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41391A - 绕组部件 - Google Patents

绕组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41391A
CN109841391A CN201811131240.XA CN201811131240A CN109841391A CN 109841391 A CN109841391 A CN 109841391A CN 201811131240 A CN201811131240 A CN 201811131240A CN 109841391 A CN109841391 A CN 1098413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winding
distance
coil assembly
termina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3124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41391B (zh
Inventor
北谷一治
山崎清美
五十岚友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D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K Corp filed Critical TD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8413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413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413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413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2Insulating of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 H01F27/324Insulation between coil and core, between different winding sections, around the coil; Other insulation structures
    • H01F27/325Coil bobb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0Fastening or clamping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01F27/292Surface mounted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 Insulating Of Coils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通过自动绕线机一次卷绕多个绕组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安装面积的绕组部件。与第一绕组相连的第一端子(115a)及与需要与第一绕组绝缘的第二绕组相连的第二端子(115c、115d)从绕线架(113)至少各突出2根,这些端子的排列按照“第一端子(115a)→第一端子(115b)→第二端子(115c)→第二端子(115d)”的顺序被配置为一列(L1)。

Description

绕组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绕组部件,特别是涉及同时卷绕多个绕组的绕组部件。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有同时将多个绕组卷绕于绕线架的卷绕构造(例如双线卷绕)的绕组部件(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3(a))。在此,从绕线架向下方延伸出4根导线,左侧的相邻的2根导线2、3(符号仍旧利用专利文献1中使用的符号。)为绕组的卷绕起始端,右侧的相邻的2根导线2、3为绕组的卷绕结束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3065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关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绕组部件,在通过自动绕线机同时在绕线架上卷绕多个绕组的情况下,需要确保绕线架上具备的端子和端子之间的距离(与卷绕起始端线相连的端子彼此、或与卷绕结束端线相连的端子彼此的端子间距离)的绝缘距离。