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94961B - 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94961B
CN110594961B CN201910853911.1A CN201910853911A CN110594961B CN 110594961 B CN110594961 B CN 110594961B CN 201910853911 A CN201910853911 A CN 201910853911A CN 110594961 B CN110594961 B CN 1105949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lf
cleaning
outdoor
outdoor environment
environment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5391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94961A (zh
Inventor
刘娟
刘金龙
刘聚科
武银迪
邢烜玮
胡海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5391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949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949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949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949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949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1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6Improving electric energy efficiency or sav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24F2110/12Temperature of the outside ai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应用于制热模式,包括以下步骤:启动自清洁功能;采样实时室外环境温度并比较实时室外环境温度与第一室外环境温度阈值;如果实时室外环境温度大于第一室外环境温度阈值,则在四通阀二次换向后控制空调器执行自清洁运行直至第一室外自清洁周期结束;如果实时室外环境温度小于第一室外环境温度阈值,则在四通阀二次换向后控制空调器执行自清洁运行直至第二室外自清洁周期结束,其中第二室外自清洁周期的时长小于第一室外自清洁周期的时长。同时公开了一种空调器。通过上述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室内自清洁和室外自清洁的自清洁控制流程可以根据当前空调器的运行状况,尤其是室外环境温度进行自动智能优化。

Description

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以及一种采用该控制方法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长时间放置或使用后,在空调器内会存在大量的尘垢。这些尘垢附着在室内机的换热器上,一方面会降低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导致空调器性能下降;另一方面,尘垢附着容易滋生细菌,形成霉斑。这些细菌和霉斑会在空调器内产生异味,如果不及时清理,可能会影响空调用户的身体健康。
为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中提供了许多应用于空调器的自清洁控制方法,这些控制方法通常都是以室内换热器为主要的清洁目标,给整个自清洁流程设定一个固定的时间,当自清洁功能运行至设定时间后,自动退出。如中国专利申请《空调器的换热器清洗控制方法和装置》(申请公布号CN106765926A)中公开了如下方案:“在制冷模式下,控制空调器的室内风机以第一预设转速运行,以使得换热器表面产生冷凝水;降低室内换热器的蒸发温度或者降低室内风机的转速,以使室内换热器表面结霜或者结冰;在结霜或者结冰完成时,获取当前室外温度;在当前室外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控制空调器切换至送风模式,以对空调器化霜;在当前室外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控制空调器切换至制热模式,在切换至制热模式后控制室内风机以第二预设转速运行,以对室内换热器化霜。”,并且进一步公开了“在空调器运行制热模式的过程中,当检测到所述室内换热器的表面温度达到第四预设温度,或者在空调器以制热模式运行的时长达到第二预设时长时,控制空调器退出制热模式”。当空调器退出制热模式时,清洗控制过程结束。
以上述公开文献为代表的现有技术,其中的自清洁控制过程不能根据空调器的实际运行工况进行有效地调整,从一定程度上造成空调效率的无谓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自清洁控制过程的时间相对固定,不能根据空调器的实际运行公开进行有效地调整,从一定程度上造成空调效率的无谓浪费的问题,提供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
空调器控制方法,应用于制热模式,包括以下步骤:
启动自清洁功能;
采样实时室外环境温度并比较实时室外环境温度与第一室外环境温度阈值;
