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09528A - 车辆用显示装置、拍摄***以及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显示装置、拍摄***以及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09528A
CN110809528A CN201880043494.8A CN201880043494A CN110809528A CN 110809528 A CN110809528 A CN 110809528A CN 201880043494 A CN201880043494 A CN 201880043494A CN 110809528 A CN110809528 A CN 1108095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visible
display
upper limit
infrared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4349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09528B (zh
Inventor
久次信辅
大深阳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06421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72962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09078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69066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8/023082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9003975A1/ja
Publication of CN1108095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095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095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095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35/00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instruments in or on vehicles
    • B60K35/60Instru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location or relative disposition in or on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26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 B60Q1/2696Mounting of devices using LE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4Mounting of cameras operative during driv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relative to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360/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s B60K35/00 or B60K37/00 relating to 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dashboards
    • B60K2360/20Optical features of instruments
    • B60K2360/33Illumination features
    • B60K2360/332Light emitting dio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360/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s B60K35/00 or B60K37/00 relating to 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dashboards
    • B60K2360/20Optical features of instruments
    • B60K2360/33Illumination features
    • B60K2360/341Illumination of d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35/00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instruments in or on vehicles
    • B60K35/20Output arrangements, i.e. from vehicle to user, associated with vehicle functions or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60K35/21Output arrangements, i.e. from vehicle to user, associated with vehicle functions or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using visual output, e.g. blinking lights or matrix displays
    • B60K35/22Display scree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Instrument Panels (AREA)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显示装置、拍摄***以及照明装置。是搭载在车辆上,并对信息进行显示的车辆用显示装置,具备:近红外光照射部(80、280、380、480、580、680、780、880、980、1080、1180),将包括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的近红外光照射到视觉确认侧;以及伪装部(3、203、303、403、503、603、703、803、903、1003、1103),对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进行伪装。是配置在对车辆的信息进行显示的车辆用显示装置的内部,并对车辆内的拍摄对象进行照明以进行拍摄的拍摄***,具备近红外光照射部、和对被近红外光照射部照明的拍摄对象进行拍摄的拍摄部(60)。通过设置在车辆用显示装置中的伪装部对近红外光照射部照射的可视光的上限的光进行伪装。

Description

车辆用显示装置、拍摄***以及照明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于2017年6月30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7-128258号、2018年3月2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8―64210号、2017年6月30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7-128260号以及2018年5月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8―90780号,并在此引用其记载内容。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用显示装置、拍摄***以及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对车辆内的拍摄对象进行照明来进行拍摄的拍摄***。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具备配置在转向管柱的下罩的下侧的近红外光照射部以及拍摄部。近红外光照射部照射包括可视光的上限的光的近红外光。拍摄部对被近红外光照射部照明的拍摄对象(例如车辆的乘员的面部)进行拍摄。
另外,已知搭载在车辆上,并对信息进行显示的车辆用显示装置。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装置在比文字板更靠反视觉确认侧配置有在上述***中所使用的拍摄部。在文字板上印刷近红外光选择透过墨水,近红外光选择透过墨水使850nm以上的光透过,而不使可视光等其它波长的光透过。
以往,已知搭载在车辆上,发出用于拍摄车辆的乘员的照明光的照明装置。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照明装置具有多个红外线投光器。各红外线投光器成为在发光部附近呈点光源状发出包括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的作为近红外光的照明光的LED灯。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64040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122782号公报
但是,本发明人对在如专利文献2那样的印刷有近红外光选择透过墨水的文字板的反视觉确认侧也配置专利文献1那样的近红外光照射部的结构进行了研究。
然而,在该结构中,由于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例如780~830nm)的光被文字板遮光,所以近红外光照射部不能够将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照射到视觉确认侧。其结果是拍摄部感知的光也被限制为透过红外光选择透过墨的850nm以上的光,例如拍摄部感知的光量不充分,担心拍摄质量的降低。
因此,本发明人对文字板使包括近红外光照射部照射的可视光的上限的光的近红外光的全部透过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然而,在该结构中,在车辆的乘员视觉确认透过车辆用表装置显示的信息时,同时视觉确认到近红外光照射部照射的近红外光中可视光的上限的光,担心给乘员带来复杂的印象。
近红外光所包含的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780~830nm)的光虽然灵敏度较差,但乘员通过视觉确认能够感知到。而且,由于专利文献1的红外线投光器朝向乘员呈点光源状发出这样的包括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的近红外光,所以对于可视光的上限的光,每单位面积的光度较大,该光容易被乘员感知到。因此,由于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被感知到,所以担心有损照明装置的美观、给乘员带来复杂的印象。
发明内容
本公开是鉴于上述点而完成的,公开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抑制复杂的印象的车辆用显示装置。
另外,公开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抑制车辆用显示装置的复杂的印象,并也抑制拍摄质量的降低的拍摄***。
公开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抑制复杂的印象的照明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车辆用显示装置是搭载在车辆上,并对信息进行显示的车辆用显示装置,具备:近红外光照射部,将包括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的近红外光照射到视觉确认侧;以及伪装部,对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进行伪装。
根据上述车辆用显示装置,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被伪装部伪装。这样的话,即使包括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的近红外光被近红外光照射部照射到视觉确认侧,通过伪装,从而乘员较难单独识别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其结果是能够抑制车辆的乘员视觉确认所显示的信息时的复杂的印象。
根据本公开的其它方式的拍摄***是配置在对车辆的信息进行显示的车辆用显示装置的内部,并对车辆内的拍摄对象进行照明以进行拍摄的拍摄***,具备:近红外光照射部,将包括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的近红外光照射到视觉确认侧;以及拍摄部,对被近红外光照射部照明的拍摄对象进行进行拍摄,通过设置在车辆用显示装置中的伪装部对近红外光照射部照射的可视光的上限的光进行伪装。
根据上述拍摄***,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被伪装部伪装。这样的话,即使包括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的近红外光被近红外光照射部照射到视觉确认侧,通过伪装,从而乘员较难单独识别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其结果是能够抑制车辆的乘员视觉确认所显示的信息时的复杂的印象。
而且,由于拍摄部能够感知并拍摄通过伪装而复杂的印象少地照到拍摄对象的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所以可以抑制拍摄质量的降低。
根据本公开的其它方式的照明装置是搭载在车辆上,并发出用于拍摄车辆的乘员的照明光的照明装置,具备面发光部,面发光部对作为包括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的近红外光的照明光进行面状发光,在面发光部中,在每单位面积的照明光的光度最大的最大位置处,每单位面积的照明光的光度被设定为小于感知极限值,感知极限值是乘员能够将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感知为独立的光的下限值。
根据上述照明装置,面发光部对作为包括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的近红外光的照明光进行面状发光,所以通过使发光分散为面状,能够降低每单位面积的光度。而且,在面发光部中每单位面积的光度最大的最大位置处也使发光分散,以使得每单位面积的光度小于感知极限值。因而,在乘员观察面发光部的情况下,较难将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感知为独立的光,所以给乘员带来复杂的印象被抑制。
根据本公开的其它方式的拍摄***是搭载在车辆上,并具备对车辆的乘员进行拍摄的拍摄装置、和通过照明光照明由拍摄装置拍摄的乘员的照明装置的拍摄***,照明装置具备面发光部,该面发光部对作为包括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近红外光的照明光进行面状发光,在面发光部中,在每单位面积的照明光的光度最大的最大位置处,每单位面积的照明光的光度被设定为小于感知极限值,感知极限值是乘员能够将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感知为独立的光的下限值。
根据上述拍摄***,由于面发光部对作为包括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的近红外光的照明光进行面状发光,所以通过使发光分散为面状,能够降低每单位面积的光度。而且,在面发光部中每单位面积的光度最大的最大位置处也使发光分散,以使得每单位面积的光度小于感知极限值。因而,在乘员观察面发光部的情况下,较难将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感知为独立的光,所以给乘员带来复杂的印象被抑制。
而且,拍摄装置可以感知较难感知为独立的光的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并进行拍摄。通过拍摄***适当地活用照明光,能够抑制拍摄质量的降低。
根据本公开的其它方式的车辆用显示装置是搭载在车辆上,朝向视觉确认侧显示信息,并且发出用于拍摄车辆的乘员的照明光的车辆用显示装置,具备面发光部,面发光部对作为包括可视光的上限的光的近红外光的照明光进行面状发光,在面发光部中,在每单位面积的照明光的光度最大的最大位置处,每单位面积的照明光的光度被设定为小于感知极限值,感知极限值是乘员能够将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感知为独立的光的下限值。
