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62624A - 通信装置、由其执行的方法和非瞬态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装置、由其执行的方法和非瞬态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62624A
CN109862624A CN201811123818.7A CN201811123818A CN109862624A CN 109862624 A CN109862624 A CN 109862624A CN 201811123818 A CN201811123818 A CN 201811123818A CN 109862624 A CN109862624 A CN 1098626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ernal device
case
communication device
state
pri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2381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62624B (zh
Inventor
柴田武志
朝仓弘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8626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626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626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626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04W76/16Involving differ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e.g. a packet-switched [PS] bearer in combination with a circuit-switched [CS] bear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装置、由其执行的方法和非瞬态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一种通信装置可以在与外部装置建立第一无线连接的情况下与所述外部装置建立第二无线连接,确定是否从所述外部装置接收到预定信号,且根据所述确定来确定维持时间。所述维持时间可以是在所述第二无线连接已断开之后用于将所述通信装置的状态保留在母站状态中的时间。在确定接收到所述预定信号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维持时间和比所述第一维持时间长的第二维持时间中的一个确定为维持时间,且在确定未接收到所述预定信号的情况下,可以将所述第一维持时间和所述第二维持时间中的另一个确定为所述维持时间。

Description

通信装置、由其执行的方法和非瞬态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技术领域
本文的公开内容公开了一种使得通信装置能够建立与外部装置的无线连接的技术。
背景技术
美国专利申请公告号2013/260818公开了一种技术,通过该技术,响应于执行诸如NFC(近场通信的缩写)通信的短程无线通信,在一对通信装置之间建立根据Wi-Fi方案的无线连接。
此外,日本专利申请公告号2012-129898公开例如由Wi-Fi联盟制定的Wi-FiDirect(注册商标)方案所支持的、所谓的持久性(Persistent)功能。持久性功能是在外部装置根据WFD方案建立与通信装置的无线连接的情况下存储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无线信息,并且使得在无线连接已断开之后能够通过使用所存储的无线信息来与通信装置重新建立无线连接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文的公开内容公开一种能够根据外部装置的类型(例如,根据持久性功能的存在或不存在)来执行操作的通信装置。
本文公开的通信装置可以包括:第一无线接口;第二无线接口,经由第二无线接口的无线通信可以执行的最大距离大于经由第一无线接口的无线通信可以执行的最大距离;建立单元,其被配置成:在与外部装置建立了经由第一无线接口的第一无线连接的情况下,与外部装置建立经由第二无线接口的第二无线连接,以使得外部装置作为子站参与其中通信装置作为母站操作的无线网络;第一确定单元,其被配置成:在与外部装置建立第二无线连接的情况下,确定是否从外部装置接收到预定信号,其中,在外部装置是第一类型外部装置的情况下,可以从第一类型外部装置接收到预定信号,以及在外部装置是不同于第一类型外部装置的第二类型外部装置的情况下,可能未从第二类型外部装置接收到预定信号;第二确定单元,其被配置成:根据是否接收到预定信号的确定来确定维持时间,维持时间是在与外部装置的第二无线连接已断开之后不存在作为无线网络的子站操作的子站装置的情况下将通信装置的状态保留在母站状态中的时间,母站状态是通信装置作为无线网络的母站操作的状态;以及转变单元,其被配置成:在没有子站装置参与无线网络的情况下已经经过确定的维持时间的情况下,将通信装置的状态从母站状态转变为特定状态,其中通信装置不作为无线网络的母站或子站操作,其中第二确定单元可以被配置成:在确定从外部装置接收到预定信号的情况下,将第一维持时间和比第一维持时间长的第二维持时间中的一个确定为维持时间,以及在确定未从外部装置接收到预定信号的情况下,将第一维持时间和第二维持时间中的另一个确定为维持时间。
根据上述配置,在与外部装置建立第二无线连接的情况下,通信装置根据是否从外部装置接收到预定信号来将第一维持时间和第二维持时间中的一个确定为维持时间。在外部装置是第一类型外部装置的情况下,接收到预定信号,而在外部装置是第二类型外部装置的情况下,未接收到预定信号。因此,通信装置可以根据外部装置的类型来确定彼此不同的维持时间。因此,通信装置可以根据外部装置的类型来执行操作。
通信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预定信号接收单元,其被配置成:在外部装置是第一类型外部装置的情况下,通过使用第二无线连接,经由第二无线接口来从第一类型外部装置接收预定信号。
通信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认证信息接收单元,其被配置成:在外部装置是第一类型外部装置的情况下,通过使用第二无线连接,经由第二无线接口来从第一类型外部装置接收认证信息;以及成功信息发送单元,其被配置成:在使用认证信息的认证成功的情况下,通过使用第二无线连接,经由第二无线接口向第一类型外部装置发送成功信息,成功信息指示认证成功,其中预定信号接收单元可以被配置成:响应于发送向第一类型外部装置成功信息,从第一类型外部装置接收预定信号。
第一无线接口可以被配置成通过使用第一无线连接来向外部装置发送认证信息。
预定信号可以是根据HTTP(超文本传送协议的缩写)的信号。
第一无线接口可以被配置成:通过使用第一无线连接来向外部装置发送特定信息,特定信息指示能够将第一维持时间和第二维持时间中的任一个确定为通信装置的维持时间,且预定信号接收单元可以被配置成:在外部装置是第一类型外部装置的情况下,响应于将特定信息发送到第一类型外部装置,从第一类型外部装置接收预定信号。
特定信息可以包括认证信息,其中通信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认证信息接收单元,其被配置成:通过使用第二无线连接,经由第二无线接口来从第一类型外部装置接收认证信息;以及成功信息发送单元,其被配置成:在使用认证信息的认证成功的情况下,通过使用第二无线连接,经由第二无线接口向第一类型外部装置发送成功信息,成功信息指示认证成功,其中预定信号接收单元可以被配置成:响应于向第一类型外部装置发送成功信息,从第一类型外部装置接收预定信号。
