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23053A - 一种建筑垃圾制备的高性能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垃圾制备的高性能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23053A
CN110423053A CN201910704171.5A CN201910704171A CN110423053A CN 110423053 A CN110423053 A CN 110423053A CN 201910704171 A CN201910704171 A CN 201910704171A CN 110423053 A CN110423053 A CN 1104230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bbish
concrete
pitch
preparation
mu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0417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智军
李光耀
朱东滨
王威
陈剑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70417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23053A/zh
Publication of CN1104230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230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18/00Use of agglomerated or waste materials or refuse as filler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Treatment of agglomerated or waste materials or refuse, specially adapted to enhance their filling properties in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 C04B18/04Waste materials; Refuse
    • C04B18/16Waste materials; Refuse from building or ceramic industr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7/00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 E01C7/08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 E01C7/10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of road-metal and cement or like binders
    • E01C7/14Concrete pav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7/00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 E01C7/08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 E01C7/10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of road-metal and cement or like binders
    • E01C7/14Concrete paving
    • E01C7/142Mixtures or their components, e.g. aggreg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00241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 C04B2111/00284Materials permeable to liqu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00474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 C04B2111/0075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for road constru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建筑技术领域的一种建筑垃圾制备的高性能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步骤一:将建筑垃圾进行分类,选择混凝土垃圾、泥浆垃圾和沥青垃圾;步骤二:将混凝土垃圾、泥浆垃圾和沥青垃圾分别进行精选,去除混凝土垃圾表面的泥土灰尘,去除泥浆垃圾中的杂物,去除沥青垃圾中的砖块和石子;步骤三:将混凝土垃圾放置在破碎机中进行粉碎,沥青垃圾进行加热;步骤四:粉碎后的混凝土块进行过筛,过滤剩余的混凝土块进行二次粉碎再过筛,通过该制备方法,将建筑垃圾进行回收后再利用,只使用少量的不回收的水泥和沥青即可,同时提高了沥青路面的透水性能,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垃圾制备的高性能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垃圾制备的高性能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地表逐步被建筑物或混凝土覆盖,这些不透水材料的覆盖给城市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地下水得不到补充,地下水位下降,引发地面下沉;雨水只能通过城市排水管网排出,雨水较大或城市排水管网出现故障时,很容易造成内涝;沿海地区还会导致海水倒灌。