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09989A - 绳制动装置的保持结构以及具备绳制动装置的保持结构的遮蔽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绳制动装置的保持结构以及具备绳制动装置的保持结构的遮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09989A
CN110409989A CN201910335860.3A CN201910335860A CN110409989A CN 110409989 A CN110409989 A CN 110409989A CN 201910335860 A CN201910335860 A CN 201910335860A CN 110409989 A CN110409989 A CN 1104099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pe
brake apparatus
halliard
pouring weight
add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3586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山庆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chikawa Bukish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chikawa Bukish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10571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09367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achikawa Bukish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chikawa Bukish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4099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099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9/26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 E06B9/28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with horizontal lamellae, e.g. non-liftable
    • E06B9/30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with horizontal lamellae, e.g. non-liftable liftable
    • E06B9/32Operating, guiding, or securing devices therefor
    • E06B9/323Structure or support of upper box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9/26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 E06B9/28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with horizontal lamellae, e.g. non-liftable
    • E06B9/30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with horizontal lamellae, e.g. non-liftable liftable
    • E06B9/32Operating, guiding, or securing devices therefor
    • E06B9/326Details of cords, e.g. buckles, drawing knob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为了遮蔽装置的遮蔽材料不要以高速移动,为了能够通过视觉感知确认限制将遮蔽材料垂下的绳的移动的绳制动装置的制动动作。绳制动装置(1)的制动动作时进行运动,重块(7a)的旋转运动或者保持重块(7a)的保持脚部的旋转运动,传递用于使重块(7a)旋转的动力的动力传递部件的任一旋转运动,以成为从上梁(102)的外部能够视觉感知上述运动的位置,将绳制动装置(1)保持于上梁(102)。通过将这些重块(7a)及动力传递部件收容的框体的一部分或全部由具有透光性的材料构成,提高可视性。

Description

绳制动装置的保持结构以及具备绳制动装置的保持结构的遮 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遮蔽装置所具备的绳制动装置的保持结构以及具备绳制动装置的保持结构的遮蔽装置。
背景技术
横式百叶窗或百褶帘等的遮蔽装置是通过使遮蔽材料升降,从而切换采光与遮光的。例如,在横式百叶窗中,下梁自上梁利用升降绳悬挂,在这些下梁与上梁之间配置有多个百叶板。能够通过将升降绳往上拉,使下梁与百叶板上升,从窗等采光。另外,升降绳利用锁扣装置锁住,不对连接于升降绳的操作绳进行把持等的约束,下梁等也不会下落。在进行窗等的遮光的情况下,使下梁下降。另外,通过稍微拉动操作绳来解除锁扣装置,下梁利用自重下降。此时,若任凭下梁自然下落,则以高速下落,可能视情况而定强烈碰撞窗框等。
为防止下梁的高速下落,如专利文献1与专利文献2公开的那样,使用了用于限制升降绳的移动的制动装置。即,是一种在升降绳要自然下落时捕捉升降绳,对升降绳的移动进行制动的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2016/194642A1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206895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发明中记载了:在基部70的底面的外侧安装有安装筒702,通过在设置于上梁内的轴等的部件中嵌入安装筒702,能够将制动装置1000稳定地配置于上梁内。
此外,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发明中记载了:在制动装置1000的基部70的底面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固定上梁130内的配置的安装筒702,在设置于上梁130的底面的安装凹部136中安装有安装筒702。由此,能够将制动装置1000稳定地配置到上梁130内。
然而,如这些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公开的那样,在安装筒702安装于安装凹部136的结构中,制动装置因上梁的壁部而被隐藏。因此,不能确认制动装置是否在正常地进行制动动作,有可能因进行强制操作而损坏制动装置。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认绳制动装置的动作的绳制动装置的保持结构以及具备绳制动装置的保持结构的遮蔽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第1观点、本发明的绳制动装置的保持结构,其具备:使遮蔽装置所具备的遮蔽材料升降的绳的移动、并且减小该绳的向一方方向移动的速度的制动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述绳制动装置的上梁,和设置于所述上梁,将所述绳制动装置保持于该上梁的保持手段,和设置于所述上梁,成操作者能够视觉感知所述制动部件的工作状态的状态的可视部。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上述发明中,所述可视部是设置于所述上梁的保持所述绳制动装置的一部分的保持孔。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上述发明中,所述可视部是所述上梁所具备的开口。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上述发明中,优选将制动部件保持于重块支架的制动用的重块。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上述发明中,优选能够视觉感知在重块的旋转时的旋转的重块支架的工作状态。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上述发明中,优选能够视觉感知向重块传递旋转力的动力传递部件的工作状态。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上述发明中,优选能够视觉感知向限制绳限制部件的绳的移动的限制位置的移动动作。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上述发明中,优选能够视觉感知绳限制部件向限制位置移动后,该绳限制部件进行的绳的移动限制运动。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上述发明中,优选为使操作者能够视觉感知,所述绳制动装置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由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形成。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上述发明中,优选操作者能够从上梁的底面侧或者侧面侧视觉感知。
另外,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2观点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操作者能够视觉感知绳制动装置的制动部件的工作状态的状态下,该绳制动装置保持于上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绳制动装置的保持结构以及具备绳制动装置的保持结构的遮蔽装置,能够确认绳制动装置的制动部件的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绳制动装置进行说明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在示出了图1所示的绳制动装置的图,从作用侧看的处于组装有绳引导部的状态的绳制动装置立体图。
