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68183B - 一种熔接型发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熔接型发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68183B
CN111068183B CN201911403672.6A CN201911403672A CN111068183B CN 111068183 B CN111068183 B CN 111068183B CN 201911403672 A CN201911403672 A CN 201911403672A CN 111068183 B CN111068183 B CN 1110681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mold
power
flexible material
manufactu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40367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68183A (zh
Inventor
李震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Wenke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Wenke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Wenke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Wenke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40367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681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681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681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681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681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5/0613Apparatus adapted for a specific treatment
    • A61N5/0625Warming the body, e.g. hyperthermia treat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2005/0632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the apparatu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2005/0635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characterised by the body area to be irradiated
    • A61N2005/0643Applicators, probes irradiating specific body areas in close proximity
    • A61N2005/0645Applicators worn by the pati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2005/065Light sources therefor
    • A61N2005/0651Dio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2005/0658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characterised by the wavelength of light used
    • A61N2005/0659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characterised by the wavelength of light used infrared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Combinations Of Printed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熔接型发热装置的制作方法,包括:第一基板模具的一侧上准备电源端子模具;所述电源端子模具准备好之后,在所述第一基板模具里放入柔性材料;所述成型的第一基板上粘合第二基板;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粘合一起形成的结合体;第三基板模具按压第三基板成型所用的柔性材料,所述第三基板熔接在所述结合体上,所述结合体上涂抹所述第三基板成型的柔性材料,所述第三基板成型的柔性材料的涂抹与所述结合体的外观形状相对应。现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制作方法制备的熔接型发热装置由柔性材料构成,可以舒适地佩戴于女性腹部在内的各个身体部位,在佩戴状态下可以正常地进行日常生活。

Description