如果实时室外环境温度大于第一室外环境温度阈值,则在四通阀二次换向后控制空调器执行自清洁运行直至第一室外自清洁周期结束;
如果实时室外环境温度小于第一室外环境温度阈值,则在四通阀二次换向后控制空调器执行自清洁运行直至第二室外自清洁周期结束,其中第二室外自清洁周期的时长小于第一室外自清洁周期的时长。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采用上述空调器控制方法,空调器控制方法应用于制热模式,包括以下步骤:启动自清洁功能;采样实时室外环境温度并比较实时室外环境温度与第一室外环境温度阈值;如果实时室外环境温度大于第一室外环境温度阈值,则在四通阀二次换向后控制空调器执行自清洁运行直至第一室外自清洁周期结束;如果实时室外环境温度小于第一室外环境温度阈值,则在四通阀二次换向后控制空调器执行自清洁运行直至第二室外自清洁周期结束,其中第二室外自清洁周期的时长小于第一室外自清洁周期的时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上述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室内自清洁和室外自清洁的自清洁控制流程可以根据当前空调器的运行状况,尤其是室外环境温度进行自动智能优化,当室外环境温度较高时,室外自清洁的周期相对较长,以确保室外换热器上凝结足够的霜层,在满足对室内换热器的清洁要求的同时提高室外换热器的清洁效果;当室外环境温度较低时,室外自清洁的周期相对较短,以充分利用外部的低温环境使得室外换热器上形成足够的用于清洁的霜层,同时降低空调器的整体能耗。本发明所公开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具有智能化程度高且实用性好的优点。
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所公开的空调器控制方法第一种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所公开的空调器控制方法第二种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是四通阀二次换向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所公开的空调器控制方法第二种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所公开的空调器控制方法第三种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所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代表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发明中“实施例”代表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发明中,空调器的自清洁功能是指利用空调器中换热器在不同工作状态下冷凝或表面霜层融化形成的液态水对换热器表面进行清洗。在冬季,如果空调器设定为制热模式运行,启动自清洁功能即首先控制四通阀进行一次换向,控制室内换热器工作在蒸发器状态,室外换热器工作在冷凝器状态,通过处于蒸发器状态的室内换热器的冷却介质的温度逐步降低,从而进一步使得室内换热器的表面温度降低,由于空气中含有水分,室内换热器表面的逐渐形成冷凝水并随着冷却介质的温度降低而形成霜层。当霜层累计到理想程度时,再次控制四通阀进行一次换向,控制室内换热器工作在冷凝器状态,室外换热器工作在蒸发器状态,通过处于冷凝器状态的室内换热器的冷却介质的温度逐步升高,从而进一步使得室内换热器的表面温度升高,霜层逐渐融化,冲刷掉附着在室内换热器表面的灰尘和霉菌,实现室内换热器自清洁。与之相对的,室外换热器的自清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当室外换热器工作在冷凝状态时,通过处于冷凝器状态的室外换热器的冷却介质的温度会逐步升高,从而进一步使得室外换热器的表面温度升高,如果室外换热器表面存在霜层,则实现部分室外自清洁效果;第二部分为根据空调器当前运行的室外环境工况,控制室外换热器与周围环境热交换,融化表面霜层,实现另一部分室外自清洁效果。直至自清洁过程结束。空调器恢复正常的运行过程。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公开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下。
步骤S101,通过自清洁按键主动启动自清洁功能或者自动控制开启自清洁功能。
步骤S102,在自清洁运行过程中,根据采样的实时室外环境温度和第一室外环境温度阈值的关系,对四通阀二次换向后的自清洁运行过程进行干预。
步骤S103-1,如果实时室外环境温度大于第一室外环境温度阈值,则在四通阀二次换向后控制空调器执行自清洁运行直至第一室外自清洁周期结束。
步骤S103-2,如果实时室外环境温度小于第一室外环境温度阈值,则在四通阀二次换向后控制空调器执行自清洁运行直至第二室外自清洁周期结束,其中第二室外自清洁周期的时长小于第一室外自清洁周期的时长。从而实现自清洁运行的灵活控制,以下参照其它附图对上述步骤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下。
步骤S1,通过自清洁按键主动启动自清洁功能或者自动控制启动自清洁功能。
自清洁按键设置在空调器的遥控装置上、或者配置在与空调器建立无线通信的终端或者可穿戴设备上,或者设置在空调器的控制面板上。当用户通过自清洁按键触发自清洁功能时,即进入自清洁控制流程,开始执行如图1所示的控制步骤。
自清洁功能还可以由程序控制自动开启,控制空调器中断原有的运行程序而进入自清洁控制流程。自动开启可以基于以下几种方式:第一种为对空调器的运行时长进行累计,当空调器的累计运行时长达到预先设定的时长时,控制空调器自动进入自清洁控制流程。第二种为接收检测模块的采样数据以获得室内换热器表面积尘状态。当室内换热器表面积尘状态超过预设临界状态时,控制开启自清洁功能。
