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65909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65909A
CN110365909A CN201910711941.9A CN201910711941A CN110365909A CN 110365909 A CN110365909 A CN 110365909A CN 201910711941 A CN201910711941 A CN 201910711941A CN 110365909 A CN110365909 A CN 1103659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xel
image
signal
electronic equipment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1194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65909B (zh
Inventor
木下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ma Yasushi
Original Assignee
Ama Yasush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ma Yasushi filed Critical Ama Yasushi
Publication of CN1103659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659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659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659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5Control of camera operation in relation to power supply
    • H04N23/651Control of camera operation in relation to power supply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by affecting camera operations, e.g. sleep mode, hibernation mode or power off of selective parts of the camera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03B17/14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interchangea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9Control of means for changing angle of the field of view, e.g. optical zoom objectives or electronic zoo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40Extracting pixel data from image sensors by controlling scanning circuits, e.g. by modifying the number of pixels sampled or to be sampled
    • H04N25/42Extracting pixel data from image sensors by controlling scanning circuits, e.g. by modifying the number of pixels sampled or to be sampled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es of operation using different resolutions or aspect ratios, e.g. switching between interlaced and non-interlaced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40Extracting pixel data from image sensors by controlling scanning circuits, e.g. by modifying the number of pixels sampled or to be sampled
    • H04N25/44Extracting pixel data from image sensors by controlling scanning circuits, e.g. by modifying the number of pixels sampled or to be sampled by partially reading an SSIS array
    • H04N25/443Extracting pixel data from image sensors by controlling scanning circuits, e.g. by modifying the number of pixels sampled or to be sampled by partially reading an SSIS array by reading pixels from selected 2D regions of the array, e.g. for windowing or digital zoo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70SSIS architectures; Circuits associated therewi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70SSIS architectures; Circuits associated therewith
    • H04N25/79Arrangements of circuitry being divided between different or multiple substrates, chips or circuit boards, e.g. stacked image sens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222Studio circuitry; Studio devices; Studio equipment
    • H04N5/262Studio circuits, e.g. for mixing, switching-over, change of character of image, other special effects ; Camer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electronic generation of special effects
    • H04N5/2628Alteration of picture size, shape,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e.g. zooming, rotation, rolling, perspective, trans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30Transforming light or analogous information into electric inform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6/00Systems for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between different pieces of apparatus, e.g. for exchanging trimming information, for photo finish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Transforming Light Signals Into Electric Signals (AREA)
  • Indication In Cameras, And Counting Of Exposures (AREA)
  • Solid State Image Pick-Up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子设备,其课题为在图像的显示倍率变更的情况下抑制消耗电力。具备:显示部(50),其具有显示第一图像的第一显示区域以及显示第二图像的第二显示区域;具有第一摄像区域以及第二摄像区域的摄像部(20),其中,所述第一摄像区域生成表示第一图像的第一图像数据,所述第二摄像区域生成表示第二图像的第二图像数据;倍率变更部(71、72),其变更显示于显示部(50)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显示倍率;以及摄像控制部(73),其在由倍率变更部(71、72)变更了显示倍率的情况下,在第一摄像区域和第二摄像区域变更电荷蓄积条件或读取条件。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本申请是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480053867.1、进入国家阶段日期为2016年3月29日,国际申请日为2014年9月30日、PCT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4/076050、发明名称为“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以及控制程序。
背景技术
提出了一种具备将背面照射型摄像芯片与信号处理芯片层叠而成的摄像元件(以下,将该摄像元件称为层叠型摄像元件)的电子设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层叠型摄像元件是将背面照射型摄像芯片与信号处理芯片以按集中多个像素而成的块单位经由微凸块(micro-bump)进行连接的方式层叠。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493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以往的具备层叠型摄像元件的电子设备中,每多个块单位地进行拍摄而获取图像的方案并不多,具备层叠型摄像元件的电子设备的易用性并不充分。
本发明的方式的目的在于,在图像的显示倍率变更的情况下,抑制消耗电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具备:显示部,其具有显示第一图像的第一显示区域以及显示第二图像的第二显示区域;具有第一摄像区域以及第二摄像区域的摄像部,其中,所述第一摄像区域生成表示第一图像的第一图像数据,所述第二摄像区域生成表示第二图像的第二图像数据;倍率变更部,其变更显示于显示部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显示倍率;以及摄像控制部,其在由倍率变更部变更了显示倍率的情况下,在第一摄像区域和第二摄像区域变更电荷蓄积条件或读取条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包括:显示部,其具有显示第一图像的第一显示区域以及显示第二图像的第二显示区域;以及具有第一摄像区域和第二摄像区域的摄像部,其中,所述第一摄像区域生成表示第一图像的第一图像数据,所述第二摄像区域生成表示第二图像的第二图像数据,该控制方法包括:变更显示于显示部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显示倍率;以及在变更了显示倍率的情况下,在第一摄像区域和第二摄像区域变更电荷蓄积条件或读取条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提供一种控制程序,使电子设备的控制装置执行以下处理,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部,其具有显示第一图像的第一显示区域以及显示第二图像的第二显示区域;以及具有第一摄像区域和第二摄像区域的摄像部,其中,所述第一摄像区域生成表示第一图像的第一图像数据,所述第二摄像区域生成表示第二图像的第二图像数据,所述处理为:倍率变更处理,变更显示于显示部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显示倍率;以及摄像控制处理,在通过倍率变更处理变更了显示倍率的情况下,在第一摄像区域和第二摄像区域变更电荷蓄积条件或读取条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方式,在图像的显示倍率变更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消耗电力。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电子设备的数码相机的概要结构的横剖视图。
图2是层叠型摄像元件的剖视图。
图3是说明摄像芯片的像素排列和单位组的图。
图4是与摄像芯片的单位组对应的电路图。
图5是表示摄像元件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6是表示作为电子设备的数码相机的结构的框图。
图7是图6示出的图像处理部和***控制部的功能框图。
图8是表示进行了光学变焦的情况下的显示例的图。
图9是表示进行了电子变焦的情况下的显示例的图。
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图10示出的光学变焦对应控制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摄像区域内的中央区域和周边区域的图。
图13是表示图10示出的电子变焦对应控制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摄像区域内的放大对象区域的图。
