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76246A - 散热装置和发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散热装置和发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76246A
CN110476246A CN201880018950.3A CN201880018950A CN110476246A CN 110476246 A CN110476246 A CN 110476246A CN 201880018950 A CN201880018950 A CN 201880018950A CN 110476246 A CN110476246 A CN 1104762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s
radiator
array
fin
flow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895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加纳久词
光安利夫
熊野丰
高原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4762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762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1/00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 F25B21/02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using Peltier effect; using Nernst-Ettinghausen effec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3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 H01L23/46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involving the transfer of heat by flowing fluids
    • H01L23/467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involving the transfer of heat by flowing fluids by flowing gases, e.g. ai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3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 H01L23/36Selection of materials, or shaping, to facilitate cooling or heating, e.g. heatsinks
    • H01L23/367Cooling facilitated by shape of device
    • H01L23/3672Foil-like cooling fins or heat sin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3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 H01L23/42Fillings or auxiliary members in containers or encapsulations selected or arranged to facilitate heating or cooling
    • H01L23/433Auxiliary members in contain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e.g. pist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10/00Thermoelectric devices comprising a junction of dissimilar materials, i.e. devices exhibiting Seebeck or Peltier effects
    • H10N10/10Thermoelectric devices comprising a junction of dissimilar materials, i.e. devices exhibiting Seebeck or Peltier effects operating with only the Peltier or Seebeck effects
    • H10N10/17Thermoelectric devices comprising a junction of dissimilar materials, i.e. devices exhibiting Seebeck or Peltier effects operating with only the Peltier or Seebeck eff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configuration of the cell or thermocouple forming the devi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15/00Fins
    • F28F2215/08Fins with openings, e.g. lou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解决了设置散热装置的问题,该散热装置在暴露于振动中时抵抗破损并且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散热装置(1)设置有基部(2)、翅片部(3)和空气流通路(4)。翅片部(3)设置有:多个翅片(5),其从基部(2)沿第一方向(D1)突出并且在与第一方向(D1)相交的第二方向(D2)上布置;以及加强部(6),其连接到多个翅片(5)中的相邻的两个翅片(5)。空气流通路(4)在翅片部(3)中被多个翅片(5)和加强部(6)包围,并且在第一方向(D1)上开口。

Description

散热装置和发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散热装置和发电装置,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通过空气冷却散发从热源产生的热量的能力的散热装置和一种包括这种散热装置并且具有通过将热能转化成电能来产生电力的能力的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具有翅片的散热装置是已知的,并且在本领域中广泛用作用于散发从热源产生的热量的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用于通过空气冷却来散发从诸如LSI等发热部件产生的热量的散热翅片。
根据预期的用途,这种散热装置可能暴露于振动中,因此有时对翅片施加很重的载荷,从而可能对翅片造成破损。
