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68417B - 连接器座、连接器、背板及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座、连接器、背板及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68417B
CN109768417B CN201811617190.6A CN201811617190A CN109768417B CN 109768417 B CN109768417 B CN 109768417B CN 201811617190 A CN201811617190 A CN 201811617190A CN 109768417 B CN109768417 B CN 1097684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onnector
plate
back plate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1719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68417A (zh
Inventor
丁海星
罗警怀
樊义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61719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684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684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684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684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684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座,安装于背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座包括绝缘本体、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上的插接口、接地导体和电源导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插接口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插接口内排列有接地端子和电源端子,所述接地导体包括第一导接段,所述电源导体包括第二导接段,所述第一导接段和第二导接段伸出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导接段与所述接地端子导通,所述第二导接段与所述电源端子导通,所述第一导接段和第二导接段与所述背板固定实现所述背板与所述接地端子和电源端子的电连接。

Description

连接器座、连接器、背板及通信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座、背板及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设备整机功耗急剧增长,最常用的高密度电源经过几代演进当前已交付2000W规格,为支撑下一代平滑演进,新开发的高功率电源与上一代的低功率电源需要封装兼容,实现在设备中互插,因此新开发的高功率电源需在当前尺寸下提升50%达成3000W规格,而常规连接器的设计方式在该尺寸下无法实现通流能力提升50%的通流要求。当前主流的电源连接器使用压接方式与电路板相连,通流路径较长且通流瓶颈点较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座,该连接器座便于组装,可直接与背板固定从而缩短通流路径。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座,安装于背板上,所述连接器座包括绝缘本体、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上的插接口、接地导体和电源导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插接口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插接口内排列有接地端子和电源端子,所述接地导体包括第一导接段,所述电源导体包括第二导接段,所述第一导接段和第二导接段伸出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导接段与所述接地端子导通,所述第二导接段与所述电源端子导通,所述第一导接段和第二导接段与所述背板固定实现所述背板与所述接地端子和电源端子的电连接。所述第一导接段和第二导接段伸出所述绝缘本体,并可在与所述接地端子和电源端子导通后直接固定在所述背板上,从而可以将所述连接器座方便快捷的安装于所述背板上,实现背板与所述接电端子和电源端子的电连接,缩短了通流路径。
其中,所述连接器座还包括辅助端子,所述辅助端子与所述接地端子和电源端子间隔排列于所述插接口内;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贯穿所述第二表面且与所述插接口贯通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插接与所述辅助端子电连接的线缆。所述线缆通过所述安装孔直接装于所述绝缘本体上,无需通过背板连接即可实现与所述辅助端子的电连接,减小了通过背板连接过程中产生的风阻和局部的温升,且所述线缆增加了热量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的速率,增加了通风量,保证了良好的散热性从而提高了通流能力。
其中,所述接地导体包括与所述第一导接段连接的第一承载板,所述电源导体包括与第二导接段连接的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一承载板位于所述插接口内与所述接地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承载板位于所述插接口内与所述接地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承载板与所述第二承载板位于所述插接口内保证了与所述接地端子和电源端子直接导通,从而使所述第一导接段和第二导接段与所述接电端子和电源端子导通,增强了连接的可靠性。
