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79040B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79040B
CN110679040B CN201880034040.4A CN201880034040A CN110679040B CN 110679040 B CN110679040 B CN 110679040B CN 201880034040 A CN201880034040 A CN 201880034040A CN 110679040 B CN110679040 B CN 1106790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fitting
hous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metal f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3404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79040A (zh
Inventor
宫本健史
吉田宗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6790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790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790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7904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01R13/6273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comprising two latching ar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4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with contacts abutting directly the printed circuit; Button contacts therefore provided on the printed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4Bases; Cases composed as a modular blocks or assembly, i.e. composed of co-operating parts provided with contact member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between th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5Latching arms not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01R12/7011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 H01R12/707Soldering or welding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即使在小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壳体的破损以及配件的变形。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0)具有第一连接器(20)和第二连接器(60),第一连接器(20)具有:第一壳体(30),在第一面形成有凹部(35);以及第一配件(54),与第一面相对并保持于第一壳体(30),第二连接器(60)具有:第二壳体(70),在与第一面对应的第二面形成有与凹部(35)嵌合的凸部(76);以及第二配件(94),与第二面相对并保持于第二壳体(70),与第一配件(54)电连接,第二连接器(60)与第一连接器(20)嵌合,在第一壳体(30)和第二壳体(70)嵌合后,凸部(76)以沿着与第一面垂直的方向的侧面与第一配件(54)或第二配件(94)相对的方式配置,第一壳体(30)具有凸起部,该凸起部从第一面连续地形成,相比第一配件(54)更靠嵌合侧。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主张2017年5月29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7-105959的优先权,并将该申请的全部内容引入于此以用于参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使电路基板彼此电连接的连接器。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基板对基板连接器,能够避免成本上升或者组装的困难,并且能够有助于小型化以及薄型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0126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这样的连接器中,在使插头与插座嵌合时,产生因嵌合偏移而使分别保持于插头与插座的配件变形或者切削嵌合对象的壳体等问题。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的电子设备的小型化的发展,电子设备内的电路基板也小面积化,伴随于此,搭载于电路基板的连接器自身也要求小型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即使在小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壳体的破损以及配件的变形。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第一技术方案的电连接器,具有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
