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11163B - 光化反应制备多异氰酸酯的方法以及制备水性聚氨酯树脂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化反应制备多异氰酸酯的方法以及制备水性聚氨酯树脂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11163B
CN110511163B CN201910822858.9A CN201910822858A CN110511163B CN 110511163 B CN110511163 B CN 110511163B CN 201910822858 A CN201910822858 A CN 201910822858A CN 110511163 B CN110511163 B CN 1105111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sgene
polyisocyanate
aromatic solvent
reaction
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2285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11163A (zh
Inventor
华卫琦
俞勇
尚永华
李建峰
郭耀允
王腾飞
李文滨
孙烨
王峤
刘德刚
黎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Wanhua Chemical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Wanhua Chemical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Wanhua Chemical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2285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111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111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111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111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111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63/00Preparation of derivatives of isocyanic acid
    • C07C263/10Preparation of derivatives of isocyanic acid by reaction of amines with carbonyl halides, e.g. with phosg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7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used
    • C08G18/72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 C08G18/74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 C08G18/75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cycloaliphatic
    • C08G18/758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cycloaliphatic containing two or more cycloaliphatic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601/00Systems containing only non-condensed rings
    • C07C2601/12Systems containing only non-condensed rings with a six-membered ring
    • C07C2601/14The ring being saturate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性聚氨酯树脂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化反应制备多异氰酸酯的方法以及制备水性聚氨酯树脂的方法,制备水性聚氨酯树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包含多异氰酸酯、低聚物多元醇、扩链剂和亲水剂的原料进行聚合反应,得到水性聚氨酯树脂;其中,所述多异氰酸酯中的苯甲酮类杂质的含量≤0.045wt%。本发明通过控制多异氰酸酯制备过程中苯甲酮类杂质的含量,可有效地改善产品的耐黄变性能,也降低了由于产品中存在这类杂质而导致下游制品不合格的危害。

