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58119B - 一种非接触式测量的混凝土骨料级配快速识别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非接触式测量的混凝土骨料级配快速识别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58119B
CN110458119B CN201910752374.1A CN201910752374A CN110458119B CN 110458119 B CN110458119 B CN 110458119B CN 201910752374 A CN201910752374 A CN 201910752374A CN 110458119 B CN110458119 B CN 1104581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ggregate
image
determining
detected
neural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5237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58119A (zh
Inventor
雷添杰
贾金生
郑璀莹
王嘉宝
杨会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filed Critical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Priority to CN20191075237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581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581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581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581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581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4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 G06F18/241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relat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model, e.g. parametric or non-parametric approach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3/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biological models
    • G06N3/02Neural networks
    • G06N3/04Architecture, e.g. interconnection topology
    • G06N3/045Combinations of networ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40Extraction of image or video features
    • G06V10/44Local feature extraction by analysis of parts of the pattern, e.g. by detecting edges, contours, loops, corners, strokes or intersections; Connectivity analysis, e.g. of connected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20/00Scenes; Scene-specific elements
    • G06V20/10Terrestrial sce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接触式测量的混凝土骨料级配快速识别方法。本发明运用数字图像处理与深度学习相结合,采集每个大类别的每个石块的多角度照片作为第一训练集,利用图像处理获得骨料属性,进而确定骨料所属的小类别,得到第二训练集,利用第一训练集和第二训练集组成的标准样本库,对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多次训练,确保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准确性,并且利用训练后的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通过获取的骨料图像建立骨料级配曲线,提高了级配识别的效率,实现了非接触式测量的混凝土骨料级配快速识别。

