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90022A - 覆晶薄膜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覆晶薄膜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90022A
CN110890022A CN201911111124.6A CN201911111124A CN110890022A CN 110890022 A CN110890022 A CN 110890022A CN 201911111124 A CN201911111124 A CN 201911111124A CN 110890022 A CN110890022 A CN 1108900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rce
source electrode
signal line
fan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1112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傅晓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1112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90022A/zh
Priority to US16/623,800 priority patent/US11081441B1/en
Priority to PCT/CN2019/123145 priority patent/WO202109305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8900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900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4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H01L23/48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consisting of soldered or bonded constructions
    • H01L23/498Leads, i.e. metallisations or lead-frames on insulating substrates, e.g. chip carriers
    • H01L23/4985Flexible insulating substrat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4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H01L23/48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consisting of soldered or bonded constructions
    • H01L23/498Leads, i.e. metallisations or lead-frames on insulating substrates, e.g. chip carriers
    • H01L23/49838Geometry or layou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覆晶薄膜及显示装置,该覆晶薄膜的源极信号线包括位于中间区域的第一源极信号线和位于两侧区域的第二源极信号线,在参考面上,第一源极信号线的横截面面积小于第二源极信号线的横截面面积;基于此结构,可以使得第一源极信号线的阻抗大于第二源极信号线的阻抗,在此基础上,将覆晶薄膜与显示面板绑定形成显示模组之后,第一源极信号线连接位于中间区域的第一扇出走线,第二源极信号线连接位于两侧区域的第二扇出走线,源极驱动芯片到各数据线的衰减大致相同甚至完全相同,使得显示区内不同位置像素充电大致相同甚至完全相同,缓解了现有技术存在扇出区内扇出走线长度不同导致显示区内不同位置像素充电不同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覆晶薄膜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覆晶薄膜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和非显示区,非显示区设置有扇出区和绑定区,扇出区内的扇出走线连接显示区内像素的数据线以及绑定区内的源极转换端子;但是由于扇出区内部分扇出走线的长度不同,具体表现为位于扇出区中间区域的扇出走线比较短,位于扇出区两侧区域的扇出走线比较长,而条扇出走线的截面积相同,所以两侧区域的扇出走线阻抗比中间区域的扇出走线阻抗大,使得信号在两侧的扇出走线衰减严重,最终导致与两侧区域扇出走线连接的像素,与中间区域扇出走线连接的像素相比,存在严重的充电不足,视效上表现为色偏。
即,现有技术存在扇出区内扇出走线长度不同导致显示区内不同位置像素充电不同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覆晶薄膜及显示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存在扇出区内扇出走线长度不同导致显示区内不同位置像素充电不同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覆晶薄膜,其包括:
基板;
源极驱动芯片,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包括源极驱动端子;
源极连接端子,与所述源极驱动端子一一对应设置;
源极信号线,连接所述源极连接端子以及所述源极驱动端子;
其中,所述源极信号线包括位于中间区域的多个第一源极信号线、和位于两侧区域的多个第二源极信号线,在参考面上,所述第一源极信号线的横截面面积小于第二源极信号线的横截面面积,所述参考面垂直于所述基板、且并行于所述源极连接端子的排列方向。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覆晶薄膜中,在所述参考面内,多个第一源极信号线的横截面的面积不同,且沿中间区域到两侧区域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覆晶薄膜中,在所述参考面内,多个第二源极信号线的横截面的面积不同,且沿中间区域到两侧区域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覆晶薄膜中,在所述参考面内,所述第一源极信号线的横截面为第一矩形,所述第二源极信号线的横截面为第二矩形,所述第一矩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矩形的面积。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覆晶薄膜中,所述第一矩形的底边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矩形的底边长度,和/或所述第一矩形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矩形的宽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覆晶薄膜中,在所述参考面内,所述第一源极信号线的横截面为第一梯形,所述第二源极信号线的横截面为第二梯形,所述第一梯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梯形的面积。