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61792B - 对焦参数调整方法、自动对焦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对焦参数调整方法、自动对焦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61792B
CN110161792B CN201810141830.4A CN201810141830A CN110161792B CN 110161792 B CN110161792 B CN 110161792B CN 201810141830 A CN201810141830 A CN 201810141830A CN 110161792 B CN110161792 B CN 1101617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cusing
baseline
power mechanism
time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4183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61792A (zh
Inventor
沈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4183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6179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617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617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617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617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28Systems 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focusing signa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53Means for automatic focusing, e.g. to compensate thermal effec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对焦参数调整方法、自动对焦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其中,在当前对焦操作中,控制对焦动力机构从基线位置开始进行转动,直至投影图像的清晰度满足投影要求;统计当前对焦操作的时间评估数据;基于所述时间评估数据,调整所述基线位置;其中,调整之后的所述基线位置用于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的下一次对焦操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保证了对焦效率。

Description

对焦参数调整方法、自动对焦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焦参数调整方法及装置、一种自动对焦方法及装置、以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投影出清晰图像,投影设备使用时也需要进行对焦,目前大部分的投影设备均可以支持自动对焦,从而可以简化对焦操作。
目前,支持自动对焦的投影设备主要是通过控制对焦动力机构转动,以带动投影镜头转动来实现对焦,对焦动力机构例如可以为马达等。投影设备进行自动对焦时,首先将对焦动力机构转动至基线位置,之后通过摄像头采集投影画面,并根据当前采集的投影画面的清晰度决定是否控制对焦动力机构向对焦方向转动一次,直至找到准焦位置。
由于现有技术中硬件生成的局限性,不同投影设备的准焦位置无法保持一致,而基线位置是一样的,因此从基线位置到达准焦位置的步距会有长有短,可能导致某些投影设备的对焦时间较长,而影响对焦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对焦参数调整方法、自动对焦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焦时间长,对焦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对焦参数调整方法,包括:
统计当前对焦操作的时间评估数据;
基于所述时间评估数据,调整对焦动力机构的基线位置;
其中,调整之后的所述基线位置用于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的下一次对焦操作。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自动对焦方法,包括:
控制对焦动力机构从基线位置开始进行转动,直至投影图像的清晰度满足投影要求;
统计当前对焦操作的时间评估数据;
基于所述时间评估数据,调整所述基线位置;
其中,调整之后的所述基线位置用于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的下一次对焦操作。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对焦参数调整装置,包括:
统计模块,用于统计当前对焦操作的时间评估数据;
调整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时间评估数据,调整对焦动力机构的基线位置;
其中,调整之后的所述基线位置用于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的下一次对焦操作。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自动对焦装置,包括:
对焦模块,用于控制对焦动力机构从基线位置开始进行转动,直至投影图像的清晰度满足投影要求;
统计模块,用于统计当前对焦操作的时间评估数据;
调整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时间评估数据,调整所述基线位置;
