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80651A -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以及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组装体 - Google Patents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以及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组装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80651A
CN110880651A CN201910838123.5A CN201910838123A CN110880651A CN 110880651 A CN110880651 A CN 110880651A CN 201910838123 A CN201910838123 A CN 201910838123A CN 110880651 A CN110880651 A CN 1108806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ontact pressure
flat
contact
co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3812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木野内大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rose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ros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8806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806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71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8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terminals for insertion into ho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9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2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with earth pin, blade or socket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以及扁平型导体用连接器组装体,能够确保扁平型导体对端子的接触压力并且减小扁平型导体的***初始阻力。第一接触压力部具有第一导入部和第一引导部,第一导入部朝向后方并且朝向远离第二接触压力部的方向倾斜而构成第一接触压力部的后部,第一引导部从第一导入部朝向前方延伸并且以比第一导入部的斜度缓的斜度靠近第二接触压力部,第二接触压力部具有第二导入部,其朝向后方并且朝向远离第一接触压力部的方向倾斜而构成第二接触压力部的后部,第二导入部在前后方向上遍及从第一端子的第一导入部到第一引导部的范围,形成于第一接触压力部与第二接触压力部之间的间隔的最窄部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一引导部的前端区域。

Description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以及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组装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置于电路基板的安装面并且供扁平型导体连接的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以及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组装体。
背景技术
一种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以下称为“连接器”)被广泛使用,该连接器配置于电路基板的安装面上,并且供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扁平型导体连接,该连接器包括外壳和多个端子,上述外壳形成有供上述扁平型导体朝向前方***的接收部,上述多个端子沿着上述安装面将与上述前后方向成直角的方向设为端子排列方向,并且通过上述外壳保持,上述多个端子以相对于处于***过程中的扁平型导体产生接触压力的方式弹性挠曲变位,并且在扁平型导体***后也维持该接触压力。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上述连接器。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中,各端子在与回路基板的安装面成直角的连接器高度方向(上下方向)上沿上下成对地定位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各端子具有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弹性挠曲的两个接触臂部,两个接触臂部通过位于连接器的里部侧的连结部连结。成对的上述两个接触臂部将上述连结部设为基部而构成为悬臂梁,并且彼此在连接器高度方向上呈对称形状地相对,在上述接触臂部的前端部具有相对的近似三角形形状的接触点(接触部)。
上述端子是通过对弹性金属板进行冲裁加工而制作成的,因此,端子整体构成与端子排列方向成直角的平坦面,并且上述两个接触臂部具有弹簧性能(弹性),因此,在通过两个接触点夹持***至两个接触臂部的两个接触点间的FPC(扁平型导体)的状态下,端子与FPC电导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0-1737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连接器中,通过仅将扁平型导体***两个接触臂部之间,从而使得该扁平型导体在能够弹性挠曲的两个接触臂部的接触点间以具有接触压力的方式被夹持,此外,该扁平型导体通过接触点彼此间的接触压力保持而不需要对其它构件进行操作,因此,扁平型导体朝向连接器的连接是简便的。
然而,在对比文件1的连接器中,形成于两个接触臂部的接触点具有上下对称的相同形状,并且两个接触点在前后方向上形成于彼此相同的位置,因此,当***扁平型导体时,扁平型导体在两个接触点间受到相同大小的阻力,两者的总阻力为单个接触点处的阻力的两倍,从而阻力变大。在上述种类的连接器中,由于排列有多个端子,因此,当扁平型导体的***开始时,该扁平型导体同时与所有端子开始接触,其结果是,所有端子的阻力总计而成的总阻力变得非常大。