引用文件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 H07-254671 A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并且还提供一种包括这种散热装置的发电装置,所述散热装置能够在暴露于振动中时减少对其自身造成的破损并且表现出良好的散热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散热装置包括基部、翅片阵列和空气流通路。所述翅片阵列包括:多个翅片,其从所述基部沿第一方向突出,并且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并排布置;以及加强部,其将所述多个翅片中的两个相邻翅片联接。所述空气流通路在所述翅片阵列中由所述多个翅片和所述加强部包围,并且朝向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端开口。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发电装置包括:热电发电模块,其被配置为将热能转化成电能;以及所述散热装置,其附接到所述热电发电模块。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示例的散热装置的透视图。
图1B是图1A所示的散热装置的剖面图。
图2A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示例的散热装置的透视图。
图2B是图2A所示的散热装置的剖面图。
图3A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三示例的散热装置的透视图。
图3B是图3A所示的散热装置的剖面图。
图4A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第四示例的散热装置的透视图。
图4B是图4A所示的散热装置的剖面图。
图5A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五示例的散热装置的透视图。
图5B是图5A所示的散热装置的剖面图。
图6A是示出作为第一参考示例的散热装置的透视图。
图6B是图6A所示的散热装置的剖面图。
图7A是示出作为第二参考示例的散热装置的透视图。
图7B是图7A所示的散热装置的剖面图。
图8A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发电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8B是图8A所示的发电装置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散热装置
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散热装置1的概要。
根据该实施例的散热装置1包括基部2、翅片阵列3和空气流通路4。翅片阵列3包括多个翅片5。多个翅片5从基部2沿第一方向D1突出,并且沿与第一方向D1相交的第二方向D2并排布置。翅片阵列3还包括加强部6,加强部将多个翅片5中的两个相邻翅片5联接。空气流通路4被翅片阵列3中的多个翅片5和加强部6包围,并朝向第一方向D1上的一端开口。
根据该实施例的散热装置1实现了在暴露于振动中时减少对其自身造成的破损和表现出良好的散热性能的优点。
如本文所使用的,如果某个构件“联接到”另一个构件,则该术语表示两个构件通过焊接、熔合粘合、粘附、装配或任何其他技术整合在一起,或者两个构件无缝地形成同一结构的两个组成部件。
此外,如果空气流通路4由多个翅片5“包围”,则意味着多个翅片5中的至少一个翅片与空气流通路4接触。同样地,如果空气流通路4由加强部6“包围”,则意味着加强部6的元件中的至少一些元件与空气流通路4接触。加强部6的元件的示例包括待随后描述的加强构件61、第二加强构件62、第三加强构件63和加强板64。换句话说,如果选自由加强构件61、第二加强构件62、第三加强构件63和加强板64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个元件与空气流通路4接触,那么空气流通路4由加强部6“包围”。
当使用根据该实施例的散热装置1时,散热装置1的基部2例如可以布置在热源上。然后,从热源产生的热量经由基部2传导到翅片阵列3,然后从翅片阵列3辐射。
与没有设置加强部6的情况相比,根据该实施例的散热装置1允许加强部6提高翅片阵列3的共振频率。因此,加强部6能够减少暴露于振动的翅片阵列3的位移幅度,从而减少对翅片阵列3造成的破损。此外,尽管翅片阵列3包括加强部6,但是空气流通路4仍然允许空气平稳地流动通过翅片阵列3。这使得散热装置1表现出良好的散热性能。
将更详细地描述该实施例的这些优点。
当散热装置暴露于外部振动中时,在散热装置中产生的振动中的主导振动是其中频率与翅片阵列的共振频率一致的振动。共振频率越低,在翅片阵列中产生的主导振动的频率变得越低,因此增加了由于振动引起的翅片阵列的变形程度,并且还增加了对翅片阵列造成破损的机会。通常,翅片具有平板形状,其中一个端部固定而另一端部自由,因此倾向于具有低的共振频率。这赋予翅片阵列易受振动影响的性质。
相反,根据该实施例,翅片阵列3包括将两个相邻翅片5联接在一起的加强部6,因此,翅片阵列可以具有刚性结构。这提高了翅片阵列3的共振频率。这就是为什么即使当散热装置1暴露于振动中时,加强部6也提高了翅片阵列3中产生的主导振动的频率并且降低了翅片阵列3的变形程度,从而减少了对翅片阵列3造成的破损。
另外,根据该实施例,尽管翅片阵列3包括通常能够阻挡空气流动的加强部6,但是空气流通路4仍然促进空气流动通过翅片阵列3,从而允许散热装置1表现出良好的散热性能。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翅片阵列3的构成元件在翅片阵列3中分隔的空间中的所有空间适当地与空气流通路4连通或者形成空气流通路4的至少一部分。这允许空气流通路4特别显著地改善散热性能。
在根据该实施例的散热装置1中,加强部6可以包括加强构件61,加强构件桥接在两个相邻翅片5之间,以便在第一方向D1上变位并且相对于第二方向D2倾斜地延伸(参见图1A和图2A)。这允许加强构件61进一步提高翅片阵列3的共振频率。
在根据该实施例的散热装置1中,当在与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相交的第三方向D3上观察时,除了具有空气流通路4的区域之外,翅片阵列3可以在第三方向D3上的任何地方都保持相同的形状(参见图1A和图2A)。这允许通过挤出成形来形成翅片阵列3。
在根据该实施例的散热装置1中,加强部6可以包括两个加强板64,两个加强板桥接在两个相邻翅片5之间并且在与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相交的第三方向D3上面向彼此。空气流通路4可以包括由两个翅片5和两个加强板64包围的流路41(参见图3A、图4A和图5A)。这允许加强板64进一步提高翅片阵列3的共振频率,并且还允许流路41改善散热装置1的散热性能。
在根据该实施例的散热装置1中,空气流通路4可以包括多个流路41(参见图3A、图4A和图5A)。这允许多个流路41改善散热装置1的散热性能。
当空气流通路4包括多个流路41时,加强部6可以包括两个加强板64,两个加强板桥接在两个相邻翅片5之间并且在与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相交的第三方向D3上面向彼此。多个流路41可以包括由两个翅片5和两个加强板64包围的流路41。
根据该实施例的散热装置1还可以包括空气流入孔7,该空气流入孔允许空气流通路4在与第一方向D1相交的方向上与翅片阵列3的外部连通(参见图1A、图2A、图3A、图4A和图5A)。这使得空气流入孔7在空气流通路4中产生烟囱效应,从而进一步改善了散热装置1的散热性能。
在根据该实施例的散热装置1中,加强部6可以形成空气流入孔7(参见图1A和图2A)。这允许加强部6不仅具有降低翅片阵列3的共振频率的能力,而且还具有改善散热装置1的散热性能的能力。
在根据该实施例的散热装置1中,空气流入孔7可以穿过加强部6(参见图3A、图4A和图5A)。这允许加强部6不仅具有降低翅片阵列3的共振频率的能力,而且还具有改善散热装置1的散热性能的能力。
