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23599B - 具有电致变色功能的遮光罩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电致变色功能的遮光罩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23599B
CN111123599B CN202010018660.8A CN202010018660A CN111123599B CN 111123599 B CN111123599 B CN 111123599B CN 202010018660 A CN202010018660 A CN 202010018660A CN 111123599 B CN111123599 B CN 1111235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layer
substrate
layer
electrochromic
conductiv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1866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23599A (zh
Inventor
杨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1866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2359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235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235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235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235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514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chromic material, e.g. by the electrodeposited materia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电致变色功能的遮光罩,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层、电致变色模组以及第二基层;其中,所述电致变色模组包括第一基底、第二基底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基底和所述第二基底之间的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和电致变色材料层;所述第一导电层通过镀膜直接形成于所述第一基底远离所述第一基层的一侧,所述第二导电层通过镀膜直接形成于所述第二基底远离所述第二基层的一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电致变色功能的遮光罩,通过在第一基层和第二基层之间设置电致变色模组,并且在电致变色模组的基底上直接形成导电层,克服了无法直接在第一基层和第二基层上高温镀膜形成导电层的缺陷。

Description

具有电致变色功能的遮光罩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的周边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具有电致变色功能的遮光罩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图像处理技术提高,虚拟现实(VR)或增强现实(AR)的相关产品及应用技术也日渐普遍。AR技术可以将实现现实与虚拟的互动,随着AR技术在游戏娱乐领域的广泛运用,AR技术在教育、工程领域得到了良好的运用。
相关技术中的AR眼镜一般是基于光机模组投影在光波导的解决方案。然而,光机模组的对比度和亮度不高,并且由于光栅光波导效率较低,入眼亮度低,限制了AR眼镜在强光下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电致变色功能的遮光罩,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层、电致变色模组以及第二基层;其中,所述电致变色模组包括第一基底、第二基底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基底和所述第二基底之间的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和电致变色材料层;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所述第一导电层通过镀膜直接形成于所述第一基底远离所述第一基层的一侧,所述第二导电层通过镀膜直接形成于所述第二基底远离所述第二基层的一侧。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电致变色功能的遮光罩的制作方法,所述遮光罩具有电致变色功能,所述制作方法包括:提供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在所述第一基底上通过镀膜直接形成第一导电层,在所述第二基底上通过镀膜直接形成第二导电层;在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形成电致变色材料层;在所述第一基底远离所述第一导电层的一侧贴覆第一基层,在所述第二基底远离所述第二导电层的一侧贴覆第二基层,以形成所述遮光罩。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电致变色功能的遮光罩,通过在第一基层和第二基层之间设置电致变色模组,并且在电致变色模组的基底上直接形成导电层,克服了无法直接在第一基层和第二基层上高温镀膜形成导电层的缺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电致变色功能的遮光罩的制作方法,通光在电致变色模组中设置柔性基底,使得该电致变色模组可以直接贴合于曲面基层上,提升生产制作效率。