其中,所述第一承载板包括第一承载面和与所述第一承载面垂直连接的第一端面,所述接地端子设于所述第一承载面上,或者,所述接地端子设于所述第一端面上,自所述第一端面向远离所述第一承载板的方向延伸。所述接地端子设于所述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承载面或第一端面上,可与所述第一承载板直接导通,形成可靠的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承载板包括第二承载面和与所述第二承载面垂直连接的第二端面,所述电源端子设于所述第二承载面上,或者,所述电源端子设于所述第二端面上,自所述第二端面向远离所述第二承载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电源端子设于所述第二承载板的第二承载面或第二端面上,可与所述第二承载板直接导通,形成可靠的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接地端子、电源端子和辅助端子的厚度均为1.0毫米。所述连接器座采用第一导接段和第二导接段与接地端子和电源端子导通后直接与所述背板固定的方式,避免了采用电路板压接的方式与所述背板固定,解决了连接器端子厚度0.6毫米的瓶颈,将连接器端子的厚度增至1.0毫米,提升了连接器端子的通流能力。
其中,所述第一导接段上设有至少一个贯穿所述第一导接段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导接段上设有至少一个贯穿所述第二导接段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导接段和第二导接段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螺接于所述背板上,安装简单快速且拆卸方便。
其中,所述第一导接段和第二导接段与所述第二表面平行设置,使得所述第一导接段和第二导接段与所述背板固定时,所述第一导接段和第二导接段与所述背板平行设置,能够更方便快捷将所述第一导接段和第二导接段从所述背板上安装和拆卸。
其中,所述接地导体和电源导体与所述绝缘本体一体成型,或者,所述接地导体和电源导体由所述第二表面插接于所述绝缘本体内,加工和组装都较为方便。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所述连接器座,所述插头包括插接端,所述插接端的端面设有接地金手指和电源金手指,所述插头的插接端***所述插接口,所述接地端子与所述接地金手指抵持并导通,所述电源端子与所述电源金手指抵持并导通,当所述连接器与所述背板固定时,可直接实现金手指-接触点-连接器本体-螺钉紧固-背板的通流路径,减少了连接器压接到背板时的压接孔和电路板本身通流的两个通流点,从而优化了通流路径以实现大电流通流。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背板,所述背板包括背板本体及至少一个所述连接器座,所述背板本体包括第一固定板和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的的第二固定板,所述连接器座的第一导接段和第二导接段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固定并电性连接。至少一个所述连接器座固定于所述背板上,最大化的提高空间的有效利用率以实现功率密度的提升。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有与每一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一工作孔,所述第一工作孔贯穿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有与每一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第二工作孔,所述第二工作孔贯穿所述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工作孔和第二工作孔用于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螺接。所述背板本体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其具有传导电流的作用,在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工作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工作孔对准后,能够通过螺接的方式将所述第一导接段和第二导接段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以实现接地和电力传输的功能,安装和拆卸较为方便且连接的可靠性强。
其中,所述背板还包括铜条,所述铜条设置在所述背板本体上且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连接。所述连接器座直接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背板本体上,连接器端子与对接端接触时的触点的热量通过背板本体传导给铜条,所述铜条再快速将热量传导出去,间接增大了散热面积,解决传统连接器内部风量较小导致的热量累计造成的难以散热的问题,减小了背板整体的温升。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包括第一器件、所述背板及设于所述背板上与所述背板电连接的第二器件,所述第一器件设有插头,所述插头与所述背板上的连接器座插接实现所述第一器件和第二器件的电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连接器座,所述绝缘本体上插接口的设置使得插接口内排列的接地端子和电源端子可实现与对接端的更好导通,能够与对接端形成更可靠的电性连接,而所述第一导接段和第二导接段伸出所述绝缘本体,并可在与所述接地端子和电源端子导通后直接固定在所述背板上,从而可以更方便快捷将所述连接器座从所述背板上安装和拆卸,实现背板与所述接电端子和电源端子的电连接,缩短了通流路径,确保连接器座与对接端导通时的通流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图1b是本发明提供的连接器座的两个不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a、图2b是图1a所示连接器座的接地导体和电源导体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连接器的插接端端面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背板的示意图,其中包括了图1a、图1b的连接器座;
