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23780A - 编号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编号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23780A
CN111123780A CN201911340518.9A CN201911340518A CN111123780A CN 111123780 A CN111123780 A CN 111123780A CN 201911340518 A CN201911340518 A CN 201911340518A CN 111123780 A CN111123780 A CN 1111237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sc
bmu
numbering
level
csc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4051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23780B (zh
Inventor
王海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yperstr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yperstr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yperstr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yperstr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4051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237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237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237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237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237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42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using digital processors
    • G05B19/0423Input/output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1Pc I-O input output
    • G05B2219/21119Circuit for signal adaption, voltage level shift, filter nois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编号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本申请提供的编号配置方法应用于BMS,BMS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CSC以及一个与所有CSC连接的BMU,BMU的输出端口与首个CSC的输入端口连接,BMU的输入端口与最后一个CSC的输出端口连接。首先,进行初始化运行,将BMU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一电平以及所有CSC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二电平。当获取到第一CSC的输入端口为第一电平时,第一CSC向BMU发送编号请求,第一CSC为BMS中的任意一个CSC,BMU根据编号请求向第一CSC发送当前编号,以使第一CSC根据当前编号完成自身编号配置,并将自身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一电平。每个CSC实现自动编号,无需人工干预,节省人力及时间成本,避免人工干预造成的差错,提升***管理品质。

Description

编号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编号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新能源商用车和储能***的电池管理***(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以下简称BMS)广泛采用分布式管理,属于主从式架构,即包括电池管理主控单元(BatteryManagement Unit,以下简称BMU)和电池管理从控单元(Cell Supervision Circuit,以下简称CSC),整个BMS由一个BMU和多个CSC以及相关线束组成。其中,每个CSC的主要功能为采集电池电压、温度等信息,以及控制电池均衡等,BMU的主要功能为通过内部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以下简称CAN)总线采集所有CSC上传的电压、温度以及电池均衡等信息,据此与整车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以下简称ECU)进行通讯以控制车辆充放电,实现整个电池管理***的运行及控制。
因BMS***中的CSC的数量通常不止一个,所以为了使BMS能够区分并管理不同CSC上传的数据,为CSC配置编号成了必不可少的工作。现有技术中,对于CSC的编号配置,通常是在BMS***构建环节由生产人员采用上位机通过CAN报文将编号配置于每一个CSC中。
然而,现有技术中采用的CSC编号配置方法,配置过程以及后期编号维护存在各种问题,例如,人工配置编号费时费力、配置效率低下。已完成编号配置的CSC因各自编号的不同,需对其在库房分类管理,以及,当CSC存在故障或损坏等异常需要更换时,需先行导出异常的CSC编号,再将导出的编号配置到新的CSC,可见,均需要人力和/或时间成本的投入,并且,人工干预容易出现差错,影响管理品质。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编号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现有的CSC编号配置以及维护需要投入人力和/或时间成本,以及人工干预容易出现差错而影响管理品质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编号配置方法,应用于电池管理***BMS,所述BMS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电池管理从控单元CSC以及一个与所有CSC连接的电池管理主控单元BMU,所述BMU的输出端口与首个CSC的输入端口连接,所述BMU的输入端口与最后一个CSC的输出端口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初始化运行,所述初始化用于将所述BMU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一电平以及将所述所有CSC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二电平;
当获取到第一CSC的输入端口为所述第一电平时,所述第一CSC向所述BMU发送编号请求,所述第一CSC为所述BMS中的任意一个CSC;
