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12695A - 铸造装置、铸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密封构造 - Google Patents

铸造装置、铸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密封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12695A
CN111212695A CN201880059050.3A CN201880059050A CN111212695A CN 111212695 A CN111212695 A CN 111212695A CN 201880059050 A CN201880059050 A CN 201880059050A CN 111212695 A CN111212695 A CN 1112126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nch
casting
barrel
air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905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12695B (zh
Inventor
坂泽敏行
驹木重义
高桥孝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hrest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hrest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hresty Corp filed Critical Ahrest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2126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126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126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126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7/00Pressure die casting or injection die casting, i.e. casting in which the metal is forced into a mould under high pressure
    • B22D17/08Cold chamber machines, i.e. with unheated press chamber into which molten metal is ladl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7/00Pressure die casting or injection die casting, i.e. casting in which the metal is forced into a mould under high pressure
    • B22D17/14Machines with evacuated die cav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7/00Pressure die casting or injection die casting, i.e. casting in which the metal is forced into a mould under high pressure
    • B22D17/20Accessories: Details
    • B22D17/2015Means for forcing the molten metal into the di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7/00Pressure die casting or injection die casting, i.e. casting in which the metal is forced into a mould under high pressure
    • B22D17/20Accessories: Details
    • B22D17/2015Means for forcing the molten metal into the die
    • B22D17/2023Nozzles or shot slee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7/00Pressure die casting or injection die casting, i.e. casting in which the metal is forced into a mould under high pressure
    • B22D17/20Accessories: Details
    • B22D17/2015Means for forcing the molten metal into the die
    • B22D17/203Injection pist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7/00Pressure die casting or injection die casting, i.e. casting in which the metal is forced into a mould under high pressure
    • B22D17/20Accessories: Details
    • B22D17/2015Means for forcing the molten metal into the die
    • B22D17/2038Heating, cooling or lubricating the injection un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7/00Pressure die casting or injection die casting, i.e. casting in which the metal is forced into a mould under high pressure
    • B22D17/20Accessories: Details
    • B22D17/30Accessories for supplying molten metal, e.g. in 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7/00Pressure die casting or injection die casting, i.e. casting in which the metal is forced into a mould under high pressure
    • B22D17/20Accessories: Details
    • B22D17/32Controlling equip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 Mechanical Sealing (AREA)
  • Sealing Devices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提供不仅能够抑制从冲头(30)与料筒(20)的间隙泄漏而且能够稳定运转的铸造装置(10)。铸造装置(10)具备:滑动部件(50),使推杆(31)在中央滑动并在与料筒(20)之间形成间隙;密封部件(60),配置于滑动部件(50)的外周;以及吸引装置(18),吸引料筒(20)内的空气,若密封部件(60)位于比注液口(21)靠模腔(14)侧的中间部(23)并且滑动部件(50)与冲头(30)之间的空间的空气被吸引,则成为密封部件(60)与中间部(23)紧密贴合的第一状态,在第一状态下冲头(30)向模腔(14)侧前进。

Description

铸造装置、铸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密封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铸造装置、铸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密封构造。
背景技术
