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17587B - 运行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运行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17587B
CN110017587B CN201910310141.6A CN201910310141A CN110017587B CN 110017587 B CN110017587 B CN 110017587B CN 201910310141 A CN201910310141 A CN 201910310141A CN 110017587 B CN110017587 B CN 1100175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fan
opening degree
expansion valve
electronic expa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1014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17587A (zh
Inventor
黄延聪
吴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1014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175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175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175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175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175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6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compressors within refrigeration or heat pump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运行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运行控制方法包括:响应于室内均匀控温模式的运行指令,获取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并确定为上部区域温度,以及获取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并确定为下部区域温度;若上部区域温度与下部区域温度之间的温差绝对值大于预设的区域调节温差阈值,则控制调节空调器的运行参数,以将温差绝对值调整至小于或等于区域调节温差阈值,空调器的运行参数包括第一蒸发模块和/或第二蒸发模块的控制参数。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运行参数控制空调器运行,以使上部区域温度与下部区域温度之间的温差绝对值小于区域调节温差阈值,从而实现室内温度分布均匀,以提升用户体感舒适度。

Description

运行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运行控制方法、一种运行控制装置、一种空调器和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器越来越普及,并且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电。随着人们的消费观念更新,对空调器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有的空调器通常是通过一体式的蒸发器与室内气流进行换热实现对室内制冷或制热,在室内不同的高度区域存在温差的情况下,由于不同高度的出风口的出风温度相差比较小,如果要实现内均匀控温具有较大的难度。
另外,整个说明书对背景技术的任何讨论,并不代表该背景技术一定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现有技术,整个说明书中的对现有技术的任何讨论并不代表认为该现有技术一定是广泛公知的或一定构成本领域的公知常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行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行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运行控制方法,包括:响应于室内均匀控温模式的运行指令,获取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并确定为上部区域温度,以及获取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并确定为下部区域温度;若所述上部区域温度与所述下部区域温度之间的温差绝对值大于区域调节温差阈值,则控制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以将所述温差绝对值调整至小于或等于所述区域调节温差阈值,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包括所述第一蒸发模块和/或所述第二蒸发模块的控制参数。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空调器的进风口与多个出风口之间设置蒸发器与多个风机组件,所述多个风机组件包括纵向自上至下设置的第一风机组件与第二风机组件,所述蒸发器包括与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对应设置的第一蒸发模块,与所述第二风机组件对应设置的第二蒸发模块,所述空调器的壳体上或所述空调器的室内空间设置有用于采集上部区域温度与下部区域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优选地设置在空调器的上部回风口处与下部回风口处。
基于上述的结构设置,在获取到室内均匀控温模式的运行指令后,首先检测上部区域温度与下部区域温度,以确定上下部区域温度的温差值,以根据温差值确定空调器的运行策略,进而基于该运行策略确定对应的运行参数,通过上述运行参数控制空调器运行,以使上部区域温度与下部区域温度之间的温差绝对值小于区域调节温差阈值,从而实现室内温度分布均匀,以提升用户体感舒适度。
具体地,通过将蒸发器设置为包括能够独立控制进出冷媒的处于上部的第一蒸发模块与处于下部的第二蒸发模块,与第一蒸发模块对应设置第一风机组件,与第二蒸发模块对应设置第二风机组件,相对于整体式蒸发器,通过上下部区域温度的温差值对第一蒸发模块、第二蒸发模块、第一风机组件与第二风机组件分别独立控制,在不增加***能耗的基础上,能够高效弥补垂直空间出现的温差问题。
其中,采用区域调节温差阈值来表征室内上部区域与下部区域的室温分布是否均匀,区域调节温差阈值可以在0.5℃与1.5℃之间取值。
另外,指定位置用于划分房间内的上部区域与下部区域,指定位置的高度可以根据空调器的高度与用户的身高来确定,针对空调器的高度,在空调器具有纵向设置的两个出风口时,结合对空调器的出风控制,可以将指定位置设置在两个出风口之间,在此基础上,可以结合用户的身高进一步调整指定位置的高度,比如房间内的儿童数量比较多时,则可以将指定位置靠近下部出风口设置,如果房间内大部分为身高较高的成人,则指定位置靠近上部出风口设置。
第一温度传感器与第二温度传感器可以设置为所述空调器的外壳上,也可以远离空调器设置于对应的房间区域内,但是与空调器或空调器的控制设备之间能够进行数据传输。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申请中限定的室内均匀控温模式的运行控制方法,是在制冷控制或制热控制的基础上实施的,即在制冷时如何实现室内温度均匀,或在制热时如何实现室内温度均匀。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第一蒸发模块上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第一蒸发模块的管温,与所述第二蒸发模块上设置有第四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第二蒸发模块的管温,并且所述第一蒸发模块上设置有控制冷媒流量的第一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二蒸发模块上设置有第二电子膨胀阀,所述控制调节所述第一蒸发模块和/或所述第二蒸发模块的控制参数,具体包括:分别采集所述第一蒸发模块的管温与所述第二蒸发模块的管温,并分别确定为所述蒸发器的上部管温与下部管温;计算所述上部管温与所述下部管温的平均值确定为所述蒸发器的管温均值;根据所述上部管温与所述管温均值之间的关系,确定是否调节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和/或根据所述下部管温与所述管温均值之间的关系,确定是否调节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确定所述上部区域温度与所述下部区域温度之间的温差绝对值大于区域调节温差阈值时,可以继续检测第一蒸发模块的管温与第二蒸发模块的管温,并根据检测到的两个管温之间的平均值与上部管温或与下部管温之间的关系,确定对蒸发器的控制策略,即分别控制第一蒸发模块冷媒流量的第一电子膨胀阀,或控制第二蒸发模块冷媒流量的第二电子膨胀阀的调节策略,以达到针对室内的上下部温差平衡出风的目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上部管温与所述管温均值之间的关系,确定是否调节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具体包括:在制冷模式下,若所述上部管温小于第一下限阈值,则控制增加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若所述上部管温大于第一上限阈值,则控制减小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在制热模式下,若所述上部管温小于第一下限阈值,则控制减小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若所述上部管温大于第一上限阈值,则控制增加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其中,将所述管温均值确定为所述第一上限阈值,将所述管温均值与预设的开度调节温差阈值之间的差值确定为所述第一下限阈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针对上部的第一蒸发模块,通过设置表征蒸发器的温度调节冗余度的开度调节温差阈值,开度调节温差阈值表示第一蒸发模块与第二蒸发模块之间的管温是否足够接近,以满足室内均匀控温,并结合管温均值确定是否需要对第一蒸发模块的冷媒流量进行调节。
具体地,在制冷模式下,若检测到上部管温小于管温均值与开度调节温差阈值之间的差值,则控制增加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增加冷媒输入量而降压,由于降压后第一蒸发模块与外部气流换热效率降低,因此能够实现提高上部管温,若检测到上部管温大于管温均值,则可以控制减小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实现升压降温,通过对第一电子膨胀阀的调节,使上部管温接近所述的管温均值。
在制热模式下,若检测到上部管温小于管温均值与开度调节温差阈值之间的差值,则控制减小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减小冷媒输入量而升压,由于升压后第一蒸发模块与外部气流换热效率提高,因此能够实现提高上部管温,若检测到上部管温大于管温均值,则可以控制增加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实现降压降温,通过对第一电子膨胀阀的调节,使上部管温接近所述的管温均值。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控制增加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具体包括:根据第一调节频率与对应的开度增幅控制增加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所述控制减小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具体包括:根据第二调节频率与对应的开度降幅控制减小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针对增加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或减小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的控制,可以通过固定的调节频率与调节幅度逐渐增加开度和/或降低开度,改变控制***的压力。
例如,采用T1b表示下部区域温度,采用T1a表示上部区域温度,采用T2b表示下部管温,采用T2a表示上部管温,采用T表示T2b与T2a的平均值,将开度调节温差阈值设置为1℃,若T2a<T-1℃,则控制增加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每20s增加4步。
若T-1℃≤T2a≤T,则维持第一电子膨胀阀当前的开度不变。
若T2a>T,则控制减少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每20s减少4步。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下部管温与所述管温均值之间的关系,确定是否调节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具体包括:在制冷模式下,若所述下部管温小于第二下限阈值,则控制增加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若所述下部管温大于第二上限阈值,则控制减小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在制热模式下,若所述下部管温小于第二下限阈值,则控制减小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若所述下部管温大于第二上限阈值,则控制增加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其中,将所述管温均值确定为所述第二下限阈值,将所述管温均值与所述调节温度阈值的和确定为所述第二上限阈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针对下部的第二蒸发模块,通过设置表征蒸发器的温度调节冗余度的开度调节温差阈值,并结合管温均值确定是否需要对第二蒸发模块的冷媒流量进行调节。
具体地,在制冷模式下,若检测到下部管温小于管温均值,则控制增加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增加冷媒输入量而降压,由于降压后第二蒸发模块与外部气流换热效率降低,因此能够实现提高下部管温,若检测到下部管温大于管温均值与开度调节温差阈值之和,则可以控制减小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实现升压降温,通过对第二电子膨胀阀的调节,使下部管温接近所述的管温均值。
在制热模式下,若检测到下部管温小于管温均值与开度调节温差阈值之间的差值,则控制减小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减小冷媒输入量而升压,由于升压后第二蒸发模块与外部气流换热效率提高,因此能够实现提高下部管温,若检测到下部管温大于管温均值,则可以控制增加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实现降压降温,通过对第二电子膨胀阀的调节,使下部管温接近所述的管温均值。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控制增加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具体包括:根据第三调节频率与对应的开度增幅控制增加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所述控制减小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具体包括:根据第四调节频率与对应的开度降幅控制减小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针对增加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或减小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的控制,可以通过固定的调节频率与调节幅度逐渐增加开度和/或降低开度,改变控制***的压力。
将开度调节温差阈值设置为1℃,若T2a<T,则控制增加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每20s增加4步。
若T≤T2a≤T+1℃,则维持第二电子膨胀阀当前的开度不变。