所述BMU根据所述编号请求向所述第一CSC发送当前编号,以使所述第一CSC根据所述当前编号完成自身编号配置并将自身输出端口配置为所述第一电平。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CSC根据所述当前编号完成自身编号配置并将自身输出端口配置为所述第一电平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CSC向所述BMU发送确认指令,所述确认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CSC已完成编号配置。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BMU根据所述编号请求向所述第一CSC发送当前编号之前,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CSC为所述首个CSC时,所述BMU确定第一编号为所述当前编号为;
当所述第一CSC非所述首个CSC时,所述BMU根据所述确认指令确定所述当前编号。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获取到所述BMU的输入端口为所述第一电平时,所述BMS结束编号配置。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发生编号异常时,重新初始化运行,所述重新初始化用于将所述BMU的输出端口重新配置为所述第一电平以及将所述所有CSC的输出端口重新配置为所述第二电平。
可选地,所述当前编号为连续递增编号。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编号配置装置,应用于电池管理***BMS,所述BMS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电池管理从控单元CSC以及一个与所有CSC连接的电池管理主控单元BMU,所述BMU的输出端口与首个CSC的输入端口连接,所述BMU的输入端口与最后一个CSC的输出端口连接;所述装置,包括:
初始化模块,用于初始化运行,所述初始化用于将所述BMU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一电平以及将所述所有CSC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二电平;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当获取到第一CSC的输入端口为所述第一电平时向所述BMU发送编号请求,所述第一CSC为所述BMS中的任意一个CSC;
处理模块,用于所述BMU根据所述编号请求向所述第一CSC发送当前编号,以使所述第一CSC根据所述当前编号完成自身编号配置并将自身输出端口配置为所述第一电平。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
向所述BMU发送确认指令,所述确认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CSC已完成编号配置。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当所述第一CSC为所述首个CSC时,确定第一编号为所述当前编号为;
当所述第一CSC非所述首个CSC时,根据所述确认指令确定所述当前编号。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当获取到所述BMU的输入端口为所述第一电平时,所述BMS结束编号配置。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初始化模块,还用于:
当发生编号异常时,重新初始化运行,所述重新初始化用于将所述BMU的输出端口重新配置为所述第一电平以及将所述所有CSC的输出端口重新配置为所述第二电平。
可选地,所述当前编号为连续递增编号。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应用于电池管理***BMS,所述BMS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电池管理从控单元CSC以及一个与所有CSC连接的电池管理主控单元BMU,所述BMU的输出端口与首个CSC的输入端口连接,所述BMU的输入端口与最后一个CSC的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第一方面及可选的方案涉及的编号配置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存储有微控制器指令的非瞬时微控制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微控制器指令用于使所述微控制器执行第一方面及可选的方案涉及的编号配置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编号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应用于BMS,该BMS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CSC以及一个与所有CSC连接的BMU,其中,BMU的输出端口与首个CSC的输入端口连接,BMU的输入端口与最后一个CSC的输出端口连接。首先,进行初始化运行,该初始化用于将BMU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一电平以及将所有CSC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二电平,之后,当获取到第一CSC的输入端口为第一电平时,当前第一CSC则向BMU发送编号请求,而第一CSC为BMS的多个CSC中的任意一个CSC,然后BMU根据编号请求向当前第一CSC发送当前编号,以使该CSC根据当前编号完成自身编号配置,并且将自身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一电平。从而,使得每个CSC都能够自动完成编号配置,无需人工干预,节省了人力以及时间成本的同时,避免了人工干预造成的差错,提升了***管理品质。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编号配置方法的一种应用场景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编号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BMS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编号配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公开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公开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方法和装置的例子。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目前,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新能源商用车和储能***等技术领域的相关技术也得到迅速发展。使得应用于其中的电池管理***(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以下简称BMS)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现阶段的BMS广泛采用分布式管理,即包括一个电池管理主控单元(Battery Management Unit,以下简称BMU)以及多个电池管理从控单元(CellSupervision Circuit,以下简称CSC)。其中,每个CSC的主要功能为采集电池电压、温度等信息,以及控制电池均衡等,而BMU的主要功能为通过内部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Area Network,以下简称CAN)总线采集所有CSC上传的数据,据此与整车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以下简称ECU)进行通讯以控制车辆充放电,实现对电池管理***的运行及控制。因而,为了使BMS能够区分并管理不同CSC上传的数据,需对多个CSC配置编号。现有技术中,通常在BMS的***构建环节由技术人员采用上位机通过CAN报文为每个CSC配置固定的编号,换言之,现有技术中通过预配置的方法人工为每个CSC配置编号。然而,该种编号配置方法在配置过程中以及后期维护中都存在各种问题。