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77871A - 一种缝洞型油藏注采空间结构井网构建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缝洞型油藏注采空间结构井网构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77871A
CN111177871A CN201811239092.3A CN201811239092A CN111177871A CN 111177871 A CN111177871 A CN 111177871A CN 201811239092 A CN201811239092 A CN 201811239092A CN 111177871 A CN111177871 A CN 1111778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jection
well pattern
fracture
production
analy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3909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文革
鲁新便
杨敏
李小波
汤妍冰
刘洪光
汪彦
李正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Northwest Oil Field Co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Northwest Oil Field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Northwest Oil Field Co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123909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7787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778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778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30Specific pattern of wells, e.g. optimising the spacing of wel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Consolidation Of Soil By Introduction Of Solidifying Substances Into Soi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缝洞型油藏注采空间结构井网构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采用地球物理方法进行缝洞结构的识别和刻画;在缝洞结构识别和刻画的基础上,进行缝洞单元内部的缝洞结构划分和连通性分析;基于缝洞单元内部的缝洞结构划分和连通性分析结果,进行储量分类分析;基于缝洞结构的识别和刻画结果、缝洞单元内部的缝洞结构划分和连通性分析结果以及储量分类分析结果对当前的注采井网完善程度进行分析;根据注采井网完善程度分析结果构造注采井网完善方案。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实现针对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注采井网优化配置,从而大大提高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开发效率以及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缝洞型油藏注采空间结构井网构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质勘探开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缝洞型油藏注采空间结构井网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环境下,通常利用注采井网进行油气开发,完善的注采井网是提高水驱控制、动用程度及采收率的关键。建立适应油藏地质特征的注采井网对水驱储量有效控制、高效动用及水驱采收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现有技术中,碎屑岩油藏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注采井网构建思路和方法,其井网部署形式主要有3类:行列井网、面积井网和不规则井网。
随着地质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渐渐成为了当前油气开发的主要目标。但是,在现有技术环境中,适合于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注采井网构建方法没有形成,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目前的注采井网采用产能建设时期的基础井网建立局部的注采井组。然而,由于地质构造的差异性,现有技术中应用于碎屑岩油藏的注采井网架构并不能很好地应用于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因此,当前在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投入应用的注采井网的开采效率很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缝洞型油藏注采空间结构井网构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采用地球物理方法进行缝洞结构的识别和刻画;
在缝洞结构识别和刻画的基础上,进行缝洞单元内部的缝洞结构划分和连通性分析;
基于缝洞单元内部的缝洞结构划分和连通性分析结果,进行储量分类分析;
基于缝洞结构的识别和刻画结果、缝洞单元内部的缝洞结构划分和连通性分析结果以及储量分类分析结果对当前的注采井网完善程度进行分析;
