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90739A - 用于电机的驱动电路及电源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电机的驱动电路及电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90739A
CN110190739A CN201910388435.0A CN201910388435A CN110190739A CN 110190739 A CN110190739 A CN 110190739A CN 201910388435 A CN201910388435 A CN 201910388435A CN 110190739 A CN110190739 A CN 1101907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output
circuit
capacitor
connec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8843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满
余超
郝留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urope Lu Tong Electronic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urope Lu Tong Electronic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urope Lu Tong Electronic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urope Lu Tong Electronic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8843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90739A/zh
Publication of CN1101907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907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2Means for protecting converters other than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4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mpensating for or adjusting power factor in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H02M1/4208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power factor of AC input
    • H02M1/4258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power factor of AC input using a single converter stage both for correction of AC input power factor and generation of a regulated and galvanically isolated DC output 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44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mpensating f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in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0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flyback converters
    • H02M3/3352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flyback converters with galvanic isolation between input and output of both the power stage and the feedback loo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Rect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电机驱动驱动电路及电源,包括防雷电路和EMI滤波电路、输入整流电路、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以及并行设置的第一输出支路和第二输出支路。防雷电路在交流输入端遭遇雷击时将雷击信号的能量进行泄放和抑制;EMI滤波电路对输入的交流信号进行EMI滤波;输入整流电路接收经EMI滤波后的交流信号,并整流输出直流信号;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对直流信号进行升压输出升压信号;第一输出支路输出第一输出信号并根据第一输出信号的反馈调整第一输出信号;第二输出支路输出第二输出信号并根据第二输出信号的反馈调整第二输出信号。该驱动电路可给电机及***提供安全可靠供电,确保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设备可稳定安全工作。

Description

用于电机的驱动电路及电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驱动电源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电机的驱动电路及驱动电源。
背景技术
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更多地追求舒适便捷的智能居住和办公环境,智能化应用更是成为智慧社区、智慧办公、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式。如今,商业楼宇、企业总部、高铁站、火车站、机场、海关、工厂等,都可见人脸识别闸机的身影。
“刷脸”闸机的使用,为人们的生活办公、出行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强化了对通行人员和公共安全的管理,使各场合的安全等级、工作环境和管理模式都得到了升级。
而闸机电源则赶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的,闸机电源主要负责以下部分的供电:电机、识别模块、RFID卡阅读器、通道指示灯、ARM主控板、机芯板等。现有的闸机供电通常是使用一个单独的电源给电机的驱动板供电,实现对电机的控制,再另外使用一个电源,给闸机的其他部分供电。
由于目前的闸机的空间和体积越来越小,传统的两个电源供电的方式占据空间太大,所以对小尺寸电源的需求更加迫切;再加上传统的适配器电源一般采用塑胶外壳,较差的散热导致电源内部温升提高,严重影响电源的可靠性,同时辐射出来的热量提高了闸机内环境的温升,对闸机造成潜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用于电机的驱动电路及电源。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用于电机的驱动电路,包括:
防雷电路、EMI滤波电路、输入整流电路、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与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连接且并行设置的第一输出支路和第二输出支路;
所述防雷电路与交流输入端连接,以在交流输入端遭遇雷击时将雷击信号的能量进行泄放和抑制;
所述EMI滤波电路与所述交流输入端连接、对输入的交流信号进行EMI滤波;
所述输入整流电路与所述EMI滤波电路连接,接收经EMI滤波后的交流信号,并将所述交流信号整流为直流信号;
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与所述输入整流电路连接,接收所述直流信号并对所述直流信号进行升压处理以输出升压信号;
所述第一输出支路根据所述升压信号正激输出第一输出信号并根据第一输出信号的反馈调整第一输出信号;
