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41712B - 确定多天线发送模式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确定多天线发送模式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41712B
CN110741712B CN201880037527.8A CN201880037527A CN110741712B CN 110741712 B CN110741712 B CN 110741712B CN 201880037527 A CN201880037527 A CN 201880037527A CN 110741712 B CN110741712 B CN 1107417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br
terminal device
transmission mode
antenna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3752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41712A (zh
Inventor
唐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7417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417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417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417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4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vehicles and infrastructures, e.g. vehicle-to-cloud [V2C] or vehicle-to-home [V2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6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 [V2V]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确定多天线发送模式的方法和设备,包括:终端设备测量信道占用率CBR;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CBR与CBR门限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用于传输数据的多天线发送模式。因此,终端设备在选择发送模式时,通过测量CBR,并将测量得到的CBR与CBR门限进行比较,从而根据比较结果确定用于传输数据的多天线发送模式。这样,在***资源占用率较低时,该终端设备可以使用发送分集的发送模式向其他终端设备发送数据,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在***资源占用较高时,该终端设备禁止使用发送分集的发送模式,从而降低对R14的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的影响。

Description

确定多天线发送模式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确定多天线发送模式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车联网或称车到设备(Vehicle to Everything,V2X)通信***是基于D2D通信的一种侧行链路(Sidelink,SL)传输技术,与传统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通过基站接收或者发送数据的方式不同,车联网***采用终端到终端直接通信的方式,因此具有更高的频谱效率和更低的传输时延。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协议的版本新版本Release-15(简写为Rel-15或R15)中,一个终端设备可以使用发送分集的发送模式与其他终端设备之间进行通信,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但是在***拥塞的情况下,不同终端可能选取相同的传输资源,即存在传输资源冲突。如果***中存在版本Release-14(简写为Rel-14或R14)的终端设备,并且R14终端采用其他发送模式例如最小均方误差(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MMSE)-干扰消除合并(Interference RejectionCombining,IRC),那么当R15的终端设备采用发送分集的传输方式进行传输时,会降低R14的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多天线发送模式的方法和设备,能够提高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的性能。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确定多天线发送模式的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测量信道占用率CBR;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CBR与CBR门限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用于传输数据的多天线发送模式。
因此,终端设备在选择发送模式时,通过测量CBR,并将测量得到的CBR与CBR门限进行比较,从而根据比较结果确定用于传输数据的多天线发送模式。这样,在***资源占用率较低时,该终端设备可以使用发送分集的发送模式向其他终端设备发送数据,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在***资源占用较高时,该终端设备禁止使用发送分集的发送模式,从而降低对R14的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的影响。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CBR与CBR门限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用于传输数据的多天线发送模式,包括:若所述CBR小于或等于所述CBR门限,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多天线发送模式包括特定的多天线发送模式;若所述CBR大于所述CBR门限,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多天线发送模式不包括所述特定的多天线发送模式。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特定的多天线发送模式包括非透明发送分集的发送模式。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多个资源池分别对应于多个CBR门限,所述多个CBR门限相同或者至少部分不同,所述终端设备测量的所述CBR为多个资源池中第一资源池的CBR时,使用的所述CBR门限为所述第一资源池对应的CBR门限。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通过广播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或下行控制信令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CBR门限;或者,所述终端设备获取预存在所述终端设备中的所述CBR门限。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确定多天线发送模式的方法,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CBR门限,所述CBR门限用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用于传输数据的多天线发送模式。
因此,网络设备通过向终端设备指示CBR门限,以用于该终端设备将测量得到的CBR与该CBR门限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用于传输数据的多天线发送模式。这样,在***资源占用率较低时,该终端设备可以使用发送分集的发送模式向其他终端设备发送数据,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在***资源占用较高时,该终端设备禁止使用发送分集的发送模式,从而降低对R14的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的影响。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终端设备测量的CBR小于或等于所述CBR门限,所述多天线发送模式包括特定的多天线发送模式;若终端设备测量的所述CBR大于所述CBR门限,所述多天线发送模式不包括所述特定的多天线发送模式。
结合第二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示信息包括与多个资源池分别对应的多个CBR门限,所述多个CBR门限相同或者至少部分不同,其中,所述终端设备测量的所述CBR为所述多个资源池中第一资源池的CBR时,使用的所述CBR门限为所述第一资源池对应的CBR门限。
结合第二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网络设备通过广播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或下行控制信令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指示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特定的多天线发送模式包括非透明发送分集的发送模式。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确定多天线发送模式的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检测***中是否存在第一类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终端设备为第二类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检测结果,确定用于传输数据的多天线发送模式。
因此,终端设备在选择发送模式时,通过检测***中是否存在R14的终端设备,来确定用于传输数据的多天线发送模式。这样,当***中不存在R14的终端设备时,该终端设备可以使用发送分集的发送模式向其他终端设备发送数据,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当***中存在R14的终端设备时,该终端设备不会使用发送分集的发送模式进行数据传输,从而降低对R14的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的影响。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检测结果,确定用于传输数据的多天线发送模式,包括:若所述终端设备在时长T1内检测到***中存在第一类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中存在所述第一类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禁止使用特定的多天线发送模式进行数据传输。
