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34513B - 车辆用空调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空调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34513B
CN110834513B CN201910747271.6A CN201910747271A CN110834513B CN 110834513 B CN110834513 B CN 110834513B CN 201910747271 A CN201910747271 A CN 201910747271A CN 110834513 B CN110834513 B CN 1108345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heater
air conditioner
heater
air
heater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4727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34513A (zh
Inventor
李南濬
朴大根
金东均
金时亨
裵殷硕
徐晙豪
李镐
曹升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on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anon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8009553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536623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8009554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545119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on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Hanon Systems Corp
Priority to CN20231062107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09115A/zh
Publication of CN1108345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45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345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45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507Details, e.g. mounting arrangements, desaeration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2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 B60H1/03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and from a source other than the propulsion plant
    • B60H1/034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and from a source other than the propulsion plant from the cooling liquid of the propulsion plant and from an electric heating devi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2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 B60H1/04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from cooling liquid of the pla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提供车辆用空调装置及其组装方法,变更PTC加热器放置部的形状而即使在PTC加热器脱离或组装错误时也可以引导到正常位置。车辆辆用空调装置包括:空调机箱;加热器芯,其设置在上述空调机箱的内部,通过冷却水热源加热空气;以及电加热器,其通过电源的施加发热而加热空气,车辆用空调装置中结合有上述加热器芯和电加热器,其中,包括:***孔,其形成在上述空调机箱,以***上述加热器芯以及电加热器;联接部,其联接***到上述空调机箱的电加热器;以及导向部,其形成在上述空调机箱,用于放置联接部,其中,上述导向部在联接部的联接方向突出一定高度形成。

Description

车辆用空调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空调装置及其组装方法,更加详细地,结合有通过发动机冷却水的流动而加热空气的加热器芯和通过电源的施加而加热空气的电加热器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车辆用空调装置是用于在将车辆外部的空气导入车辆室内或者使车辆室内的空气循环的过程中进行加热或者冷却而实现车辆室内的制冷或者制热的装置。车辆用空调装置在空调机箱的内部具有起到制冷作用的蒸发器以及起到加热作用的加热器芯,构成为将通过蒸发器或加热器芯被冷却或者加热的空气使用门选择性地输送到车辆室内的各部分。
除了利用发动机的冷却水热源的加热器芯(Heater Core)之外,车辆用加热器还有通过电源的施加发热的PTC加热器(Positive Temperature Cofficient Heater)等加热器。PTC加热器由以PTC元件构成的热源部、与热源部接触而释放热的散热部、端子部以及包围保护这些的外壳构成。