例如,人工进行编号配置不但费时费力,配置效率也非常低。再者,预配置编号的方法配置完成的编号,需人工在库房对不同编号的CSC分类管理,不利于后期维护。并且,一旦任意CSC出现异常需更换时,则要先行导出异常的CSC的编号,再将编号人工配置给新的CSC,可见,操作过程繁琐,不利于***维护管理。此外,上述过程均需人工干预,极易出现差错,影响***管理品质。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的编号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应用于BMS,该BMS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CSC以及一个与所有CSC连接的BMU,其中,BMU的输出端口与首个CSC的输入端口连接,BMU的输入端口与最后一个CSC的输出端口连接。首先,进行初始化运行,该初始化用于将BMU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一电平,以及将所有CSC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二电平。之后,当获取到第一CSC的输入端口为第一电平时,当前第一CSC则向BMU发送编号请求,而第一CSC为BMS的多个CSC中的任意一个CSC,然后BMU根据编号请求向当前第一CSC发送当前编号,以使该CSC根据当前编号完成自身编号配置,并且将自身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一电平。从而,使得每个CSC都能够自动完成编号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提高了配置效率,有利于后期***维护,还避免了人工干预造成的差错,提升了***管理品质。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编号配置方法的一种应用场景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的编号配置方法应用于BMS,BMS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CSC以及一个与所有CSC连接的BMU,BMU的输出端口与首个CSC的输入端口连接,BMU的输入端口与最后一个CSC的输出端口连接。其中,该BMS可以被应用于新能源商用汽车以及储能***中,图1中以新能源商用汽车1为例示出,而对于新能源商用汽车1的具体车型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凡是使用BMS的新能源商用车均可以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编号配置方法自动完成其编号配置,可以理解的是,储能***中的BMS也同样适用。在BMS中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编号配置方法的电子设备可以为微控制器、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具有处理器的设备,图1中以微控制器2为例示出。图1中需要配置编号的为BMS 3。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编号配置方法可以由配置于BMU以及每个CSC中的具有处理器的电子设备执行,也可以另行为整个BMS***配置电子设备,由该电子设备执行,又或是应用BMS的控制***中能够执行编号配置方法的其他电子设备,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的编号配置方法并不仅限于应用于BMS,凡是在某一个控制***中,该***包括一个主控单元以及多个从控单元,以及之间具有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BMS相同的连接关系,则均可以采用本申请提供的编号配置方法为多个从控单元配置编号。
参照图1,BMS中包括多个CSC,因而,需要为每个CSC配置编号,以根据编号区分并管理每个CSC实现整个***的控制管理。首先,当BMS***上电后,其BMU以及所有的CSC同时工作,开始进行初始化运行,初始化运行的目的则是将BMU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一电平以及将所有CSC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二电平。然后,当获取到第一CSC的输入端口为第一电平时,该第一CSC则向BMU发送编号请求,其中,第一CSC为BMS中的任意一个CSC,BMU根据接收到的编号请求向第一CSC发送当前编号,以使第一CSC能够根据当前编号完成自身编号配置,与此同时将自身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一电平。从而,使得每个CSC都能够自动完成编号配置,无需人工干预,节省了人力以及时间成本的同时,避免了人工干预造成的差错,提升了***管理品质。
以下列举详细的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编号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进行描述。值得说明的是,以下BMS***中的BMU以及所有CSC中均配置有电子设备以执行编号配置方法,其中,该电子设备为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以下简称MCU)为例。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编号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编号配置方法应用于BMS,BMS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CSC以及一个与所有CSC连接的BMU,并且,BMU的输出端口与首个CSC的输入端口连接,而BMU的输入端口与最后一个CSC的输出端口连接。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编号配置方法,包括:
S201:初始化运行。
其中,初始化用于将BMU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一电平以及将所有CSC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二电平。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编号配置方法能够为BMS中的多个CSC进行自动编号配置,该BMS包括一个BMU以及多个依次连接的CSC,BMU以及每个CSC均有一个输入端口以及一个输出端口,其中,BMU的输出端口与所有CSC中的首个CSC的输入端口连接,而BMU的输入端口与所有CSC中的最后一个CSC的输出端口连接,除此之外,每个CSC的输出端口与下一个CSC的输入端口连接,上述的连接均可以通过地址分配线直接连接。而每个CSC的第三端通过CAN总线与BMU以及相邻的CSC进行通讯,即每个CSC通过CAN总线向BMU上传数据,以及相邻的CSC之间进行通讯,从而完成整个BMS的运行与控制。
每当***上电,BMU以及每个CSC同时开始工作,BMU以及每个CSC中的MCU能够通过运行嵌入式软件来获取自身输入端口的电平状态,以及控制自身所在单元输出端口的电平状态。而此时,BMU以及所有CSC进行初始化运行。具体为,BMU将自身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一电平,所有的CSC将各自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二电平,即初始化用于将BMU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一电平以及将所有CSC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二电平。
可以理解的是,BMS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均处于上电状态,每当***上电时,即为开始启动BMS***以使其投入运行,此时,BMS中的BMU以及所有CSC进行初始化运行,以与所有的CSC共同作用为每个CSC自动配置编号。
