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53303A - 一种紧急自动救援电梯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紧急自动救援电梯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53303A
CN111153303A CN202010147374.1A CN202010147374A CN111153303A CN 111153303 A CN111153303 A CN 111153303A CN 202010147374 A CN202010147374 A CN 202010147374A CN 111153303 A CN111153303 A CN 1111533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or
counterweight
rescue
self
c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4737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慧
黄一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14737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53303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533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533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06Monitoring devices or performance analysers
    • B66B5/0018Devices monitoring the operating condition of the elevator system
    • B66B5/0031Devices monitoring the operating condition of the elevator system for safety reas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26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walls assembly, decorative panels, comfort equipment, thermal or sound insul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7/00Hoistway equipment
    • B66B17/12Counterpoi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6B5/16Braking or catch devices operating between cars, cages, or skips and fixed guide elements or surfaces in hoistway or well
    • B66B5/18Braking or catch devices operating between cars, cages, or skips and fixed guide elements or surfaces in hoistway or well and applying frictional retarding for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 B66B7/08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for connection to the cars or cages, e.g. coupl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紧急自动救援电梯及其控制方法。该紧急自动救援电梯及其控制方法包括升降装置、轿厢、控制装置、应急电源和电梯检测装置,控制装置与升降装置电连接,升降装置带动轿厢升降,电梯检测装置与控制装置连接,应急电源与控制装置、升降装置、电梯检测装置电连接,升降装置包括对重、曳引机、轿厢反绳轮和钢丝绳,控制装置包括自救援控制器DCS,曳引机上安装制动抱闸装置,制动抱闸装置与自救援控制器DCS连接,电梯的控制方法为当电梯发生故障时,自救援控制器DCS对缓降器、对重以及制动抱闸装置的控制,实现轿厢平稳停住。本申请解决了由于电梯中易发生故障而导致对被困人员造成身体不适、短时间无法脱困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紧急自动救援电梯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梯机电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紧急自动救援电梯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高楼大厦很多,无论是写字楼还是住宅楼,几乎都安装了电梯。虽然现在电梯安全性有所提高,但依然避免不了发生电梯故障,导致人员被困电梯中或出现安全事故。电梯由于故障而停止在井道内的非平层的位置时,电梯被困在井道中时间过长给乘客带来的间接伤害;特别是别墅电梯,还有旧楼加装电梯,乘客多为老年人,非常危险。
目前市场上的有机房电梯问题、无机房电梯的问题、别墅电梯的问题、甚至无机房开门入户类型的电梯,在发生电梯故障时,被困在电梯轿厢封闭的环境中的人员,可能由于惊吓或时间过长,出现头晕,恶心,烦躁;孕妇出现不适;老人因急停的惊吓而带来的心脏问题,身体骨折等等;甚至导致一些性急的被困人员采取更为过激的行为,比如砸门。
针对由于永磁同步曳引机(永磁同步主机)的电梯和异步曳引机的电梯,在发生故障而导致对被困人员造成身体不适、短时间无法脱困的技术问题,目前行业内尚未有有效的且全面的安全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无论何种曳引机的电梯紧急自动救援电梯及其控制方法,以解决由于电梯运行时,易发生故障而导致对被困人员造成身体不适、短时间无法脱困的技术问题。该方法的核心技术是采用了在曳引机上的曳引轮加装擒纵机构用于控制轿厢的上升或下降速度的方法和当轿厢总重量与对重总重量相等时,抛掉副对重或释放流体的方法称为抛物法,采用抛物法来打破电梯***的两侧平衡时,继续救援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紧急自动救援电梯。该紧急自动救援电梯包括升降装置、轿厢、控制装置、应急电源和电梯检测装置,控制装置与升降装置电连接,升降装置带动轿厢升降,电梯检测装置与控制装置连接,应急电源与控制装置、升降装置、电梯检测装置电连接,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对重、曳引机、轿厢反绳轮和钢丝绳,钢丝绳一端与对重连接,曳引机固定在电梯机房内或是电梯井顶部,轿厢反绳轮固定在轿厢顶部,钢丝绳依次穿过轿厢反绳轮和曳引机,曳引机通过钢丝绳带动轿厢上下运动;曳引机下方安装缓降器;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自救援控制器DCS,缓降器、曳引机均与自救援控制器DCS电连接,曳引机上安装制动抱闸装置,制动抱闸装置与自救援控制器DCS连接。缓降器能够有效起到缓降、慢降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缓降器齿轮与曳引机齿轮啮合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直齿啮合、斜齿啮合。最优的应当曳引机轮沿齿轮和缓降器齿轮都是斜齿啮合,因为在控制齿轮啮合和脱离时,斜齿相对会更顺畅。
