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88433A - 一种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箱的火灾监控***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箱的火灾监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88433A
CN110588433A CN201910801839.8A CN201910801839A CN110588433A CN 110588433 A CN110588433 A CN 110588433A CN 201910801839 A CN201910801839 A CN 201910801839A CN 110588433 A CN110588433 A CN 1105884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chip
resistor
twenty
capaci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0183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向君
王军
郭进
王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80183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88433A/zh
Publication of CN1105884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884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9/00Arrangement or adaptation of signal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ne of main groups B60Q1/00 - B60Q7/00, e.g. haptic signalling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5/00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 G08B25/01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 G08B25/10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using wireless transmission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箱的火灾监控***,包括n个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电池箱内温度和一氧化碳浓度数据;主控模块,用于处理采集的数据信息,并判断电池箱目前状态是否正常,并将状态结果传输至LCD模块进行显示;此外,若状态异常,由主控模块实施相应的应急措施;LCD模块,用于显示采集到的电池箱内的当前数据、设定的报警阈值数据、当前报警信息以及时间;在电池箱状态异常时,驱动报警模块进行报警,并将电池箱故障信息传输至存储模块;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电池箱故障信息;报警模块,用于在电池箱状态异常时进行声光报警和GSM短信报警。本发明监控准确性高,体积小,接线方便,误差小,应用简单,实时性和泛用性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箱的火灾监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电源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箱的火灾监控***。
背景技术
全球汽车行业的发展一直饱受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困扰。所以近些年人们不断地致力于以清洁易得的能源来代替传统燃油作为汽车动力的研究。以纯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因其节能减排的优势而倍受广大汽车制造商的关注。电池监测***是电动汽车研究的一个热点,作为其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它的发展对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的安全使用和有效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纯电动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直接决定了车辆的安全、寿命和性能。在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和性能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安全性也成为备受关注与争议的话题。由单体和***组成的电池组,其安全性也关系着产品的方方面面,涉及面比较广,这加剧了安全风险。电池单体内短路、单体散热、性能衰减引起温度升高、机械可靠性和电池模组的内短路、散热、电气连接可靠性、机械可靠性是关系电池安全的重要因素。
为确保电动汽车电池组性能良好,延长电池使用寿命,论文“电动汽车电池组监测***的设计”基于DS2438设计了电动汽车电池组监测***,根据DS2438的测量结果可以简单地估算出电池荷电状态(SOC),并对结果进行显示,作为电池充放电和故障诊断的依据,从而可以更加合理地利用电池,提高电池的可靠性。中国专利CN105564264A“灭火监控***和充电桩”中提出了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灭火监控***,其利用温度监控***采集电动汽车中电池的温度信号,并在温度信号所对应的温度值超过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灭火装置喷出灭火剂对电池进行降温或者灭火。由上可知,现有技术基本是对电池荷电状态进行监控,但是对电池荷电状态的监控不能准确并直接的判断是否有火情发生;而温度是一个缓慢变化量,仅仅通过温度信号判断是否有火情发生不灵敏也不准确,可能无法监测到初期较小火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准确监控、结构简单、实时性和泛用性等特点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箱的火灾监控***。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箱的火灾监控***,包括:n个数据采集模块、主控模块、LCD模块、存储模块以及报警模块;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电池箱内温度数据和一氧化碳浓度数据;每一个电池箱对应一个数据采集模块;