不过,若使专利文献1的端子的上下两个接触臂部的接触点彼此定位成前后错开,那么,当***扁平型导体时,扁平型导体与接触点开始接触的时刻不同,因此,当上述接触开始时,扁平型导体受到的阻力变小,但是,在扁平型导体***至规定位置的状态下,扁平型导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处受到来自接触点的夹持力的作用点处于沿前后方向错开的状态,因此,夹持力的作用范围变大,由于上述夹持力在该范围内分散,因而朝向扁平型导体的每单位面积的夹持力即接触压力降低,除此之外,由于上述夹持力的作用点在前后方向上错开,使扁平型导体受到弯曲应力,从而遍及两个接触点的前后地变形成波状。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包括端子的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以及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组装体,当开始向连接器***扁平型导体时,上述端子能够尽可能地减小阻力,并且,当***完成时,上述端子能够以稳定的姿势可靠地夹持扁平型导体而不使对于扁平型导体的接触压力降低。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上述技术问题通过下述本发明的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或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组装体而得到解决。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
本发明的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配置于电路基板的安装面上,供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扁平型导体连接,所述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形成有供所述扁平型导体朝向前方***的接收部;以及多个端子,多个所述端子沿着所述安装面将与所述前后方向成直角的方向设为端子排列方向,并且通过所述外壳保持于该端子排列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多个所述端子相对于处于***过程中的扁平型导体产生接触压力,并且在扁平型导体***后也维持该接触压力。
在上述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的基础上,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端子是构成与所述端子排列方向成直角的平坦面的金属制的端子,所述端子具有焊接连接于所述安装面的连接部以及在扁平型导体的表面产生接触压力的接触压力部,一个端子或者在端子排列方向上相邻的多个端子的接触压力部在使接触压力产生于扁平型导体的两个表面的位置处配置于所述接收部,以在扁平型导体的至少一个表面产生接触压力的方式配置的所述接触压力部设置于能够弹性挠曲变位的挠性臂,以在扁平型导体的任一表面产生接触压力的方式配置的第一接触压力部与以在另一表面产生接触压力的方式配置的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压力部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重叠的范围内彼此相对而向靠近方向突出的突状部,所述第一接触压力部具有第一导入部和第一引导部,所述第一导入部朝向后方并且朝向在连接器高度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二接触压力部的方向倾斜而构成所述第一接触压力部的后部,所述第一引导部从所述第一导入部朝向前方延伸,并且以比所述第一导入部的斜度缓的斜度在连接器高度方向上靠近所述第二接触压力部或者与安装面平行地延伸,所述第一引导部构成所述第一接触压力部的前部,所述第二接触压力部具有第二导入部,所述第二导入朝向后方并且朝向在连接器高度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一接触压力部的方向倾斜而构成所述第二接触压力部的后部,所述第二导入部在前后方向上遍及从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导入部到第一引导部的范围,形成在所述第一接触压力部与第二接触压力部之间的、连接器高度方向上的间隔的最窄部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引导部的前端区域。
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第一引导部的斜度比第一导入部的斜度缓,换言之,当开始***时,与扁平型导体的前端最先抵接的第一导入部的斜度比第一引导部的斜度陡,扁平型导体以较短的***方向移动距离到达第一引导部。然后,若扁平型导体进一步***而使该扁平型导体的前端通过上述第一导入部并进入第一引导部的范围,那么,由于上述第一引导部处的斜度变缓,因此,扁平型导体受到来自第一端子的阻力变小,扁平型导体的前端容易到达位于第一引导部的前端区域的最窄部的位置或者比最窄部稍微靠前方的位置即规定位置。
上述最窄部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一接触压力部的第一引导部的前端区域,因此,***至规定位置的扁平型导体在上述前端区域的最窄部处被第一接触压力部和第二接触压力部夹持。也就是说,第一接触压力部相对于扁平型导体的夹持位置以及第二接触压力部相对于扁平型导体的夹持位置位于上述第一引导部的前端区域,并且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相同位置。此外,由于夹持力未在前后方向上分散而集中作用于上述最窄部,因此,提高了扁平型导体的接触压力,并且,由于第一接触压力部与第二接触压力部之间的夹持力的作用点位置在前后方向上未错开,因此,扁平型导体不会受到弯曲应力而变形成波状。
在本发明中能够采用下述形态,即,多个种类的端子至少具有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第一端子具有焊接连接于所述安装面的第一连接部以及在扁平型导体的一个表面产生接触压力的第一接触压力部,第二端子具有焊接连接于所述安装面的第二连接部以及在扁平型导体的另一表面产生接触压力的第二接触压力部,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至少一者具有能够在与所述安装面成直角的连接器高度方向上弹性挠曲变位的挠性臂,第一端子具有第一挠性臂且该第一挠性臂包括第一接触压力部,或者第二端子具有第二挠性臂且该第二挠性臂包括第二接触压力部,或者第一端子具有第一挠性臂且该第一挠性臂包括第一接触压力部并且第二端子具有第二挠性臂且该第二挠性臂包括第二接触压力部。