所述第一连接器具有:
第一壳体,在第一面形成有凹部;以及
第一配件,与所述第一面相对并保持于所述第一壳体,
所述第二连接器具有:
第二壳体,在与所述第一面对应的第二面形成有与所述凹部嵌合的凸部;以及
第二配件,与所述第二面相对并保持于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配件电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嵌合,
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嵌合后,所述凸部以沿着与所述第一面垂直的方向的侧面与所述第一配件或所述第二配件相对的方式配置,
所述第一壳体具有凸起部,该凸起部从所述第一面连续地形成,相比所述第一配件更靠嵌合侧。
在第二技术方案的电连接器中,
所述第一配件也可以具有凸出部,该凸出部与所述第一面相对并向所述第一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的嵌合方向凸出,
所述凸出部也可以露出到所述第一壳体的外部。
在第三技术方案的电连接器中,
所述凸出部也可以与所述第一面相对并形成为分叉状。
在第四技术方案的电连接器中,
所述凸出部也可以具有以在与所述第一面平行的方向上凸出的方式设置于分叉部分的一对接触部
所述第一壳体也可以不介于一对所述接触部之间。
在第五技术方案的电连接器中,
在从与所述第一面垂直的方向侧视时,所述凹部也可以位于所述分叉部分之间。
在第六技术方案的电连接器中,
所述凸出部也可以在与所述第一面平行的方向上弹性变形。
在第七技术方案的电连接器中,
所述第一连接器也可以具有保持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多个触头,
所述第一面也可以是与所述触头的排列面垂直的外表面,
所述凹部也可以以沿着所述触头的排列方向凹陷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一面。
在第八技术方案的电连接器中,
所述凸部也可以形成为与所述凹部的形状对应。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即使在小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壳体的破损以及配件的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在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分离的状态下通过俯视来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通过俯视来表示第一连接器单体的立体图。
图3是第一连接器单体的俯视图。
图4是保持于第一连接器的第一配件的俯视时的立体图。
图5是通过俯视来表示第二连接器单体的立体图。
图6是第二连接器单体的俯视图。
图7是保持于第二连接器的第二配件的俯视时的立体图。
图8是在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嵌合的状态下通过俯视来表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9是沿着图8的IX-IX线的向视放大剖视图。
图10是沿着图8的X-X线的向视剖视图。
图1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变形例的与图9对应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以下的说明中的前后、左右、以及上下的方向以图中的箭头的方向为基准。在以下的说明中,以第一连接器20为插座连接器,以第二连接器60为插头连接器来进行说明。然而,并不限定于此,第一连接器20也可以发挥插头连接器的作用,第二连接器60也可以发挥插座连接器的作用。
在以下的说明中,以第一连接器20以及第二连接器60分别沿垂直方向与电路基板CB1以及CB2嵌合的方式进行说明。第一连接器20和第二连接器60沿着上下方向嵌合。然而,并不限定于此,第一连接器20及第二连接器60也可以分别沿平行方向与电路基板CB1以及CB2嵌合,也可以以其中一方沿垂直方向,另一方沿平行方向的组合嵌合。第一连接器20或第二连接器60也可以与刚性基板以外的电路基板,例如柔性印刷电路基板(FPC)连接。
图1是在第一连接器20与第二连接器60分离的状态下俯视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10的立体图。
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10具有作为主要的结构构件的第一连接器20和第二连接器60。
图2是通过俯视来表示第一连接器20单体的立体图。图3是第一连接器20单体的俯视图。图4是保持在第一连接器20上的第一配件50的俯视观时的立体图。
主要参照图2至图4对第一连接器2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器20具有作为主要结构构件的第一壳体30、多个第一触头40(触头)和两个第一配件50。
第一壳体30由绝缘性且耐热性的合成树脂材料成形,并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一壳体30具有构成下部的底板部31和从底板部31的上表面中央部向上方凸出的嵌合凸部32。
在嵌合凸部32的前壁32a和后壁32b以及底板部31上,沿左右方向排列凹设有沿着上下方向的多个第一触头保持槽33。在多个第一触头保持槽33中分别保持有多个第一触头40。多个第一触头保持槽33的数量与第一触头40的数量相同。