所述主控模块,用于处理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数据信息,并根据处理后的数据信息判断电池箱目前状态是否正常,并将状态结果信息传输至LCD模块进行显示;此外,若状态异常,由主控模块实施相应的应急措施;
所述LCD模块,用于显示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到的n个电池箱内的当前数据、设定的报警阈值数据、当前报警信息以及时间;在电池箱状态异常时,驱动报警模块进行报警,并将电池箱故障信息传输至存储模块;
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电池箱故障信息;
所述报警模块,用于在电池箱状态不正常的情况下进行声光报警和GSM短信报警。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1)采用温度传感器,相比热电阻测温,其可直接输出数字信号,方便与单片机通讯;2)温度传感器采用单总线与单片机相连,减少了外部硬件电路;3)结合温度和一氧化碳信息共同进行判断监控,监控精度更高;4)监控到电池箱异常时,能够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实现有效监控;5)***内含GSM功能,可发送短信报警通知,实现远程实时监控;6)***外扩存储模块如FLASH,存储报警时的故障信息,方便查看历史故障信息;7)***留有物联网接口,方便后续优化升级;8)***体积小,接线方便,误差小,应用简单,实时性和泛用性好。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箱的火灾监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箱的火灾监控***中主控模块电路图,其中图(a)为电源电路,(b)为数据处理电路,(c)为电磁阀驱动电路,(d)为CAN通讯电路,(e)为485通讯电路,(f)为压力开关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本发明一种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箱的火灾监控***,包括n个数据采集模块、主控模块、LCD模块、存储模块以及报警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电池箱内温度数据和一氧化碳浓度数据;每一个电池箱对应一个数据采集模块;
主控模块,用于处理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数据信息,并根据处理后的数据信息判断电池箱目前状态是否正常,并将状态结果信息传输至LCD模块进行显示;此外,若状态异常,由主控模块实施相应的应急措施;
LCD模块,用于显示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到的n个电池箱内的当前数据、设定的报警阈值数据、当前报警信息以及时间;在电池箱状态异常时,驱动报警模块进行报警,并将电池箱故障信息传输至存储模块;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电池箱故障信息;
报警模块,用于在电池箱状态不正常的情况下进行声光报警和GSM短信报警。
进一步地,主控模块包括:
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处理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数据信息,并根据处理后的数据信息判断电池箱目前状态是否正常;
电磁阀驱动单元,用于在电池箱状态出现火情时由继电器驱动电磁阀打开灭火剂进入电池箱的通道;
压力开关单元,用于检测是否有灭火剂泄漏。
进一步地,结合图2,主控模块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第十八电阻R18、第十九电阻R19、第二十电阻R20、第二十一电阻R38、第二十二电阻R39、第二十三电阻R40、第二十四电阻R41、第二十五电阻R42、第二十六电阻R43、第二十七电阻R44、第二十八电阻R45、第二十九电阻R46、第三十电阻R47、第三十一电阻R48、第三十二电阻R49、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三电容C13、第十四电容C14、第十五电容C15、第十六电容C16、第十七电容C17、第一二极管LED1、第二二极管LED2、第一按键S1、第一芯片U1、第二芯片U2、第三芯片U3、第四芯片U4、第五芯片U5、第六芯片U6、第七芯片U7、第八芯片U8、第九芯片U9、第十芯片U10、第十一芯片U11、第十二芯片U12、第十三芯片U13、第十四芯片U14、第十五芯片U15、第十六芯片U16、第十七芯片U17、第十八芯片U18、第十九芯片U19、第二十芯片U20、第二十一芯片U24、第二十二芯片U25、第二十三芯片U26、第二十四芯片U27、第二十五芯片U28、第二十六芯片U29、第二十七芯片U30、第二十八芯片U31、第二十九芯片U32、第三十芯片U33、第三十一芯片U34、第三十二芯片U35、第一晶振Y1、第一接线端子P1、第二接线端子P2、第三接线端子P3、第四接线端子P4、第五接线端子P5、第六接线端子P6、第七接线端子P7、第八接线端子P8;
第六接线端子P6的第二引脚与第十电容C10的一端、第十一电容C11的正极、第十六芯片U16的输入端相连,第十六芯片U16的输出端与第八电容C8的一端、第九电容C9的正极相连,第六接线端子P6的第一引脚、第十电容C10的另一端、第十一电容C11的负极、第十六芯片U16的接地端、第八电容C8的另一端、第九电容C9的负极接地,第十六芯片U16的输出端与第十七芯片U17的输入端、第十二电容C12的一端相连,第十七芯片U17的输出端与第十三电容C13的一端、第十四电容C14的一端相连,第十七芯片U17的接地端、第十二电容C12的另一端、第十三电容C13的另一端、第十四电容C14的另一端接地,第三芯片U3的第十引脚、第十一引脚、第十二引脚、第十三引脚、第十四引脚、第十五引脚、第十六引脚、第十七引脚分别与第四芯片U4的第八引脚、第七引脚、第六引脚、第五引脚、第四引脚、第三引脚、第二引脚、第一引脚相连,第三芯片U3的第二十五引脚、第二十二引脚、第二十一引脚、第四十六引脚分别与第九芯片U9的第六引脚、第七引脚、第八引脚、第五引脚相连,第四芯片U4的第十一引脚、第十二引脚、第十三引脚、第十四引脚、第十五引脚、第十六引脚、第十七引脚、第十八引脚分别与第一