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37382B - 自行车用幼儿座椅以及带幼儿座椅的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用幼儿座椅以及带幼儿座椅的自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37382B
CN111137382B CN201911070282.1A CN201911070282A CN111137382B CN 111137382 B CN111137382 B CN 111137382B CN 201911070282 A CN201911070282 A CN 201911070282A CN 111137382 B CN111137382 B CN 1111373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end
support member
child seat
handle member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7028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37382A (zh
Inventor
菊地昭博
山口勲
黑巣広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omb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i Corp filed Critical Comb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1373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73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373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73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00Saddles or other seats for cycles; Arrangement thereof; Component parts
    • B62J1/14Separate pillions
    • B62J1/16Separate pillions for children
    • B62J1/165Child seats attachable to handleba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行车用幼儿座椅以及带幼儿座椅的自行车,安装在自行车(2)的幼儿座椅(10)具备:座椅主体(20),其具有座面部(21)和从座面部(21)的两侧连接的一对侧壁部(25、26);以及把手部件(50),其在两端部与分别设置在座椅主体(20)的一对侧壁部(25、26)的端部支承部件(41、42)连接。把手部件(50)在其一侧端部(51)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在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把手部件(50)在其另一侧端部(52),以能够以沿着把手部件(50)的旋转轴线为中心而旋转的方式与另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2)连接。

Description

自行车用幼儿座椅以及带幼儿座椅的自行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用幼儿座椅以及带幼儿座椅的自行车。
背景技术
安装在自行车上用于供儿童乘坐的自行车用幼儿座椅正在广泛普及。幼儿座椅包括:座椅主体,其具有幼儿乘坐的座部;以及握栏、其固定于座椅主体,供乘坐在座部的幼儿抓握。
然而,握栏为了使乘坐在座部的幼儿容易抓握,从而在座部的上方沿着座部的宽度方向延伸。为了将幼儿乘坐到这样的幼儿座椅上,需要将幼儿抱到超过握栏的高度。在该情况下,难以将幼儿向幼儿座椅乘坐。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件发明是考虑到以上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幼儿乘坐的幼儿座椅以及带幼儿座椅的自行车。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自行车用幼儿座椅是安装于自行车的幼儿用的座椅,
所述自行车用幼儿座椅具备:
座椅主体,其具有座面部和从所述座面部的两侧连接的一对侧壁部;以及
把手部件,其在两端部与分别设置在所述座椅主体的一对侧壁部的端部支承部件连接,
所述把手部件在其一侧端部,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一侧端部支承部件,
所述把手部件在其另一侧端部,以沿着所述把手部件的旋转轴线为中心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另一侧端部支承部件连接
在本发明的自行车用幼儿座椅中,
可以通过使所述一侧端部沿所述一侧端部中的沿着所述把手部件的方向相对于所述一侧端部支承部件而相对移动,从而所述把手部件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所述一侧端部支承部件。
另外,在本发明的自行车用幼儿座椅中,
所述一侧端部和所述一侧端部支承部件中的一者可以具有向所述相对移动的方向突出的保持凸部,
所述一侧端部和所述一侧端部支承部件中的另一者可以具有能够***述保持凸部的保持凹部。
另外,在本发明的自行车用幼儿座椅中,
所述把手部件在至少一部分能够弹性变形,可以通过使所述把手部件弹性变形从而所述保持凸部能够从所述保持凹部拔出。
另外,在本发明的自行车用幼儿座椅中,
所述把手部件在至少一部分能够弹性变形,在没有施加外力的状态下,所述保持凸部可以位于所述保持凹部内。
另外,在本发明的自行车用幼儿座椅中,
设置在所述一侧端部支承部件的所述保持凸部或所述保持凹部可以位于比支承所述一侧端部支承部件的一侧侧壁部更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
另外,在本发明的自行车用幼儿座椅中,
设置在所述一侧端部支承部件的所述保持凸部或所述保持凹部可以位于比支承所述一侧端部支承部件的一侧侧壁部的上缘更靠上方的位置。
另外,在本发明的自行车用幼儿座椅中,
所述一侧端部支承部件在比支承所述一侧端部支承部件的一侧侧壁部更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可以与所述把手部件的所述一侧端部相连接,
所述另一侧端部支承部件在比支承所述另一侧端部支承部件的另一侧侧壁部更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可以与所述把手部件的所述另一侧端部相连接。
另外,在本发明的自行车用幼儿座椅中,
所述一侧端部支承部件在比支承所述一侧端部支承部件的一侧侧壁部的上缘更靠上方的位置,可以与所述把手部件的所述一侧端部连接,
所述另一侧端部支承部件在比支承所述另一侧端部支承部件的另一侧侧壁部的上缘更靠上方的位置,可以与所述把手部件的所述另一侧端部相连接。
另外,在本发明的自行车用幼儿座椅中,