Description

一种非接触式测量的混凝土骨料级配快速识别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骨料识别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非接触式测量的混凝土骨料级配快速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骨料是指在混凝土中起骨架或填充作用的粒状松散材料。分粗骨料和细骨料。粗骨料指卵石、碎石等,细骨料指天然砂、人工砂等。骨料体积在混凝土中占60%~80%,水工混凝土中高达80%以上,骨料的性能对混凝土性能有重要的影响。
粒径大于4.75mm的骨料称为粗骨料,俗称石子。常用的有碎石及卵石两种。碎石是天然岩石或岩石经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大于4.75mm的岩石颗粒。卵石是由自然风化、水流搬运和分选、堆积而成的、粒径大于4.75mm的岩石颗粒。卵石和碎石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相应粒级的平均粒径2.4倍者为针状颗粒;厚度小于平均粒径0.4倍者为片状颗粒(平均粒径指该粒级上、下限粒径的平均值)。
粒径4.75mm以下的骨料称为细骨料,俗称砂。砂按产源分为天然砂、人工砂两类。天然砂是由自然风化、水流搬运和分选、堆积形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但不包括软质岩、风化岩石的颗粒。天然砂包括河砂、湖砂、山砂和淡化海砂。人工砂是经除土处理的机制砂、混合砂的统称。
对混凝土坝而言,在坝体填筑过程中,有效的控制筑坝材料的质量是保证其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安全正常运行的重要措施,而筑坝材料级配即骨料级配是直接影响其质量的重要标准。所谓的级配是集料中各级粒径颗粒的分配情况,目前,一般通过人工或机械筛分法的方法确定级配大小。虽然这种方法技术成熟、设备造价低、结果直观并且操作简单,但是效率极低、严重影响施工进度,需要人工操作,并且其准确性和可信性度完全依赖试验者的操作水平,筛孔的变形也会对结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接触式测量的混凝土骨料级配快速识别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接触式测量的混凝土骨料级配快速识别方法,所述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采集每个大类别的每个石块的多角度的照片作为第一训练样本,并生成标准样本库;
搭建卷积神经网络,获取初始的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利用所述标准样本库对初始的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一次训练,得到一次训练后的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采集骨料原始图像,并采用图像处理的方式确定所述骨料原始图像中每块骨料所属的小类别,得到第二训练样本,并利用所述第二训练样本更新所述标准样本库;
利用更新后的标准样本库对所述一次训练后的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二次训练,得到二次训练后的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采集待测骨料图像;
将所述待测骨料图像输入所述二次训练后的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确定所述待测骨料图像中每块骨料的分类结果;
根据所述分类结果建立所述待测骨料的级配曲线。
可选的,所述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包括:1个输入层、10个卷积层、9个池化层和1个输出层;所述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激活函数为Relu激活函数。
可选的,所述采集每个大类别的每个石块的多角度的照片作为第一训练样本,具体包括:
在骨料中选取多个样本石块;
采用排水法确定每个样本石块的体积,并根据样本石块的体积,确定每个样本石块所属的大类别;
获取每个大类别的每个石块的多角度的照片作为第一训练样本。
可选的,所述采集骨料原始图像,并采用图像处理的方式确定所述骨料原始图像中每块骨料所属的小类别,得到第二训练样本,具体包括:
采用五镜头倾斜摄像机组,获取一个骨料正射影像和四个骨料倾斜影像;
从四个所述骨料倾斜影像中选择出质量最好的骨料倾斜影像作为第二训练样本的输入影像;
采用图像处理的方式确定所述骨料正射影像中每块骨料所属的小类别,作为第二训练样本的目标输出结果。
可选的,所述采用图像处理的方式确定所述骨料正射影像中每块骨料所属的小类别,作为第二训练样本的目标输出结果,具体包括:
对所述骨料正射影像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正射影像;
对所述预处理后的正射影像进行canny算子边缘检测,确定所述预处理后的正射影像中每个骨料图像的边缘,得到边缘检测后的正射影像;
对所述边缘检测后的正射影像进行膨胀和腐蚀处理,确定所述边缘检测后的正射影像中每个骨料的轮廓;
根据所述所述边缘检测后的正射影像中每个骨料的轮廓,确定骨料正射影像中每个骨料的轮廓线;
对骨料正射影像中每个骨料的轮廓线进行轮廓拟合,得到骨料正射影像中每个骨料的拟合最小外接椭圆;
根据骨料正射影像中每个骨料的拟合最小外接椭圆确定原始图像中每个骨料所属的小类别。
可选的,所述获取待测骨料图像,具体包括:
采用五镜头倾斜摄像机组,获取一个待测骨料正射影像和四个待测骨料倾斜影像;
从一个所述待测骨料正射影像和四个所述待测骨料倾斜影像选择出质量最好的影像作为待测骨料图像。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分类结果建立所述待测骨料的级配曲线,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分类结果确定不同类别的骨料的数量;所述类别包括大类别和小类别;