芯片U1的第二引脚、第五芯片U5的第二引脚、第七芯片U7的第二引脚、第十芯片U10的第二引脚、第十二芯片U12的第二引脚、第十四芯片U14的第二引脚、第二芯片U2的第二引脚、第六芯片U6的第二引脚相连,第九芯片U9的第十一引脚、第十二引脚、第十三引脚、第十四引脚分别与第十三芯片U13的第二引脚、第十一芯片U11的第二引脚、第八芯片U8的第二引脚、第十五芯片U15的第二引脚相连,第四芯片U4的第十引脚、第九芯片U9的第十引脚与第十六芯片U16的输出端相连,第四芯片U4的第九引脚、第九芯片U9的第九引脚接地,第一芯片U1的第四引脚、第五芯片U5的第四引脚、第七芯片U7的第四引脚、第十芯片U10的第四引脚、第十二芯片U12的第四引脚、第十四芯片U14的第四引脚分别与第一接线端子P1的第一引脚、第三引脚、第五引脚、第七引脚、第九引脚、第十一引脚相连,第二芯片U2的第四引脚、第六芯片U6的第四引脚、第八芯片U8的第四引脚、第十一芯片U11的第四引脚、第十三芯片U13的第四引脚、第十五芯片U15的第四引脚分别与第五接线端子P5的第一引脚、第三引脚、第五引脚、第七引脚、第九引脚、第十一引脚相连,第一芯片U1的第一引脚、第五芯片U5的第一引脚、第七芯片U7的第一引脚、第十芯片U10的第一引脚、第十二芯片U12的第一引脚、第十四芯片U14的第一引脚、第二芯片U2的第一引脚、第六芯片U6的第一引脚、第八芯片U8的第一引脚、第十一芯片U11的第一引脚、第十三芯片U13的第一引脚、第十五芯片U15的第一引脚与第十六芯片U16的输出端相连,第一芯片U1的第三引脚、第五芯片U5的第三引脚、第七芯片U7的第三引脚、第十芯片U10的第三引脚、第十二芯片U12的第三引脚、第十四芯片U14的第三引脚、第二芯片U2的第三引脚、第六芯片U6的第三引脚、第八芯片U8的第三引脚、第十一芯片U11的第三引脚、第十三芯片U13的第三引脚、第十五芯片U15的第三引脚与第十六芯片U16的输入端相连,第一接线端子P1的第二引脚、第四引脚、第六引脚、第八引脚、第十引脚、第十二引脚、第五接线端子P5的第二引脚、第四引脚、第六引脚、第八引脚、第十引脚、第十二引脚接地,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七电阻R7的一端、第八电阻R8的一端、第九电阻R9的一端、第十电阻R10的一端、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与第十七芯片U17的输出端相连,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二十一芯片U24的第四引脚、第三芯片U3的第三十八引脚相连,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二十三芯片U26的第四引脚、第三芯片U3的第二引脚相连,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第二十五芯片U28的第四引脚、第三芯片U3的第三引脚相连,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与第二十七芯片U30的第四引脚、第三芯片U3的第四引脚相连,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与第二十二芯片U25的第四引脚、第三芯片U3的第十八引脚相连,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与第二十四芯片U27的第四引脚、第三芯片U3的第十九引脚相连,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与第二十六芯片U29的第四引脚、第三芯片U3的第三十九引脚相连,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第二十八芯片U31的第四引脚、第三芯片U3的第四十引脚相连,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与第二十九芯片U32的第四引脚、第三芯片U3的第四十一引脚相连,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第三十芯片U33的第四引脚、第三芯片U3的第四十二引脚相连,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第三十一芯片U34的第四引脚、第三芯片U3的第四十三引脚相连,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与第三十二芯片U35的第四引脚、第三芯片U3的第四十五引脚相连,第二十一电阻R38的一端与第二十一芯片U24的第二引脚相连,第二十三电阻R40的一端与第二十三芯片U26的第二引脚相连,第二十五电阻R42的一端与第二十五芯片U28的第二引脚相连,第二十七电阻R44的一端与第二十七芯片U30的第二引脚相连,第二十二电阻R39的一端与第二十二芯片U25的第二引脚相连,第二十四电阻R41的一端与第二十四芯片U27的第二引脚相连,第二十六电阻R43的一端与第二十六芯片U29的第二引脚相连,第二十八电阻R45的一端与第二十八芯片U31的第二引脚相连,第二十九电阻R46的一端与第二十九芯片U32的第二引脚相连,第三十电阻R47的一端与第三十芯片U33的第二引脚相连,第三十一电阻R48的一端与第三十一芯片U34的第二引脚相连,第三十二电阻R49的一端与第三十二芯片U35的第二引脚相连,第二十一电阻R38的另一端、第二十二电阻R39的另一端、第二十三电阻R40的另一端、第二十四电阻R41的另一端、第二十五电阻R42的另一端、第二十六电阻R43的另一端、第二十七电阻R44的另一端、第二十八电阻R45的另一端、第二十九电阻R46的另一端、第三十电阻R47的另一端、第三十一电阻R48的另一端、第三十二电阻R49的另一端接地,第二十一芯片U24的第三引脚、第二十二芯片U25的第三引脚、第二十三芯片U26的第三引脚、第二十四芯片U27的第三引脚、第二十五芯片U28的第三引脚、第二十六芯片U29的第三引脚、第二十七芯片U30的第三引脚、第二十八芯片U31的第三引脚、第二十九芯片U32的第三引脚、第三十芯片U33的第三引脚、第三十一芯片U34的第三引脚、第三十二芯片U35的第三引脚接地,第二十一芯片U24的第一引脚、第二十三芯片U26的第一引脚、第二十五芯片U28的第一引脚、第二十七芯片U30的第一引脚、第二十二芯片U25的第一引脚、第二十四芯片U27的第一引脚分别与第二接线端子P2的第二引脚、第四引脚、第六引脚、第八引脚、第十引脚、第十二引脚相连,第二十六芯片U29的第一引脚、第二十八芯片U31的第一引脚、第二十九芯片U32的第一引脚、第三十芯片U33的第一引脚、第三十一芯片U34的第一引脚、第三十二芯片U35的第一引脚分别与第三接线端子P3的第二引脚、第四引脚、第六引脚、第八引脚、第十引脚、第十二引脚相连,第二接线端子P2的第一引脚、第三引脚、第五引脚、第七引脚、第九引脚、第十一引脚、第三接线端子P3的第一引脚、第三引脚、第五引脚、第七引脚、第九引脚、第十一引脚与第十六芯片U16的输入端相连,第三芯片U3的第三十一引脚与第十八芯片U18的第一