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42939B - 一种双向pfc软开关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向pfc软开关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42939B
CN109742939B CN201910018466.7A CN201910018466A CN109742939B CN 109742939 B CN109742939 B CN 109742939B CN 201910018466 A CN201910018466 A CN 201910018466A CN 109742939 B CN109742939 B CN 1097429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tube
mode
resonant
voltage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1846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42939A (zh
Inventor
苏淑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191001846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4293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429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429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429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429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 Rectifiers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双向PFC软开关及其控制方法,属于电路拓扑领域;提供了提高变换器整体效率的双向PFC软开关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向PFC软开关,包括主回路和辅助支路,主回路包括第一、第二开关管S1、S2,第一、第二谐振电容C1、C2,电感L、第一、第二滤波电容Co1、Co2,辅助支路包括第三、第四开关管S3、S4,谐振电感Lr,变压器T和全桥整流桥,主回路是双向半桥PFC变换器,辅助支路协助完成主回路在升压模式、降压模式下的软开关,且辅助支路的开关管也实现软开关。

Description

一种双向PFC软开关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双向PFC软开关及其控制方法,属于电力电子电路拓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能源利用和消耗的日益重视,人们对电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直流电源变换器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能充放电的电源***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国家大力扶持的众多产业,比如电动汽车,不间断电源,光伏发电,航空电力等场合,要求能量可以双向自由流通,这使得双向变换器的应用前景更加广泛。双向变换器高频化是其发展的方向,高频化使变换器小型化,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推动了高新技术产品的小型化、轻便化。然而,硬开关变换器的开关损耗随着开关频率的增加而增加,由于输出电容引起的开关管的通断损耗和二极管反向恢复特性引起的关断损耗在高频的情况下就显得尤为严重,电磁干扰也会增加。因此,降低开关管的通断损耗和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损耗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解决上述损耗的比较成熟的方法是应用软开关技术。即在传统的双向变换器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或多个辅助回路,使主开关管在开通之前把寄生电容存储的能量和电感续流时续流二极管正向导通时存储的能量转移到辅助回路中,从而使主开关管软开通,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减小损耗。
以上这类基于软开关技术的方法,虽然可以成功的解决主电路的能量损耗问题,但是所增加的辅助回路中的能量又无法回馈到输入或者输出中,只是形式上的能量转移,实质上并没有降低能量损耗;此外,辅助开关管是在硬开关的情况下导通和关断的,开关损耗也比较大。因此,***的整体效率依旧没有得到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种双向PFC软开关及其控制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提高变换器整体效率的双向PFC软开关实现及其控制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向PFC软开关,包括主回路和辅助支路;主回路包括第一、第二开关管S1、S2,第一、第二谐振电容C1、C2,电感L、第一、第二滤波电容Co1、Co2;辅助支路包括第三、第四开关管S3、S4,谐振电感Lr,变压器T和全桥整流桥;