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BMS中包括多个CSC,其中的多个表示CSC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以及,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平和第二电平为高电平或低电平中的一种,但需要满足条件:当第一电平为高电平时,第二电平为低电平;当第一电平为低电平时,第二电平为高电平。
S202:当获取到第一CSC的输入端口为第一电平时,第一CSC向BMU发送编号请求。
其中,第一CSC为BMS中的任意一个CSC。
每当***上电后,BMU以及每个CSC同时开始工作,此时,BMU以及所有CSC进行初始化运行,BMU将自身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一电平,所有的CSC将各自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二电平,之后,每个CSC会获取自身输入端口的电平状态,而当获取到自身的输入端口为第一电平时,该CSC则会向BMU发送编号请求。换言之,BMS中的任意一个CSC会获取自身输入端口的电平状态,当其获取到自身输入端口为第一电平时,该CSC则向BMU发送编号请求。为了方便描述,此处,BMS中的任意一个CSC可以用第一CSC表征。
具体地,当第一CSC中的MCU获取到自身所在CSC的输入端口为第一电平时,该MCU通过CAN总线向BMU中的MCU发送编号请求。可以理解的是,编号请求则为第一CSC当前需要配置编号的请求。
S203:BMU根据编号请求向第一CSC发送当前编号,以使第一CSC根据当前编号完成自身编号配置并将自身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一电平。
当BMU接收到第一CSC发送的编号请求之后,BMU会根据该编号请求向第一CSC发送当前编号,其中,当前编号为第一CSC被配置的编号。BMU向第一CSC发送当前编号其目的为使得第一CSC根据该当前编号完成自身编号配置,与此同时,并将自身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一电平。
具体地,BMU中的MCU接收到第一CSC的MCU发送的编号请求之后,BMU中的MCU则根据编号请求向第一CSC的MCU发送当前编号,第一CSC中的MCU根据当前编号完成自身编号配置,与此同时,将自身所在CSC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一电平。
值得说明的是,对于当前编号具体的形式,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例如,可以为数字也可以为***中某种公认的编码等等。
如前所描述,BMS中BMU的输出端口与首个CSC的输入端口连接,BMU的输入端口与最后一个CSC的输出端口连接,除此之外,每个CSC的输出端口与下一个CSC的输入端口依次连接。因而,在所有CSC中,第一个获取到输入端口为第一电平的第一CSC则为与BMU的输出端口连接的首个CSC,换言之,所有CSC中首先完成编号配置的CSC为首个CSC,并且,所有的CSC是根据依次连接的顺序依次完成编号配置。
上述步骤S202至S203可以理解为循环步骤,例如,假设第一CSC为首个CSC,则该首个CSC完成编号配置并将自身输出端配置为第一电平之后,因该首个CSC的输出端口与其相邻的下一个CSC的输入端口连接,则此时即可获取的下一个CSC的输入端口为第一电平,则该下一个CSC便会向BMU发送编号请求,BMU根据该编号请求向该下一个CSC发送当前编号,以使该下一个CSC根据接收到的当前编号完成自身编号配置,并将自身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一电平,此时,即可获取到与该下一个CSC的输出端口连接的再下一个CSC的输入端口为第一电平,该再下一个CSC进行步骤S202,依次类推,以使所有的CSC根据依次连接的顺序能够依次完成编号配置。
至此,通过上述步骤S201至S203则能够使得BMS中的BMU与所有CSC共同作用,为每个CSC自动进行编号配置。
可选地,当获取到BMU的输入端口为第一电平时,BMS结束编号配置。
在BMS中,BMU的输入端口与所有CSC中的最后一个CSC的输出端口连接,仅当最后一个CSC的输出端口被配置为第一电平时,才能够获取到BMU的输入端口为第一电平,而最后一个CSC的输出端口被配置为第一电平时,最后一个CSC已完成了自身编号配置。因而,当获取到BMU的输入端口为第一电平时,BMS结束所有CSC的编号配置。
可以理解的是,当BMU中的MCU获取到其自身输入端口为第一电平时,整个BMS结束所有CSC的编号配置。值得说明的是,获取BMU以及所有CSC的输入端口的电平状态实时进行。
本实施例提供的编号配置方法应用于BMS,该BMS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CSC以及一个与所有CSC连接的BMU,并且,BMU的输出端口与首个CSC的输入端口连接,BMU的输入端口与最后一个CSC的输出端口连接。当***上电后,进行初始化运行,以将BMU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一电平以及所有CSC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二电平,之后,在BMS中,当获取到第一CSC的输入端口为第一电平时,第一CSC则向BMU发送编号请求,其中,该第一CSC为BMS中的任意一个CSC,BMU接收到编号请求后根据该编号请求向第一CSC发送当前编号,第一CSC接收当前编号并根据当前编号完成自身编号配置,同时,该第一CSC将自身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一电平。从而,通过BMS中的BMU以及所有CSC的共同作用,实现自动为每个CSC进行编号配置。无需人工干预,节省了人力以及时间成本的同时,避免了人工干预造成的差错,提升了***管理品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第一CSC根据当前编号完成自身编号配置并将自身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一电平之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编号配置方法,还包括:
第一CSC向BMU发送确认指令。
其中,确认指令用于指示第一CSC已完成编号配置。
可以理解的是,BMS中的任意一个CSC在根据当前编号完成自身编号配置并将自身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一电平之后,该CSC均会向BMU发送确认指令,以指示当前CSC根据当前编号已完成自身编号配置,BMS中的任意一个CSC都可以为第一CSC。
具体地,BMS中任意一个CSC的MCU,即第一CSC的MCU,在完成自身编号配置,并将其自身所在CSC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一电平之后,该CSC的MCU会向BMU中的MCU发送确认指令,确认指令以指示当前CSC的MCU已根据当前编号为自身所在的CSC完成编号配置。
本实施提供的编号配置方法,第一CSC在根据当前编号完成自身编号配置并将自身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一电平之后,则向BMU发送确认指令,以指示当前CSC已为自身完成配置当前编号。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BMU根据编号请求向第一CSC发送当前编号之前,还包括:
BMU确定当前编号。
当第一CSC为首个CSC时,BMU确定第一编号为当前编号;
当第一CSC非首个CSC时,BMU根据确认指令确定当前编号。
具体地,当第一CSC为首个CSC时,BMU将第一编号确定为当前编号,该第一编号则为首个CSC最终要配置编号。而对于第一编号的具体形式或类型,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例如可以为数字,也可以为某种公认的编码等等。
