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16721A - 一种与植物抗逆性相关的转录因子PwNAC30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与植物抗逆性相关的转录因子PwNAC30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16721A
CN111116721A CN201910984610.2A CN201910984610A CN111116721A CN 111116721 A CN111116721 A CN 111116721A CN 201910984610 A CN201910984610 A CN 201910984610A CN 111116721 A CN111116721 A CN 1111167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in
plant
pwnac30
gene
sequ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8461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凌云
崔潇月
梁珂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98461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1672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167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167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4/00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7K14/415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from pla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5/00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DNA or RNA concerning genetic engineering, vectors, e.g. plasmids, or their isolation, pr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Use of hosts therefor
    • C12N15/09Recombinant DNA-technology
    • C12N15/63Introduction of foreign genetic material using vectors; Vectors; Use of hosts therefor; Regulation of expression
    • C12N15/79Vectors or expre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ukaryotic hosts
    • C12N15/82Vectors or expre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ukaryotic hosts for plant cells, e.g. plant artificial chromosomes (PACs)
    • C12N15/8241Phenotypically and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via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 C12N15/8261Phenotypically and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via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with agronomic (input) traits, e.g. crop yield
    • C12N15/8271Phenotypically and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via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with agronomic (input) traits, e.g. crop yield for stress resistance, e.g. heavy metal resistance
    • C12N15/8273Phenotypically and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via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with agronomic (input) traits, e.g. crop yield for stress resistance, e.g. heavy metal resistance for drought, cold, salt resistanc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Zo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Breeding Of Plants And Reproduction By Means Of Cultu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与植物耐逆性相关的NAC转录因子PwNAC30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通过实验证明,转PwNAC30拟南芥植株的耐旱性和耐盐性显著低于野生型株系,表明PwNAC30为一种植物响应逆境胁迫的负调控转录因子。

Description

一种与植物抗逆性相关的转录因子PwNAC30及其编码基因与 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与植物耐逆性相关的转录因子PwNAC30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背景技术
为适应外界环境中如盐和干旱等不利环境条件,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复杂而有效的调控机制以应对各类生物或非生物胁迫,而转录因子在这过程中往往发挥重要的作用。NAC转录因子家族作为植物中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近年来被广泛报道其在如拟南芥、水、杨树等草本植物或阔叶速生树种中能够在植物发育和应对多种环境胁迫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在针叶树种中的研究仍很匮乏。
