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35062B - 一种用于处理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废水中的cod污染物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处理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废水中的cod污染物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35062B
CN111235062B CN202010137051.4A CN202010137051A CN111235062B CN 111235062 B CN111235062 B CN 111235062B CN 202010137051 A CN202010137051 A CN 202010137051A CN 111235062 B CN111235062 B CN 1112350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stewater
cod
bacillus
dichloro
synt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3705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35062A (zh
Inventor
李成涛
潘国军
王学川
强西怀
强涛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Xiuch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1013705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350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350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350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350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350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4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30Organ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22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from the processing of animals, e.g. poultry, fish, or parts thereof
    • C02F2103/24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from the processing of animals, e.g. poultry, fish, or parts thereof from tanneri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处理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废水中的COD污染物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由巴氏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栗褐芽胞杆菌混合而成,其体积比为(1‑3):(1‑3):(1‑3),通过调整巴氏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栗褐芽胞杆菌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使得该复合微生物菌剂对高浓度有机污染物COD的降解具有专一性。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复合微生物菌剂用于处理含有氨乙酸基团、苯磺酸钠基团或丙酸基团的4,6‑二氯‑1,3,5‑三嗪为主链的嗪类衍生物的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废水的应用,当复合微生物菌剂以废水体积的1%投加时,高浓度有机污染物COD去除率分别达到62.2%、58.0%和57.9%,对水质改善具有明显的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处理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废水中的COD污染物的复 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处理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废水中的COD污染物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传统皮革工业是最古老的工业之一,早在远古时期,人类就采用一些天然的物质,如油脂、类脂和明矾等鞣革。随着制革技术的进步,逐步发展为采用各种鞣剂鞣革。当前皮革生产中,由于铬鞣优异的成革性能,使在皮革生产中占有主导地位,但由于在制革过程中所使用的鞣剂并不能完全被皮革吸收,铬吸收不完全,使含铬废液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同时由于铬资源的短缺,使得铬鞣法在皮革鞣制中的统治地位受到影响。寻找新的鞣剂,探索新的鞣制方法和鞣制工艺,是皮革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开发无铬鞣工艺及材料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目前,人们研究较多的无铬鞣法是植物鞣剂与其他有机鞣剂的结合鞣法,这类结合鞣法可产生明显的协同效应,成革收缩温度较高,已成为一类“标准”的鞣法。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结合每种鞣剂的优缺点,将某些无铬鞣剂结合鞣能够大大提高成革的质量。例如,A13+-Ti4+-Zr4+多金属鞣可使成革的Ts达到100℃,但该多金属鞣存在重金属污染;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属于新一代的绿色化学品,但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的废水中通常含有高浓度的有机污染物COD。为了解决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含有高浓度有机污染物COD废水这一问题,目前常用的处理方法是运用单一微生物处理高浓度有机污染物COD,但是处理效果往往并不理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处理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废水中的高COD污染物的应用,经该方法制得的复合微生物菌剂,能够去除废水中的高浓度有机污染物COD,对水质改善具有明显的影响。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处理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废水中的COD污染物的复合微生物菌剂,该复合微生物菌剂由巴氏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栗褐芽胞杆菌混合而成;