作为防止由于模具的模腔减压时大气从冲头与料筒的间隙泄漏并向熔液内吹入而产生的气孔或熔合不良的发生的技术,在非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与冲头一体地设置活塞、当射出时活塞在固定位置停止的技术。由此,当射出时在冲头与活塞之间形成减压空间,防止从冲头与料筒的间隙泄漏。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发明协会公开技报公技编号2006-504829号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1-2068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在非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要求活塞具有用于确保在冲头与活塞之间形成的减压空间的真空度的气密性和料筒内的易于滑动性(滑动性)。气密性和滑动性处于若追求一方则会牺牲另一方的权衡关系,两者在保持微妙的平衡后成立,因此难以调整两者的平衡,而且当使装置运转时该平衡易于失去且各特性易于损失。而且,由于注液时熔液所滞留的料筒的底部与形成空间的料筒的上部的温度差,而发生料筒的长边方向的两端翘起的热变形(专利文献1),因此,存在早期发生泄漏或者活塞的动作不良而无法稳定地运转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不仅能够抑制从冲头与料筒的间隙泄漏而且能够稳定运转的铸造装置、铸件的制造方法以及适合所述铸造装置和铸件的制造方法的密封构造。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到该目的,本发明的铸造装置具备:料筒,与被减压的模具的模腔连通,形成注液口;冲头,***料筒;推杆,安装于冲头;射出装置,经由推杆向冲头施加力;滑动部件,使推杆在中央滑动,在与料筒之间形成间隙;密封部件,配置于滑动部件的外周;以及吸引装置,吸引料筒内的空气,若密封部件位于比注液口靠模腔侧的料筒的中间部并且料筒内的滑动部件与冲头之间的空间的空气被吸引,则成为密封部件与中间部紧密贴合的第一状态,在密封部件位于中间部并且空间的空气被吸引之前,成为密封部件从中间部承受比在第一状态下密封部件从中间部承受的力弱的力的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冲头向模腔侧前进。
本发明的铸件的制造方法具备:注液工序,从与模具的模腔连通的料筒的注液口向料筒供应熔液;前进工序,使安装有推杆的冲头以及推杆在中央滑动的滑动部件前进,直至滑动部件位于比注液口靠模腔侧的中间部,并且冲头位于比中间部靠模腔侧;吸引工序,在限制了通过前进工序前进后的滑动部件向模腔侧的前进的状态下,设为吸引料筒内的滑动部件与冲头之间的空间的空气、配置于滑动部件的外周的密封部件与中间部紧密贴合的第一状态;以及射出工序,当将模腔内减压并且为第一状态时,使冲头经由推杆向模腔侧前进,将料筒内的熔液向模腔***出,在前进工序中,成为密封部件从中间部承受比在第一状态下密封部件从中间部承受的力弱的力的第二状态。
本发明的密封构造用于铸造装置,具备:第一部件,具有与中心线正交的截面为圆形形状的外周面;第二部件,具有与中心线正交的截面为圆形形状的内周面,该内周面与第一部件的外周面在径向上空出间隙地配置;以及密封部件,配置于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中的一方。若间隙的空气被吸引,则成为密封部件与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中的另一方紧密贴合而堵塞间隙的第一状态,在间隙的空气被吸引之前,成为密封部件从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中的另一方承受比在第一状态下密封部件从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中的另一方承受的力弱的力的第二状态。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在第二状态时向中心线的方向相对移动。
发明效果
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铸造装置,在滑动部件与料筒之间形成间隙。若密封部件位于比注液口靠模腔侧的料筒的中间部并且料筒内的滑动部件与冲头之间的空间的空气被吸引,则成为密封部件与中间部紧密贴合的第一状态。另一方面,在密封部件位于中间部并且空间的空气被吸引之前不需要气密性,因此成为密封部件从中间部承受比在第一状态下密封部件从中间部承受的力弱的力的第二状态。由此,能够抑制滑动部件在料筒内移动时的密封部件的摩擦,因此即使料筒发生向长边方向翘曲的热变形,滑动部件也能够在料筒内顺畅地移动。其结果是,能够使密封部件位于中间部,能够使冲头在第一状态下向模腔侧前进,因此不仅能够抑制大气从冲头与料筒的间隙向模腔泄漏而且能够稳定运转。
此外,在第二状态下密封部件与中间部不接触时,密封部件从中间部承受的力是零。另一方面,在第一状态下密封部件从中间部承受的力大于零,因此密封部件从中间部承受的力为零时也相应于第二状态。
根据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铸造装置,在第二状态下在密封部件与中间部之间存在间隙,因此除了权利要求1的效果之外,还能够进一步抑制密封部件的磨损。另外,能够难以将从中间部向密封部件传导热所带来的影响带给密封部件。因而,能够抑制密封部件的热所致的劣化。
根据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铸造装置,密封部件是具备第一边缘及第二边缘的带状部件,第一边缘侧与滑动部件的整周紧密贴合。第二边缘比第一边缘靠射出装置侧配置并且被开放,因此若空间的空气被吸引则在料筒与滑动部件的间隙产生气流,密封部件的第二边缘侧被该气流吸引而与料筒紧密贴合。因而,除了权利要求1或2的效果之外,还能够容易地改变密封部件向料筒紧密贴合的程度。
根据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铸造装置,密封部件的端部随着去往周向端而厚度逐渐变薄,且彼此对接。由此,当密封部件的第二边缘侧被吸引而与料筒紧密贴合时,难以在端部的第二端侧之间产生间隙。其结果是,除了权利要求3的效果之外,还能够提高气密性。
根据权利要求5所记载的铸造装置,滑动部件在密封部件的第二边缘的内侧形成凹部,在第二状态下在第二边缘的至少一部分与凹部之间存在间隙。因而,产生于料筒与滑动部件的间隙的气流的一部分进入凹部,将密封部件的第二边缘侧向料筒侧推出。其结果是,除了权利要求3或4的效果之外,还能够提高密封部件的气密可靠性。
根据权利要求6所记载的铸造装置,滑动部件在比密封部件靠射出装置侧的外周具备凸部,凸部的外缘与第一状态下的密封部件的外缘相比位于靠径向的内侧。凸部的外缘与第二状态下的密封部件的外缘相比位于靠径向的外侧,因此能够使注液时在料筒之外熔液凝固后的金属片或铸造毛刺等(以下称为“异物”)在滑动部件在料筒内后退时等难以到达密封部件。因而,除了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个效果之外,还能够抑制异物对密封部件的损伤。
根据权利要求7所记载的铸造装置,能够通过向注液口喷射空气的第一吹气装置来去除存在于注液口或其周边的异物。其结果是,当滑动部件在注液口内前进时等,能够使异物难以卡入滑动部件与料筒之间。因而,除了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个效果之外,还能够抑制异物卡入滑动部件与料筒之间所致的动作不良的发生。
根据权利要求8所记载的铸造装置,与注液口相邻的料筒的射出装置侧的后端部的内周面的第一部在料筒的中心轴的方向上与注液口重叠,第二部与第一部在料筒的周向上相邻,冲头的外周面与第二部接触。第一部与料筒的中心线的距离长于第二部与中心线的距离。因此,即使在注液口中的冲头之上残存异物,通过第一吹气装置所喷射的空气,也能够易于从第一部去除异物。因而,除了权利要求7的效果之外,还能够进一步抑制异物卡入滑动部件与料筒之间所致的动作不良的发生。
根据权利要求9所记载的铸造装置,在料筒的射出装置侧的端部配置端部件,在端部件的朝向料筒的中心线的内面中,第三部与将注液口沿中心线向射出装置侧延长的范围的一部分重叠,第四部与第三部在料筒的周向上相邻。第三部与中心线的距离长于第四部与中心线的距离。因此,能够通过第一吹气装置所喷射的空气从第三部容易地去除异物。因而,除了权利要求8的效果之外,还能够进一步抑制异物卡入滑动部件与料筒之间所致的动作不良的发生。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记载的铸造装置,第二吹气装置对从料筒的射出装置侧的端部突出的滑动部件喷射空气。因而,除了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意一个效果之外,还能够进行附着于滑动部件的异物的去除或滑动部件的冷却。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记载的铸造装置,在端部件形成有从第二吹气装置喷射的空气所经过的槽。槽的至少一部分沿料筒的周向延伸,因此能够对冲头或滑动部件中的位于料筒之外的部分在周向上较广地喷射空气。因而,除了权利要求9的效果之外,还能够进一步进行异物的去除或滑动部件的冷却。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记载的铸造装置,空气过滤器配置于连接到吸引装置的配管。因而,除了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意一个效果之外,即使异物混入被吸引的空气,也能够使异物无法到达吸引装置。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记载的铸造装置,在比滑动部件靠射出装置侧配置限位器,限位器和滑动部件与连结部件连结。限位器限制滑动部件与第一限位器接触而比中间部更向模腔侧前进。在比第一限位器靠射出装置侧配置第二限位器,限位器限制滑动部件与第二限位器接触而向射出装置侧后退。由此,能够机械地限制滑动部件的前进、后退的位置。滑动部件通过推杆的外周面与滑动部件的摩擦而与推杆一起移动,冲头在与注液口相比更向射出装置侧后退时,在限位器与第二限位器接触而停止的滑动部件与冲头的滑动部件侧的面之间存在间隙的位置处停止,因此除了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任意一个效果之外,还能够使异物难以卡入滑动部件与冲头之间。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记载的铸造装置,料筒在与注液口相比靠模腔侧的一侧形成吸引口,吸引装置连接到吸引口。中间部位于注液口与吸引口之间,因此除了权利要求1至13中的任意一个效果之外,还能够简化用于吸引空间的空气的机构。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记载的铸件的制造方法,在注液工序中,从与模具的模腔连通的料筒的注液口向料筒供应熔液。在前进工序中,安装有推杆的冲头以及推杆在中央滑动的滑动部件前进,直至滑动部件位于位于比注液口靠模腔侧的中间部,并且冲头与吸引口相比位于模腔侧。在吸引工序中,在限制了滑动部件向模腔侧前进的状态下,成为料筒内的滑动部件与冲头之间的空间的空气被吸引、配置于滑动部件的外周的密封部件与中间部紧密贴合的第一状态。因而,能够降低空间的压力。在射出工序中,在模腔内已被减压的状态下处于第一状态时,冲头经由推杆向模腔侧前进,料筒内的熔液向模腔***出,因此能够抑制空气从冲头与料筒的间隙向模腔泄漏。