图3是示出了图2所示的从操作侧看到的绳制动装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构成图1所示的绳制动装置的滑块的一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在示出了图4所示的滑块的图,示出了从作用侧看到的滑块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在示出了图4所示的滑块的图,示出了从操作侧看到的滑块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了构成图1所示的绳制动装置的基部的一实施方式,示出了从作用侧看到的基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对图7所示的基部进行说明的图,示出了从操作侧看到的基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对图7所示的基部进行说明的图,示出了从下方看到的基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了沿着图7中的4-4线的面切断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了构成图1所示的绳制动装置的行星架的一实施方式的图,是示出了从上方看到的行星架的状态的立体图,示出了将行星齿轮分离。
图12是示出了图11所示的行星架的从下方看到的状态的立体图,示出了将行星齿轮分离。
图13是示出了行星架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是示出了从上方看到的行星架的状态的立体图,示出了将行星齿轮分离。
图14是示出了图13所示的行星架的从下方看到的状态的立体图,示出了将行星齿轮分离。
图15是图13所示的行星架的仰视图。
图16是示出了构成图1所示的绳制动装置的重块支架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是示出了从上方看到的重块支架的状态的立体图,示出了将重块分离。
图17是示出了图16所示的重块支架的从上方看到的状态的立体图,示出了将重块安装着的状态。
图18是示出了图17所示的重块支架的从下方看到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9是示出了构成图1所示的绳制动装置的盖的一实施方式的图,是示出了从上方看到的盖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0是示出了图19所示的盖的从下方看到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1是示出了在图1所示的绳制动装置组装的绳引导部的一实施方式,是从作用侧看到的绳引导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2是示出了图21所示的绳引导部的从操作侧看到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3是示出了利用图1的分解立体图所示的部件组装的绳制动装置的图,示出了从作用侧看到的该绳制动装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4是示出了图23所示的绳制动装置的从操作侧看到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5是图23所示的绳制动装置的俯视图。
图26是对图1所示的绳制动装置的动力传递路径进行说明的图,利用驱动轴的旋转对旋转的驱动齿轮和行星架的内齿轮的啮合状态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27是示出了沿图2中的1-1线的水平面切断的剖面的立体图,示出了驱动齿轮和行星架的内齿轮的啮合状态。
图28是示出了沿图2中的2-2线的水平面切断的剖面的立体图,示出了行星架的行星齿轮与固定内齿轮、太阳齿轮的啮合状态。
图29是对图1所示的绳制动装置的动力传递路径进行说明的图,示出了利用驱动齿轮的旋转对旋转的行星齿轮和太阳齿轮的啮合状态。
图30是沿着图2中的3-3线的垂直面切断的剖视图。
图31是示出了使用图1所示的绳制动装置的百叶窗的第1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2是对在图31所示的第1实施例的百叶窗上组装绳制动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是将上梁以水平面切断的剖视图,产品宽度较小的百叶窗的情况表示为(A),产品宽度较大的情况表示为(B)。
图33是示出了使用图1所示的绳制动装置的百叶窗的第2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4是对在图33所示的第2实施例的百叶窗上组装绳制动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是将上梁以水平面切断的剖视图,产品宽度较小的百叶窗的情况表示为(A),产品宽度较大的情况表示为(B)。
图35是示出了使用图1所示的绳制动装置的百叶窗的第3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6是对在图35所示的第3实施例的百叶窗上组装绳制动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是将上梁以水平面切断的剖视图。
图37是示出了使用图1所示的绳制动装置的百叶窗的第4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8是对在图37所示的第4实施例的百叶窗上组装绳制动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是将上梁以水平面切断的剖视图。
图39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绳制动装置的保持结构的第1实施方式的图,是示出了上梁的从下方看到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0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绳制动装置的保持结构的第1实施方式的图,是示出了上梁的内部的图。
图41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绳制动装置的保持结构的第2实施方式的图,是示出了上梁的内部的图。
图42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绳制动装置的保持结构的第3实施方式的图,是示出了上梁的内部的图。
图43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绳制动装置的保持结构的第4实施方式的图,是示出了上梁的内部的图。
图44是对向绳制动装置通过升降绳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是示出了绳制动装置和组装于该绳制动装置的绳引导部的从作用侧看到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45是对向绳制动装置通过升降绳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绳制动装置和组装于该绳制动装置的绳引导部的从操作侧看到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46是对向绳制动装置通过升降绳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是图44所示的绳引导部的右视图。
图47是对向绳制动装置通过两根升降绳的一实施例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
图48是对向绳制动装置通过三根升降绳的一实施例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
图49是对向绳制动装置通过四根升降绳的一实施例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具体地说明。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将遮蔽装置作为横式百叶窗,将利用绳制动装置限制移动的绳作为升降绳进行说明。
图1至图30示出了绳制动装置的一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了将本发明的绳制动装置1分解成各个部件的分解立体图,一并标注引导升降绳的移动的绳引导部9。该绳制动装置1将基部2与滑块3、行星架4、行星齿轮5、滑块垫圈6、重块支架7、重块7a、盖8作为主体而构成。进一步地,在绳制动装置1的基部2上,以覆盖该基部2的状态配置且组装有绳引导部9。此外,滑块3的成为驱动力转换单元的驱动滚子32和怠速滚子33旋转自如地支撑于滑块托架31。
图2是示出了将在绳制动装置1上组装绳引导部9的状态示出的从前方侧看到的状态的立体图,一并标注升降绳CD。在图2中,将升降绳CD在箭头P所示方向移动的情况作为利用该绳制动装置1制动的向作用侧Po的移动,将在箭头Q所示方向的移动作为向操作侧Qi的移动。图3是示出了将在绳制动装置1上组装绳引导部9的状态示出的从后方侧(即操作侧Qi)看到的状态的立体图,一并标注升降绳CD。
此外,在各图中,在升降绳CD向箭头P所示方向移动时,将从绳制动装置1出来的一侧定义为作用侧Po,将向绳制动装置1进入的一侧定义为操作侧Qi。此外,在绳引导部9中,升降绳CD的出入通过作用侧引导口91和操作侧引导口92进行。另外,关于作用侧引导口91和操作侧引导口92在后面进行说明。
(滑块3)
参照图4和图5、图6对滑块3的结构进行说明。