根据上述形态,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压力部相对于扁平型导体的一个表面产生接触压力,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压力部相对于扁平型导体的另一表面产生接触压力,从而通过上述第一接触压力部和第二接触压力部夹持扁平型导体,其中,第二端子相对于第一端子在端子排列方向上位于不同的位置,例如,第二端子位于与第一端子相邻的不同位置,不过,第二端子与第一端子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相同的位置。在第一端子具有第一挠性臂并且第二端子具有第二挠性臂的情况下,由于第一挠性臂与第二挠性臂彼此独立,因此,上述第一接触压力部和第二接触压力部的由接触压力产生的弹性挠曲变位量不会相互产生任何影响,从而能够充分地进行弹性挠曲变位。此外,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是将端子排列方向设为板厚的金属板制的端子,并且在与端子排列方向成直角的表面处构成为平坦面,因此,在端子排列方向上相邻的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的间隔能够非常小,由于上述间隔而引起的两个端子的夹持位置之差所产生的影响几乎没有,第一接触压力部和第二接触压力部处于在端子排列方向上的几乎相同的位置处在扁平型导体的两个表面处夹持扁平型导体的状态。
在本发明中,能够采用下述形态,即,第一端子在第一挠性臂包括第一接触压力部并且第二端子在相对于电路基板固定的第二固定臂包括第二接触压力部,或者第一端子在相对于电路基板固定的第一固定臂包括第一接触压力部,第一固定臂通过连结部与第一挠性臂连结,并且第二端子在第二挠性臂包括第二接触压力部。
在本发明中,优选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压力部的第一引导部与安装面所成的角度比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压力部的第二导入部与安装面所成的角度小。这样,第一引导部将扁平型导体的前端朝向前方向规定位置的引导变得顺畅。
在本发明中,能够采用下述形态,即,第一端子是接地端子,第二端子是信号端子。
在本发明中,能采用下述形态,即,第一端子的排列个数比第二端子的排列个数少,与第二端子相比,第一端子产生较小的弹性挠曲变位量。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压力部具有第一导入部以及斜度较缓的第一引导部,因此,大多数情况下,第一导入部的斜度通常较陡,比第二端子的第二导入部的斜度大。因此,当扁平型导体开始***时,与第二端子相比,第一端子朝向后方向扁平型导体施加较大的阻力,因此,优选使第一端子的排列个数比第二端子的排列个数少。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组装体>
本发明的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组装体具有上述扁平型导体用连接器以及插接于该扁平型导体用连接器的扁平型导体,其特征在于,扁平型导体形成有接地电路部和信号电路部,接地电路部配设于下述位置:迟于信号端子的最窄部与信号电路部开始接触的时刻,接地端子的最窄部与接地电路部以具有接触压力的方式开始接触的位置。
通常,扁平型导体在电绝缘材料的片状基材的表面处略微突出地设置有接地电路部和信号电路部。因此,如上所述的、接地电路部在最窄部处与扁平型导体接触的时刻迟于信号电路部在最窄部处与扁平型导体接触的时刻是指,接地电路部的前端从基材的表面突出的部分在比信号电路部的前端从基材的表面突出的部分靠后方的位置处开始,扁平型导体受到接地电路部的上述最窄部的夹持力的时刻迟于受到信号电路部的上述最窄部的夹持力的时刻,由于夹持力与接地电路部从上述基材的表面突出的突出量相应地增加而引起的施加至扁平型导体的阻力的增大也延迟,从而使得扁平型导体所受到的总阻力逐级地增大,进而易于***扁平型导体。此外,接地端子即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压力部与信号端子即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压力部位于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重叠的范围,因此,第一接触压力部处的夹持力的作用点位置与第二接触压力部处的夹持力的作用点位置在前后方向上未错开,因此,未减弱接触压力,并且扁平型导体也不会产生使该扁平型导体变形成波状的弯曲应力。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端子具有在扁平型导体的两个表面产生接触压力的第一接触压力部和第二接触压力部,在第一接触压力部形成第一导入和斜度比第一导入部的斜度缓的第一引导部,第二接触压力部的第二导入部以在前后方向上遍及至上述第一引导部的范围的方式形成,形成在第一接触压力部与第二接触压力部之间的最窄部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一引导部的前端区域,因此,能够获得下述效果:使第一接触压力部和第二接触压力部对于扁平型导体的夹持位置在前后方向上一致,从而可靠地夹持扁平型导体并维持充足的接触压力,并且当开始***扁平型导体时,扁平型导体以较短的***方向移动距离到达斜度较缓的第一引导部,能够将随后来自端子的阻力抑制得较小。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与扁平型导体一起示出的立体图,并且示出了扁平型导体即将***前的状态。
图2是图1的连接器的与端子排列方向成直角的面处的剖视图,图2的(A)示出了第一端子的位置处的截面,图2的(B)示出了第二端子的位置处的截面。
图3是从图1的连接器中仅抽取端子进行表示的图,图3的(A)在将一个第一端子和一个第二端子排列的状态下的端子排列方向上观察到的侧视图,图3的(B)是为了便于理解而将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一端子以比排列状态分开的方式排列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端子的侧视图,图4的(A)示出了第一端子,图4的(B)示出了第二端子。
图5是将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压力部和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压力部放大表示的图。
图6是依次表示相对于图3的(A)中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扁平型导体的过程的侧视图,图6的(A)示出了扁平型导体的***开始时该扁平型导体与端子抵接的瞬间的状态,图6的(B)示出了刚***后开始扩大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压力部与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压力部的间隔的状态,图6的(C)示出了进一步进行***而刚刚将上述间隔扩大至最大后的状态,图6的(D)示出了扁平型导体***至规定位置后的状态。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端子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端子的图。
