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23887A - 电动机 - Google Patents

电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23887A
CN110323887A CN201910217379.4A CN201910217379A CN110323887A CN 110323887 A CN110323887 A CN 110323887A CN 201910217379 A CN201910217379 A CN 201910217379A CN 110323887 A CN110323887 A CN 1103238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board
protrusion
cover
field frame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1737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23887B (zh
Inventor
胜吕浩成
大川高德
小平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Instrument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ankyo Seiki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kyo Seiki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kyo Seiki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3238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38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238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38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恰当地定位端子台、电动机壳体及罩的电动机。在电动机中,罩(60)与端子台(45)一起堵塞电动机壳体的开口部。此时,电动机壳体(10)的开口边缘与端子台的第一端面(453a)及罩的支承面(610)抵接。在该状态下,罩的第一凸部(63)及第二凸部(64)成为从轴线(L)方向的两侧夹着端子台(45)的状态。在端子台上设有从第一端面(453a)向轴线方向的一侧(La)突出并从径向内侧与电动机壳体的内周面抵接的圆弧状的台阶部(454)。罩(60)以第三凸部(62)与端子台(45)的侧面抵接的状态从径向内侧抵接于电动机壳体的内周面。第三凸部嵌入台阶部(454)的端部(454b)之间。

Description

电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机,其具备覆盖保持于端子台上的端子引脚的一端部的罩。
背景技术
作为提高了覆盖转子及定子的电动机壳体的气密性的电动机,提出了以下构造:在由保持多个端子引脚的端子台和覆盖端子引脚整体的罩将电动机壳体的开口部堵塞的状态下进行树脂模制,设置有覆盖端子台、罩及电动机壳体的侧面的密封树脂体(参照专利文献1)。但是,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动机,在以覆盖端子引脚的位于槽内的部分整体的方式设置罩的情况下,需要以端子引脚的两端部从罩突出的方式构成罩。因此,存在罩的构造变得复杂的问题。另一方面,提出了以下构造:将罩设置在端子台的侧方,并且用罩将保持于端子台的多个端子引脚的两端部中、连接线圈线的端部覆盖(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1349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2531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2的结构的情况下,当端子台、电动机壳体及罩彼此未被恰当地定位时,存在不仅不能恰当地堵塞电动机壳体的开口部而且组装情况变得困难的问题。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恰当地定位端子台、电动机壳体及罩的电动机。
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一方式提供一种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具有:转子,所述转子具备永磁体;定子,所述定子与所述永磁体对置;电动机壳体,所述电动机壳体覆盖所述转子及所述定子,且在轴线方向的一侧的端部设置有端板部;端子台,所述端子台配置于所述电动机壳体的所述轴线方向的另一侧;多个端子引脚,所述端子引脚保持于所述端子台上,第一方向的一端即线圈线连接用的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端即外部连接用的第二端部分别从所述端子台的不同的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突出;罩,所述罩以覆盖所述第一端部的方式配置,与所述端子台一起堵塞所述电动机壳体的朝向所述轴线方向的另一侧开口的开口部;以及密封树脂体,所述密封树脂体以从所述轴线方向的另一侧覆盖所述端子台及所述罩的方式设置,覆盖所述电动机壳体的侧面,且具备供所述第二端部突出的壁面,所述端子台具有供所述电动机壳体的开口边缘的一部分从轴线方向的一侧抵接第一端面和朝向所述轴线方向的另一侧的第二端面,所述罩具有:主体部,其与所述第一侧面对置,供所述电动机壳体的开口边缘中、与所述一部分不同的部分从所述轴线方向的一侧抵接;第一凸部,其从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端子台突出,从所述轴线方向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端面重叠;以及第二凸部,其在相对于所述第一凸部向所述轴线方向的一侧分离的位置从所述主体部突出,从所述轴线方向的一侧抵接于所述端子台。
在本发明中,设为由罩的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从轴线方向的两侧夹着端子台的状态。因此,能够将罩恰当地定位于端子台。因此,能够在由端子台和罩恰当地堵塞电动机壳体的开口部的状态下组装电动机。
在本发明中,能够采用如下方式:所述电动机壳体具备在所述开口边缘向径向外侧伸出的凸缘部。根据该方式,即使使电动机壳体的开口边缘与罩的主体部及端子台的第一端面抵接,电动机壳体的开口边缘、罩的主体部及端子台的第一端面也不易变形。