但是,当要确保该绝缘距离时,引出自动绕线机的绕组的各线嘴的间隔的宽度会限制该端子间距离,在相邻的端子上,在分别连接有不同的绕组的该端子间需要绝缘距离,需要在该端子间分别设置绝缘部,因此,存在导致绕组部件自身的构造大型化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用于解决这种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通过自动绕线机同时卷绕多个绕组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安装面积的绕组部件。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发明的特征在于,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从绕线架至少各突出2根,其中,所述第一端子与第一绕组相连,所述第二端子与需要与所述第一绕组绝缘的第二绕组相连,这些端子的排列方式按照:第一端子→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二端子的顺序,被配置为一列。
自动绕线机中线嘴的位置关系(各线嘴彼此的间隔)是预先固定的,在保持该位置关系的状态下同时卷绕多个绕组。通过利用该特性并设为如上述的端子排列,能够在维持自动绕线机的各线嘴彼此的距离的同时,构成安装面积小的绕组部件。即,通过将与第一绕组相连的第一端子和与第二绕组相连的第二端子按上述顺序配置为一列,连接同一绕组(第一绕组)的第一端子彼此、或连接同一绕组(第二绕组)的第二端子彼此的端子间距离能够实现最小值且良好,因此,能够将绕组部件自体小型化。即,例如,因为能够将“与对应于卷绕起始端的第一绕组相连的第一端子”和“与对应于卷绕起始端的第二绕组相连的第二端子”的端子间距离、及“与对应于卷绕结束端的第一绕组相连的第一端子”和“与对应于卷绕结束端的第二绕组相连的第二端子”的端子间距离分别设计为小的值,其结果,能够构成安装面积小的绕组部件。换言之,通过设为如上述的排列,可以不将相邻的两个端子作为与卷绕起始端(或卷绕结束端)对应的端子使用,自动绕线机的线嘴成为其他端子必然位于对应的端子彼此之间的排列。另外,所述端子的排列实现了分别连接有不同的绕组的端子间的绝缘部位比现有技术中少,由此能够将绕组部件自身小型化,因此,有助于减小安装面积。
另外,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端子的排列中的2根所述第一端子设为第一端子组,将2根所述第二端子设为第二端子组时,在所述绕线架上配置有用于在所述第一端子组和所述第二端子组之间确保绝缘距离的绝缘部。
通过这样的构成,通过在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之间、即与第一绕组相连的第一端子和与第二绕组相连的第二端子之间设置绝缘部,能够确保充分的绝缘距离(沿面距离和/或空间距离),因此,能够缩小两端子组间的距离,其结果,能够构成安装面积更小的绕组部件。
另外,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一绕组相连的所述第一端子及与所述第二绕组相连的所述第二端子之外,还有第n端子为止的各端子也分别从绕线架至少各突出2根,这些端子的排列接着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列,按照“…→第n-2端子→第n-2端子→第n-1端子→第n-1端子→第n端子→第n端子”的顺序被配置为一列,其中,所述第n端子为止的各端子与“需要与所述第一绕组及所述第二绕组分别绝缘的第n为止的所有的绕组(其中,包含于至第n为止的各绕组彼此也需要相互绝缘)”分别相连。
这样,根据情况,在进一步同时卷绕如第三绕组、第四绕组…第n为止的绕组的情况下,也同样能够应用本发明。
[发明效果]
通过应用本发明,能够提供即使在通过自动绕线机同时卷绕多个绕组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安装面积的绕组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绕组部件,(a)是立体图,(b)是侧视图。
图2是绕组部件的底面结构示意图,(a)是图1表示的第一实施例的绕组部件的底面结构示意图,(b)及(c)是表示其他变化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绕组部件,(a)是立体图,(b)是侧视图。
图4是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绕组部件,(a)是立体图,(b)是侧视图。
符号说明
210、310 变压器(绕组部件)
113、213、313 绕线架
113a、213a、313a (绕线架)主体部
113b、313b 支柱部
113c、213c、313c 突缘部
113e、312e、313e 台阶槽
113f、213f、313f 磁芯槽
114、214 外裙部
115、215、315 端子
116、216、316 凹部
117、117-2、117-3 绝缘板
217 卡止部
317 绝缘板
L1、L2、L3、L4 直线
TSI 第一端子组
TS2 第二端子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绕组部件进行说明。此外,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为了容易理解附图,有将各部的大小或尺寸夸张表现的部分,也有未必与实际的制品一致的部分。另外,对各个附图以符号的朝向进行观察,将该朝向基本上表现为上下左右、纸面外、纸面内。