当第一CSC非首个CSC时,BMU根据确认指令确定当前编号。因第一CSC非首个CSC,则该第一CSC的输入端口连接有上一个CSC,其中的确认指令为该上一个CSC在完成自身编号配置并将自身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一电平之后,向BMU发送的确认指令。BMU根据确认指令确定当前编号,则为BMU根据该上一个CSC发送的确认指令,确定当前该第一CSC的当前编号。另外,值得被理解的是,BMU从第一编号开始,均存储有当前编号,例如,BMU为首个CSC确定了第一编号后,会存储该编号,即存储第一编号。依次类推,BMU中存储有该上一个CSC为自身配置的编号。BMU根据确认指令确定当前编号,可以理解为,BMU根据发送确认指令的该上一个CSC的编号确定该第一CSC的当前编号。其中,所确定的当前编号可以是在上一个CSC编号的基础上加1、加2等等,或者根据某种预设编码规则,例如,在发送确认指令的上一个CSC编号的基础上根据预设编码规则确定当前编号。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CSC为首个CSC时,BMU中的MCU确定第一编号为当前编号;当第一CSC非首个CSC时,BMU中的MCU根据确认指令确定当前编号。
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BMS中所有CSC的当前编号可以为连续递增编号,也可以为连续递减编号。
再者,当第一CSC非首个CSC,但为最后一个CSC时,因BMU获取到其输入端的电平状态在前,故,此时的BMU不进行根据确认指令确定当前编号的步骤,而是BMS结束整个***的编号配置进程。
本实施例提供的编号配置方法,BMU在根据编号请求向第一CSC发送当前编号之前,需要确定当前编号。其中,当第一CSC为首个CSC时,BMU确定第一编号为当前编号,而当第一CSC非首个CSC时,BMU根据发送确认指令的上一个CSC的编号确定当前编号,即根据确认指令确定当前编号。从而,所有CSC根据彼此之间的连接顺序与BMU共同依次为每个CSC自动完成编号配置。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编号配置方法,还包括:
当发生编号异常时,重新初始化运行。
其中,重新初始化用于将BMU的输出端口重新配置为第一电平以及将所有CSC的输出端口重新配置为第二电平。
当BMS中某个或多个CSC发生了损坏和/或故障等问题,对存在问题的CSC进行更换之后,此时BMS中所有的CSC则为发生编号异常状态。可以理解的是,当对BMS中的CSC进行更换时,势必会将***进行断电。而当完成更换,重新将***上电时,则重新初始化运行,重新初始化用于将BMU的输出端口重新配置为第一电平,以及将所有CSC的输出端口重新配置为第二电平。继而,执行步骤S202以及S203,重新为每个CSC进行编号配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编号配置方法,当发生编号异常时,重新进行初始化运行,将其BMU的输出端口的电平状态配置为第一电平,以及将所有CSC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二电平,以通过BMU以及所有CSC重新为每个CSC自动进行编号配置。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编号配置方法,当BMS中的CSC出现损坏等问题需要更换时,只需直接对其进行更换,在完成更换之后,***再次上电,重新进行初始化运行,进而重新为每个CSC进行编号配置。不同于现有技术中需要将出现问题的CSC的编号先行人工导出,在完成更换后,又将该编号人工重新配置给更换后的CSC。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人工干预,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成本,还避免了人工干预导致的差错,提高了***管理品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下面以BMS中存在一个BMU以及3个CSC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编号配置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BMS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BMS 30中包括依次连接的3个CSC,以及一个与3个CSC连接的BMU 31,其中,BMU 31的输出端口311与首个CSC 32的输入端口321连接,BMU 31的输入端口313与最后一个CSC 34的输出端口343连接。每个CSC之间,以及每个CSC与BMU 31之间均通过CAN总线进行通讯。BMU 31以及每个CSC中均配置有MCU,以执行本实施例的编号配置方法。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的工况中,BMU 31中的MCU 312与其输出端口311、输入端口313以及其第三端口的CAN总线之间,例如可以通过铜箔连接以使其焊接至电路板上。类似地,每个CSC中的MCU与其输入端口、输出端口以及各自中的第三端口的CAN总线之间也有铜箔将其进行连接以固定在电路板上。对于连接采用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当BMS 30上电时,BMU 31以及3个CSC同时工作,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进行初始化运行,BMU 31中的MCU 312将输出端口311配置为第一电平,3个CSC将各自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二电平,其中,第一电平为高电平时,第二电平为低电平;第一电平为低电平时,第二电平为高电平;
第二步,当获取到首个CSC 32的输入端口321为第一电平时,首个CSC 32中的MCU322向BMU 31的MCU 312发送编号请求。可以理解的是,因BMU 31的输出端口311与首个CSC32的输入端口321连接,在第一步中,输出端口311被配置为第一电平时,则3个CSC中仅有首个CSC 32的输入端口321能够获取到第一电平,则首个CSC 32的MCU 322向BMU 31中的MCU312发送编号请求。
第三步,BMU 31中的MCU 312接收到编号请求之后,根据编号请求向首个CSC 32的MCU 322发送当前编号。因该CSC为首个CSC 32,则BMU 31中的MCU 312确定第一编号为当前编号。以使首个CSC 32中的MCU 322根据第一编号为自身完成编号配置,并将自身输出端口323配置为第一电平,假设第一编号为编号1。之后,首个CSC 32中的MCU 322还向BMU 31中的MCU 312发送确认指令,该确认指令用于指示首个CSC 32已完成编号配置。
第四步,当首个CSC 32的输出端口323被配置为第一电平时,与其输出端口323相连的下一个CSC 33的输入端口331的电平状态即被获取到为第一电平,则该下一个CSC 33中的MCU 332向BMU 31的MCU 312发送编号请求。为了描述方便,将下一个CSC 33在下文中称之为第二CSC 33。
第五步,BMU 31中的MCU 312接收到编号请求之后,则根据编号请求向第二CSC 33的MCU 332发送当前编号。而在发送该编号之前,BMU 31中的MCU 312还根据首个CSC 32发送的确认指令确定当前编号,因确认指令为编号1的CSC 32所发送,故MCU 312根据该编号1确定当前编号,例如,所确定的当前编号为编号2。继而,使得第二CSC 33中的MCU 332将自身编号配置为编号2,同时,将自身输出端口333配置为第一电平。之后,第二CSC 33中的MCU332还向BMU 31中的MCU 312发送确认指令,该确认指令用于指示第二CSC 33已完成编号配置。
第六步,当第二CSC 33的输出端口333被配置为第一电平时,与其输出端口333相连的下一个CSC 34的输入端口341的电平状态即被获取到为第一电平,则该下一个CSC 34中的MCU 342向BMU 31的MCU 312发送编号请求。为了描述方便,将此处的下一个CSC 34在下文中称之为第三CSC 34。