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覆晶薄膜中,所述第一梯形的底边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梯形的底边长度,和/或所述第一梯形的顶边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梯形的顶边长度,和/或所述第一梯形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梯形的高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覆晶薄膜中,在所述参考面内,所述第一源极信号线的横截面为第三梯形,所述第二源极信号线的截面为横第三矩形,所述第三梯形的面积小于与所述第三矩形的面积。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覆晶薄膜中,所述第三梯形的底边与顶边长度之和的一半小于所述第三矩形的底边长度,和/或所述第三梯形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三矩形的高度。
同时,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面板以及上述的覆晶薄膜;其中: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扇出走线以及源极转换端子,所述扇出走线包括位于中间区域的多个第一扇出走线、和位于两侧区域的多个第二扇出走线,所述源极转换端子包括与第一扇出走线连接的第一源极转换端子以及与第二扇出走线连接的第二源极转换端子,第一扇出走线的长度小于和第二扇出走线的长度;
所述覆晶薄膜包括源极信号线以及源极连接端子,所述源极信号线包括位于中间区域的多个第一源极信号线、和位于两侧区域的多个第二源极信号线,所述源极连接端子包括与第一源极信号线连接的第一源极连接端子以及与第二源极信号线连接的第二源极连接端子;所述第一源极信号线通过第一源极连接端子以及第一源极转换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扇出走线,所述第二源极信号线通过第二源极连接端子以及第二源极转换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扇出走线;
其中,在参考面上,所述第一源极信号线的横截面面积小于第二源极信号线的横截面面积,所述参考面垂直于所述覆晶薄膜的基板、且并行于所述源极连接端子的排列方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覆晶薄膜及显示装置,该覆晶薄膜包括基板;源极驱动芯片,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包括源极驱动端子;源极连接端子,与所述源极驱动端子一一对应设置;源极信号线,连接所述源极连接端子以及所述源极驱动端子;其中,所述源极信号线包括位于中间区域的第一源极信号线和位于两侧区域的第二源极信号线,在参考面上,第一源极信号线的横截面面积小于第二源极信号线的横截面面积;基于此结构,可以使得第一源极信号线的阻抗大于第二源极信号线的阻抗,在此基础上,将覆晶薄膜与显示面板绑定形成显示模组之后,第一源极信号线连接位于中间区域的第一扇出走线,第二源极信号线连接位于两侧区域的第二扇出走线,进而使得源极驱动芯片到各数据线的衰减大致相同甚至完全相同,使得显示区内不同位置像素充电大致相同甚至完全相同,缓解了现有技术存在扇出区内扇出走线长度不同导致显示区内不同位置像素充电不同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覆晶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覆晶薄膜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表示。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扇出区内扇出走线长度不同导致显示区内不同位置像素充电不同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能够缓解该缺陷。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覆晶薄膜10包括:
基板11;
源极驱动芯片12,设置在所述基板上11,包括源极驱动端子121;
源极连接端子13,与所述源极驱动端子121一一对应设置;
源极信号线14,连接所述源极连接端子13以及所述源极驱动端子121;
其中,所述源极信号线14包括位于中间区域A1的多个第一源极信号线141和位于两侧区域A2的多个第二源极信号线142,在参考面m上,所述第一源极信号线141的横截面面积小于第二源极信号线142的横截面面积,所述参考面m垂直于所述基板11、且并行于所述源极连接端子13的排列方向l。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中间区域A1和两侧区域A2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例如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中间区域A1包括3个源极连接端子13,两侧区域A2分别包括剩余源极连接端子13的一半,即两个两侧区域A2分别包括2个源极连接端子13;而在另外一种实施例中,中间区域A1包括1个源极连接端子13,两侧区域A2分别包括剩余源极连接端子13的一半,即两个两侧区域A2分别包括3个源极连接端子13。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两侧区域A2的数量可以大于两个,也即在中间区域A1的同一侧包括至少两个两侧区域A2。在一种实施例中,一个区域(包括中间区域或者两侧区域)仅包括一个源极连接端子。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位于中间区域A1的第一源极信号线141是指连接位于中间区域A1的源极连接端子13的源极信号线14,位于两侧区域A2的第二源极信号线142是指连接位于两侧区域A2的源极连接端子13的源极信号线1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覆晶薄膜,该覆晶薄膜包括基板;源极驱动芯片,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包括源极驱动端子;源极连接端子,与所述源极驱动端子一一对应设置;源极信号线,连接所述源极连接端子以及所述源极驱动端子;其中,所述源极信号线包括位于中间区域的第一源极信号线和位于两侧区域的第二源极信号线,在参考面上,第一源极信号线的横截面面积小于第二源极信号线的横截面面积;基于此结构,可以使得第一源极信号线的阻抗大于第二源极信号线的阻抗,在此基础上,将覆晶薄膜与显示面板绑定形成显示模组之后,第一源极信号线连接位于中间区域的第一扇出走线,第二源极信号线连接位于两侧区域的第二扇出走线,源极驱动芯片到各数据线的衰减大致相同甚至完全相同,使得显示区内不同位置像素充电大致相同甚至完全相同,缓解了现有技术存在扇出区内扇出走线长度不同导致显示区内不同位置像素充电不同的技术问题。