优选地,所述缓降器为擒纵机构,擒纵机构上固定安装齿轮啮合确认传感器和离合电磁铁,齿轮啮合确认传感器、离合电磁铁均与自救援控制器DCS电连接。当曳引轮上齿轮与缓降器(即擒纵机构)的齿轮受自救援控制器DCS输出控制啮合时,齿轮啮合确认传感器有啮合信号时,说明啮合好了,则将导通信号传输(反馈)给自救援控制器DCS的时候,说明缓降器启动,缓降器正式发挥缓降作用。
优选地,所述电梯检测装置包括安全门锁检测装置、速度感应器、平层感应器、平层插板、上限位感应装置和下限位感应装置,安全门锁检测装置指固定在轿厢上的检测轿门可靠闭锁的开关和各固定在厅门上的,检测厅门可靠闭锁的开关的电气联接总和,速度感应器安装在轿厢顶部的反绳轮上;用于检测轿厢上下移动速度,平层感应器安装在轿厢顶部,平层插板安装在电梯井内,上限位感应装置、下限位感应装置分别固定在电梯井上部和电梯井下部;安全门锁检测装置、速度感应器、平层感应器、上限位感应装置、下限位感应装置均与自救援控制器DCS电连接;所述轿厢上还安装电梯门机控制器,在电梯机房或电梯井道顶部还安装电梯平层开门模块或接触器,电梯平层开门接触器与自救援控制器DCS电连接,电梯平层开门接触器并将开门信号经随行电缆传递给轿顶的电梯门机控制器,到达平层时开门放人;轿厢顶部的平层感应器与井道中每层的平层插板相互配合,将感应电梯轿厢是否达到平层位置,下限位感应装置在一层位置处,上限位感应装置应当设置在电梯井最顶层。
优选地,所述曳引机包括但不限于异步主机(异步曳引机)和永磁同步主机(永磁同步曳引机)。
优选地,永磁同步主机的驱动电路上可以连接有封星接触器。
最优的技术方案为:采用具备有封星接触器的永磁同步电机(即永磁同步曳引机或称为永磁同步主机),封星接触器缓降与本发明中的缓降器擒纵机构缓降装置可以共同设置,互为冗余保险,共同作用于永磁同步曳引机的缓降救援,在一种方案实施中失效时,可以马上切换成另一种方案缓降运行,形成了有益的双保险,这样电梯轿厢救援运行会绝对安全;轿厢会缓慢向下或向上溜车,更加安全。
特别的,由于异步电机的曳引机无法采用封星接触器来缓降运行(原理不支持);而该种曳引机在电梯上的使用也很多,尤其是海外国家,由于稀土资源少,电梯主要采用异步电机的曳引机。而缓降器(擒纵机构),可以很好的适用于永磁同步曳引机的电梯曳引机和异步主机的电梯曳引机,来进行自动救援的缓降运行这一情况,所以缓降器(擒纵机构)是两种曳引机都可适用,这就是前面提到的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优选地,电梯机房(有机房电梯)内安装导向轮,或电梯井道(无机房电梯)顶部安装导向轮钢丝绳穿过导向轮,所述的井道内对重装置两侧设有供对重装置导向运行的对重导轨,对重导轨固定在电梯井墙壁上,对重装置被限制在对重导轨上,只可以上下运行。
优选地,所述对重或轿厢底端安装重量调节机构。
优选地,所述重量调节机构包括副对重或调重箱。
优选地,所述对重或轿厢底端配重通过自动抓取机构抓取副对重,自动抓取机构上设有用于释放副对重的打破平衡电磁铁,自救援控制器DCS与打破平衡电磁铁线圈连接。
优选地,所述调重箱固定在对重或轿厢底部,调重箱内储存流体,调重箱底部安装导向管道,导向管道上安装电磁阀,电磁阀与自救援控制器DCS连接,电梯井道底部固定储物箱,流体通过导向管道流入储物箱中,最优的采用的流体为液体或沙子。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该紧急自动救援电梯的控制方法,当电梯发生故障时,电梯故障信号传输给自救援控制器DCS输入端,则自救援控制器DCS在其它输入信号具备时,启动自救援运行,;当副对重或调重箱中的任一种安装在对重底部时,特别的,自动救援装置控制器DCS的输入端的门锁安全输入信号为导通,则说明电梯所有的门锁关闭正常时;,轿厢速度反馈信号为0、轿厢平层反馈信号无、上,下限位信号有时、自动救援装置控制器DCS输出断开电梯主电源开关,则DCS检测到电梯主电源断开额反馈信号有时说明电梯没有外电网电源的干扰,此时救援采用应急电源;
自救援控制器装置DCS控制输出,使制动抱闸装置的线圈得电,制动抱闸装置受控打开,曳引机具备哪侧重向哪测溜车的状态。但是否可以安全可靠的溜动,还看下面情况,实施如下控制动作:
S1:判断轿厢总重量与对重总重量是否相等;
当曳引机抱闸装置打开,曳引轮不动,轿厢也不会动时,说明轿厢总重量与对重总重量相等,则执行S2;否则这说明轿厢总重量与对重总重量不相等,这执行S3;
S2:自救援控制器DCS控制打破平衡电磁铁上的线圈得电,开始释放副对重,或自救援控制器DCS向电磁阀发出打开信号释放流体,致对重总重量小于轿厢总重量,轿厢开始下降,执行S3;
S3:在制动抱闸装置的线圈得电的同时,自救援控制器DCS同时控制给缓降器中控制啮合的电磁铁线圈通电,缓降器齿轮和曳引机齿轮进行啮合,这时自救援控制器DCS的输入端会接收到齿轮啮合确认传感器啮合反馈信号,则说明缓降器的擒纵齿啮合上了曳引机上的轮齿,电梯轿厢处于缓降器运行状态;电梯轿厢处于缓降器运行状态;
S4:当电梯轿厢在S3状态缓降运行中(速度控制住了),自救援控制器DCS输入端检测到轿厢的平层感应器发出到达平层信号,自救援控制器DCS输出端控制制动抱闸装置线圈断电,曳引机抱闸装置抱死曳引轮,致电梯停止,自救援控制器DCS输出控制电梯平层开门接触器闭合,经电梯的随行电缆向轿顶门机控制器发出开门信号,控制轿厢门开启放人。
在电梯救援过程中,当速度感应器速度信号传输给自救援控制器DCS时,若速度感应器检测到的速度信号大于自救援控制器DCS设定的速度,自救援控制器DCS立即输出控制制动抱闸装置线圈断电,制动抱闸装置失电抱死曳引轮,使电梯停止,保障电梯安全;此措施将防止由于缓降器出现故障而失效,无法起到缓降的作用时,避免导致轿厢失速上升或下降的危险情况发生。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另外一种该紧急自动救援电梯的控制方法,当电梯发生故障时,故障信号传输给自救援控制器DCS,自救援控制器DCS启动;当副对重或调重箱中的一种安装在轿厢底部时,自动救援装置DCS的输入端的门锁安全输入信号为导通,则说明电梯所有的门锁关闭正常时,轿厢速度反馈信号为0、轿厢平层反馈信号无、上,下限位信号有时、自动救援装置控制器DCS输出断开电梯主电源开关,则DCS检测到电梯主电源断开额反馈信号有时说明电梯没有外电网电源的干扰,此时救援利用应急电源;
自救援控制装置DCS控制输出,使制动抱闸线圈得电,制动抱闸装置打开,曳引机具备哪侧重向哪测溜车的状态,但是否可以安全可靠的溜动,还看下面情况,实施如下控制动作:
S1:判断轿厢总重量与对重总重量是否相等;
当制动抱闸装置打开,曳引轮不动,轿厢也不会动时,说明轿厢总重量与对重总重量相等,直接执行S2;否则,这说明轿厢总重量与对重总重量不相等,则执行S3;
S2:自救援控制器DCS控制打破平衡电磁铁上的线圈得电,开始释放副对重,或自救援控制器DCS向电磁阀发出打开信号释放流体,致轿厢总重量小于对重总重量,轿厢开始上升;