结合第三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通过调度请求消息SR、缓存状态报告BSR、上行控制信道或上行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通过广播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或下行控制信令发送的所述第二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T1为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或者为预存在所述终端设备中的。
结合第三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检测结果,确定用于传输数据的多天线发送模式,包括:若所述终端设备在时长T2内检测到***中不存在所述第一类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中不存在所述第一类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能够使用所述特定的多天线发送模式进行数据传输。
结合第三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三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通过调度请求消息SR、缓存状态报告BSR、上行控制信道或上行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三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四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通过广播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或下行控制信令发送的所述第四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T2为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或者为预存在所述终端设备中的,T2与T1相等或者不相等。
结合第三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特定的多天线发送模式包括非透明发送分集的发送模式。
结合第三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上报所述检测结果。
结合第三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类终端设备支持通信协议版本Release 14,所述第二类终端设备支持通信协议版本Release 15。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确定多天线发送模式的方法,包括:网络设备根据***中是否存在第一类终端设备,向终端设备指示用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多天线发送模式,其中,所述终端设备为第二类终端设备。
因此,网络设备根据***中是否存在R14的终端设备,向终端设备指示用于其传输数据的多天线发送模式。这样,当***中不存在R14的终端设备时,网络设备可以指示该终端设备使用发送分集的发送模式向其他终端设备发送数据,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当***中存在R14的终端设备时,网络设备可以指示该终端设备禁止使用发送分集的发送模式,从而降低对R14的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的影响。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根据***中是否存在第一类终端设备,向终端设备指示用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多天线发送模式,包括:若所述网络设备接收到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中存在所述第一类终端设备,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禁止使用所述特定的多天线发送模式进行数据传输。
结合第四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网络设备通过广播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或下行控制信令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根据***中是否存在第一类终端设备,向终端设备指示用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多天线发送模式,包括:若所述网络设备接收到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四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中不存在所述第一类终端设备,所述第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能够使用所述特定的多天线发送模式进行数据传输。
结合第四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四信息,包括:所述网络设备通过广播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或下行控制信令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四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根据***中是否存在第一类终端设备,向终端设备指示用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多天线发送模式,包括:若所述网络设备在时长T2内未接收到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四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中存在所述第一类终端设备,所述第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能够使用所述特定的多天线发送模式进行数据传输。
结合第四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四信息,包括:所述网络设备通过广播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或下行控制信令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四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特定的多天线发送模式包括非透明发送分集的发送模式。
结合第四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上报是否检测到***中存在第一类终端设备。
结合第四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类终端设备支持通信协议版本Release 14,所述第二类终端设备支持通信协议版本Release 15。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示例性的实现方式中的终端设备的操作。具体地,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终端设备的操作的模块单元。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示例性的实现方式中的发送节点的操作。具体地,该网络设备可以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网络设备的操作的模块单元。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意示例性的实现方式中的终端设备的操作。具体地,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终端设备的操作的模块单元。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执行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意示例性的实现方式中的网络设备的操作。具体地,该网络设备可以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网络设备的操作的模块单元。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收发器和存储器。其中,该处理器、收发器和存储器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该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当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该执行使得该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者该执行使得该终端设备实现第五方面提供的终端设备。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收发器和存储器。其中,该处理器、收发器和存储器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该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当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该执行使得该网络设备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者该执行使得该网络设备实现第六方面提供的网络设备。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收发器和存储器。其中,该处理器、收发器和存储器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该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当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该执行使得该终端设备执行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者该执行使得该终端设备实现第六方面提供的终端设备。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收发器和存储器。其中,该处理器、收发器和存储器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该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当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该执行使得该网络设备执行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者该执行使得该网络设备实现第八方面提供的网络设备。