引脚相连,第三芯片U3的第三十引脚与第十八芯片U18的第四引脚相连,第三芯片U3的第二十九引脚与第十八芯片U18的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相连,第十八芯片U18的第五引脚接地,第十八芯片U18的第八引脚与第十七电容C17的一端、第十六芯片U16的输出端相连,第十七电容C17的另一端接地,第十八芯片U18的第六引脚与第十七电阻R17的一端、第十九电阻R19的一端、第二十芯片U20的第一引脚、第七接线端子P7的第一引脚相连,第十八芯片U18的第七引脚与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第十七电阻R17的另一端、第二十芯片U20的第二引脚、第七接线端子P7的第二引脚相连,第十九电阻R19的另一端与第十六芯片U16的输出端相连,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第二十芯片U20的第三引脚接地,第三芯片U3的第三十二引脚与第十九芯片U19的第一引脚相连,第三芯片U3的第三十三引脚与第十九芯片U19的第二引脚相连,第十九芯片U19的第三引脚接地,第十九芯片U19的第四引脚与第十五电容C15的一端、第十六电容C16的一端、第十七芯片U17的输出端相连,第十五电容C15的另一端、第十六电容C16的另一端接地,第十九芯片U19的第六引脚与第二十电阻R20的一端、第八接线端子P8的第二引脚相连,第十九芯片U19的第七引脚与第二十电阻R20的另一端、第八接线端子P8的第一引脚相连,第十六电阻R16的一端与第十七芯片U17的输出端相连,第十六电阻R16的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LED1的正极相连,第一二极管LED1的负极接地,第十八电阻R18的一端与第三芯片U3的第二十六引脚相连,第十八电阻R18的另一端与第二二极管LED2的正极相连,第二二极管LED2的负极接地,第四接线端子P4的第四引脚与第十七芯片U17的输出端相连,第四接线端子P4的第三引脚与第三芯片U3的第三十四引脚相连,第四接线端子P4的第二引脚与第三芯片U3的第三十七引脚相连,第四接线端子P4的第一引脚接地,第三芯片U3的第五引脚与第一晶振Y1的一端、第一电容C1的一端相连,第三芯片U3的第六引脚与第一晶振Y1的另一端、第六电容C6的一端相连,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第三芯片U3的第七引脚与第七电容C7的一端、第一按键S1的一端相连,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第一按键S1的另一端接地,第三芯片U3的第四十四引脚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相连,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第三芯片U3的第二十引脚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相连,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第三芯片U3的第一引脚、第九引脚、第二十四引脚、第三十六引脚、第四十八引脚与第十七芯片U17的输出端相连,第三芯片U3的第八引脚、第二十三引脚、第三十五引脚、第四十七引脚接地,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四电容C4的一端、第五电容C5的一端与第十七芯片U17的输出端相连,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四芯片U4、第九芯片U9为达林顿管阵列,采用ULN2803;所述第一芯片U1、第二芯片U2、第五芯片U5、第六芯片U6、第七芯片U7、第八芯片U8、第十芯片U10、第十一芯片U11、第十二芯片U12、第十三芯片U13、第十四芯片U14、第十五芯片U15为继电器,采用G5NB-1A-E-DC5V;所述第三芯片U3为控制芯片,采用ST32F103C8T6;第十六芯片U16为24V转5V的DC/DC电源,采用URB2405ZP-6WR3;第十七芯片U17为5V转3.3V的DC/DC电源,采用AMS1117;第十八芯片U18为485通讯芯片,采用SN75176;第十九芯片U19为CAN通讯芯片,采用CTM1051AM;所述第二十芯片U20采用PESD12VL2BT;所述第二十一芯片U24、第二十二芯片U25、第二十三芯片U26、第二十四芯片U27、第二十五芯片U28、第二十六芯片U29、第二十七芯片U30、第二十八芯片U31、第二十九芯片U32、第三十芯片U33、第三十一芯片U34、第三十二芯片U35为光耦隔离,采用TLP521_1。
进一步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m个温度传感器和1个一氧化碳浓度传感器。
进一步优选地,温度传感器通过单总线方式与数据采集模块连接。
示例性地,温度传感器具体采用探头式DS18B20,一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具体采用MQ-7。
进一步地,数据采集模块通过CAN总线与主控模块连接。
进一步地,报警模块包括两种报警方式:自动报警和手动报警,手动报警通过按键实现。
进一步地,电磁阀驱动单元、报警模块均通过达林顿管阵列驱动,采用ULN2803。
进一步地,该***预留物联网接口,便于后续优化升级。
进一步地,主控模块位于装有灭火剂瓶的***箱体内;LCD模块和报警模块位于驾驶室。
进一步地,数据采集模块、主控模块、LCD模块均包含两个LED,其中一个LED作为电指示灯,提示该模块是否上电,另一个LED作为每个模块控制芯片正常运行的指示灯。
本发明能实现对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箱火灾的准确监控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具有体积小,接线方便,误差小,应用简单,实时性和泛用性好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Claims (10)

1.一种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箱的火灾监控***,其特征在于,包括n个数据采集模块、主控模块、LCD模块、存储模块以及报警模块;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电池箱内温度数据和一氧化碳浓度数据;每一个电池箱对应一个数据采集模块;
所述主控模块,用于处理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数据信息,并根据处理后的数据信息判断电池箱目前状态是否正常,并将状态结果信息传输至LCD模块进行显示;此外,若状态异常,由主控模块实施相应的应急措施;
