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23046B - 表面安装电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表面安装电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23046B
CN110323046B CN201910083329.1A CN201910083329A CN110323046B CN 110323046 B CN110323046 B CN 110323046B CN 201910083329 A CN201910083329 A CN 201910083329A CN 110323046 B CN110323046 B CN 1103230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d
molded body
winding
coil
end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8332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23046A (zh
Inventor
北岛佑树
北岛正树
大羽贺健生
岛田武志
平间义明
水村大悟
渡边亮太
小池圣人
森田祐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3230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30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230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30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01F27/292Surface mounted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01F27/255Magnetic cores made from p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47Sheets; Strips
    • H01F27/2852Construction of conductive connections, of lea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206Manufacturing of magnetic cores by mechanical means
    • H01F41/0246Manufacturing of magnetic circuits by moulding or by pressing powd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2017/048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encapsulating core, e.g. made of resin and magnetic powd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And Magnets (AREA)

Abstract

提供能够减少由外部端子形成的直流电阻的增加,而确保制造品质的表面安装电感器。表面安装电感器具备具有卷绕部和从卷绕部引出的引出端部的线圈、含有磁性粉并密封线圈的成型体、以及设置于成型体并连接于线圈的外部端子。成型体的表面由非冲压面和两个冲压面构成,上述两个冲压面在卷绕部的卷绕轴线方向上对置并是被在卷绕轴线方向上加压而形成的,上述非冲压面与两个面邻接且没有被加压。线圈配置为卷绕部的卷绕轴线与作为成型体的非冲压面的安装面平行,引出端部从成型体的安装面暴露,外部端子仅形成于成型体的非冲压面并连接于引出端部。

Description

表面安装电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表面安装电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表面安装电感器,记载于日本特开2010-147272号公报(专利文献1)。该表面安装电感器具有:线圈、密封线圈的成型体、和设置于成型体并连接于线圈的外部端子。
线圈具有卷绕部和从卷绕部引出的引出端部,卷绕部的卷绕轴线配置为与成型体的安装面成为垂直。外部端子设置于成型体的安装面和与成型体的安装面邻接的侧面。引出端部从成型体的侧面暴露,并连接于外部端子。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47272号公报
然而,发现了若实际使用上述以往的表面安装电感器,则存在接下来的问题。
引出端部从成型体的侧面暴露并连接于外部端子,因此在将表面安装电感器在安装面安装于安装基板时,经由外部端子在引出端部与安装基板之间流动的电流的路径增长。因此,存在由外部端子形成的直流电阻增加的问题。
为了消除该问题,考虑使引出端部从安装面暴露,但线圈配置为卷绕部的卷绕轴线与成型体的安装面成为垂直,因此产生伴随着较大的变形而对引出端部进行成型加工的需要,从而在制造品质产生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公开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由外部端子形成的直流电阻的增加,而确保制造品质的表面安装电感器。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作为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表面安装电感器具备:
线圈,具有卷绕部和从上述卷绕部引出的引出端部;
成型体,含有磁性粉,密封上述线圈;和
外部端子,设置于上述成型体,并连接于上述线圈,
上述成型体的表面由非冲压面和两个冲压面构成,上述两个冲压面与上述卷绕部的卷绕轴线方向对置,是被在上述卷绕轴线方向上加压而形成的,上述非冲压面与上述两个面邻接,且没有被加压,
上述线圈配置为上述卷绕部的卷绕轴线与作为上述成型体的非冲压面的安装面成为平行,上述引出端部从上述成型体的上述安装面暴露,上述外部端子仅形成于上述成型体的非冲压面,并连接于上述引出端部。
根据本公开的表面安装电感器,引出端部从成型体的安装面暴露,并连接于外部端子,因此在将表面安装电感器由安装面安装于安装基板时,能够缩短经由外部端子在引出端部与安装基板之间流动的电流的路径。由此,能够减少由外部端子形成的直流电阻的增加。
另外,线圈配置为卷绕部的卷绕轴线与成型体的安装面成为平行,因此即使对引出端部没有进行伴随着较大的变形的成型加工,也能够使引出端部从安装面暴露,而能够确保制造品质。
另外,外部端子仅形成于成型体的非冲压面,因此相比于将外部端子形成于冲压面,能够提高耐压、耐ESD。
另外,外部端子仅形成于成型体的非冲压面,因此外部端子不与卷绕部的卷绕轴线方向交叉。因此,能够防止线圈的磁通被外部端子遮挡。
另外,在表面安装电感器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成型体的安装面设置有不连续的界面。
这里,不连续的界面通过多个间隙不连续地并排而构成。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提高成型体的安装面处的耐压。
另外,在表面安装电感器的一个实施方式中,
上述线圈具有两个上述引出端部,
上述不连续的界面从一个上述引出端部的在上述安装面的暴露部分延伸至另一个上述引出端部的在上述安装面的暴露部分。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被施加较高的电压的两个引出端部的暴露部分之间具有不连续的界面,因此能够提高两个引出端部的暴露部分之间的耐压。
另外,在表面安装电感器的一个实施方式中,
上述线圈具有两个上述引出端部,
一个上述引出端部的在上述安装面的暴露部分和另一个上述引出端部的在上述安装面的暴露部分相互向相对方向延伸。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使一个引出端部的暴露部分与另一个引出端部的暴露部分隔离,从而能够提高耐压。
另外,在表面安装电感器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一个引出端部的暴露部分与上述另一个引出端部的暴露部分分别延伸至作为与上述安装面邻接的上述非冲压面的侧面。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增加一个引出端部的暴露部分的面积与另一个引出端部的暴露部分的面积,因此能够增加引出端部与外部端子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提高引出端部与外部端子间的接合强度。
另外,在表面安装电感器的一个实施方式中,
上述外部端子跨上述成型体的上述安装面和上述侧面形成为L字状,上述外部端子的形成于上述侧面的部分的高度为上述侧面的高度的1/4以上。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将外部端子的设置于侧面的部分的圆角的量形成适当的量。
另外,在表面安装电感器的一个实施方式中,
上述线圈具有两个上述引出端部,
一个上述引出端部与另一个上述引出端部从上述卷绕部引出,互不交叉。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一个引出端部与另一个引出端部互不交叉,因此能够提高耐压。
另外,在表面安装电感器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具备:
线圈,具有卷绕部和从上述卷绕部引出的引出端部;
成型体,含有磁性粉,并密封上述线圈;和
外部端子,设置于上述成型体,并连接于上述线圈,
上述线圈配置为上述卷绕部的卷绕轴线与上述成型体的安装面成为平行,上述引出端部从上述成型体的上述安装面暴露并与上述外部端子连接,
在上述成型体的上述安装面形成有不连续的界面。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引出端部从成型体的安装面暴露,并连接于外部端子,因此在将表面安装电感器用安装面安装于安装基板时,能够缩短经由外部端子在引出端部与安装基板之间流动的电流的路径。由此,能够减少由外部端子形成的直流电阻的增加。
另外,线圈配置为卷绕部的卷绕轴线与成型体的安装面成为平行,因此即使对引出端部没有进行伴随着较大的变形的成型加工,也能够使引出端部从安装面暴露,而能够确保制造品质。
另外,在成型体的安装面形成有不连续的界面,因此能够提高成型体的安装面的耐压。
另外,在表面安装电感器的一个实施方式中,
上述线圈具有两个上述引出端部,
上述不连续的界面从一个上述引出端部的在上述安装面的暴露部分延伸至另一个上述引出端部的在上述安装面的暴露部分。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被施加较高的电压的两个引出端部的暴露部分之间具有不连续的界面,因此能够提高两个引出端部的暴露部分之间的耐压。
另外,在表面安装电感器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具备如下工序:
利用含有磁性粉的成型体材料覆盖具有卷绕部和从上述卷绕部引出的引出端部的线圈,并将该线圈配置于金属模具内;
在上述卷绕部的卷绕轴线方向上对上述成型体材料进行加压,而形成对上述线圈进行密封的成型体,并且使上述引出端部从上述成型体的没有被加压的非冲压面暴露;和
仅在上述成型体的非冲压面形成外部端子,并在上述引出端部连接上述外部端子。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引出端部从成型体的非冲压面(以下,设为安装面)暴露,并连接于外部端子,因此在将表面安装电感器用安装面安装于安装基板时,能够缩短经由外部端子在引出端部与安装基板之间流动的电流的路径。由此,能够减少由外部端子形成的直流电阻的增加。
另外,线圈配置为卷绕部的卷绕轴线与成型体的安装面成为平行,因此即使对引出端部没有进行伴随着较大的变形的成型加工,也能够使引出端部从安装面暴露,而能够确保制造品质。
另外,外部端子仅形成于成型体的非冲压面,因此相比将外部端子形成于冲压面,能够提高耐压、耐ESD。
另外,外部端子仅形成于成型体的非冲压面,因此外部端子不与卷绕部的卷绕轴线方向交叉。因此,能够防止线圈的磁通被外部端子遮挡。
根据作为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表面安装电感器及其制造方法,能够减少外部端子导致的直流电阻的增加,确保制造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表面安装电感器的第1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A是对表面安装电感器的第1实施方式的耐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2B是对表面安装电感器的比较例的耐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3A是对表面安装电感器的第1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3B是对表面安装电感器的第1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3C是对表面安装电感器的第1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表面安装电感器的第2实施方式的仰视图。
图5是表示表面安装电感器的第3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1A、1B…表面安装电感器;10、10A…成型体;11…第1端面;12…第2端面;15…第1侧面;16…第2侧面;17…底面(安装面);18…顶面;20、20B…线圈;21…第1引出端部;22…第2引出端部;23…卷绕部;30…第1外部端子;40…第2外部端子;50…磁性粉;60…预备成型体;70…金属模具;80…界面;A…卷绕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示的实施方式对作为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表面安装电感器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附图表示局部示意的情况,存在不反映实际的尺寸、比率的情况。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表面安装电感器的第1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表面安装电感器1具有:成型体10、设置于成型体10的内部的螺旋状的线圈20、设置于成型体10并电连接于线圈20的第1外部端子30和第2外部端子40。
表面安装电感器1经由第1外部端子30、第2外部端子40,电连接于未图示的电路基板的布线。表面安装电感器1例如使用为供大电流流动的电源电路、DC/DC转换器电路用的电感器、变压器等,使用于车载用的高级驾驶辅助***(ADAS)等。
成型体10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成型体10的表面由第1端面11、与第1端面11对置的第2端面12、连接于第1端面11与第2端面12之间的第1侧面15、与第1侧面15对置的第2侧面16、连接于第1侧面15与第2侧面16之间的底面17、和与底面17对置的顶面18构成。底面17是将表面安装电感器1安装于安装基板时的安装面。
这里,如图1所示,L方向是第1侧面15与第2侧面16对置的方向,且是表面安装电感器1的长度方向。W方向是第1端面11与第2端面12对置的方向,且是表面安装电感器1的宽度方向。T方向是底面17与顶面18对置的方向,且是表面安装电感器1的高度方向。
成型体10含有磁性粉与树脂。作为磁性粉,例如使用铁(Fe)、Fe-Si系、Fe-Si-Cr系、Fe-Si-Al系、Fe-Ni-Al系、Fe-Cr-Al系等铁系的金属磁性粉、不包含铁的组成系的金属磁性粉、包含铁的其他的组成系的金属磁性粉、非晶体等的金属磁性粉、表面被玻璃等绝缘体覆盖的金属磁性粉、对表面进行了改性的金属磁性粉、纳米等级的微小的金属磁性粉、铁氧体等。作为树脂,例如分别使用环氧树脂、聚酰亚胺树脂、酚醛树脂等热固化性树脂、聚乙烯树脂、聚酰胺树脂等热塑性树脂等,或者使用将它们进行了混合得到的树脂。第1实施例的表面安装电感器的成型体10例如构成为使用Fe-Si-Cr系的金属磁性粉作为磁性粉,使用环氧树脂作为树脂。成型体10例如形成为从长度2mm×宽度2.5mm×高度2mm的尺寸到长度5mm×宽度5mm×高度5mm的尺寸。
第1外部端子30和第2外部端子40例如由Ag或者Cu等导电性材料构成。第1外部端子30形成为跨第1侧面15与底面17地设置的L字状。第2外部端子40形成为跨第2侧面16与底面17地设置的L字状。