图1是示出具备现有的PTC加热器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截面图。如图1示出,车辆用空调装置包括在入口侧形成有空气流入口11且在出口侧形成有多个空气吐出口的空调机箱10、设置在空调机箱10的内部而冷却空气的蒸发器1、冷却水在内部流动而加热空气的加热器芯2、通过电源的施加发热而加热空气的PTC加热器3以及多个门。
空气吐出口由分别通过模式门30调节开度的除霜风口12、吹脸风口13以及地板风口14构成。在蒸发器1与加热器芯2之间设置有调节冷气通道和热气通道的开度的温控门20。PTC加热器3在空气流动方向上设置于加热器芯2的下游,与加热器芯2一同起到制热热源的作用。
PTC加热器3加热经过加热器芯2的未被加热的空气,吐出暖风。PTC加热器3与加热器芯2分开一定间隔,从而增加单独组装于空调机箱带来的工序数,占据空调机箱内部的空间,所以降低空间利用性。
为了改善这样的问题,公开了PTC加热器结合于加热器芯,从而一体装组装于空调机箱的组合式PTC加热器。组合式PTC加热器中,PTC加热器紧贴加热器芯组装,因此经过加热器芯的风全部通过PTC加热器,从而可以增加热效率,减少组装工序数。
具备现有的组合式PTC加热器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在组装加热器芯以及PTC加热器时,频繁发生结合在脱离正常位置的位置的错误组装现象,由于组装流动以及工序之间的移动等,存在PTC加热器脱离正常位置的问题。
另一方面,作为具备现有的组合式PTC加热器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组装方法有如下方法:首先,将加热器芯2***空调机箱10的侧面孔,之后,将PTC加热器3以紧贴于加热器芯2的方式***空调机箱10的侧面孔进行连接。
具备现有的组合式PTC加热器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具有如下问题:在组装加热器芯2之后组装PTC加热器3时,不仅发生包围加热器芯2的密封部件被挤压的现象,在结束组装后,还发生密封部件被PTC加热器3热源溶解等热损伤。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样的现有的问题,在本发明中提供车辆用空调装置,变更PTC加热器放置部的形状,从而即使在PTC加热器脱离或错误组装时也可以引导到正常位置。
并且,在本发明中提供车辆用空调装置及其组装方法,删除与PTC加热器接触的加热器芯的密封部件,设置单独的密封部件,而且实现了该位置的优化。
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包括:空调机箱;加热器芯,其设置在上述空调机箱内部,通过冷却水热源来加热空气;以及电加热器,其通过电源的施加而发热,从而加热空气,在车辆用空调装置中结合有上述加热器芯和电加热器,其中,包括:***孔,其形成在上述空调机箱,并使上述加热器芯以及电加热器***其中;联接部,其联接***到上述空调机箱内的电加热器;以及导向部,其形成在上述空调机箱,用于放置联接部,其中,上述导向部在联接部的联接方向上突出一定高度而形成。
在上述中,在导向部的端部形成有斜面,上述斜面按照使导向部的宽度在电加热器的***方向上逐渐变窄的方式倾斜。
在上述中,电加热器具备形成有第一联接孔的支架,在与上述***孔相邻的空调机箱的一面具备形成有与上述第一联接孔对应的第二联接孔的凸台。
在上述中,导向部形成为包围凸台的周围的至少一部分。
在上述中,在导向部的至少一面形成有切开部。
在上述中,加热器芯包括:第一上水箱以及第二上水箱,它们隔开一定距离并排设置;冷却水管,其设置在上述第一上水箱或者第二上水箱内,使冷却水流入及排出;多个软管,它们的两端固定于上述第一上水箱以及第二上水箱,形成冷却水流路;销,其设置在上述软管之间;以及一对侧板,它们支撑上述软管以及销的组装件两侧,上述电加热器包括:端子部;发热部,其通过施加于上述端子部的电源而发热;板状的支撑部,其对上述发热部进行固定,使得从发热部产生的热与通过其的空气进行的热交换;以及外壳,其支撑上述支撑部以及发热部的一侧端部。
在上述中,在电加热器的一侧形成有在宽度方向上凹陷的第一夹入槽,在上述侧板的端部形成有在宽度方向上突出弯曲的弯曲突起,以***到上述第一夹入槽内。
在上述中,在侧板与电加热器的结合面之间设置有在宽度方向上被挤压并进行密封的密封部件。
在上述中,形成有第一突出部,该第一突出部在长度方向上,在上述密封部件与第一夹入槽之间朝向侧板突出,上述第一突出部夹入到密封部件与弯曲突起之间,从而在弯曲突起***到第一夹入槽内的状态下,密封部件进行宽度方向及长度方向上的密封。
在上述中,在电加热器的另一侧形成有在宽度方向上突出的第二突出部,在上述空调机箱形成有***第二突出部的第二夹入槽,其中,该电加热器的另一侧是长度方向上的第一夹入槽的相反侧。
在上述中,第二突出部在长度方向上形成在加热器芯与联接部之间。
在上述中,在加热器芯和电加热器的相对的面设置有多个软管端部和支撑部,支撑部的与加热器芯相对的端面是平面结构。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包括:空调机箱;加热器芯,其设置在上述空调机箱的内部,通过冷却水热源而加热空气;以及电加热器,其通过电源的施加而发热,从而加热空气,车辆用空调装置中结合有上述加热器芯和电加热器,其具备:第一密封部件,其粘贴于上述电加热器与加热器芯之间的非接触区域,对上述加热器芯与空调机箱之间进行密封;以及第二密封部件,其粘贴于上述电加热器与加热器芯之间的接触区域,对上述加热器芯与电加热器之间进行密封。
在上述中,第一密封部件和第二密封部件的挤压方向彼此不同。
在上述中,第一密封部件在长度方向上被挤压,上述第二密封部件在宽度方向上被挤压。
在上述中,第一密封部件在宽度方向上以一定宽度形成在加热器芯的一侧,且以带状包围加热器芯的周围的一部分的方式延伸。
在上述中,加热器芯包括:第一上水箱以及第二上水箱,它们隔开一定距离并排设置;多个软管,它们的两端固定于上述第一上水箱以及第二上水箱,形成冷却水流路;以及一对侧板,它们支撑上述软管的组装件两侧,上述电加热器包括:发热部,其通过施加的电源而发热;板状的支撑部,其对上述发热部进行固定,使得发热部产生的热与通过其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及外壳,其支撑上述支撑部以及发热部的一侧端部。
在上述中,第一密封部件形成在第一上水箱以及第二上水箱的周围整体和长度方向上的侧板以及软管的一面。