所述LCD模块,用于显示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到的n个电池箱内的当前数据、设定的报警阈值数据、当前报警信息以及时间;在电池箱状态异常时,驱动报警模块进行报警,并将电池箱故障信息传输至存储模块;
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电池箱故障信息;
所述报警模块,用于在电池箱状态不正常的情况下进行声光报警和GSM短信报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箱的火灾监控***,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模块包括:
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处理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数据信息,并根据处理后的数据信息判断电池箱目前状态是否正常;
电磁阀驱动单元,用于在电池箱状态出现火情时由继电器驱动电磁阀打开灭火剂进入电池箱的通道;
压力开关单元,用于检测是否有灭火剂泄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箱的火灾监控***,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模块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第十八电阻(R18)、第十九电阻(R19)、第二十电阻(R20)、第二十一电阻(R38)、第二十二电阻(R39)、第二十三电阻(R40)、第二十四电阻(R41)、第二十五电阻(R42)、第二十六电阻(R43)、第二十七电阻(R44)、第二十八电阻(R45)、第二十九电阻(R46)、第三十电阻(R47)、第三十一电阻(R48)、第三十二电阻(R49)、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三电容(C13)、第十四电容(C14)、第十五电容(C15)、第十六电容(C16)、第十七电容(C17)、第一二极管(LED1)、第二二极管(LED2)、第一按键(S1)、第一芯片(U1)、第二芯片(U2)、第三芯片(U3)、第四芯片(U4)、第五芯片(U5)、第六芯片(U6)、第七芯片(U7)、第八芯片(U8)、第九芯片(U9)、第十芯片(U10)、第十一芯片(U11)、第十二芯片(U12)、第十三芯片(U13)、第十四芯片(U14)、第十五芯片(U15)、第十六芯片(U16)、第十七芯片(U17)、第十八芯片(U18)、第十九芯片(U19)、第二十芯片(U20)、第二十一芯片(U24)、第二十二芯片(U25)、第二十三芯片(U26)、第二十四芯片(U27)、第二十五芯片(U28)、第二十六芯片(U29)、第二十七芯片(U30)、第二十八芯片(U31)、第二十九芯片(U32)、第三十芯片(U33)、第三十一芯片(U34)、第三十二芯片(U35)、第一晶振(Y1)、第一接线端子(P1)、第二接线端子(P2)、第三接线端子(P3)、第四接线端子(P4)、第五接线端子(P5)、第六接线端子(P6)、第七接线端子(P7)、第八接线端子(P8);
第六接线端子(P6)的第二引脚与第十电容(C10)的一端、第十一电容(C11)的正极、第十六芯片(U16)的输入端相连,第十六芯片(U16)的输出端与第八电容(C8)的一端、第九电容(C9)的正极相连,第六接线端子(P6)的第一引脚、第十电容(C10)的另一端、第十一电容(C11)的负极、第十六芯片(U16)的接地端、第八电容(C8)的另一端、第九电容(C9)的负极接地,第十六芯片(U16)的输出端与第十七芯片(U17)的输入端、第十二电容(C12)的一端相连,第十七芯片(U17)的输出端与第十三电容(C13)的一端、第十四电容(C14)的一端相连,第十七芯片(U17)的接地端、第十二电容(C12)的另一端、第十三电容(C13)的另一端、第十四电容(C14)的另一端接地,第三芯片(U3)的第十引脚、第十一引脚、第十二引脚、第十三引脚、第十四引脚、第十五引脚、第十六引脚、第十七引脚分别与第四芯片(U4)的第八引脚、第七引脚、第六引脚、第五引脚、第四引脚、第三引脚、第二引脚、第一引脚相连,第三芯片(U3)的第二十五引脚、第二十二引脚、第二十一引脚、第四十六引脚分别与第九芯片(U9)的第六引脚、第七引脚、第八引脚、第五引脚相连,第四芯片(U4)的第十一引脚、第十二引脚、第十三引脚、第十四引脚、第十五引脚、第十六引脚、第十七引脚、第十八引脚分别与第一芯片(U1)的第二引脚、第五芯片(U5)的第二引脚、第七芯片(U7)的第二引脚、第十芯片(U10)的第二引脚、第十二芯片(U12)的第二引脚、第十四芯片(U14)的第二引脚、第二芯片(U2)的第二引脚、第六芯片(U6)的第二引脚相连,第九芯片(U9)的第十一引脚、第十二引脚、第十三引脚、第十四引脚分别与第十三芯片(U13)的第二引脚、第十一芯片(U11)的第二引脚、第八芯片(U8)的第二引脚、第十五芯片(U15)的第二引脚相连,第四芯片(U4)的第十引脚、第九芯片(U9)的第十引脚与第十六芯片(U16)的输出端相连,第四芯片(U4)的第九引脚、第九芯片(U9)的第九引脚接地,第一芯片(U1)的第四引脚、第五芯片(U5)的第四引脚、第七芯片(U7)的第四引脚、第十芯片(U10)的第四引脚、第十二芯片(U12)的第四引脚、第十四芯片(U14)的第四引脚分别与第一接线端子(P1)的第一引脚、第三引脚、第五引脚、第七引脚、第九引脚、第十一引脚相连,第二芯片(U2)的第四引脚、第六芯片(U6)的第四引脚、第八芯片(U8)的第四引脚、第十一芯片(U11)的第四引脚、第十三芯片(U13)的第四引脚、第十五芯片(U15)的第四引脚分别与第五接线端子(P5)的第一引脚、第三引脚、第五引脚、第七引脚、第九引脚、第十一引脚相连,第一芯片(U1)的第一引脚、第五芯片(U5)的第一引脚、第七芯片(U7)的第一引脚、第十芯片(U10)的第一引脚、第十二芯片(U12)的第一引脚、第十四芯片(U14)的第一引脚、第二芯片(U2)的第一引脚、第六芯片(U6)的第一引脚、第八芯片(U8)的第一引脚、第十一芯片(U11)的第一引脚、第十三芯片(U13)的第一引脚、第十五芯片(U15)的第一引脚与第十六芯片(U16)的输出端相连,第一芯片(U1)的第三引脚、第五芯片(U5)的第三引脚、第七芯片(U7)的第三引脚、第十芯片(U10)的第三引脚、第十二芯片(U12)的第三引脚、第十四芯片(U14)的第三引脚、第二芯片(U2)的第三引脚、第六芯片(U6)的第三引脚、第八芯片(U8)的第三引脚、第十一芯片(U11)的第三引脚、第十三芯片(U13)的第三引脚、第十五芯片(U15)的第三引脚与第十六芯片(U16)的输入端相连,第一接线端子(P1)的第二引脚、第四引脚、第六引脚、第八引脚、第十引脚、第十二引脚、第五接线端子(P5)的第二引脚、第四引脚、第六引脚、第八引脚、第十引脚、第十二引脚接地,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七电阻(R7)的一端、第八电阻(R8)的一端、第九电阻(R9)的一端、第十电阻(