同时,可以在柔性基底上直接镀膜形成导电层,使得遮光罩的制作工艺流程简单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遮光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遮光罩的电致变色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致变色材料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致变色材料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致变色材料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遮光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遮光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遮光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遮光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遮光罩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AR眼镜轻便化及具有良好的抗跌落强度成为其设计方案的趋势,作为AR眼镜的遮光罩一般采用透明树脂制成。为了实现电致变色以形成透过率可调的遮光罩,相关技术中提出了在遮光罩中添加电致变色调光模块。这就需要在透明树脂形成的遮光罩上直接形成透明电极。
然而,申请人在研究中发现,透明树脂玻璃化温度较低,一般低于200℃。而透明导电材料镀膜制程中,为了实现较高的透过率和较好的电导率,一般需要大于200℃的高温制程以使薄膜结晶化。即难以在树脂遮光罩上直接加工电致变色单元。
另外,遮光罩一般具有一定的弧度,在有弧度的曲面上直接加工电致变色单元也是目前需要攻克的难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思路是,在遮光罩的基材之间夹持电致变色模组,克服了直接在遮光罩的透明树脂材料上加工电致变色单元无法实现高温镀透明导电膜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具有电致变色功能的遮光罩,该遮光罩主要用于前述的AR眼镜。具体地,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具有电致变色功能的遮光罩100的结构示意图,该遮光罩100大致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层10、电致变色模组20以及第二基层30。换言之,电致变色模组20设于第一基层10与第二基层30之间,以在电场的作用下调节遮光罩100的透过率。
其中,第一基层10和第二基层30可以采用透明树脂材料制成。该透明树脂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对苯二甲酸乙酯、聚酰亚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聚碳酸脂。上述透明树脂材料可以使得遮光罩100具有较轻的重量和较好的抗跌落强度,提升遮光罩100的使用寿命。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基层10和第二基层30也可以采用玻璃制成。
进一步地,电致变色模组20分别与第一基层10、第二基层30贴合固定连接,可以避免直接在第一基层10和第二基层30上镀膜,以避免破坏第一基层10和第二基层30。
可以理解的,第一基层10和第二基层30采用的透明树脂材料的玻璃化温度较低,一般低于200℃。而在导电材料镀膜制程中,为了实现较高的透过率和较好的电导率,其制程温度一般需要大于200℃。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遮光罩100的电致变色模组20的结构示意图,电致变色模组20大致包括第一基底21、第二基底22以及形成于第一基底21和第二基底22之间的第一导电层23、第二导电层24以及电致变色材料层25。其中,电致变色材料层25设置于第一导电层23和第二导电层24之间。
换言之,电致变色模组20大致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底21、第一导电层23、电致变色材料层25、第二导电层24以及第二基底22。
进一步地,电致变色材料层25设置于第一导电层23和第二导电层24之间,第一导电层23、第二导电层24与电致变色材料层25电连接,以使得电致变色材料层25的相对两侧能够形成一个外加电场,从而使得电致变色材料层25能够变色。
可以理解的,电致变色材料层25在第一导电层23和第二导电层24的电场作用下,电致变色材料层25能够实现从高透态到低透态或者从低透态到高透态的透明度的变化,进而实现透光率可调的遮光罩100。
进一步地,第一基底21和第二基底22均采用柔性透明材料制成,第一基底21贴覆于第一基层10靠近第二基层30的一侧,第二基底22贴覆于第二基层30靠近第一基层10的一侧。可以理解的,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的第一基底21和第二基底22,可以满足平面或者曲面形状的第一基层10和第二基层30的贴合。
具体而言,第一导电层23通过镀膜直接形成于第一基底21远离第一基层10的一侧,第二导电层24通过镀膜直接形成于第二基底22远离第二基层30的一侧。其中,第一基底21和第二基底22采用透明聚酰亚胺材料制成,透明聚酰亚胺材料大致上可以耐220~480℃高温,可以满足导电材料镀膜制程需要。当然,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基底21、第二基底22可以是聚酰亚胺(Polyimide,PI)、无色聚酰亚胺(Colorless Polyimide,CPI)等柔性基体。
进一步地,第一基底21通过OCA光学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e)或者光学透明树脂(Optical Clear Resin,OCR)贴覆于第一基层10,第二基底22通过OCA光学胶或者光学透明树脂贴覆于第二基层30。第一基层10和第二基层30采用的透明树脂材料以及玻璃、第一基底21和第二基底22采用的透明聚酰亚胺材料、以及OCA光学胶或者光学透明树脂的折射率接近,大致上都在1.5左右,可以避免反射和炫光等问题,使得遮光罩100在高透态下具有较高的透过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层23和第二导电层24采用导电材料制成。例如,第一导电层23和第二导电层24采用氧化铟锡、掺氟的氧化锡、掺铝的氧化锌、透明金属网格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层23和第二导电层24优选采用氧化铟锡制成。其中,第一导电层23和第二导电层24均为采用透明导电物质制成的透明导电层。