其中,调整之后的所述基线位置用于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的下一次对焦操作。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组件、所述处理组件连接的对焦动力机构以及存储组件;
所述存储组件存储一条或多条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供所述处理组件调用执行。
所述处理组件用于:
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从基线位置开始进行转动,直至投影图像的清晰度满足投影要求;
统计当前对焦操作的时间评估数据;
基于所述时间评估数据,调整所述基线位置;
其中,调整之后的所述基线位置用于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的下一次对焦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当前对焦操作中,控制对焦动力机构从基线位置开始进行转动,直至投影图像的清晰度满足投影要求;统计当前对焦操作生成的时间评估数据;基于所述时间评估数据,调整所述基线位置;其中,调整之后的所述基线位置用于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的下一次对焦操作。通过调整基线位置,在保证对焦成功的前提下,使得下一次对焦操作可以尽可能缩短对焦时间,提高了对焦效率。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对焦参数调整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自动对焦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自动对焦方法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对焦参数调整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自动对焦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描述的一些流程中,包含了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多个操作,但是应该清楚了解,这些操作可以不按照其在本文中出现的顺序来执行或并行执行,操作的序号如101、102等,仅仅是用于区分开各个不同的操作,序号本身不代表任何的执行顺序。另外,这些流程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操作,并且这些操作可以按顺序执行或并行执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第一”、“第二”等描述,是用于区分不同的消息、设备、模块等,不代表先后顺序,也不限定“第一”和“第二”是不同的类型。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主要应用于对焦场景中,特别是对投影设备进行对焦的场景中。
为了方便理解,下面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术语进行相应解释:
对焦动力机构:通过自身转动以带动镜头转动的设备,例如可以为马达(又称为电动机、发动机、步进机);
基线位置:进行对焦操作时,对焦动力机构的初始转动位置;
对焦步长:对焦动力机构转动一次的转动步数;
准焦位置:投影图像满足投影要求时,对焦动力机构所处位置;
起始位置:基线位置以及准焦位置对应的原点位置;
对焦时间:对焦动力机构从基线位置转动至准焦位置所花费的时间;
对焦次数:对焦动力机构从基线位置转动至准焦位置的转动次数;
时间评估数据:用于评估对焦时间的参数数据,本申请实施例中时间评估数据可以包括对焦次数或者对焦时间;
对焦操作:包括对焦动力机构从基线位置开始转动,直至到达准焦位置,使得投影图像满足投影要求的一系列执行动作,每一次对焦操作对焦动力机构需要转动一次或者多次。
投影距离:投影设备的镜头到投影屏幕的距离。
由于目前带有自动对焦功能的投影设备,采用的均为固定基线位置,在每次对焦操作中通过多次对焦的方式来寻找准焦位置,由于不同投影设备准焦位置的不一致性,就会导致某些投影设备的对焦时间很长。
为了降低对焦时间,提高对焦效率,发明人经过一系列研究提出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统计用以表示对焦时间的时间评估数据,进而基于该时间评估数据,可以调整对焦动力机构的基线位置;基线位置基于每次对焦操作生成的时间评估数据可以动态变化,以在保证对焦成功的前提下,通过缩短基线位置与准焦位置,以缩短对焦时间,且对于每一个设备,可以确定出相对合适的基线位置,实现了个性化设置,使得不同设备均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对焦操作,提高了对焦效率。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焦参数调整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01:统计当前对焦操作的时间评估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时间评估数据可以包括对焦次数或者对焦时间等可以评估对焦时间的特征数据。
其中,在对焦步长不变的情况下,对焦次数越多,即表明对焦时间越长,因此在对焦步长不变的情况下,时间评估数据可以采用对焦次数表示。
当然,也可以直接统计对焦时间作为时间评估数据。
102:基于所述时间评估数据,调整对焦动力机构的基线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焦参数即为基线位置。
基线位置的初始位置可以预先设定或者可以为对焦动力机构的起始位置。
根据时间评估数据可以确定当前对焦时间的长短,据此即可以调整对焦动力机构的基线位置,如果确定对焦时间较长,说明基线位置与准焦位置距离较远,则可以增大基线位置,以缩短基线位置与准焦位置之间的距离,使得下一次对焦操作时可以缩短对焦时间。
其中,基线位置与准焦位置间隔的距离可以采用间隔的步数表示。
