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11562A - 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的无源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的无源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11562A
CN111211562A CN201911106352.4A CN201911106352A CN111211562A CN 111211562 A CN111211562 A CN 111211562A CN 201911106352 A CN201911106352 A CN 201911106352A CN 111211562 A CN111211562 A CN 1112115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mc
upqc
voltage
passive
posi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0635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启明
江畅
赵淼圳
马信乔
程尹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
Priority to CN20191110635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1156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2115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115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1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harmonics or ripp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6Arrangements for eliminating or reducing asymmetry in polyphase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20Active power filtering [APF]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40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harmonic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50Arrangements for eliminating or reducing asymmetry in polyphase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的无源控制方法,包括了根据基尔霍夫定律,搭建UPQC串联侧和并联侧的模型;采用正负序分离的dq检测法,可根据UPQC的容量,检测计算所需补偿的电压和电流分量;在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建立MMC‑UPQC的EL模型并验证其严格无源性;根据MMC‑UPQC的EL模型,注入阻尼法,搭建串联侧和并联侧的无源控制器;采用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的MMC‑UPQC的环流抑制、平均电容电压控制、电容电压均衡控制和直流侧电容电压控制策略,结合串联侧和并联侧无源控制器,提高MMC‑UPQC的整体性动态性能,解决暂降、暂升、注入谐波等多种不平衡情况下电压和电流问题,实现电能质量综合治理。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的无源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MMC-UPQC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的无源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产业发展,更多的非线性元件投入使用,产生大量的谐波电流进入电网,造成电网电能质量下降。同时由于现在很多行业方面都需要用到计算机等敏感负荷,当电网电压发生暂降、暂升、谐波等不平衡情况时,负荷的电压波动较大,对于敏感负荷伤害很大,导致其无法工作甚至报废。电压和电流的质量问题对于用户侧和电网侧影响很大,这种电网电压不平衡状态下的电能质量问题有待解决。
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Parallel Active Power Filter,PAPF)只能解决电流不平衡问题,而串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Series Active Power Filter,SAPF)只能解决电压不平衡问题,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Unified Power Quality Conditioner,UPQC)将串联型和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融为一体,可以同时解决电压和电流问题,提高电网的电能质量。但是由于耐压水平限制,只能应用于低压配电网。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ModularMultilevel Converter,MMC) 以耐压高、易于装卸维修、大电平数等优点让其很适合应用在直流输电,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内部特性分析以及环流和均压控制研究,而将MMC应用于UPQC的研究屈指可数。
目前,MMC-UPQC的控制策略主要针对电网电压平衡状态下的线性控制,存在反应速度慢,补偿效果不好,应用性较差,当***受到扰动时,且控制参数难以确定等问题。由于存在非线性负载和大量电力电子器件,根据 MMC-UPQC拓扑结构构建的的动态方程是非线性的,更适合非线性控制策略,如无源控制策略、滑模控制策略、微分平坦控制策略等。