可以理解的,第一导电层23、第二导电层24还可以通过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Vapor Deposition,PVD)的方式分别形成于第一基底21、第二基底22。进一步地,第一导电层23、第二导电层24的厚度可以分别在100nm-300nm的范围之内,具体的可以为100nm、120nm、150nm、200nm、280nm及300nm等。
进一步地,电致变色材料层25采用电致变色材料制成,该电致变色材料可以是有机聚合物(包括聚苯胺、聚噻吩等)、无机材料(普鲁士蓝、过渡金属氧化物,如三氧化钨)及有机小分子(如紫罗精)等。其中,电致变色材料为有机聚合物或者无机材料时,可以包括变色层、离子传导层、离子存储层等,关于这部分详细的技术特征,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范围内,此处不再详述。进一步地,电致变色材料为有机小分子时,可以通过真空灌装工艺形成,关于这部分详细的技术特征,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范围内,此处亦不再详述。
具体而言,电致变色材料层25采用电致变色材料、对电极材料以及电解质混合制成或者堆叠制成。将该电致变色材料层25设置于第一导电层23和第二导电层24之间,以在第一导电层23和第二导电层24的电场作用下,电致变色材料层25能够实现从高透态到低透态或者从低透态到高透态的透明度的变化,进而实现透光率可调的遮光罩100。其中,对电极材料可以采用铂、碳、钛、铬、锆、铜等导电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电解质可以使用固态或者液态电解质。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电致变色材料层25大致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电致变色材料251、电解质252以及对电极材料253,换言之,电致变色材料层25可以是由电致变色材料251、电解质252以及对电极材料253分层堆叠形成的三明治结构。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电致变色材料层25可以是将电致变色材料251与电解质252混合后再与对电极材料253堆叠形成的双层结构。当然,在另一种双层结构中,可以是将对电极材料253与电解质252混合后再与电致变色材料251堆叠形成的双层结构(未图示)。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电致变色材料层25还可以是将电致变色材料251以及对电极材料253混合到电解质252中形成的一体化结构。
可以理解的,电致变色材料层25的具体形成方式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范围内,此处不再详述。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6和图7,第一基层10和第二基层30可以呈平面或者曲面设置,其中,图6是第一基层10和第二基层30呈平面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第一基层10和第二基层30呈曲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地,当第一基层10和第二基层30呈平面设置时,第一基底21呈平面贴附于第一基层10,第二基底22呈平面贴附于第二基层20。如图6所示,遮光罩100的第一基层10、电致变色模组20以及第二基层30均呈平面设置,具有较好的外观表现力。
进一步地,当第一基层10和第二基层30呈曲面设置时,第一基底21呈曲面贴附于第一基层10,第二基底22呈曲面贴附于第二基层20。如图7所示,遮光罩100具有第一的弧度,例如遮光罩100的端部呈同侧翘起状态,即第一基层10和第二基层30的端部呈曲面设置,此时,难以在曲面上直接加工电致变色材料层25。故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电致变色模组20的第一基底21和第二基底22采用柔性透明材料制成,并在第一基底21和第二基底22上加工电致变色材料层25,以形成具有曲面的透光率可调的遮光罩100。
具体而言,通过镀膜在第一基底21上形成第一导电层23,通过镀膜在第二基底22上形成第二导电层24,然后再第一导电层23和第二导电层24之间形成电致变色材料层25,最后贴附第一基层10和第二基层30,即可形成具有曲面的透光率可调的遮光罩10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遮光罩,通过在第一基层10和第二基层30之间设置电致变色模组20,并且在电致变色模组20中设置第一基底21和第二基底22,且在第一基底21上直接形成第一导电层23以及在第二基底22上直接形成第二导电层24,将电致变色材料层25设置于第一导电层23和第二导电层24之间,克服了无法直接在第一基层10和第二基层30上高温镀膜形成第一导电层23和第二导电层24的缺陷。可以理解的,通过采用柔性材质的第一基底21和第二基底22制成柔性电致变色模组,并将柔性电致变色模组设置于第一基层10和第二基层30之间,克服了无法直接在第一基层10和第二基层30上高温镀膜形成导电层的缺陷,同时,柔性材质的第一基底21和第二基底22可以适于曲面加工。
另外,第一基底21和第二基底22采用柔性材料制成,便于具有曲面的遮光罩100的加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遮光罩100大致上还包括密封件50,密封件50环绕设置第一基层10和第二基层30远离电致变色模组20的外周缘,以防止水氧的侧向侵入,影响遮光罩100的使用效果以及使用寿命。
具体而言,密封件50的形状可以呈环状设置,其内圈的横截面可以呈圆形、三角形、矩形、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等规则形状,还可以为其它不规则形状。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以密封件50的形状呈圆环状为例进行说明。