根据不同类别的骨料的数量,确定每种类别的骨料的质量比;
根据每种类别的骨料的质量比,绘制骨料级配曲线。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接触式测量的混凝土骨料级配快速识别方法。所述识别方法包括:采集每个大类别的每个石块的多角度照片作为第一训练集,并生成标准样本库,利用标准样本库对初始的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一次训练;采用图像处理的方式确定获取的骨料原始图像中每块骨料所属的小类别,得到第二训练集,并更新至标准样本库中;利用更新后的标准样本库,对一次训练后的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二次训练;将待测骨料图像输入二次训练后的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确定所述待测骨料图像中每块骨料的分类结果;根据分类结果建立待测骨料的级配曲线。本发明实现非接触式测量的混凝土骨料级配快速识别的问题,运用数字图像处理与深度学习相结合,采集每个大类别的每个石块的多角度照片作为第一训练集,利用图像处理获得骨料属性,进而确定骨料所属的小类别,得到第二训练集,利用第一训练集和第二训练集组成的标准样本库,对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多次训练,确保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准确性,并且利用训练后的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通过获取的骨料图像建立骨料级配曲线,提高了级配识别的效率,实现了非接触式测量的混凝土骨料级配快速识别。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非接触式测量的混凝土骨料级配快速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非接触式测量的混凝土骨料级配快速识别方法的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骨料正射影像;其中,(a)为原始骨料正射影像;(b)为二值化后的骨料正射影像;(c)为高斯滤波后的骨料正射影像;(d)为阈值分割后的骨料正射影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接触式测量的混凝土骨料级配快速识别方法,以提高骨料级配的效率和准确性。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大坝石料多为各种大小不一的骨料,针对其这一形状特点,利用数字图像摄影测量技术为背景,通过成像装置快速获取骨料原始图像并采集大量训练集,结合机器学习进行样本分类整理并构建模型,然后进行图像预处理、图像分割与识别算法得到骨料的各属性值,结合属性值对骨料原始图像中每个骨料进行更加精细的分类,在增加标准样本库的的样本的数量的同时,使标准样本库中样本的类别更加的精细,利用更新后的标准样本库对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二次的训练,提高了训练的精度,据此分类模型得出其待测数据的分类情况,从而完成对粗粒料的几何特征和级配评估的方法,最终得出骨料级配曲线。
本方案采用图像识别和机器学习,针对骨料在级配后生成的混合料会经过传送带运输,才能在混合料仓中与胶结材料混合的特点,拟在传送带运输混合料运动图像进行数字化成像,采集所需的混合料图像数据。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接触式测量的混凝土骨料级配快速识别方法,所述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采集每个大类别的每个石块的多角度的照片作为第一训练样本,并生成标准样本库。
具体的,在骨料中选取多个样本石块;采用排水法确定每个样本石块的体积,并根据样本石块的体积,确定每个样本石块所属的大类别;获取每个大类别的每个石块的多个角度的照片作为第一训练样本,并生成标准样本库。
第一训练样本包含体积、质量和图像等信息。
步骤102,搭建卷积神经网络,获取初始的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所述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包括:1个输入层、10个卷积层、9个池化层和1个输出层;所述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激活函数为Relu激活函数。输入层的输入图像的大小为224*224。
步骤103,利用所述标准样本库对初始的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一次训练,得到一次训练后的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训练时,将标准样本库中的训练样本划分为训练集(train data=70%)、验证集(validation data=15%)和测试集(test data=15%)。分类数量选择为训练动量(momentum term=0.925)。训练的迭代次数设置为8000,每次迭代输入样本的数量设置为128。学习率设置为0.0001,权值衰减率设置为0.005。
步骤104,采集骨料原始图像,并采用图像处理的方式确定所述骨料原始图像中每块骨料所属的小类别,得到第二训练样本,并利用所述第二训练样本更新所述标准样本库。
采用五镜头倾斜摄像机组,获取一个骨料正射影像和四个骨料倾斜影像;从四个所述骨料倾斜影像中选择出质量最好的骨料倾斜影像作为第二训练样本的输入影像;采用图像处理的方式确定所述骨料正射影像中每块骨料所属的小类别,作为第二训练样本的目标输出结果。
其中,采用图像处理的方式确定所述骨料正射影像中每块骨料所属的小类别,作为第二训练样本的目标输出结果,具体包括:
1)对所述骨料正射影像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正射影像。
