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80704A - 一种用于制造减震器套筒的冷镦模组及冷镦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制造减震器套筒的冷镦模组及冷镦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80704A
CN110280704A CN201910610815.4A CN201910610815A CN110280704A CN 110280704 A CN110280704 A CN 110280704A CN 201910610815 A CN201910610815 A CN 201910610815A CN 110280704 A CN110280704 A CN 1102807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mould
punch die
die
shell
thim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1081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晨
顾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Flexible Precision Me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Flexible Precision Me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Flexible Precision Me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Flexible Precision Me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1081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80704A/zh
Publication of CN1102807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807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JFORGING; HAMMERING; PRESSING METAL; RIVETING; FORGE FURNACES
    • B21J13/00Details of machines for forging, pressing, or hammering
    • B21J13/02Dies or mounting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JFORGING; HAMMERING; PRESSING METAL; RIVETING; FORGE FURNACES
    • B21J5/00Methods for forging, hammering, or pressing; Special equipment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1J5/002Hybrid process, e.g. forging following cas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org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制造减震器套筒的冷镦模组,包括剪模、中空通孔和剪切刀,所述剪模相邻设置有顶出壳体和顶料杆;用于制造减震器套筒的冷镦模组还包括设置在冷镦机上的第一冷镦模具、第二冷镦模具、第三冷镦模具、第四冷镦模具、第五冷镦模具、第六冷镦模具和传送夹钳,一种用于制造减震器套筒的冷镦工艺,包括提供一种制作减震器套筒的线材、切断形成线材坯料、冷镦为一端成型圆弧的第一半成品坯料、打定位中心孔、打中心内孔、剃通内孔废料、杆部缩杆,中间鼓形预成型和中间鼓形球镦挤成形,从而形成减震器套筒成品。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通过自动化生产方式,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材料利用率和强度,在同行业竞争中占有绝对优势。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制造减震器套筒的冷镦模组及冷镦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减震器套筒的冷镦模组及冷镦工艺。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为一常见的减震器套筒,现有技术中减震器套筒的生产工艺多为通过油压机对空心管料进行冲压加工,此种加工方式通常需要对材料进行软化退火处理;而且需要人工进行放料,生产效率较低,生产过程较为繁琐,最终的产品强度相对较低。冷镦工艺是利用金属的塑性变形来制成所需形状的零件,能够有效缩减切削加工的工序,目前采用冷镦工艺加工减震器套筒的技术报道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制造减震器套筒的冷镦模组及冷镦工艺,通过自动化生产方式,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材料利用率,同时利用金属材料在适当塑性变形能够增加金属材料强度的原理,有效提高了产品的强度,在同行业竞争中占有绝对优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制造减震器套筒的冷镦模组,包括剪模,所述剪模内设置有用于装配线材的中空通孔,所述剪模的上方设置有剪切刀,所述剪模相邻设置有顶出壳体,所述顶出壳体内滑动设置有顶料杆;用于制造减震器套筒的冷镦模组还包括设置在冷镦机上的第一冷镦模具、第二冷镦模具、第三冷镦模具、第四冷镦模具、第五冷镦模具、第六冷镦模具和传送夹钳;