在前进工序中,成为密封部件从中间部承受比在第一状态下密封部件从中间部承受的力弱的力的第二状态,因此即使发生料筒向长边方向翘曲的热变形,滑动部件也能够在料筒内顺畅地移动。因而,能够进行稳定运转。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记载的铸件的制造方法,在前进工序中,在滑动部件到达注液口之前,通过第一喷射工序向注液口的内侧喷射空气,因此能够去除存在于注液口或其周边的异物。其结果是,当滑动部件在注液口内前进时等,能够使异物难以卡入滑动部件与料筒之间。因而,除了权利要求15的效果之外,能够抑制异物卡入滑动部件与料筒之间所致的动作不良的发生。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记载的铸件的制造方法,在射出工序之后,冲头和滑动部件通过后退工序而后退。在后退工序中通过第二喷射工序向冲头和滑动部件中的至少一方的料筒之外的部分喷射空气,因此除了权利要求15或16的效果之外,还能够进行异物的去除或滑动部件的冷却。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记载的铸件的制造方法,在后退工序中成为第二状态。因而,除了权利要求15或16的效果之外,即使发生料筒向长边方向翘曲的热变形,也能够使滑动部件后退。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记载的密封构造,在第一部件的外周面与第二部件的内周面之间形成间隙。密封部件配置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中的一方。若间隙的空气被吸引,则成为密封部件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中的另一方紧密贴合的第一状态,堵塞间隙。另一方面,在间隙的空间的空气被吸引之前,成为密封部件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中的另一方承受比在第一状态下密封部件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中的另一方承受的力弱的力的第二状态。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在第二状态时向中心线的方向相对移动,因此不仅能够确保第一状态下的气密性,而且能够抑制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相对移动时的密封部件的摩擦。
此外,在第二状态下密封部件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中的另一方不接触时,密封部件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中的另一方承受的力是零。另一方面,在第一状态下密封部件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中的另一方承受的力大于零,因此密封部件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中的另一方承受的力为零时也相当于第二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铸造装置的剖视图。
图2的(a)是图1的IIa-IIa线的铸造装置的剖视图,图2的(b)是图1的IIb-IIb线的铸造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铸造装置的立体图。
图4的(a)是前进工序后的铸造装置的剖视图,图4的(b)是射出工序中的铸造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将图4的(a)的用V表示的部分放大后的铸造装置的剖视图。
图6是密封部件的立体图。
图7的(a)是滑动部件与冲头之间的空间的压力和模腔的压力的测定结果,图7的(b)是模腔和空间的压力差与向模腔内导入的熔液的质量的相关图。
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铸造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所优选的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1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铸造装置10。图1是包含料筒20的中心线O的铸造装置10的剖视图。铸造装置10具备安装于模具11的料筒20(第二部件)、***料筒20的冲头30以及滑动部件50(第一部件)。铸造装置10是使料筒20内的冲头30前进而向模具11射出熔液(铝合金等)进行铸造的装置。
模具11具备固定模具12和可动模具13,通过固定模具12和可动模具13形成用于将铸件(压铸成型产品)成型的模腔14。止回阀15连接到与模具11的模腔14连通的流路。止回阀15连接着第一配管16。第一配管16配置第一阀17,对模腔14内进行减压,因此第一阀17的下游经由减压罐18连接着真空泵19。第一配管16在第一阀17与减压罐18之间配置有空气过滤器36。
料筒20(第二部件)是顶端固定于固定模具12并与模腔14连通的圆筒状的部件,具有与中心线O正交的截面为圆形形状的内周面。料筒20设置有对料筒20供应熔液的注液口21。冲头30是***料筒20的圆柱状的部件。冲头30经由接头30a将推杆31安装到同轴上。推杆31是将按压侧或拉伸侧的力传递到冲头30的部件,由具备液压缸或储压器等的射出装置32操作。经由接头30a安装于推杆31的顶端的冲头30通过射出装置32在料筒20内沿中心线O前进(向模腔14侧移动)、后退(向射出装置32侧移动)。接头30a的直径小于冲头30的直径,大于推杆31的直径。
料筒20将吸引口22与注液口21在中心线O的方向上空出间隔地形成于在比注液口21靠模腔14侧的中间部23。吸引口22是用于吸引料筒20内的大气的开口。吸引口22连接着配置有第二阀34的第二配管33。第二配管33在比第二阀34靠下游的位置连接到减压罐18。
第二阀34是三通阀,能够切换为吸引口22与减压罐18的阻断、吸引口22与减压罐18的连通、将吸引口22和减压罐18阻断并将吸引口22开放于大气中的任意者。第二配管33在吸引口22与第二阀34之间配置有空气过滤器35。第一阀17和第二阀34的动作由控制装置80(后述)控制。
图2的(a)是图1的IIa-IIa线的铸造装置10的剖视图。与注液口21相邻的料筒20的射出装置32侧的后端部24的内周面25具备:第一部26,与注液口21在中心线O的方向上重叠;以及第二部27,与第一部26的料筒20的周向的两侧相邻。冲头30的外周面与第二部27接触。第一部26与中心线O的距离比第二部27与中心线O的距离长。即,第一部26相对于第二部27向径向凹陷。因而,当冲头30与第二部27接触时,第一部26与冲头30分开。
图2的(b)是图1的IIb-IIb线的铸造装置10的剖视图。在料筒20的后端面20a配置有端部件40。在本实施方式中,端部件40具有圆环状的内面41。端部件40的内面41具备:第三部42,与注液口21在中心线O的方向上局部重叠,与注液口21相比宽度(周向的长度)较大;以及第四部43,与第三部42的周向的两侧相邻。第三部42与料筒20的中心线O的距离比第四部43与中心线O的距离长。即,第三部42相对于第四部43向径向凹陷。此外,端部件40的外径设定为与料筒20的外径相同或者比料筒20的外径小的值。用于防止浇包(未图示)等与端部件40的干扰。
端部件40的第三部42与中心轴O的距离比料筒20的第一部26与中心轴O的距离长。即,从中心轴O的方向观察,第三部42相对于第一部26向径向凹陷。在端部件40中,夹着中心线O位于与第三部42相反的一侧的第5部44的端部件40的材料在径向的整个长度上被去除。端部件40形成有在周向上延伸的槽45。在本实施方式中,槽45分别形成于第三部42与第5部44之间,在端部件40的后端面40a形成开口。槽45连接到在端部件40的外周面40b形成开口的孔46。槽45与在端部件40的内周面形成开口并且向周向延伸的槽47相连。
回到图1进行说明。端部件40固定有第一限位器47。第一限位器47是用于限制推杆31将中央贯通且推杆31滑动的滑动部件50的前进的部件。第一限位器47固定有向射出装置32以直线状延伸的棒状的臂48。在臂48的后端固定有第二限位器49。第二限位器49是用于限制滑动部件50的后退的部件。