预处理操作:对正射影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将感兴趣目标和背景分离;对二值化处理过的图像使用高斯滤波进行降噪处理:减少图像中的噪音,增加图像对比度,提高分析精度,改善视觉效果;根据图像像素的灰度值使用阈值分割进行各个骨料的在图像上的分割,将图像中的骨料和背景分割开来。
2)对所述预处理后的正射影像进行canny算子边缘检测,确定所述预处理后的正射影像中每个骨料图像的边缘,得到边缘检测后的正射影像。
对预处理过的图像进行canny算子边缘检测:canny边缘检测的目的就是找到经过预处理的图像中亮度变化剧烈的像素点构成的集合,表现出来往往是轮廓。如果图像中边缘能够精确的测量和定位,那么,就意味着实际的骨料就能够被定位和测量,包括骨料的面积、骨料的直径、物体的形状等就能被测量。Canny边缘检测主要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先用一个高斯滤波器对图像进行滤波;第二步用Sobel水平和竖直检测子与图像卷积,来计算梯度和方向角;第三步非极大值抑制,即寻找图像中像素点局部最大值,将非极大值点所对应的灰度值置为0,这样可以剔除掉一大部分非边缘的点;第四步滞后阈值化,由于噪声的影响,经常会在本应该连续的边缘出现断裂的问题。滞后阈值化设定两个阈值:一个为高阈值Th,一个为低阈值Tl。如果任何像素边缘算子的影响超过高阈值,将这些像素标记为边缘;影响超过低阈值(高低阈值之间)的像素,如果与已经标记为边缘的像素4-邻接或8-邻接,则将这些像素也标记为边缘。即
如果该像素的梯度值小于Tl,则该像素为非边缘像素;
如果该像素的梯度值大于Th,则该像素为边缘像素;
如果该像素的梯度值介于Tl与Th之间,需要进一步检测该像素的3×3邻域内的8个点,如果这8个点内有一个或以上的点梯度超过了Th,则该像素为边缘像素,否则不是边缘像素。
3)对所述边缘检测后的正射影像进行膨胀和腐蚀处理,确定所述边缘检测后的正射影像中每个骨料的轮廓。
对边缘检测后的正射影像进行膨胀和腐蚀操作:膨胀就是求局部最大值的操作,核B(核可以是任何的形状和大小,它拥有一个单独定义出来的参考点,我们称其为锚点(anchorpoint)。多数情况下,核是一个小的中间带有参考点和实心正方形或者圆盘,其实,我们可以把核视为模板或者掩码)与图像进行卷积,即计算核B覆盖区域的像素点的最大值,并把这个最大值赋值给参考点指定的像素。这样就会使图像中的高亮区域逐渐增长。腐蚀则于膨胀相反,腐蚀就是求局部最小值的操作。对进行canny边缘检测的图像进行膨胀和腐蚀操作后即可得到更加明显的骨料轮廓。
4)根据所述所述边缘检测后的正射影像中每个骨料的轮廓,确定骨料正射影像中每个骨料的轮廓线。
使用findContours函数检测出边缘检测后的正射影像的骨料的轮廓:在边缘图中找到骨料的轮廓线,并使用sort_contours函数从左到右给检测出来的轮廓排序。
5)对骨料正射影像中每个骨料的轮廓线进行轮廓拟合,得到骨料正射影像中每个骨料的拟合最小外接椭圆。
建立循环一一对检测出来的轮廓拟合最小外接椭圆,得到骨料的相关属性数据:在计算机开源视觉库中调用minAreaRect函数拟合出骨料的最小外接矩形,并得到最小外接矩形的4个顶点坐标(x,y),宽,高和旋转角度,进一步计算出拟合外接矩形的面积。调用fitEllipse函数拟合出骨料的最小外接椭圆,得到外接椭圆的中心点坐标、长轴和短轴的长度,从而计算出外接椭圆拟合骨料的面积。
6)根据骨料正射影像中每个骨料的拟合最小外接椭圆确定原始图像中每个骨料所属的类别。
图像处理的关键在于提取出独立骨料的轮廓边界,进而实现特征参数的检测与估计。对于离散分布的骨料颗粒其石子的灰度明显要高于周围背景的灰度,用阈值分割的方法可以得到很好的分割结果。如图3所示,图(a)(b)(c)(d)是经过处理得到的各阶段图像。
步骤105,利用更新后的标准样本库对所述一次训练后的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二次训练,得到二次训练后的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步骤106,获取待测骨料图像。
具体包括:采用五镜头倾斜摄像机组,获取一个待测骨料正射影像和四个待测骨料倾斜影像;从一个所述待测骨料正射影像和四个所述待测骨料倾斜影像选择出质量最好的影像作为待测骨料图像。
步骤107,将所述待测骨料图像输入所述二次训练后的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确定所述待测骨料图像中每块骨料的分类结果。
待识别石块经设备拍摄可选取最优图像,通过二次训练后的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可将待识别石块迅速分类,根据分类信息得出粒径尺寸范围,得到待识别骨料的所属类别。并且设定更新时间,在更新时期将已识别数据集与相应识别结果更新录入标准样本库,更新识别网络模型。
步骤108,根据所述分类结果建立所述待测骨料的级配曲线。
具体包括:根据所述分类结果确定不同类别的骨料的数量;所述类别包括大类别和小类别;根据不同类别的骨料的数量,确定每种类别的骨料的质量比;根据每种类别的骨料的质量比,绘制骨料级配曲线。
其中,本发明的大类别和小类别是相对而言的。大类别的分类范围比较大,小类别的分类范围比较精细。例如大类别的分类范围为1:0-40mm、2:40-120mm……时,小类别的分类范围可以为1.1:0-10mm,1.2:10-20mm,1.3:20-30mm,1.4:30-40mm,;2.1:40-50mm,2.2:50-60mm,2.3:60-70mm,2.4:70-80mm,2.5:80-90mm,2.6:90-100mm,2.7:100-110mm,2.8,110-120mm;本发明的大类别和小类别可以互为验证,进一步的提高识别的准确性。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1.取大量样本石块多角度拍摄构建前期训练集,并通过排水法测量获得其体积存入标准样本库,标准样本库包含其体积、质量和图像等信息。通过对样本库的数据整合,利用机器学习进行分类训练,从而获得CNN模型。随着样本库的数据补充更新,CNN模型不断优化,精准度将不断提高。