根据注采井网完善程度分析结果构造注采井网完善方案。
在一实施例中,进行缝洞结构的识别和刻画,包括:
针对溶洞进行地震溶洞相的识别和刻画;
针对裂缝储集体进行地震裂缝相的识别和刻画;
利用多属性融合的岩溶地震相分析技术将同类特征的地震响应归类,降低对地质特征解释的多解性。
在一实施例中,进行缝洞单元内部的缝洞结构的划分和连通性分析,包括:
进行静态连通缝洞的追踪,实现对缝洞单元内部的连通结构关联关系划分;
结合缝洞单元内部的开发动态信息进行动态连通性验证,其中,所述开发动态信息包括井间干扰、生产特征相似性、水淹特征、示踪剂监测信息;
和/或,
根据物质平衡原理,将井间缝洞体间流体流动关系用综合传导率以及控制体积两个参数表达,定量分析井间连通程度。
在一实施例中,进行储量分类分析,其中,进行控制储量和动用储量的计算和标示。
在一实施例中,进行储量分类分析,其中,将储量分为未控制储量、井控未动用储量、连通难采出储量、连通易采出储量。
在一实施例中,对当前的注采井网完善程度进行分析,包括:
考虑缝洞结构及连通关系,建立具有缝洞型油藏特点的井网完善程度评价指标,所述井网完善程度评价指标包括缝洞控制程度、注采对应率、注采井数比、水驱储量控制程度以及水驱储量动用程度;
基于所述井网完善程度评价指标对所述注采井网完善程度进行量化计算分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针对水驱效果对当前的注采井网进行注水效果分析,包括:
确定符合缝洞型油藏水驱开发特点的注水效果分析指标,其中,所述注水效果分析指标包含开发水平、井网完善、注采平衡和效果效益四个方面;
针对所述注水效果分析指标建立注水效果评价标准;;
基于注水效果分析结果优化所述注采井网完善方案。
在一实施例中,确定符合缝洞型油藏水驱开发特点的注水效果分析指标,其中,所述注水效果分析指标包括自然递减率、含水上升率、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油井双多向受益率、累计注采比、能量保持程度、提高采收率以及方水换油率。
在一实施例中,针对所述注水效果分析指标建立注水效果评价标准,其中,按照地质背景、含水阶段以及指标权重的不同分别建立所述注水效果评价标准。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注采井网完善方案进行效益分析,基于效益分析结果优化所述注采井网完善方案,包括:
当需要新增注采完善井提高缝洞和注采井网控制程度时,分析新增钻井费用;
和/或,
当需要调整注采结构、井网参数和/或注采关系时,分析调整措施的成本消耗。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实现针对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注采井网优化配置,从而大大提高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开发效率以及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或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本发明的部分特征或优点将通过说明书而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被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部分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步骤来实现或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共同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以及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缝洞结构的识别和刻画结果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关联井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连通性分析结果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储量分类分析结果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井网完善程度分析结果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井网完善方案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井网完善后后分布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本发明的实施人员可以充分理解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并依据上述实现过程具体实施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发明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现有技术环境下,通常利用注采井网进行油气开发,完善的注采井网是提高水驱控制、动用程度及采收率的关键。建立适应油藏地质特征的注采井网对水驱储量有效控制、高效动用及水驱采收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现有技术中,碎屑岩油藏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注采井网构建思路和方法,其井网部署形式主要有3类:行列井网、面积井网和不规则井网。