图5是图4所示背板本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a和图1b,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座,安装于背板上,所述连接器座包括绝缘本体11、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1上的插接口12、接地导体13和电源导体14;所述绝缘本体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2,所述插接口12设于所述第一表面111上。所述插接口12内排列有接地端子(图未示)和电源端子(图未示);所述接地导体13包括第一导接段131,所述电源导体14包括第二导接段141。所述第一导接段131和第二导接段141伸出所述第二表面112,所述第一导接段131与所述接地端子导通,所述第二导接段141与所述电源端子导通,所述第一导接段131和第二导接段141与所述背板固定实现所述背板与所述接地端子和电源端子的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本体11为长方体,采用高导热塑胶材料制成,可以降低所述连接器座的热阻,减少温升。所述绝缘本体11内设有用于收纳接地导体13和电源导体14容纳空间,所述插接口12为矩形开口,设于所述第一表面111上,所述插接口12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可以将所述插接口12看作容纳空间的开口或者将容纳空间看作插接口12的部分空间。所述第二表面112上凹设有凹槽113。具体的,所述凹槽113向所述绝缘本体11内部方向凹设于所述第二表面112上,所述凹槽113与所述收容空间贯通,所述接地导体13和电源导体14可从所述第二表面112的外侧***所述凹槽113并伸入所述容纳空间。所述接地导体13是指将所述接地端子16与对接端连接的实现接地的导体,所述电源导体14是指将所述电源端子17与对接端连接实现电力传输的导体,所述第一导接段131和第二导接段141就是所述接地导体13和电源导体14伸出所述第二表面112与所述背板固定的部分。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接段131和第二导接段141从所述第二表面112伸出所述绝缘本体11并朝向同一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导接段131和第二导接段141与所述第二表面112平行设置,使得所述第一导接段131和第二导接段141与所述背板固定时,所述第一导接段131和第二导接段141与所述背板平行设置,能够更方便快捷将所述第一导接段131和第二导接段141从所述背板上安装和拆卸,使得所述导电端子通过第一导接段和第二导接段与所述背板导通。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接地导体13和电源导体14与所述绝缘本体11一体成型,所述一体成型包括一次性冲压成型,冲压所得的连接器座强度大,抗冲击能力强且材料损耗小。加工和组装都较为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接段131上设有至少一个贯穿所述第一导接段131的第一通孔132,所述第二导接段141上设有至少一个贯穿所述第二导接段141的第二通孔142。所述第一导接段131和第二导接段141分别通过所述第一通孔132和第二通孔142与螺钉配合螺接于所述背板上,实现与背板的简单快速安装且拆卸方便。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132和第二通孔142以两个为例进行说明,两个所述第一通孔132并列且间隔设于所述第一导接段131上,两个所述第二通孔142并列且间隔设于所述第二导接段141上。当然,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与背板固定,比如在第一导接段131和第二导接段141边缘设置卡勾,在背板上设置卡槽,通过卡勾挂于卡槽内。
请参照图2a和图2b,本实施例中,所述接地导体13和电源导体14均为“L”型结构,所述接地导体13包括与所述第一导接段131连接的第一承载板133,所述电源导体14包括与所述第二导接段141连接的第二承载板143。所述第一承载板133位于所述插接口12,所述接地端子16设于所述第一承载板133上并与第一承载板133电连接,所述第二承载板143位于所述插接口12,所述电源端子17设于所述第二承载板143上并与第二承载板143电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一承载板133为长条形板体,与所述第一导接段131一体成型且为导电材料制成,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承载板133就是通过所述接地导体13的一侧弯折后***所述凹槽113内并伸入所述容纳空间与所述接地端子16电连接的部分,所述第一承载板133***所述***口12内增加了与所述插接口12的安装稳固性,不用如焊接等固定方式即可将所述接地导体13安装在所述绝缘本体11上,保证与所述接地端子16直接导通从而使所述第一导接段131与所述接地端子16导通,增强了连接的可靠性。进一步的,所述弯折的角度为90度,即所述第一承载板133与所述第一导接段131垂直连接,便于所述接地导体13与所述凹槽113插接及与所述背板固定。
所述第二承载板143为长条形板体,与第二导接段141一体成型且为导电材料制成,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承载板143就是通过电源导体14的一侧弯折后***所述凹槽113内并伸入所述容纳空间与所述电源端子17电连接的部分,所述第二承载板143***所述插接口12内增加了与所述插接口12的安装稳固性,不用如焊接等固定方式即可将电源导体14安装在所述绝缘本体11上,保证了与电源端子17直接导通,从而使所述第二导接段141与所述电源端子17导通,增强了连接的可靠性。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承载板143位于所述凹槽113内且与所述第一承载板133平行设置,所述弯折的角度为90度,即所述第二承载板143与所述第二导接段141垂直连接,便于所述电源导体14与所述凹槽113插接及与所述背板固定。