Description

光化反应制备多异氰酸酯的方法以及制备水性聚氨酯树脂的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性聚氨酯树脂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化反应制备多异氰酸酯的方法以及制备水性聚氨酯树脂的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氨酯是综合性能优秀的合成树脂之一。由于其合成单体品种多、反应条件温和、专一、可控,且配方调整余地大及其高分子材料的微观结构特点,可广泛用于涂料、黏合剂、泡沫塑料、合成纤维以及弹性体,已成为人们衣、食、住、行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而且,其本身就已经形成了一个多品种、多系列的材料家族,形成了完整的聚氨酯工业体系,这是其它树脂所不具备的。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以及环保法规的加强,环境友好型水性聚氨酯的研究、开发日益受到重视,其应用已由皮革涂饰剂不断扩展到涂料、黏合剂等领域,正在逐步占领溶剂型聚氨酯的市场。在水性树脂中,水性聚氨酯仍然是优秀树脂的代表,是现代水性树脂研究的热点之一。
根据本领域的研究人员研究,多异氰酸酯中的氯含量会影响水性聚氨酯树脂的耐黄变性能,甚至可能直接导致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发黄,同时有可能会对部分体系的反应活性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在本领域必须要对多异氰酸酯中的氯含量加以控制。
导致多异氰酸酯出现氯含量偏高的原因有很多,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来避免。专利文件US 5364958公开了一种制备异氰酸酯方法,用热HCl气体对脱除光气后的反应液进行热处理,以达到降低产品色号的目的。专利文件EP 0581100也提出一种制备浅色异氰酸酯的方法,即在光气化后和去除溶剂前加入其中化学还原剂,得到浅色产品。专利文件CN00809301.6提供了一种通过控制光气中溴化物、碘化物含量的方法来实现浅色异氰酸酯的制备。专利文件EP 0561225也公开了一种制备浅色异氰酸酯的方法,其中在相应胺的光气化之后所得的异氰酸酯在1-150bar的压力下和100-180℃的温度下进行氢化处理,得到浅色异氰酸酯产品。专利文件EP 0546398和EP 0446781是通过对原料胺进行预处理来达到降低光气化反应制得的异氰酸酯的色号的目的。前者提供的方法是在胺进行光气化前对其酸化,后者提供的方法是在胺进行光气化前用氢气对其进行预处理,经过酸化或氢气预处理后的胺再与光气进行反应,最终得到浅色的异氰酸酯。
以上的现有技术制备多异氰酸酯,虽然提到了诸多降低异氰酸酯色度及氯含量的方法,但是均未能明确是哪一类杂质导致了多异氰酸酯的氯含量偏高或者颜色发黄,这给实际应用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如果能在明确导致多异氰酸酯发黄或者氯含量偏高的具体杂质种类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从而实现多异氰酸酯低色号、低氯含量的目的,将会对制备浅色多异氰酸酯具有更多指导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气化反应制备多异氰酸酯的方法以及制备水性聚氨酯树脂的方法,通过控制光气化法制备多异氰酸酯过程中苯甲酮类杂质的含量,可有效地改善产品的耐黄变性能,也降低了由于产品中存在这类杂质而导致下游制品不合格的危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光气化反应制备多异氰酸酯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多胺与过量的光气进行光气化反应,得到含有多异氰酸酯的粗产物,然后对所述粗产物进行后处理,得到所述多异氰酸酯;所述方法在制备所述多异氰酸酯的过程中使用的溶剂包括芳香族溶剂(例如,在所述方法的一个步骤或多个步骤中,使用了芳香族溶剂;芳香族溶剂的使用可以是在反应阶段,也可以是在后处理阶段),
所述多异氰酸酯中苯甲酮类杂质的含量≤0.045wt%(例如,≤0.04wt%、≤0.03wt%、≤0.02wt%),优选为≤0.035wt%,更优选为≤0.025wt%。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优选地,在所述存在芳香族溶剂和光气相接触的步骤中,控制其工艺条件以限制所述多异氰酸酯中苯甲酮类杂质的含量;控制的所述工艺条件包括:控制芳香族溶剂和光气的接触温度≤180℃,
(1)当芳香族溶剂和光气的接触温度为165℃-180℃时,控制接触时长≤2h,优选≤1h;(2)当芳香族溶剂和光气的接触温度为150℃-165℃时,控制接触时长≤4h,优选≤2h;(3)当芳香族溶剂和光气的接触温度小于150℃时,接触时间不受限制;
并且当芳香族溶剂和光气的接触温度为150℃-180℃时,控制接触总时长≤4h,优选≤2h。
本发明中,“当芳香族溶剂和光气的接触温度小于150℃时,接触时间不受限制”是指,由于芳香族溶剂和光气的接触温度小于150℃时苯甲酮类杂质的产生非常缓慢,而且转换率较低,产生的苯甲酮类杂质还不足以导致最终多异氰酸酯产品中的苯甲酮类杂质含量超过规定的范围;因此,对小于150℃时的光气与芳香族溶剂的接触时间不进行限制。
在一些示例中,光气化反应制备多异氰酸酯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将多胺与过量的光气进行光气化反应,在制备所述多异氰酸酯的过程中(例如,包括反应阶段和/或后处理阶段)使用的溶剂包括芳香族溶剂,得到含有芳香族溶剂、多异氰酸酯及光气的粗产物;反应尾气(主要为光气、氯化氢、少量的芳香族溶剂及极少量的目标产物)用芳香族溶剂进行吸收后得到含光气的芳香族溶剂;
b)将步骤a)得到的粗产物进行脱除光气和芳香族溶剂的处理,分离得到多异氰酸酯粗品和含光气的芳香族溶剂;
c)将步骤a)和步骤b)所得含光气的芳香族溶剂中的光气和芳香族溶剂进行分离,分离出的光气和芳香族溶剂均返回到步骤a)中进行循环使用;
d)将步骤b)中得到的不含有光气的多异氰酸酯粗品进行精制,得到所述多异氰酸酯;
控制存在芳香族溶剂和光气相接触的步骤(例如,上述步骤a)~步骤c)中)的工艺条件,以使所述多异氰酸酯中苯甲酮类杂质的含量≤0.045wt%(例如,≤0.04wt%、≤0.03wt%、≤0.02wt%),优选为≤0.035wt%,更优选为≤0.025wt%。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a)还可包括:在对粗产物进行后处理的过程中使用芳香族溶剂,例如,气相光气化反应中使用芳香族溶剂对反应生成的气态粗产物进行冷却吸收处理。
反应尾气的吸收为本领域的常规操作。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a)的反应尾气用芳香族溶剂进行吸收的具体吸收方式可以采用吸收塔的方式进行操作,尾气吸收所用的芳香族溶剂可以与反应过程所使用的芳香族溶剂一致。尾气吸收所用的芳香族溶剂在进入吸收塔前可以使用冷媒进行冷却,推荐冷却温度比所使用的芳香族溶剂的凝固点温度高2-20℃。在反应尾气进入吸收塔前也可以对尾气进行冷却,并在吸收塔吸收处理后得到含光气的芳香族溶剂;也可以不进行冷却直接进入尾气吸收塔,最终得到含光气的芳香族溶剂。
对所得粗产物进行光气和芳香族溶剂脱除过程为本领域的常规操作。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b)将所得粗产物进行光气和芳香族溶剂脱除的过程,可以采用中国专利申请CN107652208A所公开的方法;优选在50-180℃,更优选为60-150℃,绝对压力0.01-0.1MPa下脱除。例如,整个脱除过程中,含有光气的物料可以选择在大于等于150℃且小于等于180℃的条件下、且停留时间≤1h。
对光气和芳香族溶剂进行分离的过程为本领域的常规操作。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c)将含光气的芳香族溶剂中的光气和芳香族溶剂进行分离的过程采用精馏塔的方式,塔顶得到纯度≥97%的光气,塔釜得到光气含量≤0.01%的芳香族溶剂,并将两者作为原料返回到步骤a)的体系中(循环使用)。分离过程中的压力为绝对压力0.01-0.2MPa,塔釜温度为50-180℃,优选为60-150℃,塔顶温度为0-50℃,优选为5-30℃。
对多异氰酸酯粗品进行精制的过程为本领域的常规操作。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d)将步骤b)中所得不含有光气的多异氰酸酯粗品进行精制的过程可采用本领域公知技术脱除各步骤中的溶剂、单体等小分子;例如,可以使用精馏、蒸馏、结晶等方式进行纯化和精制。
对于光气化法制备异氰酸酯的工艺而言,获得的最终产品中难免会有少量的氯存在。残留的氯一方面会导致异氰酸酯单体本身的发黄;另一方面,由于这些含氯杂质的存在,在下游应用过程中导致反应的剧烈波动,甚至有可能会导致下游制品(例如,水性树脂)的不合格。为此,需要对异氰酸酯产品中的氯含量进行控制。
然而,光气化法制备异氰酸酯的工艺中,导致会存在氯杂质的因素很多,残留的氯的来源和种类也会很多。在本领域的常规工艺中,通常是采用不计成本的分离手段(如反复精馏等)除氯,虽然也能实现氯含量及色号的降低,但还总是存在一定的氯无法脱除,这主要是由于其沸点与多异氰酸酯十分接近所致。通过进一步研究后本申请发明人发现,含氯的二苯甲酮类杂质作为产物中残留氯的一部分来源,通过将该类杂质含量控制在一定范围,例如,苯甲酮类杂质的含量≤0.045wt%,可以实现多异氰酸酯产品中的氯含量≤0.02%,甚至氯含量≤0.01%,进而提升多异氰酸酯产品和下游制品的耐黄变性能。
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在光气化法制备多异氰酸酯的过程中,如果制备工艺中使用的溶剂为芳香族溶剂(例如,苯环类溶剂),那么溶剂与光气在接触时会发生反应并生成含氯的苯甲酮类物质,导致最终的多异氰酸酯产品中产生杂质。而含氯的二苯甲酮类物质作为多异氰酸酯产物中残留氯的一部分来源,其产率的控制就显得很重要。通过阻止或降低多异氰酸酯制备过程中含氯的二苯甲酮类物质生成的概率或产率,可以有效提升多异氰酸酯产物的耐黄变性。
一些示例中,在存在芳香族溶剂和光气接触的步骤中,所述光气和芳香族溶剂接触会发生如下反应:
Figure BDA0002188079320000061
所述芳香族溶剂可通过式(II)所示的化学结构式来表示,即:
Figure BDA0002188079320000062
其中,式(II)中的R选自H、Cl或者CH3
反应后所得含氯的二苯甲酮类的杂质,可通过式(I)所示的化学结构式来表示,即:
Figure BDA0002188079320000063
其中,式(I)中的R选自H、Cl或者CH3
经过申请人的研究发现,在存在芳香族溶剂和光气接触的步骤中,温度达到150℃及以上的条件下会发生反应产生苯甲酮类杂质。由于产生的苯甲酮类杂质与多异氰酸酯的沸点比较接近,常规的精馏手段无法实现两者的分离。若要实现有效地分离,就需要大量的分离设备和投资,并会带来大量的产品损失。因此,如果在该类杂质的产生阶段对其予以控制,即可避免杂质影响产品性能。
经过本申请人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当芳香族溶剂和光气的接触温度在165℃-180℃之间、且控制接触的时长≤1h时,最终得到的多异氰酸酯中苯甲酮类杂质的含量≤0.035wt%;当芳香族溶剂和光气的接触温度在165℃-180℃之间、且控制接触的时长为1-2h时,最终得到的多异氰酸酯中苯甲酮类杂质的含量为0.025-0.045wt%;当芳香族溶剂和光气的接触温度在165℃-180℃之间、且接触的时长>2h时,最终得到的多异氰酸酯中苯甲酮类杂质的含量会在0.045wt%以上。当芳香族溶剂和光气的接触温度在150℃-165℃之间、且控制接触的时长≤2h时,最终得到的多异氰酸酯中苯甲酮类杂质的含量为≤0.025wt%;当芳香族溶剂和光气的接触温度在150℃-165℃之间、且控制接触的时长为2-4h时,最终得到的多异氰酸酯中苯甲酮类杂质的含量为0.035-0.045wt%;当接触的时长>4h时,最终得到的多异氰酸酯内的苯甲酮类杂质的含量0.045wt%以上。
当芳香族溶剂和光气的接触温度小于150℃时,苯甲酮类杂质的产生非常缓慢,而且转换率较低,产生的苯甲酮类杂质还不足以导致最终多异氰酸酯产品中的苯甲酮类杂质含量超过规定的范围;因此,接触时间不受限。
当芳香族溶剂和光气的接触温度>180℃时,虽然会利于产生苯甲酮类杂质,但是若两者的接触时长极短(如≤60s,优选≤30s),短时间内产生的苯甲酮类杂质还不足以导致最终多异氰酸酯产品中的苯甲酮类杂质含量超过规定的范围。
因此,在光气化反应体系中,优选控制芳香族溶剂和光气的接触温度≤180℃,优选≤165℃,更优选≤150℃。其中,当芳香族溶剂和光气的接触温度在165℃-180℃时,控制接触时长≤2h;当芳香族溶剂和光气的接触温度在150℃-165℃时,控制接触时长≤4h;当芳香族溶剂和光气的接触温度小于150℃时,接触时间不受限制;并且,当芳香族溶剂和光气的接触温度在150℃-180℃时,控制接触总时长≤4h,优选≤2h。当芳香族溶剂和光气的接触温度>180℃时,控制接触时长≤60s,优选≤30s。这样的控制工艺条件下,可有效阻止或降低苯甲酮类物质产生的概率,即可有效降低多异氰酸酯产物中含氯的二苯甲酮类杂质的含量。
本发明中,“接触时长”是指在特定温度点或者温度范围内芳香族溶剂和光气在设备和/或管道中的停留时间:
(1)若该方法为间歇过程,接触时长(t)即为在特定温度点或者温度范围内的停留时间;
(2)若该方法为连续过程,接触时长(t)即为在特定温度点或者温度范围内设备和/或管道的有效体积(V)与设备和/或管道内包含光气和芳香族溶剂的流股的体积流量(Q)之比,计算公式为:
t=V/(Q),其中,Q=Q1+Q2+Q3。
Q1-含光气的芳香族溶剂和/或吸收光气的流股中含光气的芳香族溶剂的体积流量;
Q2-多胺和/或多胺盐的体积流量;
Q3-异氰酸酯的体积流量。
本发明中,“接触总时长”是指各个特定温度点或者各个特定温度范围内控制的“接触时长”的总加和时长。
本发明的光气化反应可以采用本领域已知的工艺种类进行。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一些示例中,所述光气化反应选自气相光气化反应、液相光气化反应或者成盐光气化反应。
例如,所述的光气化反应可以在气相中进行,即气相光气化反应,具体可参见中国专利申请CN 102260194A、CN 105214568A。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气相光气化反应的步骤包括:1)将多胺气化形成多胺气流,该多胺气流中含有多胺液滴;2)除去所述多胺气流中含有的多胺液滴,得到基本不含多胺液滴的多胺气流;3)将所述基本不含多胺液滴的多胺气流与光气进行气相光气化反应,所得反应产物通过液态惰性介质(例如,芳香族溶剂)和/或惰性介质与异氰酸酯的混合物在气体喷射吸收装置中快速冷却至100-140℃,获得异氰酸酯粗品。同时,采用加热器除去多胺气流中含有的多胺液滴;例如,所用加热器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见中国专利文件CN 105214568A公开的相应内容。气相光气化反应的温度例如为200-550℃(如,250℃、300℃、320℃、380℃、420℃、500℃),优选为250-400℃;反应的压力为0.01-1MPa(如,0.05MPa、0.08MPa、0.2MPa、0.5MPa、0.8MPa),优选为0.03-0.3MPa。在一些具体的方式中,光气与多胺反应后的混合气体(反应产物)可以用一种液态惰性介质(例如,芳香族溶剂)和/或惰性介质与异氰酸酯的混合物进行吸收冷却。由于反应混合气体温度较高,因此要求反应混合气体被液态惰性介质和/或惰性介质与异氰酸酯的混合物进行吸收冷却后的温度≤180℃,优选≤165℃,更优选≤150℃。这里的反应混合气体的冷却吸收过程可以被看作是反应混合气体与冷却吸收介质接触的瞬间完成,其时间极短,本领域一般认为其为≤30s。因此,在芳香族溶剂和光气接触的该步骤中,两者的接触温度可以理解为是冷却后的温度。当两者的接触温度在165℃-180℃时,控制接触时长≤2h;当两者的接触温度在150℃-165℃时,控制接触时长≤4h;当两者的接触温度小于150℃时,接触时间不受限制。以此工艺条件的限定,来阻止或减少含氯的二苯甲酮类杂质产生。液态惰性介质选用所有适用于制备异氰酸酯的惰性液体,优选为芳香族溶剂,更优选为氯苯、间二氯苯、邻二氯苯、对二氯苯和氯甲苯中的一种或多种。
例如,所述的光气化反应也可以在液相中进行,即,液相光气化反应,具体可参见中国专利文件CN 103319372B。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液相光气化反应分两步进行:1)冷反应,温度为0-100℃,优选40-70℃;压力为绝压0.1-1MPa;将多胺与芳香族溶剂(可选自氯苯、间二氯苯、邻二氯苯、对二氯苯和氯甲苯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配制成溶液后与超化学计量的光气进行反应,反应停留时间可以为2-120min,优选5-45min。2)热反应,温度为60-180℃,优选110-165℃,更优选120-150℃;压力为绝压0.1-1MPa;以氯苯、间二氯苯、邻二氯苯、对二氯苯和氯甲苯中的一种或多种为溶剂,与超化学计量的光气进行反应,反应停留时间可以为0.5-5h。在芳香族溶剂和光气接触的该步骤中,当两者的接触温度在165℃-180℃时,控制接触时长≤2h;当两者的接触温度在150℃-165℃时,控制接触时长≤4h;当两者的接触温度小于150℃时,接触时间不受限制。以此工艺条件的限定,来阻止或减少含氯的二苯甲酮类杂质产生。
例如,所述的光气化反应还可以在氯化氢和/或二氧化碳中进行,即,成盐光气化反应,具体可参见中国专利文件CN 105218422B、CN107337615A。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成盐光气化反应的步骤为:1)氯化氢和/或二氧化碳与多胺在惰性溶剂中进行成盐反应,所述氯化氢与多胺中氨基的摩尔当量比为1-2.5:1,优选为1.2-2:1,所述二氧化碳与多胺中氨基的摩尔当量比为0.5-5:1,优选为0.6-3:1,惰性溶剂与多胺的质量比为25-5:1,优选为20-5:1;成盐反应的温度为0-50℃,优选为5-30℃,压力为绝压0.1-1MPa,优选为绝压0.2-0.5MPa;反应停留时间为1-15min,优选为5-10min。经过步骤1)成盐反应后,所得盐酸盐或碳酸盐的反应液进入步骤2)与光气进行光气化反应;反应温度为100-170℃,优选为110-165℃,更优选120-150℃;反应压力为绝压0.1-1MPa,优选为绝压0.2-0.5MPa;与超化学计量的光气进行反应,其反应停留时间可以为1-5h。其中的惰性溶剂选自氯苯、间二氯苯、邻二氯苯、对二氯苯和氯甲苯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惰性溶剂(即芳香族溶剂)和光气接触的该步骤中,当两者的接触温度在165℃-180℃时,控制接触时长≤2h;当两者的接触温度在150℃-165℃时,控制接触时长≤4h;当两者的接触温度小于150℃时,接触时间不受限制。以此工艺条件的限定,来阻止或减少含氯的二苯甲酮类杂质产生。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光气化反应制备多异氰酸酯的方法,一些示例中,所述多胺选自间苯二甲胺、对苯二甲胺、1,3-环己二甲胺、1,4-环己二甲胺、1,4-丁二胺、1,6-己二胺、1,4-二氨基环己烷、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例如,工业品H12MDA,其是包含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2,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2,2-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等的混合物)、甲苯二胺、亚甲基二苯胺(例如,2,2'-亚甲基二苯胺、4,4'-亚甲基二苯胺)、异佛尔酮二胺、苯二胺、萘二胺、1,8-辛二胺、1,10-癸二胺、1,12-二氨基十二烷、1,5-戊二胺、环己烷二胺、甲基环己烷二胺、四甲基对苯二胺和二甲基联苯二胺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选自间苯二甲胺、1,3-环己二甲胺、1,4-丁二胺、1,5-戊二胺、1,6-己二胺、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异佛尔酮二胺、甲苯二胺、苯二胺和萘二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一些示例中,所述芳香族溶剂的化学结构式如式(II)所示:
Figure BDA0002188079320000101
其中,式(II)中的R选自H、Cl或者CH3
所述芳香族溶剂优选选自氯苯、邻二氯苯、间二氯苯、对二氯苯、间氯甲苯、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光气化反应制备多异氰酸酯的方法,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方法中,所述芳香族溶剂作为所述光气化反应中的介质和/或作为所述后处理中的介质进行使用。例如,采用气相光气化反应制备多异氰酸酯时,气相光气与气相多胺反应后所得反应产物通过芳香族溶剂进行冷却吸收的后处理。
一些示例中,所述苯甲酮类杂质为含氯的二苯甲酮类物质,其化学结构式如式(I)所示:
Figure BDA0002188079320000111
其中,式(I)中的R选自H、Cl或者CH3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含氯的二苯甲酮类物质选自1,1'-二氯二苯甲酮、2,2'-二氯二苯甲酮、3,3'-二氯二苯甲酮、1,2'-二氯二苯甲酮、2,3'-二氯二苯甲酮、1,2,1',2'-四氯二苯甲酮、2,3,2',3'-四氯二苯甲酮、1,2,2',3'-四氯二苯甲酮、1,3,1',3'-四氯二苯甲酮、2,4,2',4'-四氯二苯甲酮、1,3,2',4'-四氯二苯甲酮、1,4,1',4'-四氯二苯甲酮、1,2'-二氯-1,2'-二甲基二苯甲酮、2,2'-二氯-3,3'-二甲基二苯甲酮、1,2'-二氯-2,3'-二甲基二苯甲酮、1,1'-二氯-3,3'-二甲基二苯甲酮、2,2'-二氯-4,4'-二甲基二苯甲酮、1,2'-二氯-3,4'-二甲基二苯甲酮和1,1'-二氯-4,4'-二甲基二苯甲酮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制备水性聚氨酯树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包含多异氰酸酯、低聚物多元醇、扩链剂和亲水剂的原料进行聚合反应,得到水性聚氨酯树脂;
其中,所述多异氰酸酯为经光气化反应制备得到,并且在制备所述多异氰酸酯的过程中使用的溶剂包括芳香族溶剂;所述多异氰酸酯中的苯甲酮类杂质的含量≤0.045wt%(例如,≤0.04wt%、≤0.03wt%、≤0.02wt%),优选为≤0.035wt%,更优选为≤0.025wt%。
在制备水性聚氨酯树脂的方法中,如果所用的多异氰酸酯原料是由光气化反应制备得到,则通过控制多异氰酸酯中的苯甲酮类杂质含量,可以有效地改善所得水性聚氨酯产物的耐黄变性能,以及也可降低多异氰酸酯在下游应用过程中导致的反应剧烈波动。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一些示例中,所述苯甲酮类杂质为含氯的二苯甲酮类物质,其化学结构式如式(I)所示:
Figure BDA0002188079320000121
其中,式(I)中的R选自H、Cl或者CH3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含氯的二苯甲酮类物质例如选自1,1'-二氯二苯甲酮、2,2'-二氯二苯甲酮、3,3'-二氯二苯甲酮、1,2'-二氯二苯甲酮、2,3'-二氯二苯甲酮、1,2,1',2'-四氯二苯甲酮、2,3,2',3'-四氯二苯甲酮、1,2,2',3'-四氯二苯甲酮、1,3,1',3'-四氯二苯甲酮、2,4,2',4'-四氯二苯甲酮、1,3,2',4'-四氯二苯甲酮、1,4,1',4'-四氯二苯甲酮、1,2'-二氯-1,2'-二甲基二苯甲酮、2,2'-二氯-3,3'-二甲基二苯甲酮、1,2'-二氯-2,3'-二甲基二苯甲酮、1,1'-二氯-3,3'-二甲基二苯甲酮、2,2'-二氯-4,4'-二甲基二苯甲酮、1,2'-二氯-3,4'-二甲基二苯甲酮和1,1'-二氯-4,4'-二甲基二苯甲酮中的一种或多种。
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多异氰酸酯通过如上所述的光气化反应制备多异氰酸酯的方法制备得到。
聚合反应过程中可以加入本领域常用的催化剂加快聚合。一些示例中,所述聚合反应可以添加有机锡类、有机铋类、环烷盐类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催化剂来促进其聚合反应。
一些示例中,所述低聚物多元醇(其相对分子量≤20000)选自聚己内酯二醇(PCL)、聚酯二醇、聚碳酸酯二醇、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EG)、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二醇和聚己二酸己二醇酯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聚酯二醇优选为2-甲基-1,3-丙二醇(MPD)、新戊二醇(NPG)、2,2,4-三甲基-1,3-戊二醇(TMPD)、2-乙基-2-丁基-1,3-丙二醇(BEPD)、1,4-环己烷二甲醇(1,4-CHDM)、己二酸、六氢苯酐(HHPA)、1,4-环己烷二甲酸(1,4-CHDA)、壬二酸(AZA)或间苯二甲酸(IPA)衍生的聚酯二醇。
一些示例中,所述扩链剂为多官能度醇类化合物和/或多官能度胺类化合物(例如,其官能度为2、3、4、5),优选选自乙二醇、一缩二乙二醇(二甘醇)、1,2-丙二醇、一缩二丙二醇、1,4-丁二醇(1,4-butanediol,BDO)、1,6-己二醇(HD)、三羟甲基丙烷(TMP)、蓖麻油、乙二胺(EDA)、肼、己二胺、异佛尔酮二胺、甲基戊二胺、二亚乙基三胺和三乙烯四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一些示例中,所述亲水剂为亲水性扩链剂,优选选自二羟甲基丙酸(DMPA)、二羟甲基丁酸(DMBA)、1,4-丁二醇-2-磺酸钠、二乙醇胺、三乙醇胺、N-甲基二乙醇胺(MDEA)、N-乙基二乙醇胺(EDEA)、N-丙基二乙醇胺(PDEA)、N-丁基二乙醇胺(BDEA)、二甲基乙醇胺、双(2-羟乙基)苯胺(BHBA)、双(2-羟丙基)苯胺(BHPA)和N-甲基二乙醇胺(MDEA)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制备水性聚氨酯乳液的过程中,可以不使用溶剂,但也可以使用溶剂。所述原料在溶剂中进行聚合反应时,所述溶剂选自水、丙酮、丁酮、N,N-二甲基甲酰胺和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制备水性聚氨酯树脂的方法中,涉及的具体操作步骤和工艺条件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这里不再赘述。例如,具体可参考中国专利文件CN 104829811A、CN 107602803A、CN 102875736A等公开的相应内容。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在光气化反应制备多异氰酸酯的方法中通过控制光气与芳香族溶剂的接触工艺条件,可将所得多异氰酸酯产品中苯甲酮类杂质的含量≤0.045wt%,有效地改善了多异氰酸酯产品的耐黄变性能,可使获得的多异氰酸酯的色号稳定在15Hazen以下,甚至10Hazen以下。同时,也可将最终得到的多异氰酸酯产品的总氯含量≤200ppm,甚至≤100ppm。另外,也降低了由于多异氰酸酯中存在苯甲酮类杂质而在下游应用过程中导致反应的剧烈波动,甚至有可能会导致下游制品的不合格。采用本发明所得低苯甲酮类杂质含量的多异氰酸酯为原料制得的水性聚氨酯树脂的耐黄变性能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详细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和内容,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实施例中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
<原料来源>
H12MDA(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市场采购,商品牌号为Wanamine H12MDA;
IPDA:市场采购,商品牌号为Wanamine IPDA;
1,3-BAC:市场采购,生产商家为日本三菱瓦斯株式会社;
光气:自制,纯度≥95%,参考专利文件CN104415770A;
邻二氯苯溶液:外购,符合行业标准HG/T 3602-2010;
氯苯:外购,符合国家标准GB/T 2404-2014;
低聚物多元醇,PTEMG(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市场采购,山西三维基团股份有限公司,商品牌号:PTEMG-1800;
二月桂二丁基锡:市场采购,国药试剂,纯度≥95%;
NEP(N-乙基吡咯烷酮):市场采购,国药试剂,纯度≥95%;
DMPA(2,2-二羟甲基丙酸):市场采购,国药试剂,纯度≥95%;
TEA(三乙胺):市场采购,国药试剂,纯度≥95%;
EDA(二乙胺):市场采购,国药试剂,纯度≥95%。
<检测方法>
本发明各制备例、实施例和对比例中采用如下的测试方法:
(1)多异氰酸酯中苯甲酮类物质做杂质定量分析是在气相色谱上进行的,气相色谱分析条件如下:
色谱柱:安捷伦HP-5(规格为30m*0.32mm*0.25mm);进样口温度:280℃;分流比:30:1;柱流量:1.5ml/min;柱温:100℃,保留0.5min后以15℃/min升高到260℃,保持8min;检测器温度:280℃;H2流量:35ml/min。
(2)多异氰酸酯中的总氯含量的分析采用国家标准GB/T12009.1-1989所提及的方法。
(3)多异氰酸酯中的色度指标的分析采用国家标准GB/T605-2006所提及的方法。
(4)水性聚氨酯乳液制品的耐黄性能测试:将水性聚氨酯乳液倒入玻璃模具中,室温成膜48h后将膜从玻璃模具上取下,放入80℃烘箱中,烘烤12h,得到干燥的聚氨酯膜。用色差仪(爱丽色X-Rite528型)测试所得聚氨酯膜的色值b,再将聚氨酯膜放入150℃烘箱中烘烤0.5h,用色差仪测试烘烤后树脂膜的色值b并测试色差△E。
多异氰酸酯制备例1
