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33077B - 阻尼器和操作单元 - Google Patents

阻尼器和操作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33077B
CN111033077B CN201880053517.3A CN201880053517A CN111033077B CN 111033077 B CN111033077 B CN 111033077B CN 201880053517 A CN201880053517 A CN 201880053517A CN 111033077 B CN111033077 B CN 1110330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iction
housing
axis
wall
dam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351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33077A (zh
Inventor
金子亮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il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il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iles Corp filed Critical Oil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0330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330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330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330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7/00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 F16F7/08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with friction surfaces rectilinearly movable along each other
    • F16F7/09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with friction surfaces rectilinearly movable along each other in dampers of the cylinder-and-piston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3/00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 F16F13/02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damping by frictional contact between the spring and brak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3/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for vehicle transmissions, or part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K23/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for vehicle transmissions, or part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main transmission clutch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6/00Arrangements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 control devices in vehicles
    • B60K26/02Arrangements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 control devices in vehicles of initiating means or elements
    • B60K26/021Arrangements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 control devices in vehicles of initiating means or elements with means for providing feel, e.g. by changing pedal force characteristic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5/00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 F16H25/18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for conveying or interconverting oscillating or reciprocating motions
    • F16H25/186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for conveying or interconverting oscillating or reciprocating motions with reciprocation along the axis of oscillation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G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INSOFAR A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ONLY
    • G05G1/00Controlling members, e.g. knobs or handles; Assemblie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Indicating position of controlling members
    • G05G1/30Controlling members actuated by foot
    • G05G1/46Means, e.g. links, for connecting the pedal to the controlled uni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30/00Purpose; Design features
    • F16F2230/0052Physically guiding or influencing
    • F16F2230/0064Physically guiding or influencing using a ca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30/00Purpose; Design features
    • F16F2230/14Ball joints; Spherical support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 Braking Elements And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Arrangement And Mounting Of Devices That Control Transmission Of Motive Fo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阻尼器,其能够利用具有迟滞特性的阻尼力来阻尼沿着轴线往复运动的移动构件。阻尼器(100)包括:圆柱形壳体(2),推杆(8)沿壳体的轴线(O)的方向***到壳体中;以及阻尼机构,其放置在壳体(2)并且能够通过具有迟滞特性的阻尼力来阻尼推杆(8),其中阻尼器将利用离合器踏板单元的主缸安装空间进行附接。在阻尼器(100)的阻尼机构中,形成在壳体(2)的内壁上的螺旋凸轮槽与形成在可旋转摩擦盘(6)的外圆周(62)上的引导突起(63)之间的接合使得推杆(8)的往复线性运动转换为可旋转摩擦盘(6)的旋转运动,放置在可旋转摩擦盘(6)两侧上的其它摩擦盘(5、7)根据推杆(8)的位移量通过螺旋弹簧(4)的弹性力而压靠旋转摩擦盘(6)的相应滑动表面(60、61)。

Description

阻尼器和操作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迟滞特性的线性运动类型的摩擦产生机构,并且例如涉及线性运动型阻尼器,其能够在将使用者给出的踏板操作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到致动器(例如车辆的线控离合器***)的***中实现更加舒适的踏板操作感觉。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加速器踏板单元,其利用包括一对凸轮的阻尼器的迟滞特性,以响应于加速器踏板的踩踏而施加适当的载荷并减小保持加速器踏板的位置几乎不变的驾驶员的脚部的张力。
在该加速器踏板单元中,加速器踏板臂的旋转被传递至旋转阻尼器,从而在两个方向上阻尼加速器踏板臂的旋转。具体地,加速器踏板臂的旋转轴延伸并且旋转阻尼器安装到该旋转轴,使得加速器踏板臂的旋转可以启用旋转阻尼器。由此,加速器踏板臂的旋转轴也兼做旋转阻尼器的旋转轴;因此,加速器踏板臂的旋转使旋转阻尼器的旋转轴沿着取决于加速器踏板臂的旋转方向的方向旋转,并且旋转阻尼器的迟滞特性在踩踏加速器踏板时给出了适当的载荷,并在加速器踏板返回时减小载荷。
文献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02-12052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当试图同样针对线控离合器***实现这样的踏板操作感觉(在踩踏踏板时驾驶员的脚会受到适当的载荷,但与此同时,在保持踏板期间驾驶员脚上的张力减小)时,线控离合器***需要在其上安装特殊的离合器踏板单元,该离合器踏板单元具有内置的旋转阻尼器,类似于上述常规的加速器踏板单元的旋转阻尼器。
然而,正如如上所述的常规加速器踏板单元一样,离合器踏板单元上的旋转阻尼器导致离合器踏板单元的尺寸在离合器踏板臂的旋转轴的方向上增大了与用于安装旋转阻尼器的空间一样大的量。因此,为了将这种离合器踏板单元安装在汽车上,需要确保较大的安装空间。
同时,通过引入线控离合器***,使得不需要主缸,这使得用于主缸的安装空间可直接用于阻尼器的安装空间。
鉴于上述情况做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阻尼器,该阻尼器能够通过具有迟滞特性的阻尼力来阻尼沿着轴线进行往复运动的可移动构件。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紧凑的操作单元,其具有的结构允许将与主缸安装空间相对应的空间用作阻尼器安装空间。
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阻尼器,其用于沿着轴线阻尼可移动构件,该阻尼器包括:
为圆柱形形状的壳体,其具有内壁,该内壁围绕轴线围绕可移动构件,并设有绕轴线缠绕的、为螺旋形形式的凸轮槽;
摩擦产生部段,其放置在壳体中,并且能够与可移动构件一起沿着轴线移动;以及
弹性构件,其放置在壳体中,所述弹性构件沿着使摩擦产生部段压靠可移动构件的方向、利用取决于可移动构件的位移量的弹性力推压摩擦产生部段。
摩擦产生部段包括:
第一摩擦构件,其能够响应于来自可移动构件的力而朝向弹性构件移位;
第二摩擦构件,其能够朝向弹性构件移位以压缩弹性构件;和