在本发明中,能够采用如下方式:所述端子台具备在比所述第一端面靠所述轴线方向的另一侧的位置朝向所述轴线方向的一侧的第一承接面,所述第二凸部从所述轴线方向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承接面重叠。根据该方式,容易设为由罩的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从轴线方向的两侧夹着端子台的状态。
在本发明中,能够采用如下方式:所述罩具备第三凸部,所述第三凸部在所述主体部的比所述开口边缘抵接的位置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向所述轴线方向的一侧突出,所述第三凸部以抵接于所述第一侧面的状态从径向内侧与所述电动机壳体的内周面抵接。根据该方式,能够将罩和端子台在罩和端子台对置的方向上恰当地定位。因此,能够在由端子台和罩恰当地堵塞电动机壳体的开口部的状态下组装电动机。
在本发明中,能够采用如下方式:所述端子台具备台阶部,所述台阶部从所述第一端面向所述轴线方向的一侧突出并从径向内侧抵接于所述电动机壳体的内周面。根据该方式,能够在由端子台和罩恰当地堵塞电动机壳体的开口部的状态下组装电动机。
在本发明中,能够采用如下方式:所述电动机壳体为圆筒状,从所述轴线方向观察时,所述台阶部除位于所述第一侧面侧的部分之外,外周面形成圆弧状,当从所述轴线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三凸部的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反一侧的外周面成为具有与所述台阶部相同的曲率半径的圆弧面。
在本发明中,能够采用如下方式:所述台阶部的周向的两端部从所述第一侧面朝向所述罩突出,所述第三凸部嵌入所述台阶部的所述两端部之间。根据该方式,能够将罩和端子台在周向上恰当地定位。
在本发明中,能够采用如下方式:所述第三凸部设于所述主体部的周向的一部分。
在本发明中,能够采用如下方式:所述第二凸部形成于在周向上分离的两个部位,所述端子台具备供所述两个部位的第二凸部分别从所述周向的相反侧抵接的第二承接面。根据该方式,能够将罩和端子台在周向上恰当地定位。
在本发明中,能够采用如下方式:在所述第一侧面设置有朝向所述罩突出的定位用的第四凸部,在所述罩上设置有从周向的一侧及另一侧与所述第四凸部抵接的定位部。根据该方式,能够将罩和端子台在周向上恰当地定位。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设为由罩的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从轴线方向的两侧夹着端子台的状态。因此,能够将罩相对于端子台适当地定位。因此,能够在由端子台和罩恰当地堵塞电动机壳体的开口部的状态下组装电动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动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电动机的剖视图。
图4是从轴线方向的另一侧观察图2所示的端子台等的说明图。
图5是将图4所示的端子台等沿着端子引脚切断的剖视图。
图6是将图2所示的罩安装于端子台的第一侧面侧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从图6所示的状态卸下了罩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图2所示的罩的立体图。
图9是图2所示的罩的侧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电动机的说明图。
图11是从图10所示的端子台卸下了罩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0所示的罩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动机,10…电动机壳体,11…周壁,12…端板部,13…凸缘部,20…定子,30…转子,31…旋转轴,32…永磁体,39…输出轴,40…绕线管,41…合成树脂,45…端子台,60…罩,61…主体部,62…第三凸部,63…第一凸部,64…第二凸部,66…第一板部,67…第二板部,68…分隔壁,70…密封树脂体,71…树脂部分,72…筒部,73…底部,76…壁面,78…连接器外壳,80…端子引脚,81…第一端部,82…第二端部,111…开口部,120…孔,450…第二端面,451…第一侧面,452…第二侧面,453…盖部,453a…第一端面,454…台阶部,455…端子保持部,456…槽,457a…第一承接面,457b…第二承接面,459…第四凸部,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电动机的整体结构)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1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电动机1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1所示的电动机1的剖视图。图1所示的电动机1是步进电动机,如以下参照图2及图3等所说明的那样,由电动机壳体10、定子20、转子30、绕线管40、罩60及密封树脂体70等构成。电动机1例如用于汽油发动机的混合气流量调节阀(安装对象部件)的驱动源等,在安装状态下要求高的气密性。因此,电动机1构成为密闭型电动机。
电动机壳体10由铁等磁性金属形成为圆筒状,具有沿轴线L方向以圆筒状延伸的周壁11和以闭塞周壁11的轴线L方向的一侧La的开口的方式形成的端板部12。电动机壳体10的周壁11的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b为开口部111,在开口边缘形成有向径向外侧伸出的凸缘部13。
定子20为配置于电动机壳体10内的筒状体,具备线圈21、绕线管40、轭铁23(外定子铁芯)以及轭铁24(内定子铁芯)。轭铁23、24为金属制的圆环状板材,在内周缘沿圆周方向以等间隔形成有在轴线L方向上弯曲的多个极齿25。轭铁23、24以各极齿25在圆周方向上交替排列的方式对置配置,轭铁23、24成对地在轴线L方向上配置有两组。
绕线管40是将轭铁23、24利用合成树脂41模制而成的树脂成型品,通过以将轭铁23、24嵌入模具内的状态在模具内进行嵌件注塑成型而构成。合成树脂41覆盖除轭铁23、24的外周部232、242及极齿25的内周面以外的部分,在与轭铁23、24的圆环部233、243重叠的部分(凸缘部)的彼此之间构成卷绕线圈21的空间。这样构成的定子20以轭铁23、24的外周部232、242与电动机壳体10的周壁11局部相接的方式配置。
在绕线管40的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b的端部一体形成有端子台45,电动机壳体10的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b的端部(凸缘部13)与端子台45抵接。在端子台45上,以沿与轴线L方向及第一方向X正交的第二方向Y平行排列的方式保持有沿与轴线L方向正交的第一方向X延伸的多个端子引脚80。端子引脚80的一端即第一端部81从端子台45的第一方向X的一侧面即第一侧面451突出。第一端部81是线圈线连接用的端子,在构成线圈21的线圈线的端部(未图示)通过熔敷或焊锡等被连接的状态下,由固定于绕线管40的罩60覆盖。在该状态下,电动机壳体10的开口部111由端子台45及罩60堵塞。端子引脚80的另一端即第二端部82是从端子台45的与第一侧面451不同的侧面452突出的外部连接用的端子。在本方式中,第二端部82从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面即第二侧面452突出,用于与外部的电连接。
