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82656B - 群管理控制装置及群管理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群管理控制装置及群管理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82656B
CN110182656B CN201811588294.9A CN201811588294A CN110182656B CN 110182656 B CN110182656 B CN 110182656B CN 201811588294 A CN201811588294 A CN 201811588294A CN 110182656 B CN110182656 B CN 1101826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call
floor
week
destin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8829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82656A (zh
Inventor
杉原俊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1826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826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826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826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02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 B66B1/0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 B66B1/14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 B66B1/18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with means for storing pulses controlling the movements of several cars or c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07Setting or modification of parameters of the control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15Control system configuration and the data transmission or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control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76Load weighing or car passenger coun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06Monitoring devices or performance analysers
    • B66B5/0012Devices monitoring the users of the elevator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06Monitoring devices or performance analysers
    • B66B5/0018Devices monitoring the operating condition of the elevator syst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群管理控制装置及群管理控制方法。根据实施方式,群管理控制装置基于利用上下呼梯的乘梯预估人数或其变化量和利用目的地呼梯的乘梯计划人数或其变化量,算出预测为搭乘于各轿厢的预测人数。装置具备上下呼梯处理部和目的地呼梯处理部,基于预测人数判定是否能够将从上下呼梯中选择出的选择上下呼梯分配给预定轿厢和是否将从目的地呼梯中选择出的选择目的地呼梯分配给预定轿厢。上下呼梯处理部判定是否将选择上下呼梯分配到预定轿厢的从选择上下呼梯的出发层起的第1周的运行期间。目的地呼梯处理部判定是否将选择目的地呼梯分配到预定轿厢的从选择目的地呼梯的出发层起的第1周或第2周的运行期间。

Description

群管理控制装置及群管理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涉及群管理控制装置及群管理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梯的使用者从乘梯处登记电梯呼梯时,根据电梯的运行状况有时会给使用者带来压力。关于这样的情况,以具有4台轿厢的15层楼的建筑物为例进行说明。假设在该建筑物中,用于从电梯乘梯处登记目的地呼梯的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HDC)设置于1层和4层。
在此,设为在下行高峰时,众多使用者不断从2~15层各层以1层为目的地层而搭乘电梯。这样的时间段的例子为紧随办公楼的午休开始和/或紧随下班时刻之后。在超过电梯所能够输送的人数的使用者来到乘梯处时,一部分使用者会无法乘入电梯而滞留于乘梯处。在这样的情况下,现状是,来自越靠上层的使用者越容易乘入,来自下层的使用者几乎乘不上电梯。这样的状况多在紧随午休开始和/或下班时刻之后持续一段时间(例如几分钟到几十分钟的程度)。
此时,在能够登记目的地呼梯的4层,可能会发生轿厢长时间分配不到的情况、或即使分配到了轿厢在轿厢实际到达时也因轿厢满员而无法乘入的情况。目的地呼梯看上去如电车等的指定席那样对一位一位的使用者引导着轿厢。因此,虽被分配了轿厢却也无法乘入轿厢的情况,恐会给使用者带来强烈的压力。而且,担心在谁都无法乘入轿厢但却被分配轿厢时,会让使用者不愉快。
发明内容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群管理控制装置具备乘梯预估人数推定部,该乘梯预估人数推定部检测从电梯乘梯处登记了的上下呼梯,推定预估为在某时间点通过所述上下呼梯而搭乘于各轿厢的乘梯预估人数或所述乘梯预估人数的变化量和预估为所述上下呼梯的目的地层的目的地预估层。所述装置还具备乘梯计划人数确定部,该乘梯计划人数确定部检测从电梯乘梯处登记了的目的地呼梯,确定在某时间点通过所述目的地呼梯而搭乘于各轿厢的计划的乘梯计划人数或所述乘梯计划人数的变化量。所述装置还具备预测人数算出部,该预测人数算出部基于各轿厢的所述乘梯预估人数或所述乘梯预估人数的变化量、和所述乘梯计划人数或所述乘梯计划人数的变化量,算出预测为在某时间点搭乘于各轿厢的预测人数。所述装置还具备上下呼梯处理部,该上下呼梯处理部基于预定轿厢内的所述预测人数来判定是否将从所述上下呼梯中选择出的选择上下呼梯分配给所述预定轿厢。所述装置还具备目的地呼梯处理部,该目的地呼梯处理部基于预定轿厢内的所述预测人数来判定是否将从所述目的地呼梯中选择出的选择目的地呼梯分配给所述预定轿厢。所述上下呼梯处理部,判定是否将所述选择上下呼梯分配到所述预定轿厢的从所述选择上下呼梯的出发层起的第1周的运行期间,所述第1周的分配的判定,基于下述情况而进行,该情况为:在所述第1周的运行期间内,所述预定轿厢内的所述预测人数超过阈值的层是否存在于从所述选择上下呼梯的出发层的出发时到目的地预估层的前一层的出发时或通过时为止的区间内。所述目的地呼梯处理部,判定是否将所述选择目的地呼梯分配到所述预定轿厢的从所述选择目的地呼梯的出发层起的第1周的运行期间、和是否将所述选择目的地呼梯分配到所述预定轿厢的从所述选择目的地呼梯的出发层起的第2周的运行期间,所述第1周的分配的判定,基于下述情况而进行,该情况为:在所述第1周的运行期间内,所述预定轿厢内的所述预测人数超过阈值的层是否存在于从所述选择目的地呼梯的出发层的出发时到目的地层的前一层的出发时或通过时为止的区间内,所述第2周的分配的判定,基于下述情况而进行,该情况为:在所述第2周的运行期间内,所述预定轿厢内的所述预测人数超过阈值的层是否存在于从所述选择目的地呼梯的出发层的出发时到目的地层的前一层的出发时或通过时为止的区间内。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2是用于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控制对象的电梯进行说明的俯视图。