线圈20是将导线以双层呈螺旋状卷绕而构成的,并使导线的两端部位于外周。导线例如使用剖面为扁平方形状的扁平方形线。线圈20例如是短径为1.35mm、长径为2mm、高度为1.21mm的大小的空芯线圈。
线圈20具有卷绕部23、第1引出端部21和第2引出端部22,上述卷绕部23将导线以双层呈螺旋状卷绕而形成,并使其两端部位于外周,上述第1引出端部21和第2引出端部22是将该导线的两端从卷绕部23引出而形成的。第1引出端部21和第2引出端部22被从卷绕部23的圆周上的对置的位置引出,隔着卷绕部23对置。第1引出端部21和第2引出端部22分别从卷绕部23的最外周沿着卷绕方向引出。第1引出端部21和第2引出端部22从卷绕部23引出,互不交叉。第1引出端部21与第2引出端部22互不交叉,因此能够提高耐压。
线圈20配置为卷绕部23的卷绕轴线A与成型体10的底面(安装面)17成为平行。卷绕部23的卷绕轴线A指卷绕部23的螺旋形状的中心轴线。第1引出端部21从成型体的底面17暴露,并连接于第1外部端子30。第2引出端部22从成型体的底面17暴露,并连接于第2外部端子40。
成型体10是通过利用成型金属模具对含有磁性粉与树脂的成型体材料进行压缩而形成的。若具体地叙述,则成型体10通过在利用成型体材料覆盖线圈20的状态下,利用成型金属模具的冲头在卷绕部23的卷绕轴线A方向上进行加压,而形成。因此,成型体10的表面由非冲压面和两个冲压面构成,其中,上述两个冲压面在卷绕部23的卷绕轴线A方向上对置,是利用成型金属模具的冲头在卷绕轴线A方向上加压而形成的,非冲压面与两个面邻接,未被成型金属模具的冲头加压。两个冲压面是第1端面11与第2端面12。非冲压面是第1侧面15、第2侧面16、底面17、和顶面18。
换句话说,线圈20配置为卷绕部23的卷绕轴线A与成型体10的非冲压面(底面17)成为平行,第1引出端部21、第2引出端部22从成型体10的非冲压面(底面17)暴露,第1外部端子30、第2外部端子40仅形成于成型体的非冲压面(第1侧面15、第2侧面16与底面17)。
根据上述表面安装电感器1,第1引出端部21、第2引出端部22从成型体10的底面17(安装面)暴露,并连接于第1外部端子30、第2外部端子40,因此,在将表面安装电感器1用安装面安装于安装基板时,能够缩短经由第1外部端子30在第1引出端部21与安装基板之间流动的电流的路径,另外,能够缩短经由第2外部端子40在第2引出端部22与安装基板之间流动的电流的路径。由此,使第1引出端部、第2引出端部从成型体的侧面暴露并连接于第1外部端子、第2外部端子的以往的表面安装电感器的直流电阻值为6.15mΩ,与此相对,根据上述表面安装电感器1,能够将上述表面安装电感器的直流电阻形成4.88mΩ,从而能够减少第1外部端子30、第2外部端子40的直流电阻的增加。
另外,线圈20配置为卷绕部23的卷绕轴线A与成型体10的安装面成为平行,因此即使对第1引出端部21、第2引出端部22没有进行伴随着较大的变形的成型加工,也能够使第1引出端部21、第2引出端部22从安装面暴露,而能够确保制造品质。
另外,第1外部端子30、第2外部端子40仅形成于成型体10的非冲压面,因此第1外部端子30、第2外部端子40不与卷绕部23的卷绕轴线A方向交叉。因此,能够防止线圈20的磁通被第1外部端子30、第2外部端子40遮挡,从而线圈20的特性提高。
另外,成型体10具有对置的两个冲压面(第1端面11与第2端面12),因此能够减小两个冲压面的对置的方向(W方向)以外的成型体10的大小的差别。
另外,第1外部端子30、第2外部端子40仅形成于成型体10的非冲压面,因此,相比于将第1外部端子30、第2外部端子40形成于冲压面,能够提高耐压、耐ESD。
若具体叙述,则在构成成型体10的磁性粉使用了金属磁性粉的情况下,如图2A所示,在沿着卷绕轴线A的箭头方向P上进行加压而形成成型体10。此时,构成成型体10的多个磁性粉50沿着箭头方向P相互接触或者相比于其他的方向更为接近,存在绝缘电阻降低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第1外部端子30、第2外部端子40也不存在于被加压的冲压面(第1端面11、第2端面12),因此不存在经由相互接触或者相比于其他的方向更为接近的多个磁性粉50,使第1引出端部21、第2引出端部22与第1外部端子30、第2外部端子40之间产生短路的情况。其结果,能够提高耐压、耐ESD。
另一方面,如图2B所示,在作为比较例的表面安装电感器100中,线圈20在成型体10内配置为,卷绕部23的卷绕轴线A与成型体10的底面17和顶面18的对置方向一致。而且,在沿着卷绕轴线A的箭头方向P上进行加压而形成成型体10时,构成成型体10的多个磁性粉50沿着箭头方向P相互接触或者相比于其他的方向更为接近,存在绝缘电阻降低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第1外部端子30、第2外部端子40存在于被加压的冲压面(底面17),因此,例如,存在经由在第1引出端部21与第1外部端子30之间相互接触或者相比于其他的方向更为接近的多个磁性粉50容易短路,而耐压、耐ESD降低之虞。
对图2A所示的表面安装电感器1与图2B所示的表面安装电感器100的ESD耐性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说明。若使外加电压按0.5kV、1.0kV、2kV、3kV、4kV的顺序上升,则在图2A的表面安装电感器1中,在4kV产生了不良,但在图2B的表面安装电感器100中,在2kV产生了不良。这样,图2A的表面安装电感器1的ESD耐性提高到图2B的表面安装电感器100的ESD耐性的2倍。
在第1实施方式中,优选,如图1所示,第1引出端部21的安装面的暴露部分与第2引出端部22的安装面的暴露部分在相互相反方向(在L方向的顺方向与逆方向)上延伸。据此,能够使第1引出端部21的暴露部分与第2引出端部22的暴露部分隔离,从而能够提高耐压。