青杆(Picea wilsonii Mast.)为松科云杉属植物,是中国特有的木本针叶树种,可作为用材林、防护林、绿化观赏树种等来栽培,是具有多种用途的优良资源树种。前人对于青杆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栽培、群落的空间结构以及演替模型上。相比之下,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开展的对于青杆的研究相对较少,因而无法预期青杄中有哪些基因与抗逆性相关。本研究从青杄的cDNA文库中克隆获得了一个NAC转录因子(PwNAC30),并研究其各类生物学特性,尤其是对它在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中的功能进行了研究,旨在挖掘木本植物中的优质抗逆基因,为研究青杆的抗逆机制提供分子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调控植物耐逆性。
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与植物抗逆性相关蛋白。
本发明所提供的与植物抗逆性相关蛋白的名称为PwNAC30,来源于青杄(Piceawilsonii Mast.),为如下的任一蛋白质:
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
或者,在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的N端和/或C端连接标签得到的融合蛋白质;
或者,将序列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得到的具有相同功能的蛋白质,所述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为不超过10个氨基酸残基;
或者,与序列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具有75%或75%以上的同源性且具有相同功能的蛋白质,例如具有高于75%、80%、85%、90%、95%、99%的同源性且具有相同功能的蛋白质。
为了上述蛋白质便于纯化,可在蛋白质的末端连接上各种标签,例如在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的氨基末端或羧基末端连接上如表1所示的标签。
表1、标签的种类
标签 残基 序列
Poly-Arg 5-6(通常为5个) RRRRR
Poly-His 2-10(通常为6个) HHHHHH
FLAG 8 DYKDDDDK
Strep-tag II 8 WSHPQFEK
c-myc 10 EQKLISEEDL
上述蛋白质可人工合成,也可先合成其编码基因,再进行生物表达得到,所述编码基因可根据蛋白翻译规律确定,例如中心法则。具体例子可以是蛋白质PwNAC30 的编码基因可通过将序列1所示的DNA序列中缺失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密码子,和/或进行一个或几个碱基对的错义突变,和/或在其5′端和/或3′端连上表1所示的标签的编码序列得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与PwNAC30蛋白质相关的生物材料。
本发明提供的与PwNAC30蛋白质相关的生物材料为下述中的任一种:
编码PwNAC30蛋白质的核酸分子;或者含有所述核酸分子的表达盒、重组载体、重组微生物、或者转基因植物细胞系。
上述生物材料中,所述核酸分子为如下1)或2)或3)所示的基因:
1)其编码序列是序列1所示的cDNA分子或基因组DNA分子,编码序列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2)与1)限定的核苷酸序列具有75%或75%以上同一性,且编码PwNAC30蛋白质的cDNA分子或基因组DNA分子;
3)在严格条件下与1)或2)限定的核苷酸序列杂交,且编码PwNAC30蛋白质的cDNA分子或基因组DNA分子。
其中,所述核酸分子可以是DNA,如cDNA、基因组DNA或重组DNA;所述核酸分子也可以是RNA,如mRNA或hnRNA等。
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能够通过使用已知的如定向进化和点突变等实验方法,对本发明的编码PwNAC30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改变。因此,具有与本发明分离得到的 PwNAC30的核苷酸序列75%或者更高同一性的核苷酸,且编码具有与PwNAC30相同功能的蛋白,应等同于上述生物材料中的核酸分子。所述75%或者更高同一性是指例如具有高于75%、80%、85%、90%、95%、99%的同一性。
上述生物材料中,含有编码PwNAC30的核酸分子的表达盒(PwNAC30基因表达盒),是指能够在宿主细胞中表达PwNAC30的DNA,该DNA不但可包括启动PwNAC30 转录的启动子,还可包括终止PwNAC30转录的终止子。进一步,所述表达盒还可包括增强子序列。可用于本发明的启动子包括但不限于:组成型启动子;组织、器官和发育特异的启动子及诱导型启动子。合适的转录终止子包括但不限于:农杆菌胭脂碱合成酶终止子(NOS终止子)、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 35S终止子、tml终止子、豌豆 rbcS E9终止子和胭脂氨酸和章鱼氨酸合酶终止子。
可用现有的表达载体构建含有所述PwNAC30基因表达盒的重组载体。所述植物表达载体包括双元农杆菌载体和可用于植物微弹轰击的载体等。如pAHC25、pBin438、pCAMBIA1302、pCAMBIA2300、pCAMBIA2301、pCAMBIA1301、pCAMBIA1300、 pBI121、pCAMBIA1391-Xa或pCAMBIA1391-Xb(CAMBIA公司)等。使用PwNAC30 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时,可在其转录起始核苷酸前加上任何一种增强型、组成型、组织特异型或诱导型启动子,如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35S启动子、泛素(Ubiquitin) 基因启动子(pUbi)等,它们可单独使用或与其它的植物启动子结合使用;此外,使用本发明的基因构建植物表达载体时,还可使用增强子,包括翻译增强子或转录增强子,这些增强子区域可以是ATG起始密码子或邻接区域起始密码子等,但必需与编码序列的阅读框相同,以保证整个序列的正确翻译。所述翻译控制信号和起始密码子的来源是广泛的,可以是天然的,也可以是合成的。翻译起始区域可以来自转录起始区域或结构基因。
为了便于对转基因植物细胞或植物进行鉴定及筛选,可对所用植物表达载体进行加工,如加入在植物中表达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酶或发光化合物的基因(GUS基因、GFP 基因、荧光素酶基因等)、具有抗性的抗生素标记物(庆大霉素标记物、卡那霉素、氯霉素标记物等)或是抗化学试剂标记基因(如抗除莠剂基因)等。从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考虑,可不加任何选择性标记基因,直接以逆境筛选转化植株。
上述生物材料中的载体可为质粒、黏粒、噬菌体或病毒载体。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重组载体具体可为在pCAMBIA1205载体的ClaI和KpnI位点间***上述 PwNAC30基因(序列1)得到的重组表达载体。
上述生物材料中的微生物可为酵母、细菌、藻或真菌,如农杆菌。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采用的农杆菌为GV3101。
上述生物材料中的转基因植物细胞系均不包括繁殖材料。