S3:在制动抱闸装置的线圈得电的同时,自救援控制器DCS同时给缓降器中控制啮合的离合电磁铁线圈通电,缓降器齿轮和曳引机齿轮进行啮合,此时自救援控制器DCS的输入端会接收到齿轮啮合确认传感器啮合反馈信号,则说明缓降器上齿轮与曳引机上的轮齿啮合成功;
S4:电梯轿厢在S3状态缓降运行中,此时缓降器也发挥缓降作用,当自救援控制器DCS输入端检测到轿厢的平层感应器发出到达平层信号,自救援控制器DCS输出端控制制动抱闸装置线圈断电,制动抱闸装置抱死曳引机上的曳引轮,致电梯停止,自救援控制器DCS输出控制电梯平层开门接触器闭合,经电梯的随行电缆向轿顶门机控制器发出开门信号,控制轿厢门开启放人。
在电梯救援运行时,当速度感应器将速度信号传输给自救援控制器DCS时,若速度感应器检测到的速度信号大于自救援控制器DCS设定的速度,自救援控制器DCS立即输出,控制制动抱闸装置的线圈断电,制动抱闸装置因失电抱死曳引轮,使电梯停止,保障电梯安全;此措施将防止由于缓降器出现故障而失效,无法起到缓降的作用时,避免导致轿厢失速上升或下降的危险情况发生。
在本申请中,采用自救援控制器DCS的方式,检测到的各个信号传输给自救援控制器DCS,然后自救援控制器DCS发出指令,输出控制制动抱闸装置与缓降器电磁铁,达到了当电梯发生故障时,电梯能够缓慢下降到达平层(包括一层和顶层),当到达一层或顶层时,平层感应器发出到达平层信号且上限位感应装置或下限位感应装置感应到信号时,DCS控制电梯平层开门接触器启动,开启轿厢门,可以使被困人员从电梯内出来,从而实现了被困人员短时间内无法脱困的技术效果,同时由于缓降器的作用,防止了电梯下降速度太快,导致电梯内人员受伤的事情,速度感应器能够检测轿厢下降的速度,进而解决了由于电梯中易发生故障而导致对被困人员造成身体不适、短时间无法脱困的技术问题。
由于电梯的自救援的驱动的原理是:开抱闸后,电梯轿厢按照哪边重向哪边溜的原理。
而当电梯轿厢重量和对重重量刚好相等而无法溜车时,采用本申请提到的抛掉副对重或调重厢内的流体的方法(工作的详细过程见后述),打破平衡,可以继续正常自救援,这也是本方案的亮点。
优选的,当然,要抛掉的副对重的设计,为了安全起见,可以控制在150kg以内(实际测过,副对重抛掉50kg,就可以溜车了)。就可以打破平衡了。通常民用电梯的额定载重量在400-2000kg,即便是载重最轻的电梯,根据电梯的两侧的公式:对重总重量=轿厢自重+轿厢额定载重的一半,其电梯两侧平衡的点也在轿内载重200kg的时候,最大载重时,两边重量差也在200kg,不会对其曳引机制动器产生不安全因素。所以所抛的副对重的重量最大不可超过电梯轿厢额定载重的一半,否则,电梯制动抱闸装置有抱不住曳引轮的风险。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种具备本案的紧急自动救援电梯及其控制方法副对重设置在对重一侧的电梯结构图,当然副对重或调重箱任一种也可设置在轿厢一侧;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紧急自动救援电梯及其控制方法的部分电路简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紧急自动救援电梯及其控制方法的曳引机及擒纵结构位置简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紧急自动救援电梯及其控制方法的擒纵结构详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紧急自动救援电梯及其控制方法的轿厢上部结构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紧急自动救援电梯的曳引轮轮齿和缓降器的擒纵机构上齿轮的啮合状态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紧急自动救援电梯对重一侧结构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紧急自动救援电梯对重与副对重连接的自动抓取机构详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紧急自动救援电梯调重箱与对重结构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紧急自动救援电梯主、副对重抓取机构联接状态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紧急自动救援电梯主、副对重抓取机构脱离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紧急自动救援电梯副对重被卡在对重导轨上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紧急自动救援电梯主对重抓取副对重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紧急自动救援电梯主副对重抓取机构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紧急自动救援电梯主副对重抓取机构联接状态示意图;
图10至图15为抛物法自动抓取机构分解图;
图1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紧急自动救援电梯轿顶反绳轮速度检测装置;
图1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紧急自动救援电梯永磁同步曳引机电路图;
图1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紧急自动救援电梯异步曳引机电路图;
图19:以下实施例中也称为“流程图1”,是永磁同步曳引机的电梯的开展自救援流程的步骤―缓降器方案为先,封星自救援方案备份,当自救援控制器DCS控制的缓降器装置出现问题,齿轮不能正常啮合时,自动切换到封星自救援方案,起到备份冗余的作用。
图20:以下实施例也称为“流程图2”,,是永磁同步曳引机的电梯的开展自救援流程的步骤―封星接触器方案为先,缓降器自救援方案备份,当自救援控制器DCS控制的封星接触器装置出现问题,不能接通主机三相绕组时,则自动切换到缓降器自救援方案,起到备份冗余的作用。
当然,实际实施时,上述两种方案也可以单独使用,尤其是缓降器方案,适应面更广。
图21:以下实施例也称为“流程图3”,,是异步曳引机的电梯(有减速箱)开展自救援流程的步骤―缓降器方案。
图22:为抛物法的流程图,主、副对重的分离合联接的工作详细过程见后述;
其中:1、轿厢;2、平层感应器;3、自救援控制器DCS;31、安全门锁检测装置;32、速度感应器;33、电梯平层开门接触器;4、曳引机;41、制动抱闸装置;42、曳引机盘车齿轮;5、导向轮;6、上限位感应装置;7、钢丝绳;8、轿厢反绳轮、9、对重;92、副对重;10、下限位感应装置;11、电梯井;12、缓降器;121、缓降机构齿轮;122、齿轮箱;123、擒纵轮;124、端盖;125、轴承;126、擒纵轮轴;127、擒纵叉;128、擒纵叉轴;129、离合弹簧;130、拨叉;131、连杆;132、离合电磁铁;133、齿轮啮合确认传感器;50、对重导轨;51、对重油壶;52、对重导靴;53、对重反绳轮;54、对重架;64、缓冲器冲头;65、补偿链悬挂装置;71、副对重架;73、中间梁;74、电磁铁;75、副对重卡爪;76、左连杆;77、右连杆;78、副对重制动导靴;79、滑梁座;81、滑梁;82、顶出弹簧;86、绕轴;101、调重箱;102;导向管道;103;电磁阀;104、储物箱;105、导水绳;165、平层插板;106、打破平衡电磁铁;201、门机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紧急自动救援电梯,该紧急自动救援电梯包括升降装置、轿厢、控制装置、应急电源和电梯检测装置,控制装置与升降装置电连接,升降装置带动轿厢升降,电梯检测装置与控制装置连接,应急电源与控制装置、升降装置、电梯检测装置电连接,升降装置包括对重、曳引机、轿厢反绳轮和钢丝绳,钢丝绳一端与对重连接,曳引机固定在电梯井顶部,轿厢反绳轮固定在轿厢顶部,钢丝绳依次穿过轿厢反绳轮和曳引机,曳引轮通过钢丝绳带动轿厢上下运动;曳引机曳引轮下方安装缓降器12,且缓降器齿轮121与曳引机齿轮42啮合;控制装置包括自救援控制器DCS;缓降器12、曳引机均与自救援控制器DCS电连接;曳引机上安装有制动抱闸装置41,制动抱闸装置41线圈与自救援控制器DCS电连接。缓降器能够有效起到电梯自救援时的缓降的作用。