随着地质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渐渐成为了当前油气开发的主要目标。但是,在现有技术环境中,适合于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注采井网构建方法没有形成,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目前的注采井网采用产能建设时期的基础井网建立局部的注采井组。然而,由于地质构造的差异性,现有技术中应用于碎屑岩油藏的注采井网架构并不能很好地应用于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因此,当前在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投入应用的注采井网的开采效率很不理想。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缝洞型油藏注采空间结构井网构建方法。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储集体以构造变形产生的构造裂缝与岩溶作用形成的孔、洞、缝为主,其中大型洞穴是最主要的储集空间,裂缝既是主要的储集空间,也是主要的连通通道。碳酸盐岩基质基本不具有储渗意义,储集空间形态多样,大小悬殊,分布不均,且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它既不同于碳酸盐岩裂缝型油藏,也不同于碳酸盐岩裂缝-孔洞型油藏,更不同于常规孔隙性砂岩油藏。
在现有技术环境下,常规碎屑岩油藏规则井网(行列井网、面积井网)对油层结构要求比较完整、油层分布比较稳定,含油边界位置清楚、内外连通性好、流动系数高。此外,在行列井网它不适应非均质严重的油藏,其易导致水线推进不均匀;在面积井网中油水井间的平面几何关系对注水的波及系数影响很大,要求具有规则的井网形式。由于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规则井网的构建方法和井网形式难以实施,适用性差。
进一步的,在现有技术中,不规则井网的部署思路和方法没有深入研究。不规则井网的部署主要针对油田面积小,油层分布又不规则,难于布置规则的注水井网时,采用不规则的点状注水方式。然而对于非均质性极强的缝洞型油藏,如何考虑不同储集空间类型、缝洞结构和注采关系特点,优选注水方式、井网形式等没有成熟可借鉴的构建思路和方法。
缝洞型油藏储集体展布平面极不规则,纵向多套叠置,缝洞结构的空间组合极为复杂,提高采收率需要考虑空间上储量的控制和动用。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目前的注采井网采用产能建设时期的基础井网建立局部的注采井组。目前基础井网以大洞为主要动用对象,对小尺度缝洞控制程度低,进入注水开发后导致平面上单向驱替为主、注采对应率低;纵向上为浅层注采为主、分套控制程度低。并且,目前的局部注采井组的部署仅从平面注水井和油井关系出发,没有***考虑平面与纵向的立体注采、多向与多段综合控制、储集空间类型和高低位置的注采关系特点,还没有形成适应的、完善的、可行对注采井网构建方法。
基于上述对缝洞型油藏储集体的特征分析,结合当前针对缝洞型油藏储集体的基础井网布局方式,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缝洞型油藏注采空间结构井网构建方法。在本发明的方法中,基于缝洞型油藏的缝洞连通结构特点,提出了“注采空间结构井网的”构建理念。即,以缝洞体三维空间展布为基础,结合缝洞类型、尺度、连通结构等信息,建立注水井与采油井之间的矢量配置关系、实现对缝洞最大控制和动用的注采井网。注采空间结构井网的构建目标就是要通过矢量配置建立井网矢量与缝洞矢量相协调的井网形式,形成平面多向、纵向多套的注采结构,最终实现有效控制、高效动用、均衡驱替的目标。
接下来基于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的详细流程,附图的流程图中示出的步骤可以在包含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中执行。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各步骤的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流程。
S110,采用地球物理方法进行缝洞结构的识别和刻画;
S120,在步骤S110缝洞结构识别和刻画的基础上,进行缝洞单元内部的缝洞结构划分和连通性分析;
S130,基于步骤S120的缝洞单元内部的缝洞结构划分和连通性分析结果,进行储量分类分析;
S140,基于步骤S110~130的缝洞结构的识别和刻画结果、缝洞单元内部的缝洞结构划分和连通性分析结果以及储量分类分析结果对当前的注采井网完善程度进行分析;
S150,根据注采井网完善程度分析结果构造注采井网完善方案。
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110中,分别针对溶洞以及裂缝储集体进行缝洞结构的识别和刻画。具体的,包括:
针对溶洞进行地震溶洞相的识别和刻画;
针对裂缝储集体进行地震裂缝相的识别和刻画;
利用多属性融合的岩溶地震相分析技术将同类特征的地震响应归类,降低对地质特征解释的多解性。
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在针对溶洞进行地震溶洞相的识别和刻画的过程中,首先采用振幅梯度属性和瞬时能量属性进行轮廓识别,再结合最大曲率属性和相干属性进行地震溶洞相的聚类分析,从而形成地震溶洞相的识别和刻画。
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在针对裂缝储集体进行地震裂缝相的识别和刻画的过程中,首先利用最大曲率属性进行大尺度裂缝识别,再结合地层倾角和相干属性进行地震裂缝相的识别和刻画。
进一步的,在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110中,还归类识别和刻画结果。具体的,还包括:
利用多属性融合的岩溶地震相分析技术将同类特征的地震响应归类,降低对地质特征解释的多解性。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分别识别和刻画以及归类,实现了不同尺度缝洞的精细刻画,为注采井网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进一步的,在一实施例中,进行缝洞单元内部的缝洞结构的划分和连通性分析,通过关联井组的划分,进一步明确缝洞连通和组合关系特点。其具体包括:
进行静态连通缝洞的追踪,实现对缝洞单元内部的连通结构关联关系划分;
结合缝洞单元内部的开发动态信息进行动态连通性验证,其中,所述开发动态信息包括井间干扰、生产特征相似性、水淹特征、示踪剂监测信息;
和/或,
根据物质平衡原理,将井间缝洞体间流体流动关系用综合传导率以及控制体积两个参数表达,定量分析井间连通程度。
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首先实现对缝洞单元内部的连通结构关联关系划分,再进行动态连通性验证。