针对第二种情况进行具体说明,室内换热器表面污染物的来源主要分为室外环境的尘源和室内环境的尘源。其中室外环境的尘源即大气尘,是随着空调器的使用和运行随空气渗入至空调壳体中的污染物,包括空气中的自然尘和活动产生的人工尘。由于各个地方包含在空气中的自然尘的浓度和人工尘的浓度不同,室外环境尘源的浓度差别很大,即使是空调器长时间在同一地点使用,随着时间不同也有很大波动,波动幅度远大于温度、湿度等参数。室外环境尘源中还包括微生物粒子,这些微生物粒子不可见,且通常附着在尘粒上。对于空调器来说,室内换热器表面污染物的另一个主要来源是室内环境的尘源,包括人和建筑表面、室内设备运行的发尘。因此,简单通过累计运行时间很难准确判断出室内换热器的表面状态。与现有技术完全不同,在本发明中,即尽可能的准确判断出室外环境尘源和室内环境尘源两者在换热器表面的积尘累计量,进一步优化自清洁功能的启停,提高自清洁功能的使用效果。
为检测室外环境尘源和室内环境尘源在室内换热器表面的积尘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在空调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检测模块。检测模块优选设置在空调器室内换热器进风一侧。通过对这个位置积尘量变化的监测,即可以得到室内换热器表面积尘状态。在一种情况下,检测模块可以是压力传感器;如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将电容式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室内换热器的表面,如靠近进风一侧。理想的清洁状态下,由于没有灰尘累计,所以检测模块的检测压力较小;随着空调设备的使用,灰尘量累积不断上升。累积灰尘的重量使得电容式压力传感器中的金属薄膜感受压力而变形,从而使得两个电极之间形成的电容量发生变化,接收到的压力检测值也发生变化,从而获取室内换热器表面积尘状态。
为了提高空调控制器的数据处理速度,优选建立压力检测值和室内换热器表面积尘状态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当压力检测值满足设定条件时,则可以直接调用室内换热器表面积尘状态的对应数据。具体来说,可以创建一个模拟的实验环境,按照既定的风速使得人工尘吹过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的换热器表面。人工尘的粒径设定为大于大气尘,其中包括尘土、碳黑和短纤维,按一定比例构成,即模仿空调房间的使用环境。当室内换热器表面的积尘状态达到一定厚度时,执行自清洁功能并维持计时达到一个运行有效预设值;对自清洁结果进行监测。多次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确定空调自清洁功能在一个运行有效预设值所对应的周期内能清洁的最大累计积尘量,清洁完毕后,室内换热器表面可以达到理想的清洁效果,最大累计积尘量即确定为一种临界状态,清洁前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检测值即为第一预设压力值。
在空调器运行过程中,如果控制器接收到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检测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压力值,则判定为室内换热器表面积尘状态超过预设临界状态,控制开启自清洁功能。
当然,除压力传感器之外,还可以通过设置在空调器回风口处的光感传感器或者检测空调器回风口处的过滤效率,估算室内换热器表面积尘状态。但是,这几种方式都是一种间接的估算方式,测试准确度较低。
步骤S10,进入自清洁控制流程后,采样实时室外环境温度并比较实时室外环境温度与第一室外环境温度阈值。
步骤S11,如果判定出实时室外环境温度大于第一室外环境温度阈值,则所执行自清洁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2,首先控制四通阀进行首次换向,控制室内换热器工作在蒸发器状态,室外换热器工作在冷凝器状态。
步骤S13,四通阀首次换向后关闭室内风机,避免冷风直接吹送到用户身上,同时控制室外风机按照自清洁模式的设定风速运行,压缩机保持在第一自清洁设定运行频率,电子膨胀阀保持在第一自清洁设定运行开度。其中,第一自清洁设定运行频率为一个固定频率值,存储在控制器的存储单元中可供随时调用。第一自清洁设定运行开度也为一个固定开度,与自清洁运行频率类似,也存储在控制器的存储单元中可供随时调用。
步骤S14,四通阀首次换向后,高温高压状态的冷却介质从压缩机中排出,经过四通阀进入室外换热器,在室外换热器中冷凝为中温中压的冷却介质液体并经过电子膨胀阀节流成为低温低压冷却介质液体流动至室内换热器中。由于有低温低压的冷却介质流入,室内换热器表面温度会以一个较快的速率下降,表面逐渐形成霜层。为了加快室内换热器的结霜过程,优选设定自清洁模式下的室外风机设定风速为对应强力或高风档位的设定转速,第一自清洁设定运行开度为一个较高的开度,如设置为280-300步,确保进入室内换热器中的冷却介质具有足够的供液量,单位时间送入室内换热器的冷却介质等于能够蒸发掉的液量,避免室内换热器中缺液,使得室内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可以得到充分利用,结霜充分,冲洗掉室内换热器表面的灰尘。判定是否达到设定运行时间或者室内换热器表面温度是否下降到设定表面温度。
步骤S15,四通阀首次换向后运行至设定运行时间或者室内换热器表面温度下降至设定表面温度之后,代表室内换热器的表面结霜充分。执行四通阀的二次换向流程。与传统的四通阀换向的简单动作不同,由于换热器的表面结霜情况是根据运行时间或者室内换热器表面的一个测温点的温度检测信号间接换算得到的,不可避免的,可能会相较于真实情况存在偏差,例如可能出现结霜不均匀的情况。
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自清洁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四通阀的二次换向流程包括:
步骤S30,首先控制开始进行一个独立的计时流程。
步骤S31,在开始计时的同时,室内风机、室外风机运行状态保持不变,控制电子膨胀阀自第一自清洁设定运行开度开阀至校正开度,校正开度为第一自清洁设定运行开度与校正系数的乘积,其中校正系数大于1,设定为1.25至1.3,校正系数同样存储在控制器的存储单元中可供随时调用。同时适度降低压缩机运行频率。在整个设定换向周期中,电子膨胀阀均维持在校正开度运行,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处于蒸发器状态的室内换热器有效面积,形成最佳匹配。设定换向周期优选为1.5至2分钟。
步骤S32,设定换向周期结束。
步骤S33,四通阀执行换向动作。
步骤S16,在设定换向周期结束后,四通阀动作,高温高压状态的冷却介质从压缩机中排出,经过四通阀进入室内换热器,在室内换热器中冷凝为中温中压的制冷液体并经过电子膨胀阀节流成为低温低压的冷却介质液体流动至室外换热器中,室内换热器工作在冷凝器状态,室外换热器工作在蒸发器状态。
步骤S17,进一步升高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至第二自清洁设定运行频率,控制电子膨胀阀自校正开度闭阀至第二自清洁设定运行开度。其中,第二自清洁设定运行频率高于第一自清洁设定运行频率,第二自清洁设定运行开度低于第一自清洁设定运行开度,第二自清洁设定运行开度均优选为定值,存储在控制器的存储单元中供随时调用。第二自清洁设定运行开度优选设定为220步。
步骤S18,在四通阀首次换向至设定换向周期结束的过程中,由于室外换热器处于冷凝器状态,因此,如果室外换热器表面有霜层,则在室外换热器处于冷凝器状态时部分融化,完成了一部分的室外自清洁过程。但这时室外换热器表面的霜层可能并不足以产生室外自清洁所需要的足够的冷凝水,甚至有可能存在根本没有霜层的情况。因此,在对室内换热器进行化霜的同时,希望室外换热器上形成一定量的新的霜层。而由于在当前工况下,实时室外环境温度大于第一室外环境温度阈值,当前环境温度较高,室外换热器不易结霜,因此,在这个阶段,控制室外风机按照自清洁模式的设定风速运行,压缩机保持在第二自清洁设定运行频率,电子膨胀阀保持在第二自清洁设定运行开度运行,直至第一室外自清洁周期结束,此时室内换热器的表面温度上升,霜层融化,而室外换热器表面重新凝结足够量的霜层。第一室外自清洁周期优选为一个实验得到的定值,还可以是一个推算值,根据空调器安装地区的当前时段(如一个月、一个星期)的平均湿度和温度经过推算得到。空调器安装地区的平均湿度和温度可以通过与服务器的通信从云端得到。在这个过程中,当室内换热器的表面温度上升并超过化霜设定温度时,霜层融化,室内自清洁结束。
步骤S19,当第一室外自清洁周期结束时,进一步控制压缩机停机,室外风机启动,室外换热器与室外空气换热直至换热周期结束,完成另一部分的室外自清洁过程,同时达到节约能耗的目的。换热周期优选设置为0.5min至1min。
步骤S2,整个自清洁流程结束,恢复正常运行。
如图4所示,如果采样的实时温度小于第一室外环境温度阈值,则所执行的自清洁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2,首先控制四通阀进行首次换向,控制室内换热器工作在蒸发器状态,室外换热器工作在冷凝器状态,低温低压的冷却介质使得室内换热器的表面温度以一个较快的速率下降,维持上述过程直至运行至设定运行时间或者室内换热器表面温度下降至设定表面温度。
步骤S23,在这个过程中,同时控制室外风机按照自清洁模式的设定风速运行,压缩机保持在第一自清洁设定运行频率,电子膨胀阀保持在第一自清洁设定运行开度。
步骤S24,四通阀首次换向后运行至设定运行时间或者室内换热器表面温度下降至设定表面温度。
步骤S25,执行四通阀的二次换向流程,首先控制电子膨胀阀开阀并维持在校正开度运行直至设定换向周期结束,在设定换向周期中,同时降低压缩机运行频率并保持室内风机和室外风机的运行状态不变。
步骤S26,四通阀二次换向,控制室内换热器工作在冷凝器状态,室外换热器工作在蒸发器状态,使得室内换热器表面温度上升。出于希望室外换热器上形成一定量的新的霜层的目的并基于当前工况,实时室外环境温度小于第一室外环境温度阈值,当前环境温度较低,室外换热器容易结霜。
因此,在这个阶段,如图步骤S27所示,控制室外风机按照自清洁模式的设定风速运行,压缩机保持在第二自清洁设定运行频率,电子膨胀阀保持在第二自清洁设定运行开度运行。其中,第二自清洁设定运行频率高于第一自清洁设定运行频率,第二自清洁设定运行开度低于第一自清洁设定运行开度,直至在步骤S28中判定第二室外自清洁周期结束,第二室外自清洁周期根据第一室外自清洁周期生成。出于节约能耗的目的,第二室外自清洁周期小于第一室外自清洁周期。依据第一室外环境温度阈值和第一室外自清洁周期的关系,经过多次试验测算,第二室外自清洁周期优选设定为第一室外自清洁周期的二分之一。在达到第二室外自清洁周期时,室内换热器的表面温度上升,霜层融化,而室外换热器表面重新凝结足够量的霜层。
步骤S29,进一步控制压缩机停机,室外风机启动,室外换热器与室外空气换热直至换热周期结束,完成另一部分的室外自清洁过程,同时达到节约能耗的目的。
如图5所示,当采样的实时温度小于第一室外环境温度阈值时,优选进一步在步骤S42中比较实时温度以及校正环境温度阈值,校正环境温度阈值为第一室外环境温度阈值与室外环境温度校正值之差。如果采样的实时温度小于校正环境温度阈值,说明当前环境温度非常低,室外换热器表面极易形成霜层而且霜层较厚,在此种状态下,在四通阀二次换向后,控制室外风机按照自清洁模式的设定风速运行,压缩机保持在第二自清洁设定运行频率,电子膨胀阀保持在第二自清洁设定开度运行直至室内换热器表面霜层融化后,如判定出达到设定运行时间或室内换热器表面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结束整个自清洁流程。凝结在室外换热器表面的霜层会在制热模式的强制除霜运行时融化,实现自清洁的效果。
由于室外环境温度可能由于干扰因素而发生波动。因此,优选的,在连续的采样周期中采样多个实时室外环境温度。如果多个实时室外环境温度均大于第一室外环境温度阈值,则判定为实时室外环境温度大于第一室外环境温度阈值。如果多个实时室外环境温度均小于第一室外环境温度阈值,则判定为实时室外环境温度小于第一室外环境温度阈值。与校正环境温度阈值的比较也采用同样的方式。其中,第一室外环境温度阈值设置为2℃至5℃,校正环境温度阈值优选设置为5℃。