〈绕组部件的结构〉
图1表示包含绕线架113和安装于该绕线架113的绕组或磁芯(未图示)的变压器(绕组部件的一例)。
绕线架113的主要的构成要素有:底面具有8根端子(115a~115h)的主体部113a、位于该主体部113a上的大致中心且卷绕绕组(未图示)的支柱部113b、位于该支柱部113b的上端的突缘部113c。支柱部113b被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具有中空部113d的筒状。磁芯以从上下夹持支柱部113b的方式安装(请一并参照图3),且以在支柱部113b内的中空部113d***磁芯的一部分(例如E型芯的中央支柱)的方式安装。另外,磁芯沿着设置于突缘部113c的台阶槽113e的方向(第一方向:L3方向)安装。
在主体部113a上,以与突缘部113c中的台阶槽113e成为相同的方向(L3)的方式,形成有用于***磁芯的磁芯槽113f。另外,以该磁芯槽113f为界,在磁芯槽113f的两侧分别以各四根端子成为直线状一列的方式具备合计2列(L1、L2)共8根端子115a~115f。
在图1的磁芯槽113f的纸面外侧,呈1列(L1)配置有4根端子115a、115b、115c、115d,其中,左侧的2根端子115a、115b为与第一绕组连接(卷绕起始端和卷绕结束端)的第一端子,右侧的2根端子115c、115d为与第二绕组(需要与第一绕组绝缘)连接(卷绕起始端和卷绕结束端)的第二端子。即,端子的排列按照“第一端子115a(一个第一端子)→第一端子115b(另一个第一端子)→第二端子115c(一个第二端子)→第二端子115d(另一个第二端子)”的顺序被配置成一列(L1)。
另外,在图1的磁芯槽113f的纸面内侧,也呈一列(L2)配置有4根端子115e、115f、115g、115h,其中,左侧的2根端子115e、115f为能够与第一绕组连接(卷绕起始端和卷绕结束端)的第一端子,右侧的2根端子115g、115h为能够与第二绕组(需要与第一绕组绝缘)连接(卷绕起始端和卷绕结束端)的第二端子。即,在此,端子的排列也按照“第一端子115e→第一端子115f→第二端子115g→第二端子115h”的顺序被配置成一列(L2)(请一并参照图2(a))。
另外,在将沿着L1配置的2根第一端子115a、115b设为第一端子组TS1,将2根第二端子115c、115d设为第二端子组TS2时,在绕线架113的主体部113a上,在第一端子组TS1和第二端子组TS2之间,沿着与L1(及L2、L3)不同的方向L4(第二方向:本实施方式中为与L1、L2及L3大致正交的方向)设置有凹部(第一绝缘部)116。该凹部116以在绕线架113的底面侧开口的方式(从底面朝上方凹陷的方式),即以将“凹”字上下颠倒的方式形成。另外,在该凹部116,从凹部底面116a沿着与凹部116相同的方向L4,垂直地设置板状的绝缘板(第一绝缘部)117。此外,该绝缘板117的长度延伸至,在将该绕线架113载置于基板(未图示)时与该基板面抵接的外裙部114的下端大致相同的位置,在将该绕线架113安装于基板时,该绝缘板117的下端面与基板抵接。将“凹”字上下颠倒的形状中也包括槽形状。
另外,如图1(b)所示,以第一端子115a(一个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115c(一个第二端子)的端子间距离W1、及第一端子115b(另一个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115d(另一个第二端子)的端子间距离W2相同的方式配置各端子。由此,能够利用自动绕线机同时卷绕多个(在此为2根)绕组。即,在作为第一绕组的卷绕起始端的端子而选择了第一端子115a的情况下,作为第二绕组的卷绕起始端的端子会选择第二端子115c,同时,作为第一绕组的卷绕结束端端子会选择第一端子115b,作为第二绕组的卷绕结束端端子会选择第二端子115d。即,自动绕线机与卷绕起始端对应的是确保了端子间距离W1的第一端子115a和第二端子115c,并且,自动绕线机与卷绕结束端对应的是确保了端子间距离W2(与端子间距离W1相同)的第一端子115b和第二端子115d,从而确保了充分的端子间距离。换言之,通过将这些端子间距离W1、W2减小至自动绕线机的线嘴能够对应的极限,能够将作为绕组部件的绕线架113的安装面积缩小。此外,当然也能够将卷绕起始端和卷绕结束端的端子颠倒过来与自动绕线机对应。
另外,因为第一端子115a和第一端子115b是同一绕组(第一绕组)的卷绕起始端和卷绕结束端,所以端子间的距离可以是最小值且良好。同样,因为第二端子115c和第二端子115d也是同一绕组(第二绕组),所以端子间的距离可以是最小值且良好。因此,对于第一端子115a和第一端子115b、及第二端子115c和第二端子115d,能够以将端子间距离减小至自动绕线机的线嘴能够对应的极限值的方式排列端子。即,只要在分别连接有不同的绕组的第一端子115b和第二端子115c之间具备本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凹部(绝缘部)116或绝缘板(绝缘部)117等绝缘单元即可,因此,能够将绕组部件自身小型化,能够减小安装面积。
这样,本申请发明中,与第一绕组相连的第一端子115a及与需要与第一绕组绝缘的第二绕组相连的第二端子115c、115d从绕线架113至少突出个2根,这些端子的排列按照“第一端子115a→第一端子115b→第二端子115c→第二端子115d”的顺序被配置为一列(L1)。