滑动部件50(第一部件)具备:圆筒状的金属制第一筒体51,在外周固定有密封部件60;以及金属制第二筒体52,配置于第一筒体51的内侧且推杆31在中央滑动。推杆31与第二筒体52之间能够确保气密。
第一筒体51具有与中心线O正交的截面为圆形形状的外周面。第一筒体51的外径小于料筒20的内径,固定于第一筒体51的密封部件60的外径也小于料筒20的内径。因而,能够忽略滑动部件50在料筒20内移动时的滑动部件50及密封部件60与料筒20的摩擦。因而,滑动部件50通过第二筒体52与推杆31的摩擦而随着推杆31的前进、后退与推杆31一起移动。
滑动部件50使与推杆31产生摩擦的第二筒体52嵌入固定有密封部件60的第一筒体51,因此当一方部件消耗时,仅更换该部件就能够组装滑动部件50。因而,能够提高滑动部件50的维护性。而且,当将料筒20更换为内径不同的部件时,即使不更换全部滑动部件50,仅更换第一筒体51也能够解决问题。
图3是铸造装置10的立体图。在图3中省略推杆31的后端侧的图示和料筒20的图示。滑动部件50通过沿推杆31延伸的连结部件74来固定限位器70。连结部件74设置于第二筒体52的后端面。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器70是与推杆31的外周对置的第一面71形成为凹状、与第一面71相反的一侧的第二面72形成为凸状的板状的部件。第一面71与推杆31的外周的一半面对面。由此,与限位器包围推杆31的整周的情况相比,能够易于更换限位器70。
在限位器70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孔(未图示),臂48贯通该孔。若限位器70碰到第二限位器49,则限制滑动部件50的后退。若限位器70碰到第一限位器47,则限制滑动部件50的前进。
连结部件74具备在推杆31的周向上彼此空出间隔并沿推杆31设置的多个棒状的第一部件75。由此,与连结部件包围推杆31的整周的情况相比,能够易于将连结部件74安装到推杆31的周围。连结部件74具备连结相邻的第一部件75彼此的板状的第二部件76。通过第二部件76,能够使多个第一部件75难以绕中心线O扭转,因此能够防止连结部件74的破损。
回到图1进行说明。铸造装置10具备对合模装置、挤出装置(均未图示)、射出装置32、第一吹气装置82以及第二吹气装置83(后述)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80。铸造装置10配置有移位传感器81,该移位传感器81检测限位器70的移位量(即滑动部件50的移位量),将其检测结果向控制装置80输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移位传感器81是利用向限位器70照射的激光的反射光的非接触式的传感器,但不限于此。当然能够使用接触式的移位传感器81。
第一吹气装置82是向注液口21喷射空气的装置。第一吹气装置82具备:第三配管85,连接到压缩机或储气罐等气源84;喷嘴87,连接到第三配管85的端部;以及第三阀86,配置于喷嘴87的上游的第三配管85。第三阀86进行第三配管85的开闭。喷嘴87为了朝向注液口21并向射出装置32侧喷射空气而配置于料筒20的中间部23的外周。
第二吹气装置83是对从料筒20的后端面20a突出的滑动部件50喷射空气的装置。第二吹气装置83具备连接到气源84的第四配管88和配置于第四配管88的第四阀89。第四阀89进行第四配管88的开闭。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配管88连接到形成于端部件40的孔46(参照图2的(b)),从在端部件40的后端面40a形成开口的槽45喷射空气。控制装置80控制第三阀86或第四阀89的动作。
参照图1和图4的(a)至图5说明制造铸件时的铸造装置10的动作以及滑动部件50和密封部件60的构造。铸件(压铸成型产品)是通过铸造装置10经过合模、射出、产品挤出而制造的。射出按顺序有注液工序、前进工序、吸引工序、射出工序以及后退工序。图4的(a)是前进工序后的铸造装置10的剖视图,图4的(b)是射出工序中的铸造装置10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在注液工序中,冲头30位于料筒20的后端部24的内侧,将注液口21开放。滑动部件50出现在料筒20之外。第一阀17、第二阀34、第三阀86以及第四阀89关闭。以该状态从注液口21向料筒20供应熔液。
在前进工序中,通过射出装置32将推杆31挤出,冲头30前进。通过推杆31与滑动部件50的摩擦,滑动部件50也与冲头30一起前进。当前进后的冲头30来到注液口21的内侧且冲头30的顶端超过注液口21而冲头30堵塞注液口21时,打开第三阀86并从喷嘴87(第一吹气装置82)向注液口21喷射空气(第一喷射工序)。
通过第一喷射工序,能够吹出熔液凝固后的金属片(例如从浇包滴到冲头30之上的熔液凝固后的物质)等异物。其结果是,能够使异物难以卡入在冲头30之后进入料筒20的滑动部件50与料筒20之间。与注液口21相连的第一部26形成于料筒20的后端部24的内周面25,因此能够通过第一部26提高从喷嘴87向注液口21喷射的空气所带来的异物的去除效果。
另外,与注液口21相比宽度(周向的长度)较大的第三部42形成于端部件40的内面41,与第一部26相连的第三部42的宽度大于第一部26的宽度,因此能够通过从喷嘴87喷射的空气将经过了第一部26的异物不被端部件40遮挡地吹去而去除。另外,第三部42与中心轴O的距离长于第一部26与中心轴O的距离,因此能够易于将经过了第一部26的异物从第三部42去除。此外,第三部42与中心轴O的距离也可以与第一部26与中心轴O的距离相同。其原因是,在这种情况下,第三部42难以妨碍经过了第一部26的异物的移动。
如图4的(a)所示,若与滑动部件50一起前进的限位器70碰到第一限位器47,则滑动部件50停止前进。滑动部件50停止前进的位置是冲头30超过吸引口22后前进、固定于滑动部件50的密封部件60来到中间部23的内侧时的位置。滑动部件50停止前进的位置能够根据由连结部件74连结的限位器70与滑动部件50的距离来机械地调整。
若滑动部件50停止前进,则控制装置80打开第二阀34。减压罐18与吸引口22连通,因此能够从吸引口22吸引料筒20内的大气。在配置有第二阀34的第二配管33配置有空气过滤器35,因此即使异物混入从吸引口22吸引的空气,也能够使异物不会到达第二阀34或减压罐18。
图5是将图4的(a)的用V表示的部分放大的铸造装置10的剖视图。滑动部件50具备:圆筒部53,在外周面固定密封部件60;凸缘部54,从圆筒部53的顶端侧(图5左侧)向径向的外侧以凸缘状伸出;凹部55,从圆筒部53的后端侧(图5右侧)向径向的内侧凹陷;以及凸部58,从凹部55的后端侧向径向的外侧突出。
凹部55具备:圆筒面56,沿中心线O延伸,且外径相同;以及圆锥面57,随着去往后端侧而扩径。凸部58在滑动部件50的整周上设置。凸部58的直径小于料筒20的内径,因此在凸部58的外缘58a(外周面)与中间部23之间形成间隙59。此外,凸缘部54的直径也小于料筒20的内径,因此在凸缘部54与料筒20之间也形成间隙。
密封部件60是具备第一边缘61和第二边缘62的带状的、具有弹性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部件60是氟橡胶等橡胶制。密封部件60使第一边缘61与圆筒部53与凸缘部54的角部抵接,使密封部件60的带的两端对接并在圆筒部53的整周上卷绕。密封部件60通过金属制带63将第一边缘61侧勒紧到圆筒部53,由此第一边缘61侧与圆筒部53的整周紧密贴合,第二边缘62开放。密封部件60在第二边缘62的至少一部分与凹部55(圆筒面56及圆锥面57)之间存在间隙的状态下安装到圆筒部53。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部件60的第二边缘62位于比圆筒面56与圆锥面57的边界靠后端侧(图5右侧)的位置。
图6是密封部件60的示意性立体图。在图6中图示出卷绕于滑动部件50的外周的密封部件60。在图6中,省略与密封部件60的内周面60b紧密贴合的滑动部件50(第一筒体51)和与密封部件60的外周面60a紧密贴合的带63(均参照图5)的图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部件60包括第一密封件64和第二密封件65这两个部件,第一密封件64和第二密封件65的周向的端部66彼此对接。
第一密封件64和第二密封件65的端部66(切口的部分)随着去往周向端而厚度逐渐变薄。因此,端部66彼此对接的部分在第一密封件64及第二密封件65这两个部件从第一边缘61到第二边缘62在周向上延伸的规定的范围内重叠。
回到图5进行说明。凸部58的外缘58a位于比料筒20内的大气未被吸引时(后述的第二状态)的密封部件60的第二边缘62的外缘靠径向的外侧的位置。在凸部58的外缘58a与中间部23(料筒20)之间有间隙59,因此能够使滑动部件50和密封部件60不与料筒20摩擦地在料筒20内前进。
由此,能够使滑动部件50平滑地前进,能够防止料筒20对滑动部件50和密封部件60的磨损。另外,即使发生料筒20向长边方向翘曲的热变形,也能够不用追加特别的驱动装置地使滑动部件50稳定地前进。而且,即使异物附着到料筒20的内面,由于密封部件60与料筒20分开,因此密封部件60也能够难以与异物干扰,也能够难以使密封部件60破损。
此外,若由移位传感器81检测出滑动部件50的移位(前进)的异常,则控制装置80与发出警报并使射出装置32停止。由此,能够在异常或破损发展前的初始阶段应对异常。其结果是,能够缩短原因调查或复原作业所需的时间。