在端子台45上,在位于轴线L方向的一侧La的部分形成有向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b凹陷的轴承用孔部46。在轴承用孔部46的内侧配置有筒状的轴承部件96,轴承部件96支承旋转轴31的外周面。在轴承用孔部46的底部,支承由金属制的球体950构成的推力支承部95,从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b支承后述的旋转轴31的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b的端部310。
转子30具备沿轴线L方向延伸的旋转轴31和固定于旋转轴31的外周面的圆筒状的永磁体32,在永磁体32的外周面,在周向上交替磁化出N极和S极。定子20的极齿25在径向外侧与永磁体32对置。
在电动机壳体10的端板部12形成有孔120,旋转轴31的一部分从孔120朝向轴线L方向的一侧La突出。在本方式中,在旋转轴31中、从电动机壳体10的端板部12突出的部分形成输出轴39,在输出轴39上形成有螺旋槽(未图示)。因此,能够通过输出轴39的旋转直线驱动阀芯等。
在电动机壳体10的形成于端板部12的孔120内保持有轴承92。轴承92具有可旋转地支承旋转轴31的外周面的筒部921和从筒部921的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b的端部朝向径向外侧扩大的扩径部922,扩径部922以从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b抵接于端板部12的状态被固定。
在这样构成的电动机1中,电动机壳体10的开口部111由一体形成于绕线管40的端子台45及罩60堵塞,在该状态下,端子台45、罩60及电动机壳体10的轴线L方向的端部由密封树脂体70覆盖。密封树脂体70具有覆盖端子台45及罩60的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b的底部73和从侧面覆盖端子台45、罩60及电动机壳体10的筒部72。
端子引脚80的第二端部82从密封树脂体70的壁面76突出。在密封树脂体70上,以包围配置有端子引脚80的部分的周围(壁面76的周围)的方式设有筒状的连接器外壳78,将连接器(未图示)***连接器外壳78,进行端子引脚80和连接器的端子的电连接。在本方式中,连接器是防水连接器。
密封树脂体70的筒部72的朝向电动机壳体10的轴线L方向的一侧La的面成为用于安装于混合气流量调节阀的凸缘面77。凸缘面77由与电动机壳体10的轴向正交的平面形成,通过将电动机壳体10例如***混合气流量调节阀的开口部并且使其与该开口部的周缘的平面状的安装面密合,而经由O型环等密封部件保持气密。
密封树脂体70是在组装工序的最终阶段以覆盖端子台45、罩60及电动机壳体10的轴线L方向的端部的方式形成的树脂部分71,由热塑性树脂或热固性树脂构成。在本方式中,树脂部分71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热塑性树脂构成。密封树脂体70以将电动机壳体10的开口部111等完全密封的状态与电动机壳体10牢固地固定。在该状态下,电动机壳体10处于除位于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b的部分以外的大部分被露出的状态。因此,能够将线圈21中产生的热经由金属制的电动机壳体10高效地排出到外部。因此,能够抑制因线圈21的绝缘被膜熔化而引起的绝缘不良、各部件的热变形、永磁体32的热消磁等。另外,因为由树脂覆盖的部分减少,所以能够实现小径化、轻量化及低成本化。而且,在成型密封树脂体70时,密封树脂体70中、覆盖电动机壳体10的周围的部分被按压于电动机壳体10,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形成凸缘面77等。因此,能够以凸缘面77为基准高精度地组装电动机1。
(端子引脚80及端子台45等的结构)
图4是从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b观察图2所示的端子台45等的说明图,省略了输出轴39的图示。如图4所示,端子引脚80为金属制的方棒,在本方式中,端子引脚80为截面呈四边形。端子引脚80沿第一方向X直线地延伸。在端子引脚80上,在延伸方向的中途位置的两个部位形成有压溃部88、89。压溃部88、89通过冲压加工而形成。
在端子台45上,在轴线L方向的一侧La设有大致圆形的盖部453,在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b设有端子保持部455。盖部453的轴线L方向的一侧La的面成为供电动机壳体10的开口边缘(凸缘部13)的一部分抵接的第一端面453a。
在端子台45的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的第二端面450(端子保持部455的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的第二端面450),沿第二方向Y平行排列有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在内侧保持端子引脚80的多个槽456。槽456延伸至第一侧面451及第二侧面452。在第二端面450中,在由槽456在第二方向Y上夹着的部分形成有槽状的凹部450a、450b。端子引脚80的压溃部88、89中,压溃部88位于槽456的内侧,压溃部89处于从第二侧面452突出的位置。在本方式中,因为在端子引脚80中、位于槽456的内侧的部分形成有压溃部88,所以在压溃加工时局部地伸出的部分陷入槽456的内表面。因此,通过将端子引脚80压入槽456内,能够将端子引脚80恰当地预固定于槽456。
(罩60及第一侧面451等的结构)
图5是沿着端子引脚80切断图4所示的端子台45等的剖视图。图6是将图2所示的罩60安装于端子台45的第一侧面451侧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从图6所示的状态卸下了罩60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图2所示的罩60的立体图。图9是图2所示的罩60的侧视图。
如图5及图6所示,在端子台45上形成有从盖部453的第一端面453a向轴线L方向的一侧La突出的台阶部454,台阶部454形成于比盖部453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在从轴线L方向观察时,台阶部454的外周面454a为具有与电动机壳体10的周壁11的内周面相同的曲率半径的圆弧状,从径向内侧与电动机壳体10的周壁11的内周面抵接。台阶部454在周向上断开,台阶部454的位于断开部分的周向两侧的端部454b从第一侧面451朝向罩60突出。台阶部454的周向两侧的端部454b从第一侧面451朝向罩60突出。