在上述中,第二密封部件在长度方向上在电加热器的一侧与加热器芯接触的宽度方向一面以一定宽度形成,并且在高度方向上延伸。
在上述中,第二密封部件在宽度方向上形成在与侧板相对的外壳的放置部内侧面。
在上述中,在电加热器的一侧形成有在宽度方向上凹陷的夹入槽,在上述侧板的端部形成有在宽度方向上突出弯曲的弯曲突起,以***到上述夹入槽内,上述第二密封部件在侧板与电加热器的接合面之间在宽度方向上被挤压并进行密封。
在上述中,形成有突出部,该突出部在长度方向上,在上述第二密封部件与夹入槽之间朝侧板突出,上述突出部夹入到第二密封部件与弯曲突起之间,从而在弯曲突起***到夹入槽内的状态下,第二密封部件进行宽度方向以及长度方向上的密封。
在上述中,在第一上水箱或者第二上水箱以宽度方向延伸形成有滑槽,从而上述电加热器的支撑部***到滑槽内。
根据本发明又一个方面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组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向空调机箱的***孔的一部分先***加热器芯;向上述***孔的剩余部分***电加热器,并结合上述加热器芯和电加热器;以及将上述电加热器联接到空调机箱。
在上述中,在将电加热器***到空调机箱时,向形成在加热器芯的第一上水箱或者第二上水箱的滑槽内***结合电加热器的支撑部,向在电加热器上以宽度方向凹陷的夹入槽内***形成于加热器芯的侧板的端部的弯曲突起,在形成于空调机箱的联接部放置形成于电加热器的支架,进行螺合。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通过导向部的构成,即使在除了组装流动之外的组装工序之间移动时电加热器从正常位置脱离,支架通过导向部被引导正确位置,从而能够改善组装错误导致的质量下降问题。而且,提供用于固定电加热器的结构,可以实现自动化组装,可以减少生产成本,可以防止组装错误导致的电加热器的热源损伤以及泄漏噪音。
并且,分别分开构成第一密封部件和第二密封部件,并且优化其位置,从而实现密封性能的最大化,同时实现密封部件的数量的最少化,在加热器芯与电加热器之间的结合结构中,密封部件防止干扰,从而可以从根本上阻止密封部件的变形。
而且,可以防止位于加热器芯与电加热器的接触部位的密封部件因电加热器的热源出现热损伤,组装电加热器时,防止密封部件的被推压,从而可以提高组装性以及质量,而且通过删除部分密封部件,可以减少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具备现有的PTC加热器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截面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和加热器芯以及电加热器的组装件被拆分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加热器芯和电加热器的拆分立体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结合有加热器芯以及电加热器的组装件的空调机箱的局部的立体图。
图6是沿图5的A-A线的截面图。
图7是放大示出图6的B部位的截面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加热器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机箱的导向部的立体图。
图10是沿图9的C-C线的截面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截面图。
图12是示出根据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和加热器芯以及电加热器的组装件的拆分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加热器芯和电加热器的拆分立体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加热器芯的侧视图。
图15是沿图12的A-A线的截面图。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结合有加热器芯以及电加热器的组装件的空调机箱的局部的立体图。
图17是沿图12的B-B线的截面图。
图18是放大示出图17的C部位的截面图。
图1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加热器的立体图。
标记说明:
100:空调机箱 110:蒸发器
111:空气流入口 112:除霜风口
113:吹脸风口 114:地板风口
115:模式门 116:温控门
120:加热器芯 121:冷却水管
124:弯曲突起 125:第一上水箱
126:第二上水箱 128:销
130:电加热器 131:支撑部
132:端子部 133:第一突出部
134:支架 135:第一联接孔
136:第二突出部 137:第一夹入槽
106:第二夹入槽 138:发热部
139:外壳 140:密封部件
150:第一密封部件 160:第二密封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技术性构成。
在下面的说明中,图3的宽度方向是车辆左右方向。上述宽度方向是与联接部的联接方向相同的方向,是与电加热器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并且,图3的长度方向是车辆前后方向,高度方向是车辆上下方向。在下面的说明中,宽度方向、长度方向以及高度方向是为了便于说明而任意指定的方向,并不限定与这些方向。
如图2至图10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包括在入口侧形成有空气流入口111且在出口侧形成有多个空气吐出口的空调机箱100、设置在空调机箱100的内部而冷却空气的蒸发器110、冷却水在内部流动而加热空气的加热器芯120、通过电源的施加发热而加热空气的电加热器130以及多个门。
空气吐出口由分别通过模式门115调节开度的除霜风口112、吹脸风口113以及地板风口114构成。在蒸发器110与加热器芯120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冷气通道和热气通道的开度的温控门116。电加热器130在空气流动方向上设置于加热器芯120的下游,与加热器芯120一同起到制热热源的作用。