在电网不平衡时,特别是在中高压和模块数较多时,电压和电流的补偿和治理变得很不理想,往往难以达到令人满意效果,而电网不平衡是很常见的电网状态,因此,对电网不平衡下MMC-UPQC的非线性控制策略的研究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综合补偿效果不佳且反应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综合补偿效果不佳且反应速度慢问题,还可以快速补偿与恢复电压电流,在简化了控制***结构的同时,加快了***的反应速度和稳定性,从而保证了电能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分别构建串联侧和并联侧的MMC-UPQC模型;将所述MMC-UPQC模型变换至dq旋转坐标系中,分别获取串联侧和并联侧的dq轴正负序检测值;根据所述MMC-UPQC模型搭建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的EL模型;判断所述EL模型的无源性;若为严格无源,则建立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正负序无源控制器;利用所述正负序无源控制器对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所述MMC-UPQC的直流侧电容电压进行控制;利用所述正负序无源控制器对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 MMC-UPQC进行环流抑制和电容均压控制。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的无源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MMC-UPQC模型由电压和电流的参数构建,模型如下,
串联侧:
Figure RE-GDA0002307960020000021
并联侧:
Figure RE-GDA0002307960020000022
其中,k=a、b、c三相中任一相、urk为串联侧MMC输出电压、Lreq为串联侧等效电感、R1为串联侧线路电阻、irk为串联侧线路电流。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的无源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将MMC-UPQC模型变换成dq旋转坐标系中,再经过正负分离,得到dq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MMC-UPQC模型如下,
串联侧:
Figure RE-GDA0002307960020000031
并联侧:
Figure RE-GDA0002307960020000032
其中,ω为电网基波的角速度,ω=2πf,f=50Hz。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的无源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的MMC-UPQC的 EL模型如下:
Figure RE-GDA0002307960020000033
其中,s=r、p为串联侧和并联侧,usd1、usq1为线路d、q轴电压,usd、usq为 MMC的d、q轴电压输出电压,L为等效电感,Rz为线路电阻,id、iq为串联侧线路电流;
定义EL模型为:
Figure RE-GDA0002307960020000034
其中,
Figure RE-GDA0002307960020000035
J为分别为正负***的反对称矩阵,R为对称正定矩阵,x为正负***的状态变量,u为***的输入变量。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的无源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根据无源控制理论搭建的无源控制器,可以在电网电压不平衡状态下快速恢复电能质量,所述正负序无源控制器设计的具体步骤如下,对不平衡电网电压下MMC-UPQC无源性判断;严格无源的情况下确定期望稳定平衡点,获取正负序串联侧和并联侧EL模型;注入阻尼,加速***的能量耗散;根据耗散后的正负序***EL模型设计正负序无源控制器。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的无源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对于m输入m输出***为:
Figure RE-GDA0002307960020000041
其中,x∈Rn、u∈Rm为输入、y∈Rm为输出关于x连续的、f是关于(x,u)局部Lipschitz的函数;
对正负***,如果连续存在的,半正定能量存储函数H(x)(能量存储函数) 及正定函数Q(x),对于任意t大于0,不等式满足:
Figure RE-GDA0002307960020000042
Figure RE-GDA0002307960020000043
对正负***的输入u、输出y及能量供给率uTy成立,则可以证明此正负***是严格无源的;
能量存储函数为:
Figure RE-GDA0002307960020000044
代入得:
V=xe TMxe=xe T(u-Jxe-Rxe)=xe Tu-xe TRxe T
令y=xe T,Q(x)=xe TMxe,则
Figure RE-GDA0002307960020000049
满足以上条件,说明不平衡电网电压下MMC-UPQC***为严格无源的;根据无源控制的理论,严格无源的***一定可以采用无源控制且控制***是稳定的。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的无源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的期望平衡点表示为:
Figure RE-GDA0002307960020000045
其中,
Figure RE-GDA0002307960020000046
分别为正、负序***中的状态变量
Figure RE-GDA0002307960020000047
的参考值;
令正、负序***的状态变量的误差分别为:
Figure RE-GDA0002307960020000048
得到:
Figure RE-GDA0002307960020000051
阻尼耗散项为:
Figure RE-GDA0002307960020000052
为了减少***反应时间,加快运行速度,让其尽快收敛到理想值,误差函数变为0,需要加入注入阻尼矩阵,提高***的能量的耗散的速度,则变为:
Figure RE-GDA0002307960020000053
得到正、负序的控制器为:
串联侧无源控制器为
Figure RE-GDA0002307960020000054
并联侧无源控制器:
Figure RE-GDA0002307960020000055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的无源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将采集来的电压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再进行正负序分离;通过PI控制得到的控制信号与外环获得的补偿电流相结合再进入内环无源控制器;在***产生补偿电流的同时对直流侧电容电压进行控制。