信息为判断依据停止给驱动电机41供电,驱动电机41停转。同时,电子电路80将第一感应件102的状态信息通过蓝牙传送给解锁设备,解锁设备提示操作者闭锁成功,完成闭锁,插芯锁重新回到如图4至图6所示的状态。
紧急解锁过程:
如图10所示,操作者将正确的紧急解锁钥匙***并旋转锁芯51,锁芯51转动带动第二螺旋轴52旋转,第二螺旋槽521转动带动第二伸出部531向后移动,即带动第二顶杆53向后移动,第二顶杆53端部推动连接轴45克服缓冲件31和复位件35弹力向后移动,顶针32在缓冲件31的弹力作用下克服复位件35弹力而向后移动,从而带动离合轴套34向后移动,离合轴套34推动离合弹子33部分卡设在弧形槽内,离合轴套34止挡在离合弹子33后退的路径上,离合弹子33卡设在传动轴20和后锁胆60之间,后锁胆60转动可以带动传动轴20转动;同时,顶针32推动限位件36克服复位件35向后移动;
操作者进行旋转外壳10操作,外壳10带动前锁胆70和后锁胆60一起旋转,同时转动的零部件还包括驱动组件40和离合组件30,由于离合弹子33卡设在传动轴20和后锁胆60之间,后锁胆60转动从而带动传动轴20转动,进而带动驱动轮120旋转,从而实现插芯锁的紧急解锁操作。
紧急闭锁过程:
当紧急解锁操作完成后,操作者已完成开门动作,驱动轮120在外部机构的作用下自动反转复位,并且带动传动轴20自动反转复位,由于离合弹子33卡设在传动轴20和后锁胆60之间,进而带动外壳10、前锁胆70和后锁胆60一起反转,同时反转的零部件还包括驱动组件40和离合组件30;
此时,操作者反向转动后拔出紧急解锁钥匙,锁芯51反转带动第二螺旋轴52反转,第二螺旋槽521反转带动第二伸出部531向前移动,即带动第二顶杆53向前移动,连接轴45在缓冲件31和复位件35的弹力作用下抵接在第二顶杆53端部并向前移动,顶针32在复位件35弹力作用下向前移动,从而带动离合轴套34向前移动,离合轴套34不再止挡在离合弹子33后退的路径上,离合弹子33退出弧形槽,不再卡设在传动轴20和后锁胆60之间,后锁胆60转动不能带动传动轴20转动;同时,限位件36在复位件35弹力作用下向前移动始终抵接在顶针32端面上,从而实现插芯锁的紧急闭锁操作,插芯锁重新回到如图4至图6所示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前、后方向分别为图4中的右、左方向,并且上述实施例中的多个指的是至少两个。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子锁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2、离合组件相对于传动轴能够空转,即便强扭锁头也不会对传动轴产生影响;
3、紧急解锁组件实现了锁头的紧急解锁功能;
4、集成度较高的优点,有利于锁头的小型化和模块化;
5、防暴组件放置插芯锁被暴力破坏。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锁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传动轴(20),所述传动轴(20)可转动地穿设在所述壳体上;
离合组件(30),所述离合组件(30)活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具有结合状态和分离状态,当所述离合组件(30)处于所述结合状态时,所述离合组件(30)同时与所述传动轴(20)和所述壳体结合并使所述壳体通过所述离合组件(30)带动所述传动轴(20)同步转动,当所述离合组件(30)处于所述分离状态时,所述离合组件(30)与所述传动轴(20)或所述壳体分离,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传动轴(20)空转;
驱动组件(40),所述驱动组件(40)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离合组件(30)柔性连接,以驱动所述离合组件(30)在所述结合状态和所述分离状态之间切换,并且当所述离合组件(30)无法切换状态时,所述驱动组件(40)相对于所述离合组件(30)具有空行程;
所述锁头还包括缓冲件(31),所述缓冲件(3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离合组件(30)和所述驱动组件(40)抵接,所述离合组件(30)包括顶针(32),所述驱动组件(40)包括连接轴(45),所述缓冲件(31)设置在所述顶针(32)和所述连接轴(45)之间,所述连接轴(45)通过挤压所述缓冲件(31)驱动所述顶针(32)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40)挤压所述缓冲件(31),所述缓冲件(31)挤压所述离合组件(30),并带动所述离合组件(30)在所述结合状态和所述分离状态之间切换,当所述离合组件(30)无法切换状态时,所述驱动组件(40)压缩所述缓冲件(31)以蓄能,当所述离合组件(30)能够切换状态时,所述缓冲件(31)释放弹力并带动所述离合组件(30)切换至所述结合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45)沿所述传动轴(20)的轴向运动,并挤压所述缓冲件(31),以驱动所述顶针(32)沿所述传动轴(20)的轴向运动,以使所述离合组件(30)在所述分离状态和所述结合状态之间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组件(30)还包括离合弹子(33),所述离合弹子(33)沿所述顶针(32)的径向活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和所述传动轴(20)之间,并具有结合位置和分离位置,当所述离合组件(30)处于所述结合状态时,所述离合弹子(33)在所述顶针(32)的挤压下运动至所述结合位置,所述离合弹子(33)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离合弹子(33)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