第二类型外部装置可以是下述装置:在通信装置的状态已从母站状态转变到特定状态之后,在不重新建立与通信装置的第一无线连接的情况下,能够重新建立与通信装置的第二无线连接,第一类型外部装置可以是下述装置:在通信装置的状态已从母站状态转变到特定状态之后,除非重新建立与通信装置的第一无线连接,否则不能重新建立与通信装置的第二无线连接,第一维持时间和第二维持时间中的一个可以是第二维持时间,以及第一维持时间和第二维持时间中的另一个可以是第一维持时间。
第一维持时间可以是等于0或更长的时间。
本文的公开内容进一步公开一种存储用于终端装置的计算机可读指令的非瞬态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其中计算机可读指令在由终端装置的处理器执行时致使终端装置:在与通信装置建立了经由终端装置的第一无线接口的第一无线连接的情况下,与通信装置建立经由终端装置的第二无线接口的第二无线连接,以便作为子站参与其中通信装置作为母站操作的无线网络,经由第二无线接口的无线通信可以执行的最大距离大于经由第一无线接口的无线通信可以执行的最大距离;以及在与通信装置建立第二无线连接的情况下,通过使用第二无线连接,经由第二无线接口向通信装置发送预定信号,其中预定信号可以是用于指示通信装置使用第一维持时间和比第一维持时间长的第二维持时间之中的第二维持时间作为通信装置的维持时间的信号,并且维持时间可以是在与终端装置的第二无线连接已断开之后不存在作为无线网络的子站操作的子站装置的情况下将通信装置的状态保留在母站状态中的时间,母站状态是通信装置作为无线网络的母站操作的状态。
用于实现上述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指令和存储该计算机可读指令的非瞬态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也是新颖且有用的。上述终端装置自身和终端装置的控制方法也是新颖且有用的。此外,包括上述通信装置和外部装置(或终端装置)的通信***也是新颖且有用的。
附图说明
图1展示通信***的配置;
图2展示其中建立移动终端50A与打印机10之间的Wi-Fi连接的情况A的序列图;
图3展示其中建立移动终端50B与打印机10之间的Wi-Fi连接的情况B的序列图;
图4展示从图2和图3继续的序列图;以及
图5展示其中建立移动终端50A与打印机100之间的Wi-Fi连接的情况C的序列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信***2的配置)
如图1中所示,通信***2包括打印机10、打印机100和移动终端50(即,50A和50B)。打印机10能够与移动终端50中的每一个建立无线连接,且形成打印机10和移动终端50中的一个所属的无线网络以及打印机10和移动终端50中的另一个所属的无线网络。类似地,打印机100还能够形成打印机100和移动终端50中的一个所属的无线网络以及打印机100和移动终端50中的另一个所属的无线网络。应注意,在下文中可以将网络称为“NW”。
(打印机10的配置)
打印机10是能够执行打印功能的***装置(即,移动终端50的***装置),且包括MAC地址“M10”。打印机10包括操作单元12、显示单元14、打印执行单元16、Wi-Fi接口20(接口在下文中将被称为“I/F”)、NFC I/F 22、和控制器30。
操作单元12包括多个密钥。用户可通过操作操作单元12来向打印机10输入各种指令。显示单元14是用于显示各种类型的信息的显示器。显示单元14用作所谓的触控面板(即,作为操作单元)。打印执行单元16包括喷墨方案、或激光方案等的打印机制。
Wi-Fi I/F 20是用于执行Wi-Fi通信的I/F,Wi-Fi通信是根据Wi-Fi方案的无线通信。Wi-Fi方案是基于例如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的缩写)标准802.11和符合其的标准(例如,802.11a、11b、11g、11n等)的无线通信方案。Wi-Fi I/F 20尤其支持由Wi-Fi联盟所制定的WFD(Wi-Fi Direct(注册商标)的缩写)方案。WFD方案是在Wi-Fi联盟所创建的标准文档“Wi-Fi对等型(P2P)技术规范版本1.5”中描述的无线通信方案。
打印机10可以在根据WFD方案的G/O(群组所有者的缩写)状态、CL(客户端的缩写)状态、和装置状态中的任一个中操作。在打印机10在G/O状态中操作的情况下,打印机10可以形成WFDNW,其中打印机10作为母站(即,作为G/O)操作且外部装置作为子站操作。此外,在外部装置在G/O状态中操作的情况下,打印机10在CL状态中操作且可以作为子站(即,作为CL)参与由外部装置形成的WFDNW。装置状态是既不是G/O状态也不是CL状态的状态,也就是说,是打印机10未建立与外部装置的无线连接的状态。
明确地说,在WFD方案的G/O状态下进行操作的情况下,打印机10可以形成如下所述的WFDNW。例如,在外部装置支持WFD方案的情况下,通过执行根据WFD方案的连接处理并建立根据WFD方案的无线连接,打印机10可以使外部装置作为WFD方案的CL而参与WFDNW。同时,例如,在外部装置不支持WFD方案的情况下(即,在外部装置是所谓的传统装置的情况下),通过执行根据并非WFD方案的普通Wi-Fi方案的连接过程且建立根据普通Wi-Fi方案的无线连接,打印机10可以致使外部装置作为传统装置而参与WFDNW。在下文中,根据普通Wi-Fi方案的无线连接和根据WFD方案的无线连接将分别被称为“普通Wi-Fi连接”和“WFD连接”。此外,“普通Wi-Fi连接”和“WFD连接”可以统称为“Wi-Fi连接”。
NFC I/F 22是用于执行根据NFC方案的NFC通信的I/F。NFC方案是基于国际标准——诸如ISO/IEC14443、15693和18092——的无线通信方案。在下文中,根据NFC方案的无线连接将被称为“NFC连接”。
此处,描述Wi-Fi I/F 20与NFC I/F 22之间的区别。经由Wi-Fi I/F 20的Wi-Fi通信的通信速度(例如,最大通信速度是11至600Mbps)比经由NFC I/F 22的NFC通信的通信速度(例如,最大通信速度是100至424Kbps)快。此外,经由Wi-Fi I/F 20的Wi-Fi通信中的载波频率(例如,2.4GHz频带或5.0GHz频带)与经由NFC I/F 22的NFC通信中的载波频率(例如,13.56MHz频带)不同。此外,经由Wi-Fi I/F 20的Wi-Fi通信可以执行的最大距离(例如,最大约100m)比经由NFC I/F 22的NFC通信可以执行的最大距离(例如,最大约10cm)大。
控制器30包括CPU 32和存储器34。CPU 32根据存储在存储器34中的程序36来执行各种处理。存储器34由易失性存储器、和非易失性存储器等构成。此外,存储器34存储用户信息38。用户信息38是用于用户认证的信息,且包括用户名和认证密码。此外,存储器34可以存储无线信息WI1。无线信息WI1包括用于其中打印机10作为G/O操作的WFDNW的SSID和密码。
打印机100包括与打印机10相同的配置,不同之处在于打印机100包括MAC地址“M100”且不存储用户信息38。
(移动终端50A的配置)
移动终端50A是便携式终端装置,诸如蜂窝式电话、智能电话、PDA、膝上型PC、平板型PC、便携式音乐播放器、和便携式电影播放器。移动终端50A包括操作单元52、显示单元54、Wi-Fi I/F 70、NFC I/F 72、和控制器80。
操作单元52包括多个密钥。用户可以通过操作操作单元52来向移动终端50A输入各种指令。显示单元54是用于显示各种类型的信息的显示器。显示单元54还用作所谓的触控面板(即,作为操作单元)。
Wi-Fi I/F 70是用于执行根据Wi-Fi方案的无线通信的I/F。Wi-Fi I/F 70不支持WFD方案。也就是说,移动终端50A是可以建立普通Wi-Fi连接但不能建立WFD连接的传统装置。NFC I/F 72与打印机10的NFC I/F 22相同。
控制器80包括CPU 82和存储器84。CPU 82根据存储在存储器84中的程序86A、88A中的每一个来执行各种过程。OS(操作***的缩写)程序86A是用于控制移动终端50A的各种基本操作的程序。在本实施例中,OS程序86A是iOS(注册商标)平台的OS。此外,iOS打印应用程序88A是由打印机10的供应商提供的应用程序,且例如从因特网上的服务器安装到移动终端50A。打印应用程序88A是用于在移动终端50A与打印机10之间建立Wi-Fi连接并用于在移动终端50A与打印机10之间执行目标数据(例如,打印数据等)的通信的应用程序。在下文中,打印应用程序可以被简单地称为“app”。