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输入接口、输出接口、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当该指令被执行时,该处理器可以实现前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输入接口、输出接口、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当该指令被执行时,该处理器可以实现前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输入接口、输出接口、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当该指令被执行时,该处理器可以实现前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输入接口、输出接口、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当该指令被执行时,该处理器可以实现前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七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八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九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二十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性架构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性架构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确定多天线发送模式的方法的流程交互图。
图4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确定多天线发送模式的方法的流程交互图。
图5是本申请再一实施例的确定多天线发送模式的方法的流程交互图。
图6是本申请再一实施例的确定多天线发送模式的方法的流程交互图。
图7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8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9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0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芯片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W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LTE频分双工(FrequencyDivision Duplex,FDD)***、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以及未来的5G通信***等。
本申请结合终端设备描述了各个实施例。终端设备也可以指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陆上公用移动通信网(Public Land MobileNetwork,PLMN)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等。
本申请结合网络设备描述了各个实施例。网络设备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设备,例如,可以是GSM***或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Node B,eNB或eNodeB),或者该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侧设备或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网络侧设备等。
图1和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应用场景的示意图。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一个网络设备和两个终端设备,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无线通信***可以包括多个网络设备并且每个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内可以包括其它数量的终端设备,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此外,该无线通信***还可以包括移动管理实体(Mobile Management Entity,MME)、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P-GW)等其他网络实体,但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
具体地,终端设备20和终端设备30可以D2D通信模式进行通信,在进行D2D通信时,终端设备20和终端设备30通过D2D链路即侧行链路(Sidelink,SL)直接进行通信。例如图1或者图2所示,终端设备20和终端设备30通过侧行链路直接进行通信。在图1中,终端设备20和终端设备30之间通过侧行链路通信,其传输资源是由网络设备分配的;在图2中,终端设备20和终端设备30之间通过侧行链路通信,其传输资源是由终端设备自主选取的,不需要网络设备分配传输资源。
D2D通信方式可以用于车对车(Vehicle to Vehicle,简称“V2V”)通信或车辆到其他设备(Vehicle to Everything,V2X)通信。在V2X通信中,X可以泛指任何具有无线接收和发送能力的设备,例如但不限于慢速移动的无线装置,快速移动的车载设备,或是具有无线发射接收能力的网络控制节点等。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主要应用于V2X通信的场景,但也可以应用于任意其它D2D通信场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在车联网***中,可以存在两种类型的终端设备,即具有侦听能力的终端设备例如车载终端(Vehicle User Equipment,VUE)或行人手持终端(Pedestrian UserEquipment,PUE),以及不具有侦听能力的终端设备例如PUE。VUE具有更高的处理能力,并且通常通过车内的蓄电池供电,而PUE处理能力较低,降低功耗也是PUE需要考虑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在现有的车联网***中,VUE被认为具有完全的接收能力和侦听能力;而PUE被认为具有部分或者不具有接收和侦听能力。如果PUE具有部分侦听能力,其资源的选取可以采用和VUE类似的侦听方法,在可侦听的那部分资源上进行可用资源的选取;如果PUE不具有侦听能力,则PUE在资源池中随机选取传输资源。
终端设备可以测量***的拥塞程度,例如测量信道占用比率(Channel BusyRatio,CBR),基站可以指示终端设备将测量结果上报给基站,从而基站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CBR配置传输参数例如终端设备允许的调制编码方式(Modulation Coding Mode,MCS)、可使用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BR)的数目范围、重传次数等传输参数。
其中,该CBR反映的是过去100ms内的信道占用情况。CBR越低,表示***资源占用率越低,可用的资源就越多;CBR越高,表示***资源占用率越高,就越拥塞,越容易发生传输冲突和干扰。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终端设备在选择发送模式时,通过测量CBR,并将测量得到的CBR与CBR门限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用于传输数据的多天线发送模式。这样,在***资源占用率较低时,网络设备可以指示该终端设备使用特定的多天线发送模式向其他终端设备发送数据,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在***资源占用较高时,网络设备可以指示该终端设备禁止使用特定的多天线发送模式,从而降低对R14的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的影响。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确定多天线发送模式的方法300的流程交互图。图3所示终端设备例如可以为图1或图2中所示的终端设备20或终端设备30,图3所示网络设备例如可以为图1或图2中所示的网络设备10。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在310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广播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RRC)信令或下行控制信令等向该终端设备发送该指示信息。
在320中,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
其中,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CBR门限,该CBR门限用于该终端设备确定用于传输数据的多天线发送模式。
在330中,终端设备测量CBR。
在340中,该终端设备根据测量得到的该CBR与该CBR门限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用于传输数据的多天线发送模式。
具体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以指示CBR门限,终端设备对CBR进行测量后,对测量得到的CBR与CBR门限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用于传输数据的多天线发送模式,并使用该多天线发送模式与其他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该多天线发送模式例如可以包括透明发送分集的发送模式、非透明发送分集的发送模式和单端口传输模式。
其中,非透明发送分集是指接收端需要预先获知该传输模式,因此可以采用相应的接收算法进行接收,例如空频块码(Space Frequency Block Code,SFBC)或空时分组编码(Space-Time Block Coding,STBC)等基于Alamouti编码方式的发送分集模式;透明发送分集是指接收端不需要预先获知传输模式,可以采用与单天线端口相同的接收算法进行接收,例如循环延迟分集。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340中,该终端设备根据该CBR与CBR门限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用于传输数据的多天线发送模式,包括:若该CBR小于或等于该CBR门限,该终端设备确定该多天线发送模式包括特定的多天线发送模式;若该CBR大于该CBR门限,该终端设备确定该多天线发送模式不包括该特定的多天线发送模式。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特定的多天线发送模式包括非透明发送分集的发送模式。