若T2a>T+1℃,则控制减少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每20s减少4步。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控制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具体还包括:根据所述上部区域温度与所述上部管温之间的关系,确定是否调节所述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调节完毕蒸发模块的管温,以使管温尽量接***均管温之后,再次触发采集室内的上部区域温度与上部管温,以根据上部区域温度与上部管温之间的关系确定是否调节上部的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以使风机转速能够与蒸发器的制热效率实现匹配,以防止第一蒸发模块出现管温过热现象,或出现制热效果不足的现象,减小室内出现的纵向温度差。
其中,针对环境温度的采集,可以单独在室内与出风口直接相对的墙体的上部与下部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以通过温度传感器采集上部区域温度与下部区域温度,另外,还可以在空调器的壳体的回风口的上部与下部分别设置感温包,以通过采集到的不同部位的回风温度来表征上部区域温度与下部区域温度。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上部区域温度与所述上部管温之间的关系,确定是否调节所述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具体包括:将所述上部区域温度与所述上部管温之间的温差值确定为第一温差值,若检测到所述第一温差值小于第三下限阈值,则控制降低所述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若检测到所述第一温差值大于第三上限阈值,则控制提高所述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其中,所述第三下限阈值小于所述第三上限阈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限定由第三下限阈值与第三上限阈值构成的第三阈值范围,以通过第三阈值范围表征第一蒸发模块的换热效率与第一风机组件之间是否达到适配运行,在检测到上部区域温度与上部管温之间的第一温差值小于第三下限阈值或大于第三上限阈值的情况下,表明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与第一蒸发模块的换热效率之间存在不匹配关系,由于前述已经在有必要的前提下通过调节电子膨胀阀开度实现调节上部管温,因此需要通过对风机转速的调节,实现上部区域温度与上部管温之间的关系满足差值处于上述的第三阈值范围之内,以保证上部的出风口的出风效率满足室内均衡温控的需求。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控制降低所述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具体包括:根据第五调节频率与对应的第一降速幅度控制降低所述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所述控制提高所述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具体包括:根据第六调节频率与对应的第一增速幅度控制提高所述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
具体地,采用T1b表示下部区域温度,采用T1a表示上部区域温度,在完成对第一蒸发模块的调节操作后,判断T2a-T1a之间的差值,以根据判断结果调整与第一蒸发模块对应的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以通过适当调整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维持上出风口的出风温度,防止上下蒸发模块的冷媒流量的变化产生比较大的出风温度波动。
其中,若T2a-T1a<8℃,则降低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每30s(第五调节频率)调节一次,每次可以降低50rpm(第一降速幅度),其中,也可以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调节第三调节频率与第一降速幅度。
若8℃≤T2a-T1a≤10℃,则维持第一风机组件的当前转速不变。
若T2a-T1a>10℃,则升高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每30s(第六调节频率)调节一次,每次升高50rpm(第一增速幅度),其中,也可以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调节第四调节频率与第一增速幅度。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控制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还包括:根据所述下部区域温度与所述下部管温之间的关系,确定是否调节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的转速。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调节完毕蒸发模块的管温,以使管温尽量接***均管温之后,再次触发采集室内的下部区域温度与下部管温,以根据下部区域温度与下部管温之间的关系确定是否调节下部的第二风机组件的转速,以使风机转速能够与蒸发器的制热效率实现匹配,以防止第二蒸发模块出现管温过热现象,或出现制热效果不足的现象,以在暖脚模式下,保证下部向用户脚部出风的制热效果,进而保证了在暖脚模式下的运行效率。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下部区域温度与所述下部管温之间的关系,确定是否调节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的转速,具体包括:将所述下部区域温度与所述下部管温之间的温差值确定为第二温差值,若检测到第二温差值小于第四下限阈值,则控制降低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的转速;若检测到所述第二温差值大于第四上限阈值,则控制提高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的转速,其中,所述第四下限阈值小于所述第四上限阈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限定由第四下限阈值与第四上限阈值构成的第四阈值范围,以通过第四阈值范围表征第一蒸发模块的换热效率与第一风机组件之间是否达到适配运行,在检测到下部区域温度与下部管温之间的第二温差值小于第四下限阈值或大于第四上限阈值的情况下,表明第二风机组件的转速与第二蒸发模块的换热效率之间存在不匹配关系,由于前述已经在有必要的前提下通过调节电子膨胀阀开度实现调节下部管温,因此需要通过对风机转速的调节,实现下部区域温度与下部管温之间的关系满足差值处于上述的第四阈值范围之内,以保证下部的出风口的出风效率满足室内均衡温控的需求。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控制降低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的转速,具体包括:根据第七调节频率与对应的第二降速幅度控制降低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的转速;所述控制提高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的转速,具体包括:根据第八调节频率与对应的第二增速幅度控制提高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的转速。
若T2b-T1b<10℃,则降低第二风机组件的转速,每30s(第七调节频率)调节一次,每次可以降低50rpm(第二降速幅度),其中,也可以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调节第五调节频率与第二降速幅度。
若10℃≤T2b-T1b≤12℃,则维持第二风机组件的当前转速不变。
若T2b-T1b>12℃,则升高第二风机组件的转速,每30s(第八调节频率)调节一次,每次升高50rpm(第二增速幅度),其中,也可以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调节第六调节频率与第二增速幅度。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在检测到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和/或所述第二风机组件降速后,还包括:若检测到所述下部区域温度小于第五下限阈值,则控制增加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的最大运行频率;若检测到所述上部区域温度大于第五上限阈值,则控制减小所述压缩机的最大运行频率,其中,所述第五下限阈值小于所述第五上限阈值,根据第九调节频率与对应的频率增幅控制增加所述最大运行频率,和/或根据第十调节频率与对应的频率降幅控制减小所述最大运行频率。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检测到第一风机组件和/或第二风机组件的风机转速下降时,对应地,还需要对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行调整,而对压缩机运行频率的调整又可以基于采集到的第二蒸发模块的下部管温来确定,具体地,通过预设有第五下限阈值与第五上限阈值构造形成的第五阈值范围,以通过第五阈值范围来表征与当前的压缩机运行频率匹配的第二蒸发模块的管温,而如果实际的下部管温不在第五阈值范围内,则表明需要对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行调整,以与下部管温进行适配,最终达到在暖脚模式下,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蒸发器上的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及风机转速相互适配,以进行高效暖脚操作,从而实现降低功耗的效果。
具体地,在控制降低转速后,由于出风量变化允许改变压缩机的最大频率,以保证***的正常运行,根据T2b的值去调整压缩机的最大运行频率。
若T2b<48℃,则每2分钟调节一次压缩机最大允许运行频率,如增加6Hz。
若48℃≤T2b≤52℃,则控制维持压缩机当前的运行频率。
若T2b>52℃,则每1分钟调节一次压缩机最大允许运行频率,如减少6Hz。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包括对旋设置的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为轴流风机,或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为斜流风机。
具体地,第一风机组件包括对旋设置的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情况下,其中,第一风机靠近蒸发器电机设置,第二风机靠近出风口设置,在需要降低第一风机逐渐的转速时,则可以同时降低第一风机与第二风机的转速,此目的是适当调整转速维持上出风口温度,不会由于上下蒸发器的冷媒流量变化而出风温度波动太大。
另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对旋设置是指同类型的第一风机与第二风机共轴并相对设置,结合运行时的相对反向旋转,在气流通过第一风机后实现增压,然后通过第二风机实现轴向汇聚,实现轴向出风,以达到降低气流在出风口就出现发散现象的概率。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第二风机组件设有一个单风机,所述单风机为轴流风机、斜流风机、贯流风机和离心风机中的任意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运行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处理器能够执行以下步骤:响应于室内均匀控温模式的运行指令,获取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并确定为上部区域温度,以及获取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并确定为下部区域温度;若所述上部区域温度与所述下部区域温度之间的温差绝对值大于区域调节温差阈值,则控制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以将所述温差绝对值调整至小于或等于所述区域调节温差阈值,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包括所述第一蒸发模块和/或所述第二蒸发模块的控制参数。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空调器的进风口与多个出风口之间设置蒸发器与多个风机组件,所述多个风机组件包括纵向自上至下设置的第一风机组件与第二风机组件,所述蒸发器包括与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对应设置的第一蒸发模块,与所述第二风机组件对应设置的第二蒸发模块,所述空调器的壳体上或所述空调器的室内空间设置有用于采集上部区域温度与下部区域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优选地设置在空调器的上部回风口处与下部回风口处。
基于上述的结构设置,在获取到室内均匀控温模式的运行指令后,首先检测上部区域温度与下部区域温度,以确定上下部区域温度的温差值,以根据温差值确定空调器的运行策略,进而基于该运行策略确定对应的运行参数,通过上述运行参数控制空调器运行,以使上部区域温度与下部区域温度之间的温差绝对值小于区域调节温差阈值,从而实现室内温度分布均匀,以提升用户体感舒适度。
具体地,通过将蒸发器设置为包括能够独立控制进出冷媒的处于上部的第一蒸发模块与处于下部的第二蒸发模块,与第一蒸发模块对应设置第一风机组件,与第二蒸发模块对应设置第二风机组件,相对于整体式蒸发器,通过上下部区域温度的温差值对第一蒸发模块、第二蒸发模块、第一风机组件与第二风机组件分别独立控制,在不增加***能耗的基础上,能够高效弥补垂直空间出现的温差问题。
其中,采用区域调节温差阈值来表征室内上部区域与下部区域的室温分布是否均匀,区域调节温差阈值可以在0.5℃与1.5℃之间取值。
另外,上部区域与下部区域之间的指定位置的高度可以根据室内高度与用户的平均高度,或最小用户的高度决定,比如如果室内儿童数量比较多,则指定位置的高度值就相应的设置的小一些,如果室内大部分为身高较高的成人,则指定位置的高度值就相应的设置的大一些。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申请中限定的室内均匀控温模式的运行控制方法,是在制冷控制或制热控制的基础上实施的,即在制冷时如何实现室内温度均匀,或在制热时如何实现室内温度均匀。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每段所述蒸发模块的指定位置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以采集对应的所述蒸发模块的管温,并且所述第一蒸发模块上设置有控制冷媒流量的第一电子膨胀阀,处理器,具体用于:分别采集所述第一蒸发模块的管温与所述第二蒸发模块的管温,并分别确定为所述蒸发器的上部管温与下部管温;计算所述上部管温与所述下部管温的平均值确定为所述蒸发器的管温均值;根据所述上部管温与所述管温均值之间的关系,确定是否调节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和/或根据所述下部管温与所述管温均值之间的关系,确定是否调节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确定所述上部区域温度与所述下部区域温度之间的温差绝对值大于区域调节温差阈值时,可以继续检测第一蒸发模块的管温与第二蒸发模块的管温,并根据检测到的两个管温之间的平均值与上部管温或与下部管温之间的关系,确定对蒸发器的控制策略,即分别控制第一蒸发模块冷媒流量的第一电子膨胀阀,或控制第二蒸发模块冷媒流量的第二电子膨胀阀的调节策略,以达到针对室内的上下部温差平衡出风的目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处理器,具体用于:在制冷模式下,若所述上部管温小于第一下限阈值,则控制增加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若所述上部管温大于第一上限阈值,则控制减小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在制热模式下,若所述上部管温小于第一下限阈值,则控制减小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若所述上部管温大于第一上限阈值,则控制增加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针对上部的第一蒸发模块,通过设置表征蒸发器的温度调节冗余度的开度调节温差阈值,并结合管温均值确定是否需要对第一蒸发模块的冷媒流量进行调节。
具体地,在制冷模式下,若检测到上部管温小于管温均值与开度调节温差阈值之间的差值,则控制增加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增加冷媒输入量而降压,由于降压后第一蒸发模块与外部气流换热效率降低,因此能够实现提高上部管温,若检测到上部管温大于管温均值,则可以控制减小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实现升压降温,通过对第一电子膨胀阀的调节,使上部管温接近所述的管温均值。