优选,第1引出端部21的暴露部分延伸至作为与安装面邻接的非冲压面的第1侧面15,第2引出端部22的暴露部分延伸至作为与安装面邻接的非冲压面的第2侧面16。据此,能够增加第1引出端部21的暴露部分的面积和第2引出端部22的暴露部分的面积,因此能够增加第1引出端部21、第2引出端部22与第1外部端子30、第2外部端子40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提高第1引出端部21、第2引出端部22与第1外部端子30、第2外部端子40间的接合强度。
优选,第1外部端子30的形成于第1侧面15的部分的从底面17计的高度为第1侧面15的高度的1/4以上。据此,能够将设置于第1外部端子30的位于第1侧面15的部分的圆角的量形成适当的量。优选,即使在第2外部端子40中也为相同的结构。
在成型体10的安装面中,第1引出端部21的暴露部分的在L方向上的长度优选为,线圈20的导线的线宽的1/2以上。另外,第1引出端部21的暴露部分的在W方向上的长度优选为,线圈20的导线的线宽的3/4以上。由此,能够提高第1引出端部21与第1外部端子30间的连接强度。优选,即使在第2引出端部22中也为相同的结构。
接下来,对表面安装电感器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3A所示,利用含有磁性粉与树脂的成型体材料覆盖线圈20。若具体叙述,则成型体材料包含预备成型体60。预备成型体60具有底部61、在上下方向上设置于底部61的卷绕轴线部62、包围卷绕轴线部62地设置于底部61的壁部63。在壁部63的一个面的中央部设置有在上下方向上切开的切口部63a。切口部63a是切掉壁部63的一个面上的左右宽度的一半以上而形成的。
而且,以使预备成型体60的卷绕轴线部62***线圈20的卷绕部23的内径孔部,并将线圈20的第1引出端部21、第2引出端部22从切口部63a引出而沿着壁部63的一个面延伸的状态下,将线圈20设置于预备成型体60。
而且,如图3B所示,将线圈20与预备成型体60一同配置于金属模具70内。金属模具70具有由第1半模71a与第2半模71b构成的上模71、下模72、和冲头73。组合上模71与下模72,由此形成型腔。将线圈20和预备成型体60配置于型腔内。此时,线圈20的卷绕部23的卷绕轴线A配置为与下模72成为垂直(与上下方向一致)。
而且,虽未图示,但将作为成型体材料的其它的预备成型体或者粉状的密封材料配置于型腔内。之后,将冲头73从上方***型腔内,在加热的状态下,利用冲头73在沿着线圈20的卷绕轴线A的方向上对成型体材料施加压力。此时,成型体材料被下模72与冲头73从上下加压。
这样,将成型体材料成型为一体并固化,如图3C所示,形成密封线圈20的成型体10。此时,使第1引出端部21、第2引出端部22从成型体10的没有被成型模具的下模72与冲头73加压的非冲压面(底面17)暴露。而且,如图1所示,仅在成型体10的没有被成型金属模具的下模72与冲头73加压的非冲压面(第1侧面15、第2侧面16与底面17)形成第1外部端子30、第2外部端子40,在第1引出端部21、第2引出端部22连接第1外部端子30、第2外部端子40。第1外部端子30、第2外部端子40例如使用导电性膏的涂覆与镀敷处理而形成。
(第2实施方式)
图4是表示表面安装电感器的第2实施方式的仰视图。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第2实施方式中成型体的结构不同。以下,对该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其他的结构为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4所示,在第2实施方式的表面安装电感器1A中,在成型体10A的底面(安装面)17设置有不连续的界面80。在图4中,省略外部端子30、40来描述。
不连续的界面80是通过多个间隙不连续地并排而构成的。间隙是不存在磁性粉和树脂的区域。通过不连续的界面80,能够提高成型体10A的底面17处的耐压。
不连续的界面80从第1引出端部21的在底面17的暴露部分延伸至第2引出端部22的在底面17的暴露部分。因此,在被施加较高的电压的两个引出端部21、22的暴露部分之间具有不连续的界面80,因此能够提高两个引出端部21、22的暴露部分之间的耐压。另外,能够提高两个引出端部21、22的暴露部分之间的绝缘电阻,因此能够提高直流重叠特性。
作为不连续的界面80的产生理由,可考虑为以下。可考虑为,不连续的界面80在两个引出端部21、22的暴露部分之间产生,因此在成型体10A的加压时,无法在预备成型体60的切口部63a处的在加压方向上的中央部附近充分地填充磁性粉与树脂,在两个引出端部21、22的暴露部分之间的部分产生至少不存在磁性粉的部分。
(第3实施方式)
图5是表示表面安装电感器的第3实施方式的立体图。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第3实施方式中线圈的结构不同。以下,对该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其他的结构是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5所示,在第3实施方式的表面安装电感器1B的线圈20B中,第1引出端部21和第2引出端部22从卷绕部23引出,相互交叉。因此,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能够沿着卷绕部23的卷绕方向引出第1引出端部21与第2引出端部22,因此能够提高线圈20的特性。
此外,本公开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设计变更。例如,也可以将第1实施方式至第3实施方式的各自的特征点各种组合。