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源极信号线141的横截面积,从一端到另一端保持不变。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源极信号线的横截面积,从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减小,例如等比例减小等方式来设置。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所述参考面内,多个第一源极信号线的横截面的面积不同,且沿中间区域到两侧区域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参考面内,多个第一源极信号线的横截面的面积相同。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所述参考面内,多个第二源极信号线的横截面的面积不同,且沿中间区域到两侧区域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参考面内,多个第二源极信号线的横截面的面积相同。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中(a)所示,在所述参考面内,所述第一源极信号线141的横截面为第一矩形,所述第二源极信号线142的横截面为第二矩形,所述第一矩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矩形的面积。本实施例采用截面为矩形的源极信号线,降低源极信号线的设计难度。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中(a)所示,所述第一矩形的底边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矩形的底边长度,和/或所述第一矩形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矩形的宽度。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中(b)所示,在所述参考面内,所述第一源极信号线141的横截面为第一梯形,所述第二源极信号线142的横截面为第二梯形,所述第一梯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梯形的面积。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中(b)所示,所述第一梯形的底边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梯形的底边长度,和/或所述第一梯形的顶边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梯形的顶边长度,和/或所述第一梯形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梯形的高度。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中(c)所示,在所述参考面内,所述第一源极信号线141的横截面为第三梯形,所述第二源极信号线142的横截面为第三矩形,所述第三梯形的面积小于与所述第三矩形的面积。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中(c)所示,所述第三梯形的底边与顶边长度之和一半小于所述第三矩形的底边长度,和/或所述第三梯形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三矩形的高度。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中(d)所示,在所述参考面内,所述第一源极信号线141的横截面为第一圆形,所述第二源极信号线142的截面为横第二圆形,所述第一圆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圆形的面积。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以及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30包括显示面板20以及覆晶薄膜10(图3所示的状态是显示面板20与覆晶薄膜10没有绑定到一起的状态);其中:
所述显示面板20包括显示区AA、扇出区FA以及绑定区BA,位于显示区AA的数据线23、位于扇出区FA的扇出走线21、以及位于绑定区BA的源极转换端子22,所述扇出走线21包括位于中间区域AA1的多个第一扇出走线211和位于两侧区域(包括中心区域AA1两侧的至少一个第一侧边区域AA2和至少一个第二侧边区域AA3)的多个第二扇出走线212,所述源极转换端子22包括与第一扇出走线211连接的第一源极转换端子以及与第二扇出走线212连接的第二源极转换端子,所述第一扇出走线211的长度小于第二扇出走线212的长度;
所述覆晶薄膜10包括源极信号线14以及源极连接端子13,所述源极信号线14包括位于中间区域A1的多个第一源极信号线141和位于两侧区域A2的多个第二源极信号线142,所述源极连接端子13包括与第一源极信号线141连接的第一源极连接端子以及与第二源极信号线142连接的第二源极连接端子;所述第一源极信号线141通过第一源极连接端子131以及第一源极转换端子221电连接所述第一扇出走线211,所述第二源极信号线142通过第二源极连接端子132以及第二源极转换端子222电连接所述第二扇出走线212;
其中,在参考面m上,所述第一源极信号线141的横截面面积小于第二源极信号线142的横截面面积,所述参考面垂直于所述覆晶薄膜的基板、且并行于所述源极连接端子的排列方向l;
显示面板20与覆晶薄膜10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胶(ACA,Anisotropic ConductiveAdhesives)绑定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包括覆晶薄膜以及显示面板,第一源极信号线连接第一扇出走线,第二源极信号线连接第二扇出走线,源极驱动芯片到各数据线的衰减大致相同甚至完全相同,使得显示区内不同位置像素充电大致相同甚至完全相同,缓解了现有技术存在扇出区内扇出走线长度不同导致显示区内不同位置像素充电不同的技术问题。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数据线、扇出走线、源极转换端子、源极信号线以及源极连接端子均关于显示区的中心线n对称。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将显示区AA分为中心区域AA1以及位于中心区域AA1两侧的至少一个第一侧边区域AA2和至少一个第二侧边区域AA3,中心区域AA1、第一侧边区域AA2和第二侧边区域AA3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其大小以及数量,例如每个区域仅包含一列像素,又如每个区域包含显示面板总像素数量的三分之一等。