在端子台45的第一侧面451,在台阶部454的端部454b之间形成有朝向罩60突出的第四凸部459。在本方式中,第四凸部459形成于在第二方向Y上分离的两个部位。
在盖部453的第一端面453a中,在轴线L方向上与台阶部454局部地重叠的位置形成有朝向轴线L方向的一侧La的第一承接面457a,第一承接面457a在比第一端面453a更靠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b的位置形成于在第二方向Y上分离的两个部位。因此,第一承接面457a和台阶部454之间成为在第一侧面451开口的凹部457。在凹部457中,朝向第二方向Y的面为第二承接面457b,在第二方向上分离的两个部位形成的第二承接面457b在周向上相互反向。
在图6、图8及图9中,罩60是树脂成型品,具有与端子台45的第一侧面451对置的主体部61、从主体部61的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b的端部朝向端子台45突出的树脂流入防止用的第一凸部63、以及在主体部61的周向的两端部分别从主体部61的轴线L方向的一侧La的端部朝向端子台45突出的第二凸部64。另外,罩60具有从主体部61的轴线L方向的一侧La的端部向轴线L方向的一侧La突出的第三凸部62。
第三凸部62中,与第一侧面451相反一侧的外周面621在比主体部61的与第一侧面451相反一侧的外表面611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沿着电动机壳体10的开口边缘以圆弧状延伸,当从轴线L方向观察时,成为具有与台阶部454的外周面454a相同的曲率半径的圆弧面。在第三凸部62和主体部61之间,成为电动机壳体10的凸缘部13中、与端子台45的第一端面453a抵接的部分以外的部分抵接的支承面610。在本方式中,第三凸部62形成于主体部61的周向的一部分。在本方式中,第三凸部62形成于主体部61的周向的中央。
在第三凸部62上,在与第一侧面451对置的面上形成有凹部69,凹部69中在周向上对置的内壁691、692成为从周向的一侧及另一侧与端子台45的第四凸部459抵接以规定罩60的周向的位置的定位部690。
第一凸部63具有从主体部61的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b的端部朝向端子台45突出并覆盖于端子台45的第二端面450的第一板部66、从第一板部66向轴线L方向的一侧La以在第二方向Y上平行排列的方式突出的多个第二板部67,多个第二板部67分别嵌入槽456各自的内部并覆盖于槽456内的端子引脚80上。因此,在成型密封树脂体70时,能够防止树脂在端子引脚80的周围扩散而流入罩60的内侧。
在主体部61中与端子台45对置的面上形成有第一端部81位于内侧的凹部65。在本方式中,凹部65通过分隔壁68分隔为承接多个端子引脚80的第一端部81的小的凹部650。
多个端子引脚80分别从位于槽456内的部分84直线延伸至第一端部81。第二凸部64的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b的面640具备从主体部61向轴线L方向的一侧La倾斜并朝向第一承接面457a延伸的倾斜面641。因此,第一承接面457a也成为与面640同样地倾斜的倾斜面。另外,在多个第二板部67中,轴线L方向的一侧La的面670具备从主体部61向轴线L方向的一侧倾斜并延伸至槽456内的第一面671。在本方式中,第二板部67的第一面671延伸至与第二凸部64的倾斜面641相比远离主体部61的位置,多个第二板部67的面670分别成为第二面672,这些第二面672在相对于第一面671与主体部61相反一侧向相对于轴线L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第二面672覆盖在槽456内的端子引脚80上。
当将这样构成的罩60以第三凸部62进入电动机壳体10的开口部111的内侧的方式压入到端子台45侧时,第二凸部64嵌入凹部457的内侧,另一方面,第一凸部63的第一板部66从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b与第二端面450重叠。在该状态下,第三凸部62嵌入台阶部454的端部454b之间(台阶部454的周向的断开部分),构成圆盘部。另外,主体部61的支承面610和端子台45的盖部453的第一端面453a构成同一平面。
此时,第二凸部64嵌入凹部457的内侧,从轴线L方向的一侧La与第一承接面457a重叠,且从周向的两侧与第二承接面457b重叠。另外,端子台45的两个第四凸部459嵌入罩60的凹部69。因此,罩60在周向及轴线L方向上被定位于端子台45上。另外,第三凸部62及台阶部454从电动机壳体10的开口部111嵌入内侧,并从径向内侧与周壁11抵接。另外,电动机壳体10的开口边缘(凸缘部13)与罩60的支承面610及第一端面453a抵接,电动机壳体10的开口部111由罩60及端子台45堵塞。另外,在成型密封树脂体70时,罩60的支承面610及第一端面453a被按压于电动机壳体10的凸缘部13,所以能够恰当地堵塞电动机壳体10的开口边缘。
在该状态下,如图5所示,多个端子引脚80各自的第一端部81位于凹部650的内侧。但是,第一端部81未与凹部650的内壁651抵接。
另外,当罩60的第一凸部63的第一板部66从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b与第二端面450重叠时,第二板部67成为覆盖槽456内的端子引脚80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罩60的第一凸部63从端子引脚80的中途部分覆盖第一端部81侧,端子引脚80的其它部分(从中途部分到第二端部82侧)成为从罩60露出的状态。因此,在通过树脂模制而形成密封树脂体70时,端子引脚80中、除被罩60覆盖的部分和第二端部82以外的部分被密封树脂体70覆盖。此时,形成于端子引脚80的压溃部88、89均处于从罩60露出的位置,因此,形成有压溃部88、89的部分由密封树脂体70覆盖。
(本方式的主要效果)
如以上所说明,在本方式的电动机1中,罩60的第一凸部63覆盖在端子台45的位于槽456内的部分中、位于从第一方向X的中途部分到第一端部81侧的部分。因此,因为端子引脚80的第二端部82穿过槽456从端子台45突出,所以无需在罩60上设置使第二端部82突出的孔等。因此,能够简化罩60的结构。另外,能够高效地进行安装罩60的作业。另外,多个端子引脚80各自的位于槽456内的部分中、从第一凸部63露出的部分由密封树脂体70密封,因此,水分不易从端子引脚80的周围侵入配置有第一端部81的空间(罩60的内部)。
另外,处于由罩60的第一凸部63和第二凸部64从轴线L方向的两侧夹着端子台45的状态。因此,能够将罩60相对于端子台45恰当地定位。因此,能够在由端子台45和罩60将电动机壳体10的开口部111恰当地堵塞的状态下组装电动机1。另外,在端子台45上,在比第一端面453a靠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b的位置形成有第一承接面457a,因此,容易设为由罩60的第一凸部63和第二凸部64从轴线L方向的两侧夹着端子台45的状态。