第一谐振电容C1与第一开关管S1并联,第二谐振电容C2与第二开关管S2并联;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与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电感L的一端相连,电感L的另一端分别与全桥整流桥的正极输出端m、第二滤波电容Co2的一端相连,第二滤波电容Co2的另一端与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相连;第一滤波电容Co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相连;第一、第三开关管S1、S3的漏极相连,第三开关管S3的源极与第四开关管S4的漏极相连,第二、第四开关管S2、S4的源极相连;全桥整流桥的负极输出端n与第四开关管S4的源极相连;谐振电感Lr的一端与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相连,谐振电感Lr的另一端与变压器T原边的异名端相连,变压器T原边的同名端与第三开关管S3的源极相连;变压器T副边的同名端与全桥整流桥的第一交流输入端p相连,变压器T副边的异名端与全桥整流桥的第二交流输入端q相连。
进一步,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开关管S1、S2、S3、S4均为具有反并联二极管特性的功率开关管。
进一步,还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二极管D1、D2、D3、D4,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二极管D1、D2、D3、D4依次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开关管S1、S2、S3、S4的反并联二极管。
进一步,所述全桥整流桥包括第五、第六、第七、第八二极管D5、D6、D7、D8,第五、第六二极管D5、D6串联形成的支路与第七、第八二极管D7、D8串联形成的支路并联。
一种双向PFC软开关的控制方法,基于上述的一种双向PFC软开关完成,包括降压模式控制方法和升压模式控制方法;所述PFC软开关在降压模式下,第一电压源V1与所述第一滤波电容Co1并联,所述第一滤波电容Co1的两端为电压输入端,所述第二滤波电容Co2的两端为电压输出端;所述PFC软开关在升压模式下,第二电压源V2与所述第二滤波电容Co2并联,所述第二滤波电容Co2的两端为电压输入端,所述第一滤波电容Co1的两端为电压输出端。
进一步,所述降压模式控制方法包括九个模态,九个模态依序进行完成一个周期,具体包括:
降压模式第一模态发生在t0-t1阶段,t0时刻,谐振电感Lr上的电流iLr=0,仅第一开关管S1处于导通状态,电感L的电流方向由第一电压源V1流向第二电压源V2,该模态第一电压源V1的能量向电感L转移,当电感L上存储的能量达到最大时,关断第一开关管S1,由于第一谐振电容C1的存在,第一开关管S1实现软关断,此模态结束;
降压模式第二模态发生在t1-t2阶段,t1时刻软关断第一开关管S1,流过电感L的电流方向由于不能发生突变,第一谐振电容C1充电,第二谐振电容C2放电,电感L的电感值相对第一、第二谐振电容C1、C2电容值很大,通过电感L的电流IL1近似不变,当第二谐振电容C2端电压由V1下降至0V时,此模态结束,持续时间为:t12=V1·2Cr/IL1,其中,Cr=C1=C2,Cr为谐振电容;
降压模式第三模态发生在t2-t3阶段,t2时刻第二谐振电容C2端电压下降至0V,第二二极管D2自然导通续流,并将第二开关管S2漏源电压钳位至接近于0V,这时在零电压下开通第二开关管S2,第二开关管S2实现软开通,开通第二开关管S2时,此模态结束;
降压模式第四模态发生在t3-t4阶段,t3时刻软开通第二开关管S2,电感L中存储的能量通过第二开关管S2释放,在关断第二开关管S2前的短时间内使第三开关管S3导通,由于开通第三开关管S3前辅助支路中的电流为0A,第三开关管S3实现软开通,此模态结束;
降压模式第五模态发生在t4-t5阶段,t4时刻软开通第三开关管S3,变压器T原边绕组Np同名端为正,副边绕组Ns同名端感应正电动势,第五、第八二极管D5、D8导通,变压器T的副边绕组Ns电压钳位在电压源V2的电压V2,变压器T原边绕组Np电压钳位在V2/K,其中,K=ns/np,ns、np分别表示副边绕组、原边绕组的匝数,谐振电感Lr两端的电压被钳位在V1-V2/K,此时谐振电感Lr电流iLr线性增加;当谐振电感Lr电流iLr增至电感L电流iL,即iLr=iL时,关断第二开关管S2,由于第二谐振电容C2的存在,第二开关管S2实现软关断,此模态结束,持续时间为:
Figure GDA0002634715770000031
降压模式第六模态发生在t5-t6阶段,t5时刻软关断第二开关管S2,谐振电感Lr开始与第一、第二谐振电容C1、C2谐振,谐振电感Lr中的电流iLr继续增加,第一谐振电容C1放电,第二谐振电容C2充电,第一谐振电容C1端电压逐渐减小,第二谐振电容C2端电压逐渐增加,当C2端电压增加至V1-V2/K时,谐振电感Lr中的电流iLr达到最大值,此模态结束,持续时间:
Figure GDA0002634715770000032
降压模式第七模态发生在t6-t7阶段,t6时刻谐振电感Lr电流iLr达到最大值,之后第一谐振电容C1继续放电、第二谐振电容C2继续充电,谐振电感电流iLr开始减小,第一谐振电容C1端电压逐渐减小,第二谐振电容C2端电压逐渐增加,当第一谐振电容C1端电压减小至0V、第二谐振电容C2端电压增加至V1时,此模态结束,持续时间为:
Figure GDA0002634715770000033
降压模式第八模态发生在t7-t8阶段,t7时刻第一谐振电容C1端电压减小至0V,第一二极管D1开始自然导通续流,并将第一开关管S1的漏源电压钳位至接近于0V,这时在零电压下开通第一开关管S1,第一开关管S1实现软开通,开通第一开关管S1时,此模态结束;
降压模式第九模态发生在t8-t9阶段,t8时刻软开通第一开关管S1,电感L进行储能;谐振电感Lr两端电压变为-V2/K,谐振电感Lr中的电流iLr继续减小,当谐振电感Lr中的电流iLr减小为0A时关断第三开关管S3,第三开关管S3实现软关断,关断第三开关管S3时,此模态结束,持续时间为:
Figure GDA0002634715770000041
进一步,所述升压模式控制方法包括九个模态,九个升压模态依序进行完成一个周期,具体包括:
升压模式第一模态发生在t0-t1阶段:t0时刻,谐振电感Lr中电流iLr为0,仅第二开关管S2导通,电感L中的电流方向由第二电压源V2流向第一电压源V1,该模态中第二电压源V2的能量向电感L转移,当电感L上存储的能量达到最大时,关断第二开关管S2,由于第二谐振电容C2的存在,第二开关管S2实现软关断,关断第二开关管S2时,此模态结束;
升压模式第二模态发生在t1-t2阶段,t1时刻软关断第二开关管S2,流过电感L的电流方向由于不能发生突变,第一谐振电容C1放电,第二谐振电容C2充电,电感L的电感值相对第一、第二谐振电容C1、C2电容值很大,通过电感L的电流IL2近似不变,当第一谐振电容C1端电压下降至0V时,此模态结束,持续时间为:t12=V2·2Cr/IL2,其中,Cr=C1=C2,Cr为谐振电容;
升压模式第三模态发生在t2-t3阶段:t2时刻第一谐振电容C1两端电压下降为0V,第一二极管D1自然导通续流,并将第一开关管S1的漏源电压钳位至接近于0V,这时在零电压下开通第一开关管S1,第一开关管S1实现软开通,开通第一开关管S1时,此模态结束;
升压模式第四模态发生在t3-t4阶段:t3时刻软开通第一开关管S1,电感L中储存的能量通过第一开关管S1向第一电压源V1转移,在关断第一开关管S1前的短时间内使第四开关管S4导通,由于开通第四开关管S4前辅助支路中的电流为0A,第四开关管S4实现软开通,此模态结束;
升压模式第五模态发生在t4-t5阶段:t4时刻软开通第四开关管S4,变压器T原边绕组Np同名端为负,副边绕组Ns同名端感应负电动势,第六、第七二极管D6、D7导通,变压器T的副边绕组Ns电压钳位在V2,变压器T原边绕组Np电压为V2/K,其中,K=ns/np,ns、np分别表示副边绕组、原边绕组的匝数,因此谐振电感Lr两端的电压被钳位在V1-V2/K,此时谐振电感Lr电流iLr线性增加,当谐振电感Lr电流iLr等于电感L电流时,关断第一开关管S1,由于第一谐振电容C1的存在,第一开关管S1实现软关断,此模态结束,持续时间为:
Figure GDA0002634715770000042
升压模式第六模态发生在t5-t6阶段:t5时刻软关断第一开关管S1,谐振电感Lr开始与第一、第二谐振电容C1、C2发生谐振,谐振电感Lr电流iLr继续增加,第一谐振电容C1充电,第二谐振电容C2放电,第一谐振电容C1端电压逐渐增加,第二谐振电容C2端电压逐渐减小,当第二谐振电容C2端电压减小至V1-V2/n时,谐振电感Lr中的电流iLr达到最大值,此模态结束,持续时间为:
Figure GDA0002634715770000051
升压模式第七模态发生在t6-t7阶段:t6时刻谐振电感Lr电流iLr达到最大值,之后第一谐振电容C1继续充电、第二谐振电容C2继续放电,谐振电感Lr电流iLr开始减小,第一谐振电容C1端电压继续增加,第二谐振电容C2端电压继续减小,当第二谐振电容C2端电压减小至0V时,此模态结束,持续时间为:
Figure GDA0002634715770000052
升压模式第八模态发生在t7-t8阶段:t7时刻第二谐振电容C2端电压减小至0,第二二极管D2开始自然导通续流,并将第二开关管S2的漏源电压钳位至接近于0,这时在零电压下开通第二开关管S2,第二开关管S2实现软开通,开通第二开关管S2时,此模态结束;
升压模式第九模态发生在t8-t9阶段:t8时刻软开通第二开关管S2,电感L中的电流方向由第二电压源V2流向第一电压源V1,电感L进行储能,谐振电感Lr两端电压变为-V2/K,谐振电感Lr电流iLr继续减小,当谐振电感Lr电流iLr减小为0时关断第四开关管S4,第四开关管S4实现软关断,此模态结束,持续时间为:
Figure GDA0002634715770000053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双向半桥PFC变换器在主开关管导通的瞬间,整流开关管的体二极管由于反向恢复特性、以及主开关管在开通时由于其寄生电容之前存储的能量无法释放而导致的主开关管导通损耗过大的问题,并成功地将上述两部分能量损耗通过辅助支路的谐振电感和变压器回馈至电压源V2,同时实现了主回路开关管的零电压导通和关断,以及辅助支路开关管的零电流导通和关断,显著提升了变换器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路结构原理图;
图2是实施例工作在降压模式下第一模态时的等效电路图;
图3是实施例工作在降压模式下第二模态时的等效电路图;
图4是实施例工作在降压模式下第三模态时的等效电路图;
图5是实施例工作在降压模式下第四模态时的等效电路图;
图6是实施例工作在降压模式下第五模态时的等效电路图;
图7是实施例工作在降压模式下第六模态、第七模态时的等效电路图;
图8是实施例工作在降压模式下第八模态时的等效电路图;
图9是实施例工作在降压模式下第九模态时的等效电路图;
图10是实施例工作在降压模式下电感流过的电流、开关管加载的电压的波形信号图;
图11是实施例工作在升压模式下第一模态时的等效电路图;
图12是实施例工作在升压模式下第二模态时的等效电路图;
图13是实施例工作在升压模式下第三模态时的等效电路图;
图14是实施例工作在升压模式下第四模态时的等效电路图;
图15是实施例工作在升压模式下第五模态时的等效电路图;
图16是实施例工作在升压模式下第六模态、第七模态时的等效电路图;
图17是实施例工作在升压模式下第八模态时的等效电路图;
图18是实施例工作在升压模式下第九模态时的等效电路图;
图19是实施例工作在升压过程时电感流过的电流、开关管加载的电压的波形信号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双向PFC软开关(PFC:功率因素校正),包括主回路和辅助支路,主回路包括第一、第二开关管S1、S2,第一、第二谐振电容C1、C2,电感L、第一、第二滤波电容Co1、Co2,辅助支路包括第三、第四开关管S3、S4,谐振电感Lr,变压器T和全桥整流桥;