在根据该实施例的散热装置1中,翅片阵列3还可以包括第二翅片52,第二翅片从加强部6沿第一方向D1突出,并且具有在第一方向D1上测量时比多个翅片5短的尺寸(参见图1A和图2A)。这允许加强部6支撑第二翅片52并且还允许第二翅片52改善散热装置1的散热性能。
现在,将描述第一示例至第五示例作为根据该实施例的散热装置1的更具体示例。当描述第二示例至第五示例时,将不再重复描述第二示例、第三示例、第四示例或第五示例的具有与根据第一示例的散热装置1的对应构成元件基本相同的功能的任何构成元件,以避免冗余。注意,根据该实施例的散热装置1的以下具体示例不应被解释为限制,并且其一些构成元件可以根据需要以各种方式被容易地替换、省略或者与附加元件组合。
1-1.第一示例
将参考图1A和图1B描述散热装置1的第一示例。在图1A和图1B中,还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的第一方向D1、第二方向D2和第三方向D3。第二方向D2与第一方向D1相交,第三方向D3与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相交。可以看出,这些方向只需要彼此相交。在第一示例中,第二方向D2与第一方向D1垂直,第三方向D3与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垂直。也就是说,在第一示例中,第一方向D1、第二方向D2和第三方向D3以直角彼此相交。
散热装置1包括基部2、翅片阵列3和空气流通路4。散热装置1适当地由诸如铝、铁或铜等金属材料制成。
基部2具有平板形状。当沿第一方向D1观察时,基部2具有正方形或长方形形状。
翅片阵列3包括多个翅片5和加强部6。翅片阵列3还包括第二翅片52。
多个翅片5从基部2沿第一方向D1突出。多个翅片5在第二方向D2上并排布置。在第一示例中,翅片阵列3包括三个翅片5,三个翅片在第二方向D2上并排布置。
加强部6将多个翅片5中的两个相邻翅片5联接。在第一示例中,加强部6包括加强构件61。加强构件61中的每个加强构件桥接在两个相邻翅片5之间,以便在第一方向D1上变位并相对于第二方向D2倾斜地延伸。更具体地,在第一示例中,加强部6包括加强构件61,加强构件将两个相邻翅片5中的一个翅片的定位成更靠近基部2的一个端部联接到一点,该点定位成在第一方向D1上距另一翅片5的定位成更靠近基部2的一端某一距离S7。加强部6还包括另一加强构件61,另一加强构件将定位成在第一方向D1上距两个相邻翅片5中的一个翅片的定位成更靠近基部2的一个端部某一距离S7的一点与另一翅片5的定位成更靠近基部2的一端联接。这两个加强构件61彼此交叉并整合在一起。因此,当在第三方向D3上观察时,两个加强构件61中的每对加强构件都具有X形状。
在第一示例中,加强部6还包括第二加强构件62,第二加强构件62中的每个第二加强构件都联接到两个相邻翅片5。每个翅片5和第二加强构件62中的相关联的第二加强构件联接在一起的点与翅片5和相关联的加强构件61的与更靠近基部2的一端相反的另一端联接在一起的点一致。当在第三方向D3上观察时,第二加强构件62中的每个第二加强构件都具有顶部在第一方向D1上突出的曲折形状。
在第一示例中,在多个翅片5中的每对相邻翅片5中,加强构件61和第二加强构件62桥接在两个相邻翅片5之间。
第二翅片52中的每个第二翅片都从加强部6沿第一方向D1突出。更具体地,在第一示例中,每个第二翅片52都从其相关联的第二加强构件62的顶部沿第一方向D1突出。因此,第二翅片52位于两个相邻翅片5之间。当在第一方向D1上测量时,第二翅片52具有比翅片5短的尺寸。多个翅片5在第一方向D1上的相应端部和第二翅片52在第一方向D1上的端部在第二方向D2上并排布置。
在第一示例中,加强部6还包括第三加强构件63。第三加强构件63与多个翅片5在第一方向D1上的相应端部联接。具体地,第三加强构件63位于翅片阵列3在第一方向D1上的端部处。第三加强构件63在第二方向D2上的端部与多个翅片5中位于第二方向D2上的远端处的一个翅片5在第一方向D1上的端部联接。第三加强构件63在第二方向D2的相反方向上的另一端部与多个翅片5中位于第二方向D2的相反方向上的端部处的另一个翅片5在第一方向D1上的端部联接。另外,第三加强构件63也在这两个端部之间与其他翅片5在第一方向D1上的相应端部联接。此外,第三加强构件63还在这两个端部之间与第二翅片52在第一方向D1上的相应端部联接。
在第一示例中,当在与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相交的第三方向D3上观察时,除了具有空气流通路4的区域之外,翅片阵列3在第三方向D3上的任何地方都保持相同的形状。
具体地,在第一示例中,翅片5、第二翅片52、加强构件61、第二加强构件62和第三加强构件63都具有板形状。翅片5、第二翅片52、加强构件61、第二加强构件62和第三加强构件63中的每一者的厚度都与第三方向D3垂直。当沿与第三方向D3垂直的任何平面截取时,除了具有空气流通路4的区域之外,翅片5、第二翅片52、加强构件61、第二加强构件62和第三加强构件63中的每一者的横截面形状都保持相同。因此,除了具有空气流通路4的区域之外,翅片5、第二翅片52、加强构件61、第二加强构件62、第三加强构件63和包括这些构件的翅片阵列3具有在第三方向D3上连续的形状,并且当在第三方向D3上观察时在第三方向D3上的任何地方都具有相同的形状。
在第一示例中,空气流通路4是位于翅片阵列3内部并且在翅片阵列3的第一方向D1上的端部处开口的圆柱状空间。尽管空气流通路4在第一示例中是圆柱状的,但是空气流通路4也可以具有任何其他形状(诸如棱柱状)。而且,虽然空气流通路4被配置为单个流路,但是空气流通路4也可以包括多个流路。
在第一示例中,空气流通路4在第一方向D1上的端部向外部开口。同时,空气流通路4在第一方向D1的相反方向上的另一端部位于两个加强构件61交叉部分与基部2之间,并且空气流通路4与两个加强构件61之间的交叉部分重叠。
包括在翅片阵列3中的翅片5、第二翅片52和加强部6中的每一者都具有其中设置有空气流通路4的切口形状。具体地,在多个翅片5中,所有翅片5——除了分别位于第二方向D2上的端部处和第二方向D2的相反方向上的另一端部处的两个翅片5——在具有空气流通路4的区域处都具有切口形状,该切口形状在第二方向D2上、在第二方向D2的相反方向上、以及在第一方向D1上开口。第二翅片52在具有空气流通路4的区域处也具有切口形状,该切口形状在第二方向D2上、在第二方向D2的相反方向上、以及在第一方向D1上开口。第三加强构件63在具有空气流通路4的区域处具有切口形状,诸如在第一方向D1上穿过其自身的孔。第二加强构件62在具有空气流通路4的区域处也具有切口形状,诸如在第一方向D1上穿过其自身的孔。加强构件61在具有空气流通路4的区域处(即,两个加强构件61彼此相交的点处)具有有切口形状。
因此,在第一示例中,空气流通路4由翅片5、第二翅片52和加强部6包围。通过翅片5、加强部6和第二翅片52在翅片阵列3中分隔的空间中的每个空间与空气流通路4连通或者形成空气流通路的至少一部分。这些空间通过空气流通路4在第一方向D1上开口。
在第一示例中,散热装置1具有空气流入孔7,这些空气流入孔中每个空气流入孔都设置成使空气流通路4在与第一方向D1相交的方向上与翅片阵列3的外部连通。在第一示例中,加强部6形成空气流入孔7。具体地,在第一示例中,空气流入孔7包括多个孔71,这些孔是通过翅片5、加强部6和第二翅片52在翅片阵列3中分隔的空间。多个孔71包括在第三方向D3上的一个端部处开口的孔71和在第三方向D3的相反方向上的另一端部处开口的孔71。这样,空气流入孔7允许空气流通路4在第三方向D3上与翅片阵列3的外部连通。
在具有这种配置的散热装置1的第一示例中,翅片阵列3包括将两个相邻翅片5联接在一起的加强部6,因此,可以具有刚性结构。这提高了翅片阵列3的共振频率。具体地,根据第一示例,加强部6包括加强构件61,加强构件桥接在两个相邻翅片5之间,以便在第一方向D1上变位并且相对于第二方向D2倾斜地延伸。因此,加强构件61给予翅片阵列3几乎不可变形的结构。这有效地提高了翅片阵列3的共振频率。特别地,如上所述,在第一示例中,加强部6包括加强构件61,加强构件中的每个加强构件都与翅片5中相关联的一个翅片的定位成更靠近基部2的一端联接。加强构件61使翅片5的定位成更靠近基部2的部分的几乎不可变形,从而大幅缩短了从每个翅片5的固定端到自由端测量的尺寸。这特别有效地提高了共振频率。