自动绕线机中线嘴的位置关系(线嘴彼此的间隔)是预先固定的,并在保持该位置关系的状态下同时卷绕多个绕组。通过利用该特性并设为如上述的端子排列,能够在将自动绕线机的线嘴彼此的距离维持为原样的状态下,构成安装面积小的绕组部件。即,通过将与第一绕组相连的第一端子115a、115b和与第二绕组相连的第二端子115c、115d按照上述的顺序配置为一列,连接于同一绕组(第一绕组)的第一端子彼此、或连接于同一绕组(第二绕组)的第二端子彼此的端子间距离可以实现最小值且良好,因此,能够将绕组部件自身小型化。即,例如,因为能够将“与对应于卷绕起始端的第一绕组相连的第一端子115a”和“与对应于卷绕起始端的第二绕组相连的第二端子115c”的端子间距离W1、及“与对应于卷绕结束端的第一绕组相连的第一端子115b”和“与对应于卷绕结束端的第二绕组相连的第二端子115d”的端子间距离W2分别设计为小的值,其结果,能够构成安装面积小的绕组部件。
另外,在将上述端子的排列中的2根上述第一端子115a、115b设为第一端子组TS1,将2根上述第二端子115c、115d设为第二端子组TS2时,在绕线架113上配置有用于在第一端子组TS1和第二端子组TS2之间确保绝缘距离(沿面距离和/或空间距离)的凹部116及绝缘板117。
通过这样的构成,在第一端子组TS1和第二端子组TS2之间,即与第一绕组相连的第一端子115a、115b和与第二绕组相连的第二端子115c、115d之间,能够确保充分的绝缘距离(沿面距离和/或空间距离),因此,能够将两端子组TS1、TS2之间的距离设计为小的值,其结果,能够构成安装面积更小的绕组部件。
此外,通过自动绕线机同时卷绕的未必仅是2根绕组,有时会同时卷绕3根以上的绕组,本申请发明也能够适用于这种情况。例如,如图2(b)中作为一例所示的那样,在与第一绕组相连的第一端子115a、115b及与第二绕组相连的第二端子115c、115d之外,还具有与“需要与第一绕组及第二绕组分别绝缘的第三为止的所有的绕组”相连的第三端子115i、115j也分别至少各自突出2根,这些端子的排列按照“第一端子115a→第一端子115b→第二端子115c→第二端子115d→第三端子115i→第三端子115j”的顺序被配置成一列,由此,即使在绕组为3根的情况下,也能够发挥同样的效果。进一步,在将2根第一端子115a、115b设为第一端子组TS1,将2根第二端子115c、115d设为第二端子组TS2,将2根第三端子115i、115j设为第三端子组TS3时,如果在各端子组之间配置凹部(116、116-2)及绝缘板(117、117-2),就能够确保各端子组间的充分的绝缘距离(沿面距离和/或空间距离),因此,能够将两端子组间的距离设计为小的值,其结果,能够构成安装面积更小的绕组部件。
进一步,例如,如图2(c)中作为一例所示的那样,在与第一绕组相连的第一端子115a、115b及与第二绕组相连的第二端子115c、115d之外,还具有与“需要与第一绕组及第二绕组分别绝缘的第四为止的全部的绕组”相连的第三端子115i、115j及第四端子115k、115l也分别至少各突出2根,这些端子的排列按照“第一端子115a→第一端子115b→第二端子115c→第二端子115d→第三端子115i→第三端子115j→第四端子115k→第四端子115l”的顺序被配置成一列,由此,在绕组为4根的情况下,也能够发挥同样的效果。进一步,在将2根第一端子115a、115b设为第一端子组TS1,将2根第二端子115c、115d设为第二端子组TS2,将2根第三端子115i、115j设为第三端子组TS3,将2根第四端子115k、115l设为第四端子组TS4时,如果在各端子组之间配置凹部(116、116-2、116-3)及绝缘板(117、117-2、117-3),就能够确保各端子组间的充分的绝缘距离(沿面距离和/或空间距离),因此,能够将两端子组间的距离设计为小的值,其结果,能够构成安装面积更小的绕组部件。
如上所述,根据情况,在进一步同时卷绕如第三绕组、第四绕组…至第n为止的绕组的情况下,也同样能够应用本发明。即,在具有至第n为止的绕组的情况下,端子的排列按照“…→第n-2端子→第n-2端子→第n-1端子→第n-1端子→第n端子→第n端子”的顺序被配置为一列。在需要绝缘的例如第n-2端子和第n-1端子间、第n-1端子和第n端子间,优选分别具备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凹部116和/或绝缘板117等绝缘部。
〈其它构成例〉
图3中示出配置于各端子组TS1、TS2之间的“绝缘部”的其它构成例。图3中,作为绕组部件的一例,相对于绕线架213安装有绕组212、磁芯211,构成变压器210。
绕线架213的主要的构成要素有:在底面具有8根端子的主体部213a、位于该主体部213a上的大致中心且卷绕绕组212的支柱部(图中未体现)、位于该支柱部的上端的突缘部213c。卷绕绕组212的支柱部被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具有中空部的筒状。磁芯211以从上下夹持支柱部的方式安装,且在支柱部内的中空部以***磁芯211的一部分(例如E型磁芯的中央支柱)的方式安装。另外,磁芯211沿着设置于突缘部213c的台阶槽213e的方向(第一方向:L3方向)安装。
在主体部213a上,以与突缘部213c中的台阶槽213e成为相同的方向(L3)的方式,形成有用于***磁芯211的磁芯槽213f。另外,以该磁芯槽213f为界,在磁芯槽213f的两侧分别以各4根端子成为直线状一列的方式具备合计2列(L1、L2)共8根端子。