在侧视下,所述把手部件的所述两端部可以沿着相对于与所述侧壁部的缘垂直的方向所成的角度为10°以下的方向,从所述端部支承部件延伸出来。
另外,在本发明的自行车用幼儿座椅中,
所述自行车用幼儿座椅还可以具备能够相对于所述座椅主体装卸的脚套,所述脚套能够安装于所述把手部件。
本发明的带幼儿座椅的自行车具备:
上述幼儿座椅;以及
安装了所述幼儿座椅的自行车。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容易将幼儿放下使其乘坐的幼儿座椅以及带幼儿座椅的自行车。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图,是示出带幼儿座椅的自行车的侧视图。
图2是从后方示出图1的带幼儿座椅的自行车的车把以及幼儿座椅的图。
图3是从前方示出图1的幼儿座椅的立体图。
图4是从一侧示出图3的幼儿座椅的侧视图。
图5是从另一侧示出图3的幼儿座椅的侧视图。
图6是与图3对应的图,是示出使把手部件移动后的状态的图。
图7是示出一侧端部支承部件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把手部件的一侧端部的立体图。
图9是与图3对应的图,是示出装配有脚套的幼儿座椅的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脚套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从幼儿座椅的座椅主体拆下脚套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把手部件的一侧端部的变形例。
图13是图12所示的一侧端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13是用于对本发明的带幼儿座椅的自行车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图。其中,在图1中,示出了带幼儿座椅的自行车的整体构成。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带幼儿座椅的自行车1包括幼儿座椅10、以及安装了幼儿座椅10的自行车2。另外,图2是从后方观察安装在自行车2上的幼儿座椅10。
应予说明,在本说明书中,相对于自行车2的“前”、“后”、“上”、“下”、“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的术语,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是指以骑自行车2的骑车人为基准的“前”、“后”、“上”、“下”、“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因此,“前后方向”相当于图1中的纸面的左右的方向。而且,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前”就指骑自行车2的骑车人所面向的一侧,图1中的纸面的右侧是自行车2的前侧。另一方面,“上下方向”是指与前后方向正交,并与地面正交的方向。因此,在地面为水平面时,“上下方向”是指垂直方向。另外,“宽度方向”是指横向,是与“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都正交的方向。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相对于幼儿座椅10的“前”、“后”、“上”、“下”、“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的术语,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是指以乘坐在安装于自行车2的幼儿座椅10的幼儿为基准的“前”、“后”、“上”、“下”、“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因此,“前后方向”相当于图1中的纸面的左右的方向。而且,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前”就指乘坐幼儿座椅10的幼儿所面向的一侧,图1中的纸面的右侧是幼儿座椅10的前侧。另一方面,“上下方向”是指与前后方向正交,并与自行车2的地面正交的方向。因此,在上述地面为水平面时,“上下方向”是指垂直方向。另外,“宽度方向”是指横向,是与“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都正交的方向。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带幼儿座椅的自行车1包括幼儿座椅10、以及安装了幼儿座椅10的自行车2。在幼儿座椅10能够装配后述的脚罩70。
首先,对自行车2进行说明。自行车2包括:主框架部3,其沿大致前后方向延伸,前叉4,其与主框架部3的前端连接;前轮5a,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前叉4的下端部;以及后轮5b,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主框架部3的后端部。前叉4能够以沿着大致上下方向延伸的轴线为中心转动。另外,前轮5a和后轮5b能够以沿着宽度方向的轴线为中心转动。此外,自行车2还包括:车把6,其与前叉4的上端部连接;座垫7,其被从主框架部3的长度方向的中央向上方延伸出的立管3a支承;以及货架8,其设置在座垫7的后方且后轮5b的上方。货架8被从主框架部3的后端部向上方延伸出的货架支承部件3b所支承。
接下来,参照图1和图2对车把6进行说明。图2是从后方,即从坐垫7侧观察车把6的图。车把6是骑车人为了操作前轮5a的转向而使用的部件。车把6固定在前叉4的上端,所述车把6与前叉4一起能够相对于主框架部3转动。因此,若使车把6转动,则前叉4保持的前轮5a的转向变化。
如图2所示,车把6包括形成为U字形的车把主体6a。车把主体6a包括:中央直线部6b,其整体沿水平方向延伸为直线形;一对上下方向直线部6c、6d,其在中央直线部6b的两侧沿上下方向延伸;以及一对弯曲部6e、6f,其将上下方向直线部6c、6d的下端与中央直线部6b的对应的侧的端部连接。另外,车把主体6a包括从各上下方向直线部6c、6d的上端部向后方延伸出的一对后方延伸部6g、6h。各后方延伸部6g、6h的后端部装配有握把6i。
接下来,参照图1~图6,对幼儿座椅10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幼儿座椅10的整体构成的立体图,图4和图5是分别从一侧和另一侧示出幼儿座椅10的侧视图。图6是与图3对应的图,是示出使幼儿乘坐到幼儿座椅10时的幼儿座椅10。应予说明,幼儿座椅10所包含的几个构成要素在一部分的附图中被示出,但是在其他的附图中省略图示。
如图3所示,幼儿座椅10具有收容幼儿的座椅主体20与把手部件50。把手部件50沿大致座椅主体20的宽度方向延伸,其两端部与座椅主体20连接。
在图示的例子中,座椅主体20包括座面部21、以及从后方与座面部21连接的后壁部22。座面部21是与乘坐在幼儿座椅10的幼儿的臀部相对的部位。后壁部22是与幼儿的背部相对的部位。另外,座椅主体20包括:前壁部23,其位于座面部21的前方;一对侧壁部25、26,其从侧面与座面部21连接并且将后壁部22与前壁部23连接;以及连接部27,其将前壁部23与座面部21连结。通过一对侧壁部25、26、后壁部22以及前壁部23而形成有环状地包围座面部21和连接部27的周壁部28。在一对侧壁部25、26设置有用于连接把手部件50的一对端部支承部件41、42。