此外,在第一示例中,散热装置1包括空气流通路4。因此,尽管翅片阵列3包括通常能够阻挡空气流动的加强部6,但是空气流通路4仍然促进空气流动通过翅片阵列3。此外,散热装置1具有使空气流通路4在与第一方向D1相交的方向上与翅片阵列3的外部连通的空气流入孔7。这倾向于产生流动通过空气流入孔7进入空气流通路4并在第一方向D1上被排出的空气的流动,从而允许由于烟囱效应而有效地散发翅片阵列3中的热量。因此,散热装置1能够表现出良好的散热性能。
此外,在第一示例中,加强部6形成空气流入孔7。这允许加强部6不仅具有降低翅片阵列3的共振频率的能力,而且还具有改善散热装置1的散热性能的能力。
此外,翅片阵列3还包括从加强部6沿第一方向D1突出的第二翅片52,因此,第二翅片52进一步改善了散热装置1的散热性能。而且,加强部6可以具有支撑第二翅片52的能力。此外,当在第一方向D1上测量时,第二翅片52具有比多个翅片5短的尺寸。因此,即使当散热装置1包括第二翅片5时,散热装置1的共振频率仍然可以保持足够高。
散热装置1的尺寸不受特别的限制。不管尺寸如何,只要翅片阵列3包括加强部6,翅片阵列3就能够比没有加强部6的翅片阵列3更容易地承受振动。例如,翅片阵列3可以具有以下尺寸。在整个翅片阵列3的第三方向D3上测量的尺寸S1可以处于从30mm至35mm的范围内,并且在整个翅片阵列3的第二方向D2上测量的尺寸S2也可以处于从30mm至35mm的范围内。在翅片5的第一方向D1上测量的尺寸S3可以处于从50mm至60mm的范围内。在第二翅片52的第一方向D1上测量的尺寸S6可以处于从20mm至25mm的范围内。翅片5中的两个相邻翅片之间的间隙S4可以处于从12mm至17mm的范围内。每个翅片5与第二翅片52中的相邻的第二翅片之间的间隙S5可以处于从5.5mm至8mm的范围内。到其中联接每个加强构件61的点的某一距离S7可以处于从18mm至25mm的范围内。在空气流通路4的第一方向D1上测量的尺寸S8可以处于从43.5mm至46.5mm的范围内。当在第一方向D1的相反方向上观察时,空气流通路4的直径S9可以处于从17mm至22mm的范围内。具有这种尺寸的散热装置1可以具有是没有设置加强部6或空气流通路4的情况下的共振频率的高达3倍以上的共振频率,并且还可以具有与没有设置加强部6或空气流通路4的情况相当的散热性能,尽管这取决于各种条件。
接下来,将简要描述制造根据第一示例的散热装置1的方法。在第一示例中,如上所述,当在第三方向D3上观察时,翅片阵列3在第三方向D3上的除了具有空气流通路4的区域处之外的任何地方都具有相同的形状。因此,可以通过包括挤出成形的方法来制造散热装置1。
具体地,可以通过在与第三方向D3对应的方向上挤压金属材料来获得具有与翅片阵列3相同形状的结构(除了该结构没有与空气流通路4对应的切口部分之外)。该挤出成形工艺允许一次形成构造体和基部2。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挤出成形工艺获得其中构造体和基部2一体化形成的中间产品。随后,可以通过钻孔或任何其他机械加工部分地切割出构造体来形成空气流通路4。这允许以相对较少的工作量来高效地制造散热装置1。
1-2.第二示例
将参考图2A和图2B描述散热装置1的第二示例。除了散热装置1(具体地,加强部6)不包括第三加强构件63之外,散热装置1的第二示例具有与散热装置1的第一示例相同的结构。除了由第三加强构件63实现的优点之外,散热装置1的第二示例实现了与散热装置1的第一示例相同的优点。
1-3.第三示例
将参考图3A和图3B描述散热装置1的第三示例。在图3A和图3B中,还示出了根据第三示例的第一方向D1、第二方向D2和第三方向D3。这些方向与第一个示例的对应方向相同。
散热装置1包括基部2、翅片阵列3和空气流通路4。散热装置1适当地由诸如铝、铁或铜等金属材料制成。
基部2与第一示例的对应部分相同。
翅片阵列3包括多个翅片5和加强部6。
多个翅片5从基部2沿第一方向D1突出。多个翅片5在第二方向D2上并排布置。在第三示例中,翅片阵列3包括五个翅片5,五个翅片在第二方向D2上并排布置。
加强部6将多个翅片5中的两个相邻翅片5联接。在第三示例中,加强部6包括加强板64。一对加强板64桥接在两个相邻翅片5之间。加强板64在第三方向D3上面向彼此。
更具体地,加强板64中的每个加强板都具有平板的形状,其厚度与第三方向D3对齐。在加强板64的第一方向D1上测量的尺寸与在翅片5的第一方向D1上测量的尺寸相等。因此,每对翅片5之间的间隙由加强板64封闭,并且在两个翅片5之间存在由两个翅片5和两个加强板64包围的空间。在第三示例中,加强部6包括多对加强板64。在多个翅片5中的任何一对相邻翅片5之间,桥接形成一对的两个加强板64。每对加强板64在翅片5的第三方向D3上的一个端部与翅片5的第三方向D3的相反方向上的另一端部之间与相关联的翅片5联接。因此,每个翅片5从相关联的加强板64在第三方向D3上部分地向外突出。
在第三示例中,空气流通路4位于翅片阵列3内部,并且在翅片阵列3的第一方向D1上的端部处开口。而且,在第三示例中,空气流通路4包括多个流路41。多个流路41包括流路41,流路41中的每个流路由相关联的两个翅片5和相关联的两个加强板64包围。也就是说,如上所述,在两个相邻翅片5之间,存在由两个翅片5和两个加强板64包围的空间。该空间用作流路41。多个流路41在第二方向D2上并排布置。每对相邻流路41通过翅片5中相关联的一个翅片彼此分隔。因此,在第三示例中,空气流通路4由翅片5和加强部6包围,并且通过翅片5和加强部6在翅片阵列3中分隔的空间中的每个空间都形成空气流通路4的一部分并在第一方向D1上开口。
在第三示例中,散热装置1具有空气流入孔7,空气流入孔允许空气流通路4在与第一方向D1相交的方向上与翅片阵列3的外部连通。在第三示例中,空气流入孔7穿过加强部6,并且包括多个孔71。具体地,在第三示例中,沿第一方向D1布置的多个孔71穿过多个加强板64中的每个加强板。因此,空气流入孔7包括多个孔71,每个孔71与流路41中相关联的一个流路直接连通。另外,由于孔71穿过形成一对的两个加强板64中的每个加强板,因此空气流入孔7包括朝向第三方向D3上的一个端部开口的孔71和朝向第三方向D3的相反方向上的另一端部开口的孔71。因此,空气流入孔7允许空气流通路4在第三方向上与翅片阵列3的外部连通。
在具有上述配置的散热装置1的第三示例中,翅片阵列3包括将两个相邻翅片5联接在一起的加强部6,因此,可以具有刚性结构。这提高了翅片阵列3的共振频率。具体地,根据第三示例,加强部6包括加强板64。形成一对的两个加强板64桥接在每对相邻翅片5之间并且在第三方向D3上面向彼此。因此,加强板64给予翅片阵列3几乎不可变形的结构。这有效地提高了翅片阵列3的共振频率。
此外,在第三示例中,散热装置1包括空气流通路4。因此,尽管翅片阵列3包括通常能够阻挡空气流动的加强部6,但是空气流通路4仍然促进空气流动通过翅片阵列3。此外,由于空气流通路4包括多个流路41,因此通过翅片阵列3的空气流动可以被那些流路41有效地加速。此外,散热装置1具有与空气流通路4连通并且在与第一方向D1相交的方向上开口的空气流入孔7。这倾向于产生流动通过空气流入孔7进入空气流通路4并在第一方向D1上被排出的空气的流动,从而允许由于烟囱效应而有效地散发翅片阵列3中的热量。除此之外,空气流入孔7包括与多个流路41直接连通的多个孔71。这允许翅片阵列3外部的空气通过孔71直接流入相应的流路41。由于烟囱效应,这促进了通过空气流通路4散发热量。此外,每个翅片5从相关联的加强板64沿第三方向D3部分地向外突出,从而允许通过突出部分有效地散发热量。因此,散热装置1能够表现出良好的散热性能。
此外,在第三示例中,空气流入孔7穿过加强部6。这允许加强部6不仅具有降低翅片阵列3的共振频率的能力,而且还具有改善散热装置1的散热性能的能力。