图1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处理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图15示出的光学变焦对应控制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光学变焦时在摄像区域设定的主要被摄物体区域和特征点区域的图。
图18是表示图15示出的电子变焦对应控制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电子变焦时在摄像区域设定的主要被摄物体区域和特征点区域的图。
图2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子变焦对应控制的流程图。
图2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进行了电子变焦的情况下的显示例的图。
图22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进行了电子变焦的情况下的其他显示例的图。
图23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和电子设备的结构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B:数码相机;1A:摄像装置;20:摄像部;30、30A:图像处理部;31:图像生成部;32:被摄物体检测部(第一检测部);33:特征点检测部(第二检测部);50:显示部;51:显示面板(显示画面);52:触摸面板(选择部);70:***控制部;70A:第一***控制部;70B:第二***控制部;71:第一倍率变更部(倍率变更部);72:第二倍率变更部(倍率变更部);73:摄像控制部;74:显示控制部;100:摄像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另外,在附图中,为了说明实施方式,有时将一部分放大或强调而记载等、适当地变更比例尺而表现。此外,在以下各实施方式中,作为电子设备,举例说明镜头可换式的数码相机。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作为电子设备的数码相机的概要结构的横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电子设备)1具有作为可换式镜头的透镜部10以及作为相机的主体的相机主体2。透镜部10经由固定部80安装于相机主体2。在相机主体2上经由固定部80能够安装具有各种摄影光学***的透镜部10。此外,将透镜部10内的摄影光学***(透镜11a、变焦用透镜11b、聚焦用透镜11c)称为摄影光学***11。
透镜部10具备透镜11a、变焦用透镜11b、聚焦用透镜11c、光圈11d以及透镜驱动控制装置15等。透镜驱动控制装置15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存储器、驱动控制电路等。透镜驱动控制装置15经由电触点80A与相机主体2侧的***控制部70进行通信,由此发送与透镜11a的特性(透镜大小等)相关的透镜信息、以及接收控制信息(变焦用透镜11b的移动量、聚焦用透镜11c的移动量、光圈11d的光圈值等)。
另外,透镜驱动控制装置15根据从***控制部70发送的控制信息,使驱动控制电路执行聚焦用透镜11c的驱动控制,以对摄影光学***11进行焦点调节。另外,透镜驱动控制装置15根据从***控制部70发送的控制信息,使驱动控制电路执行变焦用透镜11b的驱动控制,以进行变焦调节。光圈11d在光轴中心形成开口直径可变的开口,以调整光量和散景量(模糊量)。透镜驱动控制装置15根据从***控制部70发送的控制信息,使驱动控制电路执行光圈11d的驱动控制,以调节光圈11d的开口直径。
此外,驱动控制电路执行变焦用透镜11b的驱动控制,由此焦点位置不会改变而焦点距离发生变化,显示于显示部50的图像的显示倍率被变更(放大或缩小)。将像这样通过变焦用透镜11b的移动来变更图像的显示倍率的情况称为光学变焦。
相机主体2具备包括层叠型摄像元件的摄像部20、图像处理部30、显示部50、存储部60以及***控制部70等。利用从透镜部10通过的光束,在摄像部20的摄像元件的受光面上形成被摄物体像。该被摄物体像由摄像元件进行光电转换,摄像元件的各像素的像素信号被发送至图像处理部30。图像处理部30对由各像素的像素信号构成的RAW数据实施各种图像处理,生成图像数据。显示部50显示图像处理部30所生成的图像数据。存储部60存储图像处理部30所生成的图像数据。
此外,“图像数据”为构成由摄像部20拍摄得到的图像(静止图像、运动图像、实时取景图像)的数据,包括在图像处理部30中进行图像处理前的数据(即RAW数据)和进行了图像处理后的数据。另外,“RAW数据”是指在图像处理部30中进行图像处理前的图像数据。另外,有时将“图像数据”称为“图像信号”。
另外,实时取景图像为将在图像处理部30中生成的图像数据依次输出到显示部50而显示于显示部50的图像。实时取景图像使用于使用者确认由摄像部20拍摄得到的被摄物体的图像。实时取景图像还被称为实时图像、预览图像。
***控制部70控制数码相机1整体的处理和动作。该***控制部70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此外,在后文中详细说明***控制部70的处理和动作(参照图6和图7)。另外,在后文中详细说明相机主体2内的结构(参照图6)。
图2是层叠型摄像元件的剖视图。该层叠型摄像元件100为设置于图1示出的摄像部20内的摄像元件。此外,该层叠型摄像元件100记载于本申请的申请人之前申请的日本特愿2012-139026号。摄像元件100具备:摄像芯片113,其输出与入射光对应的像素信号;信号处理芯片111,其处理像素信号;以及存储芯片112,其存储像素信号。这些摄像芯片113、信号处理芯片111以及存储芯片112进行层叠,通过Cu等具有导电性的凸块(bump)109相互电连接。
此外,如图所示,入射光主要朝向用空心箭头表示的Z轴正方向入射。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摄像芯片113中,将入射光所入射一侧的面称为背面。另外,如坐标轴所示,将与Z轴正交的纸面左方向设为X轴正方向,将与Z轴和X轴正交的纸面近前侧方向设为Y轴正方向。在以后的几个图中,以图2的坐标轴为基准,以可知各图的朝向的方式显示坐标轴。
摄像芯片113的一例为背面照射型MOS图像传感器。PD层106配置于布线层108背面侧。PD层106二维地配置,具有蓄积与入射光相应的电荷的多个光电二极管(Photodiode;以下,称为PD)104以及与PD 104对应设置的晶体管105。
在PD层106中的入射光的入射侧经由钝化膜103设置有彩色滤光片102。彩色滤光片102为使可见光中特定波长区域通过的滤光片。该彩色滤光片102具有使相互不同的波长区域透过的多个种类,与PD104各自对应地具有特定排列。在后文中说明彩色滤光片102的排列。彩色滤光片102、PD104以及晶体管105的组形成一个像素。
在彩色滤光片102中的入射光的入射侧,与各像素对应地设置有微型透镜101。微型透镜101朝向所对应的PD104会聚入射光。
布线层108具有布线107,该布线107将来自PD层106的像素信号传送至信号处理芯片111。布线107可以是多层,另外也可以设置无源元件和有源元件。在布线层108表面配置有多个凸块109。使这些多个凸块109与在信号处理芯片111的相对的面设置的多个凸块109进行对位。而且,摄像芯片113与信号处理芯片111通过加压等,使对位好的凸块109彼此接合而电连接。
同样地,在信号处理芯片111与存储芯片112的彼此相对的面配置有多个凸块109。使这些凸块109相互对位。而且,信号处理芯片111与存储芯片112通过加压等,使对位好的凸块109彼此接合而电连接。
此外,对于凸块109之间的接合,并不限于基于固相扩散的Cu凸块接合,也可以采用基于焊锡熔融实现的微凸块结合。另外,凸块109例如对后述一个单位组设置一个左右即可。因而,凸块109的大小可以大于PD104的间距。另外,也可以在排列有像素的像素区域(图3示出的像素区域113A)以外的周边区域一并设置比与像素区域对应的凸块109大的凸块。
信号处理芯片111具有将分别设置于表面和背面的电路相互连接的TSV(Through-Silicon Via;硅贯穿电极)110。TSV110设置于周边区域。另外,TSV110也可以设置于摄像芯片113的周边区域、存储芯片112。
图3是说明摄像芯片的像素排列和单位组的图。在图3中特别示出从背面侧观察摄像芯片113的情况。在摄像芯片113中将排列有像素的区域称为像素区域(摄像区域)113A。在像素区域113A中以矩阵状排列有2000万个以上的像素。在图3示出的示例中,相邻的4个像素×4个像素的16个像素形成一个单位组131。图3的格子线表示使相邻的像素组化而形成单位组131的概念。形成单位组131的像素数不限于此,也可以是1000个左右、例如32个像素×64个像素,也可以是更多或更少的像素。
如像素区域113A的局部放大图所示,单位组131在上下左右包含四个由绿色像素Gb、Gr、蓝色像素B以及红色像素R这4个像素构成的所谓拜耳阵列。绿色像素为作为彩色滤光片102具有绿色滤光片的像素,对入射光中绿色波长带的光进行接收。同样地,蓝色像素为作为彩色滤光片102具有蓝色滤光片的像素,对蓝色波长带的光进行接收。红色像素为作为彩色滤光片102具有红色滤光片的像素,对红色波长带的光进行接收。
图4是与摄像芯片的单位组对应的电路图。在图4中,代表性地用虚线包围的矩形表示与一个像素对应的电路。此外,以下说明的各晶体管的至少一部分与图2的晶体管105对应。
如上所述,单位组131由16个像素形成。与各像素对应的16个PD104分别与传送晶体管302连接。各传送晶体管302的栅极连接供给传送脉冲的TX布线307。在本实施方式中,TX布线307相对于16个传送晶体管302共同连接。
各传送晶体管302的漏极与对应的各复位晶体管303的源极连接,并且传送晶体管302的漏极与各复位晶体管303的源极之间的所谓浮动扩散单元FD(电荷检测部),与放大晶体管304的栅极连接。各复位晶体管303的漏极与供给电源电压的Vdd布线310连接。各复位晶体管303的栅极与供给复位脉冲的复位布线306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复位布线306相对于16个复位晶体管303共同连接。
各放大晶体管304的漏极与供给电源电压的Vdd布线310连接。另外,各放大晶体管304的源极与对应的各选择晶体管305的漏极连接。各选择晶体管305的栅极连接供给选择脉冲的解码器布线308。在本实施方式中,解码器布线308相对于16个选择晶体管305分别独立地设置。而且,各选择晶体管305的源极与通用的输出布线309连接。负载电流源311向输出布线309供给电流。即,针对选择晶体管305的输出布线309由源极跟随器形成。此外,负载电流源311可以设置于摄像芯片113侧,也可以设置于信号处理芯片111侧。
在此,说明从电荷蓄积开始至蓄积结束之后的像素输出为止的流程。复位脉冲经由复位布线306施加到复位晶体管303。与此同时,传送脉冲经由TX布线307施加到传送晶体管302。由此,使PD104和浮动扩散单元FD的电位复位(重置)。
当解除传送脉冲的施加时,PD104将所接收的入射光转换为电荷而蓄积。之后,当在没有施加复位脉冲的状态下再次施加传送脉冲时,在PD104中蓄积的电荷向浮动扩散单元FD传送。由此,浮动扩散单元FD的电位从复位电位成为电荷蓄积之后的信号电位。而且,当选择脉冲经由解码器布线308施加到选择晶体管305时,浮动扩散单元FD的信号电位的变动经由放大晶体管304和选择晶体管305传递至输出布线309。通过这种电路动作,与复位电位和信号电位对应的像素信号被从单位像素输出到输出布线309。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复位布线306和TX布线307相对于形成单位组131的16个像素是通用的。即,复位脉冲和传送脉冲分别对所有16个像素同时施加。因而,形成单位组131的所有像素在同一时刻开始进行电荷蓄积,在同一时刻结束电荷蓄积。但是,通过对各选择晶体管305依次施加选择脉冲,由此与蓄积的电荷对应的像素信号被选择性地输出到输出布线309。另外,在每个单位组131中分别设置复位布线306、TX布线307、输出布线309。
通过像这样以单位组131为基准而构成电路,能够对于每个单位组131(按单位组131)来控制电荷蓄积时间。换言之,在单位组131之间能够分别输出基于不同电荷蓄积时间的像素信号。换言之,在使一个单位组131进行一次电荷蓄积期间,使另一个单位组131反复进行多次电荷蓄积且使其每次都输出像素信号,由此也能够在这些单位组131之间以不同帧频输出运动图像用各帧。
图5是表示摄像元件的功能结构的框图。模拟的多路复用器(multiplexer)411依次选择形成单位组131的16个PD104。而且,多路复用器411使16个PD104的各自的像素信号向与该单位组131对应地设置的输出布线309输出。多路复用器411与PD104一起形成于摄像芯片113。
经由多路复用器411输出的模拟信号的像素信号由形成于信号处理芯片111的放大器412放大。而且,由放大器412放大后的像素信号,由形成于信号处理芯片111的、进行相关双采样(CDS;Correlated Double Sampling)、模拟/数字(Analog/Digital)转换的信号处理电路413进行相关双采样的信号处理,并且进行A/D转换(从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转换)。通过在信号处理电路413中对像素信号进行相关双采样的信号处理,从而降低像素信号的噪声。A/D转换后的像素信号被传送至信号分离器414,存储到与各像素对应的像素存储器415。信号分离器414和像素存储器415形成于存储芯片112。
运算电路416对存储于像素存储器415的像素信号进行处理并传送至后级的图像处理部。运算电路416可以设置于信号处理芯片111,也可以设置于存储芯片112。此外,在图5中示出了量为一个单位组131的连接,但是实际上这些存在于每个单位组131中,且并列地进行动作。但是,运算电路416也可以不存在于每个单位组131中。例如,一个运算电路416也可以一边依次参照与各单位组131对应的像素存储器415的值一边连续地进行处理。
如上所述,与单位组131各自对应地设置有输出布线309。摄像元件100层叠摄像芯片113、信号处理芯片111以及存储芯片112。因此,通过对这些输出布线309应用使用了凸块109的芯片之间的电连接,能够不使各芯片向面方向扩大地拉绕布线。
接着,说明在摄像元件100的像素区域113A(参照图3)设定的块。在本实施方式中,摄像元件100的像素区域113A被分割成多个块。多个块被定义为每个块至少包含一个单位组131。各块以分别不同的控制参数来控制各块内所包含的像素。也就是说,在某一块内包含的像素组和其他块内包含的像素组中,获取控制参数不同的像素信号。作为控制参数,例如可举出电荷的蓄积时间或蓄积次数、帧频、增益、间除率(像素间除率)、将像素信号相加的相加行数或相加列数(像素相加数)、数字化的位数等。另外,控制参数也可以是从像素获取图像信号之后的图像处理中的参数。