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的无源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检测到各SM的电压值;再求和得到平均值;通过外环PI控制到设定值;经过内环得到控制量;利用比例调节器进行控制,通过调节电压参考值,达到内部电容电压平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针对电网不平衡下MMC-UPQC***补偿控制问题,本发明提供无源控制策略,在检测值正负序分离后,将无源控制用于电流内环控制,并对电压外环采用PI控制,结合环流抑制策略进行电能质量恢复,能解决电能质量综合补偿问题;相对于PI控制,无源控制具有响应时间更短、稳定性更强、控制效果更好等特点,且MMC-UPQC无源控制***能有效解决电压的谐波、不平衡以及电流的不平衡、谐波、非线性问题,更好的体现了无源控制***对电压、电流补偿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的无源控制方法的MMC-UPQC主电路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的无源控制方法的电网电压不平衡状态下MMC-UPQC总体控制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的无源控制方法的直流侧电容电压控制框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的无源控制方法的平均电容电压控制框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的无源控制方法的电容电压附加平衡控制框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的无源控制方法的环流抑制控制框图;
图7(a)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的无源控制方法一种实施例的电网电压暂升暂将情况下的电网电压波形;
图7(b)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的无源控制方法一种实施例的电网电压暂升暂将情况下的串联侧无源控制下电网电压波形;
图7(c)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的无源控制方法一种实施例的电网电压暂升暂将情况下的串联侧无源控制下补偿电压波形;
图7(d)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的无源控制方法一种实施例的电网电压暂升暂将情况下的串联侧PI控制下电网电压波形;
图7(e)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的无源控制方法一种实施例的电网电压暂升暂将情况下的串联侧PI控制下补偿电压波形;
图8(a)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的无源控制方法一种实施例的电网电压注入谐波情况下的电网电压波形;
图8(b)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的无源控制方法一种实施例的电网电压注入谐波情况下的串联侧无源控制下电网电压波形;
图8(c)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的无源控制方法一种实施例的电网电压注入谐波情况下的串联侧无源控制下补偿电压波形;
图8(d)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的无源控制方法一种实施例的电网电压注入谐波情况下的串联侧PI控制下电网电压波形;
图8(e)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的无源控制方法一种实施例的电网电压注入谐波情况下的串联侧PI控制下补偿电压波形;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的无源控制方法一种实施例的三相不平衡不控整流电路;
图10(a)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 的无源控制方法一种实施例的电网电压非线性负载情况下的负载电流波形;
图10(b)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 的无源控制方法一种实施例的电网电压非线性负载情况下的并联侧无源控制下电网电流波形;
图10(c)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 的无源控制方法一种实施例的电网电压非线性负载情况下的并联侧无源控制下补偿电流波形;
图10(d)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 的无源控制方法一种实施例的电网电压非线性负载情况下的并联侧PI控制下电网电流波形;
图10(e)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 的无源控制方法一种实施例的电网电压非线性负载情况下的并联侧PI控制下补偿电流波形;
图11(a)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 的无源控制方法一种实施例的电网电压暂升暂将情况下的负载电流波形;
图11(b)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 的无源控制方法一种实施例的电网电压暂升暂将情况下的并联侧无源控制下电网电流波形;
图11(c)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 的无源控制方法一种实施例的电网电压暂升暂将情况下的并联侧无源控制下补偿电流波形;
图11(d)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 的无源控制方法一种实施例的电网电压暂升暂将情况下的并联侧PI控制下电网电流波形;
图11(e)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 的无源控制方法一种实施例的电网电压暂升暂将情况下的并联侧PI控制下补偿电流波形;
图12(a)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 的无源控制方法一种实施例的电网电压注入谐波情况下的负载电流波形;
图12(b)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 的无源控制方法一种实施例的电网电压注入谐波情况下的并联侧无源控制下电网电流波形;
图12(c)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 的无源控制方法一种实施例的电网电压注入谐波情况下的并联侧无源控制下补偿电流波形;
图12(d)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 的无源控制方法一种实施例的电网电压注入谐波情况下的并联侧PI控制下电网电流波形;
图12(e)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 的无源控制方法一种实施例的电网电压注入谐波情况下的并联侧PI控制下补偿电流波形;
图13(a)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 的无源控制方法一种实施例的无源控制下a相环流抑制电流波形;