传动轴(20)内,所述壳体的扭转力通过所述离合弹子(33)传递到所述传动轴(20)上,并带动所述传动轴(20)同步转动,当所述离合组件(30)处于所述分离状态时,所述离合弹子(33)位于所述分离位置,所述离合弹子(33)完全退出所述壳体并缩回至所述传动轴(20)内,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传动轴(20)空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32)具有轴向顺次连接的大径段和小径段,当所述大径段与所述离合弹子(33)接触配合时,所述离合弹子(33)在所述大径段的挤压下运动至所述结合位置,当所述小径段与所述离合弹子(33)接触配合时,所述离合弹子(33)能够运动至所述分离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组件(30)包括离合轴套(34),所述离合轴套(34)套设在所述顶针(32)外侧,所述离合轴套(34)作为所述大径段以挤压所述离合弹子(33)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组件(30)还包括复位件(35),所述复位件(35)为所述顶针(32)提供运动至所述小径段与所述离合弹子(33)接触配合的复位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组件(30)还包括:
限位件(36),所述限位件(36)设置在所述复位件(35)和所述顶针(32)之间,所述限位件(36)开设有轴向延伸的限位槽;
限位销(37),所述限位销(37)的一端与所述传动轴(20)连接,所述限位销(37)的另一端伸入至所述限位槽内并在所述限位槽内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40)还包括:
驱动电机(41)
第一螺旋轴(42),所述第一螺旋轴(42)与所述驱动电机(41)驱动连接,所述第一螺旋轴(42)上开设有第一螺旋槽(421);
第一顶杆(43),所述第一顶杆(43)与所述连接轴(45)抵接配合,所述第一顶杆(43)具有第一伸出部(431),所述第一伸出部(431)伸入至所述第一螺旋槽(421)内,所述第一螺旋槽(421)的内壁挤压所述第一伸出部(431),并驱动所述第一顶杆(43)轴向运动,所述第一顶杆(43)挤压所述连接轴(45)并使所述连接轴(45)轴向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40)还包括第一导向块(44),所述第一导向块(44)具有沿轴向开设的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伸出部(431)穿过所述第一导向槽伸入至所述第一螺旋槽(421)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头还包括紧急解锁组件(50),所述紧急解锁组件(50)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驱动组件(40)的连接轴(45)接触配合,以通过所述连接轴(45)驱动所述离合组件(30)在所述结合状态和所述分离状态之间切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紧急解锁组件(50)包括:
锁芯(51),所述锁芯(51)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锁芯(51)的解锁孔外露于所述壳体;
第二螺旋轴(52),所述第二螺旋轴(52)与所述锁芯(51)驱动连接,所述第二螺旋轴(52)上开设有第二螺旋槽(521);
第二顶杆(53),所述第二顶杆(53)与所述离合组件(30)接触配合,所述第二顶杆(53)具有第二伸出部(531),所述第二伸出部(531)伸入至所述第二螺旋槽(521)内,所述第二螺旋槽(521)的内壁挤压所述第二伸出部(531),并驱动所述第二顶杆(53)轴向运动,以挤压所述离合组件(30)使所述离合组件(30)在所述分离状态和所述结合状态之间切换;
第二导向块(54),所述第二导向块(54)具有沿轴向开设的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伸出部(531)穿过所述第二导向槽伸入至所述第二螺旋槽(521)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45)与所述第二顶杆(53)接触配合,且所述连接轴(45)上开设有卡槽(451),所述第二顶杆(53)的一端能够伸入至所述卡槽(451)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头还包括:
电子电路(80),所述电子电路(80)与所述驱动组件(40)电连接,并控制所述驱动组件(40)的动作,所述电子电路(80)包括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为蓝牙、NFC、WIFI、NB-IOT、Rora、ZigBee中的至少一种;
电源(90),所述电源(90)与所述电子电路(80)电连接,并为所述电子电路(80)供电。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头还包括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
第一磁性件(101),所述第一磁性件(101)与所述连接轴(45)连接,并与所述连接轴(45)同步运动;
第一感应件(102),所述第一感应件(102)相对于所述壳体固定设置,并能够感应所述第一磁性件(101)的位置,以判断所述离合组件(30)的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外壳(10)、前锁胆(70)和后锁胆(60),所述前锁胆(70)和所述后锁胆(60)均位于所述外壳(10)内,所述传动轴(20)穿设在所述后锁胆(60)内,且所述传动轴(20)的一部分由所述外壳(10)穿出,所述驱动组件(4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前锁胆(70)内,所述离合组件(3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后锁胆(60)内。