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采用蚂蚁体追踪技术进行静态连通缝洞的追踪,实现对缝洞单元内部的连通结构关联关系划分,一个关联井组就代表了在静态上具有连通关系的缝洞结构。
进一步的,在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130中,进行控制储量和动用储量的计算和标示。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控制储量为静态关联井组地质储量,动用储量为注采连通井组地质储量。由于缝洞型油藏以缝洞为储集体空间,且组合关系复杂,通过标定油井的控制储量范围,明确剩余未控制储量的分布,为注采井的部署提供依据。储量分类分析可明确储量动用类型、剩余储量潜力分布。
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在进行储量分类分析的过程中,将储量分为未控制储量、井控未动用储量、连通难采出储量、连通易采出储量。
进一步的,在一实施例中,采用指标量化计算的方法进行注采井网的完善程度分析。具体的,包括:
考虑缝洞结构及连通关系,建立具有缝洞型油藏特点的井网完善程度评价指标;
基于井网完善程度评价指标对注采井网完善程度进行量化计算分析。
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井网完善程度评价指标包括缝洞控制程度、注采对应率、注采井数比、水驱储量控制程度以及水驱储量动用程度。
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采用神经网络方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量化计算分析注采井网完善程度。
进一步的,在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140中,通过开展注采井网完善程度分析,明确低注采井控制区,从而指明注采井网的完善方向。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井网完善程度分析后可明确高、中、低井控区,从而在之后的完善方案中重点对低井控区进行注水井加密。
进一步的,在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140中,通过开展注采井网完善程度分析,明确井网控制状态以及井网动用状态。在步骤S150中,对井网控制不足的,新增注采完善井提高缝洞和注采井网控制程度;对井网动用不足的,调整注采结构、井网参数、注采关系等措施,以优化井网部署和调整潜力,使水驱动用程度最大化。
进一步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注采井网开采效率,在一实施例中,还基于水驱效果分析对注采井网完善方案进行优化。通过单元注水效果综合评价,反映不同井组注水效果存在的差异性,明确水驱控制和动用程度低的区域,为评价驱替效果、明确动用潜力。具体的,单元注水效果分析结果可以反映各井组注水效果的好、中、差情况。对注水效果差的井组进行单指标效果分析,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
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
针对水驱效果对当前的注采井网进行注水效果分析;
基于注水效果分析结果优化所述注采井网完善方案。
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针对水驱效果对当前的注采井网进行注水效果分析,包括:
确定符合缝洞型油藏水驱开发特点的注水效果分析指标,其中,注水效果分析指标包含开发水平、井网完善、注采平衡和效果效益四个方面;
针对注水效果分析指标建立注水效果评价标准;
根据注水效果评价标准进行注水效果分析。
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注水效果分析指标包括自然递减率、含水上升率、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油井双多向受益率、累计注采比、能量保持程度、提高采收率以及方水换油率。
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按照地质背景、含水阶段以及指标权重的不同分别建立注水效果评价标准。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注采井网完善方案的可执行性,在一实施例中,还对注采井网完善方案进行效益分析,基于效益分析结果优化注采井网完善方案。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包括:
当需要新增注采完善井提高缝洞和注采井网控制程度时,分析新增钻井费用;
和/或,
当需要调整注采结构、井网参数和/或注采关系时,分析调整措施的成本消耗。
通过效益分析以及方案优化,实现最大的累产油或效益。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方法包括以下流程。
S211,针对溶洞进行地震溶洞相的识别和刻画;
S212,针对裂缝储集体进行地震裂缝相的识别和刻画;
S213,将同类特征的地震响应归类,降低对地质特征解释的多解性;
S221,进行静态连通缝洞的追踪,实现对缝洞单元内部的连通结构关联关系划分;
S222,结合缝洞单元内部的开发动态信息进行动态连通性验证;
S223,将井间缝洞体间流体流动关系用综合传导率以及控制体积两个参数表达,定量分析井间连通程度;
S230,进行储量分类分析,进行控制储量和动用储量的计算和标示;
S241,建立具有缝洞型油藏特点的井网完善程度评价指标;
S242,基于井网完善程度评价指标,根据缝洞结构的识别和刻画结果、缝洞单元内部的缝洞结构划分和连通性分析结果以及储量分类分析结果对当前的注采井网完善程度进行量化计算分析;
S250,根据注采井网完善程度分析结果构造初步的注采井网完善方案;
S261,确定符合缝洞型油藏水驱开发特点的注水效果分析指标;
S262,针对注水效果分析指标建立注水效果评价标准;
S263,根据注水效果评价标准进行注水效果分析;
S264,基于注水效果分析结果优化所述注采井网完善方案;
S271,对注采井网完善方案进行效益分析;
S272,基于效益分析结果优化注采井网完善方案。