请参照图2b,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承载板133包括第一承载面134和与所述第一承载面134垂直连接的第一端面135,所述接地端子16设于所述第一端面135上,自所述第一端面135向远离所述第一承载板133的方向延伸。具体的,所述接地端子16为金属片体,设于所述第一端面135上,自所述第一端面135向远离所述第一承载板133的方向延伸,可与对接端导通。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接地端子16伸入所述容纳空间内并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悬空设置,使所述接地端子16具有足够的弹性,保证与对接端的良好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接地端子16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端161和第一对接端162,所述接地端子16自所述第一固定端161向所述插接口12开口方向延伸,即所述接地端子16伸入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一固定端161与所述第一端面135固定从而实现所述接地端子16与所述第一承载板133的电连接。所述第一对接端162包括具有弧面的第一接触凸起(图未示),所述第一接触凸起形成所述接地端子16的触点,可以接地导通,大大提升了电力传输的可靠性。当然,所述接地端子16可为多个,多个所述接地端子16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135上并朝着同一方向延伸。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接地端子16设于所述第一承载面134上且收容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所述第二承载板143包括第二承载面144和与所述第二承载面144垂直连接的第二端面145,所述电源端子17设于所述第二端面145上,自所述第二端面145向远离所述第二承载板143的方向延伸。具体的,所述电源端子17为金属片体,设于所述第二端面145上,自所述第二端面145向远离所述第二承载板143的方向延伸,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与所述接地端子16间隔排列,可与对接端导通实现电力传输功能。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电源端子17伸入所述容纳空间内并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悬空设置,使所述电源端子17具有足够的弹性,保证与对接端的良好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端子17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固定端171和第二对接端172,所述电源端子17自所述第二固定端171向所述插接口12开口方向延伸,即所述接地端子16伸入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二固定端171与所述第二端面145固定从而实现所述电源端子17与所述第二承载板143的电连接。所述第二对接端172包括具有弧面的第二接触凸起(图未示),所述第二接触凸起与所述第一接触凸起凸出方向相同且形成所述电源端子17的触点,可与电源导通,大大提升了电力传输的可靠性。当然,所述电源端子17可为多个,多个所述电源端子17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面145上并朝着同一方向延伸。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端子17设于所述第二承载面144上且收容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所述连接器座还包括辅助端子18,所述辅助端子18与所述接地端子16和电源端子17间隔排列于所述插接口12内;所述第二表面112上设有贯穿所述第二表面112且与所述插接口12贯通的安装孔114,所述安装孔114用于插接与所述辅助端子18电连接的线缆15。
具体的,所述辅助端子18为金属片体,可与对接端导通来传输低速信号,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辅助端子18即为低速端子。本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端子18设于所述容纳空间位于所述绝缘本体11内部的端面121上,所述端面121上与所述凹槽113相对的另一侧向所述绝缘本体11内延伸有所述辅助端子18,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辅助端子18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悬空设置,使所述电源端子17具有足够的弹性,保证与对接端的良好接触。所述辅助端子18的宽度小于所述接地端子16和电源端子17,且长度长于所述接地端子16和电源端子17。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端子18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固定端181和第三对接端182,所述辅助端子18自所述第三固定端181向所述插接口12的开口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固定端181与所述端面121固定。所述第三对接端182包括具有弧面的第三接触凸起,所述第三接触凸起与所述第一接触凸起凸出方向相同并形成所述辅助端子18的触点,可与对接端导通,大大提升了低速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当然,所述辅助端子18可为多个,多个所述辅助端子18间隔设于所述端面121上并朝着同一方向延伸。