如图2所示,幼儿座椅10配置在车把主体6a的一对上下方向直线部6c、6d之间,并且相对于车把6而被固定。更具体而言,在座面部21,座椅主体20固定在车把主体6a的中央直线部6b。另外,在各侧壁部25、26,座椅主体20固定在车把主体6a的对应侧的上下方向直线部6c、6d。
如图3所示,在座面部21、后壁部22以及一对侧壁部25、26设置有缓冲部件29a。另外,在后壁部22的上部设置有头枕29b。
另外,在座椅主体20设置有儿童用安全带30。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儿童用安全带30形成为具有胯带、腰带以及肩带的五点式安全带,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儿童用安全带30也可以形成为具有胯带和肩带的三点式安全带。
如图3和图6更清楚地示出,儿童用安全带30具有第一安全带部件31、以及第二安全带部件32。第一安全带部件31作为胯带而起作用。第二安全带部件32作为肩带32a和腰带32b而起作用。第一安全带部件31将一端固定在座面部21的大致中央的位置。在第一安全带部件31的另一端安装有带扣33。另外,在第一安全带部件31设置有带罩34。另一方面,第二安全带部件32沿宽度方向分离而设置为一对。各第二安全带部件32通过插扣片35而延伸并且在插扣片35中折返,从而划分成肩带32a以及腰带32b。第二安全带部件32的腰带32b侧的端部固定于座面部21。一对第二安全带部件32通过座面部21内,分别从一对端区域24a延伸出来,该一对端区域24a位于座椅主体20中的、包括座面部21与后壁部22的连接位置的腰区域24内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第二安全带部件32的肩带32a侧的端部通过设置在后壁部22的儿童用安全带孔,从而配置在后壁部22内。而且,在后壁部22内,所述肩带32a侧的端部与带长调节部件36的一端连接。带长调节部件36的另一端通过设置在座面部21的儿童用安全带孔而与带罩34连接。
在使用这样的儿童用安全带30的情况下,首先,使孩子乘坐在幼儿座椅10上,利用带扣33卡止插扣片35。接下来,拉伸带长调节部件36,调节腰带32b和肩带32a的长度。由此,能够利用儿童用安全带30将乘坐在幼儿座椅10上的儿童固定在幼儿座椅10上。应予说明,在座面部21内,带长调节部件36被未图示的固定装置固定。通过该固定装置来防止无意间带长调节部件36被拉到座面部21和后壁部22内而使腰带32b和肩带32a松弛。
接下来,对把手部件50进行说明。把手部件50具有:一侧连接部51,其形成把手部件50的一侧端部;另一侧连接部52,其形成另一侧端部;以及中间部53,其将一侧连接部51和另一侧连接部52连接。中间部53弯曲,把手部件50整体形成U字形。因此,把手部件50的轴线50x沿U字形延伸。把手部件50的一侧连接部51和另一侧连接部52是相当于把手部件50的U字的两端的部分。一侧连接部51与设置在一侧侧壁部25的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连接。另外,另一侧连接部52与设置在另一侧侧壁部26的另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2连接。如图3所示,在一侧侧壁部25与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连接的状态下,中间部53沿着幼儿座椅10的宽度方向在座面部21的上方延伸。
如图4更清楚地示出,一侧连接部51在与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连接的状态下,从一侧侧壁部25向上方延伸出来。另外,如图5更清楚地示出,另一侧连接部52在与另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2连接的状态下,从另一侧侧壁部26向上方延伸出来。由此,在把手部件50的中间部53与座椅主体20的座面部21之间,确保有宽敞的空间。在图示的例子中,在侧视下,一侧连接部51和另一侧连接部52沿方向D1延伸出来,该方向D1为相对于与对应侧的侧壁部25、26的上缘25a、26a垂直的方向(更具体而言,侧视下的、与侧壁部25、26的上缘25a、26a中的连接有端部支承部件41、42的部分的切线L垂直的方向)所成的角度为10°以下的方向。
应予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把手部件50为了易于使幼儿乘坐到幼儿座椅10,而能够根据需要从座面部21的上方移动。此外,在使把手部件50移动时,为了减少从座椅主体20被拆下的把手部件50的端部接触到乘坐在幼儿座椅10上的幼儿的可能,从而不使把手部件50的上述端部通过座面部21的上方。
具体而言,从图3和图6可以理解,把手部件50的一侧连接部51以能够拆卸的方式与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连接。另外,把手部件50的另一侧连接部52以能够相对于另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2旋转的方式与该另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2连接。因此,通过将把手部件50的一侧连接部51从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拆下,并且使另一侧连接部52相对于另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2旋转,从而能够使把手部件50从座面部21的上方向座面部21的侧面移动。把手部件50的另一侧连接部52以沿着从另一侧侧壁部26延伸出的方向D1的旋转轴线(相应地,沿着另一侧连接部52的把手部件50的轴线50x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因此,从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拆下的一侧连接部51在不通过座面部21的上方的情况下,通过座面部21的周围。另外,把手部件50沿着由座椅主体20的周壁部28的上缘28a划分出的面移动,因此减少了把手部件50与位于幼儿座椅10的周围的部件相干扰的可能。
参照图3~图8,对把手部件50与一对端部支承部件41、42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图7是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的立体图。图8是一侧连接部51的立体图。
首先,参照图5,对另一侧连接部52和另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2进行说明。
另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2具有固定在另一侧侧壁部26的基部42a、以及从基部42a向上方突出的圆柱形的轴凸部42b。在图示的例子中,在侧视下,轴凸部42b沿着上述另一侧连接部52所延伸出的方向D1(在侧视下,相对于与另一侧侧壁部26的上缘26a垂直的方向所成的角度为10°以下的方向D1)而延伸出来。
在把手部件50的另一侧连接部52设置有收容轴凸部42b的轴承凹部52a。而且,另一侧连接部52能够绕轴凸部42b旋转。轴承凹部52a沿着另一侧端部52的延伸的方向D1而延伸。由此,把手部件50能够以沿着另一侧端部52中的把手部件50的轴线50x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应予说明,在图示的例子中,另一侧连接部52与另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2以不能够拆卸的方式连接。