在吸引工序中,冲头30位于比吸引口22靠模腔14侧,并且滑动部件50位于中间部23,因此大气从中间部23与滑动部件50及密封部件60的间隙59的第二边缘62侧经由第一边缘61向吸引口22流入。由于该气流,间隙59的压力降低,密封部件60的第二边缘62侧被吸引,第二边缘62与中间部23紧密贴合(图5的用双点划线示出的密封部件60)。由于冲头30与滑动部件50之间的空间59a和比密封部件60靠射出装置32侧的间隙59的压力差,密封部件60被中间部23按压。密封部件60成为从中间部23承受力作为其反作用力的第一状态。
另外,滑动部件50在密封部件60的内侧设置有凹部55,因此从间隙59流向吸引口22的大气的一部分向凹部55进入,从径向的内侧向外侧按压密封部件60的第二边缘62侧。由此,能够使密封部件60的第二边缘62更易于与中间部23紧密贴合。而且,凹部55在后端侧(图5右侧)形成有圆锥面57,因此能够使大气的一部分易于向凹部55进入。其结果是,能够使密封部件60的第二边缘62越发易于与中间部23紧密贴合。由此,能够提高基于密封部件60的气密可靠性。
密封部件60的端部66(切口的部分)随着去往周向端而厚度逐渐变薄,且彼此对接,因此当密封部件60的第二边缘62侧被吸引而与料筒20紧密贴合时,能够难以在端部66的第二边缘62侧之间产生间隙。因而,能够提高气密性。
在密封部件60与中间部23紧密贴合的第一状态下,被冲头30和密封部件60包围的空间59a的压力降低到减压罐18(参照图1)的压力附近。接下来,打开第一阀17将模腔14减压。由此,模腔14的压力降低到减压罐18的压力附近。在第一配管16配置有空气过滤器36,因此即使异物混入在第一配管16中流动的空气,也能够使异物无法到达减压罐18。
如图4的(b)所示,在射出工序中,在模腔14被减压的状态下通过射出装置32使冲头30以速度V1前进,将熔液向模腔14射出(第一工序)。射出熔液时的模腔14的真空度与冲头30和滑动部件50之间的空间59a的真空度是相同程度,因此能够抑制从冲头30与料筒20之间向模腔14泄漏大气。由此,能够抑制向熔液内吹入空气所致的气孔的发生。
另外,冲头30与滑动部件50之间的空间59a被减压,因此向熔液中导入的空气减少,难以通过该空气挤出,因此能够难以在用冲头30将熔液向模腔14挤出之前将熔液向模腔14导入。由此,能够抑制先导入模腔14的熔液与通过冲头30压入的熔液的熔合不良的发生或气孔的发生。此外,将料筒20内的空间59a或模腔14减压的顺序不一定限于此。当然能够更换顺序、在将模腔14减压后将空间59a减压。
接着,通过射出装置32使冲头30以速度V2(V2>V1)进一步前进,将熔液向模腔14射出(第二工序)。在第二工序中施加到模腔14的压力与第一工序中的空间59a的压力(约0.1MPa)相比非常大,而且第二工序的时间与第一工序的时间相比非常短。
参照图7说明对铸造装置10的压力或向模腔14导入的熔液的质量进行测定后的结果。图7的(a)是铸造装置10的空间59a的压力和模腔14的压力的测定结果,图7的(b)是模腔14和空间59a的压力差与向模腔14内导入的熔液的质量的相关图。
在图7的(a)中,第一纵轴是模腔14和空间59a的压力,第二纵轴是料筒20内的熔液的填充率,横轴是工序。横轴的点A表示从注液口21向料筒20注液时,点B表示模腔14的减压开始时,点C表示空间59a的吸引开始时,点D表示第一工序结束时(填充率为98%时)。第二工序从点D开始。确认了铸造装置10在点D处空间59a与模腔14的压力差大致为零(1kPa程度)。
图7的(b)所示的相关图是试验性地根据在第一工序结束时(图7的(a)的点D)停止射出、此时测定了向模腔14导入的熔液的质量的结果而求出的。在图7的(b)中,横轴是第一工序结束时(图7的(a)的点D)的空间59a与模腔14的压力差。纵轴是从料筒20向模腔14导入的熔液的质量。
如图7的(b)所示,认为在铸造装置10中,在空间59a与模腔14的压力差和向模腔14导入的熔液的质量之间存在高的正相关。铸造装置10能够将第一工序结束时的空间59a与模腔14的压力差设为大致零(参照图7的(a)),因此,确认了能够尽量减少向模腔14导入的熔液。因而,铸造装置10能够制造导入到模腔14的熔液与用冲头30压入的熔液的熔合不良或气孔的发生少的铸件。
图7的(b)所示的比较例是省略了滑动部件50,而取代滑动部件50将在外周配置有环且该环在料筒内滑动的冲头安装于推杆的铸造装置的结果。在比较例中,测定了填充率为98%时的、比配置于冲头的环靠射出装置侧的料筒内的空间与模腔的压力差以及向模腔导入的熔液的质量。可知比较例的铸造装置的填充率为98%时的压力差与铸造装置10的填充率为98%时的压力差相比较大,向模腔导入的熔液的质量较大。铸造装置10与比较例的铸造装置相比,能够减小空间59a与模腔14的压力差,因此适合制造高质量的铸件。
回到图1进行说明。在将熔液射出之后,操作第二阀34将吸引口22与减压罐18阻断并将吸引口22开放于大气中。由此,冲头30与滑动部件50之间的空间59a(参照图5)恢复到大气压力。比密封部件60靠前方的空间59a的压力与比密封部件60靠后方的空间的压力成为相同的压力,因此将密封部件60按压到中间部23的力消失,密封部件60通过自身的弹力恢复到第二边缘62与中间部23分开的第二状态(图5的用实线表示的密封部件60)。
其结果是,能够设为在凝固期间密封部件60与中间部23不接触。能够设为在其间从料筒20向密封部件60发生热传递或热辐射,但从料筒20向密封部件60不发生热传导。与在铸造产品的全部时间内密封部件60与料筒20接触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从料筒20向密封部件60发生热传导的时间,因此能够抑制热所致的密封部件60的劣化。
此外,在射出工序的第一工序之后且第二工序之前,能够操作第二阀34而使吸引口22开放于大气中。根据冲头30的速度V2等条件,即使空间59a不被减压,也能够不产生冲头30与料筒20之间的泄漏。
在模腔14内的熔液凝固之后,打开模具11并通过挤出装置(未图示)取出产品(铸件)。为了下一次成型,通过射出装置32使推杆31返回,冲头30后退(后退工序)。滑动部件50的直径和第二状态下的密封部件60的直径小于料筒20的直径,因此能够忽略密封部件60或滑动部件50与料筒20的摩擦。因而,在后退工序中,滑动部件50以通过摩擦固定于推杆31的状态随着推杆31的返回而保持与冲头30空出间隔的原样后退。
此外,有时在注液口21的附近残留有异物(金属片等),但在比密封部件60靠后端侧(图5的右侧)的位置配置有凸部58,因此凸部58先于密封部件60到达注液口21。凸部58的外缘58a位于比第二状态下的密封部件60的外缘靠径向的外侧,因此能够难以将残留于注液口21附近的异物带出而使异物卡于密封部件60。因而,能够抑制密封部件60的破损。凸部58(滑动部件50)从料筒20之中带出的异物从端部件40的第5部44排出到料筒20之外。此外,优选当滑动部件50开始后退时,从喷嘴87喷射空气,在滑动部件50经过之前,将残留于注液口21附近的异物排出到料筒20之外。
铸造装置10从滑动部件50开始向料筒20之外退出稍微之前的时间打开第四阀89(第二吹气装置83)而向滑动部件50喷射空气(第二喷射工序)。能够通过第二喷射工序去除附着于滑动部件50或密封部件60的异物。由此,能够使下一次成型时附着于滑动部件50或密封部件60的异物不会被带入料筒20,因此能够抑制滑动部件50或密封部件60与料筒20之间的异物的卡入。
另外,通过第二喷射工序对密封部件60进行空冷,因此能够抑制密封部件60的热所致的劣化。空气从第四配管88流向端部件40的槽45、47,槽45、47在周向上延伸,因此能够沿滑动部件50或密封部件60的周向较广地喷射空气。因而,能够进行进一步的滑动部件50或密封部件60的异物的去除或密封部件60的冷却。
若限位器70的后退被第二限位器49限制,则滑动部件50的后退停止。即使滑动部件50的后退停止,推杆31也继续返回,因此冲头30继续后退直至位于注液口21的后方。在后退后停止了的冲头30(接头30a)的滑动部件50侧的面与滑动部件50之间有间隙。由此,难以使异物卡入滑动部件50与接头30a之间。由于若异物卡入滑动部件50与接头30a之间,则异物卡入滑动部件50或接头30a,当下一次成型时异物被带入料筒20内,因而要防止该现象。而且,由于若异物卡入滑动部件50与接头30a之间,则虽然也取决于异物的大小,但是冲头30(接头30a)隔着异物使滑动部件50后退,经由连结部件74将限位器70按压到第二限位器49,限位器70或第二限位器49等有可能会破损,因而要防止该现象。
接着参照图8说明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料筒20形成吸引口22的情况。与此相对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在滑动部件50形成吸引口91的情况。此外,针对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分相同的部分,附上同一附图标记而省略以下的说明。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铸造装置90的剖视图。
铸造装置90的将滑动部件50在轴向上贯通的吸引口91形成于滑动部件50。吸引口91是用于吸引料筒20内的大气的开口。吸引口91连接着配置有第二阀34和空气过滤器35的第二配管92。第二配管92在比第二阀34靠下游的位置连接到减压罐18。第二配管92的至少一部分由软管形成,因此不会妨碍滑动部件50的移动。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铸造装置90,能够实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铸造装置10同样的作用效果。
而且,在第一限位器47固定有朝向射出装置32与限位器70相比较长地以直线状延伸的臂93。在臂93的后端固定的第二限位器49与限位器70之间配置有弹簧94。在本实施方式中,弹簧94是金属制压缩弹簧。要使限位器70与第二限位器49分开的弹簧94的弹力大于推杆31与滑动部件50的摩擦力,且小于射出装置32经由推杆31使冲头30后退的力。