所述安装孔114设于所述第二表面112的一侧且与所述凹槽113间隔设置,所述安装孔114与所述插接口12贯通。所述线缆15为长条状,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114与所述辅助端子18插接,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二表面112,沿与所述第一导接段131和第二导接段141垂直的方向延伸,用于与小型低速连接器相连。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线缆也可与所述绝缘本体一体成型。所述线缆15通过所述安装孔114直接装于所述绝缘本体11上,无需通过背板连接即可实现与所述辅助端子18的电连接,减小了通过背板连接过程中产生的风阻和局部的温升,且所述线缆15增加了热量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的速率,增加了通风量,保证了良好的散热性从而提高了通流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接地端子16、电源端子17和辅助端子18的厚度均为1.0毫米。所述连接器座采用第一导接段131和第二导接段141与接地端子16和电源端子17导通后直接与所述背板固定的方式,避免了采用电路板压接的方式与所述背板固定,解决了连接器端子厚度0.6毫米的瓶颈,将连接器端子的厚度增至1.0毫米,减小了连接时的阻抗,降低热耗,提升了连接器端子的通流能力。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插头和以上所述连接器座10,如图3所示,所述插头包括插接端21,所述插接端21的端面211设有接地金手指212和电源金手指213,所述插头的插接端21***所述插接口12,所述接地端子16与所述接地金手指212抵持并导通,所述电源端子17与所述电源金手指213抵持并导通,以实现接地保护和电力传输的功能。具体的,所述接地金手指212和电源金手指213为导电触片,所述接地金手指212包括第一接触面(图未示),所述电源金手指213包括第二接触面(图未示),所述插头的插接端21***所述插接口12,所述第一接触凸起与所述第一接触面抵持,所述第二接触凸起与所述第二接触面抵持。当然,对应多个所述接地端子16和电源端子17,所述接地金手指212和电源金手指213可为多个,所述多个接地金手指212和电源金手指213并列排布于所述插接端21的端面,并与所述连接器座10上的接地端子16和电源端子17一一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插接端21的端面211还设有与所述接地金手指212和电源金手指213间隔排列的辅助金手指214,所述辅助金手指214包括第三接触面(图未示),所述插头的插接端21***所述插接口12,所述第三接触凸起与所述第三接触面抵持。当然,对应多个所述辅助端子18,所述辅助金手指214可为多个,所述多个辅助金手指214与所述接地金手指212和电源金手指213并列排布于所述插接端21的端面,并与所述连接器座10上的辅助端子18一一对应。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连接器在原有连接器的尺寸下可以实现与目前2000W规格的低功率电源封装兼容,同时,不改变原有连接器的尺寸下达成通流3000W的通流需求,通流能力提高50%,从而增大了整机功率密度,提升了产品的整体竞争力;且当所述连接器与所述背板固定时,可直接实现金手指-触点-连接器本体-螺钉紧固-背板的通流路径,减少了连接器压接到背板时的压接孔和电路板本身通流的的两个通流点,从而优化了通流路径以实现大电流通流。
请参照图4,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背板,所述背板包括背板本体31及至少一个所述连接器座10,所述背板本体31包括第一固定板32和与所述第一固定板32连接的的第二固定板33,所述连接器座10的第一导接段131和第二导接段141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板32和第二固定板33固定并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板32和第二固定板33为长条形板体,采用导电材料制成,可一体成型所述背板本体31。所述第一固定板32包括正面321和背面322,所述第二固定板33包括正面331和背面332,所述第一导接段131和第二道接段141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32的正面32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33的正面331上。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座10以4个为例进行说明,所述4个连接器座10间隔设置于所述背板本体31上,最大化的提高空间的有效利用率以实现功率密度的提升。
请一并参照图4和图5,具体的,所述第一固定板32上设有与每一所述第一通孔132对应的第一工作孔323,所述第一工作孔323贯穿所述第一固定板32;所述第二固定板33上设有与每一所述第二通孔142对应的第二工作孔333,所述第二工作孔333贯穿所述第二固定板33,所述第一工作孔323和第二工作孔333用于与所述第一通孔132和第二通孔142螺接,安装和拆卸较为方便且连接的可靠性强。本实施例中,所述螺接采用的螺钉为外径为6毫米的螺钉,在所述第一通孔132与所述第一工作孔323、所述第二通孔142与所述第二工作孔333对准后,能够通过所述螺钉将所述第一导接段131和第二导接段141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32和第二固定板33上,以实现接地保护和电力传输的功能,即将所述连接器座10从所述背板本体31的上方固定于所述背板本体31,此时,所述第一导接段131和第二导接段141分别层叠于所述第一固定板32和第二固定板33之上,所述绝缘本体11与所述第一导接段131和第二导接段141垂直设置,也就是说,所述绝缘本体11与所述第一固定板32和第二固定板33垂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背板还包括铜条34,所述铜条34设置在所述背板本体31上且与所述第一固定板32和第二固定板33分别连接。具体的,所述铜条34一端通过焊接、粘接在所述第一固定板32的正面331和第二固定板33的正面331上,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二固定板33且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33平行的方向延伸。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铜条34可与所述背板本体31一体成型。所述连接器座10直接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背板本体31上,连接器端子与对接端接触时的触点的热量通过背板本体31传导给铜条34,所述铜条34再快速将热量传导出去,间接增大了散热面积,解决传统连接器内部风量较小导致的热量累计造成的难以散热的问题,减小了背板整体的温升。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包括第一器件、以上所述背板30及设于所述背板30上与所述背板30电连接的第二器件,所述第一器件设有插头,所述插头与所述背板30上的连接器座10插接实现所述第一器件和第二器件的电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连接器座10,所述绝缘本体11上插接口12的设置使得插接口12内排列的接地端子16和电源端子17可实现与对接端的更好导通,能够与对接端形成更可靠的电性连接,而所述第一导接段131和第二导接段141伸出所述绝缘本体11,并可直接固定在所述背板上,一方面,减少所述连接器座10与所述背板30的接触面积以缩短所述连接器座10与所述背板30固定时需占用的空间,以适应所述连接器座30固定于所述背板30上时密集化小型化的趋势。另一方面可以更方便快捷将所述连接器座10从所述背板上安装和拆卸,实现背板30与所述接电端子和电源端子17的电连接,缩短了通流路径,确保连接器座10与对接端导通时的通流性能。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5)