图3是用于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轿厢的运行期间进行说明的图。
图4是用于对第1实施方式的目的地呼梯的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5是用于对第1实施方式的目的地呼梯的处理进行说明的其他流程图。
图6是用于对第1实施方式的目的地呼梯的处理进行说明的其他流程图。
图7是用于对第1实施方式的上下呼梯的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8是用于对第1实施方式的上下呼梯的处理进行说明的其他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1的群管理控制***具备群管理控制装置1、多个上下呼梯登记装置2、多个目的地呼梯登记装置3、多个轿厢控制部4、以及多个轿厢(电梯)5。
图1的群管理控制***设置于设置有这些轿厢5的建筑物。轿厢控制部4按与轿厢5相同的数量设置,对所对应的轿厢5的工作进行控制。群管理控制装置1经由轿厢控制部4来进行这些轿厢5的群管理控制。
上下呼梯登记装置2设置于上述建筑物的电梯乘梯处,供使用者登记电梯的上下呼梯使用。上下呼梯是使用者指定移动方向(上方向还是下方向)的呼梯。
目的地呼梯登记装置3设置于上述建筑物的电梯乘的梯处,供使用者登记电梯的目的地呼梯使用。目的地呼梯是使用者指定目的地层(下梯层)的呼梯。
图2是用于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控制对象的电梯进行说明的俯视图。
图2作为一例而示出在建筑物内的某层所设置的电梯乘梯处F、能够从该乘梯处F搭乘的6台电梯E、以及用于进入该乘梯处F的4处检票型门G。本实施方式的上下呼梯登记装置2是设置于电梯E附近的上下方向的按钮,是令使用者止步并登记上下呼梯的呼梯登记装置。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目的地呼梯登记装置3是设置于电梯E附近的乘梯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是令使用者止步并登记目的地呼梯的呼梯登记装置。此外,目的地呼梯登记装置3也可以是在通过门G的同时登记目的地呼梯的类型的呼梯登记装置。
此外,请注意:在设置有目的地呼梯登记装置3和/或基于门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的层,通常不设置上下呼梯登记装置2。另外,请注意:在设置有上下呼梯登记装置2的层,通常不设置目的地呼梯登记装置3和/或基于门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
以下,再次参照图1对群管理控制装置1的详情进行说明。
群管理控制装置1具备分配请求检测部11、推定处理部12、预测人数登记部13、上下呼梯处理部14、目的地呼梯处理部15、分配轿厢选定部16、分配输出保留部17、分配输出部18、轿厢状态检测部21、优先响应检测部22、优先分配取消部23、以及预测人数修正部24。分配请求检测部11和推定处理部12的功能是乘梯预估人数推定部的例子。分配请求检测部11和预测人数登记部13的功能是乘梯计划人数确定部和预测人数算出部的例子。
分配请求检测部11对通过上下呼梯登记装置2登记了的上下呼梯和通过目的地呼梯登记装置3登记了的目的地呼梯进行检测。上下呼梯的检测结果被提供给例如推定处理部12。目的地呼梯的检测结果被提供给例如预测人数登记部13和目的地呼梯处理部15。
推定处理部12基于由分配请求检测部11检测的上下呼梯的检测结果,对被预估为在某时间点利用上下呼梯而搭乘各轿厢5的乘梯预估人数和被预估为上下呼梯的目的地层的目的地预估层(下梯预估层)进行推定。乘梯预估人数例如以“预估在A号机的轿厢5通过8层的时间点,利用上下呼梯的使用者7人乘入A号机的轿厢5”这一形式进行推定。另外,目的地预估层例如以“预估某使用者的目的地层为4层”这一形式进行推定。
预测人数登记部13基于由分配请求检测部11检测的目的地呼梯的检测结果,来确定在某时间点通过目的地呼梯而搭乘各轿厢5的计划的乘梯计划人数。乘梯计划人数例如以“是在A号机的轿厢5通过8层的时间点,利用目的地呼梯的使用者3人搭乘A号机的轿厢5的计划”的这一形式来确定。
预测人数登记部13进一步基于由推定处理部12推定出的乘梯预估人数和由预测人数登记部13确定出的乘梯计划人数,来算出被预测为在某时间点搭乘各轿厢5的预测人数。预测人数例如以“预测为在A号机的轿厢5通过8层的时间点,共计有使用者10人搭乘A号机的轿厢5”这一形式算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各轿厢5的乘梯预估人数与乘梯计划人数之和成为各轿厢5的预测人数。由预测人数登记部13算出的预测人数由预测人数登记部13登记并管理。
此外,推定处理部12也可以取代预估为在某时间点利用上下呼梯搭乘各轿厢5的乘梯预估人数,而推定乘梯预估人数的变化量。乘梯预估人数的变化量例如以“在利用某上下呼梯的使用者乘入A号机的轿厢5时,A号机的轿厢5的乘梯预估人数通过该上下呼梯而增加2名”这一形式来推定。
另外,预测人数登记部13也可以取代在某时间点利用目的地呼梯搭乘各轿厢5的计划的乘梯计划人数,而确定乘梯计划人数的变化量。乘梯计划人数的变化量例如以“在利用某目的地呼梯的使用者进入A号机的轿厢5时,A号机的轿厢5的乘梯计划人数通过该目的地呼梯而增加1名”这一形式来确定。
在这些情况下,预测人数登记部13基于由推定处理部12推定出的乘梯预估人数的变化量和由预测人数登记部13确定出的乘梯计划人数的变化量,来算出预测为在某时间点搭乘各轿厢5的预测人数。具体而言,通过在上次算出的各轿厢5的预测人数上加上各轿厢5的乘梯预估人数的变化量和/或各轿厢5的乘梯计划人数的变化量,而成为各轿厢5的最新的预测人数。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向某轿厢5分配某上下呼梯的情况下,事先判定能否将该上下呼梯分配到该轿厢5的第1周的运行期间。并且,仅在判定为能够分配的情况,才将该上下呼梯的分配预约在该轿厢5的第1周的运行期间,在取得预约之后将该上下呼梯分配给该轿厢5。
在本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在向轿厢5分配某目的地呼梯的情况下,事先判定能否将该目的地呼梯分配到该轿厢5的第1周或第2周的运行期间。并且,仅在判定为能够分配的情况,才将该目的地呼梯的分配预约在该轿厢5的第1周或第2周的运行期间,在取得预约之后将该目的地呼梯分配给该轿厢5。
图3是用于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轿厢5的运行期间进行说明的图。