其中,巴氏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栗褐芽胞杆菌的体积比为(1-3):(1-3):(1-3)。
进一步地,培养所述巴氏芽孢杆菌所用的发酵培养基,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0.5%~1.5%的以4,6-二氯-1,3,5-三嗪为主链且含有氨乙酸基团的嗪类衍生物,0.5%~1.0%的氯化铵,0.5%~1.0%的氯化钠,余量为水;且该发酵培养基的pH值为7.0~7.4。
进一步地,培养所述枯草芽孢杆菌所用的发酵培养基,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0.5%~1.5%的以4,6-二氯-1,3,5-三嗪为主链且含有苯磺酸钠基团的嗪类衍生物,0.5%~1.0%的氯化铵,0.5%~1.0%的氯化钠,余量为水;且该发酵培养基的pH值为7.0~7.4。
进一步地,培养所述栗褐芽胞杆菌所用的发酵培养基,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0.5%~1.5%的以4,6-二氯-1,3,5-三嗪为主链且含有丙酸基团的嗪类衍生物,0.5%~1.0%的氯化铵,0.5%~1.0%的氯化钠,余量为水;且该发酵培养基的pH值为7.0~7.4。
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用于处理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废水中的COD污染物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在降解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废水中的高浓度COD的应用。
进一步地,采用所述用于处理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废水中的COD污染物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废水时的投加量为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废水体积的1%。
进一步地,用于处理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废水中的COD污染物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含有以4,6-二氯-1,3,5-三嗪为主链且含有氨乙酸基团的嗪类衍生物的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废水中的高浓度COD的去除率为62.2%。
进一步地,用于处理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废水中的COD污染物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含有以4,6-二氯-1,3,5-三嗪为主链且含有苯磺酸钠基团的嗪类衍生物的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废水中的高浓度COD的去除率为58.0%。
进一步地,用于处理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废水中的COD污染物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含有以4,6-二氯-1,3,5-三嗪为主链且含有丙酸基团的嗪类衍生物的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废水中的高浓度COD的去除率为57.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处理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含COD废水的复合微生物菌剂,该复合微生物菌剂通过将巴氏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栗褐芽胞杆菌按照体积比为(1-3):(1-3):(1-3)混合得到,该混合物稳定性好,且能够将以4,6-二氯-1,3,5-三嗪为主链且含有氨乙酸基团的嗪类衍生物、以4,6-二氯-1,3,5-三嗪为主链且含有苯磺酸钠基团的嗪类衍生物以及以4,6-二氯-1,3,5-三嗪为主链且含有丙酸基团的嗪类衍生物的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的废水中高浓度污染物COD降解,去除率分别达到62.2%、58.0%、57.9%。
之所以上述复合微生物菌剂能够达到上述去除效率是因为在处理时,创新地调整了巴氏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栗褐芽胞杆菌的发酵培养基配方,分别通过向上述菌株的培养基中引入以4,6-二氯-1,3,5-三嗪为主链且含有氨乙酸基团的嗪类衍生物、以4,6-二氯-1,3,5-三嗪为主链且含有苯磺酸钠基团的嗪类衍生物以及以4,6-二氯-1,3,5-三嗪为主链且含有丙酸基团的嗪类衍生物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使得该复合微生物菌剂对高浓度有机污染物COD的降解具有专一性,因此在解决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废水中含高浓度有机污染物COD的现状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用于处理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含高COD废水的微生物复合菌剂在降解高浓度有机污染物COD的应用,由于该复合微生物菌剂对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中高浓度有机污染物COD的降解具有专一性,因此能够去除废水中含有的有机物,对水质改善具有明显的影响。
进一步地,通过将所述微生物复合菌剂与含有高浓度有机污染物COD的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废水按照体积比为1%混合后,即可实现该微生物复合菌剂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含有4,6-二氯-1,3,5-三嗪-2-氨乙酸的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废水中高浓度有机污染物COD的降解率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含有对-[4,6-二氯-1,3,5-三嗪-2-氨基]-苯磺酸钠的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废水中高浓度有机污染物COD的降解率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含有2-((4,6-二氯-1,3,5-三嗪-2-基)氨基)3-(2-((4,6-二氯-1,3,5-三嗪-2-基)氧基)苯基)丙酸的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废水中高浓度有机污染物COD的降解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用于处理含有4,6-二氯-1,3,5-三嗪-2-氨乙酸(氨乙酸基有机合成化合物)的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的废水中高浓度有机污染物COD废水的复合微生物菌剂,通过下述方法制备得到:
1)固体斜面培养:将巴氏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栗褐芽胞杆菌分别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枯草芽孢杆菌固体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30℃恒温培养2d,使菌株充分活化;所述固体培养基为: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配方为:牛肉膏0.5wt%,蛋白胨1.0wt%,氯化钠0.5wt%,琼脂2wt%,其余为水,pH 7.0-7.4;枯草芽孢杆菌固体培养基配方为:葡糖糖2wt%,蛋白胨1.5wt%,氯化钠0.5wt%,牛肉膏0.05wt%,琼脂2wt%,其余为水,pH 7.0-7.4。
2)一级种子培养:将步骤1)中活化的巴氏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栗褐芽胞杆菌分别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枯草芽孢杆菌液体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中30℃,130r/min下培养2d,当OD600值达到0.8时停止培养,分别获得一级种子液;所述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配方为:牛肉膏0.5wt%,蛋白胨1.0wt%,氯化钠0.5wt%,其余为水,pH 7.0-7.4;枯草芽孢杆菌固体培养基配方为:葡糖糖2wt%,蛋白胨1.5wt%,氯化钠0.5wt%,牛肉膏0.05wt%,其余为水,pH 7.0-7.4。
3)二级种子培养:将步骤2)所得的巴氏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栗褐芽胞杆菌的一级种子液分别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枯草芽孢杆菌液体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中30℃,130r/min下培养2d,分别获得二级种子液;所述培养基配方同步骤2)。
将步骤3)中获得的巴氏芽孢杆菌二级种子液以3%(体积比)的接种量接种于巴氏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中,于30℃,120r/min进行发酵培养7d,获得菌剂A;所述的巴氏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为:4,6-二氯-1,3,5-三嗪-2-氨乙酸0.5wt%,氯化铵1.0wt%,氯化钠0.5wt%,其余为水,pH为7.0;
将步骤3)中获得的枯草芽孢杆菌二级种子液以3%(体积比)的接种量接种于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中,于30℃,130r/min进行发酵培养7d,获得菌剂B;所述的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为:对-[4,6-二氯-1,3,5-三嗪-2-氨基]-苯磺酸钠0.5wt%,氯化铵1.0wt%,氯化钠0.5wt%,其余为水,pH为7.0;
将步骤3)中获得的栗褐芽孢杆菌二级种子液以3%(体积比)的接种量接种于栗褐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中,于30℃,140r/min进行发酵培养7d,获得菌剂C;所述的栗褐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为:含有2-((4,6-二氯-1,3,5-三嗪-2-基)氨基)3-(2-((4,6-二氯-1,3,5-三嗪-2-基)氧基)苯基)丙酸0.5wt%,氯化铵1.0wt%,氯化钠0.5wt%,其余为水,pH为7.0;
将菌剂A、菌剂B和菌剂C按照体积比为1:1:1混合,即可得到复合微生物菌剂。
采用本实施例制得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含有4,6-二氯-1,3,5-三嗪-2-氨乙酸的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含高浓度有机污染物COD废水,将本实施例制得的复合微生物菌剂,投加到含有4,6-二氯-1,3,5-三嗪-2-氨乙酸的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含高浓度有机污染物COD废水中,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投加比例为废水体积的1%。
参看图1,含有4,6-二氯-1,3,5-三嗪-2-氨乙酸的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废水中,高浓度有机污染物COD的降解率达到62.2%。
实施例2
一种用于处理含有对-[4,6-二氯-1,3,5-三嗪-2-氨基]-苯磺酸钠(芳基有机合成化合物)的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的废水中高浓度有机污染物COD废水的复合微生物菌剂,通过下述方法制备得到:
1)固体斜面培养:将巴氏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栗褐芽胞杆菌分别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枯草芽孢杆菌固体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33℃恒温培养2d,使菌株充分活化;所述固体培养基为: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配方为:牛肉膏0.5wt%,蛋白胨1.0wt%,氯化钠0.5wt%,琼脂2wt%,其余为水,pH 7.0-7.4;枯草芽孢杆菌固体培养基配方为:葡糖糖2wt%,蛋白胨1.5wt%,氯化钠0.5wt%,牛肉膏0.05wt%,琼脂2wt%,其余为水,pH 7.0-7.4。
2)一级种子培养:将步骤1)中活化的巴氏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栗褐芽胞杆菌分别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枯草芽孢杆菌液体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中33℃,140r/min下培养2d,当OD600值达到0.8时停止培养,分别获得一级种子液;所述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配方为:牛肉膏0.5wt%,蛋白胨1.0wt%,氯化钠0.5wt%,其余为水,pH 7.0-7.4;枯草芽孢杆菌固体培养基配方为:葡糖糖2wt%,蛋白胨1.5wt%,氯化钠0.5wt%,牛肉膏0.05wt%,其余为水,pH 7.0-7.4。
3)二级种子培养:将步骤2)所得的巴氏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栗褐芽胞杆菌的一级种子液分别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枯草芽孢杆菌液体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中33℃,140r/min下培养2d,分别获得二级种子液;所述培养基配方同步骤2)。
将步骤3)中获得的芽孢杆菌二级种子液以10%(体积比)的接种量接种于巴氏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中,于33℃,130r/min进行发酵培养7d,获得菌剂A;所述的巴氏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为:4,6-二氯-1,3,5-三嗪-2-氨乙酸0.5wt%,氯化铵1.0wt%,氯化钠0.5wt%,其余为水,pH为7.2;