接下来,对中间部53进行说明。中间部53以能够弹性变形的方式形成。通过使中间部53弹性变形,从而在保持使另一侧连接部52与另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2连接的状态下,能够使一侧连接部51以从上方接近于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的方式移动,或者以从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向上方分离的方式移动。中间部53例如采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等树脂形成。
接下来,参照图4以及图7~图8,对一侧连接部51和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进行说明。
如图4和图7所示,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具有固定在一侧侧壁部25的基部41a、以及从基部41a向上方突出的保持凸部41b。在图示的例子中,保持凸部41b形成为圆柱形。如图4所示,保持凸部41b沿上述一侧连接部51所延伸出的方向D1(在侧视下,相对于与一侧侧壁部25的上缘25a垂直的方向所成的角度为10°以下的方向D1)突出。
如图4和图8所示,在把手部件50的一侧连接部51设置有能够收容保持凸部41b的保持凹部51a。具体而言,保持凹部51a沿着上述一侧连接部51的延伸的方向D1而延伸。通过将保持凸部41b收容到保持凹部51a中而使把手部件50与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连接。因此,能够通过使一侧连接部51沿着保持凸部41b的突出方向D1移动,而使抓握部件50与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装卸。由于保持凸部41b的突出方向D1与上述一侧连接部51的延伸方向D1相同,所以能够通过使一侧连接部51沿着上述一侧连接部51的延伸的方向D1移动(换而言之,通过使一侧连接部51沿着把手部件50的轴线50x移动),从而装卸把手部件50与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由于把手部件50的装卸方向沿着上述一侧连接部51的延伸的方向D1,所以幼儿座椅10的使用者(乘坐在幼儿座椅10上的幼儿的监护人,自行车2的骑车人)能够在视觉上把握把手部件50的装卸方法。
上述把手部件50通过使中间部53弹性变形,从而能够使一侧连接部51相对于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进行相对移动。因此,通过使中间部53弹性变形,而使一侧连接部51沿着保持凸部41b的突出方向D1移动,从而保持凸部41b能够从保持凹部51a拔出。应予说明,在图示的例子中,在中间部53处于没有弹性变形的状态下,即在没有向把手部件50施加外力的状态下,保持凸部41b位于保持凹部51a内。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一侧连接部51与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的装卸。
在图示的例子中,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和一侧连接部51具有维持使一侧连接部51与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连接的状态的维持机构60。维持机构60维持将保持凸部41b收容在保持凹部51a的状态。维持机构60包括设置在保持凸部41b的突起61、以及形成在一侧连接部51的突起承受件62。突起承受件62是开设在一侧连接部51的内表面(划分出保持凹部51a的面)开口的孔。此外,在一侧连接部51设置有解除操作部63,该解除操作部63用于解除通过维持机构60而维持的一侧连接部51与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之间的连接维持状态。
从图7可以理解,突起61沿着与保持凸部41b的突出方向D1交差的方向D2突出。突起61能够沿着上述方向D2在保持凸部41b内移动,并且沿着上述方向D2被朝向保持凸部41b的外侧施力。若向突起61施加朝向保持凸部41b的内侧的力,则突起61隐藏在保持凸部41b内。在图示的例子中,突起61分别设置在保持凸部41b的一侧与另一侧。
如上所述,并且如图8所示,突起承受件62开设在一侧连接部51的内表面。更详细而言,突起承受件62开设在保持凸部41b被收容在保持凹部51a的状态下与突起61对置的位置开口。因此,若保持凸部41b被收容于保持凹部51a,则突起61嵌入突起承受件62。在图示的例子中,突起承受件62对应于各突起61而设置有两个。另外,各突起承受件62在保持凸部41b被收容在保持凹部51a的状态下沿着与突起61的突出方向D2一致的方向延伸。
在保持凸部41b被收容在保持凹部51a时,突起61被一侧连接部51的内表面向保持凸部41b的内侧按压,从而自动地隐藏在保持凸部41b内。而且,突起61在到达与突起承受件62对置的位置时,通过施加在突起61的作用力而自动地嵌入到突起承受件62内。即,仅将保持凸部41b***到保持凹部51a,一侧连接部51就自动地固定在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换而言之,一侧连接部51与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通过维持机构60而自动地处于连接维持状态。
接下来,对解除操作部63进行说明。解除操作部63用于将嵌入到突起承受件62内的突起61按入到保持凸部41b内,从而解除通过维持机构60而维持的连接维持状态。在图示的例子中,首先,上述突起承受件62是沿着上述方向D2贯通一侧连接部51的贯通孔。而且,解除操作部63的至少一部分从一侧连接部51的外侧被收容到突起承受件62内。通过将解除操作部63从一侧连接部51的外侧向内侧按入而将突起61按入到保持凸部41b内,从而能够解除通过维持机构60而维持的连接维持状态。在图示的例子中,解除操作部63分别设置于两个突起承受件62。
应予说明,在图示的例子中,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在比支承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的一侧侧壁部25更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在一侧侧壁部25的一侧),与把手部件50的一侧连接部51相连接。具体而言,保持凸部41b位于比一侧侧壁部25更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另外,另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2在比支承另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2的另一侧侧壁部26更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在另一侧侧壁部26的另一侧),与把手部件50的另一侧端部52相连接。具体而言,轴凸部42b位于比另一侧侧壁部26更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由此,能够将幼儿座椅10的乘坐空间确保得很宽敞。