第三摩擦构件,其外周边表面上设置有***在凸轮槽中的引导突起,第三摩擦构件能够在被压在第一摩擦构件和第二摩擦构件之间的同时与第一摩擦构件和第二摩擦构件一起沿着轴线移动,并且借助于引导突起通过凸轮槽被引导而旋转。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一种操作单元,所述操作单元包括:
操作构件,所述操作构件响应于使用者给出的操作而可移动;
上述阻尼器,所述阻尼器相对于所述操作构件沿着在操作时使所述操作构件移动的方向放置;和
可移动构件,所述可移动构件放置在所述操作构件和所述阻尼器之间,所述可移动构件由于所述操作构件的运动而沿轴向往复运动,并且被所述阻尼器阻尼。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阻尼器中,可移动构件的线性往复运动转化为摩擦构件的旋转运动,另一个摩擦构件利用取决于可移动构件的位移量的弹性力压靠该摩擦构件,并且这使得具有迟滞特性的阻尼力(反作用力,其大小在向前行程和向后行程之间变化)赋予可移动构件沿轴线的运动。另外,将与操作单元的主缸安装空间相对应的空间用作该阻尼器的安装空间,实现了紧凑的操作单元。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在离合器踏板单元中离合器踏板臂10和阻尼器100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其中阻尼器100作为一部分被结合在离合器踏板单元中。
[图2]图2是阻尼器100的局部分解图,但是在其上增加了推杆8。
[图3]图3(A)是推杆8的前视图,图3(B)和图3(C)分别是推杆8的左侧视图和右侧视图。
[图4]图4(A)和图4(B)分别是可旋转摩擦盘6的前视图和侧视图,图4(C)是图4(A)的A-A剖视图。
[图5]图5(A)、图5(B)和图5(C)分别是要布置在覆盖物9一侧上的、与可旋转摩擦盘6相关的摩擦盘7的前视图、右侧视图和后视图,图5(D)是图5(A)的B-B剖视图。
[图6]图6(A)、图6(B)和图6(C)分别是要布置在螺旋弹簧40一侧上的、与可旋转摩擦盘6相关的摩擦盘5的前视图、右侧视图和后视图,图6(D)是图6(A)的C-C剖视图。
[图7]图7(A)和图7(B)分别是外壳3的轴向截面图和右侧视图,图7(C)是外壳3的内壁31的展开图。
[图8]图8(A)是用于说明在没有踩踏离合器踏板的状态下(初始状态下)三个摩擦盘5至7在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内的位置的示意图,图8(B)是用于说明在踩踏离合器踏板时三个摩擦盘5至7在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内的位置的示意图。
[图9]图9(A)和图9(B)分别是外壳本体构件300的轴向截面图和右侧视图。
[图10]图10(A)、图10(B)和图10(C)分别是衬里构件350的前视图、平面图和仰视图。
[图11]图11(A)至(C)是示出了摩擦盘7的凸台部分75如何配合在摩擦盘5的凸台***孔54内的图像示例的剖视图。
[图12]图12是推杆8A的端部部分和摩擦盘7A彼此联接处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13]图13(A)和图13(B)分别是推杆8A的前视图和右侧视图,其中球形接头800附接到前端面86A。
[图14]图14(A)和图14(B)分别是用于保持球部分801可旋转的球座700的前视图和平面图,图14(C)是图14(A)的D-D剖视图。
[图15]图15(A)、图15(B)和图15(C)分别是球座700配合在其中的摩擦盘7A的前视图、右侧视图和后视图,图15(D)是图15(A)的E-E剖视图。
[图16]图16是用于说明外壳的结构的示意图,该外壳的内壁设置有由两种类型的衬里构件350、370形成的凸轮槽33。
[图17]图17(A)是圆柱形构件360的前视图,图17(B)是图17(A)的F-F剖视图,图17(C)是覆盖物361的轴向剖视图。
[图18]图18(A)是衬里构件370的前视图,图18(B)是图18(A)的G-G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作为示例,本实施例包括阻尼器100,该阻尼器作为一部分被并入到线控离合器***的离合器踏板单元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离合器踏板单元中的离合器踏板臂10和阻尼器100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阻尼器100的局部分解示意图,但是其中添加了推杆8。
如图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阻尼器100是线性运动型阻尼器,其被安装在离合器踏板臂10下方(在沿着踩踏离合器踏板以使离合器踏板臂10移动的方向上的位置处),该离合器踏板臂能够根据离合器踏板的踩踏操作而绕旋转轴12摆动并且支撑推杆8,推杆的一个端部(如下所述,踏板臂连接部段82)联接在离合器踏板臂10上,以允许推杆8沿该推杆8的轴线O往复运动;该阻尼器包括圆柱形壳体2和阻尼机构,推杆8的另一个端部侧(前端部侧)沿其轴线O的方向通过杆***开口90***到该壳体中,阻尼机构容纳在壳体2的内部(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如下所述),以通过具有迟滞特性的阻尼力来阻尼推杆8。这种阻尼器100具有圆柱形外部形状,类似于常规液压离合器的主缸的形状,从而允许利用由于线控离合器的引入而不再需要的用于主缸的安装空间(即死空间)而附接到离合器踏板单元的支架17。
在此,壳体2例如包括:具有底部的中空圆柱形外壳3,该外壳的内壁31设置有螺旋形的凸轮槽33,该凸轮槽绕轴线O围绕推杆8;和覆盖物9,其闭合外壳3的开口30;该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被外壳3的内壁31和底部部分32以及覆盖物9的背表面91(指向外壳3的底部部分32的表面)封闭的圆柱形空间(以下称为“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作为用于保持阻尼机构的空间(见图8)。
同时,阻尼机构包括:摩擦产生部段1,其能够在与推杆8一起沿着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的轴线O往复运动的同时在摩擦盘5至7之间产生摩擦;以及弹性构件4,其放置在摩擦产生部段1与外壳3的底部部分32之间,以利用取决于推杆8的位移量(摩擦产生部段1的位移量)的弹性力将摩擦产生部段1作为一个单元朝向覆盖物9推压。任何构件都可以用作弹性构件4,只要其具有适当的弹性系数并且能够在推杆8的整个行程中将摩擦产生部段1作为一个单元朝向覆盖物9推压即可:本实施例使用螺旋弹簧40作为该弹性构件4。
摩擦产生部段1具有多个摩擦盘5至7,这些摩擦盘在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的轴线O的方向上叠堆在螺旋弹簧40的一个端部部分41上;利用外壳3的内壁31上的螺旋形凸轮槽33在这些摩擦盘5至7之间产生相对旋转,从而在相邻摩擦盘的滑动表面之间产生取决于推杆8的位移量的摩擦。例如,摩擦产生部段1包括这样的摩擦盘5至7,摩擦盘5放置在螺旋弹簧40的一个端部部分41上,摩擦盘7放置在推杆8的前端部部分(轴部段81中的小直径部段84,如下所述)上,可旋转摩擦盘6插置在这两个摩擦盘5、7之间并与外壳3的内壁31的凸轮槽33啮合,以绕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的轴线O旋转。
具有这样的结构、处于阻尼机构与推杆8共同起作用的姿态的阻尼器100,通过利用由于线控离合器***的引入而不再需要的主缸安装空间,作为一部分结合到离合器踏板单元中,由此使具有迟滞特性的阻尼力(大小在向前行程和向后行程之间变化的反作用力)适合于响应踩踏离合器踏板而在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的轴线O的方向上的往复运动中施加到推杆8上的期望的踏板操作感觉。下面将分别详细描述待阻尼的推杆8和该阻尼器100的相应部件(壳体2和阻尼机构)。
(1)推杆8
图3(A)是推杆8的前视图,图3(B)和图3(C)分别是8推杆的左侧视图和右侧视图。
对于该推杆8,其目的是使一个端面(后端面)85面向离合器踏板臂10的方向,另一个端面(前端面)86适于最先***到壳体2的杆***开口90中。如图所示,推杆8包括与离合器踏板臂10联接的踏板臂连接部段82和用以启用阻尼器100中的阻尼机构的台阶轴部段81,踏板臂连接部段和台阶轴部段以从后端面85一侧的顺序一体地形成。
踏板臂连接部段82从壳体2的杆***开口90朝向离合器踏板臂10突出到壳体2的外侧(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的外侧)。该踏板臂连接部段82例如具有圆柱形形状,其端面(推杆8的后端面)85设置有用于固定脚架式接头16的螺纹孔89,该脚架式接头保持离合器踏板臂10可旋转。例如,如图1所示,用螺母14固定在脚架式接头16上的螺栓13被拧入到该螺纹孔89中,并且进一步地,该螺栓13和螺母15彼此紧固,从而将离合器踏板臂10可旋转地连接到推杆8。这允许离合器踏板臂10绕旋转轴12在两个方向上摆动,以使推杆8与离合器踏板臂10一起沿着其轴线O往复运动。
同时,轴部段81具有台阶式的圆柱形形状,包括放置在踏板臂连接部段82侧的大直径部段83和从该大直径部段83朝向外壳3的底部部分32突出的小直径部段84,轴部段的外周边表面88在小直径部段84和大直径部段83的边界处设置有指向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的环形的台阶表面87。为了使阻尼器100在离合器踏板的整个运动范围内工作,台阶表面87形成在这样一个位置处,该位置距推杆8的后端面85的距离L1大于根据离合器踏板的踏板储量确定的推杆8的最大行程。
小直径部段84具有允许***到摩擦盘7的杆***孔74中的外径R1,大直径部段83的外径R2大于摩擦盘7的杆***孔74的内径R5,以使得台阶表面87不能够穿过摩擦盘7的杆***孔74。因此,通过将推杆8的前端面86最先***到壳体2的杆***开口90中,同时使推杆8的轴线O与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的轴线O对准,小直径部段84***到摩擦盘7的杆***孔74中,并且进一步地,台阶表面87与该摩擦盘7的后表面71接触。踩踏离合器踏板开始推杆8朝向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的内部(沿图8(A)所示的方向α)的移动,以沿着朝向外壳3的底部部分32的方向通过台阶表面87向摩擦盘7的后表面71施加力,因此,两个摩擦盘5、7和位于它们之间的可旋转摩擦盘6作为一个单元沿着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的轴线O朝向外壳3的底部部分32移动,同时压缩螺旋弹簧40。同时,可旋转摩擦盘6绕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的轴线O旋转,同时从位于可旋转摩擦盘6的两侧上的摩擦盘5、7接收根据螺旋弹簧40的弹性力的法向载荷,因此在可旋转摩擦盘6的每个滑动表面60、61和位于可旋转摩擦盘6的两侧上的摩擦盘5、7的相应滑动表面51、70之间产生了抵抗可旋转摩擦盘6旋转的摩擦阻力。
(2)壳体2
如上所述,壳体2包括外壳3和覆盖物9,并且组装它们将形成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
图7(A)和图7(B)分别是外壳3的轴向截面图和右侧视图,图7(C)是外壳3的内壁31的展开图。
如图所示,外壳3具有带底部的中空圆柱形形状,其长度大于推杆8的最大行程,外壳的开口30的内周边设置有螺纹部分34。同时,覆盖物9具有盘形状,其外周边设置有螺纹部分92,该螺纹部分被拧紧到形成在外壳3的开口30的内周边上的螺纹部分34中(见图2)。覆盖物9附接到外壳3的开口30,覆盖物9的螺纹部分92和外壳3的开口30的螺纹部分34彼此拧紧,并且这在壳体2的内部形成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在以这种方式形成的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的内部,确保比推杆8在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的轴线O的方向上的最大行程长的区域作为摩擦产生部段1的运动范围。