其中,调整之后的所述基线位置即用于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的下一次对焦操作,也即控制焦动力机构基于调整之后的基线位置来执行下一次对焦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动态调整基线位置,以寻找合适的基线位置,从而基于调整之后的基线位置执行对焦操作,使得可以缩短对焦时间,提高对焦效率。
作为一种可选方式,如果对焦动力机构每一次转动的对焦步长不变,所述时间评估数据可以采用对焦次数;
因此,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对焦参数,调整对焦动力机构的基线位置可以包括:
如果所述对焦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次数阈值,增加基线值。
其中,所述基线值为所述对焦动力机构从起始位置转动至基线位置所需步长。
如果对焦步长不变,对焦动力机构转动一次花费时间相同,因此,对焦次数越多,表明对焦时间越长。因此可以基于对焦次数的多少来确定是否调整基线值。
本实施例中,如果对焦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次数阈值,表明对焦时间较长,准焦位置与基线位置相距较远,因此可以调整基线位置以缩短准焦位置与基线位置的间距。
其中,由于基线位置以及准焦位置均是相对对焦动力机构的起始位置而确定的,因此在准焦位置不变时,基线值越大,基线位置即会越远离起始位置,而越靠近准焦位置,因此通过增加基线值即可以实现对基线位置的调整,实现缩短准焦位置与基线位置的间距的目的。
此外,由于不同投影距离下,投影设备的准焦位置不同,通常投影距离越大,准焦位置会越靠近起始位置。如果某一投影距离下,经过多次对焦操作对基线位置的调整,使得基线位置越来越远离起始位置,此时如果投影距离变长,从而使得准焦位置发生变化,可能出现明基线位置与准焦位置的间距过小,甚至准焦位置小于基线位置的情况,从而出现对焦不准确或者对焦失败的情况。
因此,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如果所述对焦次数小于或等于第二次数阈值,减小所述基线值。
也即,对焦次数越小,即可能表明基线位置与准焦位置的间距越小或者基线位置大于准焦位置,可能会导致对焦不准确或者对焦失败,此时即可以减小基线值,以增加基线位置与准焦位置的间距,使得基线位置相对准焦位置,更靠近起始位置,以保证对焦成功率。
其中,第二次数阈值可以小于或等于该第一次数阈值。
在一个实际应用中,投影设备是从基线位置开始,重复控制焦动力机构转动对焦步长以进行一次对焦时,可以通过摄像头采集投影图像,如果当前采集获得的投影图像的清晰度小于前一次采集获得的投影图像的清晰度,则控制反方向转动所述对焦步长,以回退至准焦位置,结束对焦操作。此时,如果出现基线位置大于准焦位置的情况,对焦1次即会结束对焦操作,可以确认对焦次数为1时,即会对焦失败,表示无法找到准焦位置。因此,在某些实施例中,该第二次数阈值可以具体即为1。
其中,第一次数阈值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例如该第一次数阈值可以为6,如果对焦次数大于或等于6次,即可以认为对焦时间长,可以对基线位置进项调整。
可选地,在某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次数阈值可以大于该第二次数阈值,因此,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如果所述对焦次数小于第一次数阈值且大于第二次数阈值时,保持当前基线值不变。
此外,为了提高对焦效率,通过基线值会大于0,保证基线位置与起始位置不同,因此,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如果所述对焦次数小于或等于第二次数阈值,减小所述基线值可以包括:
如果所述对焦次数小于或等于第二次数阈值,减小所述基线值包括:
如果所述对焦次数小于或等于第二次数阈值,判断所述基线值是否小于预设下限值;
如果是,保持所述基线值不变;
如果否,减小所述基线值。
也即可以减小基线值,但是需要保证基线值大于或等于预设下限值。
其中,该预设下限值即可以为0。
此外,增加基线值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递增数值,执行增加操作。也即将递增数值叠加到当前的基线值上,以获得增加之后的基线值。
当然,递增数值还可以通过计算获得,因此所述增加基线值可以包括:
计算所述对焦次数减去所述第一次数阈值得到的差值与对焦步长的乘积,获得递增数值;
基于所述递增数值,增加所述基线值。
以第一次数阈值为6为例,对焦次数为8,对焦步长为3为例,当前的基线值为3,则递增数值即为(8-6)*3=6,则增加之后的基线值即为3+6=9。
此外,减少基线值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递减数值执行,也即将递减数值叠加至当前的基线值上,以获得减小之后的基线值,例如该递减数值为9,当前基线值为3,则减小之后的基线值即为9-3=6。
作为另一种可选方式,所述时间评估数据可以采用对焦时间,对焦时间可以通过计时器在对焦动力机构从基线位置开始转动时开始计时,当然也可以根据对焦次数以及对焦动力机构每转动一次花费的时间计算获得。
所述基于所述时间评估数据,调整对焦动力机构的基线位置可以包括:
如果所述对焦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时间阈值,增加基线值;其中,所述基线值为所述对焦动力机构从起始位置转动至基线位置所需步长.
此外,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如果所述对焦时间小于或等于第二时间阈值,减小所述基线值。
该第二时间阈值可以为对焦动力机构转动一次花费的时间。
可选地,可以基于预先设定的递增数值,增加基线值;以及可以基于预先设定的递减数值,减小基线值。
其中,对焦动力机构每转动一次所需步数为对焦步长,该对焦步长可以预先设定,以保证可以准确获得准焦位置。
如果对焦时间较长,表明基线位置与准焦位置相距较远,因此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基于所述对焦时间,调整对焦动力机构的对焦步长;
其中,调整之后的所述对焦步长用于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的下一次对焦操作按照调整之后的所述对焦步长转动以进行一次对焦。
可选地,基于所述对焦时间,调整对焦动力机构的对焦步长可以包括:
如果对焦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三时间阈值,增加对焦步长,以减少对焦动力机构的转动次数,以期提高对焦动力机构的性能。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对焦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201:控制对焦动力机构从基线位置开始进行转动,直至投影图像的清晰度满足投影要求。
可选地,可以首先控制对焦动力机构转动至基线位置;
重复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按照对焦步长转动一次,直至投影图像的清晰度满足投影要求。
为了保证对焦效率,可选地,控制对焦动力机构转动至基线位置可以包括:
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复位至起始位置;
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从所述起始位置转动至基线位置。
其中,可以是响应于对焦请求时,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复位至起始位置。
可选地,该对焦请求可以是投影设备接收到投影请求时生成。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基线位置的初始位置可以即为所述起始位置,当然也可以是预先设定的与起始位置间隔预定步数(或预定距离)的任一位置。
202:统计当前对焦操作的时间评估数据。
203:基于所述时间评估数据,调整所述基线位置;
其中,调整之后的所述基线位置用于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的下一次对焦操作。
步骤202~步骤203的操作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对焦参数调整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每执行一次对焦操作,即可以基于统计获得的时间评估数据,对基线位置进行调整,以使得下一次对焦操作时可以按照调整之后的所述基线位置来控制对焦动力机构的转动,使得下一次对焦操作可以优化对焦时间,既可以保证对焦效率又可以保证对焦成功。
作为一种可选方式,所述时间评估数据可以包括对焦次数;
所述基于所述对焦次数,调整所述基线位置可以包括:
如果所述对焦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增加基线值;其中,所述基线值为所述对焦动力机构从起始位置转动至基线位置所需步长;
在某些实施例在,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如果所述对焦次数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减小所述基线值。
可选地,所述如果所述对焦次数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减小所述基线值可以包括:
如果所述对焦次数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减小所述基线值包括:
如果所述对焦次数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判断所述基线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下限值;
如果是,保持所述基线值不变;
如果否,减小所述基线值。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增加基线值可以包括:
计算所述对焦次数减去所述第一阈值得到的差值与对焦步长的乘积,获得递增数值;
基于所述递增数值,增加所述基线值。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减小所述基线值可以包括:
基于预设的递减数值,减少所述基线值。
作为另一种可选方式,所述时间评估数据包括对焦时间;
所述基于所述时间评估数据,调整对焦动力机构的基线位置可以包括:
如果所述对焦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时间阈值,增加基线值;其中,所述基线值为所述对焦动力机构从起始位置转动至基线位置所需步长.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如果所述对焦时间小于或等于第二时间阈值,减小所述基线值。
其中,如果对焦时间较长,表明基线位置与准焦位置相距较远,因此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基于所述对焦时间,调整对焦动力机构的对焦步长;
其中,调整之后的所述对焦步长用于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的下一次对焦操作按照调整之后的所述对焦步长转动以进行一次对焦。
可选地,基于所述对焦时间,调整对焦动力机构的对焦步长可以包括:
如果对焦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三时间阈值,增加对焦步长,以减少对焦动力机构的转动次数,以期提高对焦动力机构的性能。
其中,判断投影图像是否满足投影要求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作为一种可选方式,在投影设备中可以通过摄像头采集投影图像,并分析投影图像的清晰度,以确定投影图像的清晰度满足投影要求;
因此,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重复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按照对焦步长转动一次,直至投影图像的清晰度满足投影要求包括:
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沿对焦方向按照对焦步长转动一次;
采集投影图像,并计算当前采集获得的投影图像的清晰度;
判断当前采集获得的投影图像的清晰度是否大于前一次采集获得的投影图像的清晰度;
如果是,返回执行所述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沿对焦方向按照对焦步长转动一次的步骤;
如果否,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沿所述对焦方向的相反方向按照所述对焦步长转动一次,以回退至准焦位置。