(移动终端50B的配置)
移动终端50B包括与移动终端50A的配置几乎相同的配置。然而,移动终端50B的Wi-Fi I/F支持WFD方案。也就是说,移动终端50B是可以建立普通Wi-Fi连接和WFD连接的WFD装置。此外,移动终端50B的存储器存储OS程序86B和app 88B,而非OS程序86A和app88A。在本实施例中,OS程序86B是Android(注册商标)平台的OS。Android app 88B为移动终端50B提供与iOS app 88A基本上相同的功能,然而,如稍后将描述地,其与app 88A存在不同之处。
(情况A;图2)
接着,将参考图2描述在打印机10的操作状态是装置状态的情况下在打印机10与作为传统装置的移动终端50A之间建立Wi-Fi连接的情况A。在下文中,为了容易理解,将利用装置(即,打印机10、移动终端50A、50B)作为动作的主体而非利用CPU作为动作的主体来描述由装置10、50的CPU 32、82等执行的操作。此外,在图2和后续的附图中,NFC通信用粗线箭头表示,Wi-Fi通信用细线箭头表示。
在WFD功能被禁用的状态下(即,在打印机10既不处于G/O状态、CL状态,也不处于装置状态的状态下),在操作单元12中执行用于启用WFD功能的操作的情况下,打印机10在装置状态下操作。在转变到装置状态时,CPU 32决定要在打印机10作为G/O操作的WFDNW中使用的SSID“X10”和密码“P10”。
当用于激活app 88A的操作由用户执行时,在T100,移动终端50A激活app 88A。由此,移动终端50A根据app 88A执行以下处理中的每一个。当在T102用户使移动终端50A靠近打印机10时,在T104,在移动终端50A的NFC I/F 72与打印机10的NFC I/F 22之间建立NFC连接。
当在T104建立NFC连接时,在T106,打印机10通过使用NFC连接来将SSID“X10”、密码“P10”和用户信息38发送到移动终端50A。接着,在T108,打印机10从装置状态转变到G/O状态。在此情况下,打印机10将包括SSID“X10”和密码“P10”的无线信息WI1存储在存储器34中。
当在T112接收到从移动终端50A通过广播发送的探测请求时,在T114,打印机10将包括SSID“X10”的探测响应发送到移动终端50A。
在T106,移动终端50A已经从打印机10接收到SSID“X10”。因此,在T114在移动终端50A从包括打印机10的多个装置接收到多个探测响应的情况下,其可以从多个探测响应识别包括SSID“X10”的探测响应。接着,移动终端50A执行以下处理中的每一个,以便建立与作为所识别探测响应的发送者的打印机10的Wi-Fi连接。
当在T114从打印机10接收到探测响应时,在T116,移动终端50A将包括SSID“X10”的探测请求(即,单播探测请求)发送到打印机10。
当在T116从移动终端50A接收到探测请求时,在T118,打印机10将包括SSID“X10”的探测响应发送到移动终端50A。
当在T118从打印机10接收到探测响应时,在T120,移动终端50A执行与打印机10的连接处理(认证、关联、四次握手等的通信)。在T106移动终端50A已经接收到其中打印机10作为G/O操作的WFDNW的SSID“X10”和密码“P10”。因此,移动终端50A执行包括将SSID“X10”和密码“P10”发送到打印机10的连接处理。
在执行与移动终端50A的连接处理的过程中,在T120,打印机10从移动终端50A接收SSID“X10”和密码“P10”。由于对这些信息的认证被执行并且成功,所以在T122打印机10建立与移动终端50A的普通Wi-Fi连接并使移动终端50A作为传统装置(即,作为子站)参与其中打印机10作为G/O操作的WFDNW。
当在T122建立与打印机10的普通Wi-Fi连接并作为传统装置参与其中打印机10作为G/O操作的WFDNW时,在T124,移动终端50A向打印机10发送HTTP(超文本传送协议的缩写)请求。此HTTP请求不包括用户信息38。
当在T124从移动终端50A接收到HTTP请求时,在T126,打印机10将包括信息“未经授权”的HTTP响应发送到移动终端50A。信息“未经授权”是指示用户信息38的认证不成功的信息。也就是说,由于在T124打印机10接收到不包括用户信息38的HTTP请求,所以打印机10通知移动终端50A用户信息38的认证不成功。
在T106移动终端50A已经从打印机10接收到用户信息38。因此,在T128,移动终端50A向打印机10发送包括所接收的用户信息38的HTTP请求。
当在T128接收到包括用户信息38的HTTP请求时,在T129,打印机10执行用于用户信息38的认证。在被包括在HTTP请求中的用户信息38与存储器34中的用户信息38一致的情况下,打印机10确定用于用户信息38的认证是成功的(T129的是),且在T130将包括信息“OK”的HTTP响应发送到移动终端50A。信息“OK”是指示用户信息38的认证成功的信息。
当在T130接收到包括信息“OK”的HTTP响应时,在T132,移动终端50A将包括长时间G/O命令的HTTP请求发送到打印机10。长时间G/O命令是用于指示打印机10使用第一维持时间和比第一维持时间长的第二维持时间之中的第二维持时间作为打印机10的维持时间的命令。维持时间是在打印机10与移动终端50A之间建立的Wi-Fi连接(参见T122)已断开之后不存在作为WFDNW的子站操作的子站装置的情况下将打印机10的状态维持在G/O状态的时间。具体来说,移动终端50A例如通过HTTP的POST方法或PUT方法来将包括长时间G/O命令的HTTP请求发送到打印机10。其后,移动终端50A进行到T134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被包括在HTTP请求中的用户信息与存储器34中的用户信息38不一致的情况下,打印机10确定用于用户信息38的认证失败(T129的否),且在未执行T130和T132的情况下进行到T134的处理。例如,存在在移动终端50A不包括app 88A(即,未执行T100)的情况下执行T102至T106的可能性。在此情况下,移动终端50A不能解释在T106所接收的用户信息38,其结果是即使在T126接收到HTTP响应的情况下,移动终端50A也不将包括用户信息38的HTTP请求发送到打印机10。在此类情况下,用户信息38的认证失败。
在T134,打印机10从移动终端50A接收打印数据。接着,在T136,打印机10将所接收的打印数据供应给打印执行单元16,并将由打印数据表示的图像打印到打印介质上。
(情况B;图3)
接着,将参考图3描述在打印机10的操作状态是装置状态的情况下在打印机10与作为WFD装置的移动终端50B之间建立Wi-Fi连接的情况B。
T200至T214与图2的T100至T114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通信目标是移动终端50B而非移动终端50A。由于移动终端50B是WFD装置,所以T216及其后续处理根据WFD方案来执行。
具体来说,响应于在T216从移动终端50B接收到提供发现请求,在T218,打印机10将提供发现响应发送到移动终端50B。提供发现请求及其响应是WFD方案唯一的通信。接着,响应于在T220从移动终端50B接收到包括SSID“X10”的探测请求时,在T222,打印机10将包括SSID“X10”的探测响应发送到移动终端50B。
接着,在T224,打印机10执行与移动终端50B的连接处理。此连接处理包括WSC交换,与图2中T120的连接处理不同。在WSC交换中,SSID“X10”和密码“P10”被从打印机10发送到移动终端50B。接着,打印机10从移动终端50B接收SSID“X10”和密码“P10”并执行这些信息的认证,其结果是认证成功。因而,在情况B中,在WSC交换中将密码“P10”发送到移动终端50B,且因此在T206的NFC通信中不必将密码“P10”发送到移动终端50B。然而,如同在图2的情况A中,未在与作为传统装置的移动终端50A的连接处理中执行WSC交换,且因此未将密码“P10”从打印机10发送到移动终端50A。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打印机10在NFC通信中将密码“P10”发送到移动终端50A和50B(图2的T106,图3的T206),使得打印机10可以与作为传统装置的移动终端50A建立Wi-Fi连接。在T226,打印机10建立与移动终端50B的WFD连接,并使移动终端50B作为CL(即,作为子站)参与其中打印机10作为G/O操作的WFDNW。