第七步,与第五步相类似地,BMU 31中的MCU 312会根据第二CSC 33发送的确认指令确定当前编号,因确认指令为编号2的CSC 33所发送,故MCU 312根据该编号2确定当前编号,例如,所确定的当前编号为编号3。BMU 31中的MCU 312接收到编号请求之后,向第三CSC34的MCU 342发送当前编号,即发送编号3,以使第三CSC 34中的MCU 342将自身编号配置为编号3,同时,将自身输出端口343配置为第一电平。而第三CSC 34为最后一个CSC 34,其输出端口343与BMU 31的输入端口313连接,当输出端口343被配置为第一电平时,BMU 31的输入端口313即可获取到第一电平,此时,BMS 30结束编号配置,从而3个CSC依次完成编号配置。
值得说明的是,BMS中包括更多CSC时,只需重复上述第二步至第七步的步骤,则能够为***中所有的CSC自动完成编号配置。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编号配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编号配置装置可以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编号配置方法。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编号配置装置400,包括:
初始化模块401,用于初始化运行,其中,初始化用于将BMU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一电平以及将所有CSC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二电平。
第一发送模块402,用于当获取到第一CSC的输入端口为第一电平时向BMU发送编号请求,第一CSC为BMS中的任意一个CSC。
处理模块403,用于根据编号请求向第一CSC发送当前编号,以使第一CSC根据当前编号完成自身编号配置并将自身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一电平。
本实施例提供的编号配置装置与上述图2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实现原理以及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发送模块402,还用于:
向BMU发送确认指令,其中,确认指令用于指示第一CSC已完成编号配置。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模块403,还用于:
当第一CSC为首个CSC时,确定第一编号为当前编号为;
当第一CSC非首个CSC时,根据确认指令确定当前编号。
可选地,BMS中所有CSC的当前编号为连续递增编号,或连续递减编号。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编号配置装置400,还包括:
当获取到BMU的输入端口为第一电平时,BMS结束编号配置。
可选地,当发生编号异常时,初始化模块401,还用于:
重新初始化运行,其中,重新初始化用于将BMU的输出端口重新配置为第一电平。
上述装置实施例与对应的方法实施例的实现原理以及效果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值得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编号配置装置被相应地配置于BMU以及每个CSC当中,例如,前述中的初始化模块401被配置于BMU的MCU中以及所有CSC的MCU之中,而第一发送模块402被配置于每个CSC的MCU之中。处理模块403则被配置于BMU的MCU以及所有CSC的MCU之中。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编号配置方法的电子设备为另行统一配置,则对于初始化模块401、第一发送模块402以及处理模块403配置的位置则根据工况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定。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500包括:
处理器501以及存储器502,其中,存储器502用于存储处理器501的可执行指令;
处理器501配置为经由执行可执行指令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编号配置方法的各个步骤,具体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若电子设备500为微控制器时,其存储器502可以被集成于处理器501之中,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有微控制器指令的非瞬时微控制器可读存储介质,微控制器指令用于使微控制器执行上述各实施例中编号配置方法的各个步骤。例如,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闪速存储器(Flash ROM,简称FLASH)、带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简称EEPROM)、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等。值得被理解的是,当电子设备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等设备时,相应地可读存储介质即为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上述各实施例中编号配置方法的各个步骤。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书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编号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池管理***BMS,所述BMS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电池管理从控单元CSC以及一个与所有CSC连接的电池管理主控单元BMU,所述BMU的输出端口与首个CSC的输入端口连接,所述BMU的输入端口与最后一个CSC的输出端口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初始化运行,所述初始化用于将所述BMU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一电平以及将所述所有CSC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二电平;
当获取到第一CSC的输入端口为所述第一电平时,所述第一CSC向所述BMU发送编号请求,所述第一CSC为所述BMS中的任意一个CSC;
所述BMU根据所述编号请求向所述第一CSC发送当前编号,以使所述第一CSC根据所述当前编号完成自身编号配置并将自身输出端口配置为所述第一电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号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CSC根据所述当前编号完成自身编号配置并将自身输出端口配置为所述第一电平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CSC向所述BMU发送确认指令,所述确认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CSC已完成编号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编号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MU根据所述编号请求向所述第一CSC发送当前编号之前,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CSC为所述首个CSC时,所述BMU确定第一编号为所述当前编号;