所述第二输出支路根据所述升压信号反激输出第二输出信号并根据第二输出信号的反馈调整第二输出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输出支路包括:第一控制器、正激电路、降压电路、以及第一反馈电路;
所述第一控制器的供电端接收所述直流信号,所述正激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输出端,所述正激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入端,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支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反馈电路连接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一控制器的反馈端。
其中,所述正激电路包括第一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所述降压电路包括:二极管D201、二极管D206、电阻R203、电阻R204、电容C218、电容C204、电阻R201、电阻R202、电感L201、电容C201、电容C216、电容C217;
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一输入端作为所述正激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
所述第一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感L201的第一端,所述电感L201的第二端连接驱动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01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201的阳极接地;
所述电阻R203的第一端和所述电阻R20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次级绕组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电阻R203的第二端和所述电阻R20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容C218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218的第二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206的阳极接地,所述二极管D206的阴极连接所述次级绕组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电容R201与所述电容C204依次串联在所述第一输出支路的输出端与地之间,所述电阻R202与所述电阻R201并联;
所述电容C201、所述电容C216、所述电容C217依次并联在所述所述第一输出支路的输出端与地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反馈电路包括:电阻R207、电容C210、电阻R206、电阻R208、电容C211、电阻R205、稳压管ZD201、第一光电耦合器、第二光电耦合器、稳压管ZD202、以及基准器U202;
所述电阻R207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支路的输出端,所述电阻R207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210的第二端和所述电阻R208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208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211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21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输入侧U104-A的第二端和所述基准器U202的第一端,所述基准器U20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基准器U202的第三端接基准电压;
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输入侧U103-A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稳压管ZD201的阳极,所述稳压管ZD201的阴极连接所述电阻R205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20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支路的输出端,所述电阻R205的第二端还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输入侧U104-A的第一端,所述光电耦合器的输入侧U104-A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稳压管ZD202的阴极,所述稳压管ZD202的阳极接地;
所述电阻R206并联在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输入侧U103-A两端,所述电容C21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输入侧U103-A的第二端;
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输出侧U103-B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的反馈端,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输出侧U103-B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输出侧U104-B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的反馈端,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输出侧U104-B的第二端接地。
其中,所述第二输出支路包括:第二控制器、反激电路、输出整流电路、以及第二反馈电路;
所述第二控制器的供电端接收所述直流信号,所述反激电路的输入端连接高电压,所述反激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出整流电路的输入端,所述输出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支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反馈电路连接所述输出整流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控制器的反馈端。
其中,所述反激电路包括:第二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所述输出整流电路包括:电阻R228、电阻R229、电容C209、二极管D202、电容C202、电容C203、电阻R226、电阻R227、电阻R231、电阻R232、电容C215;
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的输入端作为所述反激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的输出端依次通过MOS管和电阻R138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的第一输出端分别连接电阻R228的第一端、电阻R229的第一端和二有管D202的阳极,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的第二输出端接地;
所述电阻R228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229的第二端和所述电容C209的第一端,所述电阻C209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02的阴极和所述电容C203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203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电容C202与所述电容C203并联,所述电阻R226、所述电阻R227、所述电阻R231、所述电阻R232、所述电容C213依次并联在所述第二输出支路的正输出端与负输出端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反馈电路包括:电阻R210、电阻R211、电阻R212、电容C205、电容C206、电阻、第三光电耦合器和基准器U203;