即使当在T226建立与打印机10的WFD连接并作为CL参与其中打印机10作为G/O操作的WFDNW时,移动终端50B也不将HTTP请求(参见图2的T124)发送到打印机10。因而,Android app 88B被配置在建立与打印机10的Wi-Fi连接之后不发送HTTP请求。将在其后执行的T232和T234与图2的T134和T136相同。
(情况A和情况B的延续;图4)
接着,将参考图4描述在打印机10已执行打印处理之后(即,在图2的情况A和图3的情况B之后)由装置10、50执行的处理。在本实施例中,在移动终端50(在图2的情况A中是50A,在图3的情况B中是50B)与打印机10之间的Wi-Fi连接已断开之后,打印机10确定第一维持时间(即,300秒)和第二维持时间(即,24小时)中的一个。
在T300,打印机10断开与移动终端50的Wi-Fi连接。例如,当移动终端50被置于远离打印机10的位置,使得打印机10与移动终端50之间的距离达到无法执行其间的Wi-Fi通信的距离时,Wi-Fi连接断开。在此情况下,参与打印机10所形成的WFDNW的子装置的数目变为零。
当参与WFDNW的子装置的数目变为零时,在T302,打印机10确定是否已从移动终端50接收到长时间G/O命令。在图2的情况A之后执行图4的处理的情况下,在图2的T132,打印机10已经从移动终端50A接收到长时间G/O命令。因此,在此情况下,在T302打印机10确定是,且在T304确定第二维持时间(即,24小时)作为其维持时间。
当在图2的T122建立与打印机10的普通Wi-Fi连接时,移动终端50A存储SSID“X10”和密码“P10”。其后,在移动终端50A未与任何装置建立普通Wi-Fi连接的情况下,移动终端50A通过广播定期地发送探测请求以搜索移动终端50A周围的母站。因此,当使移动终端50A靠近打印机10同时打印机10保留在G/O状态中时,响应于T306通过广播发送探测请求,在T308,移动终端50A从打印机10接收包括SSID“X10”的探测响应。
当在T308从打印机10接收到探测响应时,移动终端50A确定被包括在探测响应中的SSID“X10”与所存储的SSID“X10”一致,且试图与作为探测响应的发送者的打印机10建立普通Wi-Fi连接。也就是说,响应于在T310发送包括SSID“X10”的探测请求,在T312,移动终端50A从打印机10接收包括SSID“X10”的探测响应。接着,在T314,移动终端50A通过使用所存储的SSID“X10”和密码“P10”来执行连接处理(认证、关联、四次握手等的通信,与图2的T120相同)。因此,在T316,移动终端50A重新建立与打印机10的普通Wi-Fi连接,并作为传统装置再次参与其中打印机10作为G/O操作的WFDNW。
当在T316与移动终端50A重新建立普通Wi-Fi连接并使移动终端50A作为传统装置参与WFDNW时,打印机10停止对维持时间的计数。接着,当与移动终端50A的普通Wi-Fi连接再次断开时,打印机10在T302再次确定是,且在T304再次确定第二维持时间(即,24小时)作为维持时间。
另一方面,在图3的情况B之后执行图4的处理的情况下,在图3的处理中打印机10尚未从移动终端50B接收到长时间G/O命令。因此,打印机10在T302确定否,且在T320确定第一维持时间(即,300秒)作为其维持时间。接着,在没有子装置参与WFDNW的情况下已经经过第一维持时间(即,300秒)的情况下,在T322,打印机10从G/O状态转变到装置状态。
当在图3的T226建立与打印机10的WFD连接时,移动终端50B存储SSID“X10”和密码“P10”。此外,移动终端50B存储被包括在从打印机10接收的每一信号(例如,T214的探测响应等)中的打印机10的MAC地址“M10”。特别地,作为WFD装置的移动终端50B支持在WFD方案中采用的持久性功能,并将SSID“X10”、密码“P10”和MAC地址“M10”存储为持久性信息。持久性功能是用于在G/O与CL之间的WFD连接断开之后G/O和CL都不存在的情况下(即,在一对装置中的每一个处于装置状态中的情况下)重新建立WFD连接的功能。在移动终端50B未与任何装置建立WFD连接的情况下,移动终端50B通过广播定期地发送探测请求,以搜索移动终端50B过去与其建立WFD连接的WFD装置。因此,当在打印机10已转变到装置状态之后使移动终端50B靠近打印机10时,响应于在T326通过广播发送探测请求,在T328移动终端50B从打印机10接收包括MAC地址“M10”的探测响应。在此阶段,打印机10未处于G/O状态(即,打印机10处于装置状态),且因此探测响应不包括WFDNW的SSID“X10”。
当在T328接收到来自打印机10的包括MAC地址“M10”的探测响应时,移动终端50B确定被包括在该探测响应中的MAC地址“M10”与被包括在所存储的持久性信息中的MAC地址“M10”一致,且试图与作为该探测响应的发送者的打印机10重新建立WFD连接。也就是说,响应于在T340发送包括MAC地址“M10”的探测请求,在T342,移动终端50B从打印机10接收包括MAC地址“M10”的探测响应。
当在T340和T342执行包括MAC地址“M10”的探测请求和探测响应的通信时,在T350,打印机10向移动终端50B发送邀请请求。邀请请求是WFD方案唯一的命令,且是用于请求参与其中打印机10作为G/O操作的WFDNW的命令。接着,在T352,打印机10从移动终端50B接收包括信息“OK”的邀请响应。
当在T352从移动终端50B接收到邀请响应时,在T360,打印机10从装置状态转变到G/O状态。其后,通过执行与图3的T216至T224相同的处理,在T370,打印机10重新建立与移动终端50B的WFD连接,并使移动终端50B作为CL而再次参与其中打印机10作为G/O操作的WFDNW。
(情况C(比较示例);图5)
接着,作为比较示例,将描述在不同于打印机10的打印机100与作为传统装置的移动终端50A之间建立Wi-Fi连接的情况C。当转变到装置状态时,打印机100决定要在其中打印机100作为G/O操作的WFDNW中使用的SSID“X100”和密码“P100”。
T400至T426与图2的T100至T126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通信目标是打印机100而非打印机10,且使用SSID“X100”和密码“P100”。然而,由于打印机100不存储用户信息(参见图1中打印机10的用户信息38),所以打印机100不向移动终端50A发送用户信息。
在T406,移动终端50A不接收用户信息38,且因此即使在T426接收到HTTP响应,也不向打印机100发送包括用户信息的HTTP请求。由此,与情况A不同,移动终端50A不向打印机100发送长时间G/O命令。随后执行的T434和T436与图2的T134和T136相同。
其后,在T500,打印机100断开与移动终端50A的Wi-Fi连接。在此情况下,参与打印机100所形成的WFDNW的子装置的数目变为零。
如上所述,在本情况C中,打印机100不从移动终端50A接收长时间G/O命令,且因此当参与WFDNW的子装置数目变为零时,在T520,打印机100确定第一维持时间(即,300秒)作为其维持时间。接着,在没有子装置参与WFDNW的情况之下已经经过第一维持时间(即,300秒)的情况下,在T522,打印机100从G/O状态转变到装置状态。
其后,移动终端50A通过广播定期地发送探测请求,以搜索移动终端50A周围的母站。因此,响应于在T526通过广播发送探测请求,在T528,移动终端50A从打印机100接收探测响应。由于打印机100在装置状态中操作,所以此探测响应不包括SSID“X100”但包括MAC地址“M100”。
当在T422建立与打印机100的普通Wi-Fi连接时,移动终端50A存储SSID“X100”和密码“P100”。然而,由于在T528接收的探测响应不包括与所存储SSID“X100”一致的SSID,所以移动终端50A不能执行用于与作为探测响应的发送者的打印机100建立普通Wi-Fi连接的处理(T416至T422的处理)。此外,由于移动终端50A是不支持WFD方案的传统装置,所以其也不能执行图4的T340至T352的处理。因而,在本情况C中,移动终端50A必须重新建立与打印机100的NFC连接并执行与T402至T422相同的处理,以便在与打印机100断开连接之后重新建立与打印机100的Wi-Fi连接。
(本实施例的效果)
