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79125B - Nr上行码本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Nr上行码本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79125B
CN110679125B CN201780091260.6A CN201780091260A CN110679125B CN 110679125 B CN110679125 B CN 110679125B CN 201780091260 A CN201780091260 A CN 201780091260A CN 110679125 B CN110679125 B CN 1106791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ebook
terminal
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corre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9126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79125A (zh
Inventor
孙彦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6791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791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791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791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8Diversity capabi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Parameter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in groups H04B7/0623 - H04B7/0634, e.g. channel matrix rank or transmit mode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04L25/0226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sounding signals per 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891Spatial equalizers
    • H04L25/03898Spatial equalizers codebook-based desig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891Spatial equalizers
    • H04L25/03898Spatial equalizers codebook-based design
    • H04L25/0391Spatial equalizers codebook-based design construction details of matr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04L27/2634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 H04L27/2636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with FFT or DFT modulators, e.g. standard 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C-FDMA] transmitter or DFT sprea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DFT-SOFD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iscrete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NR上行码本配置方法以及相关设备。NR上行码本配置方法可包括:网络设备接收终端上报的参考传输单元配置信息,参考传输单元配置信息包括:终端的传输单元数N,将N个传输单元分成的组数M,以及,每组包括的传输单元数;基于参考传输单元配置信息,确定终端的传输端口配置信息;接收终端上报的参考码本配置信息;基于参考码本配置信息,确定终端的码本类型;将传输端口配置信息和码本类型发送给终端。本申请能够设计一种适应于在NR场景中终端侧不同的天线阵列形态的二级码本或者单码本。

Description

NR上行码本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06月16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710458921.6、申请名称为“使用基于分组的NR上行码本的通信方法和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5G新无线接入技术(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NR)及码本设计及配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NR上行码本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技术利用多天线并行发送多路数据,从而获得额外的空间复用增益。为了更好地利用复杂的信道空间特性,一般要对发射数据流进行预编码,在发送端利用信道状态信息对信号进行预处理,以提高信号传输质量。
在预编码技术中,接收向量可表示为R=HWx+θ,H表示空间信道矩阵,W为预编码矩阵,x为发射信号向量,θ为噪声向量。预编码矩阵W是I×N矩阵,I是传输端口数,N是输入符号流的数目,一般称为传输的秩或传输层的数目。预编码矩阵W能将N个传输层的数据流进行预编码,映射到I个传输端口上,并能使***达到某种特定的性能(最小误码率、最大信道容量等)。预编码矩阵W可通过矩阵索引在码本中获取,码本是有限矩阵集合。其中,N≤I。
在LTE-A(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中引入了MIMO技术。其中,在LTE-A的上行MIMO***中,终端可以被配置为2个或4个传输端口。在LTE-A上行传输数据时,使用单码本对数据流进行预编码。单码本的预编码方式仅适用于传输端口为2或4的场景,且性能较差。
在LTE-A的下行MIMO***中,引入了8*8下行MIMO技术,将下行的传输端口数扩展到了8,3GPP标准定义,采用二级码本的结构对下行数据进行预编码处理。二级码本的预编码方式适用于传输端口为2、4或8的场景。
采用二级码本结构进行预编码的原理是:预编码矩阵W由两个矩阵W1和W2相乘得到,W1表征宽带/长期信道特性,W2表征窄带/短期信道特性,且W1和W2属于不同的码本。例如,在一个8传输端口的场景中,第一级将8个传输端口分为两组,每组包含4个传输端口,网络设备使用W1进行预编码,将数据流分别映射到两组的4个传输端口上。第二级可以将两组传输端口各看作一个新的虚拟化端口,即第二级可视为有两个传输端口,并使用W2进行预编码,将通过第一级预编码后的数据流映射到第二级的两个传输端口上。
目前,在NR中也引入了MIMO技术,NR的上行码本设计方案成为关注的焦点。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NR上行码本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能够为NR通信***设计一种适应于在NR场景中终端侧不同的天线阵列形态的二级码本或者单码本,并实现对不同终端的灵活配置。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NR上行码本配置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侧,该方法可包括:网络设备接收终端上报的参考传输单元配置信息,基于所述参考传输单元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传输端口配置信息;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参考码本配置信息;基于所述参考码本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码本类型;将所述传输端口配置信息和所述码本类型发送给所述终端。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NR上行码本配置方法,应用于终端侧,该方法可包括:终端向网络设备上报参考传输单元配置信息和参考码本配置信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下发的所述终端的传输端口配置信息和码本类型;所述传输端口配置信息由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参考传输单元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码本类型由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参考码本配置信息确定。
其中,所述参考传输单元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终端的传输单元数N,将所述N个传输单元分成的组数M,以及,每组包括的传输单元数。
在M≠1且M≠N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可为终端设计并配置二级码本,下面简单介绍。
终端向网络设备上报的参考码本配置信息可包括:一级码本参考类型和二级码本参考类型,或者,一级相关性和二级相关性。
网络设备为终端下发的传输端口配置信息可包括:为所述终端配置的传输端口数n,将所述n个传输端口分成的组数m,以及,每组包括的传输端口数。
网络设备为终端下发的码本类型包括:一级码本类型和二级码本类型。一级码本类型和二级码本类型由网络设备根据终端上报的参考码本配置信息确定,有两种方式:第一种,确定一级码本类型为一级码本参考类型中的某一种码本类型,二级码本类型为二级码本参考类型中的某一种码本类型;第二种,在一级相关性为高的情况下,确定一级码本类型为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码本类型;在一级相关性为中或低的情况下,确定一级码本类型为相位码本类型或者Householder码本类型或第一组合码本类型;在二级相关性为高的情况下,确定二级码本类型为DFT码本类型;在二级相关性为中或低的情况下,确定二级码本类型为相位码本类型或者Householder码本类型或第一组合码本类型。
这里,DFT码本类型、Householder码本类型、相位码本类型、第一组合码本类型中都包括不同传输端口数的码本。
在M=1或者M=N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可为终端设计并配置单级码本,下面简单介绍。
终端向网络设备上报的参考码本配置信息可包括:单级码本参考类型,或者,单级相关性。
网络设备为终端下发的传输端口配置信息可包括:为所述终端配置的传输端口数n。
网络设备为终端下发的码本类型包括:单级码本类型。单级码本类型根据终端上报的参考码本配置信息确定,有两种方式:第一种,确定单级码本类型为单级码本参考类型中的某一种码本类型;第二种,在单级相关性为高的情况下,确定单级码本类型为DFT码本类型;在单级相关性为中或低的情况下,确定单级码本类型为相位码本类型或者Householder码本类型或第一组合码本类型。
在可选实施例中,网络设备还可为终端下发具体的码本参数,以使终端根据码本类型和对应的码本参数确定具体的预编码码本。
在可选实施例中,网络设备还可以根据当前对信道传播环境的判断,对所述单级码本或所述二级码本,配置每一级的子带宽度。每一级的子带宽度可以由所述网络设备配置和/或由协议规定。
在本申请中,在网络设备将传输端口配置信息和码本类型发送给终端后,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确定了对数据进行预编码时使用的码本。在网络设备和终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之前,网络设备会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以使终端在码本中找到具体的一个预编码矩阵对数据进行预编码。
在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的是二级码本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的指示信息包括一级指示信息和二级指示信息。一级指示信息可包括:m组传输端口中,每组传输端口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和秩指示,或,每组传输端口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二级指示信息可包括:m组传输端口间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秩指示。