所述电阻R21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支路的正输出端,所述电阻R210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21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的输入侧U105-A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的输入侧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211的第二端、所述基准器U203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205的第一端和所述电阻R212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205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213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213的第二端还连接所述电容C206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20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12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21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支路的正输出端,所述基准器U203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基准器U203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基准器U202的第三端接基准电压;
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U105-B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的反馈端,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U105-B的第二端接地。
其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输出支路的输出端、用于在第一输出支路输出的第一输出信号过压时输出过压反馈信号以及在温度过高时控制风扇工作的保护控制电路。
其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控制器的供电支路的过流保护电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源,包括以上所述的用于电机的驱动电路。
实施本发明的用于电机的驱动电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该驱动电路,只需要设置一个电源且不需要设置适配器即可以实现给驱动板供电,也可以实现给闸机的其他部分供电,满足了小尺寸电源的要求,避免了传统需要适配器而导致温升过高影响电源可靠性、影响闸机使用环境的问题,而且还可以根据输出的信号进行动态调整使负载可稳定安全可靠工作。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用于电机的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EMI滤波电路和输入整流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3至图4是本发明第一输出支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5至图6是本发明第二输出支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7是本发明保护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8是本发明过流保护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参考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电机的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该驱动电路可以直接给闸机的电机的驱动板直接供电和闸机的其他部分进行供电,不需要适配器,且只需要一个电源即可实现,体积轻小,可满足闸机的供电需求,且还可以满足高温需求。
具体的,如图1所示,该用于电机的驱动电路包括:防雷电路10、EMI滤波电路11、输入整流电路12、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5、第一输出支路13、第二输出支路14。第一输出支路13与第二输出支路14并行设置。
其中,防雷电路10与交流输入端连接,以在交流输入端遭遇雷击时将雷击信号的能量进行泄放和抑制,以保护在遭遇雷击时高电压的雷击浪涌信号损坏电源的后级电路,避免元器件损坏。
EMI滤波电路11与交流输入端连接,对输入的交流信号进行EMI滤波,保证输入的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输入整流电路12与EMI滤波电路11连接、对经EMI滤波电路11进行EMI滤波处理后的交流进行整流以输出直流信号的。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5,与输入整流电路12连接,对直流信号进行升压处理以输出升压信号。可选的,该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5为PFC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第一输出支路13与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5连接、接收升压信号并根据升压信号进行正激处理以输出第一输出信号的。第一输出支路13还采集第一输出信号并根据第一输出信号输出第一调整信号以调整第一输出信号。可以理解地,第一调整信号即为第一输出信号的反馈。
第二输出支路14与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5连接、接收升压信号并根据升压信号进行反激处理以输出第二输出信号。第二输出支路14还采集第二输出信号并根据第二输出信号输出第二调整信号以调整第二输出信号。可以理解地,第二调整信号即为第二输出信号的反馈。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该EMI滤波电路11可以使电源满足EMI需要,且如图2所示,本发明还设置的差模电路和共模电路,以满足电源差模±3KV,共模6KV。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防雷电路10包括:压敏电阻MOV1、压敏电阻MOV2、压敏电阻MOV3、放电管GC1、以及热敏电阻RT101。
压敏电阻MOV1的第一端连接保险丝F101的第二端,保险丝F101的第二端连接交流输入端的L端,压敏电阻MOV1的第二端连接交流输入端的N端;压敏电阻MOV102的第一端连接交流输入端的N端,压敏电阻MOV102的第二端连接放电管GC1的第一端;压敏电阻MOV103的第一端连接MOV101的第一端和热敏电阻RT101的第一端,压敏电阻MOV103的第二端连接放电管GC1的第一端,放电管GC1的第二端接地;热敏电阻RT101的第二端连接EMI滤波电路。具体的,压敏电阻MOV101、压敏电阻MOV102、压敏电阻MOV103及放电管GC1可以起到将雷击信号的能量进行吸收和泄放至大地的作用,热敏电阻RT101可以赶到对雷击信号和输入信号进行抑制和限流的作用。
可选的,放电管GC1可以为气体放电管或者固体放电管。
如图2所示,输入整流电路12可由整流桥BD101实现。
如图3所示,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5包括:电感L101、MOS管Q101以及二极管D101。