在此,电荷的蓄积时间是指从PD104开始进行电荷蓄积起至结束电荷蓄积为止的时间。还将该电荷蓄积时间称为曝光时间或快门速度(Shutter speed)。另外,电荷的蓄积次数是指每单位时间内PD104蓄积电荷的次数。另外,帧频是指表示在运动图像中每单位时间内进行处理(显示或记录)的帧数的值。用fps(Frames Per Second)表示帧频的单位。帧频越高则运动图像中的被摄物体(即拍摄到的对象物)的移动越顺畅。
另外,增益是指放大器412的增益率(放大率)。通过变更该增益,能够变更ISO灵敏度。该ISO灵敏度为以ISO制定的胶片的标准,表示胶片能够记录弱到什么程度的光。但是,通常在表现摄像元件100的灵敏度的情况下也使用ISO灵敏度。在该情况下,ISO灵敏度成为表示摄像元件100捕捉光的能力的值。当提高增益时ISO灵敏度也提高。例如,当使增益加倍时电信号(像素信号)也被加倍,即使是入射光光量为一半,也成为适当明亮度。但是,当提高增益时,电信号内包含的噪声也被放大,因此噪声变多。
另外,间除率是指在规定区域内,不进行像素信号的读取的像素数相对于所有像素数的比例。例如在规定区域的间除率为0的情况下,意味着从该规定区域内所有像素读取像素信号这一情况。另外,在规定区域的间除率为0.5的情况下,意味着从该规定区域内一半像素读取像素信号这一情况。具体地说,在单位组131为拜耳阵列的情况下,在垂直方向上每隔一个拜耳阵列的单位、即每像素单位的两个像素(每2行)交替地设定读取像素信号的像素和不读取像素信号的像素。此外,当进行像素信号的读取的间除时图像分辨率下降。但是,由于在摄像元件100配置有2000万以上的像素,因此例如即使以间除率0.5进行间除,也能够由1000万以上的像素显示图像。因此,认为使用者(拍摄人)感觉不到分辨率下降。
另外,相加行数是指在将垂直方向上相邻的像素的像素信号相加的情况下其相加的垂直方向的像素的数量(行数)。另外,相加列数是指在将水平方向上相邻的像素的像素信号相加的情况下其相加的水平方向的像素的数量(列数)。例如在运算电路416中进行这种相加处理。运算电路416进行将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上相邻的规定数量的像素的像素信号相加的处理,由此起到与以规定间除率进行间除而读取像素信号的处理相同的效果。此外,在上述相加处理中,也可以通过使相加值除以运算电路416所相加的行数或列数,来计算出平均值。
另外,数字化的位数是指信号处理电路413在A/D转换中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时的位数。数字信号的位数越多则亮度、颜色变化等越详细地表现。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荷蓄积条件是指与摄像元件100中的电荷蓄积相关的条件。具体地说,电荷蓄积条件是指上述控制参数中的电荷的蓄积时间或蓄积次数、帧频以及增益。帧频能够与电荷的蓄积时间、蓄积次数相应地发生变化,因此帧频包含于电荷蓄积条件。另外,恰当曝光的光量能够与增益相应地发生变化,电荷的蓄积时间或蓄积次数也能够与恰当曝光的光量相应地发生变化。因此,增益包含于电荷蓄积条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读取条件是指与摄像元件100中的像素信号的读取相关的条件。具体地说,读取条件是指上述控制参数中的间除率和将像素信号相加的相加数(相加行数或相加列数)。与这些间除率和相加数相应地,从摄像元件100输出的像素信号的数量发生变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摄像条件是指与被摄物体的拍摄相关的条件。具体地说,摄像条件是指包含上述电荷蓄积条件和读取条件的控制参数。摄像条件除了包含用于控制摄像元件100的控制参数(例如电荷的蓄积时间或蓄积次数、帧频、增益)以外,还包含用于控制来自摄像元件100的信号的读取的控制参数(例如间除率、将像素信号相加的相加行数或相加列数)、用于对来自摄像元件100的信号进行处理的控制参数(例如数字化的位数、后述图像处理部30用于执行图像处理的控制参数)。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电子设备)的结构的框图。如图6所示,作为电子设备的数码相机1具备相机主体2和透镜部10。如上所述,透镜部10为能够相对于相机主体2装拆的可换镜头。因而,数码相机1也可以不具备透镜部10。但是,透镜部10也可以是与数码相机1一体的结构。透镜部10在与相机主体2连接的状态下,将来自被摄物体的光束向摄像部20引导。
如上所述,透镜部10具有透镜驱动控制装置15(参照图1)。另外,透镜部10具有作为摄影光学***11的多个透镜组,即具有透镜11a、变焦用透镜11b以及聚焦用透镜11c。透镜驱动控制装置15在透镜部10与相机主体2连接的情况下,将存储于存储器的透镜信息发送到相机主体2的***控制部70。另外,透镜驱动控制装置15在透镜部10与相机主体2连接的情况下,接收从***控制部70发送的控制信息。透镜驱动控制装置15根据控制信息对变焦用透镜11b、聚焦用透镜11c以及光圈11d进行驱动控制。
如图6所示,相机主体2具备摄像部20、图像处理部30、工作存储器40、显示部50、操作部55、记录部60以及***控制部70。
摄像部20具有摄像元件100和驱动部21。驱动部21为以下控制电路:按照来自***控制部70的指示,控制摄像元件100的驱动。在此,驱动部21通过对将复位脉冲和传送脉冲分别施加于复位晶体管303和传送晶体管302的时刻(或时刻的周期)进行控制,来控制作为控制参数的电荷的蓄积时间或蓄积次数。另外,驱动部21通过对将复位脉冲、传送脉冲以及选择脉冲分别施加于复位晶体管303、传送晶体管302以及选择晶体管305的时刻(或时刻的周期)进行控制,来控制帧频。另外,驱动部21通过设定施加复位脉冲、传送脉冲以及选择脉冲的像素,来控制间除率。
另外,驱动部21通过控制放大器412的增益(还称为增益率、放大率),来控制摄像元件100的ISO灵敏度。另外,驱动部21通过对运算电路416发送指示,设定将像素信号相加的相加行数或相加列数。另外,驱动部21通过对信号处理电路413发送指示,设定数字化的位数。并且,驱动部21在摄像元件100的像素区域(摄像区域)113A中以块单位来设定区域。这样,驱动部21承担使摄像元件100在每多个块而不同的摄像条件下进行拍摄并输出像素信号这样的摄像元件控制部的功能。***控制部70对驱动部21进行块的位置、形状、范围等的指示。
摄像元件100将来自摄像元件100的像素信号向图像处理部30传送。图像处理部30将工作存储器40作为工作区,对由各像素的像素信号构成的RAW数据实施各种图像处理,生成规定文件格式(例如JPEG格式等)的图像数据。图像处理部30执行以下图像处理。例如,图像处理部30通过对由拜耳阵列得到的信号进行颜色信号处理(色调校正),生成RGB图像信号。另外,图像处理部30对RGB图像信号进行白平衡调整、锐度调整、伽马校正、灰度调整等图像处理。另外,图像处理部30根据需要进行以规定压缩格式(JPEG格式、MPEG格式等)进行压缩的处理。图像处理部30将生成的图像数据输出到记录部60。另外,图像处理部30将生成的图像数据输出到显示部50。
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处理部30除了进行上述处理以外,还进行提取由***控制部70指示的规定区域的图像数据的处理(修整处理)。此外,***控制部70进行以下控制:使由图像处理部30提取的规定区域的图像数据输出到显示部50,使基于该规定区域的图像数据的图像放大显示于显示部50的显示面板(显示画面)51。将像这样将图像的一部分提取并放大显示的情况称为电子变焦或数字变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处理部30除了进行上述处理以外,还进行从图像数据检测主要被摄物体的处理。在此,“主要被摄物体”是指所拍摄的对象物即被摄物体中的、使用者(拍摄人)关注的被摄物体或推定为使用者关注的被摄物体。主要被摄物体并不限定于在图像数据中仅存在一个的情况,还具有存在多个的情况。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处理部30除了进行上述处理以外,还进行从图像数据检测主要被摄物体的特征点的处理。在此,“特征点”是指主要被摄物体的特征部分。特征点并不限定于在图像数据中仅存在一个的情况,还具有存在多个的情况。
图像处理部30进行图像处理时参照的参数也包含于控制参数(摄像条件)。例如,颜色信号处理(色调校正)、白平衡调整、灰度调整、压缩率等参数包含于控制参数。与电荷的蓄积时间等相应地,从摄像元件100读取的信号发生变化,与该信号的变化相应地,进行图像处理时参照的参数也发生变化。图像处理部30设定按块单位而不同的控制参数,根据这些控制参数,执行颜色信号处理等图像处理。
工作存储器40在图像处理部30进行图像处理时暂时存储图像数据等。显示部50显示由摄像部20拍摄到的图像(静止图像、运动图像、实时取景图像)、各种信息。该显示部50例如具有液晶显示面板等显示面板(显示画面)51。在显示部50的显示面板51上形成有触摸面板51。触摸面板51在使用者进行菜单选择等操作时,将表示使用者触摸的位置的信号输出到***控制部70。
操作部55为由使用者操作的释放开关(在拍摄静止图像时按下的开关)、运动图像开关(在拍摄动作时按下的开关)、光学变焦开关(光学变焦时按下的开关)、电子变焦开关(电子变焦时按下的开关)以及各种操作开关等。该操作部55将与使用者的操作相应的信号输出到***控制部70。记录部60具有能够安装存储卡等存储介质的卡槽。记录部60在安装于卡槽的记录介质中存储在图像处理部30中生成的图像数据、各种数据。另外,记录部60具有内部存储器。记录部60还能够将在图像处理部30中生成的图像数据、各种数据记录到内部存储器。
***控制部70控制数码相机1整体的处理和动作。如上所述,该***控制部70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70将摄像元件100(摄像芯片113)的摄像面(像素区域113A)分为多个块,以在块之间不同的电荷蓄积时间(或电荷蓄积次数)、帧频、增益来获取图像。因此,***控制部70对驱动部21指示块的位置、形状、范围以及各块用电荷蓄积条件。
另外,***控制部70以在块之间不同的间除率、将像素信号相加的相加行数或相加列数以及数字化的位数来获取图像。因此,***控制部70对驱动部21指示各块用摄像条件(间除率、将像素信号相加的相加行数或相加列数以及数字化的位数)。另外,图像处理部30以在块之间不同的摄像条件(颜色信号处理、白平衡调整、灰度调整、压缩率等控制参数)执行图像处理。因此,***控制部70对图像处理部30指示各块用摄像条件(颜色信号处理、白平衡调整、灰度调整、压缩率等控制参数)。
另外,***控制部70使在图像处理部30中生成的图像数据记录到记录部60。另外,***控制部70使在图像处理部30中生成的图像数据输出到显示部50,由此使显示部50显示图像。另外,***控制部70读取记录于记录部60的图像数据并将其输出到显示部50,由此使显示部50显示图像。作为显示于显示部50的图像,包含静止图像、运动图像、实时取景图像。
另外,***控制部70根据使用者对光学变焦开关的操作,将用于指示变焦用透镜11b的移动的控制信号输出到透镜驱动控制装置15。透镜驱动控制装置15根据从***控制部70输出的控制信息,控制驱动控制电路,由此驱动变焦用透镜11b。由此,变更显示于显示面板51的图像的显示倍率。另外,***控制部70根据使用者对电子变焦开关等的操作,将用于指示提取图像的区域的指示信号输出到图像处理部30。由此,将基于由图像处理部30提取的区域的图像数据的图像,以规定显示倍率放大显示于显示部50的显示面板51。另外,***控制部70将控制信息输出到透镜驱动控制装置15,由此使透镜驱动控制装置15执行聚焦用透镜11c的驱动控制和光圈11d的驱动控制。
图7是图6示出的图像处理部和***控制部的功能框图。如图7所示,图像处理部30包括图像生成部31、被摄物体检测部(第一检测部)32以及特征点检测部(第二检测部)33。图像生成部31通过对由从摄像部20输出的各像素的像素信号构成的RAW数据实施各种图像处理,生成图像数据。被摄物体检测部32从由图像生成部31生成的图像数据,检测主要被摄物体(例如人物的面部)。例如,被摄物体检测部32使用例如日本特开2010-16621号公报(US2010/0002940号)所记载的公知的面部检测功能,检测主要被摄物体。特征点检测部33从由图像生成部31生成的图像数据,检测主要被摄物体的特征点(例如人物的眼睛)。例如,特征点检测部33使用例如日本特开2010-16621号公报(US2010/0002940号)所记载的公知的特征点检测功能,检测特征点。
另外,***控制部70包括第一倍率变更部(倍率变更部)71、第二倍率变更部(倍率变更部)72、摄像控制部73以及显示控制部74。第一倍率变更部71为根据使用者对光学变焦开关的操作而执行光学变焦的处理部。第二倍率变更部72为根据使用者对电子变焦开关的操作等执行电子变焦的处理部。
摄像控制部73在摄像元件100的像素区域(摄像区域)113A中以块单位设定多个区域。另外,摄像控制部73设定与多个区域有关的摄像条件(包括电荷蓄积条件和读取条件)。另外,摄像控制部73根据使用者对释放开关、运动图像开关的操作,使驱动部21执行摄像元件100的驱动控制。另外,摄像控制部73在拍摄实时取景图像时(即,在接通电源之后的摄像动作开始后),也使驱动部21执行摄像元件100的驱动控制。显示控制部74进行以下控制:使由图像生成部31生成的图像数据输出到显示部50,使显示面板51显示图像(静止图像、运动图像、实时取景图像)。
接着,说明基于第一倍率变更部71进行的光学变焦的动作。图8是表示进行了光学变焦的情况下的显示例的图。此外,如图8的(A)和(B)所示,在显示部50的显示面板51上形成有触摸面板52。另外,如图8的(A)和(B)所示,摄影光学***11的光轴(光学中心)O位于显示面板51的中心。另外,在图8的(A)示出的显示例中,人物的图像C1显示于显示面板51的大致中央。使用者能够通过向特定方向操作光学变焦开关而使人物的图像C1放大,通过向与特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操作光学变焦开关而使人物的图像C1缩小。
第一倍率变更部71接收表示由使用者向特定方向操作了光学变焦开关这一情况的信号。第一倍率变更部71将指示使变焦用透镜11b向与该特定方向对应的方向(在图8的(A)所示的情况下,将人物的图像C1放大的方向)移动这一情况的控制信号输出到透镜驱动控制装置15。透镜驱动控制装置15根据从第一倍率变更部71发送的控制信号,使变焦用透镜11b向与特定方向对应的方向移动。通过变焦用透镜11b的移动,使摄像元件100的摄像面上的人物的被摄物体像以光轴为中心放大。在图8的(B)示出的显示例中,与使用者对光学变焦开关的操作相应地放大后的人物的图像C1显示于显示面板51。