本发明还提供PwNAC30蛋白质或上述生物材料的新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PwNAC30蛋白质或上述生物材料在调控植物耐逆性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PwNAC30蛋白质或上述生物材料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上述应用中,所述PwNAC30基因为植物耐逆性负调控转录因子,所述培育高抗逆性的转基因植物的方法可为在转基因植物中沉默或突变该基因以抑制PwNAC30基因或其同源基因从而发挥负调控功能,提高植物耐逆性。
所述耐逆性(或抗逆性)为植物对盐胁迫和干旱胁迫的耐受性。
所述植物为单子叶植物或双子叶植物,所述双子叶植物具体可为豆科植物和/或十字花科植物和/或菊科植物等;所述豆科植物可为大豆、百脉根、苜蓿或水黄皮等;所述十字花科植物可为拟南芥或油菜等;所述菊科植物可为向日葵等;所述拟南芥可为哥伦比亚生态型col-0拟南芥。
为验证PwNAC30蛋白负调控植物耐逆性的功能,本发明提供的与野生型植物相比对非生物胁迫更为敏感的转基因植物的方法包括提高受体植物中PwNAC30蛋白的表达量和/或活性,得到转基因植物的步骤;所述转基因植物的对于高盐和干旱的耐受能力均低于所述野生型受体植物。
所述提高受体植物中PwNAC30蛋白的表达量和/或活性的方法可为在受体植物中过表达PwNAC30蛋白。
所述过表达的方法可为将PwNAC30蛋白的编码基因导入受体植物;所述 PwNAC30蛋白的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是序列1所示的DNA分子。
在本发明的一个试验方法中,PwNAC30蛋白的编码基因(即序列1所示的核苷酸)通过含有PwNAC30蛋白的编码基因的表达盒的重组载体pCAMBIA1205- PwNAC30导入农杆菌GV3101中。所述重组载体pCAMBIA1205-PwNAC30为将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PwNAC30***表达载体pCAMBIA1205的ClaI和KpnI酶切位点间,且保持pCAMBIA1205载体的其他序列不变后得到的载体。所述重组载体 pCAMBIA1205-PwNAC30表达PwNAC30蛋白。
转基因植物的抗逆性低于所述野生型受体植物的具体表现为在逆境胁迫下产生如下方式:所述转基因植物在高浓度盐或高浓度甘露醇的胁迫下种子萌发率和/或幼苗根长和/或存活率低于所述受体植物。高盐环境具体可以是50mM、100mM、200mM的 NaCl水溶液引起的环境;干旱环境具体可以是100mM、150mM、200mM的甘露醇水溶液模拟得到的干旱环境,也可以是停止浇水14天的干旱处理环境。
本发明的转基因植物将被理解为不仅包含将所述PwNAC30基因导入受体植物得到的第一代转基因植物同时包括其子代,也包括通过如RNAi基因沉默技术、 Crisper基因敲除技术等方式沉默受体植物中的PwNAC30基因及其同源基因后所得到的第一代转基因植物同时包括其子代。对于转基因植物,可以在该物种中繁殖该基因,也可用常规育种技术将该基因转移进入相同物种的其它品种,特别包括商业品种中。所述转基因植物包括种子、愈伤组织、完整植株和细胞。
本发明的受体植物为单子叶植物或双子叶植物,所述双子叶植物具体可为豆科植物和/或十字花科植物和/或菊科植物等;所述豆科植物可为大豆、百脉根、苜蓿或水黄皮等;所述十字花科植物可为拟南芥或油菜等;所述菊科植物可为向日葵等;所述拟南芥可为哥伦比亚生态型Col-0拟南芥。
发明人首先发现了新基因PwNAC30,然后将其导入拟南芥中得到转PwNAC30拟南芥,并发现转PwNAC30拟南芥对于高盐和干旱的耐受能力显著低于原受体植株,证明了该基因为植物抵御逆境胁迫过程中的负调控因子。部分结果概述如下:在盐胁迫条件下野生型的种子萌发率、根长均显著高于转基因植株,例如在50mM和100mM 浓度的NaCl胁迫下,野生型的萌发率为转基因株系的1.5倍;在浇灌200mM浓度的 NaCl溶液胁迫下,转基因植株的叶片明显变黄并且严重枯萎,甚至在第11天导致植株死亡,与此相比野生型植株在胁迫处理期间它们的生长相对健康,叶片只有少量的萎黄现象;并且本发明获得的转PwNAC30拟南芥的种子在100mM和200mM的甘露醇条件下,野生型的发芽率仍可达到90%,而在转基因品系中发芽率仅为60%左右。在培养基质中停止浇水14天,又复水3天后转基因植物的萎蔫情况没有得到缓解,最终其存活率低于20%,而野生型植株经过干旱后复水的存活率超过了90%。上述结果表明,Pw NAC30或其编码的蛋白具备负调控植物耐旱性和耐盐性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PwNAC30基因在青杄各组织中及其在逆境条件下的表达情况。
图2为转PwNAC30拟南芥分子检测结果。
图3为转PwNAC30拟南芥和野生型拟南芥种子在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萌发7 天的观测结果。
图4为转PwNAC30拟南芥和野生型拟南芥种子在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萌发率测定结果。
图5为转PwNAC30拟南芥和野生型拟南芥种子在不同浓度甘露醇处理下萌发7 天的观测结果。
图6为转PwNAC30拟南芥和野生型拟南芥种子在不同浓度甘露醇处理下萌发率测定结果。
图7为转PwNAC30拟南芥和野生型拟南芥种子萌发后转入含不同浓度NaCl平板生长8天的根长观察结果和根长的数值统计。
图8为转PwNAC30拟南芥和野生型拟南芥种子萌发后转入含不同浓度甘露醇的平板生长8天的根长观察结果和根长的数值统计。
图9为转PwNAC30拟南芥和野生型拟南芥幼苗在200mM的NaCl处理11天后的观测结果。
图10为转PwNAC30拟南芥和野生型拟南芥幼苗在200mM的NaCl处理11天后存活率测定结果。
图11为转PwNAC30拟南芥和野生型拟南芥幼苗在干旱处理14天,复水3天后的观测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用常规方法制备或从商业途径得到。
下述实施例中的定量试验,均设置三次重复实验,结果取平均值。
下述实施例中的pCAMBIA1205载体记载于文献“ZhangTong,LiYanfang,ZhouYanni,ZhangLingyun,Cloning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a HomologousExpansin Gene EXP2 in Picea wilsonii.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2016,27(2):247–255.”中,公众可从申请人(北京林业大学)处获得,该生物材料只为重复本发明的相关实验所用,不可作为其它用途使用。
实施例1、PwNAC30及其编码基因的获得
一、PwNAC30及其编码基因的获得
本实验在通过对青杄响应干旱和盐处理的转录组数据筛选之后,获得了青杄PwNAC30基因的编码区序列,采用5’-TTCTGTCAATAGCTTATCGCCT-3’和5’-TTCCCAGATCGTCAGAATAATA-3’为引物,以由英潍捷基(上海)公司完成的采用 Gateway方法构建的青杄cDNA文库为模板,克隆得到PwNAC30的开放阅读框序列,连接到pEASY-T1载体上并对其进行测序。
测序结果表明:cDNA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由1179个核苷酸组成,与Genbank中的序列进行比较,确定它属于NAC转录因子,并将其所示的基因命名为 PwNAC30,PwNAC30编码的蛋白命名为PwNAC30,其氨基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2,由392个氨基酸组成。上述cDNA可以通过人工合成获得。
二、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PwNAC30基因的组织及逆境胁迫下表达情况