根据上述车辆用显示装置,由于面发光部对作为包括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的近红外光的照明光进行面状发光,所以通过使发光分散为面状,能够降低每单位面积的光度。而且,在面发光部中每单位面积的光度最大的最大位置处也使发光分散,以使得每单位面积的光度小于感知极限值。因而,在乘员观察所显示的信息时,即使接受到来自面发光部的照明光,也较难将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感知为独立的光,所以给乘员带来复杂的印象被抑制。
附图说明
关于本公开的上述目的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参照附图并通过下述的详细描述会变得更加明确。在该附图中: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显示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近红外光照射部等的配置示剖视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拍摄部等的配置的剖视图。
图4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表示将包括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的近红外光和作为可视显示光的白色光混合的状态的光的向量分布图。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显示装置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近红外光照射部等的配置的剖视图,特别示出与环保显示灯对应的部分。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近红外光照射部等的配置的剖视图,特别示出与发光环对应的部分。
图8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表示将包括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的近红外光和作为可视显示光的黄绿色波长光混合的状态的光的向量分布图。
图9是表示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相对可见度曲线的图表。
图10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显示装置的主视图。
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近红外光照射部等的配置的剖视图。
图12是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显示装置的主视图。
图13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近红外光照射部等的配置的剖视图,特别示出与环保显示灯对应的部分。
图14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近红外光照射部等的配置的剖视图,特别示出与发光环对应的部分。
图15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近红外光照射部等的配置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近红外光照射部等的配置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近红外光照射部等的配置的剖视图。
图18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近红外光照射部等的配置的剖视图。
图19是表示第九实施方式的近红外光照射部等的配置的剖视图。
图20是在图19的XX方向上观察可视光源部以及近红外光照射部的图。
图21是第十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显示装置的主视图。
图22是图21的XXII-XXII线剖视图。
图23是表示第十实施方式的近红外光照射部等的配置的主视图。
图24是图23的XXIV-XXIV线剖视图。
图25是放大表示图24的XXV部的放大图。
图26是表示第十一实施方式的近红外光照射部等的配置的剖视图。
图27是变形例9中的与图19对应的图。
图28是变形例9中的与图20对应的图。
图29是第十二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显示装置的主视图。
图30是表示第十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显示装置中的指针等的剖视图。
图31是表示第十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显示装置、拍摄***、拍摄装置以及照明装置的框图。
图32是表示第十二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的剖视图。
图33是用于说明第十二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图,左侧示出照明装置的剖面,右侧示意性地示出照明光的分布。
图34是用于说明比较例的照明装置的图,左侧示出照明装置的剖面,右侧示意性地示出照明光的分布。
图35是第十三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显示装置的主视图。
图36是表示第十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显示装置、拍摄***、拍摄装置以及照明装置的框图。
图37是表示第十三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剖视图,示出周围的亮度足够亮的情况。
图38是表示第十三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剖视图,示出周围的亮度较暗的情况。
图39是第十三实施方式的可视发光量变更部的流程图。
图40是用于说明变形例17中的一个例子的向量分布图,在附近不存在黄绿色光的情况下,示出图34的比较例的点状发光的照明光的情况。
图41是用于说明变形例17中的一个例子的向量分布图,在附近不存在黄绿色光的情况下,示出面状发光的照明光的情况。
图42是用于说明变形例17中的一个例子的向量分布图,在附近存在黄绿色光的情况下,示出面状发光的照明光的情况。
图43是表示变形例19的照明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多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有时通过对各实施方式中对应的构成要素附加相同的符号来省略重复的说明。在仅对各实施方式中结构的一部分进行说明的情况下,关于该结构的其它部分,能够应用此前说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构成。另外,不仅是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明示的结构的组合,只要没有特别地对组合产生妨碍,即使没有明示也能够将多个实施方式的构成彼此部分地组合。
(第一实施方式)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显示装置100搭载在车辆上,并被设置在与作为视觉确认者的乘员就坐的座席对置的中控面板。如图1所示,车辆用显示装置100构成将通过指针40a、40b指示指标22a、22b进行的模拟显示、和通过图像显示器10显示的图像进行的数字显示组合而成的组合仪表,朝向视觉确认侧显示信息。由此,相对于车辆用显示装置100位于视觉确认侧的乘员能够意识到所显示的信息。作为被显示的信息,例如列举车辆的速度、发动机转速、燃料余量、发动机冷却水的水温、电动马达的电流值、其它车辆的异常等车辆的状态。作为其它被显示的信息,例如列举警报、道路信息、视野辅助信息、电子邮件等各种信息。
另外,车辆用显示装置100也如图2、3所示,成为与后面详述的拍摄***4一体地形成的一体型的装置。
这样的车辆用显示装置100由图像显示器10、显示板20、可视光源部30、指针40a、40b、拍摄部60、图像处理部70以及近红外光照射部80等构成。
如图1所示,图像显示器10配置在装置100的大致中央。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显示器10是使用了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的透射式的液晶面板,成为采用了由在二维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液晶像素形成的有源矩阵型的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器。图像显示器10能够在矩形状的显示画面11上显示图像。此外,作为图像显示器10,也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以外的有机EL显示器等。
显示板20一般被称为文字板,例如对由聚碳酸酯树脂树脂或丙烯酸树脂等合成树脂构成的透光性的基材的表面部分地或者整体实施半透光性或者遮光性的印刷,形成为平板状。此外,也可以代替印刷,而实施涂装,还可以通过粘贴等在显示板20上保持使近红外光透过的光学树脂或者光学滤光材料。
如图1~3所示,显示板20配置在比图像显示器10更靠视觉确认侧。在显示板20中与图像显示器10重叠的位置上例如开有开口孔21,显示画面11的图像被显示于视觉确认侧,而不会干扰显示板20。在显示板20中,在夹着开口孔21的左右区域中分别形成有由指针40a、40b指示的指标22a、22b。通过可视光源部30从与视觉确认侧相反侧(以下,称为反视觉确认侧)照明显示板20的指标22a、22b。
可视光源部30配置在比显示板20更靠反视觉确认侧,具有发出可视显示光的多个显示用发光元件31。各显示用发光元件31例如采用发光二极管,各显示用发光元件31配置在比显示板20更靠反视觉确认侧,并安装在形成为平板状的基板9的视觉确认侧。各显示用发光元件31通过基板9上的导通图案与电源连接,从而朝向显示板20发出可视显示光。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各显示用发光元件31发出的可视显示光,采用由在400~800nm左右的波长的范围中广泛分布的光构成的白色光。
在显示板20上通过上述的印刷形成遮光区域SA以及显示区域DA。遮光区域SA占据显示板20的大多数的面积,例如通过遮光性的印刷形成暗色(例如黑色),从而对来自反视觉确认侧的可视显示光进行遮光。显示区域DA通过不实施半透光性的印刷或不实施印刷,而使来自反视觉确认侧的可视显示光透过到视觉确认侧,从乘员视觉确认发出可视显示光,并进行显示。因此,显示区域DA也称为透过区域。
如图1,2所示,分别与显示板20的左右区域对应地设置多个指针40a、40b。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指针40a、40b在左右区域中各设置一个。各指针40a、40b一体地具有连结部41以及指示部42。连结部41配置在比显示板20更靠反视觉确认侧,并与保持在平板状的基板9上的步进电机43的旋转轴连结。指示部42配置在比显示板20更靠视觉确认侧,呈针状。各指针40a、40b根据步进电机43的输出而绕指针轴AX转动,通过分别指示对应的指标22a、22b,从而显示与指示位置对应的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板中,由左侧的区域的指针40a指示的指标22a成为表示车辆的速度的指标。指标22a包括相互成对的刻度指标23a以及文字指标24a。刻度指标23a通过将被遮光区域SA围起的显示区域DA的轮廓形成为以指针轴AX为中心的呈部分圆环状排列的刻度的形状而构成。文字指标24a与刻度指标23a对应,通过将被遮光区域SA围起的显示区域DA的轮廓形成为作为文字的数字的形状而构成。文字指标24a的数字以20km/h间距表示车辆的速度。而且,形成刻度指标23a以及文字指标24a的显示区域DA的整个区域成为通过印刷设置有白色的半透光性的白色滤光层25a,从而将来自可视光源部30的白色光作为大致保持原样的颜色的白色光发出到视觉确认侧的白色显示区域DAw。更详细而言,白色滤光层25a形成为从可视光使近红外光的各波长的光大致无遗漏地透过。
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板20中,由右侧的区域的指针40b指示的指标22b成为表示发动机转速的指标。指标22b包括相互成对的刻度指标23b以及文字指标24b。刻度指标23b通过将被遮光区域SA围起的显示区域DA的轮廓形成为以指针轴AX为中心的呈部分圆环状排列的刻度的形状而构成。文字指标24b与刻度指标23b对应,通过将被遮光区域SA围起的显示区域DA的轮廓形成为作为文字的数字的形状而构成。文字指标24b的数字以1000r/min间距表示发动机转速。而且,形成刻度指标23b的显示区域DA中表示发动机转速较大的值(例如5500r/min)的区域成为通过印刷设置有红系色的半透光性的红系色滤光层25b,从而将来自可视光源部30的白色光转换为红系色光,并发出到视觉确认侧的红系色显示区域DAr。更详细而言,红系色滤光层25b形成为,对可视光中比红系色光短的波长的光进行遮光,并从红系色光使近红外光的各波长的光大致无遗漏地透过。
此处,本实施方式中的红系色被定义为统称红色、橙色的颜色,红系色光被定义为统称红色光(620~750nm左右的波长的光)、橙色光(590~630nm左右的波长的光)、以及混合红色光和橙色光而被识别为红色光或橙色光的光的光。特别是本实施方式的红系色显示区域Dar发出红色光。
另外,形成刻度指标23b以及文字指标24b的显示区域DA中除了红系色显示区域Dar之外的区域成为与上述的白色显示区域同样的白色显示区域DAw。
这样,可视光源部30以及显示板20等构成通过可视显示光的发光显示信息的发光显示部2。
拍摄部60、图像处理部70以及近红外光照射部80配置在车辆用显示装置100的内部,构成对车辆内的拍摄对象进行拍摄的拍摄***4。在本实施方式中,拍摄对象为车辆的乘员,特别是驾驶员的面部。拍摄***4通过拍摄驾驶员的面部,并对该图像进行处理,从而利用于监视驾驶员的瞌睡、漫不经心的驾驶员状态监控(Driver Status Monitor,DSM)。
如图3所示,拍摄部60对被近红外光照射部80照明的拍摄对象进行拍摄。具体地,拍摄部60具有配置在比显示板20更靠反视觉确认侧的、例如图像显示器10的旁边等的相机61。在显示板20中与相机61对置的位置成为通过印刷设置有使包括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的近红外光透过的近红外光透过滤光层27的近红外光透过区域TAir。此处,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以下,称为可视上限光)意味着接近780~830nm的人能够视觉确认的上限的波长的光。
相机61具有检测元件62、以及用于在检测元件62上对拍摄对象进行成像的透镜63。作为检测元件62,例如采用CMOS传感器等从可视光到可视上限光(包括近红外光)具有良好的灵敏度,且检测的像的分辨率较高的元件。
图像处理部70被实现为以将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安装在基板9上的电子电路为主体而构建的功能模块。处理器通过基于通过输入输出接口输入的来自检测元件62的信号来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从而能够实施图像处理。更详细而言,图像处理部70根据从检测元件62输入的信号来生成拍摄拍摄对象而获得的图像数据。生成的图像数据保持原样地被输出至车辆的ECU(Electr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等车辆用显示装置的外部,可以由该ECU进行解析,也可以由图像处理部70对图像数据进行解析,并判定驾驶员的瞌睡或漫不经心的有无。
如图2所示,近红外光照射部80将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照射到视觉确认侧。本实施方式的近红外光照射部80具有多个近红外发光元件81,该近红外发光元件81以与可视光源部30的各显示用发光元件31相邻配置的方式被安装在基板9的视觉确认侧。各近红外发光元件81例如采用发光二极管。各近红外发光元件81通过基板9上的导通图案与电源连接,从而朝向显示板20发出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采用在850nm具有峰值波长,半值宽度具有30~40nm左右的波长特性的近红外发光元件81。而且,各近红外发光元件81照射的光量的总和被设定为小于各显示用发光元件31照射的光量的总和。
通过将显示用发光元件31和近红外发光元件81相互相邻地配置在共用的空间,可视显示光和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两方都从反视觉确认侧入射到显示板20的各显示区域DA。
因此,在各白色显示区域DAw中,如图4所示,在混合了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的状态下,发出作为可视显示光的白色光。从各白色显示区域DAw发出的光中,可视上限光的比例被调整为充分低于作为可视显示光的白色光的比例。因此,即使将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和作为可视显示光的白色光混合,乘员也较难看到浅红色,会被识别为白色。