这里,可选的,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一级指示信息和二级指示信息的指示间隔是不同的,即网络设备向终端下发一级指示信息和二级指示信息的发送定时(timing)是不同的,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当前信道传播环境配置下发一级指示信息的发送定时,即第一指示间隔T1,和二级指示信息的发送定时,即第二指示间隔T2。T1、T2可以由所述网络设备配置和/或由协议规定。
在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的是单级码本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的指示信息包括单级指示信息。单级指示信息可包括:预编码矩阵指示和秩指示。单级指示信息可使终端确定对n个传输端口进行预编码时使用的预编码矩阵。
在可选实施例中,终端向网络设备上报的N个传输单元可以属于同一个面板或多个方向相同的面板。在终端包括属于不同方向面板的传输单元时,终端针对每个方向向网络设备上报参考传输单元配置信息和参考码本配置信息,网络设备也针对每个方向为终端配置传输端口配置信息和码本类型。
在可选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的传输端口都为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reference signal,SRS)端口,用于测量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geinformation,CSI)。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描述的NR上行码本配置方法。所述网络设备可包括:存储器以及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发射器和接收器,其中:所述发射器用于与向终端或其他网络设备发送信号,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终端或其他网络设备发送的信号,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第一方面描述的NR上行码本配置方法的实现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即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NR上行码本配置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终端,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描述的NR上行码本配置方法。所述终端可包括:存储器以及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发射器和接收器,其中:所述发射器用于与向网络设备或其他终端发送信号,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网络设备或其他终端发送的信号,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第二方面描述的资NR上行码本配置方法的实现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即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NR上行码本配置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多个功能模块,用于相应的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多个功能模块,用于相应的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提供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各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各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和第二方面各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和第二方面各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法。
实施本申请,可为NR通信***设计一种适应于在NR场景中终端侧不同的天线阵列形态的二级码本或者单码本。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申请提供的终端100的一种硬件结构图;
图1B为本申请中终端的天线***包括的一些可能的天线阵列形态示意图;
图1C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无线发射机的实现框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传输单元分配示意图;
图3A-3C为本申请提供的终端侧传输单元的分布情况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NR上行码本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采用二级码本进行预编码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NR上行码本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硬件结构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终端和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方法,首先,介绍本申请提供的终端100的一种硬件结构图,终端100可应用在5G的NR***中。参见图1A,终端100可包括:基带芯片110、存储器115(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射频(RF)模块116、******117。这些部件可在一个或多个通信总线114上通信。
******117主要用于实现终端100和用户/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功能,主要包括终端100的输入输出装置。具体实现中,******117可包括:触摸屏控制器118、摄像头控制器119、音频控制器120以及传感器管理模块121。其中,各个控制器可与各自对应的***设备(如触摸屏123、摄像头124、音频电路125以及传感器126)耦合。需要说明的,******117还可以包括其他I/O外设。
基带芯片110可集成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1、时钟模块112以及电源管理模块113。集成于基带芯片110中的时钟模块112主要用于为处理器111产生数据传输和时序控制所需要的时钟。集成于基带芯片110中的电源管理模块113主要用于为处理器111、射频模块116以及******提供稳定的、高精确度的电压。
射频(RF)模块116用于接收和发送射频信号,主要集成了终端100的接收器和发射器。射频(RF)模块116通过射频信号与通信网络和其他通信设备通信。具体实现中,射频(RF)模块116可包括但不限于:天线***、RF收发器、一个或多个放大器、调谐器、一个或多个振荡器、数字信号处理器、CODEC芯片、SIM卡和存储介质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在单独的芯片上实现射频(RF)模块116。
其中,射频模块116中包括的天线***有多种形态。图1B展示了本申请中终端的天线***包括的一些可能的天线阵列形态。天线阵列由多个天线阵元组成。由图1B可知,在不同的频段下,天线阵列形态可能不同,在同一频段下,天线阵列形态也可能不同。图1B中的第一个图示出了低频段下一种可能的天线阵列形态,第二个图到第六个图示出了高频段下的几种可能的天线阵列形态,终端的天线阵列可能处于同一面板上,也可能处于不同的面板上。
存储器115与处理器111耦合,用于存储各种软件程序和/或多组指令。具体实现中,存储器115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取的存储器,并且也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闪存设备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设备。存储器115可以存储操作***(下述简称***),例如ANDROID,IOS,WINDOWS,或者LINUX等嵌入式操作***。存储器115还可以存储网络通信程序,该网络通信程序可用于与一个或多个附加设备,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存储器115还可以存储用户接口程序,该用户接口程序可以通过图形化的操作界面将应用程序的内容形象逼真的显示出来,并通过菜单、对话框以及按键等输入控件接收用户对应用程序的控制操作。
应当理解,终端100仅为本申请提供的一个例子,并且,终端100可具有比示出的部件更多或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更多个部件,或者可具有部件的不同配置实现。
下面结合上述终端中的基带芯片110及射频模块116介绍本申请中涉及的传输端口、传输单元、射频处理单元和天线阵列及阵元等等概念。
参见图1C,图1C示出了一种无线发射机的实现框图,无线发射机主要由基带芯片和射频模块组成,可以被设置在网络设备中或终端设备中。
如图所示,基带芯片中包括基带数字信号处理单元,基带数字信号处理单元上有NBP个输出端口,用于输出NBP路经过调制和域变换的基带信号。
射频模块中包括NRF个射频处理单元,NRF个射频处理单元对上述输出的NBP路基带信号进行上变频、功率放大等处理,将NBP路基带信号映射到NTXRU个物理传输单元(transmission RF unit,TXRU)上。
一个物理传输单元内包括1个或多个天线阵元。一个传输单元内,天线阵元的极化方向是一致的,不同极化方向的天线阵元属于不同的传输单元。当一个物理传输单元内存在多个天线阵元时,每个天线阵元后可以连接一个模拟移相器,当有信号映射到该物理传输单元上时,模拟移相器可用于将该信号进行移相并输出到多个天线阵元上。
传输单元之间的关系用相关性衡量。当传输单元中包括的天线阵元之间的距离很小(例如,波长的二分之一)的时候,对应的传输单元之间互相关性为高;当天线阵元之间的距离足够大(波长的几倍),或天线阵元的极化方向不同的时候,对应的传输单元之间互相关性为低或中;低或中设置两个相关性等级的目的是区别极化方向不同造成的低相关和天线之间距离大带来的低相关。
可选的,在射频处理单元和传输单元之间,可以设置一组天线选择开关,这是一组数字选择开关,通过控制数字信号,可以将射频处理单元的输出信号映射到不同的传输单元上。
传输端口是一个逻辑概念,指用于数据传输的一个或一组逻辑端口。在本申请中,传输端口数可以与实际的传输单元数相等。
在NR上行MIMO***中,由于NR覆盖的频段范围广,在不同的频段中终端侧可配置的传输端口数可以有多种情况不同,现有的码本设计方案都不能应用于NR的使用场景,下面详细说明。
在NR的0-6GHz频段(sub-6GHz)中,终端侧的天线阵列受限于终端尺寸,终端侧对应的可配置的传输端口数可能为2、3或4,适合使用单码本的设计方案。但是,现有的LTE-A的上行单码本设计方案仅适用于传输端口为2或4的场景,无法应对NR中终端侧天线阵列的多样性。
在NR的6-100GHz频段(above-6GHz)中,终端侧的天线阵列相较于0-6GHz频段有更多的可能,终端侧对应的可配置的传输端口数可能为2、3、4、5、6、7、8等,适合使用二级码本的设计方案,但是现有的LTE-A的下行双码本设计方案无法直接应用于NR上行码本中,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首先,现有的LTE-A的下行双码本设计方案中,第一级将传输端口分组时,组数固定为2。而在NR中,上行码本的设计需考虑终端侧的天线阵列形态,固定的分组方式无法很好地匹配终端侧的多种天线阵列形态。
然后,现有的LTE-A中,下行传输端口个数可能为2、4或8,对应的也都是2端口、4端口或8端口码本设计方案。而在NR的上行传输中,在引入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的情况下,每个band上对应的传输端口可能不是2的幂次方或者4的整数倍,每个band上对应的传输端口的个数有可能为3、5、6、7等。