当所述第一CSC非所述首个CSC时,所述BMU根据所述确认指令确定所述当前编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编号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获取到所述BMU的输入端口为所述第一电平时,所述BMS结束编号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编号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发生编号异常时,重新初始化运行,所述重新初始化用于将所述BMU的输出端口重新配置为所述第一电平以及将所述所有CSC的输出端口重新配置为所述第二电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编号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编号为连续递增编号。
7.一种编号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池管理***BMS,所述BMS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电池管理从控单元CSC以及一个与所有CSC连接的电池管理主控单元BMU,所述BMU的输出端口与首个CSC的输入端口连接,所述BMU的输入端口与最后一个CSC的输出端口连接;所述装置,包括:
初始化模块,用于初始化运行,所述初始化用于将所述BMU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一电平以及将所述所有CSC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二电平;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当获取到第一CSC的输入端口为所述第一电平时向所述BMU发送编号请求,所述第一CSC为所述BMS中的任意一个CSC;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编号请求向所述第一CSC发送当前编号,以使所述第一CSC根据所述当前编号完成自身编号配置并将自身输出端口配置为所述第一电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编号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
向所述BMU发送确认指令,所述确认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CSC已完成编号配置。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池管理***BMS,所述BMS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电池管理从控单元CSC以及一个与所有CSC连接的电池管理主控单元BMU,所述BMU的输出端口与首个CSC的输入端口连接,所述BMU的输入端口与最后一个CSC的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编号配置方法。
10.一种存储有微控制器指令的非瞬时微控制器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器指令用于使所述微控制器执行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编号配置方法。
CN201911340518.9A 2019-12-23 2019-12-23 编号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1237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40518.9A CN111123780B (zh) 2019-12-23 2019-12-23 编号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40518.9A CN111123780B (zh) 2019-12-23 2019-12-23 编号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23780A true CN111123780A (zh) 2020-05-08
CN111123780B CN111123780B (zh) 2022-04-15

Family

ID=70501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40518.9A Active CN111123780B (zh) 2019-12-23 2019-12-23 编号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23780B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80104861A (ko) * 2007-05-29 2008-12-03 김금수 배터리 수명 추정을 위한 인버터 회로의 제어 장치 및 그인버터 회로
CN101667668A (zh) * 2008-09-03 2010-03-10 欧姆龙株式会社 多单元电池***及管理编号赋予方法
CN102122733A (zh) * 2010-01-08 2011-07-13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池管理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US20120242144A1 (en) * 2011-03-24 2012-09-2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battery cell with integral control circuit
CN102740034A (zh) * 2011-03-09 2012-10-17 日立民用电子株式会社 传送***以及中继设备
CN102759922A (zh) * 2012-07-20 2012-10-31 湖南吉大汽车链条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通讯安全检测方法及其***
CN103094953A (zh) * 2011-11-07 2013-05-08 索尼公司 充放电控制方法、充电装置控制器及放电装置控制器
CN103336486A (zh) * 2012-12-19 2013-10-02 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蓄能***的电池模组地址分配方法
EP2685589A2 (en) * 2012-07-10 2014-01-15 Samsung SDI Co., Ltd. Battery pack, method of charging the same, and vehicl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4228603A (zh) * 2014-09-25 2014-12-24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址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04636297A (zh) * 2014-12-30 2015-05-20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管理***从板编码方法
CN105872123A (zh) * 2016-03-29 2016-08-1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编码方法、电池监控单元、电池管理单元及***
CN107239047A (zh) * 2016-03-29 2017-10-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管理***及对电池检测单元的编号方法
CN107244260A (zh) * 2017-07-11 2017-10-13 浙江大学常州工业技术研究院 一种微速四轮电动车的铅酸电池管理***及控制方法