在覆盖物9的中心区域中,在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的轴线O所穿过的位置处形成有通孔(壳体2的杆***开口)90,该通孔的内径大于推杆8的轴部段81的外径(大直径部段83的外径)R2。后述的摩擦盘7的杆***孔74也位于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的轴线O所穿过的位置处,因此通过将该推杆8沿其轴线O的方向以前端面86在最前面的方式***到壳体2的杆***开口90中并且将推杆8的轴线O与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的轴线O对准,该推杆8的轴部段81中的小直径部段84***到摩擦盘7的杆***孔74中。
在外壳3的内壁31上,绕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的轴线O以相等的角度间隔形成有沿着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的轴线O的多个引导槽35(例如三个槽)。如下所述,这些引导槽35分别容纳在置于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中的两个摩擦盘5、7的外周边52、72上设置的如下所述的对应的引导突起53、73,并且沿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的轴线O方向引导对应的引导突起53、73沿着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的轴线O运动。因此,两个摩擦盘5、7在绕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的轴线O的旋转运动受到限制的状态下(即在放置在这些盘5、7之间的可旋转摩擦盘6的旋转引起的拖曳旋转受到限制的状态下)沿着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的轴线O往复运动。
此外,在外壳3的内壁31上的对应的引导槽35之间的每个圆柱形表面区域38内,沿着绕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的轴线O延伸的螺旋线形成一个凸轮槽33。如下所述,这些凸轮槽33分别容纳在置于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中的可旋转摩擦盘6的外周边62上设置的对应的引导突起63,并且沿着螺旋路径引导可旋转摩擦盘6的对应的引导突起63沿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的轴线O往复运动。因此,一旦在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的轴线O的方向上受到外力作用,则可旋转摩擦盘6就在绕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的轴线O旋转的同时沿着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的轴线O往复运动。这导致可旋转摩擦盘6的每个滑动表面60、61与两个摩擦盘5、7的对应滑动表面51、70之间的滑动。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从绕外壳的开口30的边缘引导到各凸轮槽33的一个端部的入口33A,从而当可旋转摩擦盘6通过外壳3的开口30***时,可旋转摩擦盘6的外周边62上的引导突起63能够***到相应的凸轮槽33中。
在外壳3的底部部分32上形成有弹簧引导孔36,该弹簧引导孔围绕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的轴线O。当螺旋弹簧40***到外壳3中时,螺旋弹簧40的另一个端部部分42***并固定在该弹簧引导孔36中。
例如,外壳3的外周边可根据需要设置有但不限于用于将阻尼器100固定在离合器踏板单元的支架和类似物上的凸缘。
(3)阻尼机构
如上所述,阻尼机构具有包括三个摩擦盘5至7的摩擦产生部段1和螺旋弹簧40,并且它们的操作赋予推杆8具有迟滞特性的阻尼力。
图4(A)和图4(B)分别是可旋转摩擦盘6的前视图和侧视图,图4(C)是图4(A)的A-A剖视图。
可旋转摩擦盘6具有盘形状,其外径R3小于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的内径,其外周边62设置有绕轴线O以相等的角度间隔隔开的圆柱形引导突起63,每个引导突起对应于外壳3的内壁31的一个凸轮槽33。在该可旋转摩擦盘6的中心区域内,在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的轴线O所穿过的位置处形成有通孔(凸台***孔)64,并且相对于壳体2的旋转运动受到限制的摩擦盘7的凸台部分75可旋转地***到该凸台***孔64中。
该可旋转摩擦盘6以这样的状态放置在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中:使一个表面61指向相对于可旋转摩擦盘6更靠近覆盖物9的一个摩擦盘7的滑动表面70,另一个表面60指向相对于可旋转摩擦盘6更靠近外壳3的底部部分32的另一个摩擦盘5的滑动表面51,并且该可旋转摩擦盘的外周边62上的引导突起63放置在外壳3的内壁31上的相应的凸轮槽33内。一旦可旋转摩擦盘6在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的轴线O的方向上受到外力以沿该外力的方向(朝向外壳3的底部部分32或朝向覆盖物9的方向)移动,则可旋转摩擦盘6的外周边62上的每个引导突起63通过对应的凸轮槽33沿着螺旋路径被引导。这使得可旋转摩擦盘6沿着取决于移动方向的旋转方向平滑地旋转,其中摩擦盘7的凸台部分75为旋转轴。
该可旋转摩擦盘6使每个表面60、61作为滑动表面,以响应于可旋转摩擦盘6的旋转而相对于在两侧上的相应一个摩擦盘5、7的滑动表面51、70滑动。一旦一个滑动表面61随着可旋转摩擦盘6的旋转而在相对于可旋转摩擦盘6位于覆盖物9侧的摩擦盘7的一个滑动表面70上滑动,摩擦阻力就根据两个滑动表面之间的摩擦系数和压缩的螺旋弹簧40的弹性力而作用在这些滑动表面61、70之间。在可旋转摩擦盘6的另一个滑动表面60和相对于可旋转摩擦盘6位于螺旋弹簧40侧的摩擦盘5的滑动表面51之间,摩擦阻力根据两个滑动表面之间的摩擦系数和压缩的螺旋弹簧40的弹性力而进行作用。
图5(A)、图5(B)和图5(C)分别是要布置在覆盖物9一侧上的、与可旋转摩擦盘6相关的摩擦盘7的前视图、右侧视图和后视图,图5(D)是图5(A)的B-B剖视图。
如图所示,摩擦盘7具有盘形状,其外径R6大约等于可旋转摩擦盘6的外径,其外周边72设置有绕轴线O以相等的角度间隔隔开的分别与外壳3的内壁31上的一个引导槽35对应的引导突起73。
为了使作为滑动表面的一个表面70与可旋转摩擦盘6的一个滑动表面61面对并进行表面接触,该摩擦盘7以使另一个表面71指向覆盖物9的状态放置在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中。在此,摩擦盘7的外周边72上的每个引导突起73放置在外壳3的内壁31上的对应的引导槽35中,并且在该对应的引导槽35中沿着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的轴线O平滑地滑动。因此,一旦受到在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的轴线O的方向上的外力,摩擦盘7就也在绕轴线O的旋转运动受这些引导槽35的内壁表面(相对的侧壁表面35A:参见图7)限制的状态下(即在可旋转摩擦盘6的一个滑动表面61在摩擦盘7的滑动表面70上滑动而没有由可旋转摩擦盘6的旋转引起的拖曳旋转的状态下)沿外力的方向平滑地移动。
在摩擦盘7的该滑动表面70的中心区域内,形成有圆柱形的凸台部分75,该凸台部分的直径小于可旋转摩擦盘6和摩擦盘5的任一个凸台***孔64、54的内径R4、R8。凸台部分75依次***到可旋转摩擦盘6的凸台***孔64和摩擦盘5的凸台***孔54中,并且进一步***到螺旋弹簧40的一个端部部分41中。由此,在能够绕凸台部分75旋转的可旋转摩擦盘6插置在相对于壳体2的旋转运动均受到限制的两个摩擦盘5、7的滑动表面51、70之间的状态下,三个摩擦盘5至7层叠堆在螺旋弹簧40的一个端部部分41上。
此外,在该凸台部分75中,在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的轴线O所穿过的位置处形成有通孔(杆***孔)74。该杆***孔74的内径R5大于推杆8的轴部段81中的小直径部段84的外径R1,推杆8的轴部段81中的小直径部段84***到该杆***孔中。当推杆8朝向外壳3的底部部分32移动(向前移动)时,推杆8的轴部段81中的台阶表面87将两个摩擦盘5、7和插置在这两个摩擦盘之间的可旋转摩擦盘6作为一个单元朝向外壳3的底部部分32推动。
图6(A)、图6(B)和图6(C)分别是位于螺旋弹簧40一侧上的、与可旋转摩擦盘6相关的摩擦盘5的前视图、右侧视图和后视图,图6(D)是图6(A)的C-C剖视图。
如图所示,摩擦盘5具有盘形状,其外径R7大约等于可旋转摩擦盘6的外径,其外周边52设置有绕轴线O以相等的角度间隔隔开的分别与外壳3的内壁31上的一个引导槽35对应的引导突起53。绕该摩擦盘5的一个表面(后表面)50的边沿部分56环形地升高,以围绕螺旋弹簧40的与后表面50接触的一个端部部分41的外周边。该摩擦盘5放置在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内,其后表面50朝向外壳3的底部部分32,使得另一个表面51可以作为滑动表面与可旋转摩擦盘6的另一个滑动表面60面对并进行表面接触,该摩擦盘5附接到螺旋弹簧40的一个端部部分41。在此,摩擦盘5的外周边52上的每个引导突起53放置在外壳3的内壁31上的对应的引导槽35中,并且能够在该引导槽35中沿着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的轴线O平滑地滑动。因此,一旦受到在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的轴线O的方向上的外力,该摩擦盘5就在绕轴线O的旋转运动受这些引导槽35限制的状态下(即在可旋转摩擦盘6的另一个滑动表面60在摩擦盘5的滑动表面51上滑动而没有由可旋转摩擦盘6引起的拖曳旋转的状态下)沿外力的方向平滑地移动。
在该摩擦盘5的中心区域内,在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的轴线O所穿过的位置处形成有通孔(凸台***孔)54,摩擦盘7的凸台部分75通过可旋转摩擦盘6的凸台***孔64***到该凸台***孔54中。
螺旋弹簧40放置在更靠近外壳3的底部部分32放置的摩擦盘5与外壳3的底部部分32之间。该螺旋弹簧40的自由长度大于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在轴线O方向上的整个长度(从覆盖物9的后表面91到外壳3的底部部分32的距离)减去三个摩擦盘5至7的总厚度的长度。因此,在阻尼器100的初始条件下(在没有踩踏离合器踏板的状态下:图8(A)所示的状态),螺旋弹簧40在外壳3的底部部分32和摩擦盘5之间处于压缩(预加载)状态,一旦离合器踏板的踩踏推动推杆8并使两个摩擦盘5、7和这两个摩擦盘之间的可旋转摩擦盘6作为一个单元朝向外壳3的底部部分32移动,则螺旋弹簧在摩擦盘5和外壳3的底部部分32之间进一步压缩。根据朝向外壳3的底部部分32的位移量,三个摩擦盘5至7由螺旋弹簧40的弹性力推动,因此,可旋转摩擦盘6的两个滑动表面60、61分别经受来自两个摩擦盘5、7的滑动表面51、70的、取决于螺旋弹簧40的弹性力的法向载荷。
这样的阻尼器100例如可以根据以下步骤附接到推杆8并且作为一部分结合到离合器踏板单元中。
首先,以端部部分42在最前面的方式将螺旋弹簧40***到外壳3的开口30中并放置在外壳3中,使得螺旋弹簧40的端部部分42配合在外壳3的底部部分32上的弹簧引导孔36中。
其次,将三个摩擦盘5至7以如下方式依次容纳在外壳3中。
将该摩擦盘5***到外壳3的开口30中,其中摩擦盘5的后表面50指向外壳3的底部部分32,与此同时,摩擦盘5的引导突起53分别与外壳3的内壁31上的对应的引导槽35对准。当将摩擦盘5***到外壳3的开口30中且每个引导突起53被放置在外壳3的内壁31上的对应的引导槽35中时,摩擦盘5仅通过受到朝向外壳3的底部部分32的力(例如其自身的重量)而朝向外壳3的底部部分32平滑地移动。由此,将摩擦盘5以附接在螺旋弹簧40的端部部分41上的状态放置在外壳3内。
在将该可旋转摩擦盘6***到外壳3的开口30中的同时,可旋转摩擦盘6的外周边62上的引导突起63分别与外壳3的内壁31的凸轮槽33之一的对应的入口33A对准。这将可旋转摩擦盘6的外周边62上的引导突起63通过相应的入口33A引入到外壳3的内壁31的相应的凸轮槽33中,因此可旋转摩擦盘6仅通过受到朝向外壳3的底部部分32的力(例如其自身的重量)而在绕外壳3的轴线O平滑地旋转的同时朝向外壳3的底部部分32平滑地移动。从而,可旋转摩擦盘6被放置在外壳3内,其另一个滑动表面60与摩擦盘5的滑动表面51接触。