以2个载波band1和band2进行聚合的场景进行说明。参见图2,当终端配置有4个传输单元时,有可能分配1个传输单元给子载波1(band1),分配3个传输单元给子载波2(band2)。当终端配置有4个传输单元时,有可能分配4个传输单元给band1,分配2个传输单元给band2,或者,分配1个传输单元给band1,分配5个传输单元给band2。当终端配置有8个传输单元时,有可能分配1个传输单元给band1,分配7个传输单元给band2,或者,分配2个传输单元给band1,分配6个传输单元给band2。上述可知,在载波聚合的场景下,每个band上对应的传输端口数可能不是2的幂次方或者4的整数倍,而预编码操作针对每个band单独进行,因此,码本设计必须适应于每个band可能对应的传输端口数,即码本设计必须适应于传输端口数可能不是2的幂次方或者4的整数倍的情况。
由于现有的码本设计方案都不适用于NR的上行数据传输,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针对NR的上行码本配置方法。本申请的方法能够匹配终端侧不同的天线阵列形态,并适用于终端侧有不同的传输端口数的场景。
下面介绍本申请涉及到的几种码本类型:DFT码本类型、相位码本类型、Householder码本类型、端口选择码本类型、第一组合码本类型。这些码本类型可以被终端当做可选的码本原型,作为终端能力上报给基站。每一种码本类型,都仅仅适用于具有某一特定相关性等级的传输单元组对应的传输端口。需要注意的是,所述终端可以被配置的码本类型不限于上述码本类型。下面将对这些码本原型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种,DFT码本类型,属于DFT码本类型的码本,都是基于DFT矩阵得到的。不同的传输端口数对应不同的DFT码本。例如,y个传输端口对应于y端口DFT码本,可将数据流映射到y个传输端口。一般而言,y≥2。
高相关性的传输单元可以通过DFT码本生成一系列具有良好指向性的波束,能够更好地实现数据传输。因此,DFT码本更加适用于将数据流映射到和高相关性的传输单元对应的传输端口的场景。
参见表1,一个y端口DFT码本的具体实现形式可如下。
Figure GPA0000281514050000091
表1 y端口DFT码本
在表1中,在秩=1的情况下,包括L个不同的预编码矩阵A0-AL-1。其中的任意一个预编码矩阵Av为一个包含y个元素的列向量,且,Av=[1 ejkθ ej2kθ...ej(y-1)kθ]T,0≤v≤L-1,L的取值可以由标准协议规定。
在秩=2的情况下,同样包括L个不同的预编码矩阵B0-BL-1。其中的任意一个预编码矩阵Bv为包含2个列向量的预编码矩阵,该两个列向量都可以是秩=1的情况下的L个列向量中的任意一个。具体的,通过列合并[Ax1 Ax2]的方式排列组合,且,Ax1∈{A0,A1,A2,...,AL-1},Ax2∈{A0,A1,A2,...,AL-1},可得到
Figure GPA0000281514050000092
个候选预编码矩阵,可从该
Figure GPA0000281514050000101
个候选预编码矩阵中选择L个作为预编码矩阵B0-BL-1。这里,选择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任意选取,也可以是选取包含两个正交列向量的预编码矩阵,本申请不做限制。
以此类推,在秩=y的情况下,同样包括L个不同的预编码矩阵C0-CL-1。其中的任意一个预编码矩阵Cv为包含y个列向量的预编码矩阵,该y个列向量都可以是秩=1的情况下的L个列向量中的任意一个。具体的,通过列合并[Ax1 Ax2 ... Axy]的方式排列组合,且,Ax1∈{A0,A1,A2,...,AL-1},Ax2∈{A0,A1,A2,...,AL-1},…,Axy∈{A0,A1,A2,...,AL-1},可得到
Figure GPA0000281514050000103
个候选预编码矩阵,可从该
Figure GPA0000281514050000104
个候选预编码矩阵中选L个作为预编码矩阵C0-CL-1。和上面类似,这里的选择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任意选取,也可以是选取包含的Ax1 Ax2...Axy为正交列向量的预编码矩阵,本申请不做限制。
从理论上,y端口的DFT码本在秩为1的情况下至多包含y个正交的DFT预编码矩阵,而L的取值一般满足L=O×y,其中O为过采样因子。当天线阵列是一个二维平面阵时,O=O1×O2,其中O1和O2分别是二维平面阵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过采样因子。
不限于上述具体示出的y端口DFT码本,还可通过其他的方式,并基于DFT矩阵得到y端口DFT码本,本申请不做限制。
基于所述的DFT码本类型,网络设备在配置终端上行传输的DFT码本时,可以在配置码本类型的基础上,对过采样因子,每一个秩>1的情况下的预编码矩阵生成方法(例如,选择预编码矩阵索引相邻的秩=1的预编码矩阵进行列合并,或选择正交的秩=1的预编码矩阵进行列合并等),预编码矩阵可选子集等进行配置和/或定义。经过上述的配置和/或定义后,网络设备在通知终端上行传输的码本时,能够节约信令开销。
第二种,相位码本类型,属于相位码本类型的码本,都是基于相位变换得到的。不同的传输端口数对应不同的相位码本。例如,y个传输端口对应于y端口相位码本,可将数据流映射到y个传输端口。一般而言,1<y<4。
中相关性或低相关性的传输单元可以通过相位码本进行预编码,从而提高信噪比,以更好地实现数据传输。因此,相位码本更加适用于将数据流映射到具有中相关性、低相关性的传输单元对应的传输端口组的场景。
参见表2,表2示例性地提出了2端口的相位码本。
Figure GPA0000281514050000102
表2 2端口相位码本
这里,秩=1的情况下,对应有4个预编码矩阵,每个预编码矩阵都为2行1列。
基于上述2端口的相位码本,本申请提出了一种3端口的相位码本。如下:
预编码矩阵索引 秩=1 秩=2 秩=3
0 D<sub>0</sub> E<sub>0</sub> F<sub>0</sub>
1 D<sub>1</sub> E<sub>1</sub> F<sub>1</sub>
2 D<sub>2</sub> E<sub>2</sub> F<sub>2</sub>
15 D<sub>15</sub> E<sub>15</sub> F<sub>15</sub>
表3 3端口相位码本
在秩=1的情况下,包括16个不同的预编码矩阵D0-D15。其中的任意一个预编码矩阵Di为一个包含3个元素的列向量。预编码矩阵Di可通过以下公式得到:
Figure GPA0000281514050000111
其中,xa[1]、xa[2]分别为矩阵Xa中的第一、第二个元素,矩阵Xb、Xa都可以是2端口相位码本中秩=1的情况下的4个预编码矩阵中的任意一个,即Xa∈{[1 1]T,[1 -j]T,[1 -1]T,[1 j]T},且,Xb∈{[1 1]T,[1 -j]T,[1 -1]T,[1 j]T}。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出的预编码矩阵有16个,分别为预编码矩阵D0-D15
在秩=2的情况下,包括16个不同的预编码矩阵E0-E15。其中的任意一个预编码矩阵Ei为包含2个列向量的预编码矩阵,该2个列向量都可以是秩=1的情况下的16个列向量中的任意一个。具体的,通过[Dx1 Dx2]的方式排列组合,且Dx1∈{D0,D1,D2,...,DL-1},Dx2∈{D0,D1,D2,...,DL-1},可得到
Figure GPA0000281514050000112
个候选预编码矩阵,从该240个候选预编码矩阵中选取16个作为预编码矩阵E0-E15。在可选实施例中,可通过仿真分别确定使用240个预编码矩阵对数据进行预编码后,接收端的误码率,从中选取误码率最低的16个预编码矩阵。不限于上述举例的选取方法,本申请还可通过其他方式选取出16个预编码矩阵,这里不做任何限制。
以此类推,在秩=3的情况下,包括16个不同的预编码矩阵F0-F15。其中的任意一个预编码矩阵Fi为包含3个列向量的预编码矩阵,该3个列向量都可以是秩=1的情况下的16个列向量中的任意一个。具体的,通过[Ex1 Ex2 Ex3]的方式排列组合,且Ex1∈{D0,D1,D2,...,DL-1},Ex2∈{D0,D1,D2,...,DL-1},Ex3∈{D0,D1,D2,...,DL-1},可得到
Figure GPA0000281514050000113
个候选预编码矩阵,从该3360个候选预编码矩阵中选取16个作为预编码矩阵F0-F15
不限于上述具体示出的3端口相位码本,还可通过其他的方式,基于相位变换,得到3端口相位码本,本申请不做限制。例如,在3端口相位码本中秩=1、2、3的情况下,包括的预编码矩阵个数可不是16,可以是16以下的数目。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通过相应的算法分别从秩=1、2、3时的可选预编码矩阵中确定出最终使用的预编码矩阵,从而组成3端口相位码本。
第三种,Householder码本类型,是指码本的设计方式基于Householder变换。在Householder码本类型中,根据传输端口数分为多个码本。例如,y端口Householder码本,可将数据流映射到y个传输端口。一般而言,2<y≤4。
在现有技术中定义了4端口的Householder码本,具体可参见3GPPTS 36.211中的表6.3.4.2.3-2。
参见表4,本申请提出了一种3端口的Householder码本。
Figure GPA0000281514050000121
表4 3端口Householder码本
其中,u0到u15共16个基向量是不同的基向量,并且每个基向量都为一列包含3个元素的向量。该16个基向量可从以下的两大类基向量中选取,其中0≤i≤15:
第一类,ui=[a1 a2 a3]T,其中,
Figure GPA0000281514050000131
Figure GPA0000281514050000132
在第一类中,共有27个基向量。
第二类,un=[a1 a2 a3]T,其中,a1∈{1,-1},a2∈{1,-1},a3∈{1,-1}。在第二类中,共有8个基向量。
在从上述两大类中总共包括的35个基向量中选择16个作为3端口Householder码本中的基向量时,选择的方式有多种,可以任意选择,也可以根据具体的算法选择,本申请不做限定。
其中,按照下面的公式对基向量ui作Householder变换,得到母矩阵W(i),W(i)的阶数为y×y,其中,Iy为y×y的单位矩阵。
Figure GPA0000281514050000133
其中,预编码矩阵
Figure GPA0000281514050000134
由母矩阵W(i)得到。这里,n为预编码母矩阵索引,上标{col1,col2,col3,…}是母矩阵W(i)列索引的有序集合,表示选取母矩阵的第col1列、第col2列、第col3列、…顺序组合成新的矩阵,这个新的矩阵即为所需的预编码矩阵
Figure GPA0000281514050000135
不限于上述列举的方式,3端口的Householder码本还可通过其他的方式得到,本申请不做限制。
第四种,端口选择码本类型。
举例来说,使用y端口的端口选择码本对数据进行预编码时,能够将任意数目的符号流直接映射到p个传输端口上,且不同的输入符号流映射到不同的传输端口,p≤y。这里,相当于从y个传输端口中选择了p个传输端口,并将数据流映射到该p个传输端口上。
在端口选择码本中,预编码矩阵的每一列的元素中至多只有p个1,其余为0。这样的码本结构可以适用于上述具有天线选择开关的无线发射机。
举例说明,端口数为2的端口选择码本可以如表5所示,其中,p=1。
Figure GPA0000281514050000136
表5 2端口的端口选择码本
举例说明,端口数为4的端口选择码本可以如表6所示,其中,p=2。
Figure GPA0000281514050000137
Figure GPA0000281514050000141
表6 4端口的端口选择码本
第五种,第一组合码本类型,即端口选择码本与相位码本的组合码本。在这样的码本中,任意一个预编码矩阵ck具有如下形式:
在秩=1的情况下,预编码矩阵
Figure GPA0000281514050000142
在秩=2的情况下,预编码矩阵
Figure GPA0000281514050000143
以此类推,可以得出在秩为其他值的情况下的预编码矩阵的形式。
其中,
Figure GPA0000281514050000144
是相位码本或某相位码本级联码本中的某一预编码矩阵
Figure GPA0000281514050000145
中的第α行第β列的元素。所述相位码本可以是表2中的2端口相位码本,所述相位码本的级联码本是一个2端口码本。
Figure GPA0000281514050000146
为所述相位级联码本中的某一预编码矩阵时,预编码矩阵
Figure GPA0000281514050000147
具有如下形式:
Figure GPA0000281514050000148
其中,
Figure GPA0000281514050000149
Figure GPA00002815140500001410
都可以是2端口相位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其中
Figure GPA00002815140500001411
是2端口相位码本中秩等于2的情况下的预编码矩阵,
Figure GPA00002815140500001412
为2端口相位码本中秩为1或2情况下的预编码矩阵。因此,所述相位码本的级联码本的秩为3或4,端口数为2。
可以看出,第一组合码本中的某一预编码矩阵ck的秩,等于预编码矩阵
Figure GPA0000281514050000151
的对应的秩。
Figure GPA0000281514050000152
分别为
Figure GPA0000281514050000153
端口的端口选择码本中秩为1的情况下的某一预编码矩阵。具体的,
Figure GPA0000281514050000154
可以是表5中的秩为1的预编码矩阵,也可以是p=1的4端口选择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也可以是仅包括一个元素“1”的单元素矩阵。