另外,在各红系色显示区域Dar中,在混合了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的状态下,发出作为可视显示光的红系色光。可视上限光、和作为可视显示光的红系色光由于色调相互接近,所以即使混合,乘员也几乎不会将可视上限光识别为单独的光。
而且,由于这样的白色显示区域DAw以及红系色显示区域Dar形成由指针40a、40b指示的指标22a、22b,所以在驾驶员视觉确认指标22a、22b时,该驾驶员的面部被自然地照明。与此同时,由于驾驶员不能够将可视上限光识别为单独的光,所以有可能很难认识到自己的面部因为拍摄而被照明。
这样,近红外光照射部80照射的光中有可能被视觉确认的可视上限光被伪装(掩饰),以便限制被识别为单独存在的光。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共用的空间中使显示用发光元件31与近红外发光元件81相邻的可视光源部30、和设置有白色显示区域DAw以及红系色显示区域Dar的显示板20作为对照射到视觉确认侧的可视上限光进行伪装的伪装部3发挥作用。
(作用效果)
以下重新对以上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显示装置,可视上限光被伪装部3伪装。这样的话,即使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被近红外光照射部80照射到视觉确认侧,通过伪装,乘员较难单独识别可视上限光。其结果是能够抑制车辆的乘员视觉确认所显示的信息时的复杂的印象。
另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伪装部3通过在可视上限光中混合与可视上限光的波长不同的波长的可视光来对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进行伪装。通过这样的混色,由于可视上限光的颜色不会显眼为单独的颜色,所以乘员较难单独识别可视上限光的存在。因此,能够可靠地抑制复杂的印象。
另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发光显示部2在混合了近红外光照射部80照射的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的状态下发出可视显示光。即,可视上限光通过与发光显示部2发出的可视显示光混合而被伪装,所以即使乘员视觉确认通过发光显示部2显示的信息,也较难单独识别可视上限光的存在。因此,能够可靠地抑制复杂的印象。
另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发光显示部2具有发出作为可视显示光的红系色光的红系色显示区域DAr,从红系色显示区域Dar在混合了近红外光照射部80照射的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的状态下发出红系色光。即,可视上限光通过与红系色显示区域DAr发出的红系色光混合而被伪装。由于可视上限光的色调与红系色光接近,所以极难单独识别可视上限光的存在。因此,复杂的印象的抑制效果显著。
另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从白色显示区域DAw在混合了近红外光照射部80照射的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的状态下,发出比可视上限光多的光量的白色光。即,可视上限光通过与白色显示区域DAw发出的白色光混合而被伪装。此时,由于白色光的光量多于可视上限光,所以即使混合作为可视显示光的白色光,乘员也较难看到为浅红色,会被识别为白色。因而,即使乘员视觉确认通过发光显示部2显示的信息,也较难单独识别可视上限光的存在。因此,能够可靠地抑制复杂的印象。
另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通过在可视光源部30配置近红外光照射部80,从而发光显示部2使显示板20的显示区域DA中近红外光照射部80发出的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透过到视觉确认侧。这样的话,由于在从透过区域发出的可视显示光中可靠地混合可视上限光,所以即使乘员视觉确认通过发光显示部2显示的信息,也极难单独识别可视上限光的存在,能够将可视上限光可靠地照射到视觉确认侧。
另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还具备对被近红外光照射部80照明的拍摄对象进行拍摄的拍摄部60。由于拍摄部60能够感知并拍摄通过伪装而复杂的印象少、且照亮拍摄对象的可视上限光,所以可以兼得车辆用显示装置100的复杂的印象的抑制、和拍摄质量的降低抑制。
另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拍摄***4,可视光的上限的光被伪装部3伪装。这样的话,即使包括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的近红外光被近红外光照射部80照射到视觉确认侧,通过伪装,乘员较难单独识别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其结果是能够抑制车辆的乘员视觉确认所显示的信息时的复杂的印象。
而且,由于拍摄部60能够感知并拍摄通过伪装而复杂的印象少、照亮拍摄对象的可视上限光,所以可以抑制拍摄质量的降低。
(第二实施方式)
如图5~9所示,第二实施方式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点为中心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显示装置200能够显示车辆中的燃料效率的高低。具体地,如图5所示,在显示板220中,通过将被遮光区域SA围起的显示区域DA的轮廓形成为“ECO”的文字的形状,从而设置构成的环保显示灯226。
如图6所示,在比显示板220的环保显示灯226更靠反视觉确认侧配置有环保可视光源部230a,环保可视光源部230a具有发出可视显示光的显示用发光元件231a。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可视光源部30同样地,显示用发光元件231a例如采用发光二极管。但是,该显示用发光元件231a发出在560nm左右具有峰值波长的绿色或黄绿色或被视觉确认为绿色的黄绿色波长光,作为可视显示光。
而且,形成环保显示灯226的显示区域DA的整个区域成为通过设置利用烟雾印刷而形成的半透光性的烟雾层226a,从而作为来自环保可视光源部230a的黄绿色波长光的大致保持原样的颜色的黄绿色波长光发出到视觉确认侧的黄绿色显示区域DAg。在燃料效率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该环保显示灯226通过点亮环保可视光源部230a的显示用发光元件231a而进行显示,在燃料效率小于规定值的情况下,通过熄灭显示用发光元件231a来停止显示。
另外,如图5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以包围指针40a、40b的转动范围的方式设置有形成为从显示板220突出的圆环状的发光环250。如图7所示,在比发光环250更靠反视觉确认侧配置有环用可视光源部230b,环用可视光源部230b具有发出可视显示光的多个显示用发光元件231b。与环保可视光源部230a同样地,各显示用发光元件231b例如采用发光二极管。但是,该各显示用发光元件231b采用能够进行颜色的切换的多彩色的发光元件(所谓3in1类型的发光元件)。
来自各显示用发光元件231b的可视显示光被导光部件251导光后,透过显示板220的非印刷区域,无遗漏地入射到发光环250的整周。而且,这样的发光环250构成将可视显示光发出到视觉确认侧的显示区域DA。
发光环250根据环用可视光源部230b的发光色切换颜色。例如燃料效率在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发光环250切换为发出黄绿色波长光作为可视显示光的黄绿色显示区域DAg。另外,例如在燃料效率小于规定值的情况下,发光环250切换为发出红系色光作为可视显示光的红系色显示区域DAr。另外,发光环250可以根据状况切换为发出白色光的白色显示区域DAw、发出蓝色光的蓝色显示区域等。
这样,环保可视光源部230a、环用可视光源部230b、显示板220以及发光环250等构成通过可视显示光的发光显示信息的发光显示部202。
第二实施方式的近红外光照射部280具有与环保可视光源部230a的显示用发光元件231a相邻配置的近红外发光元件281a、以及与环用可视光源部230b的显示用发光元件231b相邻配置的近红外发光元件281b。
因此,在形成环保显示灯226的黄绿色显示区域Dag中,在环保显示灯226处于显示状态的期间中,如图8所示,在混合了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的状态下,发出作为可视显示光的黄绿色波长光。由于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的相对可见度至少为0.2以下,而作为可视显示光的黄绿色波长光的相对可见度是大致接近1的值(参照图9),所以即使混合,乘员也几乎不会将可视上限光识别为单独的光。
另外,在发光环250切换为黄绿色显示区域Dag的情况下,在混合了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的状态下,发出作为可视显示光的黄绿色波长光。在这样的发光环250中,与环保显示灯226等同样地,乘员也几乎不会将可视上限光识别为单独的光。
在发光环250切换为红系色显示区域DAr的情况下,在混合了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的状态下,发出作为可视显示光的红系色光。在这样的发光环250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红系色显示区域DAr同样地,乘员也几乎不会将可视上限光识别为单独的光。
这样,近红外光照射部280照射的光中有可能被视觉确认的可视上限光被伪装成限制被识别为单独存在的光。即,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共用的空间中使显示用发光元件231a、231b与近红外发光元件281a、281b相邻的环保可视光源部230a以及环用可视光源部230b、设置有黄绿色显示区域Dag的显示板220、和以能够切换的方式设置各色的显示区域DA的发光环250作为对可视上限光进行伪装的伪装部203发挥作用。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发光显示部202具有发出作为可视显示光的黄绿色波长光的黄绿色显示区域DAg,并从黄绿色显示区域Dag在混合了近红外光照射部280照射的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的状态下,发出黄绿色波长光。黄绿色波长光的相对可见度在可视光中也特别高,而可视光的上限的光的相对可见度极低。通过这样的相对可见度的显著的差,极难单独识别可视光的上限的光的存在。因此,复杂的印象的抑制效果是显著的。
(第三实施方式)
如图10、11所示,第三实施方式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点为中心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的近红外光照射部380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未配置在可视光源部30。第三实施方式的近红外光照射部380具有近红外发光元件381,该近红外发光元件381配置在比显示板320更靠反视觉确认侧,且与配置有可视光源部30的空间隔开遮光壁8划分出的不同的空间中。
显示板320在与形成白色显示区域DAw或者红系色显示区域Dar的指标22a、22b相邻的位置上形成有通过印刷设置有使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透过的近红外光透过滤光层328的近红外光透过区域TAir。该近红外光透过区域TAir作为近红外光照射部380的一部分发挥作用。而且,在近红外光透过区域TAir中,从反视觉确认侧的近红外发光元件381入射到显示板320的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透过到视觉确认侧。
近红外光照射部380的近红外光透过区域TAir与发光显示部302的白色显示区域DAw或者红系色显示区域DAr相邻配置,从而利用吸引性,使从近红外光照射部380照射可视上限光难以引人注目。
这样,近红外光照射部380照射的光中有可能被视觉确认的可视上限光被伪装成限制被识别为单独存在的光。即,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可视光源部30、和设置有白色显示区域DAw以及红系色显示区域Dar的显示板320作为对可视上限光进行伪装的伪装部303发挥作用。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发光显示部302与近红外光照射部380相邻配置。即,可视上限光透过从相邻的位置发出的可视显示光而被伪装。与单独配置近红外光照射部380的情况相比,使可视上限光难以引人注目,所以乘员较难单独识别可视上限光。其结果是能够抑制车辆的乘员视觉确认所显示的信息时的复杂的印象。
另外,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红系色显示区域Dar与近红外光照射部380相邻配置。即,可视上限光通过从相邻的位置发出的红系色光而被伪装。由于可视上限光的色调与红系色光接近,所以与单独配置近红外光照射部380的情况相比,可靠地难以引人注目,因而乘员较难单独识别可视上限光。其结果是能够抑制车辆的乘员视觉确认所显示的信息时的复杂的印象。
(第四实施方式)
如图12~14所示,第四实施方式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以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的点为中心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四实施方式的近红外光照射部480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未配置在环保可视光源部230a以及环用可视光源部230b。第四实施方式的近红外光照射部480具有近红外发光元件481a,该近红外发光元件481a配置在比显示板420更靠反视觉确认侧,且与配置有环保可视光源部230a的空间隔开遮光壁8划分出的不同的空间中。
显示板420在与形成黄绿色显示区域Dag的环保显示灯226相邻的位置上形成有通过印刷设置有使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透过的近红外光透过滤光层428的近红外光透过区域TAir。该近红外光透过区域TAir作为近红外光照射部480的一部分发挥作用。而且,在近红外光透过区域TAir中,从反视觉确认侧的近红外发光元件481a入射到显示板420的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透过到视觉确认侧。
这样,通过近红外光照射部480的近红外光透过区域TAir与形成有发光显示部402的黄绿色显示区域Dag的环保显示灯226相邻配置,从而在环保显示灯226处于显示状态的期间,使从近红外光照射部480照射可视上限光难以引人注目。
另外,第四实施方式的近红外光照射部480具有近红外发光元件481b,该近红外发光元件481b配置在比显示板420更靠反视觉确认侧、且与配置有环用可视光源部230b的空间隔开遮光壁8划分出的不同的空间中。
显示板420在与以能够进行颜色的切换的方式形成黄绿色显示区域DAg以及红系色显示区域DAr等的发光环250相邻的位置形成有通过印刷设置有使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透过的近红外光透过滤光层428的近红外光透过区域TAir。该近红外光透过区域TAir作为近红外光照射部480的一部分发挥作用。而且,在近红外光透过区域TAir中,从反视觉确认侧的近红外发光元件481b入射到显示板420的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透过到视觉确认侧。
这样,通过将近红外光照射部480的近红外光透过区域TAir与以能够进行颜色的切换的方式形成发光显示部402的黄绿色显示区域DAg以及红系色显示区域DAr等的发光环250相邻配置,从而利用吸引性,使从近红外光照射部480照射可视上限光难以引人注目。
这样,近红外光照射部480照射的光中有可能被视觉确认的可视上限光被伪装成限制被识别为单独存在的光。即,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环保可视光源部230a以及环用可视光源部230b、设置有黄绿色显示区域Dag的显示板420、及以能够切换的方式设置有各色的显示区域DA的发光环250作为对可视上限光进行伪装的伪装部403发挥作用。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四实施方式,黄绿色显示区域Dag与近红外光照射部480相邻配置。即,可视上限光通过从相邻的位置发出的黄绿色波长光而被伪装。黄绿色波长光的相对可见度在可视光中也特别高,可视光的上限的光的相对可见度极低。因此,与单独配置近红外光照射部480的情况下相比,使可视上限光可靠地难以引人注目,所以乘员较难单独识别可视上限光。其结果是能够抑制车辆的乘员视觉确认所显示的信息时的复杂的印象。
