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29937A - 一种闪光紧赛纺弹力ab纱及其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闪光紧赛纺弹力ab纱及其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29937A
CN110129937A CN201910424249.8A CN201910424249A CN110129937A CN 110129937 A CN110129937 A CN 110129937A CN 201910424249 A CN201910424249 A CN 201910424249A CN 110129937 A CN110129937 A CN 1101299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ve
fiber
yarn
drafting
fla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2424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29937B (zh
Inventor
魏玉强
方金苗
刘玉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Hongwei Textile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Texhong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Texhong Text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Texhong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2424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299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299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299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299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299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02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by the materials from which they are made
    • D02G3/04Blended or other yarns or threads containing components made from different material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22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blending, filament/fibre
    • D02G3/32Elastic yarns or threads ; Production of plied or cored yarns, one of which is elastic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201/00Cellulose-based fibres, e.g. vegetable fibres
    • D10B2201/20Cellulose-derived artificial fibre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3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10B2331/04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polyesters, e.g.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3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10B2331/1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polyuretha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闪光紧赛纺弹力AB纱及其生产方法,属于纺织领域,其特征在于,以闪光纤维、主料纤维和涤纶作为A粗纱原料,A粗纱原料依次经过清梳联、并条一、并条二、粗纱工序生产A粗纱,以单一品种的纤维作为B粗纱原料,B粗纱原料依次经过清梳联、并条一、并条二、粗纱工序生产B粗纱,同时将A、B两种粗纱依次经过细纱、络筒两道工序成纱;本发明解决了超小混纺比例(小于5%)的纺纱技术难题,同时解决了闪光纤维超小混纺比例纺纱闪光效果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闪光紧赛纺弹力AB纱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闪光紧赛纺弹力AB纱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AB纱是一种纤维生产的A粗纱与另一种纤维生产的B粗纱经过牵伸生产细纱,一般A粗纱中的纤维与B粗纱中的纤维成份、混纺比例差异不大,这是由于如果A、B粗纱成份差异过大,会引起混纺不匀,产生色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功能性纺织品越来越受人们喜爱,市场对小比例功能性纤维混纺织物需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闪光特殊功能性上的要求更高。