加热器芯120设置在空调机箱100内部,通过冷却水热源来加热空气。加热器芯120包括第一上水箱125以及第二上水箱126、冷却水管121、软管123、销128以及侧板122构成。
第一上水箱125以及第二上水箱126在高度方向上隔开一定距离并列设置。第一上水箱125和第二上水箱126中的一个具备用于使冷却水流入的冷却水管121,另一个具备用于排出冷却水的冷却水管121。
软管123是将两端固定于第一上水箱125以及第二上水箱126而形成冷却水流路的部件,在宽度方向上并列设置多个。销128设置在多个软管123之间,与通过软管123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提高热交换性能。侧板122构成为一对,支撑软管123以及销128的组装件两侧。
电加热器130设置在空调机箱100内部,通过电源的施加发热而加热空气。电加热器130可以由PTC加热器(Positive Temperature Cofficient Heater)构成。电加热器130包括端子部132、发热部138、支撑部131以及外壳139构成。
端子部132是用于接受电源的部件,发热部138在高度方向上隔开排列有多个,通过施加于端子部132的电源而发热。发热部138具备电极,可以由利用PTC元件的发热软管构成。支撑部131构成为板状,用于固定发热部138,使得发热部138中产生的热与通过发热部138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外壳139支撑支撑部131以及发热部138的一侧端部。
加热器芯120和电加热器130相结合,作为一体而***组装于空调机箱100。在空调机箱100形成有用于***加热器芯120以及电加热器130的组装件的***孔119。加热器芯120和电加热器130可以先组装之后一体地***组装于空调机箱100,但是,还可以是将加热器芯120先***到空调机箱100后将电加热器130***到空调机箱100,将电加热器130联接在空调机箱100,从而完成组装。电加热器130可滑动地可以***加热器芯120的上水箱125、126。
并且,车辆用空调装置具备联接部。联接部对***到空调机箱100的电加热器130进行联接。联接部可以通过形成在电加热器130的支架134实现。
即,在电加热器130的一侧具备支架134,在支架134形成有第一联接孔135。支架134在高度方向上隔开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例中形成了一对。支架134在长度方向上形成在外壳139的一侧,并且在外壳139的端部在长度方向上延伸形成。支架134在长度方向上形成在外壳139的两侧中与加热器芯120结合的一侧的相反侧。第一联接孔135在宽度方向上贯通形成。
在与***孔119相邻的空调机箱100的一面设置有凸台101。在凸台101的与第一联接孔135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二联接孔102。凸台101在空调机箱100上以宽度方向突出。使螺钉贯通第一联接孔135和第二联接孔102,支架134紧贴于凸台101,从而加热器芯120以及电加热器130的组装件联接于空调机箱100。
在空调机箱100设置有导向部103。导向部103形成在形成有凸台101的空调机箱100的一面,用于放置联接部。即,导向部103起到对电加热器130的支架134进行引导而使其放置的功能。导向部在联接部的联接方向、即宽度方向上突出一定高度而形成。导向部103形成为包围凸台101的周围的至少一部分。
导向部103以比凸台101的突出长度更高的方式在宽度方向上突出。优选地,导向部103以壁状突出形成在凸台101周围中的三个面,以便包围凸台101的周围全部。
在电加热器130、即加热器芯和电加热器的组装件滑动***到空调机箱100的***孔119的组装过程中,当支架134从空调机箱的放置部脱离或者错误组装时,导向部103起到引导至正常位置的功能。
并且,就导向部103而言,即使在除了组装流动之外的组装工序之间的移动时电加热器从正常位置脱离的情况下,在利用螺钉联接支架134和凸台101之间时,支架134也仍被导向部103引导到正常位置,从而可以改善错误组装导致的质量问题。而且,提供用于固定电加热器130的结构,从而可以实现自动化组装,可以减少生产成本,可以防止错误组装导致的电加热器的热源损失以及泄漏噪音。
在导向部103的端部形成有斜面104。斜面104按照使导向部103的宽度在电加热器130的***方向、即宽度方向上逐渐变窄的方式倾斜而形成。斜面104可以通过倾斜地切削导向部103的端部角部来形成。在联接电加热器130时,斜面104将支架134更加顺利地引导至凸台101的正常位置,可以进一步提高正常组装引导效果。
在导向部103的至少一面可以形成有切开部105。切开部105在宽度方向上向内侧凹陷形成。切开部105可以形成在三个面中的中间面。切开部105起到防止与使螺钉进行旋转的组装工具(Tool)之间的干扰的功能。切开部105在可以充分发挥导向部103的联接部引导功能的范围内,形成为适当的尺寸。
在电加热器130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夹入槽137。第一夹入槽137在电加热器130的外壳139框架内侧沿宽度方向凹陷形成。并且,在侧板122的端部形成有弯曲突起124。弯曲突起124在侧板122以宽度方向突出弯曲形成,以***到第一夹入槽137内。
这样,第一夹入槽137以及弯曲突起124构成为咬合结构,在长度方向上,加热器芯120和电加热器130彼此进行限制,在组装时,还进行引导电加热器130而使其到达空调机箱100的正常位置的功能。
在侧板122与电加热器130的结合面之间设置有密封部件140。密封部件140位于侧板122与电加热器130的外壳139之间,在宽度方向被挤压并进行密封。密封部件140在利用螺钉来联接支架134和空调机箱100的凸台101时,电加热器130被压向加热器芯120的侧板122,从而密封部件140向图7的箭头方向被挤压变形。
通过密封部件140的构成,加热器芯120以及电加热器130的组装件在空调机箱100的联接时被挤压,从而对加热器芯120与电加热器130之间的缝隙、加热器芯120与空调机箱100之间的缝隙、以及电加热器130与空调机箱100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实现漏气以及泄漏噪音的最小化。