滑块3构成为作为绳限制部件的驱动滚子32和怠速滚子33旋转自如地支撑于滑块托架31。此外,通过这些驱动滚子32和怠速滚子33构成制动部件。另外,图4是滑块3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示出了从作用侧Po,即从前方看到的滑块3的状态的立体图。此外,图6是示出了从操作侧Qi,即从后方看到的滑块3的状态的立体图。在滑块托架31的成为作用侧Po的前壁31a,如图4和图5所示,形成有插通升降绳CD的作用侧开口31b。此外,如图6所示,在成为操作侧Qi的后壁31c上形成有插通升降绳CD的操作侧开口31d。这些作用侧开口31b和操作侧开口31d设置在相对的位置。此外,在后壁31c上,在夹着操作侧开口31d的位置上一对弹簧收容部31e以将后壁31c切口的状态而形成,在该弹簧收容部31e中收容有压缩螺旋弹簧34。在滑块托架31的顶壁31f和底壁31g上,形成有从作用侧Po看时的自左右边缘部向中央部伸长并切入的长孔状的保持透孔31f1、31f2、31g1、31g2。此外,在顶壁31f的相同的左右边缘部,各在适当的两个位置设置有向外侧突出的定位突起31h。
如图1和图4所示,驱动滚子32具有滚子部32a和驱动轴32b、分别覆盖滚子部32a的端面的垫圈32c,及嵌入驱动轴32b的下端部的作为一个动力传递部件的成为第1齿轮的驱动齿轮35。滚子部32a的外周面例如是比金属摩擦系数高的树脂制,但在其外周面也可以施行像突起等那样的提高摩擦力的加工。如后面所述,像这样的外周面与升降绳CD之间产生比较大的摩擦力。此外,该滚子部32a嵌合于驱动轴32b,能够将滚子部32a和驱动轴32b、驱动齿轮35成为一体,以驱动轴32b为中心进行旋转。
如图1和图4所示,怠速滚子33具有滚子部33a和怠速轴33b。滚子部33a的外周面优先比金属的摩擦系数高的树脂制,但可以与升降绳CD之间产生滑动,也能够用金属制。此外,滚子部33a不需要与怠速轴33b成为一体旋转。如后面所述,该怠速滚子33只要能够用其滚子部33a和驱动滚子32的滚子部32a将升降绳CD夹持,可以是任何形式。
而且,如图5和图6所示,在滑块托架31的保持透孔31f1和保持透孔31g1上分别宽松地插进驱动滚子32的驱动轴32b。此时,垫圈32c夹设于滚子部32a的端面与滑块托架31的内侧面之间。此外,驱动齿轮35位于滑块托架31的底壁31g的下方。此外,在滑块托架31的保持透孔31f2和保持透孔31g2上宽松地插进怠速滚子33的怠速轴33b。
(基部2)
参照图7至图10对基部2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7是示出了从作用侧Po、即从前方看到的基部2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了从操作侧Qi、即从后方看到的基部2的状态的立体图。此外,图9是从底面看到的基部2的立体图,图10是示出了沿着图7中的4-4线切断的剖视图。如图9和图10所示,该基部2形成为能够收容滑块3和行星架4、行星齿轮5、滑块垫圈6、重块支架7、重块7a的形状的壳体。基部2具有滑块收容部21、行星架收容部22、固定内齿轮23、盖保持部25、重块支架收容部26。滑块收容部21的上部的平面形状形成为几乎方形的筒状。在该滑块收容部21的下部一体地形成有行星架收容部22,该行星架收容部22的内面形成为引导行星架4的外周面的圆筒面。在该行星架收容部22的下部一体地形成有固定内齿轮23,该固定内齿轮23成为动力传递部件的一个。此外,在固定内齿轮23的下部一体地设置有圆筒状的重块支架收容部26。
在滑块收容部21的前壁21a形成有作用侧开口21b,在后壁21c的与作用侧开口21b相对的位置上形成有操作侧开口21d。此外,在滑块收容部21收容滑块3的状态下,作用侧开口21b配置于与滑块3的作用侧开口31b相对的位置,操作侧开口21d配置于与滑块3的操作侧开口31d相对的位置。滑块收容部21的顶壁21e上设置有凸轮孔24a和凸轮孔24b。这些凸轮孔24a、24b设置在作用侧开口21b和操作侧开口21d之间的夹持升降绳CD的位置。在这些凸轮孔24a、24b中分别宽松地插进驱动滚子32的驱动轴32b和怠速滚子33的怠速轴33b的上部。即,驱动滚子32和怠速滚子33被这些凸轮孔24a和凸轮孔24b所引导成移动自如。此外,这些凸轮孔24a和凸轮孔24b在作用侧Po相互接近而在操作侧Qi相互远离的方向上延伸,它们形成的形状成为大致接近V字形的形状。另外,在作为这些凸轮孔24a和凸轮孔24b的边缘部的右侧壁21f和左侧壁21g的一侧,加强肋凸轮24c和加强肋凸轮24d在顶壁21e分别突出地设置。加强肋凸轮24c的凸轮孔24a侧的面(滑动面)以与该凸轮孔24a的内面连续的方式设置,这些面形成为引导驱动轴32b的凸轮面24e。此外,加强肋凸轮24d的凸轮孔24b侧的面(滑动面)以与该凸轮孔24b的内面连续的方式设置,这些面形成为引导怠速轴33b的凸轮面24f。另外,如后面所述,压缩螺旋弹簧34施加回复力,使滑块3朝向驱动轴32b和怠速轴33b被按压在这些凸轮面24e、24f的方向移动。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示例了在施力单元使用压缩螺旋弹簧34的结构,例如,扭矩螺旋弹簧,其他的如果有能够使滑块3向捕捉位置的方向移动的施力的部件,不限于压缩螺旋弹簧34。
在滑块收容部21中,右侧壁21f和左侧壁21g以相对的方式设置。它们中,在右侧壁21f上形成有卡止孔21h,在左侧壁21g上形成有卡止孔21i。此外,横跨侧壁21f和顶壁21e形成有切口窗部21j,并且横跨左侧壁21g和顶壁21e形成有切口窗部21k。在左右侧壁21f、21g的各内侧面,如图7与图8所示,分别形成一对在上下方向上从滑块收容部21的下端部至切口窗部21j、21k的凹状的引导槽21m,滑块托架31的定位突起31h能够在这些引导槽21m内移动。进一步地,在定位突起31h位于切口窗部21j、21k的状态下,该定位突起31h能够沿着切口窗部21j、21k的下侧的边缘移动,其移动方向为与引导槽21m的方向正交的方向。
配置于基部2的滑块收容部21的下部的行星架收容部22的外形形成为圆筒形,以旋转自如的状态收纳行星架4。行星架4在行星架收容部22的圆筒部分的内面被引导旋转。在作为基部2的外形的该行星架收容部22的下部设置有盖8以卡合状态被保持的盖保持部25。在该盖保持部25的四个角部分别形成有将行星架4的旋转中心O作为中心的圆弧状的卡止孔25a。此外,在盖保持部25的作用侧Po以向外周侧突出的方式设置有脚保持部25b,相同地在盖保持部25的操作侧Qi以向外周侧突出的方式设置有脚保持部25c。在脚保持部25b、25c的左右的端部分别设置有卡合阻挡部25d。此外,在脚保持部25b的中间部设置有共两个卡止突起(卡止突起部25e、25f),在脚保持部25c的中间部设置有一个卡止突起(卡止突起部25g)。
另外,在行星架收容部22的下部形成的固定内齿轮23的中心与行星架4的旋转中心O一致。
在基部2的盖保持部25的下部设置的圆筒状的重块支架收容部26的下端部设置有切口部26a,在该切口部26a的上方侧设置有上述卡止孔25a。
(行星架4)
图11和图12示出了行星架4的一实施方式,图11是示出了从上方看到的行星架4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2是示出了从下方看到的行星架4的状态的立体图。该行星架4具有形成内齿轮41的环状支承部42和设置于该环状支承部42的下部的凸缘部43。内齿轮41与嵌入驱动滚子32的驱动轴32b的驱动齿轮35啮合。在凸缘部43中,从下面侧的凸缘面43a以适当的深度朝向上方的方式形成有适当数量的支承孔44。另外,该支承孔44的一部分,如图11所示,与环状支承部42重合。
通过在该支承孔44宽松地插进行星齿轮5的支承轴51,从而行星齿轮5旋转自如。此外,这些行星齿轮5的旋转中心轴配置在以行星架4的旋转中心O为中心的相同的圆周上,利用行星架4的旋转,行星齿轮5以行星架4的旋转中心O为中心进行公转。该行星齿轮5与在基部2的行星架收容部22的下部形成的固定内齿轮23啮合。
图13至图15示出了行星架4的其他实施方式,图13是示出了从上方看到的行星架4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4是示出了从下方看到的行星架4的状态的立体图。此外,图15是图13所示的行星架的仰视图。该行星架4具有形成内齿轮41的环状支承部42,和在该环状支承部42的下部,大径比该环状支承部42大的凸缘部43。此外,环状支承部42的上部设置有利用圆锥形的一部分的锥形部42a。通过该锥形部42a,将行星架4收容至基部2时的作业性变良好,此外,减少因行星架4的旋转产生的摩擦。内齿轮41与嵌入驱动滚子32的驱动轴32b的驱动齿轮35啮合。在凸缘部43,从下面侧的凸缘面43a以适当的深度朝向上方的方式形成有适当数量的支承孔44,在该支承孔44宽松地插进行星齿轮5的支承轴51,支撑行星齿轮5。此外,该支承孔44的一部分,如图13至图15所示,与环状支承部42重合,位于内齿轮41的正下方。因此,与在凸缘部43设置支承轴且在该支承轴支撑行星齿轮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小配置支承孔44的圆的直径,能够减小行星齿轮5的公转圆的直径,能够减小配置行星齿轮5的空间。
此外,在凸缘部43的下方以大致圆弧状设置有中空状的引导突起43b,该引导突起43b的外周面与凸缘部43的外周面一致。该引导突起43b沿着凸缘面43a的周向以等间隔设置,邻接的引导突起43b之间的部分形成支承孔44。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六个引导突起43b,另一方面,在周向上以等间隔形成三个支承孔44,因此支承孔44在引导突起43b彼此邻接之间的部分以隔一个的方式形成。
通过在上述支承孔44宽松地插进行星齿轮5的支承轴51,行星齿轮5旋转自如。另外,引导突起43b的突出高度比行星齿轮5的下端面的高度小。此外,各行星齿轮5的旋转中心轴以行星架4的旋转中心O为中心配置在相同的圆周上,利用行星架4的旋转,行星齿轮5以行星架4的旋转中心O为中心进行公转。该行星齿轮5与在基部2的行星架收容部22的下部形成的固定内齿轮23啮合。此外,将行星齿轮5的支承轴51宽松地插进支承孔44时,在邻接的引导突起43b之间将行星齿轮5进行定位,因此能够在这些引导突起43b的引导下,将支承轴51容易地***支承孔44。
(重块支架7)
在图16和图17和图18中示出了重块支架7。图16是示出了从上方看到的重块支架7的状态的立体图,示出了将作为制动部件的重块7a分离的状态。此外,图17是示出了将重块7a保持在重块支架7的状态。进一步地,图18是示出了从下方看到的使重块7a保持的状态的重块支架7的状态的立体图。重块支架7在其外周面形成太阳齿轮71。此外,该太阳齿轮71形成于圆环状的太阳齿轮部72的外周面,以与该太阳齿轮部72的下端面重合的方式设置有多个保持脚部73。各保持脚部73朝向太阳齿轮部72的径向延伸,这些保持脚部73在周向上以等间隔配置。该太阳齿轮71的旋转中心与行星架4的旋转中心O一致。此外,在该太阳齿轮71啮合行星齿轮5。即,行星齿轮5与固定内齿轮23啮合,并且啮合于太阳齿轮71。