另外,说明第二倍率变更部72的电子变焦的动作。图9是表示进行了电子变焦的情况下的显示例的图。此外,在图9的(A)和(B)中,也在显示部50的显示面板51上形成有触摸面板52。另外,如图9的(A)所示,摄影光学***11的光轴(光学中心)O位于显示面板51的中心。另外,在图9的(A)示出的显示例中,人物的图像C2显示于显示面板51的左下方。使用者例如用手指描摹触摸面板52等,由此选择通过电子变焦放大显示的区域510。在图9的(A)示出的情况下,通过电子变焦放大显示的区域510为显示面板51左下方的区域。以下,将通过电子变焦放大显示的区域称为放大对象区域。而且,使用者通过操作电子变焦开关,能够使放大对象区域510放大。
第二倍率变更部72接收表示根据使用者对触摸面板52的操作而选择的放大对象区域510的信号。而且,摄像控制部73在接收到表示由使用者操作了电子变焦开关这一情况的信号时,将指示放大对象区域510的提取(修整)的信号输出到图像处理部30。图像生成部31进行提取由第二倍率变更部72指示的放大对象区域510的图像数据的处理。另外,图像生成部31将提取的放大对象区域510的图像数据输出到显示部50。如图9的(B)所示,显示部50将基于放大对象区域510的图像数据的图像(人物的图像C2)放大显示于显示面板51整面。此外,在图9的(A)示出的示例中,使用者将显示面板51左下方的区域选择为放大对象区域510。但是,使用者能够选择显示面板51的任意区域。
接着,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动作。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处理(主处理)的流程图。在接通数码相机1的电源之后,使用者为了开始拍摄实时取景图像对操作部55进行操作、以及使用者为了开始拍摄运动图像对操作部55(运动图像开关)进行操作,由此执行图10示出的处理。即,图10示出的处理为在拍摄实时取景图像和运动图像时执行的处理。
在图10示出的处理中,首先,摄像控制部73开始进行拍摄动作(步骤S1)。即,摄像控制部73对驱动部21输出指示信号,由此使驱动部21以规定摄像条件(包括电荷蓄积条件、读取条件)执行摄像元件100的驱动控制。接着,***控制部70判断使用者是否进行了光学变焦开关的操作(步骤S2)。在***控制部70判断为进行了光学变焦开关的操作的情况下,第一倍率变更部71和摄像控制部73执行光学变焦对应控制(步骤S3)。
图11是表示图10示出的光学变焦对应控制(步骤S3)的流程图。另外,图12是表示摄像区域的中央区域和周边区域的图。在图11示出的处理中,第一倍率变更部71根据使用者对光学变焦开关的操作,执行光学变焦(步骤S10)。即,第一倍率变更部71将与光学变焦开关的操作量相应的控制信号输出到透镜驱动控制装置15。接着,摄像控制部73在像素区域(摄像区域)113A中,将包含由光学变焦引起的倍率变动(放大或缩小)的中心(光轴)O的区域200(参照图12的(A))指定于显示面板51的画面中央(步骤S11)。在此,将包含由光学变焦引起的倍率变动的中心O的区域称为中央区域。在图12的(A)示出的示例中,中央区域200被设为以光轴O为中心的圆形区域。另外,如图12的(A)所示,将像素区域113A中的中央区域200以外的区域称为周边区域210。
接着,摄像控制部73根据光学变焦中的倍率变动速度调整(变更)中央区域200的大小(步骤S12)。在此,倍率变动速度是指通过光学变焦使图像倍率变动(放大或缩小)的速度。第一倍率变更部71根据来自光学变焦开关的信号,检测每单位时间内的光学变焦开关的操作量。然后,第一倍率变更部71根据光学变焦开关的操作量,判断倍率变动速度。此外,光学变焦开关的操作量与变焦用透镜11b的移动量(驱动量)对应。摄像控制部73将对与倍率变动速度相应的中央区域200进行指定的指示信号输出到驱动部21。
接着,摄像控制部73对驱动部21输出指示信号,由此使其以按像素区域113A中的区域(中央区域200、周边区域210)而不同的帧频,执行像素信号的读取(步骤S13)。
在使用者操作光学变焦开关而使显示于显示面板51的图像(被摄物体像)放大或缩小时,该图像在显示面板51的周边部比在显示面板51的中央部更快地在径向上流动。因而,在图像在周边部快速流动时,使用者不易确认周边部图像,也较少注视周边部图像。另一方面,使用者在通过光学变焦使图像放大或缩小时,关注显示面板51中央部的图像。另外,倍率变动速度越快则图像越快流动,使用者关注更窄范围的中央部图像。
因此,在步骤S12中,摄像控制部73根据光学变焦中的倍率变动速度,调整假设为使用者所关注的中央区域200的大小。例如,在摄像控制部73中,倍率变动速度越快则使中央区域200的范围越窄,倍率变动速度越慢则使中央区域200的范围越大。摄像控制部73输出对与倍率变动速度相应的中央区域200进行指示的指示信号。
另外,在步骤S13中,摄像控制部73在使用者所关注的中央区域200以高帧频执行像素信号的读取,在使用者未关注的周边区域210以低帧频执行像素信号的读取。例如,在拍摄实时取景图像时,摄像控制部73作为中央区域200的帧频将指示60fps的指示信号输出到驱动部21,作为周边区域210的帧频将指示30fps的指示信号输出到驱动部21。驱动部21根据来自摄像控制部73的指示信号,在中央区域200以60fps进行像素信号的读取,在周边区域210以30fps进行像素信号的读取。由此,与显示面板51的周边部(与周边区域210对应的区域)相比,在中央部(与中央区域200对应的区域)显示移动更顺畅的实时取景图像。
此外,在步骤S13中,摄像控制部73也可以代替以按区域(中央区域200、周边区域210)不同的帧频执行像素信号的读取,而是以按区域不同的间除率执行像素信号的读取。例如在拍摄实时取景图像时,摄像控制部73作为中央区域200的间除率将指示0.5的指示信号输出到驱动部21。另外,摄像控制部73作为周边区域210的间除率将指示0.8的指示信号输出到驱动部21。驱动部21在中央区域200以间除率0.5进行像素信号的读取,在周边区域210以间除率0.8进行像素信号的读取。由此,与显示面板51的周边部相比在中央部显示分辨率更高的实时取景图像。
另外,在步骤S13中,摄像控制部73也可以代替以按区域(中央区域200、周边区域210)不同的帧频执行像素信号的读取,而是以按区域不同的相加数(相加行数或相加列数)执行像素信号的相加处理。例如在拍摄实时取景图像时,摄像控制部73作为中央区域200的相加数将指示“2”的指示信号输出到驱动部21。另外,摄像控制部73作为周边区域210的相加数将指示“5”的指示信号输出到驱动部21。驱动部21使运算电路416执行基于由来自摄像控制部73的指示信号所指示的相加数进行的相加处理。运算电路416将与中央区域200对应的像素存储器415所存储的2行或2列像素信号进行相加。另外,运算电路416将与周边区域210对应的像素存储器415所存储的5行或5列像素信号进行相加。由此,与显示面板51的周边部相比在中央部显示分辨率更高的实时取景图像。
另外,在步骤S13中,摄像控制部73也可以以按区域(中央区域200、周边区域210)不同的帧频执行像素信号的读取,并且以按区域不同的间除率执行像素信号的读取。另外,在步骤S13中,摄像控制部73也可以以按区域(中央区域200、周边区域210)不同的帧频执行像素信号的读取,并且以按区域不同的相加数执行像素信号的相加处理。
在上述图12的(A)中,摄像控制部73在像素区域113A设定了一个中央区域200。但是,并不限定于这种结构。例如图12的(B)所示,摄像控制部73也可以在像素区域113A设定两个中央区域201、202。即,摄像控制部73也可以在圆形中央区域201周围设定环状的中央区域202。
在该情况下,在步骤S12中,摄像控制部73也根据光学变焦中的倍率变动速度,分别调整(变更)两个中央区域201、202的大小。但是,摄像控制部73也可以仅对中央区域201、202中的任一个进行大小调整。
另外,在步骤S13中,摄像控制部73以按像素区域113A中的区域(中央区域201、202、周边区域210)而不同的帧频执行像素信号的读取。例如,摄像控制部73在使用者最关注的中央区域201中以最高的帧频(例如60fps)执行像素信号的读取。另外,摄像控制部73在中央区域202以比中央区域201低的帧频(例如30fps)执行像素信号的读取。另外,摄像控制部73在使用者未关注的周边区域210以低帧频(例如15fps)执行像素信号的读取。如上所述,摄像控制部73也可以代替按区域变更帧频,而是按区域变更帧频,并且按区域变更间除率或相加数(相加行数或相加列数)。另外,摄像控制部73也可以在像素区域113A设定三个以上的中央区域。
返回到图10的说明,***控制部70在判断为使用者没有进行光学变焦开关的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2:“否”),判断是否进行了电子变焦开关的操作(步骤S4)。在***控制部70判断为进行了电子变焦开关的操作的情况下,第二倍率变更部72和摄像控制部73执行电子变焦对应控制(步骤S5)。
图13是表示图10示出的电子变焦对应控制(步骤S5)的流程图。另外,图14是表示摄像区域内的放大对象区域的图。在图13示出的处理中,第二倍率变更部72在像素区域(摄像区域)113A中指定根据使用者对触摸面板52的操作而选择的放大对象区域220(参照图14)(步骤S21)。此时,第二倍率变更部72将指示提取放大对象区域220的信号输出到图像处理部30。此外,在纵横比在放大对象区域220和显示面板51的整个区域中不同的情况下,在基于电子变焦的放大之后图像的形状失真。因此,第二倍率变更部72指定与显示面板51的纵横比相同的放大对象区域220。
接着,摄像控制部73对由第二倍率变更部72在步骤S21中指定的放大对象区域220,以与电子变焦的放大率相应的间除率执行像素信号的读取(步骤S22)。在此,放大率是指放大对象区域的面积与显示面板51的整个画面的面积之比。另外,作为“与放大率相应的间除率”,例如设为基于电子变焦的放大后的图像的分辨率与放大前的图像的分辨率相同或接近那样的间除率。
通常在实时取景图像、运动图像中,使用者不要求高分辨率的拍摄。因而,在拍摄实时取景图像、运动图像的过程中,以规定间除率进行像素信号的读取。例如在拍摄实时取景图像的过程中以间除率0.75进行像素信号的读取。也就是说,在所有像素中的1/4像素中进行像素信号的读取。但是,电子变焦将图像的一部分提取并放大显示于显示部50。因而,当通过电子变焦放大图像时,图像的分辨率(即像素密度)降低而导致画质降低。在该情况下,根据电子变焦的放大率不同,而画质的降低有可能变得明显。因此,在步骤S22中,摄像控制部73以与电子变焦的放大率相应的间除率执行像素信号的读取。
例如设为通过电子变焦使图像放大2倍。另外,设为电子变焦之前的间除率为0.75,电子变焦之后的间除率为0.5。也就是说,在进行电子变焦之前在1/4像素中进行像素信号的读取,在进行电子变焦之后在1/2像素中进行像素信号的读取。在该情况下,在基于电子变焦的放大前后,图像的分辨率不会变化。由此,防止电子变焦之后的图像的分辨率降低。
作为步骤S22的具体处理,摄像控制部73根据由使用者选择的放大对象区域220的面积与显示面板51的整个画面的面积之比计算出放大率。而且,摄像控制部73根据计算出的放大率和电子变焦之前的间除率,计算出电子变焦之后的间除率。另外,摄像控制部73将指示电子变焦之后的间除率的指示信号输出到驱动部21。驱动部21以由摄像控制部73指示的间除率进行来自放大对象区域220的像素信号的读取。
接着,摄像控制部73设定为从像素区域113A中的放大对象区域220以外的区域不进行像素信号的读取(步骤S23)。这是因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进行电子变焦之后,放大对象区域220以外的区域的图像不显示于显示面板51,不需要进行像素信号的读取。
此外,在步骤S22中,摄像控制部73也可以代替以与放大率相应的间除率进行像素信号的读取,而是以与放大率相应的相加数(相加行数或相加列数)执行像素信号的相加处理。例如在基于电子变焦的放大之前的相加数为“4”且放大率为2倍的情况下,摄像控制部73作为基于电子变焦的放大之后的相加数将指示“2”的指示信号输出到驱动部21。通过这种结构,也能够设为在基于电子变焦的放大前后,图像分辨率不会变化。
返回到图10的说明,在***控制部70判断为使用者没有进行电子变焦开关的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4:“否”),摄像控制部73执行通常的读取控制(步骤S6)。即,摄像控制部73将指示拍摄实时取景图像时、拍摄运动图像时通常的摄像条件(例如成为恰当曝光那样的摄像条件)的指示信号输出到驱动部21。驱动部21在所有像素区域113A中以通常的摄像条件执行摄像。
摄像部20将在步骤S3、S5、S6中读取的各像素的像素信号输出到图像处理部30。图像生成部31通过对各像素的像素数据实施各种图像处理,生成规定文件格式的图像数据。此时,在进行了电子变焦开关的操作的情况下,图像生成部31进行提取由第二倍率变更部72指示的放大对象区域220的图像数据的处理。
接着,显示控制部74使由图像生成部31生成的图像数据输出到显示部50,使显示面板51显示图像(运动图像、实时取景图像)(步骤S7)。此时,在进行了电子变焦开关的操作的情况下,显示控制部74使由图像生成部31提取的放大对象区域220的图像显示于显示面板51整面(参照图9)。
接着,在进行运动图像的拍摄的情况下,***控制部70使由图像生成部31生成的图像数据存储到存储部60(步骤S8)。之后,***控制部70判断拍摄是否结束(步骤S9)。在使用者为了使实时取景图像的拍摄结束而进行了操作部55的操作的情况下、或使用者为了使运动图像的拍摄结束而进行了操作部55(运动图像开关)的操作的情况下,***控制部70判断为拍摄结束。***控制部70在判断为拍摄结束之前,每规定间隔地反复执行图10示出的处理(步骤S1~S9的处理)。
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具备:显示部50,其具有显示第一图像的第一显示区域以及显示第二图像的第二显示区域;具有第一摄像区域以及第二摄像区域的摄像部20,其中,第一摄像区域生成表示第一图像的第一图像数据,第二摄像区域生成表示第二图像的第二图像数据;倍率变更部71、72,其变更显示于显示部50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显示倍率;以及摄像控制部73,其在由倍率变更部71、72变更了显示倍率的情况下,在第一摄像区域和第二摄像区域变更电荷蓄积条件或读取条件。
在此,作为“第一显示区域”的一例,在进行光学变焦的情况下是与摄像元件100上的中央区域200(或中央区域201、202)对应的显示面板51上的区域,在进行电子变焦的情况下是与摄像元件100上的放大对象区域220对应的显示面板51上的区域。另外,作为“第二显示区域”的一例,在进行光学变焦的情况下是与摄像元件100上的周边区域210对应的显示面板51上的区域,在进行电子变焦的情况下是与摄像元件100上的放大对象区域220以外的区域对应的显示面板51上的区域。另外,作为“第一摄像区域”的一例,在进行光学变焦的情况下是摄像元件100上的中央区域200(或中央区域201、202),在进行电子变焦的情况下是摄像元件100上的放大对象区域220。另外,作为“第二摄像区域”的一例,在进行光学变焦的情况下是摄像元件100上的周边区域210,在进行电子变焦的情况下是摄像元件100上的放大对象区域220以外的区域。