在制热模式下,若检测到上部管温小于管温均值与开度调节温差阈值之间的差值,则控制减小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减小冷媒输入量而升压,由于升压后第一蒸发模块与外部气流换热效率提高,因此能够实现提高上部管温,若检测到上部管温大于管温均值,则可以控制增加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实现降压降温,通过对第一电子膨胀阀的调节,使上部管温接近所述的管温均值。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第一调节频率与对应的开度增幅控制增加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及根据第二调节频率与对应的开度降幅控制减小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针对增加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或减小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的控制,可以通过固定的调节频率与调节幅度逐渐增加开度和/或降低开度,改变控制***的压力。
例如,采用T1b表示下部区域温度,采用T1a表示上部区域温度,采用T2b表示下部管温,采用T2a表示上部管温,采用T表示T2b与T2a的平均值,将开度调节温差阈值设置为1℃,若T2a<T-1℃,则控制增加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每20s增加4步。
若T-1℃≤T2a≤T,则维持第一电子膨胀阀当前的开度不变。
若T2a>T,则控制减少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每20s减少4步。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处理器,具体用于:在制冷模式下,若所述下部管温小于第二下限阈值,则控制增加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若所述下部管温大于第二上限阈值,则控制减小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在制热模式下,若所述下部管温小于第二下限阈值,则控制减小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若所述下部管温大于第二上限阈值,则控制增加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其中,将所述管温均值确定为所述第二下限阈值,将所述管温均值与所述调节温度阈值的和确定为所述第二上限阈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针对下部的第二蒸发模块,通过设置表征蒸发器的温度调节冗余度的开度调节温差阈值,并结合管温均值确定是否需要对第二蒸发模块的冷媒流量进行调节。
具体地,在制冷模式下,若检测到下部管温小于管温均值,则控制增加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增加冷媒输入量而降压,由于降压后第二蒸发模块与外部气流换热效率降低,因此能够实现提高下部管温,若检测到下部管温大于管温均值与开度调节温差阈值之和,则可以控制减小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实现升压降温,通过对第二电子膨胀阀的调节,使下部管温接近所述的管温均值。
在制热模式下,若检测到下部管温小于管温均值与开度调节温差阈值之间的差值,则控制减小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减小冷媒输入量而升压,由于升压后第二蒸发模块与外部气流换热效率提高,因此能够实现提高下部管温,若检测到下部管温大于管温均值,则可以控制增加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实现降压降温,通过对第二电子膨胀阀的调节,使下部管温接近所述的管温均值。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第三调节频率与对应的开度增幅控制增加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及根据第四调节频率与对应的开度降幅控制减小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针对增加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或减小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的控制,可以通过固定的调节频率与调节幅度逐渐增加开度和/或降低开度,改变控制***的压力。
将开度调节温差阈值设置为1℃,若T2a<T,则控制增加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每20s增加4步。
若T≤T2a≤T+1℃,则维持第二电子膨胀阀当前的开度不变。
若T2a>T+1℃,则控制减少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每20s减少4步。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上部区域温度与所述上部管温之间的关系,确定是否调节所述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调节完毕蒸发模块的管温,以使管温尽量接***均管温之后,再次触发采集室内的上部区域温度与上部管温,以根据上部区域温度与上部管温之间的关系确定是否调节上部的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以使风机转速能够与蒸发器的制热效率实现匹配,以防止第一蒸发模块出现管温过热现象,或出现制热效果不足的现象,减小室内出现的纵向温度差。
其中,针对环境温度的采集,可以单独在室内与出风口直接相对的墙体的上部与下部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以通过温度传感器采集上部区域温度与下部区域温度,另外,还可以在空调器的壳体的回风口的上部与下部分别设置感温包,以通过采集到的不同部位的回风温度来表征上部区域温度与下部区域温度。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处理器,具体用于:将所述上部区域温度与所述上部管温之间的温差值确定为第一温差值,若检测到所述第一温差值小于第三下限阈值,则控制降低所述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若检测到所述第一温差值大于第三上限阈值,则控制提高所述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其中,所述第三下限阈值小于所述第三上限阈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限定由第三下限阈值与第三上限阈值构成的第三阈值范围,以通过第三阈值范围表征第一蒸发模块的换热效率与第一风机组件之间是否达到适配运行,在检测到上部区域温度与上部管温之间的第一温差值小于第三下限阈值或大于第三上限阈值的情况下,表明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与第一蒸发模块的换热效率之间存在不匹配关系,由于前述已经在有必要的前提下通过调节电子膨胀阀开度实现调节上部管温,因此需要通过对风机转速的调节,实现上部区域温度与上部管温之间的关系满足差值处于上述的第三阈值范围之内,以保证上部的出风口的出风效率满足室内均衡温控的需求。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第五调节频率与对应的第一降速幅度控制降低所述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以及根据第六调节频率与对应的第一增速幅度控制提高所述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
具体地,采用T1b表示下部区域温度,采用T1a表示上部区域温度,在完成对第一蒸发模块的调节操作后,判断T2a-T1a之间的差值,以根据判断结果调整与第一蒸发模块对应的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以通过适当调整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维持上出风口的出风温度,防止上下蒸发模块的冷媒流量的变化产生比较大的出风温度波动。
其中,若T2a-T1a<8℃,则降低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每30s(第五调节频率)调节一次,每次可以降低50rpm(第一降速幅度),其中,也可以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调节第五调节频率与第一降速幅度。
若8℃≤T2a-T1a≤10℃,则维持第一风机组件的当前转速不变。
若T2a-T1a>10℃,则升高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每30s(第六调节频率)调节一次,每次升高50rpm(第一增速幅度),其中,也可以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调节第六调节频率与第一增速幅度。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下部区域温度与所述下部管温之间的关系,确定是否调节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的转速。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调节完毕蒸发模块的管温,以使管温尽量接***均管温之后,再次触发采集室内的下部区域温度与下部管温,以根据下部区域温度与下部管温之间的关系确定是否调节下部的第二风机组件的转速,以使风机转速能够与蒸发器的制热效率实现匹配,以防止第二蒸发模块出现管温过热现象,或出现制热效果不足的现象,以在暖脚模式下,保证下部向用户脚部出风的制热效果,进而保证了在暖脚模式下的运行效率。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处理器,具体用于:将所述下部区域温度与所述下部管温之间的温差值确定为第二温差值,若检测到第二温差值小于第四下限阈值,则控制降低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的转速;若检测到所述第二温差值大于第四上限阈值,则控制提高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的转速,其中,所述第四下限阈值小于所述第四上限阈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限定由第四下限阈值与第四上限阈值构成的第四阈值范围,以通过第四阈值范围表征第一蒸发模块的换热效率与第一风机组件之间是否达到适配运行,在检测到下部区域温度与下部管温之间的第二温差值小于第四下限阈值或大于第四上限阈值的情况下,表明第二风机组件的转速与第二蒸发模块的换热效率之间存在不匹配关系,由于前述已经在有必要的前提下通过调节电子膨胀阀开度实现调节下部管温,因此需要通过对风机转速的调节,实现下部区域温度与下部管温之间的关系满足差值处于上述的第四阈值范围之内,以保证下部的出风口的出风效率满足室内均衡温控的需求。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第七调节频率与对应的第二降速幅度控制降低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的转速;以及根据第八调节频率与对应的第二增速幅度控制提高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的转速。
若T2b-T1b<10℃,则降低第二风机组件的转速,每30s(第七调节频率)调节一次,每次可以降低50rpm(第二降速幅度),其中,也可以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调节第七调节频率与第二降速幅度。
若10℃≤T2b-T1b≤12℃,则维持第二风机组件的当前转速不变。
若T2b-T1b>12℃,则升高第二风机组件的转速,每30s(第八调节频率)调节一次,每次升高50rpm(第二增速幅度),其中,也可以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调节第八调节频率与第二增速幅度。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处理器,具体用于:若检测到所述下部区域温度小于第五下限阈值,则控制增加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的最大运行频率;若检测到所述上部区域温度大于第五上限阈值,则控制减小所述压缩机的最大运行频率,其中,所述第五下限阈值小于所述第五上限阈值,根据第九调节频率与对应的频率增幅控制增加所述最大运行频率,和/或根据第十调节频率与对应的频率降幅控制减小所述最大运行频率。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检测到第一风机组件和/或第二风机组件的风机转速下降时,对应地,还需要对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行调整,而对压缩机运行频率的调整又可以基于采集到的第二蒸发模块的下部管温来确定,具体地,通过预设有第五下限阈值与第五上限阈值构造形成的第五阈值范围,以通过第五阈值范围来表征与当前的压缩机运行频率匹配的第二蒸发模块的管温,而如果实际的下部管温不在第五阈值范围内,则表明需要对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行调整,以与下部管温进行适配,最终达到在暖脚模式下,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蒸发器上的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及风机转速相互适配,以进行高效暖脚操作,从而实现降低功耗的效果。
具体地,在控制降低转速后,由于出风量变化允许改变压缩机的最大频率,以保证***的正常运行,根据T2b的值去调整压缩机的最大运行频率。
若T2b<48℃,则每2分钟调节一次压缩机最大允许运行频率,如增加6Hz。
若48℃≤T2b≤52℃,则控制维持压缩机当前的运行频率。
若T2b>52℃,则每1分钟调节一次压缩机最大允许运行频率,如减少6Hz。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包括对旋设置的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为轴流风机,或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为斜流风机。
具体地,第一风机组件包括对旋设置的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情况下,其中,第一风机靠近蒸发器电机设置,第二风机靠近出风口设置,在需要降低第一风机逐渐的转速时,则可以同时降低第一风机与第二风机的转速,此目的是适当调整转速维持上出风口温度,不会由于上下蒸发器的冷媒流量变化而出风温度波动太大。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第二风机组件设有一个单风机,所述单风机为轴流风机、斜流风机、贯流风机和离心风机中的任意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运行控制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上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限定的运行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运行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运行控制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的室内机包括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如图上出风口位置有外风机和内风机,两个风机的风叶形式设置为轴流对旋形式,下出风口位置有一个风机,风叶形式设置为轴流风叶形式,下出风口结构为斜流出风口。
如图1所示的A-A截面可知,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调器内机的后箱体部件与面板部件之间的空间依次设有蒸发器部件,包括第一蒸发模块502与第二蒸发模块504、风道部件、出风框部件、上风口开关门和下风口开关门,具体地,空调器内机还包括:传感器组件1,譬如,摄像头(红外或可见光成像)、拾音器、Wi-Fi通信模块、蓝牙通信模块、雷达传感器和红外探测器等,但不限于此;面板2,用于接收用户的触控指令,还用于显示运行参数;上出风口的对旋的第一风机组件3;上出风口的外风机电机301;上出风口的外风机风叶302;上出风口的内风机风叶303;上出风口的内风机电机304;导风板305;下出风口的风机组件4;下出风口的风机电机401;下出风口的风机风叶402;导风条405;进风格栅部件6,设于后箱体部件上;导风条机构7,设于出风框部件上。
其中,上出风口的外风机包括上出风口的外风机电机301和上出风口的外风机风叶302,上出风口的内风机包括上出风口的内风机风叶303和上出风口的内风机电机304,下出风口的风机包括下出风口的风机电机401和下出风口的风机风叶402。
如图2所示,第一蒸发模块502对应设置控制冷媒流量的第一电子膨胀阀506,第二蒸发模块504对应设置控制冷媒流量的第二电子膨胀阀508.