在该实施方式中,重块支架7具备共八个保持脚部73。而且,在邻接的两个保持脚部73之间配置重块7a,该重块支架7在与保持脚部73之间以形成适当的游隙的状态被保持。并且,保持脚部73的基端侧以与太阳齿轮部72的下端面重合的方式设置,如图18所示,因此重块7a配置至太阳齿轮部72的内径侧。因此,能够追求重块支架7的小型化,并且减小太阳齿轮71的节圆直径。并且,如前面所述能够减小行星齿轮5的公转圆的直径,因此能够减小太阳齿轮71的节圆直径。此外,重块7a的厚度与保持脚部73的轴向的长度(高度)相等,或重块7a的厚度可以稍大。另外,重块7a配置在一对保持脚部73之间,通过这些保持脚部73并不限制姿势等。因此,重块7a能够相对于保持脚部73在太阳齿轮71的轴向上移动。因此,在重块7a公转时,该重块7a的轴向的面,如后面所述,成为与引导部件接触。此时,若保持脚部73与该引导部件接触,则可能阻碍重块7a的公转,将使重块7a接触于引导部件(在后面详细叙述)。
太阳齿轮71的旋转中心与行星架4的旋转中心O一致。此外,在该太阳齿轮71啮合行星齿轮5。即,行星齿轮5与固定内齿轮23啮合,并且啮合于太阳齿轮71。
而且,通过太阳齿轮71的旋转,重块7a将旋转中心O作为中心进行公转,通过该公转时的离心力作用在径向上,重块7a能够相对于保持脚部73滑动。此外,使保持脚部73的太阳齿轮部72侧的端部与该太阳齿轮部72的圆环状的内周面一致。该保持脚部73的下面,如图16至图18所示,从前端部至适当的位置减小壁厚形成台阶部73a。因此,在将重块7a保持在保持脚部73的状态下,重块7a的下面向比保持脚部73的下侧面更向下的下方突出,如上所述,能够使重块7a可靠地接触于引导部件。
(盖8)
图19和图20示出了盖8,图19是示出了从上部看到的盖8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0是示出了从下部看到的盖8的状态的立体图。盖8具备圆盘状的盖体部81和在盖体部81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突出设置的支承柱部82,及在盖体部81的周边部上等间隔地指向上方的突出地设置的卡止脚部83。另外,盖体部81的外径为能够宽松地插进重块支架收容部26的内径的大小。此外,盖体部81能够形成为矩形,但优选具备能够宽松地插进重块支架收容部26的部分。
从盖体部81的上表面一侧以突出的方式形成有一对导轨81a、81b,这一对导轨81a、81b将旋转中心O作为中心,它们的半径设为不同。因此,导轨81a和导轨81b之间存在适当的间隔。在支承柱部82的外周侧宽松地嵌入行星架4的凸缘部43和重块支架7,行星架4和重块支架7能够以该支承柱部82为中心旋转。因此,支承柱部82的中心与旋转中心O一致。在重块支架7宽松地嵌入支承柱部82的外周侧的状态下,成为形成于重块支架7的保持脚部73的台阶部73a位于上述导轨81a、81b的结构。此外,如后面所述,这些导轨81a、81b可以是任一个。
支承柱部82形成为圆筒形,其底部通过盖体部81闭合。此外,在支承柱部82的圆筒的内侧,通过竖立设置壁厚的框状部82a形成凸轮槽84a、84b。将盖8与基部2连结时,以凸轮槽84a与基部2的凸轮孔24a相对,凸轮槽84b与凸轮孔24b相对的方式限定各位置。而且,驱动轴32b的上部***凸轮孔24a,下部***该凸轮槽84a。此外,怠速轴33b的上部***凸轮孔24b,下部***该凸轮槽84b。此外,这些凸轮槽84a、84b能够可靠地引导***的驱动轴32b和怠速轴33b,并且是有因驱动轴32b和怠速轴33b的移动不容易破损的深度,且它们是以有足够的壁厚的框状部82a形成的。另外,支承柱部82的底部也可以是不利用盖体部81闭合而是开放的结构。但是,在支承柱部82的底部闭合的情况下,驱动轴32b和怠速轴33b的下部不露出来。因此,能够防止尘埃等进入这些驱动轴32b和怠速轴33b的部分。
卡止脚部83的剖面形状设置为与基部2的卡止孔25a相对应的形状,在卡止脚部83中的与支承柱部82相对的一侧的前端部(上方侧的部分)设置有向支承柱部82一侧突出的卡止爪83a。此外,在该卡止脚部83的基端部形成有透孔83b,由此在卡止脚部83具备挠性。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示例了设置有四个卡止脚部83的结构,该卡止脚部83也可以是至少在对角上有两个。
(绳引导部9)
图21和图22示出了绳引导部9,图21是示出了从作用侧Po、即从前方看到的绳引导部9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2是示出了从操作侧Qi、即从后方看到的绳引导部9的状态的立体图。构成绳引导部9的右侧壁93和左侧壁94形成为大致梯形,在它们的上缘架设有屋根板95。另外,右侧壁93和左侧壁94的形状不限于梯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且屋根板95也可以是平板。此外,在右侧壁93的内侧面设置有卡止爪部93a,在左侧壁94的内侧面设置有卡止爪部94a。这些卡止爪部93a、94a分别卡合于设置在基部2的卡止孔21h、21i,使绳引导部9连结在基部2上。从屋根板95的左右的端部以向左右突出的状态设置有肩部95a。即,该肩部95a比侧壁93、94进一步向侧方突出。
作用侧引导口91由上部板91a、下部板91b、以及侧壁93围起而形成,而操作侧引导口92由上部板92a、下部板92b、以及侧壁94围起而形成。任一个上部板91a、92a架设于侧壁93、94的高度方向的中间部,任一个下部板91b、92b架设于侧壁93、94的下部。另外,在作为侧壁93、94的下端部的夹设于下部板91b、92b的部分设置有以矩形状切口的切口部93b、94b。此外,在下部板91b的下面设置有一对卡合脚部91c,并且在下部板92b的下表面设置有一对卡合脚部92c。一对卡合脚部91c的成为不互相相对的一侧(外侧)的面之间的距离(面间距离)和一对卡合脚部92c的成为不互相相对的一侧(外侧)的面之间的距离(面间距离),与上述卡合阻挡部25d互相相对的一侧(内侧)的面之间的距离(面间距离)设置为大致相等。
在作用侧引导口91和操作侧引导口92的各高度方向的中间部设置有架设于侧壁93、94的引导板91d、92d。而且,在作用侧引导口91,一对导销96a、96b以横跨上部板91a和下部板91b之间的方式设置。此外,在操作侧引导口92上,导销97在上部板91a和下部板91b的中央部,以横跨两者的方式设置。另外,这些导销96a、96b、97的长边方向与驱动滚子32的驱动轴32b的方向平行。
(绳制动装置1的组装)
以下说明关于像上述那样构成的绳制动装置1的组装。
首先,组装滑块3。如图1和图5、图6所示,在安装有滚子部32a的驱动轴32b上,使紧贴于滚子部32a的端部并宽松地嵌入垫圈32c,在驱动轴32b的下部临近垫圈32c安装驱动齿轮35,组装驱动滚子32。由此,滚子部32a和驱动轴32b、驱动齿轮35成为一体旋转。另一方面,在滚子部33a***怠速轴33b,组装怠速滚子33。另外,滚子部33a和怠速轴33b可以是成为一体旋转的结构,也可以是滚子部33a相对于怠速轴33b旋转的结构。
此外,将驱动滚子32的驱动轴32b自侧方分别***滑块托架31的保持透孔31f1和保持透孔31g1。此时,如图5所示,垫圈32c位于顶壁31f以及底壁31g的各自的内侧面和滚子部32a的端面之间,并且驱动齿轮35位于底壁31g的下侧。此外,将怠速滚子33的驱动轴32b从侧方分别***形成于顶壁31f的保持透孔31f2和形成于底壁31g的保持透孔31g2。此外,弹簧收容部31e收容压缩螺旋弹簧34。
接下来,将组装的滑块3装入基部2。在滑块3的顶壁31f的外侧面与基部2的顶壁21e的内侧面相对的状态下,将滑块3***滑块收容部21。此时,将形成于滑块托架31的定位突起31h,从形成于滑块收容部21的内侧面的引导槽21m的下端部***,压缩螺旋弹簧34成为压缩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使定位突起31h在引导槽21m内滑动,并且向顶壁21e的方向移动。此时,压缩螺旋弹簧34成为接触于滑块收容部21的后壁21c的状态,回复力作用于将后壁21c的内侧面和滑块3远离的方向上。而且,从顶壁31f突出的各驱动轴32b和怠速轴33b***各凸轮孔24a和凸轮孔24b,使滑块3相对于滑块收容部21移动。而且,定位突起31h在引导槽21m内滑动一到达切口窗部21j、21k,定位突起31h和引导槽21m之间的嵌入就被解除,因此滑块3受到压缩螺旋弹簧34的回复力,向前壁21a侧移动。此时,定位突起31h在切口窗部21j、21k的边缘部滑动并移动,之后因切口窗部21j、21k的边缘部,滑块3不会从滑块收容部21脱落。并且,受到压缩螺旋弹簧34的回复力,滑块3向前壁21a侧移动的方向被按压。因此,如果阻止压缩螺旋弹簧34的回复力不使滑块3移动,滑块3不会从滑块收容部21脱离。此外,通过驱动轴32b***凸轮孔24a,怠速轴33b***凸轮孔24b的状态,驱动滚子32和怠速滚子33被这些凸轮孔24a和凸轮孔24b所限制。
滑块3收容于滑块收容部21后,使行星架收容部22收容行星架4的环状支承部42。此时,在驱动齿轮35使内齿轮41啮合。此外,在凸缘面43a的支承孔44***支承轴51且能够旋转地支撑行星齿轮5。在该状态下,行星齿轮5与形成于基部2的固定内齿轮23啮合。而且,滑块垫圈6以覆盖行星齿轮5的方式配置。该滑块垫圈6的外径比行星架4的外径大,内径为行星齿轮5的齿顶在内周的内侧露出的大小。
接下来,在滑块垫圈6的内侧配置重块支架7。在该状态下,使行星齿轮5与重块支架7的太阳齿轮71啮合。而且,在重块支架7的保持脚部73保持重块7a,用盖8闭合基部2的底部。
用盖8闭合基部2的底部时,在形成于盖保持部25的卡止孔25a中***盖8的卡止脚部83。此时,利用卡止脚部83的弹性和卡止脚部83的透孔83b附近的挠性,卡止脚部83向外侧弯曲,卡止爪83a在重块支架收容部26的外周面滑动且卡止脚部83***卡止孔25a。该卡止爪83a一通过卡止孔25a,卡止脚部83就从弯曲状态恢复至原来形状,卡止爪83a卡合于卡止孔25a的上侧边缘部。此外,此时,盖8***重块支架收容部26。此外,形成卡止脚部83的透孔83b的部分,位于形成于重块支架收容部26的下端部的切口部26a,重块支架收容部26的下端和盖体部81的底面成为大致相等的高度。在该状态下,盖8不会从基部2脱落,收容于基部2的滑块3和行星架4、行星齿轮5、滑块垫圈6、重块支架7、重块7a被定位在基部2的规定的位置。此外,行星架4和重块支架7宽松地嵌入盖8的支承柱部82,这些行星架4和重块支架7能够将该支承柱部82作为轴进行旋转。因此,该支承柱部82为能够使行星架4和重块支架7宽松地嵌入的高度。
此外,用盖8闭合基部2时,从滑块3的底壁31g向下方突出的驱动轴32b和怠速轴33b以各自***到在该盖8形成的凸轮槽84a和凸轮槽84b的方式,以确定盖8的方向。由此,成为以下状态:驱动轴32b通过基部2的凸轮孔24a和盖8的凸轮槽84a被支撑,怠速轴33b被凸轮孔24b和凸轮槽84b所支撑。
如上述那样,在基部2的底部通过盖8闭合的状态下,如图23和图24所示,组装绳制动装置1。而且,在该绳制动装置1上组装绳引导部9。