散热装置1的尺寸不受特别的限制。不管尺寸如何,只要翅片阵列3包括加强部6,翅片阵列3就能够比没有加强部6的翅片阵列3更容易地承受振动。例如,翅片阵列3可以具有以下尺寸。在整个翅片阵列3的第三方向D3上测量的尺寸S1可以处于从30mm至35mm的范围内,并且在整个翅片阵列3的第二方向D2上测量的尺寸S2也可以落入范围从30mm至35mm的范围内。在翅片5的第一方向D1上测量的尺寸S3可以处于从50mm至60mm的范围内。翅片5中的两个相邻翅片之间的间隙S4可以处于从5.5mm至8mm的范围内。具有这种尺寸的散热装置1可以具有是没有设置加强部6的情况下的共振频率的高达10倍以上的共振频率,并且还可以具有至少与没有加强部6的情况相当的散热性能,尽管其取决于各种条件。
在第三示例中,包括在空气流入孔7中的多个孔71在第一方向D1上从一个端部到另一端部均匀地穿过每个加强板64。然而,加强板64的这些孔71的数量和位置仅是示例,不应被解释为限制。然而,空气流入孔7适当地至少包括在基部2附近穿过加强板64的孔71。由于烟囱效应,这加速了通过空气流通路4特别有效地散发热量。
1-4.第四示例和第五示例
接下来,将分别参考图4A和图4B以及图5A和图5B描述散热装置1的第四示例和第五示例。在图4A和图4B以及图5A和图5B中,还示出了根据第四示例和第五示例的第一方向D1、第二方向D2和第三方向D3。
散热装置1的第四示例和第五示例还具有空气流入孔7,空气流入孔允许空气流通路4在与第一方向D1相交的方向上与翅片阵列3的外部连通。空气流入孔7设置在与散热装置1的第三示例不同的位置处。在其他方面,散热装置1的第四示例和第五示例具有与散热装置1的第三示例相同的结构。
在散热装置1的第四示例和第五示例中,空气流入孔7包括穿过多个翅片5的孔72。穿过位于第二方向D2上的远端处的翅片5的孔72和穿过位于第二方向D2的相反方向上的另一端处的翅片5的孔72都允许与翅片5相邻的流路41与翅片阵列3的外部连通。同时,穿过其他翅片5中的每个翅片的孔72允许通过翅片5彼此分隔的两个流路41彼此连通。这样,空气流入孔7允许多个流路41在第二方向D2上与翅片阵列3的外部连通。
在散热装置1的第四示例中,单个孔72穿过多个翅片5中的每个翅片。该孔72具有在第一方向D1上伸长的长方形形状。
在散热装置1的第五示例中,两个孔72穿过多个翅片5中的每个翅片,以沿第一方向D1布置。这两个孔72中的每个孔都具有在第三方向D3上伸长的长方形形状。这两个孔72中的一个孔位于基部2附近。
具有这种配置的散热装置1的第四示例和第五示例与第三示例一样有效地提高了翅片阵列3的共振频率。
此外,散热装置1的第四示例和第五示例还表现出与第三示例一样良好的散热性能。
根据第四示例和第五示例的翅片阵列3的孔72的位置、形状和数量仅是示例,不应被解释为限制。然而,如在第五示例中那样,空气流入孔7适当地至少包括在基部2附近穿过翅片5的孔72。由于烟囱效应,这加速了通过空气流通路4特别有效地散发热量。
2.参考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与示例性实施例相关的参考实施方式的散热装置1。
除了参考实施方式不包括空气流通路4之外,根据参考实施方式的散热装置1具有与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散热装置1相同的构造。
具体地,根据参考实施方式的散热装置1包括基部2和翅片阵列3。翅片阵列3包括多个翅片5。多个翅片5从基部沿第一方向D1突出,并且在与第一方向D1相交的第二方向D2上并排布置。翅片阵列3还包括加强部6,以将多个翅片5中的两个相邻翅片联接。
当使用根据参考实施方式的散热装置1时,散热装置1的基部2例如可以布置在热源上。然后,从热源产生的热量经由基部2传导到翅片阵列3,然后从翅片阵列3辐射。
与没有设置加强部6的情况相比,根据参考实施方式的散热装置1允许加强部6提高翅片阵列3的共振频率。因此,加强部6能够减少暴露于振动的翅片阵列3的位移幅度,从而减少对翅片阵列3造成的破损。
在根据参考实施方式的散热装置1中,加强部6可以包括加强构件61,加强构件桥接在两个相邻翅片5之间,以便在第一方向D1上变位并相对于第二方向D2倾斜地延伸。这允许加强构件61进一步提高翅片阵列3的共振频率。
在根据参考实施方式的散热装置1中,当在与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相交的第三方向D3上观察时,翅片阵列3可以在第三方向D3上的任何地方都保持相同的形状。这允许通过挤出成形来形成翅片阵列3。
在根据参考实施方式的散热装置1中,空气流通路4可以包括多个流路41。这允许流路41改善散热装置1的散热性能。
在根据参考实施方式的散热装置1中,翅片阵列3还可以包括第二翅片52,第二翅片从加强部6沿第一方向D1突出,并且当在第一方向D1上测量时,第二翅片具有比多个翅片5短的尺寸。这允许加强部6支撑第二翅片52,并且还允许第二翅片52改善散热装置1的散热性能。
现在,将描述第一参考示例和第二参考示例作为根据参考实施方式的散热装置1的更具体示例。当描述第二参考示例时,将不再重复描述第二参考示例的具有与第一参考示例的对应构成元件基本相同的功能的任何构成元件,以避免冗余。注意,根据参考实施方式的散热装置1的以下参考示例不应被解释为限制,并且其一些构成元件可以根据需要以各种方式被容易地替换、省略或者与附加元件组合。
2-1.第一参考示例
将参考图6A和图6B描述散热装置1的第一参考示例。在图6A和图6B中,还示出了根据第一参考示例的第一方向D1、第二方向D2和第三方向D3。第二方向D2与第一方向D1相交,第三方向D3与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相交。可以看出,这些方向只需要彼此相交。在第一参考示例中,第二方向D2与第一方向D1垂直,第三方向D3与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垂直。也就是说,在第一参考示例中,第一方向D1、第二方向D2和第三方向D3以直角彼此相交。
散热装置1的第一参考示例不具有空气流通路4。在其他方面,散热装置1的第一参考示例与散热装置1的第二示例具有相同的构造。
具体地,散热装置1包括基部2和翅片阵列3。散热装置1适当地由诸如铝、铁或铜等金属材料制成。
基部2具有平板形状。当在第一方向D1上观察时,基部2具有正方形或长方形形状。
翅片阵列3包括多个翅片5和加强部6。翅片阵列3还包括第二翅片52。
多个翅片5从基部2沿第一方向D1突出。多个翅片5在第二方向D2上并排布置。在第一参考示例中,翅片阵列3包括三个翅片5,三个翅片在第二方向D2上并排布置。
加强部6将多个翅片5中的两个相邻翅片联接。在第一参考示例中,加强部6包括加强构件61。加强构件61中的每个加强构件桥接在两个相邻翅片5之间,以便在第一方向D1上变位并且相对于第二方向D2倾斜地延伸。更具体地,在第一参考示例中,加强部6包括加强构件61,加强构件将两个相邻翅片5中的一个翅片的定位成更靠近基部2的一个端部联接到一点,该点定位成在第一方向D1上距另一翅片5的定位成更靠近基部2的一端某一距离S7。加强部6还包括另一加强构件61,另一加强构件将定位成在第一方向D1上距两个相邻翅片5中的一个翅片的定位成更靠近基部2的一个端部某一距离S7的一点与另一翅片5的定位成更靠近基部2的一端联接。这两个加强构件61彼此交叉并整合在一起。因此,当在第三方向D3上观察时,两个加强构件61中的每对加强构件都具有X形状。
在第一参考示例中,加强部6还包括第二加强构件62,第二加强构件62中的每个第二加强构件都联接到两个相邻翅片5。每个翅片5和第二加强构件62中的相关联的第二加强构件联接在一起的点与翅片5和相关联的加强构件61的与更靠近基部2的一端相反的另一端联接在一起的点一致。当在第三方向D3上观察时,第二加强构件62中的每个第二加强构件都具有顶部在第一方向D1上突出的曲折形状。
在第一参考示例中,在多个翅片5中的每对相邻翅片5中,加强构件61和第二加强构件62桥接在两个相邻翅片5之间。
第二翅片52中的每个第二翅片都从加强部6沿第一方向D1突出。更具体地,在第一参考示例中,每个第二翅片52都从其相关联的第二加强构件62的顶部沿第一方向D1突出。第当在第一方向D1上测量时,第二翅片52具有比翅片5短的尺寸。多个翅片5在第一方向D1上的相应端部和第二翅片52在第一方向D1上的端部在第二方向D2上并排布置。