此外,将该摩擦盘7***到外壳3的开口30中,其中摩擦盘7的滑动表面70面向可旋转摩擦盘6的滑动表面61,与此同时,摩擦盘7的引导突起73分别与外壳3的内壁31上的对应的引导槽35对准。在外周边72的各引导突起73放置在外壳3的内壁31上的对应的引导槽35中的状态下***到外壳3的开口30中时,摩擦盘7仅通过受到朝向外壳3的底部部分32的力(例如其自身的重量)而朝向可旋转摩擦盘6平滑地移动。结果,摩擦盘7的凸台部分75被依次***到可旋转摩擦盘6的凸台***孔64和另一个摩擦盘5的凸台***孔54中,并且摩擦盘7放置在外壳3内,其滑动表面70与可旋转摩擦盘6的一个滑动表面61接触。
覆盖物9附接到外壳3的开口30,并且外壳3的开口30的螺纹部分34和覆盖物9的螺纹部分92彼此拧紧,从而在壳体2中形成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螺旋弹簧40的自由长度大于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在轴线O方向上的整个长度减去三个摩擦盘5至7的总厚度的测量值,因此,由于覆盖物9的螺纹部分92和外壳3的开口30的螺纹部分34之间的拧紧,而使得容纳在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中的螺旋弹簧40在外壳3的底部部分32和摩擦盘5的后表面50之间被轻微压缩(预加载)。
然后,将推杆8的轴线O与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的轴线O对准,并且同时,将该推杆8以轴部段81在最前面的方式***到壳体2的杆***开口90中。因此,将推杆8的轴部段81中的小直径部段84在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内***到摩擦盘7的杆***孔74中。
阻尼器100以这种方式附接到推杆8,然后将阻尼器100作为主缸的替代放置在离合器踏板单元的主缸安装空间中并固定到支架17。
接下来,将描述结合在电离合器致动器中的阻尼器100的行为。
图8包括示意图,用于解释在踩踏离合器踏板之前和之后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内部的状态变化:图8(A)示出了在没有踩踏离合器踏板的状态(初始条件)下的三个摩擦盘5至7在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内的位置,图8(B)示出了当踩踏离合器踏板时三个摩擦盘5至7在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内的位置。然而,图8(A)和8(B)各自以虚线示出了螺旋弹簧40的轮廓,从而简化示出了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的内部。
如图8(A)所示,在阻尼器100的初始条件下,推杆8的台阶表面87位于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的外侧,两个摩擦盘5、7和插置在这些盘5、7之间的可旋转摩擦盘6作为一个单元在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中的相应默认位置处被推靠着覆盖物9的后表面91。在此,摩擦盘5至7在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中的默认位置分别对应于对应摩擦盘5至7在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中的一个极限位置,并且摩擦盘5至7在该位置处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其中两个摩擦盘5、7的滑动表面51、70与可旋转摩擦盘6的两个滑动表面60、61紧密接触,并且其中摩擦盘7的相对于可旋转摩擦盘6位于覆盖物侧的后表面71与覆盖物9的后表面91抵接。
当任何驾驶员踩踏离合器踏板以使离合器踏板臂10绕旋转轴12沿预期方向旋转时,推杆8便开始与离合器踏板臂10一起朝向外壳3的底部部分32沿方向α移动。以下,将朝向外壳3的底部部分32沿方向α的运动(向前行程)称为“向前运动”,将远离外壳3的底部部分32沿方向β的运动(与方向α相反的方向:向后行程)称为“向后运动”。
当推杆8的向前运动使推杆8的台阶表面87通过壳体2的杆***开口90进入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以抵接摩擦盘7的后表面71时,螺旋弹簧40的弹性力将两个摩擦盘5、7和插置在这两个摩擦盘之间的可旋转摩擦盘6作为一个单元推靠推杆8的台阶表面87,因此可旋转摩擦盘6的两个滑动表面60、61根据螺旋弹簧40对两个摩擦盘5、7的弹性力分别承受法向载荷。
然后,推杆8进行向前运动,此时以台阶状表面87朝向外壳3的底部部分32推动被螺旋弹簧40朝向覆盖物9偏置的两个摩擦盘5、7和可旋转摩擦盘6。
同时,外壳3的内壁31的凸轮槽33沿着螺旋路径引导可旋转摩擦盘6的外周边62上的各个引导突起63,因此可旋转摩擦盘6在绕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的轴线O旋转的同时朝向外壳3的底部部分32进行向前运动;然而,两个摩擦盘5、7则通过各自的外周边52、72上的每个引导突起53、73与外壳3的内壁31上的对应的引导槽35之间的接合而各自被限制旋转运动,因此进行到外壳3的底部部分32的向前运动,而没有由可旋转摩擦盘6的旋转引起的拖曳旋转。换句话说,两个摩擦盘5、7和插置在这两个摩擦盘之间的可旋转摩擦盘6在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中进行向前运动,同时可旋转摩擦盘6的两个滑动表面60、61在两个摩擦盘5、7的相应滑动表面51、70上滑动。这在可旋转摩擦盘6的两个滑动表面60、61中的每一个与两个摩擦盘5、7的对应滑动表面51、70之间,在抑制可旋转摩擦盘6旋转的方向上引起摩擦阻力,因此,允许由该摩擦阻力引起的阻尼力抑制可旋转摩擦盘6的向前运动,即推杆8将可旋转摩擦盘6和摩擦盘5、7朝向外壳3的底部部分32推动的向前运动。
同时,如图8(B)所示,相对于可旋转摩擦盘6更靠近外壳3的底部部分32的摩擦盘5与外壳3的底部部分32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因此螺旋弹簧40在该摩擦盘5的后表面50和外壳3的底部部分32之间进一步被压缩。因此,当推杆8向前移动时,螺旋弹簧40的弹性力将两个摩擦盘5、7和插置在这两个摩擦盘之间的可旋转摩擦盘6更强地推靠推杆8的台阶表面87。这从两个摩擦盘5、7的对应滑动表面51、70逐渐增加了可旋转摩擦盘6的每个滑动表面60、61上的法向载荷;因此,当推杆8向前移动时,可旋转摩擦盘6的每个滑动表面60、61与两个摩擦盘5、7的对应滑动表面51、70之间的摩擦阻力逐渐增大,并且抑制推杆8的向前运动的阻尼力也随之增大。
如上所述,由于向前运动的推杆8被由随着推杆8的向前运动而增大的摩擦阻力引起的阻尼力阻尼,所以踩踏离合器踏板的驾驶员的脚(驱动源)根据离合器踏板的踩踏量被赋予合适的载荷。
在此,就在驾驶员暂停离合器踏板的进一步踩踏时,推杆8的向前运动也暂停,这时,摩擦阻力在抑制螺旋弹簧40返回的方向上(在抑制推杆8的向后运动的方向上)作用在两个摩擦盘5、7的每个滑动表面51、70与可旋转摩擦盘6的对应表面60、61之间。这样可以迅速减小将离合器踏板保持就位的驾驶员的脚上的载荷。
当驾驶员放松离合器踏板的踩踏以允许离合器踏板臂10沿相反方向旋转时,推杆8开始向后运动。推杆8的台阶表面87响应于推杆8的向后运动而向后移动到壳体2的杆***开口90,因此两个摩擦盘5、7和它们之间的可旋转摩擦盘6作为一个单元被螺旋弹簧40偏置,以与推杆8一起在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中类似地向后运动。
同时,可旋转摩擦盘6的外周边62上的引导突起63通过外壳3的内壁31上的相应凸轮槽33在与向前运动期间相反的方向上被引导,因此,可旋转摩擦盘6在与向前运动期间相反的方向旋转的同时朝向覆盖物9进行向后运动;然而,通过相应的外周边52、72上的每个引导突起53、73与外壳3的内壁31上的对应的引导槽35之间的接合,两个摩擦盘5、7均被限制旋转运动,由此进行到覆盖物9的向后运动,而没有由可旋转摩擦盘6的旋转引起的拖曳旋转。换句话说,两个摩擦盘5、7和这两个摩擦盘之间的可旋转摩擦盘6在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中进行向后运动,同时可旋转摩擦盘6的滑动表面60、61在两个摩擦盘5、7的相应滑动表面51、70上滑动。这在可旋转摩擦盘6的每个滑动表面60、61与两个摩擦盘5、7的对应滑动表面51、70之间,引起在抑制可旋转摩擦盘6旋转的方向上的摩擦阻力,并且在由该摩擦阻力引起的阻尼力的作用下,可旋转摩擦盘6逐渐进行向后运动(即推杆8的向后运动)。
在此,由于相对于可旋转摩擦盘6更靠近外壳3的底部部分32的摩擦盘5与外壳3的底部部分32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因此螺旋弹簧40逐渐地返回到阻尼器100的初始条件下的预加载状态。随着推杆8向后运动,这进一步逐渐减小了两个摩擦盘5、7中的对应一个摩擦盘对可旋转摩擦盘6的每个滑动表面60、61的法向载荷,并且进一步逐渐地减小了可旋转摩擦盘6的每个滑动表面60、61和两个摩擦盘5、7的对应滑动表面51、70之间的摩擦阻力。抑制推杆8向后运动的阻尼力也随之减小。
以这种方式,推杆8进行向后运动,同时受到由摩擦阻力引起的、随着推杆8的向后运动而减小的阻尼力,并且离合器踏板响应于踩踏离合器踏板的驾驶员的脚(驱动源)的运动而平滑地返回到默认位置。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阻尼器100,由于可旋转摩擦盘6的每个引导突起63和设置在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的内壁31上的对应的凸轮槽33之间的接合,推杆8的往复运动被转换为可旋转摩擦盘6的旋转运动,并且每个摩擦盘5、7的滑动表面51、70通过根据推杆8的位移量的弹性力而被推靠可旋转摩擦盘6的对应滑动表面60、61。这为推杆8提供了具有迟滞特性的阻尼力(在向前行程和向后行程之间大小变化的反作用力)。因此,沿着推杆的轴线O在预定方向上对推杆8施加力的驱动源(驾驶员的脚)能够受到由两个摩擦盘5、7的每个滑动表面51、70和可旋转摩擦盘6的对应滑动表面60、61之间的摩擦阻力引起的阻尼力,即一个循环行程内在向前行程和向后行程之间大小变化的反作用力(具有迟滞特性的载荷)。
本发明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将阻尼器100结合在用于车辆的线控离合器***的离合器踏板单元中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该示例;据本发明的阻尼器适用于具有迟滞特性的阻尼力阻尼与操作构件连接的可移动构件的往复运动是有利的应用,该操作构件例如能够响应于从使用者接收的力而运动。阻尼器可以被内置于不限于汽车的线控离合器***的各种装置中,例如乐器、游戏机和各种装置,每个装置具有与能够响应于操作(诸如手和脚之类的使用者身体部位所给出的推动操作和拉动操作)而运动的操作单元(例如踏板臂、杠杆和手柄)连接的线性运动构件。
外壳3的开口30被呈盘形的螺纹连接式覆盖物9封闭,但是不一定总是需要这种方式。例如,当允许以与将覆盖物9拧到外壳3的开口30上的方式不同的方式预加载螺旋弹簧40时,可能不必要使用盘形的螺纹连接式覆盖物9。螺纹连接式覆盖物9可以用固定构件代替,该固定构件以不同于螺纹连接的方式(例如粘合、卡扣配合)连接到外壳3的开口30,以防止构件从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的内部掉落。该固定构件既可以是盘形的覆盖物,其具有通向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的内部的杆***开口90,也可以是盘形以外的任意形状的构件,例如在后述的示例中使用的分叉固定构件。
如下所述,在内壁31上具有螺旋形凸轮槽33的外壳3可以由多个构件组成,每个构件都具有通过诸如注射成型和拉模铸造的成型工艺容易地形成的形状。例如,外壳3可以具有大致圆柱形的外壳本体构件和放置在该外壳本体构件中以便在外壳本体构件的内壁上形成螺旋形凸轮槽33的一个或更多个衬里构件。
图9(A)和图9(B)分别是外壳本体构件300的轴向截面图和右侧视图,图10(A)、图10(B)和图10(C)分别是放置在外壳本体构件300中的衬里构件350的前视图、平面图和仰视图。