(绳引导部9的组装)
绳引导部9,在作用侧引导口91成为与基部2的作用侧开口21b相对的朝向的状态下从基部2的上方套上。在该姿势下将绳引导部9压入基部2,绳引导部9的各卡止爪部93a、94a卡合于基部2的各卡止孔21h、21i,防止绳引导部9从基部2脱离。此外,绳引导部9的卡合脚部91c、91c与脚保持部25b的卡合阻挡部25d、25d的内侧面相对,这些卡合脚部91c、91c与脚保持部25b的卡合阻挡部25d、25d抵接。此外,卡合脚部92c、92c与脚保持部25c的卡合阻挡部25d、25d的内侧面相对,这些卡合脚部92c、92c与脚保持部25c的卡合阻挡部25d、25d抵接。此外,存在于绳引导部9的作用侧引导口91的导销96a、96b的端面,与卡止突起部25e、25f相对。存在于绳引导部9的操作侧引导口92的导销97的端面,与设置于脚保持部25c的卡止突起部25g相对。另外,通过使绳引导部9的卡合脚部91c、91c位于盖保持部25的脚保持部25b和脚保持部25c,从而能够抑制收容于基部2的用于制动的部件上受到施加到绳引导部9的不可预测的外力的影响,能够维持顺利的制动动作。
绳引导部9组装的状态由图2和图3所示。如图2和图3所示,绳引导部9在组装的状态下,通过升降绳CD。该升降绳CD自绳引导部9的作用侧引导口91,通过基部2的作用侧开口21b,进一步通过驱动滚子32和怠速滚子33之间,进一步通过基部2的操作侧开口21d以及绳引导部9的操作侧引导口92。像这样通过绳制动装置1和绳引导部9的升降绳CD,能够向图2和图3的箭头P和箭头Q所示的方向移动。另外,如前面所述,箭头P所示的方向是升降绳CD的向作用侧Po的移动,将向该方向的移动定义为前进。此外,箭头Q所示的方向是升降绳CD的向操作侧Qi的移动,将向该方向的移动定义为后退。
(向制动用的重块7a的动力传递)
图23和图24、图25示出了绳制动装置1,图23是示出了从作用侧Po看到的绳制动装置1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4是示出了从操作侧Qi看到的绳制动装置1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5是绳制动装置1的俯视图。
如前面所述,在收容于滑块收容部21的滑块3上,通过压缩螺旋弹簧34施加回复力以向作用侧Po移动。因此,驱动轴32b通过凸轮孔24a的内面以及加强肋凸轮24c的滑动面向凸轮面24e按压,此外怠速轴33b通过凸轮孔24b的内面以及加强肋凸轮24d的滑动面向凸轮面24f按压。因此,这些驱动轴32b和怠速轴33b由该凸轮面24e、24f引导进行移动。另外,伴随着这些驱动轴32b和怠速轴33b的移动,滑块3相对于基部2移动。
此外,通过绳制动装置1的升降绳CD由驱动滚子32和怠速滚子33所夹持。若升降绳CD向作用侧Po移动(即若前进),则驱动滚子32和怠速滚子33各自旋转。并且,伴随着升降绳CD的前进,驱动滚子32和怠速滚子33前进,位于限制升降绳CD的移动的限制位置。驱动轴32b和怠速轴33b在前进时分别由凸轮孔24a和凸轮孔24b引导,因此驱动滚子32与怠速滚子33靠近。因此,在该限制位置,增加了利用这些驱动滚子32和怠速滚子33夹持升降绳CD的力。并且,伴随着升降绳CD的移动,在驱动滚子32和怠速滚子33中的至少驱动滚子32旋转,这是因为升降绳CD和驱动滚子32之间的摩擦力大。通过该旋转驱动轴32b也旋转。即,在位于限制位置的状态下,驱动轴32b继续旋转。而且,通过升降绳CD的前进,在图25的俯视图中如箭头U所示,驱动滚子32在图25中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另一方面,怠速滚子33在图25上如箭头C所示那样在图25中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另外,怠速滚子33的外周面和升降绳CD之间产生滑动也没关系。即,只要能够维持怠速滚子33与驱动滚子32配合夹持升降绳CD的状态就可以。此外,并不一定要怠速滚子33旋转,因此,怠速轴33b也不需要旋转。
若驱动滚子32向箭头U方向旋转,嵌入该驱动滚子32的驱动轴32b的驱动齿轮35也向同一方向旋转。该驱动齿轮35如图26和图27所示,啮合行星架4的内齿轮41。因此,利用驱动齿轮35的旋转的内齿轮41,将该内齿轮41的旋转中心O作为中心在图26以及图27中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此外,图27是图2中沿着1-1线切断的剖面的立体图。
然而,驱动齿轮35的旋转中心是驱动轴32b的轴心,该轴心与旋转中心O不一致。并且,通过升降绳CD的前进,驱动滚子32受到与升降绳CD之间的摩擦力和压缩螺旋弹簧34的回复力而移动。因此,驱动齿轮35的旋转中心和旋转中心O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与此相对,凸轮孔24a为即使该位置关系变化仍能够维持驱动齿轮35和内齿轮41的啮合关系的形状。并且,即使在驱动滚子32向作用侧Po移动的情况下,也有必要能够与怠速滚子33配合维持升降绳CD的夹持状态。因此,凸轮孔24a和凸轮孔24b以比操作侧Qi在作用侧Po更相互靠近的方式形成,设置为大致接近V字形的状态。通过***怠速轴33b的凸轮孔24b的形状,怠速滚子33能够以与驱动滚子32配合维持升降绳CD的夹持状态的方式移动。因此,若升降绳CD继续前进,则利用该升降绳CD与驱动滚子32和怠速滚子33之间的摩擦力及压缩螺旋弹簧34的回复力,驱动轴32b和怠速轴33b被凸轮孔24a、24b所引导,与滑块3一起向作用侧Po。
若利用驱动齿轮35的旋转,内齿轮41向与箭头U方向相同的方向,即将旋转中心O作为中心在图26以及图27中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则支撑于行星架4的行星齿轮5将旋转中心O作为中心在图26以及图27中向逆时针方向公转。该行星齿轮5,如图28所示,与形成于基部2的内侧面的固定内齿轮23啮合。因此,行星齿轮5进行公转,并且通过与该固定内齿轮23的啮合关系将支承轴51作为轴进行自转。另外,图28是在图2中沿着2-2线切断的剖面的立体图。
行星齿轮5与固定内齿轮23啮合,并且如图28和图29所示,也与形成于重块支架7的外周面的太阳齿轮71啮合。利用行星齿轮5的自转,太阳齿轮71与行星齿轮5的自转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即,在图28以及图29中向逆时针方向将旋转中心O作为中心进行旋转。
然而,行星齿轮5的支承轴51支撑于比内齿轮41更下部的凸缘部43的支承孔44,该支承孔44的一部分的位置与环状支承部42重合。因此,如图30所示,行星齿轮5的一部分相对于内齿轮41的一部分,在与旋转中心O平行的方向(上下方向)上重合。另外,图30是图2中沿着3-3线切断的剖面的立体图。
另一方面,与上述不同,将行星齿轮5支撑于比环状支承部42的外周面更外侧,由此行星齿轮5的一部分相对于内齿轮41的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不重合的结构的情况下,驱动齿轮35、内齿轮41、行星齿轮5、固定内齿轮23配置于在平面上投影时不重叠的位置。与此相对,如图30所示,行星齿轮5的一部分相对于内齿轮41的一部分,在与旋转中心O平行的方向(上下方向)上以重叠的方式配置的情况下,若将该配置在平面上投影,则该配置的一部分变成重叠。因此,能够减小这些驱动齿轮35、内齿轮41、行星齿轮5的配置空间,与行星齿轮5啮合的固定内齿轮23的直径也变小,能够减小绳制动装置1的前后左右的大小。因此,能够减小使该绳制动装置1保持的上梁的宽度。
在行星齿轮5和重块支架7的重块7a之间的位置,如图29所示,夹设有滑块垫圈6。太阳齿轮71与通过该滑块垫圈6的内周侧且向该滑块垫圈6的上方突出的行星齿轮5啮合。此外,滑块垫圈6的外径比行星架4的外径大,因此能够防止行星齿轮5和重块7a的干扰。此外,行星齿轮5其支承轴51***支承孔44且能够旋转,因此支承轴51可能从支承孔44脱落。然而,即使支承轴51要脱落,也被滑块垫圈6阻止。另外,行星齿轮5在接触于该滑块垫圈6的状态下允许公转、旋转。
太阳齿轮71形成于重块支架7的外周面,太阳齿轮71旋转并且重块支架7将旋转中心O作为中心进行旋转。保持于该重块支架7的保持脚部73的重块7a将旋转中心O作为中心进行公转,受到离心力从保持脚部73向外周方向脱离。此时,保持脚部73在周向上以等间隔配置,并且保持脚部73的外周侧成扩开的状态。因此,重块7a能够利用离心力容易地向外周方向脱离。而且,重块支架7配置于圆筒状的重块支架收容部26,作用有离心力的重块7a抵接该重块支架收容部26的内周面,该重块7a在重块支架收容部26的内周面滑动。这成为重块支架7的旋转阻力,变成对重块支架7的旋转作用制动力。另外,为了利用重块7a的制动确实起作用,优选在重块7a产生大的离心力,为此优选重块支架7的转速较大。因此,优选在从驱动齿轮35向重块支架7传递旋转时迅速增速。进一步地,优选重量极大的重块7a。
即,通过升降绳CD的前进驱动齿轮35旋转,从该驱动齿轮35依次向内齿轮41、行星齿轮5、固定内齿轮23、太阳齿轮71传递驱动力,通过在作为制动部件的重块7a上施加离心力而产生制动力。通过该制动力,重块支架7的旋转减速,使与太阳齿轮71啮合的行星齿轮5的公转减速,并使行星架4的旋转减速。该行星架4的减速成为驱动齿轮35的旋转阻力。因此,安装有驱动齿轮35的驱动滚子32减速。在该驱动滚子32上与怠速滚子33配合夹持升降绳CD,因此驱动滚子32的旋转的减速作用于阻止升降绳CD的移动的方向,作为限制升降绳CD的移动的制动力而起作用。并且,升降绳CD在继续移动期间,因驱动滚子32和怠速滚子33继续旋转,所以在重块7a上继续作用离心力,也继续产生制动力。因此,继续在升降绳CD的移动上作用制动力。
然而,为了使制动力顺利地产生,重块7a必须可靠地与重块支架收容部26的内周面抵接,优选重块7a受到离心力并顺利地向外周方向移动。因此,将不会阻止重块7a顺利的移动。例如,盖8的盖体部81是与重块7a相对的部分,在重块7a旋转时若接触于盖体部81则成为阻力,阻止重块7a的顺利移动。此外,根据不同情况有可能重块7a不向外周方向移动,不产生制动力。因此,通过由形成于盖体部81的上表面的导轨81a、81b引导重块7a旋转,重块7a能够顺利地向外周方向移动。在该情况下,优选导轨81a、81b与重块7a的接触面积极小,这些导轨81a、81b与重块7a之间不产生摩擦。由此,重块7a能够顺利地旋转,并且顺利地向外周方向进行移动。另外,导轨81a、81b可以是任何一个,在重块7a向外周方向移动的情况下,重块7a不要从导轨上脱离。此外,根据重块7a旋转时的动作重块7a的姿势变化可能从一个导轨脱离。因此,优选设置两个导轨81a、81b。另外,在保持脚部73的台阶部73a上,这些导轨81a、81b位于相对的位置。即,通过形成台阶部73a,保持脚部73成为不接触导轨81a、81b的结构。