并且,在长度方向上,在密封部件140与第一夹入槽137之间形成有第一突出部133。第一突出部133从电加热器130的外壳139内侧面向侧板122突出。第一突出部133夹入到密封部件140与弯曲突起124之间,从而在弯曲突起124***到第一夹入槽137内的状态下,密封部件140进行宽度方向以及长度方向上的密封。
通过这样的密封部件140、第一突出部133、第一夹入槽137以及弯曲突起124的咬合结构和密封结构,可以提高加热器芯120、电加热器130以及空调机箱100之间的结合力,同时可以进一步提高密封性。并且,将密封部件140的位置配置在与第一突出部133和第一夹入槽137以及弯曲突起124的咬合结构相邻的部位,从而可以使密封部件的数量的最少,同时可以进行高效率的密封。
另一方面,在密封部件140设置于电加热器130这一点上具有很大的优点。即,在加热器芯120,为了在***空调机箱100的状态下维持密封,单独的密封部件围住包括上水箱125、126在内的软管123整体,在将电加热器130紧贴于加热器芯120进行结合时,作为一例,滑动***时,缠绕在加热器芯120的密封部件有可能脱离或者受损。
通过密封部件140设置在电加热器130且在联接电加热器130时密封部件140在联接方向被挤压的构成,在与电加热器130紧贴的加热器芯120的部分不形成密封部件,仅在与电加热器130不紧贴的部分设置密封部件,从而在与空调机箱100之间进行密封,在电加热器130与加热器芯120之间由密封部件140进行密封,从而可以防止密封部件受损。
而且,在长度方向上,在与第一夹入槽137的相反侧、即电加热器130的另一侧形成有第二突出部136。第二突出部136在电加热器130的内侧框架上沿宽度方向突出形成。在空调机箱100,用于***第二突出部136的第二夹入槽106形成于对应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突出部136在长度方向上形成在加热器芯120与联接部之间。
在将加热器芯120以及电加热器130的组装件***到空调机箱100的状态下临时固定后利用螺钉联接支架134和凸台101时,第二突出部136以及第二夹入槽106使支架134位于正常位置,将加热器芯120以及电加热器130的组装件在长度方向上限制在空调机箱100,从而进一步提高结合力。
另一方面,在加热器芯120和电加热器130的相对的面设置有多个软管123的端部和支撑部131。支撑部131的与加热器芯120相对的端面构成为平面结构。因此,可以防止在联接电加热器130时设置于软管123之间的加热器芯120的销128受损。
另一方面,如图11至图19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包括在入口侧形成有空气流入口111且在出口侧形成有多个空气吐出口的空调机箱100、设置在空调机箱100的内部而冷却空气的蒸发器110、冷却水在内部流动而加热空气的加热器芯120、通过电源的施加发热而加热空气的电加热器130以及多个门。
空气吐出口由分别通过模式门115调节开度的除霜风口112、吹脸风口113以及地板风口114构成。蒸发器110与加热器芯120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冷气通道和热气通道的开度的温控门116。电加热器130在空气流动方向上设置于加热器芯120的下游,与加热器芯120一同起到制热热源的作用。
加热器芯120设置在空调机箱100内部,通过冷却水热源加热空气。加热器芯120包括第一上水箱125以及第二上水箱126、冷却水管121、软管123、销128以及侧板122构成。
第一上水箱125以及第二上水箱126在高度方向上隔开一定距离并列设置。第一上水箱125和第二上水箱126中的一个具备用于使冷却水流入的冷却水管121,另一个具备用于排出冷却水的冷却水管121。
软管123是将两端固定于第一上水箱125以及第二上水箱126而形成冷却水流路的部件,在宽度方向并列设置多个。销128设置在多个软管123之间,与通过软管123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提高热交换性能。侧板122构成为一对,支撑软管123以及销128的组装件两侧。
电加热器130设置在空调机箱100内部,通过电源的施加发热而加热空气。电加热器130可以由PTC加热器(Positive Temperature Cofficient Heater)构成。电加热器130包括端子部132、发热部138、支撑部131以及外壳139构成。
端子部132是用于接受电源的部件,发热部138在高度方向上隔开排列有多个,通过施加于端子部132的电源而发热。发热部138具备电极,可以由利用PTC元件的发热软管构成。支撑部131构成为板状,用于固定发热部138,使得发热部138中产生的热与通过发热部138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外壳139支撑支撑部131以及发热部138的一侧端部。
加热器芯120和电加热器130相结合,作为一体而***组装于空调机箱100。空调机箱100形成有用于***加热器芯120以及电加热器130的组装件的***孔119。加热器芯120和电加热器130可以先组装之后一体地***组装于空调机箱100,但是,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将加热器芯120先***到空调机箱100后将电加热器130***到空调机箱100,将电加热器130联接于空调机箱100,从而完成组装。
在第一上水箱125和第二上水箱126上在宽度方向上延伸形成有滑槽129。滑槽129在彼此相对的第一上水箱125和第二上水箱126的一面上向内侧凹陷形成,从而使电加热器130***结合。电加热器130的支撑部131滑动***而联接于滑槽129。
车辆用空调装置具备第一密封部件150以及第二密封部件160。第一密封部件150粘贴在电加热器130与加热器芯120之间的非接触区域,实现加热器芯120与空调机箱100之间的密封。第二密封部件160粘贴在电加热器130与加热器芯120之间的接触区域,实现加热器芯120与电加热器130之间的密封。
另外,第二密封部件160实现电加热器130与空调机箱100之间的密封。这样,第一密封部件150以及第二密封部件160分别实现加热器芯120与空调机箱100之间、加热器芯120与电加热器130之间以及电加热器130与空调机箱100之间的密封,从而可以完整地填充加热器芯120以及电加热器130的组装件与空调机箱100之间的缝隙。
通过第二密封部件160的构成,从现有的包围加热器芯120整个周围的结构可以删除在图17中虚线示出的局部密封部件,由第二密封部件160代替其功能。