根据这种结构,在通过光学变焦或电子变焦变更图像的显示倍率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消耗电力。即,在进行光学变焦的情况下,摄像控制部73在第二摄像区域(周边区域210)以比第一摄像区域(中央区域200)低的帧频进行信号的读取。由此,与在像素区域113A一律以高帧频进行信号的读取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消耗电力。另外,在进行电子变焦的情况下,摄像控制部73不从第二摄像区域(放大对象区域220以外的区域)进行信号的读取,由此能够降低消耗电力。
此外,倍率变更部72“变更第二图像的显示倍率”这一情况包含不显示第二图像这一情况。另外,摄像控制部73“在第一摄像区域和第二摄像区域变更电荷蓄积条件或读取条件”这一情况还包含在第一摄像区域以规定电荷蓄积条件或读取条件进行信号的读取并在第二摄像区域不进行信号的读取这一情况。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摄像控制部73作为电荷蓄积条件或读取条件,变更帧频、像素间除率以及像素相加数中的至少一个。根据这种结构,在摄像控制部73在第一摄像区域和第二摄像区域变更帧频的情况下,能够在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中使移动的顺畅度变化。另外,在摄像控制部73在第一摄像区域和第二摄像区域变更像素间除率或像素相加数的情况下,能够使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分辨率不同。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摄像控制部73进行第二摄像区域相对于第一摄像区域的、帧频的降低、像素间除率的增加、像素相加数的增加中的至少一个。根据这种结构,在摄像控制部73在第一摄像区域和第二摄像区域变更帧频的情况下,与显示部50中的第二图像相比能够使第一图像的移动更顺畅。另外,在摄像控制部73在第一摄像区域和第二摄像区域变更像素间除率或像素相加数的情况下,与第二图像相比能够使第一图像的分辨率更高。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具有种类不同的多个倍率变更部71、72,摄像控制部73进行以下控制:与倍率变更部71、72相应地以不同的电荷蓄积条件或读取条件进行拍摄。根据这种结构,摄像控制部73能够以每适合于光学变焦的区域的、电荷蓄积条件或读取条件进行拍摄,并且能够以每适合于电子变焦的区域的、电荷蓄积条件或读取条件进行拍摄。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倍率变更部73包含使摄影光学***11移动而使图像的显示倍率变化的光学变焦。根据这种结构,能够与通过光学变焦使图像的显示倍率变化这一情况相配合地使第一摄像区域和第二摄像区域的电荷蓄积条件或读取条件不同。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摄像区域为包含摄影光学***的光轴在内的区域。根据这种结构,在包含光轴的第一摄像区域,能够获取移动顺畅的图像、分辨率高的图像。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倍率变更部73包含将拍摄到的图像的一部分提取并放大的电子变焦。根据这种结构,能够与通过电子变焦使图像显示倍率变化这一情况相配合地使第一摄像区域和第二摄像区域的电荷蓄积条件或读取条件不同。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倍率变更部72通过电子变焦变更第一图像的显示倍率的情况下,摄像控制部73以关于第二摄像区域不进行拍摄的方式进行控制。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可靠地抑制消耗电力。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摄像控制部73根据基于倍率变更部71进行的显示倍率的变更,来变更第一摄像区域。根据这种结构,与通过倍率变更部71使图像放大或缩小的速度相应地变更使用者所关注的第一摄像区域,并且也变更使用者难以观察确认的第二摄像区域。因而,即使在变更了第一摄像区域和第二摄像区域的电荷蓄积条件或读取条件的情况下,也不会使使用者感到不适。另外,还能够使使用者更进一步关注第一图像。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摄像控制部73根据基于倍率变更部71、72进行的显示倍率的变更,来变更电荷蓄积条件或读取条件。根据这种结构,在图像的显示倍率的变更过程中、变更前后,能够使图像的分辨率不会变化(或不会大幅变化)。因而,在图像显示倍率的变更过程中、变更前后,能够使使用者不会感到不适。
<第二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控制部70不管是怎样的被摄物体,均根据倍率变动的速度指定中央区域200,或指定由使用者选择的放大对象区域220。与此相对,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指定包含主要被摄物体的区域、包含主要被摄物体的特征点的区域。
图1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处理的流程图。在图15示出的处理中,首先,摄像控制部73开始进行拍摄动作(步骤S1)。接着,摄像控制部73通过对被摄物体检测部32输出指示信号,使被摄物体检测部32推定主要被摄物体(步骤S31)。被摄物体检测部32在接收到来自摄像控制部73的指示信号时,根据由图像生成部31生成的图像数据,使用公知的面部检测功能检测(推定)作为主要被摄物体的人物的面部。然后,被摄物体检测部32将表示检测出的人物的面部的位置和大小的信号输出到***控制部70。
另外,摄像控制部73通过对特征点检测部33输出指示信号,使特征点检测部33推定主要被摄物体的特征点(步骤S32)。特征点检测部33在接收到来自摄像控制部73的指示信号时,根据由图像生成部31生成的图像数据,使用公知的特征点检测功能检测(推定)作为主要被摄物体的特征点的眼睛。然后,特征点检测部33将表示检测出的人物的眼睛的位置和大小的信号输出到***控制部70。
接着,***控制部70判断使用者是否进行了光学变焦开关的操作(步骤S2)。在***控制部70判断为进行了光学变焦开关的操作的情况下,第一倍率变更部71和摄像控制部73执行光学变焦对应控制(步骤S3A)。
图16是表示图15示出的光学变焦对应控制(步骤S3A)的流程图。另外,图17是表示在进行光学变焦时设定于摄像区域的主要被摄物体区域和特征点区域的图。图17的(A)示出的显示例表示进行光学变焦之前的状态,图17的(B)示出的显示例表示进行光学变焦之后的状态。
在图16示出的处理中,第一倍率变更部71根据使用者对光学变焦开关的操作执行光学变焦(步骤S40)。即,第一倍率变更部71将与光学变焦开关的操作量相应的控制信号输出到透镜驱动控制装置15。接着,如图17的(A)所示,摄像控制部73以块单位选择包含主要被摄物体即面部的图像C3的区域(图17的(A)示出的主要被摄物体区域230)以及包含主要被摄物体的特征点即眼睛的图像f31、f32的区域(图17(A)示出的特征点区域241、242)(步骤S41)。
具体地说,摄像控制部73根据来自被摄物体检测部32的表示面部的图像C3的位置和大小的信号,以块单位选择包含面部的图像C3的主要被摄物体区域230。另外,摄像控制部73根据来自特征点检测部33的表示眼睛的图像f31、f32的位置和大小的信号,以块单位选择包含特征点即眼睛的图像f31、f32的特征点区域241、242。此外,主要被摄物体和特征点并不限定于位于包含光轴O的中心部分。但是,通常在进行光学变焦时,在很多情况下主要被摄物体和特征点位于包含光轴O的中心部分。
如图17的(B)所示,通过光学变焦使人物的面部的图像C3放大。通过面部的图像C3的大小变大,包含面部的图像C3的主要被摄物体区域231也变大。图17的(A)示出的主要被摄物体区域230是纵横的块为7×8个的区域。与此相对,图17的(B)示出的主要被摄物体区域231是纵横的块为13×14个的区域。这样,通过光学变焦使得主要被摄物体区域的大小发生变化,因此在步骤S41中,摄像控制部73根据光学变焦中的倍率变动,随时选择主要被摄物体区域。
另外,如图17的(B)所示,通过光学变焦使眼睛的图像f31、f32放大。通过眼睛的图像f31、f32的大小变大,包含眼睛的图像f31、f32的主要被摄物体区域243、244也变大。图17的(A)示出的特征点区域241、242分别是纵横的块为2×2个的区域。与此相对,图17的(B)示出的特征点区域243、244分别是纵横的块为3×3个的区域。这样,通过光学变焦使得特征点区域的大小发生变化,因此在步骤S41中,摄像控制部73根据光学变焦中的倍率变动,随时选择特征点区域。
此外,在图17中,主要被摄物体区域被设为包含主要被摄物体的矩形区域,但是如图12所示也可以是以光轴O为中心的圆形区域。但是,设为在该圆形区域内包含主要被摄物体。另外,特征点区域被设为包含特征点的矩形区域,但是如图12所示也可以是以光轴O为中心的圆形区域。但是,设为在该圆形区域内包含特征点。
接着,摄像控制部73通过对驱动部21输出指示信号,以适合于各区域(主要被摄物体区域、特征点区域、其他区域)的间除率执行像素信号的读取(步骤S42)。具体地说,摄像控制部73对于特征点区域将间除率设为最低。另外,摄像控制部73对于主要被摄物体区域将间除率设为比特征点区域高。另外,摄像控制部73对于主要被摄物体区域以外的区域将间除率设为比主要被摄物体区域高。主要被摄物体以外的背景等的图像被推定为使用者未关注的图像。因此,认为即使在通过光学变焦进行放大或缩小时图像产生散景(模糊),使用者也感觉不到。因而,摄像控制部73提高主要被摄物体区域以外的区域的间除率,使图像分辨率降低。
另一方面,作为特征点的人物的眼睛的图像被推定为使用者最关注的图像。例如在人物像拍摄中在很多情况下焦点位置与人物的眼睛一致,使用者想要确认眼睛的拍摄。因此,摄像控制部73对于特征点区域将间除率设为最低,将图像的分辨率设为最高。另外,作为主要被摄物体的人物的面部的图像被推定为使用者关注的图像。但是,例如人物的皮肤部分等对比度低,因此在拍摄中并不那么需要分辨率。因此,摄像控制部73对于主要被摄物体区域将间除率设为比主要被摄物体区域以外的区域低,且将间除率设为比特征点区域高。
此外,在倍率变动的速度快的情况下,图像高速地移动,因此不需要高分辨率。因而,摄像控制部73也可以设为倍率变动速度越高则使各区域的间除率越高。在该情况下,摄像控制部73也可以按区域,与倍率变动速度相应地以不同的比例使间除率变化。
另外,在步骤S42中,摄像控制部73也可以代替以适合于各区域的间除率执行像素信号的读取,而是以适合于各区域的相加行数或相加列数执行像素信号的相加处理。另外,在步骤S42中,摄像控制部73也可以代替以适合于各区域的间除率执行像素信号的读取,而是以适合于各区域的帧频执行像素信号的相加处理。
返回到图15的说明,***控制部70在判断为使用者没有进行光学变焦开关的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2:“否”),判断是否进行了电子变焦开关的操作(步骤S4)。在***控制部70判断为进行了电子变焦开关的操作的情况下,第二倍率变更部72和摄像控制部73执行电子变焦对应控制(步骤S5A)。
图18是表示图15示出的电子变焦对应控制(步骤S5A)的流程图。另外,图19是表示在进行电子变焦时设定于摄像区域的主要被摄物体区域和特征点区域的图。在图18示出的处理中,第二倍率变更部72在像素区域(摄像区域)113A以块单位选择包含主要被摄物体即面部的图像C3的区域(图19的(A)示出的主要被摄物体区域250)以及包含主要被摄物体的特征点即眼睛的图像f31、f32的区域(图19的(A)示出的特征点区域261、262)。另外,第二倍率变更部72选择包含主要被摄物体区域250和特征点区域261、262的放大对象区域270(步骤S51)。然后,第二倍率变更部72将指示提取所选择的放大对象区域270的指示信号输出到图像处理部30。
如图19的(A)所示,在进行电子变焦之前,选择包含主要被摄物体区域250和特征点区域261、262的放大对象区域270。这样,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并非由使用者选择主要被摄物体区域,而是根据主要被摄物体自动地选择主要被摄物体区域。在图19的(A)示出的示例中,主要被摄物体区域250是纵横的块为7×8个的区域。另外,特征点区域261、262分别是纵横的块为2×2个的区域。另外,放大对象区域270是纵横的块为10×14个的区域。如图19的(B)所示,即使在通过电子变焦而放大显示的情况下,主要被摄物体区域250、特征点区域261、262以及放大对象区域的大小也不会发生变化。即,构成各区域的块数不会变更。
接着,摄像控制部73对于在步骤S51中选择的放大对象区域270,以与电子变焦的放大率相应的间除率从各区域执行像素信号的读取(步骤S52)。例如,摄像控制部73将放大对象区域270的间除率设为在基于电子变焦的放大前后图像分辨率不会变化那样的间除率。另外,摄像控制部73使放大对象区域270内的主要被摄物体区域250的间除率低于放大对象区域270内的主要被摄物体区域250以外的区域的间除率。另外,摄像控制部73使特征点区域261、262的间除率高于主要被摄物体区域250内的特征点区域261、262以外的区域的间除率。
在步骤S52中,摄像控制部73根据放大对象区域270的面积与显示面板51整面的面积之比计算出放大率。而且,摄像控制部73根据计算出的放大率和电子变焦之前的间除率,计算出电子变焦之后的间除率。另外,摄像控制部73将指示电子变焦之后的各区域的间除率的指示信号输出到驱动部21。驱动部21以由摄像控制部73指示的间除率,从放大对象区域270内的各区域进行像素信号的读取。
接着,摄像控制部73以不从像素区域113A内的放大对象区域270以外的区域进行像素信号的读取的方式进行设定(步骤S53)。由于在进行电子变焦之后,像素区域113A内的放大对象区域270以外的区域的图像不显示于显示面板51(参照图19的(B)),因此不需要进行像素信号的读取。
此外,在步骤S52中,摄像控制部73也可以代替以与放大率相应的间除率进行像素信号的读取,而是以与放大率相应的相加数(相加行数或相加列数)进行像素信号的相加处理。