由此,在后退工序中,若限位器70通过推杆31与滑动部件50的摩擦力而后退,则弹簧94的弹力大于推杆31与滑动部件50的摩擦力,因此弹簧94与第二限位器49一起限制限位器70的后退。因而,滑动部件50的后退停止。
推杆31与滑动部件50的摩擦力小于射出装置32经由推杆31使冲头30后退的力,因此即使滑动部件50的后退停止,推杆31也继续返回。即使大的异物卡入滑动部件50与接头30a之间而冲头30(接头30a)经由异物使滑动部件50后退,也能够防止弹簧94变形而限位器70经由连结部件74被第二限位器49按压。因而,能够防止限位器70或第二限位器49等的破损。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任何限定,能够容易地推测出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进变形。
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滑动部件50使第二筒体52嵌入第一筒体51的情况,但不一定限于此。当然能够不分为第一筒体51和第二筒体52的多个部件地形成滑动部件50。
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滑动部件50(第二筒体52)的内周面的整体与推杆31接触而产生滑动部件50与推杆31的摩擦、确保滑动部件50与推杆31的气密的情况,但不一定限于此。例如,当然能够使O形环等密封件介于滑动部件50与推杆31之间来确保气密性并且将在弹簧的顶端安装有球的检查球配置在滑动部件50与推杆31之间,通过球的卡合连结滑动部件50和推杆31。检查球通过推杆31的前进解除与滑动部件50的卡合,通过推杆31的后退与滑动部件50卡合。
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使模腔14减压的减压罐18作为从料筒20的吸引口22吸引大气的吸引装置使用的情况,但不一定限于此。当然能够将从料筒20的吸引口22吸引大气的吸引装置(真空泵或减压罐等)减压罐18分开地设置。
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减压罐等吸引装置设置于料筒20之外的情况,但不一定限于此。例如,若使冲头30相对于比省略了吸引口22的料筒20的注液口21更向模腔14侧进入的滑动部件50进一步前进,则滑动部件50与冲头30之间的空间59a被减压,大气从料筒20与滑动部件50的间隙59流入该空间59a。能够通过该气流使间隙59的压力降低,吸引密封部件60的第二边缘62侧,使第二边缘62与中间部23紧密贴合。在这种情况下,冲头30兼作吸引装置,因此也可以不将减压罐等吸引装置设置于料筒20之外。
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二吹气装置83的第四配管88连接到端部件40的槽45的情况,但不一定限于此。当然能够与第一吹气装置82同样地设置喷嘴,将该喷嘴配置于喷射到从料筒20退出的滑动部件50的空气所碰到的位置。喷嘴能够安装于第一限位器47,能够安装于另外配置的支架。
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一吹气装置82的喷嘴87配置于中间部23的外周的情况,但不一定限于此。例如,当然能够将朝向注液口21并向射出装置32侧喷射空气的喷嘴87配置于料筒20的后端部24的外周。另外,当然能够另外配置支架,并在该支架上安装喷嘴87。
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橡胶制带状密封部件60配置于滑动部件50的情况,但不一定限于此。若能够切换通过从吸引口22吸引大气从而使密封部件与中间部23紧密贴合的第一状态、以及密封部件从中间部23承受比在第一状态下密封部件从中间部23承受的力弱的力的第二状态,则能够适当地采用各种密封部件。若满足这种条件,则当然能够例如将唇形密封件用于密封部件,或者采用热塑性弹性体等其它材质。
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密封部件60分割为第一密封件64和第二密封件65这两个部件的情况,但不一定限于此。根据密封部件60的厚度、滑动部件50与料筒20的间隙的大小等适当地设定将密封部件60分割的数量。例如,在滑动部件50与料筒20的间隙小的情况下,不那么需要被彼此对接的端部66的周向的长度,因此也可以不分割密封部件60。在这种情况下,密封部件60的切口的部分(端部66)随着去往周向的两个端而使密封部件60的厚度逐渐变薄,使双方的端部66彼此对接后将密封部件60卷绕到滑动部件50。
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作为密封部件从中间部23承受比在密封部件与中间部23紧密贴合的第一状态下密封部件从中间部23承受的力弱的力的第二状态,密封部件60与中间部23分开的情况,但不一定限于此。其原因是,即使在第二状态下密封部件与中间部23接触,当从吸引口22吸引大气从而成为密封部件与中间部23紧密贴合的第一状态时,如果密封部件从中间部23承受比在第二状态下密封部件从中间部23承受的力强的力,则不仅能够在射出时的第一状态下确保气密性,而且能够抑制在移动时的第二状态下密封部件的磨损。
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通过多个棒状的第一部件75形成连结部件74的情况,但不一定限于此。当然能够使用筒状部件或板状部件来形成连结部件。
在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横合模横射出冷室压铸机并说明了其所使用的密封构造,但不一定限于此。当然能够在横合模纵射出压铸机、纵合模纵射出压铸机、热室压铸机等其它铸造装置中使用密封构造。
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滑动部件50设为第一部件、将料筒20设为第二部件的密封构造,但不一定限于此。当然能够将截面具有圆形形状的外周面的部件、截面具有圆形形状的内周面的部件分别设为第一部件、第二部件。
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滑动部件50(第一部件)的外周面配置的密封部件60与料筒20(第二部件)的内周面紧密贴合而堵塞间隙的密封构造,但不一定限于此。例如,当然能够设为在第二部件的内周面或端面配置带状密封部件、吸引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的间隙的空气、使该密封部件与第一部件的端面紧密贴合来堵塞间隙的密封构造。同样地,当然能够设为在第一部件的外周面或端面配置带状密封部件、吸引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的间隙的空气、使该密封部件与第二部件的端面紧密贴合来堵塞间隙的密封构造。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要使限位器70与第二限位器49分开的弹簧94为金属制压缩弹簧(螺旋弹簧)的情况,但不一定限于此。当然能够使用螺旋弹簧以外的压缩弹簧或者改变配置弹簧94的位置后使用拉伸弹簧。另外,当然能够使用空气弹簧或橡胶弹性体、合成树脂制弹簧来代替金属制弹簧。
此外,也可以是,各实施方式将其它实施方式所具有的构成的一部分或者多个部分分别追加到该实施方式或者与该实施方式的构成的一部分或者多个部分进行更换等,由此将该实施方式变形后构成。例如,当然能够将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臂48和第二限位器49的部分更换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臂93、弹簧94以及第二限位器49。
附图标记说明
10、90…铸造装置;11…模具;14…模腔;18…减压罐(吸引装置的一部分);20…料筒(第二部件);21…注液口;22…吸引口;23…中间部;24…后端部;25…内周面;26…第一部;27…第二部;30…冲头;31…推杆;32…射出装置;33、92…第二配管(配管);35…空气过滤器;40…端部件;41…内面;42…第三部;43…第四部;45…槽;47…第一限位器;49…第二限位器;50…滑动部件(第一部件);55…凹部;58…凸部;58a…外缘;59…间隙;59a…空间;60…密封部件;61…第一边缘;62…第二边缘;66…端部;70…限位器;74…连结部件;82…第一吹气装置;83…第二吹气装置;O…中心线。

Claims (19)

1.一种铸造装置,具备:
料筒,与被减压的模具的模腔连通,形成注液口;
冲头,***所述料筒;
推杆,安装于所述冲头;
射出装置,经由所述推杆向所述冲头施加力;
滑动部件,使所述推杆在中央滑动并在与所述料筒之间形成间隙;
密封部件,配置于所述滑动部件的外周;以及
吸引装置,吸引所述料筒内的空气,
若所述密封部件位于比所述注液口靠模腔侧的所述料筒的中间部并且所述料筒内的所述滑动部件与所述冲头之间的空间的空气被吸引,则成为所述密封部件与所述中间部紧密贴合的第一状态,