第一谐振电容C1与第一开关管S1并联,第二谐振电容C2与第二开关管S2并联;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与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电感L的一端相连,电感L的另一端分别与全桥整流桥的正极输出端m、第二滤波电容Co2的一端相连,第二滤波电容Co2的另一端与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相连;第一滤波电容Co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相连;第一、第三开关管S1、S3的漏极相连,第三开关管S3的源极与第四开关管S4的漏极相连,第二、第四开关管S2、S4的源极相连;全桥整流桥的负极输出端n与第四开关管S4的源极相连;谐振电感Lr的一端与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相连,谐振电感Lr的另一端与变压器T原边的异名端相连,变压器T原边的同名端与第三开关管S3的源极相连;变压器T副边的同名端与全桥整流桥的第一交流输入端p相连,变压器T副边的异名端与全桥整流桥的第二交流输入端q相连。
本PFC软开关还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二极管D1、D2、D3、D4,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二极管D1、D2、D3、D4依次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开关管S1、S2、S3、S4的反并联二极管。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与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串联连接构成主桥臂,连接点记为A点;第三开关管S3的源极与第四开关管S4的漏极串联连接构成辅助桥臂,连接点记为B点;主臂的上端点(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和辅助桥臂的上端点(第三开关管S3的漏极)相连,记为C点;主桥臂的下端点(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和辅助桥臂的下端点(第四开关管S4的源极)相连,记为D点。
全桥整流桥包括第五、第六、第七、第八二极管D5、D6、D7、D8,第五、第六二极管D5、D6串联形成的支路与第七、第八二极管D7、D8串联形成的支路并联。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双向PFC软开关的控制方法,基于上述的一种双向PFC软开关完成,包括降压模式控制方法和升压模式控制方法,PFC软开关在降压模式下,第一电压源V1与第一滤波电容Co1并联,第一滤波电容Co1的两端为电压输入端,第二滤波电容Co2的两端为电压输出端;在升压模式下,第二电压源V2与第二滤波电容Co2并联,第二滤波电容Co2的两端为电压输入端,第一滤波电容Co1的两端为电压输出端。
降压模式控制方法包括九个模态,九个降压模态依序进行完成一个周期,具体包括:
如图2所示,降压模式第一模态发生在t0-t1阶段,t0时刻谐振电感Lr上的电流iLr=0,仅第一开关管S1处于导通状态,电感L的电流方向由第一电压源V1流向第二电压源V2,该模态第一电压源V1的能量向电感L转移,当电感L上存储的能量达到最大时,关断第一开关管S1,由于第一谐振电容C1的存在,第一开关管S1实现软关断,此模态结束;
如图3所示,降压模式第二模态发生在t1-t2阶段t1时刻软关断第一开关管S1,流过电感L的电流方向由于不能发生突变,第一谐振电容C1充电,第二谐振电容C2放电,电感L的电感值相对第一、第二谐振电容C1、C2电容值很大,通过电感L的电流IL1近似不变,当第二谐振电容C2端电压由V1下降至0V时,此模态结束,持续时间为:t12=V1·2Cr/IL1,其中,Cr=C1=C2,Cr为谐振电容;
如图4所示,升压模式第三模态发生在t2-t3阶段t2时刻第二谐振电容C2端电压下降至0V,第二二极管D2自然导通续流,第二二极管D2的导通将第二开关管S2漏源电压钳位至接近于0V,这时在零电压下开通第二开关管S2,第二开关管S2实现软开通,开通第二开关管S2时,此模态结束;
如图5所示,降压模式第四模态发生在t3-t4阶段,t3时刻软开通第二开关管S2,电感L中存储的能量通过第二开关管S2释放,在关断第二开关管S2前的短时间内使第三开关管S3导通,由于开通第三开关管S3前辅助支路中的电流为0A,第三开关管S3实现软开通,此模态结束;
如图6所示,t4时刻软开通第三开关管S3,变压器T原边绕组Np同名端为正,副边绕组Ns同名端感应正电动势,第五、第八二极管D5、D8导通,变压器T的副边绕组Ns电压钳位在电压源V2的电压V2,变压器T原边绕组Np电压钳位在V2/K,其中,K=ns/np,ns、np分别表示副边绕组、原边绕组的匝数,谐振电感Lr两端的电压被钳位在V1-V2/K,此时谐振电感Lr电流iLr线性增加;当谐振电感Lr电流iLr增至电感L电流iL,即iLr=iL时,关断第二开关管S2,由于第二谐振电容C2的存在,第二开关管S2实现软关断,此模态结束,持续时间为:
Figure GDA0002634715770000081
如图7所示,降压模式第六模态发生在t5-t6阶段,t5时刻软关断第二开关管S2,谐振电感Lr开始与第一、第二谐振电容C1、C2谐振,谐振电感Lr中的电流iLr继续增加,第一谐振电容C1放电,第二谐振电容C2充电,第一谐振电容C1端电压逐渐减小,第二谐振电容C2端电压逐渐增加,当C2端电压增加至V1-V2/K时,谐振电感Lr中的电流iLr达到最大值,此模态结束,持续时间:
Figure GDA0002634715770000082
降压模式第七模态发生在t6-t7阶段,t6时刻谐振电感Lr电流iLr达到最大值,之后第一谐振电容C1继续放电、第二谐振电容C2继续充电,谐振电感电流iLr开始减小,第一谐振电容C1端电压逐渐减小,第二谐振电容C2端电压逐渐增加,当第一谐振电容C1端电压减小至0V、第二谐振电容C2端电压增加至V1时,此模态结束,持续时间为:
Figure GDA0002634715770000083
如图8所示,降压模式第八模态发生在t7-t8阶段,t7时刻第一谐振电容C1端电压减小至0V,第一二极管D1开始自然导通续流,第一二极管D1的导通将第一开关管S1的漏源电压钳位至接近于0V,这时在零电压下开通第一开关管S1,第一开关管S1实现软开通,开通第一开关管S1时,此模态结束;
如图9所示,第九降压模态发生在t8-t9阶段,t8时刻软开通第一开关管S1,电感L进行储能;谐振电感Lr两端电压变为-V2/K,谐振电感Lr中的电流iLr继续减小,当谐振电感Lr中的电流iLr减小为0A时关断第三开关管S3,第三开关管S3实现软关断,关断第三开关管S3时,此模态结束,持续时间为:
Figure GDA0002634715770000084
图10给出了第一、第二、第三开关管S1、S2、S3在整个降压模式下栅源电压、漏源电压和电感L、谐振电感Lr的波形图。当主回路处于降压模式时,第四开关管S4不工作,仅第三开关管S3起辅助作用。第二开关管S2在关断前,先将第三开关管S3导通,谐振电感Lr中的电流从0增加至负载电流时,关断第二开关管S2;此后谐振电感Lr中的电流继续增加,谐振电感Lr、第一、第二谐振电容C1、C2将发生谐振,谐振电容中的能量搬移至谐振电感Lr,A点的电位一直上升,直至谐振电感Lr两端的电压为0时,谐振电感的电流达到最大值;此后A点的电位继续上升,直至第一开关管S1的漏源电压为0,此时第一二极管D1续流,第一开关管S1能够在ZVS(零电压开关)下导通,谐振电感Lr中的电流由最大值一直下降;第一开关管S1导通后,谐振电感Lr中的电流继续下降,其能量全部由变压器T馈入第二电压源V2,直至其电流降为0,第三开关管S3能够在ZCS下关断。
升压模式控制方法包括九个升压模态,九个降压模态依序进行完成一个周期,具体包括:
如图11所示,升压模式第一模态发生在t0-t1阶段t0时刻,谐振电感Lr中电流iLr为0,仅第二开关管S2导通,电感L中的电流方向由第二电压源V2流向第一电压源V1,该模态中第二电压源V2的能量向电感L转移,当电感L上存储的能量达到最大时,关断第二开关管S2,由于第二谐振电容C2的存在,第二开关管S2实现软关断,关断第二开关管S2时,此模态结束;
如图12所示,升压模式第二模态发生在t1-t2阶段,t1时刻软关断第二开关管S2,流过电感L的电流方向由于不能发生突变,第一谐振电容C1放电,第二谐振电容C2充电,电感L的电感值相对第一、第二谐振电容C1、C2电容值很大,通过电感L的电流IL1近似不变,当第一谐振电容C1端电压下降至0V时,此模态结束,持续时间为:t12=V2·2Cr/IL2,其中,C1=C2=Cr,Cr为谐振电容,IL2为升压模式下的负载电流;
如图13所示,升压模式第三模态发生在t2-t3阶段:t2时刻第一谐振电容C1两端电压下降为0V,第一二极管D1自然导通续流,第一二极管D1的导通将第一开关管S1的漏源电压钳位至接近于0V,这时在零电压下开通第一开关管S1,第一开关管S1实现软开通,开通第一开关管S1时,此模态结束;
如图14所示,升压模式第四模态发生在t3-t4阶段:t3时刻软开通第一开关管S1,电感L中储存的能量通过第一开关管S1向第一电压源V1转移,在关断第一开关管S1前的短时间内使第四开关管S4导通,由于开通第四开关管S4前辅助支路中的电流为0A,第四开关管S4实现软开通,此模态结束;
如图15所示,升压模式第五模态发生在t4-t5阶段:t4时刻软开通第四开关管S4,变压器T原边绕组Np同名端为负,副边绕组Ns同名端感应负电动势,第六、第七二极管D6、D7导通,变压器T的副边绕组Ns电压钳位在V2,变压器T原边绕组Np电压为V2/K,其中,K=ns/np,ns、np分别表示副边绕组、原边绕组的匝数,因此谐振电感Lr两端的电压被钳位在V1-V2/K,此时谐振电感Lr电流iLr线性增加,当谐振电感Lr电流iLr等于电感L电流时,关断第一开关管S1,由于第一谐振电容C1的存在,第一开关管S1实现软关断,此模态结束,持续时间为:
Figure GDA0002634715770000091
如图16所示,升压模式第六模态发生在t5-t6阶段:t5时刻软关断第一开关管S1,谐振电感Lr开始与第一、第二谐振电容C1、C2发生谐振,谐振电感Lr电流iLr继续增加,第一谐振电容C1充电,第二谐振电容C2放电,第一谐振电容C1端电压逐渐增加,第二谐振电容C2端电压逐渐减小,当第二谐振电容C2端电压减小至V1-V2/n时,谐振电感Lr中的电流iLr达到最大值,此模态结束,持续时间为:
Figure GDA0002634715770000101
升压模式第七模态发生在t6-t7阶段:t6时刻谐振电感Lr电流iLr达到最大值,之后第一谐振电容C1继续充电、第二谐振电容C2继续放电,谐振电感Lr电流iLr开始减小,第一谐振电容C1端电压继续增加,第二谐振电容C2端电压继续减小,当第二谐振电容C2端电压减小至0V时,此模态结束,持续时间为:
Figure GDA0002634715770000102
如图17所示,升压模式第八模态发生在t7-t8阶段:t7时刻第二谐振电容C2端电压减小至0,第二二极管D2开始自然导通续流,第二二极管D2的导通将第二开关管S2的漏源电压钳位至接近于0,这时在零电压下开通第二开关管S2,第二开关管S2实现软开通,开通第二开关管S2时,此模态结束;
如图18所示,升压模式第九模态发生在t8-t9阶段:t8时刻软开通第二开关管S2,电感L中的电流方向由第二电压源V2流向第一电压源V1,电感L进行储能,谐振电感Lr两端电压变为-V2/K,谐振电感Lr电流iLr继续减小,当谐振电感Lr电流iLr减小为0时关断第四开关管S4,第四开关管S4实现软关断,此模态结束,持续时间为:
Figure GDA0002634715770000103