返回到图15的说明,在***控制部70判断为使用者没有进行电子变焦开关的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4:“否”),摄像控制部73执行通常的读取控制(步骤S6)。此外,图15示出的步骤S6~S9的处理与图10示出的步骤S6~S9的处理相同,因此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说明。
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具有第一检测部32,该第一检测部32根据由摄像部20拍摄到的图像检测被摄物体,摄像控制部73将包含由第一检测部32检测出的被摄物体的区域(主要被摄物体区域230)设定为第一摄像区域。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将使用者所关注的被摄物体图像的分辨率维持得高。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具有第二检测部33,该第二检测部33根据特定区域的图像检测特征点,摄像控制部73在特定区域内在包含特征点的第三摄像区域(例如特征点区域)和该第三摄像区域以外的区域,变更电荷蓄积条件或读取条件。根据这种结构,能够提高使用者最关注的特征点的图像的分辨率。
<第三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在进行电子变焦时,摄像控制部73以在放大对象区域以外的区域不进行信号的读取的方式进行设定。而且,显示控制部74在显示面板51的整面上放大显示放大对象区域的图像。与此相对,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摄像控制部73在放大对象区域以外的区域也进行信号的读取。而且,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显示控制部74在显示面板51的整面上放大显示放大对象区域的图像,并且在显示面板51的整面中的规定区域,也显示由像素区域113A整体拍摄到的图像。
图2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子变焦对应控制的流程图。此外,图20示出的电子变焦对应控制在图15的步骤S5A中执行。摄像控制部73判断在进行电子变焦之后是否进行了以下操作,该操作是指进行放大对象区域的图像的显示并且还同时进行由像素区域113A整体拍摄到的图像的显示这一意思的操作(以下,称为整体显示操作)(步骤S61)。
第二倍率变更部72在像素区域(摄像区域)113A以块单位选择主要被摄物体区域、特征点区域以及放大对象区域(步骤S62)。此外,步骤S61的处理与步骤S51的处理相同。然后,摄像控制部73在像素区域113A整体中以与电子变焦的放大率相应的按区域的间除率执行像素信号的读取(步骤S63)。例如,摄像控制部73将放大对象区域的间除率设为在基于电子变焦的放大前后图像的分辨率不会变化这样的间除率。另外,摄像控制部73使放大对象区域内的主要被摄物体区域的间除率低于放大对象区域内的主要被摄物体区域以外的区域的间除率。另外,摄像控制部73使特征点区域的间除率高于主要被摄物体区域内的特征点区域以外的区域的间除率。并且,摄像控制部73使像素区域113A内的放大对象区域以外的区域的间除率高于放大对象区域的间除率。这样,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在像素区域113A内的放大对象区域以外的区域也进行像素信号的读取。但是,由于放大对象区域以外的区域不被使用者关注,因此间除率设定为最高。
在步骤S61中,在摄像控制部73判断为没有进行整体显示操作的情况下,第二倍率变更部72或摄像控制部73执行与上述图18的步骤S51~S53的处理相同的处理(图20的步骤S64~S66)。
图2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进行了电子变焦的情况下的显示例的图。在图15的步骤S7中,显示控制部74将图21示出的图像显示于显示面板51。如图21所示,在显示面板51中放大显示主要被摄物体即面部的图像C4(具体地说,图19的(A)示出的放大对象区域270的图像)。另外,在显示面板51的右下方设置有小区域的子画面51A。在该子画面51A中显示由像素区域113A整体拍摄到的图像(人物的上半身的图像)。另外,为了使使用者识别面部的图像C4的位置而显示将显示面板51和子画面51A所显示的面部的图像C4包围的框600。
如上所述,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摄像控制部73在像素区域113A整体中执行像素信号的读取(参照步骤S63)。因而,显示控制部74能够使子画面51A显示由像素区域113A整体拍摄到的图像。此时,显示于子画面51A的图像小,因此作为放大对象区域以外的区域的间除率而设定高值。
图22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进行了电子变焦的情况下的其他显示例的图。在图22示出的示例中,在显示面板51中放大显示特征点即眼睛的图像f31、f32(具体地说,图19的(A)示出的特征点区域261、262的图像)。另外,在显示面板51的右下方设有小区域的子画面51A。在该子画面51A中显示放大对象区域270的图像。另外,为了使使用者识别面部的图像C4的位置而显示将子画面51A所显示的面部的图像C4包围的框600。
这样,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显示控制部74能够根据使用者对电子变焦开关的操作,以两个阶段进行电子变焦的放大显示(图21的显示和图22的显示)。
如上所述,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包括显示控制部74,该显示控制部74同时显示由倍率变更部72通过电子变焦将显示倍率放大而得到的第一图像、以及包含该第一图像的广域图像(显示于子画面51A的图像)双方。根据这种结构,在进行电子变焦之后使用者也能够确认广域图像。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广域图像为摄像部所拍摄的整体图像,因此在进行电子变焦之后使用者也能够确认整体图像。
<第四实施方式>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将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数码相机1分离为摄像装置1A和电子设备1B的结构。
图23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和电子设备的结构的框图。在图23示出的结构中,摄像装置1A为进行被摄物体的摄像的装置。该摄像装置1A具备透镜部10、摄像部20、图像处理部30、工作存储器40、操作部55、记录部60以及第一***控制部75。此外,摄像装置1A中的透镜部10、摄像部20、图像处理部30、工作存储器40、操作部55以及记录部60的结构与图6示出的结构相同。因而,对相同结构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省略重复说明。
另外,电子设备1B为进行图像(静止图像、运动图像、实时取景图像)的显示的装置。该电子设备1B具备显示部50和第二***控制部(控制部)70B。此外,电子设备1B中的显示部50的结构与图6示出的结构相同。因而,对相同结构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省略重复说明。
第一***控制部75具有第一通信部75A。另外,第二***控制部76具有第二通信部76B。第一通信部75A和第二通信部76B相互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发送接收信号。
图7示出的结构(第一倍率变更部71、第二倍率变更部72、摄像控制部73以及显示控制部74)也可以设置于第一***控制部75和第二***控制部76的任一个。图7示出的所有结构可以设置于第一***控制部75或第二***控制部76,另外也可以是,图7示出的结构的一部分设置于第一***控制部75,图7示出的结构的一部分以外的结构设置于第二***控制部76。
此外,摄像装置1A例如由具备摄像功能和通信功能的数码相机、智能手机、移动电话、个人计算机等构成,电子设备1B例如由具备通信功能的智能手机、移动电话、移动型个人计算机、移动型平板计算机等移动终端构成。
图23示出的第一***控制部75通过由CPU(未图示)根据控制程序执行处理而实现。另外,图23示出的第二***控制部76通过由CPU(未图示)根据控制程序执行处理而实现。
此外,在图23示出的结构中,图像处理部30与第一***控制部75也可以一体地构成。在该情况下,具有一个或多个CPU的***控制部根据控制程序进行处理,由此承担图像处理部30的功能和第一***控制部75的功能。
以上,使用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范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变更或改进。另外,有时省略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条件中一个以上的条件。这种变更或改进、省略的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另外,还能够适当地组合应用上述实施方式、变形例的结构。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驱动部21构成为,对像素区域113A的各像素进行驱动控制,根据间除率间除像素信号的读取。但是,并不限定于这种结构,驱动部21也可以构成为,在像素区域113A的各像素中对规定比例(与间除率对应的比例)的像素不进行驱动控制,对其他像素进行驱动控制。通过该结构,也起到与以规定间除率间除像素信号的读取的情况相同的效果。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废弃由信号处理芯片111等从像素区域113A的各像素读取的像素信号。通过该结构,也起到与以规定间除率间除像素信号的读取的情况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倍率变更部71根据倍率变动的速度变更中央区域200,但也可以不变更预定大小的中央区域。另外,第一倍率变更部71也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选择来指定中央区域。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倍率变更部72根据使用者的选择,指定放大对象区域220,但是如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那样,也可以将与由被摄物体检测部32检测出的主要被摄物体、特征点相应的区域自动地指定为放大对象区域。另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二倍率变更部72将与主要被摄物体、特征点相应的区域自动地指定为放大对象区域,但是也可以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那样,根据使用者的选择,指定放大对象区域。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电子设备的一例而举出数码相机1。但是,电子设备并不限定于数码相机1,例如也可以由具备摄像功能的智能手机、移动电话机、个人计算机等设备构成。另外,在图6示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中,显示部50也可以是设置于电子设备外部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对***控制部70和显示部50各自设置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发送接收信号(图像数据、控制信号等)的通信部。另外,图像处理部30与***控制部70也可以一体地构成。在该情况下,具有一个CPU的***控制部根据控制程序执行处理,由此承担图像处理部30的功能和***控制部70的功能。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彩色滤光片102的排列设为拜耳阵列,但是也可以是该排列以外的排列。另外,形成单位组131的像素数至少包含一个像素即可。另外,块也至少包含一个像素即可。因而,还能够以按1像素而不同的摄像条件执行拍摄。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驱动部21的一部分或所有结构可以搭载于摄像芯片113,一部分或所有结构也可以搭载于信号处理芯片111。另外,图像处理部30的一部分结构也可以搭载于摄像芯片113或信号处理芯片111。另外,***控制部70的一部分结构也可以搭载于摄像芯片113或信号处理芯片111。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按区域变更电荷蓄积条件或读取条件,但是也可以按区域并与摄像状况相配合地变更电荷蓄积条件或读取条件以外的摄像条件(例如,图像处理部30中的控制参数)。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具有同时进行光学变焦和电子变焦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也构成为进行上述那样的光学变焦时进行的按区域的读取控制和电子变焦时进行的按区域的读取控制。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以在进行电子变焦前后使图像的分辨率(画质)不会变化的方式变更间除率等。但是,电子变焦之后的图像的分辨率也可以高于电子变焦之前的图像的分辨率,也可以低于电子变焦之前的图像的分辨率。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光学变焦的情况下,在周边区域也进行像素信号的读取,但是也可以在周边区域不进行像素信号的读取。

Claims (28)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
摄像元件,其具有包括将光转换为电荷的第一光电转换部的多个第一像素、包括将光转换为电荷的第二光电转换部的多个第二像素、与所述多个第一像素连接并被输出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像素的第一控制信号的第一控制线、和与所述多个第二像素连接并被输出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像素的第二控制信号的第二控制线;