本发明通过对缝洞型油藏注采空间结构井网构建方法的建立,体现了在非均质性极强的缝洞型油藏中,从静态刻画到动态优化、从平面部署到立体构建、从单向注采到多向驱替、从技术优化到效益最大化的构建思路。本发明可以为缝洞型油藏提供一套适宜的注采空间结构井网的构建思路和方法。实现对没有注水开发的单元进行井网部署设计,对已注水开发单元进行注采井网优化调整,有效指导缝洞型油藏的井网构建工作。
接下来基于具体应用场景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执行效果。以某缝洞单元为例,对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缝洞型油藏注采空间结构井网构建方法进行说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步骤1:缝洞精细刻画
TH12402缝洞单元为典型的复合型岩溶背景单元,发育的浅层暗河和裂缝使缝洞连通结构变得异常复杂,采用地球物理方法进行缝洞结构的识别和刻画,识别和刻画结果如图3所示。
(2)步骤2:连通性表征
在缝洞精细识别和刻画的基础上,对TH12402单元进行缝洞单元内部缝洞结构的划分和连通性评价。单元内部划分5个关联井组,井间连通性普遍较好。关联井组如图4所示,连通性分析结果如图5所示。
(3)步骤3:储量分类分析
在缝洞储集体连通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对TH12402单元进行控制储量和动用储量计算和标示。未控制储量主要分布在单元西部,井控未动用储量主要分布在单元中部,是下部挖潜主要方向。储量分类分析结果如图6所示。
(4)步骤4:井网完善程度分析
通过开展注采井网完善程度评价,TH12402单元井网完善程度仅49%,明确低注采井控制区主要在单元西北、东北边部区域,为注采井网的主要完善方向。井网完善程度分析结果如图7所示。
(5)步骤5:水驱效果综合分析
对TH12402单元的自然递减率、含水上升率、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油井双多向受益率、累计注采比、能量保持程度、提高采收率、方水换油率等9个指标进行评价,综合评定后认为单元水驱开发效果中等。水驱效果综合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Figure BDA0001838841870000101
表1
(6)步骤6:效益井网优化
根据单元前期的注采井网特点,采用注采空间结构井网的构建方法,以建立多向注采为目标,构建“面状井网”形式,考虑未控制和动用储量分布、连通关系、注采关系等特征,进行注采井网的完善。
TH12402单元预计增加7口,其中注采完善井(先采油后注水)3口,低产低效井逐步转注井4口,预计新增注采井对13对,注采井数比从目前的1:5.4增加到1:1.7,注采对应率目前的34%增加到91%,水驱控制程度从目前的53%提高到85%,通过井网优化完善,大幅度提高了水驱控制程度,注采井网完善程度将从49%提高到78%。TH12402单元井网完善方案如图8所示,完善后分布效果如图9所示。
本发明的方法针对缝洞型油藏非均质性极强的地质特点,注采空间结构井网的设计考虑了从静态刻画到动态优化、从平面部署到立体构建、从单向注采到多向驱替、从技术到效益优化的井网构建思路。
本发明避免常规注采井网构建方法在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中的不适用性,建立的构建方法、分析步骤能较为合理的、全面的表征缝洞型油藏的缝洞连通结构特点。同时该方法针对性强、涉及信息量大,但现场应用适应性好,属***、适用的构建方法,对非均质性极强的缝洞型油藏高效注水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实现针对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注采井网优化配置,从而大大提高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开发效率以及经济效益。
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这里所公开的特定结构、处理步骤或材料,而应当延伸到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的这些特征的等同替代。还应当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味着限制。
说明书中提到的“一实施例”意指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说明书通篇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一实施例”并不一定均指同一个实施例。
虽然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做出各种相应的改变或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或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缝洞型油藏注采空间结构井网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采用地球物理方法进行缝洞结构的识别和刻画;
在缝洞结构识别和刻画的基础上,进行缝洞单元内部的缝洞结构划分和连通性分析;
基于缝洞单元内部的缝洞结构划分和连通性分析结果,进行储量分类分析;
基于缝洞结构的识别和刻画结果、缝洞单元内部的缝洞结构划分和连通性分析结果以及储量分类分析结果对当前的注采井网完善程度进行分析;
根据注采井网完善程度分析结果构造注采井网完善方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缝洞结构的识别和刻画,包括:
针对溶洞进行地震溶洞相的识别和刻画;
针对裂缝储集体进行地震裂缝相的识别和刻画;
利用多属性融合的岩溶地震相分析技术将同类特征的地震响应归类,降低对地质特征解释的多解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缝洞单元内部的缝洞结构的划分和连通性分析,包括:
进行静态连通缝洞的追踪,实现对缝洞单元内部的连通结构关联关系划分;
结合缝洞单元内部的开发动态信息进行动态连通性验证,其中,所述开发动态信息包括井间干扰、生产特征相似性、水淹特征、示踪剂监测信息;
和/或,