将步骤3)中获得的枯草芽孢杆菌二级种子液以10%(体积比)的接种量接种于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中,于33℃,140r/min进行发酵培养7d,获得菌剂B;所述的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为:对-[4,6-二氯-1,3,5-三嗪-2-氨基]-苯磺酸钠0.5wt%,氯化铵1.0wt%,氯化钠0.5wt%,其余为水,pH为7.2;
将步骤3)中获得的栗褐芽孢杆菌二级种子液以10%(体积比)的接种量接种于栗褐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中,于33℃,150r/min进行发酵培养7d,获得菌剂C;所述的栗褐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为:含有2-((4,6-二氯-1,3,5-三嗪-2-基)氨基)3-(2-((4,6-二氯-1,3,5-三嗪-2-基)氧基)苯基)丙酸0.5wt%,氯化铵1.0wt%,氯化钠0.5wt%,其余为水,pH为7.2;
将菌剂A、菌剂B和菌剂C按照体积比为1:3:2混合,即可得到复合微生物菌剂。
采用本实施例制得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含有对-[4,6-二氯-1,3,5-三嗪-2-氨基]-苯磺酸钠的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含高浓度有机污染物COD废水,将本实施例制得的复合微生物菌剂,投加到含有对-[4,6-二氯-1,3,5-三嗪-2-氨基]-苯磺酸钠的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含高浓度有机污染物COD废水中,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投加比例为废水体积的1%。
参看图2,含有对-[4,6-二氯-1,3,5-三嗪-2-氨基]-苯磺酸钠的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废水中,高浓度有机污染物COD的降解率达到58.0%。
实施例3
一种用于处理含有2-((4,6-二氯-1,3,5-三嗪-2-基)氨基)3-(2-((4,6-二氯-1,3,5-三嗪-2-基)氧基)苯基)丙酸(丙酸基有机合成化合物)的的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的废水中高浓度有机污染物COD废水的复合微生物菌剂,通过下述方法制备得到:
1)固体斜面培养:将巴氏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栗褐芽胞杆菌分别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枯草芽孢杆菌固体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37℃恒温培养2d,使菌株充分活化;所述固体培养基为: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配方为:牛肉膏0.5wt%,蛋白胨1.0wt%,氯化钠0.5wt%,琼脂2wt%,其余为水,pH 7.0-7.4;枯草芽孢杆菌固体培养基配方为:葡糖糖2wt%,蛋白胨1.5wt%,氯化钠0.5wt%,牛肉膏0.05wt%,琼脂2wt%,其余为水,pH 7.0-7.4。
2)一级种子培养:将步骤1)中活化的巴氏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栗褐芽胞杆菌分别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枯草芽孢杆菌液体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中37℃,150r/min下培养2d,当OD600值达到0.8时停止培养,分别获得一级种子液;所述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配方为:牛肉膏0.5wt%,蛋白胨1.0wt%,氯化钠0.5wt%,其余为水,pH 7.0-7.4;枯草芽孢杆菌液体培养基配方为:葡糖糖2wt%,蛋白胨1.5wt%,氯化钠0.5wt%,牛肉膏0.05wt%,其余为水,pH 7.0-7.4。
3)二级种子培养:将步骤2)所得的巴氏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栗褐芽胞杆菌的一级种子液分别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枯草芽孢杆菌液体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中37℃,150r/min下培养2d,分别获得二级种子液;所述培养基配方同步骤2)。
将步骤3)中获得的巴氏芽孢杆菌二级种子液以15%(体积比)的接种量接种于巴氏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中,于37℃,140r/min进行发酵培养7d,获得菌剂A;所述的巴氏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为:4,6-二氯-1,3,5-三嗪-2-氨乙酸0.5wt%,氯化铵1.0wt%,氯化钠0.5wt%,其余为水,pH为7.4;
将步骤3)中获得的枯草芽孢杆菌二级种子液以15%(体积比)的接种量接种于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中,于37℃,150r/min进行发酵培养7d,获得菌剂B;所述的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为:对-[4,6-二氯-1,3,5-三嗪-2-氨基]-苯磺酸钠0.5wt%,氯化铵1.0wt%,氯化钠0.5wt%,其余为水,pH为7.4;
将步骤3)中获得的栗褐芽孢杆菌二级种子液以15%(体积比)的接种量接种于栗褐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中,于37℃,160r/min进行发酵培养7d,获得菌剂C;所述的栗褐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为:2-((4,6-二氯-1,3,5-三嗪-2-基)氨基)3-(2-((4,6-二氯-1,3,5-三嗪-2-基)氧基)苯基)丙酸0.5wt%,氯化铵1.0wt%,氯化钠0.5wt%,其余为水,pH为7.4;
将菌剂A、菌剂B和菌剂C按照体积比为1:2:3混合,即可得到复合微生物菌剂。
采用本实施例制得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含有2-((4,6-二氯-1,3,5-三嗪-2-基)氨基)3-(2-((4,6-二氯-1,3,5-三嗪-2-基)氧基)苯基)丙酸的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含高浓度有机污染物COD废水,将本实施例复合微生物菌剂投加到含有2-((4,6-二氯-1,3,5-三嗪-2-基)氨基)3-(2-((4,6-二氯-1,3,5-三嗪-2-基)氧基)苯基)丙酸的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含高浓度有机污染物COD废水中,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投加比例为废水体积的1%。
参见图3,含有2-((4,6-二氯-1,3,5-三嗪-2-基)氨基)3-(2-((4,6-二氯-1,3,5-三嗪-2-基)氧基)苯基)丙酸的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废水中,高浓度有机污染物COD的降解率达到57.9%。