进一步地,密封件50可以为塑胶框架。相应地,塑胶框架可以胶接于第一基层10及第二基层30。塑胶框架还可以胶接于第一基底21及第二基底22。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密封件50还可以为玻璃框架,该玻璃框架可以胶接于第一基底21及第二基底22。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密封件50大致上可以包括第一胶框51和第二胶框52,第一胶框51环绕设置于电致变色模组20的外周缘。第二胶框52设置于第一基层10和第二基层30之间,且环绕设置于第一胶框51远离电致变色模组20的一侧。
具体而言,第一胶框51环绕设置于电致变色模组20的外周缘,第一胶框51可以呈环状设置,其内圈紧贴于电致变色模组20的外周缘。换言之,第一胶框51可以胶接于第一基底21及第二基底22。即第一胶框51的内圈同时固定连接第一基底21及第二基底22,以对电致变色模组20进行封装,避免水氧的侧向侵入,提升电致变色模组20使用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第二胶框52设置于第一基层10和第二基层30之间,第二胶框52可以呈环状设置,其内圈环绕设置于第一胶框51远离电致变色模组20的一侧。换言之,第二胶框52的内圈紧贴于第一胶框51远离电致变色模组20的一侧,且与该侧固定连接或者胶接。进一步地,第二胶框52夹设于第一基层10和第二基层30之间,且分别与第一基层10和第二基层30胶接密封,以对遮光罩100进行进一步封装,防止水氧的侧向侵入,提升遮光罩100使用的可靠性以及使用寿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遮光罩,由于第一基层和第二基层使用块状透明树脂,其本身具备良好的防水氧性能。因此,遮光罩表面并不需要特别的水氧阻隔处理。然而,为了防止水氧的侧向侵入,通过设置第一胶框和第二胶框封装,可以有效地阻止水氧的侧向侵入。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遮光罩的制作方法,可以理解的,该遮光罩可以为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的遮光罩,该遮光罩具有电致变色功能。具体地,请参阅图10,图1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遮光罩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制作方法大致包括如下步骤:
S101、提供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
其中,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均采用柔性透明材料制成,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的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可以满足平面或者曲面贴合。具体而言,第一基底、第二基底可以是聚酰亚胺(Polyimide,PI)、无色聚酰亚胺(Colorless Polyimide,CPI)等柔性基体。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采用透明聚酰亚胺材料制成,透明聚酰亚胺材料大致上可以耐220~480℃高温,可以满足后续导电材料镀膜制程需要。
S102、在第一基底上通过镀膜直接形成第一导电层,在第二基底上通过镀膜直接形成第二导电层;
具体而言,第一导电层通过镀膜直接形成于第一基底上,第二导电层通过镀膜直接形成于第二基底上。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均为采用透明导电材料制成的透明导电层。例如,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可以采用氧化铟锡、掺氟的氧化锡、掺铝的氧化锌、透明金属网格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还可以通过物理气相沉积的方式分别形成于第一基底、第二基底。
S103、在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之间形成电致变色材料层;
其中,电致变色材料层采用电致变色材料制成。具体而言,电致变色材料层采用电致变色材料、对电极材料以及电解质混合制成或者堆叠制成,其具体结构如前述实施例所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具体描述。
S104、在第一基底远离第一导电层的一侧贴覆第一基层,在第二基底远离第二导电层的一侧贴覆第二基层,以形成遮光罩。
可以理解的,第一基层和第二基层可以呈平面或者曲面设置,分别设置于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的外侧,以对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形成保护。
具体而言,第一基层和第二基层呈曲面设置时,第一基底通过OCA光学胶或者光学透明树脂呈曲面贴覆于第一基层,第二基底通过OCA光学胶或者光学透明树脂呈曲面贴覆于第二基层。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作方法可以用于制作如前述实施例中所说的遮光罩。具体而言,遮光罩大致包括第一基层、电致变色模组以及第二基层。电致变色模组设置于第一基层和第二基层之间,且电致变色模组通过OCA光学胶或者光学透明树脂分别贴附于第一基层和第二基层。
进一步地,电致变色模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底、第一导电层、电致变色材料层、第二导电层以及第二基底,其各层结构、材料以及形成如前述实施例所述,此处不再进行详述。
进一步地,在步骤S104中,在第一基底远离第一导电层的一侧贴覆第一基层,在第二基底远离第二导电层的一侧贴覆第二基层之前还可以包括:在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的外周缘胶接第一胶框,即第一胶框的内圈同时固定连接第一基底及第二基底,以对电致变色模组进行封装,避免水氧的侧向侵入,提升电致变色模组使用的可靠性;