根据物质平衡原理,将井间缝洞体间流体流动关系用综合传导率以及控制体积两个参数表达,定量分析井间连通程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储量分类分析,其中,进行控制储量和动用储量的计算和标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储量分类分析,其中,将储量分为未控制储量、井控未动用储量、连通难采出储量、连通易采出储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当前的注采井网完善程度进行分析,包括:
考虑缝洞结构及连通关系,建立具有缝洞型油藏特点的井网完善程度评价指标,所述井网完善程度评价指标包括缝洞控制程度、注采对应率、注采井数比、水驱储量控制程度以及水驱储量动用程度;
基于所述井网完善程度评价指标对所述注采井网完善程度进行量化计算分析。
7.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针对水驱效果对当前的注采井网进行注水效果分析,包括:
确定符合缝洞型油藏水驱开发特点的注水效果分析指标,其中,所述注水效果分析指标包含开发水平、井网完善、注采平衡和效果效益四个方面;
针对所述注水效果分析指标建立注水效果评价标准;;
基于注水效果分析结果优化所述注采井网完善方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符合缝洞型油藏水驱开发特点的注水效果分析指标,其中,所述注水效果分析指标包括自然递减率、含水上升率、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油井双多向受益率、累计注采比、能量保持程度、提高采收率以及方水换油率。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所述注水效果分析指标建立注水效果评价标准,其中,按照地质背景、含水阶段以及指标权重的不同分别建立所述注水效果评价标准。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注采井网完善方案进行效益分析,基于效益分析结果优化所述注采井网完善方案,包括:
当需要新增注采完善井提高缝洞和注采井网控制程度时,分析新增钻井费用;
和/或,
当需要调整注采结构、井网参数和/或注采关系时,分析调整措施的成本消耗。
CN201811239092.3A 2018-10-23 2018-10-23 一种缝洞型油藏注采空间结构井网构建方法 Pending CN1111778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39092.3A CN111177871A (zh) 2018-10-23 2018-10-23 一种缝洞型油藏注采空间结构井网构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39092.3A CN111177871A (zh) 2018-10-23 2018-10-23 一种缝洞型油藏注采空间结构井网构建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77871A true CN111177871A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56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39092.3A Pending CN111177871A (zh) 2018-10-23 2018-10-23 一种缝洞型油藏注采空间结构井网构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77871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02651A (zh) * 2020-06-30 2020-08-07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缝洞型油藏高压注水离散介质模型的研究方法
CN112282714A (zh) * 2020-11-30 2021-01-29 河海大学 基于深度学习和图论的全井网注水开发优化方法
CN113756790A (zh) * 2021-09-07 2021-12-07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新型油气井多段产能评价方法
CN114427427A (zh) * 2020-09-24 2022-05-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缝洞型油藏波及范围的缩缝分流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0345A (zh) * 2012-10-12 2013-02-1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基于梯度算法的自适应井网优化方法
CN104790926A (zh) * 2015-03-20 2015-07-2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缝洞型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方法
CN106703779A (zh) * 2016-12-02 2017-05-2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注采井网构建方法
CN108229811A (zh) * 2017-12-29 2018-06-2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评价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水效果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0345A (zh) * 2012-10-12 2013-02-1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基于梯度算法的自适应井网优化方法
CN104790926A (zh) * 2015-03-20 2015-07-2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缝洞型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方法