下面结合图1与图3中所示的空调器对适用于该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运行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02,响应于室内均匀控温模式的运行指令,获取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并确定为上部区域温度,以及获取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并确定为下部区域温度;步骤104,若所述上部区域温度与所述下部区域温度之间的温差绝对值大于区域调节温差阈值,则控制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以将所述温差绝对值调整至小于或等于所述区域调节温差阈值,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包括所述第一蒸发模块和/或所述第二蒸发模块的控制参数。
在该实施例中,在所述空调器的进风口与多个出风口之间设置蒸发器与多个风机组件,所述多个风机组件包括纵向自上至下设置的第一风机组件与第二风机组件,所述蒸发器包括与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对应设置的第一蒸发模块,与所述第二风机组件对应设置的第二蒸发模块,所述空调器的壳体上或所述空调器的室内空间设置有用于采集上部区域温度与下部区域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优选地设置在空调器的上部回风口处与下部回风口处。
基于上述的结构设置,在获取到室内均匀控温模式的运行指令后,首先检测上部区域温度与下部区域温度,以确定上下部区域温度的温差值,以根据温差值确定空调器的运行策略,进而基于该运行策略确定对应的运行参数,通过上述运行参数控制空调器运行,以使上部区域温度与下部区域温度之间的温差绝对值小于区域调节温差阈值,从而实现室内温度分布均匀,以提升用户体感舒适度。
具体地,通过将蒸发器设置为包括能够独立控制进出冷媒的处于上部的第一蒸发模块与处于下部的第二蒸发模块,与第一蒸发模块对应设置第一风机组件,与第二蒸发模块对应设置第二风机组件,相对于整体式蒸发器,通过上下部区域温度的温差值对第一蒸发模块、第二蒸发模块、第一风机组件与第二风机组件分别独立控制,在不增加***能耗的基础上,能够高效弥补垂直空间出现的温差问题。
其中,采用区域调节温差阈值来表征室内上部区域与下部区域的室温分布是否均匀,区域调节温差阈值可以在0.5℃与1.5℃之间取值。
另外,指定位置的高度可以根据空调器的高度与用户的身高来确定,针对空调器的高度,在空调器具有纵向设置的两个出风口时,结合对空调器的出风控制,可以将指定位置设置在两个出风口之间,在此基础上,可以结合用户的身高进一步调整指定位置的高度,比如房间内的儿童数量比较多时,则可以将指定位置靠近下部出风口设置,如果房间内大部分为身高较高的成人,则指定位置靠近上部出风口设置。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申请中限定的室内均匀控温模式的运行控制方法,是在制冷控制或制热控制的基础上实施的,即在制冷时如何实现室内温度均匀,或在制热时如何实现室内温度均匀。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一蒸发模块上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第一蒸发模块的管温,与所述第二蒸发模块上设置有第四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第二蒸发模块的管温,并且所述第一蒸发模块上设置有控制冷媒流量的第一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二蒸发模块上设置有第二电子膨胀阀,所述控制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具体包括:分别采集所述第一蒸发模块的管温与所述第二蒸发模块的管温,并分别确定为所述蒸发器的上部管温与下部管温;计算所述上部管温与所述下部管温的平均值确定为所述蒸发器的管温均值;根据所述上部管温与所述管温均值之间的关系,确定是否调节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和/或根据所述下部管温与所述管温均值之间的关系,确定是否调节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
在该实施例中,在确定所述上部区域温度与所述下部区域温度之间的温差绝对值大于区域调节温差阈值时,可以继续检测第一蒸发模块的管温与第二蒸发模块的管温,并根据检测到的两个管温之间的平均值与上部管温或与下部管温之间的关系,确定对蒸发器的控制策略,即分别控制第一蒸发模块冷媒流量的第一电子膨胀阀,或控制第二蒸发模块冷媒流量的第二电子膨胀阀的调节策略,以达到针对室内的上下部温差平衡出风的目的。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上部管温与所述管温均值之间的关系,确定是否调节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具体包括:在制冷模式下,若所述上部管温小于第一下限阈值,则控制增加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若所述上部管温大于第一上限阈值,则控制减小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在制热模式下,若所述上部管温小于第一下限阈值,则控制减小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若所述上部管温大于第一上限阈值,则控制增加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其中,将所述管温均值确定为所述第一上限阈值,将所述管温均值与预设的开度调节温差阈值之间的差值确定为所述第一下限阈值。
在该实施例中,针对上部的第一蒸发模块,通过设置表征蒸发器的温度调节冗余度的开度调节温差阈值,并结合管温均值确定是否需要对第一蒸发模块的冷媒流量进行调节。
具体地,在制冷模式下,若检测到上部管温小于管温均值与开度调节温差阈值之间的差值,则控制增加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增加冷媒输入量而降压,由于降压后第一蒸发模块与外部气流换热效率降低,因此能够实现提高上部管温,若检测到上部管温大于管温均值,则可以控制减小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实现升压降温,通过对第一电子膨胀阀的调节,使上部管温接近所述的管温均值。
在制热模式下,若检测到上部管温小于管温均值与开度调节温差阈值之间的差值,则控制减小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减小冷媒输入量而升压,由于升压后第一蒸发模块与外部气流换热效率提高,因此能够实现提高上部管温,若检测到上部管温大于管温均值,则可以控制增加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实现降压降温,通过对第一电子膨胀阀的调节,使上部管温接近所述的管温均值。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控制增加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具体包括:根据第一调节频率与对应的开度增幅控制增加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所述控制减小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具体包括:根据第二调节频率与对应的开度降幅控制减小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在该实施例中,针对增加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或减小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的控制,可以通过固定的调节频率与调节幅度逐渐增加开度和/或降低开度,改变控制***的压力。
例如,采用T1b表示下部区域温度,采用T1a表示上部区域温度,采用T2b表示下部管温,采用T2a表示上部管温,采用T表示T2b与T2a的平均值,将开度调节温差阈值设置为1℃,若T2a<T-1℃,则控制增加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每20s增加4步。
若T-1℃≤T2a≤T,则维持第一电子膨胀阀当前的开度不变。
若T2a>T,则控制减少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每20s减少4步。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下部管温与所述管温均值之间的关系,确定是否调节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具体包括:在制冷模式下,若所述下部管温小于第二下限阈值,则控制增加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若所述下部管温大于第二上限阈值,则控制减小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在制热模式下,若所述下部管温小于第二下限阈值,则控制减小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若所述下部管温大于第二上限阈值,则控制增加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其中,将所述管温均值确定为所述第二下限阈值,将所述管温均值与所述调节温度阈值的和确定为所述第二上限阈值。
在该实施例中,针对下部的第二蒸发模块,通过设置表征蒸发器的温度调节冗余度的开度调节温差阈值,并结合管温均值确定是否需要对第二蒸发模块的冷媒流量进行调节。
具体地,在制冷模式下,若检测到下部管温小于管温均值,则控制增加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增加冷媒输入量而降压,由于降压后第二蒸发模块与外部气流换热效率降低,因此能够实现提高下部管温,若检测到下部管温大于管温均值与开度调节温差阈值之和,则可以控制减小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实现升压降温,通过对第二电子膨胀阀的调节,使下部管温接近所述的管温均值。
在制热模式下,若检测到下部管温小于管温均值与开度调节温差阈值之间的差值,则控制减小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减小冷媒输入量而升压,由于升压后第二蒸发模块与外部气流换热效率提高,因此能够实现提高下部管温,若检测到下部管温大于管温均值,则可以控制增加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实现降压降温,通过对第二电子膨胀阀的调节,使下部管温接近所述的管温均值。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控制增加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具体包括:根据第三调节频率与对应的开度增幅控制增加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所述控制减小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具体包括:根据第四调节频率与对应的开度降幅控制减小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在该实施例中,针对增加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或减小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的控制,可以通过固定的调节频率与调节幅度逐渐增加开度和/或降低开度,改变控制***的压力。
将开度调节温差阈值设置为1℃,若T2b<T,则控制增加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每20s增加4步。
若T≤T2b≤T+1℃,则维持第二电子膨胀阀当前的开度不变。
若T2b>T+1℃,则控制减少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每20s减少4步。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控制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具体还包括:根据所述上部区域温度与所述上部管温之间的关系,确定是否调节所述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
在该实施例中,在调节完毕蒸发模块的管温,以使管温尽量接***均管温之后,再次触发采集室内的上部区域温度与上部管温,以根据上部区域温度与上部管温之间的关系确定是否调节上部的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以使风机转速能够与蒸发器的制热效率实现匹配,以防止第一蒸发模块出现管温过热现象,或出现制热效果不足的现象,减小室内出现的纵向温度差。
其中,针对环境温度的采集,可以单独在室内与出风口直接相对的墙体的上部与下部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以通过温度传感器采集上部区域温度与下部区域温度,另外,还可以在空调器的壳体的回风口的上部与下部分别设置感温包,以通过采集到的不同部位的回风温度来表征上部区域温度与下部区域温度。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上部区域温度与所述上部管温之间的关系,确定是否调节所述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具体包括:将所述上部区域温度与所述上部管温之间的温差值确定为第一温差值,若检测到所述第一温差值小于第三下限阈值,则控制降低所述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若检测到所述第一温差值大于第三上限阈值,则控制提高所述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其中,所述第三下限阈值小于所述第三上限阈值。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限定由第三下限阈值与第三上限阈值构成的第三阈值范围,以通过第三阈值范围表征第一蒸发模块的换热效率与第一风机组件之间是否达到适配运行,在检测到上部区域温度与上部管温之间的第一温差值小于第三下限阈值或大于第三上限阈值的情况下,表明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与第一蒸发模块的换热效率之间存在不匹配关系,由于前述已经在有必要的前提下通过调节电子膨胀阀开度实现调节上部管温,因此需要通过对风机转速的调节,实现上部区域温度与上部管温之间的关系满足差值处于上述的第三阈值范围之内,以保证上部的出风口的出风效率满足室内均衡温控的需求。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控制降低所述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具体包括:根据第五调节频率与对应的第一降速幅度控制降低所述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所述控制提高所述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具体包括:根据第六调节频率与对应的第一增速幅度控制提高所述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
具体地,采用T1b表示下部区域温度,采用T1a表示上部区域温度,在完成对第一蒸发模块的调节操作后,判断T2a-T1a之间的差值,以根据判断结果调整与第一蒸发模块对应的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以通过适当调整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维持上出风口的出风温度,防止上下蒸发模块的冷媒流量的变化产生比较大的出风温度波动。
其中,若T2a-T1a<8℃,则降低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每30s(第五调节频率)调节一次,每次可以降低50rpm(第一降速幅度),其中,也可以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调节第三调节频率与第一降速幅度。