综上所述,本发明公开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包括巴氏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栗褐芽胞杆菌混合而成,其中巴氏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栗褐芽胞杆菌的体积比为(1-3):(1-3):(1-3)。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复合微生物的菌剂制备方法以及在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含有以4,6-二氯-1,3,5-三嗪为主链且含有氨乙酸基团的嗪类衍生物,以4,6-二氯-1,3,5-三嗪为主链且含有苯磺酸钠基团的嗪类衍生物和含有以4,6-二氯-1,3,5-三嗪为主链且含有丙酸基团的嗪类衍生物)中高浓度有机污染物COD降解中的应用。本发明的微生物复合菌剂用于高浓度的有机污染物COD的处理,菌剂易于培养,操作简单,价格低廉,能够将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含有以4,6-二氯-1,3,5-三嗪为主链且含有氨乙酸基团的嗪类衍生物,以4,6-二氯-1,3,5-三嗪为主链且含有苯磺酸钠基团的嗪类衍生物和含有以4,6-二氯-1,3,5-三嗪为主链且含有丙酸基团的嗪类衍生物)废水中高浓度COD降解,去除率分别达到62.2%、58.0%、57.9%。
以上内容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用于处理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废水中的COD污染物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该复合微生物菌剂由巴氏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栗褐芽胞杆菌混合而成;
其中,巴氏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栗褐芽胞杆菌的体积比为(1-3):(1-3):(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处理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废水中的COD污染物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培养所述巴氏芽孢杆菌所用的发酵培养基,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0.5%~1.5%的以4,6-二氯-1,3,5-三嗪为主链且含有氨乙酸基团的嗪类衍生物,0.5%~1.0%的氯化铵,0.5%~1.0%的氯化钠,余量为水;且该发酵培养基的pH值为7.0~7.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处理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废水中的COD污染物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培养所述枯草芽孢杆菌所用的发酵培养基,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0.5%~1.5%的以4,6-二氯-1,3,5-三嗪为主链且含有苯磺酸钠基团的嗪类衍生物,0.5%~1.0%的氯化铵,0.5%~1.0%的氯化钠,余量为水;且该发酵培养基的pH值为7.0~7.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处理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废水中的COD污染物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培养所述栗褐芽胞杆菌所用的发酵培养基,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0.5%~1.5%的以4,6-二氯-1,3,5-三嗪为主链且含有丙酸基团的嗪类衍生物,0.5%~1.0%的氯化铵,0.5%~1.0%的氯化钠,余量为水;且该发酵培养基的pH值为7.0~7.4。
5.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处理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废水中的COD污染物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在降解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废水中的高浓度COD的应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采用所述用于处理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废水中的COD污染物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废水时的投加量为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废水体积的1%。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处理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废水中的COD污染物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含有以4,6-二氯-1,3,5-三嗪为主链且含有氨乙酸基团的嗪类衍生物的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废水中的高浓度COD的去除率为62.2%。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处理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废水中的COD污染物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含有以4,6-二氯-1,3,5-三嗪为主链且含有苯磺酸钠基团的嗪类衍生物的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废水中的高浓度COD的去除率为58.0%。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处理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废水中的COD污染物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含有以4,6-二氯-1,3,5-三嗪为主链且含有丙酸基团的嗪类衍生物的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废水中的高浓度COD的去除率为57.9%。