虽在图1中,示出了第1外部端子和第2外部端子形成为L字状,但也可以是,第1外部端子和第2外部端子仅形成于成型体的底面,或者,也可以跨底面、侧面和顶面形成为“コ”字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线圈,虽使用了呈椭圆形状卷绕为双层的旋涡状的线圈,但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层数较多的线圈,例如呈圆形、矩形、扇形、半圆状、梯形、多边形状,或者将它们进行了组合的形状的线圈。

Claims (8)

1.一种表面安装电感器,具备:
线圈,具有卷绕部和从所述卷绕部引出的两个引出端部,是将导线以双层呈螺旋状卷绕而形成的,并使两端部位于外周;
成型体,含有磁性粉和树脂,密封所述线圈;和
外部端子,设置于所述成型体,并连接于所述线圈,
所述成型体的表面由非冲压面和两个冲压面构成,所述两个冲压面在所述卷绕部的卷绕轴线方向上对置,是被在所述卷绕轴线方向上加压而形成的,所述非冲压面与所述两个冲压面邻接,且没有被加压,
所述线圈配置为所述卷绕部的卷绕轴线与所述成型体的作为非冲压面的安装面成为平行,所述两个引出端部中一个引出端部和另一个引出端部从所述卷绕部引出,互不交叉,并且所述一个引出端部和所述另一个引出端部从所述成型体的所述安装面暴露,所述外部端子仅形成于所述成型体的非冲压面,并连接于所述引出端部,
在所述成型体的安装面上,所述一个引出端部的在所述安装面的暴露部分和所述另一个引出端部的在所述安装面的暴露部分之间,设置有不连续地排列多个不存在磁性粉和树脂的间隙而构成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安装电感器,其中,
所述区域从所述一个引出端部的在所述安装面的暴露部分延伸至所述另一个引出端部的在所述安装面的暴露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表面安装电感器,其中,
所述一个引出端部的在所述安装面的暴露部分与所述另一个引出端部的在所述安装面的暴露部分在相互相反方向上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面安装电感器,其中,
所述一个引出端部的暴露部分和所述另一个引出端部的暴露部分分别延伸至作为与所述安装面邻接的所述非冲压面的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表面安装电感器,其中,
所述外部端子跨所述成型体的所述安装面和所述侧面形成为L字状,
所述外部端子的形成于所述侧面的部分的高度为所述侧面的高度的1/4以上。
6.一种表面安装电感器,具备:
线圈,具有卷绕部与从所述卷绕部引出的两个引出端部,是将导线以双层呈螺旋状卷绕而形成的,并使两端部位于外周;
成型体,含有磁性粉和树脂,密封所述线圈;和
外部端子,设置于所述成型体,并连接于所述线圈,
所述线圈配置为所述卷绕部的卷绕轴线与所述成型体的安装面成为平行,所述两个引出端部中一个引出端部和另一个引出端部从所述卷绕部引出,互不交叉,并且所述一个引出端部和所述另一个引出端部从所述成型体的所述安装面暴露,与所述外部端子连接,
在所述成型体的所述安装面上,所述一个引出端部的在所述安装面的暴露部分和所述另一个引出端部的在所述安装面的暴露部分之间,设置有不连续地排列多个不存在磁性粉和树脂的间隙而构成的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表面安装电感器,其中,
所述区域从所述一个引出端部的在所述安装面的暴露部分延伸至所述另一个引出端部的在所述安装面的暴露部分。
8.一种表面安装电感器的制造方法,具备如下工序:
准备线圈,该线圈具有卷绕部和从所述卷绕部引出的两个引出端部,是将导线以双层呈螺旋状卷绕而形成的,并使两端部位于外周,两个引出端部中一个引出端部和另一个引出端部从所述卷绕部引出,互不交叉;
准备预备成型体,所述预备成型体含有磁性粉和树脂,具有底部和包围卷绕部地设置于所述底部的壁部,在所述壁部的一个面上设置有切开的切口部;
在将所述两个引出端子从所述切口部引出并使所述两个引出端子沿着所述壁部的一个面延伸的状态下,将所述线圈设置于所述预备成型体,而将所述线圈连同所述预备成型体一起配置于金属模具内;
在所述卷绕部的卷绕轴线方向上对所述预备成型体进行加压而形成密封所述线圈的成型体,并且使所述引出端部从所述成型体的没有被加压的非冲压面暴露;和
仅在所述成型体的非冲压面形成外部端子,并在所述引出端部连接所述外部端子,
在所述成型体的使所述引出端子暴露的非冲压面上,所述一个引出端部的在所述非冲压面的暴露部分和所述另一个所述引出端部的在所述非冲压面的暴露部分之间,设置不连续地排列多个不存在磁性粉和树脂的间隙而构成的区域。
CN201910083329.1A 2018-03-30 2019-01-28 表面安装电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103230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69270A JP6897619B2 (ja) 2018-03-30 2018-03-30 表面実装インダク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8-069270 2018-03-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23046A CN110323046A (zh) 2019-10-11
CN110323046B true CN110323046B (zh) 2021-09-21

Family