若8℃≤T2a-T1a≤10℃,则维持第一风机组件的当前转速不变。
若T2a-T1a>10℃,则升高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每30s(第六调节频率)调节一次,每次升高50rpm(第一增速幅度),其中,也可以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调节第四调节频率与第一增速幅度。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控制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还包括:根据所述下部区域温度与所述下部管温之间的关系,确定是否调节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的转速。
在该实施例中,在调节完毕蒸发模块的管温,以使管温尽量接***均管温之后,再次触发采集室内的下部区域温度与下部管温,以根据下部区域温度与下部管温之间的关系确定是否调节下部的第二风机组件的转速,以使风机转速能够与蒸发器的制热效率实现匹配,以防止第二蒸发模块出现管温过热现象,或出现制热效果不足的现象,以在暖脚模式下,保证下部向用户脚部出风的制热效果,进而保证了在暖脚模式下的运行效率。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下部区域温度与所述下部管温之间的关系,确定是否调节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的转速,具体包括:将所述下部区域温度与所述下部管温之间的温差值确定为第二温差值,若检测到第二温差值小于第四下限阈值,则控制降低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的转速;若检测到所述第二温差值大于第四上限阈值,则控制提高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的转速,其中,所述第四下限阈值小于所述第四上限阈值。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限定由第四下限阈值与第四上限阈值构成的第四阈值范围,以通过第四阈值范围表征第一蒸发模块的换热效率与第一风机组件之间是否达到适配运行,在检测到下部区域温度与下部管温之间的第二温差值小于第四下限阈值或大于第四上限阈值的情况下,表明第二风机组件的转速与第二蒸发模块的换热效率之间存在不匹配关系,由于前述已经在有必要的前提下通过调节电子膨胀阀开度实现调节下部管温,因此需要通过对风机转速的调节,实现下部区域温度与下部管温之间的关系满足差值处于上述的第四阈值范围之内,以保证下部的出风口的出风效率满足室内均衡温控的需求。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控制降低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的转速,具体包括:根据第七调节频率与对应的第二降速幅度控制降低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的转速;所述控制提高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的转速,具体包括:根据第八调节频率与对应的第二增速幅度控制提高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的转速。
若T2b-T1b<10℃,则降低第二风机组件的转速,每30s(第七调节频率)调节一次,每次可以降低50rpm(第二降速幅度),其中,也可以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调节第五调节频率与第二降速幅度。
若10℃≤T2b-T1b≤12℃,则维持第二风机组件的当前转速不变。
若T2b-T1b>12℃,则升高第二风机组件的转速,每30s(第八调节频率)调节一次,每次升高50rpm(第二增速幅度),其中,也可以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调节第六调节频率与第二增速幅度。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可选地,在检测到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和/或所述第二风机组件降速后,还包括:若检测到所述下部区域温度小于第五下限阈值,则控制增加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的最大运行频率;若检测到所述上部区域温度大于第五上限阈值,则控制减小所述压缩机的最大运行频率,其中,所述第五下限阈值小于所述第五上限阈值,根据第九调节频率与对应的频率增幅控制增加所述最大运行频率,和/或根据第十调节频率与对应的频率降幅控制减小所述最大运行频率。
在该实施例中,在检测到第一风机组件和/或第二风机组件的风机转速下降时,对应地,还需要对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行调整,而对压缩机运行频率的调整又可以基于采集到的第二蒸发模块的下部管温来确定,具体地,通过预设有第五下限阈值与第五上限阈值构造形成的第五阈值范围,以通过第五阈值范围来表征与当前的压缩机运行频率匹配的第二蒸发模块的管温,而如果实际的下部管温不在第五阈值范围内,则表明需要对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行调整,以与下部管温进行适配,最终达到在暖脚模式下,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蒸发器上的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及风机转速相互适配,以进行高效暖脚操作,从而实现降低功耗的效果。
具体地,在控制降低转速后,由于出风量变化允许改变压缩机的最大频率,以保证***的正常运行,根据T2b的值去调整压缩机的最大运行频率。
若T2b<48℃,则每2分钟调节一次压缩机最大允许运行频率,如增加6Hz。
若48℃≤T2b≤52℃,则控制维持压缩机当前的运行频率。
若T2b>52℃,则每1分钟调节一次压缩机最大允许运行频率,如减少6Hz。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包括对旋设置的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为轴流风机,或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为斜流风机。
具体地,第一风机组件包括对旋设置的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情况下,其中,第一风机靠近蒸发器电机设置,第二风机靠近出风口设置,在需要降低第一风机逐渐的转速时,则可以同时降低第一风机与第二风机的转速,此目的是适当调整转速维持上出风口温度,不会由于上下蒸发器的冷媒流量变化而出风温度波动太大。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二风机组件设有一个单风机,所述单风机为轴流风机、斜流风机、贯流风机和离心风机中的任意一种。
实施例二:
如图4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运行控制装置200,包括处理器202,处理器202能够执行以下步骤:响应于室内均匀控温模式的运行指令,获取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并确定为上部区域温度,以及获取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并确定为下部区域温度;若所述上部区域温度与所述下部区域温度之间的温差绝对值大于区域调节温差阈值,则控制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以将所述温差绝对值调整至小于或等于所述区域调节温差阈值,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包括所述第一蒸发模块和/或所述第二蒸发模块的控制参数。
在该实施例中,在所述空调器的进风口与多个出风口之间设置蒸发器与多个风机组件,所述多个风机组件包括纵向自上至下设置的第一风机组件与第二风机组件,所述蒸发器包括与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对应设置的第一蒸发模块,与所述第二风机组件对应设置的第二蒸发模块,所述空调器的壳体上或所述空调器的室内空间设置有用于采集上部区域温度与下部区域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优选地设置在空调器的上部回风口处与下部回风口处。
基于上述的结构设置,在获取到室内均匀控温模式的运行指令后,首先检测上部区域温度与下部区域温度,以确定上下部区域温度的温差值,以根据温差值确定空调器的运行策略,进而基于该运行策略确定对应的运行参数,通过上述运行参数控制空调器运行,以使上部区域温度与下部区域温度之间的温差绝对值小于区域调节温差阈值,从而实现室内温度分布均匀,以提升用户体感舒适度。
具体地,通过将蒸发器设置为包括能够独立控制进出冷媒的处于上部的第一蒸发模块与处于下部的第二蒸发模块,与第一蒸发模块对应设置第一风机组件,与第二蒸发模块对应设置第二风机组件,相对于整体式蒸发器,通过上下部区域温度的温差值对第一蒸发模块、第二蒸发模块、第一风机组件与第二风机组件分别独立控制,在不增加***能耗的基础上,能够高效弥补垂直空间出现的温差问题。
其中,采用区域调节温差阈值来表征室内上部区域与下部区域的室温分布是否均匀,区域调节温差阈值可以在0.5℃与1.5℃之间取值。
另外,上部区域与下部区域之间的指定位置的高度可以根据室内高度与用户的平均高度,或最小用户的高度决定,比如如果室内儿童数量比较多,则指定位置的高度值就相应的设置的小一些,如果室内大部分为身高较高的成人,则指定位置的高度值就相应的设置的大一些。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申请中限定的室内均匀控温模式的运行控制方法,是在制冷控制或制热控制的基础上实施的,即在制冷时如何实现室内温度均匀,或在制热时如何实现室内温度均匀。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选地,每段所述蒸发模块的指定位置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以采集对应的所述蒸发模块的管温,并且所述第一蒸发模块上设置有控制冷媒流量的第一电子膨胀阀,处理器202,具体用于:分别采集所述第一蒸发模块的管温与所述第二蒸发模块的管温,并分别确定为所述蒸发器的上部管温与下部管温;计算所述上部管温与所述下部管温的平均值确定为所述蒸发器的管温均值;根据所述上部管温与所述管温均值之间的关系,确定是否调节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和/或根据所述下部管温与所述管温均值之间的关系,确定是否调节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
在该实施例中,在确定所述上部区域温度与所述下部区域温度之间的温差绝对值大于区域调节温差阈值时,可以继续检测第一蒸发模块的管温与第二蒸发模块的管温,并根据检测到的两个管温之间的平均值与上部管温或与下部管温之间的关系,确定对蒸发器的控制策略,即分别控制第一蒸发模块冷媒流量的第一电子膨胀阀,或控制第二蒸发模块冷媒流量的第二电子膨胀阀的调节策略,以达到针对室内的上下部温差平衡出风的目的。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处理器202,具体用于:在制冷模式下,若所述上部管温小于第一下限阈值,则控制增加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若所述上部管温大于第一上限阈值,则控制减小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在制热模式下,若所述上部管温小于第一下限阈值,则控制减小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若所述上部管温大于第一上限阈值,则控制增加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在该实施例中,针对上部的第一蒸发模块,通过设置表征蒸发器的温度调节冗余度的开度调节温差阈值,并结合管温均值确定是否需要对第一蒸发模块的冷媒流量进行调节。
具体地,在制冷模式下,若检测到上部管温小于管温均值与开度调节温差阈值之间的差值,则控制增加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增加冷媒输入量而降压,由于降压后第一蒸发模块与外部气流换热效率降低,因此能够实现提高上部管温,若检测到上部管温大于管温均值,则可以控制减小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实现升压降温,通过对第一电子膨胀阀的调节,使上部管温接近所述的管温均值。
在制热模式下,若检测到上部管温小于管温均值与开度调节温差阈值之间的差值,则控制减小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减小冷媒输入量而升压,由于升压后第一蒸发模块与外部气流换热效率提高,因此能够实现提高上部管温,若检测到上部管温大于管温均值,则可以控制增加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实现降压降温,通过对第一电子膨胀阀的调节,使上部管温接近所述的管温均值。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可选地,处理器202,具体用于:根据第一调节频率与对应的开度增幅控制增加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及根据第二调节频率与对应的开度降幅控制减小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在该实施例中,针对增加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或减小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的控制,可以通过固定的调节频率与调节幅度逐渐增加开度和/或降低开度,改变控制***的压力。
例如,采用T1b表示下部区域温度,采用T1a表示上部区域温度,采用T2b表示下部管温,采用T2a表示上部管温,采用T表示T2b与T2a的平均值,将开度调节温差阈值设置为1℃,若T2a<T-1℃,则控制增加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每20s增加4步。
若T-1℃≤T2a≤T,则维持第一电子膨胀阀当前的开度不变。
若T2a>T,则控制减少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每20s减少4步。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可选地,处理器202,具体用于:在制冷模式下,若所述下部管温小于第二下限阈值,则控制增加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若所述下部管温大于第二上限阈值,则控制减小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在制热模式下,若所述下部管温小于第二下限阈值,则控制减小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若所述下部管温大于第二上限阈值,则控制增加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其中,将所述管温均值确定为所述第二下限阈值,将所述管温均值与所述调节温度阈值的和确定为所述第二上限阈值。
在该实施例中,针对下部的第二蒸发模块,通过设置表征蒸发器的温度调节冗余度的开度调节温差阈值,并结合管温均值确定是否需要对第二蒸发模块的冷媒流量进行调节。
具体地,在制冷模式下,若检测到下部管温小于管温均值,则控制增加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增加冷媒输入量而降压,由于降压后第二蒸发模块与外部气流换热效率降低,因此能够实现提高下部管温,若检测到下部管温大于管温均值与开度调节温差阈值之和,则可以控制减小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实现升压降温,通过对第二电子膨胀阀的调节,使下部管温接近所述的管温均值。
