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62235A - 数据处理方法、主机单元、基站***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处理方法、主机单元、基站***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62235A
CN110662235A CN201910936140.2A CN201910936140A CN110662235A CN 110662235 A CN110662235 A CN 110662235A CN 201910936140 A CN201910936140 A CN 201910936140A CN 110662235 A CN110662235 A CN 1106622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mote unit
signal
user equipment
unit
h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3614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62235B (zh
Inventor
林敏�
区洋
丁宝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Comba Telecom Systems Guangzhou Co Ltd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Comba Telecom Systems Guangzhou Co Ltd,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3614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62235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24675 priority patent/WO2021056844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6622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622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622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622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5Access point devices with remote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主机单元、基站***和存储介质,主机单元获取扩展单元上报的测量数据;测量数据为扩展单元基于同一个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信号获得的,用于指示与扩展单元连接的各远端单元组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质量;然后,根据测量数据,确定用户设备的信号是否受到了干扰;若用户设备的信号受到干扰,则从多个远端单元组中确定至少两个目标远端单元组,以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信号。采用上述方法可以在降低了主机单元和扩展单元的前传带宽需求的同时,提升用户设备的上行信号质量。

Description

数据处理方法、主机单元、基站***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主机单元、基站***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分布式基站***是一种小型低功率基站,为用户提供移动通信信号深度覆盖。对于现有室内无线分布式***来说,一般由主机单元+扩展单元+远端单元组成,主机单元连接多个扩展单元,扩展单元又可连接多个远端单元,实现共小区的覆盖效果。传统室内无线分布式***多采用基于图1中的option7进行主机单元和扩展单元的功能划分,其中主机单元实现高层协议栈功能,扩展单元实现物理层以及各个远端单元的IQ数据合路功能,或者将级联的下一级扩展单元的IQ数据合路;主机单元将接收到的所有上行合路信号一起合并解调。但是,采用上述方式会导致主机单元中上行底噪的抬升,同时对主机单元的基带处理能力要求非常高,并且主机单元和扩展单元、扩展单元和远端单元之间传输数据的前传带宽需求也非常大。
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一般采取限制远端单元组的合路个数的方法,通过预设数量的多个远端单元同时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信号,并上传给主机单元,然后通过主机单元对多路上行信号进行处理,获得上行数据。
但是,采用上述方法,在用户设备受到干扰时,如何提升用户设备的上行信号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主机单元、基站***和存储介质。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基站***,基站***包括:主机单元、多个扩展单元和多个远端单元组;主机单元与多个扩展单元通信连接,每个扩展单元均与至少一个远端单元组通信连接,多个远端单元组用于与用户设备通信连接,方法包括:
主机单元获取扩展单元上报的测量数据;测量数据为扩展单元基于同一个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信号获得的,用于指示与扩展单元连接的各远端单元组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质量;
主机单元根据测量数据,确定用户设备的信号是否受到了干扰;
若用户设备的信号受到干扰,主机单元从多个远端单元组中确定至少两个目标远端单元组,以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主机单元从多个远端单元组中确定至少两个目标远端单元组,包括:
主机单元根据各远端单元组的测量数据,确定任意两个远端单元组的信号相关度;
主机单元将满足预设判决条件的信号相关度对应的远端单元组确定为目标远端单元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测量数据包括远端单元组的信号接收功率;主机单元根据各远端单元组的测量数据,确定任意两个远端单元组的信号相关度,包括:
主机单元根据各远端单元组的信号接收功率,计算任意两个远端单元组的信号接收功率的差值;
将差值确定为两个远端单元组的信号相关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主机单元将满足预设判决条件的信号相关度对应的远端单元组确定为目标远端单元组,包括:
主机单元分别将各差值与预设的功率差值门限进行比较;
主机单元根据大于功率差值门限的目标差值对应的远端单元组,确定目标远端单元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主机单元根据大于功率差值门限的目标差值对应的远端单元组,确定目标远端单元组,包括:
主机单元确定目标差值对应的远端单元组的数量是否大于预设的***最大单元组数值;
若是,主机单元根据各目标差值的大小顺序,确定各目标差值对应远端单元组的优先级顺序;
主机单元根据***最大单元组数值,在优先级顺序中选择优先级靠前的相应数量的远端单元组,确定为用户设备的目标远端单元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测量数据还包括远端单元组的接收信号信噪比,主机单元根据测量数据,确定用户设备的信号是否受到了干扰之后,还包括:
主机单元将接收信号信噪比大于预设信噪比门限的各远端单元组,确定为用户设备的候选远端单元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主机单元根据各远端单元组的信号接收功率,计算任意两个远端单元组的信号接收功率的差值,包括:
主机单元根据各远端单元组的信号接收功率,计算候选远端单元组中,任意两个候选远端单元组的信号接收功率的差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主机单元将接收信号信噪比大于预设信噪比门限的各远端单元组,确定为用户设备的候选远端单元组之后,还包括:
主机单元按照信号接收功率从大到小的顺序,确定各候选远端单元组的优先级顺序,获得用户设备的候选远端单元组链表;