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在比支承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的一侧侧壁部25的上缘25a更靠上方的位置(更详细而言,在上述上缘25a中的、比连接有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的部分更靠上方的位置),与把手部件50的一侧连接部51相连接。具体而言,保持凸部41b位于比一侧侧壁部25的上缘25a更靠上方的位置。另外,另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2在比支承另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2的另一侧侧壁部26的上缘26a更靠上方的位置(更详细而言,上述上缘26a中的、比连接有另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2的部分更靠上方的位置),与把手部件50的另一侧端部52相连接。具体而言,轴凸部42b位于比另一侧侧壁部26的上缘26a更靠上方的位置。由此,能够将幼儿座椅10的乘坐空间确保得很宽敞。
在此,对本实施方式的幼儿座椅10的把手部件50的操作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对使把手部件50从图3所示的位置移动到图6所示的位置时的操作方法进行说明。在把手部件50处于图3所示的状态的情况下,把手部件50的一侧连接部51与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连接。更具体而言,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的保持凸部41b收容在一侧端部51的保持凹部51a。另外,保持凸部41b的突起61嵌入到一侧端部51的突起承受件62。在使把手部件50从图3所示的位置移动到图6所示的位置的情况下,首先,将解除操作部63按入到一侧端部51的内侧,使突起61隐藏在保持凸部41b内。在维持该状态的情况下,沿着一侧端部51的延伸的方向D1抬起一侧端部51。此时,在使把手部件50的中间部53弹性变形的同时抬起一侧端部51。若充分抬起一侧端部51而使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的保持凸部41b从一侧端部51的保持凹部51a拔出,则使把手部件50绕另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2的轴凸部42b(对应地,以沿着另一侧连接部52的延伸的方向D1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直到使所述把手部件50移动到图6所示的位置为止。
接下来,对使把手部件50从图6所示的位置移动到图3所示的位置时的操作方法进行说明。首先,使把手部件50绕另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2的轴凸部42b(对应地,以沿着另一侧连接部52的延伸的方向D1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若把手部件50的一侧连接部51到达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的附近,则使中间部53弹性变形,从而将一侧连接部51抬起到比侧壁部26的上缘26a更靠上方的位置。若使把手部件50绕轴凸部42b进一步旋转而使一侧连接部51的保持凹部51a与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的保持凸部41b对置,则在使中间部53的弹性变形程度减低的同时,使一侧连接部51沿着保持凸部41b的突出方向D1移动。然后,将保持凸部41b收容到保持凹部51a。此时,如上述那样,保持凸部41b的突起61自动地隐藏在保持凸部41b内,其后,所述突起61嵌入到保持凹部51a的突起承受件62。由此,维持一侧连接部51与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的连接。
接下来,参照图9~图11,对装配在座椅主体20的脚套70进行说明。在图9中,示出了装配有脚套70的幼儿座椅10,在图10中,示出了脚套70的整体构成。另外,在图11中,示出了将脚套70从座椅主体20拆下的方法。
如图9所示,脚套70覆盖幼儿座椅10的座面部21与周壁部28的前半部分,为乘坐在幼儿座椅10的幼儿提供挡风的空间。
如图9和图10所示,在脚套70装配于座椅主体20的状态下,所述脚套70具有在装配于座椅主体20的状态下从上方覆盖座面部21的前面部71、从外侧覆盖周壁部28的前半部分的周面部72、从下方覆盖连接部27和座面部21的一部分的下面部73。前面部71与下面部73对置配置,并且利用周面部72而连接。由此,前面部71、周面部72与下面部73形成为袋状。此外,脚套70具有缠绕于把手部件50的缠绕部74。缠绕部74与前面部71的上端缘连接。在缠绕部74和前面部71设置有卡扣75,从而能够维持将缠绕部74与前面部71对置的状态。作为卡扣75,能够使用粘扣或按扣等各种卡扣。如图9所示,通过将缠绕部74缠绕在把手部件50的中间部53,并利用卡扣75固定缠绕部74与前面部71,从而能够将脚套70安装在把手部件50。由此,如图11所示,仅通过从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拆下把手部件50的一侧连接部51,并且使把手部件50绕另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2的轴凸部42b旋转,就能够从座椅主体20拆下如此装配在把手部件50并且安装在座椅主体20的脚套70。即,能够在为了使幼儿从幼儿座椅10下来而使把手部件50移动的同时,将脚套70从座椅主体20拆下。
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脚套70还具有用于将脚套70安装于车把6的安装部件76。在图示的例子中,安装部件76是一端固定在下面部73的边缘部的纽带状的部件。在安装部件76的两端部设置有连接该两端部的卡扣77。作为卡扣77,能够使用粘扣或按扣等各种卡扣。通过将***件76缠绕于车把6并利用卡扣77连接两端部,从而能够经由安装部件76将脚套70的下面部73连接于车把6。由此,减少了无意间导致脚套70从座椅主体20脱落的可能。
应予说明,上述自行车2、幼儿座椅10以及脚套70仅为一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在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设置有保持凸部41b,并且在把手部件50的一侧连接部51设置有保持凹部51a的例子进行了说明。然而,也可以在一侧连接部51设置有保持凸部,并且在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设置有保持凹部。在该情况下,保持凸部也可以向将一侧连接部51与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进行装卸时的一侧连接部51和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的相对移动方向D1突出,并且保持凹部51a也可以沿该相对移动方向D1延伸。