在制热模式下,若检测到下部管温小于管温均值与开度调节温差阈值之间的差值,则控制减小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减小冷媒输入量而升压,由于升压后第二蒸发模块与外部气流换热效率提高,因此能够实现提高下部管温,若检测到下部管温大于管温均值,则可以控制增加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实现降压降温,通过对第二电子膨胀阀的调节,使下部管温接近所述的管温均值。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可选地,处理器202,具体用于:根据第三调节频率与对应的开度增幅控制增加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及根据第四调节频率与对应的开度降幅控制减小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在该实施例中,针对增加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或减小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的控制,可以通过固定的调节频率与调节幅度逐渐增加开度和/或降低开度,改变控制***的压力。
将开度调节温差阈值设置为1℃,若T2a<T,则控制增加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每20s增加4步。
若T≤T2a≤T+1℃,则维持第二电子膨胀阀当前的开度不变。
若T2a>T+1℃,则控制减少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每20s减少4步。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可选地,处理器20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上部区域温度与所述上部管温之间的关系,确定是否调节所述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
在该实施例中,在调节完毕蒸发模块的管温,以使管温尽量接***均管温之后,再次触发采集室内的上部区域温度与上部管温,以根据上部区域温度与上部管温之间的关系确定是否调节上部的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以使风机转速能够与蒸发器的制热效率实现匹配,以防止第一蒸发模块出现管温过热现象,或出现制热效果不足的现象,减小室内出现的纵向温度差。
其中,针对环境温度的采集,可以单独在室内与出风口直接相对的墙体的上部与下部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以通过温度传感器采集上部区域温度与下部区域温度,另外,还可以在空调器的壳体的回风口的上部与下部分别设置感温包,以通过采集到的不同部位的回风温度来表征上部区域温度与下部区域温度。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可选地,处理器202,具体用于:将所述上部区域温度与所述上部管温之间的温差值确定为第一温差值,若检测到所述第一温差值小于第三下限阈值,则控制降低所述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若检测到所述第一温差值大于第三上限阈值,则控制提高所述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其中,所述第三下限阈值小于所述第三上限阈值。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限定由第三下限阈值与第三上限阈值构成的第三阈值范围,以通过第三阈值范围表征第一蒸发模块的换热效率与第一风机组件之间是否达到适配运行,在检测到上部区域温度与上部管温之间的第一温差值小于第三下限阈值或大于第三上限阈值的情况下,表明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与第一蒸发模块的换热效率之间存在不匹配关系,由于前述已经在有必要的前提下通过调节电子膨胀阀开度实现调节上部管温,因此需要通过对风机转速的调节,实现上部区域温度与上部管温之间的关系满足差值处于上述的第三阈值范围之内,以保证上部的出风口的出风效率满足室内均衡温控的需求。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可选地,处理器202,具体用于:根据第五调节频率与对应的第一降速幅度控制降低所述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以及根据第六调节频率与对应的第一增速幅度控制提高所述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
具体地,采用T1b表示下部区域温度,采用T1a表示上部区域温度,在完成对第一蒸发模块的调节操作后,判断T2a-T1a之间的差值,以根据判断结果调整与第一蒸发模块对应的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以通过适当调整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维持上出风口的出风温度,防止上下蒸发模块的冷媒流量的变化产生比较大的出风温度波动。
其中,若T2a-T1a<8℃,则降低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每30s(第五调节频率)调节一次,每次可以降低50rpm(第一降速幅度),其中,也可以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调节第三调节频率与第一降速幅度。
若8℃≤T2a-T1a≤10℃,则维持第一风机组件的当前转速不变。
若T2a-T1a>10℃,则升高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每30s(第六调节频率)调节一次,每次升高50rpm(第一增速幅度),其中,也可以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调节第四调节频率与第一增速幅度。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可选地,处理器20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下部区域温度与所述下部管温之间的关系,确定是否调节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的转速。
在该实施例中,在调节完毕蒸发模块的管温,以使管温尽量接***均管温之后,再次触发采集室内的下部区域温度与下部管温,以根据下部区域温度与下部管温之间的关系确定是否调节下部的第二风机组件的转速,以使风机转速能够与蒸发器的制热效率实现匹配,以防止第二蒸发模块出现管温过热现象,或出现制热效果不足的现象,以在暖脚模式下,保证下部向用户脚部出风的制热效果,进而保证了在暖脚模式下的运行效率。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可选地,处理器202,具体用于:将所述下部区域温度与所述下部管温之间的温差值确定为第二温差值,若检测到第二温差值小于第四下限阈值,则控制降低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的转速;若检测到所述第二温差值大于第四上限阈值,则控制提高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的转速,其中,所述第四下限阈值小于所述第四上限阈值。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限定由第四下限阈值与第四上限阈值构成的第四阈值范围,以通过第四阈值范围表征第一蒸发模块的换热效率与第一风机组件之间是否达到适配运行,在检测到下部区域温度与下部管温之间的第二温差值小于第四下限阈值或大于第四上限阈值的情况下,表明第二风机组件的转速与第二蒸发模块的换热效率之间存在不匹配关系,由于前述已经在有必要的前提下通过调节电子膨胀阀开度实现调节下部管温,因此需要通过对风机转速的调节,实现下部区域温度与下部管温之间的关系满足差值处于上述的第四阈值范围之内,以保证下部的出风口的出风效率满足室内均衡温控的需求。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可选地,处理器202,具体用于:根据第七调节频率与对应的第二降速幅度控制降低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的转速;以及根据第八调节频率与对应的第二增速幅度控制提高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的转速。
若T2b-T1b<10℃,则降低第二风机组件的转速,每30s(第七调节频率)调节一次,每次可以降低50rpm(第二降速幅度),其中,也可以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调节第五调节频率与第二降速幅度。
若10℃≤T2b-T1b≤12℃,则维持第二风机组件的当前转速不变。
若T2b-T1b>12℃,则升高第二风机组件的转速,每30s(第八调节频率)调节一次,每次升高50rpm(第二增速幅度),其中,也可以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调节第六调节频率与第二增速幅度。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可选地,处理器202,具体用于:若检测到所述下部区域温度小于第五下限阈值,则控制增加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的最大运行频率;若检测到所述上部区域温度大于第五上限阈值,则控制减小所述压缩机的最大运行频率,其中,所述第五下限阈值小于所述第五上限阈值,根据第九调节频率与对应的频率增幅控制增加所述最大运行频率,和/或根据第十调节频率与对应的频率降幅控制减小所述最大运行频率。
在该实施例中,在检测到第一风机组件和/或第二风机组件的风机转速下降时,对应地,还需要对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行调整,而对压缩机运行频率的调整又可以基于采集到的第二蒸发模块的下部管温来确定,具体地,通过预设有第五下限阈值与第五上限阈值构造形成的第五阈值范围,以通过第五阈值范围来表征与当前的压缩机运行频率匹配的第二蒸发模块的管温,而如果实际的下部管温不在第五阈值范围内,则表明需要对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行调整,以与下部管温进行适配,最终达到在暖脚模式下,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蒸发器上的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及风机转速相互适配,以进行高效暖脚操作,从而实现降低功耗的效果。
具体地,在控制降低转速后,由于出风量变化允许改变压缩机的最大频率,以保证***的正常运行,根据T2b的值去调整压缩机的最大运行频率。
若T2b<48℃,则每2分钟调节一次压缩机最大允许运行频率,如增加6Hz。
若48℃≤T2b≤52℃,则控制维持压缩机当前的运行频率。
若T2b>52℃,则每1分钟调节一次压缩机最大允许运行频率,如减少6Hz。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包括对旋设置的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为轴流风机,或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为斜流风机。
具体地,第一风机组件包括对旋设置的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情况下,其中,第一风机靠近蒸发器电机设置,第二风机靠近出风口设置,在需要降低第一风机逐渐的转速时,则可以同时降低第一风机与第二风机的转速,此目的是适当调整转速维持上出风口温度,不会由于上下蒸发器的冷媒流量变化而出风温度波动太大。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二风机组件设有一个单风机,所述单风机为轴流风机、斜流风机、贯流风机和离心风机中的任意一种。
实施例三:
结合如图1与图2所示的空调器与蒸发器,描述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运行控制方法,其中,蒸发器包括上部的第一蒸发模块502与下部的第二蒸发模块504,第一蒸发模块502对应设置调节冷媒流量的第一电子膨胀阀506,第二蒸发模块504,第一蒸发模块502对应设置调节冷媒流量的第一电子膨胀阀506,采用T1b表示室内的下部区域温度,采用T1a表示上部区域温度,采用T2b表示下部管温,采用T2a表示上部管温,其实施过程包括:
所述上部区域温度与所述下部区域温度之间的温差绝对值大于区域调节温差阈值,则控制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其中,运行参数包括电子膨胀阀的开度、风机转速以及压缩机的运行频率等。
其中,可以首先调节电子膨胀阀的开度,采用T表示T2b与T2a的平均值,将开度调节温差阈值设置为1℃.
对于第一蒸发模块502,若T2a<T-1℃,则控制增加第一电子膨胀阀506的开度,每20s增加4步。
若T-1℃≤T2a≤T,则维持第一电子膨胀阀506当前的开度不变。
若T2a>T,则控制减少第一电子膨胀阀506的开度,每20s减少4步。
对于第二蒸发模块504,若T2b<T,则控制增加第二电子膨胀阀508的开度,每20s增加4步。
若T≤T2b≤T+1℃,则维持第二电子膨胀阀508当前的开度不变。
若T2b>T+1℃,则控制减少第二电子膨胀阀508的开度,每20s减少4步。
在完成蒸发模块的调节后,结合蒸发模块的管温与对应区域的环境温度,确定是否调节风机组件的转速。
在完成对第一蒸发模块502的调节操作后,判断T2a-T1a之间的差值,以根据判断结果调整与第一蒸发模块502对应的第一风机组件3的转速,以通过适当调整第一风机组件3的转速维持上出风口的出风温度,防止上下蒸发模块的冷媒流量的变化产生比较大的出风温度波动。
其中,若T2a-T1a<8℃,则降低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每30s(第三调节频率)调节一次,每次可以降低50rpm(第一降速幅度),其中,也可以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调节第三调节频率与第一降速幅度。
若8℃≤T2a-T1a≤10℃,则维持第一风机组件3的当前转速不变。
若T2a-T1a>10℃,则升高第一风机组件3的转速,每30s(第四调节频率)调节一次,每次升高50rpm(第一增速幅度),其中,也可以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调节第四调节频率与第一增速幅度。
在完成对第二蒸发模块504的调节操作后,判断T2b-T1b之间的差值,以根据判断结果调整与第二蒸发模块504对应的第二风机组件4的转速,以实现提升下出风口的出风温度的目的。
其中,若T2b-T1b<10℃,则降低第二风机组件4的转速,每30s(第五调节频率)调节一次,每次可以降低50rpm(第二降速幅度),其中,也可以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调节第五调节频率与第二降速幅度。
若10℃≤T2b-T1b≤12℃,则维持第二风机组件4的当前转速不变。
若T2b-T1b>12℃,则升高第二风机组件4的转速,每30s(第六调节频率)调节一次,每次升高50rpm(第二增速幅度),其中,也可以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调节第六调节频率与第二增速幅度。
在控制降低转速后,由于出风量变化允许改变压缩机的最大频率,以保证***的正常运行,根据T2b的值去调整压缩机的最大运行频率。
若T2b<48℃,则每2分钟调节一次压缩机最大允许运行频率,如增加6Hz。
若48℃≤T2b≤52℃,则控制维持压缩机当前的运行频率。
若T2b>52℃,则每1分钟调节一次压缩机最大允许运行频率,如减少6Hz。
通过上述对电子膨胀阀、风机转速以及压缩机运行频率的调节,实现室内均匀控温。
实施例四:
图5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示意框图。
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502,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502上存储有运行控制程序,运行控制程序被处理器202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限定的运行控制方法的步骤。
其中,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运行控制装置200可以是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MP4(Mobile Pentium 4,视频播放器)和便携计算机等具有显示功能的可移动式终端设备。