在用户设备未受到干扰时,主机单元将候选远端单元组链表中,优先级最高的候选远端单元组确定为用户设备的目标远端单元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主机单元根据测量数据,确定用户设备的信号是否受到了干扰,包括:
主机单元根据各远端单元组的接收信号信噪比,确定用户设备的发送信号质量;
当用户设备的发送信号质量大于预设信号质量门限时,主机单元确定用户设备的信号没有受到干扰;
当用户设备的发送信号质量小于等于预设信号质量门限时,主机单元确定用户设备的信号受到干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主机单元根据各远端单元组的接收信号信噪比,确定用户设备的发送信号质量,包括:
主机单元计算各远端单元组的信号接收功率的平均值;
主机单元分别将各远端单元组的信号接收功率与平均值的比值,确定为各远端单元组的加权系数;
主机单元根据各远端单元组的加权系数,对各远端单元组的接收信号信噪比进行加权求和,获得用户设备的发送信号质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信号,包括:
主机单元将目标远端单元组的标识信息发送给与目标远端单元组连接的目标扩展单元;
主机单元接收目标扩展单元发送的上行合路数据;上行合路数据为目标扩展单元将标识信息对应的目标远端单元组中各远端单元接收到的上行信号合路获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
主机单元通过目标远端单元组向用户设备发送下行信号。
一种主机单元,应用于基站***,基站***包括:主机单元、多个扩展单元和多个远端单元组;主机单元与多个扩展单元通信连接,每个扩展单元均与至少一个远端单元组通信连接,多个远端单元组用于与用户设备通信连接;主机单元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扩展单元上报的测量数据;测量数据为扩展单元基于同一个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信号获得的,用于指示与扩展单元连接的各远端单元组的信号传输质量;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测量数据,确定用户设备的信号是否受到了干扰;
接收模块,用于在用户设备受到干扰时,主机单元从多个远端单元组中确定至少两个目标远端单元组,以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信号。
一种基站***,基站***包括:主机单元、多个扩展单元和多个远端单元组;主机单元与多个扩展单元通信连接,每个扩展单元均与至少一个远端单元组通信连接,多个远端单元组用于与用户设备通信连接;主机单元实现上述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
上述数据处理方法、主机单元、基站***和存储介质,主机单元获取扩展单元上报的测量数据;测量数据为扩展单元基于同一个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信号获得的,用于指示与扩展单元连接的各远端单元组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质量;然后,根据测量数据,确定用户设备的信号是否受到了干扰;若用户设备的信号受到干扰,则从多个远端单元组中确定至少两个目标远端单元组,以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信号。由于主机单元在用户设备的信号收到干扰时,从多个远端单元组中确定出至少两个目标远端单元组,使得用户设备的信号收到干扰的情况下,主机单元可以对多路上行信号进行解调,在降低了主机单元和扩展单元的前传带宽需求的同时,提升了用户设备的上行信号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分布式***的主机单元和扩展单元的功能切分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基站***示意图;
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基站***示意图;
图8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主机单元的结构框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主机单元的结构框图;
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主机单元的结构框图;
图12为一个实施例中主机单元的结构框图;
图13为一个实施例中基站***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2所示的基站***中,该基站***可以包括:主机单元(AU)100、多个扩展单元(CP)200和多个远端单元组(DPG)300等多个网元,基站***可以基于图2所示的拓扑方式实现各网元之间的连接;主机单元100与多个扩展单元200通信连接,其中,多个扩展单元200可以级联关系;每个扩展单元200可以连接至少一个远端单元组(DP Group)300,每个远端单元组300中可以包括多个远端单元。主机单元100主要完成基带信号的调制和解调,扩展单元200主要完成上/下行信号的转发和汇聚,远端单元组300主要完成上/下行信号的射频接收/射频发送;一般地,主机单元100与核心网通信连接,远端单元组300与用户设备400通信连接,因此上述基站***可以实现主机单元100与用户设备400之间的通信、核心网与用户设备400之间的通信、用户设备400与用户设备400之间的通信等。其中,用户设备400可以但不限于是智能手机、计算机设备、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物联网设备、车辆、无人机、工业设备等具有射频收/发功能的设备。
下面对执行主体为主机单元一侧涉及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2中的主机单元为例进行说明,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基站***,基站***包括:主机单元、多个扩展单元和多个远端单元组;主机单元与多个扩展单元通信连接,每个扩展单元均与至少一个远端单元组通信连接,多个远端单元组用于与用户设备通信连接,其特征在于,方法包括:
S101、主机单元获取扩展单元上报的测量数据;测量数据为扩展单元基于同一个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信号获得的,用于指示与扩展单元连接的各远端单元组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质量。
其中,上述主机单元主要完成基带信号的调制和解调,包括用户设备(UserEquipmen,简称UE)位置管理子***、用户上行选择子***、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子***(enhanced 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e,简称eCPRI接口子***)、操作维护(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简称OAM)***、调度器子***,以及第三代合作项目(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简称3GPP)定义的协议栈(RadioAccess Network,简称RAN)子***。如图4所示,上述UE位置管理子***实现UE的定位功能以及位置信息的识别功能,基于高层物理层(High-Physical,简称H-PHY)子***的数据处理,对UE进行远端单元(Distributed Part,简称DP)级或远端单元组(Distributed PartGroup,简称DPG)级的定位识别。上述用户上行选择子***实时更新UE可用的DPG,为处于不同位置的UE选择DPG进行上行联合解调解码。上述eCPRI接口子***实现eCPRI协议包的解析与封装,与扩展单元进行基于eCPRI包的数据传输。上述OAM子***实现软件管理、配置管理以及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功能。上述调度子***实现对空口资源管理及调度。上述RAN协议栈子***包括:H-PHY子***、媒体介入控制层MAC(Media Access Control,简称MAC)子***、无线链路控制层(Radio Link Control,RLC)子***、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Packet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简称PDCP)子***、服务数据自适应协议层(Service DataAdaptation Protocol,简称SDAP)子***、调度器子***、层3(Layer 3,简称L3)子***、S1/NG接口子***。上述H-PHY子***、MAC层子***及RLC子***实现RAN***与传输时间间隔TTI时序严格相关的数据处理。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Protocol,简称PDCP)层子***实现数据的完整性保护、空口加密及互联网协议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IP地址)报文头压缩功能。上述L3子***实现RRC协议信令处理及实现LTE***无线资源管理。S1/NG接口子***实现核心网S1-MME/NG-AMF控制信令处理及GTP-U隧道数据处理。