在图3的磁芯槽213f的纸面外侧,呈一列(L1)配置有4根端子215a、215b、215c、215d,其中,左侧的2根端子215a、215b为与第一绕组连接(卷绕起始端和卷绕结束端)的第一端子,右侧的2根端子215c、215d为与第二绕组(需要与第一绕组绝缘)连接(卷绕起始端和卷绕结束端)的第二端子。即,端子的排列按照“第一端子215a→第一端子215b→第二端子215c→第二端子215d”的顺序被配置成一列(L1)。
另外,在图3的磁芯槽213f的纸面内侧,与上述同样地,也呈1列(L2)配置有4根端子(第一端子215e、第一端子215f、第二端子215g、第二端子215h)。
另外,在将沿着L1配置的2根第一端子215a、215b设为第一端子组TS1,将2根第二端子215c、215d设为第二端子组TS2时,在绕线架213上的主体部213a,在第一端子组TS1和第二端子组TS2之间,在与L1(及L2、L3)不同的方向L4(第二方向:本实施方式中与L1、L2及L3大致正交的方向)上设置有凹部(绝缘部)216。该凹部216以在绕线架213的底面侧开口的方式(从底面朝上方凹陷的方式),即以将“凹”字上下颠倒的方式形成。通过该凹部216确保第一端子组TS1和第二端子组TS2之间的沿面距离。进一步,例如,也能够在卡止部217组合板状的其它部件(未图示,该板状的其它部件至少到达载置该变压器210的基板面),通过将设置于该其它部件(绝缘部件)的突起卡止于卡止部217,也能够在其它部件不脱落的状态下确保空间距离。
另外,如图3(b)所示,以第一端子215a和第二端子215c的端子间距离W1、及第一端子215b和第二端子215d的端子间距离W2相同的方式配置有各端子。由此,能够利用自动绕线机同时卷绕多根(在此为2根)绕组。即,在作为第一绕组的卷绕起始端的端子而选择了第一端子215a的情况下,会选择第二端子215c作为第二绕组的卷绕起始端的端子,同时,会选择第一端子215b作为第一绕组的卷绕结束端端子,会选择第二端子215d作为第二绕组的卷绕结束端端子。即,自动绕线机与卷绕起始端对应的是确保了端子间距离W1的第一端子215a和第二端子215c,并且,自动绕线机与卷绕结束端对应的是确保了端子间距离W2的第一端子215b和第二端子215d,从而确保了充分的端子间距离。换言之,通过将这些端子间距离W1、W2减小至自动绕线机的线嘴能够对应的极限,能够将作为绕组部件的绕线架213的安装面积缩小。此外,当然也能够将卷绕起始端和卷绕结束端的端子颠倒过来与自动绕线机对应。
图4中示出配置于各端子组TS1、TS2之间的“绝缘部”的其它构成例。图4中,作为绕组部件的一例,相对于绕线架313安装磁芯311,构成变压器310。
绕线架313的主要的构成要素有:在底面具有8根端子的主体部313a、位于该主体部313a上的大致中心且卷绕绕组(未图示)的支柱部313b、位于该支柱部313b的上端的突缘部313c。卷绕绕组的支柱部313b被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具有中空部的筒状。磁芯311以从上下夹持支柱部313b的方式安装,且在支柱部313b内的中空部以***磁芯311的一部分(例如E型磁芯的中央支柱)的方式安装。另外,磁芯311沿着设置于突缘部313c的台阶槽313e的方向(第一方向:L3方向)安装。
在主体部313a上,以与突缘部313c的台阶槽313e成为相同的方向(L3)的方式,形成有用于***磁芯311的磁芯槽313f。另外,以该磁芯槽313f为界,在磁芯槽313f的两侧分别以各4根端子成为直线状一列的方式具备合计2列(L1、L2)共8根端子(附图中未出现一部分端子)。
在图4的磁芯槽313f的纸面外侧,呈一列(L1)配置有4根端子315a、315b、315c、315d,其中,左侧的2根端子315a、315b为与第一绕组连接(卷绕起始端和卷绕结束端)的第一端子,右侧的2根端子315c、315d为与第二绕组(需要与第一绕组绝缘)连接(卷绕起始端和卷绕结束端)的第二端子。即,端子的排列按照“第一端子315a→第一端子315b→第二端子315c→第二端子315d”的顺序被配置成一列(L1)。
另外,在图4的磁芯槽313f的纸面内侧,与上述同样地,也呈1列(L2)配置有4根端子。
另外,在将沿着L1配置的2根第一端子315a、315b设为第一端子组TS1,将2根第二端子315c、315d设为第二端子组TS2时,在绕线架313上的主体部313a,在第一端子组TS1和第二端子组TS2之间,在与L1(及L2、L3)不同的方向L4(第二方向:本实施方式中与L1、L2及L3大致正交的方向)上设置有凹部(第一绝缘部)316。该凹部316以在绕线架313的底面侧开口的方式(从底面朝上方凹陷的方式),即以将“凹”字上下颠倒的方式形成。另外,在该凹部316***作为其它部件的绝缘板(绝缘部)317。绝缘板317的构成如下:以水平板317c为基台(水平板317c被形成为,其尺寸与绕线架313的主体部313a的底面面积大致相同),在其上表面侧具有能够与凹部316嵌合的上侧壁部317a及能够与磁芯槽313f嵌合的上侧块部317d,在其下表面侧具有与上侧壁部317a大致相同尺寸的下侧壁部317b。在水平板317c上具备可分别***8根端子的端子孔,且以向该端子孔分别***端子的方式安装。另外,在上侧壁部317a的两面或上侧块部317d的两面设置有卡止部(卡止凸部),在凹部316的内侧或磁芯槽313f的内侧形成有卡止部(卡止凹部),通过该卡止部(卡止凸部和卡止凹部)的卡止,来防止该绝缘板317从绕线架313意外地脱落等的不良情况的发生。此外,如图4(b)所示,下侧壁部317b在载置该变压器310的基板320侧设置有狭缝322,且以与该狭缝322嵌合的方式组装。