符号说明
1 连接器;
10 外壳;
11 接收部;
20 (第一)端子;
20-I (第一)端子;
21 连结部(第一被保持部);
22A 第一接触压力部;
22A-1 第一导入部;
22A-2 第一引导部;
23 第一固定臂;
24A (第一)连接部;
30 (第二)端子;
30-I (第二)端子;
32 (第二)挠性臂;
32A 第二接触压力部;
32A-1 第二导入部;
33A (第二)连接部;
34A (第二)接触压力部;
34A-1 (第二)导入部;
35A (第二)连接部;
50 端子;
52A 第一接触压力部;
52A-1 第一导入部;
52A-2 第一引导部;
53 挠性臂;
53A 第二接触压力部;
53A-1 第二导入部;
C 扁平型导体;
S 最窄部;
X 前后方向;
X1 前方;
X2 后方;
Y 端子排列方向;
Z 连接器高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1(以下称为“连接器1”)安装于电路基板(未图示)的安装面,连接器1将与该安装面平行的前后方向作为插拔方向而供扁平型导体C能够插拔地连接。连接器1在配置于电路基板的安装面上后连接扁平型导体C,从而使电路基板与扁平型导体C电导通。
在图1至图5中,为了便于理解方向,对立体坐标X、Y、Z进行设定,将X设为扁平型导体C相对于连接器1的插拔方向即前后方向,将Y设为端子排列方向,将Z设为与电路基板的安装面呈直角的连接器高度方向,此外,关于前后方向X,将前方设为X1,将后方设为X2,关于端子排列方向Y,在图1中,将右方设为Y1,将左方设为Y2,关于连接器高度方向Z,将上方设为Z1,将下方设为Z2,从而根据需要来明确方向。
如图1所示,扁平型导体C呈在前后方向X上延伸的带状,沿前后方向X延伸的多个电路部(未图示)在端子排列方向Y上排列而形成于扁平型导体C的下表面。上述电路部埋设在扁平型导体C的绝缘层内而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到达扁平型导体C的前端位置(X1方向的端部位置),从而在前端位置处位于扁平型导体C的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信号电路部位于上述前端位置的下表面,接地电路部位于上述前端位置的上表面。此外,扁平型导体C的向连接器1的后述接收部***的前端部的宽度尺寸(端子排列方向Y上的尺寸)比其它部分的宽度尺寸小,并且在其两侧缘形成有缺口部C1。在上述缺口部C1的前方位置处形成有向上述端子排列方向Y的外侧突出的耳部C2,该耳部C2的后端缘作为与后述连接器1的可动构件的卡定部卡定的被卡定部C2A起作用。此外,在扁平型导体C的前端部的上表面粘贴有加强板C3,从而实现该前端部的加强。
连接器1具有电绝缘材料制的外壳10、第一端子20和第二端子30(在不需要区分两者的情况下,统称为“端子20、30”)(在图1中仅能看到第一端子20)、可动构件40,其中,外壳10的外形形成为近似长方体,该外壳10的长度方向被设为端子排列方向Y,从而第一端子20形成为排列并保持于该外壳10的金属制的多个接地端子,并且第二端子30形成为排列并保持于该外壳10的信号端子,可动构件40通过外壳10支承为能够在后述的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以可动构件40的轴部41为转动中心进行切换移动(转动)。在外壳10处,在端子20、30的排列范围外的、靠近端子排列方向Y上的两端的位置安装有朝向关闭位置对可动构件40进行施力的施力构件(未图示)。另外,在图1以及图2的(A)和(B)中,可动构件(40)以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示出。
在说明连接器1的详细结构之前,首先,对扁平型导体C相对于连接器1的***和拔出动作的概况进行说明。在向连接器1***扁平型导体C之前,连接器1的可动构件40位于呈图1所示的姿势的关闭位置,允许向外壳主体10***扁平型导体C。此外,如图2所示,在***并连接扁平型导体C后,在连接器1的使用状态下,可动构件40受到来自上述施力构件的作用力而维持在关闭位置,在该关闭位置处,可动构件40的卡定部(未图示)位于扁平型导体C的缺口部C1内,由于该卡定部能够与扁平型导体C的被卡定部C2A卡定,因此,阻止扁平型导体C朝向后方X2的拔出。
此外,在不使用传感器1时对扁平型导体C进行拔出的情况下,通过操作力使可动构件40克服上述作用力而转动,从而切换移动至打开位置,由此,可动构件40的卡定部从扁平型导体C的缺口部C1朝向上方脱离,进而解除可动构件40的卡定部相对于扁平型导体C的被卡定部C2A的卡定状态。接着,若向后方X2拉拽扁平型导体C,则该扁平型导体C向后方X2被拔出。拔出扁平型导体C后,可动构件40受到来自施力构件的作用力而朝向关闭位置转动,从而自动地到达关闭位置。这样,解除卡定状态而拔出扁平型导体C以及可动构件40朝向关闭位置转动而返回至关闭位置构成为一系列的动作。
回到连接器1的结构说明。如图1所示,外壳10将与电路基板(未图示)的安装面平行的端子排列方向Y作为长度方向而延伸,用于接收扁平型导体C的前端部的接收部11形成为朝后方X2敞开的空间。该外壳10包括:底壁12,该底壁12面向上述安装面并且与该安装面平行地延伸;上壁13,该上壁13与上述底壁12在高度方向Z上相对,从而在端子排列方向Y上在包括端子排列范围在内的范围延伸;侧壁14,该侧壁14位于底壁12和上壁13在端子排列方向Y上的两端侧;以及前壁15(参照图2的(A)),该前壁15在端子排列方向Y上的包括端子排列范围在内的范围延伸,并将底壁12与上壁13的前端彼此连结。
如图1所示,上述接收部11在端子排列方向Y上的与扁平型导体C的前端部对应的范围形成,具体而言,上述接收部11在端子排列范围及在其两外侧处与该端子排列范围相邻的范围形成。上述接收部11具有开口部11A,该开口部11A由底壁12、上壁13以及两个侧壁2围成而向后方X2敞开,并且该接收部11构成为在前后方向X上从上述开口部11A至前壁15的后表面15A的空间内接收扁平型导体C的前端部(也参照图2的(A)、(B))。
此外,如图1所示,在外壳10上沿端子排列方向Y以规定间隔排列而形成有第一端子收容槽16和第二端子收容槽17,上述第一端子收容槽16和第二端子收容槽17分别对金属板制的多个第一端子20和第二端子30这两种端子进行收容而保持。多个第一端子收容槽16以规定间隔排列而形成,此外,在相邻两个部位的第一端子收容槽16彼此之间形成有多个第二端子收容槽17。第一端子收容槽16和第二端子收容槽17形成为相对于端子排列方向Y成直角地扩展的狭缝状。
如图2至图4、特别是图3的(A)和(B)所示,第一端子20和第二端子30通过维持金属板的平坦板面而进行冲裁加工的方式制作而成,并且分别收容于外壳10的第一端子收容槽16和第二端子收容槽17,从而使得全部第一端子20和第二端子30的板面构成为与端子排列方向Y成直角的面而排列并保持于外壳10。为了易于与后述第二端子30的对应部分进行区分,对第一端子20的各部分标注“第一”。同样地,对第二端子30标注“第二”。