在底板部31的左右两端部分别贯穿设置有第一配件保持槽34。在一对第一配件保持槽34中分别保持有一对第一配件50。
在嵌合凸部32的侧壁32c的外表面A1(第一面)形成有凹部35。外表面A1与第一触头40的排列面,即嵌合凸部32的前壁32a以及后壁32b的外表面垂直。凹部35在左右两侧的侧壁32c上形成一对。凹部35以沿着第一触头40的排列方向,即左右方向凹陷的方式设置于嵌合凸部32的外表面A1。
第一壳体30具有形成于嵌合凸部32的侧壁32c的上端部的凸起部36。凸起部36与嵌合凸部32的侧壁32c的外表面A1连续,设置于嵌合凸部32的上表面32d。凸起部36在嵌合时将第一壳体30向第二壳体70中引导。凸起部36相比第一配件50更靠嵌合侧即上方。凸起部36以朝向嵌合侧逐渐变细的方式倾斜。如图2所示,构成凸起部36的前后左右四个侧面分别形成为凸起部36随着朝向上方而倾斜的倾斜面。这样,凸起部36形成为前后宽度及左右宽度随着朝向上方而减小的尖细形状。
第一触头40是使用顺送模(冲压)将具有弹簧弹性的铜合金(例如,磷青铜、铍铜或钛铜)或科森铜合金的薄板进行成形加工而成的。在第一触头40的表面,在通过镍镀敷形成基底之后,实施金、锡等的镀敷。
第一触头40具有安装部41,该安装部41形成于下端部,沿着前后方向向外侧延伸。第一触头40具有第一接触部42,该第一接触部42形成于上部,以沿着前后方向朝向外侧的状态设置。
第一触头40例如通过被压入而保持于第一触头保持槽33。在第一触头40保持于第一壳体30(第一触头保持槽33)的状态下,第一触头40的安装部41以从底板部31的下端部沿前后方向向外侧凸出的方式配置。在同样的状态下,第一触头40的第一接触部42以从嵌合凸部32的前壁32a和后壁32b的外表面沿着前后方向向外侧凸出的方式配置。
第一配件50例如是使用顺送模(冲压)成形加工为图4所示那样的形状的配件。第一配件50具有:基部51,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安装部52,以在基部51的两端向外侧延伸的方式形成。第一配件50具有从安装部52的上端向上方凸出的分叉状的保持部53。第一配件50具有从基部51的中央部向上方凸出的分叉状的凸出部54。第一配件50在凸出部54的上端具有朝向前后两个方向分别向外侧凸出的第二接触部55。
第一配件50例如通过被压入而保持于第一配件保持槽34(参照图2)。第一配件50通过分叉状的保持部53夹持第一壳体30的一部分而保持于第一配件保持槽34。在第一配件50保持于第一壳体30(第一配件保持槽34)的状态下,第一配件50的分叉状的凸出部54与嵌合凸部32的侧壁32c的外表面A1相对并在上下方向(嵌合方向)上凸出。在同样的状态下,凸出部54露出到第一壳体30的外部。凸出部54的分叉部分与嵌合凸部32的侧壁32c的外表面A1相对地配置,在形成于凸出部54的分叉部分的一对第二接触部55之间不存在第一壳体30。在同样的状态下,第二接触部55以沿与外表面A1平行的方向,即前后方向凸出的方式在凸出部54的分叉部分设置一对。凸出部54在与外表面A1平行的方向,即前后方向上弹性变形。
在第一配件50保持于第一壳体30(第一配件保持槽34)的状态下,凸出部54的分叉部分以在左右方向的侧视时夹着凹部35的方式配置。凸出部54以在与嵌合凸部32的侧壁32c的外表面A1以及凹部35接近的状态下向它们的外侧露出的方式配置。
在以上结构的第一连接器20中,第一触头40的安装部41焊接至形成于电路基板CB1的安装面的电路图案。第一配件50的安装部52焊接至形成于该安装面的接地图案等。由此,第一连接器20安装于电路基板CB1。在电路基板CB1的安装面上安装有与第一连接器20不同的电子部件(例如,CPU、控制器、存储器等)。
主要参照图5至图7对第二连接器6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图5是通过俯视来表示第二连接器60单体的立体图。图6是第二连接器60单体的俯视图。图7是保持于第二连接器60的第二配件90的俯视时的立体图。
如图5所示,第二连接器60具有作为主要的结构构件的第二壳体70、多个第二触头80以及两个第二配件90。
第二壳体70是将绝缘性且耐热性的合成树脂材料注塑成型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构件(参照图5)。第二壳体70具有构成下部的底板部71和从底板部71的上表面的外周缘部向上方凸出的环状的外周壁72。形成于环状的外周壁72的内部的空间构成嵌合凹部73。
在嵌合凹部73的前壁73a和后壁73b以及底板部71上,沿左右方向排列凹设有沿着上下方向的多个第二触头保持槽74。在多个第二触头保持槽74中分别保持有多个第二触头80。多个第二触头保持槽74的数量与第二触头80的数量相同。
在嵌合凹部73的左右两端部分别凹设有第二配件保持槽75。在一对第二配件保持槽75中分别保持有一对第二配件90。
在嵌合凹部73的侧壁73c的内表面A2(第二面)形成有凸部76。凸部76在左右两侧的侧壁73c形成一对。凸部76以沿着第二触头80的排列方向,即左右方向凸出的方式设置于嵌合凹部73的内表面A2。凸部76也可以形成为与凹部35的形状对应。凸部76的前后宽度也可以比凹部35的前后宽度稍小。
在凸部76的嵌合侧的端部即上端部形成有具有适当的曲率的R形状的引导部77。引导部77从凸部76的上端面76a起到与嵌合凹部73的侧壁73c平行的侧面76b形成为大致圆弧状。引导部77也可以由倾斜面形成。由此,引导部77的形成变得容易。
第二触头80是使用顺送模(冲压)将铜合金(例如磷青铜、铍铜或钛铜)或科森铜合金的薄板进行成形加工而成的。在第二触头80的表面,在通过镍镀敷形成基底之后,实施金、锡等的镀敷。
第二触头80具有安装部81,该安装部81形成于下端部,沿着前后方向向外侧延伸。第二触头80具有第三接触部82,该第三接触部82形成于上部,以沿着前后方向朝向内侧的状态设置。第三接触部82在沿着上下方向的规定区域延伸。
第二触头80例如通过被压入而保持于第二触头保持槽74。在第二触头80保持于第二壳体70(第二触头保持槽74)的状态下,第二触头80的安装部81以从底板部71的下端部沿前后方向向外侧凸出的方式配置。在同样的状态下,第二触头80的第三接触部82以在嵌合凹部73的前壁73a以及后壁73b的内表面沿着前后方向朝向内侧的方式配置。