传统的生产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尤其无法满足小比例功能性纤维混纺织物的纺织要求,同时,如何提高小比例闪光纤维混纺纱的闪光效果也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闪光紧赛纺弹力AB纱及其生产方法,解决超小混纺比例(小于5%)的纺纱技术难题,同时解决了闪光纤维超小混纺比例纺纱闪光效果差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闪光紧赛纺弹力AB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闪光纤维、主料纤维和涤纶作为A粗纱原料,A粗纱原料依次经过清梳联、并条一、并条二、粗纱工序生产A粗纱,以单一品种的纤维作为B粗纱原料,B粗纱原料依次经过清梳联、并条一、并条二、粗纱工序生产B粗纱,同时将A、B两种粗纱依次经过细纱、络筒两道工序成纱。
进一步的,A粗纱原料采用混纺比为80/10/10的R/T/T光,主料纤维/涤纶/闪光纤维,B粗纱原料采用100%R,其中R为主料纤维,T为涤纶纤维,T光为闪光纤维,所述主料纤维采用人棉(即粘胶纤维)、莫代尔或天丝,所述闪光纤维采用涤纶闪光纤维。生产A粗纱过程中,在清梳联各落物区域分别安装落物感应器和CCD视觉感光器,对落物中闪光纤维进行智能识别、控制,使A粗纱原料中闪光纤维混纺差异控制在±1.0%以内。
进一步的,A粗纱原料中的闪光纤维采用粗旦纤维,主料纤维和涤纶采用细旦纤维。
更进一步的,A粗纱原料中的闪光纤维采用2.78-3.89dtex的粗旦纤维,优选3.3dtex的粗旦纤维,主料纤维和涤纶采用1.3-1.67dtex的细旦纤维,优选1.3dtex的细旦纤维。利用不同细度的纤维在纺纱过程中运动规律粗旦纤维分布在外层,细旦纤维分布在内层,能够使得本方案中的粗旦闪光纤维尽可能地分布在纱的外层;在闪光纤维使用比例不变的前提下,增加闪光效果,即在保证闪光效果的前提下,降低闪光纤维的使用比例,降低原料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清梳联工序中棉条的指标为:干定量17.0克/5米--20.0克/5米,出条速度130米/分;并条一工序中总牵倍数6.32倍-6.58倍,后区牵伸倍数1.75,出条速度320米/分,并合数6根;并条二工序中总牵倍数7.82倍-8.04倍,后区牵伸倍数1.35,出条速度320米/分,并合数7根,熟条纤维伸直度在95%以上。A粗纱在并条一、并条二工序中采用如上参数的超大后牵伸倍数工艺设计,消除弯钩纤维,提高纤维伸直度,提高纱的闪光效果。
进一步的,A粗纱在粗纱工序中采取调节干定量的方法达到所要求闪光的混纺比例,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便利、简单、高效等优点。具体的,在粗纱工序中,A粗纱干定量2.8克/10米-4.0克/10米,B粗纱干定量4.0克/10米,捻系数79,闪光纤维可控制在4%-10%之间调节。
A粗纱混纺比例是R/T/T光为80/10/10,B粗纱100%R,当A、B两种粗纱干定量完全相等时,即均为4.0克/10米,本发明纱的外包纤维混纺比例R/T/T光为90/5/5;当A粗纱干定量小于B粗纱干定量时,如:A粗纱干定量2.8克/10米,B粗纱干定量4.0克/10米,本发明纱的外包纤维混纺比例R/T/T光为92/4/4,便于通过该手段调节闪光混纺比例,从而解决超小混纺比例(小于5%)闪光纤维混纺比例差异大、闪光不均匀的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细纱工序为:A、B两种粗纱在装有紧密纺、赛络纺、氨纶弹力包芯纱三种装置细纱机上生产成“Z”捻纱,同时采用紧密纺、赛络纺、氨纶弹力包芯纱生产方法,在细纱机上喂入间隔预定距离的A粗纱和B粗纱,牵伸、加捻,氨纶作为芯丝经过牵伸后,从前罗拉喂入,与外包的A、B两种粗纱一起加捻成纱:A粗纱穿右喇叭口,B粗纱穿左喇叭口,捻系数390,氨纶牵伸倍数4.05,纱的捻向“Z”,AB纱的混纺比R/T/T光为90/5/5;经过细纱工序生产的“Z”捻纱,再经过络筒工序“清疵”,最后成纱。
本发明细纱工序中采用“紧密纺”的方式生产,紧密纺是在牵伸装置前部分,增加一套负压机构,牵伸后纤维须条,经过纤维负压凝聚区,基本消除了前罗拉与加捻点之间的纺纱“三角区”,纤维在成纱过程中,每根纤维更平行伸直,纤维间互相更紧密,消除了毛羽,提高纱的光洁度,增加纱的强力,使织物减少“起球”、增加耐磨、染色效果好、增加色牢度。本发明采用紧密纺的方式,闪光纤维伸直更高,纱表面毛羽少,光的干涉小,闪光效果更好。
本发明细纱工序中采用“赛络纺”的方式生产,赛络纺又称AB纱,在细纱机上喂入间隔一定距离的两根粗纱(A粗纱、B粗纱),以牵伸、加捻成类似双股线风格的纱。本发明采用赛络纺的方式,采用A、B两根粗纱喂入,可较灵活调节闪光纤维混纺比例,突破混纺比极限,闪光纤维在纱的光面分布均匀,闪光延续性好、闪光点分布更均匀。
本发明细纱工序中采用“氨纶弹力包芯纱”的方式生产,氨纶为芯丝以经过牵伸后,从前罗拉喂入,与外包纤维一起加捻成纱。氨纶包芯弹力纱是一种具有“芯丝”、外包纤维的复合纱,4倍以上高弹性的氨纶丝为“芯”,分布在纱的中心位置,从而使纱具有一定的弹性,使织物保型性好,透气效果好,增强了吸湿性。