分别提取青杄花粉、根、茎、针叶、种子、幼嫩球果组织的RNA,反转录合成 cDNA;然后分别以上述各组织的cDNA为模板,以RT引物5’- CAAGAGATCGAAACTCCCAAGCTG-3’和5’-GTAGTCATGGGGGTTCAGTCTGTT -3’为引物进行PCR扩增,检测PwNAC30基因在青杄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以 EF1-α基因作为内参,扩增EF1-α基因的5’引物为:5’–AACTGGAGAAGGAACCCAAG -3’,3’引物为:5’-AACGACCCAATGGAGGATAC-3’。
选取长势相对一致的八周大的青杄幼苗,将幼苗置于吸水纸上处理0、3、6、12h 进行干旱处理;用200mM的NaCl溶液处理青杄幼苗0、3、6、12h盐胁迫处理;对照组为正常生长的植株,用清水喷施。试验设置3次生物学重复和三次技术重复,处理后的青杄幼苗通过液氮速冻,存于-80℃备用。分别提取上述材料的RNA,反转录合成cDNA,然后分别以上述各胁迫处理后青杄的cDNA为模板,以RT引物5’- CAAGAGATCGAAACTCCCAAGCTG-3’和5’-GTAGTCATGGGGGTTCAGTCTGTT -3’为引物进行PCR扩增,检测PwNAC30基因在不同逆境胁迫下的表达情况。同时以 EF1-α基因作为内参,扩增EF1-α基因的5’引物为:5’–AACTGGAGAAGGAACCCAAG -3’,3’引物为:5’-AACGACCCAATGGAGGATAC-3’。
RT-qPCR反应条件:先95℃预变性15min;然后95℃20sec,56℃28sec,72℃ 50sec,共33个循环;再72℃延伸5min。
PwNAC30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如图1(a)所示。结果表明,PwNAC30在所有组织中均有表达,其在幼嫩球果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在根和针叶中有较高的表达量,在花粉和种子中的表达量相对较低。
PwNAC30基因对盐、干旱胁迫均有响应。200mmol·L-1NaCl溶液处理下, PwNAC30表达量差异显著,呈现先升高后下降,在3h时表达水平最高,达到了对照组的13.4倍左右如图1(b)所示。在干旱条件下,如图1(c)所示,PwNAC30基因表达量上升后又回落,3h时达到对照组的4倍,6h和12h的表达量与对照组则没有显著差异。
实施例2、PwNAC30基因负调控植物耐逆性
一、转PwNAC30拟南芥的构建
1、PwNAC30基因的获得
本实验以5’-TTCTGTCAATAGCTTATCGCCT-3’和5’- TTCCCAGATCGTCAGAATAATA-3’为引物,以由英潍捷基(上海)公司完成的采用 Gateway方法构建的青杄cDNA文库为模板,克隆得到PwNAC30的开放阅读框序列,连接到pEASY-T1载体上并对其进行测序。
测序结果表明:cDNA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由1179个核苷酸组成,其氨基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2,由392个氨基酸组成。上述cDNA可以通过人工合成获得。
2、重组表达载体的获得
制备下述引物对:
引物1:5’-CCATCGATATGAGTTTATCAGTAAATGGG-3’;
引物2:5’-GGGGTACC TTACTTTACGAAGTTCCATAAATC-3’。
以上述连接有PwNAC30序列的pEASY-T1的质粒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后将PCR 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ClaI和KpnI进行双酶切,得到酶切产物。酶切产物与经相同酶切的pCAMBIA1205载体相连接,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并涂布在含有35ug/ml氯霉素的LB平板上培养过夜。挑取白色单菌落于含有35ug/ml氯霉素的L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过夜并进行菌落PCR鉴定;同时提取质粒DNA进行序列测定。
测序结果表明,质粒为将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PwNAC30***表达载体pCAMBIA1205的ClaI和KpnI酶切位点间得到的重组载体,将其命名为 pCAMBIA1205-PwNAC30。
3、转PwNAC30拟南芥的获得
1)转PwNAC30拟南芥的获得
将上述步骤2制备的重组载体pCAMBIA1205-PwNAC30转化农杆菌GV3101的感受态细胞(购置于上海唯地生物技术公司),得到重组菌GV3101/pCAMBIA1205- PwNAC30(提取质粒送去测序,为重组载体pCAMBIA1205-PwNAC30)。
将重组菌GV3101/pCAMBIA1205-PwNAC30单克隆接种于含35mg/L氯霉素的 YEB液体培养基中,28℃振荡培养两天。将培养液3000rpm/min离心5分钟,所得农杆菌沉淀用含5%蔗糖和0.03%SilwetL-77的侵染液悬浮。
采用花絮浸染法转化哥伦比亚生态型野生型拟南芥(Col-0)(购自ABRC),收获当代转基因拟南芥植株所接的种子(T1代),在含有40μg/ml潮霉素(Hygromycin B) 和50μg/ml羧苄青霉素(Carbenicllin)的MS培养基筛选萌发的种子,获得了六个独立的PwNAC30过表达的T1品系,将在上述培养基上萌发的T1代幼苗移到培养土中,收获种子(T2代),然后经相同的筛选过程得到纯合的转PwNAC30拟南芥植株(T3 代)种子。最后将转PwNAC30拟南芥植株(T3代)种子直接播种到培养土中,长出的PwNAC30拟南芥植株(T3代)在长日照条件下生长两周左右开花。实验中选择了两个独立的稳定纯合的PwNAC30-OE-2(OE-2)和PwNAC30-OE-4(OE-4)T3代品系用于下述耐逆性实验,野生型株系(WT)和转空pCAMBIA1205载体的转基因株系 (NC)作为对照。
2)转PwNAC30拟南芥的分子检测
分别提取转PwNAC30拟南芥T3代植株(OE-2、OE-4)、野生型株系(WT)和转空pCAMBIA1205载体的转基因株系(NC)的RNA,反转录合成cDNA,然后分别以上述各株系的cDNA为模板,以RT引物5’-CAAGAGATCGAAACTCCCAAGCTG -3’和5’-GTAGTCATGGGGGTTCAGTCTGTT-3’为引物进行PCR扩增,检测 PwNAC30基因在不同逆境胁迫下的表达情况。同时以EF1-α基因作为内参,扩增EF1- α基因的5’引物为:5’–AACTGGAGAAGGAACCCAAG-3’,3’引物为:5’- AACGACCCAATGGAGGATAC-3’。RT-qPCR反应条件:先95℃预变性15min;然后95℃20sec,56℃28sec,72℃50sec,共33个循环;再72℃延伸5min。
PwNAC30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如图2所示。结果表明在转PwNAC30拟南芥(OE-2、OE-4)中PwNAC30基因大量表达,而在野生型株系(WT)和转空 pCAMBIA1205载体的转基因株系(NC)则基本没有检测到PwNAC30基因的表达。二、转PwNAC30拟南芥功能研究
1、种子萌发试验
1)耐盐性研究