一种熔接型发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女性用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熔接型发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利用可见光的生理痛缓解器,对***不定的女性来说,需要在生理痛之前一周,每天持续使用30分钟,持续使用3个月以上,才能有效缓解生理痛。但是由于使用时长的问题以及在敏感时期,女性会感到心理负担。身体附近可见光线中600纳米的强射光实际上是佩戴产品时户外活动受限的因素。
还提出了通过电子信号来阻止神经传达的功能的生理痛缓解技术,但由于生理痛是肌肉过度的收缩导致的,只阻断痛觉神经之后引起的子宫肌痛余波,另外,阻断痛觉不只局限于生理痛,存在其他疼痛被阻断而引起危险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熔接型发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解决了如下技术问题:软物质的可塑性材料所产生的收缩材料的收缩率设计技术;上述软质收缩材料与硬质材料之间制作过程中产生的软质应对结构问题;这导致生产时间的延迟;把这两种材料熔接的同时保持其电子特性和控制不良率的增加;产品熔接之后发生的变形等问题需要解决。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熔接型发热装置的制作方法,包括:第一基板模具的一侧上准备电源端子模具;所述电源端子模具准备好之后,在所述第一基板模具里放入柔性材料;所述成型的第一基板上粘合第二基板;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粘合一起形成的结合体;第三基板模具按压第三基板成型所用的柔性材料,所述第三基板熔接在所述结合体上,所述结合体上涂抹所述第三基板成型的柔性材料,所述第三基板成型的柔性材料的涂抹与所述结合体的外观形状相对应。
本发明所述的熔接型发热装置的制作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势在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制作方法制备的熔接型发热装置由柔性材料构成,可以舒适地佩戴于女性腹部在内的各个身体部位,在佩戴状态下可以正常地进行日常生活;本发明的制作方法生产上可能需要的生产时间可以实现最少化;本发明的制作方法制造时发生的不良率能够降低;本发明的制作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发热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造成的故障;本发明的制作方法制备的熔接型发热装置不是可视光线,不能通过肉眼识别,但是近红外线可透过柔性材料并被人体吸收,对人体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发热装置;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发热装置的分解图 ;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发热装置的第一基板;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发热装置第一基板的模具,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基板进行粘合作业而使用的第一基板的固定模具;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基板的模具上放置电源端子模具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基板在第一基板的模具成型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基板收缩之后安置于第一基板模具的俯视图:
图8为图 7 I-I'的剖面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基板上安装第二基板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 Ⅱ-Ⅱ'发热装置的剖面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基板放置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上成型的剖面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制作完成的发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图面,详细说明本项发明的具体实施示例。然而,这项发明的理念并不局限于以下的实施示例,而理解此发明理念的从业者可以轻松地提出在相同理念范围内的包含其他实例的构成要素的附加、更改、删除、添加等。这也包括在本发明理念的范围之内。
为便于理解发明的理念, 附图对整体结构的说明,使安装位置等具体部分有所不同,其作用相同的情况下也使用相同名称,以便于容易理解。当同一结构有复数多个时,仅对一个结构进行说明,而其他结构采用相同的说明,然后省略该说明。
另外,下述说明的图面的上下左右都是为了有助于对图的理解,如图所示的结构都可以转换成一个侧面的视图。
图1是本发明的发热装置。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工作实施例的发热装置1为曲线或椭圆形,是可以与女性的腹部或身体其他部位紧密贴合的形状。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发热装置1包括第一基板10、第三基板20,以及第三基板20上至少一个热源部件30。 配有热源部件30的第三基板20的表面是与皮肤接触的面。
第一基板10和第三基板20是软材料,最好由硬度60以下的柔性材料制成。柔性材料有柔韧性。构成第一基板10和第三基板20的柔性材料,是由橡胶、硅胶、塑料等高分子聚合物或这些物质的组合物。在这里使用的材料是可以很好地粘在皮肤上的材料。