17.一种插芯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锁头;
锁体(110);
驱动轮(120),所述驱动轮(12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锁体(110)内,所述锁头的传动轴(20)伸入至所述锁体(110)内并与所述驱动轮(120)驱动连接,以带动所述驱动轮(120)同步转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插芯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芯锁还包括防暴组件,所述防暴组件包括:
第一弹子(131),所述第一弹子(131)沿所述锁体(110)的径向设置在所述传动轴(20)内,所述锁头的限位件(36)开设有供所述第一弹子(131)伸入的闭锁孔(361),且所述闭锁孔(361)能够在与所述第一弹子(131)对齐和错位的位置之间运动;
第二弹子(132),所述第二弹子(132)沿所述锁体(110)的径向设置在所述锁体(110)内,且所述第一弹子(131)和所述第二弹子(132)端面接触;
弹子复位件(133),所述弹子复位件(13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锁体(110)和所述第二弹子(132)抵接,当所述闭锁孔(361)与所述第一弹子(131)错位时,所述第一弹子(131)和所述第二弹子(132)的分界面与所述锁体(110)和所述传动轴(20)的分界面平齐,所述锁头能够解锁,所述传动轴(20)相对于所述锁体(110)能够转动,当所述闭锁孔(361)与所述第一弹子(131)对齐时,所述弹子复位件(133)挤压所述第一弹子(131)和所述第二弹子(132)运动,并使所述第一弹子(131)伸入至所述闭锁孔(361)内,所述第一弹子(131)和所述第二弹子(132)的分界面与所述锁体(110)和所述传动轴(20)的分界面之间错开,所述传动轴(20)相对于所述锁体(110)无法转动。
CN202010027250.XA 2020-01-10 2020-01-10 锁头和插芯锁 Active CN1112367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27250.XA CN111236746B (zh) 2020-01-10 2020-01-10 锁头和插芯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27250.XA CN111236746B (zh) 2020-01-10 2020-01-10 锁头和插芯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36746A CN111236746A (zh) 2020-06-05
CN111236746B true CN111236746B (zh) 2021-08-10

Family

ID=70880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27250.XA Active CN111236746B (zh) 2020-01-10 2020-01-10 锁头和插芯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3674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40205B1 (de) * 2013-08-19 2019-08-14 BKS GmbH Schließeinrichtung
CN108843144B (zh) * 2018-06-08 2020-06-09 深圳市正大盈拓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锁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36746A (zh) 2020-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39801B2 (en) Handle device
CN107524357B (zh) 一种挂锁
CN103334644B (zh) 高安全性离合电子锁头
CN110080628B (zh) 一种全自动锁体
CN109610955B (zh) 一种指纹挂锁
CN106320835B (zh) 能空转的电子锁芯
CN105971410A (zh) 电子锁
CN111236746B (zh) 锁头和插芯锁
CN203547275U (zh) 高安全性离合电子锁头
CN108979336B (zh) 一种同轴双向智能锁离合机构
CN110242120A (zh) 一种智能锁
CN111101760A (zh) 一种锁芯及锁具
CN109184353B (zh) 智能锁
CN215332080U (zh) 智能机柜锁
CN214365453U (zh) 一种三杆式执手锁
CN212958072U (zh) 一种新型智能门锁
CN209780450U (zh) 一种锁具离合机构
CN109767938B (zh) 压板闭锁装置
CN210858257U (zh) 一种智能锁及其机械钥匙开锁的传动机构
CN209837986U (zh) 一种指纹挂锁
CN211691873U (zh) 一种锁芯及锁具
CN213518374U (zh) 解锁机构和解锁钥匙
CN211422188U (zh) 挂锁
CN104948018A (zh) 能吞卡锡纸、软胶及类似***的安全锁及其钥匙
CN206174665U (zh) 一种自动电子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