所述第一冷镦模具包括第一主模单元和第一冲模单元,所述第一主模单元包括第一主模壳体和第一主模垫块,所述第一主模壳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主模仁、第一模仁垫块和第一主模顶针,所述第一主模顶针贯穿所述第一主模仁和第一模仁垫块设置,所述第一主模仁的内腔底部呈圆弧设置,所述第一主模顶针的底端设置有第一顶针垫块;所述第一冲模单元包括第一冲模壳和第一冲模后垫,所述第一冲模壳内设置有第一冲棒,所述第一冲棒的顶端抵接设置有第一冲头垫块,所述第一冲棒的底端穿出所述第一冲模壳设置;
所述第二冷镦模具包括第二主模单元和第二冲模单元,所述第二主模单元包括第二主模壳体和第二主模垫块,所述第二主模壳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二主模仁、第二模仁垫块和第二主模顶针,所述第二主模顶针贯穿所述第二主模仁和第二模仁垫块设置,所述第二主模仁的内腔底部呈圆弧设置,所述第二主模顶针的底端设置有第二顶针垫块;所述第二冲模单元包括第二冲模壳和第二冲模后垫,所述第二冲模壳内设置有第二冲棒,所述第二冲棒的顶端抵接设置有第二冲头垫块,所述第二冲棒穿出所述第二冲模壳设置并且底端设置有第一中心凸台;
所述第三冷镦模具包括第三主模单元和第三冲模单元,所述第三主模单元包括第三主模壳体,所述第三主模壳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三主模前芯和第三主模导向套,所述第三主模前芯内贯穿设置有第三主模顶针,所述第三主模顶针的外侧设置有第三主模卸料套和第三主模三针座,所述第三主模卸料套的下方设置有第三主模卸料套后垫和第三主模三顶针,所述第三主模三顶针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第三主模顶针的底端设置有第四主模三针垫;所述第三冲模单元包括第三冲模壳和第三冲模后垫,所述第三冲模壳内设置有第三冲棒,所述第三冲棒的顶端抵接设置有第三冲头垫块,所述第三冲棒穿出所述第三冲模壳设置并且底端设置有第二中心凸台;
所述第四冷镦模具包括第四主模单元和第四冲模单元,所述第四主模单元包括第四主模壳体,所述第四主模壳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四主模前芯和第四主模导向套,所述第四主模前芯内贯穿设置有第四主模顶针,所述第四主模顶针的外侧设置有第四主模卸料套和第四主模三针座,所述第四主模卸料套的下方设置有第四主模卸料套后垫和第四主模三顶针,所述第四主模三顶针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第四主模顶针的底端设置有第四主模三针垫;所述第四冲模单元包括第四冲模壳和第四冲模后垫,所述第四冲模壳内设置有第四冲棒,所述第四冲棒的顶端抵接设置有第四冲头垫块,所述第四冲棒的底端穿出所述第四冲模壳设置,所述第四冲棒、第四冲头垫块和所述第四冲模后垫内设置有废料回收机构;
所述第五冷镦模具包括第五主模单元、第五冲模单元和用于限定材料位置的第一鼓形预成型限位机构,所述第五主模单元包括第五主模壳体,所述第五主模壳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五主模前芯和第五主模导向套,所述第五主模前芯内贯穿设置有第五主模顶针,所述第五主模顶针的外侧设置有第五主模卸料套、第五主模三针座和第五主模三针垫,所述第五主模卸料套的下方设置有第五主模卸料套垫块和第五主模三顶针,所述第五主模三顶针为三个;所述第五冲模单元包括第五冲模壳和第五冲模后垫,所述第五冲模壳内设置有第五冲模仁,所述第五冲模仁和所述第五冲模壳内贯穿设置有第五冲模卸料套和设置在一端的第五冲模卸料套垫块,所述第五冲模壳内还设置有第五冲模三针垫和第五冲模三针座,所述第五冲模三针座包覆设置有沿着所述第五冲模卸料套方向走向的第五冲棒,所述第五冲模后垫内部设置有第五冲模垫块,所述第五冲模垫块下方设置有第五冲模三顶针;
所述第六冷镦模具包括第六主模单元、第六冲模单元和用于限定材料位置的第二鼓形预成型限位机构,所述第六主模单元包括第六主模壳体,所述第六主模壳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六主模前芯和第六主模导向套,所述第六主模前芯内贯穿设置有第六主模顶针,所述第六主模顶针的底端设置有第六主模三针垫,所述第六主模顶针的外侧设置有第六主模三针座和第六主模卸料套,所述第六主模卸料套的下方设置有第六主模卸料套垫块和第六主模三顶针,所述第六主模三顶针的数量设置为三个;所述第六冲模单元包括第六冲模壳和第六冲模后垫,所述第六冲模壳内设置有第六冲模仁,所述第六冲模仁和所述第六冲模壳内贯穿设置有第六冲模卸料套和设置在一端的第六冲模卸料套垫块,所述第六冲模壳内还设置有第六冲模三针垫和第六冲模三针座,所述第六冲模后垫内设置有第六冲模垫块,所述第六冲模垫块朝向所述第六冲模三针垫的一侧设置有第六冲模三顶针。
优选的,所述第一鼓形预成型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五主模卸料套顶端的第一成型半球和设置在所述第五冲模卸料套底端的第二成型半球,所述第一成型半球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五主模卸料套套管的直径,所述第二成型半球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五冲模卸料套套管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第一成型半球和所述第二成型半球的结构对称。
优选的,所述第二鼓形预成型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六主模卸料套顶端的第三成型半球和设置在所述第六冲模卸料套底端的第四成型半球,所述第三成型半球的直径大于所述第六主模卸料套套管的直径,所述第四成型半球的直径大于所述第六冲模卸料套套管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第三成型半球和所述第四成型半球的结构对称。
优选的,所述废料回收机构包括沿着所述第四冲棒轴向贯通设置的第一废料通道,所述第四冲头垫块轴向贯通设置有第二废料通道,所述第一废料通道和所述第二废料通道处于同一直线,所述第四冲模后垫内设置有回收腔。