如图5所示,运行控制装置200包括处理器202(譬如,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机)、MCU(Microprogrammed Control Unit,微程序控制器)、DSP(Digital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嵌入式设备等)、存储器204、网络通信模块206和接口模块208,另外,空调器上还设有通讯总线、用户接口604和网络接口606。
其中,通讯总线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讯,用户接口604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和输入单元键盘,比如,键盘(Keyboard)和触控屏等,网络接口606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Wireless Fidelity,基于IEEE 802.11b标准的无线局域网))接口、蓝牙接口和红外接口等),存储器204可以是高速RAM(random 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也可以是固态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存储器204还可以是独立于上述处理器202的存储装置。
如图5所示,网络接口606主要用于连接云服务器,与云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并交互的数据反馈至网络通信模块206,用户接口604可以连接客户端(用户端),与客户端进行数据交互,并将交互的数据反馈至接口模块208,而处理器202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204中存储的空调器的运行控制程序。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获取到室内均匀控温模式的运行指令后,首先检测上部区域温度与下部区域温度,以确定上下部区域温度的温差值,以根据温差值确定空调器的运行策略,进而基于该运行策略确定对应的运行参数,通过上述运行参数控制空调器运行,以使上部区域温度与下部区域温度之间的温差绝对值小于区域调节温差阈值,从而实现室内温度分布均匀,以提升用户体感舒适度。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应当注意的是,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部件或步骤。位于部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部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部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7)

1.一种运行控制方法,适用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调器的进风口与多个出风口之间设置蒸发器与多个风机组件,所述多个风机组件包括纵向自上至下设置的第一风机组件与第二风机组件,所述蒸发器包括与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对应设置的第一蒸发模块,与所述第二风机组件对应设置的第二蒸发模块,将所述空调器上的指定位置以上的房间区域确定为上部区域,将所述指定位置以下的房间区域确定为下部区域,所述上部区域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下部区域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运行控制方法包括:
响应于室内均匀控温模式的运行指令,获取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并确定为上部区域温度,以及获取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并确定为下部区域温度;
若所述上部区域温度与所述下部区域温度之间的温差绝对值大于预设的区域调节温差阈值,则控制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以将所述温差绝对值调整至小于或等于所述区域调节温差阈值,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包括所述第一蒸发模块和/或所述第二蒸发模块的控制参数;
所述第一蒸发模块上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第一蒸发模块的管温,与所述第二蒸发模块上设置有第四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第二蒸发模块的管温,所述第一蒸发模块上设置有控制冷媒流量的第一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二蒸发模块上设置有第二电子膨胀阀,所述控制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具体包括:
分别采集所述第一蒸发模块的管温与所述第二蒸发模块的管温,并分别确定为所述蒸发器的上部管温与下部管温;
计算所述上部管温与所述下部管温的平均值确定为所述蒸发器的管温均值;
根据所述上部管温与所述管温均值之间的关系,确定是否调节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和/或根据所述下部管温与所述管温均值之间的关系,确定是否调节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上部管温与所述管温均值之间的关系,确定是否调节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具体包括:
在制冷模式下,若所述上部管温小于第一下限阈值,则控制增加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若所述上部管温大于第一上限阈值,则控制减小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在制热模式下,若所述上部管温小于第一下限阈值,则控制减小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若所述上部管温大于第一上限阈值,则控制增加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其中,将所述管温均值确定为所述第一上限阈值,将所述管温均值与预设的开度调节温差阈值之间的差值确定为所述第一下限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增加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具体包括:根据第一调节频率与对应的开度增幅控制增加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所述控制减小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具体包括:根据第二调节频率与对应的开度降幅控制减小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下部管温与所述管温均值之间的关系,确定是否调节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具体包括:
在制冷模式下,若所述下部管温小于第二下限阈值,则控制增加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若所述下部管温大于第二上限阈值,则控制减小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在制热模式下,若所述下部管温小于第二下限阈值,则控制减小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若所述下部管温大于第二上限阈值,则控制增加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其中,将所述管温均值确定为所述第二下限阈值,将所述管温均值与所述预设的开度调节温差阈值的和确定为所述第二上限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增加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具体包括:根据第三调节频率与对应的开度增幅控制增加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所述控制减小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具体包括:根据第四调节频率与对应的开度降幅控制减小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具体还包括:
根据所述上部区域温度与所述上部管温之间的关系,确定是否调节所述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上部区域温度与所述上部管温之间的关系,确定是否调节所述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具体包括:
将所述上部区域温度与所述上部管温之间的温差值确定为第一温差值,若检测到所述第一温差值小于第三下限阈值,则控制降低所述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
若检测到所述第一温差值大于第三上限阈值,则控制提高所述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
其中,所述第三下限阈值小于所述第三上限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降低所述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具体包括:根据第五调节频率与对应的第一降速幅度控制降低所述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
所述控制提高所述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具体包括:根据第六调节频率与对应的第一增速幅度控制提高所述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还包括:
根据所述下部区域温度与所述下部管温之间的关系,确定是否调节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的转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下部区域温度与所述下部管温之间的关系,确定是否调节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的转速,具体包括:
将所述下部区域温度与所述下部管温之间的温差值确定为第二温差值,若检测到第二温差值小于第四下限阈值,则控制降低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的转速;
若检测到所述第二温差值大于第四上限阈值,则控制提高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的转速,
其中,所述第四下限阈值小于所述第四上限阈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降低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的转速,具体包括:根据第七调节频率与对应的第二降速幅度控制降低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的转速;
所述控制提高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的转速,具体包括:根据第八调节频率与对应的第二增速幅度控制提高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的转速。
12.根据权利要求8或11所述的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和/或所述第二风机组件降速后,还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下部区域温度小于第五下限阈值,则控制增加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的最大运行频率;
若检测到所述上部区域温度大于第五上限阈值,则控制减小所述压缩机的最大运行频率,
其中,所述第五下限阈值小于所述第五上限阈值,根据第九调节频率与对应的频率增幅控制增加所述最大运行频率,和/或根据第十调节频率与对应的频率降幅控制减小所述最大运行频率。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包括对旋设置的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为轴流风机,或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为斜流风机。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风机组件设有一个单风机,所述单风机为轴流风机、斜流风机、贯流风机和离心风机中的任意一种。
15.一种运行控制装置,适用于空调器,在所述空调器的进风口与多个出风口之间设置蒸发器与多个风机组件,所述多个风机组件包括纵向自上至下设置的第一风机组件与第二风机组件,所述蒸发器包括与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对应设置的第一蒸发模块,与所述第二风机组件对应设置的第二蒸发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行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能够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行控制方法限定的步骤。
16.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要求15所述的运行控制装置。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行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1910310141.6A 2019-04-17 2019-04-17 运行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0175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10141.6A CN110017587B (zh) 2019-04-17 2019-04-17 运行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10141.6A CN110017587B (zh) 2019-04-17 2019-04-17 运行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17587A CN110017587A (zh) 2019-07-16
CN110017587B true CN110017587B (zh) 2021-09-28

Family

ID=67191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10141.6A Active CN110017587B (zh) 2019-04-17 2019-04-17 运行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175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87198A (zh) * 2019-11-08 2020-03-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CN113494761A (zh) * 2020-03-19 2021-10-12 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送风控制方法、送风装置、送风***及存储介质