一方面,城市绿化消耗大量的浇灌用水;另一方面,大量的雨水不能被利用,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在这一背景下,透水混凝土和透水混凝土制品成为研究的热点和大量推广应用的新型材料,体现了“与环境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品有四类:一是水泥基透水混凝土及制品;二是沥青基透水混凝土;三是树脂基透水混凝土及制品;四是烧结透水制品,这些透水混凝土制备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水泥、沥青和树脂等不可再生资源,造成资源的浪费,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建筑垃圾指人们在从事拆迁、建设、装修、修缮等建筑业的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渣土、废旧混凝土、废旧砖石及其他废弃物的统称。按产生源分类,建筑垃圾可分为工程渣土、装修垃圾、拆迁垃圾、工程泥浆等;按组成成分分类,建筑垃圾中可分为渣土、混凝土块、碎石块、砖瓦碎块、废砂浆、泥浆、沥青块、废塑料、废金属、废竹木等。
建筑垃圾是指在工程中由于人为或者自然等原因产生的建筑废料,包括废渣土、弃土、淤泥以及弃料等。这些材料对于建筑本身而言是没有任何帮助的,但却是在建筑的过程中产生的物质,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这样才能够达到理想的工程项目建设,正因为是一个整体的过程,所以其环节的考虑是更重要的,在城市的建设中,大量的建筑垃圾没有得到利用而被填埋,造成土地的污染,最终造成水土流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垃圾制备的高性能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建筑垃圾没有被利用,且透水混凝土消耗大量的不可再生能源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垃圾制备的高性能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该高性能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一:将建筑垃圾进行分类,选择混凝土垃圾、泥浆垃圾和沥青垃圾;
步骤二:将混凝土垃圾、泥浆垃圾和沥青垃圾分别进行精选,去除混凝土垃圾表面的泥土灰尘,去除泥浆垃圾中的杂物,去除沥青垃圾中的砖块和石子;
步骤三:将混凝土垃圾放置在破碎机中进行粉碎,沥青垃圾进行加热;
步骤四:粉碎后的混凝土块进行过筛,过滤剩余的混凝土块进行二次粉碎再过筛;
步骤五:过筛后的混凝土加入泥浆、沥青、水泥、水和橡胶粉;
步骤六:将混合后的混合物放入水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
步骤七:搅拌后的混合物铺设在地面上,等待半干的状态下,再在其表面铺设一层沥青和泥浆混合物,等待完全干燥即可。
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混凝土垃圾为水泥和砂石混合制成,泥浆垃圾中固体物质在80-85%之间,固体物质中砂石在80-85%之间,沥青垃圾中沥青在25-30%之间。
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混凝土垃圾精选方式为露天放置进行冲洗或通过雨水冲洗,泥浆垃圾精选方式为人工进行杂物分拣,沥青精选方式为人工去除附着在其表面的砖块和石子。
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破碎机的转速为20r/min,沥青加热温度为130-180℃。
优选的,所述步骤四中选择60目筛。
优选的,所述步骤五中混凝土、泥浆、沥青、水泥、水和橡胶粉比为3:2:1:0.5:6:0.2。
优选的,所述步骤六中水泥搅拌机的转速为30r/min。
优选的,所述步骤七中半干的状态检测步骤为:使用者将一根锋利的实心杆***到地面,若插进去再***表面粘有混合物则为潮湿状态,若插进去再***表面没有粘有混合物则为半干状态,若插不进去则为基本全干状态。
优选的,所述步骤七中混合物铺设的厚度为4-7cm,沥青铺设的厚度为3-5cm,沥青和泥浆比为4:1,沥青中沥青油与矿石比为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该一种建筑垃圾制备的高性能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通过该制备方法,将建筑垃圾进行回收后再利用,只使用少量的不回收的水泥和沥青即可,同时提高了沥青路面的透水性能,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路面铺设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垃圾制备的高性能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用于对建筑垃圾进行回收的同时提高路面透水率。
实施例1
该高性能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一:将建筑垃圾进行分类,选择混凝土垃圾、泥浆垃圾和沥青垃圾;
步骤二:将混凝土垃圾、泥浆垃圾和沥青垃圾分别进行精选,去除混凝土垃圾表面的泥土灰尘,去除泥浆垃圾中的杂物,去除沥青垃圾中的砖块和石子;
步骤三:将混凝土垃圾放置在破碎机中进行粉碎,沥青垃圾进行加热;
步骤四:粉碎后的混凝土块进行过筛,过滤剩余的混凝土块进行二次粉碎再过筛;
步骤五:过筛后的混凝土加入泥浆、沥青、水泥、水和橡胶粉;
步骤六:将混合后的混合物放入水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
步骤七:搅拌后的混合物铺设在地面上,等待半干的状态下,再在其表面铺设一层沥青和泥浆混合物,等待完全干燥即可。
其中,步骤一中混凝土垃圾为水泥和砂石混合制成,泥浆垃圾中固体物质在80-85%之间,固体物质中砂石在80-85%之间,沥青垃圾中沥青在25-30%之间。
其中,步骤二中混凝土垃圾精选方式为露天放置进行冲洗或通过雨水冲洗,泥浆垃圾精选方式为人工进行杂物分拣,沥青精选方式为人工去除附着在其表面的砖块和石子,混凝土建筑垃圾大多为不规则状态,使用冲洗方式有效的提高杂物去除效果,提高混凝土精选效率,在对混凝土进行精选的同时,通过人工进行泥浆垃圾杂物分拣和沥青精选,与混凝土清洗同时进行,提高平精选的效率,减少时间上的浪费。
其中,步骤三中破碎机的转速为20r/min,沥青加热温度为130-180℃。