图3示出15层楼的建筑物内的某轿厢5如下行(1)、上行(1)、下行(2)、上行(2)、下行(3)、上行(3)、……这样的方式运行的情形。该轿厢5当前在11层附近向下方向移动着。关于将在该时间点在8层登记了的呼梯分配给该轿厢5的处理进行说明。该呼梯设为从8层朝向下方向的上下呼梯或目的地呼梯。
上述的第1周和第2周的运行期间,将作为该呼梯的出发层的“8层”视作基准。因而,所谓第1周的运行期间是从轿厢5到达下行(1)的8层开始至到达下行(2)的8层为止的期间。另外,所谓第2周的运行期间是从轿厢5到达下行(2)的8层开始至到达下行(3)的8层为止的期间。
图3进一步关于在4层登记了的呼梯和在12层登记了的呼梯,例示了第1周和第2周的运行期间。这些呼梯设为从4层或12层朝向下方向的上下呼梯或目的地呼梯。例如,在呼梯在4层被登记了的情况下,所谓第1周的运行期间是从轿厢到达下行(1)的4层开始至到达下行(2)的4层为止的期间。另外,在呼梯在12层被登记了的情况下,所谓第1周的运行期间是从轿厢5到达下行(2)的12层开始至到达下行(3)的12层为止的期间。
以下,再次参照图1对群管理控制装置1的详情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在向轿厢5分配上下呼梯的情况下,在将上下呼梯的分配预约在轿厢5的第1周的运行期间后,将上下呼梯分配给该轿厢5。另外,在向轿厢5分配目的地呼梯的情况下,在将目的地呼梯的分配预约在轿厢5的第1周或第2周的运行期间后,将目的地呼梯分配给轿厢5。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这些预约,需要各呼梯的出发层和目的地层的信息。
目的地呼梯是使用者指定目的地层的呼梯,因此除了目的地呼梯的出发层之外,还能够根据来自目的地呼梯登记装置3的信息直接得知目的地呼梯的目的地层。另一方面,上下呼梯不是使用者指定目的地层的呼梯,因此即使能够根据来自上下呼梯登记装置2的信息直接得知上下呼梯的出发层,也不能根据来自上下呼梯登记装置2的信息而直接得知上下呼梯的目的地层。因此,推定处理部12推定被预估为各上下呼梯的目的地层的目的地预估层。
这一点对于乘梯计划人数和乘梯预估人数也是同样的。例如,在将来的某时间点利用目的地呼梯搭乘各轿厢5的人数,能够通过利用目的地呼梯的个数、出发层、目的地层等信息而准确地算出。在该情况下,由于计划了在该时间点该人数搭乘各轿厢5,因此将该人数称作乘梯计划人数。另一方面,在将来的某时间点利用上下呼梯搭乘各轿厢5的人数,由于各上下呼梯的目的地层和/或通过1个上下呼梯要乘梯的使用者人数不明,所以无法准确地算出,只不过是能够对预估进行推定而已。在该情况下,预估为在该时间点该人数搭乘各轿厢5,因此将该人数称作乘梯预估人数。
本实施方式的推定处理部12也可以推定建筑物的最上层(例如:15层)、最下层(例如:1层)、HDC设置层(例如:4层)这样的典型层来作为各上下呼梯的目的地预估层。例如,由于在下班时间段大部分的使用者涌向有大门的1层,所以可以考虑将下班时间段的下行的上下呼梯的目的地预估层推定为1层。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推定处理部12也可以使用过去的实际值来推定利用上下呼梯的乘梯预估人数。例如,在有在下班时间段5人利用1个下行的上下呼梯来乘梯这一实际值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通过对各上下呼梯适用上述的目的地预估层和该实际值来推定乘梯预估人数。
预测人数登记部13算出各轿厢5的乘梯预估人数与乘梯计划人数之和来作为预测为在某时间点搭乘各轿厢5的预测人数。此外,本实施方式的乘梯预估人数、乘梯计划人数以及预测人数,以预约了向任意轿厢5的分配的上下呼梯和目的地呼梯为对象来推定和算出。因而,某时间点下的某轿厢5内的预测人数表示具有能够在该时间点搭乘该轿厢5的预约的使用者的预测值。一般认为如果乘梯预估人数的精度变高,则该预测值的精度也变高。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各轿厢5内的预测人数适当地也称作各轿厢5内的预约人数。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使用者为了搭乘电梯,各使用者需要取得搭乘(分配)的预约。以下,关于本实施方式中的预约和/或分配的详情进行说明。
上下呼梯处理部14从由分配请求检测部11检测出的上下呼梯中选择成为分配处理的对象的上下呼梯(选择上下呼梯),并决定分配选择上下呼梯的轿厢5。具体而言,上下呼梯处理部14判定能否将选择上下呼梯分配到各轿厢5的第1周的运行期间,将选择上下呼梯的分配预约到被判定为能够分配的任一轿厢5的第1周的运行期间,在取得预约后将选择上下呼梯分配给该轿厢5。该处理由上下呼梯处理部14与分配轿厢选定部16、分配输出保留部17、分配输出部18等一起执行。
目的地呼梯处理部15从由分配请求检测部11检测出的目的地呼梯中选择成为分配处理的对象的目的地呼梯(选择目的地呼梯),并决定分配选择目的地呼梯的轿厢5。具体而言,目的地呼梯处理部15判定能否将选择目的地呼梯分配到各轿厢5的第1周或第2周的运行期间,将选择目的地呼梯的分配预约到被判定为能够分配的任一轿厢5的第1周或第2周的运行期间,在取得预约后将选择目的地呼梯分配给该轿厢5。该处理由目的地呼梯处理部15与分配轿厢选定部16、分配输出保留部17、分配输出部18等一起执行。
上下呼梯处理部14和目的地呼梯处理部15基于预测为在某时间点搭乘各轿厢5的预测人数(预约人数)来执行这些处理。以下,参照图1对这些处理的详情进行说明,在该说明中也适当地参照图3。
[上下呼梯处理部14]
上下呼梯处理部14基于某轿厢5内的预测人数来判定是否会将选择上下呼梯分配给某轿厢5。具体而言,上下呼梯处理部14判定是否将选择上下呼梯分配到该轿厢的第1周的运行期间,不判定是否将选择上下呼梯分配到该轿厢的第2周以后的运行期间。
参照图3对该第1周的分配的判定进行说明。例如,设想判定是否将在8层登记了的选择上下呼梯分配给在11层附近向下方向移动着的轿厢5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第1周的运行期间,由于将作为选择上下呼梯的出发层的“8层”视作基准,所以是从轿厢5到达下行(1)的8层开始至到达下行(2)的8层为止的期间。
在该情况下,第1周的分配的判定,基于在第1周的运行期间中、该轿厢5内的预测人数超过阈值的层是否存在于从选择上下呼梯的出发层到目的地预估层的前一层为止的区间内而进行。具体而言,第1周的分配的判定,基于在第1周的运行期间中、该轿厢5内的预测人数超过阈值的层是否存在于从选择上下呼梯的出发层的出发时到目的地预估层的前一层的层的出发时或通过时为止的区间内而进行。由于选择上下呼梯的出发层为8层,因此在将选择上下呼梯的目的地预估层设为1层时,上述区间为从8层到2层为止的区间。本实施方式的阈值是用于判定轿厢5的拥挤度的拥挤阈值,是例如接近轿厢5的定员的值。第1周的分配的判定基于预测人数超过阈值的层是否存在于8层、7层、6层、5层、4层、3层以及2层之中而进行。
在不存在预测人数超过阈值的层的情况下,即使将选择上下呼梯分配给该轿厢5,该轿厢5的拥挤度也在容许范围内。因而,上下呼梯处理部14判定为能够将选择上下呼梯分配给该轿厢5,具体而言,判定为能够将选择上下呼梯的分配预约到该轿厢5的第1周的运行期间。
另一方面,在存在预测人数超过阈值的层的情况下,在将选择上下呼梯分配给该该轿厢5时,该轿厢5的拥挤度会超出容许范围。因而,上下呼梯处理部14判定为不能将选择上下呼梯分配给该轿厢5,并将该轿厢5从选择上下呼梯的分配对象中排除。
此外,上述的预测人数可以包括欲利用选择上下呼梯进行预约的人数,也可以不包括。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更准确地判定是否拥挤度会因选择上下呼梯的预约而超出容许范围,使用包括欲通过选择上下呼梯进行预约的人数的预测人数。
该“欲通过选择上下呼梯进行预约的人数”与上述的“乘梯预估人数的变化量”相当。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判定是否将某选择上下呼梯分配给轿厢5的情况下,也可以是,通过在上次的预测人数上加上因该选择上下呼梯产生的乘梯预估人数的变化量,来算出在本次判定中要使用的预测人数。