显示控制部,其使显示部显示利用从所述第一像素输出的第一信号和从所述第二像素输出的第二信号生成的图像;
倍率变更部,其变更显示于所述显示部的图像的显示倍率;以及
摄像控制部,其在由所述倍率变更部变更显示于所述显示部的图像的显示倍率时,以使所述第一像素和所述第二像素以不同的电荷蓄积条件或不同的读出条件分别驱动的方式控制所述摄像元件,
所述多个第一像素在所述摄像元件中分别沿第一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配置,
所述多个第二像素在所述摄像元件中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像素包括与所述第一控制线连接的第一电路部,
所述第二像素包括与所述第二控制线连接的第二电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路部包括第一传送部,该第一传送部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从所述第一光电转换部传送电荷,
所述第二电路部包括第二传送部,该第二传送部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从所述第二光电转换部传送电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元件具有:第一输出线,其与所述第一像素连接,向该第一输出线输出所述第一信号;和与所述第一输出线不同的第二输出线,其与所述第二像素连接,向该第二输出线输出所述第二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元件具有:第一电流源电路,其与所述第一输出线连接,向所述第一输出线供给电流;和第二电流源电路,其与所述第二输出线连接,向所述第二输出线供给电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出线与所述多个第一像素连接,
所述第二输出线与所述多个第二像素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元件具有:对所述第一信号进行信号处理的第一信号处理电路;和对所述第二信号进行信号处理的第二信号处理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号处理电路包括将所述第一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第一转换电路,
所述第二信号处理电路包括将所述第二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第二转换电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光电转换部及所述第二光电转换部配置于第一半导体芯片,
所述第一转换电路及所述第二转换电路配置于与所述第一半导体芯片不同的第二半导体芯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半导体芯片层叠于所述第二半导体芯片。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在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向所述第一控制线输出的时刻不同的时刻向所述第二控制线输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控制部以作为所述电荷蓄积条件或所述读出条件,帧频、像素间除率以及像素相加数中的至少一个在所述第一像素和所述第二像素中分别不同的方式控制所述摄像元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倍率变更部包含通过所述摄像元件的使被拍摄体像成像的摄影光学***使所述被拍摄体像的倍率变化从而使显示于所述显示部的图像的显示倍率变化的光学变焦。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倍率变更部包含将显示于所述显示部的图像的一部分放大的电子变焦。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
摄像元件,其具有第一像素和第二像素,所述第一像素包括将光转换为电荷的第一光电转换部,所述第二像素包括将光转换为电荷的第二光电转换部;
显示控制部,其使显示部显示利用从所述第一像素输出的第一信号和从所述第二像素输出的第二信号生成的图像;
倍率变更部,其变更显示于所述显示部的图像的显示倍率;以及
摄像控制部,其在由所述倍率变更部变更显示于所述显示部的图像的显示倍率时,以使所述第一像素和所述第二像素以不同的电荷蓄积条件或不同的读出条件分别驱动的方式控制所述摄像元件,
所述第一光电转换部配置于所述摄像元件的第一区域,
所述第二光电转换部配置于第二区域,该第二区域是所述摄像元件的区域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区域位于行方向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像素包括与所述第一控制线连接的第一电路部,
所述第二像素包括与所述第二控制线连接的第二电路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路部包括第一传送部,该第一传送部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从所述第一光电转换部传送电荷,
所述第二电路部包括第二传送部,该第二传送部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从所述第二光电转换部传送电荷。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元件具有:第一输出线,其与所述第一像素连接,向该第一输出线输出所述第一信号;和与所述第一输出线不同的第二输出线,其与所述第二像素连接,向该第二输出线输出所述第二信号。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元件具有:第一电流源电路,其与所述第一输出线连接,向所述第一输出线供给电流;和第二电流源电路,其与所述第二输出线连接,向所述第二输出线供给电流。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出线与所述多个第一像素连接,
所述第二输出线与所述多个第二像素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元件具有:对所述第一信号进行信号处理的第一信号处理电路;和对所述第二信号进行信号处理的第二信号处理电路。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号处理电路包括将所述第一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第一转换电路,
所述第二信号处理电路包括将所述第二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第二转换电路。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光电转换部及所述第二光电转换部配置于第一半导体芯片,
所述第一转换电路及所述第二转换电路配置于与所述第一半导体芯片不同的第二半导体芯片。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半导体芯片层叠于所述第二半导体芯片。
25.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在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向所述第一控制线输出的时刻不同的时刻向所述第二控制线输出。
2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控制部以作为所述电荷蓄积条件或所述读出条件,帧频、像素间除率以及像素相加数中的至少一个在所述第一像素和所述第二像素中分别不同的方式控制所述摄像元件。
2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倍率变更部包含通过所述摄像元件的使被拍摄体像成像的摄影光学***使所述被拍摄体像的倍率变化从而使显示于所述显示部的图像的显示倍率变化的光学变焦。
2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倍率变更部包含将显示于所述显示部的图像的一部分放大的电子变焦。
CN201910711941.9A 2013-09-30 2014-09-30 电子设备 Active CN1103659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03501 2013-09-30
JP2013203501A JP6375607B2 (ja) 2013-09-30 2013-09-30 電子機器、電子機器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CN201480053867.1A CN105637856B (zh) 2013-09-30 2014-09-30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PCT/JP2014/076050 WO2015046565A1 (ja) 2013-09-30 2014-09-30 電子機器、電子機器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53867.1A Division CN105637856B (zh) 2013-09-30 2014-09-30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65909A true CN110365909A (zh) 2019-10-22
CN110365909B CN110365909B (zh) 2022-05-17

Family

ID=5274368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11941.9A Active CN110365909B (zh) 2013-09-30 2014-09-30 电子设备
CN201480053867.1A Active CN105637856B (zh) 2013-09-30 2014-09-30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53867.1A Active CN105637856B (zh) 2013-09-30 2014-09-30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3) US10136059B2 (zh)
EP (1) EP3054670A4 (zh)
JP (1) JP6375607B2 (zh)
CN (2) CN110365909B (zh)
WO (1) WO20150465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13554B2 (ja) * 2014-09-30 2019-12-04 株式会社ニコン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520035B2 (ja) * 2014-09-30 2019-05-29 株式会社ニコン 電子機器
JP6521731B2 (ja) * 2015-05-18 2019-05-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WO2017026193A1 (ja) * 2015-08-12 2017-02-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と画像処理方法と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JP6727989B2 (ja) * 2016-08-31 2020-07-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WO2019171522A1 (ja) * 2018-03-08 2021-02-04 株式会社ソニー・インタラクティブ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注視点検出器、および画素データ読み出し方法
JP7154877B2 (ja) * 2018-08-22 2022-10-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投射装置、画像投射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20050001A1 (ja) * 2018-09-04 2020-03-12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撮像装置
US10971161B1 (en) 2018-12-12 2021-04-06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Techniques for loss mitigation of audio streams
US11336954B1 (en) * 2018-12-12 2022-05-17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FPS on a client without instrumenting rendering layer
US11252097B2 (en) 2018-12-13 2022-02-15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Continuous calibration of network metrics
US11368400B2 (en) 2018-12-13 2022-06-21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Continuously calibrated network system
US11356326B2 (en) 2018-12-13 2022-06-07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Continuously calibrated network system