1.一种连接器座,安装于背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座包括绝缘本体、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上的插接口、接地导体和电源导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插接口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插接口内排列有接地端子和电源端子,所述接地导体包括第一导接段,所述电源导体包括第二导接段,所述第一导接段和第二导接段伸出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导接段与所述接地端子导通,所述第二导接段与所述电源端子导通,所述第一导接段和第二导接段与所述背板固定实现所述背板与所述接地端子和电源端子的电连接,所述连接器座还包括辅助端子,所述辅助端子与所述接地端子和电源端子间隔排列于所述插接口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贯穿所述第二表面且与所述插接口贯通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插接与所述辅助端子电连接的线缆。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导体包括与所述第一导接段连接的第一承载板,所述电源导体包括与第二导接段连接的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一承载板位于所述插接口,所述接地端子设于所述第一承载板上并与所述第一承载板电连接;所述第二承载板位于所述插接口,所述电源端子设于所述第二承载板上并与所述第二承载板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板包括第一承载面和与所述第一承载面垂直连接的第一端面,所述接地端子设于所述第一承载面上,或者,所述接地端子设于所述第一端面上,自所述第一端面向远离所述第一承载板的方向延伸。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载板包括第二承载面和与所述第二承载面垂直连接的第二端面,所述电源端子设于所述第二承载面上,或者,所述电源端子设于所述第二端面上,自所述第二端面向远离所述第二承载板的方向延伸。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电源端子和辅助端子的厚度均为1.0毫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接段上设有至少一个贯穿所述第一导接段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导接段上设有至少一个贯穿所述第二导接段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导接段和第二导接段分别通过螺钉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螺接固定于所述背板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接段和第二导接段与所述第二表面平行设置。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导体和电源导体与所述绝缘本体一体成型,或者,所述接地导体和电源导体由所述第二表面插接于所述绝缘本体内。
10.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插头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座,所述插头包括插接端,所述插接端的端面设有接地金手指和电源金手指,所述插头的插接端***所述插接口,所述接地端子与所述接地金手指抵持并导通,所述电源端子与所述电源金手指抵持并导通。
11.一种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背板本体及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6或权利要求8-9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座,所述背板本体包括第一固定板和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的第二固定板,所述连接器座的第一导接段和第二导接段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固定并电性连接。
12.一种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背板本体及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座,所述背板本体包括第一固定板和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的第二固定板,所述连接器座的第一导接段和第二导接段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固定并电性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有与每一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一工作孔,所述第一工作孔贯穿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有与每一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第二工作孔,所述第二工作孔贯穿所述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工作孔和第二工作孔用于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螺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还包括铜条,所述铜条设置在所述背板本体上且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连接。