另外,在该情况下,通过将设置在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的保持凹部配置在比支承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的一侧侧壁部25更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从而能够将幼儿座椅10的乘坐空间确保得很宽敞。另外,将设置在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的保持凹部配置在比支承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的一侧侧壁部25的上缘25a更靠上方的位置,从而能够将乘坐空间确保得很宽敞。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对使一侧连接部51相对于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沿保持凸部41b的突出方向移动,从而进行一侧连接部51和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的装卸进行了说明。然而,在进行一侧连接部51和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的装卸时的一侧连接部51和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的相对移动方向也可以不沿着保持凸部41b的突出方向D1。例如,如图12所示,上述相对移动方向可以是沿着在使把手部件50绕轴凸部42b旋转时的一侧连接部51的移动方向D3的方向。在该情况下,如图12和图13所示,保持凹部51a可以沿着上述移动方向D3从一侧连接部51的外周面向内部延伸。另外,在该情况下,把手部件50也可以不能够弹性变形。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幼儿座椅10固定于车把6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座椅主体20可以具有能够安装于自行车2的货架8的形状,并且幼儿座椅10可以安装于货架8。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自行车用幼儿座椅10是安装于自行车2的幼儿用的座椅。幼儿座椅10具备:座椅主体20,其具有座面部21和从座面部21的两侧连接的一对侧壁部25、26;以及把手部件50,其在两端部51、52与分别设置在座椅主体20的一对侧壁部25、26的端部支承部件41、42连接。把手部件50在其一侧端部51,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另外,把手部件50在其另一侧端部52,以能够以沿着把手部件50的轴线50x的旋转轴线为中心而旋转的方式与另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2连接。
根据这样的幼儿座椅10,为了易于使幼儿乘坐到幼儿座椅10,能够使把手部件50从座面部21的上方移动。具体而言,通过将把手部件50的一侧端部51从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拆下,并且使另一侧端部52相对于另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2旋转,从而能够使把手部件50从座面部21的上方向座面部21的侧面移动。另外,在使把手部件50移动时,由于把手部件50以沿着其轴线50x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所以从把手部件50的端部支承部件41拆下的一侧端部51通过座面部21的周围。由于把手部件50的端部51未通过座面部21的上方,所以减少了该端部51接触到乘坐在幼儿座椅10上的幼儿而使幼儿受伤的可能。此外,由于能够使把手部件50沿着座椅主体20的缘28a移动,所以也减少了把手部件50与位于幼儿座椅10的周围的部件相干扰的可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一侧端部51相对于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在沿着一侧端部51的把手部件50的轴线50x的方向上相对移动,从而把手部件50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根据这样的幼儿座椅10,通过使一侧端部51沿着一侧端部51的延伸的方向移动,从而能够使把手部件50相对于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装卸,因此能够在视觉上把握把手部件50的操作方法。因此,使用者能够容易地操作幼儿座椅1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侧端部51和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中的一者具有沿相对移动方向D1突出的保持凸部41b,一侧端部51和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中的另一者具有能够收容保持凸部41b的保持凹部51a。这样的一侧端部51与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是容易装卸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把手部件50在至少一部分能够弹性变形,通过使把手部件50弹性变形从而保持凸部41b能够从保持凹部51a拔出。根据这样的把手部件50,在没有复杂的结构的情况下,能够使一侧端部51与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装卸。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把手部件50在至少一部分能够弹性变形,在没有施加外力的状态下,保持凸部41b位于保持凹部51a内。由此,能够容易地将保持凸部41b与保持凹部51a连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的保持凸部41b或保持凹部51a位于比支承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的一侧侧壁部25更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由此,能够将幼儿座椅10的乘坐空间确保得很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的保持凸部41b或保持凹部51a位于比支承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的一侧侧壁部25的上缘25a更靠上方的位置。由此,能够将幼儿座椅10的乘坐空间确保得很宽敞。