可以看出,某第一组合码本的端口数目,等于
Figure GPA0000281514050000155
基于上述的设计方案,下面给出第一组合码本的一种可能的实施形式,选取表5中的第一列,即秩等于1的预编码矩阵组,作为
Figure GPA0000281514050000156
的候选预编码矩阵集合;选取表2中,秩为1的预编码矩阵集合作为
Figure GPA0000281514050000157
的候选集合。这样,分别通过用前2比特指示
Figure GPA0000281514050000158
的预编码矩阵索引,后2比特指示的
Figure GPA0000281514050000159
的预编码矩阵索引,可以得到第一组合码本在秩为1的情况下的多个预编码矩阵,如下表所示:
Figure GPA00002815140500001510
Figure GPA0000281514050000161
表7
基于上述提出的具有多种天线阵列形态的终端,以及几种码本类型,本申请提出了一种NR上行码本设计和配置方法。可理解的,在载波聚合的场景下,本申请针对每一个子载波(band)都分别进行所述NR上行码本配置方法的操作。这里,在后续的实施例中以针对某一个子载波进行所述方法中的操作,并且假设配置给该某一个子载波的传输单元数为N为例,详细说明本申请的方法。这里,在可选实施例中,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N≥3且N≠2a且N≠4b,a、b为正整数。
在本申请中,被配置到同一个子载波上的N个传输单元在终端侧物理分布情况有多种,下面详细说明。
第一种情况,N个传输单元位于同一块面板上。
参见图3A,图3A示出了N个传输单元位于同一块面板上的场景,在该场景下,可将数据进行层映射后,再经预编码同时映射到该N个传输单元对应的传输端口上。
第二种情况,N个传输单元位于多块面板上,且该多块面板的朝向一致。
参见图3B,图3B示出了N个传输单元位于多块朝向相同的面板上的场景,在该场景下,可将数据进行层映射后,再经预编码同时映射到该N个传输单元对应的传输端口上。
第三种情况,N个传输单元位于多块面板上,且该多块面板的朝向不一致。
参见图3C,图3C示出了N个传输单元位于多块朝向不一致的面板上的场景,假设,N个传输单元分别位于面板1、面板2、面板3、面板4上。面板和面板2处于终端正面,朝向为第一方向,面板3和面板4处于终端反面,朝向为第二方向。N个传输单元中,在面板1和面板2上的共有N第一方向个,在面板3和面板4上的共有N第二方向个。在该场景下,不能跨面板方向进行预编码操作,即不能将数据进行层映射后,再经预编码同时映射到该N个传输单元对应的传输端口上。
首先,针对第一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说明本申请的NR上行码本配置方法。可参见图4-图6。
参见图4,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NR上行码本配置方法的流程图,适用于上述第一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通过该方法,能够设计NR上行码本。该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S101、终端向网络设备上报参考传输单元配置信息和参考码本配置信息。
这里,终端可同时向网络设备上报参考传输单元配置信息和参考码本配置信息,也可分开上报,本申请不做限制。
具体的,参考传输单元信息包括:传输单元数N,终端建议的将N个传输单元分成的组数M,以及,M组传输单元中每组包含的传输单元数。其中,第r组包含的传输单元数为Nr,1≤r≤M。一般情况下,终端建议将N个传输单元进行分组时,每组内的传输单元之间的相关性是较高的。需要注意的是M可以等于1,也可以等于N。
在可选实施例中,终端在向网络设备上报参考传输单元信息时,可直接向网络设备上报传输单元数、组数、以及每组包含的传输单元数。以上述第一种情况为例,终端可直接向网络设备上报:传输单元数N、组数M,每组分别包含的传输单元数N1,N2,N3,…,NM
在可选实施例中,终端和网络设备共同存储了一个参考传输单元信息表,表8示例性地列出了一种可能的形式。在这种情况下,每个索引对应一个参考传输单元信息,终端可通过仅向网络设备上报索引的方式来通知网络设备参考传输单元信息。
Figure GPA0000281514050000171
表8
在上表中,G的取值由具体可能的参考传输单元配置方式的数量决定。
具体的,参考码本配置信息有以下两种可能:
在第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参考码本配置信息包括码本参考类型,下面详细描述。
当M≠1且M≠N时,所述码本参考类型包括:一级码本参考类型和二级码本参考类型。其中,一级码本参考类型和二级码本参考类型都可能是上述提及的DFT码本类型、相位码本类型、Householder码本类型、端口选择码本类型或者第一组合码本类型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可理解的,一般情况下,一级码本类型为DFT码本类型,二级码本类型可以是为相位码本类型、Householder码本类型、端口选择码本类型、第一组合码本类型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
当M=1或者M=N时,所述码本参考类型包括:单级码本参考类型。其中,单级码本参考类型可能是上述提及的DFT码本类型、相位码本类型、Householder码本类型、端口选择码本类型或第一组合码本类型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
在第二种可选实施例中,参考码本配置信息包括相关性信息。
当M≠1且M≠N时,所述相关性信息包括:一级相关性和二级相关性。其中,一级相关性为所述M组传输单元的组内相关性,所述二级相关性为所述M组传输单元的组间相关性。一级相关性、二级相关性都可为高、中、低中的任意一个,进一步地,一级相关性、二级相关性还可划分为更细的粒度,例如,很高、较高、中、较低、很低等,本申请不做限制。相关性和传输单元间距离相关,可参照前文描述,这里不再赘述。可理解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一级相关性为高,二级相关性为中或低。
当M=1或者M=N时,所述相关性信息包括:单级相关性。其中,单级相关性为所述N个传输单元之间的相关性。和上述一级相关性或二级相关性类似,单级相关性可为高、中、低中的任意一个,也可划分为更细的粒度,在此不赘述。
S102、网络设备基于参考传输单元配置信息确定终端的传输端口配置信息,基于参考码本配置信息确定终端的码本类型。
具体的,网络设备接收到上述终端在第一种情况或第二种情况下上报的参考传输单元信息后,可根据参考传输单元信息来确定终端的传输端口配置信息。
当终端上报的参考传输单元信息中,M≠1且M≠N时,网络设备确定的传输端口配置信息可包括下述配置信息中的一项或几项:
(1)为所述终端配置的传输端口数n,n≤N。如未配置,则默认n=N。
(2)将所述n个传输端口分成的组数m,以及,每组包括的传输端口数。其中,第t组包括的传输端口数为nt,1≤t≤m。。可选的,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的传输端口为SRS端口,可用于测量CSI。
在可选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的传输端口数和终端上报的传输单元的数量相同,并且,网络设备确定的传输端口信息和参考传输单元信息类似,即,N=n,且,M=m。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确定的传输端口信息和参考传输单元信息不同,即,N≠n,和/或,M≠m。
当终端上报的参考传输单元信息中,M=1或者M=N时,网络设备确定的终端的传输端口配置信息可包括:为所述终端配置的传输端口数n,n≤N。如未配置,则默认n=N。可选的,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的传输端口为SRS端口,可用于测量CSI。
在可选实施例中,后续网络设备将确定的传输端口信息发送给终端时,可直接将传输端口数、组数、以及每组包含的传输单元数发送给终端。例如,网络设备可直接将参数:传输端口数n、组数m,每组分别包含的传输端口数n1,n2,n3,…,nm发送给终端。
在可选实施例中,终端和网络设备共同存储了一个传输端口配置信息表,和上述表5类似。网络设备在向终端发送传输端口信息时,可通过表中的索引通知终端传输端口配置信息。
具体的,网络设备接收到上述终端在第一种情况或第二种情况下上报的参考码本配置信息后,可根据参考码本配置信息来确定终端的码本类型和码本参数。
当终端上报的参考传输单元信息中,M≠1且M≠N时,网络设备确定的码本类型包括单级码本类型。单级码本类型用于所述终端确定对所述n个传输端口进行预编码时使用的码本。
当终端上报的参考传输单元信息中,M=1或者M=N时,网络设备确定的码本类型包括一级码本类型和二级码本类型。一级码本类型用于所述终端确定对所述m组传输端口分别进行组内预编码时使用的码本,二级码本类型用于所述终端确定对所述m组传输端口进行组间预编码时使用的码本。
这里,组内预编码是指使用秩为Q1的预编码矩阵对第1组包含的n1个传输端口进行预编码、使用秩为Q2的预编码矩阵对第2组包含的n2个传输端口进行预编码、使用秩为Q3的预编码矩阵对第3组包含的n3个传输端口进行预编码,…,使用秩为Qm的预编码矩阵对第m组包含的nm个传输端口进行预编码。这里,对m个传输端口组进行组间预编码可看做对新生成的Q个传输端口进行预编码。显然,
Figure GPA0000281514050000191
Qq为终端对第q组传输端口进行组内预编码时使用的预编码矩阵的秩。
具体的,网络设备基于参考码本配置信息确定终端的码本类型时,在上述参考码本配置信息的两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分别有不同的操作,下面详细说明。
在第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当M≠1且M≠N,终端上报的参考码本配置信息包括一级码本参考类型和二级码本参考类型时,基于终端的上报,网络设备确定终端的一级码本类型为所述一级码本参考类型中的任意一个,终端的二级码本类型为所述二级码本参考类型中的任意一个。
当M=1或者M=N时,终端上报的参考码本配置信息包括单级码本参考类型,基于终端的上报,网络设备确定终端的单级码本类型为所述单级码本参考类型中的任意一个。
在第二种可选实施例中,当M≠1且M≠N,参考码本配置信息包括一级相关性和二级相关性时,在一级相关性为高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可确定一级码本类型为DFT码本类型。当一级相关性为中或低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可确定一级码本类型为相位码本类型、Householder码本类型、端口选择码本类型或第一组合码本类型。和上面类似,当二级相关性为高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可确定二级码本类型为DFT码本类型。当二级相关性为中或低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可确定一级码本类型为相位码本类型、Householder码本类型、端口选择码本类型或第一组合码本类型。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一级相关性为中或低的情况下,且,m组传输端口中每组包含的传输端口数都小于或等于3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可确定一级码本类型为相位码本类型。在一级相关性为中或低的情况下,且,m组传输端口中每组包含的传输端口数都小于或等于4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可确定一级码本类型为Householder码本类型。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二级相关性为中或低的情况下,且,组数m为2或3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可确定二级码本类型为相位码本类型。在二级相关性为中或低的情况下,且,组数m为3或4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可确定二级码本类型为Householder码本类型。
可理解的,由于在大多数情况下,一级相关性为高,二级相关性为低,网络设备为终端确定的一级码本类型为DFT码本类型,二级码本类型为Householder码本类型或者端口选择码本与相位码本的组合类型。
当M=1或者M=N,参考码本配置信息包括单级相关性时,在单级相关性为高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可确定单级码本类型为DFT码本类型,当单级相关性为中或低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可确定单级码本类型为相位码本类型、Householder码本类型、端口选择码本类型或第一组合码本类型。
在可选实施例中,还可基于上述码本类型的配置(一级码本类型和二级码本类型,或者,单级码本类型),网络设备基于对当前信道传播环境的判断,以及减少预编码矩阵指示开销的原则,即考虑传输预编码矩阵索引(transmit precoding matrix index,TPMI)的比特位数,进一步确定每一码本类型下的配置参数,所述配置参数包括下述参数中的一项或几项:
(1)若网络设备为终端确定的码本类型中包括DFT码本,配置参数包括过采样的倍数,即过采样因子;
(2)若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的是二级码本,如果第一级是DFT码本,配置DFT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的计算方式;
(3)若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的是二级码本,如果第一级是DFT码本,配置每个分组所需输出的DFT波束个数,即每个分组内的秩数;
(4)若网络设备为终端确定的码本类型中包括DFT码本,配置预编码矩阵可选子集;
(5)若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的是二级码本,如果第二级是第一组合码本,则配置第一组合码本的预编码矩阵可选子集。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终端和网络设备共同存储了一个配置信息表,定义了可选的码本类型和对应的码本参数,网络设备可基于这样的配置信息表定义,来配置终端码本类型和具体的码本参数。表9为一个示例性的表格。
Figure GPA0000281514050000201
Figure GPA0000281514050000211
表9
基于上述表9,给出一个索引3对应的4端口二级码本的具体设计实施例,如下:
4端口被分为2组,2组采用相同的组内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
第一级,采用DFT码本类型,因此,每组传输端口都采用2端口DFT码本。过采样因子为4,不同的秩的情况下包括的预编码矩阵个数L=O×y=4×2=8。
2端口DFT码本中,在秩为1的情况下包括的8个预编码矩阵如下:
Figure GPA0000281514050000212
2端口DFT码本中,在秩为2的情况下包括的8个预编码矩阵如下:
Figure GPA0000281514050000213
上述秩为2的情况下选择的8个预编码矩阵,都是通过秩为1的情况下的预编码矩阵索引相邻的预编码矩阵进行列合并得到的。预编码矩阵索引相邻,即预编码矩阵的方向相近,这样做的好处是,考虑到数字波束赋型是在一些已经经过模拟波束赋型的端口上进行的,因此信道的角度扩展会受模拟波束的限制,故选择方向相近的预编码矩阵。
网络设备可将表9中的索引3发送给终端,在索引3的情况下,第一级预编码时,2组传输端口使用的是同一个码本中的同一个预编码矩阵。由此可知,网络设备可通过3比特的信令开销就能向终端指示第一级预编码时使用的预编码矩阵索引。
第二级,采用第一组合码本。
在确定第一组合码本时,网络设备需要向终端指示出具体的配置信息,下面详细描述。
由于第二级的秩决定了整个码本的秩,故需要分开讨论:
对于第二级码本秩等于1的情况,限定第一级码本使用秩为1的预编码矩阵集合,故第一组合码本的端口选择码本部分选择的预编码矩阵为包括一个元素“1”的单元素矩阵,无需指示;第一组合码本的相位码本部分可以在表2中秩为1的4个预编码矩阵中选择,需用2个比特指示。
对于第二级码本秩等于2的情况,限定第一级码本使用秩为2的预编码矩阵集合,第一组合码本的端口选择码本部分可从表5中秩为1的预编码矩阵中选择,可用1比特分别指示
Figure GPA0000281514050000221
第一组合码本的相位码本部分可以在表二中秩等于2的2个预编码矩阵中选择,用1比特指示;由于限定两个分组内的预编码矩阵一致,故第一组合码本的端口码本选择部分中,
Figure GPA0000281514050000222
进一步的,存在下述两个选项:
选项一:进一步限定
Figure GPA0000281514050000223
的预编码矩阵索引为0,这样总共只需1比特指示
Figure GPA0000281514050000224
的选择。
选项二:进一步限定
Figure GPA0000281514050000225
这样总共只需1比特指示
Figure GPA0000281514050000226
的选择。
故而,第二级,需要用2比特指示。
基于上述设计,可以保证第二级的子带TPMI指示只需要至多2比特,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开销。
一个可选的设计是,在第一级宽带指示中,除指示DFT码本下的预编码矩阵选择外,可选的,增加1比特指示选择上述选项一,或上述选项二,这样可以使得TPMI指示能够适用于不同的角度扩展下的信道传播环境。
另外,所述网络设备还可以根据当前对信道传播环境的判断,对所述单级码本或所述二级码本,配置每一级的子带宽度。所述同一子带上,这一级预编码矩阵相同,可以统一指示;不同子带上,预编码矩阵可以不同,需要分别指示。一般而言,如果m>1,即采用二级码本,则第一级,分组内码本所被配置的第一子带宽度大于第二级分组间码本所被配置的第二子带宽度,即分组间码本被配置的子带宽度。第一子带宽度、第二子带宽度可以由所述网络设备配置和/或由协议规定。
在可选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向终端下发一级指示信息和二级指示信息的发送定时(timing)是不同的,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当前信道传播环境配置下发一级指示信息的发送定时,即第一指示间隔T1,和二级指示信息的发送定时,即第二指示间隔T2。一般情况下,二级指示信息的发送时间不需要配置,网络设备在每个上行调度控制信息中都向终端下发二级指示信息。网络设备需配置一级指示信息的发送定时,例如,可配置为在每次上行调度时的第一个上行调度控制信息中向终端发送一级指示信息,或者,每隔固定的子帧或者时隙向终端发送一级指示信息。所述T1、T2由所述网络设备配置和/或由协议规定。
S103、网络设备将传输端口配置信息、码本类型发送给终端。
在可选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直接将传输端口数、组数、以及每组包含的传输单元数发送给终端。例如,网络设备可直接将参数:传输端口数n、组数m,每组分别包含的传输端口数n1,n2,n3,…,nm发送给终端。
在可选实施例中,终端和网络设备共同存储了一个传输端口配置信息表,和上述表5类似。网络设备在向终端发送传输端口信息时,可通过表中的索引通知终端传输端口配置信息。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将码本类型配置发送给终端。可选的,网络设备可以进一步将基于上述码本类型的具体码本配置参数发送给终端。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通过表格索引通知终端码本类型和具体的码本参数。终端和网络设备共同存储了一个配置信息表,定义了可选的码本类型和对应的码本参数,表9为一个示例性的表格,这里不再赘述。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将子带宽度配置和/或子带定时配置发送给终端。
通过图3所示的方法实施例后,网络设备和终端共同完成了二级码本的设计方案,且设计出的码本适用于NR的场景。可理解的,图3所示的方法更加适用于NR的高频段6-100GHz。
在实施图4所示的码本设计方法后,网络设备和终端之间确定了NR上行预编码时的码本类型,传输端口配置及码本参数配置。下面详细说明在NR中,使用本申请设计和配置的码本上行传输数据时的具体操作。参见图5,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采用二级码本进行预编码的流程示意图,即m>1的情形,所述预编码过程可包括以下步骤:
S201、网络设备向终端下发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一级指示信息和二级指示信息。
具体的,一级指示信息包括:所述m组传输端口中,每组传输端口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和秩指示或者每组传输端口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第一级码本的秩可以基于码本配置来决定,因此第一级码本可能无需秩指示,上述指示信息仅仅包括预编码矩阵指示,例如,在表9中索引3的情况下,无需指示秩信息。二级指示信息包括:所述m组传输端口间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和秩指示。其中,预编码矩阵指示可以为预编码矩阵索引。
S202、终端根据指示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
具体的,终端根据所述一级指示信息确定一级预编码矩阵,根据所述二级指示信息确定二级预编码矩阵。
在图4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终端接收到了网络设备发送的传输端口配置信息、一级码本类型和二级码本类型。
终端根据传输端口配置信息、一级码本类型及码本配置参数确定一级码本。具体的,根据传输端口配置信息中的m组传输端口分别包含的传输端口数n1、n2、…、nm,以及一级码本类型,分别确定m组传输端口对应的码本。例如,当一级码本类型为DFT码本类型时,终端对第r组传输端口进行组内预编码时使用的码本为nr端口的DFT码本。类似的,当一级码本类型为相位码本类型时,终端对第r组传输端口进行组内预编码时使用的码本为nr端口的相位码本,当一级码本类型为Householder码本类型时,终端对第r组传输端口进行组内预编码时使用的码本为nr端口的Householder码本。
终端确定使用的一级码本后,根据一级指示信息确定一级预编码矩阵。具体的,根据一级指示信息确定对m组传输端口分别进行组内预编码时使用的预编码矩阵。具体的,以终端确定的第r组传输端口使用的码本为nr端口的DFT码本为例,终端可根据第r组传输端口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即预编码矩阵索引)和秩在nr端口的DFT码本中找到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所述秩可以在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中指示,也可以在码本配置参数中给出
类似的,终端根据传输端口配置信息、二级码本类型和码本配置参数确定二级码本。具体的,根据传输端口配置信息中的组数m,确定组间预编码使用的码本。例如,当二级码本类型为端口选择码本与相位码本的组合类型时,终端对m组传输端口进行组间预编码时使用的码本为Q端口相位码本,其中,
Figure GPA0000281514050000241
Qq为终端对第q组传输端口进行组内预编码时使用的预编码矩阵的秩。
当二级码本类型为Householder码本类型时,终端对m组传输端口进行组间预编码时使用的码本为y端口Householder码本。
终端确定使用的二级码本后,根据二级指示信息确定二级预编码矩阵。具体的,根据二级指示信息确定对m组传输端口进行组间预编码时使用的预编码矩阵。具体的,以终端确定的二级码本为nr端口的相位码本为例,终端可根据所述m组传输端口间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即预编码矩阵索引)和秩指示,在nr端口的相位码本中找到对应的预编码矩阵。
S203、终端使用一级预编码矩阵和二级预编码矩阵对数据进行二级预编码。
可选的,在步骤S203之后,终端可将经过二级编码的数据流发送给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可使用与数据信号采用相同预编码矩阵的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进而接收到的数据流进行解码操作,从而得到原始的数据,完成通信过程。终端采用网络设备指示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的好处是,网络设备可以基于其它上行参考信号准确判断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进而基于码本确定并指示终端上行的预编码,从而实现最优的上行多天线传输。
可理解的,在NR中,使用本申请设计的单级码本上行传输数据时的具体操作和图5所示实施例类似,可参考实施,这里不赘述。
上述详细说明了在第一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下本申请的NR上行码本配置方法,下面简单说明在第三种情况下的本申请的NR上行码本配置方法。
在第三种情况下,N个传输单元位于多块面板上,且该多块面板的朝向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考虑该多块面板的朝向,分别针对不同的朝向分别执行本申请的NR上行码本配置方法中的操作,其中,每一个朝向上的码本设计都和图4所示实施例类似,下面简单说明。
参见图6,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NR上行码本配置方法的流程图,适用于上述第三种情况。通过该方法,能够设计NR上行码本。该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S301、终端向网络设备上报每个方向的参考传输单元配置信息和参考码本配置信息。
下面以图3C中示出的具体场景为例进行说明。
终端针对第一方向上报参考传输单元信息和对应的参考码本配置信息。
针对第一方向的参考传输单元信息包括:传输单元数N第一方向,终端建议的将N第一方向个传输单元分成的组数M第一方向,以及,每组传输单元中包含的传输单元数。需要注意的是,M第一方向可以等于1,也可以等于N。