由于CBR反应的是***资源占用率,因此,CBR越高,表示***资源占用率越高,就越拥塞,越容易发生传输冲突和干扰,若当前测量的CBR大于该CBR阈值,则此时应尽量避免使用非透明发送分集的发送模式进行数据传输,以避免对其他终端设备特别是R14的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带来干扰。而CBR越低,表示***资源占用率越低,可用的资源就越多,这时,由于可用资源较多,因此终端设备可以使用非透明发送分集的发送模式,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资源池分别对应于多个CBR门限,该多个CBR门限相同或者至少部分不同,该终端设备测量的该CBR为多个资源池中第一资源池的CBR时,使用的该CBR门限为该第一资源池对应的CBR门限。
具体地,在进行CBR测量时,是针对资源池进行的,一个载波上的多个资源池可以与多个CBR门限一一对应,这多个CBR门限可以相同或者至少不同。当这多个CBR门限相同时,终端设备在任一资源池上测量得到的CBR值,均与该CBR门限比较,以确定多天线发送模式。当这多个CBR门限不同时,终端设备在每个资源池上测量得到的CBR值,应与每个资源池对应的CBR门限进行比较,以确定多天线发送模式。例如,终端设备测量资源池1上的CBR后,将测量得到的CBR值与资源池1对应的CBR门限进行比较,从而可以确定在资源池1上传输数据所使用的多天线发送模式;终端设备测量资源池2上的CBR后,将测量得到的CBR值与资源池2对应的CBR门限进行比较,从而可以确定在资源池2上传输数据所使用的多天线发送模式。
应理解,不同载波上的资源池对应的CBR门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实际使用中,不同载波对应相同或不同的CBR门限,以及不同资源池对应相同或不同CBR门限,本申请对此均不作限定。
例如,载波1中的资源池1和资源池2分别对应不同的CBR门限,载波2中的资源池3和资源池4也分别对应不同的CBR门限,并且,资源池1、资源池2、资源池3和资源池4各自对应的CBR门限值均不同。
又例如,载波1中的资源池1和资源池2对应相同的CBR门限值比如为CBR门限1,载波2中的资源池3和资源池4对应相同的CBR值比如为CBR门限2,但是CBR门限1和CBR门限2不相同。
又例如,假设终端设备在每个载波上使用的资源池,为多个资源池中与该终端设备所处的区域(即地理区域)对应的资源池,其中,这多个资源池与多个区域之间存在对应关系,终端设备处于不同地理区域时,在每个载波中使用的资源池也可能不同。假设载波1中的资源池1和载波2中的资源池3对应于区域1,载波1中的资源池2和载波2中的资源池4对应于区域2,那么,载波1中的资源池1对应的CBR门限为CBR门限1,载波1中的资源池2对应的CBR门限为CBR门限2,载波2中的资源池3对应的CBR门限为CBR门限3,载波2中的资源池4对应的CBR门限为CBR门限4。于是,当终端设备在区域1时,可以将其在资源池1上测量的CBR与资源池1对应的CBR进行比较,以确定资源池1中用于发送数据的多天线发送模式,或者将其在资源池3上测量的CBR与资源池3对应的CBR门限3进行比较,以确定资源池3中用于发送数据的多天线发送模式;当终端设备在区域2时,可以将其在资源池2上测量的CBR与资源池2对应的CBR门限2进行比较,以确定资源池2中用于发送数据的多天线发送模式,或者将其在资源池4上测量的CBR与资源池4对应的CBR门限4进行比较,以确定资源池4中用于发送数据的多天线发送模式。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CBR门限1、CBR门限2、CBR门限3、CBR门限4可以相同、部分不同、或者完全不同。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在310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可以指示该第一资源池对应的CBR门限;或者,也可以指示与多个资源池分别对应的该多个CBR门限,从而终端设备根据第一资源池,以及该指示信息指示的多个资源池与多个CBR门限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该第一资源池对应的CBR门限。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广播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或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的该指示信息,获取该第一资源池对应的CBR门限或者CBR门限与资源池之间的映射关系;或者,该第一资源池对应的CBR门限或者该映射关系为预存在该终端设备中的例如协议约定的。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也可以将CBR的测量结果上报给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将该终端设备上报的CBR的测量值与对应的CBR门限值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待使用的多天线发送模式,并将该多天线发送模式指示给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凡是通过CBR测量值与CBR门限之间的比较结果确定多天线发送模式的方法,均应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确定多天线发送模式的方法400的流程交互图。图4所示终端设备例如可以为图1或图2中所示的终端设备20或终端设备40,图4所示网络设备例如可以为图1或图2中所示的网络设备10。图4中所示的终端设备可以为第二类终端设备。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类终端设备支持通信协议版本Release 14,该第二类终端设备支持通信协议版本Release 15。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将支持版本Release-14的通信协议且不支持Release-15的通信协议的终端设备,简称为Release-14的终端设备,将支持版本Release-15的通信协议的终端设备简称为Release-15的终端设备。其中,Release-15的终端设备可以包括支持Release-15的终端设备或者支持Release-15的其他版本的终端设备,例如支持Release-15的Release-16的终端设备。
如图4所示,该确定多天线发送模式的方法包括:
在410中,终端设备检测***中是否存在第一类终端设备。
在420中,网络设备根据***中是否存在第一类终端设备,向该终端设备指示用于该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多天线发送模式。
在430中,该终端设备根据检测结果,获取用于进行数据传输的该多天线发送模式。
因此,终端设备在选择发送模式时,通过检测***中是否存在R14的终端设备,来获取用于传输数据的多天线发送模式,当终端设备检测到***中是否存在R14的终端设备时,可以隐式或显示地向网络设备指示***当前是否存在R14的终端设备,从而网络设备可以根据***中是否存在R14的终端设备,向终端设备指示用于其传输数据的多天线发送模式。这样,当***中不存在R14的终端设备时,该终端设备可以使用特定的发送模式向其他终端设备发送数据,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当***中存在R14的终端设备时,该终端设备不会使用特定的发送模式,从而降低对R14的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的影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两种用于确定多天线发送模式的方式,下面分别描述。
方式1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流程交互图。其中,若该终端设备在时长T1内检测到***中存在第一类终端设备,则执行510只530;该终端设备在时长T2内检测到***中不存在该第一类终端设备,则执行540至560。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
在510中,若该终端设备在时长T1内检测到***中存在第一类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
其中,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中存在该第一类终端设备。
在520中,若该网络设备接收到该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该网络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
其中,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禁止使用该特定的多天线发送模式进行数据传输。
在530中,该终端设备接收该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
在540中,若该终端设备在时长T2内检测到***中不存在该第一类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三信息。
其中,该第三信息用于指示***中不存在该第一类终端设备。
在550中,若该网络设备接收到该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该网络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四信息。
其中,该第四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能够使用该特定的多天线发送模式进行数据传输。
在560中,该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四信息,该第四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能够使用该特定的多天线发送模式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信息和该第三信息,可以是终端设备通过调度请求消息(Scheduling Request,SR)、缓存状态报告(Buffer Status Report,BSR)、上行控制信道或上行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向该网络设备发送的,相应地,网络设备可以接收该终端设备通过SR、BSR、上行控制信道、上行RRC信令等发送的该第一信息或第三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二信息和该第四信息,可以是网络设备通过广播消息、下行RRC信令或下行控制信令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的,相应地,该终端设备可以接收该网络设备通过广播消息、下行RRC信令或下行控制信令发送的该第二信息活该第四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特定的多天线发送模式包括非透明发送分集的发送模式。如果***中存在第一类终端设备例如R14的终端设备,则该终端设备尽量避免使用非透明发送分集的发送模式以减小对R14的终端设备的影响,但是可以使用其他的例如透明发送分集的发送模式或单端口传输模式等。
方式2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流程交互图。其中,若该终端设备在时长T1内检测到***中存在第一类终端设备,则执行610至630;该终端设备在时长T2内检测到***中不存在该第一类终端设备,则执行640至660。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
在610中,若该终端设备在时长T1内检测到***中存在第一类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