此外,如前面所述,重块7a和行星齿轮5之间夹设有滑块垫圈6,因此重块7a和行星齿轮5不接触,不会有损重块7a顺利地向外周方向的移动。
(百叶窗和绳制动装置1的作用)
接下来,对设置有上述绳制动装置1的作为遮蔽装置的横式百叶窗的实施方式进行以下说明,一并对绳制动装置1的作用进行说明。
图31和图32示出了组装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绳制动装置1的百叶窗100。图31是百叶窗的立体图,图32是将上梁的内部示出的将上梁在水平面切断所示平面的剖视图。另外,该百叶窗100是被称为一杆式的百叶窗100。此外,图32(A)示出了对应于产品宽度较小的百叶窗的上梁的情况的结构,图32(B)示出了对应于产品宽度较大的百叶窗的上梁的情况的结构。
该百叶窗100配置有在下侧配置的作为遮蔽材料的下梁101和在上侧配置的上梁102之间的多枚百叶板103,上梁102经由安装托架104被安装,该安装托架104固定于顶壁或侧壁。下梁101通过升降绳CD升降自如地悬挂。另外,在该百叶窗100中,利用以适当的间隔配置的两根升降绳CD,悬挂下梁101。此外,连结于架设在下梁101和上梁102的方向控制绳RC,各百叶板103设定为规定的高度。
升降绳CD导入上梁102内,通过未图示的引导手段进行引导,且在上梁102内沿着长边方向拉伸设置。在上梁102内配设有锁扣装置105和绳制动装置1,两根升降绳CD通过这些锁扣装置105和绳制动装置1。而且,绳制动装置1在比两根升降绳CD更外侧,靠近两根升降绳CD的一侧成为作用侧Po的方向上配置。此外,在上梁102内,倾斜轴107转动自如地支撑于长边方向。该倾斜轴107如图31以及图32所示,经由倾斜齿轮108a和倾斜接头108b与在上梁102的端部配置的中空的倾斜杆108连动。即,使倾斜杆108旋转,则经由倾斜接头108b和倾斜齿轮108a的倾斜轴107旋转。此外,通过锁扣装置105和绳制动装置1的升降绳CD从上梁102的端部插通中空的倾斜杆108的内部。另外,倾斜轴107通过支承部107a支撑。
如图31所示,在倾斜杆108的下部,把手108c与倾斜杆108一体地设置,能够把持该把手108c使倾斜杆108旋转。插通倾斜杆108的升降绳CD连接于在倾斜杆108的下端存在的平衡器108d,通过拉动该平衡器108d而拉动升降绳CD,由此下梁101上升。
方向控制绳RC通过百叶板103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架设于下梁101与上梁102之间。此外,方向控制绳RC与在上梁102内的配置在长边方向上的倾斜轴107连动。而且,若利用倾斜杆108的旋转倾斜轴107旋转,则在一对方向控制绳RC间的上下方向的移动不同,由此改变百叶板103的倾斜角度。
该百叶窗100设置在窗等的内侧。若使下梁101上升则百叶板103也向上方折叠,由此能够从窗等采光。若使下梁101从上升位置下降的下降状态,则百叶板103能够相对于窗等相对配置。此外,通过改变百叶板103的倾斜角度,即使在下降状态也能够调节光量进行采光。
在百叶窗100的下降状态中,在使百叶窗100上升并折叠中,用户把持平衡器108d,之后向下拉。由此,经由升降绳CD下梁101向上升,因此百叶板103也向上升,窗等打开。此时,升降绳CD从绳制动装置1的作用侧Po向操作侧Qi移动。通过该升降绳CD的移动,驱动滚子32被凸轮孔24a的凸轮面24e和凸轮槽84a所引导,怠速滚子33被凸轮孔24b的凸轮面24f和凸轮槽84b所引导。由此,驱动滚子32以及怠速滚子33阻止压缩螺旋弹簧34的回复力与滑块3一起向操作侧Qi移动。通过向操作侧Qi移动,分离这些驱动滚子32和怠速滚子33,因此在平衡器108d下拉时,这些驱动滚子32和怠速滚子33不对升降绳CD施加制动力,能够顺利地拉动升降绳CD。因此,下梁101顺利地上升。此外,例如,根据日照角度想维持下梁101在中途停止打开下部的状态的情况下,下梁101到所希望的位置时放松拉动平衡器108d的力。如此,锁扣装置105动作阻止升降绳CD的移动。由此,下梁101在该位置停止成为下部打开的状态。想从该状态重新打开的情况下,稍微下拉平衡器108d解除锁扣装置105的动作,能够上拉下梁101。
在该百叶窗100折叠的情况下,下梁101上升并靠近上梁102。为使下梁101下降,在该状态下,稍微下拉平衡器108d解除锁扣装置105的动作。从平衡器108d上一把手拿开,升降绳CD就变成自由状态,下梁101利用其自重下落。伴随着下梁101的下落,升降绳CD从操作侧Qi向作用侧Po移动。
此外,滑块3受到压缩螺旋弹簧34的回复力以向作用侧Po移动的方式推压,驱动滚子32和怠速滚子33夹持升降绳CD。此时,夹持升降绳CD的力变小,不能限制升降绳CD的移动。用该较小的力夹持升降绳CD的驱动滚子32和怠速滚子33的位置成为释放位置。在该状态下,若升降绳CD从操作侧Qi向作用侧Po移动,则驱动滚子32和怠速滚子33与滑块3一起进一步地向作用侧Po移动并位于捕捉位置。驱动滚子32和怠速滚子33的向作用侧Po的移动,是由凸轮孔24a和凸轮槽84a引导并移动的。另外,怠速滚子33是被凸轮孔24b和凸轮槽84b引导并且维持升降绳CD的夹持状态向作用侧Po的方向移动的。
通过该升降绳CD的从操作侧Qi向作用侧Po的移动,如前面所述,驱动滚子32在图30中向逆时针方向(箭头U所示方向)旋转。并且,驱动滚子32为了移动到捕捉位置,升降绳CD用较大的力被驱动滚子32和怠速滚子33所夹持。因此,驱动滚子32可靠地进行旋转。而且,如前面所述,驱动滚子32的旋转从驱动齿轮35传递至太阳齿轮71,使该太阳齿轮71旋转。由此,在重块7a上施加离心力进行制动动作产生制动力。受到该制动力制动驱动滚子32的旋转,限制升降绳CD的移动。因此,减小了悬挂于升降绳CD的下梁101的下落速度,该下梁101以低速下降。并且,下梁101在继续下降时制动作用在继续。
在下梁101的下降中途,若把持平衡器108d使升降绳CD的移动停止,则锁扣装置105动作。由此,升降绳CD被保持,下梁101成为被维持在该位置的状态,能够变成百叶窗100的下部打开的状态。此时,因为下梁101的下降速度较小,因此能够容易地停止在所希望的位置,使在所希望的开放度停止变得容易。
参照图33和图34,对在称为杆式的百叶窗110上组装该绳制动装置1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图33是百叶窗110的立体图,图34是将上梁的内部示出的将上梁以水平面切断所示的平面的剖视图。此外,图34(A)是示出了对应于产品宽度较小的百叶窗的上梁102的情况的结构,图34(B)是示出了对应于产品宽度较大的百叶窗的上梁102的情况的结构。此外,另外,与图31和图32所示的实施例的结构相同的部位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标记。
通过锁扣装置105和绳制动装置1的升降绳CD,从设置在上梁102的适当部位的绳出口102a垂下。垂下的两根升降绳CD从绳平衡器111的一方导入,从该绳平衡器111的另一方垂下操作用绳HC。该操作用绳HC的前端部连接于下梁101的端部。
倾斜轴107经由倾斜齿轮112a和倾斜接头112b与倾斜杆112连动,因此把持倾斜杆112使其旋转则倾斜轴107旋转。通过倾斜轴107的旋转操作方向控制绳RC改变百叶板103的倾斜角度。此外,若把持操作用绳HC或者绳平衡器111并拉动升降绳CD,则下梁101上升。
在该百叶窗110中,与百叶窗100的情况相同,用于遮光的下梁101利用其自重下落,通过绳制动装置1的动作,减小下落速度以低速下降。
在图35以及图36所示的百叶窗120中,在上梁102的中央部以夹持百叶板103的宽度配置一对升降绳CD。此外,沿着一对升降绳CD,配置一对方向控制绳RC。此外,在上梁102的两端部配置升降绳CD和方向控制绳RC。进一步地,在上梁102的中央部和两端部的中间位置配置有方向控制绳RC。该百叶窗120是被称为一杆式的百叶窗,倾斜轴107经由倾斜齿轮121a和倾斜接头121b与中空的倾斜杆121连动。此外,若把持在倾斜杆121的下部设置的把手121c使其旋转,则倾斜轴107旋转并操作方向控制绳RC。此外,升降绳CD通过倾斜杆121的内部,与配置于倾斜杆121的下端部的平衡器121d连动,若拉动该平衡器121d,则升降绳CD被拉动,下梁101上升。
在该百叶窗120中,与百叶窗100的情况相同,若用于遮光的下梁101利用其自重下落,则通过绳制动装置1的动作,减小下落速度以低速下降。
此外,在图37以及图38所示的百叶窗130中,与上述百叶窗120相同,在上梁102的中央部夹持百叶板103的宽度配置有一对升降绳CD。此外,沿着一对升降绳CD,配置有一对方向控制绳RC。此外,在上梁102的两端部配置有升降绳CD和方向控制绳RC。进一步地,在上梁102的中央部和两端部的中间位置配置有方向控制绳RC。该百叶窗130是被称为杆式的百叶窗,通过锁扣装置105和绳制动装置1的四根升降绳CD,从设置于上梁102的适当部位的绳出口102a垂下。垂下的升降绳CD从绳平衡器131的一方导入,从该绳平衡器131的另一方垂下操作用绳HC。该操作用绳HC的前端部连接于下梁101的端部。
倾斜轴107经由倾斜齿轮132a和倾斜接头132b与倾斜杆132连动。若把持倾斜杆112使其旋转则倾斜轴107旋转。通过倾斜轴107的旋转操作方向控制绳RC改变百叶板103的倾斜角度。此外,若把持操作用绳HC或者绳平衡器131并拉动升降绳CD,则下梁101上升。
在该百叶窗130中,与百叶窗100的情况相同,若用于遮光的下梁101利用其自重下落,则通过绳制动装置1的动作,减小下落速度以低速下降。
(向绳制动装置1的上梁102的安装)
在绳制动装置1中,如图39以及图40所示,在形成于上梁102的底板102b的成为可视部的保持孔中,***绳制动装置1的下部。保持孔在重块支架收容部26的圆形的四个地方,形成有对应于卡止脚部83的外形形成为膨出部的形状。图39是示出了在保持孔***绳制动装置1的重块支架收容部26等的状态的图。因此,在图39未图示保持孔。
如图39以及图40所示,在被保持孔保持的状态下,重块支架收容部26和卡止脚部83成为从上梁102的底板102b向下方突出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盖体部81的外侧面从上梁102的下方被视觉感知。在盖体部81的内侧配置重块7a,在绳制动装置1的制动动作时,因在重块7a产生离心力而进行旋转运动。此时,在盖体部81由透光性的材料或厚度较薄的材料形成的情况下,能够视觉感知重块7a的旋转运动,能够通过目视确认绳制动装置1的制动动作是否完成的动作状态。此外,作为能够视觉感知保持重块7a的保持脚部73的旋转的结构,也能够视觉感知上述制动动作。
制动动作存在除重块7a的旋转运动以外能够通过目视确认的部分。在制动动作的初期,夹持升降绳CD的驱动滚子32和怠速滚子33的各自的驱动轴32b和怠速轴33b被凸轮孔24a、24b所引导位于限制位置。通过视觉感知向该限制位置的移动从而能够确认制动动作是否合适。此外,在位于限制位置之后,因驱动轴32b继续旋转,所以能够通过视觉感知该旋转来确认制动动作。