针对第一方向的参考码本配置信息有以下两种可能:
在第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参考码本配置信息包括码本参考类型,当M第一方向≠1且M第一方向≠N时,所述码本参考类型包括:一级码本参考类型和二级码本参考类型。当M第一方向=1或者M第一方向=N时,码本参考类型包括:单级码本参考类型。
在第二种可选实施例中,参考码本配置信息包括相关性信息,当M第一方向≠1且M第一方向≠N时,所述相关性信息包括:一级相关性和二级相关性。当M第一方向=1或者M第一方向=N时,码本参考类型包括:单级相关性。
类似的,终端针对第二方向上报参考传输单元信息和对应的参考码本配置信息。针对第二方向的参考传输单元信息包括:传输单元数N第二方向,终端建议的将N第二方向个传输单元分成的组数M第二方向,以及,每组传输单元中包含的传输单元数。需要注意的是,M第二方向可以等于1,也可以等于N。
针对第二方向的参考码本配置信息和针对第一方向的类似,在此不赘述。
S302、网络设备基于每个方向的参考传输单元配置信息确定终端每个方向的传输端口配置信息,基于每个方向的参考码本配置信息终端每个方向的码本类型。
在可选实施例中,网络设备还可确定每个方向上的具体码本参数。具体的,每个方向上,网络设备确定传输端口配置信息、码本类型和具体码本参数的操作都和图4方法实施例中类似,可参照前文描述,在此不赘述。
S303、网络设备将每个方向的传输端口配置信息、码本类型发送给终端。
通过图6所示方法实施例,网络设备和终端共同完成了针对不同的面板方向的二级码本的设计方案,且设计出的码本适用于NR场景。可理解的,图6所示的方法更加适用于NR的高频段6-100GHz。
在实施图6所示的码本设计方法后,终端可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每个方向的传输端口配置信息和码本类型,在每个方向上进行二级预编码。在每个方向上进行预编码时,和图5所示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赘述。
上述详细阐述了本申请的方法,为了便于更好地实施本申请的上述方案,本申请还提供了相应的装置。
参见图7,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700的一种实现方式的结构框图。该网络设备可包括:通信接口711、一个或多个处理器712、发射器713、接收器714、耦合器715、天线716、存储器717。这些部件可通过总线或者其它方式连接,图7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其中:
通信接口711可用于网络设备700与其他通信设备,例如终端、其他网络设备等进行通信。具体实现中,通信接口711可以是网络通信接口,例如LTE(4G)通信接口、5G或者未来新空口的通信接口。不限于无线通信接口,网络设备700还可以配置有有线的通信接口来支持有线通信。
天线716可用于将传输线中的电磁能转换成自由空间中的电磁波,或者将自由空间中的电磁波转换成传输线中的电磁能。耦合器715可用于将通信号分成多路,分配给多个的接收器714。
发射器713可用于对处理器712输出的信号进行发射处理,用于向终端或者其他网络设备发射信号。接收器714可用于对天线716接收的信号进行接收处理,用于接收终端或者其他网络设备发射的信号。发射器713和接收器714的数量均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
在本申请中,发射器713用于向终端发送传输端口配置信息和码本类型。
存储器717与处理器712耦合,用于存储各种软件程序和/或多组指令。具体实现中,存储器712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取的存储器,并且也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闪存设备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设备。存储器712可以存储操作***(下述简称***),例如uCOS、VxWorks、RTLinux等嵌入式操作***。存储器712还可以存储网络通信程序,该网络通信程序可用于与一个或多个附加设备,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712可用于存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NR上行码本配置方法在网络设备700侧的实现程序,以及本申请涉及到的多个表格。关于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NR上行码本配置方法的实现,请参考前述实施例。
处理器712可包括:管理/通信模块(Administration Module/CommunicationModule,AM/CM)(用于话路交换和信息交换的中心)、基本模块(BasicModule,BM)(用于完成呼叫处理、信令处理、无线资源管理、无线链路的管理和电路维护功能)、码变换及子复用单元(Transcoder and SubMultiplexer,TCSM)(用于完成复用解复用及码变换功能)等等。
本申请中,处理器712可用于读取和执行计算机可读指令。具体的,处理器712可用于调用存储于存储器717中的程序,例如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NR上行码本配置方法在网络设备700侧的实现程序,并执行该程序包含的指令。
具体实现中,网络设备700可实施为基站收发台,无线收发器,一个基本服务集(BSS),一个扩展服务集(ESS),NodeB,eNodeB等等。网络设备700可以实施为几种不同类型的基站,例如宏基站、微基站等。
需要说明的,图7所示的网络设备700仅仅是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实际应用中,网络设备700还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部件,这里不作限制。
参见图8,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终端810和网络设备820的结构示意图。
首先,终端810可包括:接收单元811,发送单元812,处理单元813,其中,
所述处理单元813用于确定参考传输单元配置信息和参考码本配置信息,所述参考传输单元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终端的传输单元数N,将所述N个传输单元分成的组数M,以及,每组包括的传输单元数;
所述发送单元812用于向网络设备上报所述参考传输单元配置信息和所述参考码本配置信息;
所述接收单元811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下发的所述终端的传输端口配置信息和码本类型;所述传输端口配置信息由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参考传输单元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码本类型由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参考码本配置信息确定。
其次,网络设备820可包括:接收单元821、发送单元822、处理单元823,其中,
所述接收单元821用于接收终端上报的参考传输单元配置信息,所述参考传输单元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终端的传输单元数N,将所述N个传输单元分成的组数M,以及,每组包括的传输单元数;
所述处理单元823用于基于所述参考传输单元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传输端口配置信息;
所述接收单元821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参考码本配置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823还用于基于所述参考码本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码本类型;
所述发送单元822用于将所述传输端口配置信息和所述码本类型发送给所述终端。
其中,参考传输单元配置信息、参考码本配置信息、传输端口配置信息和码本类型可参考前述图4所述方法实施例的相关描述,终端810和网络设备820各个功能单元的功能实现都可参照图4-图6所示的方法实施例,在此不赘述。
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通信***,可包括:终端和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终端可以是图4-图6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所述网络设备可以是图4-图6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
具体实现中,所述终端可以是图1A或图8所示的第一终端,所述网络设备可以是图7或图8所示的网络设备。关于所述第一终端和网络设备的具体实现可参考前述相关内容,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可知,本申请提供了一种NR上行码本配置方法,能够为NR通信***设计一种适应于在NR场景中终端侧不同的天线阵列形态的二级码本或者单码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2)

1.一种NR上行码本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接收终端上报的参考传输单元配置信息,所述参考传输单元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终端的传输单元数N,将所述N个传输单元分成的组数M,以及,每组包括的传输单元数;
基于所述参考传输单元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传输端口配置信息;所述传输端口配置信息包括:为所述终端配置的传输端口数n,将所述n个传输端口分成的组数m,以及,每组包括的传输端口数;
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参考码本配置信息;所述参考码本配置信息包括:一级相关性和二级相关性,所述一级相关性为所述M组传输单元的组内相关性,所述二级相关性为所述M组传输单元的组间相关性;
基于所述参考码本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码本类型;所述码本类型包括:用于所述终端确定对所述m组传输端口分别进行组内预编码时使用的码本的一级码本类型,和,用于所述终端确定对所述m组传输端口进行组间预编码时使用的二级码本类型;其中,在所述一级相关性为高的情况下,所述一级码本类型为DFT码本类型;在所述一级相关性为中或低的情况下,所述一级码本类型为相位码本类型或者Householder码本类型或第一组合码本类型;在所述二级相关性为高的情况下,所述二级码本类型为DFT码本类型;在所述二级相关性为中或低的情况下,所述二级码本类型为相位码本类型或者Householder码本类型或所述第一组合码本类型;所述第一组合码本类型为端口选择码本与所述相位码本的组合码本;
将所述传输端口配置信息和所述码本类型发送给所述终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下发一级指示信息和二级指示信息;
所述一级指示信息包括:所述m组传输端口中,每组传输端口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和秩指示或每组传输端口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
所述二级指示信息包括:所述m组传输端口间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秩指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下发一级指示信息和二级指示信息,具体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第一子带宽度和第一指示间隔T1向所述终端下发一级指示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第二子带宽度和第二指示间隔T2向所述终端下发二级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子带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子带宽度,T1>T2;所述第一子带宽度、所述第二子带宽度、T1、T2由所述网络设备配置和/或由协议规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N=n,且,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N≥3且N≠2a且N≠4b,a、b为正整数;
2≤M≤4。