其中,对焦动力机构从基线位置转动一次之后采集获得的投影图像的清晰度可以与对焦动力机构转动至基线位置之后采集获得的投影图像的清晰度进行比较。
也即对焦动力机构转动至基线位置之后采集获得的投影图像的清晰度可以作为初始参考值,对焦动力机构从基线位置转动一次之后采集获得的投影图像的清晰度可以具体与该初始参考值进行比较。
其中,对焦方向为对焦动力机构的转动方向,对焦步长即为对焦动力机构每转动一次所用步数。该对焦步长可以预先设定。
按照上述投影要求,时间评估数据为对焦次数时,如果对焦次数为1,表明对焦动力机构仅转动一次即进行回退操作,又回退至基线位置,此时即表明对焦失败。
因此,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沿所述对焦方向的相反方向按照所述对焦步长转动一次,以回退至准焦位置可以包括:
如果所述对焦次数大于第二次数阈值,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沿所述对焦方向的相反方向按照所述对焦步长转动一次,以回退至准焦位置。
也即如果焦次数小于第一次数阈值,且大于第二次数阈值时,即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沿所述对焦方向的相反方向按照所述对焦步长转动一次,以回退至准焦位置;否则可以输出对焦失败提示信息等。
当然作为一种可选方式,所述基于所述对焦次数,调整所述基线位置之后,如果所述对焦次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次数阈值,可以返回所述控制对焦动力机构转动至基线位置的步骤重新执行。由于基线位置已经更新,因此通过重新执行自动对焦操作可以保证找到准焦位置,以提高对焦成功率。
在一个实际应用中,对焦动力机构可以为马达(又称为电动机或步进机),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适用于投影设备,实现投影时的自动对焦,下面以对焦动力机构为马达,时间评估数据以对焦次数为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对焦方法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301:控制马达复位至起始位置。
可选地,可以是接收到对焦请求时,控制马达复位至起始位置。
该对焦请求可以是接收到投影请求时生成的。该投影请求可以是用户触发的。
302:控制马达转动至基线位置。
303:采集投影图像,并计算所述投影图像的清晰度。
马达转动至基线位置之后,可以首先采集投影图像,并记录投影图像的清晰度,以方便后续判断。
304:控制马达沿对焦方向按照对焦步长转动一次。
其中,该对焦步长预先设定,在本实施例中,该对焦步长可以是固定的。
305:采集投影图像,并计算所述投影图像的清晰度。
306:判断当前采集获得的投影图像的清晰度是否大于前一次采集获得的投影图像的清晰度,如果是,执行步骤307,如果否,执行步骤308。
马达从基线位置开始转动过程中,投影图像的清晰度会从模糊到清晰再到模糊的过程,当清晰度一旦低于前一次获得的清晰度时,即表明马达刚过准焦位置,据此可以控制马达转动。
307:累计对焦次数,并返回步骤304继续执行。
308:判断对焦次数是否大于第二次数阈值,如果是,执行步骤309;如果否,执行步骤312。
309:判断对焦次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次数阈值,如果是,执行步骤310以及311,如果否,执行步骤311。
310:增加基线值。
通过增加基线值,可以将基线位置进行更新。
311:控制马达沿所述对焦方向的相反方向按照所述对焦步长转动一次,以回退至准焦位置。
312:减小基线值,并返回步骤302继续执行。
其中,该第二次数阈值可以具体为1。
也即马达仅转动1次,投影图像的清晰度即下降,也即低于基线位置处采集获得的投影图像的清晰度,此时表明准焦位置小于基线位置,对焦失败,此时可以减小基线值,并重新执行一次自动对焦操作,由于基线位置已更新,可以确保对焦成功。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无论是投影距离变化,或者硬件设备本身差异,任一个投影设备经过多次对焦操作之后,基线位置会处于一个相对合适的位置,在保证对焦成功的前提下,可以保证对焦时间尽可能短,以提高对焦效率。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焦参数调整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包括:
统计模块401,用于统计当前对焦操作的时间评估数据;
调整模块402,用于基于所述时间评估数据,调整对焦动力机构的基线位置;
其中,调整之后的所述基线位置用于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的下一次对焦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动态调整基线位置,以寻找合适的基线位置,从而基于调整之后的基线位置执行对焦操作,使得可以缩短对焦时间,提高对焦效率。
作为一种可选方式,所述时间评估数据包括对焦次数;
调整模块402可以具体用于:如果所述对焦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次数阈值,增加基线值;其中,所述基线值为所述对焦动力机构从起始位置转动至基线位置所需步长。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模块402还可以用于如果所述对焦次数小于或等于第二次数阈值,减小所述基线值。
可选地,所述调整模块402如果所述对焦次数小于或等于第二次数阈值,减小所述基线值可以具体是:
如果所述对焦次数小于或等于第二次数阈值,减小所述基线值包括:
如果所述对焦次数小于或等于第二次数阈值,判断所述基线值是否小于预设下限值;
如果是,保持所述基线值不变;
如果否,减小所述基线值。
其中,可选地,所述调整模块402增加基线值可以具体是计算所述对焦次数减去所述第一次数阈值得到的差值与对焦步长的乘积,获得递增数值;基于所述递增数值,增加所述基线值。
所述调整模块402减小所述基线值可以具体是基于预设的递减数值,减少所述基线值。
作为另一种可选方式,所述时间评估数据可以包括对焦时间;
所述调整模块402可以具体用于如果所述对焦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时间阈值,增加基线值;其中,所述基线值为所述对焦动力机构从起始位置转动至基线位置所需步长.