2.本发明的方法还包括获得传送带上待识别混凝土骨料正射影像,经过预处理、图像分割和识别算法等步骤,获取各自属性,并根据属性信息获得更加精细的分类结果,并将其再次补充回标准样本库,实现样本库的再一次扩充和优化。且同时可以从多角度倾斜影像中用条件随机场选取图像,经过CNN模型实现粗骨料的分类。由于图像识别获得的属性信息中无法得出该石块精确体积,但与机器学习结合,基于CNN模型得出的分类结果,可获取对应较精准标准样本库分类,从而获得其精确体积。
3.根据分类信息得出骨料体积,从而得到整个待测骨料的各分类的质量比(每一个分类的质量m1(m2,m3…)/M总的百分比),最终绘制级配曲线,实现非接触测量的混凝土骨料级配快速识别。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非接触式测量的混凝土骨料级配快速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采集每个大类别的每个石块的多角度的照片作为第一训练样本,并生成标准样本库;
搭建卷积神经网络,获取初始的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利用所述标准样本库对初始的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一次训练,得到一次训练后的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采集骨料原始图像,并采用图像处理的方式确定所述骨料原始图像中每块骨料所属的小类别,得到第二训练样本,并利用所述第二训练样本更新所述标准样本库;
利用更新后的标准样本库对所述一次训练后的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二次训练,得到二次训练后的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采集待测骨料图像;
将所述待测骨料图像输入所述二次训练后的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确定所述待测骨料图像中每块骨料的分类结果;
根据所述分类结果建立所述待测骨料的级配曲线;
所述采集骨料原始图像,并采用图像处理的方式确定所述骨料原始图像中每块骨料所属的小类别,得到第二训练样本,具体包括:采用五镜头倾斜摄像机组,获取一个骨料正射影像和四个骨料倾斜影像;从四个所述骨料倾斜影像中选择出质量最好的骨料倾斜影像作为第二训练样本的输入影像;采用图像处理的方式确定所述骨料正射影像中每块骨料所属的小类别,作为第二训练样本的目标输出结果;
其中,所述采用图像处理的方式确定所述骨料正射影像中每块骨料所属的小类别,作为第二训练样本的目标输出结果,具体包括:对所述骨料正射影像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正射影像;对所述预处理后的正射影像进行canny算子边缘检测,确定所述预处理后的正射影像中每个骨料图像的边缘,得到边缘检测后的正射影像;对所述边缘检测后的正射影像进行膨胀和腐蚀处理,确定所述边缘检测后的正射影像中每个骨料的轮廓;根据所述所述边缘检测后的正射影像中每个骨料的轮廓,确定骨料正射影像中每个骨料的轮廓线;对骨料正射影像中每个骨料的轮廓线进行轮廓拟合,得到骨料正射影像中每个骨料的拟合最小外接椭圆;根据骨料正射影像中每个骨料的拟合最小外接椭圆确定原始图像中每个骨料所属的小类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测量的混凝土骨料级配快速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包括:1个输入层、10个卷积层、9个池化层和1个输出层;所述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激活函数为Relu激活函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测量的混凝土骨料级配快速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每个大类别的每个石块的多角度的照片作为第一训练样本,具体包括:
在骨料中选取多个样本石块;
采用排水法确定每个样本石块的体积,并根据样本石块的体积,确定每个样本石块所属的大类别;
获取每个大类别的每个石块的多角度的照片作为第一训练样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测量的混凝土骨料级配快速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待测骨料图像,具体包括:
采用五镜头倾斜摄像机组,获取一个待测骨料正射影像和四个待测骨料倾斜影像;
从一个所述待测骨料正射影像和四个所述待测骨料倾斜影像选择出质量最好的影像作为待测骨料图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测量的混凝土骨料级配快速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分类结果建立所述待测骨料的级配曲线,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分类结果确定不同类别的骨料的数量;所述类别包括大类别和小类别;
根据不同类别的骨料的数量,确定每种类别的骨料的质量比;
根据每种类别的骨料的质量比,绘制骨料级配曲线。
CN201910752374.1A 2019-08-15 2019-08-15 一种非接触式测量的混凝土骨料级配快速识别方法 Active CN1104581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52374.1A CN110458119B (zh) 2019-08-15 2019-08-15 一种非接触式测量的混凝土骨料级配快速识别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52374.1A CN110458119B (zh) 2019-08-15 2019-08-15 一种非接触式测量的混凝土骨料级配快速识别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58119A CN110458119A (zh) 2019-11-15
CN110458119B true CN110458119B (zh) 2020-08-18