如图1-图8中所示,缓降器啮合齿轮121与曳引机齿轮42啮合方式为斜齿啮合,斜齿啮合时更顺利。缓降器的工作原理为擒纵机构,擒纵机构上固定安装齿轮啮合确认传感器133,齿轮啮合确认传感器133也称为齿轮啮合传感器,齿轮啮合确认传感器133与自救援控制器DCS输入端电连接。当自救援控制器DCS输出端控制控制缓降器电磁铁132线圈得电,致缓降器齿轮与曳引机轮沿齿轮啮合,则齿轮啮合确认传感器133感应到啮合齿轮,将导通信号反馈传输给自救援控制器DCS的时候,缓降器启动正式发挥缓降作用,缓降器具体工作原理见后述。
如图1-图8所示,电梯检测装置还包括安全门锁检测装置、轿顶反绳轮的速度感应器(见图16)、平层感应器、平层插板、上限位感应装置和下限位感应装置,安全门锁检测装置固定在轿厢上,速度感应器安装在轿厢顶部,通过对反绳轮的转动的转速检测,可用于判断轿厢上下移动速度,平层感应器安装在轿厢顶部,平层插板安装在电梯井内每层厅门旁相对应位置,上限位感应装置、下限位感应装置分别固定在电梯井上部和电梯井下部;安全门锁检测装置、速度感应器、平层感应器、上限位感应装置、下限位感应装置均与自救援控制器DCS电连接;自救援控制器DCS装于电梯井顶部的控制柜内,控制柜内有控制装置和自救援DCS控制器,其控制柜内还安装电梯平层开门接触器,电梯平层开门接触器与自救援控制器DCS连接,平层开门信号经电梯随行电缆传输信号给轿顶门机控制器上的开门信号输入点上。
平层感应器2与平层插板165相互配合,将感应电梯轿厢是否到达平层位置,下限位感应装置10在一层位置处,上限位感应装置6应当设置在最顶层。曳引机选用永磁同步曳引机。永磁同步曳引机驱动电路中,具备封星电路和封星接触器。封星接触器与永磁同步曳引机主电路配合,结合缓降器,形成了双保险,轿厢会缓慢向溜车,更加安全。
如图1-图8所示,电梯机房或电梯井道顶部安装有导向轮,钢丝绳7穿过轿顶导向轮8,对重两侧设有对重导轨50,对重导轨固定在电梯井墙壁上,对重导靴52卡入对重导轨50中,被导向运行。电梯对重分两大部分,主对重和副对重(或重量调节箱);对重架底端安装重量调节机构。重量调节结构选用副对重结构,主对重通过自动抓取机构抓取固定副对重。自动抓取机构上(详细工作过程见后述)设有用于释放副对重的打破平衡电磁铁106,自救援控制器DCS与打破平衡电磁线圈电连接,考虑到对重上下运动,该连接可以是有线的,也可以是无线的控制联接。
本实施例1的紧急自动救援电梯的控制方法为:
自救援控制器DCS也称为自救援DCS控制器或自救援控制器,当电梯发生故障时,故障信号传输给自救援控制器DCS,自救援控制器DCS启动(当副对重或调重箱中的一种安装在对重底部时),见流程图1所示,控制步骤流程如下:
1.电梯正常运行,进入步骤2;
2.电梯发生故障,进入步骤3;
3.电梯自救援控制器DCS检测到电梯控制***反馈的故障信号,进入步骤4;
4.电梯自救援控制器DCS检测输入端口其他反馈信号状态;
5.检测的电梯故障时的速度是否为0;电梯自救援DCS控制器输入端通过速度感应器检测电梯速度是否为0,是则转入步骤6,否,则转入步骤9;
6.电梯自救援控制器DCS的输入端检测厅、轿门锁反馈信号是否导通,若是,则转入步骤7;否,则转入6;
7.电梯自救援DCS控制器输入端是否检测到上、下平层信号,若是,则转入步骤8;否,则转入步骤18;
8.电梯自救援DCS控制器是否检测到上、下限位;若是,则转入步骤9;否,则转入步骤18;
9.切断电梯正常运行时的主电源开关,自救援控制器DCS输出断开电梯正常运行的主电源开关S1;
10.确保电梯主电源被切断;自救援控制器DCS的输入端检测到电梯主电源电源开关断开的反馈信号,证明确实切断电梯原来非应急救援时的供电电源,见图2;
11.缓降器齿轮和曳引轮齿轮受控啮合;电梯自救援控制器DCS输出,控制缓降器电磁阀132的线圈得电,促使缓降器齿轮和电梯曳引轮齿轮啮合;
12.齿轮啮合情况的确认;齿轮啮合确认传感器反馈,电梯自救援DCS控制器输入端是否检测到曳引轮齿轮和缓降器齿轮确实啮合的反馈信号;是,则转到步骤13;否,则转到15a;
13.控制打开电梯抱闸装置,则电梯具备溜车可能;电梯自救援控制器DCS输出,控制抱闸装置41的线圈得电,见图3,电梯曳引机抱闸被打开,进入电梯溜车自救援状态;
14.判断电梯轿厢是否溜动,即自救援控制器DCS的轿厢速度检测输入端检测到的速度是否为0
否,则转为14a,电梯处于两侧平衡状态,转入14b,抛弃副对重或调重箱,打破电梯两侧的平衡,电梯自救援控制器DCS输出控制打破平衡线圈得电,抛弃副对重或调重箱,转入步骤15;是(轿厢速度为0),则转为步骤15;
15.电梯自救援缓降器慢速运行,转入步骤16;
16.电梯自救援缓降器运行,是否超过设定速度.见图2;否,则转入步骤17;是,则转入15a;
17.不超速,电梯自救援,溜车运行继续;
18.平层信号反馈进来,电梯制停;电梯自救援控制器DCS输入端检测到电梯平层导通信号反馈后,随即控制输出抱闸装置41线圈失电。曳引轮被抱闸装置闸瓦抱死,电梯停止;
19.输出轿厢开门信号,开门放人;电梯自救援控制器DCS输出,控制电梯平层开门接触器得电,控制轿顶门电机得电开门,电梯轿门带动厅门开门;同时,19a电梯制停后,DCS控制器控制缓降器离合电磁铁132的线圈失电,分离开缓降器齿轮和曳引机齿轮的啮合,见图2,也可不执行这一步骤,等救援人员来分离缓降器齿轮啮合;
20.等待维保人员赶到现场来救援。
上述是自动救援的流程步骤,从中可以看出,自动救援装置的输入端的门锁安全输入信号为导通,则说明电梯所有的门锁关闭正常时,自救援控制器DCS控制输出,使制动抱闸装置41的线圈得电,制动抱闸装置41受控打开,曳引机具备哪侧重向哪测溜车的状态,但是否可以安全可靠的溜动,还看下面情况,实施如下控制动作:
S1:判断轿厢总重量与对重重量相等;
当曳引机抱闸装置打开,曳引轮不动,轿厢也不会动时,说明轿厢总重量与对重总重量相等,则自救援控制器DCS输出使打破平衡电磁铁106线圈得电,释放副对重,或控制电磁阀103导通,释放流体,致对重总重量小于轿厢总重,打破两侧平衡;若轿厢总重量大于或小于对重总重量,则直接执行S2;
S2:判断轿厢总重量与对重重量不等;
当曳引机抱闸装置打开,曳引轮转动,带动轿厢移动时;轿厢总重量不等于对重总重量,则轿厢开始溜车运动;当轿厢总重量小于对重总重量,则轿厢开始上升;当轿厢总重量大于对重总重量,则轿厢开始下降;运动的速度则受S3限制,确保安全
S3:在抱闸装置41的线圈得电的同时,自救援控制器DCS同时控制给缓降器控制啮合的电磁铁132线圈通电,缓降器齿轮和曳引机齿轮进行啮合,这时自救援控制器DCS的输入端会接收到齿轮啮合确认传感器133啮合反馈信号,则说明缓降器的擒纵齿啮合上了曳引机上的轮齿,电梯轿厢处于缓降器运行状态;电梯轿厢处于缓降器运行状态;
何时停止运行,开门放人,执行S4;