优选的,所述第一废料通道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废料通道的直径。
一种用于制造减震器套筒的冷镦工艺,包括:
步骤1:提供一种制作减震器套筒的线材;
步骤2:将制作减震器套筒的线材切断形成线材坯料;
步骤3:将用于制作减震器套筒的线材坯料冷镦为一端成型圆弧的第一半成品坯料;
步骤4:沿着所述第一半成品坯料的圆弧端打定位中心孔,从而形成第二半成品坯料;
步骤5:沿着所述第二半成品坯料背离所述定位中心孔的一端打中心内孔,所述定位中心孔和所述中心内孔之间不贯通,从而形成第三半成品坯料;
步骤6:将所述第三半成品坯料剃通内孔废料,使得定位中心孔和所述中心内孔贯通,从而形成第四半成品坯料;
步骤7:将第四半成品坯料的杆部缩杆,中间鼓形预成型,从而形成第五半成品坯料;
步骤8:将第五半成品坯料的中间鼓形球镦挤成形,从而形成减震器套筒成品。
优选的,所述定位中心孔和所述中心内孔均沿着中心轴方向,并且所述定位中心孔的深度小于所述中心内孔的深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制造减震器套筒的冷镦模组及冷镦工艺,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油压机冲压加工而言,本发明通过自动化生产方式,有效提高了材料利用率,生产效率提高为原来的50倍;同时利用金属材料在适当塑性变形能够增加金属材料强度的原理,获得的产品强度得到有效提高,本技术在同行业竞争中占有绝对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减震器套筒成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减震器套筒冷镦模具的总装图;
图3是本发明中第一冷镦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第二冷镦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部放大图,用于体现第二半成品坯料;
图6是本发明中第三冷镦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B部放大图,用于体现第三半成品坯料;
图8是本发明中第四冷镦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第五冷镦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C部放大图,用于体现第四半成品坯料;
图11是本发明中第六冷镦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D部放大图,用于体现最终产品的结构状态;
图13是本发明中每一步工艺的产品结构状态;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
1、剪模;2、中空通孔;3、剪切刀;4、顶出壳体;5、顶料杆;6、第一冷镦模具;61、第一主模单元;611、第一主模壳体;612、第一主模垫块;613、第一主模仁;614、第一模仁垫块;615、第一主模顶针;616、第一顶针垫块;62、第一冲模单元;621、第一冲模壳;622、第一冲模后垫;623、第一冲棒;624、第一冲头垫块;7、第二冷镦模具;71、第二主模单元;711、第二主模壳体;712、第二主模垫块;713、第二主模仁;714、第二模仁垫块;715、第二主模顶针;716、第二顶针垫块;72、第二冲模单元;721、第二冲模壳;722、第二冲模后垫;723、第二冲棒;724、第二冲头垫块;725、第一中心凸台;8、第三冷镦模具;81、第三主模单元;811、第三主模壳体;812、第三主模前芯;813、第三主模导向套;814、第三主模顶针;815、第三主模卸料套;816、第三主模三针座;817、第三主模卸料套后垫;818、第三主模三顶针;819、第四主模三针垫;82、第三冲模单元;821、第三冲模壳;822、第三冲模后垫;823、第三冲棒;824、第三冲头垫块;825、第二中心凸台;9、第四冷镦模具;91、第四主模单元;911、第四主模壳体;912、第四主模前芯;913、第四主模导向套;914、第四主模顶针;915、第四主模卸料套;916、第四主模三针座;917、第四主模卸料套后垫;918、第四主模三顶针;919、第四主模三针垫;92、第四冲模单元;921、第四冲模壳;922、第四冲模后垫;923、第四冲棒;924、第四冲头垫块;10、第五冷镦模具;101、第五主模单元;1011、第五主模壳体;1012、第五主模前芯;1013、第五主模导向套;1014、第五主模顶针;1015、第五主模卸料套;1016、第五主模三针座;1017、第五主模三针垫;1018、第五主模卸料套垫块;1019、第五主模三顶针;102、第五冲模单元;1021、第五冲模壳;1022、第五冲模后垫;1023、第五冲模仁;1024、第五冲模卸料套;1025、第五冲模卸料套垫块;1026、第五冲模三针垫;1027、第五冲模三针座;1028、第五冲棒;1029、第五冲模垫块;1030、第五冲模三顶针;103、第一鼓形预成型限位机构;1031、第一成型半球;1032、第二成型半球;11、第六冷镦模具;111、第六主模单元;1111、第六主模壳体;1112、第六主模前芯;1113、第六主模导向套;1114、第六主模顶针;1115、第六主模三针垫;1116、第六主模三针座;1117、第六主模卸料套;1118、第六主模卸料套垫块;1119、第六主模三顶针;112、第六冲模单元;1121、第六冲模壳;1122、第六冲模后垫;1123、第六冲模仁;1124、第六冲模卸料套;1125、第六冲模卸料套垫块;1126、第六冲模三针垫;1127、第六冲模三针座;1128、第六冲模垫块;1129、第六冲模三顶针;113、第二鼓形预成型限位机构;1131、第三成型半球;1132、第四成型半球;12、传送夹钳;13、废料回收机构;131、第一废料通道;132、第二废料通道;133、回收腔;14、线材坯料;15、第一半成品坯料;16、定位中心孔;17、第二半成品坯料;18、中心内孔;19、第三半成品坯料;20、第四半成品坯料;21、第五半成品坯料;22、减震器套筒成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制造减震器套筒的冷镦模组及冷镦工艺,包括剪模1,剪模1内设置有中空通孔2,待装配的线材***中空通孔2内,剪模1的上方设置有剪切刀3,通过剪切刀3对嵌入的线材进行剪切处理,剪模1相邻设置有顶出壳体4,顶出壳体4内滑动设置有顶料杆5,通过顶料杆5将剪切后的线材顶出。