在各构成之间可以充分地具备实现密封的橡胶材质的部件时可以提高密封性能,但是,从费用方面以及组装工序数和各构成之间的结合结构方面考虑,不能盲目的增加其数量。如本实施例,分别区分设置第一密封部件150和第二密封部件160,优化其位置,从而在实现密封性能的最大化的情况下,使密封部件的数量最少,在加热器芯120与电加热器130之间的结合结构中,密封部件防止干扰,从而从根本上阻止密封部件的变形。
尤其是,如在现有技术中说明,可以防止由于电加热器130的热源的影响位于加热器芯120和电加热器130的接触部位的密封部件受到热损伤,在组装电加热器130时,防止密封部件的被推压,从而可以提高组装性以及质量,而且通过删除部分密封部件,可以减少成本。
第一密封部件150和第二密封部件160的挤压方向彼此不同。即,第一密封部件150在长度方向上被挤压,第二密封部件160在宽度方向上被挤压。通过这样的构成,第一密封部件150以及第二密封部件160分别进行不同方向的密封,可以实现有效的密封。
第一密封部件150在宽度方向上在加热器芯120的一侧以一定宽度形成。第一密封部件150以带状包围加热器芯120的周围的一部分的方式延伸。即,第一密封部件150形成在除了加热器芯120与电加热器130之间的接触区域之外的非接触区域整体。更加优选地,第一密封部件150形成在第一上水箱125以及第二上水箱126的整个周围以及长度方向的侧板122以及软管123的一面。
第二密封部件160在长度方向上在电加热器130的一侧以一定宽度形成,而且形成在与加热器芯120接触的宽度方向的一面。第二密封部件160在高度方向上长幅地延伸而形成。即,第二密封部件160横跨加热器芯120与电加热器130之间的整个非接触区域形成。更加优选地,第二密封部件160在宽度方向上形成在与侧板122相对的外壳139的放置部内侧面。
第一密封部件150由具有规定宽度的比较薄的带状(Belt)部件构成,第二密封部件160由具有规定宽度的四边形条状(Bar)部件构成。第一密封部件150包围整个上水箱,包围侧板122以及软管123的长度方向的两面中的一面整体。在这种情况下,在一对板122中的空调机箱100的***孔119入口侧的侧板122形成有第一密封部件150。优选地,在宽度方向上,第一密封部件150形成为包围侧板122和至少一个软管123。
在电加热器130的一侧设置有支架134,在支架134形成有联接孔。支架134在高度方向隔开形成有一对,在长度方向形成在外壳139的一侧,从外壳139的端部沿长度方向延伸而形成。支架134在长度方向上形成在外壳139的两侧中与加热器芯120结合的一侧的相反侧。
在与***孔119相邻的空调机箱100的一面设置有支架134的放置部、即凸台。在凸台形成有与形成在支架134的联接孔对应的联接孔。通过螺钉结合支架134和凸台,从而加热器芯120以及电加热器130的组装件联接于空调机箱100。
在电加热器130的一侧形成有夹入槽137。夹入槽137在电加热器130的外壳139框架内侧沿宽度方向凹陷而形成。并且,在侧板122的端部形成有弯曲突起124。弯曲突起124从侧板122向宽度方向突出弯曲形成,以***到夹入槽137内。
这样,夹入槽137以及弯曲突起124构成为咬合结构,在长度方向上加热器芯120和电加热器130彼此进行限制,在组装时,还可以起到引导电加热器130使其达到空调机箱100的正常位置的功能。第二密封部件160在侧板122与电加热器130的结合面之间在宽度方向被挤压而进行密封。
第二密封部件160在利用螺钉而联接支架134和空调机箱100的放置部时,电加热器130被压向加热器芯120的侧板122,从而第二密封部件160向图18的箭头方向挤压变形。
通过这样的构成,在加热器芯120以及电加热器130的组装件联接于空调机箱100时被挤压,从而对加热器芯120与电加热器130之间的缝隙、加热器芯120与空调机箱100之间的缝隙、以及电加热器130与空调机箱100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从而实现漏气以及泄漏噪音的最小化。
并且,在长度方向上,在第二密封部件160与夹入槽137之间形成有突出部133。突出部133在电加热器130的外壳139内侧面向侧板122突出。突出部133夹入到第二密封部件160与弯曲突起124之间,从而在弯曲突起124***到夹入槽137内的状态下,第二密封部件160进行宽度方向以及长度方向上的密封。
通过这样的第二密封部件160、突出部133、夹入槽137以及弯曲突起124的咬合结构和密封结构,可以提高加热器芯120、电加热器130以及空调机箱100之间的结合力,同时可以进一步提高密封性。并且,将第二密封部件160的位置配置在与突出部133和夹入槽137以及弯曲突起124的咬合结构相邻的部位,从而可以使密封部件的数量的最少,同时可以进行高效率的密封。
下面,说明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组装方法。
首先,向空调机箱100的***孔119的一部分***加热器芯120。之后,向***孔119的剩余部分***电加热器130,从而结合加热器芯120和电加热器130。在这种情况下,在将电加热器130***到空调机箱100时,向形成在加热器芯120的第一上水箱125以及第二上水箱126的滑槽129滑动***结合电加热器130的支撑部131。
而且,向电加热器130的沿宽度方向凹陷的夹入槽137***形成于加热器芯120的侧板122的端部的弯曲突起124。这样,加热器芯120以及电加热器130的组装件***空调机箱100的状态是预组装状态,是加热器芯120以及电加热器130的组装件在长度方向相对于空调机箱100受到限制、但是在宽度方向未受到限制的状态。
最后,进行将电加热器130联接在空调机箱100的步骤。即,将形成在电加热器130的支架134放在形成在空调机箱100的联接部放置部,通过螺钉而联接,从而结束一系列的组装工序。
上述,参照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但是这些只是示例,应该可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由此可以得到各种变形以及等同的其它实施例。因此,真正的保护范围应该基于权利要求书的技术思想来规定。

Claims (17)

1.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其包括:空调机箱;加热器芯,其设置在上述空调机箱的内部,通过冷却水热源来加热空气;以及电加热器,其通过电源的施加而发热,从而加热空气,在该车辆用空调装置中结合有上述加热器芯和电加热器,
该车辆用空调装置包括:
***孔,其形成在上述空调机箱,使上述加热器芯以及电加热器***其中;
联接部,其联接***到上述空调机箱内的电加热器;以及