分别在含有50mM,100mM,200mM的NaCl的MS培养基上进行种子萌发实验,实验中取转PwNAC30拟南芥植株(OE-2、OE-4)、转空载体拟南芥植株(NC) 以及野生型拟南芥(WT)种子进行播种,其培养条件为光照16小时,黑暗8小时,光强为300-400μmol m-2s-1,光照下的室温为22-24℃,相对湿度为70-90%;黑暗条件下的室温为18-20℃,相对湿度大于90%。每个株系100粒种子,实验重复3次,结果取平均值。实验进行第7天统计各类种子的萌发率结果如图3、4所示(WT表示野生型拟南芥,NC表示转空载体拟南芥,OE-2、OE-4表示转PwNAC30拟南芥植株 T3代)。在正常条件下,OE和对照组的拟南芥种子的萌发率均无显着差异,均为98%左右。在50mM和100mM的NaCl条件下,对照组(WT、NC)中的萌发率为90%,而两个OE系(OE-2、OE-4)中的发芽率均显着降低至约60%。当NaCl浓度达到200 mM时,对照组中的萌发率也被严重抑制并降低到约78%左右,而两个OE品系的萌发率则更低,分别为41%和38%。该表明结果表明在NaCl胁迫处理下,转PwNAC30 拟南芥的种子萌发率显著低于野生型。以上结果表明,植物中PwNAC30基因的过表达能够降低拟南芥在盐胁迫下的耐受能力,PwNAC30基因起到负调控植物耐逆性的功能。
野生型拟南芥(WT)和空载体过表达拟南芥植株(NC)的结果无显著差异。
2)耐旱性研究
在含有100mM,200mM的甘露醇的MS培养基上进行种子萌发实验,实验中取转PwNAC30拟南芥植株(OE-2、OE-4)、转空载体拟南芥植株(NC)以及野生型拟南芥(WT)种子进行播种,其培养条件为光照16小时,黑暗8小时,光强为300-400 μmol m-2s-1,光照下的室温为22-24℃,相对湿度为70-90%;黑暗条件下的室温为 18-20℃,相对湿度大于90%。每个株系100粒种子,实验重复3次,结果取平均值。实验进行第7天统计各类种子的萌发率结果如图5、6所示(WT表示野生型拟南芥, NC表示转空载体拟南芥,OE-2、OE-4表示转PwNAC30拟南芥植株T3代)。在正常生长条件下,OE-2、OE-4种子的萌发率与其对照组(WT、NC)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但在一定浓度的甘露醇胁迫(模拟干旱胁迫)下,转PwNAC30拟南芥植株(OE-2、OE-4)的萌发率明显低于WT和NC组(图5、图6)。在100mM和200mM的甘露醇条件下,对照组(WT、NC)的萌发率仍可达到90%,而在转PwNAC30基因品系 (OE-2、OE-4)中萌发率仅为60%左右。以上结果表明,植物中PwNAC30基因的过表达能够降低拟南芥在甘露醇诱导的渗透胁迫下的耐受能力,PwNAC30基因起到负调控植物耐逆性的功能。
野生型拟南芥(WT)和空载体过表达拟南芥植株(NC)的结果无显著差异。
2、根长测量耐盐性和耐旱性试验
实验中取转PwNAC30拟南芥植株(OE-2、OE-4)、转空载体拟南芥植株(NC) 以及野生型拟南芥(WT)种子进行播种,其培养条件为光照16小时,黑暗8小时,光强为300-400μmolm-2s-1,光照下的室温为22-24℃,相对湿度为70-90%;黑暗条件下的室温为18-20℃,相对湿度大于90%。待种子萌发后将萌发后的拟南芥幼苗,用镊子移到垂直平铺在含有100mM的NaCl或150mM甘露醇的MS培养基上,每个株系100粒种子,实验重复3次,结果取平均值。实验进行第8天统计各类株系的根长,结果如图7、8所示(WT表示野生型拟南芥,NC表示转空载体拟南芥,OE-2、 OE-4表示转PwNAC30拟南芥植株T3代)。在正常生长条件下,OE-2、OE-4、WT和NC株系幼苗的根长一致。然而,在100mM NaCl以及150mM甘露醇处理下,转 PwNAC30基因(OE-2、OE-4)幼苗的根长明显短于对照组(WT、NC)。
野生型拟南芥(WT)和空载体过表达拟南芥植株(NC)的结果无显著差异。
上述结果表明,植物中PwNAC30基因的过表达能够降低拟南芥对非生物胁迫的耐受能力,PwNAC30基因起到负调控植物耐逆性的功能,而通过如RNAi基因沉默技术、Crisper基因敲除技术等方式沉默受体植物中的PwNAC30基因或其同源基因,则可能大幅提高植物对盐和干旱胁迫的耐受能力。
3、幼苗耐逆实验
1)耐盐性研究
实验中取转PwNAC30拟南芥植株(OE-2、OE-4)、转空载体拟南芥植株(NC) 以及野生型拟南芥(WT)种子进行播种,其培养条件为光照16小时,黑暗8小时,光强为300-400μmolm-2s-1,光照下的室温为22-24℃,相对湿度为70-90%;黑暗条件下的室温为18-20℃,相对湿度大于90%。待种子萌发14天后将拟南芥幼苗移至培养基质(营养土:蛭石为1:1)中,在培养基质中生长14天后,浇以200mM NaCl溶液,每两天浇一次,11天后统计存活率。每个株系100粒种子,实验重复3次,结果取平均值。其实验结果如图9所示(WT表示野生型拟南芥,NC表示转空载体拟南芥, OE-2、OE-4表示转PwNAC30拟南芥植株T3代),在200mM NaCl处理6天后,转PwNAC30拟南芥植株(OE-2、OE-4)植株的叶片明显变黄并且严重枯萎,且随着盐胁迫处理时间的增加,OE-2、OE-4叶片的萎黄现象逐渐加剧,盐胁迫处理11天后转 PwNAC30拟南芥植株大量死亡,而对照组中的野生型株系和转空载体株系在胁迫处理期间,相对于OE-2、OE-4,其叶片只出现少量的萎黄表型(图9a)。在盐胁迫处理11 天时,转PwNAC30拟南芥植株(OE-2、OE-4)植株成活率和叶绿素含量明显低于野生型和NC型植株(图9b、c)。上述结果表明,PwNAC30的过表达能够显著降低植物对盐胁迫的耐受能力。
野生型拟南芥(WT)和空载体过表达拟南芥植株(NC)的结果无显著差异。
2)耐旱性研究
实验中取转PwNAC30拟南芥植株(OE-2、OE-4)、转空载体拟南芥植株(NC) 以及野生型拟南芥(WT)种子进行播种,其培养条件为光照16小时,黑暗8小时,光强为300-400μmolm-2s-1,光照下的室温为22-24℃,相对湿度为70-90%;黑暗条件下的室温为18-20℃,相对湿度大于90%。待种子萌发14天后将拟南芥幼苗移至培养基质(营养土:蛭石为1:1)中,在培养基质中生长14天后,停止浇水14天,复水 3天后统计存活率。每个株系100粒种子,实验重复3次,结果取平均值。其实验结果如图10所示(WT表示野生型拟南芥,NC表示转空载体拟南芥,OE-2、OE-4表示转PwNAC30拟南芥植株T3代),干旱处理后,转PwNAC30拟南芥植株(OE-2、OE-4) 植株严重萎蔫,甚至死亡,而对照组中的WT和NC植株萎蔫现象在显著低于转基因植株(图10a)。复水3天后,转PwNAC30拟南芥植株(OE-2、OE-4)植株的萎蔫表型并没有恢复,其复水后存活率低于20%,而对照组中的WT和NC植株在复水后多数叶片表型恢复正常,其存活率都超过了90%(图10c)。为了进一步研究不同株系之间叶片的失水率间的差异,实验取正常生长条件下涨势一致的各株系叶片,并将其置于空气中,每隔30min进行一次称重,以测定不同株系离体叶片的失水率。实验结果表明转PwNAC30拟南芥植株(OE-2、OE-4)植株的失水速率远低于WT和NC植株 (图10b)。以上结果表明PwNAC30基因的过表达能够显著降低植物在干旱胁迫下的耐受能力,PwNAC30基因起到负调控植物耐逆性的功能。
野生型拟南芥(WT)和空载体过表达拟南芥植株(NC)的结果无显著差异。
上述结果表明,植物中PwNAC30基因的过表达能够降低拟南芥对干旱和盐胁迫的耐受能力,PwNAC30基因起到负调控植物耐逆性的功能,而通过如RNAi基因沉默技术、Crisper基因敲除技术等方式沉默受体植物中的PwNAC30基因或其同源基因,则可能大幅提高植物对盐和干旱胁迫的耐受能力。
实施例3、PwNAC30基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一、转PwNAC30基因对植物生长量的影响