第二配件90例如是使用顺送模(冲压)成形加工为图7所示那样的形状的配件。第二配件90具有:基部91,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安装部92,以在基部91的两端向外侧延伸的方式形成。第二配件90具有从基部91的中央部向上方凸出的保持部93。第二配件90具有以隔着保持部93的方式从基部91向上方凸出的分叉状的凸出部94。第二配件90在凸出部94的上端具有朝向前后两方向分别向内侧凸出的凸部95。
第二配件90例如通过被压入而保持于第二配件保持槽75(参照图5)。第二配件90通过保持部93被压入第二配件保持槽75的一部分而保持于第二配件保持槽75。保持部93在第二配件90保持于第二壳体70(第二配件保持槽75)的状态下位于形成于嵌合凹部73的侧壁73c的内表面A2的凸部76的内部。在同样的状态下,第二配件90的分叉状的凸出部94与嵌合凹部73的侧壁73c的内表面A2相对并在上下方向(嵌合方向)上凸出。凸出部94的分叉部分与嵌合凹部73的侧壁73c的内表面A2相对地配置。在凸出部94的分叉部分之间配置有凸部76。这样,第二配件90以夹着凸部76的状态保持于第二壳体70。
以上结构的第二连接器60安装于形成在与电路基板CB1平行的板材即电路基板CB2的一个面的安装面。具体而言,第二触头80的安装部81焊接于形成在电路基板CB2的安装面的电路图案。第二配件90的安装部92焊接于形成在该安装面的接地图案等。由此,第二连接器60安装于电路基板CB2。在电路基板CB2的安装面上安装有与第二连接器60不同的电子部件(例如,高功能用模块、半导体、大容量存储器等)。
对使第二连接器60与第一连接器20连接的要领进行说明。
图8是在第一连接器20与第二连接器60嵌合的状态下通过俯视来表示电连接器10的立体图。图9是沿着图8的IX-IX线的向视放大剖视图。图10是沿着图8的X-X线的向视剖视图。
如图1所示,在将第一连接器20的上下方向的朝向颠倒的状态下,一边使第一连接器20与第二连接器60的前后位置以及左右位置大致一致,一边使彼此沿上下方向相对。使第一连接器20向下方移动。此时,即使彼此的位置例如在前后左右方向上稍微错开,如上所述,由于第一连接器20的凸起部36设置于嵌合凸部32的上表面32d,因此,凸起部36最先与第二连接器60接触。凸起部36构成为随着朝向嵌合侧而倾斜的倾斜面,因此,以从与第二连接器60更具体而言为第二壳体70接触的阶段开始引导第一壳体30的方式发挥作用。即使彼此的位置在前后左右方向稍微错开,第一连接器20也通过凸起部36被引导到用于与第二连接器60嵌合的最佳位置。通过设置于第二连接器60的凸部76的嵌合侧的端部的R形状的引导部77,被凸起部36引导的第一连接器20进一步被引导至嵌合凹部73的内部。此时,第一连接器20的前后方向的位置是以第二连接器60的嵌合凹部73的前壁73a以及后壁73b为基准来决定的。
当使第一连接器20进一步向下方移动时,第一配件50的第二接触部55与第二配件90的凸部95接触,从而凸出部54向内侧稍微弹性变形。凸出部54向内侧稍微弹性变形,并且第二接触部55相对于凸部95向下方滑动。当第二接触部55越过凸部95时,凸出部54的弹性变形稍微缓和。在该状态下,第二接触部55相对于第二配件90的凸出部94的内表面滑动。
若使第一连接器20进一步向下方移动,嵌合凸部32完全进入第二连接器60的嵌合凹部73的内部,则第一连接器20与第二连接器60相互嵌合。第一配件50与第二配件90相互卡合。在该状态下,第一触头40的第一接触部42与第二触头80的第三接触部82接触。第一触头40通过随着第一接触部42的接触的来自第三接触部82的垂直阻力在第一接触部42的附近向内侧稍微弹性变形。在同样的状态下,第一配件50的第二接触部55与第二配件90接触(参照图10)。在第一配件50中,通过随着第二接触部55的接触的来自第二配件90的垂直阻力,凸出部54向内侧稍微弹性变形。凸出部54的分叉部分的间隔比不施加任何外力的自由状态下的该间隔稍微减小。
如上所述,第一连接器20和第二连接器60彼此完全连接。第一触头40与第二触头80电连接,第一配件50与第二配件90电连接。由此,电路基板CB1和电路基板CB2能够经由第一触头40以及第二触头80等电导通。
此时,如图9所示,第二壳体70的凸部76与第一壳体30的凹部35嵌合。凸部76在与第二配件90卡合的第一配件50的弹性变形方向,即前后方向上与该第一配件50接近地配置。凸部76以沿着与外表面A1垂直的方向即左右方向的侧面76c与第一配件50相对的方式配置。凸部76被与第二配件90卡合的第一配件50夹持。更详细而言,第一配件50的分叉状的凸出部54被第二配件90的分叉状的凸出部94沿前后方向夹持,第二壳体70的凸部76被第一配件50的分叉状的凸出部54沿前后方向夹持。这样,凸部76在左右方向上以比第一配件50更向凹部35侧凸出的方式配置。更具体而言,在相互嵌合的状态下,与第一壳体30的嵌合凸部32的侧壁32c相对的凸部76的侧面76b在左右方向上相比凸出部54以及凸出部94更靠凹部35侧。凸部76在左右方向的嵌合面相比第一配件50和第二配件90更向内侧凸出的状态下与凹部35嵌合。
如图10所示,在第一壳体30和第二壳体70嵌合后,在第一配件50的凸出部54与凸部76之间形成空隙S。第一配件50的凸出部54即使在稍微弹性变形而与第二配件90卡合的状态下,也不与第二壳体70的凸部76接触。在分叉状的凸出部54与凸部76之间形成有能够使凸出部54的分叉部分进一步弹性变形的剩余空间,另一方面,凸出部54与凸部76接近。凸出部54和凸部76接近能够限制凸出部54的分叉部分的过度的弹性变形的程度。在该情况下,在第一壳体30与第二壳体70嵌合时,即使在倾斜嵌合的状态下第一配件50稍微弹性变形的情况下,凸出部54和凸部76也接近凸部76能够支撑第一配件50的程度。