上述扩展单元(Centralized Part,简称CP)主要完成上/下行信号的转发和汇聚,负责H-PHY协议功能;包括DPG管理子***、低层物理层(Low-PHY,子***、eCPRI接口子***、CPRI接口子***以及OAM子***。上述DPG管理子***基于主机单元侧的调度信息,实现上、下行数据的DPG管理;上述L-PHY子***实现底层物理层功能,包括FFT/IFFT、循环移位移除/添加、RE解映射/映射功能;上述eCPRI接口子***实现与主机单元的基于eCPRI的数据包传输;上述CPRI接口子***实现与DP的基于CPRI的IQ数据流传输;上述OAM子***实现软件管理、配置管理以及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功能。
上述远端单元主要完成上/下行信号的射频接收/射频发送,包括CPRI接口子***、射频(Radio Frequency,简称RF)子***以及OAM子***;上述RF子***提供射频信号处理,通过天线完成信号收发;上述CPRI接口子***实现与CP的基于CPRI的IQ数据流传输;上述OAM子***实现软件管理、配置管理以及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功能。
上述上行信号可以为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Channel)上传的前导码信号,或者为探测参考信号(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或者其它物理信道接入的数据;可以理解的是,不同的远端单元组与不同的用户设备对应不同的上行信号,因此针对某一用户设备,主机单元可以接收所有远端单元组通过与远端单元连接的扩展单元发送的多个上行信号。
扩展单元通过远端单元组接收到用户设备的上行信号之后,可以根据上行信号来评估各远端单元组的信号传输质量,获得远端单元组的测量数据;上述测量数据可以是物理信道内噪声功率大小,也可以是指信号的强度,在此不做限定。
扩展单元在获得了与其连接的各远端单元组的测量数据后,可以将测量数据发送给主机单元。扩展单元在发送测量数据的同时,还可以发送扩展单元的身份识别码,以便主机单元可以确定是哪一个扩展单元上报的测量数据,另外还可以发送用户设备的标识以及远端单元组的标识。
S102、主机单元根据测量数据,确定用户设备的信号是否受到了干扰。
在基站***中,由于同频组网以及小区内资源复用等原因,用户设备的上行信号可能被干扰;主机单元在接收到各个扩展单元上传的测量数据之后,可以根据测量数据确定用户设备的信号是否受到了干扰。
具体地,主机单元可以通过扩展单元上报的上行信号来确定用户设备的信号是否受到了干扰,例如,扩展单元上报的数据中包含了用户设备的信号质量的测试结果,使得主机单元可以根据上述信号质量的测试结果来直接确定该用户设备的信号是否受到了干扰;另外,主机单元也可以对上述上行信号进行处理,例如根据对上行信号进行解调,根据解调结果中误码率等参数来判断用户设备的信号是否收到了干扰,例如,该用户设备的上行信号被解调后误码率不满足预设条件,那么主机单元可以认为该用户设备的信号受到了干扰;对于上述干扰的确定方式在此不做限定。
S103、若用户设备的信号受到干扰,主机单元从多个远端单元组中确定至少两个目标远端单元组,以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信号。
当主机单元确定用户设备的信号受到干扰之后,主机单元可以从多个远端单元组中确定至少两个目标远端单元组,通过多个目标远端单元组同时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信号,来获得较高的上行接收分集增益,使得主机单元接收到的上行信号的功率比较大;虽然将多个目标远端单元组发送的上行信号进行合路会造成上行底噪的抬升,但是通过提升上行接收分集增益,可以使得上行信号中有用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的差值可以满足解调要求,从而提升上行信号的信号质量。
具体地,主机单元在确定至少两个目标远端单元组时,可以根据目标远端单元组的位置来确定,例如,主机单元可以认为距离较远的两个远端单元组接收到的干扰信号不同,可以选择距离较远的多个目标远端单元组确定为目标远端单元组;另外,主机单元还可以根据与远端单元组连接的扩展单元来确定目标远端单元组,例如,主机单元可以选择连接不同扩展单元的远端单元组作为目标远端单元组;对于上述目标远端单元组的确定方式在此不做限定。
对于上述目标远端单元组的数量,主机单元可以在用户设备受到干扰的情况下,选择预设数量的远端单元组作为目标远端单元组,例如,选择3个远端单元组来提高上行接收分集增益;另外,主机单元也可以根据用户设备的干扰情况来确定目标远端单元组的数量;可选地,主机单元还可以在基带处理能力的可承受范围之内,尽可能选择多个目标远端单元组,以提升上行信号的质量;对于上述目标远端单元组数量的确定方式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主机单元在确定了多个目标远端单元组之后,可以通过上述多个目标远端单元组来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信号。具体地,主机单元可以根据上行信号中携带的目标远端单元组的标识来接收目标远端单元组发送的上行信号;可选地,主机单元可以将目标远端单元组的标识信息发送给与目标远端单元组连接的目标扩展单元,然后接收目标扩展单元发送的上行合路数据;其中,上行合路数据为目标扩展单元将标识信息对应的目标远端单元组中各远端单元接收到的上行信号合路获得。
另外,主机单元还可以通过目标远端单元组向用户设备发送下行信号。例如,主机单元可以将发送给该用户设备的下行信号下发给与目标远端单元组连接的扩展单元,然后由扩展单元将下行信号下发给各目标远端单元组,最后通过各远端单元组中的各个远端单元将下行信号发送给用户设备。
上述数据处理方法,主机单元获取扩展单元上报的测量数据;测量数据为扩展单元基于同一个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信号获得的,用于指示与扩展单元连接的各远端单元组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质量;然后,根据测量数据,确定用户设备的信号是否受到了干扰;若用户设备的信号受到干扰,则从多个远端单元组中确定至少两个目标远端单元组,以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信号。由于主机单元在用户设备的信号收到干扰时,从多个远端单元组中确定出至少两个目标远端单元组,使得用户设备的信号收到干扰的情况下,主机单元可以对多路上行信号进行解调,在降低了主机单元和扩展单元的前传带宽需求的同时,提升了用户设备的上行信号质量。
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涉及主机单元确定目标远端单元组的具体方式,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上述S103包括:
S201、主机单元根据各远端单元组的测量数据,确定任意两个远端单元组的信号相关度。
具体地,主机单元根据扩展单元上报的测量数据来确定目标远端单元组时,可以根据上述测量数据来确定各远端单元组中,任意两个远端单元组的信号相关度。其中,上述信号相关度是指两个远端单元组分别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两组上行信号的相关性高低的程度,如果两个远端单元组接收的上行信号越相似,那么两个远端单元组的信号相关度越高。
其中,主机单元可以按照用户设备对应的远端单元组的排列顺序,计算上述排列顺序中排列位次相邻的两个远端单元组的信号相关度,也可以对用户设备的每一个远端单元组都与其它远端单元组进行信号相关度的计算,例如,用户设备对应的远端单元组包括DGP1、DPG2以及DPG3,那么主机单元得到的信号相关度可以包括DPG1与DPG2的信号相关度与DPG2与DPG3的信号相关度,也可以包括DPG1与DPG2的信号相关度、DPG1与DPG3的信号相关度以及DPG2与DPG3的信号相关度;对于上述任意两个远端单元组的选取方式在此不做限定。