S4:当电梯轿厢在S3状态缓降运行中(速度控制住了),自救援控制器DCS输入端检测到轿厢的平层感应器2发出到达平层信号,自救援控制器DCS输出端控制制动抱闸装置41线圈断电,曳引机抱闸装置抱死曳引轮,致电梯停止,自救援控制器DCS输出控制电梯平层开门接触器闭合,经电梯的随行电缆向轿顶门机控制器201出开门信号,控制轿厢门开启放人。
速度感应器速度信号传输给自救援控制器DCS输入端,在电梯自救援溜车时,若速度感应器检测到的轿厢运行速度大于自救援控制器DCS内部设定的速度,自救援控制器DCS输出控制,使制动抱闸装置41的线圈失电,制动抱闸装置41抱死曳引轮,使电梯停止,保障电梯安全,此情况将防止由于缓降器出现故障而无法起到缓降的作用导致轿厢一直上升或下降的情况。
实施例2:
如图1-图8所示,一种紧急自动救援电梯包括升降装置、轿厢、控制装置、应急电源和电梯检测装置,控制装置与升降装置电连接,升降装置带动轿厢升降,电梯检测装置与控制装置连接,应急电源与控制装置、升降装置、电梯检测装置电连接,升降装置包括对重、曳引机、轿厢反绳轮和钢丝绳,钢丝绳一端与对重连接,曳引机固定在电梯井顶部,轿厢反绳轮固定在轿厢顶部,钢丝绳依次穿过轿厢反绳轮和曳引机,曳引机通过钢丝绳带动轿厢上下运动;曳引机下方安装缓降器,且缓降器齿轮与曳引机齿轮啮合;控制装置包括自救援控制器DCS,缓降器、曳引机均与自救援控制器DCS电连接,曳引机上安装制动抱闸装置,制动抱闸装置与自救援控制器DCS连接。自救援控制器DCS为DCS自救援控制器DCS。缓降器能够有效起到缓降的作用。
如图1-图6和图9所示,缓降器齿轮与曳引机齿轮啮合方式为斜齿啮合。缓降器为擒纵机构,擒纵机构上固定安装齿轮啮合确认传感器,齿轮啮合确认传感器与自救援控制器DCS电连接。当齿轮啮合确认传感器将信号传输给自救援控制器DCS的时候,缓降器启动,正式发挥缓降作用。
如图1-图6和图9所示,电梯检测装置包括安全门锁检测装置、速度感应器、平层感应器、平层插板、上限位感应装置和下限位感应装置,安全门锁检测装置为固定在轿厢门上和N个厅门上的电气开关串联而成,电路反馈进自救援控制器DCS输入端,速度感应器安装在轿厢顶部的反绳轮上,轿厢上下移动时,带动反绳轮转动,反绳轮上的齿状轮盘上的齿被速度感应器感应到,轿厢快,则反绳轮转动也快,这样,救可用于检测轿厢上下移动速度;
平层感应器安装在轿厢顶部,平层插板安装在电梯井内每层厅门旁,井道中每层一套,轿厢上下移动时,平层插板穿过平层感应器的对射感应头,则,平层感应器可输出通、断信号,该信号经电梯轿底随行电缆,电梯井顶部有控制柜,控制柜内有自救援控制器DCS。
上限位感应装置、下限位感应装置分别固定在电梯井道上部和电梯井道下部;电梯故障报警装置、安全门锁检测装置、速度感应器、平层感应器、上限位感应装置、下限位感应装置均与自救援控制器DCS电连接;轿厢顶上还安装有电梯开门机,控制柜内电梯平层开门接触器与自救援控制器DCS电连接,DCS控制器在完成自救援后,输出开门信号,随行电缆送信号给门机控制器,控制轿门打开放人,见流程图1的步骤19。平层感应器与平层插板相互配合,将感应电梯是否达到平层,下限位感应装置在一层位置处,上限位感应装置应当设置在最顶层。整体安装位置见图1所示。
如图1-6和图9所示,(1)电梯曳引机永磁同步曳引机。电梯(比如控制柜内)可配套设有自救援封星接触器,由电梯自救援控制器DCS控制何时动作、导通;比如当电梯故障时,电梯自救援控制器DCS控制缓降器动作失效时,则可切换成封星接触器吸合,将永磁同步曳引机的电机内三相断开的绕组接通,使永磁同步曳引机的主机在溜车时处于发电制动状态,这时电梯溜车速度也被控制在很低的速度;,所以缓降器和封星接触器在永磁同步曳引机的电梯上相互配合,形成了双保险,轿厢会缓慢向下溜车,更加安全。电梯井顶部安装导向轮,钢丝绳穿过导向轮,对重两侧设有对重导轨,对重导轨固定在电梯井墙壁上,对重卡入对重导轨中。
(2)当然,针对电梯采用的是三相异步曳引机的主机时,由于异步主机没有封星制动的可能(接通三相绕组),所以只能采用本文所述的缓降器的方法来自动开抱闸溜车救援放人。
如图1-6和图9所示,还提出了另外一种抛物法―流体抛物法,即在电梯的对重状置底端安装重量调节机构。重量调节机构包括调重箱101。调重箱固定在对重底部,调重箱内储存水,调重箱底部安装导向管道,即水管102,导向管道上安装电磁阀103,电磁阀103与电梯控制柜内自救援控制器DCS经电梯随行电缆电连接,电梯井底部固定储物箱104,从电梯井顶端到下端有一根垂直的引流绳105,导管管道的水流出,流到引流绳上,通过引流绳流入储物箱(水箱)中。
本实施例2的紧急自动救援电梯的控制方法为:当电梯发生故障时,故障信号传输给自救援控制器DCS输入口,再检测到其它条件具备后,见图19(流程图1),图20(流程图2),图21(流程图3),启动自救援模式,实施如下控制动作:
S1:判断轿厢总重量与对重重量相等;
当曳引机抱闸装置打开,曳引轮不动,轿厢也不会动时,说明轿厢总重量与对重总重量相等,则自救援控制器DCS输出
判断轿厢总重量与对重重量是否相等;若轿厢总重量与对重总重量相等,则向电磁阀发出打开信号释放水箱中的水,致对重总重量小于轿厢总重;若轿厢总重量大于或小于对重总重量,则直接执行S2;轿厢总重量包括载客和轿厢重量之和,对重一侧总重量包括对重重量加上调重箱及其内部水的重量之和;
若轿厢总重量大于或小于对重总重量,则直接执行S2;
S2:判断轿厢总重量与对重重量不等;
当曳引机抱闸装置打开,曳引轮转动,带动轿厢移动时;轿厢总重量不等于对重总重量,则轿厢开始溜车运动;当轿厢总重量小于对重总重量,则轿厢开始上升;当轿厢总重量大于对重总重量,则轿厢开始下降;运动的速度则受S3限制,确保安全。
S3:在抱闸装置41的线圈得电的同时,自救援控制器DCS同时控制给缓降器控制啮合的电磁铁132线圈通电,缓降器齿轮和曳引机齿轮进行啮合,这时自救援控制器DCS的输入端会接收到齿轮啮合确认传感器133啮合反馈信号,则说明缓降器的擒纵齿啮合上了曳引机上的轮齿,电梯轿厢处于缓降器运行状态;电梯轿厢处于缓降器运行状态;
S4:当电梯轿厢在S3状态缓降运行中(速度控制住了),自救援控制器DCS输入端检测到轿厢的平层感应器2发出到达平层信号,自救援控制器DCS输出端控制制动抱闸装置41线圈断电,曳引机抱闸装置抱死曳引轮,致电梯停止,自救援控制器DCS输出控制电梯平层开门接触器闭合,经电梯的随行电缆向轿顶门机控制器201发出开门信号,控制轿厢门开启放人。
当速度感应器2速度信号传输给自救援控制器DCS输入端时,见图2,若速度感应器检测到的速度信号大于自救援控制器DCS内设定的速度,自救援控制器DCS输出,控制制动抱闸装置41的线圈失电,制动抱闸装置抱死曳引轮,使电梯停止,保障电梯安全,此情况将防止由于缓降器出现故障而无法起到缓降的作用导致轿厢一直上升或下降的情况。
在两个实施例中,采用自救援控制器DCS的方式,通过将电梯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各个信号传输给自救援控制器DCS输入端,经控制器内部软件处理判断,然后自救援控制器DCS输出指令,启动制动抱闸装置与缓降器,达到了当电梯发生故障时,电梯能够缓慢下降到达平层,当到达平层时,且检测到的上限位感应装置信号或下限位感应装置信号正常时,DCS控制电梯平层开门接触器吸合,传递开门信号给轿顶的门机控制器上,控制开启轿厢门,使被困人员从电梯内出来,从而实现了被困人员短时间内无法脱困的技术效果。
缓降器的擒纵机构其工作原理如下:
在上图的缓降器的离合电磁铁132线圈得电后,将曳引机齿轮与缓降器输入齿轮啮合,将曳引机轴的旋转运动传递到缓降器机构中,在电梯抱闸装置被打开,进入溜车状态后,缓降器中的擒纵机构开始动作。擒纵机构的周期性的动、停、动,限制住了溜车释放的速度,从而达到限制溜车速度的目的。而溜车速度是可以设计的。