[目的地呼梯处理部15]
目的地呼梯处理部15基于某轿厢5内的预测人数来判定是否将选择目的地呼梯分配给该轿厢5。具体而言,目的地呼梯处理部15判定是否将选择目的地呼梯分配到该轿厢5的第1周的运行期间,并判定是否将选择目的地呼梯分配到该轿厢5的第2周的运行期间。
参照图3对这些第1周和第2周的分配的判定进行说明。例如,设想判定是否将在8层登记了的选择目的地呼梯分配给在11层附近向下方向移动着的轿厢5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第1周的运行期间是从轿厢5到达下行(1)的8层起至到达下行(2)的8层为止的期间,第2周的运行期间是从轿厢5到达下行(2)的8层起至到达下行(3)的8层为止的期间。
在该情况下,第1周的分配的判定基于在第1周的运行期间、该轿厢5内的预测人数超过阈值的层是否存在于从选择目的地呼梯的出发层到目的地层的前一层为止的区间内而进行。具体而言,第1周的分配的判定基于在第1周的运行期间、该轿厢5内的预测人数超过阈值的层是否存在于从选择目的地呼梯的出发层的出发时到目的地层的前一层的出发时或通过时为止的区间内而进行。由于选择目的地呼梯的出发层为8层,因此在将选择目的地呼梯的目的地层设为1层时,上述区间为从8层到2层为止的区间。阈值是用于判定轿厢5的拥挤度的拥挤阈值,可以是与上下呼梯处理部14的拥挤阈值相同的值也可以是不同的值。
在不存在预测人数超过阈值的层的情况下,即使将选择目的地呼梯分配给该轿厢5,该轿厢5的拥挤度也在容许范围内。因而,目的地呼梯处理部15判定为能够将选择目的地呼梯分配给该轿厢5,具体而言,判定为能够将选择目的地呼梯的分配预约到该轿厢5的第1周的运行期间。
另一方面,在存在预测人数超过阈值的层的情况下,在将选择目的地呼梯分配给该轿厢5时,该轿厢5的拥挤度会超出容许范围。因而,目的地呼梯处理部15判定为不能将选择目的地呼梯的分配预约到该轿厢5的第1周的运行期间。目的地呼梯处理部15,进一步,在不存在能够将选择目的地呼梯的分配预约到第1周的运行期间的轿厢5的情况下,进行第2周的分配的判定。
第2周的分配的判定基于在第2周的运行期间、上述的轿厢5内的预测人数超过阈值的层是否存在于从选择目的地呼梯的出发层到目的地层前一层为止的区间内而进行。具体而言,第2周的分配的判定基于在第2周的运行期间、上述的轿厢5内的预测人数超过阈值的层是否存在于从选择目的地呼梯的出发层的出发时到目的地层前一层的出发时或通过时为止的区间内而进行。由于选择目的地呼梯的出发层为8层,因此在将选择目的地呼梯的目的地层设为1层时,上述区间为从8层到2层为止的区间。阈值是用于判定轿厢5的拥挤度的拥挤阈值,也可以是与上下呼梯处理部14的拥挤阈值、目的地呼梯处理部15的第1周的拥挤阈值相同的值也可以是不同的值。
在不存在预测人数超过阈值的层的情况下,即使将选择目的地呼梯分配给该轿厢5,该轿厢5的拥挤度也在容许范围内。因而,目的地呼梯处理部15判定为能够将选择目的地呼梯分配给该轿厢5,具体而言,判定为能够将选择目的地呼梯的分配预约到该轿厢5的第2周的运行期间。
另一方面,在存在预测人数超过阈值的层的情况下,在将选择目的地呼梯分配给该轿厢5时,该轿厢5的拥挤度会超出容许范围。因而,目的地呼梯处理部15判定为不能将选择目的地呼梯分配给该轿厢5,将该轿厢5从选择目的地呼梯的分配对象中排除。
此外,上述的预测人数可以包括欲通过选择目的地呼梯进行预约的人数,也可以不包括。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更准确地判定拥挤度是否会因选择目的地呼梯的预约而超出容许范围,使用包括欲通过选择目的地呼梯进行预约的人数的预测人数。
该“欲通过选择目的地呼梯进行预约的人数”与上述的“乘梯计划人数的变化量”相当。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判定是否将某选择目的地呼梯分配给轿厢5的情况下,也可以是,通过在上次的预测人数上加上因该选择目的地呼梯而产生的乘梯计划人数的变化量,算出在本次判定中使用的预测人数。
[上下呼梯处理部14与目的地呼梯处理部15的差异]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下呼梯处理部14的处理与目的地呼梯处理部15的处理之间设置有差异,关于其原因和/或效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分配的预约中,既有预约比新预约优先。因而,在如上所述那样存在预测人数超过阈值的层的情况下,新预约被限制。换言之,本实施方式的分配的预约以先到先得的规则被容许或被限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配的新的预约被解禁是在轿厢5从乘梯层出发或通过的定时。参照图3以将在8层登记了的上下呼梯分配给在11层附近向下方向移动着的轿厢5的情况为例对该情况进行说明。
在该情况下,有时该上下呼梯的分配会被预约到该轿厢5的第1周的运行期间,但不被预约到该轿厢5的第2周的运行期间。第1周的运行期间为从轿厢5到达下行(1)的8层起至到达下行(2)的8层为止的期间,第2周的运行期间为从轿厢5到达下行(2)的8层起至到达下行(3)的8层为止的期间。
然而,在该轿厢5到达8层时,第1周的运行期间和第2周的运行期间的范围会发生变化。具体而言,第1周的运行期间变化为从轿厢5到达下行(2)的8层起至到达下行(3)的8层为止的期间。另外,第2周的运行期间变化为从轿厢5到达下行(3)的8层起至到达下行(4)的8层为止的期间(下行(4)是下行(3)的下一个下行期间)。将这一情况表述为在轿厢5从上下呼梯的乘梯层(8层)出发或通过的定时、从下行(2)的8层到下行(3)的8层的期间的预约被解禁了。
这一点对于目的地呼梯也是同样的。不过,目的地呼梯的分配能够预约到第1周和第2周的运行期间,因此成为解禁对象的期间为在上述的定时从第3周变化为第2周的运行期间。
根据以上所述,在下行高峰时众多使用者不断从2层以上的各层以1层为目的地层而搭乘电梯的情况下,容易取得乘梯(分配)的预约的一般是高楼层的使用者。原因是登记呼梯的层数越高则分配的新的预约越先被解禁。因此,在能够登记目的地呼梯的层(图3的4层),在尽管以如指定席那样的形式引导轿厢5但仍不能顺畅地取得乘梯的预约时,恐会给使用者带来压力和/或不愉快。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上下呼梯仅容许第1周的预约,对目的地呼梯容许第1周和第2周的预约。由此,目的地呼梯的使用者会能够有利地取得第2周的预约,因此乘梯的预约会容易取得。不过,由于不是第1周而是第2周的预约,所以使用者的等待时间变长,但是由于能够取得乘梯的预约的概率提高所以认为可减轻目的地呼梯的使用者的不满。另外,考虑到为与目的地呼梯的使用者容易取得第2周的预约相应,上下呼梯的使用者不会难以取得第1周的预约就没有问题。即,能够在建筑物整体实现使用者预约的公平。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分配处理由上下呼梯处理部14、目的地呼梯处理部15、分配轿厢选定部16、分配输出保留部17、分配输出部18等来执行。具体而言,上下呼梯处理部14和目的地呼梯处理部15将上述的判定结果输出给分配轿厢选定部16。分配轿厢选定部16基于这些判定结果来选定分配各呼梯的轿厢5,并将轿厢5的选定结果经由分配输出保留部17输出给分配输出部18。分配输出部18对轿厢控制部4进行控制,以使得只要不由分配输出保留部17保留就接收来自分配轿厢选定部16的轿厢5的选定结果并实现该选定结果。此时,由上下呼梯处理部14和目的地呼梯处理部15决定出的预约内容也反映在轿厢控制部4的控制上。
轿厢状态检测部21经由轿厢控制部4来检测轿厢5的状态。例如,由设置于轿厢5的载荷传感器,来检测施加于轿厢5的载荷、该载荷的变化。而且,检测各时间点下的轿厢5的位置、移动方向、移动速度等。