在所述密封部件位于所述中间部并且所述空间的空气被吸引之前,成为所述密封部件从所述中间部承受比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密封部件从所述中间部承受的力弱的力的第二状态,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冲头向所述模腔侧前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装置,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在所述密封部件与所述中间部之间存在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铸造装置,
所述密封部件是具备第一边缘及第二边缘的带状部件,
所述第一边缘侧与所述滑动部件的整周紧密贴合,
所述第二边缘比所述第一边缘靠所述射出装置侧配置并且被开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铸造装置,
所述密封部件的端部随着去往周向端而厚度逐渐变薄,且所述端部彼此对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铸造装置,
所述滑动部件在所述密封部件的所述第二边缘的内侧形成凹部,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在所述第二边缘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凹部之间存在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铸造装置,
所述滑动部件在比所述密封部件靠所述射出装置侧的所述外周具备凸部,
所述凸部的外缘与所述第一状态下的所述密封部件的外缘相比位于径向的内侧,且与所述第二状态下的所述密封部件的外缘相比位于径向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铸造装置,
所述铸造装置具备向所述注液口喷射空气的第一吹气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铸造装置,
与所述注液口相邻的所述料筒的所述射出装置侧的后端部的内周面具备:第一部,与所述注液口在所述料筒的中心轴的方向上重叠;以及第二部,与所述第一部在所述料筒的周向上相邻,接触所述冲头的外周面,
所述第一部与所述料筒的中心线的距离比所述第二部与所述中心线的距离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铸造装置,
所述铸造装置具备配置于所述料筒的所述射出装置侧的端部的端部件,
所述端部件的朝向所述料筒的中心线的内面具备:第三部,一部分与将所述注液口沿所述中心线向所述射出装置侧延长的范围重叠;以及第四部,与所述第三部在所述料筒的周向上相邻,
所述第三部与所述中心线的距离比所述第四部与所述中心线的距离长。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铸造装置,
所述铸造装置具备对从所述料筒的所述射出装置侧的端部突出的所述滑动部件喷射空气的第二吹气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铸造装置,
所述铸造装置具备喷射空气的第二吹气装置,
在所述端部件形成有从所述第二吹气装置喷射的空气所经过的槽,
所述槽的至少一部分沿所述料筒的周向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铸造装置,
所述铸造装置具备配置于连接到所述吸引装置的配管的空气过滤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铸造装置,具备:
限位器,与所述滑动部件相比配置于所述射出装置侧;
连结部件,连结所述限位器和所述滑动部件;
第一限位器,与所述限位器接触,限制所述滑动部件与所述中间部相比更向所述模腔侧前进;以及
第二限位器,与所述第一限位器相比配置于所述射出装置侧,
所述限位器与所述第二限位器接触,来限制所述滑动部件向所述射出装置侧后退,
所述滑动部件通过所述推杆的外周面与所述滑动部件的摩擦而与所述推杆一起移动,
所述冲头在与所述注液口相比更向所述射出装置侧后退时,在所述限位器与所述第二限位器接触而停止的所述滑动部件与所述冲头的所述滑动部件侧的面之间存在间隙的位置处停止。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铸造装置,
所述料筒在与所述注液口相比靠所述模腔的一侧形成吸引口,
所述吸引口连接所述吸引装置,
所述中间部位于所述注液口与所述吸引口之间。
15.一种铸件的制造方法,具备:
注液工序,从与模具的模腔连通的料筒的注液口向所述料筒供应熔液;
前进工序,使安装有推杆的冲头以及所述推杆在中央滑动的滑动部件前进,直至所述滑动部件位于比所述注液口靠所述模腔侧的中间部,并且所述冲头与所述中间部相比位于所述模腔侧;
吸引工序,在限制了通过所述前进工序前进后的所述滑动部件向所述模腔侧的前进的状态下,设为吸引所述料筒内的所述滑动部件与所述冲头之间的空间的空气、配置于所述滑动部件的外周的密封部件与所述中间部紧密贴合的第一状态;以及
射出工序,当将所述模腔内减压并且为所述第一状态时,使所述冲头经由所述推杆向所述模腔侧前进,将所述料筒内的熔液向所述模腔***出,
在所述前进工序中,成为所述密封部件从所述中间部承受比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密封部件从所述中间部承受的力弱的力的第二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铸件的制造方法,
在所述前进工序中,在所述滑动部件到达所述注液口之前,具备向所述注液口的内侧喷射空气的第一喷射工序。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铸件的制造方法,
在所述射出工序之后,具备使所述冲头及所述滑动部件后退的后退工序,
在所述后退工序中,具备向所述冲头和所述滑动部件中的至少一方的所述料筒之外的部分喷射空气的第二喷射工序。
18.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铸件的制造方法,
在所述射出工序之后,具备使所述冲头及所述滑动部件后退的后退工序,
在所述后退工序中,成为所述第二状态。
19.一种密封构造,用于铸造装置,所述密封构造具备:
第一部件,具有与中心线正交的截面为圆形形状的外周面;
第二部件,具有与中心线正交的截面为圆形形状的内周面,所述内周面与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外周面在径向上空出间隙配置;以及
密封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一部件及所述第二部件中的一方,
若所述间隙的空气被吸引,则成为所述密封部件与所述第一部件及所述第二部件中的另一方紧密贴合而堵塞所述间隙的第一状态,
在所述间隙的空气被吸引之前,成为所述密封部件从所述第一部件及所述第二部件中的另一方承受比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密封部件从所述第一部件及所述第二部件中的另一方承受的力弱的力的第二状态,
所述第一部件及所述第二部件在所述第二状态时向所述中心线的方向相对移动。
CN201880059050.3A 2018-04-12 2018-04-12 铸造装置、铸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密封构造 Active CN1112126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15454 WO2019198218A1 (ja) 2018-04-12 2018-04-12 鋳造装置、鋳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シール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12695A true CN111212695A (zh) 2020-05-29
CN111212695B CN111212695B (zh) 2021-06-15

Family

ID=68164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9050.3A Active CN111212695B (zh) 2018-04-12 2018-04-12 铸造装置、铸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密封构造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213883B2 (zh)
EP (1) EP3666418B1 (zh)
JP (1) JP6941729B2 (zh)
CN (1) CN111212695B (zh)
MX (1) MX2020008373A (zh)
WO (1) WO201919821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40579A (zh) * 2023-04-20 2023-05-23 宁波力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薄壁制品的冷室压铸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0204634A1 (de) 2020-04-09 2021-10-14 Oskar Frech Gmbh + Co. Kg Gießkolbensystem und Gießverfahren für eine Druckgießmaschine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89955A (ja) * 1985-06-14 1986-12-19 Ube Ind Ltd 溶湯鋳込装置