JP2019028038A (ja) * 2017-08-03 2019-02-21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池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電池管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80104861A (ko) * 2007-05-29 2008-12-03 김금수 배터리 수명 추정을 위한 인버터 회로의 제어 장치 및 그인버터 회로
CN101667668A (zh) * 2008-09-03 2010-03-10 欧姆龙株式会社 多单元电池***及管理编号赋予方法
CN102122733A (zh) * 2010-01-08 2011-07-13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池管理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02740034A (zh) * 2011-03-09 2012-10-17 日立民用电子株式会社 传送***以及中继设备
US20120242144A1 (en) * 2011-03-24 2012-09-2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battery cell with integral control circuit
CN103094953A (zh) * 2011-11-07 2013-05-08 索尼公司 充放电控制方法、充电装置控制器及放电装置控制器
EP2685589A2 (en) * 2012-07-10 2014-01-15 Samsung SDI Co., Ltd. Battery pack, method of charging the same, and vehicl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2759922A (zh) * 2012-07-20 2012-10-31 湖南吉大汽车链条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通讯安全检测方法及其***
CN103336486A (zh) * 2012-12-19 2013-10-02 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蓄能***的电池模组地址分配方法
CN104228603A (zh) * 2014-09-25 2014-12-24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址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04636297A (zh) * 2014-12-30 2015-05-20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管理***从板编码方法
CN105872123A (zh) * 2016-03-29 2016-08-1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编码方法、电池监控单元、电池管理单元及***
CN107239047A (zh) * 2016-03-29 2017-10-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管理***及对电池检测单元的编号方法
CN107244260A (zh) * 2017-07-11 2017-10-13 浙江大学常州工业技术研究院 一种微速四轮电动车的铅酸电池管理***及控制方法
JP2019028038A (ja) * 2017-08-03 2019-02-21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池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電池管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23780B (zh) 2022-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46683B (zh) 分散式電池管理系統及其標識分配方法
KR101245279B1 (ko) 배터리팩의 멀티 슬레이브에 대한 순차적 아이디 설정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2842939B (zh) 一种电池管理***及电池管理方法
CN104750506A (zh) 一种智能家电wifi模块软件自动升级方法
CN104750510A (zh) 一种芯片启动方法及多核处理器芯片
CN105159109B (zh) 一种plc控制器远程升级***
CN104600792A (zh) 一种储能电池管理***的地址分配方法
US10469620B2 (en)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a new software version to at least one electricity meter via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2055096A (zh) 自动设置设备通信地址的方法及装置
CN114721917A (zh) 数据采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123780B (zh) 编号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602623B (zh) 电池管理***及其更新方法、电动汽车控制***和电动车
CN104683130A (zh) 一种配置堆叠端口的方法和设备
KR20160106064A (ko) 배터리 관리 시스템의 시동 방법
CN111123779B (zh) 编号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30079806A1 (en) Identifier setting system
CN115550427A (zh) 一种设备升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13716948U (zh) 一种电池管理***
CN104834535A (zh) Soc芯片***及其开机方法
CN108089986A (zh) 一种基于机器人的版本更新测试方法及***
CN110473307B (zh) 一种智能电池配对修复方法及***
CN113596189A (zh) 一种并联编址方法、电池包及并联编址***
CN107968718A (zh) 一种确认主备用状态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0958296A (zh) 充电桩集群通信***、方法及充电桩
CN107453903A (zh) 一种识别通讯从站的方法和***以及一种存储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Unit 1201, unit 3, 12 / F, building 2, yard 9, FengHao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94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Haibo Si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08, floor 2, research center building,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o. 35, Qinghua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94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HYPERSTRONG TECHNOLOG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