R10)的一端、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与第十七芯片(U17)的输出端相连,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二十一芯片(U24)的第四引脚、第三芯片(U3)的第三十八引脚相连,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二十三芯片(U26)的第四引脚、第三芯片(U3)的第二引脚相连,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第二十五芯片(U28)的第四引脚、第三芯片(U3)的第三引脚相连,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与第二十七芯片(U30)的第四引脚、第三芯片(U3)的第四引脚相连,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与第二十二芯片(U25)的第四引脚、第三芯片(U3)的第十八引脚相连,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与第二十四芯片(U27)的第四引脚、第三芯片(U3)的第十九引脚相连,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与第二十六芯片(U29)的第四引脚、第三芯片(U3)的第三十九引脚相连,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第二十八芯片(U31)的第四引脚、第三芯片(U3)的第四十引脚相连,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与第二十九芯片(U32)的第四引脚、第三芯片(U3)的第四十一引脚相连,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第三十芯片(U33)的第四引脚、第三芯片(U3)的第四十二引脚相连,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第三十一芯片(U34)的第四引脚、第三芯片(U3)的第四十三引脚相连,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与第三十二芯片(U35)的第四引脚、第三芯片(U3)的第四十五引脚相连,第二十一电阻(R38)的一端与第二十一芯片(U24)的第二引脚相连,第二十三电阻(R40)的一端与第二十三芯片(U26)的第二引脚相连,第二十五电阻(R42)的一端与第二十五芯片(U28)的第二引脚相连,第二十七电阻(R44)的一端与第二十七芯片(U30)的第二引脚相连,第二十二电阻(R39)的一端与第二十二芯片(U25)的第二引脚相连,第二十四电阻(R41)的一端与第二十四芯片(U27)的第二引脚相连,第二十六电阻(R43)的一端与第二十六芯片(U29)的第二引脚相连,第二十八电阻(R45)的一端与第二十八芯片(U31)的第二引脚相连,第二十九电阻(R46)的一端与第二十九芯片(U32)的第二引脚相连,第三十电阻(R47)的一端与第三十芯片(U33)的第二引脚相连,第三十一电阻(R48)的一端与第三十一芯片(U34)的第二引脚相连,第三十二电阻(R49)的一端与第三十二芯片(U35)的第二引脚相连,第二十一电阻(R38)的另一端、第二十二电阻(R39)的另一端、第二十三电阻(R40)的另一端、第二十四电阻(R41)的另一端、第二十五电阻(R42)的另一端、第二十六电阻(R43)的另一端、第二十七电阻(R44)的另一端、第二十八电阻(R45)的另一端、第二十九电阻(R46)的另一端、第三十电阻(R47)的另一端、第三十一电阻(R48)的另一端、第三十二电阻(R49)的另一端接地,第二十一芯片(U24)的第三引脚、第二十二芯片(U25)的第三引脚、第二十三芯片(U26)的第三引脚、第二十四芯片(U27)的第三引脚、第二十五芯片(U28)的第三引脚、第二十六芯片(U29)的第三引脚、第二十七芯片(U30)的第三引脚、第二十八芯片(U31)的第三引脚、第二十九芯片(U32)的第三引脚、第三十芯片(U33)的第三引脚、第三十一芯片(U34)的第三引脚、第三十二芯片(U35)的第三引脚接地,第二十一芯片(U24)的第一引脚、第二十三芯片(U26)的第一引脚、第二十五芯片(U28)的第一引脚、第二十七芯片(U30)的第一引脚、第二十二芯片(U25)的第一引脚、第二十四芯片(U27)的第一引脚分别与第二接线端子(P2)的第二引脚、第四引脚、第六引脚、第八引脚、第十引脚、第十二引脚相连,第二十六芯片(U29)的第一引脚、第二十八芯片(U31)的第一引脚、第二十九芯片(U32)的第一引脚、第三十芯片(U33)的第一引脚、第三十一芯片(U34)的第一引脚、第三十二芯片(U35)的第一引脚分别与第三接线端子(P3)的第二引脚、第四引脚、第六引脚、第八引脚、第十引脚、第十二引脚相连,第二接线端子(P2)的第一引脚、第三引脚、第五引脚、第七引脚、第九引脚、第十一引脚、第三接线端子(P3)的第一引脚、第三引脚、第五引脚、第七引脚、第九引脚、第十一引脚与第十六芯片(U16)的输入端相连,第三芯片(U3)的第三十一引脚与第十八芯片(U18)的第一引脚相连,第三芯片(U3)的第三十引脚与第十八芯片(U18)的第四引脚相连,第三芯片(U3)的第二十九引脚与第十八芯片(U18)的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相连,第十八芯片(U18)的第五引脚接地,第十八芯片(U18)的第八引脚与第十七电容(C17)的一端、第十六芯片(U16)的输出端相连,第十七电容(C17)的另一端接地,第十八芯片(U18)的第六引脚与第十七电阻(R17)的一端、第十九电阻(R19)的一端、第二十芯片(U20)的第一引脚、第七接线端子(P7)的第一引脚相连,第十八芯片(U18)的第七引脚与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第十七电阻(R17)的另一端、第二十芯片(U20)的第二引脚、第七接线端子(P7)的第二引脚相连,第十九电阻(R19)的另一端与第十六芯片(U16)的输出端相连,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第二十芯片(U20)的第三引脚接地,第三芯片(U3)的第三十二引脚与第十九芯片(U19)的第一引脚相连,第三芯片(U3)的第三十三引脚与第十九芯片(U19)的第二引脚相连,第十九芯片(U19)的第三引脚接地,第十九芯片(U19)的第四引脚与第十五电容(C15)的一端、第十六电容(C16)的一端、第十七芯片(U17)的输出端相连,第十五电容(C15)的另一端、第十六电容(C16)的另一端接地,第十九芯片(U19)的第六引脚与第二十电阻(R20)的一端、第八接线端子(P8)的第二引脚相连,第十九芯片(U19)的第七引脚与第二十电阻(R20)的另一端、第八接线端子(P8)的第一引脚相连,第十六电阻(R16)的一端与第十七芯片(U17)的输出端相连,第十六电阻(R16)的