在第一基板10侧面上有可以***电源线的孔,即插孔40。
第三基板20上有热源部件30。热源部件30由可以将发热装置1内部的热源散发的热有效传递的传热材料组成。此外,发热装置1内部产生的近红外线可透过第一基板10或第三基板20其中的一个透射出来。
图 2是本发明的发热装置的分解图。如图2所示,从下面开始分别为第一基板10,第一基板10上形成的第二基板50,第二基板50的一端的电源端子60,还有在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50上以熔接方式形成的第三基板20。
在第一基板10的一侧放入电源端子60的部分,可以形成***电源线的孔-插孔40。值得注意的是,插孔40可以形成封闭式结构。封闭型结构的插孔40可通过切割第一基板一侧上的一部分来开口,利用薄板的模具也能进行开口。
第一基板10的一个侧面上可形成一个能***电源端子60的结构。这个可***电源端子60的结构可以是一个阳角或阴角的槽子。
第三基板20与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50的一侧连接,与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50形成叠层。第三基板20的一侧直接接触皮肤。第三基板20接触皮肤的一侧上最少有一个以上的发热源部件30。
在具体的实例里,第三基板20的皮肤接触面上有第一热源部件31,第二热源部件32,以及第三热源部件33。在这里,热源部件30和第三基板20的皮肤接触面形成了一个整体。
第三基板20的另一侧与至少含有一个或多个热源、温度传感器、用于调节温度的电路和通信电路的第二基板50相接触。
另外,第三基板20的材料可以是透明或不透明的材料。第三基板20的材料是适合传热的柔性材料。
第二基板50上分布有1个以上的发热源51。 发热源51可以将通过电源端子60传递的电能转换成热能,从而产生热量。
第二基板50是软性电路板。例如,第二基板50是在10微米厚的绝缘底片上,有金属铜、铝和导电聚合物等导电材料以及阻止导电的绝缘体的电路板。
第二基板50上会形成更多加热设备。加热设备是和第二基板50一起能弯曲的,所以是以非常薄的厚度在第二基板50上。在这里,加热设备的厚度最好低于2毫米。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单独的加热设备,第二基板50本身也可以发挥发热设备的功能。
发热设备上分布着发热源,可感知温度的感温器,传递电源的端子, 控制电力的部件和控制电力的无线通信模块,发热设备是由为发热源供给电力的电路板构成。
热源可以是把电能转换为热能的元器件。作为实施例,发热源51可以是近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和电阻。在这里,被用作热源使用的近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和电阻产生的热量可以被设计成热量接近的热源。因此,只有限制在近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定额最大功率的25%以内的电力,才能被认可为近红外线发光二极管。
加热设备上至少配备有一个近红外线发光二极管 ,并且最好是配置3个。 在可行的工作实施例子中,近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是具有700纳米以上波长的近红外线发光二极管。
像这样利用近红外线,在特定波长范畴内第三基板20不是悬空的结构或透明材料,是不透明的材料,并且是可透射的材料。
如果一个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位于发热设备的中心位置上,剩下的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是以位于中间位置的近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为中心,在两边对称分布的。所有发热源51分布在人体能感受到同一感觉的10cm以内。
第二基板50的一端形成的电源端子60和电源线连接之后,从电源线开始传递的电能将传递给第二基板50。电源端子60的一端是为了电源线能够***的形状,另一端是通过焊接和第二基板50连接在一起的。
图 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发热装置的第一基板。图3所示的是第一基板10的一侧面上,如图2所示的第二基板50稳稳固定之后,和第三基板20相接触的面。正如图3所示,第一基板10可包括外观轮廓粘合部11、第一基板底盘12、基板固定结构13、电源端子固定结构14和基板固定柱15。
第一基板底盘12是第一基板10的组成部分。外观轮廓粘合部11根据第一基板底盘12的外轮廓的侧面,形成与图2所示的第三基板20相接触的接触面,外观轮廓粘合部11和第一基板底盘12是一体的。
基板固定结构13形成于第一基板10的一个侧面上。另外,基板固定结构13在第一基板10的一个侧面上以固定的间隔内部突起,形成凹凸不平的状态。基板固定结构13沿着外观轮廓粘合部11形状,以固定的间隔突出内部,可以形成凹凸不平的形状。电源端子固定结构14是沿外观轮廓粘合部11,内部突起形成的,电源端子固定结构比电源端子要大。
如图3所示,外观轮廓粘合部11,基板固定结构13以及电源端子固定结构14在第一基板底盘12的一个侧面上呈阶梯状分布。具体的实施例里, 外观轮廓粘合部11, 基板固定结构13以及电源端子固定结构14的阶梯差高度都是统一的。在其他的实施例里,基板固定结构13以及电源端子固定结构14以统一的高度形成第一个阶梯差,外观轮廓粘合部11比第一阶梯高或者低,形成了第二阶梯差。另外,在别的实施例里,外观轮廓粘合部11,基板固定结构13以及电源端子固定结构14各自的高度都不一样,形成了阶梯状的结构。
基板固定结构13是为了将图2所示的第二基板50固定在第一基板10上的固定辅材的功能。在实施例里,基板固定结构13根据模具结构形成了第二基板50的固定结构。在其他的实施例子里,基板固定结构13和第一基板底盘12是呈一体的,制造之后需要后续的切割加工。