CN106703779A (zh) * 2016-12-02 2017-05-2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注采井网构建方法
CN108229811A (zh) * 2017-12-29 2018-06-2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评价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水效果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新华等: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合理注采井网优化研究》", 《钻采工艺》, vol. 36, no. 5, 31 October 2013 (2013-10-31), pages 47 - 51 *
鲁新便等: "《塔河地区碳酸盐岩断溶体油藏特征与开发实践》",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vol. 36, no. 3, 30 June 2015 (2015-06-30), pages 347 - 355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02651A (zh) * 2020-06-30 2020-08-07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缝洞型油藏高压注水离散介质模型的研究方法
CN111502651B (zh) * 2020-06-30 2020-09-22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缝洞型油藏高压注水离散介质模型的研究方法
CN114427427A (zh) * 2020-09-24 2022-05-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缝洞型油藏波及范围的缩缝分流方法
CN112282714A (zh) * 2020-11-30 2021-01-29 河海大学 基于深度学习和图论的全井网注水开发优化方法
CN112282714B (zh) * 2020-11-30 2022-03-25 河海大学 基于深度学习和图论的全井网注水开发优化方法
CN113756790A (zh) * 2021-09-07 2021-12-07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新型油气井多段产能评价方法
CN113756790B (zh) * 2021-09-07 2023-10-03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油气井多段产能评价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Yang et al. Theories and practices of carbonate reservoirs development in China
CN111177871A (zh) 一种缝洞型油藏注采空间结构井网构建方法
CN109102180B (zh) 致密砂岩储层双甜点评价的综合参数评价方法
CN106703779A (zh) 一种适用于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注采井网构建方法
CN106703883A (zh) 一种个性化确定采煤工作面底板突水危险等级的方法
CN104992468A (zh)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CN110288258A (zh) 一种高含水油藏剩余油挖潜方法
CN105735960A (zh) 一种低渗透油气藏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簇间距优化方法
CN104747180A (zh) 一种用于注水开发的缝洞型油藏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CN102047145A (zh) 矿藏应力预测
CN110359895B (zh) 一种非均质巨厚砂岩水平井分段压裂的探放水方法
CN106777524A (zh) 一种非统一油水界面油藏储量快速计算方法
Ge et al. Fracture development and inter-well interference for shale gas production from the Wufeng-Longmaxi Formation in a gentle syncline area of Weirong shale gas field, southern Sichuan, China
CN108197421B (zh) 一种致密气和煤层气联合开发有利区量化评价方法
CN112948924A (zh) 基于覆岩结构的近松散层开采导水裂隙带高度确定方法
Xuewen et al.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of water injection gravity flooding oil in ultra-deep fault-controlled fractured-cavity carbonate reservoirs
CN106501146B (zh) 一种致密油藏物性上限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2489208A (zh) 基于蚂蚁算法的裂缝片提取方法和三维地质模型构建方法
CN114357766A (zh) 一种长直井段井网整体体积压裂优化设计方法
CN114429085A (zh) 一种用于分析缝洞型油藏流体势的方法及***
CN110675272A (zh) 一种煤炭超大工作面地下开采减损关键参数的确定方法
CN110780357A (zh) 陆相致密油地质甜点确定方法、***、计算机设备、介质
CN115345028A (zh) 一种基于压力温度的水合物开采监测井布置点位确定方法
CN112282725B (zh) 一种水平井交错布缝设计方法
CN109869143B (zh) 高产地热井的部署方法及高效循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