(第五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第五实施方式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点为中心对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以包围指针40a、40b的转动范围的方式设置有形成为从显示板520突出的圆环状的反射环550。反射环550例如通过在由聚碳酸酯树脂树脂或丙烯酸树脂等合成树脂构成的透光性的基材的视觉确认侧的表面镀覆或者蒸镀锡或银等的金属等来形成极薄的金属薄膜而成的。这样的反射环550将从视觉确认侧入射的外光再次反射到视觉确认侧,并且作为形成为能够使反视觉确认侧的光透过到视觉确认侧的单向镜或半透半反镜状的外光反射部发挥作用。
作为外光,除了透过挡风玻璃入射到车室内的太阳光之外,还列举车内灯的照明光、从车辆导航的显示画面发出的显示光等。
近红外光照射部580配置有在比反射环550更靠反视觉确认侧配置的多个近红外发光元件581。来自近红外发光元件581的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被导光部件551导光后,透过显示板520的非印刷区域,无遗漏地入射到反射环550的整周。
而且,反射环550使近红外光照射部580照射的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透过到视觉确认侧。由此,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在混合了被反射环550反射的外光的状态下照射到视觉确认侧。因此,乘员较难将可视上限光识别为单独的光。
这样,近红外光照射部580照射的光中有可能被视觉确认的可视上限光被伪装成限制被识别为单独存在的光。即,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反射环550作为对可视上限光进行伪装的伪装部503发挥作用。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五实施方式,作为外光反射部的反射环550配置在比近红外光照射部580更靠视觉确认侧,使近红外光照射部580照射的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透过,从而在混合了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的状态下将外光反射到视觉确认侧。即,可视上限光通过透过反射环550而与被反射环550反射的外光混合以被伪装。因此,即使乘员与通过发光显示部2显示的信息一起视觉确认反射环550,也较难单独识别可视上限光的存在。因此,能够抑制复杂的印象。
(第六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第六实施方式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点为中心,对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六实施方式中,以包围指针40a、40b的转动范围的方式设置有形成为从显示板620突出的圆环状的反射环650。反射环650例如通过在由合成树脂构成的基材的视觉确认侧的表面镀覆或者蒸镀铝等金属等来形成金属反射膜而成的。这样的反射环650与第五实施方式的反射环650不同,虽然没有形成为使来自反视觉确认侧的光透过到视觉确认侧,但作为将从视觉确认侧入射的外光再次反射到视觉确认侧的镜状的外光反射部发挥作用。
显示板620在与反射环650相邻的位置形成有通过印刷设置有使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透过的近红外光透过滤光层628的近红外光透过区域TAir。近红外光照射部680具有配置在比近红外光透过区域TAir更靠反视觉确认侧的近红外发光元件681。
在作为近红外光照射部680的一部分发挥作用的近红外光透过区域TAir中,从反视觉确认侧的近红外发光元件681入射到显示板620的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透过到视觉确认侧。
这样,通过将近红外光照射部680的近红外光透过区域TAir与将外光反射到视觉确认侧的反射环650相邻配置,从而可视上限光混进外光的晃眼,使从近红外光照射部680照射可视上限光难以引人注目。
这样,近红外光照射部680照射的光中有可能被视觉确认的可视上限光被伪装成限制被识别为单独存在的光。即,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反射环650作为对可视上限光进行伪装的伪装部603发挥作用。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六实施方式,作为外光反射部的反射环650与近红外光照射部680相邻配置。即,可视上限光通过被相邻的位置反射的外光而被伪装。因此,与单独配置近红外光照射部680的情况下相比,可靠地使可视上限光难以引人注目,所以乘员较难单独识别可视上限光。其结果是能够抑制车辆的乘员视觉确认所显示的信息时的复杂的印象。
(第七实施方式)
如图17所示,第七实施方式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点为中心对第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七实施方式中,以包围指针40a、40b的转动范围的方式设置有形成为从显示板720突出的圆环状的红系色环750。红系色环750例如在由合成树脂构成的基材的视觉确认侧的表面设置有利用红系色的遮光性印刷而形成的红系色层,并作为形成为对指针40a、40b以及发光显示部2对信息的显示进行加饰的红系色的红系色加饰部发挥作用。特别是本实施方式的红系色环形成为红色,但也可以形成为橙色。
显示板720在与红系色环750相邻的位置形成有通过印刷设置有使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透过的近红外光透过滤光层728的近红外光透过区域TAir。近红外光照射部780具有被配置在比近红外光透过区域TAir更靠反视觉确认侧的近红外发光元件781。
在作为近红外光照射部780的一部分发挥作用的近红外光透过区域TAir中,从反视觉确认侧的近红外发光元件781入射到显示板720的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透过到视觉确认侧。
这样通过使近红外光照射部780的近红外光透过区域TAir与红系色环750相邻配置,可视上限光混进色调接近的红系色环,使从近红外光照射部780照射可视上限光难以引人注目。
这样,近红外光照射部780照射的光中有可能被视觉确认的可视上限光被伪装成限制被识别为单独存在的光。即,在第七实施方式中,红系色环750作为对可视上限光进行伪装的伪装部703发挥作用。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七实施方式,作为红系色加饰部的红系色环750与近红外光照射部780相邻配置。即,可视上限光通过在相邻的位置被视觉确认的红系色而被伪装。由于可视上限光与红系色色调接近,所以与单独配置近红外光照射部780的情况相比,可靠地难以引人注目,因而乘员较难单独识别可视上限光。其结果是能够抑制车辆的乘员视觉确认所显示的信息时的复杂的印象。
(第八实施方式)
如图18所示,第八实施方式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点为中心对第八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八实施方式的装置的外周部以封闭显示板820的方式设置有通过发出可视加饰光而对该装置对信息的显示进行加饰的发光加饰部802。具体地,发光加饰部802具有加饰用可视光源部830、被配置在比加饰用可视光源部830更靠视觉确认侧的凹凸透过构造体850。
加饰用可视光源部830具有发出可视加饰光的多个加饰用发光元件831。各加饰用发光元件831例如采用发光二极管,各加饰用发光元件831安装在基板9的视觉确认侧。各加饰用发光元件831通过基板9上的导通图案与电源连接,从而朝向凹凸透过构造体850发出可视显示光。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各加饰用发光元件831发出的可视加饰光,采用由在400~800nm左右的波长的范围中广泛分布的光构成的白色光。
凹凸透过构造体850例如由聚碳酸酯树脂树脂或丙烯酸树脂等合成树脂形成,并形成为能够使近红外光以及可视光透过。凹凸透过构造体850在其视觉确认侧的表面形成有复杂的凹凸构造851,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模仿金刚石切割的构造。通过这样的凹凸构造851,从加饰用可视光源部830经过导光部件853的可视加饰光被折射,并透过凹凸透过构造体850到视觉确认侧,所以给乘员提供伴随复杂的加饰花纹的照明。另外,通过将基于凹凸构造851的各折射面852形成为镜面状,从而凹凸透过构造体850也作为将从视觉确认侧入射的外光再次反射到视觉确认侧的外光反射部发挥作用。
第八实施方式的近红外光照射部880在与加饰用可视光源部830共用的空间中具有与加饰用发光元件831相邻配置的多个近红外发光元件881。因此,在凹凸透过构造体850中,在混合了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的状态下,发出作为可视加饰光的白色光。从凹凸透过构造体850发出的光中可视上限光的比例被调整为充分低于作为可视加饰光的白色光的比例。因此,即使包括可视加饰光的近红外光和作为可视加饰光的白色光混合,乘员也较难看到为浅红色,而会被识别为白色光。
此外,通过由各折射面852中的折射引起的色差、进而与被反射的外光的混合,乘员将可视上限光识别为单独的光是极困难的。
这样,近红外光照射部880照射的光中有可能被视觉确认的可视上限光被伪装成限制被识别为单独存在的光。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光加饰部802作为对可视上限光进行伪装的伪装部803发挥作用。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八实施方式,发光加饰部802在混合了近红外光照射部880照射的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的状态下发出可视加饰光。即,由于可视上限光通过与发光加饰部802发出的可视加饰光混合而被伪装,即使乘员与通过发光显示部2显示的信息一起视觉确认发光加饰部802,也较难单独识别可视上限光的存在。因此,能够抑制复杂的印象。
(第九实施方式)
如图19、20所示,第九实施方式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点为中心对第九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9所示,第九实施方式的指针94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指针40a、40b同样地可动显示与指示位置对应的信息。
指针940例如通过由聚碳酸酯树脂树脂或丙烯酸树脂等合成树脂构成的透光性的基材而一体地具有连结部941以及指示部942。连结部941被设置为贯通显示板20,并在比显示板20更靠反视觉确认侧与步进电机43的旋转轴连结。连结部941在比显示板更靠视觉确认侧具有入射部941a以及反射部941b。入射部941a朝向反视觉确认侧,可以使可视显示光以及近红外光入射。反射部941b将从入射部941a入射到连结部941的内部的可视显示光以及近红外光朝向指示部942的内部反射。被反射部941b反射的可视显示光以及近红外光从指示部942的内部向视觉确认侧射出。
另外,指针940具有从视觉确认侧覆盖指针940中的连结部941的盖状的罩944。罩944对可视显示光进行遮光。而且,本实施方式的罩944也对近红外光进行遮光,但可以使近红外光透过。
在第九实施方式中,可视光源部930具有多个显示用发光元件931,该显示用发光元件被配置为在基板9的视觉确认侧隔着聚光透镜932与入射部941a对置。各显示用发光元件931朝向入射部941a发出可视显示光。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可视显示光,发出在660nm左右具有峰值波长的被视觉确认为红色的红系色波长光。
在第九实施方式中,近红外光照射部980具有近红外发光元件981,该近红外发光元件与可视光源部930的显示用发光元件931同样地被配置为在基板9的视觉确认侧隔着聚光透镜932与入射部941a对置。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等间隔包围旋转轴的方式配置有三个显示用发光元件931、和一个近红外发光元件981(参照图20)。
因此,可视显示光和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这两方都从反视觉确认侧入射到指针940的入射部941a。这样在混合了可视显示光和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的状态下,被反射部941b反射,从指示部942发光照射到视觉确认侧。这样指示部942的视觉确认侧表面作为红系色显示区域DAr发挥作用。
根据以上,可视光源部930以及指针940等构成通过可视显示光的发光显示信息的发光显示部902。而且,由于驾驶员不能将可视上限光识别为单独的光,只识别为仅指针940发光,所以能够难以意识到自己的面部由于拍摄而被照明。此外,在图19中,用实线的箭头示意性地示出可视显示光,用虚线的箭头示意性地示出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由于实际上在通过指针940的期间混合,所以较难分离并识别。
这样,近红外光照射部980照射的光中有可能被视觉确认的可视上限光被伪装成限制被识别为单独存在的光。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可视光源部930以及指针940作为对可视上限光进行伪装的伪装部903发挥作用。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九实施方式,指针940可动地显示与指示位置对应的信息,并且在在混合了近红外光照射部980照射的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的状态下发出可视显示光。即,由于可视上限光通过与指针940发出的可视显示光混合而被伪装,所以即使乘员视觉确认指针940,也能够提高只能够识别为仅指针940发光的可能性,并能够抑制复杂的印象。
(第十实施方式)
如图21~25所示,第十实施方式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点为中心对第十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21、22所示,在比第十实施方式的显示板20更靠视觉确认侧设置有透光板1090。透光板1090例如通过聚碳酸酯树脂树脂或丙烯酸树脂等合成树脂形成为透光性的平板状。透光板1090具有朝向视觉确认侧的表板面1091以及朝向反视觉确认侧的背板面1092。
如图23、24所示,可视光源部1030具有多个可视发光元件1031,该可视发光元件以与透光板1090的外边缘部对置的方式安装于照明基板1032。各可视发光元件1031沿着透光板1090的外边缘部排列。各可视发光元件1031发出作为可视光的可视光源光,并提供到透光板1090的板内部。
与这样的可视光源光向板内部的导入对应地形成有透光板1090。具体地,如图25所示,透光板1090是从背板面1092向表板面1091侧凹陷而形成的元件,具有凹陷深度5~20μm左右的微小的尺寸的多个反射元件1093。通过将多个反射元件1093适当地配置于背板面1092上,来形成图案PTN。各反射元件1093使被导入到板内部的可视光源光向视觉确认侧反射,从而图案PTN基于微小的反射元件1093的集合以面状发光,并被显示。特别是本实施方式的图案PTN成为以对指针40a、40b的显示以及图像显示器10的显示画面11进行镶边的方式被视觉确认的框状的框图案。
在第十实施方式中,如图23所示,近红外光照射部1080具有近红外发光元件1081,该近红外发光元件1081被配置为夹设于在可视光源部1030中相互并排的可视发光元件1031间。
因此,可视光源光和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这两方都入射到透光板1090的外边缘部。这样在透光板1090的板内部中,可视显示光和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混合的状态下,被反射元件1093反射,发光照射到视觉确认侧。此外,在图23~25中,用实线的箭头示意性地示出可视光源光的一部分,用虚线的箭头示意性地示出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的一部分。
这样,近红外光照射部1080照射的光中有可能被视觉确认的可视上限光被伪装成限制被识别为单独存在的光。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可视光源部1030以及透光板1090作为对可视上限光进行伪装的伪装部1003发挥作用。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十实施方式,通过将近红外光照射部1080配置于可视光源部1030,从而使反射元件1093反射包括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的近红外光,并照射到视觉确认侧。即,可视上限光通过与由反射元件1093实现的图案PTN的显示混合而被伪装,所以即使乘员视觉确认图案PTN,也能够提高只识别为仅图案PTN发光的可能性,并能够抑制复杂的印象。
(第十一实施方式)