另外,因为电动机壳体10在开口边缘形成有凸缘部13,所以即使使电动机壳体10的开口边缘抵接于罩60的主体部61及端子台45的第一端面453a,电动机壳体10的开口边缘、罩60的主体部61及端子台45的第一端面453a也不易变形。
另外,罩60在第三凸部62抵接于端子台45的第一侧面451的状态下从径向内侧抵接于电动机壳体10的内周面。因此,能够将罩60和端子台45在罩60和端子台45对置的第一方向X上恰当地定位。另外,在端子台45上设有从第一端面453a向轴线L方向的一侧La突出的台阶部454。因此,能够在由端子台45和罩60将电动机壳体10的开口部111恰当堵塞的状态下组装电动机1。
另外,第三凸部62嵌入台阶部454的端部454b之间。另外,两个第二凸部64分别从周向的相反侧与第二承接面457b抵接。另外,端子台45的两个第四凸部459嵌入罩60的凹部69。因此,罩60在周向及轴线L方向上被定位于端子台45。
另外,第一凸部63与端子台45的第二端面450重叠,因此,在通过树脂模制形成密封树脂体70时,树脂不易流入第一端部81所在的罩60的内侧。另外,第一凸部63具有覆盖于第二端面450的第一板部66和从第一板部66突出并嵌入多个槽456各自的内部的多个第二板部67。因此,在通过树脂模制形成密封树脂体70,树脂不易经由槽456流入第一端部81所在的罩60的内侧。因此,在成型树脂密封体70时,不易产生线圈线因流入的树脂而断线等问题。
另外,多个端子引脚80各自从槽456内的中途部分直线延伸至第一端部81,与该结构相对应,在第二凸部64的面640及第二板部67的面670上分别设有从主体部61向轴线L方向的一侧La倾斜的倾斜面641及第一面671。因此,在成型罩60时,即使是通常的模具,也能够从第一板部66和第二凸部64之间倾斜地拔出模具,因此,无需使用昂贵的模具。即,设为第二板部67在与端子台45重叠的位置从第一板部66向轴线L方向突出的构造,以在安装罩60时避开第一端部81,该情况下,在通常的模具中,不能从第一板部66和第二凸部64之间拔出模具,但根据本方式,不会产生此类问题。
另外,第二板部67具有相对于第一面671在与主体部61相反一侧向与轴线L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第二面672,因此,第二板部67恰当地覆盖在槽456内的端子引脚80上。因此,在通过树脂模制形成密封树脂体70时,树脂不易经由槽456流入第一端部81所在的一侧。
[实施方式2]
图10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电动机1的说明图,是省略密封树脂体70等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11是从图10所示的端子台45卸下了罩60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2是图10所示的罩60的立体图。此外,本方式的基本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对于对应的部分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它们的说明。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图10、图11及图12中未示出的部分使用实施方式1的说明中所使用的图3等。
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本方式的电动机中,与实施方式1相同,在绕线管40的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b的端部一体形成有端子台45。在端子台45上,以在与轴线L方向及第一方向X正交的第二方向Y上平行排列的方式保持有沿与轴线L方向正交的第一方向X延伸的多个端子引脚80。在本方式中,端子引脚80在弯曲部821从位于端子台45的槽456内的部分向轴线L方向的一侧La弯曲后,向第一方向X延伸。在本方式中,第一端部81侧也由固定在绕线管40(端子台45)上的罩60覆盖,图3所示的电动机壳体10的开口部111由端子台45及罩60堵塞。此时,电动机壳体10的开口边缘(凸缘部13)的一部分与端子台45的盖部453的第一端面453a抵接。另外,台阶部454的外周面454a从径向内侧与电动机壳体10的周壁11的内周面抵接。另外,端子台45、罩60及电动机壳体10的轴线L方向的端部由密封树脂体70覆盖。在端子台45的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b的第二端面450中,在内侧保持端子引脚80的多个槽456沿第二方向Y平行排列。
在端子台45的第一侧面451,在台阶部454的周向的两侧的端部454b之间形成有朝向罩60突出的第四凸部459。第四凸部459形成于在第二方向Y上分离的两个部位。在本方式中,在台阶部454的周向的两侧的端部454b,朝向轴线L方向的一侧La的部分为第一承接面457a,在与第一承接面457a相邻的位置,朝向第二方向Y的壁面为第二承接面457b。在第一承接面457a形成有朝向台阶部454的边缘向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b倾斜的倾斜面。
在图12中,罩60为树脂成型品,具有与端子台45的第一侧面451对置的主体部61、从主体部61的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b的端部朝向端子台45突出的第一凸部63、从主体部61的轴线L方向的一侧La的端部朝向端子台45突出的第二凸部64、从主体部61向轴线L方向的一侧La突出的第三凸部62。第三凸部62中,与第一侧面451相反一侧的外周面621在比主体部61的与第一侧面451相反一侧的外表面611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沿着电动机壳体10的开口边缘以圆弧状延伸,在从轴线L方向观察时,成为具有与台阶部454的外周面454a相同的曲率半径的圆弧面。在第三凸部62和主体部61之间,成为电动机壳体10的凸缘部13中、与端子台45的第一端面453a抵接的部分以外的部分抵接的支承面610。在本方式中,第三凸部62形成于主体部61的周向的一部分。
在第三凸部62,在与第一侧面451对置的面上,在周向的两个部位形成有凹部69,凹部69中在周向上对置的内壁691、692成为从周向的一侧及另一侧与端子台45的第四凸部459抵接来规定罩60的周向的位置的定位部690。
第一凸部63具有从主体部61的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b的端部朝向端子台45突出并覆盖在端子台45的第二端面450上的第一板部66、从第一板部66向轴线L方向的一侧La以在第二方向Y上平行排列的方式突出的多个第二板部67,多个第二板部67分别嵌入槽456各自的内部并覆盖在槽456内的端子引脚80上。因此,在成型密封树脂体70时,能够防止树脂在端子引脚80的周围扩散而流入罩60的内侧。