导向部,其形成在上述空调机箱,用于放置联接部,
其中,上述导向部在联接部的联接方向上突出一定高度而形成,
在上述导向部的端部形成有斜面,上述斜面按照使导向部的宽度在电加热器的***方向上逐渐变窄的方式倾斜,在将上述电加热器联接于上述空调机箱时,上述斜面将上述电加热器引导至正常位置,
上述加热器芯包括:第一上水箱以及第二上水箱,它们隔开一定距离并排设置;冷却水管,其设置在上述第一上水箱或者第二上水箱,使冷却水流入及排出;多个软管,它们的两端固定于上述第一上水箱以及第二上水箱,形成冷却水流路;销,其设置在上述软管之间;以及一对侧板,它们支撑上述软管以及销的组装件两侧,
上述电加热器包括:端子部;发热部,其通过施加于上述端子部的电源而发热;板状的支撑部,其对上述发热部进行固定,使得从发热部产生的热与通过发热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及外壳,其支撑上述支撑部以及发热部的一侧端部,
在上述侧板与电加热器的结合面之间设置有在宽度方向上被挤压而进行密封的第二密封部件,
上述第二密封部件在宽度方向上形成在与侧板相对的外壳的放置部内侧面,
上述第二密封部件在侧板与电加热器的接合面之间在宽度方向上被挤压而进行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中,
上述电加热器具备形成有第一联接孔的支架,
在与上述***孔相邻的空调机箱的一面具备形成有与上述第一联接孔对应的第二联接孔的凸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中,
上述导向部形成为包围凸台的周围的至少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中,
在上述导向部的至少一面形成有切开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中,
在上述电加热器的一侧形成有在宽度方向上凹陷而成的第一夹入槽,
在上述侧板的端部形成有在宽度方向上突出弯曲的弯曲突起,以***到上述第一夹入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中,
在长度方向上,在上述密封部件与第一夹入槽之间形成有朝向侧板突出的第一突出部,上述第一突出部***到密封部件与弯曲突起之间,从而在弯曲突起***到第一夹入槽的状态下,密封部件进行宽度方向以及长度方向上的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中,
在长度方向上,在作为第一夹入槽的相反侧的电加热器的另一侧形成有沿宽度方向突出的第二突出部,在上述空调机箱形成有***第二突出部的第二夹入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中,
上述第二突出部在长度方向上形成在加热器芯与联接部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中,
在加热器芯和电加热器的相对的面设置有多个软管端部和支撑部,支撑部的与加热器芯相对的端面是平面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中,
上述车辆用空调装置还具备:
第一密封部件,其粘贴于上述电加热器与加热器芯之间的非接触区域,对上述加热器芯与空调机箱之间进行密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中,
上述第一密封部件和第二密封部件的挤压方向彼此不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中,
上述第一密封部件在长度方向上被挤压。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中,
上述第一密封部件在宽度方向上以一定宽度形成在加热器芯的一侧,以带状包围加热器芯的周围的一部分的方式延伸。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中,
上述第一密封部件形成在第一上水箱以及第二上水箱的周围整体和长度方向上的侧板以及软管的一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中,
上述第二密封部件在长度方向上以一定宽度形成在电加热器的一侧的与加热器芯接触的宽度方向一面,并且在高度方向上延伸。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中,
上述第一上水箱或者第二上水箱在宽度方向上延伸而形成有滑槽,从而上述电加热器的支撑部***到滑槽内。
17.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组装方法,该车辆用空调装置是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该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组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向空调机箱的***孔的一部分先***加热器芯;
向上述***孔的剩余部分***电加热器,并且向形成在加热器芯的第一上水箱或者第二上水箱的滑槽***结合电加热器的支撑部,从而结合上述加热器芯和电加热器;以及
在形成于空调机箱的联接部放置形成于电加热器的支架,进行螺合。
CN201910747271.6A 2018-08-16 2019-08-14 车辆用空调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Active CN1108345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21071.2A CN116409115A (zh) 2018-08-16 2019-08-14 车辆用空调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095534A KR102536623B1 (ko) 2018-08-16 2018-08-16 차량용 공조장치 및 이의 조립방법
KR1020180095542A KR102545119B1 (ko) 2018-08-16 2018-08-16 차량용 공조장치
KR10-2018-0095542 2018-08-16