如图26所示,第十一实施方式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点为中心对第十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十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显示装置1100是具备图像显示器1110、透光性罩部1113、光学贴合部1115、导光部件1117以及近红外光照射部1080等的图形仪表。
对图像进行发光显示的图像显示器1110成为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液晶显示器。在图像显示器1110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图像的显示的电极、布线、彩色滤光片以及荧光体等部件。
透光性罩部1113例如由聚碳酸酯树脂树脂或丙烯酸树脂等合成树脂或玻璃构成,形成为透光性的平板状。透光性罩部1113在比图像显示器1110更靠视觉确认侧与该图像显示器1110的显示画面1111之间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
光学贴合部1115通过以填埋显示画面1111与透光性罩部1113之间的缝隙的方式将透光性的媒介物填充到该缝隙而形成。作为透光性的媒介物,采用光学用透明树脂(Optically Clear Resin,OCR)。光学贴合部1115形成为具有与上述的规定的间隔对应的0.5~3.0mm左右的厚度的层状。由此,抑制在外光向显示画面1111入射时,该外光在透光性罩部1113与显示画面1111之间多重反射,图像的可视性提高。
导光部件1117形成为例如由聚碳酸酯树脂树脂或丙烯酸树脂等合成树脂构成的透光性。在导光部件1117中将导入部1118配置为与在比图像显示器1110更靠反视觉确认侧配置的基板9对置,该导入部1118构成为能够将光导入到部件内部。另外,在导光部件1117中,将导出部1119配置为与光学贴合部1115的端部连接,该导出部1119构成为能够从部件内部导出光。
在第十一实施方式中,近红外光照射部980具有多个近红外发光元件1181,该多个近红外发光元件1181配置在基板9的视觉确认侧中,与导光部件1117的导入部1118对置的位置。
因此,从近红外发光元件1181发出的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通过导入部1118在导光部件1117的部件内部被导光,并从导出部1119供给到光学贴合部1115的内部。
那样的话,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从光学贴合部1115进入到图像显示器1110的内部,通过电极、布线、彩色滤光片以及荧光体等部件接受扩散作用。其结果基于图像显示器1110的图像的发光显示的可视显示光和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在被混合的状态下向视觉确认侧照射。此外,在图26中,用实线的箭头示意性地示出可视光源光的一部分,用虚线的箭头示意性地示出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的一部分。
根据以上,图像显示器1110、透光性罩部1113以及光学贴合部1115等构成通过可视显示光的发光显示信息的发光显示部1102。而且,近红外光照射部1180照射的光中有可能被视觉确认的可视上限光被伪装成限制被识别为单独存在的光。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显示器1110、透光性罩部1113以及光学贴合部1115作为对可视上限光进行伪装的伪装部1103发挥作用。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十一实施方式,近红外光照射部1180向光学贴合部1115供给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向光学贴合部1115供给的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通过与从图像显示器1110发出的可视显示光混合而被伪装。因而,即使乘员视觉确认图像显示器1110,也能够提高只识别为仅显示图像的可能性,并能够抑制复杂的印象。
以上,如通过多个实施方式所说明那样,伪装部活用显示板的指标、指针、加饰用的环等具有车辆用显示装置现有的功能的部件,通过对这些部件附加伪装功能来对可视上限光进行伪装。
以上,对多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公开并不解释为限定为那些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要旨的范围内应用于各种实施方式以及组合。
具体地,作为变形例1,也可以通过设置于显示板20并显示警告等的显示灯形成红系色显示区域DAr,从该红系色显示区域DAr在混合了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的状态下发出作为可视显示光的红色显示光。
作为变形例2,也可以在设置于车辆用显示装置100的操作开关形成白色显示区域DAw、红系色显示区域DAr或者黄绿色显示区域DAg等显示区域DA,从这些显示区域DA在混合了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的状态下发出可视显示光。
作为与第二、四实施方式有关的变形例3,伪装部203等作为构成要素的黄绿色显示区域Dag并不限于环保显示灯226、发光环250等显示燃料效率的显示。例如,显示区域Dag也可以是显示电动汽车等的行驶状态或者充电状态的能量管理显示。
作为与第四实施方式有关的变形例4,近红外光照射部408也可以与背光灯采用黄绿色波长光的液晶显示器,或者使用了荧光显示管的VFD(Vacuum fluorescent display:真空荧光显示器)相邻配置。
作为与第五、六实施方式有关的变形例5,作为外光反射部,也可以采用形成在显示板520、620上的金属线。
作为与第七实施方式有关的变形例6,红系色加饰部并不限于红系色环750,也可以通过在显示板720上设置利用遮光性印刷而形成的红系色层来形成。
作为变形例7,也可以通过设置利用遮光性印刷而形成的红系色层来形成刻度指标23a、23b的至少一部分,并与该刻度指标23a、23b的至少一部分相邻配置近红外光照射部80。
作为与第八实施方式有关的变形例8,加饰用发光元件831也可以构成为发出红系色光或者黄绿色波长光作为可视加饰光。
作为与第九实施方式有关的变形例9,也可以采用轴内导光方式的指针940。在图27、28所示的例子中,在指针940的连结部941中突出形成有贯通步进电机43的内部的贯通轴941c。贯通轴941c也作为步进电机43的旋转轴发挥作用。在贯通轴941c中贯通步进电机43从步进电机43露出的前端部成为使可视显示光以及近红外光入射到贯通轴941c的内部的入射部941a。
而且,来自配置在基板9上的显示用发光元件931的可视显示光、和来自近红外发光元件981的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在混合的状态下向入射部941a入射,在贯通轴941c中被导光到视觉确认侧的指示部942。
作为与第九实施方式有关的变形例10,显示用发光元件931也可以发出黄绿色波长光或者白色光作为可视显示光。
作为与第十实施方式有关的变形例11,反射元件1093也可以不形成为从背板面1092凹陷。例如,能够通过在板面1092印刷光学墨水来形成反射元件1093。
作为与第十实施方式有关的变形例12,多个反射元件1093也可以不是形成为微小的尺寸,并基于该反射元件1093的集合显示以面状发光的图案PTN的构成。例如,反射元件1093也可以是具有侧壁面,且该侧壁面反射可视光源光以及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而发光的结构,该侧壁面将其凹陷深度例如设定为0.3~1.0mm的范围,并以轮廓显示信息的方式形成为刻度或者数字等的形状。
作为与第十实施方式有关的变形例13,也可以图案PTN显示信息,可视光源部1030以及透光板1090作为通过可视显示光的发光显示该信息的发光显示部发挥作用。
作为变形例14,也可以采用包括自发光的荧光体、蓄光体、发出紫外线光可视光的元件、发出包括紫外线光的可视光的涂料等,来代替采用发光二极管的显示用发光元件31。
作为变形例15,拍摄部60也可以配置在车辆用显示装置100的内部中图像显示器10的旁边以外的位置。另外,拍摄***4中近红外光照射部80也可以配置在车辆用显示装置100的内部,拍摄部60以及图像处理部70中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与车辆用显示装置100不同的外部。
作为变形例16,拍摄部60的拍摄对象并不限于乘员的面部。例如可以将拍摄对象设为手臂,并判定乘员的手势操作输入、脉搏等身体状况。
(第十二实施方式)
根据本公开的第十二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0020搭载在车辆上,发出用于拍摄车辆的乘员的照明光。照明装置10020与拍摄装置10010等一起构成拍摄***10009。本实施方式的拍摄***10009被利用于将车辆的乘员,特别是驾驶员的面部作为拍摄对象进行拍摄,并对该图像进行处理,从而监视驾驶员的瞌睡、漫不经心等状态的驾驶员状态监控(DriverStatus Monitor,DSM)。
如图2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0020配置在与拍摄***10009一体地形成的车辆用显示装置10100的内部。因此,照明装置10020与车辆用显示装置10100一起设置在与作为视觉确认者的乘员就坐的座席对置的中控面板。
车辆用显示装置10100构成组合了基于指针10060指示指标10042的模拟显示、和基于图像显示器10038显示的图像的数字显示的组合仪表,朝向视觉确认侧显示信息。作为被显示的信息,例如列举车辆的速度、发动机转速、燃料余量、发动机冷却水的水温、电动马达的电流值、其它车辆的异常等车辆的状态。作为其它被显示的信息,例如列举警报、道路信息、视野辅助信息、电子邮件等各种信息。
这样的车辆用显示装置10100除了图像显示器10038、显示板10040、显示用光源部10050以及指针10060之外,还由拍摄***10009等构成。
图像显示器10038配置在车辆用显示装置10100的大致中央。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显示器10038成为是使用了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的透射式的液晶面板,采用了由在二维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液晶像素形成的有源矩阵型的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器。此外,作为图像显示器10038,也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以外的有机EL显示器等。
显示板10040一般被称为文字板,是在车辆用显示装置10100中在视觉确认侧形成为筒状的饰板以及封闭饰板的视觉确认侧开口部的透明板围起的空间露出的露出部件。显示板10040例如通过对由聚碳酸酯树脂树脂或丙烯酸树脂等合成树脂构成的透光性的基材的表面部分地或者整体实施半透光性或者遮光性的印刷而形成为平板状。此外,也可以代替印刷而实施涂装,也可以通过粘贴等将使近红外光透过的光学树脂或者光学滤光材料保持在显示板10040上。
显示板10040配置在比图像显示器10038更靠视觉确认侧。在显示板10040中与图像显示器10038重叠的位置上例如开有开口孔10041,图像被显示于视觉确认侧,而不会干扰显示板10040。在显示板10040中,在夹着图像显示器10038的左右区域中分别形成有由指针10060指示的指标10042。通过可视光源部从与视觉确认侧相反侧(以下,称为反视觉确认侧)照明显示板10040的指标10042。
如图30所示,显示用光源部10050配置在比显示板10040更靠反视觉确认侧,具有发出可视显示光的多个显示用发光元件10051。各显示用发光元件10051例如采用发光二极管元件,各显示用发光元件10051通过基板10070上的导通图案与电源连接,从而朝向显示板10040发出可视显示光。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各显示用发光元件10051,采用由在400~800nm左右的波长的范围中广泛分布的光构成的白色光。
在显示板10040上,通过上述的印刷形成有遮光区域SA以及显示区域DA。遮光区域SA占据显示板10040的大多数的面积,例如通过遮光性的印刷形成暗色(例如黑色),从而对来自反视觉确认侧的可视显示光进行遮光。显示区域DA通过不实施半透光性的印刷或不实施印刷,而使来自反视觉确认侧的可视光源光透过,并通过将指标10042设定在显示区域DA,而使该指标10042发光,并被显示。
分别与显示板10040的左右区域对应地设置多个指针10060。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指针10060在左右区域中各设置一个。各指针10060一体地具有连结部10061以及指示部10062。连结部10061配置在比显示板10040更靠反视觉确认侧,并与保持在平板状的基板上的步进电机10063的旋转轴连结。指示部10062配置在比显示板10040更靠视觉确认侧,通过呈针状,从而能够指示指标10042。
各指针10060根据步进电机10063的输出而绕指针轴转动,通过分别指示对应的指标10042,从而显示与指示位置对应的信息。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左侧的指针10060以及指标10042显示车辆的速度,通过右侧的指针10060以及指标10042显示车辆的发动机转速。
如图31所示,拍摄***10009由拍摄装置10010以及照明装置10020等构成。拍摄装置10010对车辆的乘员(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驾驶员的面部)进行拍摄。具体地,如图32所示,拍摄装置10010具有相机10011、相机罩部10013以及图像处理部10014。相机10011配置在比显示板10040更靠反视觉确认侧的、例如图像显示器10038的旁边。
相机10011具有检测元件10011a、以及用于在检测元件10011a上对拍摄对象进行成像的透镜10011b。作为检测元件10011a,例如采用CMOS传感器等从可视光到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包括近红外光)具有良好的灵敏度,且检测的像的分辨率较高的元件。此处,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以下,称为可视上限光)意味着接近780~830nm的人能够视觉确认的上限的波长的光
在显示板10040中与相机10011对置的位置例如通过印刷设置近红外光透过滤光层10043,从而将从视觉确认侧覆盖相机10011的相机罩部10013形成为平板状。近红外光透过滤光层10043使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透过,并且将比可视上限光短波长的可视光的透过率设定得较低,从而能够通过检测元件检测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使得从视觉确认侧的乘员无法清楚地视觉确认相机。
图像处理部10014被实现为以将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安装在基板10070上的电子电路为主体而构建的功能模块。处理器通过基于通过输入输出接口输入的来自检测元件的信号来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从而能够实施图像处理。更详细而言,图像处理部10041根据从检测元件10000a输入的信号来生成拍摄拍摄对象而获得的图像数据。生成的图像数据保持原样地被输出至车辆的ECU(Electr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等车辆用显示装置10100的外部,可以由该ECU进行解析,也可以由图像处理部10014对图像数据进行解析,并判定驾驶员的瞌睡或漫不经心的有无。
如图33所示,照明装置10020通过照明光照明由拍摄装置10010拍摄的乘员。照明装置10020具有面发光部10021、照明罩部10030以及照明控制部10035。面发光部10021配置在车辆用显示装置10100中比显示板10040更靠反视觉确认侧的与可视光源部隔开遮光壁10071划分出的空间。
在显示板10040中与面发光部10021对置的位置设置近红外光透过滤光层10044,从而将从视觉确认侧覆盖面发光部10021的照明罩部10030形成为平板状。近红外光透过滤光层10044与相机罩部10013同样地,使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透过,并将比可视上限光短波长的可视光的透过率设定得较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照明罩部10030中,在车辆用显示装置10100的空间中露出的视觉确认侧表面被实施与作为车辆用显示装置10100的周边部件的中控面板、转向部件,或者仪表罩的表面加工相匹配的由凹凸构成的加饰花纹。此外,加饰花纹可以通过印刷或者薄膜的粘贴来实施,该情况下,例如可以采用金属色调、碳色调和木纹色调等加饰花纹。通过这样的加饰花纹,照明罩部10030的美观与上述的周边部件的美观之差变小,使照明装置10020的存在难以引人注目。
面发光部10021具有近红外发光元件10022以及面发光化光学元件10023。近红外发光元件10022例如采用发光二极管。近红外发光元件10022被保持在基板10070的视觉确认侧表面,通过基板10070上的导通图案与电源连接,从而发出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采用在850nm具有峰值波长,半值宽度具有30~40nm左右的波长特性的近红外发光元件10022。