此外,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模块402还可以用于如果所述对焦时间小于或等于第二时间阈值,减小所述基线值。
此外,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模块402还可以用于基于所述对焦时间,调整对焦动力机构的对焦步长;
其中,调整之后的所述对焦步长用于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的下一次对焦操作按照调整之后的所述对焦步长转动以进行一次对焦。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对焦参数调整装置可以配置于电子设备中,其可以集成到电子设备的处理组件中以作为处理组件可以实现的一个功能,当然也可以作为独立组件与处理组件连接。
该电子设备例如可以为投影设备,该投影设备可以为各种投影仪,或者具备投影功能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个人计算机等智能设备。
对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对焦参数调整装置其中各个模块、单元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对焦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包括:
对焦模块501,用于控制对焦动力机构从基线位置开始进行转动,直至投影图像的清晰度满足投影要求。
可选地,对焦模块可以具体用于控制对焦动力机构转动至基线位置;
重复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按照对焦步长转动一次,直至投影图像的清晰度满足投影要求。
其中,对焦模块控制对焦动力机构转动至基线位置可以包括: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复位至起始位置;以及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从所述起始位置转动至基线位置。
其中,对焦模块重复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按照对焦步长转动一次,直至投影图像的清晰度满足投影要求可以包括:
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沿对焦方向按照对焦步长转动一次;
采集投影图像,并计算所述投影图像的清晰度;
判断当前采集获得的投影图像的清晰度是否大于前一次采集获得的投影图像的清晰度;
如果是,返回执行所述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沿对焦方向按照对焦步长转动一次的步骤;
如果否,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沿所述对焦方向的相反方向按照所述对焦步长转动一次,以回退至准焦位置。
统计模块502,用于统计当前对焦操作的时间评估数据;
其中,调整模块可以在确定当前采集获得的投影图像的清晰度大于前一次采集获得的投影图像的清晰度之后,即触发统计模块进行一次计算,以累计对焦次数。
调整模块503,用于基于所述时间评估数据,调整所述基线位置;
其中,调整之后的所述基线位置用于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的下一次对焦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每执行一次对焦操作,即可以基于统计获得的时间评估数据,对基线位置进行调整,以使得下一次对焦操作时可以按照调整之后的所述基线位置来控制对焦动力机构的转动,使得下一次对焦操作可以优化对焦时间,既可以保证对焦效率又可以保证对焦成功。
其中,统计模块502的模块功能可以参见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统计模块401的相关描述,调整模块503的模块功能可以参见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调整模块402的相关描述。
作为一种可选方式,所述时间评估数据包括对焦次数;
所述调整模块503可以具体用于:如果所述对焦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次数阈值,增加基线值;其中,所述基线值为所述对焦动力机构从起始位置转动至基线位置所需步长。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模块503还可以用于如果所述对焦次数小于或等于第二次数阈值,减小所述基线值。
可选地,所述调整模块503如果所述对焦次数小于或等于第二次数阈值,减小所述基线值可以具体是:
如果所述对焦次数小于或等于第二次数阈值,减小所述基线值包括:
如果所述对焦次数小于或等于第二次数阈值,判断所述基线值是否小于预设下限值;
如果是,保持所述基线值不变;
如果否,减小所述基线值。
其中,可选地,所述调整模块503增加基线值可以具体是计算所述对焦次数减去所述第一次数阈值得到的差值与对焦步长的乘积,获得递增数值;基于所述递增数值,增加所述基线值。
所述调整模块503减小所述基线值可以具体是基于预设的递减数值,减少所述基线值。
作为另一种可选方式,所述时间评估数据可以包括对焦时间;
所述调整模块503可以具体用于如果所述对焦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时间阈值,增加基线值;其中,所述基线值为所述对焦动力机构从起始位置转动至基线位置所需步长。
此外,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模块503还可以用于如果所述对焦时间小于或等于第二时间阈值,减小所述基线值。
此外,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模块503还可以用于基于所述对焦时间,调整对焦动力机构的对焦步长;
其中,调整之后的所述对焦步长用于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的下一次对焦操作按照调整之后的所述对焦步长转动以进行一次对焦。
在某些实施例中,调整模块503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沿所述对焦方向的相反方向按照所述对焦步长转动一次,以回退至准焦位置可以具体是:
如果所述对焦次数大于第二次数阈值,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沿所述对焦方向的相反方向按照所述对焦步长转动一次,以回退至准焦位置。
此时,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触发模块,用于所述调整模块基于所述对焦次数,调整所述对焦参数之后,如果所述对焦次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次数阈值,触发所述对焦模块执行,以重新执行一次对焦操作。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自动对焦装置可以配置于电子设备中,其可以集成到电子设备的处理组件中以作为处理组件可以实现的一个功能,当然也可以作为独立组件与处理组件连接。
该电子设备例如可以为投影设备。该投影设备可以为各种投影仪,或者具备投影功能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个人计算机等智能设备。
对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自动对焦装置其中各个模块、单元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6中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组件601、与所述处理组件601分别连接的对焦动力机构602以及存储组件603;
所述存储组件603存储一条或多条计算机程序指令;
所述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供所述处理组件601调用执行。
所述处理组件601用于:
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602从基线位置开始进行转动,直至投影图像的清晰度满足投影要求;
统计当前对焦操作的时间评估数据;
基于所述时间评估数据,调整所述基线位置;
其中,调整之后的所述基线位置用于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的下一次对焦操作。
其中,该对焦动力机构602可以具体为马达。
处理组件6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来执行计算机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当然处理组件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存储组件603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电子设备的操作。存储器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在一个实际应用中,该电子设备可以为投影设备,因此如图7中所示,该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镜头组件604,以将图像投影至投影屏幕中。
此外,该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摄像组件605,以采集投影图像;处理组件601可以根据投影图像的清晰度来确定是否满足投影要求等。