通过上述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室内自清洁和室外自清洁的自清洁控制流程可以根据当前空调器的运行状况,尤其是室外环境温度进行自动智能优化,当室外环境温度较高时,室外自清洁的周期相对较长,以确保室外换热器上凝结足够的霜层,在满足对室内换热器的清洁要求的同时提高室外换热器的清洁效果;当室外环境温度较低时,室外自清洁的周期相对较短,以充分利用外部的低温环境使得室外换热器上形成足够的用于清洁的霜层,同时降低空调器的整体能耗。本发明所公开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具有智能化程度高且实用性好的优点。
由于执行自清洁时会改变空调的运行状态,因此,当室内换热器表面积尘状态超过预设临界状态时,输出提醒信号。具体来说,检测模块可以通过串行通讯的方式将采样数据直接传输至室内机控制器,也可以通过无线通讯的方式将采样数据传输给个人计算机、远程服务器、手持装置、智能电话和/或可穿戴设备,并由这些设备进一步将采样数据传输至室内控制器;或者由室内机控制器将采样传输给个人计算机、远程服务器、手持装置、智能电话和/或可穿戴设备。无线通信可以为一对一的通信模式,或者通过局域网中的一个或多个服务器通信,或者通过云服务器通信。这样、这些设备均可以获得报警信号,具体体现的形式包括显示屏上有超过预设临界状态的标志点亮并闪烁,用户手机APP收到提醒,空调遥控器上的标志点亮并闪烁,以及语音播报等等。用户可以自主选择是否执行自清洁流程。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应用上述空调器控制方法。空调器控制方法的具体步骤参见上述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说明书附图的详细描绘。在此不再赘述,采用上述空调器控制方法的空调器可以实现同样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得空调器执行如上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均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或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物理空间,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应用于制热模式,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空调器运行过程中,如果控制器接收到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检测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压力值,则判定为室内换热器表面积尘状态超过预设临界状态,控制开启自清洁功能;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室内换热器表面靠近进风一侧,所述第一预设压力值通过以下步骤得到:
创建模拟实验环境,按照设定风速使得人工尘吹过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的换热器表面,所述人工尘包括尘土、碳黑和短纤维;当室内换热器的积尘状态达到设定厚度时,执行自清洁功能并维持计时达到运行有效预设值;对自清洁结果进行监测;多次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确定空调自清洁功能在一个所述运行有效预设值所对应的周期内能清洁的最大累计积尘量;其中所述最大累计积尘量为临界状态,在该临界状态下清洁完毕后,室内换热器表面可以达到理想清洁效果,对应最大累计积尘量的清洁前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检测值即为所述第一预设压力值;
采样实时室外环境温度并比较实时室外环境温度与第一室外环境温度阈值;
控制四通阀首次换向,控制室内换热器工作在蒸发器状态,室外换热器工作在冷凝器状态,关闭室内风机,控制室外风机的风速为自清洁模式的设定风速,压缩机的频率为第一自清洁设定运行频率,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为第一自清洁设定运行开度;
执行四通阀的二次换向流程,控制室内换热器工作在冷凝器状态,室外换热器工作在蒸发器状态;
如果实时室外环境温度大于第一室外环境温度阈值,则在四通阀二次换向后控制空调器执行自清洁运行直至第一室外自清洁周期结束;
如果实时室外环境温度小于第一室外环境温度阈值,则在四通阀二次换向后控制空调器执行自清洁运行直至第二室外自清洁周期结束;
其中第二室外自清洁周期的时长小于第一室外自清洁周期的时长;
所述二次换向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开始计时;
控制室内风机关闭,室外风机的风速为自清洁模式的设定风速,控制电子膨胀阀自第一自清洁设定运行开度开阀至校正开度,控制降低压缩机的频率;
控制电子膨胀阀维持在校正开度运行至设定换向周期结束;
四通阀执行二次换向动作;