如图3的(A)和(B)、特别是图4的(A)所示,第一端子20整体呈近似横U字状,该第一端子20具有第一保持部21、第一支承臂22、第一固定臂23以及第一连接腿24,其中,第一保持部21位于前方X1的端部,第一保持臂22从上述第一保持部21的上部向后方X2延伸,第一固定臂23从第一被保持部21的下部朝向后方X2并且与上述第一支承臂22平行地延伸,第一连接腿24从上述第一固定臂23的后端向下方突出。上述第一被保持部21作为连结第一支承臂22与第一固定臂23的连结部起作用。另外,为了易于与后述第二端子30的对应部分进行区分,对第一端子20的各部分标注“第一”。同样地,对第二端子30标注“第二”。
第一被保持部21构成为从该第一被保持部21的上部延伸的第一支承臂22和从该第一被保持部21的下部延伸的第一固定臂23这两个臂部的连结部,因此,该第一被保持部21在连接器高度方向Z上的尺寸比后述第二端子30的第二被保持部31在连接器高度方向Z上的尺寸大。上述第一被保持部21的下缘构成为相对于第一端子收容槽16的下缘朝向前方X1滑动而向该第一端子收容槽16压入的笔直状部,该第一被保持部21的上缘侧构成为向上方突出而呈齿状的第一卡定部21B。当上述第一被保持部21朝向前方X1而被压入第一端子收容槽16时,上述第一卡定部21B与该第一端子收容槽16的上缘咬接,从而能够防止其拔出。上述第一被保持部21的下缘位于上述第一固定臂23的下缘23A的延长线上,从而与该第一固定臂23的下缘23A呈一条直线。上述第一固定臂23与外壳10的底壁12面接触而以无法挠曲的固定状态位于该底壁12上。
从上述第一固定臂23的后端起设置有向下方延伸的第一连接腿24,该第一连接腿24的下缘形成有焊接连接于电路基板的安装面的第一连接部24A。在第一连接腿24形成有在第一固定臂23与第一连接部24A之间朝向前方X1开口的第一卡定槽部24B,该第一卡定槽部24B安装于底壁12的后端缘。
第一支承臂22从第一被保持部21的上部向后方X2较长地延伸,并且在其后端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第一接触压力部22A,从而在该第一接触压力部22A与扁平型导体C之间产生接触压力。与后述第二端子30的第二挠性臂32相比,上述第一支承臂22的宽度(连接器高度方向Z上的尺寸)较大,即使在上述第一接触压力部22A处产生接触压力,该第一支承臂22也不会发生弹性挠曲变位,或者,与第二端子30的第二挠性臂32相比,该第一支承臂22产生极小的弹性挠曲变位。关于第一接触压力部22A,会将其与第二端子30的第二接触压力部32A进行对比,并且在后文中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
另外,如图3的(A)和(B)、特别是图4的(B)所示,第二端子30在前后方向X上较长地延伸,该第二端子30具有第二被保持部31、第二挠性臂32以及第二连接腿33,其中,第二被保持部31位于前方X1的端部,第二挠性臂32从上述第二被保持部31朝向后方X2延伸,第二连接腿33从第二被保持部31朝向下方再朝向前方向外壳10外延伸,该第二连接腿33的下缘构成为焊接连接于电路基板的安装面的第二连接部33A。
第二被保持部31的下缘31A构成为相对于第二端子收容槽17的下缘朝向后方X2滑动而压入该第二端子收容槽17的笔直状部,该第二被保持部31的上缘侧形成有朝向上方突出而呈齿状的第二卡定部31B。当上述第二被保持部31朝向后方X2而被压入第二端子收容槽17时,上述第二卡定部31B与该第二端子收容槽17的上缘咬接,从而能够防止其拔出。
第二挠性臂32从第二被保持部31向后方X2较长地延伸,并且在其后端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第二接触压力部32A,从而该第二挠性臂32构成为当在上述第二接触压力部32A与扁平型导体C之间产生接触压力时,能够向下方弹性挠曲变位。如图5所示,第二接触压力部32A在前后方向X上从第一端子20的后述第一导入部22A-1的范围内遍及至后述第一引导部22A-2的范围,并且该第二接触压力部32A形成为以使用于导入扁平型导体C的后述第二导入部32A-1与第一导入部22A-1之间的间隔朝向前方X1而变窄的方式倾斜。关于第二接触压力部32A,会将其与第一端子20的第一接触压力部22A进行对比,并且在下文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
接着,关于第一端子20的第一接触压力部22A与第二端子30的第二接触压力部32A,基于将两者扩大来表示两者的位置关系及其形状的图5来进行说明。
第一端子20相对于第二端子30在端子排列方向Y上隔着间隔排列,不过,该第一端子20与在相同方向上相邻的第二端子30的间隔较小,第一端子20的第一接触压力部22A与第二端子30的第二接触压力部32A如前所述那样是不同构件而彼此独立,从而能够产生高度方向上的相对变位,因此,相对于扁平型导体C,在端子排列方向Y上几乎相同的位置处,在连接器高度方向Z上产生接触压力,从而夹持上述扁平型导体C。
如图5所示,位于上方的第一端子20的第一接触压力部22A与位于下方的第二端子30的第二接触压力部32A在沿前后方向X重叠的范围的位置处在连接器高度方向Z上相对,并且在两者的前部形成有使两者间的间隔最窄的最窄部S。第一端子20的第一接触压力部22A在其下缘的后方X2的部分(后部)具有第一导入部22A-1,并且在其前方X2的部分(前部)具有第一引导部22A-2。上述第一引导部22A-2的前端区域位于上述最窄部S。
形成于上述第一端子20的第一接触压力部22A的第一导入部22A-1朝向前方X1并且相对于安装面朝向在连接器高度方向Z上靠近第二接触压力部32A的方向倾斜,第一引导部22A-2从上述第一导入部22A-1朝向前方并且相对于安装面以比上述第一导入部22A-1平缓的斜度靠近上述第二接触压力部32A的第二导入部32A-1,或者相对于安装面平行地延伸。
与此相对的是,形成于第二端子30的第二接触压力部32A的第二导入部32A-1在前后方向X上从上述第一导入部22A-1的范围遍及至第一引导部22A-2的范围,换言之,第一接触压力部22A在前后方向X上并且在第二导入部32A-1的范围内从第一导入部22A-1过渡至第一引导部22A-2。并且,第二导入部32A-1的前端位于上述最窄部S的位置或者位于其附近位置。
第一端子20和第二端子30能够用作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的任意一种,不过,在图1至图5所示的示例中,第二端子30排列得较多,此外,第二接触压力部32A能够通过第二挠性臂32进行弹性变位,因此,优选的形态是将第二端子30用作信号端子并且将第一端子20用作接地端子的情况。
作为上述形态的替代,在本发明中,也能够设为下述形态:第一端子具有第一挠性臂,该第一挠性臂包括第一接触压力部;或者第一端子具有第一挠性臂,该第一挠性臂包括第一接触压力部,并且第二端子具有第二挠性臂,该第二挠性臂包括第二接触压力部。在这种情况下,如图示的形态那样,通常将具有挠性臂的端子用作信号端子,或者将数量较多的端子用作信号端子。