a)采用中国专利申请CN105214568A的实施例1中公开的加热器,将二胺H12MDA进行气化并加热到355℃,在氮气的保护下,与被加热到355℃的气态光气经由各自的进料管连续地加入反应器中进行光气化反应;反应的压力为绝压0.05MPa,反应的温度为360℃;其中,H12MDA的进料量为800Kg/h,气态光气的进料量为3000Kg/h;采用邻二氯苯溶液经过气体喷射吸收装置将反应后所得的混合气体快速(接触时间为10s左右)冷却至100℃,得到含有产物H12MDI、光气和邻二氯苯溶液的粗产物;反应尾气进入尾气吸收塔后用-35℃的邻二氯苯溶液吸收,得到含光气的邻二氯苯溶液。
b)将步骤a)得到的粗产物进行脱除光气和邻二氯苯溶液的处理,粗产物中邻二氯苯溶液和过量的光气在168℃、绝对压力0.1MPa下去除,分离得到不含有光气的H12MDI粗产品和含光气的邻二氯苯溶液;
控制脱除过程中含光气的邻二氯苯溶液在168℃下的停留时间为1h。
c)步骤a)反应尾气吸收后得到含光气的邻二氯苯溶液,与步骤b)脱除过程后所得含光气的邻二氯苯溶液进入精馏塔进行光气和邻二氯苯溶液的分离;分离过程在压力为绝压0.125MPa、塔底温度为155℃、塔顶温度为15℃的条件下进行,得到纯度为98%的光气和光气含量<0.001%的邻二氯苯溶液,分离出的光气和邻二氯苯溶液均返回到步骤a)中进行循环使用;
光气和邻二氯苯溶液的分离过程中,控制含光气的邻二氯苯溶液在155℃下的停留时间为1h。
d)将步骤b)中得到的不含有光气的H12MDI粗产品通过精馏的方式进行提纯,在绝压0.5KPa、150-160℃馏程下得到H12MDI(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产品。
整个过程中,含光气的邻二氯苯溶液在150-165℃的停留时间为1h,在165-180℃的停留时间为1h;并且控制其在150℃-180℃之间的总停留时间≤2h。
所得H12MDI产品的产率为97%,产品的纯度99.5%。所得产品中,产生含氯的二苯甲酮类杂质(其为1,2,1',2'-四氯二苯甲酮、2,3,2',3'-四氯二苯甲酮、1,2,2',3'-四氯二苯甲酮)的总含量为0.01wt%。
多异氰酸酯制备例2
步骤a)的光气化反应采用液相光气化反应,参照中国专利文件CN103319372B公开的反应釜中采用如下步骤进行:
1)冷反应:将H12MDA以邻二氯苯为溶剂配置成质量含量为15%的溶液,并预热到40℃,与-5℃的液态光气同时通入到含有邻二氯苯溶液的反应釜中进行液相光气化反应;其中,H12MDA的进料量为400Kg/h,冷反应光气的进料量为1500kg/h,冷反应温度控制在60℃,停留时间为5min;
2)热反应:温度控制在155℃、且停留时间为2h,在邻二氯苯溶液和过量光气存在下进行反应,得到含有产物H12MDI、光气和邻二氯苯溶液的反应液(粗产物);
反应尾气进入尾气吸收塔后用-30℃的邻二氯苯溶液吸收,得到含光气的邻二氯苯溶液。
b)将步骤a)得到的反应液进行脱除光气和邻二氯苯溶液的处理,反应液中邻二氯苯溶液和过量的光气在155℃、绝对压力0.05MPa下去除,得到不含有光气的H12MDI粗产品和含光气的邻二氯苯溶液;
脱除过程中,控制含光气的邻二氯苯溶液在155℃下的停留时间为1h。
c)步骤a)中反应尾气吸收后得到含光气的邻二氯苯溶液,与步骤b)脱除过程所得含光气的邻二氯苯溶液进入精馏塔进行光气和邻二氯苯的分离;分离过程在压力为绝压0.125MPa、塔底温度为145℃,塔顶温度为15℃的条件下进行,得到纯度为98%的光气和光气含量<0.001%的邻二氯苯溶液,分离出的光气和邻二氯苯溶液均返回到步骤a)中进行循环使用。
d)将步骤b)中得到的不含有光气的H12MDI粗产品通过精馏的方式进行提纯,在绝压0.5KPa、150-160℃馏程下得到H12MDI(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产品。
整个过程中,控制含光气的邻二氯苯溶液在150-165℃的停留时间为3h,在165℃-180℃之间的停留时间为0h;并且控制其在150℃-180℃之间的总停留时间为3h。
所得H12MDI产品的产率为96%,产品的纯度99.5%。所得产品中,产生含氯的二苯甲酮类杂质(其为1,2,1',2'-四氯二苯甲酮、2,3,2',3'-四氯二苯甲酮、1,2,2',3'-四氯二苯甲酮)的总含量为0.008wt%。
多异氰酸酯制备例3
步骤a)的光气化反应采用成盐光气化反应,参考中国专利文件CN105218422B的实施例1中公开的釜式反应器中采用如下步骤进行:
1)在成盐反应釜中预先加入1000Kg邻二氯苯作为反应溶剂,开启循环泵及搅拌,氯化氢压缩气体通过预混合器以50mol/min的速度进入反应器,搅拌15min后,将H12MDA与邻二氯苯的混合液通过原料预热器升温至30℃,以335Kg/h的流速与氯化氢气体充分接触后成盐反应;采用外循环冷却水进行冷却,移走部分反应热,循环液流量在5m3/h左右,反应液温度维持在30-45℃,进料3h后,停止H12MDA与邻二氯苯的混合液进料,继续通入HCl气体30min。
2)将步骤1)得到的H12MDA盐酸盐浆料转移至光化反应釜中,此光化反应釜具有光气进气管、气相冷凝回流和搅拌;将光化反应釜升温,同时开启搅拌,待温度达到60℃后通入光气,光气进料速度为50mol/min,反应温度145℃,待反应液澄清后停止光气进料,得到含有产物H12MDI、光气和邻二氯苯的成盐光化反应液(粗产物);
反应尾气进入尾气吸收塔后用-30℃的邻二氯苯溶液吸收,得到含光气的邻二氯苯溶液。
b)将步骤a)得到的反应液进行脱除光气和邻二氯苯溶液的处理,反应液中邻二氯苯溶液和过量的光气在145℃、绝对压力0.04MPa下去除,得到不含有光气的H12MDI粗产品和含光气的邻二氯苯溶液。
c)步骤a)中反应尾气吸收后所得含光气的邻二氯苯溶液,与步骤b)脱除气过程所得含光气的邻二氯苯溶液进入精馏塔进行光气和邻二氯苯的分离;分离过程在压力为绝压0.125MPa、塔底温度为165℃,塔顶温度为15℃的条件下进行,得到纯度为98%的光气和光气含量<0.001%的邻二氯苯溶液,分离出的光气和邻二氯苯溶液均返回到步骤a)中进行循环使用;
光气和邻二氯苯溶液的分离过程中,控制含光气的邻二氯苯溶液在165℃下的停留时间为1h。
d)将步骤b)中得到的不含有光气的H12MDI粗产品通过精馏的方式进行提纯,在绝压0.5KPa、150-160℃馏程下得到H12MDI(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产品。
整个过程中,含光气的邻二氯苯溶液在150℃-165℃之间的停留时间为0h,控制其在165℃-180℃的停留时间为1h;并且控制其在150℃-180℃之间的总停留时间为1h。
所得H12MDI产品的产率为96%,产品的纯度99.5%。所得产品中,产生含氯的苯甲酮类杂质(其为1,2,1',2'-四氯二苯甲酮、2,3,2',3'-四氯二苯甲酮、1,2,2',3'-四氯二苯甲酮)的总含量为0.015wt%。
多异氰酸酯制备例4
制备多异氰酸酯的步骤a)参照如上多异氰酸酯制备例1中所述的过程进行,不同之处在于,步骤a)中,使用1,3-BAC(1,3-环己二甲胺)通过成盐光气化法制备HXDI(1,3-环己二甲基异氰酸酯)。步骤a)的过程为:
1)在成盐反应釜中预先加入1000Kg氯苯作为反应溶剂,开启循环泵及搅拌,氯化氢压缩气体通过预混合器以50mol/min的速度进入反应器,搅拌15min后,将1,3-BAC(1,3-环己二甲胺)与氯苯的混合液通过原料预热器升温至30℃,以235Kg/h的流速与氯化氢气体充分接触后成盐反应;采用外循环冷却水进行冷却,移走部分反应热,循环液流量在5m3/h左右,反应液温度维持在30-45℃,进料3h后,停止1,3-BAC与氯苯的混合液进料,继续通入HCl气体30min。
2)将步骤1)得到的1,3-BAC盐酸盐浆料转移至光化反应釜中,此光化反应釜具有光气进气管、气相冷凝回流和搅拌;将光化反应釜升温,同时开启搅拌,待温度达到60℃后通入光气,光气进料速度为50mol/min,反应温度145℃,待反应液澄清后停止光气进料,得到含有产物HXDI(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光气和氯苯的成盐光化反应液(粗产物);
反应尾气进入尾气吸收塔后用-20℃的氯苯溶液吸收,得到含光气的氯苯溶液。
b)将步骤a)得到的反应液进行脱除光气和氯苯溶剂的处理,反应液中氯苯和过量的光气在168℃、绝对压力0.1MPa下去除,得到不含有光气的HXDI粗产品和含光气的氯苯溶液;
脱除过程中,控制含光气的氯苯溶液在168℃下的停留时间为1h。
c)步骤a)反应尾气吸收后得到含光气的氯苯溶液,与步骤b)脱除过程所得含光气的氯苯溶液进入精馏塔进行光气和氯苯溶液的分离;分离过程在压力为绝压0.125MPa、塔底温度为155℃、塔顶温度为15℃的条件下进行,得到纯度为98%的光气和光气含量<0.001%的氯苯溶液,分离出的光气和氯苯溶液均返回到步骤a)中进行循环使用;
光气和氯苯溶液的分离过程中,控制含光气的氯苯溶液在155℃下的停留时间为1h。
d)将步骤b)中得到的不含有光气的HXDI粗产品进行通过精馏的方式进行提纯,在绝压0.5KPa、140-150℃馏程下得到HXDI(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产品。
整个过程中,控制含光气的氯苯溶液在150-165℃的停留时间为1h,控制其在165-180℃的停留时间为1h;并且控制其在150℃-180℃之间的总停留时间≤2h。
所得HXDI产品的产率为96.5%,产品的纯度99.65%。所得产品中,产生含氯的苯甲酮类杂质(其为1,1'-二氯二苯甲酮、2,2'-二氯二苯甲酮、3,3'-二氯二苯甲酮、1,2'-二氯二苯甲酮、2,3'-二氯二苯甲酮)的总含量为0.013wt%。
多异氰酸酯制备例5
a)采用中国专利申请CN105214568A的实施例1中公开的加热器,将二胺IPDA进行气化并加热到355℃,在氮气的保护下,与被加热到355℃的气态光气经由各自的进料管连续地加入反应器中进行光气化反应;反应的压力为绝压0.05MPa,反应的温度为360℃;其中,IPDA的进料量为800Kg/h,气态光气的进料量为3000Kg/h;采用氯苯溶液经过气体喷射吸收装置将反应后所得的混合气体快速(接触时间为10s左右)冷却至100℃,得到含有产物IPDI、光气和氯苯溶液的粗产物;反应尾气进入尾气吸收塔后用-25℃的氯苯溶液吸收,得到含光气的氯苯溶液。
b)将步骤a)得到的粗产物进行脱除光气和氯苯溶剂的处理,粗产物中氯苯和过量的光气在168℃、绝对压力0.1MPa下去除,得到不含有光气的IPDI粗产品和含光气的氯苯溶液;
脱除过程中,控制含光气的氯苯溶液在168℃下的停留时间为1h。
c)步骤a)反应尾气吸收后得到含光气的氯苯溶液,与步骤b)脱除过程所得含光气的氯苯溶液进入精馏塔进行光气和氯苯溶液的分离;分离过程在压力为绝压0.125MPa、塔底温度为155℃,塔顶温度为15℃的条件下进行,得到纯度为98%的光气和光气含量<0.001%的氯苯溶液,分离出的光气和氯苯溶液均返回到步骤a)中进行循环使用;