如上所述的电连接器10通过第一配件50与凸部76的接近配置及凸起部36的结构,即使在小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壳体的破损及配件的过度变形。由于第一配件50的过度的弹性变形被凸部76限制,因此,电连接器10能够降低在嵌合时第一配件50过度地变形的可能性。例如,在第一壳体30与第二壳体70嵌合时,即使在倾斜嵌合的状态下第一配件50稍微弹性变形的情况下,形成于第二壳体70的凸部76也支撑第一配件50。因此,电连接器10能够防止第一配件50的过度变形。电连接器10通过第一壳体30的凸起部36相比第一配件50更靠嵌合侧,能够在嵌合时适当地保护配件和壳体。即使在嵌合时第一连接器20以及第二连接器60的相对位置在前后左右方向上稍微错开,最初与第二连接器60接触的部分也是凸起部36。这样,电连接器10能够防止在嵌合时第一配件50在***到适当的位置之前与第二连接器60的一部分接触而配件过度变形或壳体破损。
通过凸部76与凹部35嵌合,第一连接器20以及第二连接器60在嵌合时相互被引导。因此,在电连接器10中,第一连接器20和第二连接器60彼此的嵌合变得容易。同样,通过凸部76与凹部35的嵌合,第一连接器20和第二连接器60中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的定位变得容易。
电连接器10通过由凸部76及凹部35形成的嵌合结构,能够提高第一连接器20和第二连接器60的嵌合力。这样,电连接器10即使在小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嵌合力。电连接器10通过第一配件50和第二配件90卡合,能够使第一连接器20与第二连接器60的连接更牢固。
电连接器10通过第一配件50的凸出部54露出到第一壳体30的外部,不需要利用第一壳体30覆盖对应的部分,能够使第一连接器20小型化。电连接器10能够使第一连接器20在第一触头40的排列方向即左右方向上小型化。第一连接器20能够降低电路基板CB1中的专有面积,有助于电路基板CB1整体的省空间化。
在电连接器10中,凸出部54形成为分叉状,由此,第一配件50的某种程度的弹性变形变得容易。电连接器10通过在凸出部54的分叉部分之间不存在第一壳体30,能够使第一连接器20更加小型化。电连接器10能够在嵌合时确保第一配件50向凸出部54的内侧的弹性变形量。因此,即使在小型化的情况下,第一配件50和第二配件90彼此的卡合力也提高。
电连接器10通过使第一配件50的第二接触部55朝向前后方向,能够使第一连接器20在左右方向上小型化。由于第一配件50的第二接触部55沿着前后方向设置于凸出部54的分叉部分,在与第二配件90卡合时,凸出部54沿前后方向弹性变形,因此,不需要在左右方向上设置用于第一配件50弹性变形的空间。另一方面,由于凹部35位于凸出部54的分叉部分之间,因此,电连接器10能够确保第一配件50在前后方向上的弹性变形空间。这样,由于第一配件50与第二配件90的卡合结构沿着前后方向,因此,电连接器10整体能够在左右方向上小型化。
电连接器10通过在嵌合后在凸出部54与凸部76之间形成的空隙S,能够容许凸出部54稍微弹性变形。由此,电连接器10能够使第一配件50和第二配件90的卡合更牢固,从而能够提高第一连接器20与第二连接器60的嵌合力。电连接器10即使在小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第一配件50和第二配件90彼此的接触稳定性。另一方面,电连接器10通过第一配件50与凸部76的接近配置及凸起部36的结构,即使在小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配件的过度变形。由于第一配件50的过度的弹性变形被凸部76限制,因此,电连接器10能够降低在嵌合时第一配件50过度变形的可能性。
在电连接器10中,通过将凸起部36形成为朝向嵌合侧顶端越来越细,第一壳体30相对于第二壳体70的引导变得更容易。电连接器10通过凸起部36的倾斜面与第二壳体70接触,能够将第一连接器20向嵌合方向的压入力转换为朝向嵌合凹部73的内侧的引导力。由此,在电连接器10中,第一连接器20及第二连接器60彼此的嵌合变得更容易。
电连接器10通过以沿着第一触头40的排列方向即左右方向凹陷的方式设置有凹部35,从而容易进行第一壳体30和第二壳体70在左右方向上的定位。
在电连接器10中,通过使凸部76的形状与凹部35对应,从而第一连接器20以及第二连接器60嵌合时的引导变得更加容易。在电连接器10中,第一连接器20及第二连接器60彼此的嵌合变得更容易。同样地,电连接器10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连接器20和第二连接器60的嵌合力。
电连接器10通过在第二壳体70的凸部76的上端部设置引导部77,从而第一连接器20嵌合时的引导变得更容易。因此,第一连接器20和第二连接器60的嵌合变得更容易。
电连接器10通过第二配件90的凸部95发挥第一连接器20的拔出方向上的跨越壁的作用,从而能够实现防脱作用。这样,电连接器10能够提高嵌合时的保持力。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本质的特征的情况下,本发明能够以上述实施方式以外的其他规定的方式实现。因此,上面的说明是例示性的,并不限定于此。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限定,而非上面的说明。所有的变更中的与其等同范围内的任何变更均包括在其中。
图1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10的变形例的与图9对应的放大剖视图。例如,如图11所示,沿着与外表面A1垂直的方向即左右方向的第二壳体70的凸部76的侧面76c也可以不与左右方向平行。凸部76的侧面76c可以是相对于左右方向倾斜的任意的倾斜面,也可以是任意的曲面。
例如,也可以是第一壳体30具有凸部,第二壳体70具有对应的凹部,以代替第一壳体30的凹部35及第二壳体70的凸部76的结构。
第二壳体70的凸部76的左右方向的嵌合面的位置并不限定于图9所示的位置,也可以是凸部76能够限制第一配件50的过度的弹性变形的任意的位置。例如,在图9中,该嵌合面也可以相比第一配件50和第二配件90的右端面稍靠左侧。