电源端子固定结构14是为了将图2所示的电源端子60和第二基板50固定在第一基板10上的固定辅材的功能。如上述内容所述,电源端子固定结构是在外观轮廓粘合部11,基板固定结构13基础上添加的阶梯状结构。这个添加的阶梯状结构可当作第一基板10的封闭型***孔的切割基准,从而形成开口状。
基板固定柱15是起到将图2所示的第二基板50固定在第一基板10上的固定辅材的功能。在实施例里,基板固定柱15是在第一基板底盘12上突起而形成的。
另外,外观轮廓粘合部11的一个侧面是与第三基板20相接触的接触面。这个接合面的另一侧与固定在第一基板10上的第二基板50呈水平状态是最理想的状态。
以下为图3中说明的第一基板10的成型为开端,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子,对发热装置以熔接的方式成型的过程进行说明。
图 4(A)是第一基板成型的模具。如图 4(A)所示,根据本发明工作实施例,发热装置的第一基板通过第一基板模具100制作。 在第一基板的模具100中央成型的第一基板的阴模/下半模101(femaledie)形成后,在第一基板阴模/下半模101的一端开始延长,形成电源端子阴模/下半模102。
第一基板的下半模101是成型对象-发热装置的下端基板,是与第一基板形状相对应的形状。第一基板的下半模101拥有与第一基板高度一样的凹陷形状。
图 4(B)是为了在第一基板上进行熔接作业而使用的第一基板的固定模具。如图4(B)所示的第一基板的固定模具200包含固定第一基板的第一基板固定模的下半模201 。在这里提及的第一基板固定模的下半模201和第一基板下半模101的形状类似。 第一基板固定模的下半模201 的内部空间比第一基板下半模101的内部空间要小。
具体来说,第一基板下半模101是第一基板最早成型的空间。并且,在第一基板下半模101上成型的第一基板在冷却的同时,柔性材料会根据收缩率而收缩,收缩结束之后的第一基板固定的地方就是第一基板固定模下半模201。
因此,第一基板固定模下半模201的内部空间的大小,比第一基板下半模101的内部空间小了柔性材料收缩的幅度。 这里的收缩率可能在10%以内,在可行性的实践案例中收缩率为2%到3%。
而且,第一基板的固定模具200与第一基板模具100不同,没有电源端下半模102。第一基板成型结束之后,将电源端子模具从成型的第一基板中取出, 所以第一基板的固定模具200当然不用包含电源端子下半模。
图5是第一基板模具上放上电源端子模具的示意图。 如图 5所示,电源端子模具300在第一基板模具100上面。 电源端子模具300是为了在第一基板内部做出空隙的模具。在这里提及的空隙是以后要说明的电源端子的安装位置部分。电源端子模具300是***第一基板下半模101内部的部分,就是为了在第一基板内部形成能容纳电源端子的空间。
另外, 电源端子模具300的一侧上有在第一基板10上可以***电源端子的空间的形状。另外,电源端子模具300的一侧上也有为了防止电源端子从第一基板上脱落的结构。
图 6是第一基板根据第一基板的模具成型的俯视图。如图6所示,第一基板10是通过第一基板下半模具101成型的。具体来说,第一基板的模具100在加热状态下,将柔性材料放入第一基板模具的第一基板下半模里。然后在放入之后,用冲压装置将软材料冲压,然后使第一基板10成型。这时,冲压装置的冲压面与图6中所示的第一基板10的一面形状相对应。
如图6所示,第一基板10的一面上有外观轮廓粘合部11,第一基板底盘12,基板固定结构13,电源端子固定结构14以及基板固定柱15。
在这里,左、右第一基板底盘12面积的外观轮廓边缘依据下列要说明的第二基板的正公差而成型。然后,第一基板底盘12的***边缘会根据柔性材料的收缩率而收缩。实施例里,第一基板底盘12的***边缘由外观轮廓粘合部11决定。
图7是将通过第一基板模具成型的第一基板收缩之后放入第一基板固定模里的俯视图。如图7所示,第一基板10安放固定于第一基板固定模具200上。固定在第一基板固定模具200上的第一基板10是图6所示的电源端子模具未放置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图2所示的第二基板50和第三基板20的一侧上配置的电源端子60和第一基板10相结合。为了对此进行说明,请参考下述图8所示的第一基板10的结构。
图 8是图 7 I-I'的剖面图。如图8所示,第一基板10安放固定于第一基板固定用模具200上。如前面所述,第一基板10包含外观轮廓粘合部11,第一基板底盘12,基板固定结构13,电源端子固定结构14以及基板固定柱15。由于前面已经对 外观轮廓粘合部11,第一基板底盘12,基板固定结构13,电源端子固定结构14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在此说明省略,不再赘述。
基板固定柱15的突起是在图8所示的第一基板底盘12上以突起的形状形成的。基板固定柱15突起的高度比下面要说明的第二基板的厚度要高。
另外,第一基板10包含着电源端子置备部17。具体来说,电源端子置备部17形成于第一基板10内部的一个侧面上。
另外,电源端子置备部17的外侧上、下分别可形成第一防脱离连接部16a和第二防脱离连接部16b。第一防脱离连接部16a和第二防脱离连接部16b是和下述要说明的防脱离部的形状相对应的。
第一防脱离连接部16a和第二防脱离连接部16b的侧面上下分别可形成第一电源线手柄挂接部18a和第二电源线手柄挂接部18b。并且第一电源线手柄挂接部18a和第二电源线手柄挂接部18b的一个侧面上可形成电源线手柄部19。在这里说明的第一防脱离连接部16a、第二防脱离连接部16b、电源端子置备部17、第一电源线手柄挂接部18a、第二电源线手柄挂接部18b和电源线手柄部19是根据图6里说明的电源端子模具300生产出来的空隙。
另一方面,基板固定结构13和第一基板底盘12是一体的,一起成型。并且第一基板10的成型步骤之后基板固定结构13的一个侧面上A的全部或者一部分需要切割。在具体实施例中,基板固定结构13的一个侧面A与基板固定结构13和第一基板底盘12之间形成一个边界面。
同样,电源端子固定结构14和第一基板底盘12是一体成型。并且第一基板10的成型步骤之后电源端子固定结构14的一个侧面B的全部或者一部分需要切割。在具体实施例中,电源端子固定结构14的一个侧面B与电源端子固定结构14和第一基板底盘12之间是一个边界面。