15.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包括第一器件、如权利要求11-14任一项所述的背板及设于所述背板上与所述背板电连接的第二器件,所述第一器件设有插头,所述插头与所述背板上的连接器座插接实现所述第一器件和第二器件的电连接。
CN201811617190.6A 2018-12-27 2018-12-27 连接器座、连接器、背板及通信设备 Active CN1097684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17190.6A CN109768417B (zh) 2018-12-27 2018-12-27 连接器座、连接器、背板及通信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17190.6A CN109768417B (zh) 2018-12-27 2018-12-27 连接器座、连接器、背板及通信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68417A CN109768417A (zh) 2019-05-17
CN109768417B true CN109768417B (zh) 2021-06-04

Family

ID=66452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17190.6A Active CN109768417B (zh) 2018-12-27 2018-12-27 连接器座、连接器、背板及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684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92120A (zh) * 2020-05-19 2021-1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模块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31959A (ja) * 2004-07-12 2006-02-02 Nissan Motor Co Ltd バスバー
JP2009027043A (ja) * 2007-07-20 2009-02-05 Tdk-Lambda Corp 電子部品とその組立方法
CN202585812U (zh) * 2012-03-29 2012-12-05 上海品奇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板边对板边的连接器
CN207303429U (zh) * 2017-08-23 2018-05-01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108281600A (zh) * 2016-12-19 2018-07-1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导体模块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31959A (ja) * 2004-07-12 2006-02-02 Nissan Motor Co Ltd バスバー
JP2009027043A (ja) * 2007-07-20 2009-02-05 Tdk-Lambda Corp 電子部品とその組立方法
CN202585812U (zh) * 2012-03-29 2012-12-05 上海品奇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板边对板边的连接器
CN108281600A (zh) * 2016-12-19 2018-07-1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导体模块
CN207303429U (zh) * 2017-08-23 2018-05-01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68417A (zh) 2019-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36194B (zh) 小间距高速正交连接器
CN201285822Y (zh) 电连接器
CN104218350B (zh) 插头电连接器
US20190190213A1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CN109768417B (zh) 连接器座、连接器、背板及通信设备
CN107017491A (zh) 电连接器
CN219246978U (zh) 双头连接器
CN210326153U (zh) 一种端子及具有该端子的电连接器
CN109687188B (zh) 一种fpc/ffc连接器
CN207781944U (zh) 电源连接器
CN115173166A (zh) 一种集成式连接器
CN204558826U (zh) 线缆连接器
CN220066267U (zh) 一种插板型Type-C连接器
CN219246980U (zh) 单边接触连接器组件
TWM573909U (zh) High power power connector
CN116454667B (zh) 单边接触连接器组件
CN210136667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16903605U (zh) 屏蔽板及母端连接器
CN210123801U (zh) 快速装配型连接线
CN210897699U (zh) 电连接器
CN216903580U (zh) 具有线路板直插定位结构的耐高压连接器
CN211376981U (zh) 低频信号连接器
CN213243014U (zh) 一种电连接器接线机构
US7857627B2 (en) Base board with golden fingers at one end and a plurality of wires attached at the other end
CN221041644U (zh) 一种铜排式板边缘连接器的插头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