在第一参考示例中,当在与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相交的第三方向D3上观察时,翅片阵列3在第三方向D3上的任何地方都保持相同的形状。
具体地,在第一参考示例中,翅片5、第二翅片52、加强构件61、第二加强构件62和第三加强构件63都具有板形状。翅片5、第二翅片52、加强构件61、第二加强构件62和第三加强构件63中的每一者的厚度都与第三方向D3垂直。当沿与第三方向D3垂直的任何平面截取时,翅片5、第二翅片52、加强构件61、第二加强构件62和第三加强构件63中的每一者的横截面形状都保持相同。因此,翅片5、第二翅片52、加强构件61、第二加强构件62、第三加强构件63和包括这些构件的翅片阵列3具有在第三方向D3上连续的形状,并且当在第三方向D3上观察时在第三方向D3上的任何地方都具有相同的形状。
在具有这种配置的散热装置1的第一参考示例中,翅片阵列3包括将两个相邻翅片5联接在一起的加强部6,因此,可以具有刚性结构。这提高了翅片阵列3的共振频率。具体地,根据第一参考示例,加强部6包括加强构件61,每个加强构件桥接在两个相邻翅片5之间,以便在第一方向D1上变位并且相对于第二方向D2倾斜地延伸。因此,加强构件61给予翅片阵列3几乎不可变形的结构。这有效地提高了翅片阵列3的共振频率。特别地,如上所述,在第一参考示例中,加强部6包括加强构件61,加强构件中的每个加强构件都与翅片5中相关联的一个翅片的定位成更靠近基部2的一端联接。加强构件61使翅片5的定位成更靠近基部2的部分的几乎不可变形,从而大幅缩短了从每个翅片5的固定端到自由端测量的尺寸。这特别有效地提高了共振频率。
此外,翅片阵列3还包括从加强部6沿第一方向D1突出的第二翅片52,并且当在第一方向D1上测量时,第二翅片52具有比多个翅片5短的尺寸。因此,第二翅片52进一步改善散热装置1的散热性能。而且,加强部6可以具有支撑第二翅片52的能力。此外,第二翅片52具有比多个翅片5短的尺寸。因此,即使当散热装置1包括第二翅片52时,散热装置1的共振频率仍然可以保持足够高。
散热装置1的尺寸不受特别的限制。不管尺寸如何,只要翅片阵列3包括加强部6,翅片阵列3就能够比没有加强部6的翅片阵列3更容易地承受振动。例如,翅片阵列3可以具有以下尺寸。在整个翅片阵列3的第三方向D3上测量的尺寸S1可以处于从30mm至35mm的范围内,并且在整个翅片阵列3的第二方向D2上测量的尺寸S2也可以落入范围从30mm至35mm的范围内。在翅片5的第一方向D1上测量的尺寸S3可以处于从50mm至58mm的范围内。在第二翅片52的第一方向D1上测量的尺寸S6可以处于从20mm至25mm的范围内。翅片5中的两个相邻翅片之间的间隙S4可以处于从12mm至17mm的范围内。每个翅片5与第二翅片52中的相邻的第二翅片之间的间隙S5可以处于从5.5mm至8mm的范围内。到其中联接每个加强构件61的点的某一距离S7可以处于从18mm至25mm的范围内。具有这种尺寸的散热装置1可以具有是没有设置加强部6的情况下的共振频率的高达4.5倍以上的共振频率,并且还可以具有与没有设置加强部6的情况相当的散热性能,尽管这取决于各种条件。
接下来,将简要描述制造根据第一参考示例的散热装置1的方法。在第一参考示例中,如上所述,当在第三方向D3上观察时,翅片阵列3在第三方向D3上的任何地方都具有相同的形状。因此,可以通过包括挤出成形的方法制造散热装置1。
具体地,可以通过在与第三方向D3对应的方向上挤压金属材料来获得翅片阵列3。该挤出成形工艺允许一次形成不仅翅片阵列3而且基部2。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挤出成形工艺获得其中翅片阵列3和基部2一体形成的散热装置1。这允许以相对较轻的工作量高效地制造散热装置1。
2-2.第二参考示例
将参考图7A和图7B描述散热装置1的第二参考示例。散热装置1的第二参考示例与散热装置1的第一参考示例具有相同的结构,除了第二参考示例包括在第二方向D2上延伸通过翅片阵列3的贯穿流路8。
具体地,在该第二参考示例中,贯穿流路8穿过多个翅片5和加强部6。贯穿流路8在第一方向D1上的一个端部定位成比加强构件61靠近散热装置1在第一方向D1上的一个端部。空气流通路4在第一方向D1的相反方向上的另一端部定位成比两个加强构件61之间的交叉部分靠近散热装置1在第一方向D1的相反方向上的另一端部。因此,通过翅片阵列3的构成元件即翅片5、加强部6和第二翅片52在翅片阵列3中分隔的空间中的每个空间都与贯穿流路8连通。
散热装置1的第二参考示例实现与散热装置1的第一参考示例相同的优点。
此外,散热装置1的第二参考示例还包括贯穿流路8,因此,翅片阵列3中的空气可以通过贯穿流路8与翅片外部的空气交换。因此,贯穿流路8改善了散热装置1的散热性能。特别地,根据第二参考示例,通过翅片阵列3的构成元件在翅片阵列3中分隔的空间中的每个空间都与贯穿流路8连通,因此,贯穿流路8进一步改善了散热装置1的散热性能。
3.发电装置
接下来,将参考图8A和图8B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发电装置100。
根据该实施例的发电装置100包括:热电发电模块9,其被配置为将热能转化成电能;以及散热装置1,其附接到热电发电模块9。
根据该实施例的发电装置实现了下述优点:允许散热装置1散发从热电发电模块9产生的热量,减少了对暴露于振动的散热装置1造成的破损,以及允许散热装置1表现出良好的散热性能。
具体地,当热量被供应到热电发电模块9时,散热装置1能够有效地散发来自热电发电模块9的热量,从而提高热电发电模块9的发电效率。另外,即使当发电装置100暴露于振动中时,也几乎不会对散热装置1造成破损。因此,即使在暴露于振动的环境中使用时,发电装置100仍然能够长期维持良好的发电效率。
将描述发电装置100的更具体示例。注意,根据该实施例的发电装置100的以下具体示例仅是示例而不应被解释为限制,并且其一些构成元件可以根据需要以各种方式被容易地替换、省略或者与附加元件组合。
如上所述,发电装置100包括热电发电模块9和散热装置1。在该示例中,发电装置100还包括热电板10。
热电发电模块9被配置为在其一个表面91(下文中称为“高温表面91”)的温度比另一个表面92(下文中称为“低温表面92”)的温度高时将热能转化成电能。热电发电模块9的结构在本领域中是公知的,并且热电发电模块9可以被实现为热电变换器,诸如Peltier元件。
散热装置1附接到热电发电模块9,使得散热装置1的基部2与热电发电模块9的低温表面92接触。该示例的散热装置1被认为是散热装置1的第三示例。然而,这仅是示例而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替代性地,散热装置1也可以是上述第一示例、第二示例、第四示例或者第五示例中的任何示例。还替代性地,散热装置1也可以是散热装置1的第一参考示例。
热电板10可以是例如金属板。热电板10附接到热电发电模块9,以便与热电发电模块9的高温表面91接触。因此,当加热时,热电板10能够有效地将热量传导到高温表面91。
在该示例中,热电板10利用螺钉11固定到基部2,其中热电发电模块9介于基部2和热电板10之间。这样,散热装置1和热电装置板10附接到热电发电模块9。
当热量经由热电板10被供应到该发电装置100的热电发电模块9的高温表面91时,热电发电模块9能够由于高温表面91和低温表面92之间的温度差而产生电力。根据该实施例的散热装置1能够从低温表面92散热,从而增加高温表面91与低温表面92之间的温度差。这允许热电发电模块9有效地产生电力。
另外,根据该实施例的散热装置1能够即使在暴露于振动中时也减少对其自身造成的破损。因此,即使在暴露于振动的环境中使用发电装置100,散热装置1也能够长期表现出良好的散热性能。这允许发电装置100长期高度有效地产生电力,因此省去了维护或更换散热装置1的麻烦。