接着,将作为本实施方式图示和所述的第一端子20、第二端子30向外壳10组装的组装要领以及由此获得的连接器1使用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向外壳10的第一端子收容槽16组装第一端子20,并且向第二端子收容槽17组装第二端子30。如图2的(A)所示,将第一端子20朝向前方X1***第一端子收容槽16,将第一端子20的第一被保持部21压入至第一端子收容槽16的前端部且通过第一卡定部21B固定,并且将第一卡定槽部24B嵌入并固定至外壳10的底壁12的后端缘。此外,如图2的(B)所示,将第二端子30朝向后方X2***第二端子收容槽17,将第二端子30的第二被保持部31压入至第二端子收容槽17的前端部并且通过第二卡定部31B固定。而且,第一端子20、第二端子30组装至外壳10而得到的连接器1的可动构件40受到施力构件(未图示)的作用力而处于关闭位置。
接着,将上述连接器1安装于电路基板(未图示)的安装面。通过下述方式进行上述安装:将第一端子20的第一连接部24A和第二端子30的第二连接部33A分别焊接连接至安装面的对应电路部。
然后,向安装至电路基板的连接器1的接收部11***扁平型导体C,并且使该扁平型导体C与第一端子20和第二端子30连接。
扁平型导体C的连接以下述方式进行:该扁平型导体C的前端部***连接器1的外壳10的接收部11,随着***的进行而与第一端子20和第二端子30连接。图6示出了上述***的进行过程,省略了外壳10的图示,并且示出了扁平型导体C与第一端子20和第二端子30的关系。
如图6的(A)所示,扁平型导体C的前端(前方X1的前端)首先成为与形成于第一端子20的第一接触压力部22A的第一导入部22A-1和形成于第二端子30的第二接触压力部32A的第二导入部32A-1抵接的状态。第二端子30的第二导入部32A-1具有在前后方向X上与第一端子20的第一导入部22A-1重叠的范围,第二端子30的第二接触压力部32A通过第二挠性臂32的弹性挠曲能够在高度方向上变位,由此,若扁平型导体C的前端下侧向下方Z2按压第二接触压力部32A,则受到来自第二接触压力部32A的第二导入部32A-1的朝向上方Z1的反力,从而使得扁平型导体C的前端上侧由于该反力而被推向第一导入部22A-1。因此,若在图6的(A)的状态下向前方X1***扁平型导体C,那么,扁平型导体C的前端使上述第二接触压力部32A向下方变位,从而一边在第一导入部22A-1与第二导入部32A-1产生接触压力,一边受到从两者朝向后方X2的阻力,一边扩大两者间的间隔。然后,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第二导入部32A-1的斜度比第一引导部22A-2的斜度陡,但是,由于该第二导入部32A-1的斜度比第一导入部22A-1的斜度缓,因此,朝向后方X2的阻力相应地变小。
接着,若向前方进一步***扁平型导体C,那么,扁平型导体C一边扩大第一端子20的第一导入部22A-1与第二端子30的第二导入部32A-1之间的间隔一边前进,从而如图6的(B)所示那样,到达第一端子20的第一引导部22A-2的位置。第一引导部22A-2的斜度比其后方X2的第一导入部22A-1的斜度缓。因此,若扁平型导体C的前端进入第一引导部22A-2的范围,则该扁平型导体C所受到的朝向后方X2的阻力进一步变小。
若向前方X进一步***扁平型导体C,那么,如图6的(C)所示,扁平型导体C的前端到达第一引导部22A-2的前端区域的最窄部S,并且在该最窄部S处相对于第一端子20的第一接触压力部22A和第二端子30的第二接触压力部32A产生最大的接触压力。上述接触压力形成为能够充分地确保扁平型导体C与第一端子20和第二端子30具有良好的接触状态的值。
当扁平型导体C一边在最窄部S处确保与第一端子20和第二端子30之间的接触压力,且一边进一步朝向X1方向***时,该扁平型导体C的前端与外壳的前壁15的后表面15A(参照图2的(A))抵接,从而使进一步的***受到限制而到达规定***位置(参照图6的(D))。
当扁平型导体C到达规定***位置时,由于保持于外壳10的施力构件(未图示)的作用力,可动构件40被朝向关闭位置施力,因此,该可动构件的卡定部进入扁平型导体C的缺口部C1,从而阻止向后方X2拔出扁平型导体C。
在本发明中,也能够通过上述形态的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和插接于该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的扁平型导体来构成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组装体。此时,如图6的(A)~(D)所示,扁平型导体C能够以下述方式设置:在上表面形成有接地电路部P1,并且在下表面形成有信号电路部P2,在作为接地端子的第一端子20的最窄部S与接地电路部P1以具有接触压力的方式开始接触的位置处配设有接地电路部P1,其中,作为接地端子的第一端子20的最窄部S与接地电路部P1以具有接触压力的方式开始接触的时刻迟于作为信号端子的第二端子30的最窄部S与信号电路部P2开始接触的时刻,也就是说,接地电路部P1的前端位于比信号电路部P2的前端向后方X2偏离的位置。这样,伴随着扁平型导体C的***的进行,来自第一端子20和第二端子30的阻力逐级地增大,从而能够避免急剧地增大。
本发明不限定于图1至图6所示和所述的形态,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在图1至图6的形态中,第一端子20的形成有第一接触压力部22A的第一支承臂22和第二端子30的形成有第二接触压力部32A的第二挠性臂32向相同方向、即均向后方X2延伸,不过,也能够将上述方向设为相反的方向。
在图7的第一变形例中,第一端子以符号20-I示出,第二端子以符号30-I示出,对于与图1至图6的形态、例如与图4的(A)和(B)的形态共通的部分,标注与图4的(A)和(B)中的符号相同的符号而省略其说明。
在图7中,第一端子20-I具有与图4的(A)的形态相同的形态,即具有从第一被保持部21的上部向后方X2延伸而能够挠曲的第一挠性臂22F,但在第一保持部21的下部处不具有相当于图4的(A)中的第一固定臂23的部分。
在上述第一挠性臂22F的后端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接触压力部22A。上述第一接触压力部22A构成为与图4的(A)的情况相同的形态,具有第一导入部22A-1和第一引导部22A-2。
在该第一变形例中,在上述第一被保持部21的下端设置有与如图4的(B)所示的第二端子30的第二连接腿33和第二连接部33A相同形态的第一连接腿25和第一连接部25A,从而构成为在该第一连接腿25A和第一连接部25A处与电路基板(未图示)焊接连接。
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第二端子30-I具有与在图4的(A)中将形成有第一卡定槽部24B的第一连接腿24的下缘设为第一连接部24A的第一端子20的上述第一连接腿24相同形态的第二连接腿35,将上述第二连接腿35的下缘设为第二连接部35A,并且在侧部形成有第二卡定槽部35B。从上述第二连接腿35的上部起朝向与上述第一挠性臂22相反方向的前方X1延伸有第二固定臂34,在该第二固定臂34的前后方向X上与上述第一端子20-I的第一接触压力部22A相同的位置处形成有第二接触压力部34A。在上述第二接触压力部34A形成有第二导入部34A-1,该第二导入部32A-1与图4的(B)中的第二端子30的第二接触压力部32A的第二导入部32A-1相同。
图7中的仅上述第一端子20-I的第一接触压力部22A和第二端子30-I的第二接触压力部32A的部分的形态与图5所示的前述形态完全相同,并且,在图7中,在第一端子20-I的第一引导部22A-2的前端区域与第二端子30-I的第二导入部34A-I的前端区域之间也形成有最窄部S。