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LED1)的正极相连,第一二极管(LED1)的负极接地,第十八电阻(R18)的一端与第三芯片(U3)的第二十六引脚相连,第十八电阻(R18)的另一端与第二二极管(LED2)的正极相连,第二二极管(LED2)的负极接地,第四接线端子(P4)的第四引脚与第十七芯片(U17)的输出端相连,第四接线端子(P4)的第三引脚与第三芯片(U3)的第三十四引脚相连,第四接线端子(P4)的第二引脚与第三芯片(U3)的第三十七引脚相连,第四接线端子(P4)的第一引脚接地,第三芯片(U3)的第五引脚与第一晶振(Y1)的一端、第一电容(C1)的一端相连,第三芯片(U3)的第六引脚与第一晶振(Y1)的另一端、第六电容(C6)的一端相连,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第三芯片(U3)的第七引脚与第七电容(C7)的一端、第一按键(S1)的一端相连,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第一按键(S1)的另一端接地,第三芯片(U3)的第四十四引脚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相连,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第三芯片(U3)的第二十引脚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相连,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第三芯片(U3)的第一引脚、第九引脚、第二十四引脚、第三十六引脚、第四十八引脚与第十七芯片(U17)的输出端相连,第三芯片(U3)的第八引脚、第二十三引脚、第三十五引脚、第四十七引脚接地,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四电容(C4)的一端、第五电容(C5)的一端与第十七芯片(U17)的输出端相连,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四芯片(U4)、第九芯片(U9)为达林顿管阵列,采用ULN2803;所述第一芯片(U1)、第二芯片(U2)、第五芯片(U5)、第六芯片(U6)、第七芯片(U7)、第八芯片(U8)、第十芯片(U10)、第十一芯片(U11)、第十二芯片(U12)、第十三芯片(U13)、第十四芯片(U14)、第十五芯片(U15)为继电器,采用G5NB-1A-E-DC5V;所述第三芯片(U3)为控制芯片,采用ST32F103C8T6;第十六芯片(U16)为24V转5V的DC/DC电源,采用URB2405ZP-6WR3;第十七芯片(U17)为5V转3.3V的DC/DC电源,采用AMS1117;第十八芯片(U18)为485通讯芯片,采用SN75176;第十九芯片(U19)为CAN通讯芯片,采用CTM1051AM;所述第二十芯片(U20)采用PESD12VL2BT;所述第二十一芯片(U24)、第二十二芯片(U25)、第二十三芯片(U26)、第二十四芯片(U27)、第二十五芯片(U28)、第二十六芯片(U29)、第二十七芯片(U30)、第二十八芯片(U31)、第二十九芯片(U32)、第三十芯片(U33)、第三十一芯片(U34)、第三十二芯片(U35)为光耦隔离,采用TLP521_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箱的火灾监控***,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m个温度传感器和1个一氧化碳浓度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箱的火灾监控***,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单总线方式与数据采集模块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箱的火灾监控***,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具体采用探头式DS18B20,一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具体采用MQ-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箱的火灾监控***,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通过CAN总线与主控模块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箱的火灾监控***,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模块包括两种报警方式:自动报警和手动报警,手动报警通过按键实现。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箱的火灾监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驱动单元、报警模块均通过达林顿管阵列驱动,采用ULN280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箱的火灾监控***,其特征在于,该***预留物联网接口。
CN201910801839.8A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箱的火灾监控*** Pending CN1105884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01839.8A CN110588433A (zh)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箱的火灾监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01839.8A CN110588433A (zh)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箱的火灾监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88433A true CN110588433A (zh) 2019-12-20

Family