面发光化光学元件10023是配置在近红外发光元件10022与照明罩部10030之间,例如以由聚碳酸酯树脂树脂或丙烯酸树脂等合成树脂构成的透光性的基材为主体而形成的棱镜透镜。面发光化光学元件10023具有将来自近红外发光元件10022的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导入的导入部10024、以及对导入到导入部10024的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进行面发光化并射出的面发光化部10025。
导入部10024具有导入面10024a,该导入面10024a从面发光化部10025向反视觉确认侧突出形成,并与近红外发光元件10022以小的缝隙对置。导入面10024a形成为镜面状,将近红外发光元件10022发出的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高效地导入到基材内部。导入到基材内部的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被导入部10024中形成侧壁的侧壁反射面10024b反射,并被导光到视觉确认侧的面发光化部10025。
面发光化部10025具有配置在导入面10024a的视觉确认侧的偏转反射面10025a、以及从偏转反射面10025a沿着照明罩部10030的延伸配置方向延伸的板部10025b。偏转反射面10025a将被导光到导入部10024的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反射,以使得向朝向板部10025b的方向偏转。
板部10025b形成为具有与照明罩部10030对置的对置面10025c、以及与对置面10025c夹着板部10025b的主体而形成在相反侧的背面10025d的矩形板状。调整对置面10025c以及背面10025d的角度,以便对置面10025c与背面10025d的间隔随着远离偏转反射面10025a而逐渐变小。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置面10025c以及背面10025d分别被实施压花加工等,从而形成为粗面状。这样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被对置面10025c以及背面10025d扩散,从而被面发光化。
因此,面发光部10021对作为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的照明光进行面状发光。特别是本实施方式的面发光部10021以基于板部10025b的形状的矩形面状对照明光进行面状发光。被面状发光的照明光透过照明罩部10030照明车辆的乘员。
照明控制部10035被实现为以将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安装在基板10070上的电子电路为主体而构建的功能模块。该电子电路可以为了照明装置10020而单独设置,也可以与实现拍摄装置10010的图像处理部10014的电子电路共用化,还可以与用于控制图像显示器10038、指针10060等的控制电路共用化。
照明控制部10035根据车辆的点火开关的接通以及断开等来控制近红外发光元件10022的点亮以及熄灭,在近红外发光元件10022被点亮的情况下,控制其发光量。
通过偏转反射面10025a、对置面10025c以及背面10025d的角度的设定、及对置面10025c以及背面10025d的粗面状态的设定,来调整配光,任意地实现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的面发光化中的每单位面积的光度(与亮度对应)的分布(参照图33的右侧)。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面发光部10021中,每单位面积的照明光的光度最大的最大位置MP形成在对置面10025c的大致中央。该最大位置MP与上述的分布中的峰值位置PP对应,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一处该最大位置MP。而且,随着远离最大位置MP,每单位面积的照明光的光度平稳地降低。
此处,光度如一般所知那样,通过利用每个波长的能见度对放射强度进行加权来计算。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光是近红外光,但具有大于零的能见度,由于包含780~830nm的波长的光(即可视上限光),所以照明光的光度也具有大于零的值。
在面发光部10021中,这样的最大位置MP处的每单位面积的照明光的光度被设定为小于感知极限值CV,该感知极限值CV是视觉确认出照明装置10020的乘员能够将可视上限光相对地感知为独立的光的下限值。此处,感知极限值CV是本实施方式中新公开的概念,如果最大位置MP处的每单位面积的照明光的光度为感知极限值CV以上,则乘员在视觉确认照明装置10020时,会在最大位置MP处独立地感知到可视上限光的发光。另一方面,如果最大位置MP处的每单位面积的照明光的光度小于感知极限值CV,则乘员不能将可视上限光的发光感知为独立的光。
这样的感知极限值CV并不总是恒定的绝对值,有对周边环境的依存性,也根据周围的环境上下。例如晚上等车内较暗的情况下,乘员容易将可视上限光感知为独立的光,所以感知极限值CV降低。另一方面,例如白天等车内较亮的情况下,可视上限光存在于周围的外光中,由于乘员较难将可视上限光感知为独立的光,所以感知极限值CV上升。
另外,不管通过上述的照明罩部10030的加饰花纹,还是通过迷彩那样的伪装效果,由于乘员较难将可视上限光感知为独立的光,所以与照明罩部10030没有花纹的情况相比,感知极限值CV上升。
在这样面发光部10021进行面状发光的照明装置10020中,虽然单位面积中的放射照度变小,但通过将发光面积设定得较宽,也确保通过单位面积的放射照度和发光面积的积获得的照明光的辐射能的总量,能够提供足以照明车辆的乘员的照明光。
因此,照明控制部10035可以根据感知极限值CV的上下使近红外发光元件的发光量(辐射能的量)变化,也可以在感知极限值CV降低的情况下,不使该发光量变化,而优先确保照明光的辐射能的总量。
(作用效果)
以下重新对以上说明的第十二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第十二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0020,由于面发光部10021对作为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的照明光进行面状发光,所以通过使发光分散为面状,能够降低每单位面积的光度。而且,在面发光部10021中每单位面积的光度最大的最大位置MP处也使发光分散,以使得每单位面积的光度小于感知极限值CV。因而,在乘员观察面发光部10021的情况下,较难将可视上限光感知为独立的光,所以给乘员带来复杂的印象被抑制。
另外,根据第十二实施方式,照明装置10020还具备照明罩部10030,该照明罩部10030覆盖面发光部10021,并使照明光透过。通过具备这样的照明罩部10030,从而抑制面发光部10021露出而被直接视觉确认的事态,所以使面发光部10021的存在难以引人注目。因此,给乘员带来复杂的印象被抑制。
另外,根据第十二实施方式,照明罩部10030被设置在车辆用显示装置10100中作为在视觉确认侧露出的露出部件的显示板10040。由于这样的车辆用显示装置10100朝向视觉确认侧显示信息,所以该露出部件特别容易被关注。在被作为容易关注的露出部件的显示板10040覆盖的位置配置面发光部10021适合照明乘员的面部等。而且,由于在面发光部10021的上述最大位置MP处也使发光分散,以使得每单位面积的光度小于感知极限值CV,所以即使乘员关注作为露出部件的显示板10040,由于较难将可视上限光感知为独立的光,所以给乘员带来复杂的印象被抑制。
另外,根据第十二实施方式,照明装置10020具有面发光化光学元件10023,该面发光化光学元件10023对从近红外发光元件10022发出的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进行面发光化。通过这样的面发光化光学元件10023的面发光化,能够容易地实现进行面状发光的面发光部10021。
另外,根据第十二实施方式,面发光化光学元件10023是由透光性基材形成,将从近红外发光元件10022发出的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取入到内部并进行导光且进行面状发光的棱镜透镜。通过适当地设计这样的棱镜透镜的形状,能够使来自近红外发光元件10022的可视上限光任意地分散,所以能够容易地将上述的最大位置MP处的每单位面积的光度设定为小于感知极限值CV。
另外,根据第十二实施方式的拍摄***10009,由于面发光部10021对作为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的照明光进行面状发光,所以通过使发光以面状分散,能够降低每单位面积的光度。而且,在面发光部10021中每单位面积的光度最大的最大位置MP处也使发光分散,以使得每单位面积的光度小于感知极限值CV。因而,在乘员观察面发光部10021的情况下,由于较难将可视上限光感知为独立的光,所以给乘员带来复杂的印象被抑制。
而且,拍摄装置10010可以感知并拍摄较难感知为独立的光的可视上限光。通过拍摄***10009适当地活用照明光,能够抑制拍摄质量的降低。
另外,根据第十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显示装置10100,由于面发光部10021对作为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的照明光进行面状发光,所以通过使发光分散为面状,能够降低每单位面积的光度。而且,在面发光部10021中每单位面积的光度最大的最大位置MP处也使发光分散,以使得每单位面积的光度小于感知极限值CV。因而,在乘员观察所显示的信息时,即使接受到来自面发光部10021的照明光,也较难将可视上限光感知为独立的光,所以给乘员带来复杂的印象被抑制制。
通过与比较例的比较,对第十二实施方式追加说明。在图34所示的比较例的照明装置10920中,透镜10923对从近红外发光元件10922发出的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进行聚光,并进行点状发光。在这样的比较例中,与图33比较可知,产生每单位面积的光度超过感知极限值CV的部分。其结果是乘员将超过感知极限值CV的部分的可视上限光识别为独立的光。
(第十三实施方式)
如图35~39所示,第十三实施方式是第十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以与第十二实施方式不同的点为中心对第十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十三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0220中,如图35所示,照明罩部10230具有反射构造部10231,来代替加饰花纹。也如图37、38所示,反射构造部10231将从与面发光部10221相反侧(即视觉确认侧)入射到照明罩部10230的太阳光等外光再次反射到与面发光部10221相反侧。
本实施方式的反射构造部10231通过在照明罩部10230的视觉确认侧表面中形成复杂的凹凸构造10232而设置。更详细而言,作为复杂的凹凸构造10232,采用模仿金刚石切割的构造。凹凸构造10232中形成为镜面状的多个反射面10232a朝向相互不同的方向,从而从与面发光部10221相反侧入射来的外光再次被反射到与面发光部10221相反侧的各种方向。
第十三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0220除了近红外发光元件10222之外,还具有发出作为可视光的可视混合光的多个可视发光元件10226。各可视发光元件10226例如采用发光二极管。本实施方式的可视发光元件10226设置两个,被配置在夹着近红外发光元件10222的两侧。各可视发光元件10226通过基板10070上的导通图案与电源连接,从而能够朝向面发光化光学元件10223发出可视混合光。特别是本实施方式的可视发光元件10226能够发出白色光作为可视混合光,但也可以发出绿色光、红系色光等其它颜色的光。
第十三实施方式的面发光化光学元件10223是以例如由聚碳酸酯树脂树脂或丙烯酸树脂等合成树脂构成的透光性的基材为主体而形成的棱镜透镜,形成为块状。在面发光化光学元件10223中,导入面10223a形成为具有能够与近红外发光元件10222以及各可视发光元件10226同时对置的面积的平面状。在面发光化光学元件10223中与照明罩部10230对置的对置面10223b形成为具有比导入面10223a大一圈的面积的平面状,从而与反射构造部10231的大致整个区域重叠。
这样的面发光化光学元件10223通过将导入面10223a以及对置面10223b形成为镜面状,从而不具有使照明光以及可视混合光扩散的要素。然而,在从导入面10223a到对置面10223b的光路上,一部分被侧壁反射面223c反射,从而与近红外发光元件10222以及各可视发光元件10226保持原样地发出照明光以及可视混合光的情况相比较,实现面发光化。
如图36所示,照明装置10220的照明控制部10235还具有可视发光量变更部10236。可视发光量变更部10236控制各可视发光元件10226的点亮以及熄灭,在各可视发光元件10226被点亮的情况下,控制其发光量。
特别是本实施方式的照明控制部10235能够与车辆中例如设置在中控面板的上面部的外光传感器10007以及图像处理部10014进行通信。外光传感器10007能够检测外光。另外,也能够通过相机10011检测外光。可以从外光传感器10007以及图像处理部10014获取这些检测结果,并推定照明装置10220的周围的亮度。
也如图39的流程图所示,若照明控制部10235被输入外光传感器10007的检测结果,则可视发光量变更部10236判定其值(参照图39的S10),变更各可视发光元件10226发出的发光量。更详细而言,如果外光传感器10007的外光检测量是规定量以上,则可视发光量变更部10236将各可视发光元件10226发出的发光量设为零。即,熄灭各可视发光元件10226。(参照图39的S20)。如果外光传感器10007的外光检测量少于规定量,则可视发光量变更部10236使各可视发光元件10226点亮(参照图39的S30),对各可视发光元件10226发出的发光量进行变更,以使得随着外光传感器10007的外光检测量变少,各可视发光元件10226发出的发光量变多(参照图39的S40)。
因此,在例如白天等周围充分亮的情况下,如图37所示,各可视发光元件10226成为熄灭状态。因此,仅近红外发光元件10222成为点亮状态,近红外发光元件10222发出的作为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的照明光透过面发光化光学元件10223以及反射构造部10231而被面状发光。此时,被反射构造部10231反射的外光与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混合。因此,由于乘员较难将可视上限光感知为独立的光,所以感知极限值CV上升。因而,使面发光部10221的最大位置MP处的每单位面积的光度小于感知极限值CV的允许性成为较高的状态。
另一方面,例如在晚上等周围较暗的情况下,如图38所示,由于外光(参照图38的虚线箭头)本身较少,所以在作为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的照明光中混合外光本身是较困难的。因此,可视发光量变更部10236使各可视发光元件10226点亮。那样的话,近红外发光元件10222发出的作为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的照明光和各可视发光元件10226发出的可视混合光在面发光化光学元件10223中混合,并进行面发光化。这样,透过反射构造部10231的作为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的照明光成为与可视混合光混合的状态,由于乘员较难将可视上限光感知为独立的光,所以感知极限值CV上升。因而,使面发光部10221的最大位置MP处的每单位面积的光度小于感知极限值CV的允许性成为较高的状态。
并且,作为可视混合光的白色光在透过反射构造部10231的反射面10232a时被折射,产生色差,由于产生与凹凸构造10232对应的复杂的光学花纹,所以乘员较难将可视上限光感知为独立的光。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十三实施方式,照明罩部10230具有反射构造部10231,该反射构造部10231将从与面发光部10221相反侧入射到该罩部10230的外光再次反射到与面发光部10221相反侧。被这样的反射构造部10231反射的外光与来自面发光部10221的可视上限光混合。因此,乘员较难将可视上限光感知为独立的光的结果是提高上述感知极限值CV,能够容易使上述最大位置MP处的每单位面积的光度小于感知极限值CV,所以给乘员带来复杂的印象被抑制。
另外,根据第十三实施方式,面发光化光学元件10223通过在从近红外发光元件10222发出的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中混合从可视发光元件10226发出的可视混合光,来进行面发光化。由于可视混合光与可视上限光混合,所以乘员较难将可视上限光感知为独立的光的结果是提高上述感知极限值CV,能够容易使上述最大位置MP处的每单位面积的光度小于感知极限值CV,所以给乘员带来复杂的印象被抑制。
另外,若周围的外光变少,则通过反射构造部10231中的反射而与来自面发光部10221的可视上限光混合的外光也减少。其结果是担心乘员容易将可视上限光感知为独立的光,感知极限值CV变小。