其中,步骤四中选择60目筛。
其中,步骤五中混凝土、泥浆、沥青、水泥、水和橡胶粉比为3:2:1:0.5:6:0.2。
其中,步骤六中水泥搅拌机的转速为30r/min。
其中,步骤七中半干的状态检测步骤为:使用者将一根锋利的实心杆***到地面,若插进去再***表面粘有混合物则为潮湿状态,若插进去再***表面没有粘有混合物则为半干状态,若插不进去则为基本全干状态,此种检测方法简单,用于检测的物体方便找寻,检测效率高。
其中,步骤七中混合物铺设的厚度为4cm,沥青铺设的厚度为3cm,沥青和泥浆比为4:1,沥青中沥青油与矿石比为1:6。
实施例1.1
该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步骤相同,不同的是步骤七中混合物铺设的厚度为5cm,沥青铺设的厚度为3cm。
实施例1.2
该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步骤相同,不同的是步骤七中混合物铺设的厚度为6cm,沥青铺设的厚度为3cm。
实施例2
该高性能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一:将建筑垃圾进行分类,选择混凝土垃圾、泥浆垃圾和沥青垃圾;
步骤二:将混凝土垃圾、泥浆垃圾和沥青垃圾分别进行精选,去除混凝土垃圾表面的泥土灰尘,去除泥浆垃圾中的杂物,去除沥青垃圾中的砖块和石子;
步骤三:将混凝土垃圾放置在破碎机中进行粉碎,沥青垃圾进行加热;
步骤四:粉碎后的混凝土块进行过筛,过滤剩余的混凝土块进行二次粉碎再过筛;
步骤五:过筛后的混凝土加入泥浆、沥青、水泥、水和橡胶粉;
步骤六:将混合后的混合物放入水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
步骤七:搅拌后的混合物铺设在地面上,等待半干的状态下,再在其表面铺设一层沥青和泥浆混合物,等待完全干燥即可。
其中,步骤一中混凝土垃圾为水泥和砂石混合制成,泥浆垃圾中固体物质在80-85%之间,固体物质中砂石在80-85%之间,沥青垃圾中沥青在25-30%之间。
其中,步骤二中混凝土垃圾精选方式为露天放置进行冲洗或通过雨水冲洗,泥浆垃圾精选方式为人工进行杂物分拣,沥青精选方式为人工去除附着在其表面的砖块和石子,混凝土建筑垃圾大多为不规则状态,使用冲洗方式有效的提高杂物去除效果,提高混凝土精选效率,在对混凝土进行精选的同时,通过人工进行泥浆垃圾杂物分拣和沥青精选,与混凝土清洗同时进行,提高平精选的效率,减少时间上的浪费。
其中,步骤三中破碎机的转速为20r/min,沥青加热温度为130-180℃。
其中,步骤四中选择60目筛。
其中,步骤五中混凝土、泥浆、沥青、水泥、水和橡胶粉的比为3:2:1:0.5:6:0.2。
其中,步骤六中水泥搅拌机的转速为30r/min。
其中,步骤七中半干的状态检测步骤为:使用者将一根锋利的实心杆***到地面,若插进去再***表面粘有混合物则为潮湿状态,若插进去再***表面没有粘有混合物则为半干状态,若插不进去则为基本全干状态,此种检测方法简单,用于检测的物体方便找寻,检测效率高。
其中,步骤七中混合物铺设的厚度为4cm,沥青铺设的厚度为4cm,沥青和泥浆比为4:1,沥青中沥青油与矿石比为1:6。
实施例2.1
该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步骤相同,不同的是步骤七中混合物铺设的厚度为5cm,沥青铺设的厚度为4cm。
实施例2.2
该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步骤相同,不同的是步骤七中混合物铺设的厚度为6cm,沥青铺设的厚度为4cm。
实施例3
该高性能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一:将建筑垃圾进行分类,选择混凝土垃圾、泥浆垃圾和沥青垃圾;
步骤二:将混凝土垃圾、泥浆垃圾和沥青垃圾分别进行精选,去除混凝土垃圾表面的泥土灰尘,去除泥浆垃圾中的杂物,去除沥青垃圾中的砖块和石子;
步骤三:将混凝土垃圾放置在破碎机中进行粉碎,沥青垃圾进行加热;
步骤四:粉碎后的混凝土块进行过筛,过滤剩余的混凝土块进行二次粉碎再过筛;
步骤五:过筛后的混凝土加入泥浆、沥青、水泥、水和橡胶粉;
步骤六:将混合后的混合物放入水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
步骤七:搅拌后的混合物铺设在地面上,等待半干的状态下,再在其表面铺设一层沥青和泥浆混合物,等待完全干燥即可。
其中,步骤一中混凝土垃圾为水泥和砂石混合制成,泥浆垃圾中固体物质在80-85%之间,固体物质中砂石在80-85%之间,沥青垃圾中沥青在25-30%之间。
其中,步骤二中混凝土垃圾精选方式为露天放置进行冲洗或通过雨水冲洗,泥浆垃圾精选方式为人工进行杂物分拣,沥青精选方式为人工去除附着在其表面的砖块和石子,混凝土建筑垃圾大多为不规则状态,使用冲洗方式有效的提高杂物去除效果,提高混凝土精选效率,在对混凝土进行精选的同时,通过人工进行泥浆垃圾杂物分拣和沥青精选,与混凝土清洗同时进行,提高平精选的效率,减少时间上的浪费。
其中,步骤三中破碎机的转速为20r/min,沥青加热温度为130-180℃。
其中,步骤四中选择60目筛。
其中,步骤五中混凝土、泥浆、沥青、水泥、水和橡胶粉的比为3:2:1:0.5:6:0.2。
其中,步骤六中水泥搅拌机的转速为30r/min。
其中,步骤七中半干的状态检测步骤为:使用者将一根锋利的实心杆***到地面,若插进去再***表面粘有混合物则为潮湿状态,若插进去再***表面没有粘有混合物则为半干状态,若插不进去则为基本全干状态,此种检测方法简单,用于检测的物体方便找寻,检测效率高。
其中,步骤七中混合物铺设的厚度为4cm,沥青铺设的厚度为5cm,沥青和泥浆比为4:1,沥青中沥青油与矿石比为1:6。
实施例3.1
该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步骤相同,不同的是步骤七中混合物铺设的厚度为5cm,沥青铺设的厚度为5cm。
实施例3.2
该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步骤相同,不同的是步骤七中混合物铺设的厚度为6cm,沥青铺设的厚度为5cm。
将实施例1、1.1和1.2标记为A,将实施例2、2.1和2.2标记为B,将实施例3、3.1和3.2标记为C,并将上述实施例中铺设的路面与现有技术铺设的路面进行透水率测试,将现有技术铺设的路面标记为D,通过不同的模拟降雨量,查看其表面积水和渗水速度,如下表:
降雨量为10mm时
序号 路面厚度(cm) 积水量(m<sup>3</sup>/L) 排水速度(m<sup>3</sup>/L) 渗水率(%)
A 5+3 5.2 5.1 98.0
B 5+4 5.4 5.2 96.2