通过这种结构,在基板320的上侧(载置面侧),也能够确保第一端子组TS1和第二端子组TS2之间的绝缘距离(沿面距离及/或空间距离),并且,在基板320的下侧(焊接面),也能够确保第一端子组TS1和第二端子组TS2之间的绝缘距离(沿面距离及/或空间距离)。
另外,如图4(b)所示,以第一端子315a和第二端子315c的端子间距离W1、及第一端子315b和第二端子315d的端子间距离W2相同的方式配置各端子。由此,能够利用自动绕线机同时卷绕多根(在此为2根)绕组。即,在作为第一绕组的卷绕起始端的端子而选择了第一端子315a的情况下,会选择第二端子315c作为第二绕组的卷绕起始端的端子,同时,会选择第一端子315b作为第一绕组的卷绕结束端端子,会选择第二端子315d作为第二绕组的卷绕结束端端子。即,自动绕线机与卷绕起始端对应的是确保了端子间距离W1的第一端子315a和第二端子315c,并且,自动绕线机与卷绕结束端对应的是确保了端子间距离W2的第一端子315b和第二端子315d,从而确保了充分的端子间距离。换言之,通过将这些端子间距离W1、W2减小至自动绕线机的线嘴能够对应的极限,能够将作为绕组部件的绕线架313的安装面积缩小。此外,当然也能够将卷绕起始端和卷绕结束端的端子颠倒过来与自动绕线机对应。

Claims (3)

1.一种绕组部件,其特征在于,
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从绕线架至少各突出2根,其中,所述第一端子与第一绕组相连,所述第二端子与需要与所述第一绕组绝缘的第二绕组相连,
这些端子的排列按照
第一端子→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二端子
的顺序被配置为一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组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端子的排列中的2根所述第一端子设为第一端子组,将2根所述第二端子设为第二端子组时,
在所述绕线架上配置有用于在所述第一端子组和所述第二端子组之间确保绝缘距离的绝缘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绕组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第一绕组相连的所述第一端子及与所述第二绕组相连的所述第二端子之外,
还有第n端子为止的各端子也分别从绕线架至少各突出2根,
这些端子的排列接着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列,按照
…→第n-2端子→第n-2端子→第n-1端子→第n-1端子→第n端子→第n端子
的顺序被配置为一列,其中,
所述第n端子为止的各端子与第n为止的所有的绕组分别相连,该第n为止的所有的绕组需要与所述第一绕组及所述第二绕组分别绝缘,并且,包含于至第n为止的各绕组彼此也需要相互绝缘。
CN201811131240.XA 2017-11-24 2018-09-27 绕组部件 Active CN1098413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25360A JP7035482B2 (ja) 2017-11-24 2017-11-24 巻線部品
JP2017-225360 2017-11-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41391A true CN109841391A (zh) 2019-06-04
CN109841391B CN109841391B (zh) 2022-02-25

Family

ID=66632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31240.XA Active CN109841391B (zh) 2017-11-24 2018-09-27 绕组部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232897B2 (zh)
JP (1) JP7035482B2 (zh)
CN (1) CN10984139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39023B2 (en) 2017-11-24 2022-02-01 Tdk Corporation Winding par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57189A1 (en) * 2003-06-19 2004-12-23 Gil-Yong Chang Thin Transformer
CN201060741Y (zh) * 2007-07-03 2008-05-14 胜美达电机(香港)有限公司 一种变压器绕线筒改良结构
TW201008080A (en) * 2008-08-04 2010-02-16 Delta Electronics Inc Transformer structure
US20110043315A1 (en) * 2009-08-24 2011-02-24 Tdk Corporation Transformer