此外,在制动动作时,驱动齿轮35和内齿轮41、行星齿轮5、固定内齿轮23、太阳齿轮71的任何一个都自转或者公转,因此能够通过这些动作来确认制动动作。
例如,如图41所示,若将绳制动装置1与图40所示的状态相反地保持于上梁102,则能够使驱动轴32b和怠速轴33b从底板102b露出来(突出)。因此,能够视觉感知上述制动动作。另外,如图41所示,将绳制动装置1相反的情况下,不设置绳引导部9的屋根板95。
进一步地,除了上梁102的底面以外,也能够确认制动动作的是否合适。即,如图42和图43所示,如果在上梁102的侧板102c设置保持孔并保持绳制动装置1,则能够从上梁102的侧方确认制动动作。
此外,为使制动动作的可视性良好,绳制动装置1的基部2和盖8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用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形成,以能够视觉感知绳制动装置1的内部。
在以上的说明中,用示例对作为可视部的保持绳制动装置1的保持孔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保持孔,只要能够视觉感知制动动作的结构都可以,也能够是在上梁102设置开口的结构。
(防止制动部件1从上梁102的脱落)
如前面所述,绳制动装置1经由在上梁102的作为开口部的保持孔被保持。然而,例如,在图32(A)和图34(B)、图38所示的绳制动装置1的设置的结构中,在倾斜轴107中,在比绳制动装置1的配置位置更端部侧,不存在该倾斜轴107的支承部107a。因此,在倾斜轴107的端部侧在受到外力的情况下可能弯曲。另一方面,如图40所示,倾斜轴107配置于绳制动装置1的上方。在绳制动装置1上施加不可预测的外力的情况下,若绳制动装置1从保持孔脱离并且碰撞倾斜轴107,则可能倾斜轴107弯曲且绳制动装置1从保持孔脱落。
但是,如图40至图43所示,在上梁102设置有将其侧壁的一部分向内侧突出的卡合突出部102d。因此,在绳制动装置1从保持孔脱离的情况下,该卡合突出部102d抵接组装在绳制动装置1的绳引导部9的屋根板95的肩部95a,防止从保持孔脱离。
此外,通过在绳引导部9作用不可预测的外力,有时绳引导部9产生振动等的动作。若利用该动作的力作用于组装在绳制动装置1的齿轮或重块7a等的部件,则阻碍了这些部件顺利地动作,可能对制动动作产生妨碍。
但是,在绳引导部9和绳制动装置1中,如图2以及图3和图29以及图30所示,绳引导部9的卡合脚部92c利用盖保持部25的卡合阻挡部25d限制移动。因此,防止了通过不可预测的外力绳引导部9的振动等的动作向绳制动装置1传递。因此,能够极力防止绳制动装置1的制动动作产生妨碍。
此外,绳引导部9的不可预测的动作,可能使设置于绳引导部9的作用侧引导口91的导销96a、96b和设置于操作侧引导口92的导销97脱离。即,这些导销96a、96b、97被压入上部板91a、92a,为了此压入,在与下部板91b、92b的压入位置相对的部分,形成有大小为能够使导销96a、96b、97通过的透孔。因此,在导销96a、96b、97从上部板91a、92a脱离的情况下,可能通过透孔从绳引导部9脱落。
但是,配设有分别与这些导销96a、96b、97对应的卡止突起部25e、25f、25g,因此在即使导销96a、96b、97从上部板91a、92a脱离的情况下,导销96a、96b、97抵接于卡止突起部25e、25f、25g。因此,阻止了导销96a、96b、97从上部板91a、92a脱离。
(向升降绳CD的负荷的均衡化和防止缠绕)
如图31和图33、图35、图37所示,各升降绳CD从绳制动装置1至下梁101的长度不同。因此,有关各升降绳CD的负荷的大小不同,通过绳制动装置1的制动力可能作用不均匀。若制动力不均匀,则不能发挥所希望的制动作用,可能下梁101下落不能充分减速,或倾斜地下降。
然而,绳引导部9的作用侧引导口91和操作侧引导口92被分别分区。该分区如图21和图22所示,通过引导板91d、92d,和导销96a、96b、97来进行。而且,如图21和图44所示,作用侧引导口91被分割为六个区域。另外,在各自的区域中,如图44所示,标记(1)~(6)的附图标记。此外,如图22和图45所示,操作侧引导口92被分割为四个区域。另外,各自的区域如图45所示,标记(A)~(D)的附图标记。此外,如图46所示,在通过多根升降绳CD的情况下,希望利用引导板91d、92d在上下分开每适当根数。
在图47示出了从绳制动装置1至悬挂下梁101的部位的距离(L)不同,升降绳CD1和升降绳CD2通过绳制动装置1的状态的一实施例。升降绳CD1通过相对于任一引导板91d、92d的上侧,并且通过在作用侧引导口91的图44中的区域(3)和操作侧引导口92的区域(B)。在该升降绳CD1移动的情况下,在产生张力的状态下通过导销96a和导销97之间,在该通过中,在升降绳CD1上产生负荷。另一方面,升降绳CD2通过相对于任一引导板91d、92d的下侧,并且通过在作用侧引导口91的图44中的区域(5)和操作侧引导口92的区域(C)。因此,在该升降绳CD2移动的情况下,在作用侧引导口91不会施加负荷。即,若定义利用通过绳制动装置1在升降绳CD1上产生的负荷的值为S1,在升降绳CD2上产生的负荷的值为S2,则S1>S2。
另一方面,若定义升降绳CD各自的距离为L1、L2,距离的大小为L1>L2,则较大距离L1的负荷比较小距离L2的负荷大。因此,将通过绳制动装置1时产生的负荷较小的升降绳CD2使用到成为较大的距离L1的升降绳CD,将负荷较大的升降绳CD1使用到成为较小的距离L2的升降绳CD。由此,升降绳CD1和升降绳CD2各自的负荷之差变小,能够实现利用绳制动装置1的制动动作的稳定。
此外,在通过用驱动滚子32和怠速滚子33夹持升降绳CD从而施加制动力的绳捕捉部中,因升降绳CD通过时的动作,可能上下交错。若产生该交错,则成为这些升降绳CD缠绕的原因。若升降绳CD缠绕,则阻碍绳制动装置1的正常动作,损坏制动功能。
因此,如图47所示,两根升降绳CD1、CD2在通过绳捕捉部的前后进行交叉,使在各升降绳CD1、CD2上产生的张力的方向不同。由此,防止了升降绳CD1和升降绳CD2在上下的位置关系发生交错。
在图31和图33中示出了用两根升降绳CD悬挂下梁101的情况,若下梁101、上梁102以及百叶板103的宽度变大,则如图35和图37所示,增加必要的升降绳CD的根数。图48示出了三根升降绳CD1、CD2、CD3通过绳制动装置1的情况的一实施例。升降绳CD1通过相对于任一引导板91d、92d的上侧,通过在作用侧引导口91的图44所示的划分(2),通过在操作侧引导口92的图45所示的区域(B)。此外,升降绳CD2和升降绳CD3通过相对于任一引导板91d、92d的下侧。此外,升降绳CD2通过在作用侧引导口91的图44所示的区域(6),通过在操作侧引导口92的图45所示的区域(D)。此外,升降绳CD3通过在作用侧引导口91的图44所示的区域(5),通过在操作侧引导口92的图45所示的区域(C)。
即,通过引导板91d、92d的下侧的升降绳CD2和升降绳CD3以在绳捕捉部的前后交叉的方式配置。此外,升降绳CD1通过绳制动装置1时的负荷最小,该升降绳CD1作为从绳制动装置1到下梁101的距离最大的升降绳CD使用。此外,通过绳制动装置1时的负荷是升降绳CD2比升降绳CD3大,因此希望将升降绳CD2作为距离最小的升降绳CD使用,将升降绳CD3作为剩下的升降绳CD使用。并且,这三根升降绳CD1、CD2、CD3通过绳制动装置1时产生的张力的方向不同。
图49示出了四根升降绳CD1、CD2、CD3、CD4通过绳制动装置1的情况的一实施例。升降绳CD1和升降绳CD2通过相对于任一引导板91d、92d的上侧。升降绳CD1通过在作用侧引导口91的图44所示的区域(2),通过在操作侧引导口92的图45所示的区域(B)。升降绳CD2通过在作用侧引导口91的图44所示的区域(1),通过在操作侧引导口92的图45所示的区域(A)。此外,升降绳CD3和升降绳CD4通过相对于任一引导板91d、92d的下侧。此外,升降绳CD3通过在作用侧引导口91的图44所示的区域(6),通过在操作侧引导口92的图45所示的区域(D)。此外,升降绳CD4通过在作用侧引导口91的图44所示的区域(5),通过在操作侧引导口92的图45所示的区域(C)。
即,在通过引导板91d、92d的上侧的升降绳CD1和升降绳CD2中,以在绳捕捉部的前后交叉的方式配置。此外,通过引导板91d、92d的下侧的升降绳CD3和升降绳CD4以在绳捕捉部的前后交叉的方式配置。而且,希望将升降绳CD1和升降绳CD4作为从绳制动装置1至下梁101的距离较大的升降绳CD使用,将升降绳CD2和升降绳CD3作为从绳制动装置1至下梁101的距离较小的升降绳CD使用。并且,这四根升降绳CD1、CD2、CD3、CD4通过绳制动装置1时产生的张力的方向不同。
另外,通过升降绳CD的作用侧引导口91和操作侧引导口92的区域的形态,不限于图47至图49所示的形态,通过其他区域的形态也可以。此外,通过使区域更多,从而增加了能够选择的通过升降绳CD的区域的范围,能够容易地应对由升降绳CD的长度产生的负荷的大小。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绳制动装置的保持结构以及具备绳制动装置的保持结构的遮蔽装置,能够容易地确认绳制动装置的制动动作是否合适,有利于安装有绳制动装置的遮蔽装置的普及。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绳制动装置
2 基部(收容手段)
21 滑块收容部
21b 作用侧开口
21d 操作侧开口
21h 卡止孔
21i 卡止孔
22 行星架收容部
22a 小径部
22b 大径部
23 固定内齿轮
24a 凸轮孔
24b 凸轮孔
24c 加强肋凸轮
24d 加强肋凸轮
24e 凸轮面
24f 凸轮面
25 盖保持部
25a 卡止孔
25b,25c 脚保持部
25d 卡合阻挡部
25e,25f,25g 卡止突起部
26 重块支架收容部
3 滑块(捕捉手段)
31 滑块托架
31b 作用侧开口
31d 操作侧开口
31f1,31f2 保持透孔
31g 1,31g2 保持透孔
32 驱动滚子
32b 驱动轴
33 怠速滚子
33b 怠速轴
34 压缩螺旋弹簧(施力单元)
35 驱动齿轮
4 行星架
41 内齿轮
42 环状支承部
42a 锥形部
43 凸缘部
43b 引导突起
44 支承孔
5 行星齿轮
51 支承轴
6 滑块垫圈
7 重块支架
71 太阳齿轮
73 保持脚部
73a 台阶部
7a 重块
8 盖
81 盖体部
81a、81b 导轨
82 支承柱部
83 卡止脚部
83a 卡止爪
84a 凸轮槽
84b 凸轮槽
9 绳引导部
91 作用侧引导口
91a、92a 上部板
91b、92b 下部板
91c 卡合脚部
91d,92d 引导板
92 操作侧引导口
92c 卡合脚部
93a 卡止爪部
94a 卡止爪部
95 屋根板
95a 肩部
96a、96b 导销
97 导销
100 百叶窗(遮蔽装置)
110 百叶窗(遮蔽装置)
120 百叶窗(遮蔽装置)
130 百叶窗(遮蔽装置)
101 下梁(遮蔽材料)