图13(b)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 的无源控制方法一种实施例的PI控制下a相环流抑制电流波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的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本发明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同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的“上、下、内和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同样可以是机械连接、电连接或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的无源控制方法电路结构控制框图,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的无源控制方法包括,MMC-UPQC模型的建立:根据MMC和UPQC的拓扑结构,基于基尔霍夫定律分别构建串联侧和并联侧的模型;正负序分离的dq检测法:根据坐标变换理论,先将MMC-UPQC的模型变换成dq旋转坐标系中,再经过正负分离,得到串联侧和并联侧的dq轴正负序检测值;MMC-UPQC的EL模型建立:根据无源控制理论和MMC-UPQC 的模型,搭建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的EL模型;串联侧和并联侧的正负序无源控制器设计:根据MMC-UPQC的EL模型,判断其无源性,若为严格无源,则建立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正负序无源控制器;直流侧电容电压控制:利用无源控制器对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的直流侧电容电压进行控制;环流抑制和均匀控制:利用无源控制器对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的电容电压和环流进行控制。
参照图1,MMC-UPQC采用串联侧变流器、并联侧变流器两个变流器中的MMC背靠背式连接结构,两个MMC的直流侧采用大电容连接;串联侧和并联侧的两个变流器分别靠近电网侧、负载侧;MMC分为上下桥臂,共有6 个桥臂组成,每相上下桥臂包含N个子模块和1个电感器。根据MMC等效电路和基尔霍夫定律得MMC-UPQC的模型如下:
串联侧:
Figure RE-GDA0002307960020000101
其中,k=a、b、c三相中任一相;urk为串联侧MMC输出电压;Lreq为串联侧等效电感,它是串联侧线路电感和桥臂电感一半的总和;R1为串联侧线路电阻;irk为串联侧线路电流。由于串联侧存在变压器,当变压比为m时, urk1=murk2。
并联侧:
Figure RE-GDA0002307960020000102
其中,upk1为线路侧电压、upk为并联侧MMC输出电压、Lpeq为并联侧等效电感、R2为并联侧线路电阻、ipk为并联侧线路电流,利用正负序分离的dq检测法,得到dq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MMC-UPQC模型:
串联侧:
Figure RE-GDA0002307960020000111
并联侧:
Figure RE-GDA0002307960020000112
其中,ω为电网基波的角速度,ω=2πf,f=50Hz;
将串联侧和并联侧结合MMC输出侧的dq坐标模型:
Figure RE-GDA0002307960020000113
其中,s=r、p为串联侧和并联侧、usd1、usq1为线路d、q轴电压、usd、usq为MMC的d、q轴电压输出电压、L为等效电感、Rz为线路电阻、id、iq为串联侧线路电流,由于EL正负序模型同序,所以定义EL模型为:
Figure RE-GDA0002307960020000114
其中,
Figure RE-GDA0002307960020000115
J为分别为正负***的反对称矩阵;R为对称正定矩阵,能够反映***的能量耗散特性;x为正负***的状态变量;u为***的输入变量,进一步的,证明***的无源性,对于m输入m输出***为:
Figure RE-GDA0002307960020000116
其中,x∈Rn;u∈Rm为输入,y∈Rm为输出,是关于x连续的,f是关于(x,u) 局部Lipschitz的函数;对于***,如果连续存在的,半正定能量存储函数H(x)(能量存储函数)及正定函数Q(x),对于任意t大于0,不等式满足:
Figure RE-GDA0002307960020000121
Figure RE-GDA0002307960020000122
对***的输入u、输出y及能量供给率uTy成立,则可以证明此***是严格无源的;
能量存储函数为:
Figure RE-GDA0002307960020000123
代入得:
V=xe TMxe=xe T(u-Jxe-Rxe)=xe Tu-xe TRxe T
令y=xe T,Q(x)=xe TMxe,则
Figure RE-GDA0002307960020000124
满足以上条件,说明不平衡电网电压下MMC-UPQC***为严格无源的;根据无源控制的理论,严格无源的***一定可以采用无源控制且控制***是稳定的;将MMC的无源控制器与 UPQC的模型相结合,并到dq坐标系下,确定想要的期望平衡点,设计得出串联侧、并联侧MMC-UPQC的无源控制器。***的期望平衡点表示为:
Figure RE-GDA0002307960020000125
其中,
Figure RE-GDA0002307960020000126
分别为正、负序***中的状态变量
Figure RE-GDA0002307960020000127
的参考值;
令正、负序***的状态变量的误差分别为:
Figure RE-GDA0002307960020000128
得到:
Figure RE-GDA0002307960020000129
阻尼耗散项为:
Figure RE-GDA00023079600200001210
由上面证明可知,选取此误差函数即可使***误差能量函数收敛到0,也可以使期望平衡点收敛到0,说明***是严格无源的;但是存在收敛速度过慢的可能,注入阻尼的大小对于***的收敛速度有着极大的影响,选取适当的阻尼值,可以减小震荡,加快收敛速度,保证了***的动态性能。因此所以采用注入阻尼的方式法加快误差函数收敛,提高其的运行速度。式中,
Figure RE-GDA0002307960020000131
为正、负序的阻尼矩阵;
Figure RE-GDA0002307960020000132
为了减少***反应时间,加快运行速度,让其尽快收敛到理想值,误差函数变为0,需要加入注入阻尼矩阵,提高***的能量的耗散的速度,则变为:
Figure RE-GDA0002307960020000133
得到正、负序的控制器为:
串联侧无源控制器为
Figure RE-GDA0002307960020000134
并联侧无源控制器:
Figure RE-GDA0002307960020000135