如图所示,外壳本体构件300具有在一个端部部分处具有开口30的中空圆柱形形状,在内壁上设置成有绕轴线O以大致相等角度间隔形成以沿着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的轴线O延伸的上述引导槽35。在外壳本体构件300的内壁中,连续的对应的引导槽35之间的每个区域包括内径彼此不同的圆柱形表面区域(大直径圆柱形表面区域303和小直径圆柱形表面区域304),并且在区域303、304之间的边界处形成有面向开口30的方向的台阶表面(以下称为“凸轮面”)301和面向相应凸轮面301的台阶表面306。每个凸轮面301沿着绕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的轴线O延伸的螺旋线形成,并且主要在推杆8的向前行程期间沿着螺旋路径引导可旋转摩擦盘6的外周边62上的对应的引导突起63,而面向对应凸轮面301的每个台阶表面306沿轴线O形成,并且主要在推杆8的向后行程期间与如下所述的衬里构件350所包括的对应衬里部分352的侧面358接触,以防止衬里构件350绕轴线O相对于外壳本体构件300旋转。
同时,衬里构件350包括:大致环形形状的基部部分351,其附接到外壳本体构件300的开口30;以及衬里部分352,其绕轴线O以大约相等的角度间隔形成在基部部分351的外边缘上,以从基部部分351的一个表面(指向外壳本体构件300的内部的表面)354沿轴线O的方向突出。
衬里部分352中的每一个是弯曲的,为沿着外壳本体构件300的内壁上的对应的引导槽35之间的大直径圆柱形表面区域303的大致圆柱形表面的形式,以便附接到该大直径圆柱形表面区域303。每个衬里部分352具有的厚度大约等于外壳本体构件300的内壁上的凸轮面301的宽度T,衬里部分的端面包括围绕轴线O的大致螺旋形形式的凸轮面356以及位于该凸轮面356的相对侧上的、沿轴线O的方向延伸的表面(以下称为“侧面”)358。主要在推杆8的向后行程期间,每个凸轮面356沿着螺旋路径引导可旋转摩擦盘6的外周边62上的对应的引导突起63,并且位于对应凸轮面356的相对侧上的侧面358中的每个侧面与外壳本体构件300的内壁上的对应的台阶表面306接触,以防止衬里构件350在受到绕轴线O的力时旋转。
基部部分351的一个表面354设置有突起(以下称为“止挡部分”)353,每个突起形成在周向方向上彼此相邻的对应衬里部分352之间的预定位置处。这些止挡部分353***到外壳本体构件300的内壁上的相应引导槽35中,以将每个衬里部分352的凸轮面356定位在与外壳本体构件300的内壁上的对应凸轮面301相距预定距离的位置处。将止挡部分353***到外壳本体构件300的内壁上的相应引导槽35中,会将每个衬里部分352的侧面358定位在面向外壳本体构件300的内壁上的对应台阶表面306的位置处,因此,通过每个衬里部分352的侧面358与外壳本体构件300的内壁上的对应台阶状表面306之间的接触以及每个止挡部分353与外壳本体构件300的内壁中的对应引导槽35的每个侧壁表面35A之间的接触两者,防止了衬里构件350相对于外壳本体构件300的旋转。这导致在推杆8的向前行程和向后行程中的任何一个上,保持外壳本体构件300的内壁上的每个凸轮面301与对应的衬里部分352的相对的凸轮面356之间的距离。
这些构件300、350以如下方式组装以形成外壳3。
摩擦盘5的每个引导突起53与已经容纳有螺旋弹簧40的外壳本体构件300的内壁中的对应的引导槽35对准,并且同时,将摩擦盘5***到外壳本体构件300的开口30中,其中摩擦盘5的后表面50面向外壳本体构件300的内部;由此,将摩擦盘5在外壳本体构件300中附接到螺旋弹簧40的端部部分41上。然后,将可旋转摩擦盘6***到外壳本体构件300的开口30中,使得可旋转摩擦盘6的外周边62上的引导突起63布置在外壳本体构件300的内壁中的相应凸轮面301上;由此,将可旋转摩擦盘6叠堆在摩擦盘5的滑动表面51上。此外,摩擦盘7的每个引导突起73与外壳本体构件300的内壁上的对应的引导槽35对准,同时,将该摩擦盘7***到外壳本体构件300的开口30中;由此,摩擦盘7的凸台部分75被顺序地***到可旋转摩擦盘6的凸台***孔64和另一个摩擦盘5的凸台***孔54中,并且摩擦盘7被叠堆在可旋转摩擦盘6的滑动表面61上。
在这种情况下,将衬里构件350以每个衬里部分352的顶端部357在最前方的方式沿轴线O的方向***到外壳本体构件300中,使得衬里构件350的每个衬里部分352在外壳本体构件300的引导槽35之间布置在单独的大直径圆柱形表面区域303中,并且衬里构件350的每个止挡部分353***到外壳本体构件300的内壁上的对应的引导槽35中。结果,对于衬里构件350的每个衬里部分352,凸轮面356和外壳本体构件300的内壁中的对应的凸轮面301彼此面对且保持预定距离,并且侧面358位于面向外壳本体构件300的内壁上的台阶表面306的位置处。因此,外壳本体构件300的内壁上的凸轮面301和衬里构件350的衬里部分352的凸轮面356在外壳本体构件300的内壁上形成均具有预定宽度的螺旋形凸轮槽33,并且可旋转摩擦盘6的外周边62上的引导突起63放置在这些凸轮槽33中。
对于图9所示的示例,凸轮面301直接形成在外壳本体构件300的内壁上;但是,作为在外壳本体构件的内壁上直接形成凸轮面301的替代方案,使用不同于外壳本体构件的任何构件可以在外壳本体构件的内部形成凸轮面301。如下所述,例如,具有凸轮面301的另一个衬里构件370可以放置在具有大致圆形管状形状的外壳本体构件300A的内部(大直径区域3601),使得每个凸轮面301和前述衬里构件350的任何衬里部分352的凸轮面356彼此面向并保持预定距离。对于这样的结构,通过叠堆具有倾斜度互不相同的凸轮面356、301的多种类型的衬里构件350、370,能够使用同一外壳本体构件300A组装倾斜角不同的任何外壳3A(参见图16)。
图16是用于说明外壳3A的结构的示意图,该外壳的内壁设置有由两种类型的衬里构件350、370形成的凸轮槽33。
壳体具有:外壳3A,该外壳具有内壁,该内壁设置有分别由两种类型的衬里构件350、370形成的凸轮槽33;和呈卡扣配合形式的分叉固定构件(图中未示出),用于防止衬里构件350、370和类似物从外壳3A的开口30掉落。
如图所示,外壳3A具有呈大致圆柱形形状的外壳本体构件300A和沿着外壳本体构件300A的内壁布置以在外壳本体构件的内壁上形成螺旋形凸轮槽33的两种类型的衬里构件350、370。要注意的是,图16中省略了一个衬里构件350,因为它也以相同的方式布置在图9所示的外壳本体构件300中。
外壳本体构件300A具有两件式结构,包括圆柱形构件360和附接到圆柱形构件360的一个端部部分上的覆盖物361。
图17(A)是圆柱形构件360的前视图,图17(B)是图17(A)的F-F剖视图,图17(C)是覆盖物361的轴向剖视图。
如图所示,圆柱形构件360具有在两侧具有开口30、30A的圆形管状形状。在圆柱形构件360内部的空间中,依次形成有内径彼此不同的两个区域(位于一个开口30侧的大直径区域3601和位于另一个开口30A侧的小直径区域3600),以便沿轴线O的方向对准,因此在大直径区域3601与小直径区域3600之间的边界处沿圆周方向形成有指向一个开口30的台阶表面3602。该台阶表面3602与通过一个开口30***到圆柱形构件360内的大直径区域3601中的衬里构件370的底表面3701抵接,以防止衬里构件370从另一个开口30A掉落。
在圆柱形构件360的内壁上,沿着轴线O从一个开口30到台阶表面3602形成有以大致相等的角度间隔隔开的多个衬里构件固定槽3603。这些衬里构件固定槽3603分别保持从衬里构件370的外周边突出的下述止挡部分3700之一,因此防止了衬里构件370相对于圆柱形构件360绕轴线O旋转。
两对固定构件***孔3605A、3605B形成在圆柱形构件360的开口30侧的端部部分上,以布置在关于圆柱形构件360的直径对称的位置处。
为卡扣配合形式的分叉固定构件的相应分支***到每对固定构件***孔3605A、3605B中,从而防止放置在圆柱形构件360内的大直径区域3601中的衬里构件350和类似物通过一个开口30掉落。
在圆柱形构件360的小直径区域3600的外周边上形成有螺纹部段3604。尽管在图16和类似图中未示出,但是圆柱形构件360的外周边可能需要设置有这样的部分,例如用于将阻尼器100固定在离合器踏板单元的支架和类似物上的凸缘。
同时,覆盖物361为具有底部的圆柱形形状,其开口3610的内周边设置有螺纹部段3611,该螺纹部段用于拧到圆柱形构件360的外周上的螺纹部段3604上。覆盖物361的底部部分3612设置有围绕轴线O的大致环形形状的弹簧引导孔36。螺旋弹簧40的端部部分41以如下状态通过圆柱形构件360的开口30A***,其中螺旋弹簧40的端部部分42配合在该弹簧引导孔36内,覆盖物361附接到圆柱形构件360的开口30A,然后圆柱形构件360的外周边上的螺纹部段3604与覆盖物361的内周边上的螺纹部段3611彼此拧紧:由此,在覆盖物361的底部部分和摩擦盘5的后表面50之间的预加载状态下,螺旋弹簧40容纳在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中。
图18(A)是衬里构件370的前视图,图18(B)是图18(A)的G-G剖视图。
如图所示,要容纳在外壳本体构件300A的大直径区域3601中的衬里构件370具有中空圆柱形形状,其外径大于外壳本体构件300A的小直径区域3600的内径。因此,当将衬里构件370以底表面3701在最前面的方式***到外壳本体构件300A的一个开口30中时,底表面3701与外壳本体构件300A的内壁上的台阶表面3602接触,并且衬里构件370保持在外壳本体构件300A的大直径区域3601中。衬里构件370的外周边设置有沿轴线O的方向形成的突起(止挡部分)3700,每个突起对应于外壳本体构件300A的衬里构件固定槽3603之一。如上所述,由于每个止挡部分3700被放置在外壳本体构件300A的对应的衬里构件固定槽3603中,因此每个衬里构件固定槽3603的内壁表面(相对的侧壁表面)与其中的对应的止挡部分3700之间的接触防止衬里构件370绕轴线O相对于外壳本体构件300A旋转。
衬里构件370的外表面包括用于在外壳本体构件300A的大直径区域3601中形成与图9所示的外壳本体构件300类似的内壁表面结构的表面。详细地,包括作为外壳本体构件300A的大直径区域3601中的相应引导槽35的侧壁表面35A的表面3702,作为外壳本体构件300A的大直径区域3601中的相应凸轮面301的螺旋形表面3703,和作为外壳本体构件300A的大直径区域3601中的均面向对应凸轮面301的相应的台阶表面306的表面3704。
例如,这些构件300A、370和前述衬里构件350以如下方式组装以形成外壳3A。
衬里构件370的外周边上的止挡部分3700与外壳本体构件300A的内壁上的影响衬里构件固定槽3603对准,并且同时将衬里构件370以底表面3701在最前面的方式***到外壳本体构件300A的开口30中;由此,衬里构件370位于外壳本体构件300A的内壁的台阶表面3602上。摩擦盘5的引导突起53与通过衬里构件370的表面3702形成在外壳本体构件300A中的相应的引导槽35对准,并且同时,将该摩擦盘5***到外壳本体构件300A的开口30中。然后,将可旋转摩擦盘6***到外壳本体构件300A的开口30中,使得可旋转摩擦盘6的外周边62上的引导突起63可位于由衬里构件370的螺旋形表面3703形成在外壳本体构件300A中的相应凸轮面301上;由此,可旋转摩擦盘6叠堆在摩擦盘5的滑动表面51上。此外,摩擦盘7的引导突起73与通过衬里构件370的表面3702形成在外壳本体构件300A中的相应引导槽35对准,并且与此同时,将该摩擦盘7***到外壳本体构件300A的开口30中;由此,将摩擦盘7的凸台部分75顺序地***到可旋转摩擦盘6的凸台***孔64和另一个摩擦盘5的凸台***孔54中,并且摩擦盘7叠堆在可旋转摩擦盘6的滑动表面61上。
正如图9中所示的外壳本体构件300一样,将衬里构件350以每个衬里部分352的顶端部357在最前面的方式沿轴线O的方向***到外壳本体构件300A中,使得衬里构件350的止挡部分353***到通过衬里构件370的表面3702形成于外壳本体构件300A中的相应的引导槽35内。结果,对于衬里构件350的每个衬里部分352,凸轮面356和衬里构件370的对应的螺旋形表面3703(凸轮面301)彼此面向并保持预定距离,并且侧面358位于面向通过衬里构件370的表面3704形成在外壳本体构件300A的内壁上的对应台阶表面306的位置处。因此,衬里构件370的每个凸轮面301和衬里构件350的对应衬里部分352的凸轮面356在外壳本体构件300A的内壁上形成一个具有预定宽度的螺旋形凸轮槽33,可旋转摩擦盘6的外周边62上的相应的引导突起63保持在这些凸轮槽33中。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分支以使得在为卡扣配合形式的分支固定构件的分支之间产生的空间可获取为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内部的杆***孔的替代方案的方式***,直到其从一个固定构件***孔3605A朝向外壳本体构件300A的外部、通过另一个固定构件***孔3605B突入到外壳本体构件300A中。附接到外壳本体构件300A的开口30的固定构件防止放置在圆柱形构件360内的大直径区域3601中的衬里构件350或类似物从一个开口30掉出。