用于制造减震器套筒的冷镦模组还包括设置在冷镦机上的第一冷镦模具6、第二冷镦模具7、第三冷镦模具8、第四冷镦模具9、第五冷镦模具10、第六冷镦模具11和传送夹钳12,通过传送夹钳12将剪裁后的线材进行依次按工序配合生产转移。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冷镦模具6包括第一主模单元61和第一冲模单元62,第一主模单元61包括第一主模壳体611和第一主模垫块612,第一主模壳体611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主模仁613、第一模仁垫块614和第一主模顶针615,第一主模顶针615贯穿第一主模仁613和第一模仁垫块614设置,第一主模仁613的内腔底部呈圆弧设置,第一主模顶针615的底端设置有第一顶针垫块616。第一冲模单元62包括第一冲模壳621和第一冲模后垫622,第一冲模壳621内设置有第一冲棒623,第一冲棒623的顶端抵接设置有第一冲头垫块624,第一冲棒623的底端穿出第一冲模壳621设置,通过第一主模单元61和第一冲模单元62的共同作用将线材坯料冷镦为一端形成圆弧的第一半成品坯料15。
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冷镦模具7包括第二主模单元71和第二冲模单元72,第二主模单元71包括第二主模壳体711和第二主模垫块712,第二主模壳体711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二主模仁713、第二模仁垫块714和第二主模顶针715,第二主模顶针715贯穿第二主模仁713和第二模仁垫块714设置,第二主模仁713的内腔底部呈圆弧设置,第二主模顶针715的底端设置有第二顶针垫块716。第二冲模单元72包括第二冲模壳721和第二冲模后垫722,第二冲模壳721内设置有第二冲棒723,第二冲棒723的顶端抵接设置有第二冲头垫块724,第二冲棒723穿出第二冲模壳721设置并且底端设置有第一中心凸台725,传送夹钳12将第一冷镦模具6处理后的第一半成品坯料15转移至第二冷镦模具7,同时将第一半成品坯料15改变方向使得圆弧面朝向第二冲模单元72,通过第二主模单元71和第二冲模单元72配合将第一半成品坯料15的上端圆弧端打出定位中心孔16,从而得到第二半成品坯料19。
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三冷镦模具8包括第三主模单元81和第三冲模单元82,第三主模单元81包括第三主模壳体811,第三主模壳体811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三主模前芯812和第三主模导向套813,第三主模前芯812内贯穿设置有第三主模顶针814,第三主模顶针814的外侧设置有第三主模卸料套815和第三主模三针座816,第三主模卸料套815的下方设置有第三主模卸料套后垫817和第三主模三顶针818,第三主模三顶针818的数量为三个,第三主模顶针814的底端设置有第四主模三针垫819。第三冲模单元82包括第三冲模壳821和第三冲模后垫822,第三冲模壳821内设置有第三冲棒823,第三冲棒823的顶端抵接设置有第三冲头垫块824,第三冲棒823穿出第三冲模壳821设置并且底端设置有第二中心凸台825,通过第三冷镦模具8沿着第二半成品坯料16背离定位中心孔16的一端打中心内孔18,定位中心孔16和中心内孔18之间不贯通,从而形成第三半成品坯料19。
如图8所示,第四冷镦模具9包括第四主模单元91和第四冲模单元92,第四主模单元91包括第四主模壳体911,第四主模壳体911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四主模前芯912和第四主模导向套913,第四主模前芯912内贯穿设置有第四主模顶针914,第四主模顶针914的外侧设置有第四主模卸料套915和第四主模三针座916,第四主模卸料套915的下方设置有第四主模卸料套后垫917和第四主模三顶针918,第四主模三顶针918的数量为三个,第四主模顶针914的底端设置有第四主模三针垫919。第四冲模单元92包括第四冲模壳921和第四冲模后垫922,第四冲模壳921内设置有第四冲棒923,第四冲棒923的顶端抵接设置有第四冲头垫块924,第四冲棒923的底端穿出所述第四冲模壳921设置,第四冲棒923、第四冲头垫块924和第四冲模后垫922内设置有废料回收机构13,废料回收机构13包括沿着第四冲棒923轴向贯通设置的第一废料通道131,第四冲头垫块924轴向贯通设置有第二废料通道132,第一废料通道131和第二废料通道132处于同一直线,第四冲模后垫922内设置有回收腔133。将第三半成品坯料19剃通内孔废料,使得定位中心孔16和中心内孔18贯通,从而形成第四半成品坯料20,剃通的废料依次通过第一废料通道131和第二废料通道132传输汇集至回收腔133内,定时进行清理。为了进一步增加废料传输的通顺性,将第一废料通道131的直径设置为小于第二废料通道132的直径。
如图9和图10所述,第五冷镦模具10包括第五主模单元101、第五冲模单元102和用于限定材料位置的第一鼓形预成型限位机构103,第五主模单元101包括第五主模壳体1011,第五主模壳体1011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五主模前芯1012和第五主模导向套1013,第五主模前芯1012内贯穿设置有第五主模顶针1014,第五主模顶针1014的外侧设置有第五主模卸料套1015、第五主模三针座1016和第五主模三针垫1017,第五主模卸料套1015的下方设置有第五主模卸料套垫块1018和第五主模三顶针1019,第五主模三顶针1019设置为三个。第五冲模单元102包括第五冲模壳1021和第五冲模后垫1022,第五冲模壳1021内设置有第五冲模仁1023,第五冲模仁1023和第五冲模壳1021内贯穿设置有第五冲模卸料套1024和设置在一端的第五冲模卸料套垫块1025,第五冲模壳1021内还设置有第五冲模三针垫1026和第五冲模三针座1027,第五冲模三针座1027包覆设置有沿着第五冲模卸料套1024方向走向的第五冲棒1028,第五冲模后垫1022内部设置有第五冲模垫块1029,第五冲模垫块1029下方设置有第五冲模三顶针1030。第一鼓形预成型限位机构103包括设置在第五主模卸料套1015顶端的第一成型半球1031和设置在第五冲模卸料套1024底端的第二成型半球1032,第一成型半球1031的直径大于第五主模卸料套1015套管的直径,第二成型半球1032的直径大于第五冲模卸料套1024套管的直径,第一成型半球1031和第二成型半球1032的结构对称,通过第五冷镦模具10将第四半成品坯料20的杆部缩杆,中间对称鼓形预成型,从而形成第五半成品坯料21。