电感L101的第一端为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5的输入端与整流桥BD101的正输出端连接,以接收直流信号(HV),电感L101的第二端连接MOS管Q101的漏极和二极管D101的阳极,二极管D101的阴极为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5的输出端与第一输出支路13的输入端连接,MOS管Q101的源极接地,MOS管Q101的栅极通过电阻R122连接第一输出支路13(即如图3中第一控制器131的12号引脚)。
如图3所示,第一输出支路13包括:第一控制器131、正激电路132、降压电路133、以及第一反馈电路134。
第一控制器131的供电端接收直流信号,正激电路132的输入端连接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5的输出端(二极管D101的阴极),正激电路132的输出端连接降压电路133的输入端,降压电路133的输出端连接第一输出支路13的输出端,第一反馈电路134连接降压电路133的输出端和第一控制器131的反馈端。
具体的,正激电路132用于对输入的升压信号(+400V)进行正激处理,可以为输出端输出供电电压。
降压电路133用于对正激电路132输出的电压进行降压处理,以获得满足供电需求的工作电压。
第一反馈电路134用于采集第一输出支路13的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并将所采集到的电压信号反馈给第一控制器131,以通过第一控制器131根据反馈的电压信号实现对输出电压的进行动态调整,以使所输出的第一输出信号可以满足需求。可选的第一输出信号为12V的电压信号,用于给电机的驱动板供电。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4(其中,图4为第一反馈电路134的电路原理图)所示:
正激电路132包括第一变压器T101-A的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降压电路133包括:二极管D201、二极管D206、电阻R203、电阻R204、电容C218、电容C204、电阻R201、电阻R202、电感L201、电容C201、电容C216、电容C217。
第一变压器T101-A的初级绕组的第一输入端作为正激电路132的输入端连接二极管D101的阴极,第一变压器T101-A的原边绕组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一控制器131(U101)(9号引脚);第一变压器T101-A的次级绕组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电感L201的第一端,电感L201的第二端连接驱动电路的输出端,第一变压器T101-A的次级绕组的第二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201的阴极,二极管D201的阳极接地。
电阻R203的第一端和电阻R204的第一端连接次级绕组的第二输出端,电阻R203的第二端和电阻R204的第二端连接电容C218的第一端,电容C218的第二端接地;二极管D206的阳极接地,二极管D206的阴极连接次级绕组的第一输出端,电容R201与电容C204依次串联在第一输出支路13的输出端与地之间,电阻R202与电阻R201并联;电容C201、电容C216、电容C217依次并联在第一输出支路13的输出端与地之间。
第一反馈电路134包括:电阻R207、电容C210、电阻R206、电阻R208、电容C211、电阻R205、稳压管ZD201、第一光电耦合器、第二光电耦合器、稳压管ZD202、以及基准器U202。
电阻R207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输出支路13的输出端,电阻R207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电容C210的第二端和电阻R208的第二端,电阻R208的第一端连接电容C211的第二端,电容C21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光电耦合器的输入侧U104-A的第二端和基准器U202的第一端,基准器U202的第二端接地,基准器U202的第三端接基准电压。
第一光电耦合器的输入侧U103-A的第一端连接稳压管ZD201的阳极,稳压管ZD201的阴极连接电阻R205的第二端,电阻R205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输出支路13的输出端,电阻R205的第二端还连接第二光电耦合器的输入侧U104-A的第一端,光电耦合器的输入侧U104-A的第二端连接稳压管ZD202的阴极,稳压管ZD202的阳极接地;电阻R206并联在第一光电耦合器的输入侧U103-A两端,电容C210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光电耦合器的输入侧U103-A的第二端。
第一光电耦合器的输出侧U103-B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控制器131的反馈端(6号引脚),第一光电耦合器的输出侧U103-B的第二端接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输出侧U104-B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控制器131的反馈端,第二光电耦合器的输出侧U104-B的第二端接地。
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二输出支路14包括:第二控制器141(U102)、反激电路142、输出整流电路143、以及第二反馈电路144。
第二控制器141的供电端(5号引脚)接收直流信号,反激电路142的输入端连接高电压,反激电路142的输出端连接输出整流电路143的输入端,输出整流电路143的输出端连接第一输出支路13的输出端,第二反馈电路144连接输出整流电路143的输出端和第二控制器141的反馈端(2号引脚)。
具体的,反激电路142用于根据所接收的高电压进行反激处理后,输出反激电压给输出整流电路143,并由输出整流电路143对反激电压进行整流处理后,输出满足要求的工作电压,同时,第二反馈电路144采集第二输出支路14输出的工作电压并将所采集的电压信号反馈给第二控制器141,由第二控制器141根据反馈的电压信号实现对第二输出支路14的工作电压进行动态调整,以使第二输出支路14的工作电压可满足负载的需求。可选的第二输出信号为24V的电压信号,可用于给闸机的其他部分供电。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6(其中,图6为第二反馈电路144的电路原理图)所示:
反激电路142包括:第二变压器T102-A的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输出整流电路143包括:电阻R228、电阻R229、电容C209、二极管D202、电容C202、电容C203、电阻R226、电阻R227、电阻R231、电阻R232、电容C215。
第二变压器T102-A的初级绕组的输入端作为反激电路142的输入端连接二极管D101的阴极,第二变压器T102-A的初级绕组的输出端依次通过MOS管和电阻R138连接第二控制器141(U102)的输出端(6号引脚),第二变压器T102-A的次级绕组的第一输出端分别连接电阻R228的第一端、电阻R229的第一端和二有管D202的阳极,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的第二输出端接地。
电阻R228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229的第二端和电容C209的第一端,电阻C209的第二端连接二极管D202的阴极和电容C203的第一端,电容C203的第二端接地;电容C202与电容C203并联,电阻R226、电阻R227、电阻R231、电阻R232、电容C213依次并联在第二输出支路14的正输出端与负输出端之间。
进一步地,第二反馈电路144包括:电阻R210、电阻R211、电阻R212、电容C205、电容C206、电阻、第三光电耦合器和基准器U203。