具体地,主机单元根据各远端单元组的测量数据来确定上述任意两个远端单元组的信号相关度时,可以根据其中一个测量数据来确定,例如,可以将各远端单元组的噪声功率大小相近的两个远端单元组的信号相关度,上述信号相关度可以是两个远端单元组的噪声功率的差值;另外,主机单元还可结合多个测量数据来共同确定两个远端单元组的信号相关度,对于上述信号相关度的确定方式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上述测量数据可以包括远端单元组的信号接收功率,主机单元可以根据各远端单元组的信号接收功率,计算任意两个远端单元组的信号接收功率的差值;将差值确定为两个远端单元组的信号相关度。
具体地,上述远端单元组的信号接收功率可以是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的信号功率,也可以是探测参考信号SRS的信号功率,还可以是其它信道的信号功率,例如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简称PUSCH)以及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State Information,简称CSI)等信号功率;另外,上述信号接收功率还可以是各个信道的信号功率的平均值,可以是算术平均值,也可以是加权平均值,对于上述信号接收功率的形式在此不做限定。
另外,上述信号接收功率可以是各个信道内信号的载波功率,例如表征每个子载波的功率值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简称RSRP),也可以是各个信道内包含了载波功率和噪声功率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Strength Indication,简称RSSI),对于上述信号接收功率的类型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在获得了各远端单元组的信号接收功率的基础上,主机单元可以计算任意两个远端单元组的信号接收功率的差值,然后将上述差值确定为上述两个远端单元组的信号相关度。其中,上述差值可以是两个远端单元组的信号接收功率相减,也可将上述相减后的值取绝对值,还可以是将上述绝对值进行归一化的值,例如将上述绝对值与两个远端单元组的信号接收功率的平均值的比值确定为信号相关度,对于上述差值的类型在此不做限定。
一般情况下,用户设备与远端单元组的距离越近,远端单元组接收到的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信号的功率越大,而用户设备与远端单元组的距离越远,远端单元组接收到的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信号的功率越小;因此,主机单元可以认为,两个远端单元组的信号接收功率差值越大,那么上述两个远端单元组的相对距离就越远;当两个远端单元组的相对距离较远时,所接收到的数据中,干扰信号的差异也就越大,也就是说两个远端单元组接收到的信号的相关度越低。
S202、主机单元将满足预设判决条件的信号相关度对应的远端单元组确定为目标远端单元组。
进一步地,主机单元可以在任意两个远端单元组的信号相关度满足预设的判决条件时,将上述两个远端单元组确定为目标远端单元组。上述预设的判决条件可以是信号相关度阈值,当上述信号相关度小于预设的信号相关度阈值时,主机单元将上述两个远端单元组确定为目标远端单元组;另外上述预设判决条件还可以结合远端单元组的信号相关度以及其它条件,例如结合各远端单元组的接收信号信噪比等,共同确定目标远端单元组,在此不做限定。
上述数据处理方法,主机单元根据两个远端单元组的信号相关度来确定目标远端单元组,使得主机单元可以接收到多个远端单元组发送的信号相关性比较低的上行信号,从而使对上行信号的解调更准确,提升上行信号的质量。
图6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涉及主机单元根据信号相关度确定目标远端单元组的具体方式,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S202包括:
S301、主机单元分别将各差值与预设的功率差值门限进行比较。
S302、主机单元根据大于功率差值门限的目标差值对应的远端单元组,确定目标远端单元组。
具体地,当信号相关度为两个远端单元组的信号接收功率差值时,主机单元可以将各差值与预设功率差值门限进行比较,然后确定出小于功率差值门限的目标差值,并根据上述目标差值对应的远端单元组来确定目标远端单元组。
例如,主机单元根据三个远端单元组DPG1、DPG2以及DPG3的信号接收功率,分别为A、B和C;其中A和B的差值M1大于A和C的差值M2,在一种场景下,主机单元接收到DPG1发送的上行信号10个比特位中,前5个比特位正确,后5个比特位错误,此时接收到DPG2发送的对应的上行信号10个比特位中,可能是前8个比特位正确,后2个比特位错误;而由于A和C的差值较小,也就是DPG1与DPG3的距离较近,接收到DPG3发送的对应的上行信号10个比特位中,也可能是前5个比特位正确,后5个比特位错误;由以上可以看出,主机单元通过DPG1和DPG2接收的上行信号的相关性更低,可以使主机单元解调得到的上行信号质量更高。
进一步地,通过与功率差值门限进行比较,上述差值M1可以大于预设的功率差值门限,而差值M2可以小于预设的功率差值门限,那么可以根据差值M1对应的DPG1、DPG2来确定目标差值门限。
主机单元可以将目标差值对应的所有远端单元组确定为目标远端单元组,也可以对上述目标差值对应的所有远端单元组进行进一步筛选。
可选地,主机单元确定目标差值对应的远端单元组的数量是否大于预设的***最大单元组数值;若是,主机单元根据各目标差值的大小顺序,确定各目标差值对应远端单元组的优先级顺序;主机单元根据***最大单元组数值,在优先级顺序中选择优先级靠前的相应数量的远端单元组,确定为用户设备的目标远端单元组。
具体地,主机单元在确定了目标差值对应的远端单元组之后,可以获得目标差值对应的远端单元组的数量,然后将上述目标差值对应的远端单元组的数量与***最大单元组数值进行比较。其中,上述***最大单元组数值由主机单元的基带处理能力支持的最大远端单元组数量,以及远端单元组合路时接收分集增益和底噪抬升增益的关系来确定;上述主机单元的基带处理能力支持的最大远端单元组数量由主机单元中基带处理能力决定,可以是一个按照经验确定的预设值。对于上述远端单元组合路时接收分集增益和底噪抬升增益的关系,对多个远端单元组合路导致的接收分集增益的抬升,需要大于由多个远端单元组合路导致的底噪抬升增益,可以根据上述关系确定最大合路路数。例如,当4个远端单元组合路时,接收分集增益增加6dB,而合路导致的底噪抬升增益小于6dB,那么主机单元可以将4个远端单元组合路;当继续增加一个远端单元组,对5个远端单元组进行合路时,虽然接收分集增益增加8dB,但是合路导致的底噪抬升增益为9dB,那么主机单元将不能对5个远端单元组进行合路,最大合路路数为4个。上述***最大单元组数值为上述基带处理能力支持的最大远端单元组数量,与上述最大合路路数的最小值,也就是说,当基带处理能力支持的最大远端单元组数量为3,而最大合路路数为4时,上述***最大单元组数值取3。
进一步地,当目标差值对应的远端单元组的数量大于***最大单元组数值时,主机单元需要对上述目标差值对应的远端单元组进行进一步筛选。主机单元可以根据各目标差值的大小顺序,确定各目标差值对应远端单元组的优先级顺序;主机单元根据***最大单元组数值,在优先级顺序中选择优先级靠前的相应数量的远端单元组,确定为用户设备的目标远端单元组。继续以上述基站***为例,上述差值M1和差值M2均大于预设的功率差值门限,用户设备的目标差值对应的远端单元组包括DPG1、DPG2以及DPG3,根据差值M1和差值M2的大小,设置差值M1对应的DPG1、DPG2的优先级高,以此排列为{DPG1、DPG2、DPG3},若上述***最大单元组数值为2,则从上述排列中选择优先级靠前的DPG1和DPG2为目标远端单元组。
上述数据处理方法,主机单元根据各远端单元组的信号接收功率的差值,与预设的功率差值门限进行比较来确定目标远端单元组,使得主机单元可以很直接地根据获得的信号相关度确定出目标远端单元组,节约了主机单元的计算资源;进一步地,主机单元根据***最大单元组数值来确定目标远端单元组的数量,可以使主机单元在处理能力范围内,在不影响主机单元处理能力以及主机单元与扩展单元的前传带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接收多个远端单元组的上行信号,以提升上行信号的质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主机单元在根据测量数据,确定用户设备的信号是否受到了干扰之后,还可以根据各远端单元组的测量数据中包含的接收信号信噪比,将接收信号信噪比大于预设信噪比门限的各远端单元组,确定为用户设备的候选远端单元组。
其中,上述接收信号信噪比可以是接收信号平均功率与噪声功率的比值,也可以是接收信号的能量与干扰能量和加性噪声能量的和的比值,也就是接收信号的信干噪比。