第一配件50和第二配件90以及凸部76的位置关系并不限定于图9所示的关系。例如,也可以是第一配件50的凸出部54位于最外侧,第二配件90的凸出部94位于凸出部54与凸部76之间。在该情况下,凸部76的侧面76c与第二配件90相对,更具体而言,与凸出部94相对。
第一配件50的凸出部54不限于图2那样的露出状态,只要能够有助于第一连接器20的小型化,也可以以任意的露出状态构成。例如,第一壳体30也可以介于凸出部54的分叉部分之间。
第一配件50和第二配件90并不限定于通过压入分别保持于第一壳体30和第二壳体70的结构,也可以通过嵌入成型来保持。
如图5所示,第二配件90不限定于配置在第二壳体70内的结构。例如,第二配件90也可以与第一配件50同样地露出到第二壳体70的外部。由此,在电连接器10中,不仅能够有助于第一连接器20的小型化,还能够有助于第二连接器60的小型化。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 电连接器
20 第一连接器
30 第一壳体
31 底板部
32 嵌合凸部
32a 前壁
32b 后壁
32c 侧壁
32d 上表面
33 第一触头保持槽
34 第一配件保持槽
35 凹部
36 凸起部
40 第一触头(触头)
41 安装部
42 第一接触部
50 第一配件
51 基部
52 安装部
53 保持部
54 凸出部
55 第二接触部
60 第二连接器
70 第二壳体
71 底板部
72 外周壁
73 嵌合凹部
73a 前壁
73b 后壁
73c 侧壁
74 第二触头保持槽
75 第二配件保持槽
76 凸部
76a 上端面
76b 侧面
76c 侧面
77 引导部
80 第二触头
81 安装部
82 第三接触部
90 第二配件
91 基部
92 安装部
93 保持部
94 凸出部
95 凸部
A1 外表面(第一面)
A2 内表面(第二面)
S 空隙
CB1 电路基板
CB2 电路基板

Claims (8)

1.一种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电连接器具有相互嵌合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
所述第一连接器具有: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具有外表面和在所述外表面凹陷设置的凹部;以及
第一配件,所述第一配件与所述外表面相对并保持于所述第一壳体,
所述第二连接器具有: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具有:内表面,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相互嵌合的嵌合状态下,与所述外表面相对;凸部,突出设置于所述内表面,在所述嵌合状态下与所述凹部嵌合;以及
第二配件,所述第二配件与所述内表面相对并保持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二配件在所述嵌合状态下与所述第一配件电连接,
在所述嵌合状态下,所述凸部配置为,沿着与所述外表面垂直的第一方向的所述凸部的侧面与所述第一配件或所述第二配件相对,
在所述嵌合状态下,所述第一配件以及所述第二配件沿与所述外表面平行的第二方向平坦地形成,并且以所述第一方向的位置相互重叠的状态被所述第一壳体以及所述第二壳体夹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一配件具有凸出部,该凸出部与所述外表面相对并向所述第一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的嵌合方向凸出,
所述凸出部露出到所述第一壳体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凸出部与所述外表面相对并形成为分叉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凸出部具有以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凸出的方式设置于分叉部分的一对接触部,
所述第一壳体不介于一对所述接触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在从所述第一方向侧视时,所述凹部位于所述分叉部分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凸出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弹性变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器具有保持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多个触头,
所述外表面与所述触头的排列面垂直,
所述凹部以沿着所述触头的排列方向凹陷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外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凸部形成为与所述凹部的形状对应。
CN201880034040.4A 2017-05-29 2018-04-25 电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6790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05959 2017-05-29
JP2017105959A JP6761375B2 (ja) 2017-05-29 2017-05-29 電気コネクタ
PCT/JP2018/016873 WO2018221095A1 (ja) 2017-05-29 2018-04-25 電気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79040A CN110679040A (zh) 2020-01-10
CN110679040B true CN110679040B (zh) 2021-01-29

Family