一方面,第一基板固定模具200还包括填满电源线手柄部19内部空间的模具。在这里,填满电源线手柄部19内部空间的模具可以和第一基板固定模具200呈一体而形成,也可以分离开来单独形成。填满电源线手柄部19内部空间的模具在后续将第三基板20熔接到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50构成的结合体上的时候,可以防止电源端子置备部17内部的电源端子60受到损坏。
图 9是第一基板上安装好第二基板的状态。如图9所示,第一基板10的一侧有第二基板50。第二基板50通过第一基板的第一基板底盘12,基板固定结构13,电源端子固定结构14以及基板固定柱15来固定。第二基板50和第一基板的接合状态参考下述图10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0是图9Ⅱ-Ⅱ'的发热装置的剖面图。如图 10所示,第二基板50的一端固定在基板固定结构13的一个侧面上A和第一基板底盘12之间形成的第一缝隙A`上。在这里,第一缝隙A`是由将基板固定结构13的一个面A的全部或部分切断而形成的。
另外,第二基板50另一端固定在电源端子固定结构14的一个侧面B和第一基板底盘12之间形成的第二个缝隙B`上。这里的第二个缝隙B`是通过切断电源端子固定结构14的一侧面B的全部或者一部分而形成的。
在这里,第一缝隙A`和第二缝隙 B`设计成相对第二基板50有0或者负(-)公差。具体来说,第一基板10由可以收缩的柔性材料组成。另外,由于第一基板10是可以收缩的柔性材料,因此第一基板10设计上有如上所述的公差。基板固定结构13和第一基板底盘12之间以及电源端子固定结构14和第一基板底盘12之间,即使没有安装第二基板50的情况下也可以完全密封。 然而,第一基板10是可以收缩的柔性材料,因此即使在上述所说密封的情况下,第二基板50也是可以***的。此外,假如***第二基板50,由于上述公差值的存在,就会有第二基板50可以完全固定在第一基板10上的效果。
另外,通过基板固定柱15来固定第二基板50。在第二基板50上至少有一个以上的贯穿第二基板的孔,基板固定柱15卡在贯通第二基板50的孔里,从而固定第二基板50。
另外,电源端子60固定在电源端子置备部17内。电源端子置备部17 如上文所述,是通过单独的模具形成的。电源端子置备部17的形状可以与电源端子60的形状相对应而形成。 具体来说,电源端子置备部17的形状是与电源端子60的形状以及公差相对应而形成的。
具体来说,电源端子置备部17的设计是在电源端子60的基础上设置了0或者负(-)公差。而电源端子60是在电源端子置备部17的基础上设置正(+)公差设计而来的。 同样地,第一基板(10是可收缩的柔性材料,因此可以将电源端子60***电源端子置备部17内。由于电源端子置备部17对于电源端子60有0或者负(—)公差,电源端子60对于电源端子置备部17有正(+)公差,所以电源端子60在电源端子置备部10内呈紧贴状态,可以达到切实的固定效果。
另一方面,在图10中显示,第二基板50在第一基板底盘12和基板固定结构13之间有第一空隙A`以及电源端子固定结构14与第一基板底盘12之间的第二缝隙B`之间,需要保留一定的空余空间,并且能被固定。图10是为了明确说明在各个缝隙间第二基板50的位置。实际上,由于第一基板底盘12、基板固定结构13以及电源端子固定结构14 与第二基板50完全贴合,第一缝隙A`以及第二缝隙B`可能不会形成,或者即使形成也非常小。
另外,电源端子60的末端可以形成防止脱离部61。防止脱离部61位于电源端子60的各个面的边缘, 是从电源端子60的一面末端向提供外力的方向上升的斜面形状。将***的电源线从发热设备中拔出时,防止脱离部61可预防电源端子60因外力作用从设备里脱落。具体来说,防止脱离部61可防止第一基板20受到物理性的外力导致电源端子60脱落。
此外,第一基板10上还包含可以卡住各个防止脱离部61的第一防脱离连接部16a和第二防脱离连接部16b。第一防脱离连接部16a和第二防脱离连接部16b是和防止脱离部61相对应的,图7所示,不仅分布于上下,前后左右也有。
第一电源线手柄挂接部18a、第二电源线手柄挂接部18b及电源线手柄部19是为了固定***电源端子60的电源线的空间。第一电源线手柄挂接部18a, 第二电源线手柄挂接部18b是电源线手柄***方向 一侧被卡住的部分。电源线的插端从第一电源线手柄挂接部18a、第二电源线手柄挂接部18b之间通过,***电源端子60中。
在这里,电源线手柄部19相对电源线设计了0公差或负(-)公差。 具体的实施例里,电源线手柄部19和电源线之间的差异是一个侧面3mm以内。一方面,电源线手柄相对于电源线手柄部19设计了0公差或正(+)公差。
由于具有柔软性的柔性材料的特性,即使电源线手柄部19内的空间小于电源线的大小,电源线的***也没有问题。相反,***之后通过这个负公差和每个侧面形成的紧贴结构能够起到固定电源线的作用。
在这个可行性例子中,当电源线的电源线手柄部19***时,由于软材料的特征,电源线手柄部19会使内部空间变大, 但是,第一防脱离连接部16a、第二防脱离连接部16b、第一电源线手柄挂接部18a、第二电源线手柄挂接部18b不会变大。
此外,在电源端子60和第二基板50之间,还可以多加一些柔性材料62。柔性材料62分布在电源端子60和第二基板50之间,当电源线***时,也可以起到吸收所受外力的作用。柔性材料62会因为在接入电源线时传递的外力向任意方向弯曲,进而吸收外力。柔性材料柔性材料62可以设计成0或者负公差。
图11是第二基板以及电源端子固定在第一基板上之后,第三基板通过第三基板模具在第一基板以及第二基板上成型的剖面图。如图11所示,第二基板50固定于第一基板10上的状态下第三基板20在上面成型。为了第三基板20的成型,需要在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50的结合体(下述称“结合体”)的一面上涂抹柔性材料。并且为了第三基板的成型,涂抹柔性材料之后,柔性材料在第三基板模具400的按压之后在结合体的一面上形成第三基板20。
这时,为了第三基板成型,在结合体的一面上涂抹柔性材料时,最好最大限度地均匀的涂抹于挤压面上。这里所说的挤压面,是指为了使做第三基板的柔性材料和结合体的结合熔接的面。