与上述情况相反,如图2的情况A中所示,在与打印机10的普通Wi-Fi连接已建立的情况下(图2的T122),移动终端50A向打印机10发送长时间G/O命令(T132)。由此,打印机10确定比第一维持时间(即,300秒)长的第二维持时间(即,24小时)作为其维持时间(图4的T304)。因此,即使打印机10与移动终端50A之间的Wi-Fi连接断开,打印机10保留在G/O状态中持续相对长的时间段。由此,移动终端50A可以自动地重新建立与打印机10的普通Wi-Fi连接(图4的T306至T316),而不需要通过用户使移动终端50A靠近打印机10来建立NFC连接。因此,用户的便利性得到改善。
另一方面,在图3的情况B中,在与打印机10建立Wi-Fi连接的情况下(图3的T226),移动终端50B不向打印机10发送长时间G/O命令。由此,打印机10确定比第二维持时间短的第一维持时间作为其维持时间(图4的T320)。因此,在打印机10与移动终端50B之间的Wi-Fi连接已断开之后,打印机10迅速地从G/O状态转变到装置状态(T322)。由此,可以降低打印机10上的处理负载。即使当打印机10转变到装置状态时,由于移动终端50B支持持久性功能,所以用户的便利性也不会恶化。也就是说,在用户没有通过使移动终端50B靠近打印机10来建立NFC连接的情况下,移动终端50B可以使打印机10从装置状态转变到G/O状态,并自动重新建立与打印机10的Wi-Fi连接(T326至T370)。
如上所述,打印机10可以根据连接目标装置是作为传统装置的移动终端50A还是作为WFD装置的移动终端50B来确定不同的维持时间,且可以根据装置类型来执行适当的操作。
此外,在未接收到长时间G/O命令的情况下,打印机10确定大于零的值(在本实施例中是300秒)作为第一维持时间(图4的T320)。由此,即使打印机10与移动终端50B之间的Wi-Fi连接例如由于打印机10与移动终端50B之间的不稳定通信状态等而意外断开,打印机10仍保留在G/O状态中。因此,移动终端50B可以迅速地与打印机10重新建立Wi-Fi连接。具体来说,移动终端50B可以仅仅通过执行图4的T326至T342的处理和图3的T224的处理来重新建立与打印机10的Wi-Fi连接。因此,不需要执行T350至T360的处理,且因此可以迅速地重新建立Wi-Fi连接。
此外,打印机10通过使用NFC连接来向移动终端50A发送用户信息38(图2的T106)。由此,打印机10可以接收包括用户信息38的HTTP请求(T128)而无需移动终端50A的用户执行用户信息的输入。因此,用户的便利性得到改善。此外,在用户信息38的认证成功的情况下,打印机10从移动终端50A接收长时间G/O命令(T132)且确定第二维持时间作为维持时间。换句话说,即使从不包括iOS app88A的移动终端接收到不包括用户信息38的HTTP请求,用户信息38的认证失败,且因此打印机10不接受来自该移动终端的HTTP请求。由此,如果接收到从认证失败的移动终端发送的长时间G/O命令,那么打印机10不根据长时间G/O命令来确定第二维持时间。仅根据来自包括iOS app 88A的移动终端50A的指令,打印机10可以保留在G/O状态中持续长时间段。
(对应关系)
打印机10、NFC I/F 22和Wi-Fi I/F 20分别是“通信装置”、“(通信装置的)第一无线接口”、和“(通信装置的)第二无线接口”的示例。NFC连接和Wi-Fi连接分别是“第一无线连接”和“第二无线连接”的示例。移动终端50A和移动终端50B分别是“第一类型外部装置”和“第二类型外部装置”的示例。长时间G/O命令是“预定信号”的示例。300秒和24小时分别是“第一维持时间”和“第二维持时间”的示例。G/O状态和装置状态分别是“母状态”和“特定状态”的示例。图2的T106的通过使用NFC连接而发送的用户信息38和T128的包括用户信息38的HTTP请求是“认证信息”的示例。图2的T130的包括信息“OK”的HTTP响应是“成功信息”的示例。图2的T106的通过使用NFC连接而发送的用户信息38是“特定信息”的示例。NFC I/F72和Wi-Fi I/F 70分别是“(终端装置的)第一无线接口”和“(终端装置的)第二无线接口”的示例。
图2的T122和图3的T226是通过“(使通信装置)建立第二无线连接”而执行的处理的示例。图4的T302是通过“确定是否接收到预定信号”而执行的处理的示例。图4的T304和T320是通过“确定维持时间”而执行的处理的示例。图4的T322是通过“将通信装置的状态从母站状态转变到特定状态”而执行的处理的示例。图2的T122是通过“(使终端装置)建立第二无线连接”而执行的处理的示例。图2的T132是通过“发送预定信号”而执行的过程的示例。
(变体1)移动终端50B可以发送HTTP请求,而非移动终端50A。也就是说,app 88A可以被配置成不发送HTTP请求,且app 88B可以被配置成发送HTTP请求。在此情况下,打印机10可以在从包括app 88B的移动终端50B(即,WFD装置)接收到长时间G/O命令的情况下确定第一维持时间(即,300秒),且可以在未从包括app 88A的移动终端50A(即,传统装置)接收到长时间G/O命令的情况下确定第二维持时间(即,24小时)。也就是说,“第一维持时间和第二维持时间中的一个”和“第一维持时间和第二维持时间中的另一个”可以分别是如实施例中的“第二维持时间”和“第一维持时间”,或者可以分别是如本变体中的“第一维持时间”和“第二维持时间”。
(变体2)在图2的T106打印机10可以不发送用户信息38。在此情况下,在T124接收到HTTP请求之后打印机可以不执行T126至T132。接着,代替图4的T302,打印机10确定是否已接收到HTTP请求。打印机10在确定已接收到HTTP请求的情况下确定第二维持时间,且在确定尚未接收到HTTP请求的情况下确定第一维持时间。在本变体中,HTTP请求是“预定信号”的示例。
(变体3)移动终端50A可以通过使用在图2的T104建立的NFC连接来向打印机10发送长时间G/O命令。换句话说,打印机10可以通过使用NFC连接来从移动终端50A接收长时间G/O命令。也就是说,“预定信号”可以如实施例中的通过使用第二无线连接来接收,或者可以如本变体中的通过使用第一无线连接来接收。此外,在本变体中,可以省略T124至T132。也就是说,可以省略“接收认证信息”和“发送成功信息”。
(变体4)在图2的T106打印机10可以不发送用户信息38。在此情况下,移动终端50A可以在T126接收到HTTP响应的情况下显示用于输入用户信息38的画面,且可以在T128向打印机10发送包括所输入的用户信息的HTTP请求。也就是说,“第一无线接口”可以不向外部装置发送认证信息。
(变体5)打印机10可以在T132通过使用根据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的缩写)的通信而非使用HTTP请求来从移动终端50A接收长时间G/O命令。也就是说,“预定信号”不限于根据HTTP的信号。
(变体6)移动终端50A可以是支持WFD方案的WFD装置。在此情况下,移动终端50A和移动终端50B中的每一个可以不建立与打印机10的NFC连接而自动地重新建立与打印机10的Wi-Fi连接,但移动终端50A向打印机10发送长时间G/O命令。由此,在移动终端50A与打印机10之间的Wi-Fi连接断开的情况下,打印机10确定第二维持时间(即,24小时)作为维持时间。在此配置中,打印机10保留在G/O状态中持续相对长的时间段,且因此可以减少在重新建立与移动终端50A的Wi-Fi连接时打印机10从装置状态转变到G/O状态所需的时间。因此,经常使用打印机10的用户的便利性得到了改善。在本变体中,“第一类型外部装置”和“第二类型外部装置”中的每一个是“在通信装置的状态已从母站状态转变到特定状态之后能够在不重新建立与通信装置的第一无线连接的情况下重新建立与通信装置的第二无线连接的装置”。
(变体7)“通信装置”不限于打印机10,且可以是扫描仪、MFP、PC、服务器、或移动终端等。
(变体8)“(通信装置的)第一无线接口”和“(终端装置的)第一无线接口”可以不是用于执行NFC通信的I/F,且可以是用于执行根据其他通信方案——诸如蓝牙(注册商标)、红外线、和Transfer Jet等——的无线通信的I/F。

Claims (11)

1.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第一无线接口;
第二无线接口,经由所述第二无线接口的无线通信能够执行的最大距离大于经由所述第一无线接口的无线通信能够执行的最大距离;
建立单元,所述建立单元被配置成:在与外部装置建立了经由所述第一无线接口的第一无线连接的情况下,与所述外部装置建立经由所述第二无线接口的第二无线连接,以使得所述外部装置作为子站参与其中所述通信装置作为母站操作的无线网络;