电阻R210的第一端连接第二输出支路14的正输出端,电阻R210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211的第一端和第三光电耦合器的输入侧U105-A的第一端,第三光电耦合器的输入侧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211的第二端、基准器U203的第一端、电容C205的第一端和电阻R212的第一端,电容C205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213的第二端,电阻R213的第二端还连接电容C206的第二端,电容C206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212的第二端,电阻R213的第一端连接第二输出支路14的正输出端,基准器U203的第二端接地,基准器U203的第二端接地,基准器U202的第三端接基准电压;第三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U105-B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控制器141的反馈端,第三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U105-B的第二端接地。
进一步地,该用于电机的驱动电路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输出支路13的输出端、用于在第一输出支路13输出的第一输出信号过压时输出过压反馈信号以及在温度过高时控制风扇工作的保护控制电路。
具体的,如图7所示,该保护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比较器U201A、第四光电耦合器、电阻R215、电容C207、电阻R216、电阻R217、电阻R218、热敏电阻RT201、电阻R219、电阻R220、第二比较器U201B、电阻R223、三极管Q201、风扇FAN201。
第一比较器U201A的负输入端通过电阻R215连接第一输出支路13的输出端(+12V),第一比较器U201A的负输入端还通过电阻R216连接第二比较器U201B的负输入端,电容C207分别连接第一比较器U201A的负输入端和正输入端,第一比较器U201A的正输入端连接第二比较器U201B的正输入端;电阻R218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输出支路13的输出端,电阻R218的第二端连接热敏电阻RT201的第一端,热敏电阻RT201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一比较器U201A的正输入端和第二比较器U201B的正输入端,且连接电阻R219的第一端,电阻R219的第二端接地;第一比较器U201A的输出端连接第四光电耦合器的输入侧U106-A的第一端,第四光电耦合器的输入侧U106-A的第二端通过电阻R220接地。第四光电耦合器的输出侧U106-B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控制器的保护控制端(具体如图5所示,第四光电耦合器的输出侧U106-B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142的第二端,电阻R142的第二端连接二极管D113的阴极,二极管D113的阳极连接第二控制器的保护控制端(即U102的3号引脚)),第四光电耦合器的输出侧U106-B的第二端接地。
电阻R217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216的第二端和第二比较器U201B的负输入端,电阻R217的第二端接地;第二比较器U201B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223的第一端,电阻R223的第二端连接三极管Q201的基极,三极管Q20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01的集电极连接风扇FAN201的第一端,风扇FAN20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输出支路13的输出端。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控制电路中的热敏电阻RT201可具体设置在驱动板的散热片和/或变压器边上,用以实现对散热片和变压器的温度的监测,并在温度过高时接通风扇FAN201,使风扇FAN201工作,以降低温度。同时,还可以监测第一输出支路13的输出电压,并在第一输出支路12的输出电压达到阈值(过压)时,通过第四光电耦合器反馈至第二控制器,以实电压保护。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增加风扇控制,可以实现利用风扇对电源进行散热处理,在电源温度过高时可及时进行散热,降低电源的温度,保证电源稳定可靠工作。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在进行电路设计时,还可以增加散热面,例如,可以使用导热胶片将变压器原边的散热片的热量传导至外壳,提高散热效率。或者,还可以优化布局梳理岁首,保证元器件的均匀散热。
进一步地,该用于电机的驱动电路还包括:设置在第二控制器141的供电支路的过流保护电路。
具体的,如图8所示,过流保护电路包括:电阻R149、三极管Q105、电阻R155、电阻R150、第三比较器U107B、电阻R152和电阻R154。
电阻R149的第一端通过电阻R139连接二极管D112的阳极,二极管D112的阴极连接第二控制器的5号引脚(如图5所示),电阻R149的第二端连接三极管Q105的发射极,三极管Q105的集电极接地,三极管Q105的基极通过电阻R155连接第三比较器U107B的输出端,第三比较器U107B的输出端还通过电阻R150连接二极管D112的阳极,第三比较器U107B的正输入端通过电阻R152接参考电压(+7.5V),第三比较器U107B的负输入端通过电阻R154连接VDC。
通过设置在过流保护电路,可以在电源出现过流时由过流保护电路的作用,及时切断第二控制器132对第一控制器131的供电,实现对第一控制器131及相关器件的保护。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源,该电源可以作为供电电源,其可以应用于闸机供电。具体的该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机的驱动电路。通过设置该驱动电路,使得本发明的电源可以整合成一颗小体积的电源,且该小体积的电源还有两路输出,即可以满足闸机的电机驱动板的供电,也可以满足闸机的其他部分供电。
进一步地,现有的闸机电源,因自身散热能力差,应用场景受到限制,而本发明的电源的工作温度可满足-20℃~+60℃,散热性能好,可以满足不同场合的使用,适用范围广。
另外,本发明的电源给闸机的供电可以分为两种方式,分别为:正常情况下为恒压输出;过流情况下为恒流输出。而且该电源除满足正常启动外,还满足意外撞击等复杂情况下的正常使用。
以上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此实施,并不能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跟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电机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防雷电路、EMI滤波电路、输入整流电路、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与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连接且并行设置的第一输出支路和第二输出支路;
所述防雷电路与交流输入端连接,以在交流输入端遭遇雷击时将雷击信号的能量进行泄放和抑制;
所述EMI滤波电路与所述交流输入端连接、对输入的交流信号进行EMI滤波;
所述输入整流电路与所述EMI滤波电路连接,接收经EMI滤波后的交流信号,并将所述交流信号整流为直流信号;
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与所述输入整流电路连接,接收所述直流信号并对所述直流信号进行升压处理以输出升压信号;
所述第一输出支路根据所述升压信号正激输出第一输出信号并根据第一输出信号的反馈调整第一输出信号;
所述第二输出支路根据所述升压信号反激输出第二输出信号并根据第二输出信号的反馈调整第二输出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机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支路包括:第一控制器、正激电路、降压电路、以及第一反馈电路;