通常将柔性材料通过模具成型时,为了简化工序,在中央一个点上集中放置柔性材料。与此相反,本发明的实施案例中,通过模具熔接加工的方式里,为了第三基板20的成型的柔性材料要根据结合体的挤压面相对应的形状进行涂抹之后,通过第三基板模具400的挤压第三基板20成型。在这里,涂抹柔性材料时,要将固定在第一基板上的第二基板上包含的所有电子产品部件全部覆盖。
例如,第三基板成型的软材料可和结合体的挤压面外观形状相对应,涂成椭圆形。而且,第三基板成型的软材料最初的涂抹面比挤压面要小。
通过这样的制作方式,将第三基板20和结合体之间的熔接过程中发生扭曲的可能性最小化,接合体包含的第二基板的破损几率最小化。图12显示的是拿掉第三基板模具后制作完成的发热装置。
如图12所示,通过第一基板安置模具200制造发热装置1。发热装置1在第一基板10上形成第三基板20。
图12里第三基板20的一个面是和肌肤接触的面。并且,如图12所示,第三基板20的一个面上配置有热源部件30。包含热源部件30在内的第三基板20的形状是根据成型第三基板20的第三基板模具的形状决定的。
所述的详细说明不应在各方面都受到局限地进行解释,应该被视为示例。本发明的范围应根据附件的权利要求的合理性解释来决定,本发明同等范围内的所有更改、变更均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熔接型发热装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板模具的一侧上准备电源端子模具;
所述电源端子模具准备好之后,在所述第一基板模具里放入柔性材料;
成型的第一基板上粘合第二基板;
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粘合一起形成的结合体;
第三基板熔接在所述结合体上,所述结合体上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涂抹所述第三基板成型的柔性材料,所述第三基板成型的柔性材料的涂抹与所述结合体的外观形状相对应,第三基板模具按压第三基板成型所用的柔性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接型发热装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的第一基板上粘合第二基板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基板模具成型的第一基板上把电源端子模具拿掉,在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个侧面上可***电源线的插孔;
在所述第一基板的内部形成电源端子置备部;
以及所述电源端子模具拿掉之后的所述第一基板放在第一基板置备模具里;所述第一基板置备模具的基板下半模的比例小于所述第一基板模具的下半模的比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熔接型发热装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置备模具的基板下半模的比例由构成所述第一基板的柔性材料的收缩率为基础决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熔接型发热装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基板底盘,沿所述第一基板底盘的***形成有外缘粘合部;所述的外缘粘合部以一定间隔从内部突起形成的基板固定结构,沿着所述外缘粘合部内部突起,形成覆盖电源端子的电源端子固定结构以及所述第一基板底盘上突起一定高度而形成的基板固定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熔接型发热装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的第一基板上粘合第二基板,还包括
所述基板固定结构的下端面进行切割;
所述电源端子固定结构的下端面进行切割;
将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固定于所述基板固定结构的下端面进行切割生成的第一切割缝,将所述第二基板固定于所述电源端子固定结构的下端面进行切割生成的第二切割缝;
将所述第二基板的固定孔卡在所述第一基板的基板固定柱上进行固定,以及将所述电源端子固定于所述电源端子置备部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熔接型发热装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割缝以及第二切割缝相对应第二基板有零公差或者负公差;
所述电源端子备置部相对应所述电源端子有零公差或者负公差;
所述第一基板底盘的外缘边缘相对应所述第三基板有正公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熔接型发热装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所述电源端子置备部一侧的防止脱离部挂接部、电源线手柄挂接部以及电源线手柄部;所述电源线手柄部相对应***所述电源端子的电源线有零或者正公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熔接型发热装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线***所述电源线手柄部时,电源线手柄部内部的空间变大,同时所述防止脱离部挂接部以及电源线手柄部挂接部保持不变。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熔接型发热装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基板模具还包括填充电源线手柄部内部空间的模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接型发热装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体上涂抹所述第三基板成型的柔性材料,还包括所述第二基板包含的所有电子产品部件的一侧均全部覆盖地涂抹第三基板成型的柔性材料。