及一种闪光紧赛纺弹力AB纱,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上所述的生产方法制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配置各原料及配比、精确控制闪光纤维混纺比例及闪光纤维平等伸直程度、精细分布闪光纤维在纱表面的数量,利用紧密赛络技术提高闪光养眼效果,利用氨纶包芯弹力纱技术达到闪光动态效果,运用纤维分布规律,使闪光纤维尽可能地分布在纱的外层;各工序工艺及原料配比整体性配合,实现超小混纺比例(小于5%)闪光纱的制作工艺,使用小比例闪光纤维就达到用户要求的效果,由于闪光纤维价格高于涤纶和主料纤维,采用小比例闪光纤维可降低纱线的原料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闪光更具有延续性、均匀性、动态感,使纱不仅具有非常好的延伸性、收缩性、尺寸稳定性,而且还具有超强的闪光动态效果,满足了人们对闪光纱的各种要求,尤其适用于服装和家纺面料。本发明使用主料纤维(R)、涤纶(T)、闪光纤维(T光)三类纤维,其中主料纤维采用人棉、莫代尔或天丝,针对三类纤维采用不同的染色方法:如采用活性染料染色时,主料纤维着色,而涤纶纤维和闪光纤维不着色;采用碱性染料染色时,涤纶纤维和闪光纤维着色,而主料纤维不着色。本发明一般采用活性染料染色,使主料的人棉/莫代尔/天丝着色,闪光纤维和涤纶不着色,解决了小比例闪光纤维在纱中均匀分布问题,降低了因原料混合不匀导致“色差”、“色档”问题。因此,本发明闪光紧赛纺弹力AB纱的生产工艺彻底解决了小比例、闪光效果差、染色不匀、色牢度差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氨纶弹力包芯纱的纺纱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闪光紧赛纺弹力AB纱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闪光紧赛纺弹力AB纱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01.A纱,102.B纱,1.氨纶丝筒,2.氨纶丝喂入罗拉,3.氨纶丝,4.导丝轮,5.外包短纤粗纱,51.A粗纱,52.B粗纱,6.后罗拉,7.中罗拉,8.前罗拉,9.紧密纺装置(负压装置),10.导纱钩,11.管纱。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闪光紧赛纺弹力AB纱的生产方法,A粗纱原料采用混纺比为80/10/10的R/T/T光,A粗纱原料依次经过清梳联、并条一、并条二、粗纱工序生产A粗纱,B粗纱原料采用100%R,B粗纱原料依次经过清梳联、并条一、并条二、粗纱工序生产B粗纱,A、B两种粗纱依次经过细纱、络筒两道工序成纱。所用原料性能指标及各工序参数如下:
原料性能指标
项目 单位 人棉(R) 涤纶(T) 闪光纤维(T光)
长度 毫米 38 38 38
细度 dtex 1.3 1.3 3.3
断裂强度 cN*dtex-1 2.51 6.3 6.32
断裂伸长率 20.4 22.9 23.6
公定回潮率 13.0 0.4 0.4
清梳联工序重点是增加混棉效果、减少纤维损伤、降低落棉。工艺方法上采用:自由握持,以梳代打,适当放大分梳理区域中分梳件之间隔距,降低分梳件之间相对速度,主要工艺配置如下:
并条工序采用“紧隔距、重加压、优化牵伸工艺”的方法,原料经清梳联工序形成棉条又称生条,生条中纤维不是处于理想的伸直状态,通常带有前端弯钩(又称前弯钩)和后端弯钩(又称后弯钩),消除纤维弯钩主要工作是在并条一工序采用合理的工艺配置来消除的。一般并条一后区牵伸倍数在1.35以内,本发明采用1.75倍超大后区牵伸倍数,在并条一后牵伸区域,使前纤维与后纤维产生较大的速度差,在前、后纤维相对运动过程中,有利于消除后纤维的“前弯钩”,同时,也利于消除前纤维“后弯钩”。因生产过程中是连续的,在纤维前行过程中后纤维变成前纤维,这样生条中纤维前、后弯钩都得到消除,纤维伸直度在95%以上。提高纤维伸直度,紧隔距、重压有利于对“浮游纤维”的控制,提高条干,主要工艺配置如下:
并条一(头道并条)主要工艺参数
序号 项目 单位 A粗纱 B粗纱
1 干定量 米/5米 19.0 19.0
2 出条速度 米/分 320 320
3 并合数 6 6
4 罗拉隔距 毫米 12*9*17 12*9*17
5 罗拉压力 牛顿 294/294/98/392/392 294/294/98/392/392
6 总牵伸倍数 6.32 6.32
7 后区牵伸倍数 1.75 1.75
8 条干 cv% 4.2 4.0
9 回潮率 10.48 13
并条二(末道并条)主要工艺参数
序号 项目 单位 A粗纱 B粗纱
1 干定量 克/5米 17.0 17.0
2 出条速度 米/分 320 320
3 并合数 7 7
4 罗拉隔距 毫米 12*9*17 12*9*17
5 罗拉压力 牛顿 294/294/98/392/392 294/294/98/392/392
6 总牵伸倍数 7.82 7.82
7 后区牵伸倍数 1.35 1.35
8 条干 cv% 3.3 3.0
9 回潮率 10.48 13
粗纱工序的重点是增加粗纱条紧密度,改善粗纱条的光洁度上。具体做法是优化牵伸工艺,选用合适的集棉器,适当增加粗纱捻系数,偏高掌握粗纱回潮率,主要工艺配置如下:A粗纱干定量4.0克/10米,B粗纱干定量4.0克/10米,捻系数79,前罗拉表面线速度25.5米/分-26.8米/分。
序号 项目 单位 A粗纱 B粗纱
1 干定量 克/10米 4.0 4.0
2 出条速度 米/分 26.8 25.5
3 罗拉隔距 毫米 8/25/40 8/25/40