在主体部61的与端子台45对置的面上形成有第一端部81位于内侧的凹部65。在本方式中,凹部65通过分隔壁68分隔为承接多个端子引脚80的第一端部81的小的凹部650。
当将这样构成的罩60以第三凸部62进入电动机壳体10的开口部111的内侧的方式压入到端子台45侧时,如图10所示,第一凸部63的第一板部66从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b与第二端面450重叠。在该状态下,第三凸部62嵌入台阶部454的端部454b之间,构成圆盘部。另外,主体部61的支承面610和端子台45的盖部453的第一端面453a构成同一平面。另外,第一凸部63的周向的两端部成为比第一凸部63更向轴线L方向的一侧La突出的壁厚部630,壁厚部630从周向的两侧及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b与形成于端子台45的第二端面450和盖部453之间的台阶部458抵接。另外,第二凸部64从轴线L方向的一侧La与第一承接面457a重叠,并且从周向的两侧与第二承接面457b重叠。另外,端子台45的两个第四凸部459嵌入罩60的凹部69。因此,罩60在周向及轴线L方向上被定位于端子台45上。
另外,第三凸部62及台阶部454从电动机壳体10的开口部111嵌入内侧,并从径向内侧与周壁11抵接。另外,电动机壳体10的开口边缘(凸缘部13)与罩60的支承面610及第一端面453a抵接,电动机壳体10的开口部111由罩60及端子台45堵塞。另外,在成型密封树脂体70时,罩60的支承面610及第一端面453a按压于电动机壳体10的凸缘部13,所以能够恰当地堵塞电动机壳体10的开口边缘。
在该状态下,如图5所示,多个端子引脚80各自的第一端部81位于凹部650的内侧。但是,第一端部81不与凹部650的内壁651抵接。
另外,在罩60的第一凸部63的第一板部66从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b与第二端面450重叠时,第二板部67形成覆盖槽456内的端子引脚80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罩60的第一凸部63覆盖从端子引脚80的中途部分到第一端部81侧,端子引脚80的其它部分(从中途部分到第二端部82侧)处于从罩60露出的状态。因此,在通过树脂模制形成密封树脂体70时,端子引脚80中、除了由罩60覆盖的部分和第二端部82以外的部分由密封树脂体70覆盖。此时,第一凸部63具有朝向端子台45覆盖于第二端面450上的第一板部66和从第一板部66突出并嵌入多个槽456各自的内部的多个第二板部67,因此,树脂不易经由槽456流入第一端部81所在的一侧。
(其它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端子引脚80整体直线延伸,但对于在第二端部82侧设有弯曲部的情况等也可以应用本发明。另外,在端子引脚80在第一端部81侧具备弯曲部的情况下也可以应用本发明,该情况下,第二凸部64的面640及第二板部67的面670各自也可以不设置从主体部61向轴线L方向的一侧La倾斜的倾斜面641及第一面67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端子引脚80保持于端子台45的槽456,但在将端子引脚80压入端子台45的情况或将端子引脚80嵌件成型于端子台45的情况下也可以应用本发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动机1是步进电动机,但对于其它种类的电动机也可以应用本发明。

Claims (10)

1.一种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转子,所述转子具备永磁体;
定子,所述定子与所述永磁体对置;
电动机壳体,所述电动机壳体覆盖所述转子及所述定子,且在轴线方向的一侧的端部设置有端板部;
端子台,所述端子台配置于所述电动机壳体的所述轴线方向的另一侧;
多个端子引脚,所述端子引脚保持于所述端子台上,第一方向的一端即线圈线连接用的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端即外部连接用的第二端部分别从所述端子台的不同的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突出;
罩,所述罩以覆盖所述第一端部的方式配置,且与所述端子台一起堵塞所述电动机壳体的朝向所述轴线方向的另一侧开口的开口部;以及
密封树脂体,所述密封树脂体以从所述轴线方向的另一侧覆盖所述端子台及所述罩的方式设置,覆盖所述电动机壳体的侧面,且具备供所述第二端部突出的壁面,
所述端子台具有:供所述电动机壳体的开口边缘的一部分从轴线方向的一侧抵接的第一端面;以及朝向所述轴线方向的另一侧的第二端面,
所述罩具有: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一侧面对置,且供所述电动机壳体的开口边缘中、与所述一部分不同的部分从所述轴线方向的一侧抵接;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从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端子台突出,且从所述轴线方向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端面重叠;以及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在相对于所述第一凸部向所述轴线方向的一侧分离的位置从所述主体部突出,且从所述轴线方向的一侧抵接于所述端子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机壳体具备在所述开口边缘向径向外侧伸出的凸缘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台具备在比所述第一端面靠所述轴线方向的另一侧的位置朝向所述轴线方向的一侧的第一承接面,
所述第二凸部从所述轴线方向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承接面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具备第三凸部,所述第三凸部在所述主体部的比所述开口边缘抵接的位置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向所述轴线方向的一侧突出,
所述第三凸部以抵接于所述第一侧面的状态从径向内侧与所述电动机壳体的内周面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台具备台阶部,所述台阶部从所述第一端面向所述轴线方向的一侧突出并从径向内侧抵接于所述电动机壳体的内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机壳体为圆筒状,
从所述轴线方向观察时,所述台阶部除位于所述第一侧面侧的部分之外,外周面形成圆弧状,