具体机构连接:通过曳引轮外缘的盘车齿轮42与缓降机构输入齿轮121啮合,将曳引机的转动传递给缓降机构的擒纵轮123上。擒纵轮123对擒纵叉127实现传冲过程,依靠擒纵127自身的固有转动惯量及擒纵轮的传冲力矩促使擒纵叉127往复摆动,实现擒纵过程。为保证缓降机构在电梯正常状态下不影响电梯正常运行,将缓降机构输入齿轮121设计为可移动挂档结构。电梯正常运行时,利用离合电磁铁132、连杆131以及拨叉130,将缓降机构输入齿轮121与曳引轮外缘的盘车齿轮42脱离,不影响电梯的正常运行,而通过电气***判断后,电梯进入救援状态时,见流程图1,流程图2,流程图3,依靠离合弹簧129弹力,将缓降机构输入齿轮121推动,与曳引轮外缘的盘车齿轮42啮合。
将擒纵机构介入曳引机转动过程,利用接近传感器确认啮合好后,自救援控制器DCS输出,打开曳引机抱闸装置41,实现电梯***进入缓慢溜车状态。
考虑到电梯上的乘客数量有时候多,有时候少,在电梯***进入开抱闸溜车状态时,乘客多的时候,轿厢向下溜车,曳引机顺时针转动;乘客少的时候,对重向下溜车,曳引机逆时针转动。也就是说,擒纵机构要满足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均可以动作。
将擒纵轮123和擒纵叉127设计成如图中的结构:擒纵轮123齿形为直线型或斜齿对称齿形,擒纵叉127设计为销轴式。这样既可以满足正向转动擒纵,也可以满足逆向转动擒纵,从而保证电梯轿厢中无论乘客多少,无论向哪个方向溜车,均可以实现。
盘车齿轮与小齿轮的轮齿端面加工成倒角状态,方便小齿轮滑动时顺利啮合。小齿轮与轴滑动用花键配合。
同时由于缓降器的作用,防止了电梯下降速度太快,导致电梯内人员受伤的事情,速度感应器能够检测轿厢下降的速度,进而解决了由于电梯中易发生故障,长时间将乘客困在轿厢内而导致的对被困人员造成身体不适、短时间无法脱困的技术问题。
电梯发生故障的时候,被困电梯停在电梯井非平层区,将被困人员通过本电梯***能够使电梯平缓的自动停到平层区域且当到达一层或顶层时,然后通过电路控制,自动打开电梯门,使被困人员自动脱困。而且还能够在当在对重重量与电梯加电梯内载重重量相等时,还能够用抛物法,将副对重释放(副对重可用一个副对重或多个副对重组合的方式)或释放流体的方式减轻重量,使电梯能够平稳的下降到平层位置,达到了救援的目的,非常方便实用。
电梯抛物法-打破平衡机构分离、对接工作原理如下:
见图10-15,对重导轨50、对重油壶51、对重导靴52、对重反绳轮53、主对重架54、缓冲器冲头64、补偿链悬挂装置65、抓取机构中间梁73、副对重释放电磁铁106,副对重卡爪75、抓取机构左连杆76、抓取机构右连杆77、副对重制动瓦78、副对重架71、滑梁座79、滑梁81、顶出弹簧82。
当然,要抛掉的副对重的设计,为了安全起见,可以控制在150kg以内(实际测过,副对重抛掉50kg,就可以溜车了)。就可以打破平衡了通常民用电梯的额定载重量在400-2000kg,即便是载重最轻的电梯,根据电梯的两侧的公式:对重总重量=轿厢自重+轿厢额定载重的一半,其电梯两侧平衡的点也在轿内载重200kg的时候,最大载重时,两边重量差也在200kg,不会对其曳引机制动器产生不安全因素。所以所抛的副对重的重量最大不可超过电梯轿厢额定载重的一半,否则,电梯制动抱闸装置有抱不住曳引轮的风险。
机械连接关系:主、副对重分离过程见流程图1,流程图2,流程图3,当自救援控制器DCS判断需要抛弃副对重时,输出控制抓取机构里合电磁铁106得电,通过电磁铁内线圈产生的磁性,致副对重释放电磁铁74向上拉动中间梁73,电磁铁拉动中间梁73后,通过两侧对称安装的拉杆和小连杆及与其铰接安装的小连杆(最外侧的轴固定不动)拉动两侧的副对重卡爪;使副对重卡爪绕轴逆时针转动,从而与滑梁的斜面脱出;滑梁脱离了副对重卡爪的顶压,在顶出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两侧移动,从而使副对重制动瓦顶住对重导轨50,确保副对重可以平稳卡在对重导轨上。副对重脱离主对重后,副对重卡爪靠顶出弹簧的拉动作用,恢复到初始位置。
主、副对重联接过程:当对重主体移动到接近副对重时,副对重卡爪75与滑梁接触,当对重主体继续向下移动时,副对重卡爪卡入滑梁斜面。此时控制副对重释放电磁铁顶出,通过拉杆、左连杆、右连杆的作用,将副对重卡爪顶到极限位置,从而顶动滑梁向内移动,从而使副对重制动瓦脱离对重导轨。
此时左连杆与右连杆呈共线状态,形成二力杆,使副对重卡爪牢固顶住滑梁。此时,副对重与对重主体形成一体,可以上下移动。相同的副对重结构也可以安装在轿厢下部。
抛物法流程图5,抛物法:主、副对重分离,联接工作流程图。
1.电梯进入自救援状态。
2.控制电梯缓降器啮合,打开电梯抱闸。
见流程图1,流程图2,流程图3。当DCS控制器控制输出控制缓降器啮合(中缓降器电磁阀132线圈得电),两齿轮啮合,控制器DCS并输出控制开抱闸中的抱闸装置41线圈得电,抱闸装置张开,曳引轮制动无。
3.两侧平衡,电梯不溜车。
两侧平衡。电梯不溜车,当DCS控制器控制接上缓降器,打开抱闸后,电梯不溜车,说明两侧平衡,对重包含主对重和副对重
4.执行抛弃副对重,打破平衡。
执行抛弃副对重,打破平衡,自救援控制器DCS输出打破平衡输出点导通,见附图2,抛物机构的电磁阀(铁)线圈通电,电磁阀顶杆被吸引向上,带动卡爪脱离卡槽,释放副对重。
5.主、副对重分离,副对重被卡在导轨
副对重机构内的弹簧通过顶杆,将副对重导靴顶出,将副对重固定在对重导轨50上。
6.电梯溜车,主对重被带动溜车上行
抛掉副对重后,电梯***在抱闸打开的情况下,电梯轿厢因重于对重,带动主对重溜车上行,轿厢溜车下行。
7.电梯平层停梯放人,自救援完成
当溜车到井道平层(插板***平层感应器,则感应器导通信号反馈进DCS控制器),DCS控制切断抱闸装置41的线圈电源,抱闸装置失电抱住曳引轮,电梯随即停在井道中的平层位置。之后DCS控制器输出开门信号,轿厢开门放人,自救援完成。
8.等待电梯被救援人员到后,操作主对重自动抓取副对重,保证后续维修工作安全
故障电梯在平层停止并放人后,处于等待状态。n分钟后,维保救援人员赶到,断开自救援控制模式,此时电梯缓降器电磁阀132线圈失电,啮合机构分离,爬上轿厢顶,操纵电梯轿,厢慢速检修上行。这时主对重下行。
9.电梯继续下行,抓取机构自然接触上
检修人员在轿顶操纵电梯慢速上行,从而电梯主对重下行,接近到分离时,卡在导轨上的副对重,副对重卡爪靠中间梁的自重作用及小连杆和小连杆{77形成的多连杆机构作用,向内旋转(此时DCS控制器已经切断图中打破平衡电磁铁装置106线圈供电,电磁铁线圈处于断电状态)。
10.电梯主、副对重对接成功
主、副对重对接成功,当对重主体继续移动到接近副对重时,主对重卡爪与滑梁接触,当对重主体继续向下移动时,副对重卡爪75卡入滑梁81斜面,自动抓取副对重。
如图20,也称为流程图1,其中,步骤10,确保电梯主电源被切断,自救援控制器DCS的输入端检测到电梯主电源电源开关的反馈信号,证明确实切断电梯原来非应急救援时的供电电源;
步骤11,封星接触器吸合,曳引机三相绕组首尾接通,电梯自救援控制器DCS输出,控制封星接触器线圈得电,曳引机三相绕组首尾接通;
步骤13,控制打开电梯制动抱闸装置,电梯具有溜车可能,电梯自救援控制器DCS输出,控制制动抱闸装置上线圈得电,电梯曳引机抱闸装置被打开,进入电梯溜车自救援状态;
步骤14,判断电梯轿厢是否溜动,即自救援控制器DCS的轿厢苏芙检测输入端检测到的速度是否为0;
步骤18,电梯自救援控制器DCS输入端检测到电梯平层导通信号反馈后,随即控制输出抱闸装置41线圈失电,曳引轮被抱闸装置闸瓦抱死,电梯停止。
步骤19,输出轿厢开门信号,开门放人,电梯自救援控制器输出,控制电梯平层开门接触器得电,控制轿顶门电机得电开门,电梯轿门带动厅门开门。