CN111473487B (zh) * 2020-04-07 2021-07-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空调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2304152B (zh) * 2020-10-26 2023-01-20 广东Tcl智能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换热***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94796B (zh) * 2020-11-27 2022-07-19 重庆海尔空调器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出风控制的方法、装置及空调
CN112460764B (zh) * 2020-11-30 2022-02-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856714B (zh) * 2021-02-19 2022-07-1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冷媒流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空调器
CN112984735B (zh) * 2021-02-23 2022-06-1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下出风空调的控制方法和下出风空调
CN112944628B (zh) * 2021-03-02 2022-07-0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石墨烯下出风空调的控制方法和石墨烯下出风空调
CN112984738B (zh) * 2021-03-15 2022-07-1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加湿下出风空调的控制方法和加湿下出风空调
CN113339969A (zh) * 2021-05-26 2021-09-03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空调制冷剂分流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CN113357779B (zh) * 2021-05-31 2023-01-13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空气调节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家电设备
CN113375270A (zh) * 2021-06-21 2021-09-10 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4413451A (zh) * 2022-02-24 2022-04-29 陈春明 一种立柜式家用空调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KR20240050704A (ko) * 2022-10-12 2024-04-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복수의 팬을 포함하는 실내기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13937A (en) * 1980-02-13 1981-09-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Detecting device for re-evaporation in air cooling apparatus
CN1119586C (zh) * 1996-10-30 2003-08-27 东芝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CN1465927A (zh) * 2002-07-05 2004-01-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控制空气调节器的方法
CN101038097A (zh) * 2006-03-15 2007-09-19 海尔集团公司 空调制冷***及制冷剂流量控制方法
CN101191644A (zh) * 2006-11-29 2008-06-04 海尔集团公司 一拖多空调冷媒流量智能分配***及其方法
CN101235985A (zh) * 2007-01-30 2008-08-06 夏普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01509693A (zh) * 2009-03-16 2009-08-19 宁波奥克斯电气有限公司 变频热泵空调室外机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
CN102506490A (zh) * 2011-11-09 2012-06-20 宁波奥克斯电气有限公司 一拖多变频空调制冷时室内机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
CN103375871A (zh) * 2012-04-16 2013-10-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能力的自动调节方法
CN103629789A (zh) * 2013-11-13 2014-03-12 青岛海尔软件有限公司 能够上下扫描检测温度进行温度控制的空调
CN104949308A (zh) * 2014-03-27 2015-09-30 广东美的集团芜湖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进风调控组件、***和进风调控方法
CN205174697U (zh) * 2015-10-15 2016-04-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列间空调***及控制装置
CN106196507A (zh) * 2016-08-19 2016-12-07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和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6813322A (zh) * 2015-11-30 2017-06-09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压力保护***以及空调制冷、制热压力保护方法
CN107367018A (zh) * 2017-07-11 2017-11-2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立式空调的控制方法
JP2018004131A (ja) * 2016-06-30 2018-01-11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CN107781945A (zh) * 2017-09-18 2018-03-0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变频空调的制冷控制方法
CN207196636U (zh) * 2017-07-11 2018-04-0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07365187U (zh) * 2017-05-16 2018-05-15 泉州市八戒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机房分布式热管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92813A (en) * 1979-03-08 1981-10-06 Whirlpool Corporation Adaptive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CN2769724Y (zh) * 2005-03-04 2006-04-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柜式多出风口空调器
CN2906406Y (zh) * 2006-03-07 2007-05-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双送风***空调器
CN104813110B (zh) * 2012-11-30 2020-05-1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CN108775621B (zh) * 2018-04-26 2021-01-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CN108592328A (zh) * 2018-04-27 2018-09-2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出风温度的控制方法以及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13937A (en) * 1980-02-13 1981-09-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Detecting device for re-evaporation in air cooling apparatus
CN1119586C (zh) * 1996-10-30 2003-08-27 东芝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CN1465927A (zh) * 2002-07-05 2004-01-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控制空气调节器的方法
CN101038097A (zh) * 2006-03-15 2007-09-19 海尔集团公司 空调制冷***及制冷剂流量控制方法
CN101191644A (zh) * 2006-11-29 2008-06-04 海尔集团公司 一拖多空调冷媒流量智能分配***及其方法
CN101235985A (zh) * 2007-01-30 2008-08-06 夏普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01509693A (zh) * 2009-03-16 2009-08-19 宁波奥克斯电气有限公司 变频热泵空调室外机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
CN102506490A (zh) * 2011-11-09 2012-06-20 宁波奥克斯电气有限公司 一拖多变频空调制冷时室内机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
CN103375871A (zh) * 2012-04-16 2013-10-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能力的自动调节方法
CN103629789A (zh) * 2013-11-13 2014-03-12 青岛海尔软件有限公司 能够上下扫描检测温度进行温度控制的空调
CN104949308A (zh) * 2014-03-27 2015-09-30 广东美的集团芜湖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进风调控组件、***和进风调控方法
CN205174697U (zh) * 2015-10-15 2016-04-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列间空调***及控制装置
CN106813322A (zh) * 2015-11-30 2017-06-09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压力保护***以及空调制冷、制热压力保护方法
JP2018004131A (ja) * 2016-06-30 2018-01-11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CN106196507A (zh) * 2016-08-19 2016-12-07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和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207365187U (zh) * 2017-05-16 2018-05-15 泉州市八戒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机房分布式热管理装置
CN107367018A (zh) * 2017-07-11 2017-11-2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立式空调的控制方法
CN207196636U (zh) * 2017-07-11 2018-04-0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07781945A (zh) * 2017-09-18 2018-03-0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变频空调的制冷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17587A (zh) 2019-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17587B (zh) 运行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017586B (zh) 运行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017588B (zh) 运行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518803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974230B (zh) 运行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373516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WO2020181589A1 (zh) 运行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945429A (zh) 运行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520864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800457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759003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121244A (zh)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11174386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579236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848806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与装置
CN109612039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4113920A1 (zh)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08302691A (zh) 空调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09140727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234413B (zh) 空调送风的控制方法、控制***、电子设备和储存介质
CN112325450A (zh) 智能空调器控制参数的获取方法与控制设备
CN109323402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264817A (zh) 运行控制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空调器
CN111207498A (zh) 空调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服务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412606B (zh) 基于空调器的涡环生成方法、空调器、存储介质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