光气和氯苯溶液的分离过程中,控制含光气的氯苯溶液在155℃下的停留时间为1h。
d)将步骤b)中得到的不含有光气的IPDI粗产品进行通过精馏的方式进行提纯,在绝压0.5KPa、140-150℃馏程下得到IP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产品。
整个过程中,控制含光气的氯苯溶液在150-165℃的停留时间为1h,控制其在165-180℃的停留时间为1h;并且控制其在150℃-180℃之间的总停留时间≤2h。
所得IPDI产品的产率为97.5%,产品的纯度99.75%。所得产品中,产生含氯的苯甲酮类杂质(其为1,1'-二氯二苯甲酮、2,2'-二氯二苯甲酮、3,3'-二氯二苯甲酮、1,2'-二氯二苯甲酮、2,3'-二氯二苯甲酮)的总含量为0.009wt%。
多异氰酸酯的制备对比例1
该对比例参照如上多异氰酸酯制备例1所述的过程进行。制备多异氰酸酯的方法中,不同之处在于:
b)将步骤a)得到的粗产物进行脱除光气和邻二氯苯溶液的处理,反应液中邻二氯苯溶液和过量的光气在168℃、绝对压力0.1MPa下去除,得到不含有光气的H12MDI粗产品和含光气的邻二氯苯溶液;
步骤b)的脱除过程中,控制含光气的邻二氯苯溶液在168℃的温度下停留时间为2h。
c)步骤a)反应尾气吸收后得到含光气的邻二氯苯溶液,与步骤b)脱除过程所得含光气的邻二氯苯溶液进入精馏塔进行光气和邻二氯苯溶液的分离;分离过程在压力为绝压0.125MPa、塔底温度为155℃,塔顶温度为15℃的条件下进行,得到纯度为98%的光气和光气含量<0.001%的邻二氯苯溶液,分离出的光气和邻二氯苯溶液均返回到步骤a)中进行循环使用;
光气和邻二氯苯溶液的分离过程中,控制含光气的邻二氯苯溶液在155℃的温度下停留时间为3h。
整个过程中,控制含光气的邻二氯苯溶液在150-165℃的停留时间为3h,控制其在165-180℃的停留时间为2h;并且控制在150℃-180℃之间的总停留时间为5h。
H12MDI产品的产率为97%,产品的纯度99.5%。所得产品中,产生含氯的二苯甲酮类杂质为1,2,1',2'-四氯二苯甲酮、2,3,2',3'-四氯二苯甲酮、1,2,2',3'-四氯二苯甲酮,杂质的总含量为0.065wt%。
多异氰酸酯的制备对比例2
该对比例参照如上多异氰酸酯制备例2所述的过程进行。制备多异氰酸酯的方法中,不同之处在于:
b)将步骤a)得到的反应液(粗产物)进行脱除光气和溶剂邻二氯苯的处理,反应液中过量的光气在155℃、绝对压力0.05MPa下去除,得到不含有光气的H12MDI粗产品和含光气的邻二氯苯;
步骤b)的脱除过程中,控制含光气的邻二氯苯在155℃下停留时间为3h。
整个过程中,控制含光气的邻二氯苯溶液在150-165℃之间的停留时间为5h,控制其在165℃-180℃之间的停留时间为0h;并且控制其在150℃-180℃之间的总停留时间为5h。
H12MDI产品的产率为96%,产品的纯度99.5%。所得产品中,产生含氯的二苯甲酮类杂质为1,2,1',2'-四氯二苯甲酮、2,3,2',3'-四氯二苯甲酮、1,2,2',3'-四氯二苯甲酮,杂质的总含量为0.05wt%。
多异氰酸酯的制备对比例3
该对比例参照如上多异氰酸酯制备例3所述的过程进行。制备多异氰酸酯的方法中,不同之处在于:
c)步骤a)中反应尾气吸收后所得含光气的邻二氯苯溶液,与步骤b)脱除气过程所得含光气的邻二氯苯溶液进入精馏塔进行光气和邻二氯苯的分离;分离过程在压力为绝压0.125MPa、塔底温度为165℃,塔顶温度为15℃的条件下进行,得到纯度为98%的光气和光气含量<0.001%的邻二氯苯溶液,分离出的光气和邻二氯苯溶液均返回到步骤a)中进行循环使用;
步骤c)的光气和邻二氯苯溶液的分离过程中,控制含光气的邻二氯苯溶液在165℃下停留时间为2.5h。
整个过程中,控制含光气的邻二氯苯溶液在150℃-165℃之间的停留时间为0h,控制其在165-180℃之间的停留时间为2.5h,并且控制其在150℃-180℃之间的总停留时间为2.5h。
H12MDI产品的产率为96%,产品的纯度99.5%。所得产品中,产生含氯的二苯甲酮类杂质为1,2,1',2'-四氯二苯甲酮、2,3,2',3'-四氯二苯甲酮、1,2,2',3'-四氯二苯甲酮,杂质的总含量为0.07wt%。
多异氰酸酯的制备对比例4
该对比例参照如上多异氰酸酯制备例3所述的过程进行。制备多异氰酸酯的方法中,不同之处在于:
c)步骤a)中反应尾气吸收后所得含光气的邻二氯苯溶液,与步骤b)脱除气过程所得含光气的邻二氯苯溶液进入精馏塔进行光气和邻二氯苯的分离;分离过程在压力为绝压0.15MPa、塔底温度为185℃,塔顶温度为15℃的条件下进行,得到纯度为98%的光气和光气含量<0.001%的邻二氯苯溶液,分离出的光气和芳香族溶剂均返回到步骤a)中进行循环使用;
光气和邻二氯苯溶液的分离过程中,控制含光气的邻二氯苯溶液在185℃下的停留时间为1h。
整个过程中,控制含光气的邻二氯苯溶液在150℃-165℃之间的停留时间为0h,其在165-180℃之间的停留时间为0h,但是其在>180℃下的总停留时间为1h。
H12MDI产品的产率为96%,产品的纯度99.5%。所得产品中,产生含氯的二苯甲酮类杂质为1,2,1',2'-四氯二苯甲酮、2,3,2',3'-四氯二苯甲酮、1,2,2',3'-四氯二苯甲酮,杂质的总含量为0.085wt%。
多异氰酸酯的制备对比例5
该对比例参照如上多异氰酸酯制备例5所述的过程进行。制备多异氰酸酯的方法中,不同之处在于:
b)将步骤a)得到的粗产物进行脱除光气和氯苯溶液的处理,反应液中氯苯溶液和过量的光气在168℃、绝对压力0.1MPa下去除,得到不含有光气的IPDI粗产品和含光气的邻二氯苯溶液;
步骤b)的脱除过程中,控制含光气的氯苯溶液在168℃下的停留时间为2h。
c)步骤a)反应尾气吸收后得到含光气的氯苯溶液,与步骤b)脱除过程所得含光气的氯苯溶液进入精馏塔进行光气和氯苯溶液的分离;分离过程在压力为绝压0.125MPa、塔底温度为155℃,塔顶温度为15℃的条件下进行,得到纯度为98%的光气和光气含量<0.001%的氯苯溶液,分离出的光气和氯苯溶液均返回到步骤a)中进行循环使用;
光气和氯苯溶液的分离过程中,控制含光气的氯苯溶液在155℃下的停留时间为3h。
整个过程中,控制含光气的氯苯溶液在150-165℃的停留时间为3h,控制其在165-180℃的停留时间为2h;并且控制在150℃-180℃之间的总停留时间为5h。
所得IPDI产品的产率为97.5%,产品的纯度99.75%。所得产品中,产生含氯的二苯甲酮类杂质(其为1,1'-二氯二苯甲酮、2,2'-二氯二苯甲酮、3,3'-二氯二苯甲酮、1,2'-二氯二苯甲酮、2,3'-二氯二苯甲酮)的总含量为0.059wt%。
经检测,上述多异氰酸酯制备例和对比例中各个工艺参数以及多异氰酸酯产品中含氯的二苯甲酮类的总含量、氯的含量、色度的测试结果见下表1。
表1
Figure BDA0002188079320000251
从上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多异氰酸酯的制备过程中,通过控制含光气的芳香族溶剂在高温下(150-180℃)的停留时间,从而达到了控制多异氰酸酯产品中的氯代苯甲酮类杂质的含量,进而有针对性且有效降低了多异氰酸酯产品中的氯含量,有效地改善了产品的耐黄变性能,也会降低由于产品中存在氯代苯甲酮类的杂质而导致下游制品不合格的危害。
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实施例6:
1)将多元醇PTEMG 46.45g、由制备例1所制得的多异氰酸酯H12MDI95g、有机锡类催化剂二月桂二丁基锡(0.05g,溶于5g丙酮中)加入带有加料口、冷凝管、温度计和搅拌的四口瓶中,设定反应温度85℃,搅拌转速250rpm,反应约40min,至NCO达到理论值8.94%,停止加热。
2)加入30g丙酮,降温至60℃以下,依次顺序加入NEP 10g、DMPA9.5g,升温至70℃,搅拌转速250rpm,反应约4h,至NCO达到理论值2.41%,加入抗氧剂1010并加入50g丙酮调节体系的粘度。
3)降温至40℃以下,并加入7.1g TEA中和,搅拌10min得到预聚体。
4)将预聚体倒入分散杯中,在1200rpm转速下缓慢倒入275g去离子水分散,体系中的乳液稳定后缓慢加入25g质量分数10%的EDA水溶液,继续分散1min。
5)用旋转蒸发仪对步骤4)所得稳定分散后的乳液进行脱丙酮,绝压5KPa,水浴温度35℃条件下,脱丙酮处理1h,得到泛蓝光半透明水性聚氨酯乳液。对所得水性聚氨酯乳液制品进行耐黄性能测试,其色差△E为0.3。
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中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制备过程参照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实施例6所述的方法,不同之处在于:所使用的多异氰酸酯原料为通过多异氰酸酯的制备例5制得的IP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对所得水性聚氨酯乳液制品的耐黄性能测试,其色差△E为0.2。
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对比例5:
本对比例中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制备过程参照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实施例6所述的方法,不同之处在于:所使用的多异氰酸酯原料为通过多异氰酸酯的制备对比例1制得的H12MDI产品。对所得水性聚氨酯乳液制品的耐黄性能测试,其色差△E为3.5。
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对比例6:
本对比例中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制备过程参照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实施例6所述的方法,不同之处在于:所使用的多异氰酸酯原料为通过多异氰酸酯的制备对比例5所得的IPDI。对所得水性聚氨酯乳液制品的耐黄性能测试,其色差△E为4.2。
通过对水性聚氨酯树脂的耐黄性能测试可知,采用本申请方法制得的多异氰酸酯(其中的苯甲酮类杂质的总含量≤0.015wt%)作为原料应用于下游过程,制得的水性聚氨酯树脂的耐黄变性能也得到了显著改善。而以多异氰酸酯的制备对比例所得产物作为原料应用于下游过程,制得的水性聚氨酯树脂的耐黄变性能较差。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14)