当然,电子设备作为投影设备,必然还可以包括一些其他必要部件,例如显示组件以显示待投影的图像;通讯组件,以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等,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电子设备为投影设备时,其可以是各种投影仪,或者具备投影功能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个人计算机等智能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可以实现上述图1所示实施例的对焦参数调整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可以实现上述图2或图3所示实施例的对焦参数调整方法。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5)

1.一种对焦参数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统计当前对焦操作的时间评估数据;
基于所述时间评估数据,调整对焦动力机构的基线位置;
其中,调整之后的所述基线位置用于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的下一次对焦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评估数据包括对焦次数;
所述基于所述时间评估数据,调整对焦动力机构的基线位置包括:
如果所述对焦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次数阈值,增加基线值;其中,所述基线值为所述对焦动力机构从起始位置转动至基线位置所需步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如果所述对焦次数小于或等于第二次数阈值,减小所述基线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如果所述对焦次数小于或等于第二次数阈值,减小所述基线值包括:
如果所述对焦次数小于或等于第二次数阈值,减小所述基线值包括:
如果所述对焦次数小于或等于第二次数阈值,判断所述基线值是否小于预设下限值;
如果是,保持所述基线值不变;
如果否,减小所述基线值。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加基线值包括:
计算所述对焦次数减去所述第一次数阈值得到的差值与对焦步长的乘积,获得递增数值;
基于所述递增数值,增加所述基线值。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小所述基线值包括:
基于预先设定的递减数值,减少所述基线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评估数据包括对焦时间;
所述基于所述时间评估数据,调整对焦动力机构的基线位置包括:
如果所述对焦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时间阈值,增加基线值;其中,所述基线值为所述对焦动力机构从起始位置转动至基线位置所需步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如果所述对焦时间小于或等于第二时间阈值,减小所述基线值。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基于所述对焦时间,调整对焦动力机构的对焦步长;
其中,调整之后的所述对焦步长用于下一次对焦操作时,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按照调整之后的所述对焦步长转动。
10.一种自动对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对焦动力机构从基线位置开始进行转动,直至投影图像的清晰度满足投影要求;
统计当前对焦操作的时间评估数据;
基于所述时间评估数据,调整所述基线位置;
其中,调整之后的所述基线位置用于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的下一次对焦操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对焦动力机构从基线位置开始进行转动,直至投影图像的清晰度满足投影要求包括:
控制对焦动力机构转动至基线位置;
重复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按照对焦步长转动一次,直至投影图像的清晰度满足投影要求。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评估数据包括对焦次数;
所述基于所述对焦次数,调整所述基线位置包括:
如果所述对焦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增加基线值;其中,所述基线值为所述对焦动力机构从起始位置转动至基线位置所需步长。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如果所述对焦次数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减小所述基线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如果所述对焦次数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减小所述基线值包括:
如果所述对焦次数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减小所述基线值包括:
如果所述对焦次数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判断所述基线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下限值;
如果是,保持所述基线值不变;
如果否,减小所述基线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加基线值包括:
计算所述对焦次数减去所述第一阈值得到的差值与对焦步长的乘积,获得递增数值;
基于所述递增数值,增加所述基线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小所述基线值包括:
基于预设的递减数值,减少所述基线值。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评估数据包括对焦时间;
所述基于所述时间评估数据,调整对焦动力机构的基线位置包括:
如果所述对焦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时间阈值,增加基线值;其中,所述基线值为所述对焦动力机构从起始位置转动至基线位置所需步长。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如果所述对焦时间小于或等于第二时间阈值,减小所述基线值。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转动至基线位置包括:
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复位至起始位置;
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从所述起始位置转动至基线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复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按照对焦步长转动一次,直至投影图像的清晰度满足投影要求包括:
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沿对焦方向按照对焦步长转动一次;
采集投影图像,并计算所述投影图像的清晰度;
判断当前采集获得的投影图像的清晰度是否大于前一次采集获得的投影图像的清晰度;
如果是,返回执行所述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沿对焦方向按照对焦步长转动一次的步骤;
如果否,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沿所述对焦方向的相反方向按照所述对焦步长转动一次,以回退至准焦位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评估数据包括对焦次数;所述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沿所述对焦方向的相反方向按照所述对焦步长转动一次,以回退至准焦位置包括:
如果所述对焦次数大于第二次数阈值,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沿所述对焦方向的相反方向按照所述对焦步长转动一次,以回退至准焦位置。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对焦次数,调整所述基线位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对焦次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次数阈值,返回所述控制对焦动力机构转动至基线位置的步骤重新执行。
23.一种对焦参数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统计模块,用于统计当前对焦操作的时间评估数据;
调整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时间评估数据,调整对焦动力机构的基线位置;
其中,调整之后的所述基线位置用于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的下一次对焦操作。
24.一种自动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焦模块,用于控制对焦动力机构从基线位置开始进行转动,直至投影图像的清晰度满足投影要求;
统计模块,用于统计当前对焦操作的时间评估数据;