4 罗拉压力 牛顿 150/250/200/200 150/250/200/200
5 总牵伸倍数 8.51 8.51
6 后区牵伸倍数 1.23 1.23
7 捻系数 / 79 79
8 粗纱条干 cv% 4.0 3.8
9 回潮率 10.48 13
细纱工序同时安装紧密纺、赛络纺、氨纶包芯纱装置,目的是增加纱条紧密度,降低毛羽,纱条的光洁度,增加强力,提高闪光效果。如图2所示,氨纶丝筒1放在氨纶丝喂入罗拉2上,氨纶丝3经过氨纶丝喂入罗拉2与前罗8之间牵伸后,拉为芯丝,通过导丝轮4,从前罗拉8喂入。A粗纱51穿右喇叭口,B粗纱52穿左喇叭口,A粗纱51和B粗纱52从后罗拉6喂入,经中罗拉7,在前罗拉8与氨纶丝3汇合,氨纶丝3在纱的中心,四周外包A粗纱51和B粗纱52的纤维,再经过紧密纺装置9,在加捻过程中经导纱钩10,卷绕成管纱11。本发明是一种复合纱,4倍以上高弹性的氨纶丝为“芯”,分布在纱的中心位置,外包纤维分布在纱的四周,因而它具有弹性,制成织物不仅具有非常好的延伸性、收缩性、尺寸稳定性,透气效果好,吸湿性好,而且还具有超强的闪光动态感觉。纱的捻向“Z”,混纺比R/T/T光,90/5/5。主要工艺配置如下:
序号 项目 单位 40S+40D 32+40D
1 干定量 克/100米 13.1 16.4
2 前罗拉转速 转/分 180 188
3 罗拉隔距 毫米 18/43 18/43
4 罗拉压力 牛顿 200/180/160 200/180/160
5 总牵伸倍数 56.1 48.5
6 后区牵伸倍数 1.15 1.15
7 捻系数 / 390 390
8 氨纶牵伸倍数 4.05 4.05
9 断裂强度 cN*dtex-1 14.8 14.5
10 强力不匀 cv% 8.7 8.0
11 条干 cv% 10.5 10.3
12 棉结 +200% 15 12
13 千米细节 -50% 0 0
14 千米粗节 +50% 5 5
15 毛羽值 H 3.6 3.4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闪光紧赛纺弹力AB纱的生产方法,A粗纱原料采用混纺比为92/4/4的R/T/T光,A粗纱原料依次经过清梳联、并条一、并条二、粗纱工序生产A粗纱,B粗纱原料采用100%人棉,B粗纱原料依次经过清梳联、并条一、并条二、粗纱工序生产B粗纱,A、B两种粗纱依次经过细纱、络筒两道工序成纱。所用原料性能指标及各工序参数如下:
原料性能指标
项目 单位 人棉(R) 涤纶(T) 闪光纤维(T光)
长度 毫米 38 38 38
细度 dtex 1.67 1.67 3.89
断裂强度 cN*dtex-1 2.45 6.1 6.12
断裂伸长率 20.3 22.8 23.5
公定回潮率 13.0 0.4 0.4
清梳联工序重点是增加混棉效果、减少纤维损伤、降低落棉。工艺方法上采用:自由握持,以梳代打,适当放大分梳理区域中分梳件之间隔距,降低分梳件之间相对速度,主要工艺配置如下:
并条工序采用“紧隔距、重加压、优化牵伸工艺”的方法,原料经清梳联工序形成棉条又称生条,生条中纤维不是处于理想的伸直状态,通常带有前端弯钩(又称前弯钩)和后端弯钩(又称后弯钩),消除纤维弯钩主要工作是在并条一工序采用合理的工艺配置来消除的。一般并条一后区牵伸倍数在1.35以内,本发明采用1.75倍超大后区牵伸倍数,在并条一后牵伸区域,使前纤维与后纤维产生较大的速度差,在前、后纤维相对运动过程中,有利于消除后纤维的“前弯钩”,同时,也利于消除前纤维“后弯钩”。因生产过程中是连续的,在纤维前行过程中后纤维变成前纤维,这样生条中纤维前、后弯钩都得到消除,纤维伸直度在95%以上。提高纤维伸直度,紧隔距、重压有利于对“浮游纤维”的控制,提高条干,主要工艺配置如下:
并条一(头道并条)主要工艺参数
序号 项目 单位 A粗纱 B粗纱
1 干定量 米/5米 15.5 19.0
2 出条速度 米/分 320 320
3 并合数 6 6
4 罗拉隔距 毫米 12*9*17 12*9*17
5 罗拉压力 牛顿 294/294/98/392/392 294/294/98/392/392
6 总牵伸倍数 6.58 6.32
7 后区牵伸倍数 1.75 1.75
8 条干 cv% 4.3 4.1
9 回潮率 10.48 13
并条二(末道并条)主要工艺参数
序号 项目 单位 A粗纱 B粗纱
1 干定量 克/5米 13.5 17.0
2 出条速度 米/分 320 320
3 并合数 7 7
4 罗拉隔距 毫米 12*9*17 12*9*17
5 罗拉压力 牛顿 294/294/98/392/392 294/294/98/392/392
6 总牵伸倍数 8.04 7.82
7 后区牵伸倍数 1.35 1.35
8 条干 cv% 3.4 3.1
9 回潮率 10.48 13
粗纱工序的重点是增加粗纱条紧密度,改善粗纱条的光洁度上。具体做法是优化牵伸工艺,选用合适的集棉器,适当增加粗纱捻系数,偏高掌握粗纱回潮率,主要工艺配置如下:A粗纱干定量2.8克/10米,B粗纱干定量4.0克/10米,捻系数79,前罗拉表面线速度24.5米/分-25.5米/分。
序号 项目 单位 A粗纱 B粗纱
1 干定量 克/10米 2.8 4.0
2 出条速度 米/分 24.5 25.5
3 罗拉隔距 毫米 8/25/40 8/25/40
4 罗拉压力 牛顿 150/250/200/200 150/250/200/200
5 总牵伸倍数 9.64 8.51
6 后区牵伸倍数 1.23 1.23
7 捻系数 / 79 79
8 粗纱条干 cv% 4.2 3.9
9 回潮率 12.3 13