其中,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中存在该第一类终端设备。
在620中,若该网络设备接收到该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该网络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
其中,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禁止使用该特定的多天线发送模式进行数据传输。
在630中,该终端设备接收该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
在640中,若该终端设备在时长T2内检测到***中不存在该第一类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禁止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
在650中,若该网络设备在时长T2内未接收到该终端设备发送的该第一信息,该网络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四信息。
其中,该第四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能够使用该特定的多天线发送模式进行数据传输。
在660中,该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该第四信息。
其中,该第四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能够使用该特定的多天线发送模式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信息可以是终端设备通过调度请求消息(SchedulingRequest,SR)、缓存状态报告(Buffer Status Report,BSR)、上行控制信道或上行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向该网络设备发送的,相应地,网络设备可以接收该终端设备通过SR、BSR、上行控制信道、上行RRC信令等发送的该第一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二信息和该第四信息,可以是网络设备通过广播消息、下行RRC信令或下行控制信令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的,相应地,该终端设备可以接收该网络设备通过广播消息、下行RRC信令或下行控制信令发送的该第二信息活该第四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特定的多天线发送模式包括非透明发送分集的发送模式。当***中存在第一类终端设备例如R14的终端设备,则该终端设备尽量避免使用非透明发送分集的发送模式以降低对R14的终端设备的影响,但是可以使用其他的例如透明发送分集的发送模式或单端口传输模式等。
在方式1中,终端设备在T1内检测到***中存在第一类终端设备时,向网络设备上报第一信息以指示***中存在第一类终端设备,该网络设备接收到该第一信息后,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以指示该终端设备不能使用非透明发送分集的发送模式;该终端设备在T2内检测到***中不存在第一类终端设备时,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三信息以指示***中不存在第一类终端设备,该网络设备接收到该第三信息后,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四信息,以指示该终端设备能够使用非透明发送分集的发送模式。
在方式2中,终端设备在T1内检测到***中存在第一类终端设备时,向网络设备上报第一信息以指示***中存在第一类终端设备,该网络设备接收到该第一信息后,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以指示该终端设备不能使用非透明发送分集的发送模式;若该终端设备在时长T2内检测到***中不存在该第一类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也可以不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即不上报***中是否存在第一类终端设备,相应地,如果网络设备在T2内未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该第一信息,则会默认为***中不存在第一类终端设备,并向终端设备发送第四信息,以指示该终端设备能够使用非透明发送分集的发送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时长T1例如可以为网络设备为该终端设备配置的,或者为预存在该终端设备中的,例如协议事先约定的。时长T1(例如500ms或1000ms)可以为一个检测周期的长度,终端设备可以按照T1,周期性地上报检测到***中存在第一类终端设备的检测结果。
另外,该时长T2例如可以为网络设备为该终端设备配置的,或者为预存在该终端设备中的,例如协议事先约定的。T2可以与T1相等,或者也可以不相等。时长T2(例如500ms或1000ms)可以为一个检测周期的长度,终端设备可以按照T2,周期性地上报检测到***中不存在第一类终端设备的检测结果。
时长T1和时长T2可以分别为上报周期,而并非检测周期。时长T1是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上报存在第一终端设备的周期,时长T2是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上报不存在终端设备的周期。而对于终端设备的检测周期,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做任何限定。例如,终端设备可以在每个子帧内检测***中是否存在第一类终端设备,如果在T1时长内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子帧内检测到***中存在第一类终端设备,则在一个检测周期T1结束时向网络设备上报,如果在T2时长内的所有个子帧内都检测不到第一类终端设备,则可以在一个检测周期T2结束时向网络设备上报。优选地,T1=T2。
在650中,在一个实施例中,也可以是,若该网络设备在时长T3内未接收到该终端设备发送的该第一信息,该网络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四信息.这里的T3可以与T2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并且,类似地,该时长T3例如可以为网络设备为该终端设备配置的,或者为预存在该终端设备中的,例如协议事先约定的。时长T3(例如500ms或1000ms)可以为一个检测周期的长度,网络设备可以按照T3,周期性地检测终端设备是否上报该第一信息,若T3内没有接收到该第一信息,则可以认为***中不存在第一类终端设备,并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四信息;若网络设备在T3内接收到该第一信息,则可以认为***中存在第一类终端设备,并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
另外,除了上面描述的方式1和方式2,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方案,还可以推断出另外的等效的实现方式,这些实现方式也应落入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例如,终端设备在T1内检测到***中不存在第一类终端设备时,向网络设备上报第三信息以指示***中不存在第一类终端设备,该网络设备接收到该第三信息后,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四信息,以指示该终端设备能够使用特定的多天线发送模式;若该终端设备在时长T2内检测到***中存在该第一类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不向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三信息,即不上报***中是否存在第一类终端设备,相应地,如果网络设备在T2内未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该第三信息,则会默认为***中存在第一类终端设备,并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以指示该终端设备不能使用非透明发送分集的发送模式。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对如何检测***中是否存在第一类终端设备,也不做任何限定。在一个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检测***中是否存在第一类终端设备时,可以通过检测其他终端设备的物理侧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Sidelink Control Channel,PSCCH),以确定是否存在第一类终端设备。例如,假设PSCCH中的某个特定的比特位用来表示终端设备的类型,如果一个终端设备的PSCCH的特定比特位上的值为0,则表示该终端设备为第一类终端设备,如果一个终端设备的PSCCH的特定比特位上的值为1,则表示该终端设备为第二类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检测到该比特位为0的PSCCH时,表示***中存在第一类终端设备。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检测到***中是否存在第一类终端设备后,也可以自行决定是否能够使用该特定的多天线发送模式。例如,该终端设备检测到***中不存在R14的终端设备时,可以使用非透明发送分集的发送模式向其他终端设备传输数据;该终端设备检测到***中存在R14的终端设备时,不使用非透明发送分集的发送模式向其他终端设备传输数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凡是通过判断***中是否存在R14的终端设备来确定多天线发送模式的方法,均应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上文中详细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下面将结合图5至图10,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特征适用于以下装置实施例。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7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7所示,该终端设备700包括测量单元710和确定单元720。其中:
测量单元710,用于测量信道占用率CBR;
处理单元720,用于根据所述测量单元710测量的所述CBR与CBR门限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用于传输数据的多天线发送模式。