CN201911403672.6A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熔接型发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Active CN1110681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03672.6A CN111068183B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熔接型发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03672.6A CN111068183B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熔接型发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68183A CN111068183A (zh) 2020-04-28
CN111068183B true CN111068183B (zh) 2021-07-27

Family

ID=70320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403672.6A Active CN111068183B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熔接型发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68183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06377A (en) * 1991-02-11 1994-04-26 Engineering & Research Associates, Inc. Mold including a low thermal inertia heater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JPH10217258A (ja) * 1996-12-05 1998-08-18 Tokai Rubber Ind Ltd エポキシ樹脂成形用金型
WO1998048757A1 (en) * 1997-04-30 1998-11-05 Hill-Rom, Inc. Infrared heater apparatus
US6033198A (en) * 1997-02-04 2000-03-07 Eastman Kodak Company Apparatus for the formation and polarization of micromagnets
CN1495003A (zh) * 2002-03-04 2004-05-12 制造用于成型透镜模具的注塑模嵌件的方法
CN101698320A (zh) * 2009-10-22 2010-04-28 杨东佐 一种模具加热冷却棒及可实现急冷急热的模具
CN103582549A (zh) * 2011-06-08 2014-02-12 夏普株式会社 树脂成形装置和树脂成形方法
CN103968286A (zh) * 2014-05-20 2014-08-06 贵州光浦森光电有限公司 大芯片水平布置的led光机模组
CN207766656U (zh) * 2017-12-29 2018-08-24 江苏传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熔接式柔性线路板
CN209596015U (zh) * 2018-12-17 2019-11-08 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 一种新型***冷敷垫
CN110587934A (zh) * 2019-08-28 2019-12-20 湖南洋鑫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源插头的下模具、上模具及其组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76654C (zh) * 2008-05-20 2009-12-30 谢世明 一种电源线插头及其制造方法
WO2010125250A1 (fr) * 2009-04-27 2010-11-04 Archos Boitier pour appareil electronique, appareil comprenant un tel boitier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 tel boitier
CN101609955B (zh) * 2009-07-22 2011-11-02 鹤山丽得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电源接头的制作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防水接头
CN202268516U (zh) * 2011-10-21 2012-06-06 深圳市智泰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连接器
CN202308436U (zh) * 2011-11-04 2012-07-04 深圳市鸿益进五金有限公司 电源插头
CN103946778B (zh) * 2011-11-17 2016-09-21 郡是株式会社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TWI441391B (zh) * 2012-03-03 2014-06-11 Riidea Inc The forming method of power connector