1.一种光气化反应制备多异氰酸酯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多胺与过量的光气进行光气化反应,得到含有多异氰酸酯的粗产物,然后对所述粗产物进行后处理,得到所述多异氰酸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将多胺与过量的光气进行光气化反应,在制备所述多异氰酸酯的过程中使用的溶剂包括芳香族溶剂,得到含有芳香族溶剂、多异氰酸酯及光气的粗产物;反应尾气用芳香族溶剂进行吸收后得到含光气的芳香族溶剂;
b)将步骤a)得到的粗产物进行脱除光气和芳香族溶剂的处理,分离得到多异氰酸酯粗品和含光气的芳香族溶剂;
c)将步骤a)和步骤b)所得含光气的芳香族溶剂中的光气和芳香族溶剂进行分离,分离出的光气返回到步骤a)中进行循环使用;
d)将步骤b)中得到的不含有光气的多异氰酸酯粗品进行精制,得到所述多异氰酸酯;
在存在芳香族溶剂和光气相接触的步骤中,控制其工艺条件以限制所述多异氰酸酯中苯甲酮类杂质的含量;控制的所述工艺条件包括:控制芳香族溶剂和光气的接触温度≤180℃,
(1)当芳香族溶剂和光气的接触温度为165℃-180℃时,控制接触时长≤2h;(2)当芳香族溶剂和光气的接触温度为150℃-165℃时,控制接触时长≤4h;(3)当芳香族溶剂和光气的接触温度小于150℃时,接触时间不受限制;
并且当芳香族溶剂和光气的接触温度为150℃-180℃时,控制接触总时长≤4h;
所述多异氰酸酯中苯甲酮类杂质的含量≤0.045w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异氰酸酯中苯甲酮类杂质的含量为≤0.035wt%。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异氰酸酯中苯甲酮类杂质的含量为≤0.025w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存在芳香族溶剂和光气相接触的步骤中,控制其工艺条件以限制所述多异氰酸酯中苯甲酮类杂质的含量;控制的所述工艺条件包括:控制芳香族溶剂和光气的接触温度≤180℃,
(1)当芳香族溶剂和光气的接触温度为165℃-180℃时,控制接触时长≤1h;(2)当芳香族溶剂和光气的接触温度为150℃-165℃时,控制接触时长≤2h;(3)当芳香族溶剂和光气的接触温度小于150℃时,接触时间不受限制;
并且当芳香族溶剂和光气的接触温度为150℃-180℃时,控制接触总时长≤2h。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气化反应选自气相光气化反应、液相光气化反应或者成盐光气化反应。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胺选自间苯二甲胺、对苯二甲胺、1,3-环己二甲胺、1,4-环己二甲胺、1,4-丁二胺、1,6-己二胺、1,4-二氨基环己烷、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甲苯二胺、亚甲基二苯胺、异佛尔酮二胺、苯二胺、萘二胺、1,8-辛二胺、1,10-癸二胺、1,12-二氨基十二烷、1,5-戊二胺、环己烷二胺、甲基环己烷二胺、四甲基对苯二胺和二甲基联苯二胺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所述芳香族溶剂的化学结构式如式(II)所示:
Figure FDA0003137870100000031
其中,式(II)中的R选自H、Cl或者CH3;和/或
所述苯甲酮类杂质为含氯的二苯甲酮类物质,其化学结构式如式(I)所示:
Figure FDA0003137870100000032
其中,式(I)中的R选自H、Cl或者CH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氯的二苯甲酮类物质选自1,1'-二氯二苯甲酮、2,2'-二氯二苯甲酮、3,3'-二氯二苯甲酮、1,2'-二氯二苯甲酮、2,3'-二氯二苯甲酮、1,2,1',2'-四氯二苯甲酮、2,3,2',3'-四氯二苯甲酮、1,2,2',3'-四氯二苯甲酮、1,3,1',3'-四氯二苯甲酮、2,4,2',4'-四氯二苯甲酮、1,3,2',4'-四氯二苯甲酮、1,4,1',4'-四氯二苯甲酮、1,2'-二氯-1,2'-二甲基二苯甲酮、2,2'-二氯-3,3'-二甲基二苯甲酮、1,2'-二氯-2,3'-二甲基二苯甲酮、1,1'-二氯-3,3'-二甲基二苯甲酮、2,2'-二氯-4,4'-二甲基二苯甲酮、1,2'-二氯-3,4'-二甲基二苯甲酮和1,1'-二氯-4,4'-二甲基二苯甲酮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胺选自间苯二甲胺、1,3-环己二甲胺、1,4-丁二胺、1,5-戊二胺、1,6-己二胺、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异佛尔酮二胺、甲苯二胺、苯二胺和萘二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芳香族溶剂选自氯苯、邻二氯苯、间二氯苯、对二氯苯、间氯甲苯、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中的一种或多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4、7-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方法中,所述芳香族溶剂作为所述光气化反应中的介质和/或作为所述后处理中的介质进行使用。
11.一种制备水性聚氨酯树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包含多异氰酸酯、低聚物多元醇、扩链剂和亲水剂的原料进行聚合反应,得到水性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异氰酸酯为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聚物多元醇选自聚己内酯二醇、聚酯二醇、聚碳酸酯二醇、聚四亚甲基醚二醇、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二醇和聚己二酸己二醇酯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所述扩链剂为多官能度醇类化合物和/或多官能度胺类化合物;和/或
所述亲水剂为亲水性扩链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二醇为2-甲基-1,3-丙二醇、新戊二醇、2,2,4-三甲基-1,3-戊二醇、2-乙基-2-丁基-1,3-丙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己二酸、六氢苯酐、1,4-环己烷二甲酸、壬二酸或间苯二甲酸衍生的聚酯二醇;和/或
所述扩链剂选自乙二醇、一缩二乙二醇、1,2-丙二醇、一缩二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三羟甲基丙烷、蓖麻油、乙二胺、肼、己二胺、异佛尔酮二胺、甲基戊二胺、二亚乙基三胺和三乙烯四胺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所述亲水剂选自二羟甲基丙酸、二羟甲基丁酸、1,4-丁二醇-2-磺酸钠、二乙醇胺、三乙醇胺、N-甲基二乙醇胺、N-乙基二乙醇胺、N-丙基二乙醇胺、N-丁基二乙醇胺、二甲基乙醇胺、双(2-羟乙基)苯胺、双(2-羟丙基)苯胺和N-甲基二乙醇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在溶剂中进行所述聚合反应时,所述溶剂选自水、丙酮、丁酮、N,N-二甲基甲酰胺和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多种。
CN201910822858.9A 2019-09-02 2019-09-02 光化反应制备多异氰酸酯的方法以及制备水性聚氨酯树脂的方法 Active CN1105111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22858.9A CN110511163B (zh) 2019-09-02 2019-09-02 光化反应制备多异氰酸酯的方法以及制备水性聚氨酯树脂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22858.9A CN110511163B (zh) 2019-09-02 2019-09-02 光化反应制备多异氰酸酯的方法以及制备水性聚氨酯树脂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11163A CN110511163A (zh) 2019-11-29
CN110511163B true CN110511163B (zh) 2021-09-07