6.一种NR上行码本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向网络设备上报参考传输单元配置信息和参考码本配置信息,所述参考传输单元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终端的传输单元数N,将所述N个传输单元分成的组数M,以及,每组包括的传输单元数;所述参考码本配置信息包括:一级相关性和二级相关性,所述一级相关性为所述M组传输单元的组内相关性,所述二级相关性为所述M组传输单元的组间相关性;所述一级相关性包括高、中、低中的任意一个,所述二级相关性包括高、中、低中的任意一个;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下发的所述终端的传输端口配置信息和码本类型;
其中,所述传输端口配置信息由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参考传输单元配置信息确定,所述传输端口配置信息包括:为所述终端配置的传输端口数n,将所述n个传输端口分成的组数m,以及,每组包括的传输端口数;
所述码本类型由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参考码本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码本类型包括:用于所述终端确定对所述m组传输端口分别进行组内预编码时使用的码本的一级码本类型,和,用于所述终端确定对所述m组传输端口进行组间预编码时使用的二级码本类型;在所述一级相关性为高的情况下,所述一级码本类型为DFT码本类型;在所述一级相关性为中或低的情况下,所述一级码本类型为相位码本类型或者Householder码本类型或第一组合码本类型;在所述二级相关性为高的情况下,所述二级码本类型为DFT码本类型;在所述二级相关性为中或低的情况下,所述二级码本类型为相位码本类型或者Householder码本类型或所述第一组合码本类型;所述第一组合码本类型为端口选择码本与所述相位码本的组合码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下发的一级指示信息和二级指示信息;
所述一级指示信息包括:所述m组传输端口中,每组传输端口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和秩指示或每组传输端口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
所述二级指示信息包括:所述m组传输端口间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秩指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下发的一级指示信息和二级指示信息,具体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根据第一子带宽度和第一指示间隔T1向所述终端下发一级指示信息;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根据第二子带宽度和第二指示间隔T2向所述终端下发二级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子带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子带宽度,T1>T2;所述第一子带宽度、所述第二子带宽度、T1、T2由所述网络设备配置和/或由协议规定。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N=n,且,M=m。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N≥3且N≠2a且N≠4b,a、b为正整数;
2≤M≤4。
11.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单元、发送单元、处理单元,其中,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上报的参考传输单元配置信息,所述参考传输单元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终端的传输单元数N,将所述N个传输单元分成的组数M,以及,每组包括的传输单元数;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参考传输单元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传输端口配置信息;所述传输端口配置信息包括:为所述终端配置的传输端口数n,将所述n个传输端口分成的组数m,以及,每组包括的传输端口数;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参考码本配置信息;所述参考码本配置信息包括:一级相关性和二级相关性,所述一级相关性为所述M组传输单元的组内相关性,所述二级相关性为所述M组传输单元的组间相关性;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参考码本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码本类型;所述码本类型包括:用于所述终端确定对所述m组传输端口分别进行组内预编码时使用的码本的一级码本类型,和,用于所述终端确定对所述m组传输端口进行组间预编码时使用的二级码本类型;其中,在所述一级相关性为高的情况下,所述一级码本类型为DFT码本类型;在所述一级相关性为中或低的情况下,所述一级码本类型为相位码本类型或者Householder码本类型或第一组合码本类型;在所述二级相关性为高的情况下,所述二级码本类型为DFT码本类型;在所述二级相关性为中或低的情况下,所述二级码本类型为相位码本类型或者Householder码本类型或第一组合码本类型;所述第一组合码本类型为端口选择码本与所述相位码本的组合码本;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传输端口配置信息和所述码本类型发送给所述终端。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终端下发一级指示信息和二级指示信息;
所述一级指示信息包括:所述m组传输端口中,每组传输端口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和秩指示或每组传输端口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
所述二级指示信息包括:所述m组传输端口间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秩指示。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终端下发一级指示信息和二级指示信息具体包括: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一子带宽度和第一指示间隔T1向所述终端下发一级指示信息;根据第二子带宽度和第二指示间隔T2向所述终端下发二级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子带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子带宽度,T1>T2;所述第一子带宽度、所述第二子带宽度、T1、T2由所述处理单元确定和/或由协议规定。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N=n,且,M=m。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N≥3且N≠2a且N≠4b,a、b为正整数;
2≤M≤4。
16.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单元,发送单元,处理单元,其中,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确定参考传输单元配置信息和参考码本配置信息,所述参考传输单元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终端的传输单元数N,将所述N个传输单元分成的组数M,以及,每组包括的传输单元数;所述参考码本配置信息包括:一级相关性和二级相关性,所述一级相关性为所述M组传输单元的组内相关性,所述二级相关性为所述M组传输单元的组间相关性;所述一级相关性包括高、中、低中的任意一个,所述二级相关性包括高、中、低中的任意一个;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网络设备上报所述参考传输单元配置信息和所述参考码本配置信息;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下发的所述终端的传输端口配置信息和码本类型;
其中,所述传输端口配置信息由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参考传输单元配置信息确定,所述传输端口配置信息包括:为所述终端配置的传输端口数n,将所述n个传输端口分成的组数m,以及,每组包括的传输端口数;
所述码本类型由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参考码本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码本类型包括:用于所述终端确定对所述m组传输端口分别进行组内预编码时使用的码本的一级码本类型,和,用于所述终端确定对所述m组传输端口进行组间预编码时使用的二级码本类型;在所述一级相关性为高的情况下,所述一级码本类型为DFT码本类型;在所述一级相关性为中或低的情况下,所述一级码本类型为相位码本类型或者Householder码本类型或第一组合码本类型;在所述二级相关性为高的情况下,所述二级码本类型为DFT码本类型;在所述二级相关性为中或低的情况下,所述二级码本类型为相位码本类型或者Householder码本类型或第一组合码本类型;所述第一组合码本类型为端口选择码本与所述相位码本的组合码本。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下发的一级指示信息和二级指示信息;
所述一级指示信息包括:所述m组传输端口中,每组传输端口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和秩指示或每组传输端口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
所述二级指示信息包括:所述m组传输端口间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秩指示。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下发的一级指示信息和二级指示信息,具体包括: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根据第一子带宽度和第一指示间隔T1向所述终端下发一级指示信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根据第二子带宽度和第二指示间隔T2向所述终端下发二级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子带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子带宽度,T1>T2;所述第一子带宽度、所述第二子带宽度、T1、T2由所述网络设备配置和/或由协议规定。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N=n,且,M=m。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N≥3且N≠2a且N≠4b,a、b为正整数;
2≤M≤4。
21.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器、发射器、处理器,其中,
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终端上报的参考传输单元配置信息,所述参考传输单元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终端的传输单元数N,将所述N个传输单元分成的组数M,以及,每组包括的传输单元数;
所述处理器用于基于所述参考传输单元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传输端口配置信息;所述传输端口配置信息包括:为所述终端配置的传输端口数n,将所述n个传输端口分成的组数m,以及,每组包括的传输端口数;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参考码本配置信息;所述参考码本配置信息包括:一级相关性和二级相关性,所述一级相关性为所述M组传输单元的组内相关性,所述二级相关性为所述M组传输单元的组间相关性;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基于所述参考码本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码本类型;所述码本类型包括:用于所述终端确定对所述m组传输端口分别进行组内预编码时使用的码本的一级码本类型,和,用于所述终端确定对所述m组传输端口进行组间预编码时使用的二级码本类型;其中,在所述一级相关性为高的情况下,所述一级码本类型为DFT码本类型;在所述一级相关性为中或低的情况下,所述一级码本类型为相位码本类型或者Householder码本类型或第一组合码本类型;在所述二级相关性为高的情况下,所述二级码本类型为DFT码本类型;在所述二级相关性为中或低的情况下,所述二级码本类型为相位码本类型或者Householder码本类型或第一组合码本类型;所述第一组合码本类型为端口选择码本与所述相位码本的组合码本;