JP2004268051A (ja) * 2003-03-05 2004-09-30 Hiroshima Aluminum Industry Co Ltd 真空ダイカスト装置
CN101460269A (zh) * 2006-10-12 2009-06-1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减压铸造方法和减压铸造装置
JP4646622B2 (ja) * 2004-12-28 2011-03-09 株式会社アーレスティ 真空ダイカスト法及び真空ダイカスト装置
WO2013098917A1 (ja) * 2011-12-26 2013-07-04 本田金属技術株式会社 ダイカスト鋳造方法及び同鋳造装置
JP5454068B2 (ja) * 2009-10-08 2014-03-2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真空ダイカスト方法
CN104884191A (zh) * 2012-12-19 2015-09-02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铸造装置及铸造方法
JP2015214140A (ja) * 2014-04-22 2015-12-03 アピックヤマダ株式会社 成形金型
CN106061653A (zh) * 2013-10-18 2016-10-26 埃克斯科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压铸活塞的磨损环、包括该磨损环的压铸活塞以及形成该磨损环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E229090T1 (de) 1989-03-07 2002-12-15 Aluminum Co Of America Aluminiumlegierungsgussstück
JP4531083B2 (ja) * 2007-08-24 2010-08-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ダイカスト装置
JP2011206827A (ja) 2010-03-30 2011-10-20 Die Engineering:Kk ダイカストマシンのプランジャースリーブ構造
JP5770062B2 (ja) * 2011-10-21 2015-08-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ル構造、シール方法、それを用いた鋳造システム、及び、鋳造方法
JP2013098917A (ja) 2011-11-04 2013-05-20 Kyocera Corp チャンネル割り当て方法及び基地局装置
JP6144145B2 (ja) * 2013-07-31 2017-06-07 愛知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プランジャ装置
JP2016120518A (ja) * 2014-12-25 2016-07-07 高知県公立大学法人 ダイカスト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89955A (ja) * 1985-06-14 1986-12-19 Ube Ind Ltd 溶湯鋳込装置
JP2004268051A (ja) * 2003-03-05 2004-09-30 Hiroshima Aluminum Industry Co Ltd 真空ダイカスト装置
JP4646622B2 (ja) * 2004-12-28 2011-03-09 株式会社アーレスティ 真空ダイカスト法及び真空ダイカスト装置
CN101460269A (zh) * 2006-10-12 2009-06-1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减压铸造方法和减压铸造装置
JP5454068B2 (ja) * 2009-10-08 2014-03-2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真空ダイカスト方法
WO2013098917A1 (ja) * 2011-12-26 2013-07-04 本田金属技術株式会社 ダイカスト鋳造方法及び同鋳造装置
CN104884191A (zh) * 2012-12-19 2015-09-02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铸造装置及铸造方法
CN106061653A (zh) * 2013-10-18 2016-10-26 埃克斯科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压铸活塞的磨损环、包括该磨损环的压铸活塞以及形成该磨损环的方法
JP2015214140A (ja) * 2014-04-22 2015-12-03 アピックヤマダ株式会社 成形金型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40579A (zh) * 2023-04-20 2023-05-23 宁波力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薄壁制品的冷室压铸机
CN116140579B (zh) * 2023-04-20 2023-09-05 宁波力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薄壁制品的冷室压铸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66418A1 (en) 2020-06-17
EP3666418B1 (en) 2022-02-09
US11213883B2 (en) 2022-01-04
JPWO2019198218A1 (ja) 2021-04-22
JP6941729B2 (ja) 2021-09-29
US20200282455A1 (en) 2020-09-10
EP3666418A4 (en) 2020-08-26
CN111212695B (zh) 2021-06-15
MX2020008373A (es) 2020-09-25
WO2019198218A1 (ja) 2019-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12695B (zh) 铸造装置、铸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密封构造
CN102171018B (zh) 用来从模具排出塑料材料的模制物品的气动阀装置
US6357511B1 (en) Injection nozzle for a metallic material injection-molding machine
WO2006054647A1 (ja) 射出成形装置、射出成形方法及び射出成形金型
US8387679B2 (en) Vacuum die-casting machine
CN110315713B (zh) 注射装置及注射成型机
EP0577840B1 (en) Method of blow molding and pressurized fluid injection and discharge device therefor
CA2706985C (en) Piston injection unit for a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JP2003145593A (ja) 大型導光板の成形方法および大型導光板の成形用金型
JP2003136210A (ja) 真空ダイカスト装置
EP0495126B1 (en) Nozzle device for injection molding
JP2019177592A (ja) 射出成形機
KR102399122B1 (ko) 사출 장치 및 사출 장치의 가스 용해 방법
JP2008200992A (ja) 離型抵抗が大きい領域と小さい領域を持つ成形品を成形するための射出成形用金型
WO2010091070A1 (en) Injection molding seal apparatus and method
JP3417988B2 (ja) 溶湯鍛造装置
JP6615040B2 (ja) シリンダ成形用金型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シリンダ成形方法
US7517208B2 (en) Injection molding system having a cooperating tapered machine nozzle and barrel head
JP7127526B2 (ja) ダイカストマシンの射出装置および鋳造方法
JP3235170B2 (ja) ガス吹込射出成形用射出ノズル
US20120100245A1 (en) Miniature automatic shutoff nozzle tip
JP2020082175A (ja) ダイカスト鋳造装置
JP2006026698A (ja) ダイカスト金型のキャビティ内圧力測定装置
JP2007008042A (ja) 成形金型及び成形方法
JP2023181585A (ja) 真空鋳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