较佳的,由于串联侧、并联侧的MMC中间由电容相连接,直流侧电容的大小影响桥臂和子模块电容电压,因此直流侧电容上电压的控制也很重要。本发明的直流侧电容电压采用PI控制,得到控制信号与外环获得的补偿电流相结合再进入内环无源控制器,在***产生补偿电流的同时对直流侧电容电压进行控制。参照图3,将采集来的电压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再进行正负序分离,通过PI控制将其稳定在期望值,获得直流侧电容电压的控制电流信号icd,与 MMC控制外环的补偿电流信号ict相加得到指令信号,再进入内环的无源控制,得到控制信号uct,这样控制信号中就包括对电容电压的控制,确保直流侧电容电压的稳定。图中,udcref为直流侧电容电压参考值;ict为经PI控制后的控制量。由于MMC有6个桥臂且每个包含含有N个相角SM子模块,每个子模块的电容电压大小影响着输出波形,因此要想各SM的电容电压保持稳定,需要对其进行控制。参照图4,本发明采用平均电容电压控制和电容电压附加平衡控制,首先检测得到各SM的电压值,求和后得平均值,通过外环PI控制到设定值,再经过内环PI得到控制量。其中,Σuci为各子模块电容电压之和, ucav为平均电压,ucref是平均参考电压,iref为平均参考电流。参照图5,为了保证每个SM的电压能够稳定在期望值,采用比例调节器(Kp)进行控制,通过调节电压参考值,实现内部电容电压平衡的效果。其中,ucna为各SM电容电压,Δujnaref为各SM输出控制信号,其中j代表上下桥臂,n代表每个桥臂的各个子模块。当电网不平衡时,MMC环流比较严重,以a相为例,MMC环流不仅包含直流分量,而且还包含2倍频的交流分量,MMC中三相环流按照 a-c-b顺序流动,并且每一相的环流相加总和为零,因此,只在MMC内部存在环流。环流不仅会影响电力电子器件运行,而且会增大***成本,为了保证波形准确,需要对抑制产生环流。环流主要有直流分量和2倍频分量组成,其中 2倍频分量分为正序、负序,由于线路中存在变压器,所以交流成分没有零序分量。参照图6,本文采用的环流抑制方法为:先用低通滤波器(LPF)将2倍频分量滤出来,再采用PI控制方法,将其控制到0,这样不仅省去了正负序分离,而且可以快速地将各桥臂的环流分量去除。
应当认识到,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由计算机硬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或者通过存储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计算机指令来实现或实施。所述方法可以使用标准编程技术-包括配置有计算机程序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计算机程序中实现,其中如此配置的存储介质使得计算机以特定和预定义的方式操作——根据在具体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和附图。每个程序可以以高级过程或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来实现以与计算机***通信。然而,若需要,该程序可以以汇编或机器语言实现。在任何情况下,该语言可以是编译或解释的语言。此外,为此目的该程序能够在编程的专用集成电路上运行。
此外,可按任何合适的顺序来执行本文描述的过程的操作,除非本文另外指示或以其他方式明显地与上下文矛盾。本文描述的过程(或变型和/或其组合) 可在配置有可执行指令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的控制下执行,并且可作为共同地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上执行的代码(例如,可执行指令、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或一个或多个应用)、由硬件或其组合来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可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多个指令。
进一步,所述方法可以在可操作地连接至合适的任何类型的计算平台中实现,包括但不限于个人电脑、迷你计算机、主框架、工作站、网络或分布式计算环境、单独的或集成的计算机平台、或者与带电粒子工具或其它成像装置通信等等。本发明的各方面可以以存储在非暂时性存储介质或设备上的机器可读代码来实现,无论是可移动的还是集成至计算平台,如硬盘、光学读取和/或写入存储介质、RAM、ROM等,使得其可由可编程计算机读取,当存储介质或设备由计算机读取时可用于配置和操作计算机以执行在此所描述的过程。此外,机器可读代码,或其部分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传输。当此类媒体包括结合微处理器或其他数据处理器实现上文所述步骤的指令或程序时,本文所述的发明包括这些和其他不同类型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和技术编程时,本发明还包括计算机本身。计算机程序能够应用于输入数据以执行本文所述的功能,从而转换输入数据以生成存储至非易失性存储器的输出数据。输出信息还可以应用于一个或多个输出设备如显示器。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转换的数据表示物理和有形的对象,包括显示器上产生的物理和有形对象的特定视觉描绘。
实施例2
参照图7(a)~图13(b),为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对无源控制与PI控制两种控制方法进行仿真比较,每种仿真情况由5幅子图组成,其中:第a幅为不平衡时电网电压或负载电流;第b幅为无源控制恢复后的电压或电流;第c幅为无源控制的补偿电压或电流;第d 幅为PI控制恢复的电压或电流;第e幅为PI控制的补偿电压或电流。
MMC-UPQC***的仿真参数见表1。
表1仿真参数
Figure RE-GDA0002307960020000151
串联侧MMC的电压补偿仿真:
当电网电压不平衡时,即a相电压在0.02s发生20%的暂升、0.08s暂升结束且在0.12s又发生20%的暂降、0.18s暂降结束,参照图7和表2、表3,发生暂升暂降时,无源控制比PI控制的电压波动更小,无源控制在0.02s内达到控制目标,而PI则需0.05s,说明无源控制比PI控制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平衡,且无源控制的恢复后电压总谐波失真度(THD)=4.37%,谐波分量更小。因此,串联侧MMC采用无源控制可以快速、准确补偿电压,无源控制具有更好的补偿性能,其电压补偿的快速性和稳定性更好。
表2串联侧电压暂升情况下电压补偿仿真对比表
Figure RE-GDA0002307960020000161
表3串联侧电压暂降情况下电压补偿仿真对比表
Figure RE-GDA0002307960020000162
为体现处理电网电压谐波能力,注入幅值为电网电压10%的3次和5次谐波,此时总谐波失真度较大(THD=32%),参照图8和表4,无源控制补偿效果好于PID控制很多。无源控制0.015s时就能达到控制目标,且THD=6.35%,而PI 控制只能减小谐波失真度度,无法很好地补偿谐波,且THD=7.53%。并且从补偿量的角度来看,0.05s时无源控制补偿量已经稳定,但PI控制一直在波动。因此,无源控制比PI控制补偿谐波更加迅速和稳定。
表4电网电压注入谐波时串联侧电压补偿对比仿真表情况下仿真对比表
Figure RE-GDA0002307960020000163
并联侧MMC的电流补偿仿真:
并联侧MMC的非线性负载采用一个电阻R3和一个IGBT串联,在通过RL缓冲电路与阻感负载串联。参照图9,当并联侧MMC负载为非线性负载时,电流含有大量的谐波,且谐波失真度大,THD=23.7%,参照图10和表5,无源控制在0.018s时电流稳定,而PI控制在0.06s时电流稳定,且PI控制波动较大,无源控制更加稳定;无源控制和PI控制都可以补偿电流谐波,但无源控制THD=2.76%,PI控制THD=5.74%。因此,并联侧MMC采用无源控制时,其电流补偿恢复的速度和效果显著。
表5并联侧MMC的两种电流补偿对比仿真表
Figure RE-GDA0002307960020000171