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在比支承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的一侧侧壁部25更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与把手部件50的一侧端部51连接,另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2在比支承另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2的另一侧侧壁部26更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与把手部件50的另一侧端部52连接。由此,能够将幼儿座椅10的乘坐空间确保得很宽敞。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在比支承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的一侧侧壁部25的上缘25a更靠上方的位置,与把手部件50的一侧端部51连接,另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2在比支承另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2的另一侧侧壁部26的上缘26a更靠上方的位置,与把手部件50的另一侧端部52连接。由此,能够将幼儿座椅10的乘坐空间确保得很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侧视下,把手部件50的两端部51、52沿着相对于与侧壁部25、26的缘25a、26a垂直的方向所成的角度为10°以下的方向,从端部支承部件41、42延伸出来。由此,把手部件50的旋转轴线延伸的方向是相对于与侧壁部25、26的缘25a、26a垂直的方向所成的角度为10°以下的方向。通过使把手部件50以这样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从而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在使把手部件50移动时把手部件50的一侧端部51通过座面部21的上方。另外,把手部件50还沿着座椅主体20的缘28a移动。由此,能够有效地减少把手部件50与位于幼儿座椅10的周围的部件相干扰的可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幼儿座椅10还具备在座椅主体20能够装卸的脚套70,脚套70能够安装于把手部件50。由此,随着把手部件50的旋转而能够将脚套70从座椅主体20拆下。即,能够在为了使幼儿从幼儿座椅10下来而使把手部件50移动的同时,将脚套70从座椅主体20拆下。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带幼儿座椅的自行车1具备上述幼儿座椅10、以及安装了幼儿座椅10的自行车2。根据这样的带幼儿座椅的自行车1,为了易于使幼儿乘坐幼儿座椅10,而能够使把手部件50从座面部21的上方移动。具体而言,通过将把手部件50的一侧端部51从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1拆下,并且使另一侧端部52相对于另一侧端部支承部件42旋转,从而能够使把手部件50从座面部21的上方向座面部21的侧面移动。另外,在使把手部件50移动时,由于把手部件50以沿着其轴线50x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所以从把手部件50的端部支承部件41拆下的一侧端部51通过座面部21的周围。由于把手部件50的端部51未通过座面部21的上方,所以减少了该端部51接触到乘坐在幼儿座椅10上的幼儿而使幼儿受伤的可能。此外,由于能够使把手部件50沿着座椅主体20的缘28a移动,所以也减少了把手部件50与位于幼儿座椅10的周围的部件相干扰的可能。
应予说明,以上对针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几个变形例进行了说明,自然也可以将多个变形例适当地组合使用。

Claims (11)

1.一种自行车用幼儿座椅,其特征在于,是安装于自行车的幼儿用的座椅,
所述自行车用幼儿座椅具备:
座椅主体,其具有座面部和从所述座面部的两侧连接的一对侧壁部;以及
把手部件,其在两端部与分别设置在所述座椅主体的一对侧壁部的端部支承部件连接,
所述把手部件具有:连接于一侧端部支承部件的一侧端部;连接于另一侧端部支承部件的另一侧端部;以及将所述一侧端部与所述另一侧端部连接的中间部,
所述中间部由树脂形成,并且能够以如下方式弹性变形:在保持将所述另一侧端部连接于所述另一侧端部支承部件的状态下以沿所述把手部件的所述另一侧端部的旋转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同时,以使所述一侧端部从上方接近所述一侧端部支承部件,或者使所述一侧端部从所述一侧端部支承部件向上方分离的方式移动,
所述把手部件在所述一侧端部,以能够从上方或向上方装卸的方式安装于一侧端部支承部件,
所述一侧端部支承部件相对于所述侧壁部而固定,
所述把手部件通过使所述中间部弹性变形从而所述一侧端部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所述一侧端部支承部件,
所述把手部件在其另一侧端部,以沿着所述把手部件的所述另一侧端部的旋转轴线为中心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另一侧端部支承部件连接,
在侧视下,所述把手部件的所述两端部沿着相对于与所述侧壁部的缘垂直的方向所成的角度为10°以下的方向,从所述端部支承部件延伸出来,所述把手部件还沿着所述座椅主体的缘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用幼儿座椅,其特征在于,
通过使所述一侧端部沿所述一侧端部中的沿着所述把手部件的方向相对于所述一侧端部支承部件而相对移动,从而所述把手部件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所述一侧端部支承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用幼儿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侧端部和所述一侧端部支承部件中的一者具有向所述相对移动的方向突出的保持凸部,
所述一侧端部和所述一侧端部支承部件中的另一者具有能够***述保持凸部的保持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用幼儿座椅,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把手部件而言,通过使所述中间部弹性变形从而所述保持凸部能够从所述保持凹部拔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用幼儿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部件在没有施加外力的状态下,所述保持凸部位于所述保持凹部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用幼儿座椅,其特征在于,
设置在所述一侧端部支承部件的所述保持凸部或所述保持凹部位于比支承所述一侧端部支承部件的一侧侧壁部更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用幼儿座椅,其特征在于,