第一确定单元,所述确定单元被配置成:在与所述外部装置建立了所述第二无线连接的情况下,确定是否从所述外部装置接收到预定信号,
其中,在所述外部装置是第一类型外部装置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类型外部装置接收到所述预定信号,以及
在所述外部装置是不同于所述第一类型外部装置的第二类型外部装置的情况下,未从所述第二类型外部装置接收到所述预定信号;
第二确定单元,所述第二确定单元被配置成:根据是否接收到所述预定信号的所述确定来确定维持时间,所述维持时间是在与所述外部装置的所述第二无线连接已断开之后不存在作为所述无线网络的子站操作的子站装置的情况下将所述通信装置的状态维持在母站状态中的时间,所述母站状态是所述通信装置作为所述无线网络的所述母站操作的状态;以及
转变单元,所述转变单元被配置成:在没有子站装置参与所述无线网络的情况下已经经过所确定的维持时间的情况下,将所述通信装置的状态从所述母站状态转变为特定状态,在所述特定状态中所述通信装置不作为无线网络的母站或子站操作,
其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被配置成:
在确定从所述外部装置接收到所述预定信号的情况下,将第一维持时间和比所述第一维持时间长的第二维持时间中的一个确定为所述维持时间,以及
在确定未从所述外部装置接收到所述预定信号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维持时间和所述第二维持时间中的另一个确定为所述维持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进一步包括:
预定信号接收单元,所述预定信号接收单元被配置成:在所述外部装置是所述第一类型外部装置的情况下,通过使用所述第二无线连接,经由所述第二无线接口来从所述第一类型外部装置接收所述预定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装置,进一步包括:
认证信息接收单元,所述认证信息接收单元被配置成:在所述外部装置是所述第一类型外部装置的情况下,通过使用所述第二无线连接,经由所述第二无线接口来从所述第一类型外部装置接收认证信息;以及
成功信息发送单元,所述成功信息发送单元被配置成:在使用所述认证信息的认证成功的情况下,通过使用所述第二无线连接,经由所述第二无线接口向所述第一类型外部装置发送成功信息,所述成功信息指示所述认证成功,
其中,所述预定信号接收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向所述第一类型外部装置发送所述成功信息,从所述第一类型外部装置接收所述预定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无线接口被配置成通过使用所述第一无线连接来向所述外部装置发送所述认证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预定信号是根据HTTP(超文本传送协议的缩写)的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无线接口被配置成:通过使用所述第一无线连接来向所述外部装置发送特定信息,所述特定信息指示能够将所述第一维持时间和所述第二维持时间中的任一个确定为所述通信装置的所述维持时间,以及
所述预定信号接收单元被配置成:在所述外部装置是所述第一类型外部装置的情况下,响应于将所述特定信息发送到所述第一类型外部装置,从所述第一类型外部装置接收所述预定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特定信息包括认证信息,
其中,所述通信装置进一步包括:
认证信息接收单元,所述认证信息接收单元被配置成:通过使用所述第二无线连接,经由所述第二无线接口来从所述第一类型外部装置接收所述认证信息;以及
成功信息发送单元,所述成功信息发送单元被配置成:在使用所述认证信息的认证成功的情况下,通过使用所述第二无线连接,经由所述第二无线接口向所述第一类型外部装置发送成功信息,所述成功信息指示所述认证成功,
其中,所述预定信号接收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向所述第一类型外部装置发送所述成功信息,从所述第一类型外部装置接收所述预定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类型外部装置是下述装置:在所述通信装置的状态已从所述母站状态转变到所述特定状态之后,在不与所述通信装置重新建立所述第一无线连接的情况下,能够与所述通信装置重新建立所述第二无线连接,
所述第一类型外部装置是下述装置:在所述通信装置的状态已从所述母站状态转变到所述特定状态之后,除非与所述通信装置重新建立了所述第一无线连接,否则不能与所述通信装置重新建立所述第二无线连接,
所述第一维持时间和所述第二维持时间中的所述一个是所述第二维持时间,以及
所述第一维持时间和所述第二维持时间中的所述另一个是所述第一维持时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维持时间是等于0或更长的时间。
10.一种非瞬态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存储有用于终端装置的计算机可读指令,
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在由所述终端装置的处理器执行时致使所述终端装置:
在与通信装置建立了经由所述终端装置的第一无线接口的第一无线连接的情况下,与所述通信装置建立经由所述终端装置的第二无线接口的第二无线连接,以便作为子站参与其中所述通信装置作为母站操作的无线网络,经由所述第二无线接口的无线通信能够执行的最大距离大于经由所述第一无线接口的无线通信能够执行的最大距离;以及
在与所述通信装置建立了所述第二无线连接的情况下,通过使用所述第二无线连接,经由所述第二无线接口向所述通信装置发送预定信号,
其中,所述预定信号是用于指示所述通信装置使用第一维持时间和比所述第一维持时间长的第二维持时间之中的所述第二维持时间作为所述通信装置的维持时间的信号,以及
所述维持时间是在与所述终端装置的所述第二无线连接已断开之后不存在作为所述无线网络的子站操作的子站装置的情况下将所述通信装置的状态维持在母站状态中的时间,所述母站状态是所述通信装置作为所述无线网络的所述母站操作的状态。
11.一种由通信装置执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与外部装置建立了经由第一无线接口的第一无线连接的情况下,与所述外部装置建立经由第二无线接口的第二无线连接,以便使所述外部装置作为子站参与其中所述通信装置作为母站操作的无线网络,经由所述第二无线接口的无线通信能够执行的最大距离大于经由所述第一无线接口的无线通信能够执行的最大距离;
在与所述外部装置建立了所述第二无线连接的情况下,确定是否从所述外部装置接收到预定信号,
其中在所述外部装置是第一类型外部装置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类型外部装置接收到所述预定信号,以及
在所述外部装置是不同于所述第一类型外部装置的第二类型外部装置的情况下,未从所述第二类型外部装置接收到所述预定信号;
根据所述是否接收到所述预定信号的确定来确定维持时间,所述维持时间是在与所述外部装置的所述第二无线连接已断开之后不存在作为所述无线网络的子站操作的子站装置的情况下将所述通信装置的状态维持在母站状态中的时间,所述母站状态是所述通信装置作为所述无线网络的所述母站操作的状态;以及
在没有子站装置参与所述无线网络的情况下已经经过所确定的维持时间的情况下,将所述通信装置的状态从所述母站状态转变为特定状态,在所述特定状态中所述通信装置不作为无线网络的母站或子站操作,
其中,确定所述维持时间包括:
在确定从所述外部装置接收到所述预定信号的情况下,将第一维持时间和比所述第一维持时间长的第二维持时间中的一个确定为所述维持时间,以及
在确定未从所述外部装置接收到所述预定信号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维持时间和所述第二维持时间中的另一个确定为所述维持时间。