细纱工序同时安装紧密纺、赛络纺、氨纶包芯纱装置,目的是增加纱条紧密度,降低毛羽,纱条的光洁度,增加强力,提高闪光效果。如图2所示,氨纶丝筒1放在氨纶丝喂入罗拉2上,氨纶丝3经过氨纶丝喂入罗拉2与前罗8之间牵伸后,拉为芯丝,通过导丝轮4,从前罗拉8喂入。A粗纱51穿右喇叭口,B粗纱52穿左喇叭口,A粗纱51和B粗纱52从后罗拉6喂入,经中罗拉7,在前罗拉8与氨纶丝3汇合,氨纶丝3在纱的中心,四周外包A粗纱51和B粗纱52的纤维,再经过紧密纺装置9,在加捻过程中经导纱钩10,卷绕成管纱11。本发明是一种复合纱,4倍以上高弹性的氨纶丝为“芯”,分布在纱的中心位置,外包纤维分布在纱的四周,因而它具有弹性,制成织物不仅具有非常好的延伸性、收缩性、尺寸稳定性,透气效果好,吸湿性好,而且还具有超强的闪光动态感觉。纱的捻向“Z”,混纺比R/T/T光,92/4/4。主要工艺配置如下:
序号 项目 单位 40S+40D 32+40D
1 干定量 克/100米 13.1 16.4
2 前罗拉转速 转/分 180 188
3 罗拉隔距 毫米 18/43 18/43
4 罗拉压力 牛顿 200/180/160 200/180/160
5 总牵伸倍数 51.9 41.5
6 后区牵伸倍数 1.15 1.15
7 捻系数 / 390 390
8 氨纶牵伸倍数 4.05 4.05
9 断裂强度 cN*dtex-1 14.8 14.5
10 强力不匀 cv% 8.7 8.0
11 条干 cv% 10.6 10.4
12 棉结 +200% 14 12
13 千米细节 -50% 0 0
14 千米粗节 +50% 5 5
15 毛羽值 H 3.7 3.5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闪光紧赛纺弹力AB纱的生产方法,A粗纱原料采用混纺比为80/10/10的R/T/T光,A粗纱原料依次经过清梳联、并条一、并条二、粗纱工序生产A粗纱,B粗纱原料采用100%莫代尔,B粗纱原料依次经过清梳联、并条一、并条二、粗纱工序生产B粗纱,A、B两种粗纱依次经过细纱、络筒两道工序成纱。所用原料性能指标及各工序参数如下:
原料性能指标
项目 单位 莫代尔(R) 涤纶(T) 闪光纤维(T光)
长度 毫米 38 38 38
细度 dtex 1.5 1.5 3.3
断裂强度 cN*dtex-1 2.52 6.2 6.32
断裂伸长率 20.3 22.8 23.6
公定回潮率 13.0 0.4 0.4
清梳联工序重点是增加混棉效果、减少纤维损伤、降低落棉。工艺方法上采用:自由握持,以梳代打,适当放大分梳理区域中分梳件之间隔距,降低分梳件之间相对速度,主要工艺配置如下:
并条工序采用“紧隔距、重加压、优化牵伸工艺”的方法,原料经清梳联工序形成棉条又称生条,生条中纤维不是处于理想的伸直状态,通常带有前端弯钩(又称前弯钩)和后端弯钩(又称后弯钩),消除纤维弯钩主要工作是在并条一工序采用合理的工艺配置来消除的。一般并条一后区牵伸倍数在1.35以内,本发明采用1.75倍超大后区牵伸倍数,在并条一后牵伸区域,使前纤维与后纤维产生较大的速度差,在前、后纤维相对运动过程中,有利于消除后纤维的“前弯钩”,同时,也利于消除前纤维“后弯钩”。因生产过程中是连续的,在纤维前行过程中后纤维变成前纤维,这样生条中纤维前、后弯钩都得到消除,纤维伸直度在95%以上。提高纤维伸直度,紧隔距、重压有利于对“浮游纤维”的控制,提高条干,主要工艺配置如下:
并条一(头道并条)主要工艺参数
序号 项目 单位 A粗纱 B粗纱
1 干定量 米/5米 19.0 19.0
2 出条速度 米/分 320 320
3 并合数 6 6
4 罗拉隔距 毫米 12*9*17 12*9*17
5 罗拉压力 牛顿 294/294/98/392/392 294/294/98/392/392
6 总牵伸倍数 6.32 6.32
7 后区牵伸倍数 1.75 1.75
8 条干 cv% 4.1 4.0
9 回潮率 10.48 13
并条二(末道并条)主要工艺参数
序号 项目 单位 A粗纱 B粗纱
1 干定量 克/5米 17.0 17.0
2 出条速度 米/分 320 320
3 并合数 7 7
4 罗拉隔距 毫米 12*9*17 12*9*17
5 罗拉压力 牛顿 294/294/98/392/392 294/294/98/392/392
6 总牵伸倍数 7.82 7.82
7 后区牵伸倍数 1.35 1.35
8 条干 cv% 3.4 3.1
9 回潮率 10.48 13
粗纱工序的重点是增加粗纱条紧密度,改善粗纱条的光洁度上。具体做法是优化牵伸工艺,选用合适的集棉器,适当增加粗纱捻系数,偏高掌握粗纱回潮率,主要工艺配置如下:A粗纱干定量4.0克/10米,B粗纱干定量4.0克/10米,捻系数79,前罗拉表面线速度25.5米/分-26.8米/分。
序号 项目 单位 A粗纱 B粗纱
1 干定量 克/10米 4.0 4.0
2 出条速度 米/分 26.8 25.5
3 罗拉隔距 毫米 8/25/40 8/25/40
4 罗拉压力 牛顿 150/250/200/200 150/250/200/200
5 总牵伸倍数 8.51 8.51
6 后区牵伸倍数 1.23 1.23
7 捻系数 / 79 79
8 粗纱条干 cv% 4.1 3.8
9 回潮率 10.48 13
细纱工序同时安装紧密纺、赛络纺、氨纶包芯纱装置,目的是增加纱条紧密度,降低毛羽,纱条的光洁度,增加强力,提高闪光效果。如图2所示,氨纶丝筒1放在氨纶丝喂入罗拉2上,氨纶丝3经过氨纶丝喂入罗拉2与前罗8之间牵伸后,拉为芯丝,通过导丝轮4,从前罗拉8喂入。A粗纱51穿右喇叭口,B粗纱52穿左喇叭口,A粗纱51和B粗纱52从后罗拉6喂入,经中罗拉7,在前罗拉8与氨纶丝3汇合,氨纶丝3在纱的中心,四周外包A粗纱51和B粗纱52的纤维,再经过紧密纺装置9,在加捻过程中经导纱钩10,卷绕成管纱11。本发明是一种复合纱,4倍以上高弹性的氨纶丝为“芯”,分布在纱的中心位置,外包纤维分布在纱的四周,因而它具有弹性,制成织物不仅具有非常好的延伸性、收缩性、尺寸稳定性,透气效果好,吸湿性好,而且还具有超强的闪光动态感觉。纱的捻向“Z”,混纺比R/T/T光,90/5/5。主要工艺配置如下:
序号 项目 单位 40S+40D 32+40D
1 干定量 克/100米 13.1 16.4
2 前罗拉转速 转/分 180 188
3 罗拉隔距 毫米 18/43 18/43