实验中取转PwNAC30拟南芥植株(OE-2、OE-4)、转空载体拟南芥植株(NC) 以及野生型拟南芥(WT)种子进行播种,其培养条件为光照16小时,黑暗8小时,光强为300-400μmolm-2s-1,光照下的室温为22-24℃,相对湿度为70-90%;黑暗条件下的室温为18-20℃,相对湿度大于90%。待种子萌发14天后将拟南芥幼苗移至培养基质(营养土:蛭石为1:1)中进行培养,正常条件下培养4周后对各株系的株高和莲座叶的大小进行观测,其实验结果如图11所示(WT表示野生型拟南芥,NC表示转空载体拟南芥,OE-2、OE-4表示转PwNAC30拟南芥植株T3代),在正常生长条件下,各株系的株高和莲座叶的大小基本一致,并无明显差异(图11a、b、e),该实验结果表明,虽然PwNAC30基因作为负调控植物耐逆性的转录因子能够显著降低植物在盐和干旱胁迫下的耐受能力,但其对植物的生长并不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当对受体植物的PwNAC30基因或其同源基因进行敲除或沉默所产生的转基因品系理论上能够在不牺牲植物生长量的条件下大幅提升植物的耐逆能力。
二、转PwNAC30基因对植物产量的影响
1、转PwNAC30基因对植物开期及花型的影响
实验中取转PwNAC30拟南芥植株(OE-2、OE-4)、转空载体拟南芥植株(NC) 以及野生型拟南芥(WT)种子进行播种,其培养条件为光照16小时,黑暗8小时,光强为300-400μmolm-2s-1,光照下的室温为22-24℃,相对湿度为70-90%;黑暗条件下的室温为18-20℃,相对湿度大于90%。待种子萌发14天后将拟南芥幼苗移至培养基质(营养土:蛭石为1:1)中进行培养,观察并记录各株系开花时间及开花情况,其实验结果如图11所示(WT表示野生型拟南芥,NC表示转空载体拟南芥,OE-2、 OE-4表示转PwNAC30拟南芥植株T3代),在正常生长条件下,各株系的基本都在移苗后20天左右开始开花,且花型并无明显差异(图11c、g),该实验结果表明,虽然 PwNAC30基因作为负调控植物耐逆性的转录因子能够显著降低植物在盐和干旱胁迫下的耐受能力,但并不影响植物的开花周期,因此当对受体植物的PwNAC30基因或其同源基因进行敲除或沉默所产生的转基因品系理论上在能够大幅提升植物的耐逆能力的条件下能够正常的进行开花结实,不会影响转基因品系的产量。
2、转PwNAC30基因对植物果实的影响
实验中取转PwNAC30拟南芥植株(OE-2、OE-4)、转空载体拟南芥植株(NC) 以及野生型拟南芥(WT)种子进行播种,其培养条件为光照16小时,黑暗8小时,光强为300-400μmolm-2s-1,光照下的室温为22-24℃,相对湿度为70-90%;黑暗条件下的室温为18-20℃,相对湿度大于90%。待种子萌发14天后将拟南芥幼苗移至培养基质(营养土:蛭石为1:1)中进行培养,在各株系果夹成熟时对果夹的形状及长度进行观测,其实验结果如图11所示(WT表示野生型拟南芥,NC表示转空载体拟南芥,OE-2、OE-4表示转PwNAC30拟南芥植株T3代),在正常生长条件下,各株系的果夹长度均在16mm左右,且果夹饱满,没有畸形出现,各株系间并无明显差异(图 11d、f),该实验结果表明,虽然PwNAC30基因作为负调控植物耐逆性的转录因子能够显著降低植物在盐和干旱胁迫下的耐受能力,但并不影响植物的结实能力及产量,因此当对受体植物的PwNAC30基因或其同源基因进行敲除或沉默所产生的转基因品系理论上能够在不牺牲植物产量的条件下大幅提升植物的耐逆能力。
综上所述,PwNAC30基因作为负调控植物耐逆性的转录因子,其在植物中过表达PwNAC30基因时能够显著降低拟南芥对干旱和盐胁迫的耐受能力,而通过如RNAi 基因沉默技术、Crisper基因敲除技术等方式沉默受体植物中的PwNAC30基因或其同源基因后所产生的转基因品系在理论上能够在不牺牲植物的生长量已经产量的条件下大幅提升植物的耐逆能力。
SEQUENCE LISTING
<110> 北京林业大学
<120> 一种与植物抗逆性相关的转录因子PwNAC30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130> 2019
<160> 2
<170> PatentIn version 3.3
<210> 1
<211> 1179
<212> DNA
<213> 人工合成
<400> 1
atgagtttat cagtaaatgg gcagtctcgg gtgccgccgg gctttcgttt ccatccgacg 60
gaggaggagc ttttatatta ctacctgaag aagaaggtct cgtttgaaaa aattgatctt 120
gacgttattc gcgatgtgga tctcaacaag ctggaaccat gggatattca agagagatgc 180
aagattggat ccacgccaca gcacgattgg tacttcttta gccacaagga caaaaagtac 240
cccaccggga ctcgcacgaa tagggcaaca gcagcggggt tctggaaagc cacgggacga 300
gacaaggcca tacacacgaa tttgaagaaa ataggaatgc gaaagacgct tgtgttctac 360
aaaggccgag cgcctcacgg ccagaaaaca gattggatta tgcatgaata tcgcctggac 420
gacgccgaat atccccaagc caatacattc aacgagttac aggaggacgg ttgggtcgtg 480
tgccgagttt tcaagaagcg caatcatcac aagagccaag aatcggcgga attatcaccc 540
aaatacggca gcaaacaatt cagcaacaac aaaattctgt cagactcaga ttgccccagc 600
gacaatctga cagacccgtt gcactacacg catcagctga acatgtgcaa gcaagaactg 660
gagatgcagc aatacgcgtt ccctcacgac cagttcatgc agctgcctca gctagagagc 720
cccaagatcc ccacctgcaa caaccctccc tcgtccggca tcaaacgatt cttcccggat 780
agtcgatcag ggttcttcca gctcgaaaac atcactagct ccaagcgccc ctgcggctat 840
ccgatgaatc tagacatgac ggagttggag ggatccacgg tcacgacaca cgaccatatg 900
accgatttca agcccgcgga agaagtccag aatttgcagg actggactgt gctggacagg 960
ctggttgcat cgcatcttaa cggtcaagag atcgaaactc ccaagctggg aataagatcc 1020
tacggcgctc ctaattcttc ttccgatcat caggccctgg tggatgcagc aacagtgtcg 1080
ggagatcagc tcacacttct accgcagctt cgaattaaca gactgaaccc ccatgactac 1140
gcttcatgcg aaatagattt atggaacttc gtaaagtaa 1179
<210> 2
<211> 392
<212> PRT
<213> 人工合成
<400> 2
Met Ser Leu Ser Val Asn Gly Gln Ser Arg Val Pro Pro Gly Phe Arg
1 5 10 15
Phe His Pro Thr Glu Glu Glu Leu Leu Tyr Tyr Tyr Leu Lys Lys Lys
20 25 30
Val Ser Phe Glu Lys Ile Asp Leu Asp Val Ile Arg Asp Val Asp Leu
35 40 45
Asn Lys Leu Glu Pro Trp Asp Ile Gln Glu Arg Cys Lys Ile Gly Ser
50 55 60
Thr Pro Gln His Asp Trp Tyr Phe Phe Ser His Lys Asp Lys Lys Tyr
65 70 75 80
Pro Thr Gly Thr Arg Thr Asn Arg Ala Thr Ala Ala Gly Phe Trp Lys
85 90 95