C 5+5 5.7 5.3 92.9
D 5+4 5.8 4.8 82.7
降雨量为20mm时
序号 路面厚度(cm) 积水量(m<sup>3</sup>/L) 排水速度(m<sup>3</sup>/L) 渗水率(%)
A 6+3 8.3 7.9 95.1
B 6+4 8.6 8.1 94.1
C 6+5 8.8 8.0 90.9
D 6+4 9.3 7.5 80.6
降雨量为30mm时
由上表可以知晓,降水量为10mm时,路面厚度中,混合物铺设的厚度为4cm,沥青铺设的厚度为3cm时,可以完全将雨水排空,不会对路面造成积水,当降水量为20mm时,混合物铺设的厚度为5cm,沥青铺设的厚度为3cm的路面在渗水效率仍然高于现有的技术中,混合物铺设的厚度为5cm,沥青铺设的厚度为3cm的路面,当降水量为30mm时,混合物铺设的厚度为6cm,沥青铺设的厚度为3cm的路面在渗水效率仍然高于现有的技术中,混合物铺设的厚度为6cm,沥青铺设的厚度为4cm的路面,因此本申请文件中,通过建筑垃圾制备的透水混凝土铺设的路面,是一种高性能的透水混凝土路面。
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了一些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无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发明所披露的各个实施例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的描述仅仅是处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且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9)

1.一种建筑垃圾制备的高性能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高性能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一:将建筑垃圾进行分类,选择混凝土垃圾、泥浆垃圾和沥青垃圾;
步骤二:将混凝土垃圾、泥浆垃圾和沥青垃圾分别进行精选,去除混凝土垃圾表面的泥土灰尘,去除泥浆垃圾中的杂物,去除沥青垃圾中的砖块和石子;
步骤三:将混凝土垃圾放置在破碎机中进行粉碎,沥青垃圾进行加热;
步骤四:粉碎后的混凝土块进行过筛,过滤剩余的混凝土块进行二次粉碎再过筛;
步骤五:过筛后的混凝土加入泥浆、沥青、水泥、水和橡胶粉;
步骤六:将混合后的混合物放入水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
步骤七:搅拌后的混合物铺设在地面上,等待半干的状态下,再在其表面铺设一层沥青和泥浆混合物,等待完全干燥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垃圾制备的高性能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混凝土垃圾为水泥和砂石混合制成,泥浆垃圾中固体物质在80-85%之间,固体物质中砂石在80-85%之间,沥青垃圾中沥青在25-3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垃圾制备的高性能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混凝土垃圾精选方式为露天放置进行冲洗或通过雨水冲洗,泥浆垃圾精选方式为人工进行杂物分拣,沥青精选方式为人工去除附着在其表面的砖块和石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垃圾制备的高性能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破碎机的转速为20r/min,沥青加热温度为130-18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垃圾制备的高性能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选择60目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垃圾制备的高性能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混凝土、泥浆、沥青、水泥、水和橡胶粉比为3:2:1:0.5:6:0.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垃圾制备的高性能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中水泥搅拌机的转速为30r/min。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垃圾制备的高性能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七中半干的状态检测步骤为:使用者将一根锋利的实心杆***到地面,若插进去再***表面粘有混合物则为潮湿状态,若插进去再***表面没有粘有混合物则为半干状态,若插不进去则为基本全干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垃圾制备的高性能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七中混合物铺设的厚度为4-7cm,沥青铺设的厚度为3-5cm,沥青和泥浆比为4:1,沥青中沥青油与矿石比为1:6。
CN201910704171.5A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建筑垃圾制备的高性能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04230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04171.5A CN110423053A (zh)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建筑垃圾制备的高性能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04171.5A CN110423053A (zh)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建筑垃圾制备的高性能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23053A true CN110423053A (zh) 2019-11-08