4 罗拉压力 牛顿 200/180/160 200/180/160
5 总牵伸倍数 56.1 48.5
6 后区牵伸倍数 1.15 1.15
7 捻系数 / 390 390
8 氨纶牵伸倍数 4.05 4.05
9 断裂强度 cN*dtex-1 14.8 14.5
10 强力不匀 cv% 8.7 8.0
11 条干 cv% 10.6 10.4
12 棉结 +200% 15 12
13 千米细节 -50% 0 0
14 千米粗节 +50% 5 5
15 毛羽值 H 3.6 3.5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闪光紧赛纺弹力AB纱的生产方法,A粗纱原料采用混纺比为80/10/10的R/T/T光,A粗纱原料依次经过清梳联、并条一、并条二、粗纱工序生产A粗纱,B粗纱原料采用100%天丝,B粗纱原料依次经过清梳联、并条一、并条二、粗纱工序生产B粗纱,A、B两种粗纱依次经过细纱、络筒两道工序成纱。所用原料性能指标及各工序参数如下:
原料性能指标
项目 单位 天丝(R) 涤纶(T) 闪光纤维(T光)
长度 毫米 38 38 38
细度 dtex 1.3 1.3 2.78
断裂强度 cN*dtex-1 2.53 6.3 6.32
断裂伸长率 20.4 22.9 23.6
公定回潮率 13.0 0.4 0.4
清梳联工序重点是增加混棉效果、减少纤维损伤、降低落棉。工艺方法上采用:自由握持,以梳代打,适当放大分梳理区域中分梳件之间隔距,降低分梳件之间相对速度,主要工艺配置如下:
并条工序采用“紧隔距、重加压、优化牵伸工艺”的方法,原料经清梳联工序形成棉条又称生条,生条中纤维不是处于理想的伸直状态,通常带有前端弯钩(又称前弯钩)和后端弯钩(又称后弯钩),消除纤维弯钩主要工作是在并条一工序采用合理的工艺配置来消除的。一般并条一后区牵伸倍数在1.35以内,本发明采用1.75倍超大后区牵伸倍数,在并条一后牵伸区域,使前纤维与后纤维产生较大的速度差,在前、后纤维相对运动过程中,有利于消除后纤维的“前弯钩”,同时,也利于消除前纤维“后弯钩”。因生产过程中是连续的,在纤维前行过程中后纤维变成前纤维,这样生条中纤维前、后弯钩都得到消除,纤维伸直度在95%以上。提高纤维伸直度,紧隔距、重压有利于对“浮游纤维”的控制,提高条干,主要工艺配置如下:
并条一(头道并条)主要工艺参数
序号 项目 单位 A粗纱 B粗纱
1 干定量 米/5米 19.0 19.0
2 出条速度 米/分 320 320
3 并合数 6 6
4 罗拉隔距 毫米 12*9*17 12*9*17
5 罗拉压力 牛顿 294/294/98/392/392 294/294/98/392/392
6 总牵伸倍数 6.32 6.32
7 后区牵伸倍数 1.75 1.75
8 条干 cv% 4.0 3.9
9 回潮率 10.48 13
并条二(末道并条)主要工艺参数
序号 项目 单位 A粗纱 B粗纱
1 干定量 克/5米 17.0 17.0
2 出条速度 米/分 320 320
3 并合数 7 7
4 罗拉隔距 毫米 12*9*17 12*9*17
5 罗拉压力 牛顿 294/294/98/392/392 294/294/98/392/392
6 总牵伸倍数 7.82 7.82
7 后区牵伸倍数 1.35 1.35
8 条干 cv% 3.2 2.9
9 回潮率 10.48 13
粗纱工序的重点是增加粗纱条紧密度,改善粗纱条的光洁度上。具体做法是优化牵伸工艺,选用合适的集棉器,适当增加粗纱捻系数,偏高掌握粗纱回潮率,主要工艺配置如下:A粗纱干定量4.0克/10米,B粗纱干定量4.0克/10米,捻系数79,前罗拉表面线速度25.5米/分-26.8米/分。
序号 项目 单位 A粗纱 B粗纱
1 干定量 克/10米 4.0 4.0
2 出条速度 米/分 26.8 25.5
3 罗拉隔距 毫米 8/25/40 8/25/40
4 罗拉压力 牛顿 150/250/200/200 150/250/200/200
5 总牵伸倍数 8.51 8.51
6 后区牵伸倍数 1.23 1.23
7 捻系数 / 79 79
8 粗纱条干 cv% 3.9 3.8
9 回潮率 10.48 13
细纱工序同时安装紧密纺、赛络纺、氨纶包芯纱装置,目的是增加纱条紧密度,降低毛羽,纱条的光洁度,增加强力,提高闪光效果。如图2所示,氨纶丝筒1放在氨纶丝喂入罗拉2上,氨纶丝3经过氨纶丝喂入罗拉2与前罗8之间牵伸后,拉为芯丝,通过导丝轮4,从前罗拉8喂入。A粗纱51穿右喇叭口,B粗纱52穿左喇叭口,A粗纱51和B粗纱52从后罗拉6喂入,经中罗拉7,在前罗拉8与氨纶丝3汇合,氨纶丝3在纱的中心,四周外包A粗纱51和B粗纱52的纤维,再经过紧密纺装置9,在加捻过程中经导纱钩10,卷绕成管纱11。本发明是一种复合纱,4倍以上高弹性的氨纶丝为“芯”,分布在纱的中心位置,外包纤维分布在纱的四周,因而它具有弹性,制成织物不仅具有非常好的延伸性、收缩性、尺寸稳定性,透气效果好,吸湿性好,而且还具有超强的闪光动态感觉。纱的捻向“Z”,混纺比R/T/T光,90/5/5。主要工艺配置如下:
序号 项目 单位 40S+40D 32+40D
1 干定量 克/100米 13.1 16.4
2 前罗拉转速 转/分 180 188
3 罗拉隔距 毫米 18/43 18/43
4 罗拉压力 牛顿 200/180/160 200/180/160
5 总牵伸倍数 56.1 48.5
6 后区牵伸倍数 1.15 1.15
7 捻系数 / 390 390
8 氨纶牵伸倍数 4.05 4.05
9 断裂强度 cN*dtex-1 14.8 14.5
10 强力不匀 cv% 8.7 8.0
11 条干 cv% 10.3 10.1
12 棉结 +200% 15 12
13 千米细节 -50% 0 0
14 千米粗节 +50% 5 5
15 毛羽值 H 3.6 3.4

Claims (10)