优先响应检测部22为了对轿厢5的等待响应的呼梯进行处理,而经由轿厢状态检测部21检测与先于这些响应而处于响应期间的轿厢5有关的信息。优先分配取消部23基于由优先响应检测部22检测出的信息,取消已预约的呼梯和/或已分配的呼梯。呼梯的取消结果例如也反映在预测人数登记部13的预测人数上。
预测人数修正部24基于施加于各轿厢5的载荷来计算搭乘于各轿厢5的人数,按各轿厢5算出计算出的人数与预测人数的误差,基于各轿厢5的误差来修正各轿厢5的预测人数。由此,能够提高预测人数的精度。预测人数的修正可以以使得误差为零的方式来进行,也可以以误差以某种形式缩小的方式来进行。
预测人数的修正例如能够如以下这样执行。首先,在轿厢5当前所处的层,算出轿厢5的载荷传感器所示的载荷除以预先保持的使用者每1人的平均载荷所得的值来作为实测人数。接着,算出从实测人数减去当前所处层处的预测人数所得的值来作为误差人数。并且,在误差人数为正的情况下,关于从当前所处层到最初的下梯计划层前一层为止的预测人数,在预测人数上加上误差人数。另一方面,在误差人数为负的情况下,关于从当前所处层到最初的下梯计划层前一层为止的预测人数,从预测人数减去误差人数的绝对值。这样一来可修正预测人数。
此外,推定处理部12也可以基于施加于各轿厢5的载荷来推定各轿厢5的乘梯预估人数。该推定例如能够如以下这样执行。首先,按各楼层和各方向,根据设置于轿厢5的载荷传感器所求出的载荷的变化量和轿厢5进行响应时的运行计划方向的保存数据,算出通过各上下呼梯而乘入轿厢5的人数。接着,基于该人数的算出结果,按预先确定的各时间宽度(例如按星期、按1天的各时间段)算出每单位时间通过上下呼梯而乘入轿厢5的人数的平均值。接着,基于该轿厢5的位置和方向、登记了已分配给该轿厢5的呼梯的层和方向、该轿厢5的额定速度等,算出从登记了某选择上下呼梯起到某轿厢5进行响应为止所预估的所需时间(预测未响应时间)。接着,若将预测未响应时间与每单位时间通过上下呼梯而乘入该轿厢5的人数的平均值相乘,则可算出欲通过上述的选择上下呼梯来进行预约的人数。这与上述的乘梯预估人数的变化量相当。最后,通过在既有的乘梯预估人数上加上该算出的人数,可推定上述的选择上下呼梯的预约后的乘梯预估人数。此外,在推定处理部12取代乘梯预估人数而推定乘梯预估人数的变化量的情况下,不需要该最后的相加处理。
另外,推定处理部12也可以如以下这样推定预估向某轿厢5搭乘的使用者的目的地预估层。
例如,在使用者登记了上方向的呼梯、且该使用者登记了上方向的该呼梯的层位于比事先指定的上方向指定层靠下方的情况下,将目的地预估层推定为该上方向指定层。上方向指定层为第1指定层的例子,例如是图3的作为HDC设置层的4层。另一方面,在使用者登记了上方向的呼梯、且该使用者登记了上方向的该呼梯的层位于与该上方向指定层相同的层或位于其上方的情况下,将目的地预估层推定为能够到达的最上层。最上层的例子为图3的建筑物的15层。
另外,在使用者登记了下方向的呼梯、且该使用者登记了下方向的该呼梯的层位于比事先指定了的下方向指定层靠上方的情况下,将目的地预估层推定为该下方向指定层。下方向指定层是第2指定层的例子,例如是图3的作为HDC设置层的4层。另一方面,在使用者登记了下方向的呼梯、且该使用者登记了下方向的该呼梯的层位于与该下方向指定层相同的层或位于其下方的情况下,将目的地预估层推定为能够到达的最下层。最下层的例子是图3的建筑物的1层。
接着,参照图4到图8对本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的工作的详情进行说明。
图4是用于对第1实施方式的目的地呼梯的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在通过目的地呼梯登记装置3登记目的地呼梯时(S1),目的地呼梯处理部15对各轿厢5执行S3的处理(S2~S4)。在S3中,目的地呼梯处理部15判断(算出)是否能够将目的地呼梯临时分配给各轿厢5以及能够将目的地呼梯临时分配到各轿厢5的第几周的运行期间。在此,临时分配意味着上述的预约。S3的判断结果被记录于群管理控制装置1内的存储器。
接着,目的地呼梯处理部15判定是否存在能够将上述的目的地呼梯分配(能够预约)到第1周的运行期间的轿厢5(S5)。在存在能够将目的地呼梯分配到第1周的轿厢5的情况下,目的地呼梯处理部15仅以能够分配到第1周的轿厢5为对象来决定目的地呼梯的分配轿厢(S6)。决定出的分配轿厢通过目的地呼梯登记装置3而通知给使用者。
另一方面,在不存在能够将上述的目的地呼梯分配到第1周的轿厢5的情况下,目的地呼梯处理部15判定是否存在能够将目的地呼梯分配到第2周的运行期间的轿厢5(S7)。在存在能够将目的地呼梯分配到第2周的轿厢5的情况下,目的地呼梯处理部15仅以能够分配到第2周的轿厢5为对象来决定目的地呼梯的分配轿厢(S8)。决定出的分配轿厢通过目的地呼梯登记装置3而通知给使用者。
并且,在不存在能够将上述的目的地呼梯分配到第2周的轿厢5的情况下,目的地呼梯处理部15判断为不存在能够分配目的地呼梯的轿厢5,将无法决定目的地呼梯的分配轿厢5之意的判断结果向目的地呼梯登记装置3输出(S9)。该判断结果通过目的地呼梯登记装置3而通知给使用者。
图5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目的地呼梯的处理的其他流程图,示出图4的S3的详情。
首先,关于S3的处理对象的轿厢5,判断是否设定了在选择目的地呼梯(处理对象的目的地呼梯)的出发层以顺方向移动而停靠的计划(S11)。例如,在选择目的地呼梯是从8层向4层移动的计划的情况下,判断是否设定了以下方向移动而在8层停靠的计划。不过,S11的判断以该轿厢5的第1周的运行期间为对象而进行。
在设定了在选择目的地呼梯的出发层停靠的计划的情况下,判定以该轿厢5的第1周是否能够满足预约人数(预测人数)、即判定是否即使将选择目的地呼梯分配到该轿厢5的第1周、预约人数也为阈值以下(S12)。在以第1周能够满足预约人数的情况下,判定为能够将选择目的地呼梯分配到该轿厢5的第1周(S13)。另一方面,在以第1周不能满足预约人数的情况下,判定为不能将选择目的地呼梯分配给该轿厢5(S14)。
在S11中没有设定在选择目的地呼梯的出发层停靠的计划的情况下,关于该轿厢5,判断从选择目的地呼梯的出发层以顺方向移动而出发的别的目的地呼梯是否完成分配(S15)。例如,在选择目的地呼梯是从8层向4层移动的计划的情况下,判断通过下方向移动而从8层出发的别的目的地呼梯是否完成分配。不过,S15的判断以该轿厢5的第2周的运行期间为对象而进行。
在从选择目的地呼梯的出发层出发的别的目的地呼梯完成了分配的情况下,判定以该轿厢5的第2周能否满足预约人数、即判定是否即使将选择目的地呼梯分配到该轿厢5的第2周、预约人数也为阈值以下(S17)。在以第2周能满足预约人数的情况下,判定为能够将选择目的地呼梯分配到该轿厢5的第2周(S18)。
在S15中,在从选择目的地呼梯的出发层出发的别的目的地呼梯未完成分配的情况下,向通常的分配判定转移。即,判定以该轿厢5的第1周是否满足预约人数(S16),在以第1周能满足预约人数的情况下,判定为能够将选择目的地呼梯分配到该轿厢5的第1周(S13)。在不满足这一点的情况下,判定以该轿厢5的第2周是否满足预约人数(S17),在以第2周能满足预约人数的情况下,判定为能够将选择目的地呼梯分配到该轿厢5的第2周(S18)。在不满足的情况下,判定为不能将选择目的地呼梯分配给该轿厢5(S14)。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在将选择目的地呼梯分配到该轿厢5的第2周之后也进行与S11、S12相同的处理。在该情况下,在对该轿厢5设定了在该选择目的地呼梯的出发层以顺方向移动而停靠的计划、且以该轿厢5的第1周能满足预约人数的情况下,使该选择目的地呼梯的分配目标从该轿厢5的第2周移动到第1周。由此,选择目的地呼梯的使用者能够更早地搭乘轿厢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进行在将选择目的地呼梯分配到了某轿厢5的第2周之后、使选择目的地呼梯的分配目标从该轿厢5的第2周移动到别的轿厢5的第1周的处理。