ID=68856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01839.8A Pending CN110588433A (zh)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箱的火灾监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8843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97572A (zh) * 2020-07-16 2020-12-18 南京卡威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火箭破障车的发火检测终端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38270A (zh) * 2009-12-30 2010-06-16 北京工业大学 用于地源热泵***的多点地温测量***
CN105904992A (zh) * 2016-06-07 2016-08-31 烟台创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监控管理***及其监控方法
CN106983970A (zh) * 2017-02-16 2017-07-28 中汽客汽车零部件(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火灾早期预警及灭火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07014500A (zh) * 2017-05-27 2017-08-04 湖南利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电池组温度采集装置和方法
CN107757399A (zh) * 2017-09-22 2018-03-06 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 一种具有安全管理的电池管理***
CN207833655U (zh) * 2018-03-07 2018-09-07 石家庄德立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火灾探测报警器
CN108896107A (zh) * 2018-06-05 2018-11-27 上海申矽凌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总线温湿度集成传感器芯片及其通讯方法
CN109655167A (zh) * 2017-10-12 2019-04-19 张琳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家庭多点即时测温***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38270A (zh) * 2009-12-30 2010-06-16 北京工业大学 用于地源热泵***的多点地温测量***
CN105904992A (zh) * 2016-06-07 2016-08-31 烟台创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监控管理***及其监控方法
CN106983970A (zh) * 2017-02-16 2017-07-28 中汽客汽车零部件(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火灾早期预警及灭火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07014500A (zh) * 2017-05-27 2017-08-04 湖南利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电池组温度采集装置和方法
CN107757399A (zh) * 2017-09-22 2018-03-06 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 一种具有安全管理的电池管理***
CN109655167A (zh) * 2017-10-12 2019-04-19 张琳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家庭多点即时测温***
CN207833655U (zh) * 2018-03-07 2018-09-07 石家庄德立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火灾探测报警器
CN108896107A (zh) * 2018-06-05 2018-11-27 上海申矽凌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总线温湿度集成传感器芯片及其通讯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97572A (zh) * 2020-07-16 2020-12-18 南京卡威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火箭破障车的发火检测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67928Y (zh) 一种基于机油压力的汽车汽油机报警保护***
CN104617627B (zh) 一种电池充放电管理***
CN201736955U (zh) 燃油防盗报警器
CN111326807A (zh) 一种电动汽车锂电池箱监测装置
CN110588433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箱的火灾监控***
CN202061304U (zh) 一种消防栓压力监控装置
CN207264147U (zh) 一种内燃机车报警***
CN204424973U (zh) 一种电池充放电管理***
CN201804980U (zh) 用于车载蓄电池组的温度检测与诊断报警的车载监控装置
CN201283804Y (zh) 一种电动汽车管理***
CN209802529U (zh) 一种高压连接器温度监测装置
CN206049378U (zh) 一种漏电检测保护***
CN204129114U (zh) 变压器电能表
CN201535809U (zh) 一种监测设备漏电报警装置
CN207389109U (zh) 一种具有光通讯功能的汽车动力电池管理***
CN209802531U (zh) 一种新型高压连接器温度监测装置
CN203774422U (zh) 自轮运转特种设备蓄电池防亏电报警保护装置
CN213544779U (zh) 一种用于轨道维护设备的电池监控***
CN213585284U (zh) 一种电力信息监控装置
CN202083732U (zh) 一种具有电压监测功能的汽车仪表
CN114744312A (zh) 一种新能源车用电池状态智能监控***
CN204190364U (zh) 基于太阳能的电机故障监测保护装置
CN200999649Y (zh) 发动机水箱低液位报警装置
CN211263649U (zh) 一种防止充电电池引起火灾的智慧安全用电监控探测器
CN202522366U (zh) 自动声光报警式压力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