CN201811123818.7A 2017-09-29 2018-09-26 通信装置、由其执行的方法和非瞬态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Active CN1098626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90526 2017-09-29
JP2017190526A JP6984284B2 (ja) 2017-09-29 2017-09-29 通信装置と端末装置の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62624A true CN109862624A (zh) 2019-06-07
CN109862624B CN109862624B (zh) 2023-10-27

Family

ID=63708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23818.7A Active CN109862624B (zh) 2017-09-29 2018-09-26 通信装置、由其执行的方法和非瞬态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071029B2 (zh)
EP (1) EP3462806B1 (zh)
JP (1) JP6984284B2 (zh)
CN (1) CN10986262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43263A (zh) * 2020-04-16 2021-10-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84284B2 (ja) * 2017-09-29 2021-12-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と端末装置の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7095504B2 (ja) * 2018-09-05 2022-07-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無線接続制御方法および無線接続制御プログラム
JP7259334B2 (ja) * 2019-01-09 2023-04-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と端末装置の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8027A (zh) * 2011-12-13 2013-07-3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管理无线***中的装置发现的方法和设备
CN103369454A (zh) * 2012-03-30 2013-10-2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EP2743823A2 (en) * 2012-12-17 2014-06-1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50296416A1 (en) * 2012-10-29 2015-10-15 Lg Electronics Inc. Wi-fi direct service method using nfc and device therefor
CN105340330A (zh) * 2013-06-28 2016-02-17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直接通信***中搜索装置的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装置
US20160080591A1 (en) * 2014-09-11 2016-03-1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JP2016154367A (ja) * 2016-04-06 2016-08-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JP2016171602A (ja) * 2016-06-29 2016-09-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US20160286344A1 (en) * 2015-03-27 2016-09-2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05993160A (zh) * 2014-03-17 2016-10-05 英特尔Ip公司 用于在较低能耗和较高能耗无线通信技术之间切换的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US20180124654A1 (en) * 2015-04-17 2018-05-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service discover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89819B2 (ja) 2010-12-17 2014-09-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US9184987B2 (en) * 2011-02-23 2015-11-10 Tyco Fire & Security Gmbh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configuration of master/slave devices on a network
JP5866812B2 (ja) 2011-06-15 2016-02-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
WO2014088318A1 (en) * 2012-12-04 2014-06-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an 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 to a client device
JP6221587B2 (ja) * 2013-09-30 2017-11-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機器
JP2015142243A (ja) * 2014-01-29 2015-08-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415105B2 (ja) * 2014-05-16 2018-10-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4333842B (zh) * 2014-10-22 2018-05-18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wifi的智能设备节目资源共享方法及其***
WO2016065601A1 (en) * 2014-10-31 2016-05-0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volte call
KR20170034219A (ko) * 2015-09-18 2017-03-28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보안 환경에서의 솔루션 서버를 통한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이를 수행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시스템