102 上梁
102b 底板
102d 卡合突出部
103 百叶板(遮蔽材料)
104 安装托架
105 锁扣装置
107 倾斜轴
O 旋转中心
Po 作用侧
Qi 操作侧
CD 升降绳
HC 操作用绳
RC 方向控制绳

Claims (11)

1.一种绳制动装置的保持结构,其具备:限制使遮蔽装置所具备的遮蔽材料升降的绳的移动、并且减小该绳的向一方方向移动的速度的制动部件,其特征在于,
具有***述绳制动装置的上梁,
设置于所述上梁,将所述绳制动装置保持于该上梁的保持手段,
设置于所述上梁,成操作者能够视觉感知所述制动部件的工作状态的状态的可视部。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绳制动装置的保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部是设置于所述上梁的保持所述绳制动装置的一部分的保持孔。
3.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绳制动装置的保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部是所述上梁所具备的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记载的绳制动装置的保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部件是保持于重块支架的重块,能够视觉感知该重块的旋转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记载的绳制动装置的保持结构,其特征在于,能够视觉感知使所述重块保持的重块支架的工作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4记载的绳制动装置的保持结构,其特征在于,能够视觉感知向所述重块传递旋转力的动力传递部件的工作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记载的绳制动装置的保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部件是限制所述绳的移动的绳限制部件,能够视觉感知向限制该绳限制部件的绳的移动的限制位置的移动动作或者绳限制部件的绳的移动限制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的任一项记载的绳制动装置的保持结构,其特征在于,为使操作者能够视觉感知,所述绳制动装置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由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的任一项记载的绳制动装置的保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操作者能够从上梁的底面侧视觉感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的任一项记载的绳制动装置的保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操作者能够从上梁的侧面侧视觉感知。
11.一种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0的任一项记载的绳制动装置的保持结构,所述绳制动装置被保持在所述上梁。
CN201910335860.3A 2018-04-27 2019-04-25 绳制动装置的保持结构以及具备绳制动装置的保持结构的遮蔽装置 Pending CN11040998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87794 2018-04-27
JP2018087794 2018-04-27
JP2018-105718 2018-05-31
JP2018105718A JP7093678B2 (ja) 2018-04-27 2018-05-31 コード制動装置の保持構造およびコード制動装置の保持構造を備えた遮蔽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09989A true CN110409989A (zh) 2019-11-05

Family

ID=68358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35860.3A Pending CN110409989A (zh) 2018-04-27 2019-04-25 绳制动装置的保持结构以及具备绳制动装置的保持结构的遮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0998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12412A (zh) * 2020-01-13 2021-07-13 株式会社理光 垂直校正矩阵的生成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65835Y (zh) * 2007-12-20 2008-12-17 李赓 多功能防盗门
CN103352639A (zh) * 2013-07-18 2013-10-16 广州七喜工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操作门板
CN204200053U (zh) * 2014-10-29 2015-03-11 天津裕强华丰不锈钢有限公司 新型不锈钢卷帘
CN105658897A (zh) * 2013-10-18 2016-06-08 立川窗饰工业株式会社 绳平衡器和遮蔽装置
CN106089008A (zh) * 2015-04-28 2016-11-09 立川窗饰工业株式会社 卷帘
CN106422554A (zh) * 2016-09-29 2017-02-22 佛山京联科技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平开窗空气过滤器
CN107849899A (zh) * 2015-06-05 2018-03-27 立川窗饰工业株式会社 遮蔽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65835Y (zh) * 2007-12-20 2008-12-17 李赓 多功能防盗门
CN103352639A (zh) * 2013-07-18 2013-10-16 广州七喜工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操作门板
CN105658897A (zh) * 2013-10-18 2016-06-08 立川窗饰工业株式会社 绳平衡器和遮蔽装置
CN204200053U (zh) * 2014-10-29 2015-03-11 天津裕强华丰不锈钢有限公司 新型不锈钢卷帘
CN106089008A (zh) * 2015-04-28 2016-11-09 立川窗饰工业株式会社 卷帘
CN107849899A (zh) * 2015-06-05 2018-03-27 立川窗饰工业株式会社 遮蔽装置
CN107923221A (zh) * 2015-06-05 2018-04-17 立川窗饰工业株式会社 制动装置及具备该制动装置的遮蔽装置
CN107923222A (zh) * 2015-06-05 2018-04-17 立川窗饰工业株式会社 遮蔽装置
CN106422554A (zh) * 2016-09-29 2017-02-22 佛山京联科技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平开窗空气过滤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12412A (zh) * 2020-01-13 2021-07-13 株式会社理光 垂直校正矩阵的生成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112412B (zh) * 2020-01-13 2024-03-19 株式会社理光 垂直校正矩阵的生成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49899A (zh) 遮蔽装置
US20080121353A1 (en) Manual roller shade having clutch mechanism, chain guide and universal mounting
AU728340B2 (en) Break away operating cord system for retractable coverings for architectural openings
CN110685585B (zh) 离合器模块及适用其的卷扬装置
CN110409989A (zh) 绳制动装置的保持结构以及具备绳制动装置的保持结构的遮蔽装置
JP6868971B2 (ja) 遮蔽装置
JP7093678B2 (ja) コード制動装置の保持構造およびコード制動装置の保持構造を備えた遮蔽装置
JP7026352B2 (ja) コード制動装置およびこのコード制動装置を備えた遮蔽装置
JP5662061B2 (ja) 横型ブラインド
JP5721343B2 (ja) 昇降装置、操作コード
JP7094820B2 (ja) 遮蔽装置
JP2019194416A (ja) 遮蔽装置のコード制動装置とコード制動装置のキャリア、コード制動装置のウェイトホルダ、コード制動装置のキャップ、およびコード制動装置を備えた遮蔽装置
JP7068048B2 (ja) コードの移動案内装置および移動案内装置を備えた遮蔽装置
JP6998130B2 (ja) 遅延ユニット、コード支持装置、及び横型ブラインド
CN105209707A (zh) 凸轮单元、横式百叶窗以及日射遮蔽装置的驱动单元
JP7093679B2 (ja) コード制動装置およびコード制動装置を具備する遮蔽装置
JP7236210B2 (ja) 遮蔽装置
JP2018091106A (ja) 遮蔽装置
KR102115897B1 (ko) 전도방지부를 포함하는 모빌랙
EP2060733A1 (en) Blind, longitudinal blind, and lateral blind
EP1672164A2 (en) Chain stopper
JP7083462B2 (ja) 遮蔽装置
JP7199490B2 (ja) 遮蔽装置
JP7018802B2 (ja) 遮蔽装置
JP6832789B2 (ja) 遮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