ID=64454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3404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679040B (zh) 2017-05-29 2018-04-25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985499B2 (zh)
EP (1) EP3633796A4 (zh)
JP (1) JP6761375B2 (zh)
KR (1) KR20190140992A (zh)
CN (1) CN110679040B (zh)
WO (1) WO20182210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61375B2 (ja) * 2017-05-29 2020-09-23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US11837808B2 (en) * 2018-12-28 2023-12-05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Board connector and device
JP7282464B2 (ja) * 2019-05-31 2023-05-29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JP1650283S (zh) * 2019-07-29 2020-01-20
TWI760873B (zh) * 2019-10-18 2022-04-11 日商村田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器
JP7388901B2 (ja) * 2019-12-10 2023-11-29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CN113270756B (zh) * 2020-02-14 2023-05-23 山一电机株式会社 高速传输用连接器的壳体以及高速传输用连接器
JP7288410B2 (ja) * 2020-02-18 2023-06-07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中継電気コネクタ、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および回路基板付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CN214849145U (zh) * 2020-05-13 2021-11-23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83527B2 (en) * 2007-11-08 2011-12-27 Molex Incorporated Board-to-board connec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0565B2 (ja) 1980-04-11 1984-05-14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カプセルチユ−ブ輸送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切換装置
JP2006012625A (ja) 2004-06-25 2006-01-12 Smk Corp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JP2006210206A (ja) * 2005-01-31 2006-08-10 Kyocera Elco Corp コネクタ及び携帯端末
JP4478609B2 (ja) * 2005-05-23 2010-06-09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プラグコネクタ及び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JP4849145B2 (ja) 2009-03-24 2012-01-11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ソケットとヘッダの嵌合状態を保持するロック機構を備えた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5590991B2 (ja) * 2010-06-30 2014-09-17 京セラコネクタプロダクツ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920565B2 (ja) * 2012-01-30 2016-05-18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配線基板連結装置
JP5881666B2 (ja) * 2013-11-19 2016-03-09 京セラコネクタプロダクツ株式会社 リ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US9300064B2 (en) * 2014-01-17 2016-03-29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Connector
US9391398B2 (en) * 2014-03-20 2016-07-12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Connector assembly