ID=68057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83329.1A Active CN110323046B (zh) 2018-03-30 2019-01-28 表面安装电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20190304665A1 (zh)
JP (1) JP6897619B2 (zh)
CN (1) CN1103230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02666B1 (ja) * 2020-09-30 2021-07-14 株式会社トーキン 圧粉磁芯の製造方法及び圧粉磁芯
FR3130082A1 (fr) * 2021-12-07 2023-06-09 Valeo Systemes De Controle Moteur Composant électrique pour machine électriqu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4485A (zh) * 2000-11-20 2002-06-19 株式会社东金 具有位于磁隙附近的永久磁铁的电感线圈元件
CN101859641A (zh) * 2009-04-10 2010-10-13 东光株式会社 表面安装电感器的制造方法和表面安装电感器
CN103295754A (zh) * 2012-03-02 2013-09-11 东光株式会社 表面安装电感器的制造方法
CN103339695A (zh) * 2011-01-31 2013-10-02 东光株式会社 表面安装电感器和表面安装电感器的制造方法
CN204680522U (zh) * 2015-05-13 2015-09-30 遂宁普思电子有限公司 电感器
CN206225191U (zh) * 2016-10-28 2017-06-06 深圳市海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双路弱耦合大电流电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13833U (zh) 1990-03-09 1991-11-21
JP3262897B2 (ja) * 1993-05-11 2002-03-04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複合電子部品とその製造方法
JPH11288824A (ja) 1998-01-27 1999-10-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チョ―クコイル
JP5084459B2 (ja) 2007-11-15 2012-11-28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インダ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29202B2 (ja) 2008-12-19 2013-10-30 東光株式会社 モールド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JP5422191B2 (ja) 2008-04-04 2014-02-19 東光株式会社 モールド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JP5793642B2 (ja) * 2010-09-15 2015-10-1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JP6047934B2 (ja) 2011-07-11 2016-12-2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子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110184A (ja) * 2011-11-18 2013-06-06 Toko Inc 面実装インダクタの製造方法とその面実装インダクタ
JP5740339B2 (ja) * 2012-03-30 2015-06-24 東光株式会社 面実装マルチフェーズインダ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755617B2 (ja) * 2012-09-06 2015-07-29 東光株式会社 面実装インダクタ
JP6217861B2 (ja) 2014-07-08 2017-10-2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子部品
KR101975133B1 (ko) 2015-01-30 2019-05-03 가부시키가이샤 무라타 세이사쿠쇼 전자 부품의 제조 방법 및 전자 부품
KR102171676B1 (ko) * 2015-05-26 2020-10-2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칩 전자 부품
JP6477375B2 (ja) 2015-09-14 2019-03-0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
KR101832589B1 (ko) * 2016-01-19 2018-02-2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코일 부품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9074942B (zh) * 2016-04-27 2021-07-16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感器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10566129B2 (en) * 2016-09-30 2020-02-18 Taiyo Yuden Co., Ltd. Electronic component