如图21所示,即流程图2,为三相异步曳引机电梯自救援流程图。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将重量调节机构连接在轿厢底部,也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紧急自动救援电梯,包括升降装置、轿厢(1)、控制装置、应急电源和电梯检测装置,控制装置与升降装置电连接,升降装置带动轿厢升降,电梯检测装置与控制装置连接,应急电源与控制装置、升降装置、电梯检测装置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对重(9)、曳引机(4)、轿厢反绳轮(8)和钢丝绳(7),钢丝绳(7)一端与对重(9)连接,曳引机(4)固定在电梯机房或电梯井道(11)顶部,轿厢反绳轮(8)固定在轿厢顶部,钢丝绳(7)依次穿过轿厢反绳轮(8)和曳引机(4),曳引机(4)通过钢丝绳带动轿厢上下运动;曳引机(4)下方安装缓降器(12),且缓降器(12)齿轮与曳引机(4)齿轮啮合;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自救援控制器DCS(3),缓降器(12)、曳引机(4)均与自救援控制器DCS电连接,曳引机上安装制动抱闸装置(41),制动抱闸装置(41)与自救援控制器DCS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急自动救援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降器(12)齿轮与曳引机(4)齿轮啮合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直齿啮合、斜齿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急自动救援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降器(12)为擒纵机构,擒纵机构上固定安装有齿轮啮合确认传感器(133)和离合电磁铁(132),齿轮啮合确认传感器(133)、离合电磁铁(132)均与自救援控制器DCS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急自动救援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检测装置包括用于电梯轿门及厅门的整个电气联接的安全门锁检测装置(31)、速度感应器(32)、平层感应器(2)、平层插板(165)、上限位感应装置(6)和下限位感应装置(10),安全门锁检测装置固定在轿厢上;速度感应器(32)安装在轿厢顶部的反绳轮上,用于检测轿厢上下移动的速度;平层感应器(2)安装在轿厢顶部,每层对应的平层插板安装在电梯井内;上限位感应装置、下限位感应装置分别固定在电梯井上部和电梯井下部;安全门锁检测装置、速度感应器、平层感应器、上限位感应装置、下限位感应装置均与自救援控制器DCS电连接;在电梯机房或电梯井道(11)顶部还安装电梯平层开门接触器(33),电梯平层开门接触器与自救援控制器DCS连接,并通过随行电缆将开门信号传给轿顶的轿厢门机控制器(20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急自动救援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机(4)包括但不限于永磁同步主机和异步主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紧急自动救援电梯,其特征在于,永磁同步主机的驱动电路上可以连接有封星接触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急自动救援电梯,其特征在于,电梯机房或电梯井(11)顶部安装导向轮(5),钢丝绳(7)穿过导向轮(5),所述对重分主对重(9)和副对重(92),主、副对重两侧都设有对重导靴(52)和对重导轨(50),对重导轨固定在电梯井墙壁上,对重导靴(52)安装在主对重(9)和副对重(92)上并卡入对重导轨(50)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急自动救援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9)或轿厢底端还可安装重量调节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紧急自动救援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量调节机构包括副对重(92)或调重箱(10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紧急自动救援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9)或轿厢底端通过自动抓取机构与副对重(92)连接,自动抓取机构上设有用于释放副对重的打破平衡电磁铁(106),自救援控制器DCS(3)与打破平衡电磁铁(106)上的线圈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紧急自动救援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重箱固定在对重(9)或轿厢(1)底部,调重箱内储存流体,调重箱底部安装导向管道(102),导向管道上安装电磁阀(103),电磁阀与自救援控制器DCS连接,电梯井底部固定储物箱(104),流体通过导向管道流入储物箱中。
12.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紧急自动救援电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电梯发生故障时,故障信号传输给自救援控制器DCS,经自救援控制器DCS判断其它安全条件具备后,自救援功能启动;当副对重或调重箱中的任一种安装在对重底部时,自动救援装置DCS的实施如下控制动作:
S1:判断轿厢总重量与对重总重量是否相等;
当制动抱闸装置(41)被打开时,曳引机上的曳引轮不动,轿厢也不会动时,则说明轿厢总重量与对重总重量相等,直接执行S2;否则,则说明轿厢总重量与对重总重量不相等,则直接执行S3;
S2:自救援控制器DCS控制打破平衡电磁铁(106)上的线圈得电后开始释放副对重(92),或自救援控制器DCS向电磁阀(103)发出打开信号释放流体,致对重总重量小于轿厢总重量,轿厢开始下降,再执行S3;
S3:在制动抱闸装置(41)的线圈得电的同时,自救援控制器DCS同时给缓降器中控制啮合的离合电磁铁(132)线圈通电,缓降器齿轮和曳引机齿轮进行啮合,此时自救援控制器DCS输入端会接收到齿轮啮合确认传感器(133)啮合反馈信号,则缓降器上的齿轮与曳引机上的齿轮啮合成功;
S4:电梯轿厢在S3状态缓降运行中,轿门和厅门的整个的电气联接当自救援控制器DCS输入端检测到轿厢的平层感应器(2)发出到达平层信号,自救援控制器DCS输出端控制制动抱闸装置(41)线圈断电,制动抱闸装置抱死曳引机上的曳引轮,致电梯停止,自救援控制器DCS输出控制电梯平层开门接触器闭合,经电梯的随行电缆向轿顶门机控制器(201)发出开门信号,控制轿厢门开启放人。