设置在所述一侧端部支承部件的所述保持凸部或所述保持凹部位于比支承所述一侧端部支承部件的一侧侧壁部的上缘更靠上方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用幼儿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侧端部支承部件在比支承所述一侧端部支承部件的一侧侧壁部更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与所述把手部件的所述一侧端部相连接,
所述另一侧端部支承部件在比支承所述另一侧端部支承部件的另一侧侧壁部更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与所述把手部件的所述另一侧端部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用幼儿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侧端部支承部件在比支承所述一侧端部支承部件的一侧侧壁部的上缘更靠上方的位置,与所述把手部件的所述一侧端部连接,
所述另一侧端部支承部件在比支承所述另一侧端部支承部件的另一侧侧壁部的上缘更靠上方的位置,与所述把手部件的所述另一侧端部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用幼儿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行车用幼儿座椅还具备能够相对于所述座椅主体装卸的脚套,
所述脚套能够安装于所述把手部件。
11.一种带幼儿座椅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幼儿座椅;以及
安装了所述幼儿座椅的自行车。
CN201911070282.1A 2018-11-06 2019-11-05 自行车用幼儿座椅以及带幼儿座椅的自行车 Active CN1111373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09188A JP7313030B2 (ja) 2018-11-06 2018-11-06 自転車用幼児座席および幼児座席付き自転車
JP2018-209188 2018-11-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37382A CN111137382A (zh) 2020-05-12
CN111137382B true CN111137382B (zh) 2022-12-30

Family

ID=70516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70282.1A Active CN111137382B (zh) 2018-11-06 2019-11-05 自行车用幼儿座椅以及带幼儿座椅的自行车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313030B2 (zh)
CN (1) CN11113738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47021Y2 (zh) * 1984-10-12 1992-11-06
US4932572A (en) * 1989-04-17 1990-06-12 Cycle Products Company Swivel grab bar assembly for a bicycle child carrier
JP2001238766A (ja) * 2000-02-29 2001-09-04 Sumiko Terajima 自転車のチャイルドシート用クッション
JP3626978B2 (ja) * 2002-07-08 2005-03-09 滋賀丸石自転車工業株式会社 自転車の子供乗せ装置におけるハンドル装置
JP2007302094A (ja) * 2006-05-10 2007-11-22 Bridgestone Cycle Co 子供用椅子及び二輪車
JP4625064B2 (ja) * 2007-11-05 2011-02-02 明門實業股▲フン▼有限公司 ベビーカー及びそのガードアーム装置
JP5688560B2 (ja) * 2011-01-24 2015-03-2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自転車の子乗せ装置用シートカバー
JP6168968B2 (ja) 2013-11-14 2017-07-2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分光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共焦点走査型顕微鏡
JP6654460B2 (ja) * 2016-02-17 2020-02-26 ピジョン株式会社 ベビーカー
JP6744621B2 (ja) * 2016-05-26 2020-08-19 オージーケー技研株式会社 自転車用前側子供乗せ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13030B2 (ja) 2023-07-24
CN111137382A (zh) 2020-05-12
JP2020075587A (ja) 2020-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39955B2 (ja) 幼児拘束装置
TWI531493B (zh) Children with seats
US20080258527A1 (en) Strap support apparatus
CN108275035A (zh) 模块化头部约束结构和造型支持结构
KR102393208B1 (ko) 절첩식 유모차
JP4912988B2 (ja) 子供乗せ装置及び二輪車
US8033554B2 (en) Stroller system
WO2018051807A1 (ja) ベビーカー
US7992882B2 (en) Wagon-car seat adapter
CN111137382B (zh) 自行车用幼儿座椅以及带幼儿座椅的自行车
EP2475547B1 (en) Child safety seat
JP2005022447A (ja)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JP2020082847A (ja) 折りたたみ可能な自転車用子供乗せ
JP7474960B2 (ja) 自転車用チャイルドシート及び自転車
JP5101386B2 (ja) 子供乗せ装置及び二輪車
KR101232672B1 (ko) 자동차시트에 구비되는 유아시트
JP7186391B2 (ja) 自転車用チャイルドシート及び自転車
CN112606931B (zh) 儿童座椅、带儿童座椅的自行车以及防护装置
JP7398700B2 (ja) 自転車用チャイルドシート及び自転車
JP7186392B2 (ja) 自転車用チャイルドシート及び自転車
KR101847442B1 (ko) 자동차용 안전띠 보조장치
JP7217877B2 (ja) 自転車用チャイルドシート及び自転車
KR20240063807A (ko) 유지 부재 및 육아 기구
KR101883115B1 (ko) 카시트 변형이 가능한 의류
JP3190775U (ja) 自動二輪車用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