Family

ID=68486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52374.1A Active CN110458119B (zh) 2019-08-15 2019-08-15 一种非接触式测量的混凝土骨料级配快速识别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581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52270B (zh) * 2020-04-23 2022-03-29 中南大学 基于图像匹配的粗粒土填料级配自动识别方法及应用***
CN111523616B (zh) * 2020-05-14 2021-01-29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粗粒土填料级配识别方法及应用***
CN111751253B (zh) * 2020-07-06 2022-10-14 重庆理工大学 一种混凝土骨料检测模型的形成方法及质量检测方法
CN112017164A (zh) * 2020-08-18 2020-12-0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基于深度阈值卷积模型的土石料级配检测方法
CN112183308A (zh) * 2020-09-25 2021-01-05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胶结砂砾石料在线识别与级配优化方法及***
CN112201101A (zh) * 2020-09-29 2021-01-08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教育培训***及培训方法
CN112924654B (zh) * 2021-01-15 2023-06-02 重庆交通大学 非接触式混凝土保塑性能智能化实时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3160125B (zh) * 2021-02-25 2023-11-03 同济大学 一种基于三维纹理特征的沥青路面混合料级配预估方法
CN112949463B (zh) * 2021-02-26 2023-08-04 长安大学 一种集料级配快速检测模型的建立、检测方法及***
CN113591830A (zh) * 2021-07-12 2021-11-02 汉谷云智(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列队竞争算法的骨料规格智能识别方法及设备
CN113487643B (zh) * 2021-07-19 2022-06-28 华电西藏能源有限公司大古水电分公司 一种胶结砂砾石料场采样确定方法
CN113486592B (zh) * 2021-07-19 2023-09-0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考虑多因素影响的胶结料结构性能演化预测方法
CN113740216B (zh) * 2021-09-09 2022-05-24 北京师范大学 一种宽级配混合骨料空地一体检测方法
CN113997410A (zh) * 2021-10-21 2022-02-01 怀化明达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看料台
CN114118266A (zh) * 2021-11-24 2022-03-01 华侨大学 一种表面含砂浆的再生骨料的视觉检测分类方法和***
CN116674091B (zh) * 2023-08-03 2023-12-19 福建南方路面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搅拌站后料场骨料自动上料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9515A (zh) * 2009-06-25 2009-12-23 福州大学 基于人工智能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CN103514370A (zh) * 2013-09-18 2014-01-15 天津大学 一种树脂混凝土骨料级配的优化构建算法
CN104966281A (zh) * 2015-04-14 2015-10-07 中测新图(北京)遥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多视影像的imu/gnss引导匹配方法
CN105510195A (zh) * 2015-12-07 2016-04-20 华侨大学 一种堆叠骨料的粒度粒形在线检测方法
CN107633229A (zh) * 2017-09-21 2018-01-26 北京智芯原动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人脸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8460341A (zh) * 2018-02-05 2018-08-2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集成深度卷积网络的光学遥感图像目标检测方法
CN109740657A (zh) * 2018-12-27 2019-05-10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图像数据分类的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方法与设备
CN109993766A (zh) * 2019-03-18 2019-07-09 南京理工大学 基于深度学习的砂石图像粒径检测方法
CN110047072A (zh) * 2019-04-30 2019-07-23 福建南方路面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的砂石粒径识别处理***及处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38510B (zh) * 2016-01-19 2019-03-22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的控制***及方法
CN108090434B (zh) * 2017-12-13 2020-06-23 赣州好朋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矿石快速识别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9515A (zh) * 2009-06-25 2009-12-23 福州大学 基于人工智能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CN103514370A (zh) * 2013-09-18 2014-01-15 天津大学 一种树脂混凝土骨料级配的优化构建算法
CN104966281A (zh) * 2015-04-14 2015-10-07 中测新图(北京)遥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多视影像的imu/gnss引导匹配方法
CN105510195A (zh) * 2015-12-07 2016-04-20 华侨大学 一种堆叠骨料的粒度粒形在线检测方法
CN107633229A (zh) * 2017-09-21 2018-01-26 北京智芯原动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人脸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8460341A (zh) * 2018-02-05 2018-08-2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集成深度卷积网络的光学遥感图像目标检测方法
CN109740657A (zh) * 2018-12-27 2019-05-10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图像数据分类的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方法与设备
CN109993766A (zh) * 2019-03-18 2019-07-09 南京理工大学 基于深度学习的砂石图像粒径检测方法
CN110047072A (zh) * 2019-04-30 2019-07-23 福建南方路面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的砂石粒径识别处理***及处理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混凝土裂缝识别;温作林等;《低温建筑技术》;20190628;9-12、21 *
基于深度学习的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高蔚;《混凝土》;20181127(第11期);58-61、7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58119A (zh) 2019-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58119B (zh) 一种非接触式测量的混凝土骨料级配快速识别方法
CN110118775B (zh) 厂拌水泥稳定碎石骨料组成快速检测方法
Zheng et al. Roundness and sphericity of soil particles in assemblies by computational geometry
Sun et al. Improved watershed analysis for segmenting contacting particles of coarse granular soils in volumetric images
CN109584286B (zh) 一种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沥青路面构造深度计算方法
Guo et al. A method of blasted rock image segmentation based on improved watershed algorithm
CN102494976A (zh) 一种超细晶粒钢晶粒的自动测量及其形态分类统计方法
CN109785307B (zh) 一种基于矢量引导的无人机影像道路损毁评估方法
CN112964712A (zh) 一种快速检测沥青路面状态的方法
CN107314957B (zh) 一种岩石块度尺寸分布的测量方法
CN104880389A (zh) 一种钢材晶粒混晶度的自动测量、精细分类方法及其***
Dan et al. Application of deep learning-based image recognition technology to asphalt–aggregate mixtures: Methodology
CN109146888B (zh) 一种基于差商分析的土裂隙分形维数计算方法
CN115564771A (zh) 一种基于建筑物基柱的混凝土裂纹识别方法
Kim et al. 3D image segmentation of aggregates from laser profiling
Papanicolaou et al. The use of fractals to quantify the morphology of cluster microforms
Wang et al. Fragmentation calculation method for blast muck piles in open-pit copper mines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laser point cloud data
CN115147401A (zh) 一种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土石坝坝料合格性智能检测方法
CN115205255A (zh) 基于深度学习的石料自动分级方法与***
Azarafza et al. Application of an image processing-based algorithm for river-side granular sediment gradation distribution analysis
Xie et al. Bridge defect detec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machine vision and embedded
CN108335321B (zh) 基于多角度照片的地表砾石尺度信息自动提取方法
Safaei Pixel and region-based image processing algorithms for det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pavement cracks
CN113177949B (zh) 一种大尺寸岩石颗粒特征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3361532B (zh) 一种图像识别方法、***、存储介质、设备、终端及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ei Tianjie