当电网电压发生暂升和暂降时,对负载电流的影响也很大,能否恢复暂升暂降情况下的谐波电流十分关键。参照图11和表6、表7,无源控制在暂升时0.03 s电流稳定,暂降时0.15s恢复,而PI控制需0.04s才能达到电流稳定,且PI 控制波动较大,超调量较大,无源控制更加稳定;无源控制THD=2.76%,而 PI控制THD=5.74%。因此,无源控制过渡时间更短,输出波形更加稳定,能够很好地实现电流补偿。
表6电压暂升情况并联侧MMC仿真对比表
Figure RE-GDA0002307960020000172
表7电压暂降情况并联侧MMC仿真对比表
Figure RE-GDA0002307960020000173
为了深一步研究本文设计的无源控制对电流的恢复能力,在非线性负载产生谐波的基础上,在0.05s注入幅值为负载电流10%的3次和5次谐波,参照图13和表8,无源控制在0.01s时电流稳定,而PI控制无法完全补偿谐波量, PI控制补偿效果不佳,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但在无源控制下,仅在0.018s 内就可以恢复成正弦波形;无源控制THD=2.76%,PI控制THD=5.74%。因此,当发生谐波干扰时,无源控制对谐波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表8负载注入谐波时并联侧MMC仿真对比表
Figure RE-GDA0002307960020000174
MMC环流控制仿真:
两种控制方式下环流的控制效果也不一样,无源控制在0.45s即可达到控制效果,PI控制则需0.65s,且无源控制的脉动更小。因此,无源控制对环流的控制更显著更稳定,达到了控制环流想要的效果。
场景一:
对本发明控制方法中采用的技术效果加以验证说明,本实施例选择了传统的PI控制方法与本发明控制方法进行对比实验,并以科学论证的手段对比了实验结果,验证了本发明控制方法所具有的更好控制效果。
传统的PI控制方法中,***反应速度慢,补偿效果不好,应用性较差,当***受到扰动时,很难获得不错的静态特性,控制参数难以确定,计算复杂,控制器很繁琐,并且补偿内容单一,无法同时解决电流和电压质量问题,无法应用在电网电压不平衡状态下。而本发明控制方法相比于传统PI控制方法,具有较高补偿与恢复电压电流速度、响应时间更短、稳定性更强、控制效果更好,从而保证电能质量,且本发明控制方法还简化了控制***的结果。
本实施例中采用传统PI控制方法和本发明控制方法分别对电网电压发生暂升、暂降和注入谐波时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说明本发明控制方法的优越性和有效性。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9)

1.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的无源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别构建串联侧和并联侧的MMC-UPQC模型;
将所述MMC-UPQC模型变换至dq旋转坐标系中,分别获取串联侧和并联侧的dq轴正负序检测值;
根据所述MMC-UPQC模型搭建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的EL模型;
判断所述EL模型的无源性;
若为严格无源,则建立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正负序无源控制器;
利用所述正负序无源控制器对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所述MMC-UPQC的直流侧电容电压进行控制;
利用所述正负序无源控制器对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进行环流抑制和电容均压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的无源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MC-UPQC模型由电压和电流的参数构建,模型如下,
串联侧:
Figure RE-FDA0002307960010000011
并联侧:
Figure RE-FDA0002307960010000012
其中,k=a、b、c三相中任一相、urk为串联侧MMC输出电压、Lreq为串联侧等效电感、R1为串联侧线路电阻、irk为串联侧线路电流。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的无源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MMC-UPQC模型变换成dq旋转坐标系中,再经过正负分离,得到dq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所述MMC-UPQC模型如下,
串联侧:
Figure RE-FDA0002307960010000013
并联侧:
Figure RE-FDA0002307960010000021
其中,ω为电网基波的角速度,ω=2πf,f=50Hz。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的无源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EL模型包括如下搭建步骤,
定义模型:
Figure RE-FDA0002307960010000022
其中,s=r、p为串联侧和并联侧、usd1、usq1为线路d、q轴电压、usd、usq为MMC的d、q轴电压输出电压、L为等效电感、Rz为线路电阻、id、iq为串联侧线路电流;
定义所述EL模型为:
Figure RE-FDA0002307960010000023
其中,
Figure RE-FDA0002307960010000024
J为分别为正负***的反对称矩阵、R为对称正定矩阵、x为正负***的状态变量、u为***的输入变量。
5.如权利要求1~2或4任一所述的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的无源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负序无源控制器包括如下构建步骤,
判断不平衡电网电压下MMC-UPQC的无源性;
严格无源的情况下确定期望稳定平衡点;
获取正负序串联侧和并联侧的所述EL模型;
注入阻尼,加速***的能量耗散;
根据耗散后的正负序***下的所述EL模型构建所述正负序无源控制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的无源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源性判断包括步骤如下,
对于m输入m输出***为:
Figure RE-FDA0002307960010000025
x(0)=x0∈Rn
其中,x∈Rn、u∈Rm为输入、y∈Rm为关于x连续的输出、f是关于(x,u)局部Lipschitz的函数;
对所述正负***,如果连续存在的,半正定能量存储函数H(x)及正定函数Q(x),对于任意t大于0,不等式满足:
Figure RE-FDA0002307960010000031
Figure RE-FDA0002307960010000032
对所述正负***的输入u、输出y及能量供给率uTy成立,则判断所述正负***是严格无源的;
定义能量存储函数为:
Figure RE-FDA0002307960010000033
代入得:
V=xe TMxe=xe T(u-Jxe-Rxe)=xe Tu-xe TRxe T
令y=xe T,Q(x)=xe TMxe,则
Figure RE-FDA0002307960010000034
满足以上条件,说明不平衡电网电压下MMC-UPQC***为严格无源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的无源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负序无源控制器如下,
***的期望平衡点表示为:
Figure RE-FDA0002307960010000035
其中,
Figure RE-FDA0002307960010000036
分别为正、负序***中的状态变量
Figure RE-FDA0002307960010000037
Figure RE-FDA0002307960010000038
的参考值;
令正、负序***的状态变量的误差分别为:
Figure RE-FDA0002307960010000039
得到:
Figure RE-FDA00023079600100000310
阻尼耗散项为:
Figure RE-FDA00023079600100000311
加入注入阻尼矩阵,则变为:
Figure RE-FDA00023079600100000312
得到正、负序的控制器为:
串联侧无源控制器:
Figure RE-FDA0002307960010000041
并联侧无源控制器:
Figure RE-FDA0002307960010000042
8.如权利要求1~2、4或6~7任一所述的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的无源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侧电容电压控制包括如下控制步骤如下,
采集电压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进行正负序分离;
将PI控制得到的控制信号与外环获得的补偿电流相结合再进入内环无源控制器;
在***产生补偿电流的同时对所述直流侧电容电压进行控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的无源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均压包括如下控制步骤,
检测到各SM的电压值;
再求和得到平均值;
通过外环PI控制到设定值;
经过内环得到控制量;
利用比例调节器进行控制,通过调节电压参考值,达到内部电容电压平衡。
CN201911106352.4A 2019-11-13 2019-11-13 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的无源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12115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06352.4A CN111211562A (zh) 2019-11-13 2019-11-13 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的无源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06352.4A CN111211562A (zh) 2019-11-13 2019-11-13 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的无源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11562A true CN111211562A (zh) 2020-05-29

Family

ID=70788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06352.4A Pending CN111211562A (zh) 2019-11-13 2019-11-13 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的无源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11562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40629A (zh) * 2020-06-22 2020-10-02 上海电力大学 一种用于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变换器的平坦控制方法
CN111740429A (zh) * 2020-06-22 2020-10-02 上海电力大学 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的无源性滑模控制方法
CN111969643A (zh) * 2020-08-28 2020-11-20 上海电力大学 不对称故障下的对无源网络供电的mmc-hvdc的微分平坦控制方法
CN114069659A (zh) * 2021-11-22 2022-02-18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采用混合滤波器治理三相不平衡的滑模无源控制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79106A (zh) * 2017-11-24 2018-05-01 上海电力学院 一种不平衡电网电压下mmc无源控制方法
CN109888784A (zh) * 2018-12-29 2019-06-14 上海电力学院 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sapf的无源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79106A (zh) * 2017-11-24 2018-05-01 上海电力学院 一种不平衡电网电压下mmc无源控制方法
CN109888784A (zh) * 2018-12-29 2019-06-14 上海电力学院 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sapf的无源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WEISHA SUN 等: ""A new control strategy for MMC under grid voltage unbalance condition"", 《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S ON ELECTRICAL ENERGY SYSTEMS》 *
祝贺: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的统一电能质量控制器的控制策略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 *