Family

ID=68413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04171.5A Pending CN110423053A (zh)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建筑垃圾制备的高性能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2305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47701A (zh) * 2020-08-10 2020-12-08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高强度孔隙透水混凝土路面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44547B1 (ja) * 1999-06-04 2000-05-22 株式会社エフイ石灰工業所 再生加熱大粒径型アスファルト混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舗装の構築方法
CN101624273A (zh) * 2009-08-07 2010-01-13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废弃混凝土再生微粉作为填料的沥青混合料
CN101973726A (zh) * 2010-09-25 2011-02-16 钱卫胜 一种部分利用钢渣作粗集料的透水路面
CN104003661A (zh) * 2014-05-19 2014-08-27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一种透水再生沥青混合料路面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69958A (zh) * 2018-10-30 2019-01-25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掺水泥大孔隙透水性再生沥青混合料及制备和测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44547B1 (ja) * 1999-06-04 2000-05-22 株式会社エフイ石灰工業所 再生加熱大粒径型アスファルト混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舗装の構築方法
CN101624273A (zh) * 2009-08-07 2010-01-13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废弃混凝土再生微粉作为填料的沥青混合料
CN101973726A (zh) * 2010-09-25 2011-02-16 钱卫胜 一种部分利用钢渣作粗集料的透水路面
CN104003661A (zh) * 2014-05-19 2014-08-27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一种透水再生沥青混合料路面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69958A (zh) * 2018-10-30 2019-01-25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掺水泥大孔隙透水性再生沥青混合料及制备和测定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47701A (zh) * 2020-08-10 2020-12-08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高强度孔隙透水混凝土路面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61262A (zh) 一种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202031001U (zh) 一种复合透水道路构造
CN103290753A (zh) 纳米复合环保透水砖及其生产方法
CN104878678A (zh) 一种透水及保水的透水路面结构施工方法
CN204875416U (zh) 一种透水路面结构
CN205205600U (zh) 一种再生路面结构
CN103553471B (zh) 一种废弃混凝土制透水砖的方法及该透水砖的铺设方法
CN110052480A (zh) 渣土处理***的处理方法
CN103352411A (zh) 基于砼砂基透水砖的雨水渗透收集装置
CN109972475A (zh) 一种生态透水铺装结构
CN104763017B (zh) 利用建筑废弃材料的地面渗透雨水回收***及其施工方法
CN106746998A (zh) 一种渣土的资源化利用工艺及方法
CN106544941A (zh) 一种具有净化功能的透水路面
CN108301275A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23053A (zh) 一种建筑垃圾制备的高性能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CN109338839B (zh) 一种建筑垃圾再利用城市渗蓄***
CN109722968A (zh) 一种建筑垃圾制备的高性能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01449A (zh) 透水型再生水泥稳定碎石及其施工方法
CN110510898A (zh) 一种固体废料制成的透水地面骨料及该骨料制成的透水砖
CN105803888A (zh) 一种海绵型道路铺装结构
CN104164822A (zh) 利用建筑废料铺设人行路面的工艺
CN108863219A (zh) 一种水泥稳定建筑垃圾再生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2064260U (zh) 一种绿建筑环保透水、排气人工运动场
CN208486146U (zh) 一种新型滤渗透园路台阶及下沉式广场铺设结构
CN210333715U (zh) 新型渣土处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