图19给出了第一、第二、第四开关管S1、S2、S3在整个升压模式下栅源电压、漏源电压和电感L、谐振电感Lr的波形图。当主回路处于升压模式时,第三开关管S3不工作,仅第四开关管S4起辅助作用。第一开关管S1在关断前,先将第四开关管S4导通,谐振电感Lr中的电流从0增加至负载电流时,关断第一开关管S1;此后谐振电感Lr中的电流继续增加,谐振电感Lr、第一、第二谐振电容C1、C2将发生谐振,谐振电容中的能量搬移至谐振电感Lr,A点的电位一直下降,直至谐振电感Lr两端的电压为0时,谐振电感Lr的电流达到最大值;此后A点的电位继续下降,直至第二开关管S2的漏源电压为0,此时第二二极管D2续流,第二开关管S2能够在ZVS下导通,谐振电感Lr中的电流由最大值一直下降;第二开关管S2导通后,谐振电感Lr中的电流继续下降,其能量全部由变压器T馈入第二电压源V2,直至其电流降为0,第四开关管S4能够在ZCS下关断。
尽管已经参照其示例性实施例具体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

Claims (2)

1.一种双向PFC软开关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一种双向PFC软开关完成,该双向PFC软开关包括主回路和辅助支路;主回路包括第一、第二开关管S1、S2,第一、第二谐振电容C1、C2,电感L、第一、第二滤波电容Co1、Co2;辅助支路包括第三、第四开关管S3、S4,谐振电感Lr,变压器T,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二极管D1、D2、D3、D4和全桥整流桥;
第一谐振电容C1与第一开关管S1并联,第二谐振电容C2与第二开关管S2并联;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与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电感L的一端相连,电感L的另一端分别与全桥整流桥的正极输出端m、第二滤波电容Co2的一端相连,第二滤波电容Co2的另一端与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相连;第一滤波电容Co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相连;第一、第三开关管S1、S3的漏极相连,第三开关管S3的源极与第四开关管S4的漏极相连,第二、第四开关管S2、S4的源极相连;全桥整流桥的负极输出端n与第四开关管S4的源极相连;谐振电感Lr的一端与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相连,谐振电感Lr的另一端与变压器T原边的异名端相连,变压器T原边的同名端与第三开关管S3的源极相连;变压器T副边的同名端与全桥整流桥的第一交流输入端p相连,变压器T副边的异名端与全桥整流桥的第二交流输入端q相连;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开关管S1、S2、S3、S4均为具有反并联二极管特性的功率开关管;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二极管D1、D2、D3、D4依次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开关管S1、S2、S3、S4的反并联二极管;
全桥整流桥包括第五、第六、第七、第八二极管D5、D6、D7、D8,第五、第六二极管D5、D6串联形成的支路与第七、第八二极管D7、D8串联形成的支路并联;
该双向PFC软开关的控制方法包括降压模式控制方法和升压模式控制方法;PFC软开关在降压模式下,第一电压源V1与第一滤波电容Co1并联,第一滤波电容Co1的两端为电压输入端,第二滤波电容Co2的两端为电压输出端;PFC软开关在升压模式下,第二电压源V2与第二滤波电容Co2并联,第二滤波电容Co2的两端为电压输入端,第一滤波电容Co1的两端为电压输出端;
降压模式控制方法包括九个模态,九个模态依序进行完成一个周期,具体包括:
降压模式第一模态发生在t0-t1阶段,t0时刻,谐振电感Lr上的电流iLr=0,仅第一开关管S1处于导通状态,电感L的电流方向由第一电压源V1流向第二电压源V2,该模态第一电压源V1的能量向电感L转移,当电感L上存储的能量达到最大时,关断第一开关管S1,由于第一谐振电容C1的存在,第一开关管S1实现软关断,此模态结束;
降压模式第二模态发生在t1-t2阶段,t1时刻软关断第一开关管S1,流过电感L的电流方向由于不能发生突变,第一谐振电容C1充电,第二谐振电容C2放电,电感L的电感值相对第一、第二谐振电容C1、C2电容值很大,通过电感L的电流IL1近似不变,当第二谐振电容C2端电压由V1下降至0V时,此模态结束,持续时间为:t12=V1·2Cr/IL1,其中,Cr=C1=C2,Cr为谐振电容;
降压模式第三模态发生在t2-t3阶段,t2时刻第二谐振电容C2端电压下降至0V,第二二极管D2自然导通续流,并将第二开关管S2漏源电压钳位至接近于0V,这时在零电压下开通第二开关管S2,第二开关管S2实现软开通,开通第二开关管S2时,此模态结束;
降压模式第四模态发生在t3-t4阶段,t3时刻软开通第二开关管S2,电感L中存储的能量通过第二开关管S2释放,在关断第二开关管S2前的短时间内使第三开关管S3导通,由于开通第三开关管S3前辅助支路中的电流为0A,第三开关管S3实现软开通,此模态结束;
降压模式第五模态发生在t4-t5阶段,t4时刻软开通第三开关管S3,变压器T原边绕组Np同名端为正,副边绕组Ns同名端感应正电动势,第五、第八二极管D5、D8导通,变压器T的副边绕组Ns电压钳位在电压源V2的电压V2,变压器T原边绕组Np电压钳位在V2/K,其中,K=ns/np,ns、np分别表示副边绕组、原边绕组的匝数,谐振电感Lr两端的电压被钳位在V1-V2/K,此时谐振电感Lr电流iLr线性增加;当谐振电感Lr电流iLr增至电感L电流iL,即iLr=iL时,关断第二开关管S2,由于第二谐振电容C2的存在,第二开关管S2实现软关断,此模态结束,持续时间为:
Figure FDA0002634715760000021
降压模式第六模态发生在t5-t6阶段,t5时刻软关断第二开关管S2,谐振电感Lr开始与第一、第二谐振电容C1、C2谐振,谐振电感Lr中的电流iLr继续增加,第一谐振电容C1放电,第二谐振电容C2充电,第一谐振电容C1端电压逐渐减小,第二谐振电容C2端电压逐渐增加,当C2端电压增加至V1-V2/K时,谐振电感Lr中的电流iLr达到最大值,此模态结束,持续时间:
Figure FDA0002634715760000031
降压模式第七模态发生在t6-t7阶段,t6时刻谐振电感Lr电流iLr达到最大值,之后第一谐振电容C1继续放电、第二谐振电容C2继续充电,谐振电感电流iLr开始减小,第一谐振电容C1端电压逐渐减小,第二谐振电容C2端电压逐渐增加,当第一谐振电容C1端电压减小至0V、第二谐振电容C2端电压增加至V1时,此模态结束,持续时间为:
Figure FDA0002634715760000032
降压模式第八模态发生在t7-t8阶段,t7时刻第一谐振电容C1端电压减小至0V,第一二极管D1开始自然导通续流,并将第一开关管S1的漏源电压钳位至接近于0V,这时在零电压下开通第一开关管S1,第一开关管S1实现软开通,开通第一开关管S1时,此模态结束;
降压模式第九模态发生在t8-t9阶段,t8时刻软开通第一开关管S1,电感L进行储能;谐振电感Lr两端电压变为-V2/K,谐振电感Lr中的电流iLr继续减小,当谐振电感Lr中的电流iLr减小为0A时关断第三开关管S3,第三开关管S3实现软关断,关断第三开关管S3时,此模态结束,持续时间为:
Figure FDA00026347157600000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PFC软开关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模式控制方法包括九个模态,九个升压模态依序进行完成一个周期,具体包括:
升压模式第一模态发生在t0-t1阶段:t0时刻,谐振电感Lr中电流iLr为0,仅第二开关管S2导通,电感L中的电流方向由第二电压源V2流向第一电压源V1,该模态中第二电压源V2的能量向电感L转移,当电感L上存储的能量达到最大时,关断第二开关管S2,由于第二谐振电容C2的存在,第二开关管S2实现软关断,关断第二开关管S2时,此模态结束;
升压模式第二模态发生在t1-t2阶段,t1时刻软关断第二开关管S2,流过电感L的电流方向由于不能发生突变,第一谐振电容C1放电,第二谐振电容C2充电,电感L的电感值相对第一、第二谐振电容C1、C2电容值很大,通过电感L的电流IL2近似不变,当第一谐振电容C1端电压下降至0V时,此模态结束,持续时间为:t12=V2·2Cr/IL2,其中,Cr=C1=C2,Cr为谐振电容;
升压模式第三模态发生在t2-t3阶段:t2时刻第一谐振电容C1两端电压下降为0V,第一二极管D1自然导通续流,并将第一开关管S1的漏源电压钳位至接近于0V,这时在零电压下开通第一开关管S1,第一开关管S1实现软开通,开通第一开关管S1时,此模态结束;
升压模式第四模态发生在t3-t4阶段:t3时刻软开通第一开关管S1,电感L中储存的能量通过第一开关管S1向第一电压源V1转移,在关断第一开关管S1前的短时间内使第四开关管S4导通,由于开通第四开关管S4前辅助支路中的电流为0A,第四开关管S4实现软开通,此模态结束;
升压模式第五模态发生在t4-t5阶段:t4时刻软开通第四开关管S4,变压器T原边绕组Np同名端为负,副边绕组Ns同名端感应负电动势,第六、第七二极管D6、D7导通,变压器T的副边绕组Ns电压钳位在V2,变压器T原边绕组Np电压为V2/K,其中,K=ns/np,ns、np分别表示副边绕组、原边绕组的匝数,因此谐振电感Lr两端的电压被钳位在V1-V2/K,此时谐振电感Lr电流iLr线性增加,当谐振电感Lr电流iLr等于电感L电流时,关断第一开关管S1,由于第一谐振电容C1的存在,第一开关管S1实现软关断,此模态结束,持续时间为:
Figure FDA0002634715760000041
升压模式第六模态发生在t5-t6阶段:t5时刻软关断第一开关管S1,谐振电感Lr开始与第一、第二谐振电容C1、C2发生谐振,谐振电感Lr电流iLr继续增加,第一谐振电容C1充电,第二谐振电容C2放电,第一谐振电容C1端电压逐渐增加,第二谐振电容C2端电压逐渐减小,当第二谐振电容C2端电压减小至V1-V2/n时,谐振电感Lr中的电流iLr达到最大值,此模态结束,持续时间为:
Figure FDA0002634715760000042
升压模式第七模态发生在t6-t7阶段:t6时刻谐振电感Lr电流iLr达到最大值,之后第一谐振电容C1继续充电、第二谐振电容C2继续放电,谐振电感Lr电流iLr开始减小,第一谐振电容C1端电压继续增加,第二谐振电容C2端电压继续减小,当第二谐振电容C2端电压减小至0V时,此模态结束,持续时间为:
Figure FDA0002634715760000043
升压模式第八模态发生在t7-t8阶段:t7时刻第二谐振电容C2端电压减小至0,第二二极管D2开始自然导通续流,并将第二开关管S2的漏源电压钳位至接近于0,这时在零电压下开通第二开关管S2,第二开关管S2实现软开通,开通第二开关管S2时,此模态结束;
升压模式第九模态发生在t8-t9阶段:t8时刻软开通第二开关管S2,电感L中的电流方向由第二电压源V2流向第一电压源V1,电感L进行储能,谐振电感Lr两端电压变为-V2/K,谐振电感Lr电流iLr继续减小,当谐振电感Lr电流iLr减小为0时关断第四开关管S4,第四开关管S4实现软关断,此模态结束,持续时间为:
Figure FDA0002634715760000051
CN201910018466.7A 2019-01-09 2019-01-09 一种双向pfc软开关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97429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18466.7A CN109742939B (zh) 2019-01-09 2019-01-09 一种双向pfc软开关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18466.7A CN109742939B (zh) 2019-01-09 2019-01-09 一种双向pfc软开关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42939A CN109742939A (zh) 2019-05-10
CN109742939B true CN109742939B (zh) 2020-10-16