主机单元根据各远端单元组的接收信号信噪比对远端单元组进行筛选,使得主机单元只对接收信号信噪比较高的远端单元组的上行信号进行处理,提升上行信号的质量;同时,也进一步缩小了目标远端单元组的选择范围。
在确定了候选远端单元组的基础上,主机单元在确定用户设备的目标远端单元组时,可以在上述候选远端单元组中进行确定。例如,主机单元可以根据各远端单元组的信号接收功率,计算候选远端单元组中,任意两个候选远端单元组的信号接收功率的差值;然后根据上述差值进一步确定目标远端单元组。
进一步地,主机单元可以按照信号接收功率从大到小的顺序,确定各候选远端单元组的优先级顺序,获得用户设备的候选远端单元组链表。例如,主机单元根据各远端单元组的接收信号信噪比筛选得到的候选远端单元组包括DPG1、DPG2和DPG3,并确定上述三个候选远端单元组的信号接收功率分别为A、B和C,同时确定A大于B且B大于C,那么该用户设备的候选远端单元组链表为{DPG1、DPG2、DPG3}。
在确定了用户设备的候选远端单元组链表的基础上,主机单元可以在确定用户设备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基于上述候选远端单元组链表确定目标远端单元组;另外,也可以在用户设备未受到干扰时,主机单元将候选远端单元组链表中,优先级最高的候选远端单元组确定为用户设备的目标远端单元组,例如,可以将上述链表{DPG1、DPG2、DPG3}中的DPG1直接确定为未受到干扰的用户设备的目标远端单元组。
以一个基站***为例,如图7所示,假设存在UE0、UE1、UE2、UE3这4个UE,AU根据CP上报的测量数据生成各个UE的目标差值对应的远端单元组的排列顺序,如下所示:
UE0的候选远端单元组链表为{DPG1、DPG4、DPG2};
UE1的候选远端单元组链表为{DPG3、DPG5、DPG6};
UE2的候选远端单元组链表为{DPG2、DPG4、DPG3};
UE3的候选远端单元组链表为{DPG3、DPG4、DPG6};
并且AU获知UE0和UE2的信号没有受到干扰,UE1和UE3的信号受到干扰,且***最大单元组数值为2,则有:
针对UE0和UE2,AU直接选择各自候选远端单元组链表中优先级最高的远端单元组作为其目标远端单元组,即UE0的目标远端单元组为DPG1,UE2的目标远端单元组为DPG2,由于UE0和UE2不存在上行干扰,分集接收对该类用户上行性能提升不大,因此不针对这两个用户进行多路上行合并,AU通过DPG1完成对UE0的上行信号接收和下行信号发送;AU通过DPG2完成对UE2的上行信号接收和下行信号发送。
针对UE1,AU从其候选远端单元组链表{DPG3、DPG5、DPG6}中根据满足任意两个远端单元组对应的PRACH的RSRP差值大于预设功率差值门限(例如5dB)的远端单元组确定该UE的目标远端单元组,例如DPG3和DPG5的RSRP差值大于预设功率差值门限,将DPG3和DPG5确定为UE1的目标远端单元组,AU通过DPG3和DPG5对UE1的上行信号进行分集接收,改善UE1的上行信号质量,并通过DPG3和DPG5完成对UE1的下行信号发送。
针对UE3,AU从其候选远端单元组链表{DPG3、DPG4、DPG6}中根据满足任意两个远端单元组对应的PRACH的RSRP差值大于预设功率差值门限(例如5dB)的远端单元组确定该UE的目标远端单元组,例如DPG3与DPG6、DPG4与DPG6的差值均大于预设功率差值门限;进一步地,根据上述差值大小对上述各远端单元组进行排序为{DPG3、DPG6、DPG4},并根据***最大单元组数值选择前两个远端单元组DPG4和DPG6为UE3的目标远端单元组,通过DPG4和DPG6对UE3的上行信号进行分集接收,改善UE3的上行性能,并通过DPG4和DPG6完成对UE3的下行信号发送。
上述数据处理方法,主机单元通过测量数据中的接收信号信噪比来确定用户设备的候选远端单元组,然后在候选远端单元组中进一步确定用户设备的目标远端单元组,使得主机单元确定的目标远端单元组的接收信号信噪比可以满足主机单元的数据处理要求,且进一步缩小了目标远端单元组的筛选范围,提升主机单元确定目标远端单元组的效率。
图8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涉及主机单元确定用户设备的信号是否受到干扰的具体方式,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8所示,上述S102包括:
S401、主机单元根据各远端单元组的接收信号信噪比,确定用户设备的发送信号质量。
具体地,主机单元在确定用户设备的发送信号质量时,可以根据扩展单元上报的各远端单元组的接收信号信噪比来确定;主机单元将其中一个远端单元组的信噪比,确定为用户设备的发送信号质量;也可以对于用户设备连接的所有远端单元组的接收信号信噪比进行分析,来确定该用户设备的发送信号质量,例如对各远端单元组的接收信号信噪比进行求和,将求和结果确定为该用户设备的发送信号质量,也可以对对各远端单元组的接收信号信噪比进行平均,将平均值确定为该用户设备的发送信号质量,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主机单元可以根据各远端单元组的信号接收功率与各远端单元组的接收信号信噪比共同确定用户设备的发送信号质量。主机单元可以计算各远端单元组的信号接收功率的平均值;然后,分别将各远端单元组的信号接收功率与平均值的比值,确定为各远端单元组的加权系数;并根据各远端单元组的加权系数,对各远端单元组的接收信号信噪比进行加权求和,获得用户设备的发送信号质量。
S402、当用户设备的发送信号质量大于预设信号质量门限时,主机单元确定用户设备的信号没有受到干扰。
S403、当用户设备的发送信号质量小于等于预设信号质量门限时,主机单元确定用户设备的信号受到干扰。
主机单元在确定了用户设备的发送信号质量之后,可以将上述发送信号质量与预设信号质量门限进行比较,当发送信号质量大于预设信号质量门限时,主机单元认为远端单元组接收的用户设备的上行信号中,噪声功率较小,该用户设备的信号可能没有受到干扰;当发送信号质量小于等于预设信号质量门限时,主机单元认为远端单元组接收的用户设备的上行信号中,噪声功率较大,该用户设备的信号可能受到干扰。
上述数据处理方法,主机单元根据远端单元组的接收信号信噪比来确定用户设备的信号是否受到了干扰,可以直接从扩展单元上报的测量数据中确定用户设备的干扰状态,提升数据处理效率。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3-8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3-8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提供了一种主机单元,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基站***,基站***包括:主机单元、多个扩展单元和多个远端单元组;主机单元与多个扩展单元通信连接,每个扩展单元均与至少一个远端单元组通信连接,多个远端单元组用于与用户设备通信连接;主机单元包括:
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扩展单元上报的测量数据;测量数据为扩展单元基于同一个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信号获得的,用于指示与扩展单元连接的各远端单元组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质量;
确定模块20,用于根据测量数据,确定用户设备的信号是否受到了干扰;
接收模块30,用于在用户设备受到干扰时,主机单元从多个远端单元组中确定至少两个目标远端单元组,以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机单元,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接收模块30包括:
确定单元301,用于根据各远端单元组的测量数据,确定任意两个远端单元组的信号相关度;
判决单元302,用于将满足预设判决条件的信号相关度对应的远端单元组确定为目标远端单元组。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测量数据包括远端单元组的信号接收功率,上述确定单元301具体用于:主机单元根据各远端单元组的信号接收功率,计算任意两个远端单元组的信号接收功率的差值;将差值确定为两个远端单元组的信号相关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判决单元302包括:
比较子单元3021,用于分别将各差值与预设的功率差值门限进行比较;