从所述轴线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三凸部的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反一侧的外周面成为具有与所述台阶部相同的曲率半径的圆弧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台阶部的周向的两端部从所述第一侧面朝向所述罩突出,
所述第三凸部嵌入所述台阶部的所述两端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凸部设于所述主体部的周向的一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凸部形成于在周向上分离的两个部位,
所述端子台具备供所述两个部位的第二凸部分别从所述周向的相反侧抵接的第二承接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侧面设置有朝向所述罩突出的定位用的第四凸部,
在所述罩上设置有从周向的一侧及另一侧与所述第四凸部抵接的定位部。
CN201910217379.4A 2018-03-30 2019-03-21 电动机 Active CN1103238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67958 2018-03-30
JP2018067958A JP7039363B2 (ja) 2018-03-30 2018-03-30 モー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23887A true CN110323887A (zh) 2019-10-11
CN110323887B CN110323887B (zh) 2021-08-10

Family

ID=68113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17379.4A Active CN110323887B (zh) 2018-03-30 2019-03-21 电动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039363B2 (zh)
CN (1) CN110323887B (zh)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15248A (ja) * 1996-01-30 1997-08-15 Fanuc Ltd 同期電動機のステータ構造
JPH09219957A (ja) * 1995-12-04 1997-08-19 Asmo Co Ltd モータ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012144A (ja) * 1999-06-28 2001-01-16 Asmo Co Ltd モータユニット
WO2002069473A1 (fr) * 2001-02-27 2002-09-06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Alimentation en courant d'une soupape de recirculation des gaz de carter
CN1450711A (zh) * 2002-03-22 2003-10-22 阿斯莫有限公司 电刷架以及制造方法
CN1741351A (zh) * 2004-08-24 2006-03-01 阿斯莫株式会社 具有旋转位置检测器的电机装置
JP2007192184A (ja) * 2006-01-20 2007-08-02 Sanden Corp 電動圧縮機
CN101258067A (zh) * 2005-09-01 2008-09-03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电动转向装置
CN101356366A (zh) * 2006-01-05 2009-01-28 三电有限公司 电动压缩机
CN101443986A (zh) * 2006-05-17 2009-05-27 马渊马达株式会社 带减速器的马达及其制造方法
CN102780322A (zh) * 2011-05-11 2012-11-14 株式会社电装 驱动单元
US20130069457A1 (en) * 2011-09-21 2013-03-21 Lg Innotek Co., Ltd. Terminal Connection Structure for the Motor
JP2013207885A (ja) * 2012-03-28 2013-10-07 Mitsuba Corp モータ装置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
CN104079103A (zh) * 2013-03-28 2014-10-01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马达的外罩结构
US20150302963A1 (en) * 2014-04-16 2015-10-22 Fujikoki Corporation Electromagnetic drive coil unit and molding method thereof
WO2015166571A1 (ja) * 2014-05-01 2015-11-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制御装置
CN105656239A (zh) * 2014-11-28 2016-06-08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CN107112851A (zh) * 2014-12-17 2017-08-29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端子连接部以及端子连接方法
CN107709728A (zh) * 2015-06-18 2018-02-16 株式会社电装 电动致动器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8550U (ja) * 1982-07-23 1984-02-04 アスモ株式会社 ステツピングモ−タ用ボビン
JP2005253138A (ja) 2004-03-01 2005-09-15 Mitsubishi Material Cmi Kk モータ
JP2005304159A (ja) 2004-04-09 2005-10-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モータ装置用カバー及びモータ装置
JP5918550B2 (ja) 2012-01-27 2016-05-18 日本水産株式会社 牡蠣の風味低下防止方法
JP2013247826A (ja) 2012-05-29 2013-12-09 Mitsubishi Material C.M.I. Corp モータの取付構造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19957A (ja) * 1995-12-04 1997-08-19 Asmo Co Ltd モータ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9215248A (ja) * 1996-01-30 1997-08-15 Fanuc Ltd 同期電動機のステータ構造