所述发射器用于将所述传输端口配置信息和所述码本类型发送给所述终端。
22.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器,发射器,处理器,其中,
所述处理器用于确定参考传输单元配置信息和参考码本配置信息,所述参考传输单元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终端的传输单元数N,将所述N个传输单元分成的组数M,以及,每组包括的传输单元数;所述参考码本配置信息包括:一级相关性和二级相关性,所述一级相关性为所述M组传输单元的组内相关性,所述二级相关性为所述M组传输单元的组间相关性;所述一级相关性包括高、中、低中的任意一个,所述二级相关性包括高、中、低中的任意一个;
所述发射器用于向网络设备上报所述参考传输单元配置信息和所述参考码本配置信息;
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下发的所述终端的传输端口配置信息和码本类型;
其中,所述传输端口配置信息由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参考传输单元配置信息确定,所述传输端口配置信息包括:为所述终端配置的传输端口数n,将所述n个传输端口分成的组数m,以及,每组包括的传输端口数;
所述码本类型由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参考码本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码本类型包括:用于所述终端确定对所述m组传输端口分别进行组内预编码时使用的码本的一级码本类型,和,用于所述终端确定对所述m组传输端口进行组间预编码时使用的二级码本类型;在所述一级相关性为高的情况下,所述一级码本类型为DFT码本类型;在所述一级相关性为中或低的情况下,所述一级码本类型为相位码本类型或者Householder码本类型或第一组合码本类型;在所述二级相关性为高的情况下,所述二级码本类型为DFT码本类型;在所述二级相关性为中或低的情况下,所述二级码本类型为相位码本类型或者Householder码本类型或第一组合码本类型,所述第一组合码本类型为端口选择码本与所述相位码本的组合码本。
CN201780091260.6A 2017-06-16 2017-08-11 Nr上行码本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Active CN1106791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589216 2017-06-16
CN201710458921 2017-06-16
PCT/CN2017/097075 WO2018227742A1 (zh) 2017-06-16 2017-08-11 Nr上行码本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79125A CN110679125A (zh) 2020-01-10
CN110679125B true CN110679125B (zh) 2021-06-29

Family

ID=64659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1260.6A Active CN110679125B (zh) 2017-06-16 2017-08-11 Nr上行码本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381287B2 (zh)
EP (1) EP3637713B1 (zh)
CN (1) CN110679125B (zh)
WO (1) WO20182277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79125B (zh) * 2017-06-16 2021-06-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Nr上行码本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US11329376B2 (en) * 2019-05-22 2022-05-10 Wistron Neweb Corporation Beamforming device, calibration method and calibration system for the same
US11239552B2 (en) * 2019-05-22 2022-02-01 Wistron Neweb Corporation Beamforming device, calibration method and calibration system for the same
CN115769537A (zh) * 2020-05-14 2023-03-07 索尼集团公司 覆盖增强
CN114070366A (zh) * 2020-07-30 2022-0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3209675A1 (en) * 2022-04-29 2023-11-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ntenna port group information reporting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60681A1 (ko) * 2013-10-24 2015-04-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를 보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6464334A (zh) * 2014-05-02 2017-02-22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多天线无线通信***中改进的波束成形方法和用于其的装置
WO2017039166A1 (ko) * 2015-09-01 2017-03-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채널 상태 보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10679125A (zh) * 2017-06-16 2020-01-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Nr上行码本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43992B2 (en) 2010-04-06 2014-06-03 Nokia Corporation Codebook design and structure for multi-granular feedback
CN104702543B (zh) * 2013-12-04 2018-05-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预编码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60681A1 (ko) * 2013-10-24 2015-04-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를 보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6464334A (zh) * 2014-05-02 2017-02-22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多天线无线通信***中改进的波束成形方法和用于其的装置
WO2017039166A1 (ko) * 2015-09-01 2017-03-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채널 상태 보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10679125A (zh) * 2017-06-16 2020-01-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Nr上行码本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odebook based UL transmission;ZTE;《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9 R1-1707113》;20170519;第1节-第2.5节 *
On Codebook Based UL Transmission;Intel Corporation;《3GPP TSG-RAN WG1 #89 R1-1707349》;20170519;第1节-第2.3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37713A1 (en) 2020-04-15
WO2018227742A1 (zh) 2018-12-20
EP3637713A4 (en) 2020-04-22
US11381287B2 (en) 2022-07-05
US20200220590A1 (en) 2020-07-09
EP3637713B1 (en) 2023-06-14
CN110679125A (zh) 2020-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79125B (zh) Nr上行码本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8631831B (zh) 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14128162B (zh) 用于增强csi报告的方法和设备
US1041186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reporting
CN110071749B (zh) 一种天线选择指示方法、装置和***
CA3019607C (en)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2868187A (zh) 用于无线通信网络中针对ii型反馈报告和较高层配置和针对线性组合码本报告的码本限制的方法和设备
WO2018177183A1 (zh) 一种获取、反馈发送波束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KR102027075B1 (ko) 프리코딩 정보 송신 및 피드백 방법 및 장치
CN108809386A (zh) 传输预编码矩阵的指示方法和设备
CN111106857B (zh)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CN108288984B (zh) 一种参数指示及确定方法和接收端设备及发射端设备
CN109150270B (zh)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和接收方法、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
CN110324070B (zh)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
CN109417442B (zh) 上行多天线信号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及***
CN112751597A (zh) 信道测量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15088224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3055138B (zh) 一种指示消息传输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12751598B (zh) 一种预编码矩阵的处理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18171786A1 (zh) 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9802712B (zh) 一种用户设备、接入设备和预编码方法
KR101615237B1 (ko) 블라인드 간섭 정렬 기법을 이용한 신호 전송 방법
CN108288981B (zh) 一种信道信息反馈及确定方法、接收端和发射端设备
KR20090076322A (ko) 다중 입출력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CN117811621A (zh) 一种多站协作的信道状态信息指示方法和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