在步骤S104中,在第一基底远离第一导电层的一侧贴覆第一基层,在第二基底远离第二导电层的一侧贴覆第二基层之后还可以包括:在第一基层和第二基层之间设置第二胶框,第二胶框的内圈环绕设置于第一胶框远离电致变色模组的一侧。进一步地,第二胶框夹设于第一基层和第二基层之间,且分别与第一基层和第二基层胶接密封,以对遮光罩进行进一步封装,防止水氧的侧向侵入,提升遮光罩使用的可靠性以及使用寿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具有电致变色功能的遮光罩的制作方法,通光在电致变色模组中设置柔性基底,使得该电致变色模组可以直接贴合于曲面基层上,提升生产制作效率。同时,可以在柔性基底上直接镀膜形成导电层,使得遮光罩的制作工艺流程简单化。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置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具有电致变色功能的遮光罩,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层、电致变色模组、第二基层以及密封件,所述第一基层、电致变色模组以及第二基层依次层叠设置,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层和所述第二基层之间,并环绕于所述电致变色模组的外周缘;其中,
所述电致变色模组包括第一基底、第二基底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基底和所述第二基底之间的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和电致变色材料层;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
所述第一导电层通过镀膜直接形成于所述第一基底远离所述第一基层的一侧,所述第二导电层通过镀膜直接形成于所述第二基底远离所述第二基层的一侧;所述镀膜的温度大于200℃,所述第一基层和所述第二基层的材料玻璃化温度低于200℃,所述第一基底和所述第二基底的材料耐受的温度为220~480℃、以耐受所述镀膜的温度,所述第一基底和所述第二基底采用透明聚酰亚胺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底贴覆于所述第一基层靠近所述第二基层的一侧,所述第二基底贴覆于所述第二基层靠近所述第一基层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遮光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底通过OCA光学胶或者光学透明树脂贴覆于所述第一基层,所述第二基底通过OCA光学胶或者光学透明树脂贴覆于所述第二基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遮光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层和所述第二基层呈曲面设置,所述第一基底呈曲面贴覆于所述第一基层,所述第二基底呈曲面贴覆于所述第二基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层和所述第二基层采用透明树脂材料制成,所述透明树脂材料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酯、聚酰亚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聚碳酸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层和所述第二基层采用玻璃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采用氧化铟锡、掺氟的氧化锡、掺铝的氧化锌、透明金属网格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层采用电致变色材料、对电极材料以及电解质混合制成或者堆叠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第一胶框和第二胶框,所述第一胶框环绕设置于所述电致变色模组的外周缘;所述第二胶框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层与所述第二基层之间,且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一胶框远离所述电致变色模组的一侧。
10.一种遮光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罩具有电致变色功能,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
在所述第一基底上通过镀膜直接形成第一导电层,在所述第二基底上通过镀膜直接形成第二导电层;所述镀膜的温度大于200℃;
在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形成电致变色材料层,以形成电致变色模组;
在所述第一基底远离所述第一导电层的一侧贴覆第一基层,在所述第二基底远离所述第二导电层的一侧贴覆第二基层;
在所述第一基层和所述第二基层之间设置密封件以形成所述遮光罩,所述密封件环绕于所述电致变色模组的外周缘;其中,所述第一基层和所述第二基层的材料玻璃化温度低于200℃,所述第一基底和所述第二基底的材料耐受的温度为220~480℃、以耐受所述镀膜的温度,所述第一基底和所述第二基底采用透明聚酰亚胺材料制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层和所述第二基层呈曲面设置,所述第一基底通过OCA光学胶或者光学透明树脂呈曲面贴覆于所述第一基层,所述第二基底通过OCA光学胶或者光学透明树脂呈曲面贴覆于所述第二基层。
CN202010018660.8A 2020-01-08 2020-01-08 具有电致变色功能的遮光罩及其制作方法 Active CN1111235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18660.8A CN111123599B (zh) 2020-01-08 2020-01-08 具有电致变色功能的遮光罩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18660.8A CN111123599B (zh) 2020-01-08 2020-01-08 具有电致变色功能的遮光罩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23599A CN111123599A (zh) 2020-05-08
CN111123599B true CN111123599B (zh) 2023-08-25

Family