Ala Thr Gly Arg Asp Lys Ala Ile His Thr Asn Leu Lys Lys Ile Gly
100 105 110
Met Arg Lys Thr Leu Val Phe Tyr Lys Gly Arg Ala Pro His Gly Gln
115 120 125
Lys Thr Asp Trp Ile Met His Glu Tyr Arg Leu Asp Asp Ala Glu Tyr
130 135 140
Pro Gln Ala Asn Thr Phe Asn Glu Leu Gln Glu Asp Gly Trp Val Val
145 150 155 160
Cys Arg Val Phe Lys Lys Arg Asn His His Lys Ser Gln Glu Ser Ala
165 170 175
Glu Leu Ser Pro Lys Tyr Gly Ser Lys Gln Phe Ser Asn Asn Lys Ile
180 185 190
Leu Ser Asp Ser Asp Cys Pro Ser Asp Asn Leu Thr Asp Pro Leu His
195 200 205
Tyr Thr His Gln Leu Asn Met Cys Lys Gln Glu Leu Glu Met Gln Gln
210 215 220
Tyr Ala Phe Pro His Asp Gln Phe Met Gln Leu Pro Gln Leu Glu Ser
225 230 235 240
Pro Lys Ile Pro Thr Cys Asn Asn Pro Pro Ser Ser Gly Ile Lys Arg
245 250 255
Phe Phe Pro Asp Ser Arg Ser Gly Phe Phe Gln Leu Glu Asn Ile Thr
260 265 270
Ser Ser Lys Arg Pro Cys Gly Tyr Pro Met Asn Leu Asp Met Thr Glu
275 280 285
Leu Glu Gly Ser Thr Val Thr Thr His Asp His Met Thr Asp Phe Lys
290 295 300
Pro Ala Glu Glu Val Gln Asn Leu Gln Asp Trp Thr Val Leu Asp Arg
305 310 315 320
Leu Val Ala Ser His Leu Asn Gly Gln Glu Ile Glu Thr Pro Lys Leu
325 330 335
Gly Ile Arg Ser Tyr Gly Ala Pro Asn Ser Ser Ser Asp His Gln Ala
340 345 350
Leu Val Asp Ala Ala Thr Val Ser Gly Asp Gln Leu Thr Leu Leu Pro
355 360 365
Gln Leu Arg Ile Asn Arg Leu Asn Pro His Asp Tyr Ala Ser Cys Glu
370 375 380
Ile Asp Leu Trp Asn Phe Val Lys
385 390

Claims (10)

1.蛋白质,是如下a)或b)或c)或d)的蛋白质:
a)氨基酸序列是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
b)在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的N端和/或C端连接标签得到的融合蛋白质;
c)将序列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得到的具有相同功能的蛋白质;
d)与序列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具有75%或75%以上的同源性且具有相同功能的蛋白质。
2.与权利要求1所述的蛋白质相关的生物材料,为下述A1)至A12)中的任一种:
A1)编码权利要求1所述的蛋白质的核酸分子;
A2)含有A1)所述核酸分子的表达盒;
A3)含有A1)所述核酸分子的重组载体;
A4)含有A2)所述表达盒的重组载体;
A5)含有A1)所述核酸分子的重组微生物;
A6)含有A2)所述表达盒的重组微生物;
A7)含有A3)所述重组载体的重组微生物;
A8)含有A4)所述重组载体的重组微生物;
A9)含有A1)所述核酸分子的转基因植物细胞系;
A10)含有A2)所述表达盒的转基因植物细胞系;
A11)含有A3)所述重组载体的转基因植物细胞系;
A12)含有A4)所述重组载体的转基因植物细胞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关生物材料,其特征在于:A1)所述核酸分子为如下1)或2)或3)所示的基因:
1)其编码序列是序列1所示的cDNA分子或基因组DNA分子;
2)与1)限定的核苷酸序列具有75%或75%以上同一性,且编码权利要求1所述的蛋白质的cDNA分子或基因组DNA分子;
3)在严格条件下与1)或2)限定的核苷酸序列杂交,且编码权利要求1所述的蛋白质的cDNA分子或基因组DNA分子。
4.权利要求1所述的蛋白质或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相关生物材料在调控植物耐逆性中的应用;
或,权利要求1所述的蛋白质或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相关生物材料在培育耐逆性提高的转基因植物中的应用;
或,权利要求1所述的蛋白质或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相关生物材料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耐逆性为耐盐性和/或耐旱性。
6.一种培育耐逆性提高的转基因植物的方法,包括降低受体植物中权利要求1所述的蛋白质的表达量和/或活性,得到转基因植物的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耐逆性为耐盐性和/或耐旱性。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敲除或沉默该基因的转基因植物的耐逆性高于所述受体植物体现在如下(1)-(3)中任一种:
(1)转基因植物的种子萌发率高于受体植物;
(2)转基因植物的根长长于受体植物;
(3)转基因植物的存活率高于受体植物。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高受体植物中权利要求1所述的蛋白质的表达量和/或活性的方法为在受体植物中表达量降低或不表达权利要求1所述的蛋白质;
或,所述降低或不表达的方法为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蛋白质的编码基因从受体植物中敲除或对受体植物中权利要求1所述的蛋白质的编码基因序列进行突变;
或,所述蛋白质的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是序列1所示的DNA分子。
10.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应用或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受体植物为单子叶植物或双子叶植物。