确定子单元3022,用于根据大于功率差值门限的目标差值对应的远端单元组,确定目标远端单元组。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确定子单元3022具体用于:确定目标差值对应的远端单元组的数量是否大于预设的***最大单元组数值;若是,根据各目标差值的大小顺序,确定各目标差值对应远端单元组的优先级顺序;根据***最大单元组数值,在优先级顺序中选择优先级靠前的相应数量的远端单元组,确定为用户设备的目标远端单元组。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测量数据还包括远端单元组的接收信号信噪比,上述主机单元还包括候选模块40,用于将接收信号信噪比大于预设信噪比门限的各远端单元组,确定为用户设备的候选远端单元组。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确定单元301具体用于:主机单元根据各远端单元组的信号接收功率,计算候选远端单元组中,任意两个候选远端单元组的信号接收功率的差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候选模块40还用于:按照信号接收功率从大到小的顺序,确定各候选远端单元组的优先级顺序,获得用户设备的候选远端单元组链表;在用户设备未受到干扰时,将候选远端单元组链表中,优先级最高的候选远端单元组确定为用户设备的目标远端单元组。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确定模块20具体用于:根据各远端单元组的接收信号信噪比,确定用户设备的发送信号质量;当用户设备的发送信号质量大于预设信号质量门限时,确定用户设备的信号没有受到干扰;当用户设备的发送信号质量小于等于预设信号质量门限时,确定用户设备的信号受到干扰。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确定模块20具体用于:计算各远端单元组的信号接收功率的平均值;分别将各远端单元组的信号接收功率与平均值的比值,确定为各远端单元组的加权系数;根据各远端单元组的加权系数,对各远端单元组的接收信号信噪比进行加权求和,获得用户设备的发送信号质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接收模块30具体用于:将目标远端单元组的标识信息发送给与目标远端单元组连接的目标扩展单元;接收目标扩展单元发送的上行合路数据;上行合路数据为目标扩展单元将标识信息对应的目标远端单元组中各远端单元接收到的上行信号合路获得。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接收模块30还用于:主机单元通过目标远端单元组向用户设备发送下行信号。
关于主机单元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数据处理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主机单元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基站***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基站***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主机单元、多个扩展单元和多个远端单元组;主机单元与多个扩展单元通信连接,每个扩展单元均与至少一个远端单元组通信连接,多个远端单元组用于与用户设备通信连接。
关于上述主机单元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数据处理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3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扩展单元上报的测量数据;所述测量数据为所述扩展单元基于同一个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信号获得的,用于指示与所述扩展单元连接的各远端单元组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质量;
根据所述测量数据,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信号是否受到了干扰;
若所述用户设备的信号受到干扰,从所述多个远端单元组中确定至少两个目标远端单元组,以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信号。
本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5)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基站***,所述基站***包括:主机单元、多个扩展单元和多个远端单元组;所述主机单元与多个所述扩展单元通信连接,每个扩展单元均与至少一个所述远端单元组通信连接,多个所述远端单元组用于与用户设备通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主机单元获取所述扩展单元上报的测量数据;所述测量数据为所述扩展单元基于同一个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信号获得的,用于指示与所述扩展单元连接的各远端单元组与所述用户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质量;
所述主机单元根据所述测量数据,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信号是否受到了干扰;
若所述用户设备的信号受到干扰,所述主机单元从所述多个远端单元组中确定至少两个目标远端单元组,以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单元从所述多个远端单元组中确定至少两个目标远端单元组,包括:
所述主机单元根据各所述远端单元组的测量数据,确定任意两个远端单元组的信号相关度;
所述主机单元将满足预设判决条件的信号相关度对应的远端单元组确定为所述目标远端单元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数据包括所述远端单元组的信号接收功率;所述主机单元根据各所述远端单元组的测量数据,确定任意两个远端单元组的信号相关度,包括:
所述主机单元根据各远端单元组的信号接收功率,计算任意两个所述远端单元组的信号接收功率的差值;
将所述差值确定为所述两个远端单元组的信号相关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单元将满足预设判决条件的信号相关度对应的远端单元组确定为所述目标远端单元组,包括:
所述主机单元分别将各所述差值与预设的功率差值门限进行比较;
所述主机单元根据大于所述功率差值门限的目标差值对应的远端单元组,确定所述目标远端单元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单元根据大于所述功率差值门限的目标差值对应的远端单元组,确定所述目标远端单元组,包括:
所述主机单元确定所述目标差值对应的远端单元组的数量是否大于预设的***最大单元组数值;
若是,所述主机单元根据各所述目标差值的大小顺序,确定各所述目标差值对应远端单元组的优先级顺序;
所述主机单元根据所述***最大单元组数值,在所述优先级顺序中选择优先级靠前的相应数量的远端单元组,确定为所述用户设备的目标远端单元组。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数据还包括所述远端单元组的接收信号信噪比,所述主机单元根据所述测量数据,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信号是否受到了干扰之后,还包括:
所述主机单元将所述接收信号信噪比大于预设信噪比门限的各所述远端单元组,确定为所述用户设备的候选远端单元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单元根据各远端单元组的信号接收功率,计算任意两个所述远端单元组的信号接收功率的差值,包括:
所述主机单元根据各远端单元组的信号接收功率,计算所述候选远端单元组中,任意两个候选远端单元组的信号接收功率的差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单元将所述接收信号信噪比大于预设信噪比门限的各所述远端单元组,确定为所述用户设备的候选远端单元组之后,还包括:
所述主机单元按照信号接收功率从大到小的顺序,确定各所述候选远端单元组的优先级顺序,获得所述用户设备的候选远端单元组链表;
在所述用户设备未受到干扰时,所述主机单元将所述候选远端单元组链表中,优先级最高的候选远端单元组确定为所述用户设备的目标远端单元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单元根据所述测量数据,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信号是否受到了干扰,包括:
所述主机单元根据各远端单元组的接收信号信噪比,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发送信号质量;