JP6391517B2 (ja) * 2015-03-30 2018-09-19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JP6378642B2 (ja) * 2015-04-23 2018-08-22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JP6498622B2 (ja) * 2016-03-14 2019-04-1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10998655B2 (en) * 2016-04-28 2021-05-04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Connector and connection system
KR102165749B1 (ko) * 2016-08-04 2020-10-14 교세라 가부시키가이샤 커넥터
JP6117415B1 (ja) * 2016-08-04 2017-04-19 京セラコネクタプロダクツ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885730B2 (ja) * 2017-01-06 2021-06-16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遮蔽シールド板付きコネクタ
JP6761375B2 (ja) * 2017-05-29 2020-09-23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2019186062A (ja) * 2018-04-11 2019-10-2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209119431U (zh) * 2018-10-26 2019-07-16 连展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与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83527B2 (en) * 2007-11-08 2011-12-27 Molex Incorporated Board-to-board connec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985499B2 (en) 2021-04-20
CN110679040A (zh) 2020-01-10
JP2018200850A (ja) 2018-12-20
JP6761375B2 (ja) 2020-09-23
EP3633796A4 (en) 2020-11-25
EP3633796A1 (en) 2020-04-08
KR20190140992A (ko) 2019-12-20
US20200091654A1 (en) 2020-03-19
WO2018221095A1 (ja) 2018-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79040B (zh) 电连接器
CN109565134B (zh) 连接器
CN109565135B (zh) 连接器
JP5881666B2 (ja) リ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US11349240B2 (en) Floating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9496377B (zh) 触头
JP7379408B2 (ja) 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JP2020091950A (ja) 基板接続コネクタ向けの端子、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製造方法
US11322870B2 (en)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6055939B2 (ja) リ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及びリ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2022015752A (ja) 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WO2022168886A1 (ja) 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WO2023243443A1 (ja) コネクタ、コネクタ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JP2021064535A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CN220652406U (zh)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装体
JP7088456B2 (ja) コネクタ用ターミナル及びそれを含むコネクタ
JP6150854B2 (ja) リ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WO2024062955A1 (ja) コネクタ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WO2022196536A1 (ja) 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JP2023104779A (ja) 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KR20240110096A (ko) 커넥터 및 전자기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1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