13.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紧急自动救援电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电梯发生故障时,故障信号传输给自救援控制器DCS,经自救援控制器DCS判断其它安全条件具备后,电梯自救援功能启动;当副对重或调重箱中的任一种安装在轿厢底部时,实施如下控制动作:
S1:判断轿厢总重量与对重总重量是否相等;
当制动抱闸装置被打开时,曳引机上的曳引轮不动,轿厢也不会动时,说明轿厢总重量与对重总重量相等,直接执行S2;否则,则说明轿厢总重量与对重总重量不相等,则直接执行S3;
S2:自救援控制器DCS控制打破平衡电磁铁(106)上的线圈得电,开始释放副对重(92),或自救援控制器DCS向电磁阀(103)发出打开信号释放流体,致轿厢总重量小于对重总重量,轿厢开始上升;
S3:在制动抱闸装置(41)的线圈得电的同时,自救援控制器DCS同时给缓降器中控制啮合的离合电磁铁(132)线圈通电,缓降器齿轮和曳引机齿轮进行啮合,此时自救援控制器DCS的输入端会接收到齿轮啮合确认传感器(133)啮合反馈信号,则说明缓降器上齿轮与曳引机上的轮齿啮合成功;
S4:电梯轿厢在S3状态缓降运行中,此时缓降器也发挥缓降作用,当自救援控制器DCS输入端检测到轿厢的平层感应器(2)发出到达平层信号,自救援控制器DCS输出端控制制动抱闸装置(41)线圈断电,制动抱闸装置抱死曳引机上的曳引轮,致电梯停止,自救援控制器DCS输出控制电梯平层开门接触器闭合,经电梯的随行电缆向轿顶门机控制器(201)发出开门信号,控制轿厢门开启放人。
CN202010147374.1A 2020-03-05 2020-03-05 一种紧急自动救援电梯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11533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47374.1A CN111153303A (zh) 2020-03-05 2020-03-05 一种紧急自动救援电梯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47374.1A CN111153303A (zh) 2020-03-05 2020-03-05 一种紧急自动救援电梯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53303A true CN111153303A (zh) 2020-05-15

Family

ID=70567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47374.1A Pending CN111153303A (zh) 2020-03-05 2020-03-05 一种紧急自动救援电梯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53303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284499A1 (en) * 2020-03-10 2021-09-16 Kone Corporation Method for releasing safety gears, and a stalling detector
CN113772521A (zh) * 2021-07-30 2021-12-10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矿井提升机应急辅助驱动装置
CN114314246A (zh) * 2021-12-27 2022-04-12 广州龙升建筑机械租赁有限公司 一种升降机应急下降控制***
CN115352976A (zh) * 2022-08-22 2022-11-18 法立奥电梯(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故障检测分析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284499A1 (en) * 2020-03-10 2021-09-16 Kone Corporation Method for releasing safety gears, and a stalling detector
CN113772521A (zh) * 2021-07-30 2021-12-10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矿井提升机应急辅助驱动装置
CN114314246A (zh) * 2021-12-27 2022-04-12 广州龙升建筑机械租赁有限公司 一种升降机应急下降控制***
CN115352976A (zh) * 2022-08-22 2022-11-18 法立奥电梯(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故障检测分析方法
CN115352976B (zh) * 2022-08-22 2023-10-13 法立奥电梯(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故障检测分析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53303A (zh) 一种紧急自动救援电梯及其控制方法
AU2007285644B2 (en) Elevator system
CN107337063B (zh) 自推进电梯和电梯制动***
CN1191983C (zh) 电梯救援***
CN101481060B (zh) 电梯的地震管制运行装置以及方法
WO2015110696A1 (en) Elevator provided with a safety device arrangement
CN102459049A (zh) 电梯装置
JP5571130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211769591U (zh) 一种紧急自动救援电梯
WO2014006720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1823658B (zh) 无机房电梯手动拉线式救援装置
US10662028B2 (en) Method for moving an elevator car
CN210339990U (zh) 井道式电梯自救脱困装置
KR100975758B1 (ko) 엘리베이터 구조운전 회로
JP2012171771A (ja)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9019241B (zh) 电梯装置、电梯保护的触发方法
CN219259261U (zh) 一种紧急自动救援电梯
CN212740295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电梯紧急防坠安全装置
CN110526048B (zh) 一种强驱电梯的控制方法及***
CN211141206U (zh) 一种侧壁为应急门的电梯轿厢
EP4008666A1 (en) An elevator
CN115535769A (zh) 用于多轿厢电梯***的应急救援方法
CN211769594U (zh) 电梯防坠落对重控制装置
CN114261864A (zh) 一种无缆绳自驱电梯的紧急救援方法
CN111634790A (zh) 一种电梯定位及保护装置以及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