如图11和图12所示,第六冷镦模具11包括第六主模单元111、第六冲模单元112和用于限定材料位置的第二鼓形预成型限位机构113,第六主模单元111包括第六主模壳体1111,第六主模壳体1111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六主模前芯1112和第六主模导向套1113,第六主模前芯1112内贯穿设置有第六主模顶针1114,第六主模顶针1114的底端设置有第六主模三针垫1115,第六主模顶针1114的外侧设置有第六主模三针座1116和第六主模卸料套1117,第六主模卸料套1117的下方设置有第六主模卸料套垫块1118和第六主模三顶针1119,第六主模三顶针1119的数量设置为三个。第六冲模单元112包括第六冲模壳1121和第六冲模后垫1122,第六冲模壳1121内设置有第六冲模仁1123,第六冲模仁1123和第六冲模壳1121内贯穿设置有第六冲模卸料套1124和设置在一端的第六冲模卸料套垫块1125,第六冲模壳1121内还设置有第六冲模三针垫1126和第六冲模三针座1127,第六冲模后垫1122内设置有第六冲模垫块1128,第六冲模垫块1128朝向第六冲模三针垫1126的一侧设置有第六冲模三顶针1129,第二鼓形预成型限位机构113包括设置在第六主模卸料套1117顶端的第三成型半球1131和设置在第六冲模卸料套1124底端的第四成型半球1132,第三成型半球1131的直径大于第六主模卸料套1117套管的直径,第四成型半球1132的直径大于第六冲模卸料套1124套管的直径,第三成型半球1131和第四成型半球1132的结构对称。通过第六冷镦模具将第五半成品坯料21的中间鼓形球镦挤成形,从而形成减震器套筒成品22。
如图13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减震器套筒的冷镦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提供一种制作减震器套筒的线材;
步骤2:将制作减震器套筒的线材切断形成线材坯料14;
步骤3:将用于制作减震器套筒的线材坯料14冷镦为一端成型圆弧的第一半成品坯料15;
步骤4:沿着所述第一半成品坯料15的圆弧端打定位中心孔16,从而形成第二半成品坯料17;
步骤5:沿着所述第二半成品坯料16背离定位中心孔16的一端打中心内孔18,定位中心孔16和中心内孔18之间不贯通,从而形成第三半成品坯料19,定位中心孔16和中心内孔18均沿着中心轴方向,并且定位中心孔16的深度小于中心内孔18的深度;
步骤6:将第三半成品坯料19剃通内孔废料,使得定位中心孔16和中心内孔18贯通,从而形成第四半成品坯料20;
步骤7:将第四半成品坯料20的杆部缩杆,中间鼓形预成型,从而形成第五半成品坯料21;
步骤8:将第五半成品坯料21的中间鼓形球镦挤成形,从而形成减震器套筒成品2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用于制造减震器套筒的冷镦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剪模(1),所述剪模(1)内设置有用于装配线材的中空通孔(2),所述剪模(1)的上方设置有剪切刀(3),所述剪模(1)相邻设置有顶出壳体(4),所述顶出壳体(4)内滑动设置有顶料杆(5);用于制造减震器套筒的冷镦模组还包括设置在冷镦机上的第一冷镦模具(6)、第二冷镦模具(7)、第三冷镦模具(8)、第四冷镦模具(9)、第五冷镦模具(10)、第六冷镦模具(11)和传送夹钳(12);
所述第一冷镦模具(6)包括第一主模单元(61)和第一冲模单元(62),所述第一主模单元(61)包括第一主模壳体(611)和第一主模垫块(612),所述第一主模壳体(611)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主模仁(613)、第一模仁垫块(614)和第一主模顶针(615),所述第一主模顶针(615)贯穿所述第一主模仁(613)和第一模仁垫块(614)设置,所述第一主模仁(613)的内腔底部呈圆弧设置,所述第一主模顶针(615)的底端设置有第一顶针垫块(616);所述第一冲模单元(62)包括第一冲模壳(621)和第一冲模后垫(622),所述第一冲模壳(621)内设置有第一冲棒(623),所述第一冲棒(623)的顶端抵接设置有第一冲头垫块(624),所述第一冲棒(623)的底端穿出所述第一冲模壳(621)设置;
所述第二冷镦模具(7)包括第二主模单元(71)和第二冲模单元(72),所述第二主模单元(71)包括第二主模壳体(711)和第二主模垫块(712),所述第二主模壳体(711)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二主模仁(713)、第二模仁垫块(714)和第二主模顶针(715),所述第二主模顶针(715)贯穿所述第二主模仁(713)和第二模仁垫块(714)设置,所述第二主模仁(713)的内腔底部呈圆弧设置,所述第二主模顶针(715)的底端设置有第二顶针垫块(716);所述第二冲模单元(72)包括第二冲模壳(721)和第二冲模后垫(722),所述第二冲模壳(721)内设置有第二冲棒(723),所述第二冲棒(723)的顶端抵接设置有第二冲头垫块(724),所述第二冲棒(723)穿出所述第二冲模壳(721)设置并且底端设置有第一中心凸台(725);