当所述用户设备的发送信号质量大于预设信号质量门限时,所述主机单元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信号没有受到干扰;
当所述用户设备的发送信号质量小于等于预设信号质量门限时,所述主机单元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信号受到干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单元根据各远端单元组的接收信号信噪比,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发送信号质量,包括:
所述主机单元计算各远端单元组的信号接收功率的平均值;
所述主机单元分别将各远端单元组的信号接收功率与所述平均值的比值,确定为各所述远端单元组的加权系数;
所述主机单元根据各所述远端单元组的加权系数,对各所述远端单元组的接收信号信噪比进行加权求和,获得所述用户设备的发送信号质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信号,包括:
所述主机单元将所述目标远端单元组的标识信息发送给与所述目标远端单元组连接的目标扩展单元;
所述主机单元接收所述目标扩展单元发送的上行合路数据;所述上行合路数据为所述目标扩展单元将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目标远端单元组中各远端单元接收到的上行信号合路获得。
12.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主机单元通过所述目标远端单元组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下行信号。
13.一种主机单元,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基站***,所述基站***包括:主机单元、多个扩展单元和多个远端单元组;所述主机单元与多个所述扩展单元通信连接,每个扩展单元均与至少一个所述远端单元组通信连接,多个所述远端单元组用于与用户设备通信连接;所述主机单元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扩展单元上报的测量数据;所述测量数据为所述扩展单元基于同一个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信号获得的,用于指示与所述扩展单元连接的各远端单元组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质量;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测量数据,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信号是否受到了干扰;
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受到干扰时,所述主机单元从所述多个远端单元组中确定至少两个目标远端单元组,以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信号。
14.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主机单元、多个扩展单元和多个远端单元组;所述主机单元与多个所述扩展单元通信连接,每个扩展单元均与至少一个所述远端单元组通信连接,多个所述远端单元组用于与用户设备通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单元实现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1910936140.2A 2019-09-29 2019-09-29 数据处理方法、主机单元、基站***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6622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36140.2A CN110662235B (zh) 2019-09-29 2019-09-29 数据处理方法、主机单元、基站***和存储介质
PCT/CN2019/124675 WO2021056844A1 (zh) 2019-09-29 2019-12-11 数据处理方法、主机单元、基站***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36140.2A CN110662235B (zh) 2019-09-29 2019-09-29 数据处理方法、主机单元、基站***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62235A true CN110662235A (zh) 2020-01-07
CN110662235B CN110662235B (zh) 2021-04-27

Family

ID=69040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36140.2A Active CN110662235B (zh) 2019-09-29 2019-09-29 数据处理方法、主机单元、基站***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62235B (zh)
WO (1) WO202105684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83386A (zh) * 2020-06-08 2020-09-18 太仓市同维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室分5g***中远端单元干扰避免方法及智能控制器
CN112312533A (zh) * 2020-11-05 2021-02-02 京信通信***(中国)有限公司 功率调整方法、装置、接入网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260074A (zh) * 2021-07-15 2021-08-13 成都爱瑞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上行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85508A (zh) * 2017-02-10 2017-05-17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135520A (zh) * 2016-02-26 2017-09-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rru宏扇区间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10278572A (zh) * 2019-06-24 2019-09-24 京信通信***(中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主机单元、扩展单元和基站***
CN110278613A (zh) * 2019-06-24 2019-09-24 京信通信***(中国)有限公司 资源调度方法、装置、接入网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19444A1 (zh) * 2011-09-19 2012-09-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射频拉远单元共小区的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US20150181615A1 (en) * 2013-12-23 2015-06-25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pacity management for a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CN104168595B (zh) * 2014-08-27 2017-10-1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多点协作传输方法、装置及***