TW201128665A (en) * 2010-02-06 2011-08-16 Delta Electronics Inc Magnetic device and bobbin thereof
CN202749209U (zh) * 2011-04-15 2013-02-20 电力集成公司 电路板组件及用于在电路板组件上供应功率的装置
CN203026322U (zh) * 2012-12-19 2013-06-26 赣州市超越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引出线免绝缘包覆的新型变压器骨架
CN204926996U (zh) * 2015-09-22 2015-12-30 三垦电气株式会社 绝缘变压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76023U (zh) 1971-02-16 1972-09-20
JPS61196512U (zh) * 1985-05-30 1986-12-08
JPH0612736B2 (ja) 1985-11-26 1994-02-1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変成器
JPH0666201B2 (ja) * 1987-03-18 1994-08-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源回路用高周波トランス
JPS6416615U (zh) * 1987-07-22 1989-01-27
JP2543890Y2 (ja) * 1990-11-15 1997-08-1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コンバータトランス
JP2605554B2 (ja) 1992-08-21 1997-04-3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トランス
US5696477A (en) 1994-05-30 1997-12-09 Tabuchi Electric Co., Ltd. Transformer
JP3537880B2 (ja) * 1994-08-23 2004-06-14 株式会社タムラ製作所 小型トランス
JPH08306550A (ja) 1995-04-27 1996-11-22 Toyo Commun Equip Co Ltd 絶縁被覆導線の方向表示構造
DE19541447A1 (de) 1995-11-07 1997-05-15 Peter Weiner Spulenkörper
TW463186B (en) * 1999-09-29 2001-11-11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Transformer
JP2002008924A (ja) * 2000-06-20 2002-01-11 Cosel Co Ltd トランス実装構造及びトランス
JP4191097B2 (ja) * 2004-06-14 2008-12-03 株式会社タムラ製作所 コイルボビンおよびトランス
US7701320B2 (en) 2005-04-28 2010-04-20 Tdk Corporation Ferrite core and transformer using the same
TWM290607U (en) 2005-12-02 2006-05-11 Delta Electronics Inc Transformer
TWM381155U (en) * 2009-12-08 2010-05-21 Tsung-Yen Tsai Vertical double power transformer for computer power supply
JP4881450B2 (ja) 2010-02-17 2012-02-22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および車両
US8766756B2 (en) * 2011-03-02 2014-07-01 Power Integrations, Inc. Transverse shroud and bobbin assembly
KR101388891B1 (ko) 2011-12-28 2014-04-2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트랜스포머와 이를 구비하는 파워 모듈
CN104488043A (zh) 2012-08-01 2015-04-0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变压器用线圈
TWI493578B (zh) 2013-03-13 2015-07-21 Yujing Technology Co Ltd The improved structure of the wire frame
JP3184261U (ja) * 2013-04-08 2013-06-20 スミダコーポレ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磁性素子
KR20150050025A (ko) * 2013-10-31 2015-05-0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코일 부품