所述第三冷镦模具(8)包括第三主模单元(81)和第三冲模单元(82),所述第三主模单元(81)包括第三主模壳体(811),所述第三主模壳体(811)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三主模前芯(812)和第三主模导向套(813),所述第三主模前芯(812)内贯穿设置有第三主模顶针(814),所述第三主模顶针(814)的外侧设置有第三主模卸料套(815)和第三主模三针座(816),所述第三主模卸料套(815)的下方设置有第三主模卸料套后垫(817)和第三主模三顶针(818),所述第三主模三顶针(818)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第三主模顶针(814)的底端设置有第四主模三针垫(819);所述第三冲模单元(82)包括第三冲模壳(821)和第三冲模后垫(822),所述第三冲模壳(821)内设置有第三冲棒(823),所述第三冲棒(823)的顶端抵接设置有第三冲头垫块(824),所述第三冲棒(823)穿出所述第三冲模壳(821)设置并且底端设置有第二中心凸台(825);
所述第四冷镦模具(9)包括第四主模单元(91)和第四冲模单元(92),所述第四主模单元(91)包括第四主模壳体(911),所述第四主模壳体(911)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四主模前芯(912)和第四主模导向套(913),所述第四主模前芯(912)内贯穿设置有第四主模顶针(914),所述第四主模顶针(914)的外侧设置有第四主模卸料套(915)和第四主模三针座(916),所述第四主模卸料套(915)的下方设置有第四主模卸料套后垫(917)和第四主模三顶针(918),所述第四主模三顶针(918)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第四主模顶针(914)的底端设置有第四主模三针垫(919);所述第四冲模单元(92)包括第四冲模壳(921)和第四冲模后垫(922),所述第四冲模壳(921)内设置有第四冲棒(923),所述第四冲棒(923)的顶端抵接设置有第四冲头垫块(924),所述第四冲棒(923)的底端穿出所述第四冲模壳(921)设置,所述第四冲棒(923)、第四冲头垫块(924)和所述第四冲模后垫(922)内设置有废料回收机构(13);
所述第五冷镦模具(10)包括第五主模单元(101)、第五冲模单元(102)和用于限定材料位置的第一鼓形预成型限位机构(103),所述第五主模单元(101)包括第五主模壳体(1011),所述第五主模壳体(1011)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五主模前芯(1012)和第五主模导向套(1013),所述第五主模前芯(1012)内贯穿设置有第五主模顶针(1014),所述第五主模顶针(1014)的外侧设置有第五主模卸料套(1015)、第五主模三针座(1016)和第五主模三针垫(1017),所述第五主模卸料套(1015)的下方设置有第五主模卸料套垫块(1018)和第五主模三顶针(1019),所述第五主模三顶针(1019)为三个;所述第五冲模单元(102)包括第五冲模壳(1021)和第五冲模后垫(1022),所述第五冲模壳(1021)内设置有第五冲模仁(1023),所述第五冲模仁(1023)和所述第五冲模壳(1021)内贯穿设置有第五冲模卸料套(1024)和设置在一端的第五冲模卸料套垫块(1025),所述第五冲模壳(1021)内还设置有第五冲模三针垫(1026)和第五冲模三针座(1027),所述第五冲模三针座(1027)包覆设置有沿着所述第五冲模卸料套(1024)方向走向的第五冲棒(1028),所述第五冲模后垫(1022)内部设置有第五冲模垫块(1029),所述第五冲模垫块(1029)下方设置有第五冲模三顶针(1030);
所述第六冷镦模具(11)包括第六主模单元(111)、第六冲模单元(112)和用于限定材料位置的第二鼓形预成型限位机构(113),所述第六主模单元(111)包括第六主模壳体(1111),所述第六主模壳体(1111)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六主模前芯(1112)和第六主模导向套(1113),所述第六主模前芯(1112)内贯穿设置有第六主模顶针(1114),所述第六主模顶针(1114)的底端设置有第六主模三针垫(1115),所述第六主模顶针(1114)的外侧设置有第六主模三针座(1116)和第六主模卸料套(1117),所述第六主模卸料套(1117)的下方设置有第六主模卸料套垫块(1118)和第六主模三顶针(1119),所述第六主模三顶针(1119)的数量设置为三个;所述第六冲模单元(112)包括第六冲模壳(1121)和第六冲模后垫(1122),所述第六冲模壳(1121)内设置有第六冲模仁(1123),所述第六冲模仁(1123)和所述第六冲模壳(1121)内贯穿设置有第六冲模卸料套(1124)和设置在一端的第六冲模卸料套垫块(1125),所述第六冲模壳(1121)内还设置有第六冲模三针垫(1126)和第六冲模三针座(1127),所述第六冲模后垫(1122)内设置有第六冲模垫块(1128),所述第六冲模垫块(1128)朝向所述第六冲模三针垫(1126)的一侧设置有第六冲模三顶针(112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制造减震器套筒的冷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鼓形预成型限位机构(103)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五主模卸料套(1015)顶端的第一成型半球(1031)和设置在所述第五冲模卸料套(1024)底端的第二成型半球(1032),所述第一成型半球(103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五主模卸料套(1015)套管的直径,所述第二成型半球(1032)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五冲模卸料套(1024)套管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制造减震器套筒的冷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型半球(1031)和所述第二成型半球(1032)的结构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制造减震器套