Inventor after: Jia Jinsheng

Inventor after: Zheng Cuiying

Inventor after: Wang Jiabao

Inventor after: Yang Huichen

Inventor before: Lei Tianjie

Inventor before: Shen Li

Inventor before: Gong Adu

Inventor before: Lv Juan

Inventor before: Song Wenlo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Ju

Inventor before: Li Shican

Inventor before: Zhou Lei

Inventor before: Chen Qiang

Inventor before: Li Aili

Inventor before: Wang Yang

Inventor before: Jia Jinsheng

Inventor before: Lou Hezhen

Inventor before: Cheng Ziyi

Inventor before: Feng Wei

Inventor before: Shi Wanli

Inventor before: Zhao Chun

Inventor before: Wan Jinhong

Inventor before: Liu Zhongwei

Inventor before: Lu Jingxuan

Inventor before: Qu Wei

Inventor before: Li Xiangyu

Inventor before: Wang Jiabao

Inventor before: Chen Wenjin

Inventor before: Li Mingyu

Inventor before: Li Yang

Inventor before: Cheng Hui

Inventor before: Huang Jintao

Inventor before: Zhao Linhong

Inventor before: Xu Ruirui

Inventor before: Zhang Pengpeng

Inventor before: Zheng Cuiying

Inventor before: Li Shuguang

Inventor before: Yang Huichen

Inventor before: Zhang Yazhen

Inventor before: Song Hongquan

Inventor before: Yue Jianwei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