因此,发电装置100可以有效地用作传感器装置的电源,以用于检测产生热量和振动的装置诸如内燃机(下文中称为“热源装置”)的温度、压力或任何其他条件,并无线地传输结果。在该情况下,将发电装置100附接到热源装置以将由热源装置产生的热量供应到高温表面91允许发电装置100产生传感器装置所需的电力。一般而言,通常不容易经由电缆将电力供应到传感器装置,该传感器装置从远处位置附接到热源装置上的各种位置中的任何位置。然而,附接到热源装置的发电装置100能够容易地向传感器装置供应电力。另外,即使由热源装置产生的振动被传输给发电装置100,仍然可以减少对散热装置1造成的破损,从而允许发电装置100长期以良好的稳定性向传感器装置供应电力。
从前面对实施例的描述可以看出,根据第一方面的散热装置(1)包括基部(2)、翅片阵列(3)和空气流通路(4)。翅片阵列(3)包括:多个翅片(5),其从基部(2)沿第一方向(D1)突出,并且在与第一方向(D1)相交的第二方向(D2)上并排布置;以及加强部(6),其将多个翅片(5)中的两个相邻翅片(5)联接。空气流通路(4)在翅片阵列(3)中由多个翅片(5)和加强部(6)包围,并且朝向第一方向(D1)上的一端开口。
根据第一方面的散热装置(1)实现了在暴露于振动中时减少对其自身造成的破损和表现出良好的散热性能的优点。
在根据可以结合第一方面实现的第二方面的散热装置(1)中,加强部(6)包括加强构件(61),加强构件桥接在两个相邻翅片(5)之间,以便在第一方向(D1)上变位并相对于第二方向(D2)倾斜地延伸。
与没有设置加强构件(61)的情况相比,第二方面允许加强构件(61)增加翅片阵列(3)的共振频率。
在根据可以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实现的第三方面的散热装置中,当在与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相交的第三方向(D3)上观察时,除了具有空气流通路(4)的区域之外,翅片阵列(3)在第三方向(D3)上的任何地方都保持相同的形状。
第三方面允许通过挤出成形来形成翅片阵列(3)。
在根据可以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何一项实现的第四方面的散热装置(1)中,加强部(6)包括加强板(64),加强板桥接在两个相邻翅片(5)之间,并且在与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相交的第三方向(D3)上面向彼此。空气流通路(4)包括由两个翅片(5)和两个加强板(64)包围的流路(41)。
与没有设置加强板(64)的情况相比,第四方面允许加强板(64)增加翅片阵列(3)的共振频率,并且还允许流路(41)改善散热装置(1)的散热性能。
在根据可以结合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何一项实现的第五方面的散热装置(1)中,空气流通路(4)包括多个流路(41)。
第五方面允许多个流路(41)改善散热装置(1)的散热性能。
根据可以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的任何一项实现的第六方面的散热装置(1),还包括空气流入孔(7),空气流入孔允许空气流通路(4)在与第一方向(D1)相交的方向上与翅片阵列(3)的外部连通。
第六方面使空气流入孔(7)在空气流通路(4)中产生烟囱效应,因此与没有设置空气流入孔(7)的情况相比,进一步改善了散热装置(1)的散热性能。
在根据可以结合第六方面实现的第七方面的散热装置(1)中,加强部(6)形成空气流入孔(7)。
第七方面允许加强部(6)不仅具有降低翅片阵列(3)的共振频率的能力,而且还具有改善散热装置(1)的散热性能的能力。
在根据可以结合第六方面实现的第八方面的散热装置(1)中,空气流入孔(7)穿过加强部(6)。
第八方面允许加强部(6)不仅具有降低翅片阵列(3)的共振频率的能力,而且还具有改善散热装置(1)的散热性能的能力。
在根据可以结合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中的任何一项实现的第九方面的散热装置(1)中,翅片阵列(3)还包括第二翅片(52),第二翅片从加强部(6)沿第一方向(D1)突出,并且当在第一方向(D1)上测量时具有比多个翅片(5)短的尺寸。
第九方面允许加强部(6)支撑第二翅片(52)并且与其中没有设置第二翅片(52)的情况相比还允许第二翅片(52)改善散热装置(1)的散热性能。
根据第十方面的发电装置(100)包括:热电发电模块(9),其被配置为将热能转化成电能;以及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九方面中任何一项的散热装置(1),其附接到热电发电模块(9)。
第十方面实现了下述优点:允许散热装置(1)散发从热电发电模块(9)产生的热量,减少了对暴露于振动的散热装置(1)造成的破损,以及允许散热装置(1)表现出良好的散热性能。
附图标记列表
1 散热装置
2 基部
3 翅片阵列
4 空气流通路
41 流路
5 翅片
52 第二翅片
6 加强部
61 加强构件
64 加强板
7 空气流入孔
71 孔
9 热电发电模块
100 发电装置

Claims (10)

1.一种散热装置,包括:
基部;
翅片阵列;以及
空气流通路,
所述翅片阵列包括:多个翅片,其从所述基部沿第一方向突出,并且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并排布置;以及加强部,其将所述多个翅片中的两个相邻翅片联接,
所述空气流通路在所述翅片阵列中由所述多个翅片和所述加强部包围,并且朝向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端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
所述加强部包括加强构件,所述加强构件桥接在所述两个相邻翅片之间,以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变位并相对于所述第二方向倾斜地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
当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相交的第三方向上观察时,所述翅片阵列在所述第三方向上除了具有所述空气流通路的区域之外的任何地方都保持相同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
所述加强部包括两个加强板,所述两个加强板桥接在所述两个相邻翅片之间并且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相交的第三方向上面向彼此,并且
所述空气流通路包括由两个翅片和两个加强板包围的流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
所述空气流通路包括多个流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还包括空气流入孔,所述空气流入孔允许所述空气流通路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方向上与所述翅片阵列的外部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
所述加强部形成所述空气流入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
所述空气流入孔形成为穿过所述加强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
所述翅片阵列还包括第二翅片,所述第二翅片从所述加强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突出,并且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被测量时具有比所述多个翅片短的尺寸。
10.一种发电装置,包括:
热电发电模块,其被配置为将热能转化成电能;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附接到所述热电发电模块。
CN201880018950.3A 2017-03-24 2018-03-22 散热装置和发电装置 Pending CN11047624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60115 2017-03-24
JP2017-060115 2017-03-24
PCT/JP2018/011386 WO2018174153A1 (ja) 2017-03-24 2018-03-22 放熱装置及び発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76246A true CN110476246A (zh) 2019-11-19

Family

ID=63584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8950.3A Pending CN110476246A (zh) 2017-03-24 2018-03-22 散热装置和发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108833A1 (zh)
JP (1) JP6745492B2 (zh)
KR (1) KR20190121356A (zh)
CN (1) CN110476246A (zh)
WO (1) WO2018174153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52640A1 (en) * 2004-05-13 2005-11-17 Juei-Chi Chang Finned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having flow guide
JP2012049407A (ja) * 2010-08-28 2012-03-08 Awa Paper Mfg Co Ltd 紙シートの放熱器
US20120103572A1 (en) * 2010-11-03 2012-05-03 Enermax Technology Corporation Heat dissipating apparatus with vortex generator
CN104752376A (zh) * 2013-12-26 2015-07-01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液冷式冷却装置、液冷式冷却装置用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WO2016075742A1 (ja) * 2014-11-10 2016-05-19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ヒートシンク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54671A (ja) 1994-03-16 1995-10-03 Fujitsu Ltd 放熱フィン
JPH104164A (ja) * 1996-06-14 1998-01-06 Toyo Radiator Co Ltd 空冷ヒートシンク
JPH1050903A (ja) * 1996-08-01 1998-02-20 Showa Aircraft Ind Co Ltd ヒートシンク
JP4063025B2 (ja) * 2002-09-19 2008-03-19 ティアック株式会社 ヒートシンク
JP2010177625A (ja) * 2009-02-02 2010-08-12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52640A1 (en) * 2004-05-13 2005-11-17 Juei-Chi Chang Finned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having flow guide
JP2012049407A (ja) * 2010-08-28 2012-03-08 Awa Paper Mfg Co Ltd 紙シートの放熱器
US20120103572A1 (en) * 2010-11-03 2012-05-03 Enermax Technology Corporation Heat dissipating apparatus with vortex generator
CN104752376A (zh) * 2013-12-26 2015-07-01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液冷式冷却装置、液冷式冷却装置用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WO2016075742A1 (ja) * 2014-11-10 2016-05-19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ヒートシン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74153A1 (ja) 2018-09-27
JP6745492B2 (ja) 2020-08-26
KR20190121356A (ko) 2019-10-25
JPWO2018174153A1 (ja) 2019-12-12
US20210108833A1 (en) 2021-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78954B (zh) 热电装置
JP5024600B2 (ja) 発熱体冷却構造及びその構造を備えた駆動装置
JP6117288B2 (ja) 冷却装置
CN106413343B (zh) 散热器、散热装置、散热***及通信设备
JP5472443B2 (ja) 冷却器
JP5290355B2 (ja) ハイパワー放熱モジュール
KR101023823B1 (ko) 히트파이프형 방열장치
KR20170111816A (ko) 열전발전시스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차량용 배기매니폴드
JP2012060002A (ja) 半導体素子の冷却構造
CN110476246A (zh) 散热装置和发电装置
US20170133572A1 (en) Thermoelectric module
US8002021B1 (en) Heat exchanger with internal heat pipe
CN103380297A (zh) 电力发电机
TWM566351U (zh) Temperature uniform plate structure
JP6426996B2 (ja) 熱電発電装置およびその取付構造、その取付構造を有する排気ダクトならびにエンジン
KR20160126786A (ko) 고효율 열전발전 시스템
JP2012028720A (ja) 冷却装置
TW202001177A (zh) 均溫板結構
KR102575719B1 (ko) 열전모듈, 및 열전모듈을 포함하는 차량
KR101636384B1 (ko) 변압기용 방열기
JP2014033015A (ja) 冷却器
JP2017060305A5 (zh)
US20180358533A1 (en) Thermoelectric device
CN209462863U (zh) 一种散热器及散热器总成
KR101505908B1 (ko) 열교환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19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