因此,终端设备在选择发送模式时,通过测量CBR,并将测量得到的CBR与CBR门限进行比较,从而根据比较结果确定用于传输数据的多天线发送模式。这样,在***资源占用率较低时,该终端设备可以使用发送分集的发送模式向其他终端设备发送数据,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在***资源占用较高时,该终端设备禁止使用发送分集的发送模式,从而降低对R14的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的影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720具体用于:若所述CBR小于或等于所述CBR门限,则确定所述多天线发送模式包括特定的多天线发送模式;若所述CBR大于所述CBR门限,则确定所述多天线发送模式不包括所述特定的多天线发送模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特定的多天线发送模式包括非透明发送分集的发送模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资源池分别对应于多个CBR门限,所述多个CBR门限相同或者至少部分不同,所述终端设备测量的所述CBR为多个资源池中第一资源池的CBR时,使用的所述CBR门限为所述第一资源池对应的CBR门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获取单元和发送单元,其中,所述获取单元用于:通过所述发送单元接收网络设备通过广播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或下行控制信令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CBR门限;或者,获取预存在所述终端设备中的所述CBR门限。
应理解,该终端设备70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300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相应操作,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8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8所示,该网络设备800包括处理单元810和发送单元820,其中:
处理单元810,用于确定CBR门限,所述CBR门限用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用于传输数据的多天线发送模式;
发送单元820,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CBR门限。
因此,网络设备通过向终端设备指示CBR门限,以用于该终端设备将测量得到的CBR与该CBR门限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用于传输数据的多天线发送模式。这样,在***资源占用率较低时,该终端设备可以使用发送分集的发送模式向其他终端设备发送数据,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在***资源占用较高时,该终端设备禁止使用发送分集的发送模式,从而降低对R14的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的影响。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终端设备测量的CBR小于或等于所述CBR门限,所述多天线发送模式包括特定的多天线发送模式;若终端设备测量的所述CBR大于所述CBR门限,所述多天线发送模式不包括所述特定的多天线发送模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特定的多天线发送模式包括非透明发送分集的发送模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指示信息包括与多个资源池分别对应的多个CBR门限,所述多个CBR门限相同或者至少部分不同,其中,所述终端设备测量的所述CBR为所述多个资源池中第一资源池的CBR时,使用的所述CBR门限为所述第一资源池对应的CBR门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发单元810具体用于:通过广播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或下行控制信令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指示信息。
应理解,该网络设备80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300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相应操作,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9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9所示,该终端设备900包括检测单元910和获取单元920,其中:
检测单元910,用于检测***中是否存在第一类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终端设备为第二类终端设备;
收发单元920,用于根据所述检测单元910的检测结果,确定用于传输数据的多天线发送模式。
因此,终端设备在选择发送模式时,通过检测***中是否存在R14的终端设备,来获取用于传输数据的多天线发送模式。这样,当***中不存在R14的终端设备时,该终端设备可以使用发送分集的发送模式向其他终端设备发送数据,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当***中存在R14的终端设备时,该终端设备不会使用发送分集的发送模式进行数据传输,从而降低对R14的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的影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收发单元930:若所述检测单元910在时长T1内检测到***中存在第一类终端设备,则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中存在所述第一类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禁止使用特定的多天线发送模式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发单元930具体用于:通过调度请求消息SR、缓存状态报告BSR、上行控制信道或上行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发单元930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通过广播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或下行控制信令发送的所述第二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T1为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或者为预存在所述终端设备中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发单元920具体用于:若所述检测单元910在时长T2内检测到***中不存在所述第一类终端设备,则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中不存在所述第一类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能够使用所述特定的多天线发送模式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发单元930具体用于:通过调度请求消息SR、缓存状态报告BSR、上行控制信道或上行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三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发单元930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通过广播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或下行控制信令发送的所述第四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T2为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或者为预存在所述终端设备中的,T2与T1相等或者不相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特定的多天线发送模式包括非透明发送分集的发送模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发单元930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上报所述检测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终端设备支持通信协议版本Release 14,所述第二类终端设备支持通信协议版本Release 15。
应理解,该终端设备90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400至方法600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相应操作,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10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0所示,该网络设备1000包括处理单元1010和发送单元1020,其中:
处理单元1010,用于确定***中是否存在第一类终端设备;
发送单元1020,用于根据所述处理单元1010确定的***中是否存在第一类终端设备,向终端设备指示用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多天线发送模式,其中,所述终端设备为第二类终端设备。
因此,网络设备根据***中是否存在R14的终端设备,向终端设备指示用于其传输数据的多天线发送模式。这样,当***中不存在R14的终端设备时,网络设备可以指示该终端设备使用发送分集的发送模式向其他终端设备发送数据,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当***中存在R14的终端设备时,网络设备可以指示该终端设备禁止使用发送分集的发送模式,从而降低对R14的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的影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1010具体用于:
若所述发送单元1020接收到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则确定***中存在所述第一类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发送单元1020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禁止使用所述特定的多天线发送模式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送单元1020具体用于:通过广播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或下行控制信令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1010具体用于:若所述网络设备接收到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则确定***中不存在所述第一类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发送单元1020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能够使用所述特定的多天线发送模式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送单元1020具体用于:通过广播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或下行控制信令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四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1010具体用于:若所述发送单元1020在时长T2内未接收到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则确定***中不存在所述第一类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发送单元1020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能够使用所述特定的多天线发送模式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送单元1020具体用于:通过广播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或下行控制信令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四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特定的多天线发送模式包括非透明发送分集的发送模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上报是否检测到***中存在第一类终端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终端设备支持通信协议版本Release 14,所述第二类终端设备支持通信协议版本Release 15。
应理解,该网络设备100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400至方法600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相应操作,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1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1100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11所示,该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1110、收发器1120和存储器1130,其中,该处理器1110、收发器1120和存储器1130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该存储器1130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1110用于执行该存储器1130存储的指令,以控制该收发器1120接收信号或发送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处理器1110可以调用存储器113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方法300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相应操作,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处理器1110可以调用存储器113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方法300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相应操作,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处理器1110可以调用存储器113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方法400至方法600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相应操作,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处理器1110可以调用存储器113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方法400至方法600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相应操作,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申请描述的***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芯片的一个示意性结构图。图12的***芯片1200包括输入接口1201、输出接口1202、至少一个处理器1203、存储器1204,所述输入接口1201、输出接口1202、所述处理器1203以及存储器1204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连接。所述处理器1203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1204中的代码。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代码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1203可以实现方法300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相应操作。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代码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1203可以实现方法300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相应操作。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代码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1203可以实现方法400至方法600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相应操作。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代码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1203可以实现方法400至方法600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相应操作。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与A相应(对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该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确定多天线发送模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测量信道占用率CBR;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CBR与CBR门限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用于传输数据的多天线发送模式;
其中,多个资源池分别对应于不同的多个CBR门限,其中,所述终端设备测量的所述CBR为多个资源池中第一资源池的CBR时,使用的所述CBR门限为所述第一资源池对应的CBR门限;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通过广播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或下行控制信令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多个资源池与所述多个CBR门限之间的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CBR与CBR门限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用于传输数据的多天线发送模式,包括:
若所述CBR小于或等于所述CBR门限,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多天线发送模式包括非透明发送分集的发送模式;
若所述CBR大于所述CBR门限,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多天线发送模式包括透明发送分集的发送模式或单端口传输模式。
2.一种确定多天线发送模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CBR门限,所述CBR门限用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用于传输数据的多天线发送模式;
其中,所述指示信息包括与多个资源池分别对应的不同的多个CBR门限,其中,所述终端设备测量的所述CBR为所述多个资源池中第一资源池的CBR时,使用的所述CBR门限为所述第一资源池对应的CBR门限;
其中,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通过广播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或下行控制信令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多个资源池与所述多个CBR门限之间的映射关系;
其中,若终端设备测量的CBR小于或等于所述CBR门限,所述多天线发送模式包括非透明发送分集的发送模式;
若终端设备测量的所述CBR大于所述CBR门限,所述多天线发送模式包括透明发送分集的发送模式或单端口传输模式。
3.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测量单元,用于测量信道占用率CBR;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测量单元测量的所述CBR与CBR门限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用于传输数据的多天线发送模式;
其中,多个资源池分别对应于不同的多个CBR门限,其中,所述终端设备测量的所述CBR为多个资源池中第一资源池的CBR时,使用的所述CBR门限为所述第一资源池对应的CBR门限;
其中,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收发单元,其中,所述收发单元用于:
接收网络设备通过广播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或下行控制信令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多个资源池与所述多个CBR门限之间的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若所述CBR小于或等于所述CBR门限,则确定所述多天线发送模式包括非透明发送分集的发送模式;
若所述CBR大于所述CBR门限,则确定所述多天线发送模式包括透明发送分集的发送模式或单端口传输模式。
4.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CBR门限,所述CBR门限用于终端设备确定用于传输数据的多天线发送模式;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处理单元确定的所述CBR门限;