调整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时间评估数据,调整所述基线位置;
其中,调整之后的所述基线位置用于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的下一次对焦操作。
2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组件、所述处理组件连接的对焦动力机构以及存储组件;
所述存储组件存储一条或多条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供所述处理组件调用执行;
所述处理组件用于:
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从基线位置开始进行转动,直至投影图像的清晰度满足投影要求;
统计当前对焦操作的时间评估数据;
基于所述时间评估数据,调整所述基线位置;
其中,调整之后的所述基线位置用于控制所述对焦动力机构的下一次对焦操作。
CN201810141830.4A 2018-02-11 2018-02-11 对焦参数调整方法、自动对焦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01617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41830.4A CN110161792B (zh) 2018-02-11 2018-02-11 对焦参数调整方法、自动对焦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41830.4A CN110161792B (zh) 2018-02-11 2018-02-11 对焦参数调整方法、自动对焦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61792A CN110161792A (zh) 2019-08-23
CN110161792B true CN110161792B (zh) 2022-02-01

Family

ID=67634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41830.4A Active CN110161792B (zh) 2018-02-11 2018-02-11 对焦参数调整方法、自动对焦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61792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24776A (en) * 1992-07-09 1995-06-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ens control device for perfoming focusing during lens initialization
CN1111756A (zh) * 1993-11-26 1995-11-15 索尼公司 用于采用内调焦镜头***的摄像机的后凸缘调节方法和装置
CN1973231A (zh) * 2004-05-07 2007-05-30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获取相机
CN101025467A (zh) * 2006-02-17 2007-08-29 富士能株式会社 透镜装置
CN102385137A (zh) * 2010-08-30 2012-03-21 佳能株式会社 镜头驱动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3364921A (zh) * 2012-03-29 2013-10-23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焦点调节装置和照相机***
CN106899838A (zh) * 2017-03-01 2017-06-27 成都市极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焦方法及***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21715B2 (ja) * 2015-04-22 2019-05-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24776A (en) * 1992-07-09 1995-06-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ens control device for perfoming focusing during lens initialization
CN1111756A (zh) * 1993-11-26 1995-11-15 索尼公司 用于采用内调焦镜头***的摄像机的后凸缘调节方法和装置
CN1973231A (zh) * 2004-05-07 2007-05-30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获取相机
CN101025467A (zh) * 2006-02-17 2007-08-29 富士能株式会社 透镜装置
CN102385137A (zh) * 2010-08-30 2012-03-21 佳能株式会社 镜头驱动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3364921A (zh) * 2012-03-29 2013-10-23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焦点调节装置和照相机***
CN106899838A (zh) * 2017-03-01 2017-06-27 成都市极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焦方法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61792A (zh) 2019-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64379B2 (ja) 画像データ処理用の電子デバイス及び画像データ処理方法
US8542990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background blurring when capturing an image using an image capture device
US20150086127A1 (en) Method and image capturing device for generating artificially defocused blurred image
CN104767937A (zh) 一种拍照方法
US9762804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for aberration correction
CN104994274A (zh)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快速拍照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US10298835B2 (en) Image control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and imaging devices with control of deformation of image sensor
CN107800951B (zh) 电子装置及其镜头切换方法
US20210006709A1 (en) Control device, photographing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JP2012103722A (ja) 撮像装置
CN111405185B (zh) 一种摄像机变倍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635568A (zh) 一种移动终端中的图像处理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6154688B (zh) 一种自动对焦的方法及装置
CN109996005B (zh) 一种聚焦校正方法及装置
US8564712B2 (en) Blur difference estimation using multi-kernel convolution
CN110830726B (zh) 一种自动对焦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161792B (zh) 对焦参数调整方法、自动对焦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866381B (zh) 一种调焦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338807B (zh) 一种自动对焦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2866663A (zh) 对焦校准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4469151A (zh) 一种终端
US8964108B2 (en) Photographing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ing same based on light blocking analysis
CN115379201A (zh) 测试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1435971B (zh) 一种图像采集参数配置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4780314A (zh) 一种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