CN102641555B (zh) * 2012-04-01 2014-08-20 广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 一种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封装装置及封装方法
CN105666793B (zh) * 2016-01-04 2018-10-12 浙江师范大学 一种金-塑复合壳体成型模具及其成型方法
CN110105068A (zh) * 2019-04-30 2019-08-09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热电材料快速烧结成型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06377A (en) * 1991-02-11 1994-04-26 Engineering & Research Associates, Inc. Mold including a low thermal inertia heater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JPH10217258A (ja) * 1996-12-05 1998-08-18 Tokai Rubber Ind Ltd エポキシ樹脂成形用金型
US6033198A (en) * 1997-02-04 2000-03-07 Eastman Kodak Company Apparatus for the formation and polarization of micromagnets
WO1998048757A1 (en) * 1997-04-30 1998-11-05 Hill-Rom, Inc. Infrared heater apparatus
CN1495003A (zh) * 2002-03-04 2004-05-12 制造用于成型透镜模具的注塑模嵌件的方法
CN101698320A (zh) * 2009-10-22 2010-04-28 杨东佐 一种模具加热冷却棒及可实现急冷急热的模具
CN103582549A (zh) * 2011-06-08 2014-02-12 夏普株式会社 树脂成形装置和树脂成形方法
CN103968286A (zh) * 2014-05-20 2014-08-06 贵州光浦森光电有限公司 大芯片水平布置的led光机模组
CN207766656U (zh) * 2017-12-29 2018-08-24 江苏传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熔接式柔性线路板
CN209596015U (zh) * 2018-12-17 2019-11-08 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 一种新型***冷敷垫
CN110587934A (zh) * 2019-08-28 2019-12-20 湖南洋鑫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源插头的下模具、上模具及其组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68183A (zh) 2020-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K2600702T3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s in an electronic contact lens
KR101660388B1 (ko) Led 패드 및 이 led 패드를 포함하는 개인용 치료기
US5151039A (en) Integrated circuit adapter having gullwing-shaped leads
TWI713437B (zh) 發光組件及其製造方法
CN110497775A (zh) 具有无焊电连接件的窗总成
US20180169431A1 (en) Flexible LED Light Pad For Phototherapy
KR101602259B1 (ko) Led 패드, led 패드 제조 방법 및 led 패드를 포함하는 개인용 치료기
US20150080989A1 (en) Moulding Method
US20150190629A1 (en) Moulded Stimulation Pad
CN111068183B (zh) 一种熔接型发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TW526689B (en) Molded electronic assembly
CN111067698B (zh) 一种粘合型发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7340709B (zh) 一种具有生理监测功能的智能穿戴设备
CN106470597A (zh) 具有引线框架显微操作针的集成电路模块
CN112701515A (zh) 一种医用传感器的连接器组件
KR100700883B1 (ko) 발광 소자 패키지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KR102200544B1 (ko) 본딩형 발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219623B1 (ko) 웰딩형 발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6282588B2 (ja) 症状治療システム
CN210576695U (zh) 一种具有黏接结构的面板装置
CN216267853U (zh) 一种椭圆形纸筒生产装置
CN115036262A (zh) 电子模组制备方法及贴片式可穿戴设备
KR200273770Y1 (ko) 발열하는 신발 깔 창
CN205586124U (zh) 一种电子产品
KR100742225B1 (ko) 고휘도 엘이디 구조 및 그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