Family

ID=68629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22858.9A Active CN110511163B (zh) 2019-09-02 2019-09-02 光化反应制备多异氰酸酯的方法以及制备水性聚氨酯树脂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111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82038B (zh) * 2019-12-27 2021-05-14 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848476B (zh) * 2020-07-08 2022-05-24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一种硫代甲苯二异(硫)氰酸酯的制备方法
EP4219583A4 (en) 2020-12-01 2024-06-19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POLYISOCYANATE COMPOSITION, PRODUC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CN112592457B (zh) * 2020-12-01 2023-04-07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异氰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23467A (en) * 1994-03-22 1996-06-04 Mitsui Toatsu Chemicals, Inc.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liphatic polyisocyanates
CN1496976A (zh) * 2002-09-30 2004-05-19 通过光气化二苯基甲烷系列的非中和的多胺来制备二苯基甲烷系列的多异氰酸酯类的方法
EP1734035A1 (en) * 2005-06-10 2006-12-20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4,4'-diphenylmethane diisocyanate
CN101104595A (zh) * 2007-04-26 2008-01-16 宁波万华聚氨酯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异氰酸酯的方法
CN102070491A (zh) * 2010-11-26 2011-05-25 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成盐光气化反应制备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方法
CN102627582A (zh) * 2012-03-27 2012-08-08 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合成hdi的方法
CN103641977A (zh) * 2013-12-06 2014-03-19 江苏柏鹤涂料有限公司 双组份水性聚氨酯弹性树脂及其涂料
CN104017159A (zh) * 2014-05-14 2014-09-03 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粉末型水性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61722A (zh) * 2015-08-05 2015-11-18 合肥市科天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水性聚氨酯树脂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23467A (en) * 1994-03-22 1996-06-04 Mitsui Toatsu Chemicals, Inc.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liphatic polyisocyanates
CN1496976A (zh) * 2002-09-30 2004-05-19 通过光气化二苯基甲烷系列的非中和的多胺来制备二苯基甲烷系列的多异氰酸酯类的方法
EP1734035A1 (en) * 2005-06-10 2006-12-20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4,4'-diphenylmethane diisocyanate
CN101104595A (zh) * 2007-04-26 2008-01-16 宁波万华聚氨酯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异氰酸酯的方法
CN102070491A (zh) * 2010-11-26 2011-05-25 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成盐光气化反应制备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方法
CN102627582A (zh) * 2012-03-27 2012-08-08 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合成hdi的方法
CN103641977A (zh) * 2013-12-06 2014-03-19 江苏柏鹤涂料有限公司 双组份水性聚氨酯弹性树脂及其涂料
CN104017159A (zh) * 2014-05-14 2014-09-03 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粉末型水性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61722A (zh) * 2015-08-05 2015-11-18 合肥市科天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水性聚氨酯树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11163A (zh) 2019-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11163B (zh) 光化反应制备多异氰酸酯的方法以及制备水性聚氨酯树脂的方法
CN101440046B (zh) 浅色异氰酸酯的制备
KR101232431B1 (ko) 디페닐메탄 계열의 폴리이소시아네이트의 제조 방법
BRPI0714842A2 (pt) processo para preparar um composto, composto, e, uso do composto
JP6241389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ジオールの製造方法及びポリウレタンの製造方法
EP2370400B1 (en)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isocyanates
CN110982038B (zh) 一种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92457B (zh) 一种多异氰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20090020502A (ko) 저염소 이소시아네이트의 제조 방법
CN111718282B (zh) 一种基于成盐光气化制备低氯代杂质含量异氰酸酯的方法
US3277173A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aromatic polyamines
JP4114718B2 (ja) Mdi特に2,4’−mdiの調製
CN111170891B (zh) 通过相应胺的部分绝热运行的光气化制备异氰酸酯的方法
US3471543A (en) Sequential production of polyisocyanate compositions
JPS6131419A (ja) 置換p,p′‐メチレンビスアニリン
US4405527A (e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olyisocyanates
US4597909A (en)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polyisocyanates
JPH05320297A (ja) 淡色ポリイソシアネートに基づくフォームのためのポリアミンの製造方法
CN108250406B (zh) 含软链段的多胺基甲酸酯、多元异氰酸酯、胺甲酸酯预聚物及聚胺甲酸酯弹性体及制备方法
CN115448855A (zh) 用于异佛尔酮二氨基甲酸正丁酯工业化热裂解工艺中的溶剂
WO2021042251A1 (zh) 光化反应制备多异氰酸酯的方法以及制备水性聚氨酯树脂的方法
EP0156950A1 (en) A polyether derivative, a process for preparing the polyether derivative, a poly(urethane)ureamide obtained therefrom and a process for preparing the poly(urethane)ureamide
JP2023549053A (ja) ポリイソシアネート組成物、その調製方法および使用
US10526438B2 (en) Multi-functional carbamate having soft-segments, polyisocyanate obtained via subsequent non-phosgene synthesis methods, urethane prepolymer and elastomeric urethane having soft-segments derived therefrom,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WO2024103324A1 (zh) 一种异氰酸酯组合物、改性组合物和聚氨酯弹性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Hua Weiqi

Inventor after: Liu Degang

Inventor after: Li Yuan

Inventor after: Yu Yong

Inventor after: Shang Yonghua

Inventor after: Li Jianfeng

Inventor after: Guo Yaoyun

Inventor after: Wang Tengfei

Inventor after: Li Wenbin

Inventor after: Sun Ye

Inventor after: Wang Jiao

Inventor before: Yu Yong

Inventor before: Li Yuan

Inventor before: Shang Yonghua

Inventor before: Li Jianfeng

Inventor before: Guo Yaoyun

Inventor before: Wang Tengfei

Inventor before: Li Wenbin

Inventor before: Sun Ye

Inventor before: Wang Jiao

Inventor before: Liu Dega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