在上述图7的第一端子20-I和第二端子30-I中,通过外壳10保持的第一被保持部21与兼作被保持部的第二连接腿35在前后方向X上设置于不同的位置,因此,能够收容至端子排列方向Y上位于相同位置的端子收容槽。也就是说,第一接触压力部22A和第二接触压力部34A能够在端子排列方向Y上的相同位置处夹压扁平型导体。
接着,在图8所示的第二变形例中,与前述图1至图6的形态以及图7的第一变形例的不同点在于,在前述图1至图6的形态以及图7的第一变形例中,端子分别被拆分成第一端子20和第二端子30以及第一端子20-I和第二端子30-I而形成为两种端子,但在图8所示的第二变形例中,端子形成为一种端子50。
上述图8中的端子50与图1至图6的形态、例如图4的(A)和(B)中的形态具有共通部分,对于该共通部分,标注与图4的(A)和(B)中的符号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上述端子50一体地具有与图4的(A)和(B)中的第一端子20的第一支承臂22和第二端子30的第二挠性臂32相同形态的支承臂52和挠性臂53。构成将支承臂52与挠性臂53这两者的基部相连的连结部的被保持部51构成为将图4的(A)中的第一端子20的第一被保持部21的上部与图4的(B)中的第二端子30的第二被保持部31的下部一体化的形态,在被保持部51的上缘具有与外壳的端子收容槽的上缘卡定的卡定部51B,下缘51A在向端子收容槽收容时相对于端子收容槽的下缘滑动。在上述被保持部51的下方设置有与图4的(B)的第二端子30的第二连接腿33相同形态的连接腿54,该连接腿54的下缘构成为用于与电路基板(未图示)焊接连接的连接部54A。
在图8所示的本变形例中,第一接触压力部52A构成为与图5的前述形态以及图7的第一变形例的形态完全相同的形态而设置于上述支承臂52,第二接触压力部53A构成为与图5的前述形态以及图7的第一变形例的形态完全相同的形态而设置于上述挠性臂53,在第一接触压力部52A形成有第一导入部52A-1和位于其前方的第一引导部52A-2,并且在第二接触压力部53A形成有第二导入部53A-1,此外,在图8中,在位于第一导入部52A-1的前方的第一引导部52A-2的前端区域与第二导入部53A-1的前端区域之间也形成有最窄部S。

Claims (7)

1.一种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所述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配置于电路基板的安装面上,供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扁平型导体连接,所述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形成有供所述扁平型导体朝向前方***的接收部;以及多个端子,多个所述端子沿着所述安装面将与所述前后方向成直角的方向设为端子排列方向,并且通过所述外壳保持于该端子排列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多个所述端子相对于处于***过程中的扁平型导体产生接触压力,并且在扁平型导体***后也维持该接触压力,
所述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端子是构成与所述端子排列方向成直角的平坦面的金属制的端子,
所述端子具有焊接连接于所述安装面的连接部以及在扁平型导体的表面产生接触压力的接触压力部,
一个端子或者在端子排列方向上相邻的多个端子的接触压力部在使接触压力产生于扁平型导体的两个表面的位置处配置于所述接收部,
以在扁平型导体的至少一个表面产生接触压力的方式配置的所述接触压力部设置于能够弹性挠曲变位的挠性臂,
以在扁平型导体的任一表面产生接触压力的方式配置的第一接触压力部与以在另一表面产生接触压力的方式配置的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压力部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重叠的范围内彼此相对而向靠近方向突出的突状部,所述第一接触压力部具有第一导入部和第一引导部,所述第一导入部朝向后方并且朝向在连接器高度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二接触压力部的方向倾斜而构成所述第一接触压力部的后部,所述第一引导部从所述第一导入部朝向前方延伸,并且以比所述第一导入部的斜度缓的斜度在连接器高度方向上靠近所述第二接触压力部或者与安装面平行地延伸,所述第一引导部构成所述第一接触压力部的前部,
所述第二接触压力部具有第二导入部,所述第二导入部朝向后方并且朝向在连接器高度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一接触压力部的方向倾斜而构成所述第二接触压力部的后部,所述第二导入部在前后方向上遍及从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导入部到第一引导部的范围,
形成在所述第一接触压力部与第二接触压力部之间的、连接器高度方向上的间隔的最窄部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引导部的前端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多个种类的端子至少具有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
第一端子具有焊接连接于所述安装面的第一连接部以及在扁平型导体的一个表面产生接触压力的第一接触压力部,
第二端子具有焊接连接于所述安装面的第二连接部以及在扁平型导体的另一表面产生接触压力的第二接触压力部,
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至少一者具有能够在与所述安装面成直角的连接器高度方向上弹性挠曲变位的挠性臂,
第一端子具有第一挠性臂且该第一挠性臂包括第一接触压力部,或者第二端子具有第二挠性臂且该第二挠性臂包括第二接触压力部,或者第一端子具有第一挠性臂且该第一挠性臂包括第一接触压力部并且第二端子具有第二挠性臂且该第二挠性臂包括第二接触压力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端子在第一挠性臂包括第一接触压力部并且第二端子在相对于电路基板固定的第二固定臂包括第二接触压力部,或者第一端子在相对于电路基板固定的第一固定臂包括第一接触压力部,第一固定臂通过连结部与第一挠性臂连结,并且第二端子在第二挠性臂包括第二接触压力部。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压力部的第一引导部与安装面所成的角度比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压力部的第二导入部与安装面所成的角度小。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端子是接地端子,第二端子是信号端子。
6.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端子包括第一挠性臂并且第二端子包括第二挠性臂,第一端子的排列个数比第二端子的排列个数少,与第二挠性臂相比,第一挠性臂产生较小的弹性挠曲变位量。