1.一种闪光紧赛纺弹力AB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闪光纤维、主料纤维和涤纶作为A粗纱原料,A粗纱原料依次经过清梳联、并条一、并条二、粗纱工序生产A粗纱,以单一品种的纤维作为B粗纱原料,B粗纱原料依次经过清梳联、并条一、并条二、粗纱工序生产B粗纱,A、B两种粗纱依次经过细纱、络筒两道工序成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光紧赛纺弹力AB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A粗纱原料采用混纺比为80/10/10的主料纤维/涤纶/闪光纤维,B粗纱原料采用100%主料纤维,所述主料纤维采用人棉、莫代尔或天丝,所述闪光纤维采用涤纶闪光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闪光紧赛纺弹力AB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粗纱原料中闪光纤维混纺差异控制在±1.0%以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闪光紧赛纺弹力AB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A粗纱原料中的闪光纤维采用粗旦纤维,主料纤维和涤纶采用细旦纤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闪光紧赛纺弹力AB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A粗纱原料中的闪光纤维采用2.78-3.89dtex的粗旦纤维,主料纤维和涤纶采用1.3-1.67dtex的细旦纤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闪光紧赛纺弹力AB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A粗纱原料中的闪光纤维采用3.3dtex的粗旦纤维,主料纤维和涤纶采用1.3dtex的细旦纤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光紧赛纺弹力AB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梳联工序中棉条的指标为:干定量17.0克/5米-20.0克/5米,出条速度130米/分;并条一工序中总牵倍数6.32倍-6.58倍,后区牵伸倍数1.75,出条速度320米/分,并合数6根;并条二工序中总牵倍数7.82倍-8.04倍,后区牵伸倍数1.35,出条速度320米/分,并合数7根,熟条纤维伸直度在95%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光紧赛纺弹力AB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纱工序中,A粗纱干定量2.8克/10米-4.0克/10米,B粗纱干定量4.0克/10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光紧赛纺弹力AB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纱工序为:A、B两种粗纱在装有紧密纺、赛络纺、氨纶弹力包芯纱三种装置细纱机上生产成“Z”捻纱,同时采用紧密纺、赛络纺、氨纶弹力包芯纱生产方法,在细纱机上喂入间隔预定距离的A粗纱和B粗纱,牵伸、加捻,氨纶作为芯丝经过牵伸后,从前罗拉喂入,与外包的A、B两种粗纱一起加捻成纱。
10.一种闪光紧赛纺弹力AB纱,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生产方法制得。
CN201910424249.8A 2019-05-21 2019-05-21 一种闪光紧赛纺弹力ab纱及其生产方法 Active CN1101299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24249.8A CN110129937B (zh) 2019-05-21 2019-05-21 一种闪光紧赛纺弹力ab纱及其生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24249.8A CN110129937B (zh) 2019-05-21 2019-05-21 一种闪光紧赛纺弹力ab纱及其生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29937A true CN110129937A (zh) 2019-08-16
CN110129937B CN110129937B (zh) 2020-12-08

Family

ID=67571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24249.8A Active CN110129937B (zh) 2019-05-21 2019-05-21 一种闪光紧赛纺弹力ab纱及其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2993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37998A (zh) * 2022-09-09 2022-12-30 浙江浩晶化纤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复合ab纱的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93087A (zh) * 2011-12-12 2012-06-13 丹阳市丹盛纺织有限公司 派丝特纤维和精梳棉纤维紧密ab竹节纺制出雪花织物的生产方法