其中校正开度为第一自清洁设定运行开度与校正系数的乘积,所述校正系数大于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室外自清洁周期或第二室外自清洁周期中,控制室外风机的风速为自清洁模式的设定风速,压缩机的频率为第二自清洁设定运行频率,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为第二自清洁设定运行开度;其中第二自清洁设定运行频率大于第一自清洁设定运行频率,第二自清洁设定运行开度小于第一自清洁设定运行开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室外自清洁周期或所述第二室外自清洁周期结束后,控制压缩机停机,控制室外风机处于运行状态直至换热周期结束,退出自清洁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采样实时室外环境温度时,在连续的采样周期中采样多个实时室外环境温度,如果多个实时室外环境温度均大于第一室外环境温度阈值,则判定实时室外环境温度大于第一室外环境温度阈值,如果多个实时室外环境温度均小于第一室外环境温度阈值,则判定实时室外环境温度小于第一室外环境温度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如果实时室外环境温度小于第一室外环境温度阈值,则比较实时室外环境温度与校正室外环境温度阈值;如果实时室外环境温度大于校正室外环境温度阈值,则在四通阀二次换向后控制空调器执行自清洁运行直至第二室外自清洁周期结束;
如果实时室外环境温度小于校正室外环境温度阈值,则在四通阀二次换向后,控制室外风机的风速为自清洁模式的设定风速,控制压缩机的频率为第二自清洁设定运行频率,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为第二自清洁设定开度直至达到设定运行时间或室内换热器表面温度达到设定温度,结束自清洁流程;
其中所述校正室外环境温度阈值为第一室外环境温度阈值与室外环境温度校正值之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采样实时室外环境温度时,在连续的采样周期中采样多个实时室外环境温度,如果多个实时室外环境温度均大于第一室外环境温度阈值和/或校正室外环境温度阈值,则判定实时室外环境温度大于第一室外环境温度阈值和/或校正室外环境温度阈值,如果多个实时室外环境温度均小于第一室外环境温度阈值和/或校正室外环境温度阈值,则判定实时室外环境温度小于第一室外环境温度阈值和/或校正室外环境温度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室外自清洁周期的时长为所述第二室外自清洁周期的时长的2倍。
8.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应用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
CN201910853911.1A 2019-09-10 2019-09-10 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Active CN1105949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53911.1A CN110594961B (zh) 2019-09-10 2019-09-10 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53911.1A CN110594961B (zh) 2019-09-10 2019-09-10 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94961A CN110594961A (zh) 2019-12-20
CN110594961B true CN110594961B (zh) 2022-03-22

Family

ID=68858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53911.1A Active CN110594961B (zh) 2019-09-10 2019-09-10 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949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80152B (zh) * 2020-03-27 2021-12-1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高温除菌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CN111473469B (zh) * 2020-04-28 2021-07-16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清洁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12254301B (zh) * 2020-09-30 2022-12-20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空调控制的方法、装置及空调
CN112628978B (zh) * 2021-02-03 2021-09-10 成都博瑞科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室内电器的室内环境控制方法
CN113266919B (zh) * 2021-05-26 2022-08-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外机的风叶自清洁控制方法、空调器
CN114216258B (zh) * 2021-12-02 2024-06-1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空调器自清洁的方法及装置、空调器
CN114234709A (zh) * 2021-12-11 2022-03-25 格力电器(合肥)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清洁的换热设备及空调器
CN114992765B (zh) * 2022-05-07 2024-02-20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及其自清洁控制方法