然而,在第十三实施方式中,根据周围的亮度来变更可视发光元件10226发出的发光量。即使感知极限值CV根据周围的亮度而上下,通过根据周围的亮度来改变与可视上限光混合的可视混合光的发光量,能够抑制感知极限值CV的变动。因此,由于始终都能够使上述最大位置MP处的每单位面积的光度小于感知极限值CV,所以可靠地抑制给乘员带来复杂的印象。
另外,在第十三实施方式中,对可视发光元件10226发出的发光量进行变更,以使得随着周围的外光变少,可视发光元件10226发出的发光量变多。因而,通过增加与来自面发光部10221的可视上限光混合的可视混合光,来补偿外光的减少,能够抑制感知极限值CV的降低。其结果是能够容易使上述最大位置MP处的每单位面积的光度小于感知极限值CV,给乘员带来复杂的印象被抑制。
以下,对各实施方式中的每单位面积的照明光的光度、以及在可视上限光中混合可视混合光的情况下的色比率有关的适当的条件进行说明。
此处,以下的说明中的白天环境被定义为车内的亮度为500lx以上且小于100,000lx的条件的环境,假设晴天时且车辆的灯非点亮的环境。日出/日落环境被定义为车内的亮度为0lx以上且小于500lx的条件的环境,假设车辆的灯点亮的环境。另外,假设车辆的挡风玻璃是透明色,车辆用显示装置10100的显示板10040的大半是黑色。
最初,对每单位面积的照明光的光度进行说明。在白天环境中,在对作为包括可视上限光的近红外光的照明光进行面状发光的面发光部10021、10221的最大位置MP中,通过将每单位面积的照明光的光度设为5cd/m2以下,从而可以说乘员不能够将可视上限光感知为独立的光。在日出/日落环境中,在面发光部10021、10221的最大位置MP中,通过将每单位面积的照明光的光度设为0.5cd/m2以下,从而可以说乘员不能够将可视上限光感知为独立的光。
另外,感知极限值CV也由于车辆用显示装置10100的显示用光源部10050等每单位面积的可视显示光的光度而受到影响。具体地,通过将每单位面积的照明光的光度抑制为每单位面积的可视显示光的光度的5%以下,从而可视上限光的独立的感知变得较难。
具体地,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显示装置10100具有在白天环境(或者灯非点亮时)中将每单位面积的可视显示光的光度设为100cd/m2,在日出/日落环境(或者灯点亮时)中将每单位面积的可视显示光的光度减少到10cd/m2的减光功能。与此对应地,照明装置10020、10220在白天环境(或者灯非点亮时)中将每单位面积的照明光的光度设为5cd/m2以下,在日出/日落环境(或者灯非点亮时)中将每单位面积的照明光的光度减少到0.5cd/m2以下,以满足上述的5%以下的条件。
接下来,对如第十三实施方式那样,在可视上限光中混合可视混合光的情况下的色比率进行说明。首先,根据可视混合光是否是白色光,是否是红色光(波长620~780nm),是否是绿色光(波长495~570nm),是否是蓝色光(波长450~495nm),即,根据可视混合光的颜色,可视上限光较难被感知为独立的光的水准存在差异。趋势是在红色光的混合中,最难将可视上限光感知为独立的光,所以效果最高。接着,是绿色光的混合、蓝色光的混合、白色光的混合的顺序。
而且,在可视混合光是白色光的情况下,通过相对于可视混合光的辐射能10,将可视上限光的辐射能抑制到1以下,可视上限光的独立的感知变得较难。在可视混合光是蓝色光的情况下,通过相对于可视混合光的辐射能10,将可视上限光的辐射能抑制到2以下,可视上限光的独立的感知变得较难。在可视混合光是绿色光的情况下,通过相对于可视混合光的辐射能10,将可视上限光的辐射能抑制到3以下,可视上限光的独立的感知变得较难。
在可视混合光是红色光的情况下,本身几乎不产生可视混合光和可视上限光的颜色的区别。因此,可以说可视上限光的辐射能相对于可视混合光的辐射能的比率没有制约。
作为变形例17,照明装置10020可以与由显示板10040的显示区域DA形成的指标10042、显示灯、图像显示器10038等相邻配置。另外,照明装置10020也可以与包围指针10060的转动范围进行发光的加饰部件相邻配置。这样的话,能够利用对显示区域DA的吸引性等,更难以识别可视显示光。
例如如图40的向量分布图所示,在图34所示的点状发光的照明装置10920不与显示区域DA相邻的情况下,照明光的每单位面积的光度超过识别阈值V0(与感知极限值CV对应)(在图40、41中,利用点划线的图示)。如图41的向量分布图所示,在面状发光的照明装置10020不与显示区域DA相邻的情况下,光以面状分散的结果是照明光的最大位置MP处的每单位面积的光度低于识别阈值V0(在图42中利用虚线的图示)。
另一方面,如图42的向量分布图所示,在照明装置10020与发出黄绿色光的显示区域DA相邻的情况下,产生对黄绿色光的吸引性的结果是识别阈值本身从V0上升到V1。因此,用于使最大位置MP处的每单位面积的光度小于感知极限值CV的富余度提高,可以维持照度能量的总量,并抑制发光面积的增大。其结果是即使面发光部10021是面状发光的结构,也能够更省空间地形成照明装置10020。
作为这样的结构的具体例,列举照明装置10020与背光灯采用黄绿色显示光的液晶显示器,或者使用荧光显示管的VFD(Vacuum fluorescent display)相邻配置的结构。
作为与第十三实施方式有关的变形例18,如图43所示,反射构造部10231也可以在与照明罩部10230对应的显示板10040的一部分的表面由通过印刷等形成的金属线构造10233形成。金属线构造10233通过形成多个能够与指针轴同心圆状地反射外光的微小的金属状细线,并在金属状细线之间设置能够使照明光透过的透过区域来形成。根据由金属线构造10233构成的反射构造部10231,也能够将从与面发光部10221相反侧入射到照明罩部10230的外光再次反射到与面发光部10221相反侧。
作为与第十三实施方式有关的变形例19,照明罩部10230可以采用显示板10040以外的例如作为包围指针10060的转动范围的加饰部件的反射环。反射环例如通过在由聚碳酸酯树脂树脂或丙烯酸树脂等合成树脂构成的透光性的基材的视觉确认侧的表面镀覆或者蒸镀锡或银等金属等来形成极薄的金属薄膜而成的。这样的金属薄膜作为单向镜或半透半反镜状的反射构造部10231发挥作用。因此,作为照明罩部10230的反射环,将从与面发光部10221相反侧入射来的外光再次反射到与面发光部10221相反侧,并形成为能够使照明光透过。
作为与第十三实施方式有关的变形例20,可以通过构成为照明罩部10230形成指标10042,从而在发出可视混合光的可视发光元件10226中附加照明指标10042的功能。
作为与第十三实施方式有关的变形例21,可以通过将图像显示器10038的背光灯置换为面发光部10221,而使用可视混合光来显示图像。
作为变形例22,也可以将显示板10040变更为黑色印刷以外的红色、白色等印刷,来使感知极限值CV上升。
作为变形例23,可以不设置照明罩部10030,面发光化光学元件10023可以在车辆用显示装置10100中被饰板以及透明板围起的空间中露出。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在面发光化光学元件10023形成反射构造部10231。
作为变形例24,面发光化光学元件10023并不限于棱镜透镜,可以是扩散板,也可以是与应用了MEMS的衍射光栅、微透镜、反射镜阵列等的组合。
作为变形例25,可以针对一个面发光化光学元件10023设置两个以上的近红外发光元件10022。
作为变形例26,面发光部10021只要是进行面状发光的部件,则也可以是通过缝隙少地排列微小的点光源而形成为面状的结构。另外,面发光部10021也可以是通过缝隙少地排列细线状的光源而形成为面状的结构。
作为变形例27,在面发光部10021中每单位面积的照明光的光度最大的最大位置MP也可以形成两处以上。而且,面发光部10021也可以在整个区域中以每单位面积的照明光的光度实质相同的方式进行面状发光,此时,该整个区域相当于最大位置MP。
作为变形例28,照明装置10020,或者具备该照明装置10020等的拍摄***10009并不限于配置在车辆用显示装置10100的内部的结构。例如,照明装置10020,或者具备该照明装置10020等的拍摄***10009也可以配置为与车辆用显示装置10100相邻并独立的组件。另外,例如,照明装置10020,或者具备该照明装置10020等的拍摄***10009也可以在远离车辆用显示装置10100的位置配置为独立的组件。此处可以采用的结构包括拍摄***10009中仅将照明装置10020配置在车辆用显示装置10100的内部,而将拍摄装置10010配置在车辆用显示装置的外部的结构、以及将拍摄装置10010配置在车辆用显示装置10100的内部,而仅将照明装置10020配置在车辆用显示装置10100的外部的结构等。另外,此处可以采用的结构包括照明装置10020中仅将面发光部10021配置在车辆用显示装置10100的内部,而将照明装置10020的其它部分以及拍摄装置10010配置在车辆用显示装置10100的外部的结构。
作为变形例29,照明装置10020,或者具备该照明装置10020等的拍摄***10009也可以配置在用于对车辆的各种功能进行显示或者操作的设备(音响、车辆导航、空调装置等的操作面板)的内部。
作为变形例30,拍摄装置10010的拍摄对象并不限于乘员的面部。例如可以将拍摄对象设为乘员的手臂,判定乘员的手势操作输入、脉搏等身体状况。
本公开所记载的流程图或流程图处理由多个部(或称作步骤)构成,各部例如表现为S110。进而,各部可以分割成多个子部,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多个部合成一个部。进而,这样构成的各部可以称作为线路、设备、模块、方法。
另外,上述的多个部的每一个或者组合不仅能够实现为(i)与硬件单元(例如,计算机)组合的软件的部,也实现为(ii)硬件(例如,集成电路、布线逻辑电路)的部,含有或者不含有关联的装置的功能。并且,硬件的部也能够被构成在微型计算机的内部。
依照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描述,但应该理解本公开并不限定于该实施例、结构。本公开也包含各种变形例、同等范围内的变形。除此之外,各种各样的组合、方式、以及在它们中包含仅一要素、其以上或其以下的其它组合、方式也在本公开的范畴、思想范围内。

Claims (31)

1.一种车辆用显示装置,是搭载在车辆上,并对信息进行显示的车辆用显示装置,具备:
近红外光照射部(80、280、380、480、580、680、780、880、980、1080、1180),将包括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的近红外光照射到视觉确认侧;以及
伪装部(3、203、303、403、503、603、703、803、903、1003、1103),对上述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进行伪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显示装置,其中,
上述伪装部通过在上述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中混合与上述波长不同的波长的可视光来对上述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进行伪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车辆用显示装置,其中,
上述伪装部具有发光显示部(2、202、902、1102),上述发光显示部通过可视显示光的发光显示上述信息,
上述发光显示部在混合了上述近红外光照射部照射的包括上述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的近红外光的状态下发出上述可视显示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显示装置,其中,
上述发光显示部具有指针(940),上述指针可动地显示与指示位置对应的上述信息,并且在混合了上述近红外光照射部照射的包括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的近红外光的状态下发出上述可视显示光。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显示装置,其中,
上述发光显示部具备:
图像显示器(1110),对图像进行发光显示;
透光性罩部(1113),被配置在比上述图像显示器更靠视觉确认侧;以及
光学贴合部(1115),填埋上述图像显示器的显示画面与上述透光性罩部的缝隙,
上述近红外光照射部向上述光学贴合部供给包括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的近红外光。
6.根据权利要求3~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显示装置,其中,
上述发光显示部具有发出作为上述可视显示光的红系色光的红系色显示区域(DAr),并从上述红系色显示区域在混合了上述近红外光照射部照射的包括上述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的近红外光的状态下发出上述红系色光。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显示装置,其中,
上述发光显示部具有发出作为上述可视显示光的黄绿色波长光的黄绿色显示区域(DAg),并从上述黄绿色显示区域在混合了上述近红外光照射部照射的包括上述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的近红外光的状态下发出上述黄绿色波长光。
8.根据权利要求3~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显示装置,其中,
上述发光显示部具有发出作为上述可视显示光的白色光的白色显示区域(DAw),并从上述白色显示区域在混合了上述近红外光照射部照射的包括上述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的近红外光的状态下发出多于上述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的光量的上述白色光。
9.根据权利要求3~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显示装置,其中,
上述发光显示部具有:
可视光源部(30、230a、230b),发出上述可视显示光;以及
显示板(20、220、320),具有使上述可视光源部发出的可视光透过的透过区域(DA),并使用上述透过区域对上述车辆的信息进行显示,
上述发光显示部通过对上述可视光源部配置上述近红外光照射部,从而在上述透过区域中使上述近红外光照射部发出的包括上述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的近红外光透过到视觉确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车辆用显示装置,其中,
上述伪装部具有外光反射部(550),上述外光反射部将从视觉确认侧入射的外光再次反射到视觉确认侧,并且形成为能够使来自反视觉确认侧的光透过,
上述外光反射部配置在比上述近红外光照射部更靠视觉确认侧,使上述近红外光照射部照射的包括上述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的近红外光透过,从而在混合了包括上述可视光的上限的光的近红外光的状态下将上述外光反射到视觉确认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显示装置,其中,
上述伪装部具有发光显示部(302、402),上述发光显示部通过可视显示光的发光显示上述信息,
上述发光显示部与上述近红外光照射部相邻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用显示装置,其中,
上述发光显示部具有发出作为上述可视显示光的红系色光的红系色显示区域(DAr),并使上述红系色显示区域与上述近红外光照射部相邻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者12所述的车辆用显示装置,其中,
上述发光显示部具有发出作为上述可视显示光的黄绿色波长光的黄绿色显示区域(DAg),并使上述黄绿色显示区域与上述近红外光照射部相邻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显示装置,其中,
上述发光显示部具有发出作为上述可视显示光的白色光的白色显示区域(DAw),并使上述白色显示区域与上述近红外光照射部相邻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显示装置,其中,
上述伪装部具有外光反射部(650),上述外光反射部将从视觉确认侧入射的外光再次反射到视觉确认侧,
上述外光反射部与上述近红外光照射部相邻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显示装置,其中,
上述伪装部具有红系色加饰部(750),上述红系色加饰部形成为对上述信息的显示进行加饰的红系色,
上述红系色加饰部与上述近红外光照射部相邻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显示装置,其中,
上述伪装部具有发光加饰部(802),上述发光加饰部通过发出可视加饰光来对上述信息的显示进行加饰,
上述发光加饰部在混合了上述近红外光照射部照射的包括上述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的近红外光的状态下发出上述可视加饰光。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车辆用显示装置,其中,
上述伪装部具备:
可视光源部(1030),发出可视光源光;以及
透光板(1090),是从上述可视光源部将上述可视光源光导入到板内部的透光板,具有将上述可视光源光反射到视觉确认侧的多个反射元件(1093),通过适当地配置上述反射元件来显示图案(PTN),
上述近红外光照射部通过被配置在上述可视光源部中而使上述反射元件反射包括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的近红外光,并照射到视觉确认侧。