US9837194B1 (en) * 2015-10-07 2017-12-05 Universal Lighting Technologies, Inc. Output transformer and resonant inductor in a combined magnetic structure
JP7062925B2 (ja) 2017-11-24 2022-05-09 Tdk株式会社 巻線部品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57189A1 (en) * 2003-06-19 2004-12-23 Gil-Yong Chang Thin Transformer
CN201060741Y (zh) * 2007-07-03 2008-05-14 胜美达电机(香港)有限公司 一种变压器绕线筒改良结构
TW201008080A (en) * 2008-08-04 2010-02-16 Delta Electronics Inc Transformer structure
US20110043315A1 (en) * 2009-08-24 2011-02-24 Tdk Corporation Transformer
TW201128665A (en) * 2010-02-06 2011-08-16 Delta Electronics Inc Magnetic device and bobbin thereof
CN202749209U (zh) * 2011-04-15 2013-02-20 电力集成公司 电路板组件及用于在电路板组件上供应功率的装置
CN203026322U (zh) * 2012-12-19 2013-06-26 赣州市超越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引出线免绝缘包覆的新型变压器骨架
CN204926996U (zh) * 2015-09-22 2015-12-30 三垦电气株式会社 绝缘变压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39023B2 (en) 2017-11-24 2022-02-01 Tdk Corporation Winding par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35482B2 (ja) 2022-03-15
US20190164688A1 (en) 2019-05-30
JP2019096749A (ja) 2019-06-20
CN109841391B (zh) 2022-02-25
US11232897B2 (en) 2022-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22320B2 (en) Transformer
EP2402966B1 (en) Transformer and flat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2832022B (zh) 变压器以及使用该变压器的显示装置
US20130154782A1 (en) Coil compon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02996464U (zh) 线圈组件及包括该线圈组件的显示装置
US9153371B2 (en) Coil device
US8552825B2 (en) Iron core winding assembly
US8759673B2 (en) Receptacle for transformer
KR101240865B1 (ko) 코일 부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9841391A (zh) 绕组部件
CN109841395A (zh) 绕组部件
US20180166203A1 (en) Circuit Board Assemblies Having Magnetic Components
US8212643B1 (en) Bobbin for an inductive electronic component
US9373440B2 (en) Composite transformer with a longer creepage distance
CN204926996U (zh) 绝缘变压器
US8451081B2 (en) Coil assembly having pin support portions of different length
CN106158292A (zh) 线圈组件
US20150310978A1 (en) Choke
US11139106B2 (en) Transformer and transformer bobbin thereof
KR20220164194A (ko) 셀프 본딩 와이어 적용 일체형 보빈을 구비한 트랜스포머
CN110610799A (zh) 一种梯形层间绝缘结构
CN202258725U (zh) 线圈架结构
US6236298B1 (en) Coil rack for a transformer
CN104008875B (zh) 磁性元件及其绕线基座
CN220357946U (zh) 一种变压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