CN115654694A (zh) * 2022-11-04 2023-01-3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WO2024114700A1 (zh) * 2022-11-30 2024-06-06 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自清洁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52413B (zh) * 2016-07-27 2019-02-0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内外机清洗方法
CN106322660A (zh) * 2016-08-23 2017-01-1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蒸发器自清洁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594976B (zh) * 2016-11-11 2018-12-1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内外机清洗方法
CN109489189B (zh) * 2017-09-08 2020-10-23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的清洗方法
CN108413562A (zh) * 2018-02-05 2018-08-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空调自清洁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JP2018200167A (ja) * 2018-05-29 2018-12-20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109253525B (zh) * 2018-08-31 2021-04-30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定频空调室外换热器自清洁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09114745A (zh) * 2018-08-31 2019-01-01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变频空调室外换热器自清洁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94961A (zh) 2019-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94961B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09469965B (zh) 一种空调器的清洗方法
CN106679111B (zh) 一种空调器换热器的自动清洁处理方法及***
CN107421182B (zh) 一种空气源热泵烘干机的除霜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5605741B (zh) 空调的除湿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20035912A1 (ja) 空調装置、制御装置、空調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2146243B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10736191A (zh) 用于空调自清洁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
CN110873417B (zh) 一种空调及其自清洁的控制方法
WO2020035911A1 (ja) 空調装置、制御装置、空調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20035913A1 (ja) 空調装置、制御装置、空調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20035908A1 (ja) 空調装置、制御装置、空調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0873402A (zh) 一种空调及其自清洁的控制方法
CN110873394A (zh) 一种空调及其自清洁的控制方法
CN112524747A (zh) 空调器的除霜控制方法、空调器的室内机及空调遥控器
CN110873392A (zh) 一种空调及其自清洁的控制方法
CN110762746B (zh) 一种空调及其除霜控制方法
WO2020035910A1 (ja) 空調装置、制御装置、空調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20035907A1 (ja) 空調装置、制御装置、空調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0736196A (zh) 用于空调自清洁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
CN110873406A (zh) 一种空调及其自清洁的控制方法
CN112240627B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10873408B (zh) 一种空调及其自清洁的控制方法
CN109425070B (zh) 一种空调除湿方法
CN110873418B (zh) 一种空调及其自清洁的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