JP2020120219A (ja) * 2019-01-22 2020-08-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1016792B1 (en) 2019-03-07 2021-05-25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Remote seamless windows
JP7010259B2 (ja) 2019-03-20 2022-02-10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1461168B1 (en) 2019-03-29 2022-10-04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Data loss protection with continuity
JP7261642B2 (ja) 2019-03-29 2023-04-20 株式会社ソニー・インタラクティブ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
US11245772B1 (en) 2019-03-29 2022-02-08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Dynamic representation of remote computing environment
KR20210047483A (ko) * 2019-10-22 2021-04-30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복수의 촬영 모드를 지원하는 이미지 센서
US11403477B1 (en) * 2020-05-15 2022-08-02 Scandit Ag Image exposure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 for recognition of optical pattern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8299A (zh) * 2006-02-07 2007-08-15 日本胜利株式会社 摄像方法以及摄像装置
JP2009086490A (ja) * 2007-10-02 2009-04-23 Nikon Corp 撮像装置
US20090160947A1 (en) * 2007-12-19 2009-06-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ickup system, method for driving image pickup elements, and recording medium
US20100007784A1 (en) * 2007-03-30 2010-01-14 Olympus Corporation Imaging apparatus
CN102665043A (zh) * 2006-04-25 2012-09-12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2934024A (zh) * 2010-06-30 2013-02-1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及摄像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07778B2 (ja) * 1997-04-08 2007-04-1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システム
US7106374B1 (en) * 1999-04-05 2006-09-12 Amherst Systems, Inc. Dynamically reconfigurable vision system
JP2001177741A (ja) * 1999-12-15 2001-06-29 Minolta Co Ltd 電子カメラおよび表示システム
JP4503878B2 (ja) * 2001-04-27 2010-07-1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JP2003018434A (ja) 2001-06-28 2003-01-17 Olympus Optical Co Ltd 撮像装置
JP2004072278A (ja) * 2002-08-02 2004-03-04 Canon Inc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250437B2 (ja) * 2003-03-04 2009-04-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信号処理装置、信号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100627048B1 (ko) * 2003-12-15 2006-09-25 삼성테크윈 주식회사 디지털 카메라의 제어방법
US8045029B2 (en) * 2004-04-26 2011-10-25 Intellectual Ventures Ii Llc CMOS image sensor for high speed signal processing
US7652703B2 (en) * 2004-07-12 2010-01-26 Micron Technology, Inc. Dual panel pixel readout in an imager
JP4349232B2 (ja) 2004-07-30 2009-10-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半導体モジュール及びmos型固体撮像装置
CN101909156B (zh) * 2005-11-02 2013-01-16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机及其图像处理方法
JP4816336B2 (ja) 2006-02-07 2011-11-16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撮像方法及び撮像装置
JP4724890B2 (ja) * 2006-04-24 2011-07-1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再生装置、画像再生方法、画像再生プログラム及び撮像装置
JP2008017090A (ja) * 2006-07-05 2008-01-24 Casio Comput Co Ltd 撮像装置、及び電子ズーム方法
JP4904108B2 (ja) * 2006-07-25 2012-03-2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及び画像表示制御方法
JP4732311B2 (ja) 2006-11-29 2011-07-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US8615112B2 (en) * 2007-03-30 2013-12-24 Casio Computer Co., Lt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face-recognition function
JP5053731B2 (ja) * 2007-07-03 2012-10-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制御装置及び画像表示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5207905B2 (ja) * 2007-12-19 2013-06-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システム、撮像素子の駆動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2008236799A (ja) * 2008-06-17 2008-10-02 Canon Inc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0016621A (ja) 2008-07-03 2010-01-21 Sony Corp 画像データ処理装置と画像データ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と記録媒体
JP5035702B2 (ja) * 2009-02-27 2012-09-2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オートフォーカス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1873426B (zh) * 2009-04-25 2012-01-2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图像预览***及其图像预览方法
JP5538160B2 (ja) * 2010-09-24 2014-07-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瞳孔検出装置及び瞳孔検出方法
JP2012104918A (ja) * 2010-11-08 2012-05-31 Canon Inc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653207B2 (ja) 2010-12-27 2015-01-14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消費電力制御システム
JP5655589B2 (ja) 2011-01-26 2015-01-21 株式会社ニコン 撮像装置
JP5779959B2 (ja) * 2011-04-21 2015-09-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撮像装置
JP5855358B2 (ja) * 2011-05-27 2016-02-09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及び内視鏡装置の作動方法
BR112014027066A2 (pt) 2012-05-02 2017-06-27 Nikon Corp dispositivo de formação de imagem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8299A (zh) * 2006-02-07 2007-08-15 日本胜利株式会社 摄像方法以及摄像装置
CN102665043A (zh) * 2006-04-25 2012-09-12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20100007784A1 (en) * 2007-03-30 2010-01-14 Olympus Corporation Imaging apparatus
JP2009086490A (ja) * 2007-10-02 2009-04-23 Nikon Corp 撮像装置
US20090160947A1 (en) * 2007-12-19 2009-06-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ickup system, method for driving image pickup elements,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02934024A (zh) * 2010-06-30 2013-02-1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及摄像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54670A1 (en) 2016-08-10
CN105637856A (zh) 2016-06-01
JP2015070476A (ja) 2015-04-13
CN110365909B (zh) 2022-05-17
US20160219218A1 (en) 2016-07-28
US10136059B2 (en) 2018-11-20
WO2015046565A1 (ja) 2015-04-02
US11196923B2 (en) 2021-12-07
JP6375607B2 (ja) 2018-08-22
US20200322533A1 (en) 2020-10-08
CN105637856B (zh) 2019-09-03
US20190058830A1 (en) 2019-02-21
EP3054670A4 (en) 2017-05-10
US10735650B2 (en) 2020-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37856B (zh)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US11758303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control program
US11637970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control program
JP6090425B2 (ja) 撮像素子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10418057A (zh) 电子设备
JP2014179892A (ja) 撮像装置
US1075734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imaging device, and imaging element
JP2014179778A (ja) 信号処理装置、撮像素子、撮像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7005636A (zh) 电子设备
JP6781140B2 (ja) 撮像装置
JP2018207504A (ja) 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