7.一种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组装体,所述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组装体具有权利要求5所述的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以及插接于该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的扁平型导体,其特征在于,
扁平导体形成有接地电路部和信号电路部,接地电路部配设于下述位置:迟于信号端子的最窄部与信号电路部开始接触的时刻,接地端子的最窄部与接地电路部以具有接触压力的方式开始接触的位置。
CN201910838123.5A 2018-09-06 2019-09-05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以及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组装体 Pending CN11088065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66806 2018-09-06
JP2018166806A JP2020042903A (ja) 2018-09-06 2018-09-06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80651A true CN110880651A (zh) 2020-03-13

Family

ID=69727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38123.5A Pending CN110880651A (zh) 2018-09-06 2019-09-05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以及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组装体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0042903A (zh)
KR (1) KR20200028291A (zh)
CN (1) CN11088065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77701A1 (zh) * 2020-10-16 2022-04-21 安费诺奥罗拉科技(惠州)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锁式结构的ffc/fpc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G97767A1 (en) 1998-11-09 2003-08-20 Whitaker Corp Connector having press fit type contact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77701A1 (zh) * 2020-10-16 2022-04-21 安费诺奥罗拉科技(惠州)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锁式结构的ffc/fpc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42903A (ja) 2020-03-19
KR20200028291A (ko) 2020-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88113B2 (en) Connector
KR101919691B1 (ko) 커넥터
US837188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board connection leg portion with a locking portion to engage a signal transmission medium and a connector main body with an unlocking portion
US8092232B2 (en) Board-to-board connector
US721715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9004411B (zh) 多触点连接器
EP2846409A2 (en) Connector
CN101536267B (zh) 用于柔性电缆的继电器连接器
CN110061375A (zh) 连接器、对接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CN110277689B (zh) 可动连接器
US2010005597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terminals
US7553203B2 (en) Connecting terminal
US20110034076A1 (en) Electric connector
CN110277678B (zh) 连接器
WO2007016706A2 (en) Board-to-board connector for mounting on a circuit board
EP2846414A1 (en) Connector
JP2019129084A (ja) コネクタ
US20020142647A1 (en) Connector for flat circuit member
US9350119B2 (en) Wrong insertion preventive structure of connector
CN108574164B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装体
JP2001052785A (ja) スライダ及びこれを含むコネクタ
CN110880651A (zh)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以及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组装体
KR100517170B1 (ko) 카드 커넥터
CN114122766B (zh) 连接器
US6776664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retention and guiding mea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Hirose Electric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Hirose Electric Co.,Ltd.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