US11094447B2 (en) * 2017-03-30 2021-08-17 Rohm Co., Ltd. Chip induc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3213692U (ja) * 2017-09-14 2017-11-24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リアクトル及び電気・電子機器
JP7172113B2 (ja) * 2018-04-24 2022-11-16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4485A (zh) * 2000-11-20 2002-06-19 株式会社东金 具有位于磁隙附近的永久磁铁的电感线圈元件
CN101859641A (zh) * 2009-04-10 2010-10-13 东光株式会社 表面安装电感器的制造方法和表面安装电感器
CN103339695A (zh) * 2011-01-31 2013-10-02 东光株式会社 表面安装电感器和表面安装电感器的制造方法
CN103295754A (zh) * 2012-03-02 2013-09-11 东光株式会社 表面安装电感器的制造方法
CN204680522U (zh) * 2015-05-13 2015-09-30 遂宁普思电子有限公司 电感器
CN206225191U (zh) * 2016-10-28 2017-06-06 深圳市海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双路弱耦合大电流电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304665A1 (en) 2019-10-03
US11929201B2 (en) 2024-03-12
CN110323046A (zh) 2019-10-11
US20230207187A1 (en) 2023-06-29
JP2019179881A (ja) 2019-10-17
JP6897619B2 (ja) 2021-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05702B2 (en) Surface-mount inductor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JP5740339B2 (ja) 面実装マルチフェーズインダ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7039158B (zh)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0931228B (zh) 表面安装电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JP5450565B2 (ja) 面実装インダクタ
US11657955B2 (en) Surface mount inductor
US11929201B2 (en) Surface mount induc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19186279A (ja) 表面実装インダク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033931B (zh) 电子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12242223B (zh) 电感器
US20210098184A1 (en) Induc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1443891B2 (en) Coil component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16136338A1 (ja) 表面実装インダ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9186523A (ja) 表面実装インダクタ
KR20170085895A (ko) 코일 부품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5944373B2 (ja) 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電子部品
US20220310308A1 (en) Inductor
CN113410023B (zh) 电感部件
US11735350B2 (en) Inductor
JP6614024B2 (ja) コイル部およびコイル装置
WO2017115603A1 (ja) 表面実装インダ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60134633A (ko) 권선형 인덕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2349478A (zh) 电感器
JP2021111647A (ja) インダクタ
JP2021057394A (ja) インダ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