在该情况下,目的地呼梯处理部15例如在检测出在将选择目的地呼梯分配到了某轿厢5的第2周之后能够将该选择目的地呼梯分配到别的轿厢5的第1周的情况下,使该选择目的地呼梯的分配目标移动到该别的轿厢的第1周。由此,选择目的地呼梯的使用者能够更早搭乘轿厢5。此外,请注意:在一般的目的地呼梯的分配处理中,没有将既已通知给使用者的分配轿厢变更为别的轿厢的情况。因此,在采用上述那样的分配目标的移动处理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在电梯乘梯处设置有监视器,将分配目标的移动处理(分配轿厢的变更处理)的结果显示于显示器来对使用者通知该结果。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目的地呼梯处理部15将选择目的地呼梯分配到了某轿厢5的第2周的情况下,不将同一出发层和同一移动方向的别的目的地呼梯分配到该轿厢5的第1周的运行期间。例如,在将从8层向4层移动的选择目的地呼梯分配到了某轿厢5的第2周的情况下,不将从8层向下方向移动的别的目的地呼梯分配到该轿厢5的第1周的运行期间。原因在于:已分配到第2周的目的地呼梯与被预估为若在第1周乘梯则在运行途中轿厢5内的人数会超过阈值的使用者相对应。若在第1周使轿厢5响应,则分配到第2周的使用者在第1周误乘梯而在之后的运行中轿厢5内的人数超过阈值而拥挤,出现轿厢5搭乘不尽的使用者的可能性会升高。由本实施方式的目的地呼梯处理部15执行的上述处理使避免该问题成为可能。另外,该处理由图5的S15来实现。原因在于:在S15中判定为优先的目的地呼梯“完成分配”时,不向S16而向S17转移,后续的目的地呼梯变得不能分配到第1周。
以下关于该处理更详细地进行说明。若更深入地思考,则在接到了第2周的预约的层,为了在第1周的运行中下梯而停靠本来是应该避免的。例如,在从8层以下方向预约了第2周的乘梯时,若在第1周乘梯的使用者在10层登记在8层下梯的“轿厢呼梯”,则轿厢5会在第1周在8层开门,因此应在第2周乘梯的使用者果然会在第1周乘入。本实施方式是主要意识到下方向的拥挤而考虑的,预估为下方向的使用者的目的地层集中于出发基准层。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料想到在该情况下出现搭乘不尽的使用者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不可避免的。
图6是用于对第1实施方式的目的地呼梯的处理进行说明的其他流程图,示出了图5的S12、S16、S17的详情。
在S21~S23中,判定在第1周或第2周的运行期间内该轿厢5内的预测人数超过阈值的层是否存在于从选择目的地呼梯的出发层到目的地层前一层为止的区间内。例如,在选择目的地呼梯为从8层向4层移动的计划的情况下,判定预测人数超过阈值的层是否存在于8层、7层、6层以及5层之中。在该情况下,S22的判定处理针对各层而进行。
在不存在预测人数超过阈值的层的情况下,判定为能够将选择目的地呼梯分配到该轿厢5的第1周或第2周(S24)。另一方面,在存在预测人数超过阈值的层的情况下,判定为不能将选择目的地呼梯分配给该轿厢5(S25)。
图7是用于对第1实施方式的上下呼梯的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在由上下呼梯登记装置2登记上下呼梯时(S31),上下呼梯处理部14对各轿厢5执行S33的处理(S32~S34)。在S33中,上下呼梯处理部14判断(算出)能否将上下呼梯临时分配到各轿厢5的第1周的运行期间。S33的判断结果记录于群管理控制装置1内的存储器。
接着,上下呼梯处理部14判定是否存在能够将上述的上下呼梯分配(预约)到第1周的运行期间的轿厢5(S35)。在存在能够将上下呼梯分配到第1周的轿厢5的情况下,上下呼梯处理部14仅以能够分配到第1周的轿厢5为对象来决定上下呼梯的分配轿厢(S36)。决定出的分配轿厢例如通过上下呼梯登记装置2、门厅指示灯(hall lamp)而通知给使用者。
另一方面,在不存在能够将上述的上下呼梯分配到第1周的轿厢5的情况下,上下呼梯处理部14判断为不存在能够分配上下呼梯的轿厢5,在当前时间点不选择分配轿厢5(S37)。
此外,上下呼梯处理部14,在不存在能够将该上下呼梯分配到第1周的轿厢5的情况下,在经过预定期间后或任意轿厢5通过了该上下呼梯的出发层之后,重新开始分配该上下呼梯的轿厢的选定。即,关于该上下呼梯,再次执行S31以后的处理。预定期间怎样设定都可以,可以考虑设为例如从几秒到几十秒。
另外,分配输出保留部17,在目的地呼梯的分配出现在了第2周的情况下,等待分配成为第1周之后向轿厢控制部4输出分配。若立即向轿厢控制部4通知第2周的分配,则轿厢5会在第1周进行响应,不能进行想要的控制。这是因为:轿厢控制部4通常会成为仅具有第1周的运行时间表的构成。此外,在HDC,即使是第2周的分配也直接显示分配轿厢。分配输出保留部17进一步,在上下呼梯的分配处理中成为无分配轿厢的情况下,等待几秒到几十秒,进行用于再次重新进行分配处理的控制。即,分配输出保留部17作为使上下呼梯处理部14如上述那样重新开始进行选定的触发器而发挥作用。
图8是用于对第1实施方式的上下呼梯的处理进行说明的其他流程图,示出了图7的S33的详情。
首先,为了对选择上下呼梯(处理对象的上下呼梯)进行处理,推定S33的处理对象的轿厢5的乘梯预估人数和选择上下呼梯的目的地预估层(下梯预估层)(S41)。S41的推定结果在以下的预测人数的算出中使用。也可以是,取代乘梯预估人数而推定因选择上下呼梯而产生的乘梯预估人数的变化量。
在S42~S44中,在该轿厢5的第1周的运行期间内,判定该轿厢5内的预测人数超过阈值层是否存在于从选择上下呼梯的出发层到目的地预估层的前一层为止的区间内。例如,在选择上下呼梯为从8层向4层移动的计划的情况下,判定预测人数超过阈值的层是否存在于8层、7层、6层和5层之中。在该情况下,S43的判定处理针对各层而进行。
在不存在预测人数超过阈值的层的情况下,判定为能够将选择上下呼梯分配到该轿厢5的第1周(S45)。另一方面,在存在预测人数超过阈值的层的情况下,判定为不能将选择上下呼梯分配给该轿厢5(S46)。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算出预测为在某时间点搭乘于各轿厢5的预测人数,关于上下呼梯判定是否将其分配到各轿厢5的第1周的运行期间,关于目的地呼梯判定是否将其分配到各轿厢5的第1周或第2周的运行期间。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在建筑物整体实现上下呼梯预约和目的地呼梯预约的公平,即使在拥挤时也能够将各呼梯适当地分配给轿厢5。
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并非旨在限定发明的范围。在此描述的新装置和方法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对在此描述的装置和方法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与包含于发明的范围、主旨同样地,包含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群管理控制装置,具备:
乘梯预估人数推定部,其检测从电梯乘梯处登记了的上下呼梯,推定预估为在某时间点通过所述上下呼梯而搭乘于各轿厢的乘梯预估人数或所述乘梯预估人数的变化量和预估为所述上下呼梯的目的地层的目的地预估层;
乘梯计划人数确定部,其检测从电梯乘梯处登记了的目的地呼梯,确定在某时间点通过所述目的地呼梯而搭乘于各轿厢的计划的乘梯计划人数或所述乘梯计划人数的变化量;
预测人数算出部,其基于各轿厢的所述乘梯预估人数或所述乘梯预估人数的变化量、和所述乘梯计划人数或所述乘梯计划人数的变化量,算出预测为在某时间点搭乘于各轿厢的预测人数;
上下呼梯处理部,其基于预定轿厢内的所述预测人数来判定是否将从所述上下呼梯中选择出的选择上下呼梯分配给所述预定轿厢;以及
目的地呼梯处理部,其基于预定轿厢内的所述预测人数来判定是否将从所述目的地呼梯中选择出的选择目的地呼梯分配给所述预定轿厢,
所述上下呼梯处理部,