筒的冷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鼓形预成型限位机构(113)包括设置在所述第六主模卸料套(1117)顶端的第三成型半球(1131)和设置在所述第六冲模卸料套(1124)底端的第四成型半球(1132),所述第三成型半球(113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六主模卸料套(1117)套管的直径,所述第四成型半球(1132)的直径大于所述第六冲模卸料套(1124)套管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制造减震器套筒的冷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成型半球(1131)和所述第四成型半球(1132)的结构对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制造减震器套筒的冷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料回收机构(13)包括沿着所述第四冲棒(923)轴向贯通设置的第一废料通道(131),所述第四冲头垫块(924)轴向贯通设置有第二废料通道(132),所述第一废料通道(131)和所述第二废料通道(132)处于同一直线,所述第四冲模后垫(922)内设置有回收腔(13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制造减震器套筒的冷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废料通道(131)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废料通道(132)的直径。
8.一种用于制造减震器套筒的冷镦工艺,其特征在于:
步骤1:提供一种制作减震器套筒的线材;
步骤2:将制作减震器套筒的线材切断形成线材坯料(14);
步骤3:将用于制作减震器套筒的线材坯料(14)冷镦为一端成型圆弧的第一半成品坯料(15);
步骤4:沿着所述第一半成品坯料(15)的圆弧端打定位中心孔(16),从而形成第二半成品坯料(17);
步骤5:沿着所述第二半成品坯料(16)背离所述定位中心孔(16)的一端打中心内孔(18),所述定位中心孔(16)和所述中心内孔(18)之间不贯通,从而形成第三半成品坯料(19);
步骤6:将所述第三半成品坯料(19)剃通内孔废料,使得定位中心孔(16)和所述中心内孔(18)贯通,从而形成第四半成品坯料(20);
步骤7:将第四半成品坯料(20)的杆部缩杆,中间鼓形预成型,从而形成第五半成品坯料(21);
步骤8:将第五半成品坯料(21)的中间鼓形球镦挤成形,从而形成减震器套筒成品(2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制造减震器套筒的冷镦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中心孔(16)和所述中心内孔(18)均沿着中心轴方向,并且所述定位中心孔(16)的深度小于所述中心内孔(18)的深度。
CN201910610815.4A 2019-07-08 2019-07-08 一种用于制造减震器套筒的冷镦模组及冷镦工艺 Pending CN1102807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10815.4A CN110280704A (zh) 2019-07-08 2019-07-08 一种用于制造减震器套筒的冷镦模组及冷镦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10815.4A CN110280704A (zh) 2019-07-08 2019-07-08 一种用于制造减震器套筒的冷镦模组及冷镦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80704A true CN110280704A (zh) 2019-09-27

Family

ID=68020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10815.4A Pending CN110280704A (zh) 2019-07-08 2019-07-08 一种用于制造减震器套筒的冷镦模组及冷镦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80704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50933A (zh) * 2020-02-28 2020-06-09 广州小出钢管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带齿鼓形管的加工方法
CN111822647A (zh) * 2020-06-05 2020-10-27 宁波甬微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压缩机用滚动活塞的制造方法
CN112517831A (zh) * 2020-11-18 2021-03-19 嘉善宝岛模具厂(普通合伙) 一种导向销冷镦加工工艺
CN113305264A (zh) * 2021-06-21 2021-08-27 湖州锐狮标准件制造有限公司 链条滚子的腰鼓成型工艺及成型模具
CN114769498A (zh) * 2022-04-25 2022-07-22 诸暨市嘉齐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油管接头及用于该油管接头的生产工艺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856842A1 (de) * 1978-12-30 1980-07-17 Peltzer & Ehlers Umformpresse fuer die herstellung von abzugratenden und nicht abzugratenden pressteilen
JPH0691339A (ja) * 1992-09-14 1994-04-05 Nagoya Giken Kogyo Kk ジョイント金具用成形品の冷間圧造成形法