Family

ID=66364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18466.7A Active CN109742939B (zh) 2019-01-09 2019-01-09 一种双向pfc软开关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429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34568B (zh) * 2020-04-16 2021-11-19 山西大学 一种上下交替辅助换流的无桥双Boost功率因数校正整流器
CN111934567B (zh) * 2020-04-16 2021-11-19 山西大学 一种左右交替辅助换流的无桥双Boost功率因数校正整流器
CN111769754B (zh) * 2020-07-08 2021-05-28 中北大学 一种辅助回路最低损耗的无桥双升软开关整流器
CN114142762B (zh) * 2021-12-17 2023-08-25 深圳英飞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软开关dc-ac变换器
CN115037181B (zh) * 2022-05-11 2024-05-24 北京交通大学 基于非谐振软开关的两级式升压逆变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431665A1 (de) * 1993-09-13 1995-03-16 Fronius Schweismaschinen Kg Au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Vermeidung von Schaltverlusten in Umrichtern
US5864471A (en) * 1997-03-28 1999-01-26 Kammiller; Neil A. Energy recovery circuit for use in a converter
US6483724B1 (en) * 2002-02-15 2002-11-19 Valere Power, Inc. DC/DC ZVS full bridge converter power supply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770614A (zh) * 2004-11-01 2006-05-10 福州大学 一种极谐振软开关逆变电路
JP2011097688A (ja) * 2009-10-28 2011-05-12 Merstech Inc 電力変換装置及び電力変換方法
KR20170079418A (ko) * 2015-12-30 2017-07-10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Llc 공진형 변환기
CN106877645B (zh) * 2017-04-12 2023-07-04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零电压转换半无桥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42939A (zh) 2019-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42939B (zh) 一种双向pfc软开关及其控制方法
CN108448913B (zh) 一种单级式基于交错并联无桥pfc电路和llc谐振的隔离型ac-dc变换器
CN109560711B (zh) 一种隔离型双向dc-dc变换器及其调制方法
CN101527520B (zh) 基于llc串联谐振的单级单相ac-dc变换器
CN102364860B (zh) 一种二次侧移相控制全桥变换器
CN201365204Y (zh) 基于llc串联谐振的单级单相ac-dc变换器
CN114285286A (zh) 一种单级式零电流开关全桥升压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4578806A (zh) 级联双向软开关dc/dc电路拓扑
CN112311245A (zh) 一种双向串联谐振变换器的高频间歇控制***及方法
CN103904923A (zh) 基于混合整流桥臂和开关电容的高增益高频升压整流隔离变换器
CN108347174B (zh) 一种Boost全桥隔离型变换器及其复合有源箝位电路
CN110649802A (zh) 一种单级谐振式ac-dc功率因数校正变换装置及其校正方法
CN111682775B (zh) 一种副边串联lcd实现励磁能量转移的正激变换器
CN114157150A (zh) 一种高增益的双向y源-llc隔离直流-直流变换器
CN106655839B (zh) 一种隔离型软开关交流直流变换电源
CN210075085U (zh) 一种采用软开关控制的超导磁体电源
CN108832818B (zh) 具有宽电压增益范围的谐振型隔离dc-dc变换器及调制方法
CN107612030B (zh) 一种电流准临界连续且器件软开关的光伏变换器
CN111682779B (zh) 抑制输出能量倒流的副边串联lcd励磁能量转移正激变换器
CN111682750B (zh) 一种副边并联lcd实现正反激能量传输的正激变换器
CN213185886U (zh) 一种buck变换器和设备
CN213185891U (zh) 一种全负载软开关化的buck变换器和设备
CN115149820A (zh) 一种基于软开关技术的新型直流充电桩结构
CN111682777B (zh) 一种可避免储能电容反向充电的副边并联lcd正激变换器
US20230322105A1 (en) Charg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charg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