所述第一控制器的供电端接收所述直流信号,所述正激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输出端,所述正激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入端,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支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反馈电路连接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一控制器的反馈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机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激电路包括第一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所述降压电路包括:二极管D201、二极管D206、电阻R203、电阻R204、电容C218、电容C204、电阻R201、电阻R202、电感L201、电容C201、电容C216、电容C217;
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一输入端作为所述正激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
所述第一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感L201的第一端,所述电感L201的第二端连接驱动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01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201的阳极接地;
所述电阻R203的第一端和所述电阻R20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次级绕组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电阻R203的第二端和所述电阻R20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容C218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218的第二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206的阳极接地,所述二极管D206的阴极连接所述次级绕组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电容R201与所述电容C204依次串联在所述第一输出支路的输出端与地之间,所述电阻R202与所述电阻R201并联;
所述电容C201、所述电容C216、所述电容C217依次并联在所述所述第一输出支路的输出端与地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机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馈电路包括:电阻R207、电容C210、电阻R206、电阻R208、电容C211、电阻R205、稳压管ZD201、第一光电耦合器、第二光电耦合器、稳压管ZD202、以及基准器U202;
所述电阻R207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支路的输出端,所述电阻R207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210的第二端和所述电阻R208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208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211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21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输入侧U104-A的第二端和所述基准器U202的第一端,所述基准器U20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基准器U202的第三端接基准电压;
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输入侧U103-A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稳压管ZD201的阳极,所述稳压管ZD201的阴极连接所述电阻R205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20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支路的输出端,所述电阻R205的第二端还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输入侧U104-A的第一端,所述光电耦合器的输入侧U104-A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稳压管ZD202的阴极,所述稳压管ZD202的阳极接地;
所述电阻R206并联在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输入侧U103-A两端,所述电容C21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输入侧U103-A的第二端;
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输出侧U103-B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的反馈端,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输出侧U103-B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输出侧U104-B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的反馈端,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输出侧U104-B的第二端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机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出支路包括:第二控制器、反激电路、输出整流电路、以及第二反馈电路;
所述第二控制器的供电端接收所述直流信号,所述反激电路的输入端连接高电压,所述反激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出整流电路的输入端,所述输出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支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反馈电路连接所述输出整流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控制器的反馈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电机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激电路包括:第二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所述输出整流电路包括:电阻R228、电阻R229、电容C209、二极管D202、电容C202、电容C203、电阻R226、电阻R227、电阻R231、电阻R232、电容C215;
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的输入端作为所述反激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的输出端依次通过MOS管和电阻R138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的第一输出端分别连接电阻R228的第一端、电阻R229的第一端和二有管D202的阳极,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的第二输出端接地;