CN103831390A (zh) * 2014-03-24 2014-06-04 苏州工业园区新凯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用套筒的冷镦成型方法及套筒成型的模具结构
CN106141061A (zh) * 2016-08-25 2016-11-23 苏州工业园区新凯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制造定位导向螺母的冷镦成型工艺及冷镦模组
CN207615605U (zh) * 2017-11-10 2018-07-17 宾科汽车紧固件(昆山)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发动机进出气管固定螺栓的冷镦装置
CN207615603U (zh) * 2017-10-23 2018-07-17 宾科汽车紧固件(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制造法兰套筒的冷镦模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856842A1 (de) * 1978-12-30 1980-07-17 Peltzer & Ehlers Umformpresse fuer die herstellung von abzugratenden und nicht abzugratenden pressteilen
JPH0691339A (ja) * 1992-09-14 1994-04-05 Nagoya Giken Kogyo Kk ジョイント金具用成形品の冷間圧造成形法
CN103831390A (zh) * 2014-03-24 2014-06-04 苏州工业园区新凯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用套筒的冷镦成型方法及套筒成型的模具结构
CN106141061A (zh) * 2016-08-25 2016-11-23 苏州工业园区新凯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制造定位导向螺母的冷镦成型工艺及冷镦模组
CN207615603U (zh) * 2017-10-23 2018-07-17 宾科汽车紧固件(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制造法兰套筒的冷镦模组
CN207615605U (zh) * 2017-11-10 2018-07-17 宾科汽车紧固件(昆山)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发动机进出气管固定螺栓的冷镦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50933A (zh) * 2020-02-28 2020-06-09 广州小出钢管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带齿鼓形管的加工方法
CN111822647A (zh) * 2020-06-05 2020-10-27 宁波甬微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压缩机用滚动活塞的制造方法
CN112517831A (zh) * 2020-11-18 2021-03-19 嘉善宝岛模具厂(普通合伙) 一种导向销冷镦加工工艺
CN113305264A (zh) * 2021-06-21 2021-08-27 湖州锐狮标准件制造有限公司 链条滚子的腰鼓成型工艺及成型模具
CN114769498A (zh) * 2022-04-25 2022-07-22 诸暨市嘉齐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油管接头及用于该油管接头的生产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80704A (zh) 一种用于制造减震器套筒的冷镦模组及冷镦工艺
CN106670367A (zh) 一种用于制造油管接头的冷镦模组及冷镦工艺
CN109108203B (zh) 一种球头螺栓冷镦成型模具及成型工艺
CN103831390A (zh) 一种汽车用套筒的冷镦成型方法及套筒成型的模具结构
CN106475502B (zh) 一种开叉拉帽毛坯件的制造方法
CN106141061A (zh) 一种用于制造定位导向螺母的冷镦成型工艺及冷镦模组
CN104525811A (zh) 零件冷镦加工方法
CN113059016B (zh) 大高径比筒体变薄引伸挤压复合成形模具
CN106140961A (zh) 成形修边复合模具
CN207839993U (zh) 涡轮增压器旁通阀开关用螺丝冷镦模具
CN108262437A (zh) 一种用于带薄壁华司的螺栓的冷镦成型工艺及冷镦模组
CN207681407U (zh) 一种套筒的冷镦模具
CN208895095U (zh) 油管螺栓冷镦成型模
CN108188314B (zh) 带耳缸体锻件一火锻造全纤维成型工艺
CN105921671A (zh) 一种阶梯空心轴类件的反挤压成形方法及模具
CN206464490U (zh) 一种用于制造油管接头的冷镦模组
CN108015205A (zh) 刹车卡钳用导向销冷镦装置及其生产工艺
CN207839972U (zh) 刹车卡钳用导向销冷镦模组
CN207615603U (zh) 一种用于制造法兰套筒的冷镦模组
CN106216525A (zh) 焊接电极帽制造用冲压模具
CN107639196A (zh) 一种外星轮锻造用精整模具
CN105642817A (zh) 一种球面六角螺栓的塑性成型方法
CN206104697U (zh) 焊接电极帽制造用冲压模具
CN100402228C (zh) 铂合金锥形漏嘴加工工艺
CN209935740U (zh) 一种内四方套筒螺母的冷成形多工位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92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