判定是否将所述选择上下呼梯分配到所述预定轿厢的从所述选择上下呼梯的出发层起的第1周的运行期间,
所述第1周的分配的判定,基于下述情况而进行,该情况为:在所述第1周的运行期间内,所述预定轿厢内的所述预测人数超过阈值的层是否存在于从所述选择上下呼梯的出发层的出发时到目的地预估层的前一层的出发时或通过时为止的区间内,
所述目的地呼梯处理部,
判定是否将所述选择目的地呼梯分配到所述预定轿厢的从所述选择目的地呼梯的出发层起的第1周的运行期间、和是否将所述选择目的地呼梯分配到所述预定轿厢的从所述选择目的地呼梯的出发层起的第2周的运行期间,
所述第1周的分配的判定,基于下述情况而进行,该情况为:在所述第1周的运行期间内,所述预定轿厢内的所述预测人数超过阈值的层是否存在于从所述选择目的地呼梯的出发层的出发时到目的地层的前一层的出发时或通过时为止的区间内,
所述第2周的分配的判定,基于下述情况而进行,该情况为:在所述第2周的运行期间内,所述预定轿厢内的所述预测人数超过阈值的层是否存在于从所述选择目的地呼梯的出发层的出发时到目的地层的前一层的出发时或通过时为止的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所述上下呼梯处理部,在所述第1周的分配的判定中所述预定轿厢内的所述预测人数超过阈值的层存在于所述区间内的情况下,将所述预定轿厢从所述选择上下呼梯的分配对象中排除,
所述目的地呼梯处理部,在所述第1周的分配的判定中所述预定轿厢内的所述预测人数超过阈值的层存在于所述区间内、且所述第2周的分配的判定中所述预定轿厢内的所述预测人数超过阈值的层不存在于所述区间内的情况下,将所述选择目的地呼梯分配到所述预定轿厢的所述第2周的运行期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所述乘梯预估人数推定部,基于施加于各轿厢的载荷来推定所述乘梯预估人数或所述乘梯预估人数的变化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所述乘梯预估人数推定部,在推定预估向某轿厢搭乘的使用者的所述目的地预估层时,
在所述使用者登记了上方向的呼梯、且所述使用者登记了上方向的所述呼梯的层位于比事先指定了的第1指定层靠下方的情况下,将所述目的地预估层推定为所述第1指定层,
在所述使用者登记了上方向的呼梯、且所述使用者登记了上方向的所述呼梯的层位于与所述第1指定层相同的层或比所述第1指定层靠上方的情况下,将所述目的地预估层推定为能够到达的最上层,
在所述使用者登记了下方向的呼梯、且所述使用者登记了下方向的所述呼梯的层位于比事先指定了的第2指定层靠上方的情况下,将所述目的地预估层推定为所述第2指定层,
在所述使用者登记了下方向的呼梯、且所述使用者登记了下方向的所述呼梯的层位于与所述第2指定层相同的层或比所述第2指定层靠下方的情况下,将所述目的地预估层推定为能够到达的最下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还具备预测人数修正部,该预测人数修正部基于施加于各轿厢的载荷来计算搭乘于各轿厢的人数,算出计算出的所述搭乘于各轿厢的人数与所述预测人数的误差,基于所述误差对所述预测人数进行修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所述上下呼梯处理部,在不存在能够将所述选择上下呼梯分配到第1周的运行期间的轿厢的情况下,在经过预定期间后或轿厢通过所述选择上下呼梯的出发层后,重新开始对所述选择上下呼梯进行分配的轿厢的选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所述目的地呼梯处理部,
在存在能够将所述选择目的地呼梯分配到第1周的运行期间的轿厢的情况下,仅以能够分配到所述第1周的运行期间的轿厢为对象,决定所述选择目的地呼梯的分配轿厢,
在不存在能够将所述选择目的地呼梯分配到第1周的运行期间的轿厢而存在能够将所述选择目的地呼梯分配到第2周的运行期间的轿厢的情况下,以能够分配到所述第2周的运行期间的轿厢为对象,决定所述目的地呼梯的分配轿厢,
在不存在能够分配所述选择目的地呼梯的轿厢的情况下,输出无法决定所述选择目的地呼梯的分配轿厢这一情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所述目的地呼梯处理部,在将所述选择目的地呼梯分配到所述预定轿厢的所述第2周的运行期间后检测出能够将所述选择目的地呼梯分配到别的轿厢的第1周的运行期间的情况下,使所述选择目的地呼梯的分配目标转移到所述别的轿厢的所述第1周的运行期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所述目的地呼梯处理部,在将来自所述出发层的所述选择目的地呼梯分配到所述预定轿厢的所述第2周的运行期间后设定了所述预定轿厢在所述第1周的运行期间在所述出发层停靠的计划的情况下,使所述选择目的地呼梯的分配目标转移到所述预定轿厢的所述第1周的运行期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所述目的地呼梯处理部,在将所述选择目的地呼梯分配到所述预定轿厢的所述第2周的运行期间的情况下,不将同一出发层和同一移动方向的别的目的地呼梯分配到所述预定轿厢的所述第1周的运行期间。
11.一种群管理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从电梯乘梯处登记了的上下呼梯,推定预估为在某时间点通过所述上下呼梯而搭乘于各轿厢的乘梯预估人数或所述乘梯预估人数的变化量和预估为所述上下呼梯的目的地层的目的地预估层;
检测从电梯乘梯处登记了的目的地呼梯,确定在某时间点通过所述目的地呼梯而搭乘于各轿厢的计划的乘梯计划人数或所述乘梯计划人数的变化量;
基于各轿厢的所述乘梯预估人数或所述乘梯预估人数的变化量、和所述乘梯计划人数或所述乘梯计划人数的变化量,算出预测为在某时间点搭乘于各轿厢的预测人数;
上下呼梯处理部基于预定轿厢内的所述预测人数来判定是否将从所述上下呼梯中选择出的选择上下呼梯分配给所述预定轿厢;以及
目的地呼梯处理部基于预定轿厢内的所述预测人数来判定是否将从所述目的地呼梯中选择出的选择目的地呼梯分配给所述预定轿厢,
所述上下呼梯处理部,
判定是否将所述选择上下呼梯分配到所述预定轿厢的从所述选择上下呼梯的出发层起的第1周的运行期间,
所述第1周的分配的判定,基于下述情况而进行,该情况为:在所述第1周的运行期间内,所述预定轿厢内的所述预测人数超过阈值的层是否存在于从所述选择上下呼梯的出发层的出发时到目的地预估层的前一层的出发时或通过时为止的区间内,
所述目的地呼梯处理部,
判定是否将所述选择目的地呼梯分配到所述预定轿厢的从所述选择目的地呼梯的出发层起的第1周的运行期间、和是否将所述选择目的地呼梯分配到所述预定轿厢的从所述选择目的地呼梯的出发层起的第2周的运行期间,
所述第1周的分配的判定,基于下述情况而进行,该情况为:在所述第1周的运行期间内,所述预定轿厢内的所述预测人数超过阈值的层是否存在于从所述选择目的地呼梯的出发层的出发时到目的地层的前一层的出发时或通过时为止的区间内,
所述第2周的分配的判定,基于下述情况而进行,该情况为:在所述第2周的运行期间内,所述预定轿厢内的所述预测人数超过阈值的层是否存在于从所述选择目的地呼梯的出发层的出发时到目的地层的前一层的出发时或通过时为止的区间内。
CN201811588294.9A 2018-02-23 2018-12-25 群管理控制装置及群管理控制方法 Active CN1101826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30654 2018-02-23
JP2018030654A JP6506862B1 (ja) 2018-02-23 2018-02-23 群管理制御装置および群管理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82656A CN110182656A (zh) 2019-08-30
CN110182656B true CN110182656B (zh) 2021-07-16