CN110290533B (zh) * 2019-06-24 2021-09-24 京信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35520A (zh) * 2016-02-26 2017-09-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rru宏扇区间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6685508A (zh) * 2017-02-10 2017-05-17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278572A (zh) * 2019-06-24 2019-09-24 京信通信***(中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主机单元、扩展单元和基站***
CN110278613A (zh) * 2019-06-24 2019-09-24 京信通信***(中国)有限公司 资源调度方法、装置、接入网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83386A (zh) * 2020-06-08 2020-09-18 太仓市同维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室分5g***中远端单元干扰避免方法及智能控制器
CN112312533A (zh) * 2020-11-05 2021-02-02 京信通信***(中国)有限公司 功率调整方法、装置、接入网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312533B (zh) * 2020-11-05 2023-05-12 京信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调整方法、装置、接入网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260074A (zh) * 2021-07-15 2021-08-13 成都爱瑞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上行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56844A1 (zh) 2021-04-01
CN110662235B (zh) 2021-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37189B2 (en) Terminal, network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o improve transmission reliability
CN110290533B (zh) 数据传输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Yu et al. On the performance of device-to-device underlay communication with simple power control
JP5548929B2 (ja) 通信端末、基地局およびその通信方法
US10264592B2 (en) Method and radio network node for scheduling of wireless devices in a cellular network
CN110572847B (zh) 数据传输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8830965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terminal station
KR101556163B1 (ko) 다중 홉 셀룰러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중계 방법
US20110287791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20140119312A1 (en) Method for receiving uplink radio frequency signals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master unit and slave unit thereof
CN110662235B (zh) 数据处理方法、主机单元、基站***和存储介质
US10880906B2 (en) Apparatuse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s for implementing fairness and complexity-constrained a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NOMA) scheme
JP2013524568A (ja) 分散アンテナ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端末の信号送信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を用いる端末
CN110913483B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6793047B (zh) 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及基站
JP7271684B2 (ja) 干渉又は信号受信電力の測定の方法及び装置
US11375342B2 (en) Apparatuse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s for grouping users in a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NOMA) network
CN110120830B (zh) 一种基站、用户设备中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12423318B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JP2008193340A (ja) 無線基地局装置、無線端末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チャネルクオリティインジケータ推定方法
CN105794281A (zh) 用于确定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下行链路传输功率的网络节点和方法
US11382043B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selecting coordinated multipoint enhancement mode
US9414407B2 (en) Enhanced scheduling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US9246556B2 (en) Radio network control
KR102152922B1 (ko) 비직교 다중 접속 시스템 및 그의 다중 유저 스케줄링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13

Address after: 510663 Shenzhou Road 10,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Jingx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hina)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Shenzhou Road 10,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hina)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System (Guangzhou)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0663 Shenzhou Road 10,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Jingxin Network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Shenzhou Road 10,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Comba Telecom System (China)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