为了便于下文说明,本发明将与同一个区域内的数据线连接的扇出走线归属于对应的区域,与同一个区域的扇出走线连接的源极信号线也归属于对应的区域;例如与中心区域AA1内的数据线连接的扇出走线记为中心区域扇出走线,与中心区域扇出走线连接的源极信号线记为中心区域源极信号线,与第一侧边区域AA2内的数据线连接的扇出走线记为第一侧边区域扇出走线,与第一侧边区域扇出走线连接的源极信号线记为第一侧边区域源极信号线,与第二侧边区域AA3内的数据线连接的扇出走线记为第二侧边区域扇出走线等,与第二侧边区域扇出走线连接的源极信号线记为第二侧边区域源极信号线。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归属于同一个区域的扇出走线排布方式大体相同,那么其长度相差不太大,不同区域的扇出走线排布方式差异较大,那么其长度相差太大,因此,归属于同一个区域的源极信号线的截面形状相同、且面积从侧边向中心线方向递减,归属于不同区域的源极信号线的截面形状不同;这样便于调整各源极信号线的面积进而调整其电阻。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源极信号线141与第一扇出走线211的电阻之和,与第二源极信号线142与第二扇出走线212的电阻之和相等。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源极信号线141的横截面积,从一端到另一端保持不变。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源极信号线的横截面积,从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减小,例如等比例减小等方式来设置。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所述参考面内,多个第一源极信号线的横截面的面积不同,且沿中间区域到两侧区域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参考面内,多个第一源极信号线的横截面的面积相同。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所述参考面内,多个第二源极信号线的横截面的面积不同,且沿中间区域到两侧区域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参考面内,多个第二源极信号线的横截面的面积相同。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参考面内,所述第一源极信号线141的横截面为第一矩形,所述第二源极信号线142的横截面为第二矩形,所述第一矩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矩形的面积。本实施例采用截面为矩形的源极信号线,降低源极信号线的设计难度。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矩形的底边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矩形的底边长度,和/或所述第一矩形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矩形的宽度。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参考面内,所述第一源极信号线141的横截面为第一梯形,所述第二源极信号线142的横截面为第二梯形,所述第一梯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梯形的面积。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梯形的底边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梯形的底边长度,和/或所述第一梯形的顶边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梯形的顶边长度,和/或所述第一梯形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梯形的高度。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参考面内,所述第一源极信号线141的横截面为第三梯形,所述第二源极信号线142的横截面为第三矩形,所述第三梯形的面积小于与所述第三矩形的面积。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梯形的底边与顶边长度之和一半小于所述第三矩形的底边长度,和/或所述第三梯形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三矩形的高度。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参考面内,所述第一源极信号线141的横截面为第一圆形,所述第二源极信号线142的截面为横第二圆形,所述第一圆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圆形的面积。
根据上述实施例可知: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覆晶薄膜及显示装置,该覆晶薄膜包括基板;源极驱动芯片,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包括源极驱动端子;源极连接端子,与所述源极驱动端子一一对应设置;源极信号线,连接所述源极连接端子以及所述源极驱动端子;其中,所述源极信号线包括位于中间区域的第一源极信号线和位于两侧区域的第二源极信号线,在参考面上,第一源极信号线的横截面面积小于第二源极信号线的横截面面积;基于此结构,可以使得第一源极信号线的阻抗大于第二源极信号线的阻抗,在此基础上,将覆晶薄膜与显示面板绑定形成显示模组之后,第一源极信号线连接位于中间区域的第一扇出走线,第二源极信号线连接位于两侧区域的第二扇出走线,源极驱动芯片到各数据线的衰减大致相同甚至完全相同,使得显示区内不同位置像素充电大致相同甚至完全相同,缓解了现有技术存在扇出区内扇出走线长度不同导致显示区内不同位置像素充电不同的技术问题。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覆晶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源极驱动芯片,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包括源极驱动端子;
源极连接端子,与所述源极驱动端子一一对应设置;
源极信号线,连接所述源极连接端子以及所述源极驱动端子;
其中,所述源极信号线包括位于中间区域的多个第一源极信号线、和位于两侧区域的多个第二源极信号线,在参考面上,所述第一源极信号线的横截面面积小于第二源极信号线的横截面面积,所述参考面垂直于所述基板、且并行于所述源极连接端子的排列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晶薄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参考面内,多个第一源极信号线的横截面的面积不同,且沿中间区域到两侧区域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晶薄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参考面内,多个第二源极信号线的横截面的面积不同,且沿中间区域到两侧区域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覆晶薄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参考面内,所述第一源极信号线的横截面为第一矩形,所述第二源极信号线的横截面为第二