然后,覆盖物361(螺旋弹簧40的端部部分42配合到其弹簧引导孔36中)附接到圆柱形构件360的端部部分,以将螺旋弹簧40的端部部分41***到圆柱形构件360的开口30A中,并且覆盖物361的内周边上的螺纹部段3611拧紧到圆柱形构件360的端部部分的外周边上的螺纹部段3604上。这使得螺旋弹簧40在覆盖物361的底部与摩擦盘5的后表面50之间经受预载荷的同时被容纳在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内。
在此,在内壁上具有由两种类型的衬里构件350、370形成的凸轮槽33的壳体是通过这样的壳体为示例而示出,该壳体具有两件式结构的外壳本体构件300A(两种类型的衬里构件350、370放置在该外壳本体构件中)和为卡扣配合形式的分叉固定构件(图中未示出);然而,在内壁上具有由两种类型的衬里构件350、370形成的凸轮槽33的壳体不限于该示例,而是可以包括:有底圆柱形外壳本体构件,在其一个端部处具有开口30,两种类型的衬里构件350、370放置在该有底圆柱形外壳本体构件中;和覆盖物9,其被设计成拧入到该外壳本体构件的开口30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设置在推杆8的外周边表面88上的台阶表面87被设计为将两个摩擦盘5、7和插置在这些盘5、7之间的可旋转摩擦盘6作为一个单元朝向外壳3的底部部分32推动;然而,在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具有凸台部分75的摩擦盘7A,该凸台部分具有作为用于***推杆的杆***孔的有底孔,使得两个摩擦盘5、7A和插置在这些盘5、7A之间的可旋转摩擦盘6可通过推杆的前端部部分作为一个单元朝向外壳3的底部部分32推动。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2所示,可以使用在前端部处具有球形接头800的推杆8A,并且用于将该球形接头800的球形部分801保持为可旋转的球座700可以配合在摩擦盘7A的凸台部分75的有底杆***孔中,使得可以吸收与能够绕旋转轴12摆动的离合器踏板臂10连接的推杆8A的摆动。
图13(A)和图13(B)分别是推杆8A的前视图和右侧视图,其中球形接头800附接到前端面86A。
作为上述台阶式轴部段81的替代方案,推杆8A包括轴部段81A,其中球形接头800附接到前端面86A。球形接头800的球形部分801在轴线O的方向上在两侧上变平,从而在外周边表面上设置有彼此几乎平行的两个平坦表面802,以便限制推杆8A的摆动范围。
图14(A)和图14(B)分别是用于保持球部分801可旋转的球座700的前视图和平面图,图14(C)是图14(A)的D-D剖视图。图15(A)、图15(B)和图15(C)分别是球座700配合在其中的摩擦盘7A的前视图、右侧视图和后视图,图15(D)是图15(A)的E-E剖视图。
如图所示,作为前述杆***孔74的替代杆***孔,在摩擦盘7A的滑动表面70的中心区域上的凸台部分75上形成有底孔74A,球座700将配合在该有底孔中。在该杆***孔74A的底部处形成有开口部段79,以与设置在球座700的底部部分上的后述卡扣配合部分701接合。在该杆***孔74A的内周边表面中限定有沿轴线O方向的至少一个平坦表面76。
同时,要配合在摩擦盘7A的凸台部分75的杆***孔74A内的球座700具有一端开口的中空圆柱形形状,在其内部形成有大致球形形状的滑动表面703,以便将球形接头800的球形部分801保持为可旋转。
在球座700的外周边表面705(面向摩擦盘7A的杆***孔74A的内周边表面的表面)中,沿轴线O方向限定有面向摩擦盘7A的杆***孔74A的内周边上的平坦表面76的至少一个平坦表面702,该平坦表面702与摩擦盘7A的杆***孔74A的内周边上的平坦表面76之间的接触限制球座700在摩擦盘7A的杆***孔74A内绕轴线O旋转。此外,球座700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卡扣配合部分701(例如四个部分701),将球座700配合到摩擦盘7A的杆***孔74A中,将使得这些卡扣配合部分701***到摩擦盘7A的杆***孔74A的底部处的开口部段79中并与围绕该开口部段79的边缘接合。这防止了球座700从摩擦盘7A的杆***孔74A中掉出。
在球座700内部的滑动表面703上,在两个相对的位置处形成有突起704,以朝向轴线O突出。如图12所示,球形接头800的球形部分801配合到球座801中,使得球星部分801的外周边上的两个平坦表面802面向这些突起704,从而使得推杆8A的摆动被限制在直至球形部分801的每个平坦表面802与球座700的滑动表面703的相对突起704接触的范围内。因此,推杆8A的摆动被吸收而落入到该范围内。
在实施例中,将推杆8的轴部段81中的小直径部段84***到摩擦盘7的杆***孔74中,推杆8的台阶表面87响应于推杆8的运动在推杆8的轴线O的方向上将三个摩擦盘5至7作为一个单元启用,但不限于此;例如,作为使用摩擦盘7的替代方式,可以在推杆8的外周边上设置环形凸缘,使得该环形凸缘在推杆8的轴线O的方向上将摩擦盘5、6作为一个单元推动。
这些实施例给出了一个示例,其中提供了一个螺旋弹簧40作为弹性构件4,但是任何构件都可以用作弹性构件4,只要它具有适当的弹性系数并且可以在推杆8的整个行程中将摩擦产生部段1朝向覆盖物9推压。例如,弹性构件4可以使用螺旋弹簧40以外的任何弹性构件,例如但不限于橡胶构件或叠堆的多个盘型弹簧。
例如,对于一些均装有阻尼器100的预期机器,可以使用具有非线性特性的弹性构件作为弹性构件4,其中弹性系数根据位移而变化,从而在将离合器踏板踩踏到预定位置时引起使用者的手或脚上的载荷的快速变化。这种弹性构件的非限制性示例包括:具有嵌套结构的组合弹簧,其中上述螺旋弹簧40布置在一螺旋弹簧的内部或外部,当摩擦产生部段1在阻尼机构保持空间20中向前移动预定距离时,该螺旋弹簧开始在摩擦产生部段1和外壳3的底部部分32之间被压缩;以及不规则节距的螺旋弹簧。根据该结构,在操作部分的操作过程中,给使用者的手、脚等施加了适当的载荷,并且在操作部操作到预定位置时(在推杆8沿其轴线O方向移位了预定量时),使用者的手、脚等上的载荷迅速变化,由此使得使用者能够收到触觉信号,以表明操作部分一直运动到预定位置。
在实施例中,外壳3的内壁31设置有三个凸轮槽33,并且可旋转摩擦盘6的外周边62设置有与这些凸轮槽33一样多的引导突起63;然而,在外壳3的内壁31上设置至少一个凸轮槽33可能就足够了,并且在可旋转摩擦盘6的外周边62上设置要配合在外壳3的内壁31的任何凸轮槽33中的至少一个引导突起63可能就足够了。类似地,在实施例中,外壳3的内壁31设置有三个引导槽35,并且两个摩擦盘5、7的每个外周边52、72都设置有与这些引导槽35一样多的引导突起53、73;然而,在外壳3的内壁31上设置至少一个引导槽35可能就足够了,并且在两个摩擦盘5、7的每个外周边52、72上都设置至少一个引导突起53、73以配合到外壳3的内壁31上的任何引导槽35中可能就足够了。
在实施例中,一个位于覆盖物9侧的摩擦盘7设置有凸台部分75,另一个位于螺旋弹簧40侧的摩擦盘5设置有用于从可旋转摩擦盘6的凸台***孔64突出的凸台部分75***的凸台***孔54,但是相反地,一个位于覆盖物9侧的摩擦盘7可以设置有凸台***孔,而另一个位于螺旋弹簧40侧的摩擦盘5可以设置有要***到该凸台***孔中的凸台部分。
两个摩擦盘5、7中的每一个可以设置有止动器,以防止这两个摩擦盘5、7之间的相对旋转。如图11(A)至(C)所示,摩擦盘7的一个凸台部分75的端部部分的外周边表面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平坦表面77,另一摩擦盘5的凸台***孔54的内周边表面可以设置有平坦表面57,以面向凸台部分75的端部部分(要***到凸台***孔54中的部分)的外周边上的平坦表面77,由此利用相对的平坦表面77、57之间的接触来防止两个摩擦盘5、7之间的相对旋转。在设置有这种止动器的情况下,可以将***到外壳3、3A的内壁31上的引导槽35中的引导突起布置在两个摩擦盘5、7中的至少一个摩擦盘的外周边上。在推杆8的外周边上设置环形凸缘以作为使用摩擦盘7的替代方案的情况下,相对于推杆8用于摩擦盘5的止动器可以如下构造就足够了:例如,推杆8的外周边表面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平坦表面或至少一个槽,并且摩擦盘5的凸台***孔54的内周边表面可以设置有面向推杆8的外周边上的平坦表面的平坦表面或者将***到推杆8的外周边上的槽中的突起。
在实施例中,在设置在外壳3的内壁31上的整个凸轮槽33中,其槽宽度保持恒定,但是不一定总是需要这种方式。例如,凸轮槽33可以包括槽宽度逐渐变化的区域。这导致彼此面对以形成槽的成对的螺旋形凸轮面(槽的侧表面)的倾斜角度θ(相对于轴线O的方向)之间的差异,因此可旋转摩擦盘6的转速可能在向前行程和向后行程之间变化,该成对的螺旋线凸轮面即用于在向前行程期间引导形成在可旋转摩擦盘6的外周边62上的引导突起63的螺旋形凸轮面和用于在向后行程期间进行引导的螺旋形凸轮面。
以上设置在外壳3的内壁31上的每个凸轮槽33的倾斜角度θ保持恒定,但是不一定总是需要这种方式。外壳3的内壁31中的凸轮槽33的样式可以根据可旋转摩擦盘6的所需转速而改变。例如,外壳3的内壁31可以设置有凸轮槽33,该凸轮槽包括具有彼此不同的倾斜角度θ的部段,从而引起可旋转摩擦盘6的转速在行程期间改变,或者外壳3的内壁31可以设置有凸轮槽33,该凸轮槽具有逐渐变化的倾斜角度θ,从而可旋转摩擦盘6的转速为在行程期间逐渐改变。
在实施例中,摩擦产生部段1包括沿轴线O的方向叠堆的三个摩擦盘5至7,但是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包括沿轴线O的方向叠堆的四个或更多个摩擦盘,使得凸轮的使用可以使相邻的摩擦盘相对于彼此旋转。
附图标记列表
1:摩擦产生部段;2:外壳;3、3A:外壳;4:弹性构件;5至7、7A:摩擦盘;8、8A:推杆;9:覆盖物;10:离合器踏板臂;12:离合器踏板臂的旋转轴;13:螺栓;14、15:螺母;16:脚架式接头;17:支架;20:阻尼机构保持空间;30:外壳的开口;31:外壳的内壁;32:外壳的底部部分;33:外壳的内壁上的螺旋形凸轮槽;34:外壳的开口的螺纹部分;35:外壳的内壁上的引导槽;36:外壳的底部部分上的弹簧引导孔;40:螺旋弹簧;41、42:螺旋弹簧的端部部分;51:摩擦盘的滑动表面;52:摩擦盘的外周边;53:摩擦盘的引导突起;54:摩擦盘的凸台***孔;60、61:摩擦盘的滑动表面;62:摩擦盘的外周边;63:摩擦盘的外周边上的引导突起;64:摩擦盘的凸台***孔;70:摩擦盘的滑动表面71:摩擦盘的后表面;72:摩擦盘的外周边;73:摩擦盘的引导突起;74、74A:摩擦盘的杆***孔;75:摩擦盘的凸台部分;76:摩擦盘的杆***孔的内周边中的平坦表面;81、81A:轴部段;82:踏板臂连接部段;83:轴部段中的大直径部分;79:有底杆***孔的底部上的开口部段;84:轴部段的小直径部分;85、86、86A:推杆的端面;87:台阶表面;88:轴部段的外周边表面;89:螺纹孔;90:覆盖物的通孔(杆***开口);91:覆盖物的后表面,92:覆盖物的外周边上的螺纹部分;100:阻尼器;300、300A:外壳本体构件;301:凸轮面;303:大直径圆柱形表面区域;304:小直径圆柱形表面区域;350:衬里构件;351:基部部分;352:衬里部分;353:止挡部分;354:基部部分的表面;356:凸轮面;357:衬里部分的顶端部;360:圆柱形构件;361:覆盖物;370:衬里构件;700:球座;701:卡扣配合部分;702:球座的外周边上的平坦表面;703:滑动表面,704:滑动表面中的突起;705:球座的外周边表面;800:球形接头;801:球形部分;802:球形部分的外周边上的平坦表面;3600:小直径区域;3601:大直径区域;3602:台阶表面;3603:衬里构件固定槽;3604:螺纹部段;3605A、3605B:固定构件***孔;3610:覆盖物的开口;3611:覆盖物的内周边上的螺纹部段;3612:覆盖物的底部部分;3700:止挡部分;3701:衬里构件的底部表面。

Claims (17)

1.一种用于沿着轴线阻尼可移动构件的阻尼器,所述阻尼器包括:
为圆柱形形状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内壁构造成绕所述轴线围绕所述可移动构件,所述内壁设置有为螺旋形形式、绕所述轴线缠绕的凸轮槽;
摩擦产生部段,所述摩擦产生部段放置在所述壳体中,并且构造成与所述可移动构件一起沿着所述轴线移动;以及