JP2001012144A (ja) * 1999-06-28 2001-01-16 Asmo Co Ltd モータユニット
WO2002069473A1 (fr) * 2001-02-27 2002-09-06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Alimentation en courant d'une soupape de recirculation des gaz de carter
CN1450711A (zh) * 2002-03-22 2003-10-22 阿斯莫有限公司 电刷架以及制造方法
CN1741351A (zh) * 2004-08-24 2006-03-01 阿斯莫株式会社 具有旋转位置检测器的电机装置
CN101258067A (zh) * 2005-09-01 2008-09-03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电动转向装置
CN101356366A (zh) * 2006-01-05 2009-01-28 三电有限公司 电动压缩机
JP2007192184A (ja) * 2006-01-20 2007-08-02 Sanden Corp 電動圧縮機
CN101443986A (zh) * 2006-05-17 2009-05-27 马渊马达株式会社 带减速器的马达及其制造方法
CN102780322A (zh) * 2011-05-11 2012-11-14 株式会社电装 驱动单元
US20130069457A1 (en) * 2011-09-21 2013-03-21 Lg Innotek Co., Ltd. Terminal Connection Structure for the Motor
JP2013207885A (ja) * 2012-03-28 2013-10-07 Mitsuba Corp モータ装置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
CN104079103A (zh) * 2013-03-28 2014-10-01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马达的外罩结构
US20150302963A1 (en) * 2014-04-16 2015-10-22 Fujikoki Corporation Electromagnetic drive coil unit and molding method thereof
WO2015166571A1 (ja) * 2014-05-01 2015-11-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制御装置
CN105656239A (zh) * 2014-11-28 2016-06-08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CN107112851A (zh) * 2014-12-17 2017-08-29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端子连接部以及端子连接方法
CN107709728A (zh) * 2015-06-18 2018-02-16 株式会社电装 电动致动器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39363B2 (ja) 2022-03-22
JP2019180138A (ja) 2019-10-17
CN110323887B (zh) 2021-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73917B1 (en) Method of producing a rotor and an inner rotor type brushless motor
CN104283336A (zh) 马达
CN106253517A (zh) 转子、马达以及转子的制造方法
CN109565206B (zh) 旋转电机
US10923971B2 (en) Stator,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tator, motor, and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11742468B (zh) 定子单元以及具备该定子单元的电动阀
GB2256094A (en) Moulded stator assembly for an electric motor
CN1871759B (zh) 短路部件、整流子及短路部件的制造方法
JP3623724B2 (ja) 回転電機
TWI673936B (zh) 軸向間隙型旋轉電機
CN109643926B (zh) 绕组固定结构体和电动机
CN110323878A (zh) 电动机
KR102336621B1 (ko) 압축기 구동 장치 및 상기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US20200006999A1 (en) Electric motor
CN110323887A (zh) 电动机
US20220200379A1 (en) Injection-molded magnet holder for a brushless electric motor
KR102087523B1 (ko) 팬 모터
CN209516809U (zh) 电动机
US11070104B2 (en) Stator of an electrical machine, an electrical machin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JP7072428B2 (ja) モータおよ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JPH04222454A (ja) 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JP7258213B2 (ja) ステータ、電動機、送風機、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US7043822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ommutator of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US20150180187A1 (en) Rotor for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16564729U (zh) 电动机、送风装置及抽油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