KR10-2018-0095534 2018-08-16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21071.2A Division CN116409115A (zh) 2018-08-16 2019-08-14 车辆用空调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34513A CN110834513A (zh) 2020-02-25
CN110834513B true CN110834513B (zh) 2023-06-20

Family

ID=6957398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47271.6A Active CN110834513B (zh) 2018-08-16 2019-08-14 车辆用空调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CN202310621071.2A Pending CN116409115A (zh) 2018-08-16 2019-08-14 车辆用空调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21071.2A Pending CN116409115A (zh) 2018-08-16 2019-08-14 车辆用空调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083451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52637A (ja) * 1993-08-16 1995-02-28 Nippondenso Co Ltd 空気調和装置
JP4078180B2 (ja) * 2002-10-15 2008-04-23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2096779A (ja) * 2010-10-07 2012-05-2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熱媒体加熱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車両用空調装置
JP5565321B2 (ja) * 2011-01-07 2014-08-0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WO2014010917A1 (ko) * 2012-07-09 2014-01-16 한라비스테온공조 주식회사 차량용 히터
JP6211293B2 (ja) * 2013-04-24 2017-10-11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6357321B2 (ja) * 2014-02-26 2018-07-11 サンデ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34513A (zh) 2020-02-25
CN116409115A (zh) 2023-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33835B2 (en) Heater for vehicles
US20160195341A1 (en) Flat heat exchange tube, and heat carrier-heating device and air conditioner for vehicle using same
US20220297506A1 (en) Electric Heating Device
CN102192558A (zh) 空调
JP2020506521A (ja) 自動車両の電気加熱装置の電気接続インターフェース
CN110834513B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JP5996772B2 (ja) 自動車用の流体を電気的に加熱するための装置及びこの加熱装置を組み立てる方法
KR102545119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KR102536623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및 이의 조립방법
KR101150359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US11395376B2 (en) PTC heating device and electric heating device with such a PTC hea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electric heating device
KR101151947B1 (ko) 자동차용 공조장치
EP3557148B1 (en) Air conditioner
KR102095394B1 (ko) 차량용 좌우 독립 공조장치
CN116963918A (zh) 车辆空调装置
KR102024099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KR101947576B1 (ko) 차량용 피티씨 히터
KR101658171B1 (ko) 피티씨 히터
EP3578899B1 (en)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CZ20033557A3 (cs) Tepelný výměník, zejména pro klimatizační zařízení motorového vozidla
JP4066824B2 (ja) 熱交換器の固定構造
JP2013075617A (ja) 熱媒体加熱装置及び車両用空調装置
KR102374345B1 (ko) 차량용 히팅모듈
KR20200129407A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KR100909551B1 (ko) Hvac 모듈용 블로워유닛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