ID=70487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18660.8A Active CN111123599B (zh) 2020-01-08 2020-01-08 具有电致变色功能的遮光罩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235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96326A (zh) * 2021-05-20 2021-08-24 江西沃格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2274A (zh) * 2003-08-26 2004-04-28 广州市光机电工程研究开发中心 全固态塑料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571940A (zh) * 2001-10-16 2005-01-26 Ppg工业俄亥俄公司 聚合物电致变色装置
CN104407483A (zh) * 2014-12-25 2015-03-11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164658A (zh) * 2018-09-30 2019-01-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壳体和电子设备
CN110196524A (zh) * 2019-05-30 2019-09-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装置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30005B (zh) * 2011-11-24 2014-03-11 Tintable Smart Material Co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chromic element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1940A (zh) * 2001-10-16 2005-01-26 Ppg工业俄亥俄公司 聚合物电致变色装置
CN1492274A (zh) * 2003-08-26 2004-04-28 广州市光机电工程研究开发中心 全固态塑料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07483A (zh) * 2014-12-25 2015-03-11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164658A (zh) * 2018-09-30 2019-01-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壳体和电子设备
CN110196524A (zh) * 2019-05-30 2019-09-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装置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23599A (zh) 2020-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69210B2 (en) Optical assembly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9285637B2 (en) Liquid-crystal display
CN101297233A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20130120227A1 (en) Display and electronic unit
US11092869B2 (en)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and controlling the same
US6965418B2 (en) Semi-transmitting reflective plate, reflective plate, semi-transmitting polarizer, reflective polarizer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same
CN213124489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3247663A (zh)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123599B (zh) 具有电致变色功能的遮光罩及其制作方法
TW201706692A (zh) 電致變色面板
JP7286928B2 (ja) 調光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S60103327A (ja) 液晶セル包装用材料
JP2507883Y2 (ja) 調光材
JPS6120928A (ja) 表示装置
US20220187621A1 (en) Multilayer structure, electrochromic cell and ophthalmic device incorporating it,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19158938A (ja) 熱反射機能を有する調光フィルム
US7414775B2 (en) Contrast enhancement in multichromal display by incorporating a highly absorptive layer
TWM504528U (zh) 觸控鏡面結構
TWM507702U (zh) 鏡面結構
CN209858898U (zh) 雾态透明液晶屏
WO2023090133A1 (ja) 合わせガラス及び液晶装置
WO2023029530A1 (zh) 背盖及其加工方法和电子设备
KR100319103B1 (ko) 반사형 액정 표시소자
TW201024838A (en) Color filter film substrate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TWI539224B (zh) 鏡面結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