所述电阻R228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229的第二端和所述电容C209的第一端,所述电阻C209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02的阴极和所述电容C203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203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电容C202与所述电容C203并联,所述电阻R226、所述电阻R227、所述电阻R231、所述电阻R232、所述电容C213依次并联在所述第二输出支路的正输出端与负输出端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电机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馈电路包括:电阻R210、电阻R211、电阻R212、电容C205、电容C206、电阻、第三光电耦合器和基准器U203;
所述电阻R21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支路的正输出端,所述电阻R210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21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的输入侧U105-A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的输入侧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211的第二端、所述基准器U203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205的第一端和所述电阻R212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205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213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213的第二端还连接所述电容C206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20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12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21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支路的正输出端,所述基准器U203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基准器U203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基准器U202的第三端接基准电压;
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U105-B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的反馈端,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U105-B的第二端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机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输出支路的输出端、用于在第一输出支路输出的第一输出信号过压时输出过压反馈信号以及在温度过高时控制风扇工作的保护控制电路。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电机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控制器的供电支路的过流保护电路。
10.一种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电机的驱动电路。
CN201910388435.0A 2019-05-10 2019-05-10 用于电机的驱动电路及电源 Pending CN1101907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88435.0A CN110190739A (zh) 2019-05-10 2019-05-10 用于电机的驱动电路及电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88435.0A CN110190739A (zh) 2019-05-10 2019-05-10 用于电机的驱动电路及电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90739A true CN110190739A (zh) 2019-08-30

Family

ID=67714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88435.0A Pending CN110190739A (zh) 2019-05-10 2019-05-10 用于电机的驱动电路及电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90739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97237A (zh) * 2014-05-27 2014-08-20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大功率电源供电***
CN204013234U (zh) * 2014-07-04 2014-12-10 深圳欧陆通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供应器
CN209860792U (zh) * 2019-05-10 2019-12-27 深圳欧陆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机的驱动电路及电源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97237A (zh) * 2014-05-27 2014-08-20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大功率电源供电***
CN204013234U (zh) * 2014-07-04 2014-12-10 深圳欧陆通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供应器
CN209860792U (zh) * 2019-05-10 2019-12-27 深圳欧陆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机的驱动电路及电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34306A (zh) 交流转直流电源输出***
CN111509825A (zh) 45w宽频带电压自适应pps超级快充移动电源结构
CN110932559A (zh) 电表的电源模块
CN110139429A (zh) 一种隧道冗余直流供电***及供电方法
CN211930350U (zh) 一种通过激光传能的高压输电线路感应取电供能装置
CN209860792U (zh) 用于电机的驱动电路及电源
CN110190739A (zh) 用于电机的驱动电路及电源
CN109274910A (zh) 一种开关电源及电视
CN209881475U (zh) 体积小的开关电源充电电路
CN212012473U (zh) 一种llc过功率保护补偿电路
CA2947837A1 (en) A non-isolated switching mode power supply for a high-voltage light strip
CN212210576U (zh) 一种低功耗的蓄电池充电器的供电电路
CN211267181U (zh) 一种具有应急照明功能的led灯电路
CN203748072U (zh) 输出电压可调节的恒流升压电路
CN208077201U (zh) 一种车辆图像二次识别***
CN107425741B (zh) 一种带低压保护的交直流转换电路
CN110071646A (zh) 交流转直流高压散热风扇
CN217445020U (zh) 一种抗静电的poe电源适配器电路
CN211859693U (zh) 一种带有光耦的充电器
CN216290314U (zh) 一种网络摄像头用双电源供电电路及网络摄像头
CN210958192U (zh) 节能通讯电源
CN203674995U (zh) 一种供应5v电压的电源电路
CN209767738U (zh) 一种用于数字电视机机顶盒的抗干扰电路
CN214756067U (zh) 一种新型led显示屏供电***
CN215988070U (zh) 分体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