19.根据权利要求1~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显示装置,其中,
上述车辆用显示装置还具备拍摄部(60),上述拍摄部对被上述近红外光照射部照明的拍摄对象进行拍摄。
20.一种拍摄***,是配置在对车辆的信息进行显示的车辆用显示装置的内部,并对上述车辆内的拍摄对象进行照明以进行拍摄的拍摄***,具备:
近红外光照射部(80、280、380、480、580、680、780、880、980、1080、1180),将包括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的近红外光照射到视觉确认侧;以及
拍摄部(60),对被上述近红外光照射部照明的拍摄对象进行进行拍摄,
通过设置在上述车辆用显示装置中的伪装部(3、203、303、403、503、603、703、803、903、1003、1103)对上述近红外光照射部照射的上述可视光的上限的光进行伪装。
21.一种照明装置,是搭载在车辆上,并发出用于拍摄上述车辆的乘员的照明光的照明装置,其中,
上述照明装置具备面发光部(10021、10221),上述面发光部对作为包括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的近红外光的上述照明光进行面状发光,
在上述面发光部中,在每单位面积的上述照明光的光度最大的最大位置(MP)处,上述每单位面积的照明光的光度被设定为小于感知极限值(CV),上述感知极限值是上述乘员能够将上述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感知为独立的光的下限值。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
上述照明装置还具备罩部(10030、10230),上述罩部覆盖上述面发光部,并使上述照明光透过。
23.一种照明装置,是配置于朝向视觉确认侧显示信息的车辆用显示装置(10100)的内部的权利要求2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
上述罩部设置在上述车辆用显示装置中在上述视觉确认侧露出的露出部件(10040)。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者2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
上述罩部具有反射构造部(10231),上述反射构造部将从与上述面发光部相反侧入射到上述罩部的外光再次反射到与上述面发光部相反侧。
25.根据权利要求21~2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
上述面发光部具有:
近红外发光元件(10022、10222),发出包括上述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近红外光;以及
面发光化光学元件(10023、10223),对从上述近红外发光元件发出的包括上述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的近红外光进行面发光化。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
上述面发光部还具有可视发光元件,上述可视发光元件发出作为可视光的可视混合光,
上述面发光化光学元件通过在从上述近红外发光元件发出的包括上述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的近红外光中混合从上述可视发光元件发出的上述可视混合光来进行面发光化。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
上述照明装置还具有可视发光量变更部(10236),上述可视发光量变更部根据周围的亮度来变更上述可视发光元件发出的发光量。
28.根据权利要求22或者2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
上述罩部具有反射构造部(10231),上述反射构造部将从与上述面发光部相反侧入射到上述罩部的外光再次反射到与上述面发光部相反侧,
上述面发光部具有:
近红外发光元件(10222),发出包括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近红外光;
可视发光元件(10226),发出作为可视光的可视混合光;
面发光化光学元件(10223),通过在从上述近红外发光元件发出的上述包括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的近红外光中混合从上述可视发光元件发出的上述可视混合光来进行面发光化;以及
可视发光量变更部(10236),对上述可视发光元件发出的发光量进行变更,以使得随着周围的上述外光变少,上述可视发光元件发出的发光量变多。
29.根据权利要求25~28中的任意一项所的照明装置,其中,
上述面发光化光学元件是棱镜透镜,该棱镜透镜由透光性基材形成,将从上述近红外发光元件发光出的包括上述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近红外光取入到内部进行导光,并进行面状发光。
30.一种拍摄***,是搭载在车辆上,并具备对上述车辆的乘员进行拍摄的拍摄装置(10010)、和通过照明光照明由上述拍摄装置拍摄的上述乘员的照明装置(10020、10220)的拍摄***,
上述照明装置具备面发光部(10021、10221),上述面发光部对作为包括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近红外光的上述照明光进行面状发光,
在上述面发光部中,在每单位面积的上述照明光的光度最大的最大位置(MP)处,上述每单位面积的照明光的光度被设定为小于感知极限值(CV),上述感知极限值是上述乘员能够将上述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感知为独立的光的下限值。
31.一种车辆用显示装置,是搭载在车辆上,朝向视觉确认侧显示信息,并且发出用于拍摄上述车辆的乘员的照明光的车辆用显示装置,其中,
上述车辆用显示装置具备面发光部(10021、10221),上述面发光部对作为包括可视光的上限的光的近红外光的上述照明光进行面状发光,
在上述面发光部中,在每单位面积的上述照明光的光度最大的最大位置(MP)处,上述每单位面积的照明光的光度被设定为小于感知极限值(CV),上述感知极限值是上述乘员能够将上述可视光的上限的波长的光感知为独立的光的下限值。
CN201880043494.8A 2017-06-30 2018-06-18 车辆用显示装置、拍摄***以及照明装置 Active CN1108095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28258 2017-06-30
JP2017-128258 2017-06-30
JP2017-128260 2017-06-30
JP2017128260 2017-06-30
JP2018-064210 2018-03-29
JP2018064210A JP6729623B2 (ja) 2017-06-30 2018-03-29 車両用表示装置
JP2018-090780 2018-05-09
JP2018090780A JP6690664B2 (ja) 2017-06-30 2018-05-09 照明装置
PCT/JP2018/023082 WO2019003975A1 (ja) 2017-06-30 2018-06-18 車両用表示装置、撮像システム及び照明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09528A true CN110809528A (zh) 2020-02-18
CN110809528B CN110809528B (zh) 2022-08-09

Family

ID=69487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3494.8A Active CN110809528B (zh) 2017-06-30 2018-06-18 车辆用显示装置、拍摄***以及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974599B2 (zh)
CN (1) CN110809528B (zh)
DE (1) DE112018003338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52544B2 (ja) * 2017-11-27 2020-02-2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メータ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メータユニット
EP3799013A4 (en) * 2018-05-22 2021-07-14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COLOR DISPLAY DEVICE, VEHICLE INTERIOR / EXTERIOR ELEMENT, INDICATOR LIGHT, DISPLAY AND VEHICLE DISPLAY PANEL
CN111806232A (zh) * 2020-07-23 2020-10-23 南京恒天领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预防驾驶过程中司机瞬间致盲的策略及***
KR20220012583A (ko) * 2020-07-23 2022-02-0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차량용 표시장치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24233A (ja) * 2003-01-23 2004-08-12 Denso Corp 車両用表示装置
JP2010176382A (ja) * 2009-01-29 2010-08-12 Toyota Motor Corp 照明装置、及び当該装置で用いられる照明方法
JP2012054809A (ja) * 2010-09-02 2012-03-15 Ricoh Co Ltd 画像センサ及びこの画像センサを用いた撮像装置及びこの撮像装置を用いた車載用監視装置
JP2014031140A (ja) * 2012-08-06 2014-02-20 Alpine Electronics Inc 表示装置
CN103827369A (zh) * 2011-07-11 2014-05-28 张来荣 具有调整近红外光谱反射率特性的迷彩伪装织物
WO2016021961A1 (ko) * 2014-08-07 2016-02-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차량용 헤드램프 구동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차량
WO2017006506A1 (ja) * 2015-07-03 2017-01-1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36904A (en) 1968-09-23 1970-10-27 Gen Electric Four-quadrant pulse width multiplier
JPS49877B1 (zh) 1970-05-09 1974-01-10
FR2337586A1 (fr) 1976-01-08 1977-08-05 Bombled Jean Paul Broyeur a boulets vertical
US20070268457A1 (en) * 2006-05-19 2007-11-22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Motor vehicle having a display region or illuminated region
JP5122782B2 (ja) 2006-09-19 2013-01-1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運転者撮影用カメラの搭載構造
US7946744B2 (en) 2007-02-02 2011-05-24 Denso Corporation Projector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JP4900877B2 (ja) 2007-10-18 2012-03-2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表示装置
JP4640404B2 (ja) 2007-11-22 2011-03-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運転者状態検出装置
JP2010018121A (ja) 2008-07-09 2010-01-28 Toyota Motor Corp 画像監視装置
JP5590412B2 (ja) 2011-02-15 2014-09-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投光システム及び顔撮影システム
JP6299691B2 (ja) 2015-07-16 2018-03-2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24233A (ja) * 2003-01-23 2004-08-12 Denso Corp 車両用表示装置
JP2010176382A (ja) * 2009-01-29 2010-08-12 Toyota Motor Corp 照明装置、及び当該装置で用いられる照明方法
JP2012054809A (ja) * 2010-09-02 2012-03-15 Ricoh Co Ltd 画像センサ及びこの画像センサを用いた撮像装置及びこの撮像装置を用いた車載用監視装置
CN103827369A (zh) * 2011-07-11 2014-05-28 张来荣 具有调整近红外光谱反射率特性的迷彩伪装织物
JP2014031140A (ja) * 2012-08-06 2014-02-20 Alpine Electronics Inc 表示装置
WO2016021961A1 (ko) * 2014-08-07 2016-02-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차량용 헤드램프 구동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차량
WO2017006506A1 (ja) * 2015-07-03 2017-01-1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8003338B4 (de) 2023-10-05
CN110809528B (zh) 2022-08-09
US10974599B2 (en) 2021-04-13
US20200139815A1 (en) 2020-05-07
DE112018003338T5 (de) 2020-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09528B (zh) 车辆用显示装置、拍摄***以及照明装置
US11427137B2 (en) Emblem arrangement for a motor vehicle
EP1258712B1 (en) Meter for vehicle
US7525446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decorative member on screen
JP6729623B2 (ja) 車両用表示装置
US8816833B2 (en) Display device for vehicle
CN105196839A (zh) 具有光致发光结构的遮阳板
US10260917B2 (en) Structure of scale graduation and vehicle instrument
WO2020012232A1 (en) Display instrument cluster with driver monitoring camera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4174114A (zh) 减轻红外光的感知到的红色
JP5169953B2 (ja) 指針計器
JP2018080954A (ja) 表示装置
JP2019056735A (ja) 表示装置
EP3820728B1 (en) Display instrument cluster with driver monitoring camera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O2019003975A1 (ja) 車両用表示装置、撮像システム及び照明装置
JP4186910B2 (ja) 表示装置
JP5971179B2 (ja) 車両用表示装置
JP2005067443A (ja) 車両用表示装置
JP6690664B2 (ja) 照明装置
JP2013213775A (ja) 指針表示装置
GB2404775A (en)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s
JP2018100870A (ja) 車両用表示装置
JP2004226363A (ja) 車両用計器
JP2003247871A (ja) 車両用計器
JPH0557622U (ja) 指針照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