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放置在所述壳体中,所述弹性构件沿着使所述摩擦产生部段压靠所述可移动构件的方向、利用取决于所述可移动构件的位移量的弹性力推压所述摩擦产生部段;并且
所述摩擦产生部段包括:
第一摩擦构件,所述第一摩擦构件构造成响应于来自所述可移动构件的力而朝向所述弹性构件移位;
第二摩擦构件,所述第二摩擦构件构造成朝向所述弹性构件移位以压缩所述弹性构件;和
第三摩擦构件,所述第三摩擦构件的外周边表面上设置有***在所述凸轮槽中的引导突起,所述第三摩擦构件构造成在被压在所述第一摩擦构件和所述第二摩擦构件之间的同时与所述第一摩擦构件和所述第二摩擦构件一起沿着所述轴线移动,所述第三摩擦构件的运动构造成借助于所述引导突起通过所述凸轮槽被引导而绕所述轴线旋转;
其中所述可移动构件包括球形接头;并且
所述第一摩擦构件包括球座,所述球座将所述球形接头的球部分保持为是可旋转的。
2.一种用于沿着轴线阻尼可移动构件的阻尼器,所述阻尼器包括:
为圆柱形形状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内壁构造成绕所述轴线围绕所述可移动构件,所述内壁设置有为螺旋形形式、绕所述轴线缠绕的凸轮槽;
摩擦产生部段,所述摩擦产生部段放置在所述壳体中,并且构造成与所述可移动构件一起沿着所述轴线移动;以及
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放置在所述壳体中,所述弹性构件沿着使所述摩擦产生部段压靠所述可移动构件的方向、利用取决于所述可移动构件的位移量的弹性力推压所述摩擦产生部段;并且
所述摩擦产生部段包括:
第一摩擦构件,所述第一摩擦构件构造成响应于来自所述可移动构件的力而朝向所述弹性构件移位;
第二摩擦构件,所述第二摩擦构件构造成朝向所述弹性构件移位以压缩所述弹性构件;和
第三摩擦构件,所述第三摩擦构件的外周边表面上设置有***在所述凸轮槽中的引导突起,所述第三摩擦构件构造成在被压在所述第一摩擦构件和所述第二摩擦构件之间的同时与所述第一摩擦构件和所述第二摩擦构件一起沿着所述轴线移动,所述第三摩擦构件的运动构造成借助于所述引导突起通过所述凸轮槽被引导而绕所述轴线旋转;
其中所述第三摩擦构件在所述轴线所穿过的位置处设置有通孔,
所述第一摩擦构件和所述第二摩擦构件中的一个摩擦构件具有***到所述第三摩擦构件的通孔中的凸台部分,所述第一摩擦构件和所述第二摩擦构件中的另一个摩擦构件设置有凸台***孔,所述凸台部分通过所述第三摩擦构件的通孔***到所述凸台***孔中,并且所述凸台部分的外周边表面和所述凸台***孔的内周边表面包括构造成彼此接触以防止所述第一摩擦构件和所述第二摩擦构件之间相对旋转的相对表面,
所述壳体的内壁具有沿着所述轴线的引导槽,并且
所述第一摩擦构件和所述第二摩擦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摩擦构件具有***到所述引导槽中以通过所述引导槽被引导而同时防止所述第一摩擦构件和所述第二摩擦构件相对于所述壳体旋转的引导突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器,
其中所述壳体的内壁还具有沿着所述轴线的引导槽,并且
所述第一摩擦构件的外周边表面和所述第二摩擦构件的外周边表面均具有***到所述引导槽中以通过所述引导槽被引导的引导突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器,
其中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具有为螺旋形的一对凸轮面,并且所述一对凸轮面面向彼此以形成所述凸轮槽,并且
所述一对凸轮面相对于所述轴线的方向具有不同的倾斜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器,
其中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具有为螺旋形的一对凸轮面,并且所述一对凸轮面面向彼此以形成所述凸轮槽,并且
所述一对凸轮面相对于所述轴线的方向具有不同的倾斜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尼器,
其中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具有为螺旋形的一对凸轮面,并且所述一对凸轮面面向彼此以形成所述凸轮槽,并且
所述一对凸轮面相对于所述轴线的方向具有不同的倾斜角度。
7.一种用于沿着轴线阻尼可移动构件的阻尼器,所述阻尼器包括:
为圆柱形形状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内壁构造成绕所述轴线围绕所述可移动构件,所述内壁设置有为螺旋形形式、绕所述轴线缠绕的凸轮槽;
摩擦产生部段,所述摩擦产生部段放置在所述壳体中,并且构造成与所述可移动构件一起沿着所述轴线移动;以及
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放置在所述壳体中,所述弹性构件沿着使所述摩擦产生部段压靠所述可移动构件的方向、利用取决于所述可移动构件的位移量的弹性力推压所述摩擦产生部段;并且
所述摩擦产生部段包括:
第一摩擦构件,所述第一摩擦构件构造成响应于来自所述可移动构件的力而朝向所述弹性构件移位;
第二摩擦构件,所述第二摩擦构件构造成朝向所述弹性构件移位以压缩所述弹性构件;和
第三摩擦构件,所述第三摩擦构件的外周边表面上设置有***在所述凸轮槽中的引导突起,所述第三摩擦构件构造成在被压在所述第一摩擦构件和所述第二摩擦构件之间的同时与所述第一摩擦构件和所述第二摩擦构件一起沿着所述轴线移动,所述第三摩擦构件的运动构造成借助于所述引导突起通过所述凸轮槽被引导而绕所述轴线旋转;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
为圆柱形形状的外壳本体构件,所述外壳本体构件的内壁设置有为螺旋形形式、围绕所述轴线的台阶表面,所述台阶表面作为第一凸轮面;和
衬里构件,所述衬里构件沿着所述外壳本体构件的内壁放置在所述外壳本体构件中,
其中所述衬里构件包括面向所述外壳本体构件的内壁中的第一凸轮面保持一定距离的第二凸轮面,所述凸轮槽形成在所述第二凸轮面和所述外壳本体构件的内壁中的第一凸轮面之间,并且
其中所述壳体的凸轮槽由为圆柱形形状的所述外壳本体构件的第一凸轮面和所述衬里构件的第二凸轮面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器,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
为圆柱形形状的外壳本体构件,所述外壳本体构件的内壁设置有为螺旋形形式、围绕所述轴线的台阶表面,所述台阶表面作为第一凸轮面;和
衬里构件,所述衬里构件沿着所述外壳本体构件的内壁放置在所述外壳本体构件中,
其中所述衬里构件包括面向所述外壳本体构件的内壁中的第一凸轮面保持一定距离的第二凸轮面,所述凸轮槽形成在所述第二凸轮面和所述外壳本体构件的内壁中的第一凸轮面之间,并且
其中所述壳体的凸轮槽由为圆柱形形状的所述外壳本体构件的第一凸轮面和所述衬里构件的第二凸轮面形成。
9.一种用于沿着轴线阻尼可移动构件的阻尼器,所述阻尼器包括:
为圆柱形形状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内壁构造成绕所述轴线围绕所述可移动构件,所述内壁设置有为螺旋形形式、绕所述轴线缠绕的凸轮槽;
摩擦产生部段,所述摩擦产生部段放置在所述壳体中,并且构造成与所述可移动构件一起沿着所述轴线移动;以及
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放置在所述壳体中,所述弹性构件沿着使所述摩擦产生部段压靠所述可移动构件的方向、利用取决于所述可移动构件的位移量的弹性力推压所述摩擦产生部段;并且
所述摩擦产生部段包括:
第一摩擦构件,所述第一摩擦构件构造成响应于来自所述可移动构件的力而朝向所述弹性构件移位;
第二摩擦构件,所述第二摩擦构件构造成朝向所述弹性构件移位以压缩所述弹性构件;和
第三摩擦构件,所述第三摩擦构件的外周边表面上设置有***在所述凸轮槽中的引导突起,所述第三摩擦构件构造成在被压在所述第一摩擦构件和所述第二摩擦构件之间的同时与所述第一摩擦构件和所述第二摩擦构件一起沿着所述轴线移动,所述第三摩擦构件的运动构造成借助于所述引导突起通过所述凸轮槽被引导而绕所述轴线旋转;
其中所述壳体的内壁还具有沿着所述轴线的引导槽,并且
所述第一摩擦构件的外周边表面和所述第二摩擦构件的外周边表面均具有***到所述引导槽中以通过所述引导槽被引导的引导突起;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
为圆柱形形状的外壳本体构件,所述外壳本体构件的内壁设置有为螺旋形形式、围绕所述轴线的台阶表面,所述台阶表面作为第一凸轮面;和
衬里构件,所述衬里构件沿着所述外壳本体构件的内壁放置在所述外壳本体构件中,
其中所述衬里构件包括面向所述外壳本体构件的内壁中的第一凸轮面保持一定距离的第二凸轮面,所述凸轮槽形成在所述第二凸轮面和所述外壳本体构件的内壁中的第一凸轮面之间,并且
其中所述壳体的凸轮槽由为圆柱形形状的所述外壳本体构件的第一凸轮面和所述衬里构件的第二凸轮面形成。
10.一种用于沿着轴线阻尼可移动构件的阻尼器,所述阻尼器包括:
为圆柱形形状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内壁构造成绕所述轴线围绕所述可移动构件,所述内壁设置有为螺旋形形式、绕所述轴线缠绕的凸轮槽;
摩擦产生部段,所述摩擦产生部段放置在所述壳体中,并且构造成与所述可移动构件一起沿着所述轴线移动;以及
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放置在所述壳体中,所述弹性构件沿着使所述摩擦产生部段压靠所述可移动构件的方向、利用取决于所述可移动构件的位移量的弹性力推压所述摩擦产生部段;并且
所述摩擦产生部段包括:
第一摩擦构件,所述第一摩擦构件构造成响应于来自所述可移动构件的力而朝向所述弹性构件移位;
第二摩擦构件,所述第二摩擦构件构造成朝向所述弹性构件移位以压缩所述弹性构件;和
第三摩擦构件,所述第三摩擦构件的外周边表面上设置有***在所述凸轮槽中的引导突起,所述第三摩擦构件构造成在被压在所述第一摩擦构件和所述第二摩擦构件之间的同时与所述第一摩擦构件和所述第二摩擦构件一起沿着所述轴线移动,所述第三摩擦构件的运动构造成借助于所述引导突起通过所述凸轮槽被引导而绕所述轴线旋转;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
外壳本体构件,
第一衬里构件,所述第一衬里构件具有为螺旋形形式的第一凸轮面,并且沿着所述外壳本体构件的内壁放置在所述外壳本体构件内,使得所述第一凸轮面围绕所述轴线,和
第二衬里构件,所述第二衬里构件具有为螺旋形形式的第二凸轮面,并且沿着所述外壳本体构件的内壁放置在所述外壳本体构件中,使得所述第二凸轮面面向所述第一凸轮面保持一定距离,所述凸轮槽形成在所述第二凸轮面和所述第一衬里构件的第一凸轮面之间,并且
其中所述壳体的凸轮槽由所述第一衬里构件的第一凸轮面和所述第二衬里构件的第二凸轮面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器,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
外壳本体构件,
第一衬里构件,所述第一衬里构件具有为螺旋形形式的第一凸轮面,并且沿着所述外壳本体构件的内壁放置在所述外壳本体构件内,使得所述第一凸轮面围绕所述轴线,和
第二衬里构件,所述第二衬里构件具有为螺旋形形式的第二凸轮面,并且沿着所述外壳本体构件的内壁放置在所述外壳本体构件中,使得所述第二凸轮面面向所述第一凸轮面保持一定距离,所述凸轮槽形成在所述第二凸轮面和所述第一衬里构件的第一凸轮面之间,并且
其中所述壳体的凸轮槽由所述第一衬里构件的第一凸轮面和所述第二衬里构件的第二凸轮面形成。
12.一种用于沿着轴线阻尼可移动构件的阻尼器,所述阻尼器包括:
为圆柱形形状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内壁构造成绕所述轴线围绕所述可移动构件,所述内壁设置有为螺旋形形式、绕所述轴线缠绕的凸轮槽;
摩擦产生部段,所述摩擦产生部段放置在所述壳体中,并且构造成与所述可移动构件一起沿着所述轴线移动;以及
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放置在所述壳体中,所述弹性构件沿着使所述摩擦产生部段压靠所述可移动构件的方向、利用取决于所述可移动构件的位移量的弹性力推压所述摩擦产生部段;并且
所述摩擦产生部段包括:
第一摩擦构件,所述第一摩擦构件构造成响应于来自所述可移动构件的力而朝向所述弹性构件移位;
第二摩擦构件,所述第二摩擦构件构造成朝向所述弹性构件移位以压缩所述弹性构件;和
第三摩擦构件,所述第三摩擦构件的外周边表面上设置有***在所述凸轮槽中的引导突起,所述第三摩擦构件构造成在被压在所述第一摩擦构件和所述第二摩擦构件之间的同时与所述第一摩擦构件和所述第二摩擦构件一起沿着所述轴线移动,所述第三摩擦构件的运动构造成借助于所述引导突起通过所述凸轮槽被引导而绕所述轴线旋转;