CN202010137051.4A 2020-03-02 2020-03-02 一种用于处理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废水中的cod污染物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Active CN1112350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37051.4A CN111235062B (zh) 2020-03-02 2020-03-02 一种用于处理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废水中的cod污染物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37051.4A CN111235062B (zh) 2020-03-02 2020-03-02 一种用于处理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废水中的cod污染物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35062A CN111235062A (zh) 2020-06-05
CN111235062B true CN111235062B (zh) 2021-07-27

Family

ID=70875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37051.4A Active CN111235062B (zh) 2020-03-02 2020-03-02 一种用于处理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废水中的cod污染物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350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81151A (zh) * 2020-10-14 2021-03-12 耿澄环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涂漆解粘废水处理用生物菌药剂及其解粘处理工艺
CN115851532A (zh) * 2022-12-05 2023-03-28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在皮革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00722A (zh) * 2015-12-11 2016-03-16 北京沃土天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047772A (zh) * 2016-08-09 2016-10-26 湖北凌卓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处理含高氨氮污水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00722A (zh) * 2015-12-11 2016-03-16 北京沃土天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047772A (zh) * 2016-08-09 2016-10-26 湖北凌卓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处理含高氨氮污水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2株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巴翠玉等;《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71231;第38卷(第3期);第46-51页 *
Aerobic nitrification-denitrification by heterotrophic Bacillus strains;JOONG,K.K.等;《Bioresour. Technol.》;20051231;第96卷(第17期);第1897-1906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35062A (zh) 2020-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68012B2 (en) Method for realizing rapid startup of denitrification biofilter
CN111235062B (zh) 一种用于处理非金属有机合成鞣剂废水中的cod污染物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Salimi et al. Characterizing metabolic interactions in a clostridial co-culture for consolidated bioprocessing
CN108866115B (zh) 利用酒糟和污泥联合厌氧发酵高效生产挥发性脂肪酸的方法
WO2021077453A1 (zh) 一种施氏假单胞菌、采用该施氏假单胞菌制得的复合菌剂及该复合菌剂的应用
CN106434469B (zh) 一种耐低温硝化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373764B (zh) 一种含氨废水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快速启动方法
CN104762291A (zh) 减量活性污泥的固定化颗粒的制备方法
CN106746156B (zh) 一种环氧氯丙烷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
CN105948243A (zh) 一种快速培养适于制药废水处理的厌氧颗粒污泥的方法
CN108546659B (zh) 一种烷烃和多环芳烃降解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39198A (zh) 一株帕氏乳杆菌gbw-hb1903及其应用
CN114620900B (zh) 一种餐厨厌氧废水的脱氮处理方法
CN110305914A (zh) 一种强化污泥产酸的混合发酵的方法
CN109593791A (zh) 一种提高剩余污泥厌氧发酵氢气产量的方法
CN107325982B (zh) 利用微生物制剂深度处理羟甲基纤维素生产废水的工艺
CN109761461B (zh) 一种利用微生物处理剩余污泥的方法
CN109775919B (zh) 有效治理黄原胶工业废水的生化环保工艺
CN111099722B (zh) 一种促进反硝化脱氮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1676151A (zh) 一株耐低温聚磷菌及其应用
CN113151141B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菌种的培养方法及其培养基
CN111763645A (zh) 一种硝化-反硝化细菌复合微生态制剂的联合发酵方法
CN106635860A (zh) 一种耐盐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746158B (zh) 一种水煤浆气化过程产生废水的深度脱氮处理方法
CN107254412B (zh) 一种用于修复羟甲基纤维素废水的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20

Address after: 710000, Room B-48, 5th Floor, Building 1, Amazon AWS Joint Innovation Center, 3639 Eurasia Avenue, Chanba Ecological Zone,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Cluster]

Patentee after: Xi'an Xiuch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710021 Shaanxi province Xi'an Weiyang University Park

Patentee before: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