JP6984284B2 (ja) * 2017-09-29 2021-12-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と端末装置の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8027A (zh) * 2011-12-13 2013-07-3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管理无线***中的装置发现的方法和设备
CN103369454A (zh) * 2012-03-30 2013-10-2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US20150296416A1 (en) * 2012-10-29 2015-10-15 Lg Electronics Inc. Wi-fi direct service method using nfc and device therefor
EP2743823A2 (en) * 2012-12-17 2014-06-1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340330A (zh) * 2013-06-28 2016-02-17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直接通信***中搜索装置的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装置
CN105993160A (zh) * 2014-03-17 2016-10-05 英特尔Ip公司 用于在较低能耗和较高能耗无线通信技术之间切换的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US20160080591A1 (en) * 2014-09-11 2016-03-1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20160286344A1 (en) * 2015-03-27 2016-09-2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20180124654A1 (en) * 2015-04-17 2018-05-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service discover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16154367A (ja) * 2016-04-06 2016-08-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JP2016171602A (ja) * 2016-06-29 2016-09-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Wi-Fi Display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version 1.1"", pages 4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43263A (zh) * 2020-04-16 2021-10-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3543263B (zh) * 2020-04-16 2023-05-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68204A (ja) 2019-04-25
US11071029B2 (en) 2021-07-20
EP3462806A1 (en) 2019-04-03
CN109862624B (zh) 2023-10-27
US20190104454A1 (en) 2019-04-04
EP3462806B1 (en) 2022-03-02
JP6984284B2 (ja) 2021-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41573B2 (en) Function execu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10581516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CN109862624A (zh) 通信装置、由其执行的方法和非瞬态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US10516995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9223522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onfigured to perform a response process and a search process
US8938214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EP3451724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176698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10321085A (zh) 打印机
US10136471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computer-readable instructions for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executed by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0652804B2 (en)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for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performed by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3716865A (zh) 通信装置
CN108471643A (zh) 通信装置
CN108419302B (zh) 通信装置
US11330500B2 (en)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computer-readable instructions for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executed by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1191021B2 (en)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making appropriate selection between promptly receiving communication signal and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JP6698889B2 (ja) 飛行システム
JP2017135607A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2019176420A (ja) 通信装置及び端末装置のための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プログラム
JP2013247400A (ja) 無線設定装置、無線設定方法、及び無線設定プログラム
JP6773177B2 (ja) 通信機器
CN113746796A (zh) 计算机可读介质和通信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