CN103628204A (zh) * 2012-10-19 2014-03-12 浙江云山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混纺色纺闪光纱线及制作工艺
CN104294435A (zh) * 2014-08-29 2015-01-21 浙江联鸿纤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紧密赛络纺ab短纤纱的纺纱工艺
CN105755622A (zh) * 2016-04-25 2016-07-13 江阴市茂达棉纺厂有限公司 一种粗纱法ab纱生产工艺
CN105862209A (zh) * 2016-06-06 2016-08-17 寿光市嘉信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雪花竹节ab纱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93087A (zh) * 2011-12-12 2012-06-13 丹阳市丹盛纺织有限公司 派丝特纤维和精梳棉纤维紧密ab竹节纺制出雪花织物的生产方法
CN103628204A (zh) * 2012-10-19 2014-03-12 浙江云山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混纺色纺闪光纱线及制作工艺
CN104294435A (zh) * 2014-08-29 2015-01-21 浙江联鸿纤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紧密赛络纺ab短纤纱的纺纱工艺
CN105755622A (zh) * 2016-04-25 2016-07-13 江阴市茂达棉纺厂有限公司 一种粗纱法ab纱生产工艺
CN105862209A (zh) * 2016-06-06 2016-08-17 寿光市嘉信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雪花竹节ab纱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37998A (zh) * 2022-09-09 2022-12-30 浙江浩晶化纤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复合ab纱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29937B (zh) 2020-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80163C (zh) 超细柔软毛纱线的生产方法
CN103305997B (zh) 一种纯棉高支纱包纱包芯纱的生产方法
CN105755622B (zh) 一种粗纱法ab纱生产工艺
CN102864543B (zh) 一种反向异捻混合二元复合纱及其制作方法及其面料
CN102704120B (zh) 双长丝不等张力夹持短纤须条的光洁复合纺纱机构与方法
CN101979735A (zh) 竹纤维与精梳棉紧密赛络纺纱线工艺
CN101760860A (zh) 天丝棉高支细旦弹力提条织物及其加工工艺
CN103668628A (zh) 一种集聚赛络菲尔弹力纱的加工方法
CN102719960A (zh) 一种棉纤维、芦荟纤维、粘胶纤维混纺纱线及其纺纱工艺
CN109667008B (zh) 一种赛络纺段彩羊绒包芯纱的制备方法
CN101377031A (zh) 一种精梳棉、绢丝、羊绒混纺纱及其加工方法
CN110453321A (zh) 一种弹性涡流纺包芯纱及其生产方法
CN109267202A (zh) 一种混纺纱线及其生产方法和应用
CN105755624A (zh) 一种气流纺棉芯丝包芯纱的生产工艺
CN101117744A (zh) 赛络纺氨纶缎彩竹节包芯纱
CN103215712A (zh) 超短细柔纤维聚绒纺纱及其生产方法
CN110725034A (zh) 一种高比例精纺棉绒混纺纤维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60833A (zh) 赛络纺氨纶包芯粒子竹节纱
CN106480566B (zh) 一种纳微尺度增强短纤维成纱的赛络纺纱方法
CN102534914A (zh) 一种雪花纱线及其制造方法
CN117248294A (zh) 一种雪昵纱纤维的制造方法
CN110129937A (zh) 一种闪光紧赛纺弹力ab纱及其生产方法
CN103388208A (zh) 纯棉竹节弹力针织纱及其制作工艺
CN114016177B (zh) 一种具有非均匀弹性包芯纱的生产工艺
CN108691051B (zh) 一种羊绒粗纱双区牵伸与绢丝滑溜牵伸赛络纺纱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72000 Jining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Hongwei Textil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 Deyuan Road, Gaoxin District, Jini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72100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TIANHONG TEXTILE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