程启明 等: ""电网电压不平衡下MMC 的无源控制策略"", 《电力自动化设备》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40629A (zh) * 2020-06-22 2020-10-02 上海电力大学 一种用于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变换器的平坦控制方法
CN111740429A (zh) * 2020-06-22 2020-10-02 上海电力大学 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的无源性滑模控制方法
CN111740629B (zh) * 2020-06-22 2023-09-26 上海电力大学 一种用于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变换器的平坦控制方法
CN111969643A (zh) * 2020-08-28 2020-11-20 上海电力大学 不对称故障下的对无源网络供电的mmc-hvdc的微分平坦控制方法
CN111969643B (zh) * 2020-08-28 2024-03-26 上海电力大学 不对称故障下的对无源网络供电的mmc-hvdc的微分平坦控制方法
CN114069659A (zh) * 2021-11-22 2022-02-18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采用混合滤波器治理三相不平衡的滑模无源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11562A (zh) 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的无源控制方法
Wang et al. Circulating current suppression for MMC-HVDC under unbalanced grid conditions
CN106712099B (zh) 一种多并联光伏并网逆变器设计方法
CN111525572B (zh) 电网中的电能质量等级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086173B (zh) 并联型apf谐波放大效应抑制方法以及***
Pouresmaeil et al. Instantaneous active and reactive current control technique of shunt active power filter based on the three‐level NPC inverter
CN109888784A (zh) 一种基于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sapf的无源控制方法
Chebabhi et al. A new balancing three level three dimensional space vector modulation strategy for three level neutral point clamped four leg inverter based shunt active power filter controlling by nonlinear back stepping controllers
Zhu et al. Reduced-order dynamic model of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in long time scal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ower system low-frequency oscillation analysis
CN111740429A (zh) 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upqc的无源性滑模控制方法
Xie et al. Adaptive power decoupling control for single-phase converter with unbalanced DC-split-capacitor circuit
CN106877692A (zh) 一种Vienna整流器双闭环控制方法
Tan et al. Variable parameter pulse width modulation‐based current tracking technology applied to four‐switch three‐phase shunt active power filter
Xie et al. Resistance-emulating control strategy for three-phase voltage source rectifiers under unbalanced grids
CN110176770B (zh) 电网电压不平衡时mmc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控制方法
CN108574295B (zh) 基于李雅普诺夫函数的不平衡电网电压下mmc控制方法
Tang et al. Active damping method using grid-side current feedback for active power filters with LCL filters
Ullah et al. Sliding mode control for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shunt active power filter
Tong et al. A nonlinear control strategy to reduce DC bus capacitance in Vienna rectifier
Bendre et al. Neutral current ripple minimization in a three-level rectifier
Ma et al. Model reference adaptive fuzzy control of a shunt active power filter
Razali et al. Real-time implementation of dq control for grid connected three phase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Dang et al. QPR and duty ratio feed‐forward control for VIENNA rectifier of HVDC supply system
Fan et al. Midpoint potential compensation balance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virtual space vector pulse‐width modulation for NPC three‐level inverter
Popa et al. Issues with high power shunt active filters operating with distorted mains voltages. Dual inverter topolog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2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