CN201910984610.2A 2019-10-16 2019-10-16 一种与植物抗逆性相关的转录因子PwNAC30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Pending CN1111167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84610.2A CN111116721A (zh) 2019-10-16 2019-10-16 一种与植物抗逆性相关的转录因子PwNAC30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84610.2A CN111116721A (zh) 2019-10-16 2019-10-16 一种与植物抗逆性相关的转录因子PwNAC30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16721A true CN111116721A (zh) 2020-05-08

Family

ID=70495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84610.2A Pending CN111116721A (zh) 2019-10-16 2019-10-16 一种与植物抗逆性相关的转录因子PwNAC30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1672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3793A (zh) * 2021-03-12 2021-10-12 河南大学 一种油菜耐旱性负调控基因及其应用
CN114560919A (zh) * 2022-02-10 2022-05-31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与植物耐旱相关的转录因子VcMYB108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27964A (zh) * 2017-12-11 2018-03-23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与植物耐逆性相关的转录因子PwNAC2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CN109971766A (zh) * 2019-03-28 2019-07-05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与植物耐逆相关蛋白PwRBP1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27964A (zh) * 2017-12-11 2018-03-23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与植物耐逆性相关的转录因子PwNAC2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CN109971766A (zh) * 2019-03-28 2019-07-05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与植物耐逆相关蛋白PwRBP1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ALPH,S.G. ET AL.: "Picea sitchensis clone WS02752_M18 unknown mRNA", 《GENBANK DATABASE, EF676797.1》 *
梁珂豪等: "青杄转录因子PwNAC30及其启动子序列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3793A (zh) * 2021-03-12 2021-10-12 河南大学 一种油菜耐旱性负调控基因及其应用
CN113493793B (zh) * 2021-03-12 2022-07-05 河南大学 一种油菜耐旱性负调控基因及其应用
CN114560919A (zh) * 2022-02-10 2022-05-31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与植物耐旱相关的转录因子VcMYB108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CN114560919B (zh) * 2022-02-10 2024-05-24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与植物耐旱相关的转录因子VcMYB108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27964B (zh) 一种与植物耐逆性相关的转录因子PwNAC2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JP6103607B2 (ja) 高密度植栽に好適な植物体およびその利用
CN110628808B (zh) 拟南芥AtTCP5基因及其在调控株高上的应用
US20160068860A1 (en) Transgenic plants
CN109971766B (zh) 一种与植物耐逆相关蛋白PwRBP1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CN111116721A (zh) 一种与植物抗逆性相关的转录因子PwNAC30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CN110218247B (zh) PwRBP1和PwNAC1两种蛋白互作协同提高植物耐逆性及其应用
CN106591324B (zh) 谷子SiASR4基因及应用
JP2012507263A (ja) 変化した植物構造を示すグルタミン酸デカルボキシラーゼ(gad)トランスジェニック植物
CN110684088B (zh) 蛋白ZmbZIPa3及其编码基因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与耐逆性中的应用
CN114560919B (zh) 一种与植物耐旱相关的转录因子VcMYB108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CN114591409B (zh) TaDTG6蛋白在提高植物抗旱性中的应用
CN105713078B (zh) 抗旱相关蛋白在调控植物抗旱性中的应用
CN105646683B (zh) 成套耐盐蛋白质及相关生物材料在调控植物耐盐性中的应用
CN110627887B (zh) SlTLFP8蛋白及其相关生物材料在调控番茄抗旱性中的应用
KR101902915B1 (ko) 수발아 저항성을 증진시키는 벼 유래 OsPHS2 유전자 및 이의 용도
CN110256543B (zh) PwNAC1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在植物抗逆中的应用
CN104673803A (zh) 基因甲基化在调控基因表达方面的应用
WO2011074553A1 (ja) 植物の生育促進およびバイオマス量の増加に関与する遺伝子ならびにその利用方法
CN112979775B (zh) 抗穗发芽转基因小麦的培育方法及其相关生物材料
NL2030468B1 (en) Use of soybean protein kinase gene gmstk_irak
CN110194791B (zh) Spl3蛋白在调控植物花序或果柄发育中的用途
CN111205355B (zh) 植物耐逆性相关蛋白SiWRKY76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CN111285927B (zh) 植物耐逆性相关蛋白SiWRKY78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CN108795975B (zh) 野生大豆相关蛋白在提高植物抗虫性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