矩形,所述第一矩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矩形的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覆晶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矩形的底边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矩形的底边长度,和/或所述第一矩形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矩形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覆晶薄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参考面内,所述第一源极信号线的横截面为第一梯形,所述第二源极信号线的横截面为第二梯形,所述第一梯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梯形的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覆晶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梯形的底边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梯形的底边长度,和/或所述第一梯形的顶边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梯形的顶边长度,和/或所述第一梯形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梯形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覆晶薄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参考面内,所述第一源极信号线的横截面为第三梯形,所述第二源极信号线的截面为横第三矩形,所述第三梯形的面积小于与所述第三矩形的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覆晶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梯形的底边与顶边长度之和的一半小于所述第三矩形的底边长度,和/或所述第三梯形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三矩形的高度。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覆晶薄膜;其中: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扇出走线以及源极转换端子,所述扇出走线包括位于中间区域的多个第一扇出走线、和位于两侧区域的多个第二扇出走线,所述源极转换端子包括与第一扇出走线连接的第一源极转换端子以及与第二扇出走线连接的第二源极转换端子,第一扇出走线的长度小于第二扇出走线的长度;
所述覆晶薄膜包括源极信号线以及源极连接端子,所述源极信号线包括位于中间区域的多个第一源极信号线、和位于两侧区域的多个第二源极信号线,所述源极连接端子包括与第一源极信号线连接的第一源极连接端子以及与第二源极信号线连接的第二源极连接端子;所述第一源极信号线通过第一源极连接端子以及第一源极转换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扇出走线,所述第二源极信号线通过第二源极连接端子以及第二源极转换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扇出走线;
其中,在参考面上,所述第一源极信号线的横截面面积小于第二源极信号线的横截面面积,所述参考面垂直于所述覆晶薄膜的基板、且并行于所述源极连接端子的排列方向。
CN201911111124.6A 2019-11-14 2019-11-14 覆晶薄膜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08900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11124.6A CN110890022A (zh) 2019-11-14 2019-11-14 覆晶薄膜及显示装置
US16/623,800 US11081441B1 (en) 2019-11-14 2019-12-05 Chip on film and display device
PCT/CN2019/123145 WO2021093053A1 (zh) 2019-11-14 2019-12-05 覆晶薄膜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11124.6A CN110890022A (zh) 2019-11-14 2019-11-14 覆晶薄膜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90022A true CN110890022A (zh) 2020-03-17

Family

ID=69747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11124.6A Pending CN110890022A (zh) 2019-11-14 2019-11-14 覆晶薄膜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081441B1 (zh)
CN (1) CN110890022A (zh)
WO (1) WO202109305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39114A (zh) * 2021-07-30 2021-10-2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覆晶薄膜和显示装置
CN114660863A (zh) * 2022-03-04 2022-06-24 滁州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驱动方法、设计方法及显示面板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46218A (zh) * 2009-12-10 2011-11-1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显示屏模块以及显示装置
CN103839488A (zh) * 2012-11-23 2014-06-04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JP2017120299A (ja) * 2015-12-28 2017-07-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20180061856A (ko) * 2016-11-30 2018-06-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CN109461765A (zh) * 2018-11-08 2019-03-12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976052A (zh) * 2019-04-29 2019-07-0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0139470A (zh) * 2019-05-13 2019-08-1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电路板及显示装置