Family

ID=66324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88294.9A Active CN110182656B (zh) 2018-02-23 2018-12-25 群管理控制装置及群管理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506862B1 (zh)
CN (1) CN110182656B (zh)
MY (1) MY197232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61466A1 (ja) * 2020-02-13 2021-08-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の監視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ーの監視方法
KR102348334B1 (ko) * 2020-02-19 2022-01-11 현대엘리베이터주식회사 자율이동체와 연동된 승강기 제어 장치
JP6940230B1 (ja) * 2020-05-25 2021-09-22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制御システム
JP7032478B2 (ja) * 2020-06-24 2022-03-08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JP6984722B1 (ja) * 2020-12-18 2021-12-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06657A (ja) * 2000-01-26 2001-07-3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システム
JP2003012249A (ja) * 2001-06-27 2003-01-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乗場表示装置
JP2006188296A (ja) * 2004-12-28 2006-07-20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システム
CN103303754A (zh) * 2012-03-09 2013-09-18 株式会社东芝 电梯的组管理控制***
JP5511037B1 (ja) * 2013-02-13 2014-06-04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19918B1 (ja) * 2017-09-20 2018-11-07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制御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群管理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06657A (ja) * 2000-01-26 2001-07-3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システム
JP2003012249A (ja) * 2001-06-27 2003-01-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乗場表示装置
JP2006188296A (ja) * 2004-12-28 2006-07-20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システム
CN103303754A (zh) * 2012-03-09 2013-09-18 株式会社东芝 电梯的组管理控制***
JP5511037B1 (ja) * 2013-02-13 2014-06-04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06862B1 (ja) 2019-04-24
JP2019142694A (ja) 2019-08-29
MY197232A (en) 2023-06-06
CN110182656A (zh) 2019-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82656B (zh) 群管理控制装置及群管理控制方法
CN107235392B (zh) 电梯装置及电梯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9720947B (zh) 外部***协同分配***以及方法
JP4888117B2 (ja)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制御装置
CN101054141B (zh) 电梯群管理控制方法和电梯群管理控制***
CN110589642B (zh)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
KR920011080B1 (ko) 엘리베이터의 군(群)관리장치
KR101674693B1 (ko) 엘리베이터의 군 관리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CN110077924B (zh) 群管理控制装置及群管理控制方法
JP6542701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ー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10194398B (zh) 预测乘客乘梯需求的电梯群组的控制方法
JP6407430B2 (ja)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装置及び群管理による乗車号機の割り当て方法
US7549517B2 (en) Elevator car dispatching including passenger destination information and a fuzzy logic algorithm
CN112141831B (zh) 电梯的群管理***
CN111201191A (zh) 拥堵避免运转***和方法
CN110691747B (zh) 电梯***
JP5082215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装置及び群管理方法
KR20070088519A (ko) 엘리베이터 그룹 관리 제어 장치
CN110520374B (zh) 电梯使用者移动预测方法和电梯使用者移动预测装置
JP4177627B2 (ja)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2003276961A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JP7004056B1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群管理装置
JPH064475B2 (ja) エレベ−タの群管理装置
JP4569197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装置
JP2005231881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1224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