其中所述壳体的内壁还具有沿着所述轴线的引导槽,并且
所述第一摩擦构件的外周边表面和所述第二摩擦构件的外周边表面均具有***到所述引导槽中以通过所述引导槽被引导的引导突起;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
外壳本体构件,
第一衬里构件,所述第一衬里构件具有为螺旋形形式的第一凸轮面,并且沿着所述外壳本体构件的内壁放置在所述外壳本体构件内,使得所述第一凸轮面围绕所述轴线,和
第二衬里构件,所述第二衬里构件具有为螺旋形形式的第二凸轮面,并且沿着所述外壳本体构件的内壁放置在所述外壳本体构件中,使得所述第二凸轮面面向所述第一凸轮面保持一定距离,所述凸轮槽形成在所述第二凸轮面和所述第一衬里构件的第一凸轮面之间,并且
其中所述壳体的凸轮槽由所述第一衬里构件的第一凸轮面和所述第二衬里构件的第二凸轮面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7-12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器,其中
所述第一凸轮面和所述第二凸轮面相对于所述轴线的方向具有不同的倾斜角度。
14.根据权利要求2、5、7、8、9、10、11和12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器,其中
所述可移动构件包括球形接头;并且
所述第一摩擦构件包括球座,所述球座将所述球形接头的球部分保持为是可旋转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阻尼器,其中
所述可移动构件包括球形接头;并且
所述第一摩擦构件包括球座,所述球座将所述球形接头的球部分保持为是可旋转的。
16.一种操作单元,其包括:
操作构件,所述操作构件能够响应于使用者给出的操作而移动;
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器,所述阻尼器相对于所述操作构件沿着在操作时使所述操作构件移动的方向放置;和
可移动构件,所述可移动构件放置在所述操作构件和所述阻尼器之间,所述可移动构件由于所述操作构件的运动而沿轴向往复运动,并且被所述阻尼器阻尼。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操作单元,其还包括作为所述操作构件的踏板臂,所述踏板臂具有踏板,所述踏板连接到所述踏板臂并构造成接收使用者的踩踏操作。
CN201880053517.3A 2017-08-23 2018-08-16 阻尼器和操作单元 Active CN1110330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60650 2017-08-23
JP2017160650 2017-08-23
PCT/JP2018/030416 WO2019039377A1 (ja) 2017-08-23 2018-08-16 ダンパおよび操作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33077A CN111033077A (zh) 2020-04-17
CN111033077B true CN111033077B (zh) 2022-01-28

Family

ID=65438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3517.3A Active CN111033077B (zh) 2017-08-23 2018-08-16 阻尼器和操作单元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493108B2 (zh)
EP (1) EP3674578B1 (zh)
JP (1) JP7165661B2 (zh)
CN (1) CN111033077B (zh)
WO (1) WO201903937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96440A1 (es) * 2018-11-07 2020-05-14 Gonzalez Calderon Dario Ernesto Soporte para sujeción de bomba hidráulica de embrague automotriz
CN118224271A (zh) * 2022-12-14 2024-06-21 上海兴邺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传递组件、驱动装置和光伏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31302A1 (ja) * 2011-08-31 2013-03-07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ダンパ
CN104220953A (zh) * 2012-03-27 2014-12-17 奥依列斯工业株式会社 阻尼器和操作单元
CN104847827A (zh) * 2015-06-02 2015-08-1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半主动车辆悬架智能摩擦缸减振器
JP2016148443A (ja) * 2015-02-13 2016-08-18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ダンパ
WO2016208461A1 (ja) * 2015-06-22 2016-12-29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ダンパ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5078B1 (zh) 1969-09-06 1974-02-05
JPS63141888A (ja) * 1986-12-01 1988-06-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二輪、三輪自動車のサスペンシヨン装置
DE3907251C2 (de) * 1989-03-07 1994-05-05 Sifa Sitzfabrik Gmbh Vorrichtung zum Verhindern unbeabsichtigter Bewegungsabläufe bei mindestens einer um eine Achse kippbaren Fläche, wie Rückenlehne von Stühlen, Türklappe an Schränken u.a.
US6240801B1 (en) * 1998-03-20 2001-06-05 Oiles Corporation Friction damper and pedal device for vehicle having the friction damper
JP4770051B2 (ja) 2000-04-28 2011-09-07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アクセルペダル装置
US6464052B1 (en) * 2002-02-13 2002-10-15 Chun-Sung Hsiao Rotatable hydraulic damper
JP2007321835A (ja) * 2006-05-31 2007-12-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ダンパー装置
JP4905078B2 (ja) * 2006-11-22 2012-03-2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ダンパー装置
US7484266B1 (en) * 2007-12-31 2009-02-03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Hinge apparatus
JP2013203165A (ja) * 2012-03-27 2013-10-07 Sim-Drive Corp 電気自動車用アクセルペダルユニット
JP6338415B2 (ja) 2014-03-25 2018-06-06 共和産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サンバイザ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31302A1 (ja) * 2011-08-31 2013-03-07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ダンパ
CN104220953A (zh) * 2012-03-27 2014-12-17 奥依列斯工业株式会社 阻尼器和操作单元
JP2016148443A (ja) * 2015-02-13 2016-08-18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ダンパ
CN104847827A (zh) * 2015-06-02 2015-08-1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半主动车辆悬架智能摩擦缸减振器
WO2016208461A1 (ja) * 2015-06-22 2016-12-29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ダンパ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362937A1 (en) 2020-11-19
JPWO2019039377A1 (ja) 2020-10-01
JP7165661B2 (ja) 2022-11-04
WO2019039377A1 (ja) 2019-02-28
EP3674578A1 (en) 2020-07-01
CN111033077A (zh) 2020-04-17
US11493108B2 (en) 2022-11-08
EP3674578A4 (en) 2021-06-09
EP3674578B1 (en) 2024-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33077B (zh) 阻尼器和操作单元
JP4831499B2 (ja) スプリングダンパ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アクセル装置
JP2005350053A (ja) 油圧操作用レバー装置
EP1706008B1 (en) Silent actuator for ergonomic supports
JP6563705B2 (ja) ダンパ
CN108027626B (zh) 具有致动阻尼的踏板装置
US20240069587A1 (en) Pedal device
US5609078A (en) High-torsion ratchet mechanism assembly for a ratchet screwdriver
JP6526982B2 (ja) ダンパ
WO2008072742A1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JP6400965B2 (ja) ダンパ
JP4421217B2 (ja) パチンコ機の発射操作装置
KR20110022119A (ko) 자동차용 전자식 킥 다운 스위치 장치
JP2005014896A (ja) アクセルペダル装置
JP4166986B2 (ja) 回転ダンパ及びアシストグリップ装置
JP6753710B2 (ja) アクセルペダル装置
JP5064781B2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JP4742397B2 (ja) 自動車のペダル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ダンパ
JP6400966B2 (ja) ダンパ
JP6602642B2 (ja) ダンパおよび操作装置
JP2005014899A (ja) アクセルペダル装置
CN210591405U (zh) 一种产生迟滞的踏板装置
US20050140203A1 (en) Pedal mechanism
JP2008114668A (ja) アクセルペダル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ダンパ
JP2004162614A (ja) アクセルペダ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