其中,所述指示信息包括与多个资源池分别对应的不同的多个CBR门限,其中,所述终端设备测量的所述CBR为所述多个资源池中第一资源池的CBR时,使用的所述CBR门限为所述第一资源池对应的CBR门限;
其中,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广播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或下行控制信令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多个资源池与所述多个CBR门限之间的映射关系;
其中,若终端设备测量的CBR小于或等于所述CBR门限,所述多天线发送模式包括非透明发送分集的发送模式;
若终端设备测量的所述CBR大于所述CBR门限,所述多天线发送模式包括透明发送分集的发送模式或单端口传输模式。
5.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收发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所述收发器和所述存储器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
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6.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收发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所述收发器和所述存储器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
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
CN201880037527.8A 2018-03-23 2018-03-23 确定多天线发送模式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107417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8/080234 WO2019178843A1 (zh) 2018-03-23 2018-03-23 确定多天线发送模式的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41712A CN110741712A (zh) 2020-01-31
CN110741712B true CN110741712B (zh) 2021-01-12

Family

ID=67988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37527.8A Active CN110741712B (zh) 2018-03-23 2018-03-23 确定多天线发送模式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41712B (zh)
WO (1) WO20191788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75354B2 (ja) * 2018-12-21 2024-04-26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様々な種類の同時伝送を可能にするための手続き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8793A (zh) * 2009-03-03 2009-07-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射分集方法
WO2010105404A1 (zh) * 2009-03-17 2010-09-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传输模式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6376016A (zh) * 2015-07-20 2017-02-0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的传输模式间切换方法、装置及***
CN106470064A (zh) * 2015-08-21 2017-03-0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发送分集方法及设备
CN106488560A (zh) * 2015-09-01 2017-03-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选择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86736A (zh) * 2016-12-30 2017-05-17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资源选择方法,手持智能终端及接入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8793A (zh) * 2009-03-03 2009-07-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射分集方法
WO2010105404A1 (zh) * 2009-03-17 2010-09-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传输模式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6376016A (zh) * 2015-07-20 2017-02-0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的传输模式间切换方法、装置及***
CN106470064A (zh) * 2015-08-21 2017-03-0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发送分集方法及设备
CN106488560A (zh) * 2015-09-01 2017-03-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选择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iscussion on transmit diversity for PC5;ZTE, Sanechips;《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2 R1-1801472》;20180302;正文第3.3节 *
Summary on Tx Diversity;Huawei;《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2 R1-1813100》;20180302;全文 *
Title: Transmit diversity solutions for Rel-15 PSCCH and PSSCH transmissions;Ericsson;《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0bis R1-1717734》;20171013;正文第2.2节 *
Transmit diversity solutions for Rel-15 PSCCH and PSSCH transmissions;Ericsson;《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1 R1-1720123》;20171201;正文第3节 *
Transmit diversity solutions for Rel-15 PSCCH and PSSCH transmissions;Ericsson;《3GPP TSG-RAN WG1 Meeting #92 R1-1802519》;20180302;正文第3-6小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41712A (zh) 2020-01-31
WO2019178843A1 (zh) 2019-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65405B (zh) D2d通信中资源配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9644436B (zh) 资源共享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0741710B (zh) 设备对设备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19091143A1 (zh) D2d通信中资源配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1316675A (zh) D2d通信中资源选取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3068260B (zh) 发送上行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11277974B (zh) 载波选取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11314041B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11699736A (zh) 上行数据的调度方法和设备
CN114830715A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A3066015A1 (en) Paging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1034249A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20210314923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Data Transmission
CN110741708B (zh) D2d通信中载波选取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3596880A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0832936A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10741712B (zh) 确定多天线发送模式的方法和设备
CN110663278B (zh) 设备对设备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09618566B (zh) 用于侦听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3170531A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13574953B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7242824A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6158040A (zh) 信道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2313990A (zh) 无线链路监测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1837431A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