CN110134278A (zh) * 2019-05-13 2019-08-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237679B1 (ko) * 1995-12-30 2000-01-15 윤종용 저항 차를 줄이는 팬 아웃부를 가지는 액정 표시 패널
JP2003140181A (ja) * 2001-11-02 2003-05-14 Nec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US20070216845A1 (en) * 2006-03-16 2007-09-20 Chia-Te Liao Uniform impedance conducting lines for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KR101281867B1 (ko) * 2006-06-29 2013-07-0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JP5260912B2 (ja) * 2007-07-31 2013-08-14 パナソニック液晶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TWI395007B (zh) * 2009-09-30 2013-05-01 Au Optronics Corp 扇出線路以及顯示面板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46218A (zh) * 2009-12-10 2011-11-1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显示屏模块以及显示装置
CN103839488A (zh) * 2012-11-23 2014-06-04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JP2017120299A (ja) * 2015-12-28 2017-07-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20180061856A (ko) * 2016-11-30 2018-06-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CN109461765A (zh) * 2018-11-08 2019-03-12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976052A (zh) * 2019-04-29 2019-07-0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0139470A (zh) * 2019-05-13 2019-08-1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电路板及显示装置
CN110134278A (zh) * 2019-05-13 2019-08-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39114A (zh) * 2021-07-30 2021-10-2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覆晶薄膜和显示装置
CN114660863A (zh) * 2022-03-04 2022-06-24 滁州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驱动方法、设计方法及显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93053A1 (zh) 2021-05-20
US20210225752A1 (en) 2021-07-22
US11081441B1 (en) 2021-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48132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961648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579917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1624956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9377890B (zh) 柔性显示装置
CN108388054B (zh) 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CN109976051B (zh) 显示面板
CN103558703B (zh) 超窄边框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电路的cof封装结构
US6587177B2 (en)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display device with a plurality of IC chips mounted thereon and wiring board
CN112102725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模组
US20230090854A1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JPH0954333A (ja) 表示装置及びこれに使用されるicチップ
CN209803525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464661A (zh) 显示设备
WO2017088235A1 (zh) 软板上芯片构造及具有该软板上芯片构造的液晶面板
CN210324966U (zh) 一种显示装置
US10424558B2 (en) Display apparatus with a data driving chip and a gate driving chip disposed on a same side of a display panel
CN209804149U (zh) 驱动芯片及显示面板
CN110890022A (zh) 覆晶薄膜及显示装置
CN107357068A (zh) 一种窄边框显示面板及制造方法
US20050206600A1 (en) Structure of semiconductor chip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190198473A1 (en) Chip structure
CN100381891C (zh) 显示设备
JPH11142871A (ja) 配線基板
KR101000455B1 (ko) 구동 칩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31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